初一语文竞赛试题

2024-07-27

初一语文竞赛试题(精选8篇)

初一语文竞赛试题 篇1

初一上册语文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共48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瞬间shùn 忍俊不禁jīn

B、自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C、倔强juè 诱惑yòu

D、脊梁jǐ 弧线hú

2、下面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B、玲珑惕透 头晕目眩

C、曲径通幽 盘虬卧龙

D、灰心丧气 巴山夜雨

3、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B、纳罕——惊奇,诧异。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瘦骨嶙峋——形容山势险峻,陡峭。

4、《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

A、柯南道尔 B、笛福 C、狄更斯 D、莎士比亚

5、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6、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村里的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小芳》)

B、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是最高的山坡。(《大中国》)

C、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D、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牵手》)

7、从语音的角度看,下列行业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存款强行,贷款富行。(银行)

B、建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创优美环境个个享有。(环卫)

C、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厂矿)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务)

8、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9、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10、中国23岁以下国家足球队在雅典奥运会足球亚洲区预选赛上虽奋力拼搏,但最终失利,如果你是足球迷,要安慰、激励球员,不该说的一句是( )

A、站直了,别趴下! B、有没有下一次,心里还是没有底。

C、成也爱你,败也爱你! D、在我们心里,依然期待你真正崛起。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1—12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11、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30英里 B、60英里 C、80英里 D、100英里

12、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 )

A、饱览美景 B、不要超车 C、驾车慢行 D、热爱生命

13、某中学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的是( )

A、恭候莅临 B、望准时出席 C、敬请届时指导 D、欢迎大家光临

14、下列诗句后面与其代表的季节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

C、柳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春)

D、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花香。(秋)

15、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 )

A、浪淘沙 B、水调歌头 C、天净沙 D、西江月

16、下面四句诗中,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A、箫鼓追随春社近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

17、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

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 B、131岁 C、141岁 D、151岁

18、下列人名与出处不对应的一项是( )

A、阿里巴巴——《一千零一夜》 B、犹大——《伊索寓言》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灰姑娘——《格林童话》

19、下列量词中,不具有形象美的一项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

B、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C、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20、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2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中包含了几种颜色(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22、下面是有趣的成语之最,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B、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C、最大的被子——幕天席地 D、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23、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 )

A、信的内容 B、写信人的谦称 C、代指后面的敬礼D、礼貌用语

24、仔细品味当代剧作家魏明伦回答别人提问时的一段话,选出对文中的四个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多的目标去努力。

C、“见利忘义”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创作。

D、“无法无天”指艺术创造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三、积累与运用(共16分)

25、按课文或提示默写(6分)

①己所不欲,

② ,禅房花木深。

③《次北固山下》抒发作者淡淡乡愁的句子是?。

26、仿写。仿照前面的句式续写。(4分)

①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撒下一粒种子,便种下一份希望;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洒下一滴汗水,便付出一份辛劳;秋天是,

②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

27、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的横线上。(2分)

为了推动这次公投,陈水可谓不yí余力,甚至在遭到包括岛内以及国际社会强烈qiǎn责时,他仍一意gū行,只要对陈水当局近期来的所作所为稍加了解,就不难看出其全力dōu售所谓公投的用心所在。

(节选自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28、有一个字分别和 “口、各、二、日、又、化、兄、音、具” 这些字合起来都能组成一个新字,这个字是。(2分)

29、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数。(2分)

①10000 – 0 (万无一失) ②10002 = 100×100×100(千方百计)

③7÷2 (不三不四) ④1 / 100( )

四、阅读理解(共36分)

(一)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净,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呢?

③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呢。然而,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钩下钩者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④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瑟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⑤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她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急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30、本文作者认为初冬特有的美是:(3分)

31、第②段中作者说“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沉重的负担” “快乐的负担”各指什么? (4分)

答:

32、第④段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用春天的“ ”,夏天的“ ”,秋天的“ ”与初冬时节相比,突出农民们的“ ”。(用文中词语回答)(4分)

33、本文描写景物,处处突出一个“静”字,将初冬时静谧安静的景象跃然纸上,文章都写了哪些景物“静”了?请填空回答:(5分)

第②段写静了;第③段写静了;㎡

第④段写静了;第⑤段写静了;

第⑥段写静了。

3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

(二)一碗馄饨

①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⑤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女孩愣住了。

