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经典题

2024-05-28

高中物理摩擦力经典题(精选7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经典题 篇1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三节

摩擦力

二.教学要点:

知道静摩擦力的含义并能分析简单的事例,知道静摩擦力是可变的且有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含义,能用F=μFN 进行计算滑动摩擦力。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三.重点、难点解析: 1.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而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滑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 两物体相接触;② 接触面不光滑;③ 两物体间有弹力;④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说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外部因素决定。当人的水平推力增大到某一值Fm时,物体就要滑动,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我们把Fm(或者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故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

说明:① 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③ 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大些,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

(4)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如图1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m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又如图2所示,用力F拉水平地面上的A板,A板及板上的物体B保持相对静止做加速运动,对B而言,对地是运动的,但相对A是静止的。可假设A、B间无摩擦力,则A做加速运动时,B不可能随A一起运动,故A、B间有摩擦力。而B毕竟相对A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属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图1

图2 注意: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手握瓶子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此时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是垂直的。2.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 两物体接触;② 两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③ 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滑动;④ 两接触面不光滑。

(3)大小: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与正压力F成正比,即F=μFN。若将木块放在其它物体上(如玻璃)做相同的实验,上式仍成立,只是比例系数μ不同。说明:① μ叫做动摩擦因数,它只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μ没有单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② 公式F=μFN中的F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性质上属于弹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等加以确定。

(4)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它们的接触面相切,并且跟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注意:① 不要把“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等同起来,在上例中,物体A的运动方向向右,但相对接触物B的运动方向向左。② 概念中的“相对”两字要准确理解,“相对”指的是研究对象相对与其接触的物体而言;③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跟运动方向相同。在上例中,A物体所受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B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3.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注意: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4.用假设法判断摩擦力

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要看是否具备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但在通常情况下,其它条件是具备的,关键看物体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要判断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法有两种,一种是假设接触面光滑,不存在摩擦力,看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另一种是假设摩擦力存在,看是否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第一种假设往往用来判断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静摩擦力和有其它外力存在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静摩擦力。第二种假设往往用来判断物体不受其它外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静摩擦力。

假设法只是判断摩擦力的一种方法,有时还可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已知物体A做匀加速运动,说明物体A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此,物体A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5.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1)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是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依据。这里要特别注意“相对运动”的含义,它是指研究对象相对于被接触物体进行的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具体操作程序是:① 选研究对象(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② 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③ 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速度方向。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是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依据。这里尤其要注意“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一般是采用化“静”为“动”的思路,利用“假设法”来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即假设研究对象与被接触物体之间光滑,若它们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则其相对滑动方向便是原先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若它们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别说明它们之间原先并无相对运动趋势。利用这种方法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操作程序是:① 选研究对象(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② 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③ 假设接触面光滑,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速度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④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6.摩擦力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7.运动的物体可受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可受滑动摩擦力

物体在粗糙地面上滑动时,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就是静止的物体受滑动摩擦力,上述6中图所示的物A受摩擦力即为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8.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在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明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遵从摩擦定律,即F=μFN。

式中μ叫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两个相关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N是接触面的正压力,它与物体的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FN的大小、方向与G的大小、方向均不一定相同。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关键是根据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后面将学习)计算正压力FN的大小。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静摩擦力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利用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后面将学习,现在可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其数值在0~Fmax之间(乙为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在要求不高时,可近似认为Fmax=F。11.测定动摩擦因数

(1)用弹簧秤拉着质量为m的滑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滑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秤对滑块的拉力F,即通过弹簧秤的示数可求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μ=F/FN=F/mg可求得动摩擦因数μ。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力F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时,A、B均静止,试分别分析A、B受到的摩擦力的情况。

图1 解析:(1)F作用于A物体,A相对B有向右的运动趋势,B相对A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故A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也等于F。B受到A给它的向右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也等于F。由于A、B相对静止,B有向右的运动的趋势,因此B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μ,大小也等于F,如图2所示。

图2(2)F作用于B物体上,B相对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故B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μ。而A物体若受到B物体给它的摩擦力,则不可能静止,故A、B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

图3 点评:在判断物体之间有无静摩擦力时,也可以先假设两物体之间有静摩擦力的作用,而实际情况与判断的结果不符,则无此静摩擦力。

[例2] 如图4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体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A.μ1=0,μ2=0

B.μ1=0,μ2≠0

C.μ1≠0,μ2=0

D.μ1≠0,μ2≠0

图4 解析:由于物体A和B在力F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C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故μ2≠0,由于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可知A不受水平外力的作用,即可知A、B间的摩擦力为0,A与B间既无相对运动,又无相对运动的趋势,故μ1等于零还是不等于零均可。

