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常见问题解决(共9篇)
模具设计常见问题解决 篇1
解决问题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教学内容跟生活密切相关,五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利用课件出示例题,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2.放手让学生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尽量放手让学生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本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取值方法。之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的例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应用以前学习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直接引出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1),学习“进一法”。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课件出示例题和情境图)引导学生交流题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并独立列式计算。
2.5÷0.4=6.25(个)(2)设疑:我们求得的结果是6.25个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6.25个瓶子吗?符合生活实际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里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得数应该保留什么数?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数?
(3)小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这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为什么?
(4)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瓶子不能有6.25个,应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结果应是6个,但是6个瓶子不能装下2.5 kg香油,只能装2.4 kg,剩下的0.1 kg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
(5)小结: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时,不管省略部分首位上的数字是多少,都向前一位进1的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2.教学例10学习“去尾法”。
(1)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并列式解答。(课件出示例题和情境图)王阿姨用一根25 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 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2)设疑:礼盒数能用小数来表示吗?
(3)小组讨论: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结果是17个礼盒,但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因为1.5×17=25.5(m),丝带不够,所以这里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取整数16,即只能包装16个礼盒]
(4)小结:在这道题里,出现了满5也要把尾数舍去的情况,我们把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3.回顾反思,明确方法。
(1)观察例10中的两道题,小组讨论一下:对于取商的近似数,你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小组讨论后选代表汇报,互相补充。①第(1)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1取整数。②第(2)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3)师生共同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4.举例升华。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幸福小学有382人要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2.一根长10.5米的木料,先截取等长的5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41页7、8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0(1)2.5÷0.4=6.25(个)≈7(个)(进一法)(2)25÷1.5=16.666…(个)≈16(个)(去尾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模具设计常见问题解决 篇2
桩基 (piled foundation) 用于放入岩土中的桩, 通过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组织实施这个桩基的施工过程叫桩基工程。如图1与图2所示为施工工程中常见的桩基。桩的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 或将软弱土层挤实, 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按照桩端中的支撑情况可以分为高承台桩基和低承台桩基。如图1、图2所示。
2 桩基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工程地勘探对设计的影响
勘探部门对于多层建筑施工工地的勘探, 钻探布孔、深度以及所提供的数据都会与实际设计中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 钻探的方法单一, 勘探孔数量、钻探的深度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第二, 在变形计算中, 没有按照工程设计中所提供的指标进行计算;第三, 与勘探人员设计负荷载重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
2.2 桩基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
针对桩基无法到达设计要求的情况主要为:在施工前获得的地质报告中未能真实反映实际的地质情况, 从而造成计算值与实际的承载能力不符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测试, 做好试桩, 从而确定实际的承载能力;土质结构也会影响桩基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一些场地存在饱和沙土, 这种土质结构使得桩基无法压入土中。对于这种情况, 就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在先期施工的时候, 采用一定的方式使施工的桩产生水压消除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对于存在静压力的桩而言, 通过采用有足够压桩力的施工机械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2.3 桩静载试验的相关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工期及条件的限制, 施工人员往往在施工前并没有进行桩的静载试验。目前的施工是在工程结束后再随机选择桩进行静载试验, 如果试验后的结果与预估的值相符, 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但是得出不符合承载能力的结果时, 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桩。这样不仅会造成施工困难、成本浪费, 更重要的是影响工程的安全性。根据报告的数据提前试桩, 一般根据施工经验, 往往实际得出的承载能力都会大于预计的承载能力, 这样再进行桩基础的布置, 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对于场地不均匀, 不提前进行试桩, 就会在施工之后, 造成桩的实际承载能力小于原有的计算值, 使得影响工程进度。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要采用合理的试验与设计方案, 获取相应的数据, 比单纯缩短工期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及安全保证。
2.4 柱形的选择及柱长的设计
桩基本选择的形式是对桩形的选择。桩形按照合计要求的不同, 可以分为很多形式, 主有摩擦端承桩、摩擦桩、端承桩等形式。根据施工中采用的方法不同将桩型分为: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锤击灌注桩。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施工基础, 选择合理的桩基础形式, 有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加快施工的进度, 降低工程的投入。在一个旧城区改造的项目中, 勘测报告给出的地质条件为不均匀黏土层, 又考虑到该项目属于旧城改造, 附近居民较多, 综合考虑, 采用人工挖孔的形式进行加桩, 这种方法具有工程成本低廉、噪声小、施工方便的优势。通过上述案例得出, 桩型的选择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选择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桩长度的设计也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桩长度的设计要根据不一样的地质条件, 进行灵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对工程类型、地质状况、地下情况、施工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需要初选2~3个桩长进行试验, 之后需要经过对比分析进行优化, 再利用在实际工程经验所掌握的信息, 进行桩长度的设计, 从而使设计满足安全、高效、经济的要求。
2.5 桩偏差问题产生及处理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实现对桩偏差处理也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 偏差的产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地质勘探资料的误差、工程设计的简化、施工水平的制约等都会造成偏差的产生。在国家相关规定中, 桩基础偏差是被允许的, 产生的偏差不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在工程中如遇到以下情况, 可以采用如下解决措施。对于桩顶标达不到设计的高度时, 工程施工人员就应该将桩头进行有效补齐。对于出现桩实际高度高于设计要求时, 就需要对桩进行部分的截断, 以实现消除偏差。
2.6 桩质量问题解决
在桩基础设计施工过程中, 出现质量问题也是会遇到的。针对这一问题, 就需要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般而言对于出现质量问题, 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补桩法、补沉法、纠偏法、复合基地等方法。针对产生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修补,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桩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关键需要严把施工质量, 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桩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首先介绍了桩的相关概念。其次, 对于在施工过程中, 桩基础的设计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 本文针对产生的问题一一给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案。在今后的设计施工过程中, 加强对桩基础设计所产生问题的重视, 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实现施工安全性与经济性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顺女.桩基础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分析[J].中华名居, 2014, 35 (1) :18-21.
