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和引发的思考

2024-08-07

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和引发的思考(共7篇)

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和引发的思考 篇1

公务员激励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是稳定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升政府效能的迫切要求。1月1日起《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公务员管理的综合法律,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公务员激励机制步入了法制化。尽管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

规体系,但随着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作为一名基层人事工作者,对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谈一下自己看法。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不同层级公务员的基本需求

《公务员法》规定我国公务员领导职务分为10个层级,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8个层级,级别越低,公务员的人数越多,反之越少,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由于不同层级公务员在政治前途、社会地位、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发展空间不一样,各阶层公务员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尽管《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激励机制包括了考核、晋升、培训及工资福利等内容,但也只是从公务员的整体进行设计,对不同层级的公务员的基本需求存在一定缺失,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此类激励机制对公务员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激励作用。县处级以上的公务员基本上是“衣、食、住、行”不用愁,基本需求是个人政绩与政治前途;科级公务员“衣、食”一般有保障,可“住、行”是个难题,还要关注个人的前途;而普通公务员,除了要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各级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外,还要整天为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操心,显然处于最底层的普通公务员的个人需求只是满足于个人的基本需求和想法提高生活质量上,与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基本需求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二)忽略物质激励的积极作用

我国公务员奖励制度的普遍特点是:重精神奖励、轻物质奖励,很多地方和单位奖励先进的办法都是用奖牌、奖状、证书之类的精神奖励,很少有物质奖励。总给人一种物质奖励好像就是低级、庸俗的行为,其实不然,人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其次才能进行必要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最近几年,有的地方想用物质奖励,且不说政策规定不能太高,就是地方财政吃紧也是一大障碍。就新密市而言,自1月份以来,规范了公务员工资收入,清理整顿了机关津贴、补贴、奖金等各项分配。新的工资分配制度按照职务的高低和工作年限来发放,再统一加上生活补贴和职务补贴缩小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使公务员的收入公开化、透明化。但是,这次调整主要以职务级别定收入,级别越高者收入也相应提高。分配缺乏弹性,削弱了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特别是正处于35岁至45岁之间年龄段的大多数公务员,由于近几年领导干部年轻化和领导职数的限制,他们的职务和级别得不到提升,而家庭和社会责任又是处于最重时期,同时这部分人群又是各单位的技术和业务骨干,他们的收入水平处于最低,这种现象得不到改变,势必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现行工资差距主要体现在职务级别上,奖金被清理整顿后,只剩下唯一的激励手段:职务晋级。只有职位升迁了,级别才能提高,收入才能增加。否则的话,无论干的好坏,大家的收入都是一样的,由此造成大部分基层一线公务员逐渐丧失工作热情,降低了工作效率,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念头。

(三)考核措施不当

公务员考核是激励的重要手段。但是,事实上在我国行政机关这种激励机制通常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一般的公务员基本没有什么危机意识,一是因为考核机制本身可操作性不强,没有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法,二是因为各级行政机关没有认真对待,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三是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服务,很难量化,而且政府考核大部分都带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及时的表达出来。目前,公务员考核存在着较多问题,有些部门按人数比例分配优秀名额,大多数人员集中在“称职大平台”上,结果往往是工作量大、认真负责的公务员没有被评为优秀,“优秀”等次重点用在“提拔”对象上,大部分认真实干的公务员基本是靠边,而少数实际上工作不称职的公务员也因人情水分被勉强评为称职。这样的考核无法客观公正地反映公务员德能勤绩等实际情况,起不到奖优罚劣的作用。

(四)职务晋升渠道单一,职级晋升空间狭小

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务员职务晋升程序的设计存在漏洞,晋升依据不科学。二是法律制度不完善,晋升机会、空间有限,公务员晋升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有职位空缺,公务员职务的设置是成典型的金字塔型,领导职务总是少于非领导职务,高级职务总是少于低级职务。同时《公务员法》又对公务员晋升做了整体上的规定,而且我国公务员绝大多数是科级干部居多,越往上晋升的可能性越小,在每个层级形成“天花

板干部”现象。在乡镇天花板干部是科级,在县市天花板干部是处级,在省市天花板干部是厅级。而县级以下有60%的公务员到退休也只是个科员。这样的晋升制度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公务员特别是科级以下低层公务员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和途径

