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发展报告

2024-06-20

用户发展报告(共8篇)

用户发展报告 篇1

最近十几年,随着相机数码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普及率仅次于手机的消费电子产品,单反数码相机用户调查报告综合篇&用户篇。而众多消费者们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的消费数码相机,越来越多的大众消费者开始选购单反数码相机产品。为了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需求,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特进行本次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为《2011年中国单反数码相机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报告》的综合篇和用户篇,综合篇主要分析消费者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看法、对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以及单电数码相机产品对单反数码相机市场的影响;用户篇则主要对单反数码相机的使用者、潜在用户群体进行特征分析。随后还将发布选购篇和使用篇。综合篇●不打算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消费者中有47.2%的表示是由于单反数码相机的价格过于昂贵。●近80%的单反数码相机用户和打算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消费者认可其画质优秀是主要优势,而不打算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中多数认为其最主要优势是外观看起来更为专业。●55.7%的消费者认为单电数码相机将作为单反数码相机的辅助产品或针对特定人群而存在。●73.7%的消费者对单反数码相机的前景持看好的态度。用户篇●本次调查中已经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消费者中也有84.7%为男性,仅有15.3%为女性,男性比例远高于数码相机市场整体水平。●更高年龄者中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明显更多。●已购买单反者个人年可支配收入分布明显偏高。●已购买单反者相对未购买者的学历平均水平较高,但差距并不明显。●单反数码相机消费市场主要在城市,一线城市被调查者中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比例远高于二三线市场。●近1/4单反用户来自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而在校学生是单反数码相机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职位较高者中单反数码相机拥有比例明显较高。

一、综合篇

1、不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原因价格昂贵是目前阻碍单反数码相机普及的最主要因素本次调查中超过1/4的被调查者为既没有单反数码相机也不打算购买的普通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被问及为何不打算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时候,有47.2%的人表示单反数码相机的价格太贵了。目前市面上的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套机售价最低也要在3000元以上,这个价格足够购买一款非常高端的智能手机或其他很多消费电子产品。价格从根本上决定了单反数码相机不可能像消费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那样普及。另外有28.1%的被调查表示单反数码相机太专业太复杂、不便于操作。事实上目前的入门单反数码相机越来越注重对摄影初学者的引导,并且加入了很多过去仅在消费相机中的机内特效、趣味功能等。最后有21.9%的被调查者表示单反数码相机太笨重,不便于携带。尽管单反数码相机厂商在入门领域通过精简机身结构、采用塑料材质等进行改善,但只要传统的反光镜结构不改变,不便于携带这一点就不会有彻底的改善。而这一点正是单电数码相机的机会,摒弃了反光镜结构的微单电数码相机正是满足于追求高画质和操作性同时不满足于单反数码相机的笨重的消费者。(图)消费者不打算选购单反数码相机的原因

2、单反数码相机主要优势79.8%单反用户认可其画质更好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优势,已拥有单反的用户、准备近期购买单反的用户以及完全不打算购买单反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看法。已经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中近80%的人认为单反数码相机的画质比普通消费数码相机更好。另外超过60%的单反用户认为单反的操控性更强,能够使用丰富的镜头也是其明显优势之一。而其摄像功能更为先进仅有18.5%的人提起。之前ZDC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单反数码相机用户中有近四成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其高清摄像功能,仅有三成用户表示单反数码相机非常需要这一功能,近七成用户表示可有可无或根本没必要。(图)已拥有单反者认为单反数码相机比消费数码相机优秀之处打算近期购买的用户看法基本同已拥有单反用户类似而对于打算近期购买单反的消费者而言,整体上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优势的看法同已拥有单反的用户类似。打算购买的消费者中也有接近80%的用户认可其画质较普通消费数码相机更好。不过对于相机的操控性、镜头丰富性、快门速度和连拍等方面并没有那么多人有明确的看法,这些较为主观且深入的性能需要亲自操作才能获得直观的体会。这也说明对于单反数码相机而言,试用体验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推广手段,仅凭平面或电视广告并不能让消费者对其特性有直观的理解。(图)打算近期购买单反者认为单反数码相机比消费数码相机优秀之处看起来更专业成单反数码相机无关消费者认定的主要优势对于既没有单反数码相机也打算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消费者(下文代称为无关消费者),这部分用户大多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单反数码相机的性能和功能,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认知多来自于广告和其他第二手资料。近六成的无关消费者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直观印象也就是其外观相较普通消费数码相机显得更为专业。单反数码相机画质更为优秀的主要优势仅有43.0%的无关消费者认可。另外,无关消费者中有19.8%的认为普通家用消费相机的照片经过后期处理,效果和单反没有什么区别,单反只是宣传的噱头,这一比例也远远高于已经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对于挖掘潜在用户方面,单反可获得更优秀画质这点应当作为宣传的重点。(图)没有单反且不打算购买者认为单反数码相机比消费数码相机优秀之处

3、单电数码相机对单反数码相机的影响多数消费者认为单电数码相机将作为单反数码相机的辅助产品存在作为介于消费数码相机和单反数码相机中间的产物,单电数码相机近两年迅速的发展了起来,调查报告《单反数码相机用户调查报告综合篇&用户篇》。对于核心元件已经数码化的单反数码相机,是否还有必要保存其光学取景器和反光板等传统光学结构,在数码影像界也引起了众人的争论。本次调查中持有较为极端观点的消费者是相当少数的,仅有14.8%的人认为单电数码相机是未来的主导,单反数码相机将被全部取代。大部分的人还是认为单电数码相机将作为单反数码相机辅助产品或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存在,并不能取代单反数码相机的地位。另外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认为影响成像的主要是镜头和传感器尺寸以及拍摄手法后期处理等等,目前的技术已经逐渐淘汰单反这种结构,单反只是胶片时代的产物。(图)单电数码相机的发展对单反数码相机将造成怎样影响

4、单反数码相机的发展前景多数消费者认为单反数码相机的专业地位稳固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前景持看好的态度。46.3%的用户认为单反数码相机将在很长时间内同单电数码相机等新产品共同发展,并不会被取代,且其在高端市场和专业领域的地位也不会被新产品所撼动。而27.4%的用户甚至认为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群仍将持续的扩大,单电等新产品并不能从单反数码相机手中抢走用户。仅有13.0%的被调查者对单反数码相机的前景持悲观的态度。(图)消费者对于单反数码相机发展前景的看法

