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梦的初中作文

2024-09-05

描写梦的初中作文(通用12篇)

描写梦的初中作文 篇1

梦作文(一)

不知是什么时候,一觉醒来,追着梦儿的影儿,伸出手捧着,却又是一场空。它虚无缥缈,自由的穿梭在我们的睡梦中,紫色的梦,好美,薰衣草的故乡,樱花的天堂,在我眼中一一闪过,哦?是湛蓝的天空,还是朝阳升起时晶莹的露珠?

一个美丽的梦――希望中露出笑颜,梦想中透出快乐。一大片金黄的田野,波涛一般漾着,金黄色的一片海洋,是农民伯伯的喜悦;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睦,是爸爸妈妈的梦境;试卷上的好成绩,爸妈还有老师的夸奖,是我们的希望。梦里,嘴角也漾出甜笑,心中也溢满了欢笑。和朋友们一块玩耍,是我最珍爱的梦。我和他们共饮清凉的泉水,共赏美丽的风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月光散发着朦胧梦幻的光芒,好像在为我编织这个美丽的梦。

一个忧郁的梦――绝望中伤心哭泣,无奈时默默流泪。一大拨的虫风,被蝗虫啃咬的麦谷,七零八碎的躺在地下,这是农民伯伯的梦魇;事业的失败,家庭的破碎,是爸爸妈妈的悲伤;试卷上的一个个红叉叉,爸妈以及老师的批评,是我们的无助。梦中,眼角流下泪水,嘴角露出凄凉,神情无比无助。爸爸妈妈的离异,是我最悲哀的梦。他们分开了,而我,在无情的法庭上等待抚养权的判决。月亮幽幽地躲进云层里,好像也为我伤心。

梦,总是这样,快乐忧虑集于一体,喜悦的笑容,绝望的泪水,在梦境中徘徊,在渴望中编织最美丽的梦。

梦作文(二)

人的一生就好比一场梦,随着风飞翔,她很远,却又很近,她促使人们对她渴望、期盼。她好似雾,让人误入迷途,天使的诱惑,魔鬼的诡秘,她在推着你前进。初春,晴朗的天气,清晨,一片浓雾升起,和你的梦一起腾飞,也许你感受到了她,也许,你触摸到了她,她在微笑,笑里藏着纯真,要知道,这是每一天的好兆头。

转眼,夕阳西下,她躲在山花浪漫处微笑,她默默地注视着你,关注着你的一举一动。坐在海边,望着那一轮能牵动万千云霞的夕阳,幸福充满了你,看那海豚从海平线一越而起,牵动着你的思绪。静静地,你感触到了海的蔚蓝,夕阳的妩媚,她们在那美丽的`地方歌唱,让你的明天充满希望。

酷夏,太阳变得冲动,光彩让你受不了,但梦在保护你,阳光似乎成了一双双轻柔的手,抚摸着你,汗帝变得晶莹,梦变得更纯了。

金秋,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小道,任那带着热气的风吹动你的衣裙和秀发,一刹那间,梦飞走了,不见了。散碎的月光轻轻地洒在身上,踏着弯弯曲曲的小道,踏着余晖,踏着失落,赶赴梦中的世界。寒冬,雪白的世界里透着春纯洁与优雅,梦里的仙境固然不过如此,看偶尔飞过的小鸟,你的思绪以被牵动。对!这就是梦,洁净的梦!

梦很美,很迷人,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不能不求实干,梦想着能有一番作为,那样你将永远没有出息,在虚拟的世界中,也同样需要现实。

梦作文(三)

昨晚上的雷雨并没有将我怎样吵醒,倒是恼人的蚊子让人心烦意乱烦不胜烦。我梦见同你和好了,嗯,很开心的一件事呢。断断续续、翻来覆去醒了几次,还是依依不舍地强迫自己再次和周公下棋,只是过去的片段如同剪辑混乱的国产影片似的在脑海中回放,再也找不回你熟悉的笑脸。

可能也就只有在睡梦中才能低下头同你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我们和好好吗。”现实中还是擦肩而过一个笑脸都舍不得给你,纵然是笑脸,也是充满恶意的嘲笑吧。梦里面你对我说:“我加了你qq的啊,再加干什么?”我暗暗捏了一把汗,看似理所应当地说:“我把你删了啊。”你撇撇嘴,一副不耐烦的模样,说:“那加你有什么用,最后还是要删的。”我不语,看着你,良久,感觉你的样貌几乎要镌刻进脑海,然后说了一句:“求求你,最后一次。”你不置可否的牵着我的手继续向前走。

倘若现实也能同梦境一般该是多好。我并非不能承认自己的过错和幼稚,只是怪自尊心太过,又敏感。对啊,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咎由自取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连c都忘了,怎么会忘不了你呢。只是,你能不能别一直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下课老师拖堂时听见你糯糯的笑声,思绪就不争气地飘到了九霄云外。我不知道每个我喜欢过的人,对我的影响这么大是否是正确的事,只是觉得自己太过情绪化了,而你同我一样,都是那般的人。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不是么,既然都是一样的人,就更能理解对方的苦楚和不甘。

