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民生问题(精选7篇)
两会民生问题 篇1
两会召开在即,民生议题升温。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八大民生热点最受关注。
热点一:楼市指向“合理回归” 调控政策何去何从
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政策的最新变化,彰显中央楼市调控的决心。2011年,在限购令、限价令、保障房建设等调控“组合拳”冲击下,投资性、投机性需求初步得到抑制,楼市预期发生积极变化。
面对2012年复杂的经济形势,楼市“限购令”、房贷、房产税、保障房建设等,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热点二:物价涨幅“高位回稳” “控物价”面临新考验
“稳定物价总水平”被作为去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在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强力调控下,以食品价格为代表的CPI增幅高位回落,但全年5.4%的涨幅仍明显高于4%的年初调控目标。
2012年物价调控面临更复杂的形势,“稳增长”与“控物价”如何保持平衡?
热点三:收入保障水平提升 “攻坚破难”备受关注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24个省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步伐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新的一年,如何缩小不同群体待遇差距,加快城乡社保一体化进程?
热点四:“老三难”喜忧参半 公众期待新突破
“教育公平”高居民意关注前列,新医改今年进入“深化期”,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上学、看病、就业――“老三难”如何破解依然是两会关注的话题。
热点五:食品安全基础缺失 频频出招能否奏效
两会民生问题 篇2
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而至。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2011年的“两会”较之于过往对GDP的强调, 民生问题已成为主打歌。对于民生, 厉以宁建言: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是关键;对于民生, 崔永元用诙谐的语言从药价、个税征收、保障性住房等方面讲了百姓那点事;对于民生, 杨元庆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 指出扩大内需重在农村;对于民生, 陈祖芬、汪文华、张抗抗等女性“两会”代表, 从自身消费的实践告诉我们:理性消费才能得到幸福的体验。如何从对GDP的崇拜转向缔造幸福中国?“两会”过后, 几多骄傲几多期许。
地方“两会” 议民生 篇3
今年各地“两会”的主题是保增长、保民生两大内容,代表委员们尤其关注民生问题,建言献策越来越“实”,使与会记者印象深刻。以下是本刊对地方“两会”上民生话题的撮要。
北京市宣武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就业特困人员帮扶机制,实施“三年万人企业安置计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等工作机制,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全覆盖。扎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加强住房基本保障,积极争取房源,力争筹措5000套安置用房。认真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助残“九养”办法,深入推进社区服务便民工程。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计划,翻修红莲南路东段、手帕口西街等13条便民路,完成228栋老楼通气二期工程、4个老旧居民小区电力设施改造,新建7处中水利用工程,为2000名无业贫困残疾人、300名单亲母亲免费体检,开展“宣武健康家庭婚育十助行动”,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五免”服务,加快推进区级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中心建设。
北京市石景山区:坚持科教兴区战略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发挥优秀人才在产业集聚中的引领推动作用。高起点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支持和发展一批国家和市区科技项目。巩固科普示范区建设成果,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快“数字石景山”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完成“高清晰度交互式数字电视示范区”建设,推进3G和宽带建设,积极争取“三网融合”试点项目。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各级各類教育协调发展。全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优化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辽宁省抚顺市:优先发展教育文卫事业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师德建设,建立教师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2所,完善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附属设施10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三年规划目标的60%,“双高普九”达标率达到60%以上。积极推进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与抚顺师专的整合搬迁。
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点推进抚顺大剧院、群众艺术馆、科技馆、青少年宫、档案馆和13座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强网吧监管整治,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建县乡村医疗机构112所,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所,搬迁新建市中医院,推进第四医院、第二医院改扩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新建健身场所80处,启动市体育馆改造和网羽球馆建设,做好省运会的参赛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免费婚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北京市丰台区:全面树立“大民政”理念
树立“大民政”理念,整合规范各专项、临时救助政策,缓解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落实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完善充实服务内容;启动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老年服务设施和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新增床位500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保险待遇,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发放65万张社会保障卡。进一步调整完善就业政策,推进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拓宽就业渠道,力争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培训1.3万人。完成南苑棚户区改造一期拆迁,启动二期拆迁;长辛店老镇改造回迁房开工建设;实现自建经济适用房新开工15万平方米、竣工40.7万平方米,廉租房竣工8.9万平方米;抓好政策性住房配租配售和对接工作,定向安置房新开工74万平方米,保证征地拆迁居民的住房需求。
扎实做好天坛医院迁建和口腔医院选址工作;充分发挥本区资源优势,争创全国中医药特色卫生示范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和完善各项措施,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四川省华蓥市:全力打造劳务、交通双通道
华蓥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大局,把扩大和稳定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创新就业工作体制,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全方位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开展。
开展就业型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和献岗安置活动、鼓励用人单位开发新增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努力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和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依托华蓥市劳务输出“绿色通道”,采取联合培训、委托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制定出台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创业培训指导体系,坚持产业培育与创业促进互动,努力培育各类自主创业主体,推动和引领更多群众创家业、创实业、创事业。
其次,华蓥市将2010年定为“交通建设年”,计划投资14000余万元实施县乡公路联网工程、通村通达和通畅公路建设工程,同时启动广渝能源通道评审和立项工作。“公路建成后,华蓥市将真正融入重庆的‘一小时经济圈’,形成承接重庆都市圈辐射的配套产业基地,从而打造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华蓥市委书记田运刚介绍说。
两会民生问题 篇4
2013年两会已经胜利闭幕,会议讨论了很多如今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我最关注的是国内,或者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即环境污染问题与民生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然而这是用环境破坏的代价换来的,我们重蹈了当年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温家宝总理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那么如何解决环境污染和建设生态文明呢?