答案:B、D 点评:本题为全国高考题,旨在考查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的关系。互相接触的物体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互相接触的物体的表面性质决定的。动摩擦因数是否存在,看其外在表面是否有摩擦力。若有摩擦表现出来,则动摩擦因数一定不为零;若没有摩擦力表现出来,则动摩擦因数的存在就无法判断,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

[例3] 重为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N,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分别用70N和15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牛? 解析: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此题中要用水平力推动木箱,推力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120N,若用70N水平力推时,物体没有运动,此时静摩擦力大小可由二力平衡知大小为70N,当用150N的水平力推时,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为:Fμ=μFN,根据竖直方向二力平衡得FN=mg,所以Fμ=μmg=0.25×400N=100N。

答案:70N;100N 点评: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不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大小是0~~Fmax(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取值,只有最大静摩擦力Fmax才与压力成正比。

[例4] 如图5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A、B间有质量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力水平压木块,使砖静止不动,则第2块砖对第3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为()

A.0

B.mg/2

C.mg

D.2mg

E.F增大,2、3间摩擦力不变

图5 解析:选砖块2、3为整体。如图6所示。则2Ff1=2mg,Ff1=mg。

图6 选砖块2或3为对象,则有Ff1+Ff23=mg,即Ff23=0。若F增大,2、3间摩擦力仍为零。答案:A 点评:题中选择研究对象时,应对称隔离研究对象。如选砖块2和3整体为对象,由对称性知:1对2的摩擦力与4对3的摩擦力必相等。若采用不对称隔离,则分析会很复杂。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如图1所示,用外力F水平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

;如将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

2.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3.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木料,当木料经过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是多少?

图2 4.如图3所示,一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用力F向左拉B,使B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这时弹簧的拉力为FT,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板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 B.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

C.若木板以2v的速度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FT

D.若用2F的力作用在木板B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为FT

图3 5.判断下列图4中各种情况下物体A是否受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A.相对地面静止

B.一起做匀速运动

C.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

图4 6.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置于水平面上的木板上向左滑行,滑行时木板静止,木板质量M=3m,已知木板与木板间、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在木块滑行过程中水平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图5 7.一个重G1=400N的小孩,坐在一块重G2=100N的木块上,用一根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拉住木块,使人和木块处于相对静止共同前进(图6)。已知人的拉力F=70N,则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0.14

B.0.28

C.0.70

D.0.35

图6 8.为了测量报纸和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人认为一定要有一厚叠报纸,否则压力太小没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压力和摩擦力。你认为只有一张报纸和弹簧测力计(当然还可以用一些其它的物品)能否测出μ?写出测量方法。

9.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2;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B.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F3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F4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10.全国著名发明家邹德俊发明了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如图7所示,将它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面上时,可挂上衣帽等物品。如果挂衣钩的吸盘压紧时,它的圆面直径为

4110m,吸盘圆面压在墙上的5的面积跟墙面完全接触,中间5未接触部分间无空气。已知吸盘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这种挂钩最多能挂多重的物体?(大气压强P=1.0×105Pa)

1图7

【试题答案】

1.mg;mg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2.A、C 解析:静摩擦力的方向用物体相对哪个方向有运动趋势较难确定,可利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产生的效果进行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例如依靠静摩擦力而运动的物体,其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是相同的,人走路就是靠静摩擦力向前运动的。人受的静摩擦力方向与人前进(运动)方向相同,由此可知A正确,B、D都是错误的,而C是正确的。

3.解析:由于木料是均匀的,故其重心在其中心即l/2处。当木料经过图中所示的位置时,1/3伸出桌外,故此时木料对桌面的压力为FN=mg。

根据F=μFN可知,此时木料对桌面的摩擦力为:F=μFN=μmg。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故可知所求桌面对木料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F=F=μmg。

根据木料相对桌面运动的方向向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可判断得:所求桌面对木料的摩擦力F的方向为水平向左。4.D 解析:A、B发生相对滑动,则A、B间有滑动摩擦力。由于B对A弹力不变,故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与B的运动速度无关,C错。当拉力为2F时,由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条件知,弹簧的拉力FT不变。故D对。