光彩无限:设计就是解决问题 篇3
光彩无限这个名字起得真是颇具深意。在这个讲究双赢的时代,设计公司如果跟发光体一样,真正能够练好内功,灿烂着自己也照亮为客户发展的道路,大概也很难发展不起来。毕竟,设计是一个双向甚至多向的过程,设计师的思考必须构建在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之上。用“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来形容恐怕都嫌不够给力,我们如何来衡量一家设计公司的成败?设计作品的成败恐怕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光芒四射的状态,呈发散形,辐射面不可限量,只是取决于发光体自身的能量。因此,光彩无限的王家飞认为,设计就是解决问题,而解决打造自己品牌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打造客户的品牌。
在采访中,王家飞坦言,对于自己而言,设计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简单的是前期沟通的工作。设计公司与客户合作就跟夫妻关系一样,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够深刻感受到对方的优势和需求。当你摸清楚了对方的性格特点,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就是一种必然。帮客户做产品设计、品牌创新与规划、提炼后期产品卖点、布置展会和获得各种奖项……光彩无限所做的这一系列工作完全只是出于一个目的——解决客户的问题。抓住并坚持这个核心,所有事情就都变得直接、简单并且灵活。
在王家飞看来,无论是选择恰当的客户,还是找到客户症结所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唯一的方式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在公司内部的管理方面,他也将沟通视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光彩无限,每个设计师会受到如何与客户进行沟通的培训,也都需要独立面对客户。王家飞对设计师的管理同样基于沟通,认真地听员工说话,让他们表达真实的意愿,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在创意产业领域,这种软性的管理方式也许比制定无数条条框框然后硬性要求执行更加妥当。
从2008年至今,光彩无限设计的所有产品当中只有一件没有被罩上奖项的光环。拿奖,是光彩无限让自己的品牌本身更加炫目的方式。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别的本事——比如说,帮一家原本认为自己的产品完全不需要任何设计的渔具公司生产的鱼竿送到了德国红点奖的颁奖台上,比如说让一个完全不懂得设计的生产商在跟他们接触之后经常把“工业设计”四个字挂在嘴边。其实归根结底,设计的价值到底几何?市场自会说话。
项目名称:老年机
项目服务时间:2009年
产品独特性或先进性:它是针对老年人的原创设计,填补了老年人服务平台终端这一国内市场空白。简洁的外观,简单的拆装模式,醒目的按键及超大的屏幕显示等等细节的设计,都传达了对老年人的无限关爱。
客户获益:通过整合资源的设计,使产品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创造市场价值。
项目评估: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老年数字化幸福工程”提供的通讯终端产品设计,完全针对老年人设计开发的专用“手机”,无论从功能、外观还是使用方式都是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充分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本质,设计关注社会特殊群体、关注民生。
项目名称:碧波渔具
项目服务时间:2008年
产品独特性或先进性:把中国“墨”的概念融合在鱼竿中,让整个竿身都呈黑色,体现出中国元素,此外鱼竿的顶堵和底堵也都做了改变。在顶堵这个位置,用了碧波的LOGO元素做了一个散气孔,使水气能进行散发。产品针对新一代的钓鱼人钓鱼需求和生活认知,追求在钓性上让钓鱼人易上手、不跑鱼、重手感、轻竿体等:在设计上,更加注重人体工程学,并和新一代的生活环境融合。
客户获益:产品获得2010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上市两天销售额超180万。
项目评估:新产品结合企业现有技术实力,以专利创新的外观设计作为保障,对新材料、新工艺和科学技术的整合设计,加上品牌整合和人文关怀概念。
DESIGN vs.王家飞
DESIGN:请介绍一下光彩无限创立时的社会背景、公司和个人状况?
