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训体系建设提案

2024-10-20

关于培训体系建设提案(精选9篇)

关于培训体系建设提案 篇1

关于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2012-02-24

案由:关于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姚爱兴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文化部办理 主题词: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一、案由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祖国的西部边陲,55个少数民族中约有30多个居住在边境线上,相当部分地区属于山区,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少数民族创造了既相一致又有差异的文化,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其民族及民众的政治信仰乃至行为举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与东南沿海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不发达,各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极容易因民族意识不同而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突破口,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和边疆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是丰富中华文化内涵的必然要求,是保证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是使少数民族地区共享改革成果的具体举措。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文化手段寓教于乐,以文化来化解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文化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建设,实施“春雨工程”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等。但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地域广阔,经济欠发达,用于文化投入的标准偏低,且难以保证到位。因投入不足,地方难以配套,西部地区文化场馆建设滞后,设施老化,已有的文化设施大多数面积狭小,设施破旧简陋,缺少必需的经费和设备,不能坚持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甚至被安监部门列为危房或消防隐患点。而且编制紧缺,现有编制指标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核定的,与现在的文化发展需求差距很大,许多文化馆站都受到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双重矛盾的困扰。

二、建议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经启动,为此建议国家帮助西部民族地区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国家西部文化发展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加快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建设必须统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扎扎实实地推进。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要争取把西部文化发展列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尤其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西部文化事业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路、对策和措施对接,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并列入“十二五”的总体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西部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

2.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经费不足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在民族地区实行财政优惠政策,形成相对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保证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切实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少数民族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3.推进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国家应整合西部各地的文化资源,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网络化建设的全面规划,采取措施,合理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要依托图书馆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特色数据库,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各级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建设,逐步开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文献信息服务,努力在西部大开发中创造更大价值。国家有关部门要从培训网络技术人才、合作开发资源和建设数据库、服务器托管等方面,对西部地区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给予支持。

4.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由于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不同等客观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个体差异较大,服务理念、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服务对象的多民族化而增加服务任务,文化的多元性而使服务内容更加复杂,而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机会较少,尤其是广大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充电”、“加油”的机会更少,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专业能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不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专兼职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轮训力度,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有能力、有特长、热心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基层专兼职骨干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

5.加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大对民族地区文物保护的投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和展示宣传。上级人民政府支持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支持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6.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和合作。加强西部地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让世界了解中国西部,让西部地区走向世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的需要。西部地区各级文化部门要重视对外文化宣传和交流工作,认真组织好在西部地区举办的艺术节、文化艺术展览、会议等大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要按照对外文化交流计划,精心组织好一批文艺精品节目,选派好素质好、水平高的艺术团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要组织力量拍摄、制作一些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成就的外宣专题影视片和西部城市风光、风貌系列短片,提供给我国驻外使(领)馆开展对外文化宣传工作。国家文化部在安排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经费时,将充分利用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积极为西部地区优秀文化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参加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创造条件,不断扩大西部地区对外文化交流规模,并要选派西部地区文化部门和单位中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人员到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工作。

关于培训体系建设提案 篇2

一、当前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培训方式和培训体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培训方式和培训机制建设是支撑。

(一) 农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目前, 全省共有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144个, 其中, 市 (地) 级机构6个, 县级机构138个, 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的培训机构148所。几乎覆盖了全省每个行政县 (区) , 个别县区还达到了2个以上培训机构, 这些培训机构承担着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操作培训, 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农机化管理人员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省各类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占地总面积800多公顷, 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 教室面积1.74万平方米, 训练场地面积21.1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1.8亿元。拥有各类教学仪器设备1万余台套, 资产总额1150多万元, 教练车220台, 多媒体、VCD等教学设备610台 (套) 。经过30年的发展, 农机化学校确实建设成了农机驾驶培训基地、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二) 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全省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共有教职工1061人, 其中专职教师1042人。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要求, 对每一个取得许可的机构严格实行不少于5名教师的名额配置, 对上岗教师都实行严格的考核、复核制度, 持证上岗, 优胜劣汰, 使教师队伍素质和数量满足了教育培训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 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

2003年, 我省颁布《山东省县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 2005年制定了《山东省拖拉机驾驶培训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设立了“山东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行政许可审批”窗口。2006年, 印发了《山东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拖拉机驾驶培训准教证、教练证的申请程序、考试、考核方法和内容以及年度考核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8年, 制定了《山东省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 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许可管理作出了更加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进一步规范了教学档案、学员学籍档案、考试档案等, 严格执行考试考核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了收费行为, 实行政务公开, 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四) 培训方法、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部分农机化学校通过与科研院校、培训用工企业等部门加强协调, 采取联办、挂靠的形式, 积极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 取得了一定成效, 对学校机制创新进行了大胆探索。不少农机化学校分别与高校、职业学校等广泛开展了联合办学, 走出了一条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并重、共同发展的路子。章丘、莱州市农机校增加了汽车驾驶培训。一些农机校还利用场地、房屋、设备等优势, 通过租赁、发包、来料加工等形式积极开展创收活动, 增强了学校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