⑦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⑧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35、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像,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4分)

答:

36、④⑧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37、⑤段中“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从老婆婆的“平静”中,你读出了什么?(4分)

答:

38、⑨段是文章结尾段,这里未写出来,现请你根据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5分)

答:

五、附加题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 ①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装酒具。

3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引酒且饮之 引:

(2)夺其卮曰 其:

(3)蛇固无足 固:

(4)子安能为之足? 子:

4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

41、根据此文内容写出一个成语是(2分)

42、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与本文相类似的例子,用现代汉语写出来。(2分)

答:

初一语文竞赛试题 篇2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 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 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 却很热衷于朗读, 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 初一的语文教学, 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 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 既能受到熏陶感染, 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 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 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 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 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 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 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 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 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 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 学生朗读课文时, 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 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 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 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 学生朗读时, 教师应专心地听, 朗读之后, 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 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教师, 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 可想而知, 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 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又会如何?

其次,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 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 对不同的课文, 朗读时的轻读 (~) 、重音 (·) 、停顿 (较长“/”、较短“//”、更短“///”) 、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 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

如朗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 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 读作“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因此, 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 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 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分词义的作用, 如“过年”与“过年”, 前者是“明年”之意, 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 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 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

朗读课文, 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 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诚然, 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 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 且掌握好速度 (广播速度每分钟200字) 、富有节奏感, 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 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 通过朗读触摸心灵, 引起共鸣, 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 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 发挥了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再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 循序渐进, 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 即阶段性, 对学生来说, 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 较高要求———顺畅朗读, 最高———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 表情达意→速度适中, 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指导, 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谈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 篇3

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地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至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老教师,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便可想而知。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

又如朗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义单位来划分。

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有时能起区分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假如教师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广播速度每分钟200字)、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发挥了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最后,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训练方式。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以齐读作为朗读的重头戏来抓,齐读在初中占压倒优势。当然,认真使用齐读,恰当安排,精心指导,可使训练面广,加强朗读气势,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滥于齐读,也明显体现出它的不足,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学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响亮顾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初一语文竞赛试题 篇4

一、1、小朋友,请问去永宁公园怎么走

2、阿姨,请问去永宁公园怎么走;

3、老爷爷,请问去永宁公园怎么走

二、(一)

1、万里赴戎机;

2、凭君传语报平安;

3、野渡无人舟自横;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5(略)

6、都德、法国、莫泊桑、左拉;

7、《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海顿、巴赫或莫扎特;

(二)8、人迹罕至;死而后已;

9、luan、wa、xuan、xiao、虐杀、憔悴;

10、头、目;心、肺;眉、睫;

11、驷马难追;谬之千里;疏而不漏;仁者见仁;

12、左右开弓;无言以对;无中生有

(三)13、曹操,煮酒论英雄;孔明,挥泪斩马谡;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四)14(略);

15、该数列中,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

16、(1)例:考试如一首歌,轻轻地伴着我向前勇闯。考试如一个魔瓶,收藏着酸甜苦辣的体验。(2)例:做不了天香国色的牡丹,/就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吧;(3)(略)

三、(一)、1、生机勃勃(1分)2.(1)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2)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2分)

3、不能。“瞻仰”表示恭敬地看,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参观”则表示一般地看看,表达不出敬仰之情。“家珍”是家中珍贵的东西,这句写的是百草园的棕榈,用“家珍”比“珍宝”贴切些(2分)4.暗示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言之成理即可。2分)

5、学生自主答题,有理即可(2分)

(二)1、(2分)表现了妈妈对我的爱和我对妈妈的爱。

2、(2分)妈妈的手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

3、(2分)这双手既是做父亲的手,又是做母亲的手!因为这双手要做的工作太多太重。

4、(1分)“妈妈的手”“爱的双手”都可。

5、(2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任选两个做答)。

6、(3分)略

(三)1.①轻歌曼舞②眼花缭乱③目瞪口呆④情不自禁2.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3.乐曲声:清脆激扬 武打:精彩,出神入化舞蹈:优美唱腔:圆润动听;4.比喻和反复写出演出现场的热烈 气氛;5.如:金发碧眼女郎被武打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抓紧男友的手;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陶醉其中,动情地伴着轻歌曼舞用脚打拍子;等等。这些描写生动再现了演出时的盛况,把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及京剧的魅力表达出来。

四.

