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精选12篇)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如何预防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并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2)血液传播: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了。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首先在美国被识别。在那个时期,艾滋病患者主要在美国,尤其是同性恋者,以至于当时人们将艾滋病称为“同性恋的癌症”,并以艾滋病的蔓延来警告和批评西方社会的“性自由”。当时世界各地的艾滋病患者大多也是由美国传播出来的。按照80年代艾滋病最初的发生情况,人们似乎得出结论说,它是发生于西方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然而,将近30年过去了,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约2500万,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那么,艾滋病的首发地美国有多少人死于艾滋病?截止到西历2005年,美国死于艾滋病的人约1.7万人。哪里死于艾滋病的人最多?非洲。目前,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约6000万人,70%在非洲。全世界已经死于艾滋病的2500万人中,80%是
非洲人,也就是说,非洲死于艾滋病的人数约2000万。
1.急性期
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2)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肺孢子虫肺炎(PCP);(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3)弓形虫脑病;(14)青霉菌感染;(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
从艾滋病被识别确认后,如何预防艾滋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艾滋病到底该如何预防呢?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常识,注意一下事项,就可以把传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
2.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容店去理发或美容;浴室的修剪刀一定要消毒,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
3.不用为消毒的器械穿耳眼,文眉,纹身。4.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安全套 5.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为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6.医疗时使用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不到消毒的不到保证的诊所,医院去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儿童打预防针必须做到一人一针有一管;在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到自己的皮肤或粘膜上
7.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不要怀孕 8.不用擅自从国外带进血液制品,不用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液
9.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脸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10.禁止HIV抗体阳性者献血及提供其它体液。应告诉患艾滋病的妇女,不要口对口给婴儿喂食;月经期应特别处理好经血,不得使之污染他物;性生活时要采用避孕套,以防感染他人。同时,尽量说服病人不要怀孕,因为怀孕期可以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后代。病人的性伴侣、配偶要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对抗体阳性者家庭的其它成员,在有条件的地区也要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查。
注意事项艾滋病,虽是不治之症,但可以预防。最要紧的是要遵守政府法令,遵守性道德,特别要注意非法黑血站——再贫穷也不能去卖血,再紧急也不能输用可能污染HIV的血,以免感染艾滋病病毒。若有艾滋病感染可疑时,你可以到各地医学科研机构,大医院,省、市级防疫机构接受检查;一次抽血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没有传染上艾滋病,应定期检查。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接下来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总之,艾滋病虽是不治之症,但可以预防。最要紧的是要遵守政府法
令,遵守性道德,特别要注意非法黑血站——再贫穷也不能去卖血,再紧急也不能输用可能污染HIV的血,以免感染艾滋病病毒。若有艾滋病感染可疑时,你可以到各地医学科研机构,大医院,省、市级防疫机构接受检查;一次抽血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没有传染上艾滋病,应定期检查。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2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艾滋病病毒 (HIV) 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力而使人体发生一系列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患者死亡的传染病, 且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 病死率极高,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是我国重点预防和控制的重大疾病。在我国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孕产妇感染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 90%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 是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 有效地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迫在眉睫[1]。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分娩或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1]。