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重要议题(共5篇)
两会的重要议题 篇1
2012中国两会道德建设与文化建设将成为重要议题
发表时间:2012-02-29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中][小]
[]
[]
2月15日,英国人杰夫·希尔参加了在湖南长沙举行的“推广雷锋故乡流行语——这是我应该做的”主题活动。此前,他因为当义工照料长沙孤残儿童而被媒体多次报道,人称“洋雷锋”。人们不禁对他参加活动的动机感到好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把雷锋作为榜样让人学习很有必要。而学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杰夫·希尔认真地说。与他相呼应的,是成千上万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中国年轻人。
“这是我应该做的”是40多年前因公牺牲的解放军战士雷锋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因为乐于主动地帮助他人而在中国家喻户晓。1964年,雷锋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4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再次高调推出“向雷锋学习”活动,这被认为是中国正在开展的大规模的道德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分析人士表示,即将召开的2012年两会上,道德与文化建设也将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奇迹,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道德文化发展在不少时候却被视为“软肋”。
2011年,无论是倒在血泊中无人救助的“小悦悦”,还是徒手接住从10层楼上坠落女婴的吴菊萍,都给中国人留下了深深思索。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说:“在电视上看到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视频,总共播了8分钟,我看的时候恨不得跳进荧屏去唤醒那些麻木的路人。”
“一方面是败德、失德的恶性事件经常发生。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道德的缺失越来越难以容忍,人民群众对良好道德风气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说。
“党和政府当然要回应民众的这种呼声,并将其落实到国家政策层面,这本来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他说。
2011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
很多喜欢看电视相亲节目的中国观众都记得,在2010年的一档节目中,一位女嘉宾说“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是自己的择偶观。这一言论引起了网民和舆论的强烈质疑与批判。
“正常的娱乐节目无可厚非,但社会的道德底线不能突破。政府在这方面应发挥作用。”戴焰军说。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这份决定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2011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要求全国各卫视压缩娱乐节目播出时间,加强新闻节目比重。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国家扭转电视节目“过度
娱乐化”和“低俗化”的明确信号。
与此同时,中国新闻媒体纷纷将报道视角下移,派出大批记者深入基层,与讨薪的农民工、摆摊的小贩以及环卫工人等普通百姓一起体验生活,报道他们的故事。
“中国正处于转型阶段,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都在剧烈震荡。需要党和政府对此加以引导、规范,不仅仅是抵御消极的道德观扩散,更要用积极的手段大力传播积极的价值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说。
在传播主流的价值观方面,文化无疑是重要的载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说,他非常关注文化产业建设。希望今年的两会中,政府能出台一些有力的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有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老百姓的幸福感才能进一步提高。”(记者 查文晔)
文化建设与社会道德
2011年10月25日 11:25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字号:T|T
4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在任何国家内,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是该社会的文化“以文化之”的结果。在此,文化并不仅仅意味着“知识”和“学历”,或者说其主要内容并非“知识”和“学历”,而恰是形成社会良俗的道德规范。文化之“化”的过程,是人的“道德化”的过程,亦即社会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国民具有什么样的德行,具备什么样的品性,都是这个国家主流文化教化的结果。因此,一个国家的国民之德行品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成果。
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那么,“人民”为什么产生“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还“日益增长着”?其实,“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非出自多么复杂而玄妙的理论,而大多只是来自其日常生活的经验。“仓廪实”固然是“知礼节”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仓廪实”之后,还需要“礼节”的教化,还需要“礼节”的养成,更需要“礼节”的实践。而这里所谓“礼节”,不过是对道德一种形象化的概括而已。
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表明,要过好日子、过所谓的“幸福”日子,只有好的物质基础不行,还必须伴以社会成员好的道德品性。甚至,在温饱以后,人的幸福感与物质的富足程度不再有成比例的正向联系,反倒是人的道德品性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穷得只剩下钱了”,就是对富足社会“道德贫困”所作的最好描述。
一个社会,其成员遵守共同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彼此行为预期的根据所在,并因此构成基本的社会秩序。在社会分工形成之后,道德成为社会建构的基本元素。在近代工业化之后,全球贸易的发展,更使得“从不谋面”且“永不谋面”的产品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市场行为,完全建立在道德的前提之下。对产品生产者的道德预期,是产品使用者放心购买产品生产者的产品,由此完成市场交易的潜在前提;对产品使用者的道德预期,是产品生产者相信产品使用者的道德判断和市场选择,由此生产尽可能好的产品的根据。只有这样,才不会形成“三聚氰胺奶制品的使用者,用地沟油来报复三聚氰胺奶制品的生产者”的恶性循环。
因此,文化建设,就是建构用来“化”人之“文”。文化建设,既决定“文”的内涵,也决定“化”的方式,进而也决定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高下。文化强国,也一定是其国民道德高尚、“真、善、美”盛行、“假、丑、恶”难行的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其主旨、目的,都是为了中国公民能够更好、更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古老的国家。