.(一)1.①夹杂②的③即使④说出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他们)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跑。4.C 5.不能,因为这从侧面突出了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让人身临其境

(二)1.劝学2.恐已暮辞以军中多务3.现身说法比喻说理4.D

五、略

初一语文暑假作业试题 篇5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6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k( ),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 )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 )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cǎi( )。 程海《三颗枸杞豆》

2.默写(8分)

(1)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

(3)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

(4)两小儿笑曰: ? (列御寇《列子》)

(5)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 (阿累《一面》)

(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7)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既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淼,又喻指国家命运飘摇不定的诗句是:

3.名著阅读。(6分)

(1)关于《童年》,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阿廖沙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车祸死了,走投无路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B 大舅舅米哈伊尔捉弄老裁缝格里高利,让阿廖沙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高利手边,不料却被外祖父无意中戴上,外祖父把孙子狠狠地抽了一顿。

C 外祖母也是 孤儿,她的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D 外祖父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就辍学了,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2)阿廖沙挨打之后,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阿廖沙挡着,他叫后来,有一个外号叫 的房客,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阿廖沙与他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但最后也被外祖父赶走了。(2分)

(3)小说中,外祖父的形象常常是贪婪吝啬的,你能举出书中的两个事例吗? (2分)

(二)运用(共10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系车10月销量(台)10月销量(台)同比增幅

日 产50350114700127.8%

丰 田456008240080.6%

本 田2411575150211.6%

马自达95111790488.2%

【材料二】日系车企业自中日领土争端、中国各地多处发生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行动以来,做出了几个调整:①免费为无辜受累的车主修车,恢复日系车主的信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②因南方人抵触日货的情绪更低,更喜欢日系车,所以迅速调整营销重心,先南后北,逐步复苏。③应对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几款重点车型换代成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大幅拉动了销售量。

(1)从以上数据中,你发现日系车近两年的销售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答出两点)(2分)

答:

(2)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日系车未来几年的销售状况会怎样?请写出理由。(至少答出两点)(2分)

初一语文 开学考试题 篇6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liàng)窠.巢(kē)

黄晕.(yùn)

发髻.(jì)B.水藻.(zǎo)看.护(kàn)着.落(zháo)棱.镜(léng)C.静谧.(mì)风筝.(zhèng)莅.临(lì)吝啬.(sè)D.贮蓄(zhù)高邈.(miǎo)咄.咄逼人(duō)菜畦.(qí)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朗润 嘹亮 抖擞 屋蟾

B.贮蓄 喉咙 睫毛 响晴 C.化妆 粗扩 干涩 澄清

D.竭石 凄冷 竦峙 蟋蟀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B.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C.教师节这天,我班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向校广播站投稿,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D.经过努力,张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一中,心里异常兴奋。4.以下词语不是动词的是()(2分)A抖擞 B 酝酿 C 嘹亮 D 贮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说:“请大家做最后的冲刺。”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C.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征马里亚纳海沟,执行大约7000米左右的海试任务。

D.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7.下面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著作有话剧《龙须沟》《骆驼祥子》,小说《四世同堂》《茶馆》等。

B.《观沧海》作者是曹操,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曹操的形象也是忠勇的化身,京剧脸谱是红色,象征忠义。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借助想象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D.《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安王刘义庆所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8、默写(7分 每小题1分,第6小题每问1分)1.,影入平羌江水流。2.水何澹澹。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中将取代旧事物之意的诗句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对朋友北边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意的句子是:。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征人”思想情绪的诗句是:。6.“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9、名著阅读(3分)

(1)《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

(2)《西游记》中孙悟空学艺时拜的老师是 ;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

10.综合性学习(6分)

(1)仿写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如果。(2)将下面诗歌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选项是:()

大漠沙如雪。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长河泛孤舟 B燕山月似钩 C明月照西楼 D 长城月如钩

(3)古代诗歌中,有许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作,它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写出与下列古代诗歌名句相对应的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3题。(5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时已年近半百。②无才思,此处指杨花榆荚不像百花那样鲜艳美丽。

11.这首诗在体材上属于一首。(1分)

12.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华。C.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

D.“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在春风里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13.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画线句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6题(共10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

③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12分)【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2)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21.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好不好?为什么?(2分)