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PMTCT) , 即切断艾滋病经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宫内感染、产道分娩和母乳喂养[2];通过实施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3]综合干预措施, 最大程度地减少儿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感染, 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 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 对全县所检出的19例HIV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9例终止妊娠, 10例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 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其子女12、18个月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县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孕产妇11545例, 选取其中检出的HIV抗体阳性孕产妇19例为观察对象, 检出率为0.16%。年龄20~30岁15例, 30~40岁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例, 初中10例, 小学及文盲8例;母婴阻断孕周:28周以下4例, 28~40周15例, 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母婴阻断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妊娠孕周与母婴阻断干预效果关系密切, 检测HIV抗体的孕周越早, 母婴阻断干预效果越显著, 除自愿终止妊娠外, 针对HIV母婴传播的3条途径, 实施UNAIDS推荐采用的母婴传播阻断金标准: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3]。
1.2 干预方法
(1) 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与检测 (PICT) , 从产科门诊孕产妇中尽早筛查出HIV抗体阳性孕产妇。19例孕产妇的HIV抗体确认阳性结果均由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确认实验室出具。
(2) 对检出的HIV抗体阳性孕产妇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 建档、列入个案追踪随访管理。在尊重、保密的前提下, 对HIV感染孕产妇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和阳性结果检测后咨询, 提高本人和配偶对艾滋病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 充分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对本人及胎儿、婴儿的危害, 使其知情、自愿选择妊娠结局, 并签署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
(3) 对自愿终止妊娠者, 尽早实施相关手术, 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导, 同时转介至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管理。9例中实施孕早期人工流产术1例、孕中期引产术2例、孕晚期引产术6例。
(4) 对自愿选择继续妊娠者, 除提供常规孕期保健外, 重点监测CD4细胞及病毒载量, 随时观察感染状况, 专人进行随访管理, 给予优孕、优育、孕期保健、孕产期抗病毒药物应用、分娩方式选择、产后婴儿喂养问题咨询和保健指导。 (1) 按WHO推荐的尚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治疗以及没有治疗指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PMTCT用药方案服药, 并签署服药知情同意书。方法: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齐多夫定 (AZT) +维乐命 (NVP) 联合用药。孕产妇用药:妊娠28周开始口服AZT300mg, 每日2次, 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口服AZT300mg, 至分娩结束;孕产妇临产后服NVP200mg, 若服药24h后仍未分娩, 则于临产后给重复剂量NVP200mg。若选择性剖宫产, 在手术前2h服用NVP200mg。 (2) 确保孕期良好的营养:建议进食富有营养的饮食, 给予补充vit A、铁剂、叶酸、锌和其它微量元素。 (3) 注意观察血象、肝肾功能:服药头3个月内复查1次/半个月, 以后复查1次/3个月,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指导服药。
(5) 进行安全分娩指导, 从阻断艾滋病经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等方面权衡利弊, 使孕产妇知情选择分娩方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 选择阴道分娩则遵循“避免产科损伤性操作;尽量缩短产程;避免强宫缩;缩短胎膜早破时间”的总原则。避免产科损伤性操作即:宫内胎儿头皮电极监测、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产钳、吸引器助产等。接产时注意保护会阴, 防止会阴裂伤。当胎头娩出后, 右手注意保护会阴, 不要急于娩出胎肩, 先以左手从鼻根向下颌挤压, 充分挤出口鼻内粘液和羊水, 以减少感染机会。 (2) 产科有剖宫产术指征但无临产、无胎膜早破、无病毒载量<1000cp/m L等情况建议择期剖宫产。新生儿出生时, 先在距离脐根部3~5cm处远距离断脐, 换手术台下巡回护士处理新生儿;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粘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 最好用吸耳球清理呼吸道, 以减少呼吸道粘膜损伤。
(6) 新生儿护理干预。 (1) 出生后注意保暖, 及早用流动的温水轻柔地清洗新生儿皮肤、粘膜、头发及外生殖器等污染的血迹、羊水及分泌物, 脐带处理严格消毒。给予乙肝疫苗等预防接种。 (2) 新生儿服药。新生儿出生后6h内一次性服用NVP2mg/kg体重, 最多不超过6mg;生后6h内喂服AZT2mg/kg体重, 若母亲孕期服药满4周或超过4周, 则婴儿服用1周, 若母亲孕期服药不足4周, 则婴儿持续服药6周。 (3) 喂养指导:提倡人工喂养, 避免母乳喂养, 杜绝混合喂养, 向新生儿提供免费奶粉至1岁, 进行人工喂养、添加辅食相关指导。
(7) 产后保健与随访管理。 (1) 新生儿随访管理是产后保健、随访的重点。按要求分别于产后1、2、3、6、9、12个月入户访视, 按婴儿月龄大小各有侧重点, 每次访视均填写《随访表》。婴儿满12、18个月分别转介给县疾控中心进行HIV抗体检测, 阴性者按正常儿童进行常规管理, 确认结果为阳性者转介到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进行管理。1个月内于产后3、7、15、28d分别对新生儿进行访视管理, 给新生儿体检, 监测婴儿生长发育并记录。教会家长给新生儿正确喂药, 确保规律服药:AZT4mg/kg体重, 每天2次, 用2m L注射器准确抽取后取下针头给新生儿喂服。人工喂养是HIV阳性母亲最安全的选择。赠送免费奶粉、指导人工喂养及用具 (奶嘴、奶瓶、小勺、杯子) 等消毒、正确配制奶粉。辅食添加:满4个月后开始添加泥糊样食物, 从1/4个鸡蛋开始, 逐渐增加米糊、粥等食品, 原则是从1种到多种, 从少量到适量, 从稀到稠, 从细到粗。 (2) 产妇的随访管理按妇幼保健常规进行, 产后42d妇科体检后填写转介卡, 转介给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管理。 (3) 儿童预防接种及防病指导:未检测HIV抗体之前, 不提倡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活疫苗, 不推荐使用水痘、轮状病毒疫苗, 其余按常规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嘱家长不带婴儿到人群密集场所, 待HIV抗体确认结果阴性时按常规程序从头进行预防接种。