王家飞:公司是2006年成立的。几个学设计的朋友在一起,想要一起做点事情。真正创建起来之后涉及的问题特别多,核心是股东之间的合作问题,所有的股东都是做设计,没有人做管理和运营。所以公司从2005年成立到2008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只是处在存活状态。直到现在为止也还是我自己单挑,一方面做管理,一方面做设计,还有对外的业务。我于1999年毕业,2002年到2005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读研究生,同时也在TOGO设计公司做设计总监。我意识到很多设计问题是可以通过设计管理去控制的。我觉得在清华美院上的设计类课程其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经管学院的课可以。上完之后感触很大,真要说从那么学到了什么实际的管理方式倒也未必,只是在观念上完全改变了。比如说市场研究和调查、管理流程完全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告诉你到底调查是怎么回事,最后的结论是怎么回事。
DESIGN:光彩无限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王家飞:公司一开始注册的时候很杂,有什么做什么。我从2008年开始介入,业务有很大发展,但是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没有改变,就是我们要把公司变成一个品牌。所以在选择服务客户和服务项目的时候,我们不是走利益最大化的路线。2008年到现在,我们做的产品项目只有一个没有获过奖。我们现在做的是两个方向,第一方向是从产品端去看品牌,我们以前说品牌都是通过企业形象去看品牌,但是其实消费者是看不见公司是什么样子的,他直接面对的是产品。从产品端来研究消费者需求,最后把它提炼成概念,然后将概念纳入产品规划输入到产品设计当中。第二个方向是特许产品。我在2002年到2005年的时候在迪欧设计公司,那时候我们专门做手机设计,做得非常专业,但是决定产品的关键是国外的技术,而不是我们在国内做的设计。所以2006年我去了奥运会特许产品生产商那里做设计总监,慢慢了解到这种大型活动项目特许产品项目领域的情况,并且开始深入去做。奥运会结束之后,我们做上海世博会,然后是西安世园会……这类产品从设计角度就可以控制整个项目。对我来说,这是公司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DESIGN:你会如何选择客户?
王家飞:我现在更看重的是客户的后期效益。比如说我前阵子去了一个熟食厂谈合作,我跟他们老板见过面之后马上就去看了他们的厂子。我要看看他们是不是货真价实,管理是不是到位。我可以很努力的帮你做品牌想出路,如果你的厂子不行,那可能最后会浪费了我们辛辛苦苦
做的创意思想和设计,没法给我带来后期的效益。此外,还要考虑企业对民众的诚信度,如果诚信度不够,可能暂时不错,但最终还是会出问题的。我希望我的公司会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如果我服务的这家公司只做了五年,那我前期就等于白做了。每做一个项目都要考虑后期的发展。就好像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一样,并不是他做过多少的设计项目,而是因为他承担了无印良品的设计工作而变得很有名了。有名不在于他做了多少,而在于他托起了什么样的产品和品牌,这个是关键。公司也一样,他们最后作出的业绩决定了公司的成败,而不是人数,或者项目的多少。
DESIGN: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王家飞:一开始做的话、是资金的困难,不过我倒是觉得缺少资金只能算是问题,不能算是困难。做任何事情都一样,都需要前期的积累,包括人员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越到后面这些方面积累的越多,设计公司的价值就越高。
DESIGN: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王家飞:思维不一样,目标点不一样。我们做一个项目你给我二十万,我花半年时间,帮你把整个系统建立起来,但是这个项目在你眼中却只是一个短期项目,那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损失就非常大。如果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小环节上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目前的解决方式就是谨慎选择重要客户。因为现在我选择的重要客户可能就影响到我公司两年之后的发展状态。
DESIGN:您认为设计是什么?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设计?光彩无限的设计标准是什么?
王家飞:我不希望把设计只是定义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我希望是去为客户解决问题,符合客户所有需求并且最终能够达成商业价值的设计是好的设计。我对我的设计师有三个要求。第一就是做设计的行业专家。在任何一个行业当中都一样,把它所处的整个行业研究透了之后,拿出来的东西可能没那么光鲜亮丽,但是之后你会发现,它是有市场的。第二就是快速处理,及时告知。你接到客户的设计项目之后要非常快的开始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也要及时告诉客户。第三是一定把没有意思的事情做成有意思的事,把不可能是事情做成可能。有的设计师可能会说,客户只是想要我做一个很小的设计或者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作品,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没意思。但是我觉得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最有挑战性的东西。把最简单的东西做得很有意思才能真正看出这个设计师的功力。这就是我们的设计标准,非常简单,所有设计师都能够理解。
DESIGN:光彩无限未来三到五年的主要发展战略及长远目标是怎样的?
