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法(精选8篇)
刑诉法 篇1
2013年7月9日下午,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邀请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谢佑平教授,就新《刑事诉讼法》下的刑事辩护。问题为广大律师同仁进行了一场讲座。本次会议由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潘书鸿律师主持,150余位同仁参加讲座。
谢佑平教授主要从辩护制度的重要性、新刑诉法中辩护制度的变化以及未来司法体制改革走向三个方面做汇报。重点从加强对侦控机关的制约、保障辩护权利,强化羁押必要性审查,探索庭前会议新模式,完善证人、鉴定人、警察出庭作证相关规定,加强法律援助等几大视角讲解了新刑诉法对辩护工作带来的变化。
最后,谢佑平教授表示,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司法改革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出未来我国的司法改革路径将围绕强化检法机关独立性展开。
本次讨论会使与会人员进一步了解新刑诉法对刑事辩护制度的新规定,提高了律师的知识水平,收到了广大同仁的好评。
刑诉法 篇2
关键词:刑事二审,书面审理,开庭范围
上诉案件开庭审理的范围, 是刑诉法的重要修改内容之一。修改后刑诉法第223条规定, 第二审法院对于下列案件, 应当组成合议庭, 开庭审理: (一) 被告人、自诉人及其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 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 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 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 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比较而言修改后刑诉法限缩了开庭审理的范围, 但相关内容更明确。
一、书面审:司法效率与正义之博弈
书面审理, 与开庭审理相对, 是人民法院 (上诉审) 在审理案件或审查下级法院的判决时, 以案卷中或该判决及当事人在原审提出的各种证据作为依据, 并不要求当事人出庭进行口头辩论, 也不允许提出新的证据, 依据事实和法律的规定做出刑事、民事、行政裁判的审理活动。[1]
长期以来, 书面审广泛存在于刑事、民事、行政的上诉案件中, 其在司法的长期发展中体现了其价值。首先, 节约司法资源, 正义尽快实现。书面审不需要传唤当事人到庭, 不需要经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 只需要通过阅读书面材料, 听取辩护律师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只对法律问题进行审查, 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司法资源, 大大提高诉讼效率。所谓迟到的正义非正义, 书面审也可以使被告人尽快拿到审判结果, 不为诉讼所累。其次, 书面审有效处理了较小刑事案件。我国刑事案件绝大多数案情并不复杂, 在作者调研过程中很多法官也反应出了这一情况。
二、开庭审之优势
相比书面审, 开庭审的优势主要在于更能接近正义。其能更好的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 方便法官更好的了解事实。具体来说:
(一) 开庭审可以让法官更深入了解案件
单凭案卷材料往往无法很直观的对整个案件有深入可以直面当事人, 从直接言辞原则出发可以使法官更好的了解案件, 当事人、证人的表情都是从案卷中无法获取的信息, 而开庭审可以让法官获取诸如此类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二) 开庭审便于检察官对二审案件进行监察
合议庭书面审理原审材料, 检察官很难介入二审审判活动, 检察官虽然能通过审判监督提起再审, 但再审的成功率大为下降,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被完全排除在外, 书面审理过程中即使有违法情况, 二审裁判结果错误也没有任何机会实行法律监督, 二审程序终结之后, 检察机关发现有二审程序违法或者裁判结果错误, 也只能通过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这也是我国启动再审程序偏高的原因之一, 不仅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 很大程度上也给被告人增加了负担。[2]
(三) 开庭审理能够平抚被告人情绪
我们一直忽视了开庭审理其本身的一种程序价值, 也就是程序排除了其附带性工具价值外, 还具有其独立的价值———平息当事人的情绪。并且开庭本身也能让程序更加公开, 让正义实现在看得到的地方。
(四) 开庭审理本身对法官也是保护
事实上, 法官在实务中不能判断准确的案件是否应当开庭审理都偏向于开庭, 因为本身媒体等对法官监督, 虽然案件终生负责制[3]还未有先例, 但也让他们在实务中不得不小心翼翼。选择开庭审理而非书面审从一个方面可以让程序减少存在瑕疵的可能, 让法官在工作中更加安心。据笔者去山东J市中院了解其庭长对其审判员要求只要是案件存有疑问, 那就先开庭再说, 这样不仅是对当事人案件负责也可以平抚当事人情绪, 减少上访率, 维护社会安定, 真正达到司法定纷止争之目的。
(五) 开庭审也可规避“轻案快审”带来的弊端
自从劳教制度被废除, 众人称道, 但其带来的轻微刑事案件却成为了一个真空地带。于是为了填补该空白, 各地法院采取了一种“轻案快审”的审理模式。即对于案情简单, 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期的单独犯罪或者被告人不超过两人, 犯罪事实不超过两节且罪名单一的简单共同犯罪案件, 在被告人认罪, 而且对适用快速办理机制无异议的案件可以适用“轻案快审”机制进行办理。[4]
虽然该改革是一种效率的提高, 但在司法工作中效率与正义兼具的情况确属少见, 这样批量的解决案件能否保证案件的质量不禁让人怀疑, 甚至送走了一大个“劳教”请进来一个小“劳教”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刑事二审就为这些案件的质量进行了把关。对结果不服的当事人能够行使自己的辩论权, 而二审的开庭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可见刑事案件二审开庭审如果能正常发挥不流于形式, 应当比书面审更能接近真实, 并能够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纠纷, 平抚当事人情绪。书面审仅仅是一个特定时期司法资源与案件数量不协调的产物, 并不能长久的存在, 其存在是对当事人的辩论权的一种侵夺。
三、新刑诉法后所暴露的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 目前各地法院适用该条已有一段时间, 它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二审开庭审理的范围, 增加了审理案件的数量, 在某些地区改变了过去书面审理为主的模式,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各地法院适用不一
在适用刑诉法第二百二十三条时, 法院与法院间差异较大, 二审法院的院长等领导对于法院是否全面开庭有着不同的理解, 造成了程序差异。笔者在调研了山东J市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某中级人民法院之后了解到, 山东J市中院在新刑诉法刚施行之时为了避免出现差错, 该院分管领导曾经要求该院刑庭法官对于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 在不断摸索后取消了该指令, 总体上开庭审案件比刑诉法修改前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上海, 要求全部二审案件都开庭, 但这样并未给二审法院增加太多工作量。这种同样案件在不同地区间程序的差异, 有带来同案不同判的危险, 对司法的正义是一种挑战。并且, 这种差异仅仅是因法院领导的主观差异和对法条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缺乏了合理性。
(二) 决定权在法院
刑诉法第223条第一款“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和第四款“其他”都明显的带有一种主观的倾向, 并未对于何种案件应当开庭审理有进一步细化的规定, 而在实务中这种判断权主要还是在主审法官, 而这种主观性的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二审法官对审判形式选择的恣意, 易滋生司法腐败。
(三) 并未对案件结果造成实质性影响
笔者通过对上海市某中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及法院官方网站公布判决书进行统计, 其中二审刑事案件2012年共统计898起, 改判案件约23件, 改判率约为2.5%, 二审案件开庭率达70.17%。2013年共统计1002起, 改判案件约24件, 维持原判975件, 发回重审3件, 改判率约为2.4%, 二审开庭率达100%。2014年共统计1140起, 改判案件约28件, 维持原判1109件, 发回重审3件, 改判率约为2.4%。虽然自2013年开庭率增加至100%, 但并未对审判造成实质性影响, 由改判率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笔录中心主义积病难改
笔录中心主义±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有其历史原因, 更是司法机关现实的选择。在现实中, 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内部均制定了各自的业务考评制度, 虽然现在在逐步取消一些不合适的考评机制, 但考评机制所形成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取代的。[5]
2. 证人出庭率低
在某种程度上证人出庭率低也促使庭审的虚化, 让庭审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庭审, 而未真正让庭审蜕变成为真正的庭审。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制度进行了较大修改, 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的现状, 以保障被告人的对质权, 从而维护被告人的人权。但实施一年多来, 巨野法院分析了2013年已审结的411件刑事案件后发现, 有证人证言的案件287件, 审判阶段证人出庭的案件为3件, 占全部案件的0.7%。[6]
四、对策
从新刑诉法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扩大了开庭审的范围在实务中已经做到, 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首先, 明确二审法院判断和决定开庭审理的程序。可以考虑从审前程序上确立开庭审理范围问题, 听取检察官和被告人意见, 充分分析, 对是否开庭进行价值上的评析, 贴近实际案情, 在二审法院审理案件中那些简单的案件并不需要开庭, 全面的开庭审理目前来讲也不现实。而且, 如上述所论, 盲目全面开庭开庭程序很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化的程序, 并未影响到案件的实质, 导致案件的改判率并未有所改变, 显然这是不符合立法目的的。
其次, 细化判断标准和条件。在不开庭审理的判决书中写明不开庭审理的理由, 从事实出发不断明确该项内容将°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含义进行具体化, 列举一些一旦存在即符合条件的客观情形, 如原判认定事实有明显遗漏或者超出公诉范围的;原审未经庭审质证的材料被判决采纳。[7]
再次, 增加证人出庭率。证人出庭率低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庭审虚化, 让开庭审变为实质上的书面审, 弱化了庭审在整个司法环节的作用。证人出庭率低除了传统的对于证人保护不足、强制性差、司法机关案件多等原因外, 司法机关对于强制证人出庭所导致的社会后果也心存忧虑, 把本就不多的司法资源分配给不必要的社会纠纷。可以从制度设计角度出发解决上述问题。
最后, 增加律师参与度。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利益是律师的天职, 增加律师的参与度可以更好的规范开庭审的适用, 在法院决定开庭审与否的过程中给予律师一定的发表法律意见的制度权限可以有效的从保护被告人的角度规制开庭审的规范适用。
参考文献
[1]齐树洁.构建我国三审终审制的基本思路[J].法学家, 2004 (3) .