2 效果
通过落实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 19例HIV感染孕产妇除9例自愿终止妊娠外, 10例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子女于12月龄进行HIV抗体检测, 阴性9例, “不确定”1例, 后于18月龄再次检测, HIV抗体为阴性, 进行护理干预使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100%。
3 讨论
(1) 把PMTCT关口前移是做好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关键。由于人们对艾滋病认知的缺乏, 以及社会的歧视, 阻碍了人们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 导致HIV感染者难以发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将以前等待求询者上门自愿咨询检测转变为由医护人员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检测, 尽早发现HIV感染者才能尽早采取母婴阻断措施。
(2) 为HIV感染者保密、使其信任护士是顺利开展PMTCT工作的保证。HIV感染者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情, 所以将HIV感染孕产妇建立个案、落实专人进行单线联系、随访管理, 有利于保密, 取得患者的信任,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
(3) 由专人落实规范化的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并能长期坚持, 是PMTCT护理干预的重点。HIV感染孕产妇从早期检测发现感染, 至其婴儿满12个月, 母儿个案管理周期长达近2年, 所以护士克服困难、坚持进行定期个案随访管理是PMTCT工作最后收效的重点, 护士是PMTCT工作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燕, 王兴田, 郭光萍, 等.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8:前言1.
[2]李燕, 王兴田, 郭光萍, 等.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8.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对策研究进展[J].2008:3.
艾滋病母婴传播状况及预防措施 篇3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1 艾滋病母婴传播状况
研究[1]表明,2009年,全球共有333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小于15岁的儿童HIV感染者有250万人。全球总数2/3的艾滋病毒攜带者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这一地区女性HIV感染者接近60%,15-24岁的年轻人HIV感染者占75%,小于15岁的HIV儿童有230万。在加纳,2009年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年轻女性(占1.3%)比年轻男性(占0.5%)艾滋病毒感染率高近3倍;2010年,新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2009年与艾滋病毒相关的死亡共有180万人,其中260000人是小于15岁的儿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与艾滋病毒相关的死亡占总死亡的72.2%(130万),其中88%是小于15岁的儿童。儿童中HIV感染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在2009年总共有370000名儿童估计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MTCT)。每年有近1600万名HIV感染女性和140万孕妇存在把艾滋病毒传染给她们孩子的风险。另一项研究[2]表明,2010年,估计有1680万名妇女和340万孩子是艾滋病毒阳性患者。每天估计有1000名16岁以下的儿童获得艾滋病毒感染,他们中超过90%是由于母婴传播艾滋病毒。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趋势不容乐观,2006年艾滋病疫情报告显示,母婴传播所占比例从1998年的0.1%上升到2005年的1.4%,估计我国目 已经累计发生9000例艾滋病母婴传播
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
2001年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UNGASS)确立的目标是到2010年艾滋病毒感染婴儿的比例减少50%。[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估计全球有80%的孕妇和他们的婴儿需要获得基本的预防,治疗和护理[4]。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全球推广预防艾滋病毒母婴传播计划(PMTCT)估计可以使艾滋病毒母婴传播率由15-40%减少到1%。[2]PMTCT预防母婴传播计划的步骤包括:从第一次接触HIV患者开始,通过咨询、艾滋病毒检测、收集监测结果、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或预防措施、实施安全分娩、婴儿喂养建议到产后随访。PMTCT也受到干预措施类型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推荐使用自愿退出机制(即对所有女性提供定期测试,医疗保健与一个选项“选择退出”)。在这一计划中艾滋病快速检测与结果通知在同一天,使用病毒学检测婴儿受HIV感染情况。病毒学测试比抗体试验可以更早确定HIV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艾滋病毒检测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妇女和儿童HIV测试数量和知道他们感染状况以及提高艾滋病毒治疗的疗效。
目前,预防母婴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计划(PMTCT)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相当大的进展。估计每年出生HIV阳性(HIV+)儿童的孕妇从2003年的570000人下降到2011年330000人。这些收益主要来自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预防母婴传播服务覆盖范围的增加。HIV阳性的孕妇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用于预防母婴传播的比例从2005年15%增加到2011年的57%。[5]联合国计划到2015年消除艾滋病母婴间传播的目标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间传播比例小于5%,降低出生婴儿的感染率至少90%。目前为达到这些目标,使用更有效的抗病毒疗法增加母婴阻断项目范围和规模是十分必要的。
3 小 结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应加强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率。
参考文献
[1] UNAIDS 2010.Global Report:UNAIDS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2010.Geneva,Switzerland: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2010.http://www.unaids.org/globalreport/documents/20101123_GlobalReport_full_en.pd.