王家飞:我们有两个核心。在特许产品这一块我希望能够成为产品的生产商,开始脱离完全为别人设计的道路。品牌方面我希望能够跟其他行业一些做执行更专业的公司合作,用我们的品牌或者是资本去绑定它们,然后我们专注于设计这一块,只有合作才可能成长。
DESIGN:在您看来,国内设计机构跟国外设计机构的差距在哪里?
王家飞:从人员构成上来看,我在国外看到设计公司的设计师都三四十岁,来自经济、管理等等各个专业领域,而国内的设计师基本上都是二十几岁,人员构成也比较单一。一个二十几岁的人和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对一个产品的理解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很难独立设计出好的产品,也很难对设计提出成熟的见解。
项目名称:再生至尚
项目服务时间:2010年
产品独特性或先进性:设计团队通过对再生纸的设计,赋予了产品时尚的概念和节约的生活理念。再生纸系列产品由100%的再生资源为材料精致而成,低耗能、轻污染,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再生纸制品的印象,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
客户获益:客户给所有使用此类再生品牌的企业授权低碳办公的资质,形成低碳办公的体系。帮助客户建立起健康、环保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第8课时: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有些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将会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本节课对比安排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与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征方式理解题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以此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区分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区别。
2.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学习用画图、语言描 述等方式表示数学问题的方法。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难点:能够正确地区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意义。
五、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法、讲授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课件、磁性教具、测评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小公主苏菲亚》中主人公过生日的情景导入,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课本p63例7)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1.独学细思
学生自己读题,看从这两个题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相同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读题,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做好铺垫。)
2.合作学习
①小组合作画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②指名学生黑板上展示摆一摆,集体订正 ③小组合作讨论,选择算法,解决问题
④小组讨论并汇报:运用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借助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快乐检测 第一关:我会填
1.4个3的和是()
2.4与3的和是()。3.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4.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第二关: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我每天学习5个汉字,3天一共能学多少个字?下列算式错误的是()。
① 5×3
② 3×5
③ 3+5 2.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条腿,3只青蛙()条腿。
① 8,12
② 8,15
③ 6,12 第三关:解决问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个班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出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小伙伴们租了2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意义的区别,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扩展延伸
请你从5x4、5+4、5-4三个算式中任选其中一个,讲一个生活小故事。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赋予灵动的现实生活情景,加深学生对所学运算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六)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十四第5.7题。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横看竖看
4个5
5个4
5和4 5x4=20(张)
4x5=20(张)
5+4=9(张)答:一共有20张。答:一共有9张。
教学反思
“双向”导学的教学理念核心就是促进教与学的转变,为学生质疑提供更大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点非常重要,本节课我选择让学生独立探究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并且对比两个题有哪些异同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激发学生“辨”的意识。在教学重难点时,我及时给学生起到引导启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5
《解决问题》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用图画的形式呈现了连乘的应用题。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信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复习铺垫。
1.谈话导入:大家刚参加完学校的大课间检查,三年1班的同学都表现得很好。
2.复习迁移:
我们班在大课间中分组活动,每组5个同学,分了9组,共有多少个同学参与?怎么算?
3.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⑴ 创造情景,师: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认真训练,体育老师打算按图这样安排,同学们算算要多少人?提出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⑵ 让学生独立收集数学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a:每行有10人 ,有8行。
b:每列有8人,有10列。
C: 3个方阵
小结:我们都是观察同样一个方阵,可以从这样一行一行来看,知道了每行有10人,有这样的8行。也可以这样一列一列来看,知道了每列有8人,有这样的10列。
⑶ 整理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1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应该怎样思考?请同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我们抓住每行有10人,有8行这2个数学信息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有多少人?
这是一行一行的观察,我们还可以一列一列的看能不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每列有8人,有10列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该怎样想呢?