[2]常国锋.二审开庭范围需要准确适用[N].检察日报, 2013-1-2.
[3]办案终身责任制的前提是权责一致[EB/OL].网易新闻网.http://news.163.com/13/0816/10/96D2B2HC00014AED.html.
[4]普陀区法院尝试工作新机制“轻案快审”只用14天[N].上海法制报, 2013-11-18.
[5]陈瑞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对中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新考察[J].法学研究.2006 (04) .
[6]田源, 杨继伟.新刑诉法实施后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分析[EB/OL].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4/id/1285118.sht.
新刑诉法,你了解多少 篇3
答题时请特别注意新旧刑诉法的区分。该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谬误,一切以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为准。
当事人篇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何时可以委托辩护人
A: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但只能委托律师为辩护人B:移送审查起诉阶段C:庭审阶段D:死刑复核阶段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时,如何聘请律师
A:公安机关指派法律援助律师B:检察机关指派法律援助律师C:法院指派律师D: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
普通公民为哪些案件作证,本人或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时可以请求公安、检察院或法院提供保护措施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B:恐怖活动犯罪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D:毒品犯罪
证人可以享受的保护措施包括
A: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B: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C:禁止特定人员接触自己D: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在甲市工作的王某到乙市出差期间目睹了一起抢劫案,该案在乙市开庭审理时需要其出庭指认犯罪嫌疑人,王某在甲市出庭的路费和住宿费由哪里负责
A:自己出B:王某工作单位C:乙市司法机关D:乙市政府
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时,何人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A:近亲属B:法定代理人C:所在单位D:检察院
以下哪些正在服刑的人员可以申请暂予监外执行
A:赵某(女)犯盗窃罪,有一在哺乳期的儿子B:钱某犯贪污罪,经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确诊患有癌症,需要保外就医C:孙某犯抢劫罪,因逃跑中撞车导致高位截瘫D:李某犯渎职罪,自称有严重心脏病,出现过企图自杀的行为
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享有哪些刑事诉讼上的权益和便利
A:其没有聘请辩护律师时,有关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B: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时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C: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在场D: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时,其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以下哪些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寻求刑事和解
A: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B: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C: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的过失犯罪D: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的过失犯罪
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强制医疗的决定由法院作出B:作出强制医疗决定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C:没有诉讼代理人时,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提供帮助D:对于符合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二个月内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公民观点
权利需要被我们切身感受
文/侯学宾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在普通民众看来,只有能够切实实现的权利才是真实的权利。无论法律文本上规定的权利多么丰富,规定得多么细致,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机制和制度加以支撑的话,永远只是纸上画饼。
桑斯坦在《权利的成本》一书中提出,个人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机关的支持与保障,只有当个人遭受的权利侵害通过政府各个机关公平而可预期地得到了救济,个人才算真的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保障人权”写进总则,强调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从立案、侦查、辩护到执行刑罚的一系列程序中,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作出明确规定,可是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等国家机关的配合才能实现。但是,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国家机关在保障公民权利中所承担的职责,却未能相应地规定如果不履行义务将会承担的责任。
法律中的各种规定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导致更多的是一种宣告性的口号,并无太多实质意义。当经过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确实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法院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但是精神病人或者其家属无力承担强制医疗费用时,又该如何呢?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继续危害社会,如果强制医疗,费用应该谁来出,是中央统一支付还是地方政府承担?法律条文的实现不仅仅在于其表述是否富有逻辑,同时还需要多种配套机制来加以支撑。
普通民众也许并不知道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多少保护公民权利的条款,也不知道新旧条款究竟有多大的差别,但是他们永远相信自己的切身感受:当需要伸冤之时,确实能受到公平的对待,能够真实感受到权利实现的正义。
公安机关篇
以下哪些证据类型是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的
A:犯罪现场勘验报告B: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C:侦查实验笔录D:电子数据
某公安局在侦查一起诈骗案件时,犯罪嫌疑人赵某被逮捕后提出监视居住的申请,请问以下哪种情况可以批准
A:赵某只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单处罚金B:赵某是一名正在怀孕的妇女C:赵某虽然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但采取监视居住不至于发生社会危险性D:赵某的母亲已经八十五岁,且没有其他子女、亲属可以抚养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可能引起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的申诉或者控告:
A: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退还的B:与案件无关的财物被查封、扣押和冻结的C:贪污、挪用、私分、调换、违反规定使用涉案财物的D: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
某公安局在侦查一起抢劫案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时,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在抢劫现场发现王某时,当即进行了讯问,但没有在笔录中记明是口头传唤B:在传唤王某的一名朋友时超过了24小时,但给了其足够的休息时间和饮食C: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D:将王某从看守所接到公安局的传唤办公室讯问E:讯问王某时既没有录音,也没有录像
甲市在2013年发生了如下案件,侦查机关对于哪些案件犯罪嫌疑人,经严格批准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A:赵某涉嫌一起入室盗窃案,被害人损失了几万元B:钱某涉嫌向甲市输入大量毒品C:该市副市长孙某在过年期间收受下属一张价值一万块钱的购物卡D:杀人抢劫犯罪嫌疑人李某被全国通缉
某市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以下哪些证据可能在将来的审判中被排除
A:公安机关传唤犯罪嫌疑人所获得的口供,虽未提供饮食但十二个小时后就被送往了看守所B:公安机关对讯问过程仅录像了一个小时后就停止了C:为犯罪嫌疑人强制检查提取的指纹信息D:犯罪嫌疑人儿子证明其案发时不在家中的证言
哪些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A:逮捕B:监视居住C:取保候审D: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
在生效判决执行阶段,以下关于公安机关的职能说法错误的是
A: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交付执行的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应当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公安机关执行C:无论何时,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有权批准暂予监外执行D: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予以收监的,应公安机关作出决定
以下关于警察出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警察在执行职务时目击了犯罪,将有可能作为证人出庭作证B:律师质疑存在刑讯逼供,经法院通知,讯问警察应当出庭C:警察充当证人,不被辩护律师当庭询问D:警察出庭作证是国外的做法,国内没有
公安机关在特别程序中的作用有
A: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要求复议或提请复核B:决定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C: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D: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公安机关应当写出没收违法所得意见书
警察观点
公安机关的
机构专门化必须要加强
文/侯马 北京市丰台区公安局局长
公安机关是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法定机关之一,侦查阶段也是刑事司法程序的重要阶段,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化的立法规定同步于检、法机关,但实践情况却严重滞后。
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这给公安机关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机构专门化进程带来了新的希望。
事实上,相较于检法,公安机关在机构专门化方面的探索严重滞后。相关资料显示,只有上海的杨浦区公安局专门成立了一个未成年案件审理组。笔者工作的公安机关,是未成年机构专门化探索较早的部门之一,在预审大队现有的6个专业预审中队中,每个中队有一个预审室侧重于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每个预审室包含2至3名公安民警(其中1名为女性),这些民警平均年龄为45岁,从事预审工作均在10年以上,均在辖区中小学兼任法制辅导员等职务,熟悉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善于与未成年人进行沟通、交流。
但这相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仍存在三方面的差距:一是对于未成年人受侵害的案件未纳入专业审理范围;二是未比照法院少年庭等机构设定专门的编制;三是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未成年人审理经验,但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背景,后期培训也相当有限。
检察官观点
简易程序,我们时刻准备着
文/门美子 北京市石景山区检察院检察员
对简易审判程序的修正,是新刑诉法的一大亮点。对于实现繁简分流,缩短认罪案件的审判周期,促进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有重大意义。