[2] UNAIDS(2010)Global report:UNAIDS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ic.
[3]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Special Session(2001)Declaration of Commitment on HIV/AIDS.New York.
[4] Inter-Agency Task Team(2007)Guidance on global scale-up of the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ensmission of HIV:Towards universal access for women,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eliminating HIV and AIDS among children.Geneva:WHO/UNICEF.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4
保密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办公室
保密制度
一、项目工作人员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保密法规,遵守保密纪律,明确保密职责,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安全有效进行。
二、所有参与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得公开阳性感染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1、门诊接诊医师要树立严格的保密意识,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咨询和宣传。严格保管产前咨询、门诊登记等原始资料。
2、检测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在整个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与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有关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检测送检单、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等。
3、信息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建立档案,树立保密意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确保信息数据安全。
三、保密守则:
1、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
2、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
3、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
4、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
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
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
7、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
8、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
9、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话、普通邮件传达机密事项;
10、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5
1.男男同性恋人群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专题调查方法有哪些?()
A、滚雪球法B、同伴推动抽样法C、普查法D、网络及其他公众媒体招募法
2、毒品使用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A、传播艾滋病、乙肝和丙肝 B、消耗巨大的社会资源
C、吸毒者丧失个人、家庭和社会功能 D、违法犯罪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增高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A、经血液途径 B、异性性接触途径 C、母婴传播 D、同性性接触
4、VCT检测后咨询应该注意的有:()
A、所有检测结果必须认真核对,妥善保管
B、不能将HIV抗体检验单随意放在化验室由求询者自取
C、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告知结果
D、向求询者告知结果后要为其提供咨询
5、ART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包括:()
A、临床专家 B、护理专家 C、疾病预防控制专家 D、实验室检验专家
6、下列属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症状的是:()
A、发热、出汗、乏力 B、厌食、恶心、腹泻
C、肌肉酸痛 D、消瘦、口腔粘膜白斑
7、哪些人应考虑去做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A、曾经有过高危险性行为的人,如多性伴者,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
B、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及他们的性伴侣
C、在艾滋病高发地区的所有人
D、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
8、从感染HIV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包括:()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C、艾滋病前期 D、艾滋病期
9、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有以下特点:()
A、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艾滋病流行范围局限,地区差异小
B、三种传播途径并存,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
C、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D、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10.职业暴露常见人群()A、护理人员B、检测人员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6
认真按照《习水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强化培训,重点是筛查、母婴阻断、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处置。2012年共组织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人员及妇产科、检验科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1次,共计培训36人次。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监督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妇幼人员按月收集监测资料汇总上报卫生局防保股。2012年我院加强对艾梅乙项目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子等方式,同时对每位来我院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宣传、免费自愿筛查。一年来,我镇卫生院对孕产妇开展艾滋病咨询554人,检测543人, 艾滋病阳性孕产妇0人。梅毒咨询554人,梅毒检测 543 人, 梅毒阳性孕产妇0人。乙肝咨询554,检测543人乙肝阳性孕产妇 30人,阳性率5.52%。检测率 98.01 《其中门诊咨询306人、检测297人, 乙肝阳性18人。住院咨询248人、检测246人,乙肝阳性12人》%
永安镇卫生院
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53例艾滋病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5例。传播途径:异性性传播43例, 同性性传播1例, 静脉吸毒4例, 原因不明5例。
1.2 抗HIV病毒的药物
叠氮胸苷 (AZT) 逆转录酶的抑制剂, 主要作用在于抑制HIV的复制, 长期大剂量口服 (>1 g/d) 后易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和继发性感染加重, 还可引起药物热、皮疹及线粒体肌病等。现多主张早期病例小剂量。服用1年以上者效果差, 原因可能是病毒变异株对AZT产生耐药性。双脱氧肌苷 (DDI) 其半衰期长, 和AZT相比对骨髓抑制作用小, 与AZT无交叉耐药的现象, 可用于AZT耐药的患者。双脱氧胞苷 (d C) 常用剂量0.75 mg。d C的耐药株已发现。D4T其作用和d C相近, 在体外试验中, 比AZT效果好且毒性小, 它能降低血P24抗原, 使T4细胞数增加, 其作用和所用剂量相关。IDV蛋白酶抑制剂, IDV 800 mg/次, 空腹服用。上述4种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可选2或3种联合1种蛋白酶抑制剂以成“鸡尾酒”疗法, 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 减轻毒性反应, 发挥协同作用。
1.3 重建免疫功能的治疗