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是先求1个方阵的人数。还可以写成综合算式。
2、探寻其他解决问题策略。
不同的策略:1.先求:3个方阵的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
2.先求:3个方阵的一列一共有多少人,再求10列一共有多少人。
3.先求:一共有多少行,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4.先求:一共有多少列,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例1的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结果却是一样的。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P.99做一做
⑴ 出示题目。
⑵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⑶ 全班反馈: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先求1盒有多少个,再求8盒一共有多少个。
2、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⑴ 出示题目:P.101⑴
⑵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⑶ 分小组交流。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⑷ 全班反馈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⑴ 出示题目。P.102⑷
⑵ 让学生审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 给出三个算式,由学生选择出正确算式并表述出解决问题 的思路,重点理解“来回”的含义。
四、全课小结: 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拓展练习:第一步,先请同学了解一节数学课的上课时间,一个星期在校几天?如果一个学期按20周计算,同学们在学校待多少分钟?合多少小时?第二步,根据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记录下来。第三层次是学生在生活中现实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题又是一道开放题,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2、3、5、6题
关于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反思
城关二小 周志明
1、收集和整理信息,形成数学思考。
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其题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现实的生活场景。这一节课的例1既是一幅情境图,又是一道应用题。例1的图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了解情境,从情境中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这一步要求学生仔细地看,充分的讲,观察同一个方阵既可以横着看找到的信息有“每行有10人,有8行”,又可以竖着看找到的信息有“每列有8人,有10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收集和整理信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考。
2、分析数量关系,构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思考,体会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要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我们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如:抓住“每行有10人,有8行”这两个信息就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的人数,再求3个方阵的人数。还能抓住“每列有8人,有10列”这两个信息也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的人数,再求3个方阵的人数。分析数量之间的不同组合的关系,就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如:抓住“每行有10人,3个方阵”这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3个方阵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这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有所不同了。
3、正确选择算法,独立解决问题。
根据解题思路仔细准确地选择相关的条件,正确的选择算法。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 付建国
【设计理念】
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其学习过程的作用是双向的、是相互的。在学习小数除法计算之后,学习解决问题,既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与已有俺还是经验联系较为密切,应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
11、“做一做”,第34页第1到4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强调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做一做也是用两部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也可以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呈现了两种方法。因此,理解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应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弄清题意,找出题中数据(包含隐形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找到数据间的联系,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找到解题方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求每个同学一下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教学目标】
1.学会有序地分析题意,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学会解答小数连除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大家知道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看奶牛多伟大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香甜的鲜牛奶。正因为奶牛可以产生这么多的利润,所以商人们看准了商机,来到草原上选合作伙伴来了(课件出示草原 商人)
经过一轮的初选,最终选定了两家进行pk 张燕家的代表张燕出场了:我们家选用的是“中国黑白花牛”,是荷兰荷斯坦牛和中国的黄牛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种优良。
还没等她介绍完,王林家的代表就忍不住了。我们家的奶牛是英国纯种的奶牛,品种和产量都很不错。
我们的商人犯难了,你们愿意帮帮他妈?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关键这样引入让学生更能理解归一问题在生活的重要性:在比较数据时更方便,从而把数学和生活自然的联系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
王林:我家4头奶牛8天的产奶量是256千克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师:同学们,现在能比吗?那要算出什么才能比呀?(毎头牛或羊毎天的产奶量)
【设计意图:由不好比较,到找到比较的方法,从而感受归一的必要性】(课件给两种数据加上问题)
王林:我家4头羊8天的产奶量是256千克, 毎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毎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师:好了,现在总算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先来看看王林家的纯种英国奶牛好吗?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要求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能不能一步算出来,如果不能,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讨论的结果在练习本上试列式计算,做得快的同学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看谁能用出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方法(板书:列式解答)。
(1)解决问题1 ①先算出4头牛1天的产奶量,再算出一头牛一天的产奶量(课件出示 用图示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256÷8=32(千克)32÷4=8(千克)
②先算出1头牛8天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牛1天的产奶量(课件出示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示注意强调把总量“平均分” 256÷4=64(千克)64÷8=3(千克)
(课件呈现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③ 4×8=32(份)256÷32=8(千克)
利用前面的线段图很容易就找到了被平均分成了32份,其中一份表示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设计意图: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习了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归一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采取了两种方法帮助同学们分析数量关系,1:画实物图 2:画线段图。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清晰的展示出来,对部分理解力稍差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2)解决问题2。
师: 很好,我们再来看看张燕家的牛,好吗?先读读张燕带来的资料,找找其中的数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上周”代表的是什么?有几天你知道吗?
也就是张燕家3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同学们可不能把这个隐含的条件给遗漏了哟!同学们单独列算式,并思考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试着来解决吗?
(教师巡视,和同学交流,听听他们对量的描述)
同学们说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
①先算出3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综合算式220.5÷3÷7=10.5(千克)②先算出1头奶牛7天得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综合算式220.5÷7÷3=10.5(千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能用线段图来画一画,想一想怎么样用线段来表示题中的数量
(让同学在展示台展示一下,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 注意观察同学们平均分了没有)
现在咱们来看看我们的数据
生1:1头英国纯种奶牛1天的产奶量是8千克
生2:1头中国黑白花奶牛1天的产奶量是10.5千克 现在能能帮我们的大商人选一选和谁家合作了吗?