对B研究,地面对B的弹力不变,与B的运动速度无关,但地面对板B的滑动摩擦力大于B对A的滑动摩擦力,故AB均错。

5.解析:a、b两种情况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合力为零,用第二种假设法判断,假设物体A受静摩擦力,则物体A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假设是错误的。故在a、b两种情况下物体A均不受摩擦力。c种情况,可用第一种假设法判断,假设B的上表面光滑,则A不受摩擦力作用,此时A不可能做匀加速运动,故假设是错误的,因此,物体A受摩擦力。d种情况,由于A做匀速运动,说明A在水平方向上受合力为零。因为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F的作用,故A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也可用第一种假设法判断。6.D 解析:当m向左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F=μmg,方向向右,同时m给M一个大小也为F方向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在整个过程中,M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水平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μmg,方向向右。7.B 解析:由于小孩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整体所受的摩擦力和跟地面间的压力分别为

f140f=2F=140N,N=G1+G2=500N,所以μ=FN=500=0.28

8.解析:可以,把报纸包在或粘在一个木块上,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然后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运动,此时的示数为F1,则摩擦力F=F1,FN=G,所以μ= F1/G。9.D

10.125N

高中物理摩擦力经典题 篇2

一、明确相关的物理概念

针对物理学探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高中物理中的摩擦力概念一知半解,以至于在对摩擦力知识点的学习方面有所误解,所以为了解决学生这一困惑,首先得让学生的心中有一定的概念:什么是摩擦力?在学习摩擦力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地方在哪?例如,在对静摩擦力这一现象进行判断之前得弄清楚并且找到静摩擦力发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都能明确要想产生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首先是相互接触的,且接触表面粗糙,两物体之间同时存在一定压力,但最容易忘掉观察的点就是这两个物体之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这一现象,还有就是静摩擦力的特点,而且学生也需要了解并且掌握的知识点就是静摩擦力产生的被动性以及力的变化规律。在学习并且接触摩擦力之后,学生要了解并且对比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之间关于产生原因及量度的区别。

二、创设实验情景,提高教学效果

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往往最难突破的就是重难点,因为大部分的重难点它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不太容易通过概念性的知识来理解,再加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观察力都受到局限,因而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所设计的实验情景必须更加直观,容易让学生理解。情景设置: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在进行接触后,产生了相对运动的趋势。实验过程:把手放平,手心向下平放在桌面上, 同学们能够感受得到桌面给手掌带来的静摩擦力吗?把手掌顺着桌面向前移动,手掌有欲望向前挪动,但是结果没有动那么这个时候桌面和手掌之间是否产生了静摩擦力呢?实验分析: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首先静摩擦力是静止的。 物体受到的力,是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并没有真正产生滑动的,而滑动摩擦力是已经发生的了相对滑动,且物体最终的结果就是静止不动。学生更容易能够观察得到互动摩擦力的产生与消失的整个过程,但是静摩擦力不容易让学生通过肉眼及大脑分析捕捉到。因此教师对教学场景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静摩擦力的产生与消失的过程, 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性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通过对概念性的摩擦力进行学习之后,紧接着就要对摩擦力进行深入剖析,在这一环节中通常我们会自己假设出来一种情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摩擦力的大小有所改变?问题引出之后学生便会进入漫无目的的想象中,借助一个小的实验来让学生清楚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 首先:需要一个圆形的空玻璃杯,然后让学生自己体验,手握玻璃杯,在空中呈静止状态,许多学生都认为杯子能轻易握住并且不会掉落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手与玻璃杯之间产生了弹力,手与玻璃瓶的重力相互抵消。这个时候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并且引导学生:瓶子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而我们手对瓶子的弹力是平衡的, 两力方向完全不同,无法进行抵消,那究竟原因在哪呢?学生根据现象可以判断出这两力是平衡的,那一定存在摩擦力, 且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便是两物体之间有接触和挤压,产生弹力。

其次,教师在玻璃杯外壁涂抹一层润滑油,然后让学生继续手握玻璃杯,这时候玻璃杯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学生需要借助更大的力来让玻璃杯保持静止,也就说明静摩擦力产生的另一条件是两物体的接触面不能是光滑的。

然后,给空玻璃杯里不断的加入水,随着水的增多,学生握住杯子的手能够明显感到杯子有继续向下滑动的趋势,此时学生必须加大握紧杯身的力度,但是发现注入杯子里的水越多,杯子与水之间的重量越大,水杯下滑的趋势越大,最终杯子没有滑落就说明手对杯子产生的静摩擦力增大,也就是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力的大小有关。

最后,水加到不论学生怎么用力都会不断下滑的地步就能说明手对物体产生的静摩擦力其实是有极限的,即最大静摩擦力,水与杯子共同的重量大于手与杯子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时,破坏杯子的静止状态。实验最终结果告诉学生杯子能够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因为弹力的原因,而是因为物体之间产生了摩擦力。

四、巩固加深知识,协助学生理解

为了让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在最后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置来达到巩固的目的:首先,做习题,学生通过反复做题将课上接受的知识点再进行巩固,而且题中的难易程度不同,较难的题型在分析过程中更能加深理解记忆,并且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拓宽知识面,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起来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完成摩擦力部分的教学之后,关键部分在于能让学生将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实例来活跃学生思维。