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扩大,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刑诉法修改后,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也列入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的刑期更重,案件性质可能更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审查起诉时,应当特别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其一,审查犯罪嫌疑人认罪的真实性,确保犯罪嫌疑人明确知悉认罪的法律涵义及后果,对符合条件的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在律师的帮助下,确保其认罪的自愿性和真实性;其二,对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案件,也要审查客观证据,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防止出现嫌疑人自诬或者是“顶包”的情况。
新刑诉法规定简易案件检察机关必须出庭,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先前简易案件法官身兼控诉和审判二任的局面,更有助于保护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我们一线公诉人来说,简易案件出庭就意味着工作量将大量增加。根据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近年来的统计情况看,基层检察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0%—70%,也就是说在刑诉法修改后,本来不需要出庭的几百件案件,都需要逐一出庭。这对检察机关提高工作效率、科学调配公诉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个可能给公诉带来的难题是送达期限不受限制,为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工作增加了难度。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送达期限不受普通程序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实践中可能存在法院前一天通知第二天即开庭,检察机关准备时间仓促的问题。这就要求检察机关要在案件起诉后,立即对案件进行开庭准备,以备法院随时通知开庭。
检察机关篇
以下关于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检察机关应该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B: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负有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举证责任C: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D:犯罪嫌疑人不负有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
某检察院接收到一起移送过来审查起诉的案件,但发现卷宗中没有犯罪嫌疑人口供,此时满足哪些条件可以提起公诉
A: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B: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C:没有口供不能起诉D: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关于指定监视居住错误的是
A:指定监视居住只适用于特别重大职务犯罪B:涉嫌恐怖活动犯罪的案件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指定监视居住C:指定监视居住可以在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D:执行指定监视居住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在案件侦查阶段,检察机关拥有哪些权限
A: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B:审查批准逮捕时讯问犯罪嫌疑人C:逮捕后仍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D:对变更强制措施的合法性审查
某官员因涉嫌受贿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下列哪些财产可能被列入冻结的范围
A:该官员购买的一笔基金份额B:该官员收到的一笔可能来自行贿人的汇款C:该官员妻子名下的股票D:该官员所购买的国库券
检察院决定对某案件提起公诉,应该将哪些物品移送给法院
A:全部卷宗材料B:所有实体证据C:仅证据目录D:仅证言摘抄
以下哪些案件的公诉人,必须出庭支持公诉
A: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普通刑事案件B:合议庭审理一审刑事案件C:二审程序D:死刑复核程序
检察机关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参与审判监督的形式包括
A:接受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B: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法院、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法院的生效判决,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同级法院提起抗诉C:法院开庭审理再审案件,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D:检察院抗诉提起的再审案件,决定对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
新刑诉法赋予了检察院对未成年人案件的附条件不起诉权,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对于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B: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前,检察院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C: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D:检察院负责对考验期内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
检察机关对下列哪些程序的决定和执行进行监督
A:死刑复核程序 B:未成年人案件的附条件不起诉 C:刑事和解协议的签署 D: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法官观点
证人出庭需要配套的社会制度来维系
文/韩希慧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
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证人强制出庭制度,证人出庭作证对核实证据的真实性、查明案情进而作出正确判决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始终是无法破解的难题,不利于被告人认罪服法,被害人维护权益,也不利于法院在此基础上的公正判决。
2017司考刑诉法总结 篇4
一、形式诉讼发与刑法的关系
1、刑诉法三个独立的价值:
1、刑诉所规定的结构、制度原则程序,能够体现法制民主人权的精神。
2、可以阻却影响刑事试题法的实现,3、创制弥补实体法
2、影响实体法的实现:
1、不告不理
2、刑诉中间如果出现法定情行,可不追究刑事责任。
3、选择不同的程序也会影响刑法实体法的实现。考点
二、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与范畴
1、刑事诉讼价值观影响了刑事诉讼的构造(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当事人主义(实体真实)、职权主义诉讼(人权保障)、混合诉讼(职权和当事人相互吸收))
2、刑诉目的学说:犯罪控制模式、正当程序模式(重在维护正当程序)、家庭模式、实体真实主义(积极、消极之分)、正当程序主义(正当程序内保障人权)
3、刑诉价值(具有工具价值,也有独立价值):公正第一、秩序(两层含义:通知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追究犯罪也要有序)、兼顾效益。比例原则(相当性原则)公正价值应用的体现。
4、实体公正:认证事实准确,法律适用的当。第二专题:基本原则
1、具有法定情行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轻告时赦他死,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审理中应当应当宣布无罪。审理过程中侵占罪,裁定终止审理。庭前审查发现侵占罪,退回检院。
3、亲告:侮辱诽谤+虐待 暴力干涉加侵占。撤诉、庭前审查死亡的终止审理。
4、法律程序原则:立法有法可依,司法有法必依。刑法罪刑法定、刑诉程序法定,英美国家是正当程序和程序法定要求一致。
5、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之间,6、检察院上下级是领导关系,上级检院认为下级二审抗诉不当的,可以直接向同级法院撤回抗诉。
7、法院上下级是监督关系,上可以审下,下不可以审上。
8、漏罪,监狱可以侦查。减刑由监狱提出建议书,报法院审核裁定。
9、申诉,抗诉(被害人向检院申请提出抗诉),上诉自诉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无理由;口头或书面。
10、被强制医疗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附条件不起诉亦)。专题
四、管辖
1、检察院管辖案件:贪贿渎职人民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其他职权需省检(国家机关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
2、省检察院可以自行侦查,也可制定检院立案侦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由检院侦查。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属于渎职。
3、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刑事侦查权。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破坏选举案由检察院管。
5、级别管辖:中院:国恐无(无期徒刑)死没
7、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可分案审理,分案其实,也可一并审理。基层法院移送案件,中院认为不需要的,可以不同意移送。中院同意移送,应向同级检院书面通知。
8、地区管辖,首先考虑犯罪地法院。
9、高法解释12条,认为可能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中院审,受理后,无需判无死的,应当审批,不再基层法院。
10、刑诉回避,书记员由院长决定回避,民诉是由审判长决定回避。
11、法定回避:1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当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的,不能再做本案的办案人员;4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的;5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6请客送礼违规会见;7在本案前一阶段当过办案人员不能再做本案办案人员。
12、不是法定理由、不说明原因申请回避被驳回,没有申请复议的权利。被决定回避的办案人员也没有复议权利。
13、申请回避审查期间,侦查人员不停止工作。
14、回避决定主体,公安,公安局长决定,检察长决定检察侦查人员 辩护
1、有效辩护(理论):不光是过程上也是实体上要求平等。
2、一个辩护人不得为两个同案犯辩护。
3、绝对不能当辩护人:无限人、无自由、受刑罚,相对不得:公检法安监老外陪审利害
4、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适用回避原则。
5、协助会见只能带一个助理。看守所对信件可以必要检查,但一般不得截留、复制,危害公共安全、可能串供的可以复制。
6、辩护律师收集3个证据需要及时告知:年龄小、精神病、不在场。7、16周岁已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贩卖毒品、杀人、强奸 八种14岁。..8、侦查阶段,律师不得向嫌疑人核实证据,审判阶段可以。
9、侦查终结前、审查批准、死刑复核阶段辩护律师提要求办案机关应该听取。审查起诉、二审不开庭审理应当听取辩护人意见。
10、非律师没有权自行调查取证,申请法院检察院
11、国恐贿(特别重大)律师会面需要许可,有保密要求。
12、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以到案或审判时年龄为准。拒绝辩护会导致休庭15日,不会延期。
13、未成年、盲聋哑、精神病、无期徒刑、死刑的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检法应通知法援机构提供辩护。其余情况是均可以法援机构提供辩护。
14、诉讼代理人权利来自被代理人的授权。
15、公诉案件,委托辩护人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诉讼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16、辩护是独立辩护,诉讼代理是以被代理人的意见为意见。
17、被告人是委托辩护人,公诉被害人及法带、近亲属;自诉人及法带;附带民事当事人及法带有权委托诉讼参加人。近亲属: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没有祖父、朋友。专题
七、刑事证据
1、传闻证据:无法定理由,在庭审期间以外及庭审准备期间以外的陈述。
2、辨认前,辨认人不得见到辨认对象,个别进行、混杂其他对象,一定数量。
3、自白任意:只有被追诉人自由意志而做出的自白。
4、补强证据:有证明力,和被补强证据不同来源、有担保力
5、引诱、威胁被告人证据可用,威胁证人证据不可用。
6、未能出庭不真实、不能表达和感知、个别(个别询问)意见未翻核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17、意见证据规则:证人只能陈述事实,不能对案件进行评价。
18、辩护律向被害人询问须检法许可被害人同意。
19、侦查机关应当将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
20、证人书写的书面证词是证人证言。淫秽书刊是书证也是物证。医院诊断证明是书证。
21、故意犯罪、开除公职、撤销鉴定人资格的人不得从事鉴定工作。