【设计意图:数据是死板的,而数学是灵活的,只有把死板的数据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数学才能再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很容易就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了】
3.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找出已知条件,(特别注意隐含的数据)读懂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根据板书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1.(课件出示填一填)思考后口答
5台织布机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方法一:
160÷5=32(米)第一步求的是 32÷8=4(米)第二步求的是 方法二:
160÷8=20(米)第一步求的是 20÷5=4(米)第二步求的是
2.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题,并思考你从题上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想想要解决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可以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 思路:(1)可以先算平均每人用了多少水.(先算除法)(2)也可以先算出一共要用多少元?(先算乘法)
(3)3台拖拉机4小时共耕地0.96公顷,每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四、总结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反思, 感受并初步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特征, 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初步感知倒推策略
1.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提问:这两个问题, 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先求中间的数, 再求第一个数;都是倒过来推算的……)
2.小结揭题。
这种“从结果出发, 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实际生活中或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经常使用。今天这节课就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运算的已有经验, 为建构倒推策略教学纵建立雏形;横通过比X较J, 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推策略。)
二、自主探究, 提炼倒推策略
(一) 教学例1。
1. 提出问题, 理解题意。
(1) 多媒体动态呈现问题。
(2)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甲、乙两杯果汁原来一共有400毫升, 从甲杯中倒给乙杯40毫升, 现在两杯同样多。)
重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现在的两杯果汁和原来比, 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两杯果汁的总量没有变, 甲、乙两杯中的果汁多少变了。) 追问:分别起了什么变化? (甲杯中少了40毫升, 乙杯中多了40毫升。)
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
(2) 求原来两杯各有多少毫升, 要先求什么? (现在每杯有多少毫升。)
2. 解决问题。
(1) 学生自主填表, 要求边填边思考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2) 同桌交流, 相互说说想法。
(3) 反馈交流。先让学生汇报结果, 课件展示 (如下表) , 再让学生说说想法。
先求出现在每杯有果汁200毫升。要算甲杯原有的果汁, 只要用现在的200毫升加上倒出的40毫升即可。然后用现在的200毫升减去倒入的40毫升, 就得到乙杯原有的果汁。
结合学生回答, 完成板书:
3. 反思提炼。
提问: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独立思考, 再同桌交流, 然后集体反馈。)
师 (小结) :先求出现在每杯有果汁多少毫升, 再根据现在的数量倒过来推算出原来的数量, 这种思考方法, 就是“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关键问题“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要求原来两杯各有果汁多少毫升, 可以先求什么”的讨论, 为学生顺利解决例1提供了“脚手架”;通过解答例1的过程, 使学生具体感知倒推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通过板书, 使学生的思维由内隐到外化, 从而对“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 教学例2。
1. 多媒体出示例2。
2. 提出探索建议。
谈话:刚才大家学得不错,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三条建议。 (多媒体出示)
(1) 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
(2) 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3) 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 学生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顺思路。)
4. 小组交流。
5. 集体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思考与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整理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 原有?张→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学生解答方法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1) 52+30-24先求出送给小军的张数, 再求原来有的张数。
(2) 52+ (30-24) 综合“又收集24张和送给小军30张”这两个条件, 可以知道剩下的比原来的少6张。
在交流的基础上, 再进行评讲、小结, 突出第一种倒推思路。
6. 检验。
谈话: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明原有58张邮票。这个答案对不对,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检验并指名板演。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究空间, 引导学生运用从例1中获得的解题经验, 依据探索建议, 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进一步体现了“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运用。)
(三) 比较、反思、归纳。
谈话:刚才我们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了两个问题, 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 :
1. 这两题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
2. 这两题为什么都可以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 在形成想法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然后全班集体交流。)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 教师小结:像这两题一样, 某种数量经过一系列变化后, 得出最后的结果, 要求原来的数量, 我们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解决的方法是:先从结果出发, 一步一步倒推, 直至求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道例题的比较, 异中求同。如讨论第1题后, 使学生认识到如何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具体问题, 建构倒推策略的模型, 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第2题的讨论, 又使学生对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本质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而丰富了学生对“倒过来推想”解题策略的认识。)
三、综合应用, 深化理解倒推策略
1.完成练习十六第8题。
要求学生先整理, 再列式解答, 然后组织反馈, 并进行口头检验。
2.练一练。
引导理解:如果你是小军, 会怎样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一张?
学生尝试解答,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答案) :
反馈时,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进行思辨, 讨论哪一种方法正确。可从两方面来解决:
(1) 检验。通过检验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2) 查算理。先求出原来画片数的一半, 再求原有画片的张数, 说明第一种方法是倒推的顺序错了。
教师小结:在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时, 要从结果出发, 按顺序往前倒推;还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设计意图:预计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 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从而使学生对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时要“按顺序倒推”这一关键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倒推策略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感受数学文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法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方案1:把长增加2米,宽不变。方案2:把宽增加2米,长不变。
哪个方案增加的面积大?
师:可动手画一画,再比较。学生独立完成。
2师:小军从家出发,先向东走50米,再向北走20米,又向西走40米,最后向南走20米,你知道现在小军离家有多少米吗?