只是我们实在太像,像到每个人都顾及放下身段去恳求原谅都不愿意;只是我们太像,所以不愿意去等待不确定的幸福。所以,祝你幸福。

描写梦的初中作文 篇2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 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 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 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 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 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 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 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 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 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 下班就回家, 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 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 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 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 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 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 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 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 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 同一句话, 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 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 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 心里默念道:“语文书, 语文书呢, 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 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 他着急地翻着抽屉, 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 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 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 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 中学生要仔细体会, 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 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 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 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 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 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 人物形象呆板、干瘪, 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 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 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 冷笑道:“鬼才知道, 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 开了口, 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 他和张小勇在玩, 拿扫把大闹天宫, 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 董小天一火, 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 结果张小勇一躲闪, 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 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 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 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 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 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 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 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 懂小天的蛮不讲理, 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 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 不怕得罪人, 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 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初中作文的语言描写 篇3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中学生要仔细体会,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人物形象呆板、干瘪,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懂小天的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不怕得罪人,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总之,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多彩,好的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场合、年龄、职业、心情、性格等,同时借用动作、神态和标点符号等辅助表达,准确描绘出人物的形象。

梦的版图描写梦想的作文 篇4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也许当我们是个孩童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梦想,可最终能实现梦想的人却在少数,也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是有太多的羁绊了,我也拥有自己的梦想,虽说难以实现,但是只要有梦,就值得去追逐,逐梦的崎岖,追逐到了的喜悦,所有所有汇集到一起,这就是梦的版图。

一直相信,人生就是一条直线,你只能找到起点,但找不到尽头,而我们要走的路都是被规划好的,除了梦,梦是没有界限的,梦的路线是靠我们自己去开拓的,每次有人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大多数的回答都不是言为心声的,也许不好意思说出口,也许那只是一个梦,只能永远把它珍藏在心里,却无力实现……

一个人的逐梦之路不可能是平坦的,那些成功人士的逐梦路,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计算,80%以上的折线虽说连绵起伏,但连接处却从来没有移动,错位过,或许我们现在的梦想就只能作为一个梦想,我却不以为然,如果要我来规划梦的版图,那么在青少年时,我们的幻想,我们为梦想付诸的努力,要占整个版图的三分之一,长大之后,逐梦的过程要占三分之一,最后,享受自己的`梦想,拥抱梦想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占最后的三分之一,听到这里,你也许会感叹,三分之一的逐梦过程会不会太长了,确实很长,但在学校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慢慢总结出了一个数学公式,99%的汗水加上1%的行动等于的幸福生活。

梦的画笔初中作文 篇5

书房的一角,放着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装的,是我描绘梦的画笔。它们伴我成长,带给我快乐,让我真切的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

彩色的蜡笔

刚刚迈进绘画的殿堂,我便开始学习蜡笔画。妈妈买回来一盒新的蜡笔,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包装,一支支色彩鲜艳的蜡笔,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我的检阅,它们是那么靓丽,我都舍不得用它们。蜡笔明亮的颜色,使画面显得色彩缤纷,生动形象。但是,蜡笔的颜色很有限,最多只有二十几种,遇到自已喜欢的色彩,想用蜡笔表达出来,那是办不到的,总是有那么多遗憾……

单色的铅笔

随着时间的迁移,水平的提高,我开始学习素描,这时才开始学习各种绘画知识,老师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一定要用好手中这只单色笔,。去体验构图之美,明暗之美,光线之美。铅笔仅有一种色彩,只能靠黑、白、灰三种冷色来构造画面,作品只靠铅笔的.勾画,涂抹来表现。这时的画有了质感,表现对象跃然纸上,颜色单一,但是显得栩栩如生,有了立体感,看到的人都会赞许地说,画得真像!

无色的毛笔

水粉画将我带入一个全新的绘画世界,大小不一的毛笔成了我的得力创作工具。用毛笔我可以自由的发挥,柔软的笔刷沾上不同的颜料,溶合在一起,我可以画出各种想要表达的色彩,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作品诞生了。每次画完画,我都要认真的洗我的笔刷,让它回归它的无色,只有无色,它才是最美的。

梦的色彩初中作文700字 篇6

——题记

玫瑰的火红

璀璨的灯光下,一位自信的舞者,身穿红色的舞裙,挪动轻盈的步子,是那般的婀娜。犹如一朵玫瑰张开唇儿吐露芬芳。谁又能想到,那灵巧的双腿是那没有血肉的假肢,是因为梦之色的驻染,使那双假肢充满活力,舞出对命运的不屈,舞出那梦的气息,将玫瑰的铿锵之红洒满人间!

廖智—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一位手持红色画笔为梦想添满生机的舞者,在她的心中,梦是那永不褪色的火红!

稻谷的金黄

阳光透过橱窗,为何整个实验室里洒满金黄,还伴随着浓郁的稻香。一位科学家正聚精会神在试验台前做实验。不知不觉,骨子中的淀粉已将他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由于经常深入田地,泥浆波动的纹儿爬到他的脸上,成了一道道的皱纹。经历了那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从“三系杂交水稻”到“超级稻”,他成功了,他从梦想中得到感悟,他将中华图腾铺满金黄!