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促进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开展, 全省先后有114所学校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 140多所培训机构取得了驾驶培训许可, 36所农机化学校被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66所学校被确认为阳光工程培训学校, 近年来, 全省每年平均培训农民机手达40万人次, 2009年, 总培训人数达51.3万人次, 新训农机驾驶员9.5万人, 农机实用技术21万人次。

二、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个别单位没有把教育培训真正列入议事日程, 部分学校还存在观念陈旧落后, 创新理念不足、对规范性法规性文件学习不深不透, 贯彻落实不力, 个别学校至今没有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有些学校还出现滑坡、萎缩现象。

(二) 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多年来, 省财政取消了对农机化学校的专项补贴经费, 培训投资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培训费, 2009年相对于2008年, 投资增长率减少了45%, 且各市之间投入差距较大, 个别市呈现负增长, 凸显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少, 资金来源压力大。全省138所县级农机教育培训机构, 40%没有财政拨款, , 正常的办公经费甚至教师工资也没有保证, 严重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 教师、管理人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农机培训的新

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少, 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和教学方式有待普及。农机系统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缺少在逆境中创新发展的魄力和勇气, 固步自封、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主动性创新性差, 攻坚克难的能力不足。

三、加强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 确立农机教育培训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应有地位。当前农机化发展正在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轨道上来, 农机化科技的发展与推广越来越依赖于农机教育的发展。农民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 如何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这一资源, 是一个关乎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任务,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要抓住国家重视加强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有利时机, 进一步解放思想, 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作, 利用现有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资源, 广泛参与“新农民培训”, “青年创业”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等, 有条件的学校, 要争取办成省级培训基地, 以点带面, 促进体系建设整体提高。

三是增加对农机校的投入。市、县财政应继续扶持农机校发展, 相关项目中可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教育培训, 或将培训机构基本建设资金纳入政府的补贴范围, 使农机教育培训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于烟草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浅思 篇3

一、烟草企业培训体系的概念

培训体系是烟草企业内部对员工开展培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包括年度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内部培训师团队建设,还包括培训工作的评估机构、运行效果等内容,这是一个强关联、开放型、多层次的系统。

烟草企业培训体系应从本质、性能、相互关系上分析:一是从本质上看,培训体系是培养和决定员工走向的重要制度框架;二是从性能上看,培训体系隶属于企业内部管理,通过不断创新完善培训活动,帮助企业更好实现培训目标;三是从关系上讲,培训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他部分相互配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

二、烟草企业培训体系的特征

1.可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员工的多层次需求

一是培训对象的多样性。由于不同员工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岗位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而成功的培训体系应该既能立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又能适应不同员工的多样需求。二是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培训内容要根据员工工作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等变化。如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入职后的责任分工培训、各部门岗位培训、企业骨干培训等。三是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在传统的在职培训、脱产学习、定向委培学习等培训方式基础上,要结合企业的成长变化,增加新的拓展训练、企业文化培训等多种形式,与传统形式交叉运用。

2.显著的企业特色

培训体系是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载体之一,培訓目标与企业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培训体系往往带有明显的企业特色。通过培训,不仅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还要适应行业特点和体制要求。

3.实现员工目标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由于烟草企业实行的是专卖体制,在对内的集约性、对市场的适应性、对信息的敏感度、对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存在着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要求培训体系要适时设计,既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需要。

三、如何构建烟草企业培训体系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应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程度、员工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烟草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需合理规划机构、师资、组织经费、教材、人员管理规定等,而且受到企业经济状况、各部门工作的制约。因此建议:一是充分考虑培训对象水平。培训体系框架将员工分为新入职员工、业务人员、管理者、骨干人才四类。其中应系统化培训新入职员工,让其迅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对有经验的业务人员持续深入培训,拓宽其职业生涯;对管理者应侧重制度化培训,让其担当领军人物;对骨干人才应更加注重专业化培训,助推其破解企业发展的技术等瓶颈难题。二是充分考虑培训实践。合理整合培训目标、机构设置、课程安排、制度规定、师资力量。

1.培训目标设定与机构设置

烟草企业培训体系的目标既要着眼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如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资绩效水平、劳动关系等方面,也要注重企业战略能力建设,通过对不同水平员工的培训,使其不断适应企业最新发展需求,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应统筹协调各部门,共同支持和配合企业培训的开展。

2.师资力量与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应根据行业战略发展需要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日常工作管理、专业技能知识、业务工作三大类基础课程,并在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上力求多样。