解决环境污染,关键要加大处罚力度。环境问题是一个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第一步我觉得应该是提高人们关于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我们从小学开始已经被无数次灌输要爱护环境,我想在这个方面新时代的人们应该是不需要多加教诲了,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都真的做到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大家都知道要保护环境,那么生活中随处扔垃圾,破坏花草的事情为什么还大量存在呢?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在乎,做一些践踏草坪这种小事顶多受到道德的谴责,而当代中国的社会人们似乎最不在乎的也就是舆论与道德了,金钱至上,我想只要加大对破坏环境者的处罚,人们自然而然就懂得保护环境了。特别是对于大型的污染性工业,处罚越严厉,污染必然会减少。同时没有严格的问责标准,没有严厉的执行手段,地方政府必然存在侥幸心理。
解决环境污染,技术进步是重中之重。如今很多的重工业企业的技术依然很落后,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做基础,环境破坏必然呈恶化趋势。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对技术进行改革与更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如今我们的环境破坏主要是为了换取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发展依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建设生态文明,要完善法制加强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内具有共同指导作用的重要治国理念。而且,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把其思想贯穿到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系之中,是对中国治国理念的实质性提升,必将产生久远的效果。生态文明的建成必然是个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这就需要完善的法制来做保障。
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而社会环境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每一个都生活在社会中,那么民生问题就是我们社会问题中的核心了。中国的民生问题是无法一步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幅员辽阔,特别是人口众多,想要解决所有人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循序渐进,稳步向前才是最重要的。
2013年两会的三大民生问题分别是就业形势,社会保障工作和工资制度改革。
第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增大就业率,关键要人们改变就业观念。要敢于尝试自己不曾接触过的领域,不要都往很火很热的行业挤,不但加剧了竞争,而且造成了人才溢出。支持西部大开发,而不是要都去沿海地区。
第二,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加大力度,要尽快减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尹蔚民说:“要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我想这是很有必要的,如今中国老龄化严重,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关于工资制度改革,两会提到2013年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完善企业工资制度,二要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三要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近几年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快,国家需要宏观调控物价,而不是任其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工资也是提高人们消费水平的必要措施。
两会精神学习体会:关注民生 篇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于XX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两会的召开对中国社会及经济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以及人民对政府和党的期待和要求汇集起来,整理出来,以便于党和政府开展以后的工作。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东方的崛起已不容忽视,中国经济的这种持续发展是和党的正确领导以及人民的积极配合是离不开的。中国正在向着现代化一步一步接近,中国正在腾飞。XX年的关于两会精神,我想谈的是民生和发展这两方面。
中国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能否执政成功的关键,自古以来都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是一个政党能否存在的基础,一个政党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也是人民是否拥护他的依据,如果一个政党连民生问题都搞的一塌糊涂,那么,人民也不会同意他来治理这个国家。所以,党才会把民生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最起码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现在,党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要向更高层次上升。要解决或者缓解矛盾,就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的让人民得到实惠。最简单的就算物价上涨,在这种局面下,只有党和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方针,来调节物价,这样才能够保证人民的基本利益,我们是社会主意国家,全依赖市场来调节,哪些只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法。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部分问题都处在药品上,医院无故提高药品的加成率,这样造成药品价格一涨再涨,让有疾病的人开不起病,拿不起药,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做出了砍掉符合条件的医院的药品加成率,降低了药品价格。为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党和政府制定了医保制度,属于医保范围内的药品,国家给予报销,减少了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负担,达到了改善民生的目的,也给我们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人民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关心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个好的党。