袁隆平—一簇成熟的谷穗,一位心怀梦想的种子携天地英雄之气的科学家,在他心中,梦的颜色属于金黄!

树木的青翠

太阳接替大雨之后,彩虹挂上了天空,大亮山上满目的青翠。栖息在树叶上的雨珠,被刺眼的阳光照醒后,伸了伸懒腰,顽皮的从树叶上跳了下来,似乎要和地面来个亲密的拥抱。一位老人看着自己栽的小树苗上缀着的新芽儿,脸上挂满了欣喜的笑容。因为心中的梦想,他放弃了优裕的城市生活,扎根大亮山,历经二十二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七万多亩,为大凉山披上绿衣!

杨善洲—一棵直入云霄的大树,一位胸中有梦用无私之锹创造奇迹的开拓者,在他的心中梦是那永恒的青翠!

描写梦的初中作文 篇7

一、激发想象, 引领学生发现细处之“美”

细节常常是一篇文章最出彩的部分, 精妙的细节描写融汇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 是文章“美”的集大成。但学生常常感受不到这些“细节之美”, 因为感受不到, 自然也写不出来。因此, 教师要教学生细节写作, 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发现细节之美, 通过有效的引导, 激发学生想象, 让学生感悟、体会到细处之美, 进而自己主动去创造细节美。

笔者以苏教版的《济南的冬天》作为范文, 引导学生发现细处之美,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在这一篇文章里, 老舍对下雪的那一段细节描写十分生动, 笔者让学生认真阅读该段文章, 找出细节描写的语句。查找语句的工作可难不倒这些孩子, 很快便有好几个同学将句子找齐了。句子找齐后就要分析句子的内容了, 笔者与学生一起, 通过拆分句子, 整理出这些细节描写的主要成分:“矮松顶着白花像看护妇、白和暗黄的草地像带水纹的花衣……”分析完内容后, 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在学生思考后, 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精美图片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思考对于细节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 又通过眼睛直观地看到细节描写所展现的美景, 对于细节描写之美立刻有了非常强烈的体验。

教学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笔者趁热打铁, 让学生再一次思考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细节被自己忽略了, 并发挥想象, 将这些细节在脑子中进行描述。大多学生经过这样的引导, 一下子涌出许多写作灵感。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细节描写的手法, 总结出细节描写可通过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化叙述。学生的写作灵感有了技法的依托, 最后笔者再布置一篇作文进行强化训练, 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于观察, 启发学生挖掘细处之“真”

精彩的细节都具有这样的属性———真。一个“真”的细节, 可以让细处之美所传达的情感更有感染力, 使文章情节更紧密、更有逻辑性。反之, 失真的细节不仅不美, 人物的形象、文章的连续性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破坏。因此, 在引导学生发现细处之美, 激发起学生细节写作的热情之后, 我们需要将学生带进生活。教导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在琐碎中发现不凡, 在细微中见证绮丽, 挖掘细处之“真”。

要挖掘细处之真, 就要教会学生“看”, 这里的“看”既指用眼睛去看, 也指用心去看。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分为课上和课下两部分, 笔者具体是这么做的。

笔者在游戏“大家来找茬”中获得灵感, 将这个游戏搬到课堂上, 美其名曰“细节找茬”。笔者将两张“找茬”图片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并告诉我。学生都很好玩, 找茬游戏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学生都愿意积极地去观察, 多找出细微之处的不同, 并在课堂上回答。刚开始学生的回答都比较简单, 比如袖口不一样, 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上台指出“这里和那里不一样。”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作用了, 笔者先是肯定了该位同学找得很精准, 然后引导学生说:“同学们, 我们能不能尝试用语言描述一下这二者的不同呢?”说完后笔者给学生做示范:“比如说左边图片的袖口有一排小巧的碎花剪裁, 衬在白底的雪纺袖上, 显得十分别致;而右边的图片显然不喜欢太过繁琐的工艺, 简单的袖口不加修饰, 干净的表面似乎多一丝外物便难以承受。”学生通过这样的引导, 发现找茬游戏在找出不同之处时会有成就感, 能将不同之处精彩地描述出来更有成就感, 都愿意去找、去描述, 细节之真便在这样的游戏中被挖掘和训练了。

当然, 要挖掘细处之真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课堂的教学是对学生能力和意识的训练, 学生课下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积累才是挖掘细节之真的核心。因此, 笔者每周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 在这一周内找一样身边的东西, 对它进行描述, 发现不懂得或者无法精确表述的内容, 可以通过咨询相关人士、上网查阅等方式来解决。课下训练的有序开展可以不断丰富、充实学生的知识库, 让学生在细节描写时更精确、更传神、更真实。

三、重塑典范, 引导学生勾勒细处之“奇”

学生发现了细节之美, 挖掘出细节之真, 可以写出许多细节, 但这仍无法保证学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细节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与作品契合, 只有突出主人公个性、凸显情境特性、彰显文章主题的细节, 才是真正于文章有用的细节。我们把这样的细节称之为典型性细节, 要做好作文细节描写的教学, 便要重塑典范, 引导学生将细节描写勾勒成文章的“奇笔”。

要引导学生在细节描写中写好典型性细节, 就要首先让学生理解, 什么样的细节是典型性细节。笔者用鲁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作为范文进行分析。

孔乙己形象的塑造不可谓不深刻, 笔者选取文章的一段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就这段话笔者向学生提问:“同学们, 这段话中最重要的细节是什么?”