(一)完善职务晋升、职级晋级制度

晋升是指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升迁,即公务员由原来的职级调任更高的职级。晋升激励关系到能否有效的使用公务员,也影响公务员的地位、荣誉、工资、福利方面的利益,影响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虽然国家规定公务员工资级别为20多级,但对于占绝大多数的科级以下公务员实际上很少。低层公务员要想晋升职务难度很大。所以,要从根本上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首先应该设计一个公平、合理的公务员职务晋升和职级晋级制度,使公务员在晋升问题上人人平等,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就可获得成功,减少晋升过程不必要的人为因素。二是拓宽晋升渠道,扩大晋升空间。破除逐级晋升原则的限制,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应当予以适当跳级。三是在机构改革完成较好的部分单位和地区试行领导干部选拔采用“联合提名制”和“公民票决制”决定任职人员,做到公开提名、公平选举,从而确保结果公正。四是完善公务员岗位设置和公务员岗位任职竞争激励机制。坚持民主、公平竞争原则,可采用竞争性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连续考核优秀者自动晋级,再通过竞争性考试、票决选拔确定晋升对象,从而取得相应的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

(二)制定科学的工资结构和工资晋升制度

其基本思路应该是实现“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的有机统一。工资制度与考核制度一样,都是内在的激励手段。公务员的工资不仅是满足公务员物质生活需要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满足公务员的受人尊敬和上进心的心理需求的基本途径之一。基于上述分析,作为公务员制度内在动力和保障手段的工资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依托原工资结构重新合理设计工资体制。在保持职务工资制(即岗位工资)主体功能的情况下,开辟一条职级晋升的渠道,建立“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的“双梯制”,走职务和职级晋升两条线,破除职务(岗位)和职级的必然联系,改变过去公务员的级别工资通常情况下只有通过职务晋升才能在工资级别上有实质性调整的弊端。基层公务员由于岗位低,因而级别工资也较低,造成基层公务员总体工资水平极低。另外,现行的普通公务员工资晋级慢、级差小,工作20多年的普通公务员工资和刚毕业进入机关的公务员工资相差小、工资总额差别小,特别是进入公务员队伍没几年又得到高级别岗位,就有可能在工资水平上超越工作20多年工龄的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因此科学调整公务员的薪酬结构势在必行。以工资收入为主,发放岗位津贴和其他津贴为辅。

(三)完善考核制度,合理发放年终奖金

考核是奖惩的基础,而奖惩是考核的具体体现。一是科学合理的确定考核内容。根据“德、能、勤、绩、廉”五方面,按照职位分类确定分类级别的考核内容,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公务员,确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侧重点。二是要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办法。参照西方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以岗定责、以责定标、以标考核、兑现奖惩”的管理办法制定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岗位责任和工作目标,分解考核要素,确定考核指标。三是要合理使用考核结果。奖惩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具有较强激励作用的手段和措施。”在具体实践中,要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制定出更为明晰的规定,加大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力度和对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罚力度。《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也就是说凡考核称职者,发给本人十二月份的基本工资为奖金。由于不管是优秀人员还是称职人员奖金没有区别。另一方面由于公务员考核称职以上的近乎100%,平台过大,人数过多,几乎所有公务员都能享受,享受者产生不了荣誉感,产生不了刺激,失去了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所以应建立考核各单位优秀人员、称职人员、基本称职人员、不称职人员考核比例基数,对各考核单位四类人员的浮动比例有公务员管理部门根据各单位平时考核情况和上各单位获奖情况在一定幅度内进行核定。优秀人员可获得150%的一个月基本工资考核奖,称职人员可获得100%的月基本工资考核奖,基本称职等次以下人员则不发考核奖。

(四)注重培训激励

公务员培训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它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公务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当前,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学习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这就迫使公务员必须加紧“充电”。欲使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能起到激励作用,就要为受奖励者提供各种免费学习机会。如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等技能培训及专业管理知识课堂、法律知识讲座、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外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使公务员有机会吸收新知识,开阔视野,明确思路,掌握新技能。这种激励模式,主要是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者提供,以示奖励,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以适应更高工作岗位和级别工作及转岗后的工作需求。

(五)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责任意识

道德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党之基。做人,应该修身立德;做公务员更要以“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使公务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质,特别是解决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做到道德高尚,办事公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和引发的思考 篇2

衔接教材的出现, 是初中阅读材料和课外延展的一种弥补, 阅读材料和课外延伸意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自学, 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可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是, 学生真的抽出时间去看、去思考的比例占了多少?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初中生这个群体中的比例毕竟是少部分, 问题就在于上了高中, 这些都被用到和要求掌握的知识不会再“学有余力”, 那么曾经在初中“学得吃力”的学生该如何驾驭高中课程呢?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种现状:

1.很多初中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应付中考, 中考少考的不一定讲, 而中考不考的则一定不讲。那么, 教材中所出现的阅读材料以及课外延伸形同虚设。

2.一些教师蜻蜓点水式地提及这些知识, 让学生自己去看, 但处在初中阶段这个年纪, 能够意识到拓展的重要性自觉去看、去学的恐怕也少之又少。可见, 阅读材料的观光性远远超过了实用性,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步入高中的学习后, 感觉难度差异太大, 知识内容出现脱节, 在处理问题时懂得分析却难解决。

3.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对于在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 比较习惯处在“优越”的点上, 别人会的我一定会, 别人不会的我也会, 然而进入高中后, 一开始就吃了个无形的闭门羹, “优”不再显“优”, 心态上多少受到了影响, 严重的甚至一蹶不振, 导致了高中学习门未入就受挫连连。

面对种种问题, 笔者认为要较好地扭转这样的局面, 应从多方面考虑, 一来自于学生本人, 二来自于教师, 三来自于学校, 四来自于家庭及社会等方面。

1.学生要客观做好自我评估

对于学生, 对自己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找到学习中的强项与弱势及兴趣点。在学习的过程中, 切忌“心急去吃热豆腐”, 懂得“亡羊补牢”, 充分运用好“衔接教材”的桥梁作用, 衔接教材就初中内容而言是拓展与引申, 就高中内容而言是前言和必备条件, 桥搭得好可避免多走弯路。

2.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

对于教师, 要了解学生学情, 一是要放下应试教育的思想包袱,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素养, 多创造供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二是要放眼未来,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三是充分理解课堂调控的含义及作用。课堂调控要有学科内容, 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可持续发展, 掌握好课堂教学动态发展过程。要关注学生知识, 技能的获得, 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曾经看过一则小笑话:情景为上课中, 一名学生扒在桌子上睡着了, 老师提示他的同桌, 示意他叫醒睡觉的同学, 而学生说:“老师, 你自己叫才对啊!”老师疑惑, 学生答:“因为你把他弄睡着了”。这反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秩序, 是经由师生双方共同构建的。个性化和变化性是课堂互动的本质特征。新课改的必行性也体现了创新的需求。所以传授的成功点在于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高中较之于初中, 各方面都体现出了较大差异, 不能简单用成绩来作为衡量一个好学生的标准。不得不承认, 一个好学生的标准, 成绩好占了绝大部分, 衡量一个班级好坏也在于此,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于此。而简单的从成绩上衡量是狭隘和片面的, 要懂得给学生留有余地, 留有空间。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 关键是如何将每个个性的长处得到最大的激发, 把短处最小的避免, 这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 却也是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这种理想的状态不一定能达到, 但至少要朝这个方向看齐。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科目的学习兴趣, 促进心理衔接, 能够让学生认知到学科来源于生活, 也应用于生活, 而不是枯燥的理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创新思维。而不是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 要做好这一点, 需要教师多学习, 多关注生活, 多关注实事。

4.衔接教材的有效利用

衔接教材作为高中学习课程的辅助丛书, 没有必修的要求, 要注重衔接教材的灵活运用。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是否要专门学习, 甚至可以细化到哪一些班级有必要学习而哪一些班级可以跳过。学习的形式可以是进入高中课程之前的预热学习, 还可以利用知识的运用和掌握的章节之分, 在讲授高中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 把衔接教材的部分内容补充进去, 也就是把衔接教学作为一种常态教学, 贯穿于整个高一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了马上用到, 用了马上见成效, 这样的话,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接受, 而不是觉得没有必要和排斥。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初中到高中的跨越, 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 学生所体现出来的不适性客观存在, 在教学中不容忽视, 要注重稳定学生的学习心态, 避免遇到困难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且学习不能排他单干, 除了独立思考, 还应把握分组讨论或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学习过程中要重过程轻结果, 大胆尝试不同方法与角度的探所和理解, 多储备信息库及方法整合。

总之, 从学生的角度说, 由初中生到高中生角色的转变中, 除了要做好知识的衔接, 还包括了心理衔接、做好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衔接。从教师的角度说, 要充当好接好第一棒的角色, 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方式的衔接,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的衔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多以学生实际出发。作为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关注当下的教育, 并能从理解和支持的角度出发。我想, 要把握好高中数学学习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陈旭远.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7.