2019年两会心得体会:民生- 篇6
阅读了有关“十二五”规划的相关新闻信息,我有了一点感想。据相关报道,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规划草案中包括“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首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等十六大要点。作为党的拥护者,我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中,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我也时刻不忘关注民生。十二五规划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民生的部分。
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改善民生也一直是广大老百姓的心愿。我国党和政府也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的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工作的基本原则,不断地采取措施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惠民政策,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十二五规划也十分重视改善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是纲要草案的重点所在。规划纲要草案有一点“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它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此外,整个纲要草案贯穿“改善民生”这一观念,如要点“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在发改委负责人就“十二五”规划答记者问的会议上,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回答关于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时指出,“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求达到两个“同步”,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力发展同步。还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等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有力措施。
两会民生焦点大盘点 篇7
今年全国两会上引起社会最大关注度的或许当属全国人大代表、志高集团控股董事局主席李兴浩提出的“二胎生育权转赠”的建议。李兴浩建议,由国家计生委、人保部牵头,建立一个国家计划生育指标转赠平台。允许有第二胎合法生育指标的公民自愿通过国家设立的平台转赠第二胎生育指标,高学历者、富裕人群、公务员等可从平台中申请第二胎生育指标。
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讨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则更甚。而反对的声音大多集中在该建议是“让富人享受生育特权”。有不少网友认为,生育权转赠在无形之中将国民分成富人和穷人两部分,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平性,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造成社会不稳定。广东省计生委主任张枫更是明确表态,无论一胎还是二胎,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有关规定,人的生育权绝对不能转赠!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从当下社会实际出发,认为中国当前的确存在“能生不想生,想生不能生”的矛盾,这才有了“二胎生育权转赠”的构想。许多正直生育年龄段的年轻网民都表示,如今生活压力那么大,生一胎都够累的,根本无法承担二胎。更有不少年轻人已经转变了思想,愿意做无子女的丁克族,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规范的市场将用不上的二胎生育权转赠给有经济实力也有意愿生二胎的人岂不是一举两得?
但这一观点也受到了不少来自农村的网友的反对,因为在广大的中国农村,重男轻女以及人丁兴旺的观念至今还没有太大改变。所以计划生育政策往往在城市被有力执行,但在农村却要大打折扣。如果通过二胎生育权转赠的办法来变相开放二胎的话,无疑会增加中国的人口压力。
记者点评:对于李兴浩的建议,力挺和拍砖的皆有道理。这是因为中国有着极其复杂的国情,地域间、城乡间差异极大。当许多东部大城市的高龄孕妇和丁克族越来越多,老龄化问题已迫在眉睫之时,许多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却依然盛行着超生游击队。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率会逐渐下降。正如今天的韩日等国,即使政府出台种种政策鼓励国民生二胎、三胎,生育率也始终不见起色,可见生育意愿的高低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想要超生的,不会因为不能获得二胎指标而不超生,而那些不想生二胎的,也不会因为政府的鼓励措施而改变想法。因此,二胎指标转让可以实现闲置资源的合理配置,从理论上说,并没有那么不靠谱。
一句话总结:想要实施二胎生育权转赠或许很难,但却给解决“能生不想生,想生不能生”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民生焦点2:黄金周是否该恢复
时隔四年,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建议再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被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建言提交。对于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支持者大多认为此举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而反对者则认为当年取消“五一”长假,就是为了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缓解黄金周集中出游给交通、旅游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今恢复“五一”黄金周,岂不是前功尽弃?