为了让自身的课堂效果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做好充足的课程准备。在将一切准备好之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摩擦力部分才能达到期望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从各方面得以提升。

摘要:摩擦力一直是力学中的重点甚至难点,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突破。为了大力培养学生对于高中物理探究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物理探究方面思维更加活跃,想法更加创新,同时也为了让高中物理学习能在新课程标准下得到较好的运用,本文对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作了尝试。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浅析 篇3

关键词:摩擦力;情景假设;实践

力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知识点多,力的种类繁多,成为高中物理的新难点。而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动静结合”,让摩擦力成为力学课堂中的第一个教学难点,如何就摩擦力相关知识点来进行教学,成为高中物理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本文结合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课堂导入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厌倦,例如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让班级中力气最大的男生上前来,先让他把3张部分重叠的纸拽开,再让其把事先准备好的两本逐页对插在一起的书拽开。当学生不能拽开两本书的时候,可以再让一位学生上前来实验,还可以让两个学生同时拽这两本书。或者通过拧瓶盖的方法来进行课堂导入,即课上让学生拧开一个瓶盖都是水的饮料(请力气最大的学生来拧,制造悬念),等学生讲完为什么拧不开瓶盖后,老师再将瓶上的水擦去,轻松拧开。通过课前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摩擦力的思考。此外,还可以通过下雪后用瓷砖铺设的公共场所为什么要撒沙子等问题来进行提问,让学生深层思考。

二、生动形象,概念讲解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摩擦力时对摩擦力概念定位不是很清楚,导致在习题分析过程中对力的解析不正确,常常不能判断其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实验来进行概念上的讲解。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确定两个概念,即作用点是在接触面上,在受力物体上;方向是跟切面相切,并与物体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时候可以进行“牙刷演示”,直接观察摩擦力的方向。先将一个牙刷向下放在粗糙的平面上,沿水平方向轻轻用力,使牙刷在受到力的同时不进行位移,让学生来观察牙刷毛向什么方向弯曲,向什么方向弯曲就是平面运动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此时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之相反;把牙刷毛向上平放,再将另一个牙刷与第一个牙刷毛相对,再沿水平方向轻轻用力,使两支牙刷都不产生位移,此时再让学生来观察,让其了解到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牙刷毛分别向什么方向弯曲,从中可以轻松判断出摩擦力与作用力的方向。由此可以给出教材上的定义“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三、情景假设,实践验证

在进行理论教学后,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再通过实验逐一进行验证,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对物体运动做的是负功。物理老师应通过实验来进行指导。因为摩擦力除了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比如在光滑地板上有A、B两个物体,A在B上面,用力拽动B,这时A与B之前的摩擦力即为不做功。

此外,还可以模拟一些电影中常见的镜头,来进行对知识点的复习与验证。例如,影视作品中经常有人从山上掉下来,一路打滚滚进山沟。如果这个人不以滚动向下运动,而已滑动向下运动,结果会是如何?可以利用小木块代替人体,在下坡过程中给予一个初始的力,然后观察其运动状态,看是否会在坡底停下;同时再用椭圆体(模拟人体横向向下),一样给予一个初始的力,然后观察其运动状态,看是否能在坡底停下。这个实验和汽车在冰上刹车一样,如果没有ABS系统,那么刹车瞬间,使得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在光滑的路面上这么做会减少摩擦力,使得汽车需要更长的距離才能停下。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区别,巩固复习了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摩擦力与压力、物体接触面光滑度、物体接触面积有关。这些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遇到同样危险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点心得,物理教师只要抓住以上几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案例、吸引学生兴趣,势必会在教学方面取得傲人的成绩,使学生的成绩不断得到提高,达到教学任务的目的和要求,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进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锋.“三步法”突破高中物理“摩擦力”难题[J].新课程:下,2015(01).

[2]刘培永.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学一得[J].教育文汇,2014(09).

高中物理说课稿《摩擦力》 篇4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待学生回答后,我们本节就要来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两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经典物理题[最终版] 篇5

毕业那天,谁都不要哭,都微笑的滚蛋好吗?

