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夜行》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2024-10-21

《草地夜行》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选6篇)

《草地夜行》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篇1

江南

突破口:让学生找出课文开头“我”是怎么走的,课文结尾“我”又是怎么走的,将两者作一番比较,从而引出课文中间部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A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B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C“行”指什么---

师:什么人在草地夜行?夜晚在草地行走会碰到哪些困难?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一步一挨       冲着      落下一大段     丧命     可恶

2根据课后练习给课文分段。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读了课文,我获得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三)提出突破口。

1找出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有关句子,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

2学习课文第1段,第5段。

(1)读读第1段。找找“我”在行军中,遇到的困难。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一直伸向远方。      ---遥远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空着肚子       --饥饿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                                                      ---掉队

稀烂的泥路                                                                         --难走

拖着  僵硬    一步一挨     像一座山似的     喘不过气来   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                                                                --疲劳

(2)读读第5段。说说第1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第5段中是否依然存在?还出现了哪些新的困难?

风,呼呼地刮着     雨,哗哗地下着      黑暗笼罩着大地

(3)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会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前走了呢?

3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第5段。

4概括这两段的段意,写在课后练习题1中。

(四)假如小红军没有遇上老红军将会怎么样?

生1:也许会再也不想走,因为饥饿和疲劳可能会摧垮他的意志,使他丧失继续赶路的信心和勇气

生2:也许会躺在这稀泥地上,再也起不来,因为他不仅有这种想法,而且确确实实已支持不住了

生3:也许会饿死在这草地上

生4:也许会一不小心陷进泥潭,就此牺牲

……

过渡:分明是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分明是在风雨交加的漆黑之夜,怎么会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呢?

“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

这里的“光明之路”具有象征意义,它不是实指,实虚指。象征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实际老红军的精神和人格在闪光。

[草地夜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草地夜行》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篇2

(一) 通过抓作者的两个写作意象 “梅花与雪”体会外貌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 通过比较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习恰当运用对话与比喻的方法。

(三)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感悟他用 “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一) 通过 《梅花魂 》与《钓鱼的启示 》入课, 理清文章内容。

1.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木笛 》读题:预习了课文, 朱丹通过十分激烈的初试, 复试, 终于在高手如云的对手中取得二选一的资格, 朱丹第一次拿出木笛, 文章是这么写的:朱丹轻轻走进屋,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读, 这个句子你重点关注那几个字, 为什么?

当朱丹因为没有按终试的要求吹奏欢快的典子, 被大师取消终试离开考场时, 文中又有一句“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 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 转过身, 默默地走了”。 这句你又关注了哪些字? 为什么?

入夜, 当朱丹冒着大雪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看到那些孩子们, 看到那雪中的烛光, 朱丹又拿出了木笛, 读:朱丹伫立雪中,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这句你又关注了哪几个字?

当那位大师听到了朱丹如泣如诉的笛声, 决定录取朱丹时, 也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读, 这一句你又关注了哪几个字, 为什么?

读这四个句子:

朱丹轻轻走进屋,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 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 转过身, 默默地走了。

朱丹伫立雪中, 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小心地”说明了什么?

(二) 一般参加终试的选手为了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会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 文中的朱丹是怎么打扮的。 请你找一下画下来。

话音未落, 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 他看上去修长、纤弱,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 仿佛开在树枝上。

读孩子这一句你关注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打扮? 我们学过《梅花魂》外祖父的一段话还记得吗?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一个中国人,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 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作者为什么让主人公朱丹把自己装束成一梅花? 这一株梅花又是从哪一排腊梅盆景中摘下来的?

我们学过《钓鱼的启示》, 作者说那个夜晚, 虽然四周无人, 但距离开放捕捞鲈鱼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在放与不放之间他们选择了什么? 作者还当他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他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他的话: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在今天我们要学的木笛这一文中朱丹面临了人生中怎么样的抉择? 他是怎样做的呢? 打开课本自由读一遍, 思考:他面临怎么样的选择?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三) 讨论 (对话) 。

你从课文哪些写了朱丹放弃了终试, 选择了离开。

为什么?这个日子这么重要?

出示对话:过了一会儿, 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很久, 很久, 考场一片沉寂。

师读引语, 大家读内容;男女生对读。

如果作者这样写, 你看有什么不同。读一下。

过了一会儿, 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我不能演奏欢快的乐曲。 ”

很久, 很久, 考场一片沉寂。

谈不同的语感 (破折号;强调了原因;孩子有时把一句话的分开来, 用上标点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为什么这个日子朱丹不能吹奏欢快的曲子? 因为……因为……还因为 (作者赵恺在5岁那年他的父亲就是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死的, 这里的朱丹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 其实就是他自己。 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就是他看到在12月13日国难日里, 有很多人……用他的话来说他是在战争与苦难中成长的人。 ) 你看:

师: (课件加音乐) 屠杀持续了40多天, 近1000个小时, 大约60000分钟。 屠杀了我们300000万同胞, 约12秒就有一个生命在消逝……

(课件屏幕继续呈现:)

屠杀持续了 (师引读) /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

屠杀了我们300000万同胞, 约12秒就有1个生命消逝……

短短的12秒钟, 在南京城就有一个国人鲜活的生命结束了, 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 这是什么?