干扰素-α主张用于HIV感染的早期。用量是300万单位/次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2 (IL-2) 一般临床对AIDS患者用重组IL-2每天250万单位连续静脉点滴24 h。应用IL-2后, 可使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数增加, 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1.4 预防性治疗
HIV感染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异烟肼治疗4周:CD4+T细胞<0.2×109/L者用喷他脒或复方磺胺甲恶唑预防肺孢子虫肺炎;针刺或试验室意外感染者, 2 h内用AZT治疗, 疗程4~6周。
2 结果
43例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 CD4+细胞上升, 病毒载量下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存期。
3 对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阻断性传播途径:取缔娼妓, 采用避孕套, 减少静脉吸毒者的危害。使用避孕套可在较长时间内预防HIV经性接触感染, 但不正确使用仍可造成HIV感染。防止母婴垂直传播HIV感染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 已怀孕者可采取终止妊娠、择期宫产等措施加上抗病毒干预治疗, 可用AZT加NVP方案、AZT加3TC方案或NVP方案干预孕产妇, 已分娩者不喂母乳, 采取人工喂养, 新生儿应采用一次性服用NVP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HIV母婴传播的机会。注意个人卫生, 不共用毛巾、牙刷、刮脸等用具。做好美发、洗浴等服务性行业的卫生管理, 避免接触感染。防止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加强血液、血制品的管理, 严禁HIV感染者献血、血浆、器官、组织和精液等。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用器材, 感染者所用的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预防医务人员感染不慎被污染物, 如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破损的皮肤粘膜, 应及时处理, 首先消除精神紧张, 同时进行清洗、消毒和定期随访, 查抗-HIV抗体, 并注意观察有无症状。首次检查为抗体阴性者, 在1.5、3、6、12个月, 各复查1次, 如为阴性, 以后可每0.5或1年复查1次。
4 讨论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药物漏服率达5%, 很难实现的治疗成功的目标, 所以在HAART中应与患者有充分的沟通, 以便他们能理解治疗服药的必要性,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 必须定期检测, 有任何不适的反应并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在同间让他们得到朋友或家人的支持, 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 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 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摘要:目的 观察艾滋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与预防。方法 对53例艾滋病患者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3例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部分感染者无症状期可达10年以上。进入艾滋病期后, 如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病死率很高。
关键词: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
参考文献
[1]叶晟, 冯宇良, 柯云峰, 等.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 (7) :1143-1144.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8
1.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目前静脉吸毒和有偿供血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
3.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1)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等);
(2)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抽血、美容、文身或治疗等;
(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4)不安全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同性(尤其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肛门性交、多个性伴侣等;
(5)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在孕期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
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2)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
感染。
(3)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4)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5)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5.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1)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仅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2~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3)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2.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1/3。
(2)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前死亡。
(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
境遇。
3.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3)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4)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5)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6)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高。此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1.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2.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3.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4.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母乳感染给胎儿。
5.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6.决定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7.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8.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头吸引、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9.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0.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1.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避免混合喂养。
12.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时候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3.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14.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监测。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2.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以免对方感染。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
4.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因为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5.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6.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9