1、不知已多久,时光静静的走,我们就这样渐渐牵起了勇敢。

2、吵架也好,斗嘴也好,开心也好,出气也好,你永远是我心中最好的死党。

3、在我们相聚的日子里,有着最珍惜的情谊,在我们年轻的岁月中,有着最真挚的相知,这份缘值得我们珍惜。

4、无尽的人海中,我们相聚又分离;但愿我们的友谊冲破时空,随岁月不断增长。

5、就算是拼尽全力,我也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有个傻瓜,一直在等我。

6、用四

(三)年的时间换一个心底永远的回忆。

7、我也并不是总舍不得你走,只是总想看见你的笑容,听你的笑声。

8、想说的很多。可是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能留给你的,只有我的默默的祈祷:珍重啊,朋友!

9、谢谢你,在老师发现我玩的时候,你总会提醒我——致我亲爱的同桌

10、每一次旅程,每一段感情,我们从来说不出它真正的意义,可是那些或许酸涩或许甜美的记忆,却一次又一次。

11、不停留,带着回忆向前看,不管是爱宠恋人还是家人朋友,就让离别,成为一种开始。我会想念你,就像是又到毕业季,我又开始想念艳阳下你的轮廓,你们的身影,我们的欢笑

12、一岁岁的年华流逝,曾经捧在手中不肯放下的童话书,早已不知踪影。不想长大,时光又匆匆,于是怀念过去,过去却只存在回忆中,来不了,回不去。

13、在成长的岁月中,曾经陪你笑陪你愁的朋友,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愿彼此都能珍惜这份友谊,做个永远的朋友。

14、后来长大了,有那么大的梦想在世界一个个陌生而美好的角落呼唤,喜欢背包流浪,却永远会在某个安静的晚上想起曾经在家里简单的小生活,整个院子就是整个世界的小生活。

15、爱上几个人,才知道爱伤人,在无声的时光里心疼,我听不见哭声和笑声,却听见了单纯~、Its奥莉弗的毕业季、青春、love、安若堇萱、清新、摄影、我许的疯癫半世、右手执起一盘朱砂、灿年、插画、创意、淺

16、当流年、以成过往。当物是、加上人非。当豪情、变成怠倦。界、冲满黑色。当履历、说成必定。当糊口、让我可惜。纠缠是我不成以或许节制、望去只要无尽的现实。

17、留下相逢的倩影,带走萌芽的相思草,惟有绿色的邮路,载下别离的思念。

18、我舍不得你走,但是你要走我也没法挽留,只能说声“一路顺风”!

19、我们每人心里的某一部分,都属于当年的自己,永远是孩子般的模样,代表了年少时的所有美好和期许。如今回头遥望,有怀念有伤感,但任你如何去追忆,那样的时光永不再回来,就像那轮咖啡色的夕阳,每天都落下,只是,在你的眼中,已无法如当年那般纯粹美好。

20、你离别时的叮咛,在我心头波动着深远的音响,散发着幽兰般素淡的清香。

21、许多老房子消失了,校园里正在大兴土木。老房子留在照片里,我们呢?我们也能留在照片里吗?包括那些做作的微笑和夸张的“V ”形手势?

22、回忆里淡淡地吻,和笔记里淡淡地字迹,只是无意间的想念。

23、年少轻狂的自以为是,甜蜜地疯狂地敏感地脆弱地,单薄而无力地形容着。一个温柔甜美而残暴的魔鬼。而我们

只能够任凭着他恣意的声线在心中留下止不住的伤悲。

24、几个人用同样钥匙是打开同一扇门;几个人用同样的目光,跟空荡的寝室说再见。

25、再深情望一眼,曾经充满回忆的教室。

26、曾经抱怨,曾经感慨,如今只剩满腔留恋。

27、在这个阳光热辣的季节里,我们就要离去,为着更好的宴会,更多的热闹。

28、希望几年后我能当你孩子他干爹!

29、不管你奔赴海角天涯,也不管离别会有多久,我会等待等待。

30、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有的人梦想已经实现,但更多的人还奔波在茫茫追梦途中。还记得你曾经的梦想吗?那是一朵永不会凋零的花。

毕业那天,谁都不要哭,都微笑的滚蛋好吗?

31、毕业那天,谁都不要哭,都微笑的滚蛋好吗?

32、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

33、毕业了,你走了,我守着一颗真心呆呆的看着咱们毕业照你微笑的脸庞。

34、同桌,没我在身边唠叨,会不会有些不习惯。

35、看着空荡荡的宿舍和柜子,总觉得留下了什么,原来我留下了我对你们的思念。

36、想想曾经同桌的我们,高考过后就各奔前程了,心中真是不舍。同学,前途多珍重!