[2]孔凡哲.上好课, 有效技能.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

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和引发的思考 篇3

在学校管理中,相对于人数众多的教学人员来讲,教辅管理人员算得上是“弱势群体”,在对他们的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缺失”现象。表现在:“地位”的“缺失”,学校在组织的各级各类评优树先中,教辅人员基本“靠边站”、“不入围”,因为工作业绩不像教学人员好衡量;“待遇”的“缺失”,在一部分学校,搞年终考核奖,教辅人员基本“垫底”。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学校只注重教学人员的培训,教辅人员的培训基本“缺失”;教辅人员的“缺失”,在学校里,很少有人主动要求去干教辅管理人员,即使要求去的,也是一些高职称的教学人员,反过来讲,也是人才的一种浪费。这些“缺失”现象或多或少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为什么不少学习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宁愿选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而不愿选择教辅管理岗,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辅人员”在学校的地位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逐步提升教辅管理人员的地位,放在一个“专业人士”,甚至“行业专家”的位置上,被得到公认,培训、晋升、待遇等问题也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有利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更好开展,也才能使学校管理水平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教辅管理人员也应该不断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校和广大师生的赞同和认可。

一堂课引发的思考和反思 篇4

英语课上,静静小朋友的表现令我费解。她用力的晃动椅子发出很大的声音,严重地影响了老师的上课。当老师对她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制止时,她的表情愤怒,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不满,我分明感受到她的抵触与反抗的情绪,静静一向是老师公认的好孩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要求,那么她为什么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差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我从两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教育教学中的规则要求与孩子

1、在规则要求下孩子处于什么地位

受教师本位观的影响,让孩子顺从、听话、服从,组织起活动来得心应手,一呼百应是很多教师心中潜在的事实规则的目的。于是在课堂上常常会把规则要求以禁令的形式出现在孩子的面前,“不可以。。。。。。”“不能。。。。。。”“不许。。。。。。”等等。孩子被限定在规则与制度所允许的时空里,不能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教学无关的愿望都不可以满足。于是孩子的情绪备压抑,愿望无法得到满足,处在一个充满紧张感与压力感的环境中。

2、孩子对规则的挑战意味着什么

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孩子变得驯良,死板;二是孩子变得叛逆,反抗。而静静小朋友的反抗就意味着课堂中规则要求本身有问题,压抑孩子个性的发展。仔细回想英语课上静静的表现,她曾经站起来说自己想要唱歌,然而她的愿望被压制下来,于是引起了她的不满,既而产生了抵触,反抗情绪,故意扰乱课堂秩序。

3、如何有效促使幼儿乐于遵守规则

首先,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必要性,参与制定规则。

要让幼儿遵守规则,先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让幼儿感受,体验到遵守规则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幼儿对规则的认识来源于他们的经验,所以更易于接受和遵守,同时他们还会在生活中相互提醒。

其次,将规则教育融于日常教学与游戏,淡化强制性。

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认识、记忆等教育内容和语言、音乐、美术等教学活动以及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行为规范的教育,淡化了幼儿执行规则时的被动性,让原本枯燥的教育内容显得生动、有趣,易于幼儿接受。

最后,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使提示形象性。

教师借助于形象、直观、生动、正面的语言表明自己不赞同的态度,让违规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比直接大声训斥更为有效。这样做不仅可以维护幼儿的自尊心,而且说一些形象、有趣的提示语,可以抓住幼儿的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真正乐于遵守规则。

二、我们可以这样做教师

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首先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来实现的。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我们可以这样做:

1、善于用眼睛和幼儿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相信老师只要善于用眼睛和幼儿说话,孩子也会渐渐读懂老师的眼神,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师幼之间形成良好的默契。用赞许的眼神鼓励积极向上的幼儿,让他感受关爱的温暖;用严肃的目光约束调皮的幼儿,让他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用信任的目光鼓励胆小的幼儿,让他获得自信的力量。

2、蹲下来发现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带着孩子去逛商场的时候,孩子的情绪总是波动,甚至是哭闹,不得已你要将他抱起来,他才会安静,而你会觉得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听话呢?其实,如果你蹲下来的话,你会发现在他的眼睛里他看到的只是大人的双腿和高高的柜台。当我们和他们处于同一位置时,你还会觉得他不听话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懂得蹲下身来发现孩子的世界。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想问题,用尊重、平等的方式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摒弃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的姿态,让幼儿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尊重。拉近与幼儿情感上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蹲下来,请你蹲下来,发现了吗?蹲下来的世界有些不一样了,周围的墙似乎更高了,地面似乎离我们更近了――这就是和我们天天在一起的孩子的世界。请你用心去发现。。。。。。