有同学回答“是长衫”, 有同学回答“是站着喝酒”, 有同学回答“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笔者揭开答案:“最重要的细节应该是长衫。”紧接着笔者向学生分析:“像站着喝酒、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等都是用来修饰补充长衫这一细节的。”

学生若有所思地点头, 笔者接着发问:“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长衫是最重要的细节吗?长衫蕴含了怎样的内涵?”

学生思考后告诉笔者:“因为长衫是读书人穿的, 其他站着喝酒的人都穿短褂。”“穿长衫的人都是很干净的, 只有孔乙己是破破烂烂的。”“作者这样写, 孔乙己既清高又迂腐的形象能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笔者对几个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 然后总结:“这样的细节描写就是典型性细节, 这样的细节能深化文章主题, 延伸人物形象,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有所考虑。”

通过这样的教学,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典型性细节, 并知道这样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作者又是如何强化这些细节的。学生通过引导, 写作方向更加明确, 写作要点也更准确,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也能更深入、更到位。

细节描写是文章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节写作时, 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模仿, 而应引导学生去了解、理解细节写作, 把握细节写作的要素, 唯有这样, 学生才能切实把细节描写用得恰到好处。

摘要:细节描写是作文写作中的重要元素, 但学生常常无法把握细节描写的精髓, 写不好细节。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 通过激发想象, 发现细节之美;观察生活, 挖掘细节之真;重塑典范, 勾勒细节之奇等方式, 由表及里, 论述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学会细节描写。

关键词:初中语文,细节描写,观察生活,塑造典型

参考文献

[1]齐庆友.作文之道, 细节取胜——谈记叙类作文中的细节描写[J].读与写杂志, 2011 (1) .

[2]李宗学.细节描写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J].教研天地, 2006 (02) .

[3]朱亚军.作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J].文教资料, 2005 (30) .

[4]万金田.提高细节写作水平的三个途径[J].教学平台, 2003 (6) .

农村初中生作文细节描写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农村学生;细节描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农村初中教师,自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的适应教学改革要求,许多探索与研究在语文教学方面已经展开,但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在农村初中生作文教学中都处于瓶颈状态,就初中学生作文水平而言,农村与城镇学生差距较大。在写作的兴趣方面,农村初中生比城镇学校低出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学生对写作文会产生恐惧心理,较普遍存在不愿意写作文的现象。对于农村语文教师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对这些教学难题的有效破解。

一、灵感来源于观察,抓住典型细节

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 生活实质就是每一篇作文的真实写照,作文即是对生活细节所进行的描写。鲁迅先生说过:“一挥而就的文章正是源于对生活的静观默察,在心理得到烂熟的程度,是凝神结思的产物。”观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写作的基础是阅读,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老舍先生就以“吸收与输出”来形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而大量的阅读是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的前提条件,其是写作的基础,否则人协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写出我们身边的生活实质就是在作文,即以恰当的语言文字为工具来表达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老先生曾用源泉来形容生活,以溪水来形容文章,只有丰盛的源泉才能造就自然活泼永不停息流淌的溪水。基于此,教师应积极的发挥出对学生体验生活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成为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小桥流水与春播秋收等农村独具特色的景象是城市生活所见不到的,作文内容正是源于许多见闻和感受,但观察是用心体会细节的根本,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描写细节,关键在于把农村的田园诗画突出出来。为此,作为教师应积极的教育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留心,注意积累作文素材。其次,教师着重把一定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交给学生观察顺序,注意把事物的特点抓住,进而展开联想等。第三,教会学生以需要为导向,对观察内容进行设计。第四,培养学生平时就养成多看、多听、多问、多想习惯,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和感受。

简单为细节描写的实质,借鉴教材就很好。叶圣陶先生说过:“可以说教材就发挥出例子的作用。”最好的例子就是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千篇一律往往成为学生写作存在的普遍状况,浓眉大眼往往就是写人,山清水秀就是写景,个性与生动一点都不存在。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教材的例子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教会学生批注经典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对于作者对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学生能够悉心揣摩,从而把细节描写的方法逐步掌握,真正在自己的写作之中能够学会运用,这才是教师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细节描写是什么呢?细节就是环节中细小的状况或情节;而描写是描绘和摹写事物的具体状态。具体就是从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细节进行典型性的描写。就课文中细节描写来看,以下几种为常见主要方法:

一是以动词的运用为手段,针对描写对象完成动态造型。《芦花荡》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其中有一个细节,当两个女孩被主人公老头子护送途中,敌人的探照灯发现他们穿越封锁线时,老头子“一抽身向水里跳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通过“一抽身”和“跳”以及“踏”和“推”这几个动词的描写,老头子娴熟的水上功夫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其过于自信的性格特征也被刻画得极为传神。

二是以语言的运用为手段,惜墨如金, 呈现出生动传神画面。 还是来看《芦花荡》作者描写主人公的出场:“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一细节,虽只有几句话,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个性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注意典型情节的前后呼应,首尾贯通。《背影》是朱自清著名的散文,其中四次描写了“我”流泪的细节,而就每次流泪来看,都是不同的情感表现,而读者通过泪光的反复出现,对父爱感人至深逐步体会。

学生们在对教材这些例子进行借鉴与学习后,不难发现细节描写往往以信手一笔或整个段落或穿插在课文之间开展集中描写, 在阅读和揣摩的深入下,学生对这些写作模式的理解并丰富就会运用学会的已有写作模式展开,引导和规范写作过程所有行为方面。教师对作者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的悉心揣摩的引领作用,应贯穿于整个实际课堂之中,启发学生精挑细选出能够体现出描写细节的词语,学会选用典型细节,能够把主题代表与概括出来,学习 作者的以细微处为切入点,达到小中见大的本领,体会出作者依托细小而真实的细节,把人的思想状况等方面反映出来的描写手法。

二、素材来源于积累,加强日常训练

凤头和猪肚以及豹尾是有位作家评价一篇好作文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能够吸引人的一篇好文章开头如同凤凰的头;文章的中间如同五脏六腑俱全的猪肚子;文章结尾与有力的豹子尾巴一样。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把记叙文写得生动、感人,完成事物或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议论文能够写得简短,中心突出。因此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引导上,必须让学生能够对 三种写作形式要领掌握。记叙文的切入点应定位在审题和立意等方面,教师讲细每个环节, 进而练习,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教师在讲解议论文时注重教会学生如何确立中心论点,选择分论点,学会以中心论点为导向,如何通过摆事实与讲道理等手段为其服务,经过长久的练习让学生真正具备能够独立的成功写好一篇议论文的本事。

而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题目很关键,它是文章的眼睛,对读者具有吸引作用。在作文教学中,题目发挥着起点环节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初中生往往喜欢题目小的,认为好把握,能够好写,能够真正地写出内容。“喜欢写”与“小好写”是 学生对作文题目感觉,究其根本决定因素为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我认为难度大的题目能够把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考查出来,而好的命题是把学生思维大门顺利打开的钥匙。命题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真情实感才会迸发出来。因此贴近生活,把写作与生活的距离拉近就是我们实施命题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成功来源于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穷的写作资源蕴涵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应承担起把这些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的责任,培养学生能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作文素材的本领,增强学生写作文的信心。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进行描写,通常就会很顺利,而且具备相对较高的内容质量。而学生对不熟悉或没有体验的场景进行描写往往就会陷入空泛的境地,具有较差的内容质量。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把开发学生身边写作资源作为着重点,增强学生了解与熟悉所写内容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信心,消除畏难情绪。教师应以农村学生较熟悉的一些植物与农村生活情景为针对对象,把其作为作文写作的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写作,这是学生写出具备真情实感作文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是把学生写作兴趣有效激发出来,推动学生对农村生活热爱情感提升的关键所在。每年暑假农村学生都会在家里干一些农活,因此教师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素材,结合夏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不仅有利于学生热爱劳动的培养,而且有利于他们对劳动乐趣生活情操的感受体验。

四、结论

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如能够真正贯穿渗透以上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并真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慧英.提升初中生细节描写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知识,2016(5).

[2]龚建丰.让细节描写为作文增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6(4).

[3]张慧杰.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1).

[4]罗彩灵.初中作文细节描写指导方案[J].中学教学参考2016(4).

[5]陈春红.细节描写:初中作文语言运用训练的秘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

初中作文我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 篇9

20xx年,我在首都北京举办了自己画展,各路画家都前来参观,在一个角落中,有一个女孩看着墙上挂着的画,眼中充满对艺术的渴望,这一幕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自己……

在少年时期,我和美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缘分,仿佛我就是为美术而生,我尝试过很多兴趣班钢琴,跳舞,但最终喜欢上了美术并将其定位人生的方向,但是我总是三分钟热度,明明很热爱,但却抵挡不住心中的懒惰,在这条路上一次又一次放弃,一次又一次重拾。

上了初中,喜欢美术的心越来越淡,我又一次怀着烦躁的心不情不愿的走去美术班。我骑着车走在路上,马路中来来往往的行人与汽车充满了紧张的气氛,而我却想一直这样骑下去,让时间过的慢一点,可是我还是来到了美术班门口。“呀,好长时间不见你来了。”美术老师似惊讶地问,是的,我因偷懒已经一个月没来上课,“是啊,我有点事。”我心虚地编织着谎言,我坐在位置上拿起HB的铅笔开始起搞,但在平常十分简单的线条,此刻却宛如《清明上河图》一样让我眼花缭乱。我快速的画完,似听非听的看着老师的讲解。