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选自老舍《一些印象》)17.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季节上看,甲文写的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2分)18.甲文中水的特点是,乙文中水的特点是。(2分)19.甲、乙两文段均出自老舍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句子作答)(2分)20.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2-27题(13分)

秋思

梁衡

⑴ 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⑵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平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⑶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⑷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22.下列词语中,填在第一自然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字分别是哪个?(3分)

穿/披 盖/铺 拼/组

甲: 乙: 丙:

23.作者是抓住吕梁山秋景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2分)

24.第②段“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和“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种说法不矛盾么?为什么?(2分)

25.第②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很多,请找出一个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分)

26.第③段“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心血”,其中“造物者”指的是什么?(2分)

27.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连续两句与“秋”相关的古诗词。(2分)

三、写作(50分)

28、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无可避免地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阳光,也有躲闪不及的风雨。但是,请相信,它们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幸福而平静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失败彷徨的苦痛,让我们懂的坚强。未来的生活就是在成长中一一展现它的奇妙远景。在你十二三岁的年纪里,一定有某个人,某件事,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永远刻在你的记忆里,对你的成长起着非凡的作用。

请以《 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③作文不少于600字

初一语文 答案

一 基础知识(30分)

1-7 D B B C B D C(每小题2分)

8、(共7分 每小题1分 第6小题2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2)山岛竦峙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3分)(1)吴承恩(2)菩提老祖 太上老君

10、(6分)(1)略

(2)B(3)重阳节 中秋节

二、(一)(共5分)

11、绝句/七言绝句 12(2分)D 13(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晚春的草、树、花等景物抓住春天将归未归之机争奇斗艳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珍惜春天之情。(修辞手法及效果1分,结合语境分析1分。)

(二)(共10分)

14、(3分)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才。舍弃 评分:共3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15(4分)答案:①(我的父亲)等您等了很久您都没来,已经离开了。②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

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两个人的共同点: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评分:共3分。每个点一分。

(三)(12分)

17、(2分)冬天 秋天 18:(2分)清 绿 暖 甜美

19(2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的冻上

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20.(4分)(1)总结性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了济南秋天的美好。21.(2分)不好。原句是反问,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四)(共13分)

22、(3分)甲:披 乙: 铺 丙:拼 23.(2分)热烈、浓艳

24.(2分)不矛盾,作者写的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的方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 25.(2分)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

用了比喻,将大杨树比作金色的大扫帚,写出秋天到来以后杨树叶子变成金黄色的状态。26.(2分)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 27.(2分)

初一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素养 篇7

一、丰富课堂内容, 扩大课堂容量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尽可能多地引入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对他们成长有利的教育内容。如讲“孟母三迁”、“乐羊子妻”、“管宁割席”的故事。有时引进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介绍新闻、科研动态, 甚至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电影、电视剧……这样丰富多彩的内容, 学生们一定会乐于接受, 乐于参加活动。这一做法又正好和时下提倡的“大语文”教学的要求一致。

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要结合授课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在教学《春》时可以放录音, 让他们跟读, 进行朗读比赛;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让他们分角色表演, 编课本剧演出, 当然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板书时, 也可以将手写与幻灯投影相结合。以上种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紧密关联的。一些语文学习落伍的学生, 并不是从来就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是因为他们屡考屡败。只有失败的痛苦, 没有成功的欢乐, 致使他们兴趣之火熄灭, 与语文为仇, 不愿听语文课, 不愿看语文书, 不愿做语文作业。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 就必须经常给学生予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一次课堂回答问题的表扬、一次难度不大的测验、一次针对他们特长的小竞赛……都能极大的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例如, 初一上学期, 我班的张倩同学在期中考试中成绩排在第十五名。她自尊心强, 拿着卷子愁眉苦脸, 不高兴地长叹了一口气。这时, 我看到她的表情, 便走到她跟前鼓励她说:“张倩同学, 你考试成绩大有进步。知识掌握得较牢固, 应该为你的进步而喝彩!”说着, 她身边几个同学为她的进步而鼓掌, 张倩也露出笑容说:“我是进步了, 可还想争取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四、开展课内外竞赛活动