22、直接证据:可以肯定某人犯罪、可以否定某人犯罪、可以否定犯罪事实的发生。
23、物证是间接证据,手机拍摄视频,属于传来证据。
24、鉴定结论是言词证据,证人证言、陈述、供述、鉴定意见 考点: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
1、有异议不一定要出庭,必须是有影响的。
2、鉴定人无法到庭,在找的,延期审理。
3、意见证据规则:证人只陈述事实,不表达判断。
4、证人保护,包括住宅;保护证人,不必保护侦查人员。保护卧底。
5、对于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的,可以强制出庭,不是确有必要就抓人,情节严重可以拘留,不超过10日。
6、不需要证明自己无罪。被告人只负有提供证据责任没有说明责任。
7、证明对象:实体、程序。证据事实、是对证据材料本身的审查和判断,证据事实是证明手段不是证明对象。影响定罪量刑的需要证明。
8、证明责任总是与一定的积极诉讼主张相联系,否认一方不负证明责任。与诉讼后果有关系,受到不利裁判不一定承担证明责任。
9、无异议的案件基本事实,不属于程序事实,实体事实需要证据证明。
10、行政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没有询问笔录)
11、侦查人员在办案场所以外的地方询问被告人,是绝对排除的。
12、被鉴定的材料必须是来源不同。专题
八、强制措施
1、现场发现犯罪嫌疑人,出示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不是拘传。拘传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拘传时间24小时内。
2、拘传措施不一定是刑事强制措施,只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诉讼代表人不可以拘传)。犯罪嫌疑人的拘传主体是公检,不是法院。
3、取保候审法定义务: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所地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变化的,24小时报告;及时到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串供。拘留后24小时内送看守所。
4、酌定:特定场所;特定人通信会面;从事特定活动;护照驾照上交。
5、取保候审有公安机关执行。对保证人处罚罚款都是由公安机关决定。检察机关取保候审的,可以要求1-2名担保人。
6、保证人协助逃匿,保证人只承担刑事责任,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7、取保候审保证金,不需要考虑当地经济水平,考虑人的因素、案件的因素。
8、监视居住: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通信。
9、不得取保:累暴主犯、自伤自残、取保很难。
10、拘留:无法通知、国恐可不通知家属。拘留后需要逮捕的3日内报捕。
11、公安机关可拘留8种情形:认(被指认)预(预备犯罪)发(身边或住处发现犯罪证据的)捕 企(企图自杀)毁名(不说名字)流(流窜)。
12、检察院决定拘留:企
毁。公安局执行。
13、刑事拘留是保障性措施,不具惩罚性,属于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不是强制措施,司法拘留是强制性措施。
14、刑事拘留一般是14日,最长37天,(检院直接侦查的案件最长17日),司法拘留15日,行政拘留15日以下,合并执行的最长20日。
15、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统一由检察院监所监察部门(刑事执行检查部门)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其他部门予以配合。设计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不公开审查。
16、检查院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法院批准的应当进行初审。认为没有必要应当建议法院进行变更强制措施或释放。
17、拘留期间羁押不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变更强制性措施和羁押必要性审查没有先后顺序。
18、拘留后,应当24小内通知家属、送往看守所、进行询问。
19、径行逮捕:故意杀人、死刑、无期10年以上的徒刑的。
20、检察机关批捕,应当询问犯罪嫌疑人:有疑问、有要求(犯罪嫌疑人要求)、有违法(刑讯逼供)、未成年精神病盲聋哑重点疑难复杂。
21、异地逮捕通知当地公安。
22、睡办案、谁决定逮捕,谁负责通知、询问。
23、逮捕有证据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有证据是本案嫌疑人实施的3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24、在人代会闭会期间,每一级都要报常委会许可。
25、检察院对批捕决定,只有是和否,没有模棱两可。
26、外国人、无国人涉及国安、国与国政治、外交的案件,需要逮捕的由基层检院或分州市检院层报最高检。最高检审查经外交部意见后做出批复,再由原报请检院决定。其他案件检院逮捕的48h报上一级检院备案,向同级政府外事部门通报。
27、可以变更强制措施是出于人道主义原则,应当变更的是期限届满。
28、审前变更必要性原则:尽量减少审前羁押;是临时状态可根据案件进展予以变更。
29、羁押变更由检察院建议变更。专题
九、附带民事诉讼
1、共同犯罪,有逃跑的,不能提前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2、共同告,有人一审没有提前附带民事诉讼,可在二审提,二审调解调解不成,告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3、附带民事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等,还有(一直精神恍惚支付的费用,是物质费得赔)
4、附带民事诉讼的申请人,可以选择共同被告的任一人作为被告。
5、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提起财产保全,是诉中财产保全。(开庭审判前)
6、被告未到庭或不许可中途退庭,可以缺席审判。
7、附带原告人和检察院都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8、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并以给付的,在提起附带诉讼的,一般不受理有例外。专题
十、期间送达
1、重新计算期限:发现另有重要案情、补充侦查、改变管辖、发回重审、简转普。重新计算公检法办案期限,当事人行使权力的期限不计入办案期限。
2、已交邮,时间以盖邮戳为准。
3、精神病办案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4、监视居住2抵1。拘留逮捕羁押1日相当于管制的2日。3
5、中止审理期限:有病脱逃不可抗力,不计入审理期限。
6、对公诉案件进行审查是计入审理期限的。
7、更换辩护人法庭休庭15日止,新辩护人准备时间计入审限。
8、需要延长期限,报批省高院的时间;调查新证据(调查、鉴定)而中断的时间计入审限。
9、补充侦查、改变管辖不计入审限,重新计算审限。
10、送达副本上签字盖章。考点
十一、立案
1、对国恐黑重大毒品严重危害社会才能监听,一般是询问、查询、勘验、鉴定和调取材料。
2、申请公安立案不受理的,可以先复议再向上一级机关复核。也可也请求检察院进行监督,还不服可以法院自诉。没有先后顺序。
3、检院认为不立案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立案。认为情节显著轻微的,直接向投诉人说明理由,不需要要求公安说明理由。
4、公安局长有监察委员会做出其回避决定。
5、公安不立案的,先要求说明理由,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立案。考点
十二、侦查
1、被辨认物件不少于5件。辨认尸体没有数量要求。认人不少于7人。不必须见证人到场。
2、询问犯罪嫌疑人程序和询问被害人程序是不一样的,不可以同时询问。
3、网络证据收集,有条件的可以录像,不是必须。
4、职务犯罪嫌疑人逮捕的权限要上提一级(省高院除外自行决定)
5、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无住处的、国恐贿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检察院批准
6、国恐贿侦查阶段律师会面需要侦查机关许可,贪污不需要。
7、秘密侦查(隐匿身份)、技术侦查(一次3个月,没上限)只有在立案后才可以
8、勘验检查有侦查人员主持,多人参与,要有证明文件。医生不一定要女医生。
9、指定居所的询问,可以在公安机关办案场所。
10、证人不能传唤只能通知,可在现场、住所、工作地进行。
11、逮捕、羁押、搜查是严厉措施事前审查,任意性措施是事后审查(可有侦查机关自行决定)
12、公安认为不批捕错误的,提出复议前要释放。
13、公安和检院都可以决定实施技术侦查,侦查有公安执行。可直接作为证据,不需要转化。
13、犯罪嫌人的询问,可以传唤到公安局、指定地点、现场。证人不可制定地点。
14、存款、汇款、债券,是冻结。对邮件、电报扣押需要公安或检院批准。
15、应当被逮捕在逃符合通缉条件,需要通缉。由有决定权的上级检察院做出通缉决定。公安发布通缉令。
14、犯罪证据、违禁品、危险品应当扣押。无关物品3日内解除扣押、冻结,退还。法院决定是否上缴国库。
15、询问证人分别进行。检察院侦查,辨认由检察长决定。
16、多人进行鉴定,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同意见要注明。
17、侦查羁押期限:2+1(复杂,上一级检察院)+2(交流广,省级检院)+无期(10年以上,最高报全国人常批)
18、不报姓名,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身份计算,不停止侦查取证,确无法查明可以按其自报名字起诉、审判。
19、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20、审查批捕阶段,只有不批捕的,才通知公安补充侦查,补充侦查两次为限,审查阶段检院应当自行侦查,不得退货公安补充侦查。审判阶段可以告知检院补充侦查。
21、批捕阶段检院只能做出批不批准决定不能退回补充侦查。法院只有在有重要线索的才建议检院补充侦查。一月内完成。不得超过2次。专题
十三、起诉
1、起诉法定主义(起诉合法主义)只要符合起诉的就必须起诉。
2、检院发现漏人、漏罪的可以追加罪、追加人补充起诉一并起诉,审查起诉阶段发现新罪的,移送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对已经查明的事实,应当提起公诉。证据不足可以撤回起诉。
3、检院发现非法取证的,应当要求重新侦查,可以自己进行。
4、对待死人做出不起诉决定。
5、同案犯,一在逃,应当对在逃中止起诉,在案犯继续审查起诉。
6、撤诉后重新起诉的,基于新的证据、新的事实。
7、羁押期间另有重大案情,报县级公安机关重新计算。
8、证据不足不起诉--存疑不起诉;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酌定不起诉---相对不起诉。
9、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向上一级检院提出申诉。
10、公诉转自诉案件,不能调解、不能反诉,能和解,撤诉。专题
十四、刑事审判
1、允许强制要求证人出庭,体现控辨识审判。
2、诉讼只能,控辨识。审理者裁判,体现直接原则。
3、合议庭由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随机组成。
4、疑群分新难案件可以审判长提请庭长、院长组织讨论。
5、院长提出,审判委员会通过助理审判员可以做审判长。
6、经合议庭讨论案件,不同意见时可以建议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复议。
7、书记员不是合议庭成员,不必在评议笔录上签名。
8、人民陪审员,是基层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任命。可以要求合议庭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年满23一般大专。执业律师、人大、公检法安、犯罪、开除公职不得当。
9、人民陪审员与法官行使相同职权。对于法律适用问题,不需要法官指导。
10、简易程序可能判3年以上的也要采用合议庭审理。专题
15、一审
1、法院准许撤诉的,检院因被害人上访再次起诉的,退回检察院。
2、被告人身份不明,法院应当受理,没有目录要求检院移送证据材料;辩护人通讯地址不明要求不送。
3、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情形,应当退回检察院。
4、法院发现新罪的,建议检院补充或变更起诉。(不告不理)
5、庭前会议可以对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法院不排除非法证据;没有异议的证据可在庭审时简化。被告人可以不参加。对证人可以讨论。
6、自诉人撤诉的法院应当审查是否自愿。对公诉案件可以审查。
7、法院审理过程中,发现罪名不符在没有新犯罪事实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变更罪名。如有新证据(新犯罪事实),法院建议检院变更罪名起诉(罪名不相关可以建议补充起诉)。法院是根据犯罪事实继续裁判,不是根据原告的提起罪名进行。
8、审判程序:开庭、法庭调查步骤(起诉书、陈述、询问、出证)、法庭辩论、被告陈述、评议宣判。
9、死刑案件必须有辩护人,辩护的。
10、被告人有新的自首、坦白、立功情节的通知检院移送,新的立功线索的建议检院补充侦查。
11、已进入审理阶段,不能退回检院。
12、中止审理:被告疾病,脱逃,自诉人疾病未有诉讼代理人,不可抗力。受理案件后作出裁判前,不可预见。
13、延期审理:回避、重新鉴定、补充侦查。审理过程中,可预见。补充侦查变更追加是要重新计算审限的。
14、公诉人补充侦查需要延期,合议庭应当同意,不得超过两次。
15、违法法庭秩序,罚款1k以下,拘留15日。院长批准罚款、拘留
16、三类自诉案件:告诉才处理;被害人证明轻微刑事案件;只有公诉转自诉(不可调解、不可反诉),没有调解书。二审和解撤销起诉撤销一审裁判,调解不需要撤销一审裁判视为撤销,调解书送达。附带民事诉讼法院也可以调解。调解书双面签名生效。
17、自诉案件被告下落不明,受理前应说服自诉人撤诉裁定不予受理。如在受理后可以说撤回起诉或裁定驳回起诉。如在审理阶段,裁定中止审理。
18、审理自诉案件过程中,发现应公诉的案件,自诉应继续审理,公诉案件移送有公诉管辖的机关。
19、反诉是独立的诉。自诉案件可以放弃,放弃后在起诉后法院不予受理。20、自诉案件未羁押,审限6个月。
21、适用简易程序:证据足、事实对、同意简易和认罪。简易程序无特殊情况应当当庭宣判。盲聋哑不适应简易(独任审判只有在简易程序)。
22、法律援助对象,辩护律师或法定代入未到庭,不得开庭审理。
23、不可以强制被告人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
24、不适用简易程序:盲聋哑、精神病、不认罪、不供罪、辩无罪、国恐无死。有期徒刑可以简易审理。盗窃罪法定年龄16周岁以上。
25、法院可以决定直接变更普通程序审理,不需要将案件退回检院。
26、法院应当通知辩护人出庭、经审判员准许,被告人可以同公诉人进行辩论。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检察院应当派人出庭。
