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2024-10-18

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精选6篇)

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篇1

近期, 成都市运用“模拟拆迁”方式推进拆迁工作,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373户拆迁户全部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这一做法为解决拆迁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具体做法

模拟拆迁是指实施单位在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前, 先对拟实施改造地区住户进行拆迁意愿调查, 根据住户意愿再与住户协商拆迁补偿安置事宜, 签订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果同意改造住户所占总户数比率 (下称拆迁意愿率) 和签订模拟拆迁协议住户所占总户数比率 (下称模拟签约率) 均达到一定比例 (一般为90%以上) , 则按相关拆迁法规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 所有已签订的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按约定转为正式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果拆迁意愿率与模拟签约率未达到一定比例, 则不再对该片区实施拆迁。

二、可借鉴之处

1. 拆迁退出机制的提出, 有助于促使拆迁补偿要求回归理性

退出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补偿期望与市场脱节的矛盾。在以往的拆迁中, 尤其是一些低洼棚户区, 住户对居住环境改造的呼声很高, 但列入拆迁范围后, 这些住户往往因追求自身更大经济利益, 提出过高要求, 使拆迁受阻。

模拟拆迁时, 拆迁意愿率、模拟签约率需达一定比例后, 才能正式对该片区实施拆迁;反之, 则退出拆迁, 除了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工程外, 较长时期内不再考虑对该片区进行改造。这有利于住户理性思考拆迁补偿安置问题, 权衡利弊, 提出合理的补偿安置要求, 从而加快拆迁进程。

2. 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减少拆迁矛盾, 大大降低拆迁监管的行政成本

模拟拆迁是在充分民意调查基础上实施的, 其协议的签定是被拆迁人为实现补偿安置要求而与实施单位进行友好协商的民事行为, 故被拆迁人抵触情绪减少, 双方矛盾减少。同时, 实施单位在操作上完全尊重民意, 拆迁强制性弱化, 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磨擦和纠纷, 住户上访也相应减少。

当模拟拆迁转换为正式拆迁时, 由于大多数住户对模拟拆迁协议约定的民事义务的主动履行, 拆迁管理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的信访、调解、裁决等工作量也大大减轻, 有利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拆迁管理中, 大大降低了拆迁监管的行政成本。

3. 激发了住户搬迁的积极性, 加快了片区改造的整体步伐

由于拆迁中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不一样, 对拆迁的想法也有差异。模拟拆迁中, 虽然住户对居住环境改造的热情很高, 但仍有极少数住户, 因种种原因不愿搬迁。

对此, 在现有的拆迁模式下, 被拆迁人往往持“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态度, 认为那是拆迁人的事, 即便是自己希望房屋被改造, 对未搬迁者也不闻不问。而模拟拆迁中, 拆迁意愿率、模拟签约率成为是否实施拆迁的一个前提, 这就极大地激发了这部分住户的积极性, 实现了从“要我拆”到“我要拆”的转变。先签定模拟拆迁协议的住户为了实现及早搬迁的愿望, 会主动做不愿搬迁住户的工作。由于他们与不愿搬迁的住户同属被拆迁人, 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其说服力远高于拆迁工作人员。这样就促使住户能从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大局出发积极搬迁, 从而加快了片区整体改造步伐。

4. 为商业拆迁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目前, 诸如房地产开发等商业性质的拆迁可谓举步维艰。一方面, 因为是商业行为, 从住户的意愿角度考虑, 强制拆迁在此种拆迁中受到抑制, 致使拆迁缺乏有效的推动力。另一方面, 住户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 往往认为商业拆迁中, 开发商可赚取利润空间大, 故提出过高要求, 使拆迁受阻。模拟拆迁可使开发等商业行为进退自如。如果商业拆迁得不到大多数住户的支持, 则停止开发。这有效避免了因拆迁停滞不前, 使开发成本无限增大。

三、不足与待完善之处

1. 不适用于所有性质的拆迁项目

模拟拆迁的退出机制由于弱化了拆迁的强制性特点, 因此不适用于所有性质的拆迁项目。如果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性质的拆迁中使用模拟拆迁, 那么当拆迁意愿率、模拟签约率不能达到一定比例时, 则势必导致拆迁实施困难重重,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难以继续, 最终影响城市建设, 阻碍城市功能的提升。

2. 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模拟拆迁将拆迁补偿安置协商工作前置, 在未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情况下, 由工作人员入户与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商谈房屋拆迁事宜。这就涉及到行政和民事两方面的法律问题。按照规定, 拆迁必须取得相应行政许可。而模拟拆迁在操作上, 属未经许可而预备实施, 这是否违反行政法规规定值得商榷。

如果违反行政法规, 将导致两方面结果:一是拆迁管理部门将承担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而实施单位也将承担因无证拆迁而受到行政处罚的风险;二是从合同法角度考虑, 如果存在行政违法, 所签定的模拟拆迁协议属无效合同。这样, 被拆迁方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可能因此起诉至法院, 申请撤销模拟拆迁协议, 为今后正式拆迁的实施留下隐患。