二、用户篇

1、性别单反数码相机用户中近85%为男性本次参加调查的消费者中有14.2%为女性,85.8%为男性。本次调查中已经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消费者中也有84.7%为男性,仅有15.3%为女性。单反数码相机市场的用户和消费者中男性的比例要远高于整体的数码相机市场,此前ZDC调查显示整体数码相机市场的用户中女性的比例超过30%。(图)参与调查者性别统计

2、年龄更高年龄者中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明显更多本次调查中,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及潜在消费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8-45岁之间,占到总体的93.3%。这一数据同整体数码相机市场较为一致。(图)参与调查者年龄统计而对于已经购买单反数码相机和尚未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进行区分,可明显看出已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用户的年龄分布偏高。单反数码相机已购买者中仅有25.7%的人年龄在25岁以下,42.8%的单反数码相机已购买者年龄在30岁以上。而本次调查中尚未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中66.2%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另外,已购买单反数码相机者中45岁以上的人数比例要明显高于未购买者。换一个角度来看,在年龄更大的人群中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比例也要明显高于年轻者。本次调查中,45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高达51.1%的人已经拥有单反数码相机,而3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仅有28.7%的人已经拥有单反数码相机。(图)已购买单反和未购买单反者年龄分布对比

3、个人可支配收入已购买单反者个人年可支配收入分布明显偏高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个人年可支配收入主要集中在8万元以内,其中个人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内的被调查者占到66.8%。(图)参与调查者个人年可支配收入统计对比已购买单反者和未购买单反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明显已购买单反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相对较高。这也是同单反数码相机价格较为昂贵所对应的。本次调查中,已购买单反者中个人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上者有41.9%,而未购买单反数码相机者中个人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人仅有29.8%。已购买单反数码相机者中个人年可支配收入在15万元以上者的比例达到了未购买者中这一比例的2倍。(图)已购买单反和未购买单反者个人年可支配收入分布对比

4、学历已购买单反者和未购买者的学历水平差距不大本次调查中,87.4%的被调查者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而对比已购买单反者和未购买单反者,尽管学历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差别并不明显。已购买单反数码相机者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例为91.0%,而未购买者中这一比例为85.9%。(图)参与调查者学历统计

5、所处地区单反数码相机消费市场主要在城市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类似,单反数码相机的消费市场更多的集中在城市市场尤其是一二线的城市市场。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来自城市的人数比例达到86.3%,其中一二线城市被调查者的比例达到了49.8%。对比来看单反数码相机厂商在一二线城市市场进行的广告宣传和互动活动都要更为丰富,在售后方面也无疑是一二线城市更为便利。(图)参与调查者所在地区统计对比已购买单反者和未购买单反者。已购买单反者中有28.4%来自北上广等一线城市,25.9%的人来自二线城市。而未购买单反者中来自二、三线城市的比例相对较高。本次调查中,一线城市被调查者中32.2%的人已经购买了单反数码相机,二线城市中这一比例为27.4%,三四线城市中这一比例为25.7%,县城、乡镇等市场中拥有单反的人数比例则更少。(图)已购买单反和未购买单反者所处地区分布对比

6、行业近1/4单反用户来自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本次单反数码相机调查的被调查者中超过1/4的人来自于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远高于其他行业。在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中,来自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的用户比例也达到了24.8%,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也是同单反数码相机在操作方面较为复杂不无关系的。(图)参与调查者行业统计

7、职业在校学生是单反数码相机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本次调查中被调查用户的职业分布较为分散,而其中从事技术支持/维护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14.8%,在校学生紧随其后达到12.1%,尽管在校学生的经济实力相对较低,但对于单反数码相机的接受程度相当高。而在已经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中,技术支持/维护人员比例占到13.6%,在校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9%。在校学生已经成为单反数码相机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图)参与调查者职业统计

9、职位职位较高者中单反数码相机拥有比例明显较高本次调查的已工作对象中,普通员工占到54.1%,基层管理人员的比例为25.4%。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仅为3.3%。对比已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用户和未购买的用户,已购买者中职位较高者的比例明显较高。已购买用户中普通员工比例为46.9%,而未购买者中这一比例为56.7%。(图)参与调查者职位统计横向比较来看,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普通员工中已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人数比例为23.7%,基层管理人员中这一比例为27.7%,中层管理人员中位35.4%,而高层管理人员中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的人数高达40.6%。(图)已购买单反和未购买单反者职位对比ZDC申明:本报告发布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

用户发展报告 篇2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物质技术作为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其主导地位将逐步下降, 而大众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基点, 图书馆应该在依托信息化技术优势中融合发展创造价值, 最终从价值层面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早在2003年国际图联 (IFIA) 已将“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确保用户有效获取信息”确定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最近10年来, 公共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社会文化地位持续走低, 拥有的读者越来越少。因此, 主要是在工业界发展起来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引起了图书情报界的关注, 并已经在其信息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服务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为用户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 图书馆界倡导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其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真正做到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 遵循用户新的需求, 适应用户的行为变化, 将图书馆的服务不断融入用户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 成为用户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针对用户不断流失, 强化“用户中心论”在公共图书馆用户发展策略上的运用

2.1 找准定位, 提升形象, 扩大影响, 吸引用户

图书馆为了能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和使用, 首先要在信息界为自己准确定位, 进而确立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同时在发展上要树立竞争意识, 要借鉴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理念, 注意提升形象, 扩大影响, 使受众面更广。具体而言, 要加大对图书馆资源的介绍和对现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宣传, 大力改变人们对图书馆的传统的落后的认识;要唤醒用户对图书馆的需求意识, 呼吁和引导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亲近阅读, 亲近文明, 充分实现自己的图书馆权益;为了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应积极深化服务的内涵与拓展服务的外延, 把图书馆办成集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文化中心、展览中心、培训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等, 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2.2 大力开展用户教育和培训, 培养自己的用户群

“没有特定的用户群体, 图书馆最终将走向消亡”, 图书馆用户作为图书馆系统作用于环境的主要对象, 用户的个人素质 (情报需求特点、文化水准、专业素质、情报能力、职业条件、资历及年龄等) 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或制约作用。就我国图书馆用户的现状而言, 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情报意识薄弱、外语能力差、情报需求低下等问题, 很多用户对图书馆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及信息服务系统缺乏相应的检索知识和技巧, 因而对图书馆利用水平较低。因此, 只有积极对用户进行各种图书馆教育与培训, 才能克服信息服务机构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交流障碍, 促进信息供求双方的沟通, 才能帮助用户熟悉和掌握各种信息检索手段, 熟悉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源, 使图书馆用户的情报需求与能力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逐步达到动态平衡, 成为促进图书馆事业发不断加速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 图书馆要对用户教育与培训予以充分的重视, 要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积极开展书目知识教育, 文献检索教育、阅读方法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等, 做到有计划, 讲实效, 拓渠道, 创特色, 争取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并成为图书馆忠实的用户, 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 实现智力开发的社会职能, 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2.3 以用户满意为目标, 用优质的服务留住用户