27、刑事没有缺席审判,简易程序,不负刑事责任,仅为不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可以不出庭。被告人必须出庭,宣判前必须听取被告人最后陈述。
28、刑事简易程序案件,受理后20日审结,徒刑3年以上的,可以延长至1个半月。
29、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提量刑意见,检院一般应制作量刑建议书,也可在公诉意见书中提出。
30、简易程序,可直接围绕量刑问题进行。
31、法院、检院、侦查机关、辩护人委托制作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应当当庭宣读,并接受质证。
32、庭前会,可以通知被告人参加。
33、被告单位法人、主要负责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职工诉讼代表不出庭的,可以更换代表,不能拘传。诉讼代表人可以拒绝委托的辩护律师。检院确定诉讼代表人。
34、可以查封,也可以不查封,注意不是应当。
35、公司被撤销、注销,单位责任免除。责任人不免除。不能以新公司作为被告,老公司做被告,新公司担责任。
36、判决可能多个(实体不适应程序问题),发生法律效力的只能一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程序实体问题)可以多个,裁定可口头,判决上诉期10日,裁定上诉抗诉期5日。
37、决定只适用程序问题。减刑假释的,检院只能提意见,不能抗诉。
38、撤诉是裁定,回避是决定,终止审理是裁定,改变量刑是判决。专题
十六、第二审程序
1、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代有独立上诉权,被告人近亲属、辩护人经被告同意可以上诉。被害人及其法代不服一审可以在5日内请求检院提出抗诉。
2、上诉不加刑:既不能加重上诉人的刑罚,也不能加重同案犯其他被告刑罚;可以改变罪名,不得加重刑罚;数罪并罚,不得加重决定执行的刑罚,也不得加重数罪中某罪的刑罚;判缓刑的,不得撤销或延长缓刑考验期;没有禁止令的不得增设,不得加重附加刑,发回重审也不得加重除非有新的事实。
3、二审应当开庭审理的:抗诉(检院抗诉)死立执、影响定罪量刑的对事实证据的上诉。二审要全面审查。
4、二审发现一审违法程序:公开、回避、剥夺或限制诉讼权力可能影响审判的、审判组织不合法。二审应当发回重审的,可以不开庭。
5、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二审庭前审查:应当询问被告,听取被告上诉理由或辩解,可以问证人、听取辩护意见,可以听取被害人意见。
6、刑罚核准程序:上诉抗诉期满,3日内报上一级法院符合,同意后,层报最高院核准,不同意的,应当裁定发回重审,或改变管辖按照一审程序重新审理。最高院同意的应当制作核准裁定书。
专题
十七、死刑复核程序
1、一个死刑一个无期徒刑,同案,分开生效。二审高院维持判决后,宣告后对无期生效。
2、最高院死刑复核:认为没错的应当裁定核准;有瑕疵的但判死刑无不当的可纠正后做出核准判决、裁定;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发现新证据的可能影响裁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3、部分核准死刑是判决,不是裁定核准。全案死刑核准是裁定核准。
4、最高院对死刑复核,不审事实问题,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事实清楚的量刑不当的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决死刑的犯罪作出核准死刑判决。
5、最高法死刑复核,应当询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要求的应当听取意见。最高检可以对最高法提意见。应当将结果通报最高检。
6、最高死刑裁定不准,可发回一审或二审,一审必须开庭审,二审可以直接改判,必须开庭就应当开庭。发回一审法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7、最高法死刑复核,只要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要发回,全案发回。死缓二年执行案件复核程序
1、高院在对死缓维持后,会在二审裁定书上注明该裁定也是核准死缓裁定,不在另行复核死缓。最高院死刑复核应当有3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最高法不做全案改判,只做部分改判(多人犯罪,改判部分人也属于部分改判)
2、高院复核死缓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
3、死缓限制减刑:累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防火、爆炸、投放危险物、有组织暴力犯罪。
专题
十八、审判监督程序
1、再审不加刑有例外,上诉不加刑没有例外。
2、二审时对一审的申诉,一审法院也有权审理。
3、申诉一般是原审法院,死刑申诉,可由原核准法院审查,也可有原审法院审查。
4、做出生效裁判的法院,审判监督程序可以由,起自己、上级法院、上级检院发动。上对下同级抗。
5、当事人及其法代、近亲属对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的,法院应当审查处理。案外人也可以,律师可代理申诉法院应当审查。
6、原审法院根据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应另行组成合议庭。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再审的,一般指定原审法院以外的。
7、名字错的,可以用裁定对判决书加以更正。
8、再审开庭审理:一审全部审、二审事实审、抗诉加重审。
9、不开庭审理:死了;事实正确、1979年前做出的;路途远,检院同意的;再审检院不派员参加两次催告。
10、再审谁提起,谁决定强制措施。
11、申诉受理:除了死刑未执行由监所检查部门受理外,其余均有检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受理。
11、二审法院将申诉交由一审审查,一审可以直接处理。
12、对死刑申诉,原核准法院可以直接审查,也可交由原审法院审查,原审要写审查报告,提出意见,层报核准法院审查处理。专题
十九、执行
1、法院执行刑罚:无罪免刑要钱(罚金、没收资产)要命(死立执)。
2、监狱:死缓、无期徒刑、余刑在3个月以上的有期徒刑(3个月以下,公安看守所),死刑缓期2年执行。
3、公安机关:拘役、剥夺政治权利、3月以下的有期徒刑、驱逐出境。
4、社区矫正机构:缓刑、管制、假释、监外执行。
5、死刑一审法院,由高院交第一审法院执行,第一审接到命令后,应当在7日内执行,死缓考验期故意犯罪的,最高院核准执行,由罪犯服刑地中院执行。
6、罚金:先民后刑。正当债务才先偿还。
7、审判新罪的法院撤销原缓刑、假释的决定。
8、监外执行:交付执行前,法院决定;交付后,有监狱或看守所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9、监外执行:怀孕(有期无期都可以)、严重疾病。
10、停止执行死刑:同犯到案停死刑、怀孕立功他坏刑。
11、继续执行死刑用决定,停止执行死刑用裁定。高法规定的。
12、下级法院发现不执行死刑法定条件,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核实。
13、缓刑犯,法院应核实其居住地(方便社区矫正执行),社区矫正,想罪犯及原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群众宣布犯罪事实、期限及应当遵守的规定。审批新罪法院撤销原缓刑,已经做出立即生效。
14、对侦查机关查扣冻财产,法院执行可直接裁定处理,无需侦查机关出具解除手续,顺位相同。
15、涉案财产被害人特别多,可以列清单。
16、有期徒刑,加上减刑,中院裁定;应当开庭审理减刑:重大立功报减刑,一般规定不得行,公示期间有意见,植物黑金要开庭。
17、减刑假释案件,没有规定请律师,因为减刑假释审的是执行机关的建议。
18、死立执签发是最高院院长。一审法院执行。死刑无期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刑后剥夺期限3-10年。
专题
二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
1、未成年人遵守规定:报告活动情况;离开居住是事先应报经考察机关;接受矫治和教育。
2、辩护人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做补充陈述的权利,法定代理人有。
3、检察院起诉应当听取未成年人法代、辩护人、被害人及法代的意见。
4、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未成年的法代、辩护人的意见,被害人是未成年的应当听取法代、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5、附条件不起诉做出生效,考验期(6m-1年,不能折抵刑期),不加入审查起诉期限。
6、对附条件不起诉不需要当将材料封存(犯罪时不满
18、被判处5年以下徒刑),对未成人做不起诉(法定不起诉、酌定、证据不足不起诉)应当封存(没有附条件不起诉(是临时状态))。
7、有漏罪、新罪、违反治安管理、违法监管规定,更改年龄过18的,撤销附条件不起诉。
8、附条件不起诉,只适用于未成年人,听取公安、被害人意见,有悔过表现。
9、询问未成年人,应当通知法定人到场,女性要女性参加,一般不得使用刑具。年龄难以确认,影响是否负刑事责任的,应当批捕。
10、少年法庭:犯罪时18,立案是不满20。
11、未成年人审理,必要时才用刑具,休庭时可以允许回见,应公开宣判。
12、依法不起诉的未成年人:被胁迫;又聋又哑或盲人;防卫过当紧急避险;有自首立功表现的。
13、在押未成年人有悔过表现,安排见面可能转化的可以安排会面。专题二
十一、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1、公诉案件和解:民间纠纷四(侵犯人身权利)五(财产权利)3(年以下)除渎职以外的判7年以下的过失案件(5年内曾经故意犯罪的除外),民间纠纷四五3,7年以下过失犯,5年以内渎职难。
2、公诉案件,法院可就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可以分期履行,刑事和解达成的,约定的赔偿内容必须即时履行,不能分期履行。
3、交通肇事属于过失犯。专题二
十二、没收程序
1、没收审理,被告人抓捕归案,法院应裁定终止审理。
2、被告人死亡,终止审理,可申请没收违法所得申请,可有原审判组织继续审理没收案,裁定5日上诉,判决10日上诉。
3、违法所得案件没收中院审,犯罪地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专题二
十三、强制医疗
1、强制医疗审理,应当回见被告人,如没有委托代理人应当法援,如能出庭自己发表意见。
2、嫌疑人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的,可以强制医疗。公安写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检院。
3、检院对法庭强制医疗决定,可以提出纠正意见。强制医疗主体单位检院法院。强制医疗,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法援。专题二
十四、涉外
1、涉外案件:涉及到外国人的案件,需要寻求司法协助的案
2、国籍确认:入境时有效证件,实在查不到按照无国籍人对待。
3、狭义的司法协助:询问、搜查、扣押,广义的司法协助,引渡、狭义的
4、对居住在外国的中国人,可以委托我国使馆、领馆代为送达,外国想我国送达法律文书的,转由高院指定法院办理。考点二十五 案例
1、三段论:1引法条,刑诉法司法解释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诉53条规定,3个要求:定罪量刑的事实,都要有证据证明,2据以定案证据都要查证属实,3综合全案对所认定的案件事实达到合理排除的程度),第二,分析题目中证据对比3个要求,第三:结论,如果3个标准全满足,就应当判决有罪,有一个不符合应当判决无罪。
新刑诉法对检察工作的影响 篇5
今天,我结合我自己对新刑诉法的学习和理解,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新刑诉法的实施涉及我们检察工作的一些问题。有不足之处,请大家给予指正。
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的修改,对检察机关各方面的工作产生巨大影响。有修改的三分之二的内容涉及到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新刑诉法实施后,检察机关在诉讼程序各环节上均会面对法条修改后的新问题、新挑战。新刑诉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修改决定有110条。将刑诉法由225条增加至290条 下面我将从四方面来看一下新刑诉法对我们检察机关主要工作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辩护权的强化与检察职能的延伸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完善
三、逮捕条件的细化及程序完善
四、公诉制度的修改
一、辩护权的强化与检察职能的延伸
(一)、辩护权的强化
此次刑诉法的修改,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规定,扩大了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可以说这次的修订,将辩护人的权利扩大了,对我们今后的自侦和审查起诉等工作也是带来了许多的新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图表我重点说一下三方面的对比,对于律师的会见权和律师会见的时间的问题就不再细说了。•
委托辩护人时间 • 新
• 犯罪嫌疑人自侦查阶段“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 新法36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 旧
• 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 • 旧法96条规定的自侦查阶段“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仅是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为申诉和控告
•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委托辩护人的主体 律师阅卷范围 • 扩展到监护人和近亲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
• 审查起诉之日起案卷材料(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视听资料等其他证据种类)
• 诉讼文书和技术性鉴定材料
• 根据以往的阅卷范围,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等证据材料都不在阅卷范围,律师在侦查阶段作为辩护人,其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从职务犯罪罪名、犯罪构成要件、刑罚处罚规定、沉默权的运用等诸多方面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甚至教唆犯罪嫌疑人翻供,给自侦工作带来极大的干扰和阻力。对律师阅卷范围的修改这意味着我们所掌握的证据材料,从现有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半公开”状态将变为“全面公开” 状态,这一转变使律师可以全面获得侦控部门所撑握的证据。• • 新增点:
• 律师核实证据权和申请调取证据权 •
新法第37条:“辩护律师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
• 第39条 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有关证据。•
• 核实证据权是根之前律师的阅卷范围相联系,律师在检察机关查阅案卷材料之后,他再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核实证据时,对我们工作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案件到审查起诉之后,被告人的供述有翻供的可能性。•
辩方证据开示
• 新法第40条:“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随着律师阅卷范围的扩大,其所承担的义务也随之增加。由于律师可以在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看到控方的案卷材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突袭控诉,辩方将其所掌握的无罪和不负刑事责任的证据提前告知控方,也是避免突袭辩护的需要。这可以看做是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萌芽。
(二)、证据制度的完善 • A.证据定义的修改 •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旧刑诉法: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 新刑诉法对证据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更加宽泛了,这对我们办案中对证据的审查和采信工作也是要求更高了。• B.证据种类的细化
• 旧刑诉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七种,新法将其增加至八种 • 其中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
• 增加辨认、侦查实验笔录等笔录类证据;增加电子数据。•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鉴定结果只能作为法官定案的参考,而绝不能左右法官的裁判,称之为鉴定意见更为科学,避免鉴定人成为事实上的法官;
2、以往的种类无法涵盖辨认、侦查实验等侦查活动所形成的笔录类证据,在办案中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的笔录;
3、电子邮件、聊天记录、微博等电子信息按照已有种类无法归类,故增设电子数据。•
• • 指定辩护制度
• 情形 • 新(第34条、267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 •
1、盲、聋、哑
2、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3、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 •
4、未成年人
• 义务机关
• C.非法证据的排除
• 这次刑诉法修订一个重点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吧,将非法证据排除做了细化。修正案草案重点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强化证人出庭和保护制度
• 规定其范围:(第54条)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绝对排除和相对排除
• 绝对排除: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 相对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非法证据排除的阶段
第一次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排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 人民法院 • 旧(第34条)• 被告人是 •
1、盲、聋、哑 •
2、未成年人 •
3、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 非法证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均可成为排除非法证据的主体。•
(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
新法第54条第2款:“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非法取证行为的法庭调查
• 新法第56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54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 新法第57条:“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 这些规定也是我后面要提到的出庭支持公诉要对侦查程序合法性要负举证责任。D.行政执法中收集证据的效力
• 新法第52条第2款新增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证据合法性要求证据收集的主体必须合法(侦查人员),因此,行政执法人员收集的证据往往无法直接作为刑诉证据加以使用,而必须经过证据转化,重新收集固定。言词证据尚可重新收集,但物证、书证等实物证据往往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增加了此条的规定
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完善 对于我们侦查工作侦查章修改的主要意图有二:一是完善各项侦查手段、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二是增强侦查讯问程序的规范性,严防刑讯逼供。
•(1)强制措施方面这次刑诉法修改将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分开来规定了,• 取保候审的条件增加两种情形:这个在之前的刑诉法的司法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刑诉规则也有规定。
• 第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第二,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1、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遵守的规定中增加了一项: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实践办案中,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和被告人联系不上的情况。
2、对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被告人 增加了若干可选择的义务:我们在办案中可以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要求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被告人遵守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义务。
不得进入特定场所;比如说某犯罪嫌疑人在歌厅将人打伤,他要是取保候审的话就可以限制他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能今日娱乐场所。
不得与特定人员会见或通信; 不得从事特定活动;
将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我们再来看监视居住
• 改变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以前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条件是写在一起的。现住我刚说了将两个强制措施分开规定了,请大家不要混淆。
• 改变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72条)•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
(六)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
• 我们看到将适用监视居住的对象增加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是新增的一个规定
• 一般情况监视居住应当在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 • 但是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
• 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检察院或者公安批准,也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但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监视居住折抵刑期以前也是没有的,但不是所有的监视居住都折抵刑期,只有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才会有折抵刑期。
• 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 监视居住期间的监督
• 新法第76条:“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
(二)、说一下侦查程序上,可以说我们以后的初查、预审活动要受一定限制。
规定延长拘传的时间到24小时(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以前是不得超过12小时没有延长的情况
• 对犯罪嫌疑人拘留逮捕以后,应当立即送至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 所有的审讯均要求在看守所进行
• 整个预审讯问活动要全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资料将用于证明侦查程序合法的证据
• 扩充了“查冻扣”的对象范围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 •
(三)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
• 对于技术侦查权新刑诉法专门用一节来规定,这次技术侦查手段给了我们检察机关了,可能对侦查带来很大的变化, 摆脱对口供的依赖,可以把案件办成铁案。你供不供我不管你,反正我都已经有录音录像,有相应的这种技术手段。但是具体技术侦查的具体的应用,以后应该还会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或者规则。• 人民检察院立案后对于: 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 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 另外对,追捕被通缉或者被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三、逮捕条件的细化及程序完善
批准逮捕方面,新刑诉法在逮捕条件的调整、逮捕程序的完善、建立羁押定期审查机制作出了重要修改。首先来看一下逮捕条件的细化。以前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将尚不足以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重新表述为具有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 在逮捕必要性方面列举了“社会危险性”的五种情形 •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隐匿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并且规定了“应当逮捕”的情形
•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逮捕程序的完善
1、“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形 • 对逮捕条件有疑问 • 嫌疑人要求当面陈述
• 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 •
2、规定了听取律师意见的环节
• 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 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羁押的必要性审查制度
• 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 • “一捕到底”向“必要羁押”的转变人民检察院。这项工作应该不仅要我们批捕部门要做,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后也会有这种情况。•
• 职务犯罪批捕期限这也因为我们现住职务犯罪批捕权交上一级批准的原因,如果说呼伦贝尔市院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要逮捕就得要到自治区院去。
• 在十四日 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
四、公诉制度的修改
这次修改涉及最多的就是公诉了因为之前我所提到的辩护人权利的扩大以及技术侦查的完善这些工作与公诉工作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主要说一下举证难度的增加、简易程序的调整和新增的特别程序。
1、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扩大及全部出庭的规定。比如说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定刑在三年以上要是符合新规定就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新法
旧法
适用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
(一)对依法可能判处三情形 充分的;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罪行,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事实没有异议的; 序没有异议的。
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