鉴于此, 从保护被拆迁人利益出发, 为切实推进城市改造, 对模拟拆迁进行制度认可与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设置模拟拆迁的实施条件、实施程序和管理措施等, 使模拟拆迁充分有效地彰显平等自愿、意思自治的民法价值, 真正广泛地成为城市拆迁工作的助推器。

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篇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外出务工以及政府转移培训成为我国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与我国发展阶段特别是二元结构转换以及加工贸易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这一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正逐渐显现。比如,对农民工的粗放式使用不利于农民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农民工主要向外地特别是沿海地区转移,不仅增加了转移成本,而且削弱了输出地产业发展的劳动力支撑;城市对农民工的接纳条件和环境欠缺,农民工融入城市困难重重;一些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度转移问题,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我国农民问题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解决农民问题需要从侧重转移转到侧重培育。首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需要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育。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口红利”基础上的,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由于存在对劳动力粗放式使用、忽视劳动力培育与素质提高等问题,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日益突出,技术工人严重不足。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后劲,而且使解决农民问题面临新的瓶颈。因此,需要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农民问题和劳动力培育结合起来,既关注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也关注农民的培育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农民真正融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其次,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其实质是按照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整体性改造。这种改造既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物的方面,又包括农民素质提高等人的方面。因此,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不应仅仅局限于培训转移外出务工人员,还应着力于培育新型农民。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把握我国农民问题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新思路。一是在农民的去向问题上,提出“转移”与“培育”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另一方面,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在解决农民问题的方式上,明确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主动接纳相结合的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思路。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在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实施强农政策,通过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强农政策的重点之一,就是强化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新思路 篇3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中外很多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他们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融资方式上。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一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 二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

首先, 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第一, 中小企业规模小, 经营风险大, 抗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弱。小规模、高风险、高倒闭率就造成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承担巨大风险, 贷款回收率也因此增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统计数据显示, 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第二,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运营不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 生产经营活动透明度低, 财务报表失真, 并且由于企业贷款需要, 财务报表存在被美化的嫌疑。因此银行无法从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中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故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第三,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抵押担保。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 固定资产有限, 因此很难提供可抵押品, 难以获得担保公司的贷款担保。第四, 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诚信度较差, 信用评级观念不强。中小企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科技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一般人员过剩。据统计, 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为10.46人, 中小企业仅2.96人, 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8%。由于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造成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生产水平落后, 发展潜力有限;再加之管理层信用观念不强, 诚信度不高, 管理制度的落后, 出现违约的风险就相当大。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 因而放弃对中小企业的信贷, 导致其难以获得融资机会。

其次, 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不足, 使得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歧视现象。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 为中小企业放贷成本高, 放贷风险高等原因的存在造成银行历来一直排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第二,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低, 制度不完善, 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能力不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多的空白, 利率市场发育不全、票据市场发展不成熟, 市场分割和行业干预比较严重, 金融压抑现象比较明显, 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另外由于现行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进入门滥较高, 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融资的市场基本被大中型企业所垄断, 中小企业几乎无法直接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第三, 我国政府未成功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辅助体系, 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渠道不足, 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立法不健全。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重问题, 发展潜力严重受限, 同时这些因素也受到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是可以靠某个单方面就可以解决的, 需要各方深入合作, 加强沟通, 共同为中小企业寻求生存发展的新途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以学术研究为理论依据, 政府的促进政策为依托, 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基础, 企业自身能力的提高为手段,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坚强后盾。

二、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年代起, 国内相关的融资理论体系逐步开始形成, 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对于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林毅夫 (2000年) 提出要加大地方中小融资机构的发展, 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潘志强 (2002年)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 可以改善银行身负中小企业要求贷款的压力, 但又不敢将资金在信用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向其发放, 通过政府、企业、银行甚至民间共同出资的方式, 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减轻商业银行的贷款压力。陈晓红等 (2005年) 提出构建以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框架体系。顾海峰 (2010年) 针对中小企业资信程度所呈现的模糊性特征,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 构建了实现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识别目标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系统的评判模型与方法。陆岷峰, 张兰 (2012年) 指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 促进了优质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提高了参与企业的知名度, 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新的工具之一。

近两年, 我国也有很多专家学者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改良以及拓宽做了大量的工作, 分别从国家财税参与、银保协作、企业集群、国家扶持等方面做了理论以及实证的研究。顾海峰 (2014年) 指出推行银保协作模式可以有效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目标, 设计了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实现机制, 并且研究后认为政府财税介入缓解了信贷配给缺口, 加大了信贷资金的市场化出清程度, 提升了信贷市场效用水平, 是实现信用风险外部补偿目标的重要路径;此外, 建立商业银行风险拨备机制, 有助于实现信用风险的内部补偿目标。张玉明 (2014年) 研究了小微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融资模: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平台、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金融机构互联网、互联网金融门户等模式, 认为互联网金融融资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借贷、信用贷款、订单贷款、股权和期权融资、保理与垫付资金、产业链或供应链融资、票据和实物融资等灵活多样的融资策略选择。