用户在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是图书馆的生命线, 一个不能吸引并留住广泛用户的图书馆, 很难维持其长久发展。因此, 图书馆在“环境上愉悦人”, “资源上吸引人”的同时, 更要以“用户满意”为目标, “用优质的服务上留住人”, 从而有效地防止现有用户的流失, 并吸引来更多潜在的用户。Enyart和Smith 警告指出:“我们在信息服务上遇到了竞争, 图书馆在提供和传播信息方面不再具有垄断地位, 因此我们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将决定我们的命运”。为留住用户,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目前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重点。

2.3.1 重视并做好图书馆的一线服务工作

要吸引和留住用户, 就要准确掌握用户信息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 用户的行为、态度、使用习惯及其对图书馆的期望和不满等这些真实、敏感、原始的信息都应是图书馆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对用户需求及其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并善于从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图书馆才能掌握这些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真正独有的重要资源, 才能据此主动、动态地适应用户变化去开展工作, 将把我们的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甚至还可以说, 这些信息蕴涵着网络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秘密, 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和判断, 图书馆或许可以发现未来的市场机会, 战略定位以及面临的挑战, 所以, 图书馆中与用户的沟通与交流最多的一线服务不容小视。一线服务作为图书馆最终服务和产品的集中体现, 也是图书馆的地位形象和全馆服务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 是充分体现馆员的专业特点及其优势的平台, 因此, 图书馆应把如图书借还, 参考咨询等直接面向用户的一线服务工作列为核心业务, 并充分重视并做好这些工作。

2.3.2 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 推行和谐的服务文化

图书馆的服务与知识文化、人文意识、公平精神、民主原则相伴相生, E.G霍利曾说:“我们的职业基本上是一种人文职业, 我们的目标实质上是人。”人性化服务是世界图书馆界服务的发展方向, 也是图书馆服务追求的最高境界。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一方面表现在图书馆的功能布局, 服务方式, 环境布置, 设备设施等方面都要以人为出发点, 细心为人着想, 让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感觉舒适方便;另一方面就是让用户在与图书馆馆员的互动中心理上获得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的满足。人性化服务一般体现在具体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效果中, 往往与服务细节紧密相连, 这些服务细节包括服务的内容、手段、形式、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 如果我们在常规工作中关注服务细节, 做好服务细节, 这样既有利于融洽图书馆与用户间的关系, 又有利于图书馆得到广大用户的积极评价, 对用户产生巨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图书馆丰富的资源, 整洁优雅的阅览环境, 现代化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能满足人们学习、娱乐、休闲、沟通交流和放松心灵的空间, 因此, 作为公益的服务机构, 图书馆应该积极推行一种以和谐为理想境界的服务文化。所谓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 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行为, 图书馆应通过促进馆员之间, 图书馆与读者之间,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在图书馆里建立起一种人人心情舒畅, 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 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美好氛围, 使图书馆担当起优化社会精神文化、实现社会和谐的守望者的责任, 真正成为每个公民充满人文关怀、温馨的、平等的自由的精神家园。

2.3.3 打造高素质的服务团队, 努力提供高智力服务工作

知识和信息量的急剧增长形成了知识与信息的海洋, 也带来了社会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 为了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省时省事省力, 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逐渐变为了“我需要什么, 你提供什么”。因此, 伴随着用户需求、服务理念及信息的载体等多方面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服务正经历着由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这样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重点已经转移到以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与智力的充分发挥为重心, 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经验、方法与策略的服务上来。不难看出, 图书馆只有能够提供复杂且具有创造性的高智力服务工作, 才能在信息界拥有一席之地, 没有一支人才结构合理, 综合素质过硬的图书馆队伍, 再好的设备、条件也无法发挥作用, 图书馆队伍的建设关系着图书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当前在组建和更新职业队伍时, 每个图书馆应结合整体发展目标和服务定位, 认真分析所需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人才的特点, 制定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对引进的各类专业人员, 要明确其岗位职责, 重视对他们的考核、奖惩、培训等。另外, 图书馆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 一方面要重视对专业馆员在业务能力、工作进取心、服务质量和学术水平等方面的考核, 将其投入到专业化的高层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 打造职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促使图书馆中其它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针对当前公共图书馆用户的不断流失现状, 探讨了“用户中心论”及其在当前图书馆用户发展策略上的运用。

关键词:用户中心论,图书馆服务,用户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兹恒, 张久珍.构建面向图书馆职业的理论体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159.

用户发展报告 篇3

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和聚美优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艺名河马哥,职业经理人,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曾就职于中华英才网、世纪佳缘交友网,任世纪佳缘交友网期间曾创造过销售奇迹。就职于聚美优品之后,见证了聚美优品三年销售额60个亿的奇迹。

在电商推广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创业者变为明星代言人的做法,为聚美优品节省了很大一笔广告费。而出色的娱乐营销,使聚美优品每次都获得超高的人气。2013年年初“陈欧体”的爆红,让陈欧的百度指数一度直达一线明星,聚美优品的流量也直接翻了几倍,创下了近年电商店庆营销的好成绩。继“陈欧体”之后,聚美优品又推出了微电影《女人公敌》、广告《光辉岁月——我为自己代言》,带动了电商娱乐营销的新思维。

2013年聚美优品的另一创新举动是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下,2013年联合国内外多家化妆品品牌,共同发起成立国内首个中国化妆品真品联盟,并为每一款产品贴上防伪码,以此打击假冒化妆品,保障消费者权益。目前贴有防伪码的产品占到聚美优品销售总额的70%。

在推进真品联盟的过程中,聚美优品遇到了很多困难。化妆品电商虽然开创了化妆品售卖的新形式,但销售额还不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25%。如果以销售额将聚美优品与整个化妆品行业来做对比,聚美优品的力量还不足以推动真品联盟改变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态势。因此,真品联盟在最初推进的过程中,不被化妆品同行理解,受到很多质疑甚至嘲讽,认为聚美只是在做噱头。而如何争取世界五百强的化妆品企业加入到真品联盟也是极大的挑战。聚美优品成立了5000万打假基金,以支持防伪码真品联盟打假。目前,已争取到欧莱雅集团、上海家化等超过一百家企业加入真品联盟。