3、欣赏孩子

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和引发的思考 篇5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高速发展,城乡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在乡镇建设中,公务员是建设中的引领者,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对于乡镇公务员的管理政策也在逐渐趋于成熟。现如今,要针对我国乡镇的具体情况来对乡镇公务员实行激励政策,借此来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实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论述,并且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对策

引言

公务员是直接的服务于群众的人员,他们是乡镇建设的关键人物,公务员工作的成果会直接的影响乡镇建设的好坏,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乡镇公务员的管理。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来提高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在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实施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本文主要是针对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论述,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为乡镇公务员的管理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中常见的问题

2.1缺乏政治责任感

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由此可见责任感的重要性。对于大众群体来说,责任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对于乡镇工作人员来说,责任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作为一名乡镇公务员,其职责是服务于群众,服从党的指挥,因此必须要具备政治责任感。公务员的政治责任感通俗的来说就是公务员在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之后,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此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公务员是否具备政治责任感会对其工作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有许多公务员虽然具备政治责任感,但是其政治责任不强,工作完成质量一般,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使得乡镇发展不起来,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2.2

薪酬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反腐倡廉运动在国家政治建设中掀起一股热潮,这使得国家公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的清廉,国家对于公务员的工资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公务员薪酬的发放都是依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多劳多得,倘若每一个公务员都能够按照其工作的多少拿到相应的工资,那么其工作的积极性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也就使得乡镇公务员重视其应当完成的工作,保障了工作的完成度。但是就目前的乡镇公务员管理中看,依然存在地域公务员薪酬差异,公务员的收入与其地方发展情况直接挂钩,部门与部门之间薪酬差异也大,这就出现薪酬制度不公平的现象。

2.3

平均主义思想泛滥

所谓的平均主义思想就是指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要求平均享有社会财富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平均主义主要表现在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不论劳动成果的多少好坏,贡献大小,一律得到同样的收入和享受同样的待遇。平均主义思想泛滥的结果必然是鼓励懒惰和落后,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劳动者滞留在共同贫穷的水平上,导致生产力的破坏和社会风尚的倒退。而在我国现阶段中,乡镇公务员的平均主义思想还是比较严重,在对公务员工作进行考核的时候,考核人员不愿意得罪人,对于公务员的考核多数为合格甚至优秀,而不合格在我国公务员考核中基本不存在,同时还盛行按照资历进行排辈,不管其责任的大小,这些现象的发生直接的影响到公务人员工作的质量。

2.4

公务员考核制度不够科学

在各行各位中,都需要有一定的考核制度,它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着一定的督促和监督的作用,会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乡镇公务员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也有公务员考核制度,但是由于各个地方情况不同,考核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就不够大。目前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各个地区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于公务员工作的评价都仅仅局限于评语评价,严重的忽略了数据评价的科学性。二是对于公务员的评估不够全面,大多数对于乡镇公务员的评价只局限于领导和同事,往往忽略了基层群众的评价,要知道公务员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因此公务员的评估不全面。

2.5

公务员培训制度不完善

乡镇公务员在入岗之前需要进行培训,以此来熟悉工作环境,在其进行正式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培训,这是为了使其工作技能得到不断更新,了解最前沿的知识。但是,目前乡镇公务员的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公务员对于组织安排的各种培训方式不重视,在专业业务培训中缺乏培训意识,导致了公务员无法系统性的更新知识。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对于公务员的培训的培训方式单一,仅仅局限于课堂授课,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现象发生。

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常见问题的对策研究

3.1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

乡镇公务员的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和不科学会直接的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借此来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首先要完善岗位责任制,也就是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使得乡镇公务员可以各司其职,同时要针对每个岗位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这样也会使得考核制度更加的科学公平。除此之外,还要使得公务员的思想考核与业绩考核相结合,不但要对公务员的思想以及工作态度进行考核,还要对其工作期间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将两者相结合,保障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这样才可以使得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得到完美的发挥。在进行考核工作的时候乡镇要对公务员的每天工作状态进行记录,做到每日记录,每月整理,建立公务员工作文档,这样有利于使得定期考核同平时考核相结合,考核的结果更加公平有效。

3.2建立薪酬福利制度

公务员的薪酬待遇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也会影响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实施。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服可以充分的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乡镇通过好的薪酬福利制度还可以吸引一大批具有良好素质的公务人员,当然建立薪酬福利制度不是盲目的建立,要根据国家的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来进行薪酬福利的调整,提高公务员的工作待遇,使得公务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用担心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保障公务员的生活水平,这对于乡镇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推动性的作用。