据证券日报2014年11月一个调查研究报告发现, 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过程中, 多个城市开发出了“银行+保险”的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最具代表性的是贷款保证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宁波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做法是, 银行放贷前由保险机构为借款人提供保证保险, 承担其因非故意原因不能偿还贷款的风险, 使那些有真实生产资金需求、有良好信用记录与发展前景、有可靠还款来源的小额贷款借款人, 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向银行或者保险任何一方提出申请, 快速获得贷款, 从而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重庆模式”的主要做法是试点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然后试点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对贷款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 银行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签订贷款合同, 保险公司与其签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银行在相关手续完备后发放贷款, 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承担贷款保证保险责任、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责任。这是一种银行与保险公司风险共担的融资模式, 有业内人士认为, 如果有政府参与, 就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四方共担的局面, 从而能够更好的推进这种银行+保险融资方式的发挥应有作用, 更加有4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据调查, 人保财险已有20多家省级分公司累计批复“政银保”项目近百个, 累计承保小微企业超过1万家 (次) , 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

三、银行+保险新型融资模式分析

在上面的传统银行贷款模式的分析中, 银行如果放贷给企业, 双方是可以获得利益的, 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 由于自身经营风险以及违约风险比较大, 因此需要提供足量的抵押担保。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的发展, 保险市场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如表所示, 我国自2006年以来, 保险公司总数以及保险系统职工人数逐年增加, 财产保险信用保险保费和保证保险保费也同样连年增长,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保险业各种数据的增长可以看出, 保险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特别是企业的重视, 这种保险与银行的合作形成的新的融资模式, 就是原有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拓展。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低的融资成本 (“贷款保证保险的费率一般为2%左右, 如果银行利率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0%, 即7.2%左右, 那么借款人的总融资成本通常在10%以下, 显着低于市场上其他的融资方式, 因此, 通过购买贷款保证保险融资仍是一种低成本方式。”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部负责人康先生表示) 和较好的信誉保证, 相比担保公司, 银行更倾向于相信保险公司, 因此有保险公司的信用担保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任, 更容易取得贷款。因此, 当引入保险公司后银行融资的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同样引用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如下:

假设: (1) 银行贷款利率为6%, 银行上浮利率为6%, 即提高后利率为12%;

(2) 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为15%;

(3) 银行为投保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为1000万元, 为不投保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为500万元;

(4) 银行已提供的贷款, 不发生违约风险;

(5) 财产担保利率为2%。

由以上假设可以得出, 投保情况下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三者的效益总和是150万元, 不投保情况下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的效益总和是75万。如果企业不够买保险来提高信用水平, 银行就会少提供贷款、提高利率或者不提供贷款。

这种情况下企业与银行博弈后的结果如矩阵1。

在矩阵1中银行要求中小企业投保, 并且中小企业也愿意够买保险, 在这种情况下, 中小企业可获得的效益是70万元, 银行可获得的效益是60万元, 保险公司可获得20万元的效益;如果银行不要求企业购买保险, 而企业自主购买了保险, 中小企业因此会增加信用评级的水平, 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 因此企业也就有了与银行关于降低贷款利率问题谈判权力, 因此中小企业不但会获得足够的资金, 还有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得, 从而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效益分配为 (80, 50, 20) ;在银行要求企业购买保险, 而企业拒绝购买时, 银行就会提高利率并不愿提供足够的资金, 从而三者之间的效益分配为 (15, 60, 0) ;当银行不要企业投保, 企业也不自主投保的情况下, 银行就会相应的提高贷款利率, 但没有银行要求投保企业拒绝的情况下的利率高, 同时, 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足额的资金, 这时三者的效益按 (28, 47, 0) 来分配。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银行来说都是要求企业投保的时候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 这里均为60万元, 不要求企业投保时获得的效益为50万元或47万元。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 企业投保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70万元或80万元高于企业不投保的收益15万元或28万元。很明显, 在企业投保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可以获得20万元的效益, 而企业不投保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的这项效益。从以上分析中可知, 当银行要求企业购买保险, 企业愿意购买保险的情况, 三者之间达到最优均衡, 也就是三者不可能不减少任何一个人的利益而增加某个人的利益。

有业内人士还认为, 如果政府也加入银行+保险这种融资模式中, 可以更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四、保险在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的几个问题

虽然银行+保险融资模式在理论上有着突出的潜力和优势, 但是这种新型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者的能力有限。

受自身金融知识的限制, 企业不能够根据需要适当的选择融资渠道。管理者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 加上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宣传力度不够, 因而很难发挥银行与保险公司协作融资方式的优势。

2. 政府政策与相关立法的支持力度不够。

这是银行保险协作方式没有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 紧紧是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强银企合作的相关文件, 也给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保险补贴等给以相应的资金支持。但是, 我国并没有形成这种新型融资模式市场运作的规范性立法。