(学生茫然。)
师:怎么办?有好办法吗?
生:可画画图。
得出:现在小军离家有10米。
设计意图: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精巧的铺垫是获得新知的有效路径。第一题目标导向明确,让学生观察图形,比较哪个方案增加的面积大,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图形上来。让学生画一画,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不难得出方案2增加的面积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巧妙地出示了第二题,学生在听了教师的要求后,不能很快得出答案,因为不借助图形,这道题确实是很难通过想像得出结果的,这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二、探究新知学习方法
1出示:育才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和以前学习的求长方形面积有什么不同?直接看文字叙述,我们能直接求出答案吗?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1)指导学生画图,标出有关数据,分析数量关系。
(2)图形分析,交流学生画图思考的过程。多媒体展示。
(3)列式:18+3×8=48(平方米)
师:18+3求的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画图?
设计意图:当例题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呈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受复习铺垫的影响,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画图的心理需求。
三、巩固应用体悟策略
1出示:育才小学原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小操场。准备对它进行改造,将小操场的宽减少5米,这样小操场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改造后的小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怎么办?
(1)指导学生画图,标出有关数据,分析数量关系。
(2)图形分析。
交流学生画图思考的过程。多媒体展示。
师:5米大约画在哪里?(画在20米的平均4份处。)
师:减少的面积在什么地方?
(3)列式解题。解法1:150÷5×(20-5)
师:150÷5求的是什么?20-5求的是什么?
解法2:150÷5x20-150
师:请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4)比较反思。
师:与例题相比,这道题在画图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得出:减少音盼画在原来长方形的里面,并用虚线表示。
2出示:育才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师:这道题长和宽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呢?
(1)指导学生画图,标出有关数据,分析数量关系。
(2)图形分析。
交流学生画图思考的过程。多媒体展示。
(3)列式:(48÷6)×(48÷4)
得出:通过画图,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或宽增加与面积增加之间的关系。可分别求出长和宽并解决问题。
师:这道题与例题在画图时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此题的设计遵循了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前面的题目是从面积的增加到面积的减少,是在已知长或宽,再求出宽或长,最后求出面积。此题长和宽都不知道,但告知了面积增加与长、宽增加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要求出长和宽,再解决问题。这是时前面的题目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感悟画图策略在解决有关问题中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出示: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脑中画图再口答。
教师多媒体再展示。
通过画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1:40×8+50×8+8×8
方法2:(50+8)×8+40×8
方法3:(50+8)×(40+8)——50×40
方法4:(40+8)×8+50×8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不等同于应用题的教学。但也不能全盘否认应用题教学中好的做法,如分析数量关系、一题多解等。此处让学生充分讨论,借助图形,厘清各种数量关系,运用多种解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掌握有关数学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出示:育才小学图书馆买科技书和故事书共560本,科技书本数的1/4与故事书本数的1/3正好相等,新买来的两种书各有多少本?
师:这是六年级的一道分数应用题,你能用画图法来解答吗?
学生独立画图。
展示学生的图形并进行讨论、交流。
列式:560÷(4+3)=80(本)80x4=320(本)80x3=240(本)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图,轻松地解决了六年级的一道分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画图的好处,学生兴趣盎然,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增强了画图的意识,有利于画图策略的形成。
四、引导质疑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在生活中画图策略的运用比较广泛,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并运用它。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的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圈一圈,填一填
1.6里面有(2)个3,所以说6是3的(2)倍。
2.(9)里面有(3)个3,所以说(9)是3的(3)倍。3.我也知道了:(12)里面有(4个3),所以说(12是3的4倍)。
(二)仿造上面的例子,自己画一画,再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再填一填吧。1.()里面有()个(),所以说()是()的()倍。2.我知道了:()里面有(),所以说()。
要求()是()的几倍,也就是求(),用()法计算,算式是(),所以()是()的()倍。
根据图片列出三个算式或四个算式,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12÷4=3(份)
(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12÷3=4(份)
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三)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12)÷(3)=(4)
(四)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设计意图】:课前我先学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
二、合作学习
1、课前铺垫:拍手游戏。
(1)你们拍的是我的2倍。我拍3下,你们拍了(6)下。(2)你们拍的是我的3倍,我拍4下,你们拍了(12)下。(3)你们拍的是我的5倍,我拍了2下,你们拍了(10)下。你们有什么方法拍得又对又快呢?