师资力量应坚持“内外兼修”,即以内部培养为主,并适当聘用外部优秀讲师。烟草企业各科室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都是内部培训师的重要基础,如营销科的客户经理、专卖监督科的执法队员、物流中心的分拣员等,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为更好的激励内部培训师,培养优秀的内部培训师,为内部培训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设置不同级别的讲师资格考试,并将这些资格与职级关联。

3.健全培训制度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度规定,用规章制度来规范、激励和约束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行为,明确各部门、各员工在培训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才能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大家共同配合、协调,得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关于加强食堂建设的提案 篇4

背景:民以食为天,随着物质生活提高,人们除了注重食物满足生理需求的功能外,更注重其营养价值、搭配,甚至是口味,现在的大学生更是如此。食堂作为学校后勤集团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关乎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和利益。加强对食堂的建设,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符合当前学生组织“倡导和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努力为同学服务”的任务和理念,更能彰显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催进校园的有序管理,从而促进校园和谐。

食堂建设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问题,现实情况是:

高校学生多,教职工多,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尽力满足各方面的需求难度较大;高校各专业学生上课时间地点不同,各时段都有就餐需求,而早中晚上下课时间人流量极大,又形成就餐高峰期,所以能平稳度过高低峰期,保障就餐及时且有序进行的难度更大;现在物价不断上涨,学生的生活费有限,学生对食物“物美价廉”的需求更为突出,另外食堂职工有限,工作不能面面俱到,而学生追求贴心完美的服务,要处理好食堂自身利益和学生利益的矛盾更是个极大的挑战。

原因分析:

食堂自身制度不完善,职工业务能力有待加强;学校有关部门和组织监管不够,食堂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做好积极建议和建设;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应该自觉遵守秩序,文明就餐。

建议:

1.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比如:礼貌待人、说话标准清晰、清楚食品名称及价格等,做好培训,以“老”带“新”,为同学提供高效准确的点餐服务,特别是在高峰期工作要完成的有条不紊。尤其要克服多扣钱、刷错卡的问题。

2.为校内现任职工和退休老职工开辟专门的窗口,禁止校外人员以现金购买餐饮,以免在高峰期影响学生就餐(有些老职工早上一人点多份外带,严重影响学生队伍)。

3.食堂工作人员要主动观察饭菜供应情况,及时加菜,保证各个窗口品种丰富,在冬天更要注意饭菜的保温问题。

4.介于教学楼较远的同学就餐时常遭遇饭菜选择不多,特别是冬天,还可能遇上饭菜不热的情况,建议制定规定,在营业最后,对部分饭菜进行适当降价。

5.餐具做好消毒工作,高峰期要及时补充,餐具使用一定长的时间后要注意更换。

6.卫生保洁人员应及时清理饭后的桌面(每张餐桌中间可放一个空盘供同学就餐时集中放残余,方便清理),同时对长时间占位不用的现象加以管理。

7.每个窗口配特殊票据,注明时间和窗口,若工作人员错刷卡,则直接撕下交予卡主,以供其下次就餐时及时返还餐费。

8.食堂窗口对各类食物明码标价,每次调价前都提前公告,说明涨价品种和原因,不得随意涨价。9.增设意见栏或意见箱,了解同学的意见和想法,及时在公告栏上解答普遍问题。

10.完善奖罚制度,每月由学生和食堂共同评选出优秀服务窗口,对其工作人员给予适度奖励和公开表扬,对问题较多的窗口善意批评。

11.由于学校开水房只在早晚集中供水,但冬天供不应求,希望.食堂能够冬天在中午增设饮水处,给同学添一份温暖。

12.减少食堂内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注重环保,外带打包时多提供纸质获其他可降解的包装。

13.食堂也可作为宣传的一个媒介,在就餐时科充分利用多媒体,以电视广播等方式播放社会实时、学校新闻等。

14.学校相关组织,如:伙委会等,应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抽查、随机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同学意见,及时反馈信息,特别是对对外承包的窗口加强监管。

关于政协提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篇5

提案人:黄小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办公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各种电子政务、OA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这既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的表现,也是节约资源消耗的现实需求。因此,政协机关也可以在工作开展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建立政协微信公众号,在受理政协委员提案、适时公开提案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反馈等方面,充分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利用政协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渠道,定期编辑政协工作简报,传达上级精神,学习政策文件,发布通知通告,简便快捷,能够有效克服时间、空间的局限,实现对政协委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全天候”开展。

关于培训体系建设提案 篇6

策热点解读

是最新发布的《两会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政策热点解读》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两会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提案,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政策热点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李秋:智慧城市建设应当避免各自为政 截至去年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遍布全国各地,达到409个。其中,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两批202个,科技部智慧