3. 市场化运作程度不足。

这是银保协作模式难以推广的关键性因素。我国目前提供这种险种的只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 因此提供保险的能力力有限, 覆盖面还很小。再加之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巨大, 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有限, 风险分担机制相对落后, 因此, 保险公司在提供企业信用担保保险上持谨慎态度, 导致保险市场市场化运作不足。

4. 社会认知度不够。

社会认知的局限制约了银行与保险公司融资模式的开展。企业缺乏保险担保的意识, 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不晚上, 我国保险公司开展这项业务的经验不足以及技术不成熟, 我国企业对于转嫁风险的意识相当薄弱, 因而使得这种新型融资模式的展开收到严重限制。

五、对促进银行与保险协作融资模式的开展提出的几点建议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促进这种新的融资方式更好更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1. 提倡有关银保协作的理论研究。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技术创新建立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 银行、保险公司应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研发更加成熟更加先进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二者合作的发展模式, 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2. 增加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教育学习工作。

通过这种方法使中小企业降低自身经营风险, 加强自身的信用意识, 降低自己借款的违约风险。通过这种经营管理的培训, 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投入回报率, 增强还款能力, 以及自我积累的能力。

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 市场经济作用机制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良好的信用机制, 而中小企业通过信用保险融资更依赖于良好的信用环境。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经济参与各方遵守市场规则, 维护市场秩序, 减少恶意违约等不正当经济行为。以政府平台为依托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构建完整的中小企业的财务、经营、信用信息。

完整而有效的信用信息能够减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 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更利于金融机构作出有效的判断, 也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供便利, 还能够避免在承保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挑保现象和保险责任中的道德风险。在法律体系方面, 政府完善银行保险协作的法律体系。

4. 加强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政府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实现风险多方共担的目的。

企业应加强自身与银行、保险公司、政府的沟通, 使他们多了解自己, 以便与各方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其中建立良好的信用。保险公司应加强同银行的合作、与投保人的沟通, 以防止被保险人投保后放任风险, 银行坐视不理、放低信贷要求等道德风险, 保险公司应适当设定赔付比例和免赔额以实现风险共担, 并维护自身权益。银行应多加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 以发现好的投资项目, 以免错过好的投资机会, 让别的银行抢占了先机。政府应从宏观方面制定良好的市场运作体系, 从微观上加强对各个参与主体的监管力度, 以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的总结概括, 在前人的基础上, 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选择问题。并深入探讨引入保险的银行贷款的实现形式, 并研究其可实施性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以便这种新型的银行+保险的融资模式更好的助力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行,保险

参考文献

[1]曾庆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探析[J].经济视角, 2011, (9) :58-60.

[2]贾佩瞳.浅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管理纵横, 2012, 8 (期缺失) :38, 51.

[3]蒋德军.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0) :15, 28.

[4]潘志强.打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J].经济论坛, 2002, (4) :45.

[5]陈晓红, 张卓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框架设计[J].经济管理, 2005, (5) :10-13.

[6]顾海峰.基于资信评估路径的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识别研究——兼论中小企业资信评估系统的科学性建构[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12) :69-73.

[7]顾海峰.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补偿实现机制研究——基于财税介入与风险拨备视角[J].现代财经 (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 2014, (4) :37-44.

[8]张玉明.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 2014, (18) :2-5.

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篇4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将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应用于传统行业中,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 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在物流行业中, “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难题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整个行业。网购商品从快递分发点到顾客手中这一段距离, 被电商称为“最后一公里”。在这一环节中, 由于交通拥堵、天气状况不佳等原因导致的配送延误或丢失是顾客主要投诉的问题。有调查报告显示, 14.5%的被调查者投诉过快递公司, 这直接影响了电商在顾客心中的形象。

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使得快递行业业务量激增, 根据我国邮政局官方网站所统计的数据, 在2014年, 我国快递企业年快递量突破了140亿件。如此巨大的快递量使得“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会结合“互联网+”的背景, 在回顾现有的物流配送方案之后, 分析“互联网+”带来的新的解决思路。

二、现有的物流配送方案

在目前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中, 除了传统的送货上门模式外, 自助提货模式也日渐受到各电商企业的青睐。然而, 这两种配送模式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

1. 送货上门

送货上门模式即快递员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和地点直接送货上门, 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快递。尽管这种模式是目前电子商务采用的主流方式, 它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 配送成本高:由于送货地址的分散性和随机性, 送货路线可能比较复杂。而打电话、发短信通知用户时, 有可能由于用户无法及时取货而导致二次配送。另外, 自行车和摩托车等需要高人力投入的运输工具的使用更是降低了配送的效率。

(2) 服务水平难以保障:送货上门模式普遍存在配送的时效性差、送达的货物易损坏、快递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且在节假日等购物网旺盛的时期问题会更加突出。这样的情况对顾客十分不利。

