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六大热点

2024-10-12

十八届三中全会六大热点(共8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六大热点 篇1

以下是由

热点一: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

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

限制垄断性国企高管权力和薪酬的膨胀,缩小贫富差距。

由于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分化”,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应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消除在教育就业医疗城乡间的福利差异。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热点二:推进城镇化

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应先行一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可选择行业,城镇化就起来了。

破除土地财政,不改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卖地生财动力机制,人的城镇化就永远赶不上土地的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一环,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热点三:土地制度改革

征地遵循“公平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动态调整。

土地自由流转,确保农民工权益。

土地私有化,农民最终拥有自己的土地。

扩大农地进入市场流通试点,这将利好地产及其投资产业链。

【范文网】

热点四:财税改革

“营改增”从交通运输和若干现代服务业扩大到电讯、铁路运输和建筑安装业并推广到全国。

启动个税向综合税改革试点,稳步扩大房产税试点

大幅度提高资源税税率和环保收费的标准。

显著提高医疗、社保、环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三公消费的比重。

热点五:打破国有企业垄断

打破中央企业垄断,放宽进入市场限制,国企逐步退出,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

目前国资监管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存在国资管理的“空白点”。应实现政企分开,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放宽入行门槛,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热点六:金融改革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放松资本账户的管制,放松民资投资海外的限制。

利率市场化将面临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业内认为下一个具体步骤很有可能是让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

进一步规范银行表外业务,让民间金融阳光化和合法化,杜绝吴英事件的再度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六大热点 篇2

全会提出,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着力清除市场壁垒,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解读:

此次公报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

此次全会公报反映出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过去我们强调,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而此次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购物狂欢节印证三中全会对市场定位

日本和印度没有像中国这样的购物狂欢节呢?这好像很有中国的国情, 这完全是由民间自己自发推动产生的, 这正好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词就是——市场是决定性的因素。

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不矛盾

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 市场地位取得了新飞跃, 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不矛盾。

要点二公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全会提出, 创新社会治理, 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维护国家安全,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 确保国家安全。

解读:

中国有必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最大的失误是在国际交往中以意识形态划分对立面, 导致在处理国际问题时有失偏差, 未来的国家安全战略需要有新思路;中国面临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 有必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国需要国家安全委员会做反恐战略规划

中国已有联合政府多部门打击恐怖的机制, 但这种机制主要起到预警和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作用, 而不是消灭其滋生的土壤。中国十分需要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对如何协调各部门从根源上消灭恐怖主义做出长期的战略规划。

国家安全委员会巩固高层对军队领导权

中共很多表态明确指出,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所以这点并不会变化。但长时间这可以带来中国决策机制的更进一步制度化, 在一定程度上讲, 也是巩固习近平主席的权力, 同时有各部门来参加运作, 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增加了透明度。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跟国际接轨的做法

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之后, 一直强调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将更有利于部门间的相互协调, 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这也是跟国际接轨的做法, 一般大国都有这样的机构, 比如美国等。

要点三公报: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全会强调,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 及时总结经验。

解读: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置意义重大

这次公报提出特别设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过去在改革开放后成立了一个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 当时是最高领导总书记挂帅, 在80年代90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领导小组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超越利益格局

作为高层改革领导机构, 怎样超越现有的利益格局, 怎样驾驭现在大的格局, 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什么一些改革措施推出之后受到阻碍, 就是因为不得不顾及现有利益格局, 特别是垄断性行业, 未来仍是任重而道远。

深化改革小组料比发改委“高端”

全面深化改革机构跟现存的中国, 比方说政府发改委, 应该是不同的。它应该是一个比较高端的, 我注意到它的使命有四个方面, 就是设计、协调、落实、推进。它有政策设计的一面, 但是同时也有督导的一面。

要点四公报: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全会提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解读:

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与财税体制不合理有关

地方政府如此依赖土地财政, 地方债务这么高, 都与财税体制本身不合理有关, 这么多年来没有比较大的调整。一方面, 主要和地方不匹配, 常规性转移太少, 专项转移太多, 所以所有问题都聚焦到财税本身。

减税是最有效的促进民间经济成长的方式

我认为财税体制改革还需要着眼于整体的、长期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是有利于促进民间经济的成长。实际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你要实行财政政策的时候怎么办?政府扩大支出很重要一条是减税。

公报“三大亮点”为财税改革确定了新基调

公报为下一阶段中国的财税改革确定了新的基调和战略目标。特别是将公共财政的三大制度——税收制度、预算制度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制度体系的改善与成型, 以及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结合起来。

要点五:公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全会提出,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解读:

建设用地一体化将促户籍改革

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的过程, 就是瓦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 这一举措必将影响城乡户籍的改革, 这样, 两个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就会互相促进着解决。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明确时间表

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面临着重重阻力, 要拆解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诸多“硬骨头”, 必须用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制定出台更加具体合理的改革措施和明确的时间表。

要点六公报: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全会提出, 科学的宏观调控, 有效的政府治理, 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解读:

行政体制改革是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

这次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肯定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从今年上半年我们全面推进国务院行政改革, 减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以此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 我认为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政府要从对要素市场的过多控制中退出来

政府要从对市场, 实际上主要是要素市场的过多控制、干预当中要退出来, 要真正能够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所以这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之所以是核心问题, 这就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 尤其是涉及到宏观调控的改进。

要点七公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 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解读:

重新树立宪法权威对中国长治久安有战略意义

如果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 这个社会是要出大问题的, 文化革命中就是这样爆发出来的, 把法治全部破坏了。三中全会重新树立宪法权威, 强调司法公平公正, 强调司法审判相对独立, 我认为对中国长治久安有战略意义。

公报单独提司法改革高层已重点关注司法公正

公报把司法改革问题单独提出来, 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实现司法公正已经被高层重点关注, 此外, 强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把人权问题摆到桌面上, 研究解决、制定措施、实现保障, 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点八公报: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全会提出, 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创新发展军事理论, 加强军事战略指导, 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解读:

三中全会提军队改革着眼于现代战争

全会明确提出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问题, 包括一些具体的内容比如体制编制改革、政策改革等等, 这些都很重要, 而且着眼于在现代战争这样一种条件下, 着眼于我们所达到的发展高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六大热点 篇3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理念更加全面、系统、明确,有许多突破性的认识,主要是:从“治国方略”到“政治文明”;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原则到“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法律原则;从“执政能力”到“社会治理”;“从保障人民权利”到“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从“法制建设”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从“依法治国”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法治中国建设;理念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9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4-0005-04

新世纪以来,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政治文明建设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任务,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理念的认识由浅到深,实现了许多重大突破。

一、 从“治国方略”到“政治文明”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将依法治国放在了治理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和全面要求的高度。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并且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作为基本方略的“依法治国”,既包含手段,也包含目的。“政治文明”则更多地突出了目的,而且要求更高。因为政治文明更需要知识和智慧。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世纪以来,党对坚持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做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认识:

(一)进一步弄清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的联系。“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2]就是说,宪法和法律是党治理国家的手段,党的领导要体现在依法治国的全部过程之中,体现在立法、执法和司法过程中,还要通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

(二)进一步弄清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的区别。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党的领导是路线、方向性的,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而法律是治理性质层面的。不是党的一切主张都是法律,党的某些主张才是法律,这些主张只有“经过法定程序”才能成为国家的法律。

(三)进一步弄清了党的领导活动与国家机关活动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指出: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例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指出: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3]

从以上所述看出,新世纪以来党明确提出了权力划分、法律至上、法律有自身程序的法治思想。

(四)加快完备法律制度。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任务,并提出对执法加强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等要求。经过努力,到2010年底,我国制定现行有效的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且认真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法治成效显著。