在竞赛状态时思维的效率要比平时高得多。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 能够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开展竞赛活动, 像记忆力竞赛——背诵诗词、散文, 看在相同的时间内, 谁记得多, 记得准;口头作文竞赛, 看谁文采好, 有条理;朗诵竞赛, 看谁读有感情, 发音清楚准确;书写竞赛, 看淮写得快, 写得好;讲成语故事竞赛, 看谁讲得细致、讲得生动……这些活动,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学语文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 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自控, 从而保证智力活动的进行并受益终生。因此,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尽快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非常关键的。

1.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依赖的倾向, 把自己看成学习主体, 养成主动探求新知识、独立思考的习惯。如, 预习的习惯。上新课前, 让学生查阅资料, 互相交流课文知识点, 不懂的再问老师。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培养学生课内默读、朗读课文的习惯, 课外阅读散文、诗歌、小说等课外书的习惯, 同时包括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查资料、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包括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写作格式, 注意素材的积累, 细心审题, 勤于练笔等。如, 我在教完课文之后,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作文选, 结合写作实际出题让学生练笔,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让学生养成听说方面的习惯, 包括积极主动发言进行说话实践, 注意收听收看节目, 储备语言信息等。

5.让学生养成自练、自测、自结的习惯。如, 我上完每一课或每一单元后, 就让学生参考资料出自测题自做, 提高学习成绩;有时让学生出题互测, 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1.优化学习环节。

让学生掌握常规性学习方法。如:明确学习目的, 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 遵循学习规律与原则, 适应新的环境与条件等。

2.掌握知识, 形成智能的基础性学习方法。

如教完课文后,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内化等。

3.介绍先进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迁移法、网络法、标记法、程序法、笔记法、逆向法、讨论法等。

在学法指导中, 一定要遵循讲求实效、循序渐进、注重交流的原则, 要求他们掌握适合自己学习的有效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素养。

总之, 我们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认真分析, 对症下药, 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把“教学生学会知识”上升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层面上来。只有如此, 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才会广泛而扎实, 他们以后的学习才能如顺水行舟取得高效高质。

参考文献

[1]尹淑春.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朗读[J].黑河教育, 1998.5

语文阅读竞赛试题 篇8

儿时家门前有棵桃树,我最初对事物的认识是从那里开始的。

桃树每年开花结果,诱惑就悬挂在我头顶,很长一段时间,我垂涎()三尺地抬头望。可是一直不敢爬上去。我家的门前住着一个瘸子,我父亲就拿他来恐吓我,说瘸子就是儿时爬桃树时摔的。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作为回报,我尝到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而且此后没有一次空手而返。

这时,我才明白,在成功之前,失败是事物的全部可能,而在成功之后,失败已没有可能。桃树并不难上,难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心理权衡时产生的矛盾和别人施加的影响。

在桃子成熟的季节,父亲让我看管桃树,这是我的口福和我们全家的部分口粮。看桃的日子,总让我无端地心惊肉跳,天空中向这边飞来一只鸟,路边行人的脚步声,夜晚毫无先兆的一场暴风雨,只要有点儿蛛丝马迹,我的心都会为桃树牵挂,为此我常常从梦中惊醒。当有一日,桃树只剩下空空的枝头,我的心充盈而且踏实,不但是我,一家人都感觉轻松又坦荡,夜晚睡觉,一家四口的鼾声,像交响乐中四个声部的重奏。

财富是诱人的,像我家门前那一棵桃树的果实。只要它还挂在枝上,只要它不定期对他人存在着诱惑,总会让看管它的人担惊受怕。而简单质朴的生活,让人感到轻松、踏实。

我曾经尝过那种毛茸茸的青果。那是一种青涩的滋味,父亲说,等它们长成了,就跟蜜一样甜。于是,我只好等待。等着青色一点点褪去,慢慢变成深红。但是,不经意的某一天,忽然间一夜醒来,一树的桃子()。成熟的果实已被父亲偷偷摘下,连夜挑到镇上,换回了口粮。我对着桃树哭喊,但已经()了。

未成熟的果子是青涩的,可是在等待之中,煮熟的鸭子往往也会飞,在生活中,需要恰当地把握时机,否则,可能人生一头是青涩,另一头是空虚。

1给第二段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在倒数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3文章中写道:“直到某一天,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结束了我在树下观望的窘况,我爬了上去。”请结合原文体会“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突如其来的力量”?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三堂课”的具体内容,再用文中的三句话分别指出“三堂课”给了作者哪些启发?

“三堂课”的具体内容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三堂课”给作者的启发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上一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赏析下一篇:企业团委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