城市试点20个,工信部信息消费试点68个,国家发改委信息惠民试点80个,工信部和国家发展委“宽带中国”示范城市39个。但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秋就提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虽然已遍布各地,但不少地方出现了不顾条件是否允许,盲目上马建设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现象相当普遍,地区之内,区域内部门与部门之间、区县与区县之间、区县与部门之间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规划进行建设,缺乏统一协调,分别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很多系统互不兼容,接入受阻,导致信息孤岛出现。在机房、硬件设施、软件、数据以及运行维护方面没有统一规范,存在大量的重复投资。另外,随着市政、城管、网上行政审批等政府智能平台的上线,热门思想汇报黑客攻击或者网络问题也出现,很多领域将有发生混乱和信息安全的风险,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亟须改进。

为此,她建议,首先,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标准、系统接口协议。订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各级政府部门横向之间和同一部门纵向之间各系统互联互通做好准备,尤其是系统接口协议必须统一。只有这样,方能为地方各级政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尽快编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使智慧城市建设有章可循,科学规范。其次,强化共享体系建设,避免系统分散建设,打破信息孤岛。中央政府应协调各部委和地方城市,进行统筹规划和宏观的引导,从而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为加强信息集约化建设,应由政府投资预算管理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推进跨部门业务梳理,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建设和统一投资,形成技术服务、资源服务、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政务建设和管理模式,以便形成统一的城市数据资源中心。

专卖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初探 篇7

1 当前专卖技能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培训是提高专卖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回顾多年来专卖技能培训工作, 我们的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 培训的效果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 我们的培训工作由于多年来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模式, 即相同的老师、相同的学员、相同的内容、相同的集体授课等, 并且大部分的培训都是市局统一组织, 基层专卖队伍也只能被动的参加, 这样的培训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培训内容设置欠均衡。偏重一线专卖人员的业务培训, 忽视了对中层专卖管理人员的培训。

二是培训形式单一。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培训方式难以激发专卖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研讨气氛, 加上专卖部门普遍存在的市场管理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等客观因素, 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培训需求分析机制不完善。省、市局在考虑年度培训课程安排时, 易忽略基层单位实际和专卖管理人员个人培训需求, 员工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对课程知识被动接受或敷衍以对, 培训效果不理想。

四是培训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都是以常规的岗位培训和理论培训占主体, 缺少具前瞻性的研讨型学习交流, 单行灌输的培训方式难以为专卖管理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资源交流和潜能开发平台, 不利于员工开拓思维和创新工作。

五是培训对象宽泛, 缺乏重点。全员培训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各类员工进行全面培训。但是全员培训不等于没有重点, 在实行全员培训的同时, 应重点地培训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骨干, 使这些重点培训对象发挥“火车头”式的带动作用并在各自单位承担起“小老师”的角色。

2 专卖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1 专卖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模块有机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 是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的。专卖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不能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模块中孤立出来, 而应该与其他各个模块紧密结合, 也就是说, 培训、绩效、人才梯队建设等相关管理制度, 需要互相渗透, 互相制约, 共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1)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 帮助员工分析绩效优劣的原因, 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 提出培训解决方案。因此, 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与专卖技能培训管理制度适当对接, 可以提高绩效考核的效果和培训的针对性。

(2) 培训是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而岗位锻炼对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效果更为明显, 也就是说, 专卖部门对专卖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 在专卖管理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中, 就予以明确专卖管理人才培养的责任, 这就是岗位说明书与培训管理制度的联系。

(3) 专卖技能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 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需求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 要参考任职资格、人才梯队建设等;反之, 课程体系的设计, 也能反应任职资格及人才梯队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

2.2 如何使专卖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与专卖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

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因此, 专卖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要与专卖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相融合, 让专卖管理人员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 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 实现个人的发展, 获取个人成就。

(1) 针对烟草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对专卖部门每个岗位设定一个具体任职资格要求, 再以专卖部门各岗位的具体任职要求为切入点, 设置专卖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要有案件查处、许可证管理、市场监管、内部监管和综合信息管理等内容, 还要结合各岗位的业务实际, 培训专卖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运用、办公自动化、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知识等正常的业务知识外, 还要培训掌握与专卖执法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公文写作、汽车驾驶等知识。

(2) 建议引进人才素质测评工具, 通过测评工具对专卖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的分析, 让组织了解专卖管理人员现有能力与任职资格要求的差距, 从组织的层面对专卖管理人员提出培训建议;也可以通过对专卖管理人员的考核, 提出培训建议。

(3) 培训需要全员参与, 为了提高专卖管理人员参与的热情, 将专卖管理人员的自身职业规划工作, 逐步推广到所有在岗人员。

2.3 专卖内训师队伍的建设, 是专卖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培养自己的内训师, 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将培训工作逐渐内化, 既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创建全员学习的氛围, 也可以节约培训成本, 提高培训的经济效益。内训师来自专卖管理部门各岗位的优秀员工, 他们更了解各自单位专卖管理人员需要什么知识、需要什么技能, 哪些是薄弱环节、哪些是培训的重点对象, 比较了解情况, 能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开出“药方”并能“对症下药”。因此重点培养自己的内训师队伍, 并激励内训师的教学热情, 是培训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