(3) 快递签收难:在快递签收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代收代签的情况, 甚至会出现快递员代签的潜规则, 存在安全隐患。

(4) 隐私泄露的风险:由于快递单上往往会写有用户的家庭住址或者工作地址, 如果处理不当的话, 很有可能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 给用户带来潜在的风险。

(5) 快递车辆没有统一标准:目前我国大部分收发快递的交通工具为小型三轮车或四轮面包车, 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货物相互挤压导致损坏的情况。由于配送的商品品种多样, 大小不一, 数量不多, 物流公司很难统一配送车辆。

2. 自助提货

自助提货模式主要是通过集中投递、客户自助提货的形式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根据提货点实现形式的不同, 自助提货服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便民门店合作, 另一类是建立专门的提货点。这些自提点往往建在人流密集的地区, 例如社区、学校或商务楼附近。尽管自助提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送货上门模式面临的各种问题, 它又引入了一些新的问题:

(1) 自提点建设成本高:自助提货模式前期需要各电商企业投入巨大的资金, 如自提柜的购买、土地的租金、与各合作点的交涉等。根据调研显示, 仅一组自提柜各种成本加起来就需要5万元左右。启动资金高, 后续维修投入多再加上目前自提柜的使用频率不高导致的利润低, 这样的建设成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收回。

(2) 自助提货合作难度大:目前的自提点许多都设立在个体私营户的便民商业, 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标准化流程管理。况且店铺一旦接受了自提的设立, 便需要完成签收、看管、处理问题包裹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 少有店铺愿意积极合作。

(3) 自助提货模式不够灵活:目前提货点的覆盖范围较小, 不一定在用户期望范围内, 加上提货地点的服务时间会受到各种限制, 因而自助提货模式的灵活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用户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另外, 自助提货模式不支持用户的及时验货以及货到付款等功能, 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意愿。

三、互联网+带来的新思路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 我们可以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 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实现更加智能的配送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电商网站的消费预测

目前电商网站都积累了大量数据, 包括用户的购买记录、浏览记录等等行为。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手段, 可以提前预测用户的消费行为, 分析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 进行提前的货物调度。例如在北方雾霾天气严重之时, 就可以提前把其他地区的口罩、空气净化器等相关产品及时调运到雾霾严重的地区, 这样当用户进行实际购买之后就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配送。

另一方面, 在双十一等电商购物节之前, 采用预定和预售的方式销售商品, 也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消费需求, 提前进行商品的调度, 缓解随之而来的配送压力。

2. 送货员的轨迹分析和智能路线规划

目前智能手机上都配备了GPS等定位功能, 快递员可以实时地将自己的位置信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这样, 云端服务器可以根据当前的交通状况和快递员的轨迹进行分析, 当快递员即将到达某个送货点时, 可以提前通过短信等形式提醒用户准备接收快递。相比起传统的只提供文字展示的传统物流配送跟踪服务, 这样的做法将配送可视化, 更可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提高用户和快递员之间的协作。

同时, 利用目前已有的智能路线规划算法, 在快递员出发之前, 云端服务器可以根据快递员需要配送的商品地址, 规划出最为合适的配送方案, 帮助快递员更好地进行配送。

3. 共享物流

共享物流就是指通过共享物流资源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物流系统变革的物流模式。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 存在着大量共享物流的机遇。例如当两家快递公司都需要向同一个小区运送货物时, 尽管每家公司运送的量都不大, 却都需要各自派出一名快递员。利用共享物流的思想, 这两家公司可以采用轮流的合作配送的方式, 这样每次只需要派出一名快递员, 降低了人力成本。

4. 探索新的配送工具

除了使用传统的三轮车和面包车, 目前也已经有了一些新的配送工具的探索。例如京东网站就已经开始尝试在农村地区, 使用无人机进行商品的运输。在城市地区, 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的运力资源。例如Uber公司就尝试推出了按需快递公司, 而国内的外卖网站饿了么也已经开始尝试让它的送餐团队在非订餐时间参与快递配送。

四、总结

面对“最后一公里”配送这样的一个传统问题, 本文基于“互联网+”的背景,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 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思路, 实现更加智能的配送服务。

摘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是困扰物流行业的难题。“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解决这个难题打开了新的局面。本文在回顾现有的物流配送方案及它们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分析“互联网+”带来的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岩.我国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 36 (10) :90-91.

[2]詹斌, 谷孜琪, 李阳“.互联网+”背景下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 2016, 35 (1) :1-4.

[3]杨聚平.以客户为中心“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4]董昕灵.我国物流自提服务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4, 2 (6) :20-23.

[5]王继祥.共享物流:中国仓储与配送创新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6, 21 (7) :52-56.