但据一权威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88.9%的网民赞成恢复“五一”长假,仅9.4%的网民表示反对。网民意见一边倒的理由十分简单:在实际生活中,带薪休假制度得以真正落实的企业寥寥无几,尽管没人喜欢在人山人海的景区游玩,可总比没有休假时间要好。
记者点评:黄金周是否该恢复的话题讨论至今,似乎正反双方都集中在旅游经济得失的问题上。支持者大多列举经济数据证明黄金周对刺激旅游、拉动消费的作用不可替代,反对者则认为黄金周促使全国百姓集中出游,虽拉动经济,却给景区和相关行业带来沉重负担甚至破坏,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只有通过带薪休假制度的真正建立和完善才能改变这一顽疾。然而抛开经济层面的得失之辩,让劳动者更多一点休息的时间又有什么不好呢?在带薪休假制度尚无法立刻健全之际,在不减少现有其他节假日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节日天数,让忙碌的国人放慢脚步,留出更多的时间关心健康,关注心灵,关爱家人,显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一句话总结:既然GDP指标可以降到8%以下,为什么老百姓的节假日就不能再多两天呢?
民生焦点3:民间借贷能否合法化
刚刚过去的2011年,民间借贷风潮席卷全国,各地民间高利贷现象此起彼伏。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代表委员把关注焦点集中在民间借贷立法规范的问题上。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就建议,国家必须规范民间借贷,使之每一步运作都“浮出水面”,设立专业的金融机构来代替它,最终使其“消失得无影无踪”。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认为,民间借贷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一定要立法监督,防止借贷背后的恶性催贷和收贷的问题。
今年民建中央在《关于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优化民间借贷环境的提案》中也建议,应适时制订民间借贷管理办法,从立法层面来规范民间借贷关系,使民间借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记者点评:2010年国务院13号文件就已经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所有制的小型金融机构,但在实际生活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落实,中国的信贷市场依然被各家银行牢牢掌控着。眼下看来,给民间借贷正名,让“地下钱庄”阳光化的关键在于《放贷人条例》能否尽快顺利出台。只有从立法层面对民间借贷的性质、资质、利率、税收、风险防范和权益保障等各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给民间借贷一条受监控的合法生存之路,各种高利贷乱象自然就会消失。
一句话总结:根治民间借贷乱象,关键在于改变中国信贷市场被银行垄断的局面。
民生焦点4:企业减负能否落实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大倒苦水,指出现在已经不只是高档消费品国外比国内便宜,电脑、耐克鞋这些大众消费品也是如此。因为“有高达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但产品毛利率只有15%”。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此问题提出建议:中央应进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民众的“高税负”痛苦。
事实上,中国企业不仅面临着税收的困扰,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指出,当前,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使企业利润“比刀片还薄”。而这又促使许多企业无心主业,反而热衷于资本市场等投入收益高、资金回流快的“副业”,结果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移,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
记者点评: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企生存艰难,税费较高是一个重要原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想要为企业减负,除了要适当降低企业税负外,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真正构建起国企和民企、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平等使用信贷资源的融资环境,也不可或缺。然而正如招行行长马蔚华所言,由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财务不透明、风险不确定这三大特性决定了银行对其贷款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这些风险成为制约银行投入小微企业的主要因素。可见小微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主要融资渠道应该来源于民间金融机构,而这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通过立法给民间融资机构正名和政策松绑。
一句话总结:民企度日维艰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部分行业过度垄断,民间资本无法进入,只能在低端制造业里进行残酷的价格战。
短评
改革再出发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作为老百姓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每年两会期间,都不乏代表委员发出一些或引发讨论、或产生共鸣、或极富建设性的言论和提案,本刊每年也都对其中的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点评,目的是希望群策群力,来更好地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课题。
2009年两会期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呼啸而来,企业纷纷裁员减薪之时,我们便对支招大学生就业的提议给予了特别的关注;2010年两会期间,房价在上一年再度迅猛上涨,使得房价问题成了全社会最关心的话题,两会上各种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观点也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而去年两会期间,个税改革、教育与就业、住房保障等最核心的民生关切点自然也为我们所看重。
在今年两会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上自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下到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都比往年更加务实。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不避民生难题,直面民意关切,报告对会前媒体等民意调查中的8大民生热点都一一作了“回应”。而且诸如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花大气力解决入园难、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重点区域监测PM2.5等等均是当下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更可喜的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富有理性、建设性的提案多了,那些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提案少了,哪怕是有些引起社会争议的提案,往往也蕴含着较高的含金量。
【两会民生问题】推荐阅读:
聚焦两会民生问题09-15
两会感想:民生民主透明让两会更务实09-30
两会心得体会民生08-26
年两会思想汇报:聚焦两会,关注民生10-23
改善民生 点亮中国梦(两会回眸)07-31
两会关于房价问题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房价问题政策热点解读09-03
民生问题06-12
民生问题工程10-03
民生新闻存在问题08-19
如何解决我国民生问题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