2、组内交流课前学习结果,初步沟通学习收获
师:同学们这都是我们以前学过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去了解有关求倍的问题,看经过今天的学习和以前的学习的倍有何区别。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昨天做《课前我先学》在小组内作出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倍数问题。
交流的要求:
(1)每个同学至少发言一次。
(2)希望发言的同学能站起来把发言稿放在中间,发言完毕后请小组同学要给出掌声并指出错误的地方。
(3)别人发言时请其他同学保持安静。
(4)小组同学有说错的地方请组长用圆珠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表现的空间,同时培养学生在小组内聆听的习惯,并能很好地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经过小组内的汇报把学习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会的同学指引不会的同学。
3、组间汇报、互动质疑。
4、提练升成计算方法。(指着第4小题举例)
师:刚才我们用了圈一圈的方法知道了8是2的4倍。要求8是2的几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出呢?(除法)(为什么?)
2=4。要求:8是2的几倍,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设计意图:在同学的互动交流汇报的同时,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质疑,从而慢慢了解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包含了几个几的思维,把新知迁移到旧知上,降低了学习难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自评、互评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5、学生试一试出题,模仿上面的例子出一些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问题”并及时板演到黑板上。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逐步形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的知识点,并把学生的见解板书黑板。
小结:像这样把“是”字前面的这个数称为“A”,“是”字后面的数称它们为B。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倍数问题呢?要求A是B的几倍,就是求什么呢?(A里面有几个B,用除法计算。)要求A是B的几倍,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呢?(A和B)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精彩编题逐步形成要求A是B的几倍,就是求A里面包含了B=倍数关系的的算理。] 几个B,用除法计算,算式是A÷
6、自主探究
出示图片,回答一下问题:
(1)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位小朋友要去乐乐玩具店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小熊6元,地球仪8元,篮球9元,小汽车?元……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地球仪的重量
(3)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6÷8=7(个)
小结:一个地球仪是8元,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因为56里面有7个8,所以能买7个地球仪。
(4)做一做 如果24元买了6辆
,一辆
多少钱? 24÷6=4(元)
口答:一辆小汽车4元。问题:1)谁来读题?
2)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3)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4)谁会列式解决? 5)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6)解答正确吗?
7、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谁来读读题?(2)你知道了什么?(3)怎样解答?(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解答正确吗? 40÷8=5(张)
小结:因为一张电影票8元,要求“40元能买几张票”,也就是在求40里面有几个8,40里面有5个8,所以能买5张电影票。
8、“做一做”并列式。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1)谁来读读题?(2)你知道了什么?(3)怎样解答?(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解答正确吗?
因为每7米分成一段,要求28米长的绳子可以分成几段,也就是求28里面有几个7,28里面有4个7,所以可以分成4段。算式是:28÷7=4(段)
点评: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知道要求求谁是谁的几倍,才不会列错算式呢?(在是字的前后写出相应的数字,就不会写错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
9.综合应用:
一个手指滑板6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4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买3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6×4=24(元)24÷3=8(元)答:每枝钢笔8元。
三、拓展练习
1.老师这里有几个数字,请找出他们的倍数关系:28 18 6 4 15 3 21 7 5 28÷4=7(28是4的7倍)28÷7=4(28是7的4倍)18÷3=6(18是3的6倍)18÷6=3(18是6的3倍)21÷3=7(21是3的7倍)21÷7=3(21是7的3倍)15÷5=3(15是5的3倍)15÷3=5(15是3的5倍)
2.(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5×6=30(元)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6÷9=4(个)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教师提问,学生自主回答)3.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
36÷6=6(本)36÷4=9(人)
小结:把36本课外书平均分给6人,求每人几本就是把36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36本书,按照每人4本一份来分,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4。所以这两道题都用除法来解答。4.这些草莓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个草莓? 12÷6=2(个)
答:每个同学分多少个草莓
5.出示课件,每3棵放一个篮子,需要多少个篮子?
3×6=18(个)答:需要18个篮子
6.已知买9支钢笔需要63元,请问他们要买几支钢笔? 63÷9=7(支)
拓展:如果买6元一支的钢笔需要多少钱? 6×7=42(元)
7.在植树节,同学们来种树,已知左边有4棵树,右边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三角形,请问: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8×3=24(个)
答:宣传牌上一共有24个三角形? 8.出示课件,请问:平均每人分几瓶? 18÷9=2(瓶)答:平均每人分2瓶? 9.填空
3÷6=4 54÷9×3=18(没有答案)钓鱼游戏:8×64÷8÷4=2 21÷3×4=28 35÷7×4=20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算理,会用除法的方法找出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经过练习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再次了解了“倍的问题”,与以前相比,今天学的有什么不同。教学时应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观察,初步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知。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与倍之间搭建起联系。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课后习题
做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板书
表内除法
(二)解决实际问题
1.()里面有()个(),所以说()是()的()倍。2.我知道了:()里面有(),所以说()。列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模具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推荐阅读:
问题解决的教案设计11-17
4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07-05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5-23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7-03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学设计09-06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2-17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8-23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设计09-05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05-11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