(1) 在某些专卖岗位的任职资格中, 明确该岗位必须担任内训师。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 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肩负内训师“编、导、演”的三个主要工作, 因此, 内训师的工作可以表现为课堂授课、工作经验的交流、专业论文的分享等多种形式, 但需要有相应的考核标准。专卖内训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与烟草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相结合。

(2) 给予专卖技能内训师足够的支持与帮扶, 帮助内训师成长。主要表现在内训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内训师的授课技巧, 除了通过“企业内训师的培训”, 更多的是需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使内训师成为专卖某项技能的专家能手。同时在内训师队伍建立之初, 建议成立一个内训师评选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给予内训师“编、导、演”方面的指导, 并考核内训师的整体水平, 通过内训师评选委员会考核合格的人, 才能正式聘任为企业的内训师。

(3) 在制度上激励内训师。激励主要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在物质激励上, 可以表现为有吸引力的培训课酬、给予针对性的培训等;在精神激励上, 则可以通过内训师等级的评聘、竞赛等, 来增强内训师的成就感。

(4) 要制定专卖内训师管理的相关制度, 来指导和规范专卖技能内训师队伍建设。

2.4 培训整体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是专卖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

要提高专卖培训的效果, 对专卖技能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是不可忽略的一项工作。我们对专卖技能的培训情况调查仅停留在培训阶段, 培训后的效果跟踪工作不足, 出现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 学的好与学的坏一个样, 挫伤专卖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许多学员参加培训只是应付了事, 走走过场, 没有真正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感觉不到压力, 甚至没有压力, 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培训的效果得不到保证, 使培训流于形式。

(1) 深入开展岗位“学、练、赛”等双能竞赛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评选优秀稽查中队、优秀稽查员、办案能手等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规范工作措施, 增强广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专卖队伍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使专卖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并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2) 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加强绩效考核, 奖罚分明, 与工资效益挂钩。每次集中培训后都必须经过考试, 对成绩好的给予奖励, 成绩差的予以惩罚。

2.5 授课式的培训模式与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相结合

专卖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大多采用主讲式、授课式的单一模式进行, 这种单行灌输的培训模式单一、枯燥, 往往不能激发学员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应当结合专卖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个人素质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对专卖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1) 以“辩论模式”、“虚拟诉讼模式”、案例解析、执法情景演绎等培训模式开展对专卖管理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

(2) 实现完全自助式内部培训, 在和谐气氛中, 由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担任讲师进行授课, 同级员工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传授更易引起共鸣。将专卖内训师成为日常工作中专卖管理人员的老师, 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教随时学, 甚至还能边工作边培训、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学。

总之, 专卖技能培训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 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紧密结合, 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 并做到培训体系的动态建设和管理, 培训体系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要, 得以有效推广和运行, 并充分发挥培训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淑辉.以人为本抓好国企人才的培养与开发[J].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5 (1) .

培训体系统筹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篇8

摘 要:培训体系建设培训组织和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以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的建设为例,通过对我国天气雷达培训现状、建设实践的综合分析,结合雷达培训发展规划,对未来天气雷达培训体系发展提出统筹建设思路,为此类培训体系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培训体系;统筹建设;天气雷达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培训体系是对培训工作的相对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和规划。培训体系建设源于对既有培训实践的总结与提炼,同时基于未来培训工作需要进行先导性的规划与设计,可以说是历史导向与未来导向的有机融合,对于充分总结和传承工作经验、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继承是创新的丰厚土壤,培训体系建设也是培训机构创新培训工作的重要契机和抓手。尤其当一所培训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后,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培训环境、加强规范化管理并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培训体系的建设中,统筹建设是重要环节,如何基于现有培训基础,查缺补漏,避免重复建设和建设盲区的存在,是值得研讨的问题。

一、培训体系基础情况掌握

培训体系的建设是基于培训需求上的。戈德斯坦(Goldstein) 指出,培训需求分析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组织分析、任务(岗位)分析和人员(个人)分析,又称“三层分析法”。组织分析是研究整个组织战略,确定培训和开发在何时何处进行;任务(岗位)分析是以工作岗位任务研究为基础,来确定培训项目内容的过程,包括检查工作说明书及要求,发现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该项工作所需具备的各项知识、技能和能力;人员(个人)分析是从员工的实际状况的角度分析现有情况与理想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即“目标差”,从而形成培训目标和内容的依据。通过对三层分析,得出培训的组织、岗位和个人的需求,将其落实于培训体系建设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对组织需求、培训机构和培训能力现状,以及为建设该培训体系做出的尝试和探索作充分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完善体系的统筹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组织需求