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篇5

一、目前我们国家民生档案发展的现状

民生档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文本记录, 所以关注人民生活, 管理好民生档案, 做好民生档案记录保存工作对于社会和谐、国家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秩序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政府机关部分对于民生档案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和改变。

(一) 民生档案的管理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

随着国家和社会全体对于民生档案的重视, 全国各个单位在对民生档案的管理上也开始认真、负责起来, 在分配管理民生档案专业领导、招聘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创建民生档案的网络管理系统等原始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部门机关还在管理上进行了科学创新, 把民生档案的管理工作列入到企业或者公司的年度总结中, 提高民生档案管理经费, 加大民生档案管理力度。

(二) 民生档案的信息来源范围更加宽广

由于民生档案涉及范围广、种类多、包含的系统门类多种多样, 所以民生档案在收集编写的过程中, 需要越来越多的民生信息来丰富和发展民生档案管理。目前, 我们国家除了一些基础常见的民生档案以外, 例如家庭人员档案、医疗保险档案、婚姻档案等, 还包括许多类似于志愿者档案、义务护工档案、公民道德行为档案等的新型涉民档案, 这些种类齐全、分类明确的档案管理有助于公民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三) 民生档案保存环境的提高

随着国家、社会对于民生档案信息的重视以及人们对于自身档案信息的关注, 现如今的民生档案保管方式越来越优越, 档案保管环境和条件得到了越来越好的改善。一些机关部门通过增加民生档案管理经费、扩大民生档案保存范围以及投入大量民生档案管理所需的人力等方式来提高民生档案的地位和关注度。我们知道, 所谓的民生档案是公民生活、工作、学习的原始信息, 它保存和管理的好坏以及是否具备合理性对于国家稳定和人们生活安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我们需要在了解民生档案意义的情况下提高档案的存储条件。

二、在民生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民生档案设计范围广、牵涉的档案信息多种多样, 所以民生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一定会不可避免地遇见一些技术管理上的问题。

(一) 民生档案分布散乱

民生档案的来源主要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私营劳动场所, 因此, 民生档案的内容比较广杂和繁多, 由于很多的民生档案因为资源有限都是保存在基层单位的档案室, 只有剩下一少数部分的民生档案被分配到国家档案馆保存, 所以我们说民生档案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是分散的。同时, 那些小部分被分配到国家档案馆里的民生档案也因为所属的范围的不同被重新分配到了不同的卷宗、不同的案室。

(二) 民生档案的信息内容失真

作为公民基本信息储备的民生档案, 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失真问题。因为民生档案的收集和记录都是人工进行的, 并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感情, 所以档案的记载多少会因为记录员的失误或者疏忽导致部分信息失真。

三、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思路

我们知道, 民生档案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民生档案的管理涉及到一定程度的主观感情, 所以档案的管理出现许多问题, 因此, 探索和研究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思路对于档案的真实、可靠是重要的。

(一) 更改观念、关注民生档案的资源价值

民生档案具有观察民情、排解民忧、维护民权的重要作用, 具有无法替代的权威性和凭证性。我们可以利用民生档案的信息探寻民生根源、解答真假、辨别真伪,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 法律法规是约束和管理人民行为的主要参照, 民生档案作为法律的依据和文本的证据, 不仅是优民惠民的基础, 还是一种合法的信息资源, 需要受到全体公民的重视。

(二) 加大培养力度、聘用具有专业素质的民生档案管理人员

具有高素质的管理才能的人员是民生档案管理创新的关键, 因为民生档案的类型和领域多种多样, 并且信息的范围广泛、复杂, 所以说民生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繁重的, 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才能的人才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三) 服务方式改革创新、民生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化

民生档案如果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民服务, 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革和管理创新, 改变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 利用信息化技术, 对民生档案进行信息化服务管理, 进而建立数据资源库。民生档案的信息资源化不仅能够解决公民的切身问题, 还可以建立信息资源备份中心, 为政府和公民个人提供公共的服务平台。

四、结语

民生档案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是国家档案工作的重点, 所以我们需要加强民生档案的信息化和资源化, 改革创新档案工作思路, 在一定意义上真正实现民生档案的为民所用。

参考文献

[1]武玲娥:《试论民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思路》, 《兰台世界》, 2012, (04) 。

[2]孙芳:《我国目前民生档案工作的管理现状与对策》, 《黑龙江史志》, 2012, (13) 。

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篇6

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关注民生, 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深化,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切愿望。在信息化的背景下, 我们的档案工作如何融入民生、服务民生呢?本文就这一新课题作一些探讨。

一、信息化的背景及内涵

1963年, 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 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

关于信息化这一概念的表述, 我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都作过较长时间的研讨, 如:有的认为, 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 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还有的认为, 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 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对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 的国家信息化体系。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必须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2. 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3. 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二、民生问题是兴国安民之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里的“民生问题”, 指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国自古把“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 把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政权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孟子·尽心下》篇警示人们“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亦告诫后人:“天下顺治在民富, 天下和静在民乐”。以上古言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政之所兴, 在顺民心;二是以民为本, 治国首略。民生问题, 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只要把民生问题解决了, 人民群众满意了, 社会和谐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发展才能拥有强大的动力源泉, 我们的党也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三、探索民生档案工作的新思路