另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趋向于联合购买,买化妆品的同时也想买鞋、箱包等商品。2013年聚美优品在专注于化妆品业务的基础上,在女装、女鞋、男装、服饰、箱包等第三品类方面发力,力图打造成为女性的最大购物平台。

案例工具书

三星是全球市场营销花费最多且最成功的公司。三星最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营销创造潮流,它颠覆手机越做越小的趋势,引领了大屏手机新潮流。传统企业往往认为用户是因需购买,而三星却在创造“需求”,并通过整合营销将自己的想法卖给全世界。给聚美最大的启示意义在于如何创造需求。

技术指南

2013年聚美优品通过微电影、网络剧等方式,做品牌推广及自有品牌的打造。2014年聚美优品会在新媒体平台做更多的尝试,同时也在考虑拍一部与聚美品牌成长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聚美优品的市场营销一直由本公司自己操作,每年的营销预算及营销渠道都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做调整,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2014工作挑战

虽然电商如火如荼,但实际上电商只在一线城市完成了1/4的“线下到线上的用户迁移”,还没有广泛深入到二三线城市。2-5年之内,电商的用户迁徙将呈稳步增长的态势。聚美未来的挑战在于,不能只靠低价抢购别人的用户,而是要真正地发展忠诚度高的用户,即如何变“抢购用户”为“发展用户”。

用户报告 篇4

我单位于年月购买使用了北京吉兆源科技有限公司PG-500射频电源设备。该设备是用于射频磁控溅射,重量轻,体积小,灵活性较强。其功能特点:

★ 可靠性和稳定性高;

★ 射频电源正面面板上具有液晶显示屏(射频控制、功率控制、通讯参数、脉冲功能、故障显示等);

★ 集成匹配器操作功能,使匹配器操作更加直观;

★ 高效的输出功率

★ 使用中未见故障;

★ 射频电源有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反射功率保护、过温保护等保护功能。

单位:

用户调查报告 篇5

档案网站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任何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都要以用户需求为依据。档案网站的建设者只有对用户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根据变化了的需求来制定和调整网站已有的服务方式和各项功能。[1]本文所指的档案网站用户是广义上的用户,包括任何对档案信息资源有利用需求的机构或个人。档案网站的用户需求不仅指档案机构对于网站建设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访问网站的用户对于档案网站的需求。笔者于20xx年11月在河南省范围内对档案网站的用户需求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以本次调查数据为基础总结档案网站用户需求的一些特点,并且以此为导向对网站的管理和服务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2 研究设计及发现

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对档案网站的利用情况及反馈,主要包括浏览档案网站的频率,利用档案网站的目的,最常浏览的档案网站栏目,所利用档案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网站检索功能的使用情况等。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对档案网站管理和服务的建议。

3 分析和讨论

3.1 职业是影响用户需求的主要因素。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素质的人在从事某一职业活动中有着特定的信息需求结构。[2]职业决定用户从事和关注的领域,它直接决定利用档案的目的和所需档案的种类、内容。本次调研中33%的用户利用档案是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而他们所利用的档案也以文书档案、人事档案和科技档案为主。

3.2 用户的知识结构和信息能力影响用户的信息需求量、信息需求内容和质量。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获取不仅要求用户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同时要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和网络技术能力,而用户自身的知识结构、检索知识、检索经验等都会影响用户信息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从而影响其信息需求的总量、内容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用户培训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大多数用户的信息能力,进而提高其信息需求水平。

3.3 用户的利用目的多为解决实际问题,尚未提升到“休闲”、“文化”层次。从调研结果看,用户出于“休闲、猎奇”的目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只占10%。不管是为部门工作提供参考还是解决纠纷及处理案件,都是出于生活、工作的实际需求,离档案部门所倡导的“休闲”利用、“档案文化”差之千里。这一利用目的的特点不仅和档案网站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质量相关,而且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淡薄也导致了用户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有利用的需求。

3.4 用户利用的档案信息以一次文献为主,编研成果利用较少。档案编研成果作为一种以档案原文为依据编写的深层次信息加工产品,在档案网站上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仅从用户最感兴趣的网站栏目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的用户关注档案编研类栏目,更多的用户只关注档案原文中所记载的事实、数据。

3.5 网站互动栏目虽多,与用户交流的效果有限。档案网站的交流与互动影响用户利用档案的积极性以及档案网站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档案网站用户的需求。论坛、留言板、博客和邮箱在当前的档案网站界面上非常常见,但是有45%的人从未用过任何一种形式和网站进行交流。并且从互动的效果来看,常常有来无往、有问无答,互动效果欠佳。

3.6 用户对检索工具要求较高,目前的档案网站检索功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用户对档案网站的利用以查询档案和现行文件为主。并且,出于效率的考虑,用户对档案网站检索功能尤其是高级检索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档案网站的检索功能远远未能达到用户需求。以河南省内多数档案网站为例,其档案检索功能较为简单实用,只提供了关键词的简单检索,有的虽有高级检索,但是无法实际使用,形同虚设。检索结果既无任何分类又无法打印或者EMAIL传送,且无全文只提供目录信息。档案信息检索功能的薄弱直接影响用户的利用效果,降低了用户的利用需求和网站的可用性。

4 建议

4.1 丰富资源总量,优化馆藏,兼顾提升文化内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被调查者提出在利用档案网站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资源不够丰富。因此,档案馆应当集中精力建设在线目录数据库及在线全文数据库,丰富网络档案资源总量,并且在提升总量的同时优化馆藏结构,注重对具有文化价值的档案内容进行开发和加工。以英国伦敦大都会档案馆为例,它保存有约翰济慈(杰出的英国诗人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的手稿和藏品。每年都从中选取经典的藏品进行展示,举办一次文化娱乐活动,并邀请一个当代著名的诗人参与互动。英国的博物馆、图书馆、艺术画廊等文化机构依托网络创建了一个虚拟“文化艺术档案馆”,通过为自己的藏品留影存档并上传至网络,公众可以通过他们的主页或“谷歌图书”等网站在线浏览他们的藏品。

4.2 完善检索系统的功能。目前大多数的档案网站检索系统所提供的检索途径较单一,所提供的某些检索项也太过于专业,实用性不强。[4]随着网站建设的深入,数量众多、格式多样的信息会给搜索任务带来困难。同时,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日益细化和个性化,这就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的检索系统为其服务,能够帮助用户精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具体来说,可以增加高级检索功能,提供多条件组合查询;提供二次查询;丰富检索结果的显示和处理,增加文件摘要、所属栏目等信息,并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列表、打印等处理;还可以提供搜索帮助,引导和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网站的搜索功能。