(四) 研究意象 “雪与笛声”。

不对, 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我们的大作家没有写啊? 但我们读了却感到这个日子无比的感痛, 凄凉, 是不该吹欢乐的曲子的? 作者在后面用了很多笔墨写“雪”, 你看:

“入夜, 南京城开始飘雪。 朱丹披着雪花, 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

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 仿佛一片幼松林。

顷刻之间, 雪大了, 一团一团, 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 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写“雪”。 结合自己的经验想想雪一般象征什么?

如“《江雪》中的“雪”;林冲雪夜的雪;忽如一夜东风来, 千朵万朵梨花开;

读句子, 思考:作者给我们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孩子不对啊? 坠落的雪花为什么纷纷扬起? 有风吗? 有什么力量使雪片纷纷扬起?雪在天地间翩然回旋是什么力量? 没有风是什么力量? 笛声。 这时在纪念碑广场上只有笛声, 在天地间只有笛声, 这里所有声音只有笛声, 这里所有的人只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笛声, 这就是朱丹的笛声。

出示:并放音乐。

笛声凉凄切, 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 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同学们在静静地倾听, 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引读“笛声, 生:悲凉凄切。 师:犹如。 生:脉管滴血。 师:寒冷。 生:凝冻着这声音。 师:火焰、生:温暖着这声音。 师:孩子们。 生静静地听着。 师:他们似乎听懂了这。 生:如泣如诉的笛声。

(五) 研究比喻。

就是这如泣如诉的笛声让天地动容, 让雪片纷纷扬起, 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那是什么力量让朱丹如此动情? 如此悲伤? 如此凄切? 读:出示:“临近石碑, 只见一片莹莹光亮, 像曙色萌动, 像蓓蕾初绽, 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那是什么?

是烛光, 是孩子, 是一群自发的孩子?

统计数据调查内容人数百分比 (%) 摇摇你有没有预习A.有76 27.1那一片在雪中的烛光, 作者比做了 (曙色萌动、蓓蕾初绽、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曙色?萌动后是什么?、蓓蕾?初绽后是什么?这难道仅仅一片烛光吗?是什么?力量, 是责任, 精神。朱丹的那笛声仅仅是笛声吗?是的, 就是心中的力量, 就是那种民族责任, 就是那种梅花般的精神, 让朱丹不肯在这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吹奏欢快的曲子;因为这个日子对南京的人们来说不能忘记, 对全中国人来说不能忘记, 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来说不能忘记, 所以他选择了放弃终试。

实用文课程?B.没有 (六) 小结, 升华中心, 余意未尽。

人生的抉择是痛苦的, 悼念亡灵是悲伤的, 但我们更要化悲痛为力量, 文中是不A.是内还容有单一薄个也在抉择?7025

摇摇坐在在学主习考实席用正文中的B., 文是体一感位差声名远扬的7外0国音乐大25师。

时遇大到师的什问么题也是没什说, 只是默默地打量着朱丹。 那神色, 仿佛是罗丹在打量雕塑作品。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 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 ”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 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 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

大师说:“不, 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 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 但已被乐团录取了。 ”

说完, 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默读: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紧握的是谁的手? 他这觉得朱丹是一个 (德艺双馨的人才) ;朱丹的手中, 紧紧握着木笛。 将在艺术道路上吹更多更好的曲子。

关于国耻日

韩国:把8月15日定为光复节, 首都汉城遍插国旗, 全国纪念, 放假一天。 而且那一天所有的餐馆都贴着:我们今天不欢迎日本人来就餐, 我们不为日本人服务。

法国:战后每年11月11日, 法国停战节, 纪念死难者, 如同国庆节一样隆重。

以色列:每年犹太历7月27日, 以色列“灾难和英雄”大屠杀纪念日, 广告和娱乐活动停止, 降半旗, 警报长鸣两分钟, 行人肃立, 车辆停驶。

波兰:波兰11月1日亡灵节, 全国警报长鸣两分钟, 行人肃立, 车辆停驶。 人们到墓前志哀, 连儿童都异常安静。 奥斯维辛集中营举行沉痛的悼念活动。

俄罗斯:从1996年开始, 俄罗斯把德国入侵苏联的6月22日纪念日作为“缅怀和哀悼日”, 全国默哀一分钟, 降半旗, 文化单位和广播、电视停止娱乐活动和节目。

小结:忘记大屠杀, 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板书

木笛———————朱丹

梅花雪笛声烛光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歌颂在这件事中涌现的许多无名英雄,有人满怀激情谱写了这样一首歌,请看——(播放歌曲《为了谁》)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为什么要歌颂他们?