(二)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三)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是否应当出庭 出庭
2、控方举证的增加
以往我们向法庭支持公诉都是对定罪和量刑进行公诉进行举证。新刑诉法规定
• 第五十七条 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所谓程序公诉是指在被告人和辩护人申请非法证据排除,可以不出庭
(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要求审查侦查程序合法性的时候,公诉人出庭应诉,证明侦查程序的合法性,(证明侦查程序合法性)。• 最后我说一下新增特别程序
• 这次刑诉法修改增加了四个特别程序,在第五篇中规定的。也是我们公诉工作发生的重大变化。新刑诉法规定的这四种特别程序,对增大了公诉工作的工作量增大,对案件的审查要求更加细致,公诉部门的受案率也将大幅度增加。现有公诉人员的数量将会对工作开展带来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第二百七十一条 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是新刑诉法赋予我们公诉人的一项极其重要也是及其有意义的一项权利,公诉部门在具体实行中要要严格执行不起诉的程序,要开展社会调查、特别要认真听取被害人、公安机关的意见,也要认真听取未成年人家长的意见,确保效果;对适用附条件不诉的案件要做好考验期内的定期考察、回访、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等工作。
• 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
新刑诉法对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适当地扩大了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将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纳入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写出没收财产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
• 强制医疗程序
• 第二百八十四条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决定强制医疗。
• 去年好像公安有一个故意杀人的,后来因为嫌疑人是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做后也没处理,依据这个规定的话就可以作强制治疗了
• 思考:如何应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趋势?
• 侦查人员可能出现:
1、程序证人(57)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
2、量刑证人对于被告人的自首、或者有无其他从重、减轻的情节有可能到法庭说明情况
3、目击证人(187)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刑诉法修改后拟2013年起施行 篇6
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李寿伟就“刑事诉讼法修改”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本报记者 赵亢 摄
本报讯(记者杨华云)昨日上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各代表团审议了全国人大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草案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又新做出了八处主要修改。
此次主席团会议通过的决定草案,提出了此次修改后刑诉法的实施时间。法律委员会认为,由于此次修改涉及内容较多,在实施前各方面都需要充分准备,建议修改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修改要点嫌疑人被告人在押
近亲属可委托律师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将律师介入提前到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部门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审议中有代表提出,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情况下,自己委托辩护人存在困难。
法律委员会建议增加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2 公安移送审查起诉
告知嫌疑人和律师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检察院审查决定。
有代表认为,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时,有必要将有关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法律委员会建议将该条修改为,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3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
先予以训诫再拘留
修正案草案规定的证人强制出庭制度,证人没有正当理由逃避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审议中有代表提出,对于证人无正当理由逃避出庭或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一律处十日以下拘留不妥。
法律委员会认为,刑事诉讼中,证人应当履行出庭作证的法定义务,对拒绝出庭作证的证人予以一定处罚是必要的,可区别情节作出规定。法律委员会建议将上述规定修改为,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拘留。
其他修改
修正案草案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采取强制措施、侦查措施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受理申诉或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或者上级检察院申诉。
修改后规定: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或者上级检察院申诉”修改为“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检察院申诉;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修正案草案规定: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可以采集指纹、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
修改后规定:将“可以采集指纹、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修改为“可以采集指纹信息、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现行刑诉法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修改后规定: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修正案草案规定: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修改后增加规定: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修正案草案规定:原审法院对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二审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修改后规定:原审法院对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二审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不想作证就算拘留十天也不作证,或者到了法庭说忘了也没办法,但总要慢慢引导,使公民能够比较好地履行自己作证的义务。
刑诉法 篇7
(一)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
“原则”一词, 根据《辞海》是指人们观察, 处理问题的准绳, 是对某一事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概括[1]。刑事诉讼法原则是从社会上所谓的一般原则发展到法律概念的法律原则再抽象而来的, 这不仅是文字表述的变化, 而是反映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的不断升华。
对于刑事诉讼法原则在称谓上有“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还有“刑事诉讼原则”之别;在内容上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法原则指导的对象包括诉讼参与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其不包括诉讼参与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原则是指导司法和执法的原则并不是立法的指导原则[1]。
首先, 在称谓上应是“刑事诉讼法原则”, 因为“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同语反复之嫌, 因为原则一词本身就含有“根本规则、准则”的意思;而“刑事诉讼原则”认为刑事诉讼原则是指导公检法机关以及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原则, 实际上限制了刑事诉讼原则的外延。
其次, 在内容上, 刑事诉讼法原则指导的对象应该包括诉讼参与人, 刑事诉讼是一个有国家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所组成的互动机制, 国家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的互动协调, 构成刑事诉讼机制运行生效的前提和基础缺少任何一方的诉讼行为, 刑事诉讼活动就难以继续, 刑事诉讼法原则对于国家专门机关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对于诉讼参与人是一种守法准则。刑事诉讼法不仅是公检法的行为指导还应该是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基本依据, 刑事诉讼法原则应该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依据, 如果仅仅指导公检法的活动热而对立法活动没有指导意义, 那么刑事诉讼原则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因为立法是执法与守法的根本。
综上所述, 刑事诉讼原则的完整表述是“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的, 对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 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进行或参与刑事诉讼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特征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特征有五特征说, 四特征说, 三特征说等等, 但是无论是哪种学说对刑事诉讼法原则特征的描述都有其共同特点, 即都认为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特征包括抽象性, 全局性以及指导性。抽象性是指刑事诉讼法的原则不是具体、个别和现象上的制度与规则, 而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形性, 是对现代刑事诉讼活动的共同属性与本质属性的概括总结;全局性是指刑事诉讼法原则必须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 并且对公检法三机关及诉讼参与人具有普遍适用性;指导性是指刑事诉讼原则一方面是指导刑事诉讼立法的指南还是公检法以及刑事诉讼活动参与人的行为指南。
二、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功能
刑事诉讼法原则是刑事诉讼法中其他程序规则的原理、基础和来源。刑事诉讼法原则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立法准则、执法准则和司法准则以及守法准则的功能。
(一) 立法指导功能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立法指导作用是指刑事诉讼原则作为一种根本性规范, 是其他法律规范的前提和基础, 其他规范的产生和修改必须遵循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否则就有可能偏离法律的精神。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精神, 以刑事诉讼法原则作为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起点和出发点, 不能使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的制定违背刑事诉讼法原则的要求。首先,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其是推动法制改革的动力。法制改革的进步主要依附于其改革的指导思想, 只有在下科学合理思想推动之下的改革才能实现法治的进步与社会各个成员的执行与遵守, 立法者的活动会通过法律的实施渗透到执法领域、执行领域以及普通大众的守法过程中, 进而培养社会大众的法治理念。每一次法律的修改还是对法律技术的完善而不是对法律度的改变, 那么法治的发展将是缓慢与没有实质进步的。其次, 我国的完善法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那么要想建立法治国家必须是良法之治, 即不仅要就国家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而且要求法律本身具有社会的正当性, 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要根据法律自身的规律来制定法律, 在吸收外国优秀法律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既要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还要保持法律的创造性。最后, 联合国国际公约也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完善提供了指导性标准, 作为一种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 要求各国都按照这个标准制定本国的刑事诉讼法, 以推动各国的法治文明与进步。