回到家就听到妈妈的质问:“你不是去上课了?”“我先回来了!”“你就这学期太多,将来还想当画家?高中还想拿专业分考?”这一下戳中了我的心事,我假装无事的.说:“不用你管。”就这样,在美术的道路上,我又一次停下了脚步。暑假我们去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一进门四周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这里珍藏着许多古代的东西,奇怪的是,这里并没有“禁止大声喧哗”的标志,但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安静下来。在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前,我仿佛看到了一件件美妙的故事,艺术品本无声,但此刻却替艺术家诉说着他的故事。在经过许多个转角后,我来到了一片繁华处——《清明上河图》,我不禁由衷的感叹,并对以前对她的亵渎而耻笑,只有真正的看过它的壮观,才能领略汴京的繁荣。但是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在艺术界留名?梵高固然是艺术界的大师,但是在他临死前,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他,我不愿平淡一生,也不甘在追梦的路上停止。

描写烟雨姑苏梦的散文 篇10

黄昏抵达姑苏城外的周庄,阳光正好,清风暖软。踏上青石板的那一刻,心早已沉醉。

幽幽的小径蜿蜒地伸向老街的深处;暖暖的夕阳,偷偷地斑驳在古色古香的墙。一切都和想象中的一样!

信步老街,闲游深巷,仿佛在时光中游览,于往事中徜徉。古老的街道两旁,分散着画苑,文斋,铺满了水墨丹青,诗书万卷!闭上眼,深呼吸,一袭墨香和着柔风,款款而来,配着江南水乡独有的烟雨,朦胧中,别有一番景象。似乎,我已穿越千年。

于临水楼台,小憩片刻。沏一盏茶,推一扇窗,静看游人来来往往。

水边,玲珑少年挽起衣袖,大声呼喊,那畔,小姑娘撑着纸伞,带着微笑缓缓走来。片刻,双双立于桥头,并看风景,幸福,似这般如约而至。于是思绪翻涌,执笔挥毫,写下了“花飞碧水柳垂塘。双桥映小阁,古巷倚斜阳”。

轻倚斜阳,慢下楼梯。穿梭在古巷之中,幽咽的胡琴,扣人心弦,拉出了陈年往事,忆起了风花雪月。我渐渐地放慢了脚步,贪听这一曲离殇。于不知不觉中,停下,立于一处文斋之前,俄而,迎着淡淡地墨香,走入其中。闲看了几篇诗章和数卷小字,便和店铺的女主人随意攀谈起来。从琴棋书画聊到文人墨客,从古今文学聊到人生境界,最后互赠诗书,以作留念。回忆起八年前,于杭州的西子湖畔,我曾花重金买下一幅字,而今于姑苏城外,偶然的邂逅,得才女惠赠!不禁感叹,同样是被称为天堂的地方,情节却不太一样!或许,这八年,我从一个天堂走到另一个天堂,其中经历了太多太多……

小立双桥,看乌篷摇曳,似乎带走了忧愁的思绪,桥下一弯清波,好像涤尽了人间铅华,洗净了江湖沧桑。渐渐地,月上小楼西,船娘也摇着船儿,缓缓归去。我慢慢地穿过老街,走出古巷。回眸,来时路,已是灯火阑珊。客栈的窗檐,挂着红红地灯笼,格外地亮眼,不知是否想挽留我这一宿的时光。然而,我还是离去……

那一夜的梦里,我又回到了周庄,回到了那个我想去的地方……

翌日清晨,朝阳的光,洒在我惺忪的脸上,将我唤醒,开始了新的旅程。

跨上背包,转过喧闹的街头,来到拙政园外。青青的石板,浅黛的围墙,带着我的神思入园徜徉。我小心地跨过门槛,来到园中。刹那间,微风拂面,唇齿间,满是荷香。小香洲旁,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荷花,一排排俊俏柔媚的垂柳;小飞虹下,野鸭凫水,锦鲤相戏,说不完的婉约,道不尽的别致。

闲坐听雨轩,虽是艳阳当空,闭上眼,仍有丝丝凉意,带着一份体贴,沁人心脾。远处的鸳鸯馆和待霜亭,隔水相望,在蜿蜒地小河上,折射出绵绵地情意。我悄悄走过去,想要听清这座庄园里旧时主人们对话的声音,然而,还是罢了!毕竟,那终究只是过去,终究只能回忆……

走出拙政园,来到寒山寺。幽静的古刹透露出一份与生俱来地庄严。走进寺庙,拉起钟锤,猛撞三下。一声梵钟,一世情缘,其中,揉碎了多少悲欢离合,消散了几缕流云残烟。

细看枫桥,朴实典雅,让人回忆起当年的那首《枫桥夜泊》。惊叹于你的才华,惋惜于你的怀才不遇,于是,信手题下“寒山古寺今犹在,不见当初月下人”。不知,我的词句能否穿越千年,让你听见;但知,只要用心,那么一切皆可随缘……