4.3 重视用户的.反馈,加强与用户的互动。用户反馈及与用户互动能让档案馆及时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及现有服务存在的问题。[5]但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用户对于档案网站的交互功能并不满意,甚至从未使用过。因此,档案网站在单向地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应当更加人性化地接收来自用户的反馈信息,通过推送信息,反馈信息,再次推动信息的循环,最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档案网站应当完善档案部门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性服务,档案网站的各项媒介都应真正发挥作用,及时、准确、高效地对用户做出回应,增强用户体验,培育忠实用户。

4.4 加强用户教育,提升用户信息素质。用户的信息素质是影响其需求的内在因素之一。档案网站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用户教育。例如,在档案网站中设置用户教育的相关板块和栏目,初次访问档案网站的用户,可先进入学习主页,熟悉基本情况,进而掌握利用档案网站资源的方法与技能;档案网站也可设置网络教师(NetTutor),为用户提供一个界面友好、交互性强的联机课程,辅导用户查找、评价和使用网络档案信息资源,解决信息用户在利用数字档案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档案网站还可设置开放式学习中心栏目,为用户学习新的技能提供各种课程学习软件与服务设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以自己满意的进度来学习新的信息技能。

5 结语

用户需求调研报告_ 篇6

用户需求调研报告

1.访谈目的{说明需求访谈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2.主要议题

{说明达到访谈总体目标,需要根据各项子目标,完成的分解步骤。

例如:

1、企业总体业务流程

2、各个表单指标需求

3、业务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等等}

3.调研记录

{记录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户对系统提出的要求,及访谈现场临时提出的问题。

具体应包括:业务主题、调研内容记录、模板或者用户确定的表单样式、用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需求调研报告 户对系统的特殊期望、用户现有硬件环境、软件类型、软件开发年月、软件维护状况、软件的优、缺点及软件功能说明等。}

4.问题反馈

{记录用户对访谈提纲问题记录的反馈。本部分内容既是需求的原始记录,也是下一步需求访谈继续开展的基础}

5.遗留问题

{记录在本次访谈中没有解决或存在分歧的问题,包括

1、访谈中用户没有或暂时无法回馈的问题

2、用户提出,但我方目前无法答复或实现开发的问题

等等。}

6.相关资料

{列出在本轮需求调研访谈中,客户提供、或提供线索的所有参考文档。如:客户业务指导手册,现场操作手册、业务管理办法、政策通知、培训视频、宣传资料等文件和材料}

校园APP用户黏度调研分析报告 篇7

1 基础数据

74.1%的用户希望推出本校更为迅捷的校园APP。

68.9%的用户希望校园APP在移动端 (智能手机、ipad) 使用。

64.2%的用户希望校园APP的设计是简洁精美型的。

50.3%的用户是在21:00后使用智能手机。

82.9%的用户觉得以后不能脱离移动互联网 (校园APP) 。

61.2%的用户手机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

2趋势与特点

①校园APP涉及到的领域

当前, 校园APP涉及到的领域无死角, 全面覆盖校园生活的衣食住行和娱乐, 其中社交和游戏又是主要方面。校园APP针对大学生的特点, 主要以社交为主, 这类校园APP的用户黏度非常高, 容易积累大量的用户。

②校园APP更强调价值观和个性

校园APP的用户尚处于价值观未完全成熟的重要时期, 如何为他们提供价值导向, 更好地展示自我, 成为校园APP思考更多的内容。简单用经济人眼光来衡量校园APP的潜力是不可取的, 其本身所承载的价值导向, 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去考量。

③校园APP是“互联网+”模式在高等教育行业中突出体现, 需要提高其黏度

从校园APP的发展趋向来看, 大学生第一位的任务还是学习, 校园APP要立足本专业, 带些科普的味道, 把一些深奥的知识, 更有趣味地呈现给用户, 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校园APP紧贴大学生年龄段本来的特质和优势。校园APP有其内在性的逻辑, 当前的校园APP已经特别关注到了校园生活中表达出来的方方面面需求, 校园APP的开发者与运营者理应去探寻具备高粘性的校园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与途径。

④校园APP社交平台更具核心的价值是兴趣和分享

过往的校园APP大都基于其工具属性, 要深度社交有较高难度。校园APP社交平台的开发与运营趋势是更加注重兴趣群体细分的社交平台, 而又略带工具属性, 兴趣和分享是更核心的价值体现。趣味相近, 用户活跃度相应提高, 互动交流频率较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 社团活动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显突出。“学生兴趣社团”APP通过内部用户形成闭环系统, 形成平台、数据库。“学生兴趣社团”可伴随、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重要阶段, 其价值不可限量。

⑤呈现大学生的善良微光———社会公益

社会公益是个大平台, 当下的大学生对于过于宏大的事物缺乏兴趣, 更希望从我做起, 求得身边微观世界改变, 即“善良微光”。“通过善良微光, 我们会发现大学生从来都不能被一两个人, 甚至一部分人所代表, 他们有很多充满正能量的想法, 但这些想法的实现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高校、社会提供足够的支持, 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3调查介绍

我们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包括在校大学生对本校推出校园APP的愿望、校园APP的运行平台选择、校园APP的设计期望、校园APP的服务功能期望、使用智能手机的时段、对移动互联网 (校园APP) 的依赖度、使用手机上网时长、对校园APP服务功能的需求、校园APP信息内容的要求、不喜欢在APP中看到的内容。以及, 在提高校园APP用户黏度问题上的建议。

调查时间:2015年5月20日———2015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调查对象:大一到大三的高职生、本科生 (专升本) 、研究生为研究对象, 具体如下表:

调查方式:采取随机调查方式、文献调研方式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关于校园APP系统设计项目的需求黏度问题。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校园APP真实的的需求状况, 促使校园APP的开发者与运营者有真对性地设计适合大学校园的校园APP, 切实提高校园APP的用户黏度, 为校园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促使师生树立正确的校园APP应用观, 合理应用。

样本总数:193份

①报告术语界定

校园APP:校园APP是集成了各种校园动态信息和信息化服务, 整合校园原有官网、教育教学系统、办公系统、图书馆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着力打通系统间的信息孤立现象, 由此形成的数据化校园延伸到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系统, 通过整合、拓展、挖掘校园信息的各类资源形成一体式校园信息服务系统, 具有全天候、全领域、广覆盖、高效率和人性化的特点。