民生档案涉及民主政治档案、社会保障档案、国企转制档案、教育卫生档案、安居乐业档案、公共服务档案等诸多领域和内容, 影响十分重大。档案工作者要超前思考、努力探索, 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时代, 顺应潮流、满足需求、公众满意的新思路, 服务民生、回报社会。

1. 提高认识, 理清情况。

充分认识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福祉。档案工作者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清形势, 主动融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行列, 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多为解决民生问题出点子、找路子、解难题。理清民生档案的种类情况, 形成完整的概念。从我单位的性质、职能上划分, 民生档案大致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档案、再就业档案、低保档案、残疾人档案、社会救助档案、婚姻档案、职工医保档案、独生子女档案、房产档案、公证档案、劳模档案、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档案、职工健康档案、特色家庭档案等。

2. 健全机构, 广泛宣传。

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机构, 单位的档案工作机构要求是独立科室, 不应与其他科室合署办公, 机构要适应民生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民生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 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 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花大力气, 对民生问题和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 既要宣传民生问题的地位、意义, 更要宣传民生档案工作在改善民生、和谐民生、促进民生中的作用, 以全面营造关乎民生、体察民情、善解民忧的良好环境。

3. 配齐人员, 分步推进。

专 (兼) 职档案员的配备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专业技术结构等情况及待遇, 必须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予以落实到位。在保证人员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 还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坚持走调查研究之路, 通过摸情况, 订规划、搞试点、出政策、抓重点, 以实现稳步推进。同时围绕民情、民需、民意, 积极开展档案工作, 组织和发动单位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来。

4. 明确职责, 分工协作。

民生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应该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 认真履行本部门、本单位民生档案的管理职能, 积极配合本级档案部门做好各自工作, 形成工作网络, 实现各部门、各单位民生档案的良性互动, 形成既有分工, 又有协作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 既重传统书面载体, 又重电子信息数据录用。

例如, 对于我们烟草系统, 一是要把经烟户的书面历史信息材料完整存入档案盒, 档案盒上注明经烟户的姓名、地址、守法类别、片区、诚信等级、编号等。排列顺序先按守法类别, 再按经营地址的街道 (村庄) 走向, 进行有序排放, 并进行编号。最后, 对不同的诚信等级 (AA、A、B、C) 的经烟户, 贴上有区别的醒目标记。这样, 片区的责任人站在橱窗前, 一目了然。二是要充分依托专卖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好经烟户电子档案。在专卖户籍化管理的基础上, 对经烟户信息维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即要求每个专卖管

心语 (外一篇)

李学良 (空军航空大学基础基地学员一旅三队吉林长春130000)

风拂面, 一丝清凉沁入心田;阳光普照, 一缕和煦撩动思绪。揭开大学之旅的神秘面纱, 我也如愿以偿地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初涉世事, 一切都显得很陌生。暂别亲人, 怀揣着远方家乡的无比眷念。懵懂地, 激动地,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跃跃欲试的冲动使我迈出了军旅的第一步。

梦想随之起航, 在营区, 我时常用脚印点缀大地, 用身体来亲吻草地, 去感受泥土的芬芳, 去享受自然的清新。面朝蓝天心轻盈, 思绪着家乡的亲人, 抑或是思量往后的岁月。

春夏秋冬冲却我嘴角的稚气, 风霜雨雪磨砺我坚毅的骨骼。我一路走来, 唱着跋山涉水的歌, 好似初生的太阳, 充满了活力, 充满着希望, 对军人的威严与神圣一片向往。

有过天空突然暗淡的日子, 有过脚下骤然泥泞的时刻, 那时我是多么希望有人关怀, 多么希望能走过那迷茫。就像希望走在他乡的雨巷里, 头上忽然有一把为你而撑的伞, 就像希望行在异地的夜路上身旁忽然有一辆为你而停的车。

军旅没理由会一帆风顺。我怀疑过, 在极度疲惫的时候, 怀疑自己能否经得住那对毅力的考验;我懊悔过, 在事已定形, 木已成舟的时候, 认为本该使它更好;我失落过, 成绩的停滞不前以及交际能力的匮乏无不能重掀我尘封的伤疤。

不敢晾晒起潮湿的心事, 我的心也随之深埋河床。战友们庄严的步伐在我眼前浮动, 战友们激昂的热情在我心头荡漾, 我重拾自信, 一切都是那么突然, 恰似晴空碧云天里的一声惊雷, 好似初春田野里的一抹绿意, 于是乎顿悟:战友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父母不可能陪你到老, 夫妻可能形同陌路, 战友可以一生相伴。和平年代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 只有那平淡如水的生活, 战友情是那看似易断实则牢固的藕丝。生活得贫困, 有战友与我们扛着;生活得困难, 有战友和我们一起超越;生活得喜悦, 有战友与我们共享。不经意间, 我昂首挺胸, 一改昨日的无奈和迷茫, 满载一船梦想和期望, 驶向远方。