只有认清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正确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这个国家的权力、行政、道德、习惯是不能完全等同的。法律有自身的自主性,但它与一个特定社会的历史、现实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是对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思熟虑,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大突出地强调了“人民主体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等,又进一步发展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

二、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原则到“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法律原则

人民当家作主是一项政治原则,但是,只有将其转变为法律原则和具体化为法律规范、规则,才能将这一原则真正得到实现。虽然早在党的十五大上就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进而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了这一主张,并把“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人权问题并没有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对宪法的修正案,其中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写进了宪法。这是法律规范方面的明确规定。这些事实表明:第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新世纪以来党的一项基本政治主张,成了国家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第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新世纪以来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为了落实上述法律原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突出地提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4]等,进一步完善了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人民主权原则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目的,是法治的核心问题,民主法制化和法制民主化,都贯穿了人权这条主线。将这个问题写进宪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实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三、从“执政能力”到“社会治理”

(一)第一次明确将“党的执政能力”与法制紧密联系起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5]还提出“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6]。所谓“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就是要认真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将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关系国家稳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重要而又需要长期坚持和发展的制度制定为法律。

(二)第一次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统一起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中的“科学”就是指规律性,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必须符合规律性。符合规律性的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就是要求科学执政。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都强调要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依法执政要科学,立法、执法都要符合规律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侧重于规律性;民主立法,既是规律性的要求,也是法律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等,都是贯彻科学执政的体现。

(三)将法治与社会和谐、社会治理体制明确联系起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法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理念方面又有新的发展,主要是:

一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如“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8]。防止地方和部门利益“法制化”,这是对正确贯彻法治的新的深刻认识。

二是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认识到,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因而其提出的协商民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制度性。如,“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9]从立法协商到社会协商,无疑促进和保障了社会和谐。

三是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10]这是实行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1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第十三部分专门讲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强调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职权、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就是要运用法治激发社会活力。

执政能力建设,虽然也有不能离开社会的一面,但执政能力主要侧重于政权的运作能力,而且当时提出的对社会实行的是“管理”,就是说,“执政能力”,还只把党和政府当作积极主动的一面,而没有将社会当作积极主动的一面。强调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激发社会活力等,体现了权力合理配置、制衡的法治原则。法治思想从强调执政能力到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关系、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一个充分发挥法治建设性作用、是一个认识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的过程。

四、“从保障人民权利”到“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

立法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必须反映公民意志。要真正让群众当家做主,就必须让人民参与立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12]党对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进行了许多探索:

(一)“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13]反映了新世纪以来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意识的提高,也反映了党的法律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

(二)“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14]这种机构和这种制度的设立有利于人民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经常化、制度化。

(三)“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5]党的十八大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有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增进了共识,团结了力量,增强了合力。

(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1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17]等等。

“保障人民权利”主要侧重于既成的事实,而“拓展人民参与立法”侧重于积极主动的一面,可以使法律更直接、更广泛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也就是积极促使人民主权原则的充分实现,这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民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建设法治中国的实在的有力措施。通过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进一步得到落实。从“保障人民权利”到“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逐步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走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五、从“法制建设”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任务,并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在以后的10年中,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这对于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当时很多方面无法可依,法律的制定目标首先是使我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在当时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但从“法治中国建设”来看还不够。因为“法治”包含从法律意识、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践等环节。而法律意识、法律理论更是法治中的灵魂,是法治的根。制度是法治的干,法律行为是枝桠。根深才会叶茂。要真正贯彻落实法律制度,仅有制度规定是很不够的,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认识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和逻辑发展的必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此,一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18]二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19]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提出,是党的法治理念发展的结果:

一是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与法治的关系有了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四部分专门阐述了“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要求。党的十七大非常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党的十八大将这一思想概括为“法治精神”,强调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法治的本质,就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尤其是保证自由、扩大自由。自由是平等、公正的基础。党的十八大将“自由”突出放在前面,这是很有见地的。