(二) 司法指导功能
法律对司法的指导功能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方面, 如果是刑事诉讼法条文明确规定的原则, 在法律缺位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作为裁判的依据;另一方面, 因为立法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 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冲突与难以执行或者无法操作, 这就要求对法律进行解释, 所以刑事诉讼法的原则还可以作为解释法律的依据;最后一方面, 刑事诉讼法原则还可以补充法律的漏洞[3], 由于成文法固有的缺陷, 法律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进行规定, 但是法院并不能因为法律的不完善而拒绝裁判, 这就要求法官在裁判的过程中找到裁判的依据, 而法律规则的建立本身就是依据法律原则建立的, 所以在法律规则缺位的情况下依据法律原则裁判是理所当然。
(三) 对执法与守法的指导
国家机构在获取国家权力的时候也必然要遵守法律, 尤其是公检法人员是国家公权力的实施者, 其对法律的践踏是知法犯法, 这是更伤害法律的权威的行为, 所以执法者更有义务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执法。正如上面所言, 成文法有其固有的缺陷, 所以执法人员要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把握法律原则的精神, 这样才能保障执法的合理合法。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规范社会, 规范人们的行为, 因此, 法律已经制定变成为公民行为的一般准则, 不过是基于道德还是囿于法律的强制, 守法都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基本义务。刑事诉讼法原则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部分必然也是人们守法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刑事诉讼法原则对刑诉法修改的意义
刑事诉讼法原则对刑诉法修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刑诉法原则对立法的意义。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首先在现有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指导下完善刑事诉讼法, 其次在国际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指导下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进行完善与补充, 最后在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指引下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良法之治。
(一)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很多规定都是很有作用但却很少体现在刑事诉讼法条文当中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刑事诉讼法的原则。在新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要在条文中充分体现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不断充实刑事诉讼法的原则。在新的刑诉法修改的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 例如对检察院的检察监督原则的细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新的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 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这都是人民检察院检查监督原则的体现, 当然, 这也是对这个原则的完善。
(二) 一些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为刑事诉讼法的原则对我国刑诉法修改的推动与完善。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并不是仅仅法律明文规定的刑事诉讼法原则才可以作为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的都不是刑事诉讼法的原则。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明文规定了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只要是对整个刑事诉讼法的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的, 为刑事诉讼所独有的, 构成其他程序规范的出发点和原理的行为准则, 都应被视为刑事诉讼法原则。例如, 无罪推定原则,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以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这些原则虽然没有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 但是并不能否定其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指导与修正作用。在此次修正案中将四十三条改为五十条, 在条文中间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虽然这个条文没有被刑事诉讼法规定为原则, 但是却被体现在条文中, 当然, 有人认为此规定与我国刑事诉讼中规定的被追诉人有如实陈述的义务是矛盾的, 我并不否定这种看法, 但是囿于各种情况, 法律规定的聊胜于无, 这就是受到了国际上刑事诉讼原则的影响, 这是外国刑事诉讼法原则对我国法治的推进。
(三) 在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指引下实现良法之治。法治国家应当有法律之治, 但法治国家应当不仅仅是法律之治, 同时还必须是良法之治, 即不仅要求国家受法律的约束, 而且要求法律本身具有社会正当性[4]。法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现有法律并严格守法的过程, 立法活动具有基础性作用, 其技术水平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在科学的刑事诉讼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刑事立法活动才能够实现良法之治。在我国刑诉法修正案二条中增加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是宪法保障人权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这也是将刑事诉讼法宪法化的过程, 这是符合国际趋势的。这是法治不断进步的表现, 在此次刑诉法修改中体现法治进步的方面比较多, 例如在辩护方面主要体现在提前了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 扩大了指定辩护的范围, 进一步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 应当讯问被告人等规定都是法治进步的表现, 也都是在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变革。
我国在进行刑诉法修改的过程中依据刑事诉讼法原则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上文提到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只是在条文中有所体现, 在实践中也只能流于形式而不会对被告产生实质的益处, 还有一些原则贯彻的不彻底, 如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应该是禁止通过提起再审而加重被告人刑罚的, 但是在我国却可以, 这就是不彻底的表现。所以我国的刑事诉讼原则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需要完善的。只有对我国刑事诉讼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对我国的立法实践产生更为广泛和有益的推动。
参考文献
[1][2]万毅.论刑事诉讼法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 2002.
[3]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功能探析[J].河北法学, 2002, (1) .
刑诉法修正案的进步与争议 篇8
时隔16年之后,刑诉法的再次大修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总体来说,共有“六大特色”。
争议最大的修改是“拘捕后何时通知家属”。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最受争议的条款莫过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83条和第91条关于犯罪嫌疑人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后通知家属的规定。
至今包括部分律师、学者在内的一些人,仍然担心相关条款的修改会导致“秘密拘捕”现象,更担心所谓“无法通知的情形”,会被执法部门故意曲解或者滥用。对此,首先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看待本次修正案的变化。与1979年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相比较,在此问题上并没有倒退,而是有所进步,譬如立即将被拘捕人送看守所羁押的规定等。其次,为防止法律规定的滥用,应尽快制定严格而操作性强的立法解释,切实体现本次修法中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
变动最大的制度是“证据制度”。证据制度的完善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1996年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共8条,此次修改5条,增加8条,无论是条文数量增加上,还是内容变化上,均体现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进步。主要有:修改证据的定义,从“事实说”转为“材料说”;完善证据的种类,将书证与物证分类规定,增加了电子数据证据;明确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细化证明标准;改革证人、鉴定人专家证人制度;确立了警察作证的部分义务及近亲属免除出庭义务;写入了“不得强迫证实自己有罪”和“非法证据排除”两项重大原则,同时吸收了证据裁判主义的部分合理因素等。
最能体现保障人权的修改是“辩护制度”。刑事诉讼法修改扩张了辩护权。辩护人介入时间已经由移送审查起诉之日提前到了“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享有了更多的知情权,明确了辩护人的责任;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确立了辩护人涉嫌犯罪异地管辖制度,力图减小刑法306条对律师辩护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辩护制度作出了一定的修改。如扩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围,在侦查阶段确立了律师准入制度,辩护人的保密义务,辩护人的申诉权等。
担心最大的增加是“技术侦查”。技术侦查的增加引起了全社会的激烈反应。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侦查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隐私权,将其规定在法律之中严重违反了宪法的规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将这种久已存在的法外制度,规定在程序法中,并加以严格适用的限制是对其有效的制约。前一种观点是建立在“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的认识基础上。我国的技术侦查制度既没有司法审查的保障,立法中又对其期限设立了较为宽松的规定,甚至将这一制度扩展适用到了检察机关,其执行的效果恐要脱离立法机关的设想,使得随意侵犯公民隐私权合法化。后一种观点是建立“与其已经秘密行使,不如纳入法治”的认识基础上,故而希望立法对其进行制度化的严格限制,执法中不偏不离的严格执行。
最有特色的制度是“刑事和解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刑事和解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多方试点后入法,虽然只有寥寥三条,适用的范围规定较小,程序还不健全,但其体现的和谐、效率等诉讼价值是不容小觑的。针对我国目前贪官外逃并带走大量资金、财物的现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无疑将深得民心。
最需要解决的立法问题是“社区矫正”。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将社区矫正制度纳入到法定的刑罚执行体系之中,新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社区矫正执行的刑罚种类,但是我国的社区矫正机关仍然不知在哪里,社区矫正的相关制度只能依据效力不高的司法解释和内部规定,各地的社区矫正机构也千奇百怪并未统一,因此颁布“社区矫正法”以规范社区矫正,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颁布以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刑诉法】推荐阅读:
刑诉法修改08-14
刑诉法复习资料09-14
四川大学刑诉法重点10-13
刑诉法修正案草案讨论06-08
反渎职侵权工作如何适应新刑诉法要求07-13
刑诉真题07-20
民诉法解释05-08
新民诉法06-14
刑诉案例分析10-12
民诉法模拟法庭报告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