诗人在山川虫鱼忠感受生命的奇迹, 画家在日出日落时体会色彩的真谛, 政客在古书古语里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我从英雄的事迹、光荣的历史中领悟军人的神圣使命。在风起云落间寻得一枝、剪得一叶, 细看过往年华。战友的情, 点燃我心中的希望;战友的爱, 鼓起了我远航的风帆。聆听如母般殷切的心愿, 面对如父深沉的感情, 我骄傲:我是中国军人。

时间正翻着书页, 我不会把昨天的遗憾写在今天的日记里, 我要用灿烂的青春书写壮丽的人生凯歌。

理人员对辖区经烟户的店面位置、卷烟柜台、店内从业人员进行拍照留档输入电脑, 存入电子档案中, 进行留档备查, 对以前办证经烟户的形象信息进行补正。

6. 排摸监督, 主动服务。

在烟草行业, 将无证经烟户和异地经烟户输入电脑进行电子归档, 纳入建档范围。通过对各个片区的市场排摸和市场检查, 将无证无照的所有经烟户输入电脑建立档案, 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家族关系、社会背景及与有证经烟户的关系等, 从而发现内在联系, 找出贩售烟网络的蛛丝马迹。另一方面将某些籍贯的经烟户 (主要是异地经烟户) 纳入建档范围, 对主要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建档, 也分析其家族关系、社会背景等, 从而发现其内在规律并开展调查, 为下一步打击地下网络提供详细的一手资料。在具体工作中, 要做到“三个超前”:一是超前控制。二是超前监管。三是超前服务。

21世纪, 信息化建设犹如江海, 澎湃汹涌, 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就像条条支流, 奔向大海。在信息化的环境下, 做好民

磨砺利剑飞翔蓝天

——观《我要飞翔》

深邃的苍穹向雄鹰不停地召唤。几个毛头小子, 朝气蓬勃, 踏入华北空军航校的校园。他们的人生在此刻转折, 他们的生命也从此变得不再平凡。

从报到第一天的晚上, 16个小战士便接受了残酷考验, 一个又一个的五公里, 一次又一次的紧急集合, 让他们夜不能眠, 虽然这可能是艺术的夸张, 但它却将一个显而易见的生活的真理呈现在观众眼前, 好钢需要精打细磨, 没有努力, 再好的钢也不会变成锋利的宝剑。每次的汗流浃背, 每次的精疲力竭, 到最后都是一笔财富, 都是一份难以忘记的珍贵回忆。人生没有经历磨难只能限于平庸, 没有挑战的生活更是苍白无力的。

张继飞是被父亲从小以军队飞行员的标准培养的, 他训练的场景并没有着重描写很多, 但他与庄重队长的那场旋梯对抗的片段让人十分禁受感动与深思。他身为班长, 为战友挺身而出, 把军队里的战友情深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又表现出那股不服输永争第一的劲儿又不得不让人佩服。军营中都是热血男儿, 军营中都是兄弟姐妹。李刚的停飞, 是故事的感伤之处, 但同时教育我们, 只有基础打得牢, 才能最终飞得高, 飞得远。赵小虎从自卑自怯到自信, 长足的进步让人们不免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他的进步源于战友的帮助, 源于队长的关怀, 更是源于自己的努力, 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蓝天的渴望。庄重作为一个大队长, 能够以育人为最终目标, 训练上狠抓紧, 心里上多安慰。在自己的战士犯错误时, 积极为自己的兵讲情, 在自己面临抉择时, 首先想到的是不放弃自己的学员。他是一位严教员, 更像是一位老大哥, 他的身上闪烁着无数优秀飞行员崇高品质。

一个合格的飞行员真正要能驾驭的不只是飞机, 还有自己的心。而故事中的每个人都逐渐驾驭了自己的心。张继飞从爱好飞行到学会像热爱生命般热爱飞机。李刚明白了人生的成长需要脚踏实地。赵小虎拥有了一颗坚强的自信的心。一个真正能驾驭心的人才能真正自由地遨游在祖国的蓝天。

如果给每个军种赋予一种意象, 来描述它们的性格。那么, 陆军像豹, 又像虎;海军像剑鱼, 又如鲨鱼。空军像什么呢?是鹰!像鹰一样锐利, 像鹰一样果敢, 像鹰一样雄伟, 像鹰一样庄严。他们就是一群雄鹰。

我要飞翔, 像雄鹰一样, 从此刻起, 我将会用这四个字来注释我的飞行学员生活, 学习本领, 磨砺意志, 为将来能遨游天际, 保卫和平而时刻准备着。

生档案, 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需要, 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马长林、宗培岭等著:《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探论》[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年3月第1版。

[2]国家档案局主管:《中国档案》[J], 2008年第3期。

[3]云南省档案局:《〈云南省档案条例〉学习材料》[J], 2008年1月编印。

上一篇:实用类文本下一篇:腰椎旁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