文化建设与社会道德的紧密相关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具有价值属性。促进道德水平提升,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维持和扩展,促进公平、正义等观念的发育、成熟,这样的文化建设无疑就具有正向的价值。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的时代,文化建设确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国民的福祉及其增减息息相关。
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道德重建
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道德重建
-----道德重建、敬畏心重建的有效方法,是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
核心提示:中国文化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信仰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信仰化才有意义;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化建设。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不是迷信、不是宗教,不是任何形式的感性信仰,而是生态信仰、科技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真理信仰和哲学信仰。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包括政府公务员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信仰化;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诚信)信仰化(学习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员工(媒体、学校、意愿)的职责(责任心)信仰化三大部分。其他还有家庭教育信仰化、社区文化信仰化等几个小的分支。
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是指将个人有限的能力、能量及有限的生命与宇宙无限的道德、能量及无限的生命对接起来,达到天人合一,尽享得道成佛般的、神仙般的、心想事成的人间天堂生活。
社会主义天人合一,天指天道,人指社会主义建设者,如工农群众、社会精英及政府公务员。天人合一指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言行符合天道,与天道一致。
天道,天:①宇宙、自然;②工人、劳动者(上“工”下“人”为天)。天道的第一层意思,是指宇宙本源和宇宙运行规律;第二层意思又指劳动人民的言行是道的外显,是符合道的德。毛主席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上帝是中国人民”。孟子也有“民心所向,天必应之”之说;第三层意思是指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幸福航母工程。
我(天道)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天堂;走进企业,企业就是幸福航母,走进社区,社区就是幸福航母生态信仰园。幸福航母意味着共同富裕和共同快乐,意味着民造天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是共同富裕和共同快乐。
社会主义道德的目标是共同富裕。人无股不富,全员股份制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新型公有制是符合道的行为,儒家《大学》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共产主义信仰的目标是共同快乐。觉悟就是持久快乐的意思。共产主义觉悟是指最高境界的、最持久的、共同快乐。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私奉献,就持久的快乐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同快乐就是帮助大家共同富裕、共同觉悟。正文: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这个著名论断,具有深刻的划时代意义,它不但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吹响了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建设的号角。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信仰化才有意义。
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建设,是彻底改变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信仰坍塌的有效方法。
幸福航母一揽子解决方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幸福航母,是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建设的平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幸福航母对“体系”的简单化、口号化
走向社会大众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应该是简单、清晰、明了的,最好是“语录”、“口号”,几句话、几个词就要解决问题。“语录”恰是理论生命力最强盛的标志,也是最有作为的标志,更是最能发挥作用的标志。当年的中国革命,直接激发农民起来闹革命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的6个字口号,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别说马克思主义的大本本农民不会读,就是共产主义ABC也未见得知道多少,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所以把“体系”凝练为“语录”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化的第一步。
幸福航母的理论和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升华为8个字:“共同富裕”和“共同快乐”。共产主义信仰的觉悟目标是共同快乐;社会主义的道德目标是共同富裕,对人民利益的敬畏心建设是“共同富裕”和“共同快乐”的前提条件。共同富裕,通过幸福航母的“五化”建设可以轻松实现;共同快乐,通过幸福航母的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也可以逐步实现。敬畏心建设要靠幸福航母中的忠诚经教育和幸福航母生态信仰园建设来实现。
幸福航母五化和信仰现代化
幸福航母“五化”是指城乡一体化(城乡社区邻里中心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有高效计划的生产和供应的动态平衡互动和直接互助)、企民一家化(民族企业和人民群众紧密互助、合作创新,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企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下大显身手,最终壮大自己,消灭市场经济)、群众组织化(城乡社区自治)、信仰现代化(忠诚经教育=扬弃儒释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详见《中国,正在启动信仰的力量》)、新型公有化(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全员股份制和城乡邻里中心、农民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相结合的新型公有制)。