校园APP的用户:校园官方、教师、特定学校的学生、其潜在用户也会包括社会公众中的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其关注特定学校发展的用户群体, 本调查报告所设计的用户为在校大学生。

校园APP用户黏度:是指用户双方彼此的使用数量。“粘度”是衡量用户忠诚度计划的重要指标, 它对于整个校园APP形象起着关键的作用。

校园APP的开发者与运营者:校园APP的开发者、运营者一般是第三方开发、所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校学生。

②调查报告分析的理论基础

对于校园APP的用户黏度, 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找到理论根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他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 还有自我超越需求。这五种需求从低到高, 按层次逐级递升的次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某一层的需求获得满足后, 另一层需求才出现;在多种需求面前, 迫切需求的满足是第一位的;迫切需求一旦得到满足, 后序的需求才具有导向作用。五种需求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感情需求属于基础需求, 可以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善得以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更高级的需求, 可以通过内部因素得以满足, 而这一需求是具有延续性的无止境特性的。在某一时期, 某人可有多种需求, 但这一时期总会有某一种需求占主要地位, 从而决定其行为和价值取向。某一种需求不会因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而自动消除, 五种需求相互依赖和叠加, 层次高的需求满足后, 层次低的需求不会消失, 只是相对而言对行为价值取向的影响程度减小而已。

校园APP用户黏度的高低取决于校园APP的开发者、运营者对用户各层需求的满足程度。满足程度高, 用户黏度就高, 反之亦然。我们的校园APP既要为满足用户的低层次需要服务, 也要为满足用户高层次需要服务, 既有阳春白雪式需求又有下里巴人式的需求才能有效解决校园APP用户黏度问题。

用户黏度就是指用户双方彼此的使用频率, 用户“粘度”是衡量用户忠诚度的重要指标, 它对于整个校园APP形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用户对技术黏度的选择决于校园APP的运行速度是否最快、功能是否最强、服务是否最稳定。因此校园APP的技术黏度对开发者、运营者的要求非常高。要保有较高的技术黏度既要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还要保证服务的稳定, 随便在哪一点上的落后都有都有可能造成用户的流失。

用户黏度的维系主要靠内容黏度, 它是建立信息交互关系上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养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而这种了解和信任一经建立, 就不会轻易失去, 内容黏度的迁移成本较高。

③调研背景

截至2014年12月,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 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①。当前社会信息化浪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等教育信息化, 高等教育信息化应该是高校面对这一浪潮做出相应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的抉择。“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形态。高等教育即将开启O2O模式, 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展。

现代高校具有人才培养、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延伸等综合功能。截至2012年底, 其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②其中98%的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由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起的《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调查报告中显示, 90后大学生每天花费18%的时间上网, 其中86%的90后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实时性、高效性得到大学生网民的认可, 也已成为大学生网络应用的主渠道。大学生对它的依赖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互联网以及其他的媒体。

关键词:校园APP;用户黏度;社会调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报告内容:

1问卷结果分析及简析

第一题, 您是否希望更为迅捷的校园APP的推出? (必填, 单选)

74.1%的用户希望得到校园APP的服务, 校园APP很有开发与运营的必要。

第二题, 您希望这个校园APP可以在什么平台上用? (必填, 单选) (表2)

68.9%的用户希望校园APP在移动端运行, 建议开发者与运营者兼顾连个终端PC端和移动端。

第三题, 校园APP的设计是怎样的才是你最希望的? (必填, 单选)

64.2%的用户希望校园APP的设计为简洁精美型, 说明用户非常关注用户体验, 这是开发者与运营者应注意的。

第四题, 您最希望得到校园APP的服务功能有? (必填, 多选题)

用户关注资讯的还是比较少的, 大多都是使用通讯、教育学习类和影音类的APP。可见用户对国家资讯关注程度不够而对娱乐类资讯关注的比较多。

第五题, 您通常在什么时段通常使用智能手机? (必填, 单选)

多半的用户通常在夜间21:00--00:00使用手机, 夜间睡眠不足, 严重影响了用户日常学习与生活, 需要引导。

第六题, 您觉得以后能否脱离移动互联网? (校园APP) (必填, 单选)

多数用户认为生活中离不开校园APP, 较少部分认为是可以离开校园APP, 由此可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校园APP也已成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七题, 大学生关于手机上网时长情况调查 (必填, 单选) (表7)

很多用户每天用手机上网达5小时以上, 由此可见, 表明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黏性非常高。

第八题, 要推出本校校园APP, 下列服务功能内容哪些是您需要的? (必填, 多选题) (表8)

用户对校园APP的期望值非常高, 需求是全面的, 最低需求也达到19.2%。

第九题, 您比较关注校园APP信息内容的哪些方面? (多选题) (表9)

用户对校园APP内容上的要求较高, 这就要求开发与运营过程中, 要非常注重这一方面, 否则会影响用户黏度的提升。

第十题, 您最不喜欢在APP中看到什么? (单选题) (表10)

用户对广告骚扰, 标题党厌恶至极, 会使用户黏度降低。

2 调研报告的基本结论

2.1 校园APP (Application) 必须凝练其价值呈现方式

校园APP是各种校园动态信息和信息化服务的集成, 是在校园官网、教育教学、办公、图书馆、其他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着力打通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孤立现象, 由此形成的全新的数字化校园延伸到移动设备上的崭新应用系统, 具有全天候、全领域、广覆盖、高效率和人性化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优化高校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高校服务质量。这依赖于校园APP的如下方面的价值体现:

①校园APP产品的本身价值体现

校园APP通过其诸多功能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所带来的价值。而这一价值要通过校园APP本身功能的发挥、特性的体现、品质的上乘与样式的多样展现出来。这是校园APP的核心因素。

②校园APP服务价值体现

当今的社会, 用户在消费在意产品的本价值的大小的同时也非常在意在意产品附加价值即校园APP给用户带来的附加服务。如今为用户提供良好完善的服务, 是现代高校竞争的趋势性焦点。

③校园APP理念价值体现

校园APP为高校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运行方案, 与高校的最终目标人的培养相吻合, 为高校带来全新的发展路径。

④校园APP信誉价值

高校及其校园APP在社会受众中塑成的整体信誉所产生的价值。信誉对所有高校来说都是珍贵的良性资产, 良好的高校信誉为高校带来历史性的基础性作用。

校园数据化以上述价值的体现为基础的改革, 实现高校突破式发展, 已成为业界共识, 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正在形成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基础的, 旨在拓展学习机会, 提升教育教学和大学生学习质量为目标的高校教育数据化的潮流正在兴起。