今天我们学习22课,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2、指课题:解释“大江”,你知道大江指的是哪里?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课文思路

1、自读课文

2、读生字词

3、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段

1、[录像]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此时,

2、荆江出现险情!武汉出现险情!九江出现险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面告急。情况真是……[板书:万分危急]。

A、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B、提问:常言道:水火不留情,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面临灭顶之灾,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顷刻间将淹没在滚滚而来的滔滔洪水之中,许多人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C、如何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

3、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于是――(点击课件:出示部队出发的录像和文字,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4、从“日夜兼程”“挺进”体会到什么?(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再读,读出“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5、教师过渡: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将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抢时间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找到哪一句?[课件出示所有句子]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官兵抢险的速度快?

3、学生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手势理解“穿梭”。

4、重点指导读:大堤,保住大堤。狂风为我呐喊……

5、过渡: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尽管伤痕累累,可是他们却全然不顾。这就是人民子弟兵(指板书)铮铮铁汉的本色。

6、我们来看一看抢险后的官兵,此时,你想对这些铮铮铁汉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上。

7、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也充满了无比的敬意:[点课件:出对联]一起读。指导:这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呀,师范读。(读得再深情些)齐读。

8、小结:这副对联,是对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英雄形象真实写照。

9、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大特写。

2、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做上批注。

3、全班交流。请2、3个回答。

教师相机评价:人物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难怪令人感动。语言描写也另人物形象动人心弦。点课件)

4、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课文怎么说?。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还知道那些?

5、指导朗读。

六、回顾歌曲《为了谁》

[背景音乐《为了谁》]同学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让我们在一次深情的赞颂:(出:齐读对联)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大江保卫战,去感受他们的感人事迹!

七、课后作业。

1、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

2、大江保卫战

万分危急

草地夜行读书笔记 篇4

在茫茫的草地上,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只留下一条踩的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了吃了,小红军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真想就这样躺在这湿草地上。就在他又累又饿的时候,一名寻找掉队小红军的红军战士找到了他。在追赶大部队的途中,小红军走不动了,为了在天黑前赶上部队,红军战士把小红军背了起来,可是草地上到处都是泥潭,他们一不小心掉进泥潭里了,在最后的关头,红军战士用尽力气把小红军顶了出去,告诉他:“快离开,我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小红军伸手去抓他时,他已经陷下去没顶了。“要记住革命”这是他牺牲前的一句话。这句话激励着小红军迈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向胜利的方向走去。“要记住革命”,红军战士在最后的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士!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在围追堵截中,他们不放弃;在缺衣少粮,吃野菜,啃树皮时,他们不放弃;在寒冷缺氧的雪山上,布满沼泽的草地里,他们不放弃……有多少这样的战士,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迎来了革命的胜利,让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草地夜行反思总结 篇5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1、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见解。

2、提供自学的情境:a.运用“画批法”:重点段落让学生边默读、边画批、边思考,抓住重点词句细心体味。b.实行讨论法:在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理解,彼此启发、共同提高。

3、指导自学实践,学生自学前提出自学的范围,要求和方式方法,自学后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理解有误或不深、不透的地方给予指点。

草地夜行读后感 篇6

文章内容是这样的,在茫茫的草海,有一个红军小战士,他非常饿,一点食物都没有,他把皮带都吃了,可是他还是饿,他跟着队伍走,他一步一挨,身上还扛着枪,压得他喘还气来,就要掉队了,前面有一个同志向他走来,说:“快点走吧!要是像你这样走,走三年也到不了陕北”。他把我的枪拿了下来,背到了他的身上,让我快一点走,我紧紧的跟着他,可是我还没跟上,他说:“我背你吧!”他背着我走呀走呀!忽然他猛的往下一沉,他说快离开我,我掉到泥潭里了,他使颈一顶,把我顶到一边去,他说:“一定要记住革命!”就这样一个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帮助战士牺牲了。

我读了这篇课文,我特别敬配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帮助小红军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在长征艰苦凶险的恶劣环境中牺牲了,就在掉入泥潭之际想到的是革命,他这种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太俚梦颐茄习了,同时也使我了解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种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这美好的生活,有吃有穿有学上,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决心好好学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长大有所作为,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来回报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畏付出。

上一篇:汾酒、酒文化鉴赏、执行方案下一篇:母亲节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