3.3完善乡镇公务员的培训制度

对乡镇公务员进行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技能,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其工作得到交流,对于提高工作的完成度有很大的作用。完善乡镇公务员的培训制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点就是使培训管理可以制度化,通过严格的要求使得公务员重视各种形式的培训体系。第二点便是对于培训的内容要注重时效性,对于培训的方式要具备多样性的特点,提高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

3.4健全

晋升制度

乡镇公务员如果想要发展,那么必须通过晋升来实现,晋升不单单可以使得公务员拥有荣誉,还使得公务员的权力和经济得到了加强,因此晋升制度的公平性会对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要与考核制度相结合,通过对于乡镇公务员的工作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晋升。

结束语

乡镇政府是政府机构中基层的政府,乡镇公务员也是直接与大众接触的基层人员,他们直接服务于大众,因此其工作的质量也就决定了群众的受益程度。调动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是目前乡镇政府必须要进行的事情,乡镇公务员的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实施也决定了乡镇政府的执政能力,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发现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中常见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对于推动乡镇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和引发的思考 篇6

途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当前,从大的背景来看,我们国家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全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对当前党性修养及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党性观念不强、理论修养不够,思想偏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执行纪律不严、廉洁意识不强等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县党员干部如何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如何在“作风转变年、产业建设年”活动中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与时俱进,练好内功,紧紧围绕“转作风、兴产业、促跨越、建小康”的总体目标,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重要意义

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 造和自我完善

第一、党性修养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这六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必须的基本素质要求;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每个党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思想觉悟,坚强的组织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必备的文化知识,从而成为社会的中坚,民族的脊梁,阶级的先锋和时代的楷模;第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自觉地进行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履行好党员义务,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党的作风是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第一、作风是由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以及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党在社会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的外在表现,更是党的公共形象的外在展示,因此,作风养成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第二、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 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至夺取政权,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党始终加强作风建设,形成和发展了优良作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第三、我们党长期执政后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虽然我们党十分重视作风建设,但是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变化,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二、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现实途径思考

始终坚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灵魂,是动力,是方向。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追求。无论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这种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战胜了一切敌人和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更要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诱惑,从而真正把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筑牢,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纪 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党员干部要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本色,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名利观、荣辱观,追求健康纯洁、节俭朴素的生活品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古人云:“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个人要自立,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打下江山,建设国家,时刻离不开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须臾离不开艰苦奋斗;实现小康,繁荣富强,仍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每个党员都要切实改进作风,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等“四风”,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改进作风,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干劲抓下去,在“作风转变年”活动中积极查找问题,认真剖析整改,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让艰苦奋斗的精神永放光芒!

始终坚持心系百姓的爱民情怀

“群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有多高”。党群关系,好比鱼和水,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纵观党的历史,没有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共同奋斗,就没有我们党的发展壮大。“政之所兴,在 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虚心群众学习,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是心系群众还是高高在上,是亲民爱民还是脱离群众,这是衡量党员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也是体现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鲜明标志。因此,我们要按照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省委开展的“四群教育”活动,通过学习与剖析、教育与整改,实现“照镜子、正衣冠”和“洗洗澡、治治病”的目标,注重密切联系群众,自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要大力推行“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的“一线工作法”,嘘寒问暖解民意,访贫问苦送温暖,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才能找到事业的落脚点,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价值。

始终坚持勇于开拓的创新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对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熟视无睹、刻舟求剑,仍然按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也不能只在口头上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而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无私无畏的拼劲。只有 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变为现实。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有创新思维,勇于实践,争做各项事业的排头兵、领头羊。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坚决地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对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紧紧抓住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迎难而上,顽强攻关,不叫苦,不言败,不见成效不罢休。

始终坚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的基本标准,也是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体现。具备了这种精神状态,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在失败面前不灰心,遇到挫折时不退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斗志,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都能坚决地战斗下去。当前,有的同志精神不够振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怨气、骄气、俗气,这不仅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相适应,也与我们党员干部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不相适应。现在,我们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都处在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旺盛的进取精神。因此,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始终怀有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弘扬 “泽世担当、汇治图强”的XX精神,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全县人民作贡献。