我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为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预报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加大了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的建设步伐,到2015年底完成了全部21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建设。为保障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有效运行,围绕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中国气象局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均给予了相关的倾斜。《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干部学院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文件中均對新一代天气雷达相关设备运行维护和保障能力、学科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2017年气象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继而又对雷达资料应用和雷达机务保障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作了详细要求,为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机构现状

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建设将依托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开展。干部学院是国内唯一的综合性、专业化、高层次气象教育培训机构,是国家级高层次气象骨干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和世界气象组织/气象卫星协调组(WMO/CGMS)虚拟实验室优秀中心。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方面,干部学院截至2015年已经举办了45期“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培训班”、3期“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务培训班”和3期“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务保障远程培训班”,受到业内的肯定。但由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相关业务培训在干部学院起步较晚、培训规模较小,且随着雷达软硬件系统的维护维修、雷达资料产品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不断增加,缺乏成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制约着雷达建设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三)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能力现状

围绕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近年来干部学院围绕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建设目标,在雷达机务培训、雷达应用培训、雷达远程培训和雷达培训教材等方面均做过有效的尝试,但问题仍然存在,具体情况如下:

1.雷达机务培训

已开办的3期培训班,培训能力有限的问题凸显,报名的学员有近半数未能得到培训机会,尽管已委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探测中心雷达装备保障实验室等单位承担一部分培训任务,但是均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不能保证满足培训的实际需求。此外,机务从业人员中半数以上没有雷达相关专业背景,这就需要提高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从而可对学员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专业雷达机务培训。

2.雷达应用培训

当前干部学院的培训教学设备大多已超期服役,难以满足未来的教学要求;培训资料维护管理工作目前仍依靠人工完成,随着收集到准备用于雷达教学培训的资料越来越多,不仅工作量大,还容易出现错漏,难以达到现代化建设要求。

3.雷达远程培训

目前雷达培训网络终端虚拟实训系统的建设已开展,并根据3期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务保障远程培训制作了相应课件,随着远程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培训及课件更新任务依然繁重。

4.雷达培训教材

干部学院已经举办的45期“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培训班”,已有相应培训教材,但关于内容方面仍需再版更新。此外,干部学院现有的雷达实习资料库也过于简单,需要规范化扩充。

(四)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

为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务和应用培训承训能力,实现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解决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快速发展与雷达培训能力不足的矛盾,以及落实“培训紧跟业务步伐,培训先行于业务”的先进理念,干部学院针对当前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围绕《气象雷达培训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2015年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进行了的新探索,并着眼布局我国的新一代气象雷达培训体系结构。

以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结构为支撑,拟对包括雷达硬件维护维修(机务)培训、雷达产品资料分析应用培训、雷达远程培训和雷达培训教材四个方面的相关项目进行新建或改造。旨在项目建成后,初步形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且达到以下的预期目标:

1.雷达机务培训承训能力

建成功能齐全、培训专用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实装实训平台,实现雷达硬件仿真系统和虚拟仿真系统的技术突破和业务运用,具备对全国雷达机务保障人员提供多手段、常态化实习实训的能力,每期机务培训班至少能够容纳20~30人,机务理论培训和实装实训能够满足新进雷达机务保障人员每年100人次以上的培训需求,逐步建立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的机务培训业务流程,提高组织开展雷达机务培训的承训能力和承训水平。

2.雷达应用培训承训能力

升级完善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分析应用实验室和临近预报模拟实验室的数据支撑和辅助教学环境,每期应用培训班至少能够容纳40人,提高短临/短时气象预报人员参加雷达产品资料分析应用培训的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率。

3.雷达远程培训科技支撑能力

开发建设基于互联网的雷达虚拟实训系统,进一步完善雷达远程培训多媒体课件资源建设,有力地促进我国气象雷达培训自主创新能力,为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务培训和应用培训等方面提高有力的科技支撑平台。

4.雷达培训教材全面覆盖能力

编写覆盖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运行、应用、维护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系列培训教材,丰富培训资料数据库,满足雷达机务培训和雷达应用培训所需,确保培训质量。

二、完善体系统筹建设的思考

根据对培训体系基础情况的综合掌握,分析优势和不足,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未来工作提出一些统筹建设的思路,可保证未来建设的有序运转,避免重复建设和建设盲区。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建设中,根据现有培训体系基础情况,围绕《气象雷达培训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关于培训的主要任务,结合美国国家天气局培训中心(NWSTC)等国外气象培训机构对天气雷达培训的先进经验,对干部学院未来统筹建设完善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提出如下思考。

(一)雷达机务的培训建设

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务培训起步较晚,虽然通过新一期的建设拟初步完成常规机务环境建设、雷达模块(组件)培训实习平台建设以及预培训平台建设,基本能够完成雷达机务常规培训任务,但是距离美国现有培训平台尚存很大差距,达到“90%的设备故障都可以由雷达台站技术人员自行解决”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建设项目建议在如下方面增加力度:

1.机务环境建设

引入技术保障业务系统,选择典型省份建立技术保障业务平台,包括技术保障支撑体系的模拟引入。

2.预培训平台建设

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预培训平台的经验,开发其它类别天气雷达的预培训平台建设。

3.技术保障教学资料库建设

基于业务单位维护及维修经验,整合业务技术人员交流平台,建立规范高效的技术保障经验收集、整理、转化渠道。

4.构建新型雷达培训平台

新建雷达综合应用推广培训中试基地;针对全国拟建成的105部风廓线雷达和230部新一代天气雷达陆续实现双偏振改造,开展风廓线雷达和双偏振雷达的机务培训;面向x波段、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微波辐射计等建设规模较小的气象雷达新建应用推广培训实习实训环境。

(二)雷达应用的培训建设

雷达产品资料分析应用培训是较成熟的业务培训班型,经过45期培训班的经验积累和近年来不断的建设,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同“将最主流的气象雷达设备首先安装在培训中心,从而保证培训内容与业务发展相吻合”的要求还尚存在距离。未来建设项目建议在如下方面增加力度:

1.完善基于气象雷达产品的短临预报预警培训平台

在进一步完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培训平台的同时,引进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培训平台建设;引进、移植WRF-3DVAR、VDRAS、LAPS等雷达资料同化系统,模拟、分析典型案例;增加双偏振和风廓线雷达产品以及同化雷达资料的数值预报产品的短时临近預报模拟培训系统,扩展案例的地域分布及类型分布;建立干部学院与各类天气雷达的实时显示终端系统,利用实时雷达产品开展实时临近预报和雷达资料分析培训。

2.建立雷达应用及临近预报教学实验平台

新建双偏振雷达产品显示系统、风廓线雷达产品显示系统,WRF-3DVAR、VDRAS等可同化雷达资料的中尺度和风暴尺度数值模式系统,LAPS等资料融合系统;与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引进包含风暴发生发展的ANC临近预报系统,发展基于雷达气象产品及同化雷达资料的风暴尺度数值模式产品的本地临近预报系统,基于雷达气象产品,拓展临近预报天气范围,逐渐从雷暴与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发展到包括所有高影响天气的临近预报。

(三)利用教学平台开展雷达培训

此类培训目前主要是基于远程平台开展的,目前刚起步。利用教学平台开展虚拟演示和虚拟仿真实习实训,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培训手段,美国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先例。未来建设项目建议在如下方面增加力度:

1.开展雷达3D虚拟演示培训系统建设

通过搭建主演示系统、数字沙盘系统、三维体感交互系统、桌面汇报系统、增强现实系统等多种功能的培训、汇报及演示系统,依托专业3D数字显示技术、高性能图形计算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搭建综合集成平台。

2.创新建设沉浸式雷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创新性的将沉浸式仿真实训的理念和技术引入。

(四)雷达教材体系的建设

雷达培训相关教材尚未能全面覆盖对应班型,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的建设,教材跟进亟待解决。未来建设项目建议在全面覆盖雷达机务和雷达新技术及应用教材建设基础上,增加远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建设。

三、结语

培训体系建设应该立足现在,着眼长远,持续优化。具体来说就是基于对过往培训经验的总结,又面向未来培训工作的长远需要,系统谋划,统筹设计,并在实践中保持动态更新、持续优化。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建设之初,干部学院依据雷达业务发展前景,已制定出科学有效、意义深远的发展规划。根据发展规划、结合国际先进经验,统筹全局、合理部署、分布完成,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和建设盲区,科学有效的完成目标任务,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的建设,为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新一代天气雷达培训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

[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气象雷达培训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5.

关于培训体系建设提案 篇9

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提案

【标题】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提案

【提案者姓名】李积敏

【界别】农工党

【提案日期】2009年10月1 日

【内容】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与社会和谐内在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高度。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对于全面把握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自觉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我国有60﹪的农村人口,农村社会和谐对全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咸阳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多数,农村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对我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已向小康水平迈进。但是,由于广大农村有很多属于偏远地区,食品卫生安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一些食品过分地使用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还有的把一些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后低价销往农村,有一些农村的食品加工厂、加工摊点无证经营。鉴于目前农村食品卫生出现的问题,就加强我市农村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及建议:

一.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小、散、差,业主对于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掌握不够,违法行为呈现出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是我市农村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的主要所在。但一方面小作坊所产的食品在有些地区还是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必要来源,另一方面也是农村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此外,这些小作坊也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对富余劳动力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质监局应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和“规范、整顿、提高”的要求进行监管,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监管工作:①必须保证最基本的质量安全卫生条件,不够条件要改造,改造之后还不合格就取缔。②必须限定销售区域,只能在本乡镇范围内销售,不得进入商场超市。③以简易包装的形式出厂销售;④符合基本安全卫生条件的必须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向社会公众公示承诺。⑤质监部门对小作坊采取的这些限制措施,要充分考虑了小作坊实际状况的,应在保证基本质量安全、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对质量安全状况不稳定的小作坊切断其更大范围的市场流通,实行分而治之,以便于就地发现就地查处,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隐患。⑥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超量、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查处;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增强业主的质量意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农村特别在农村边远地区的食品卫生安全仍是食品卫生监督的薄弱环节,存在监管难度大,监督力量薄弱,卫生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农村餐饮消费环节及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部门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①按照卫生工作有关要求,深入开展卫生监督进农村活动。要突出强化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将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移,充实基层卫生监督力量,加强卫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推进卫生监督进农村活动。