傍晚,来到太湖岸边,湖风吹散了薄雾,艳阳蒸腾出云烟。乘一叶扁舟,行于青山之畔,云水之间。尽情地感受这一川烟雨,绝色江南。拿出相机,随意取景,按下的是快门,留下的是天上人间。

终于日落西山,月上洲头,带着未尽的兴致泛起了归舟。离开湖畔,水声渐远……

初中课文中鲁迅作品里的色彩描写 篇11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有关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还有各色各样的菜花,鲜艳美丽的珊瑚珠样的盆子……。你简直就像进入了一个童话王国,多么美丽,多么绚烂!而这一切又都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的。难怪它对儿童具有这么大的诱惑力,难怪童年鲁迅称之为自己的“乐园”了。再看三味书屋,作者是这样写的,“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请注意那个“黑”字,黑色似乎总是带给人神秘,带给人不安。这是不是也暗示了童年鲁迅即将告别自由自在玩耍的孩童生活,进入私塾读书时内心那惶恐、惴惴之情呢?因为上文中就写到孩提时的鲁迅是将家人送他进私塾读书看作是对他顽皮的一种惩罚的。难怪先生家那扇黑色的竹门对童年的他来说是个神秘莫测的未知数了。

同样是描写少年时代的生活,《社戏》中的色彩描写也是极为成功的。小说中最富有诗意,最引人入胜的地方莫过于夜间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几个片断。而这几个片断中恰恰都有极为传神的色彩描写。如白篷的船、碧绿的豆麦、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乌油油的罗汉豆,这一切简直就是一幅清新迷人的春夜江南水墨图,真是美妙极了!而少年们的趣事便发生在这幅美丽的风景画中,景美、人美、情更美,怎不叫人心弛神往!而春夜的社戏在作者的笔下则是另外一种味道了,戏台是灯火照耀中的,是满被红霞罩着的。戏台上的人物是红红绿绿地动、有穿红衫的小丑,有套了黄布衣的跳老虎,有蒙了白布的蛇精,这一回却又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杨柳青年画了,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特有的风俗民情。短短一篇社戏中,不管是清新淡雅的春夜水墨画,还是色彩斑斓的杨柳青社戏画,都那么不着痕迹、恰到好处地镶嵌在行文当中,不知不觉地给读者以最美好的艺术享受,读来美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样的文字怎不叫人低吟徘徊、流连忘返呢!

如果说《社戏》中的色彩给人总的感觉是清新迷人、轻松愉快的,那《故乡》中的色彩则沉重暗淡了许多,当“我”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见到的是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空,这单调沉闷、毫无生气的色彩不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贫穷的旧中国的真实面孔吗?中国闰土的脸是灰黄色的,这暗淡无光的颜色不又是深受层层盘剥,苦苦挣扎着的旧中国广大农民的共同脸色吗?故乡先前也有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小手,这一切多有生机多有活力,可所有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美的颜色统统被旧时代这张大嘴无情地吞噬了,剩下的只是苍黄的天、灰色的脸,灰暗的色彩几乎弥漫在读者的眼前,也弥漫到了读者的心里,故乡中的色彩描写与人物形象、人物心理配合得天衣无缝,对表现小说主题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在小说《孔乙已》中,作者则借助主人公的脸色来反映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刚出场时,孔乙己的脸色是青白色的,那是因为好吃懒做,不晒太阳却又半饥不饱的缘故、这脸偶尔也有泛红的时候,那是在遭人取笑时“涨红了脸”,因为到底是读书人,还没有修炼到厚颜无耻这一步。待被人揭到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短处时,脸上又“笼上了一层灰色”。这灰色不正是这位就科举场上的失意者的真实精神面貌吗?等到被人打折了腿,孔乙己的脸上是“又黑又瘦,已经不成样子。”如果说以前还因为自己是读书人死要体面,脸上还能洗得干净些,现在被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只不过是爬上去了)摧残得以手代脚,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丧失了的人,他的命运便注定只剩下黑色的了, 他的脸上除了黑色,还能有其他颜色吗?他只能悄悄地死去,走完他最后的黑色的人生道路。这青、白、红、灰、黑,虽是寥寥四色,却充满了鲁迅对一个旧时代的落魄知识分子的唏嘘怜悯之情。

当然,先生在别的文章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意味深长的色彩意蕴,大家不妨自己去领悟品味,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只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描写梦的初中作文 篇12

一、借助文本, 揣摩细节, 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 能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的精品。其中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我们在教读课文、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个资源, 让学生悉心揣摩文本中的细节描写, 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细节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如《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文字为什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究其原因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 把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等都如实写下, 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仿佛看到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吃到桔子的艰难过程, 拳拳父爱跃然纸上,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细节描写所产生的魅力。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所接触的文本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揣摩细节, 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篇文章中是否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在以后写作中也要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传情达意以打动读者阅读的欲望。