始终坚持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性

学习是我们的终身追求,也是从政干事的基础。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强强化对基本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兼收并蓄,不断提高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各种能力。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通过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进而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能力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做到高瞻远瞩,才能科学规划、不断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党员干部,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问题,才能正确把握大局,明辨是非,减少失误,提升技巧,科学地实施决策,有力地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各项工作。

始终坚持乐观向上的品质追求

乐观向上的态度,是我们对共产主义事业执著追求的生动反映。共产党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艰苦奋斗。要奋斗就会有艰辛,要前进就会有曲折。只要信念不动摇,就能够苦中有甜、苦中有乐,有了这种革命乐观主义,就会愈挫愈勇、愈战愈猛,使苦难 变成财富;有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正如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80后XX七子”那样,对个人的名利得失就看得淡了,就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面对社会和人生,就能积极乐观、满腔热情地为自己的事业而付出。

始终坚持廉洁奉公的从政素养

公务员激励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和引发的思考 篇7

一、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已有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践活动中,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村干部与村民的欢迎与配合态度,女大学生待遇的落实程度,专业素质、组织协调能力与村发展实际的对接状况,村里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给女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提供的空间,凡此种种,这些从不同侧面指出了影响和决定女大学生村官取得成功与否的多种因素。

二、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具有一种不平衡的特征

在某一个现实的实践场中,常常会由于某一制胜规律的突出作用,引起工作中某个节点或某一环节的变化,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从而锁定成功的路径。比如,一个好的人缘和处事态度,一种有益于当地发展的农用技术,一次用努力和韧性把握住了的政策机会,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项目,一次有理有据、依纪依法排解的邻间纠纷,都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埋下成功的种子。

三、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规律为主观能动性发挥预留了较大空间

自身基础与各种困难间的比例关系固然重要,但毕竟不是影响事情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使女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顺利推进成为主客观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成功的可能存在于人们将可能变为现实性的自觉努力之中。

在调查和接触中,女村官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许多问题也非常值得深思。(一)女村官们的生活与工作现状

近年,各地区着眼于培养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构建城乡人才帮扶新机制,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实施多种形式,选派大学生到相对后进的农村任职,注意教育与引导相结合,与农民群众交朋友,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和最易于落实的事情做起,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较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使农村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因为近年来,大批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使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文化层次低,年龄老化,工作能力有限、方式简单、积极性不高等老大难问题一直伴随着这支队伍。女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为广大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尽管女大学生村官在经验等方面有不利的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维敏捷,视野宽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有利于农村干部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等方面的整体进步。

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女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较高,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缺失,她们往往能敏锐地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地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

四是发挥了到村任职女大学生村官的优势。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文艺表演能力强等优势,在农村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中,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起到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文明家庭、争做文明村民,促进农村和谐建设的作用。

五是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她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她们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在经济方面发挥了很强的带动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广泛赞誉。

女大学生村官除了具备以上特点外,还有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亲和力更好,富有同情心,更善于和人沟通等优势,便于与农民沟通,能更有效的化解各种矛盾,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她们能歌善舞,有文化,有文艺专长,也有利于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

但调查中,也不难发现当前女“村官”们刚进村都会面临一些困惑:如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情况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等。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三难”:异地环境融入难、岗位作用发挥难、农村工作安心难。很多当地部门不给予充分重视和及时帮助,也就形成了一种“轰轰烈烈招进来,无声无息流出去”的局面。(二)产生现状的原因

首先是部分地方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关心、支持不够,村官截留现象很严重。女大学生村官变“乡镇临时工”,有违国家招聘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初衷,不利于农村一线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农村工作的推进。对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过来还造成人才浪费。其次是后期政策不定性,造成女村官们工作不安心、不稳定。第一,性别的差别,农村干部以男性居多,村书记也大多是中年男性,为了自身名誉、讲究作风,他们大多不会让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村官在身旁,性别的歧视仍然存在。第二,待遇的差别。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各地村官的待遇也不一样。贫富不均的现象,使得很多村官在农村工作很难安下心来。第三,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挂职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大学生村官都对自己期满后的出路表示担心和迷茫,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的情绪,使他们难以扎根农村、深入工作;同时也使村干部、村民,觉得村官到农村工作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拉开了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之间的距离,使双方不能更加融洽的融合到一起。

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村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这里所讲的传统观念及世俗的眼光主要是指:第一,广大农村在渴望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人才到来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地方负责人目光短浅,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害怕或拒绝新型人才的进入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理由来裁撤大学生村官;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多以亲情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理性是不能战胜感性的,从而带着感性的思维来选择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发展的人选,所以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真正去竞选村干部时,会被当作“外姓人”而受到排斥,就连在村委会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孤立。