伴随着校园APP建设的进程, 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校园APP用户黏度问题。我们解析校园APP用户黏度问题, 为校园APP这一全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全覆盖的一体式数字校园方案形成, 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提供基础性支持。

2.2 校园APP的开发者与运营者必须真正考虑用户需求

校园APP的运营者一般是所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或在校学生。从开发的类型分为:

官方主导型, 主要由高校相关部门开发和运营, 此类型的校园APP仅相当于校方官网主页的简版。优势在于提供的校方信息及时、权威, 能与校方其他管理系统对接同时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缺点在于其具有较浓的官方色彩, 内容灵活性差, 与用户的广域需求存在相当的落差, 造成其用户黏度较低。

通用型, 主要由第三方专业研发团队开发。其优势在于专业的研发团队, 精细打磨的产品, 技术保障较为可靠, 照顾到了异地学生的共同需求, 非常可贵的是实现了校际间的互动。其不足缺点在于本地化程度不高和特定学校学生靶向性不足, 距校园APP用户实际需求有较大距离, 这就降低了用户黏度。

自主研发型, 优势在于其开发者本校学生, 及开发者使用者于一身, 真实了解用户需求, 其提供的信息最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不足在于技术和资金缺乏、服务稳定性较差、信息内容的权威性、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都不足, 这对用户黏度的影响不可小视。

2.3 校园APP校园的系统设计是提高用户黏度的敲门砖

校园APP借助智能移动终端, 争取为校园师生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多方位的信息服务, 其系统设计及其实现提升用户黏度必须满足用户如下需求:

①系统本身要以移动APP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

用户借助通过智能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就可以全天候、广地域得到校园信息服务。

②校园APP系统要做到整合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壁垒局限

用户只需登录校园APP, 就可实现自身权限范围内的不同信息系统的优质服务, 便利快捷地处理相关事务。

③校园APP系统要做到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广地域的服务

校园APP提供的信息要涵盖校园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 全天候、全方位、广地域为师生提供各种的便利。

④校园APP系统的功能应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校园APP系统要根据校园中的不同职能和角色, 定制不同的服务定位。

⑤人性化的私人定制体验设计

校园APP系统根据用户私人定制提供人性化服务, 用短信、消息友情推送方式向用户移动终端发送信息提醒的功能设计等。

2.4 校园APP系统功能主体设计、功能模块选择必须贴近用户校园APP系统面向主体主要包括校园官方、教师和学生, 在对主体的职能及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差异分析的基础上, 校园APP系统的功能框架如下:

①官方:满足用户对校园官方的新闻、通知、讲座、就业等信息的查询, 展示学校信息、系部专业的信息、校园风采等。向外界展示学校, 宣传学校。

②教职员工:包括课堂考勤、教师课表、布置作业、考务;部门电话、校历、部门通知;在线答疑、教科研交流平台、在线查阅图书及借阅、教师的交流平台等。

③学生:包括班级课表、作业、成绩的查询、公选课;在线提问、学生社团;职场信息、交易市场、失物招领、在线借阅图书及管理、朋友圈;班级通知、师资查询、学校周边生活信息等。

④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系统线上线下对接, 在线完成图书信息查询、借阅、记录、续借等活动。

⑤用户管理:诸如教职员工、学生和游客的用户角色管理宜, 根据角色的不同分配使用权限, 目的是科学管理和规范言论尺度。

⑥实验室:为提高校园APP用户黏度, 实时提供相应的实用的工具系统。

⑦软件使用:为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 设计常用的软件设置选项。

⑧校园期刊:放置校园期刊、校园海报等。

⑨银行卡:通过银行卡绑定实现一键校园卡充值, 水电费自助缴费, 图书馆违约金缴纳。

2.5 校园APP的内涵运营是提升校园APP用户粘度的关键

校园APP, 必须是有内容进行填充的, 内容的来源、挖掘和组织直到最终呈现、告知用户的模式和质量, 对内涵运营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包括内容的采集与制作、内容的展示与传播、内容的成效与测试。现提出如下观点:

①通过内容初始状态, 构建校园APP的价值观

内容初始状态是指在建构优质内容框架下, 在呈现给用户之前, 去设计内容, 它是校园APP的核心部分, 代表着校园APP的价值观。这一阶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内容呈现架构, 着力解决内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程序性问题, 关键在于面对的初始用户群体。

②持续运营过程中的内涵运营

在正式运营阶段, 内涵运营的展开与拓展, 必须在用户进入之后进行相应的引导。首先是内涵质量的甄别与选择。

优质内容的展示与呈现:当校园APP内容逐渐充实, 在日常工作中, 内容运营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内容推荐, 其推荐的方式有话题动态推荐、热点话题的动态、首场秀推荐等。整合的方式有话题的精彩问答整合、观点碰撞整合等。

推送与推送机制:一是推送渠道是否覆盖所有推送用户, 二是在推送内容上必须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③校园APP公共平台的内涵运营

校园APP公共平台的内涵运营的关键点在于定好位, 特别是根据自身特性、用户心里来界定校园APP公共平台的内涵运营的特色。

2.6 用户体验是增加校园APP用户粘度的重要因素

校园APP用户黏度的提高, 需要通过用户体验来吸引忠实的用户。向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是提高校园APP用户黏度的重要因素, 满足用户需求、信息传递清晰明确、操作方式简便, 给用户带来正面情绪是基本要求。

3 问题与建议

3.1 用户在使用手机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 发现超过一半的当代大学常用校园APP的功能为聊天交友类, 图片影音类和教育类。用户浪费在手机使用方面的时间多于五小时占一半, 而且近一半的学生都在夜间使用手机, 可见用户对手机应用黏度太高, 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3.2 对于用户使用手机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用户对手机校园APP应用黏度过高, 产生过度依赖, 呈现出病态的态势, 因此, 正确引导用户使用校园APP, 处理好手机应用和生活的关系是己, 不要过度依赖, 增强自制力, 用户应充分利用App的优势, 进行学习和丰富课内生活。

加强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

多了解国家资讯, 减少游戏时间, 发挥其便利性作用, 真正做到自己是自己手机的主人。

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动力, 多举办靶向性强的活动。

4 结语

当前,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高校校园的各个领域无不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校园”即校园APP是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常态, 移动互联网给校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同时预示着高校教育即将出现巨大的变革。全天候、全领域、都能够便利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是校园用户的迫切愿望。

集成性的校园APP解决信息孤立问题, 整合各系统资源,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开发校园APP的应用软件, 为校园师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高效而又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提高其粘性。校园APP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 便捷处理完成校园各类信息处理, 将大大提高师生使用数据化校园资源的效率, 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加强高校社会辐射力, 对现代高校发展具有深远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一体化校园APP应用研究.http://www.xingfunao.com/.