37、我的思念随着阳光升起,希望你踏着霞光而来,然而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38、时间终究会比爱强悍,忘记什么都不难,想复原,不难。等某天各自出现下个牵绊,关于你,很自然会烟消云散。

39、时光彷佛瞬时倒流到青葱校园,天边飞鸟有白色的羽翼,唇边的微笑是薄荷味的香,操场上还有孩子奔跑的身影。在那样单纯美好的年代,爱自然就是永远,谁不曾轻轻拉过另一只手,相信一直爱一直好,就能永远不分开。

40、外面的雨打在窗口,窗外浪漫的巴黎沉沉的睡去,只有孤独陪着我继续走。

41、不要勉强自己,明天没什么特别!只是想你能完完全全陪我在你有时间我离开前。

42、高考后,该笑的笑,该哭的哭,该告白的就告白吧。

43、同桌,对不起,以前我天天欺负你,现在分开了,以后再也不能了。

44、再次听到《同桌的你》那熟悉的旋律,想起我们以前的种种。

45、小时候,幸福 很简单;长大了,简单 很幸福。小时候,浪漫 很奢侈;长大了,奢侈 很浪漫。小时候,梦幻 很美好;长大了,美好 很梦幻。小时候,理想 很坚定;长大了,坚定 很理想。小时候,迷惘 很遥远;长大了,遥远 很迷惘。

毕业那天,谁都不要哭,都微笑的滚蛋好吗?

46、毕业是个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珍惜手边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悔不当初;不要动不动就许下承诺;请继续保持野心,有野心理想不一定实现,但有野心你才会前进,才会不堕落;要时刻记得感恩于在人生路上帮助过你的人。

47、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

48、时光匆匆,当我伸手去拦时,它却如悄悄地从指边溜掉了。我的大学生活就如这流水般缓缓而又匆匆地流淌着到了她的尽头,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感慨收获和即将入海的宽广无限。

49、毕业季节,愿我们的友谊永远不散。

50、再见学校,再见教室,再见老师,再见同学,再见我暗恋的女孩^

51、毕业了,我们说好了开心的离开,可散伙饭那天眼泪却不听话的流下来。

52、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天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53、灯红酒绿,人潮涌动的欲望都市,男人,必须靠自己,乘上孤寂死亡的火车,死也要死在自己手上。

54、所谓好朋友就像我们一样,可以畅谈心中的感觉,彼此关心,彼此照顾,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争得面红赤,却不会放在心上。

55、风是透明的,雨是滴答的,云是流动的,歌是自由的,爱是用心的,恋是疯狂的,天是永恒的,你是难忘的。

56、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眼间,大学四年的美丽年代就快到了要结束的时候。回首这四年,有过欢乐兴奋也有痛苦悲伤,付出过汗水泪水,也有收获与成就。有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回味过去,为的是未来。

57、为了爱,梦一生,是疯狂还是缘份,男人其实并不笨,痴情的男人才最傻,傻到连命都不要。

58、朋友相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我会珍惜你我的友情,更期待相会的时刻。

59、如果我放弃,不是因为我输了,而是因为我懂了。

60、毕业季,我想拿着签满全班同学名字的毕业照,给一个大大的吻。

毕业那天,谁都不要哭,都微笑的滚蛋好吗?

61、毕业那天,给同学们一个纯洁的拥抱,因为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62、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真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像幽香的小花,开在深谷。

63、那天,经过母校,听到熟悉的下课低声,仿佛看见了我们天心玩耍的场面。

64、我静静的望着天空,试着寻找失落的感动。只能用笑容,期待着雨过天晴的彩虹。

65、离别,泪水成了留言,你说:这泪可以凝结成珍珠,变成永久的纪念。

66、就再让我看一眼,就一眼,我不想丢掉这段记忆。

67、每段旋律记载着不同的复杂心情,每首歌都是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

68、俨然已成为伴我入眠又陪我度日的主题曲。听着听着,童年时的片段竟莫名地映入眼帘,欢乐的回忆里,挟带着是我如今怀念的泪水!

69、成长过程中的思考友情迷失沉默遗忘以及失去的,也许其中仍旧伴有成长过程里无法避免的言不由衷,但是关于成长的归宿,你我又能寻找到怎样完美的答案呢?

70、我的难题是挥别之后,如何能永远以一种冰般冷静又火般热烈的心情,对你。

71、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忘不了朋友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72、最后的一科,老师和同学们都哭成了一片。

73、明年的开学季,坐在这个教室的人就再不也是我们了。

74、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快乐。周末愉快!

75、还没有言别,你已消失于远方的地平线。我站着,如同一株小树那样平静。其次,我的心早随你而去。不知你是否察觉?