二是这个要求既有对历史的针对性,又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中国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治意识根深蒂固。要改变人们落后的传统意识,必须大力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从现实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律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但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难度在加大,复杂性在加深,利益冲突在加剧,各种矛盾的关联性、集聚性、突发性进一步增强,加上互联网、手机媒体、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及其对负面新闻和社会情绪的放大效应,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和局部危机。同时,还要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和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加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党中央已经认识到,法治是改革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意义。正如博登海默指出的,除了促进和平、调整相互冲突的利益之外,非常重要的是“法律促进潜存于社会体中的极具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力量流入建设性的渠道;法律也因此证明自己是文明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20]

六、从“依法治国”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进依法行政”的任务,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是一个目标性宏观概念,而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是实现法治国家的两翼。二者相互促进,折一翼,就不可能有法治中国。因为:一方面法治政府建设,尤其是其中的依法行政和司法独立及其具体要求,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这也是走向法治中国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法治社会建设一点也离不开法治政府建设,它要求立法、执法和司法上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实际上是回应前述政治文明建设的整体构思。

参考文献:

[1][2]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8.28-30.

[3][4][8][9][10][11][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34-35.29.30.31.49.31.

[5][6][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6.24.

[12][13][14][15][16][18][19]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26.26.27.27.28.28.

[20][美]博登海默.法理学 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94.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十八届三中全会六大热点 篇4

时事政治热点: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全文回顾

导语: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百姓描绘出一幅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让人们充满了期待与希望。作为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要会议,会议公报是对此次会议的最好总结。对于备考事业单位考试的同学们来说,了解时事政治热点,关注重要的会议内容,把握要点内容,有助于笔试备考,中公教育带您一同回顾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全文。

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1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2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3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形成改革合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4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5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地 址: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写字楼32层 6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十八届三中全会六大热点 篇5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事热点: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亳州中公教育

推荐阅读: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专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地 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1 亳州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地 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2 亳州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地 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3 亳州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国地 址:亳州市药都电子大厦710室 4 亳州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更多内容查看 亳州人事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十八届三中全会 篇6

公报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报告解读】

因财政权、人事权受制于地方,目前,基层法院一旦遇地方干预,很难保持独立审判。而行政机关的执法存在力量分散、执法不独立、效率低下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对于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提升司法公信力,各级党组织应有意识地主动避免干预个案,否则很容易造成在司法实践中违背法律和政策。同时,司法部门应强化垂直管理,减少法院在人事与财政上的地方依附,遏制地方保护主义,为法院依法独立审判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意义]

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是人民法院对优良司法传统的继承,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司法如何保持本色的根本性的目标追求。

大力加强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孜孜追求的核心目标。

坚持司法为民,司法公正是提高司法公信力,是人民司法所面临的重大的现实问题。

[努力方向]

一要始终坚持司法为民。

二要大力加强公正司法。

三要自觉服务大局。

四要深入推进司法改革。

五要狠抓法院队伍建设。

六要夯实法院工作基础。

【微言微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六大热点 篇7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三十五年来, 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 在众多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关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11月15日文公布, 在包括行政、财税、金融和城镇化等多领域推动改革进程, 尤其是明确了“市场化”是后改革的根本目标,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本期《特别关注》将为您精彩解读。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a great ew revolution the CCP is leading the people of all ationalities to implement in the new era.35 years 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Party ongress was held, and with great political courage, ur Party is carrying out sweeping reforms in many elds that affect people’s lives more profoundly an ever before.And"The Decision on Numerous portant Issues on An Overall Deepening of the eforms"by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ighteenth Part Congress was published with a ll text on November 15, thereby promoting the form process in a number of areas, including dministrative, fiscal, financial and urbanization, specially making clear"mark etization"a s t h e ndamental goal of future reforms, allowing market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resource allocations.In the rrent issue of China CFO, the column“Special ocus”will give you a wonderful interpretation.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 篇8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7、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9、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0、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上一篇:2024国庆节假期祝福语短信下一篇:甄嬛体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