[4]孙净宇, 李澈, 张震, 李雨澈.高校校园APP发展现状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06期.

[5]杨忠华, 孙云涛.浅谈APP技术在当代大学校园中的可用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第02期.

以用户为中心 以创新求发展 篇8

《中国教育信息化》:请谈谈您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您认为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困难急需解决?

唐景贤:教育信息化是手段也是目的,必需打破成规,迎难而上,才能更好地发展。

首先,教育信息化本身是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积极能动性,将优秀教师和优质资源都进行碎片化,前端碎片化的资源再上传到平台上来进行分类,形成大数据,有教师的大数据,有资源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就是可以被其他师生使用的优质资源。

第二,教育信息化本身也是目的。我国教育发展这么多年,也是在不断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就像医学的发展,我国教育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刚开始的时候会使用一些多媒体的工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但这些应用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还停留在单机时代或班级范围内,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的发展,这些应用已经明显落后,这跟我国教育行业相对比较保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教育信息化也是在拓展教育管理者、老师、学生的新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教育信息化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观念和思路。

教育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是需要国家整体考量和布署的。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也是需要国家整体设计和规划的。但是,教育信息化的产品和实施一定是市场为主导的。目前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是观念和思路的问题,在我们接触的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和负责人里,一谈到教育信息化,就是建机房、购设备、系统开发等大量工作,建成以后的系统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的。这种观念和思路的本质是站在自身考虑问题,而没有站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使用者:一线老师、学生、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保证我建的东西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就可以保证不会负重大责任。

早在2010年初我们就开始做“智慧教育”的相关产品,那时候整天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我甚至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总结出来,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播爱和尊重”。从教育的这个本质得出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以一线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最终实现以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引导答疑为辅的教学方式。

对于各级学校来说,主动选择权过小,没有自主选择系统的权利。这是各级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适应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都不需要自建,只要租赁即可,免去了前期的大量投入和后期持续的维护更新,各级部门可以把前期一次性的投入分批交给企业运营,保证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度和更新速度,一举多得。

对于目前急需要解决的困难,我个人觉得还是观念和思路的问题。而且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和思路需要改变。但是这个困难需要时间和市场来解决,靠行政部门和学校都不行,只有通过市场的变化来引导,来证明,最终水到渠成。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市场化,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针对目前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等的重点任务,贵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有哪些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唐景贤:“三通两平台”应该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割裂的、互通互联的有机体。

教育部提出的 “三通两平台”,除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需要建设的基础性大数据类的系统外,应用方面的信息化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们深入了解了“三通两平台”的具体建设要求,主要致力于围绕日常的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家校互动、师生社区(学习空间)、ODAP资源库等开发出了一套基于B/S架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在智慧管理模块中包括:在线办公、日志、个人空间、通知公告、新闻系统、邮件系统、自定义门户系统等。在智慧教育模块中包括:翻转课堂、微课堂、在线备课、协同备课、考试系统、题库系统、直播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教研平台。在家校互动模块中包括:网上家访、学生定位与考勤、校车定位与测速、学生考评。在师生社区模块中主要开发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班级空间等模块,空间的主要模块有:班级公告、民主选举、家长学校、求助台、班级活动、爱心公益、专家库、新鲜事、相册、微博、日志、好友、留言板等。主要解决 “学习空间人人通”的问题。在资源库中,包括全国300余个版本的教材的分类,涉及到试卷、教案、课件、素材等各类教辅资源。

另外我们还开发了一套基于无线传输的平板和投影的班班通系统,系统主要实现电子白板功能和录播功能,对微课制作提供了便捷途径。目前我公司的“壹佰乐智慧校园云平台”和授课通系统相结合,在解决师生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学习与备课起到良好的作用。其中授课通系统不但可以发挥比班班通更加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替代录播系统进行高清课件制作。

目前我们有两款产品最受欢迎,授课通和壹佰乐智慧校园云平台。

授课通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我们授课通软件,第二是授课通硬件,他是专门为授课通软件而研发生产的,同时也具备其他平板电脑的所有功能。通过一个接收器就可以和投影进行连接,操作极为方便简单。授课通可以完全代替我们的电子白板,老师上课再也不用拘泥于讲台,而可以随意走动关注到每位学生,老师的板书通过投影就能展示给学生,笔迹的粗细颜色的选择操作简单方便,最主要他有太多实用的功能比如,绘图工具、虚拟实验室、一键录播、直播课堂、制作微课等等。

为什么壹佰乐智慧校园云平台能够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就是因为它完全具备了实现人人通的四个能力:第一,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第二,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资源超市”,为各类优质资源的提供者提供高效的交易服务,使学生和教师有更丰富的资源可用。第三,它能够主动推送帮助老师、学生快捷的获取适合的资源。第四,他是一个管理平台,能够帮助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辖区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能够统计到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及自发创新资源上传的数量,并作出评价。为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网上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教育信息化》:您对教育部门实施信息化项目的具体建议是什么?凭借您的经验,教育部门在选择信息化产品供应商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核?

唐景贤: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把握方向,为信息化的主体解决实质性问题。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把握方向,为信息化的主体解决实质性问题。在接受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上要转变观念,例如目前的云计算技术,这种技术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是非常适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打通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流通,从而达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校间、区间的资源共享。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度建设阶段,第一代的信息化基本都在基础建设如网络、电子白板、计算机等,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看见的,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是这些硬件的采购,信息化的核心是软件、是应用,而这些东西又是看不见的,甚至无法比较,这也给一些主管单位对产品的选择存在困惑。在我看来,我们的主管单位一定要站在学校角度、站在老师和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在选择产品和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方向就不会发生大的偏差。

对于各级学校来说,核心的问题是观念和重视程度。建议各级学校积极参与到信息化产品的选择中来,多给主管部门和厂商提出自己的需求。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是一种大趋势,教育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学校和老师较早适应信息化、掌握信息化,就会从中获益,较晚适应和掌握信息的就会被动,这有点像十年前的电子商务。

《中国教育信息化》: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庞大的市场中,贵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单介绍一下贵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唐景贤:以用户为中心,创新求发展、快步赢未来,才是信息化时代生存和发展的王道。创新、与用户零距离接触、快速迭代一直是我们的优势。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感恩老师下一篇:12-13上体育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