四是女村官们自身思想上的不到位。部分到村任职的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三)针对原因采取的解决途径

鉴于目前女村官们的现状,为了使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的得以实行,能够使大学生短期的服务产生长远的效益,使农村发展有良性循环。建议应做出以下的努力:

1、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一项好的政策出台后,必须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政策的落实。否则,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通过与村民的接触,许多村民还不知道村子里来了大学生村官,许多镇没有将村官真正放到农村去,这说明村官政策还有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正是该项政策最棘手的问题,理论体系、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同时,缺少行之有效的基层实施监督机制来监督具体政策的落实。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战略工程,而不是权宜之计。所以,第一,要逐步建立完善相应得配套实施,诸如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以防止大学生村官过于频繁的流动;第二,要通过制定更多的政策和待遇,比如说: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增长工资、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考核后,对于优秀分子,可以选拔进入镇公务员系列,或者是选拔进入镇领导班子等,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农村留住优秀人才。这样可以保证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几年的工作后,能感觉有所收获,而不是虚度光阴,对于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当是进行定期的培训,以达到在弥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基础上提高其服务的能力。

2、加强镇、村的领导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理解,打破传统的旧思想。在与大学生村官的交流中,发现许多村官都无法真正的参与到村子的管理事务中去,尤其是女性,村干部大部分认为女孩子在村里没有什么能干的,只能做些端茶倒水的活,所以镇里把她们借用上来,她们还有点工作上的满足感。还有一些领导者看来,当村官,主要是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不必指望他们做什么事情。大学生村官到了工作岗位上,只能服从他们的上级领导、听从领导的安排,至于他们自己是怎么想的,到村里干什么工作、怎么干工作,缺乏实质性考虑和安排。因此,这种观念必须加以改变,作为领导,应当按照农村的实际需要,一开始就应当明确或制定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一方面能让他们明确工作的方向,同时也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能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基层工作中,而不只是作为一种摆设。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和村子的长期发展。

3、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担当好村官这一职务,必须要做到认识和素质上的提升。第一,转变就业观念。要激发自己服务农村的热情与责任感,背负起兴农的历史使命,形成一种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要立足长远锻炼自己,扎根农村,不能把“村官”作为“跳板”。第二,做好到农村工作的知识储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关注“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重视实践环节,培养自己与村干部、村民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学习的心态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要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定位。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接物。运用女性独有的特性,认真做好农村的每一项工作,应当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第四,做好到农村工作的思想准备。农村工作很复杂也很繁琐,不能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就想干出一番大事业,要摆正好心态,少一些学生气,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为农民办好每一件实事,要树立村民意识,融入农村生活,否则不仅得不到村民的和村干部的信任,更严重的是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和热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女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摆正好心态,做好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综上所述,镇妇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服务工作,明确了具体分管领导、具体责任部室,形成了各级妇女组织关心服务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体系。近日,镇看望女大学生“村官”,积极开展调研,征求女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建议,结合镇实际,创建三大工作机制,真诚服务女大学生”村官”。

(一)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关爱机制

镇高度重视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是建立一个日常联系制度。给每个女大学生“村官”建立移动电话、网络,做到随时了解和掌握她们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及时找到关爱、服务的具体办法;二是建立一个定期交流的平台。镇妇联每月召开一次女大学生“村官”交流座谈会,及时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三是建立一个生日关爱活动制度。我镇妇联以电话、短信、贺卡、聚会等方式给每个女大学生“村官”以生日的祝福,让她们在村工作期间也一样感到有娘家的温馨;四是建立一个关爱帮扶的对子。我镇妇联在全镇各村妇代会中建立联系女大学生“村官”帮扶结对制度,让女大学生尽快熟悉和了解工作。

(二)建立女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培养机制

镇注重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锻炼。一是在工作中培养。镇妇联的各项活动和会议积极邀请女大学生到村女大学生“村官”参与,让她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具体的工作方法;二是在实践中锻炼。请女大学生“村官”参与到镇妇联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女性素质的培训中,聘请女大学生为女性素质学校的义务老师,负责各村对农村妇女的远程教育工作;三是在工作中宣传。积极引导女大学生”村官”为贫困妇女,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大力宣传女大学生到村女大学生“村官”在村上工作的成功经验、工作体会,积极营造女大学生“村官”“树典型、学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建立女大学生“村官”参与妇女工作的管理机制

上一篇:关于照明工具的广告词下一篇: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