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包括政府公务员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信仰化;企业员工的企业文化(诚信)信仰化(学习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员工(媒体、学校、意愿)的职责(责任心)信仰化三部分。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是指将个人有限的能力、能量及有限的生命与宇宙无限的道德、能量及无限的生命对接起来,达到天人合一,尽享得道成佛般的、神仙般的人间天堂生活。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不是迷信、不是宗教,不是任何形式的感性信仰,而是生态信仰、科技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真理信仰和哲学信仰。
社会主义的“天人合一”,天指道德(道指宇宙本源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发展规律;德指符合道的万物的运行和符合道的人的言行),德是道的形状和外显,人民可以通过有形的德看到、了解无形的道。工人为天(上“工”下“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行为,是天(道德)的真正体现;人指工农群众、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企业家等社会主义建设者。天人合一,指一切人事均应顺乎道德,达到人与宇宙的自然、和谐、相通、一致。公务员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与道德合一,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与道德合一,事业单位只有担负责任才能与道德合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与道德合一的人和行为,就会得到大吉大利,与道德违背的人和行为就会得到大凶大难。大道无疆,道随时随地都在起着强大的作用,即使道起的惩恶扬善的作用暂时没有表现出来,也有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替天行道,最后还有幸福航母生态信仰园可以把道德的人直接迎进民造天堂,尽享天堂生活。
幸福航母的理论,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经济学》理论;幸福航母的运营实践平台,是通过电子商务、云计算实现幸福航母“五化”的平台---《幸福与
财富》网站。
幸福航母模式,能够成功实现“升级社会主义兼容资本主义、创新公有制兼容私有制、高效计划经济兼容市场经济、民俗化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信仰兼容儒释道耶回信仰”,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社会生产、社会分配和社会生活方式,可以成功完成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成功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文:崔士忠
两会的重要议题 篇2
回顾2011年房地产方面所做的工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下称《报告》) 中指出, “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 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 调控效果正在显现”。与此同时, 他也在《报告》中对2012年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明确方向, “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 基本建成500万套, 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 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细读温总理所做的《报告》不难发现, 当前中央对房地产相关问题最关心的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调控不动摇;二是确保保障房的及时开工和公平分配;三是创新使用金融、税收等手段,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当《人民日报》记者问及房价回落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调控目标, 楼市调控是否会半途而废时, 温总理提出了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几个观点:第一, 要保持房地产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第二, 目前一些地方的房价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 因此, 调控不能放松。第三,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但是政府这只手也不可缺少, 因为它能保证稳定和促进公平。
一年一度的“两会”就像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它不仅为过往的2011写下定语, 更是为已经到来的2012指明方向。对国计民生如此, 对房地产市场亦如此。
一、2012调控:不松动
从年初的“佛山新政”、“芜湖新政”, 到上海的“旧政新解”, 地方放松调控的心态表露无疑。在两会期间, 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 那就是坚持调控不动摇。
坚持调控, 既是百姓安居的需要, 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单靠房地产拉动的经济增长是没有质量的, 只有消除房地产市场泡沫, 才能让房地产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诚然, 调控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面临的压力很大, 而地方政府这种“阵痛”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 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全国人大代表王和山指出, 长效机制是要建立一套制度体系, 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 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住房信息系统等。这正是解决短期调控时常引发市场价格快速反弹等问题的根本办法。
二、保障房:保公平
在今年的提案和《政府工作报告》中, 代表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合理分配及后期运营管理。为此, 全国政协委员温思美建议, 逐步完善我国城市的家庭收入统计, 严格界定收入人群, 在低收入人群中再界定最低收入人群, 将廉租房的租金等级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可以逐步减少乃至取消“经济适用房”建设, 只建设“廉租房”, 以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3月5日, 《广东省住房保障改革创新方案》对外发布。该方案宣布, 除已批准立项的项目外, 广东省将暂停新建经济适用住房, 并逐步将现有的廉租住房、直管公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合并管理、并轨运行, 统一归类为公共租赁住房, 只租不售。
对此, 住建部相关人士表示, 未来将完善并严格执行购置型保障房上市交易收益调节政策, 消除牟利空间;对租赁型保障房, 将以提高租金的经济手段引导其退出。
三、房产税:广试点
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自2011年初在上海、重庆两市试点, 历经一年之后, 实施效果逐渐显现。