76、如果再回到从前,还是与你相恋,你是否会在乎能够保持永远,还是热恋以后,简短说声再见,给我一点空间。

77、离别是暂时的,共度人生是永远的,离别滋生相思情,使我们的爱情更炽热。

78、下一个夏天,教室里又会坐满了,可惜再也不是我们了。

79、朋友,让我轻轻的说声你好,虽然人生难免有聚有散,但你却是我心中,最珍惜最难忘的朋友。

80、毕业了,对于一些人,学生时代也永别了。

81、几个人用同样钥匙是打开同一扇门;几个人用同样的目光,跟空荡的寝室说再见。

82、不知不觉,漫漫的雨季已经悄然降临。洋洋洒洒的雨露淋湿了世界,也淋湿了我的心。在这个多情的日子里,一起来聆听,雨的声音。

83、分别时,我们没有流连的泪眼,相对,无语。看夕阳透过文峰塔尖,把它的余晖洒在西清河畔。

84、就这样眨眼间毕业了。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要永远不毕业。

85、许多老房子消失了,校园里正在大兴土木。老房子留在照片里,我们呢?我们也能留在照片里吗?包括那些做作

的微笑和夸张的“V”形手势?

86、分别已久,相见亦难,让这小小的纸片带去我真诚的心,捎去我永恒的爱。

87、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88、命运让我们相识相知,生活又使我们相分相离,就像月亮和星星,遥远而又永在一起。

89、光阴似箭,一转眼,同窗生涯已成为过去。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跑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小溪竹亭,是我们永远依恋的百草园。多少个在一起的春秋,每一次游戏,每一次探讨,每一次争吵,都将成为我记忆中珍贵的一页。

90、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编后语:毕业后,有些人失望了,有些人失恋了,有些人失踪了。有些人发财,有些人发福,有些人发喜帖。这些事,还会陆续发生,默契的生活轨迹将划下休止,开始截然不同的人生。不奢他日再次聚首,但求不忘各自最初的容颜,毕竟,我们都曾闯入彼此的生命。

高中物理摩擦力经典题 篇6

[P 3.] 广东茂名市2007年第一次模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D)A.首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卢瑟福 B.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是麦克斯韦 C.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科学家是贝克勒耳

D.首先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P4.]江苏省如东中学06—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2.对于如下几种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A.通常情况下人用力将乒乓球和与乒乓球大小相似的小石块抛出,小石块飞行的距离要远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抛出后的乒乓球比石块所受空气阻力大

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压缩空气,这说明此时空气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斥力

C.把笔尖紧压在化妆用玻璃镜面上,看到笔尖与它在镜中的像的距离约为4mm,则玻璃的厚度约为4mm D.打开香水瓶后,在较远的地方也能闻到香味,这表明香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P 5.] 2007年广东卷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 D)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P 6.] 07年理综重庆卷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D)A.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最大值的2倍

B.声波是纵波,声源振动越快,声波传播也越快

C.在某介质中,红光折射率比其它色光的小,故红光传播速度比其它色光的大 D.质子和α粒子以相同速度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较小

[P 7.]苏北五市07届调研考试1.为了纪念牛顿和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人们常把1666年和1905年称作牛顿奇迹年和爱因斯坦奇迹年。下列关于这两位物理学巨匠对物理学贡献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B)

A.爱因斯坦通过质能方程阐明质量就是能量

B.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给出了光子能量E=h

C.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牛顿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并精确测出了引力常量

[P8.] 07年4月苏州中学调研卷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D)

A.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m)作为障碍物能观察到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也具有波动性

B.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暗线是由于太阳大气层中相应元素的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能而形成的

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之增大 D.质能方程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有简单的正比关系

[P 9.]江苏省如东中学06—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8.下列提供了科技发展及物理与生活的四则信息,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B D)..A.运输灵敏电流表时,为了防止指针的大角度偏转,应把灵敏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用导线连接

B.某国际科研小组正在研制利用超导材料制成灯泡的灯丝和闭合电路。利用电磁感应激起电流后,由于电路电阻为零从而使灯泡一直发光

C.由于太阳的照射,海洋表面的温度可达30℃左右,而海洋深处的温度要低得多,在水深600~1000m的地方,水温约为4℃。据此,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抗腐蚀的热交换器,利用海水温差发电

D.低温技术已有重大突破,1933年低温达到0.25K,1995年低温已达1×10-8K。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一定能把热力学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

[P10.]07年4月苏州中学调研卷16.(15分)如图所示,在xy平面上,一个以原点O为中心、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着一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xy平面向内。在O处原来静止着一个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137,某时刻该核发生衰变,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反冲核。已知N(氮)正电子从O点射出时沿x轴正方向,而反冲核刚好不会离开磁场区域,正电子电荷量为e。不计重力影响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N的衰变方程;(2)求正电子离开磁场区域时的位置。(1)试写出13713130解:(1)7N→6C+1e