在餐饮消费环节重点对农村小型餐馆、小食杂店、饮食摊点、农村食品集市、学校食堂、“小饭桌”、工地食堂、“农家乐”等小型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坚持属地化监管、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发证标准,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依法处理。②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区履行卫生监管职责的督导、指导工作。对各县、区监督检查情况,每卫生部门要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及时推广好的做法,解决存在的问题。③加强部门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之势。餐饮消费环节处于食品产业链的终端,食品生产、流通上游环节提供的食品原料或制成品如受到污染,可直接影响餐饮食品的卫生质量与安全。卫生部门要严把采购关,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验收制度,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其原料,及时向质检、工商部门通报,以便追根溯源。④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大食品卫生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农村餐饮单位负责人、食品卫生管理员及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增强其依法经营的自觉性;通过电视、报纸、黑板报、发放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单(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食品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等知识,强化广大农村群众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自觉拒绝不安全食物。⑤依法查处和打击危害群众健康的不法行为,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各级卫生部门要全面履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大卫生执法监督的力度,对掺杂使假、使用非食品原料制作食品等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严厉打击。

三.确定以农村小型餐馆、小食杂店、饮食摊点、农村食品集市、学校食堂、“小饭桌”、工地食堂、“农家乐”等小型餐饮机构为重点单位,以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农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经营、采购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内容的整治方案。实施整治行动中,卫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对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内容展开了拉网式、地毯式的整治活动,努力扩大卫生监督覆盖面,增加监督检查频次,织密卫生监督网,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视野。同时,在检查中要向被监管单位发放有关资料,以提高从业人员卫生意识与法律意识,耐心细致地指导单位填写进货台帐登记簿,要求餐饮单位完善管理制度与台帐登记,保证使用肉品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对在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较轻的单位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对严重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对无证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通过整治,要基本实现有关规定的三个“百分之百”的工作目标,即建立实施原料进货索证制度的单位达100﹪,对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的餐饮单位检查率达100﹪,县城以上无证经营的餐饮单位查处率达100﹪。

四.工商管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要积极配合卫生、食品药品、质监等行政部门,将食品安全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作为日常监管重点。要针对农村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状况,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食品进货查验一户多档”、“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实名登记”、“集市熟食制品证明登记”、“裸装散装熟食制品标牌公示”等制度。加大对农村食品质量的监测监控,开展标本兼治的专项整治,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工商部门应积极地履行职能,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①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严格登记把关,坚决不在食品经营前置审批上“开口子”,从源头上确保农村食品经营主体合法有效。强化日常监管,认真落实区域经济监管服务责任制,完善食品经营主体“经济户口”,以乡镇以下小食杂店、农村食品集市为重点场所,调整布局监管力量,提高市场巡查频率,有的放矢加强监管。发挥商品质量监测优势,采取委托监测与快速监测相结合,扩大监测覆盖面,提高监测实效性。从着眼长效出发,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制销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以创新的视角破解难题,在广大农村探索建立食品销售厂场挂钩,销管联网,问题食品追回等新机制。推进12315维权网络进农村,快速受理处结农村食品消费申诉举报,发布经营警示和消费提示,切实保障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②强化农村食品经营自律建设。利用登记年检、案后回访、培训指导等多种机

会,组织农村食品经营者深入学习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增强食品经营者安全观念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性。积极组织开展“食品规范经营示范店、示范街、示范市场”等创建活动,深入落实食品经营各项制度,督导经营者严把食品进货关,公示从业人员真实身份和无包装食品真实信息,努力杜绝生产领域出现的过分使用添加剂、防腐剂、颜色等伪劣食品进入农村流通市场。③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利用多种传媒,针对农村消费群体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淡薄的实际,大张旗鼓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村群众的消费维权意识和对伪劣食品的鉴别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不合格食品,使问题食品在农村失去市场。适时介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明晰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食品和领域,公布典型案例和整治成果,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全方位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广大农村营造安全消费的良好氛围。④协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以维护全市食品安全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充分履行好职能范围内的职责,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敦促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工商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大取缔无照经营力度,根据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区别不同情况,配合卫生等职能部门积极稳妥地作出处理。

上一篇:商务洽谈有哪些礼仪下一篇:工会委员会落实“三基”建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