在今年的“两会”中, 不少代表纷纷建言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表示, 征收房产税是为配合房地产调控, 而非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虽不能把调房价寄希望于房产税, 却应该看到房产税所带来的财税机制改革。
据报道, 继沪、渝之后, 湖北、湖南两省将率先开展另一种路径的房产税改革试点, 即把现行税制下的对房地产按“土地面积”和“房产原值扣除一定比例后的价值”征税, 改为按“市场评估值”征税。这也是目前税务部门认定的未来房地产税改革的大方向。
近日,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目前财政、税务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 总结上海、重庆两直辖市试点房产税的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进房产税改革的方案, 适当扩大试点范围, 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谢旭人表示, 从目前情况来看, 上海与重庆进行的房产税改革试点比较顺利, 运行平稳。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有利于引导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 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抑制通胀将成两会重要议题 篇3
又到了全国两会召开的日子。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是全国人民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两会,老百姓又将关心些什么问题呢?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就业、物价、医改、收入分配、社保养老、劳动者权益保护、反腐倡廉、教育公平、司法公正、住房保障等依然是百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预计,这些也将是两会代表委员集中讨论的问题。
面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国际经济的增长趋缓、中国通胀的日益加剧,老百姓普遍对经济前景感到迷茫:我国经济还能保持高增长吗?物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从紧政策还放松吗
今年1月居民价格总水平(CPI)创出了11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达到7.1%,通货膨胀有加剧之势。通胀是否还会走高、对于通胀政府将采取什么样措施等问题将会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极大关注。
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之后,1月份我国南方突遇雪灾,造成部分地区经济受损。
国际投行雷曼兄弟的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预计,暴风雪将导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大幅降至年同比9.2%。而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也不断传来经济衰退的消息,美国前货币政策制定者格林斯潘表示,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可能性超过50%。
显然,美国经济的减速对中国的外需也将可能是一个打击,于是人们纷纷寄希望于紧缩政策有所放松,让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前行。
但随着1月份的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以及CPI数据的公布,人们感到紧缩政策短期内放松的可能性很小。高达19%的货币供应增速,以及前所未有的信贷规模和创新高的CPI,让雪灾后的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投资的高涨和通胀的逼近,同时也对未来的宏观形势表示担忧。
“暴雪导致了食品和电力的短缺,这应该会让第一季度CPI提高至年同比7.2%。然而,我们预期随着食品供给短缺的缓解,通胀在下半年将大幅回落。全年来看,我们已经将我们的通胀预期从3.8%上调至4.4%,这完全是因为第一季度CPI的大幅上涨。”孙明春表示。
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表示,虽然国内外情况有所变化,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需要全力以赴防止通胀,既定的货币政策从紧方针并不会因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而改变。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搭配准备金率、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贷款。
有分析认为,易纲的讲话暗示了从紧政策确实是适度的,连续加息恐怕不会在未来货币政策主要的考虑范畴之内。央行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发行一些央票,提高一些准备金率,限制一些贷款,人民币升值一部分,也同时允许小幅的通胀,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分担目前经济调整的责任。
货币政策应是单一目标
既然要全力以赴防止通胀,那么,“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目标,明确放弃在通货膨胀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权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即使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今年出口行业出现下滑,也不应松动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可谓是多重目标的权衡,既要管利率政策,又要管汇率政策。雷曼兄弟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分析说,《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无论是币值的对内稳定(通货膨胀)还是对外稳定(即汇率升值或贬值)都只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而终极的目标则是经济增长。
在具体执行中,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以下4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前两个目标属于经济增长的范畴,而后两个则属于币值稳定的范畴。就目前而言,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过度投资,中国制造业中的许多部门已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庞大的贸易顺差一直帮助中国吸收其巨大的产能、增加就业并刺激进一步的投资。目前,中国工业产出中约有四分之一用于出口,出口已占到GDP的近40%,净出口则占到GDP的近10%。
如果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话,在短期内势必会对出口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和失业率的增加。而这正是制约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最主要原因。
宋国青认为,当前的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简单地说,就是钱多了,通货膨胀就上去了。”