(2)轨迹示意图如图所示

(3)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cvc=meve

反冲核,即碳核的轨道半径为 R2mcvc6eBR2

对正电子 rmeveeB 所以 r=3R

由图可知,正电子从磁场中射出的位置P的坐标x、y满足: r2=x2+(r-y)R2= x2+y2

解之得x356R

y16R

象测定金属 [P12.]07年4月苏州中学调研卷17.(15分)如图所示是利用光电效应现极限频率的实验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的总电阻为4r,两块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当N受频率为的紫外线照射后,将发射沿不同方向运动的光电子,形成电流,从而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若闭合开关S,调节R0逐渐增大极板间电压,可以发现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压表示数为U时,电流恰好为零。(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电荷量e、电子质量m、光速为c)则: ⑴金属板N的极限频率为多大? ⑵这时Rpb为多大?⑶切断开关S,在MN间加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逐渐增大磁感应强度,也能使电流为零,当磁感应强度B为多大时,电流恰好为零?

解:⑴当电压为U,电流为零时有

eU12mv0

212mv0hh0

eUh2解以上两式得: 0

又 URPbR0r

RPb5UrE

⑶由题意知 Rmv0eB d = 2R 解得: B8mUed22ed2meU

[P 14.]江苏省如东中学06—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15.(16分)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地表土裸露,大片土地沙漠化,加上干旱少雨,我国北方地区春天会出现扬尘天气甚至沙尘暴。据环保部门测定,在北京地区出现严重沙尘暴时,最大风速可达到12 m/s,同时由于大量微粒在空中悬浮,天空呈橙黄色,能见度只有50m左右。

(1)根据光的散射规律可知,当空中悬浮的微粒直径d与入射光波长λ之比d/λ=0.1时,该波长的光散射最强。在空气洁净时,主要是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散射日光,其中蓝光被散射得最强,所以天空呈蓝色。发生沙尘暴时由于悬浮微粒对光的散射,使得天空呈橙黄色,已知橙黄色光波的平均波长为6.0×10-7m,请计算悬浮微粒的平均直径为多大。

(2)若某次沙尘暴使空气中悬浮微粒的最高浓度达到5.8×10-6 kg/m3,已知单个悬浮微粒的密度为2.0×103kg/m3,这时1.0cm3的空气约含多少颗悬浮微粒?(3)在一般扬尘天气,风力发电机还可以正常工作。已知风力发电机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20%,空气密度为1.29 kg/m3,某风力发电机风车的有效受风面积为4.0 m2,此风力发电机在风速为l0 m/s时的输出电功率为多大?

解:(16分)(1)因为d/λ=0.1时,该波长的光散射最强,所以沙尘的平均直径d=0.1λ=6.0×l0-8m。

(4分)(2)沙尘暴天气时1m3扬尘空气中含悬浮微粒总体积为:V=m/ρ=2.9×10-9m 3. 每一个悬浮微粒的平均体积为:V0=πd3/6=1.1×l0-22m3

1m3的空气中所含悬浮微粒的数量为N=V/V0=2.6×l013个

所以1.0 cm3的空气中所含悬浮微粒的数量为n=2.6×107个

(6分)(3)1s内吹到风车上的空气的体积为:V=Sv 这些空气所具有的动能为:EK=1/2ρVv

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为:P=ηEk=η×1/2×ρSv3=516 W

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篇7

本节课是人教社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弹力之后。该节知识是力学的基础,更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所以这节内容的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体验摩擦力特点规律的发生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应高度重视本节教学过程;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高中物理《课标》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其中,对静摩擦力规律的认识应该包括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三类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课学习的成败对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的应用以及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热能的关系等问题都将带来影响,所以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会具体的计算。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另外,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以及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2、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4、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

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参与比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4、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四、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观察提问、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力、重力、弹力,对力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规律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生硬的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做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学法指导可分为:

⑴、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而问题的解决恰好就是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如本节课的“控制变量法”,并将此方法迁移应用到其它方面。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以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所以,本节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教给学生“三会”:会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会用实验进行探索,会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教法:引导启发演示实验讨论分析多媒体辅助学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讨论归纳法交流合作法。

五、教学程序

引出摩擦力,提问生活中摩擦力例子,举例。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带给我们的生活的情况,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对其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用手推桌子,桌子为什么没有移动?(边演示边讲解)

静摩擦力用刚才的例子,提问: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如何?大小与什么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观念。

实验探究,提问同学,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及产生条件。

动摩擦力

实验探究

产生条件大小(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定量分析方向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会有所不同,进行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以致用

上一篇:弥足珍贵的是进步作文下一篇:环境创设从点滴做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