二、分析思考, 品读细节, 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除领会细节描写魅力外, 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找到打开细节描写大门的钥匙。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一是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 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准确生动地修饰和限制描述内容, 达到以少胜多、一字传神的效果。如《孔乙己》中的“他便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里的“排”和“摸”显然是作者精心锤炼出来的。“排”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卖弄自己是规矩人, 但又拮据、穷酸的本相;“摸”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已穷困潦倒到极点, 显示了他悲惨的境地。虽然“排”、“摸”只是一字之差, 但是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 如没有精心锤炼词语又怎能达到如此效果呢?二是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如《孤独之旅》中:“当杜小康一眼望去, 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 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 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把杜小康在家庭衰落之后无奈走上离家放鸭之旅的孤独、无助、胆怯的心里很好地传达出来。三是调动五官。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细腻描摹, 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如《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宛转, 悠扬,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一段文字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进行细腻地描写烘托出人物欢悦而迫切的心情, 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是细化过程。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和“慢镜头”, 写作时必须真实地再现动作的整个过程, 把过程细化, 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中的“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这里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把捕鸟的这个过程细化, 传神地写出了捕鸟技术的娴熟, 也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观察生活, 捕捉细节, 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细节

方法来源于实践, 又指导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归纳完细节描写的方法后, 还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 捕捉细节, 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去记录生活中精彩细节的习惯。而且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悉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并将平时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纳, 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 分散的变为集中的, 陌生的变为熟悉的, 以便在写作时提取。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 把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及时地记录在周记本中。笔者在实践此种教学方法时发现有不少学生通过留心观察日常生活, 把自己捕捉到的细节在作文中细腻地描写出来。如学生在习作《今天我当家》中写道:“我拿出两个鸡蛋, 把鸡蛋的中间部分在碗边轻轻一敲, 然后用双手抓住磕破处用力掰开, 蛋白和蛋黄像两个乖顺的小孩倏地滑进碗里, 我操起一双筷子, 双手像上了发条似的飞快地搅拌着蛋, 筷子撞击着碗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不一会儿, 蛋清和蛋黄就融为一体了。”读着这一段文字, 我们仿佛和小作者一起站在厨房里进行紧张的餐前准备, 这一段文字也正因为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对打蛋的过程细化, 同时也运用了拟人、比喻, 调动了视觉、听觉把当时在厨房里打蛋的情境全方位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四、片段训练, 强化细节, 让细节描写深入人心

正如人的十指长短不一, 我们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自觉的同学会在平时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 也会在周记、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增强文章的神韵, 使文章变得更具可读性。但是仍有不少同学细节描写的意识薄弱, 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课进行片段训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细节进行刻画。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 仍然是全面对接中学生的生活, 强调表达真情实感, 在内容上更多关注“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等方面, 我们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确定片段描写的重点。如针对“考试受挫的情境”、“取得成功时的喜悦”、“独自面对黑暗时的害怕”、“感人的亲情”、“坚持不懈的过程”、“美的瞬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题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片段训练。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原先写作中描写意识比较薄弱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他们细节描写的意识得到了强化, 描写的方法也领会在心上, 运用在笔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片段训练, 强化细节描写, 相信在同学们写起作文时也能够得心运手地运用细节描写。

五、修改习作, 锤炼细节, 让细节描写增添神韵

古人云:文章不厌千回改。学生要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修改中锤炼细节, 使文章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让细节描写能够为作文添神韵。一篇好文章的细节描写有如下要求:细节要典型, 紧扣文章的中心, 为中心服务, 不能为细节而细节;细节描写要真实、自然、贴切;细节描写要生动、形象。关于如何教导学生修改习作, 笔者的方法如下。一是批注批阅。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不写最后的总评语, 不打分数, 但是在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 如入题较慢、详略不当、细节不真实、细节不够细腻等处做出批改, 提出要求。二是改后自改。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在集体讲评之后, 要求立即修改。个性的问题, 如细节不够典型等,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个别同学面批, 指导他们重新选择细节来服务中心。三是互批互改。在老师指出不足, 学生自己修改之后, 很多学生很难再发现自己的不足, 可谓“当局者迷”,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旁观者清”组织学生互批互改, 启发智慧, 交流经验来对文章进行修改。四是讲评佳作。把学生精心修改的作文收上来, 再次批阅, 写上评语, 并在学生习作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处做批注, 把好的细节描写拿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经过反复多次修改, 可以让学生对习作中的细节做到精心锤炼, 让细节描写生动又不失真实, 使细节描写典型又不矫揉造作, 让细节描写真正为作文添神韵。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 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 这时, 再前进一步,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于细节处见功夫, 在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老师的精心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 细致描绘, 反复修改, 及时总结方法, 学生的作文会因细节描写而增添神韵!

摘要:初中的记叙文写作应加强细节描写,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 借助文本, 揣摩细节, 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分析思考, 品读细节, 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观察生活, 捕捉细节, 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细节;片段训练, 强化细节, 让细节描写深入人心;修改习作, 锤炼细节, 让细节描写增添神韵。

关键词:揣摩细节,归纳方法,观察记录,片段训练,修改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立根.作文智慧[M].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9.

[2]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讲话下一篇:中国名牌大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