从国外和中国的经验看,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权衡的政策考虑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率节节上升的局面和最后的大波动。从这样的考虑出发,除非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目标,不考虑权衡问题。明确制定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就是放弃在通货膨胀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权衡。“目前的最大危险还不是通货膨胀本身,而是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宋国青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进行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的对应为一重要原则。社会总需求的目标决定了政策工具也是总量,严控银根无疑是正确的。
目标与手段的对应也意味着“一石一鸟”,即一项政策只能实现一个目标,例如货币政策顾了通胀就顾不上汇率,反之亦然。“一石一鸟”的原理不仅符合常识,而且有着经济学理论的严格证明。
“货币政策怎么可能同时兼顾通胀、汇率、经济增长、股市、房价、民生?土地政策又如何兼顾房价和粮食安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政策多目标的最可能结果就是一只鸟也打不到。”许小年表示。
确立“一石一鸟”的原则,有助于理清思路,避免多个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紧缩银根以防止经济过热,放开土地供应以降低房价,民生问题则主要靠财政补贴解决。由于没有更多的手段,稳定汇率的目标不得不让位于抑制通胀的需要,人民币因此不得不加快升值的步伐。经济政策永远是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权衡,不存在马儿跑得快而且又不吃草的万全之计。
许小年表示,抑制通胀最好的手段就是加息,要小幅连续加息,送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货币政策要以治理通胀为惟一目标,我们不能等到通胀达到2位数再从紧。
政策取向影响资本市场
看来,如何抑制通胀,成为新一届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重大挑战。除此之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出,构建和谐社会,仍是新一届政府的政策方向,这些也将是两会期间的重要议题。
分析人士指出,两会的召开,透露出的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中金公司认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可能影响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电气设备等相关行业的集中度和长期供求关系,推升产品价格。成本上升压力将促使行业利润向资源和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
政府财政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家电下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几方面的支出力度,医药、家电等企业将直接受益于这种外生性因素带来的行业利润额外增长。
两会热点议题反腐心得体会 篇4
“本届政协已经撤销了令计划、苏荣等14人全国政协委员资格,这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3日下午,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如是表示。
全国政协主席在两会召开之初便提及政协系统反腐工作,3年来还属首次。
前一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答记者提问时,同样直面这一问题。他说,政协不是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虽然他们的问题大多不是在政协履职过程中发生的,但对我们政协组织的声誉损害很大。政协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
他还说,党和政府,和我们人民群众,在反腐这个问题上态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个网络热词,就叫‘大家都很任性’。”从“你懂的”到“任性”,连续两年,吕新华用网络语言为媒体次日的报道“下标”,并提前锁定新闻头条位置。
2日,还有一则新闻为吕新华的反腐表态继续“烧火”。
是日傍晚,中国军网发布重磅消息,军队权威部门对外公布了近期查处军级以上干部重大案件情况信息,共有14名高级军官名单被披露。这是继1月15日16名军级以上干部重大贪腐案件情况对外公开后的第二批军队“老虎”名单。
其中,在名单中位列倒数第二的浙江省军区副政委郭正钢颇为引人瞩目。
“郭正钢今天火了,比郭德纲还火。许多媒体在转载军网新闻时,或在标题上突出,或在文中标黑郭正钢,其中的深意,呵呵,‘你懂的’。如果真的不懂,您就检索一下。”2日稍晚时候,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大国”发表评论称。
记者顺手“百度”下郭正钢,确实能发现不少“料”。如,他是为数不多的“70后”少将之一,今年1月14日还出现在浙江省军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
更多的“料”,可能还要等后续报道。
今年以来,军队“刮骨疗毒”快马加鞭,特别着重制度建设。2月10日,军队发布全军财务工作大清查方案;25日,出台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管理五项制度规定;26日印发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
“查处腐败分子表明对违法违纪必查必究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也说明军队反腐没有禁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对《环球时报》表示,虽然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但是在反腐败问题上绝不会搞特殊化。
“学习大国”也称赞,军队反腐大提速,简直就是从“绿皮车速度”飙升到“高铁速度”。军队反腐,好戏还在后头。
“反腐”也成为首日一些民主党派的提案主题。
农工党中央一份提案剑指国企反腐。提案说,造成国企腐败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主体责任缺失和监督责任不到位,必须深刻剖析产生腐败的原因和症结,对症下药,借助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手发力”,“扎紧制度的笼子”,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工作。
九三学社中央一份可能出台的提案则建议更新人民币版本,震慑腐败官员巨额藏现。据澎湃新闻报道,尚不能判断更新人民币版本指的是发行第六套新版人民币,还是在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基础上的局部更新。但有专家指出,因为“治标不治本”,这份提案出台的可行性不大。
G20峰会重要议题 篇5
在G20峰会上中国央行重点推动哪些议题?据应届毕业生了解,重要的议题主要有以下的四个!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8月15日,副行长易纲在外交部举行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媒体吹风会,易纲表示,中国与G20各方一道同心协力,主要推动了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完善国际金融架构、推动金融部门改革、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四个议题,将在G20进程上留下“中国印记”。
第一个重要议题是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
“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是G20的共同增长愿景。G20各项工作的开展,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个总体目标进行的。中国担任主席国以来,团结G20各方力量,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强宏观形势研判和政策协调。中国和G20对全球形势作出冷静、客观的判断,在关键时刻为市场注入了信心。同时,推动各方重申“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促成G20首次承诺“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中国协调G20就“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达成共识,将运用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多箭齐发”共促增长。这是G20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的重要共识,对增强信心和稳定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推动G20就九大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多项指导原则和一套用于识别政策缺口和监测改革进展的指标体系达成共识。
三是共同制定《杭州行动计划》,其中将纳入G20为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而承诺开展的`实际行动,是落实领导人宣言的全面行动纲领。同时,还将发布《杭州问责评估报告》,跟踪各项政策承诺的落实进展。
此外,中国还推动G20就维护开放、安全的全球贸易体系、提振高质量投资和促进包容性增长达成共识,并倡导各方推出了大量新的政策举措。
第二个重要议题是完善国际金融架构
中国担任G20主席国后重启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形成了《迈向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的G20议程》,总结提炼了完善国际金融架构五个方面的建议,为下一步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完善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是扩大SDR的使用。人民币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成为SDR篮子货币。G20各方支持进一步研究扩大SDR的作用。中国已同时以美元和SDR发布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数据。世界银行也将于近期发行SDR债券,这是时隔30多年后的首次公开发行SDR债券,
三是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中国引领各方不断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IMF与区域金融安全网之间的有效合作,促成清迈倡议多边化与IMF开展首次联合救助演练,这对于维护全球及区域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四是完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中国积极推动主权债的有序重组,并鼓励巴黎俱乐部适应不断变化的官方融资结构。
五是推动IMF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保障IMF资源充足性。1月IMF的改革方案正式生效,成为早期收获的成果。我们将继续推动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占比,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支持将与IMF签订的双边借款协议延期,确保IMF资源的充足性。
六是改善资本流动监测和应对。G20普遍支持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和分析,并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改善对资本流动及其风险的应对。
第三个重要议题是推动金融部门改革
G20峰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生,金融部门改革一直是其重要议题。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多次出现动荡,但全球金融体系本身稳健,体现出了韧性。G20各国一致认为前期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成效。今年金融部门改革仍将是峰会的重点议题,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G20各国就建立开放且具有抗风险能力的金融体系达成共识。各国将继续及时、全面、一致地落实已达成一致的改革,包括巴塞尔Ⅲ和总损失吸收能力标准。同时,继续密切监测金融体系中的新风险和脆弱性。
二是总结宏观审慎政策的基本要素。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被广泛讨论和使用。在G20推动下,相关国际组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各国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将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三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G20成员全面落实《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支持FSB与国际组织在增强中央对手抗风险能力、恢复计划和可处置性方面的工作,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四是大力推动普惠金融。我们推动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这是该领域的第一份国际性指引文件。我们更新了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使得该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G20还就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制定了具体落实方案,便利中小企业融资。
第四个重要议题是发展绿色金融
今年,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G20议程,并创建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杭州峰会将通过第一份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义、目的和范围、面临的挑战,并为各国发展绿色金融献计献策,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推荐:
1.G20峰会重要议题
2.20杭州G20峰会的主题是什么?【官方】
3.杭州G20峰会关键点【详细】
4.杭州G20峰会举办时间
5.【G20杭州峰会】四大议题备受瞩目
6.杭州G20峰会是什么
7.2016杭州g20峰会
8.G20杭州峰会财金渠道重点议题
9.2016年G20峰会举办时间及地点
【两会的重要议题】推荐阅读:
大学生对两会的看法05-18
关于两会召开的思想汇报07-31
全国两会的心得体会11-30
学习2013两会精神的思想汇报08-01
两会感想:民生民主透明让两会更务实09-30
全国两会议程表,两会日程安排表08-27
[2017两会思想汇报]党员两会思想汇报08-27
大学生对两会的关注情况调查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