Analysis on the ways of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er Education--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
摘 要:预防艾滋病教育受限于社会发展、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现状、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特征等因素,教育效果不显著。同伴教育以较强的文化适宜性和普遍的可接受性,具有较高的投入和产出比,被引入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可有效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易于实现100%知晓率的目标;能有效改变学生歧视艾滋病的态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预防艾滋病教育队伍中;可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相关预防艾滋病的技能,从而远离艾滋病。
关键词:同伴教育;高校;预防艾滋病;
Abstract: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s limited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prevention,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ther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education effect of AIDS prevention isn’t obvious.With strong cultural adaptability and general acceptability, higher input and output ratio, Peer Education is introduced in Colleges on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on college
students, then
easy
to
realize 100% awareness rate target;which can effectively change the students’ attitude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IDS, then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join the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team;which can teach students to master the relevant AIDS prevention skills, then to far away from AIDS.Keywords: Peer Education;Colleges;AIDS prevention
艾滋病——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唯一的有效措施。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受云南省重点地区预防艾滋病项目资助,于2012年1月启动“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 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项目,项目以同伴教育为主导,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基本实现了提高广大同学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养成自觉的意识和行动的目标。
一、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必要性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和过程。”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趋众倾向及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在社会发展、高校教育、大学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优势显著。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方“性自由”和“性解放”等性观念不断渗入,传统道德对大学生的约束力在不断减小,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现象呈上升趋势,而性教育则严重滞后,教师、家长在谈及性时总是遮遮掩掩,更有甚者谈性色变。正处性欲旺盛期的大学生们渴望获得相关的性健康知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项目,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基线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获得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78.01%)、报刊杂志(77.91%)、电视广播(74.64%)、课堂(51.43%)、朋友(47.24%)、家人(27.4%)、其他(25.86%),毫无鉴别能力的大学生在鱼目混珠的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告中获取相关信息,极易被错误信息误导。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可由教师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同伴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大学生传 播知识和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二)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主要有:纳入生命教育课程、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活动等。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利于学生良好态度和行为的培养;发放AIDS健康教育处方及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集中于“12.1”、“6.26”等特定日子开展活动,且活动仅停留在知识传播的层面,对学生态度的转变及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改变了教师的说教,由同伴教育志愿者主导,能有效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的有效性,促进广大同学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三)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性欲旺盛的青春后期,好奇心强,世界观尚不成熟,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持认同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发生性行为或边缘性行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线调查显示,有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的态度;性作为一个隐晦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能公开提及的,教师和家长常常因难以启齿而回避性的问题,即便个别能正面回答,孩子也会觉得在说教,造成大学生在性的方面“羞于开口而勇于实践”。而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正处于性心理和性生理发展不平衡的大学生易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危群体。因此,处在青春后期的大学生更愿意、也更容易从同辈群体中接收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的行为方式,同伴教育的方式无疑是非常适用的。
二、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以全体在校学生为对象、学校红十字会为载体,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面向全校选拔200名组织能力强、乐于奉献、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学,作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聘请校内外禁毒防艾专家,以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对志愿开展培训,接受培训后的志愿者每季度开展一轮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在每轮同伴教育过程中以宿舍、班级、社团为单位开展面对面的同伴教育30人次,要求每次同伴教育时间90分钟。同时,安排红十字会骨干志愿者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打分。在同伴教育前、后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及评估调查,基线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987份,无效问卷13份,有效回收率为99.35%;评估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764份,无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87.2%。结合问卷,进行如下分析:
(一)同伴教育提高学生HIV/AIDS知识知晓率
开展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前学生有一定的艾滋病知识,82.17%的同学能够说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一种,88.42%的同学懂得“艾滋病病毒的缩写是HIV”,但经过调查仅有26.11%同学知道“AIDS准确的中文医学全称”。通过一年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各项指标有所上升:“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的缩写、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三项指标的知晓率均达到了100%的目标。
表1: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后学生HIV/AIDS基本知识知晓率情况对比
对HIV/AIDS基本知识的知晓率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AIDS,其中文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为:HIV 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感染HIV 后,有一段时期血液中不能检测出HIV 抗体,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基线调查 人数 1633 518 1757 1293 1487 1195
比例
评估调查 人数
比例 100% 90.53% 100% 100% 96.66% 87.8%
82.17% 1764 26.11% 1597 88.42% 1764 65.07% 1764 74.84% 1705 60.14% 1494
(二)同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偏差,有17.63%的同学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应该参加工作”,10%的人认为“艾滋孤儿不关自己的事情”,仅81.18%的人“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69.11%的人表示“如果自己有过高危行为,愿意自愿接受HIV病毒检测”。通过一年的同伴教育,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明显改观,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应参加工作”及“艾滋孤儿不关我的事”下降为零,“愿意帮助”和“自愿参与HIV检测”的人也提高到100%和91.04%。
表2: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后学生对HIV/AIDS相关态度情况对比
基线调查
对HIV/AIDS的相关态度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应该参加工作 支持婚前性行为
人数 311 314
比例 17.63% 15.82%
评估调查 人数 0 43
比例 0 2.44% 5 如果有高危行为,愿意自愿接受HIV病毒检测 1373 我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
只有那些高危行为的人才用预防艾滋病 艾滋孤儿政府部门关心就好了,不关我的事
1613 1898 199
69.11% 81.18% 93.52% 10%
1606 1764 1964 0
91.04% 100% 100% 0
(三)同伴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学生对“共同用餐”、“蚊虫叮咬”、“吸毒”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58.58%、54.86%、69.15%,通过一年的同伴教育,三项指标分别提升到100%、96.88%、97.56%,在“安全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上实现了100%的目标,同伴教育帮助学生将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内化为健康的生活理念从而指导日常生活,实现远离艾滋病的目标。
表3: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后学生对HIV/AIDS相关行为的知晓率情况对比
对HIV/AIDS相关行为的知晓率 安全套既能有效避孕,又能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
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与艾滋病患者共餐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咳嗽、打喷嚏不会传播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吸毒可以引发艾滋病
基线调查 人数 1565 1526 1164 1631 1090 1374
比例 78.76% 76.8% 58.58% 82.08% 54.86% 69.15%
评估调查 人数 1764 1764 1764 1742 1709 1721
比例 100% 100% 100% 98.75% 96.88% 97.56% 帮助大学生掌握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和技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理念,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又能宣传、带动全社会的年轻 人,形成维护健康,关爱生命,不歧视HIV感染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高校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实施方法
(一)抓好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的选拔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教育水平,虽然志愿者与广大同学有相近的背景、经历和年龄,更有助于沟通,但志愿者所传授的知识远远不如专家讲解的权威和全面。加之同伴教育在培训中会涉及到道德等问题,如果同伴教育志愿者不能恰当的使用“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技术,可能使同伴感觉不到自尊、温暖和关爱,因而可能出于逆反心理而拒绝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这就对同伴教育志愿者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在选拔志愿者的过程中要选择组织能力强、乐于奉献、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人。
(二)加强对同伴教育质量的考核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质量不能仅凭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总结来进行评估。更有效的方式是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估,这就涉及到同伴教育评估人员的选拔,评估人员不能是教师,教师到场容易影响同伴教育效果,评估人员要选拔志愿者的同伴,被选拔出来作为评估人员的志愿者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组织应变能力。评估人员首先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估,必要时参与同伴教育的准备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协助志愿者完成同伴教育,在必要时进行及时必要的补充,保障同伴教育知识传递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内容进行评估,内容涉及:同伴教育志愿 者的形象(着装、形体语言)、知识的传递、语言的表达、同伴教育技巧的运用、同伴教育的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评估人员根据同伴教育情况现场打分并对同伴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
(三)跟踪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一年来,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显著,为继续推进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续性,适当的修改同伴教育方案,总结同伴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扩大和提高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持续性的最佳方式。此外,认真落实活动后期的评估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被教育者的个案访谈、同伴教育者的总结以及跟进工作等方法,做好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才能继续推进同伴教育有效性及影响范围。
同伴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教育在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主导作用,提高高校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10
施方案通知的通知 苏卫办社妇〔2011〕4号
各市卫生局: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11〕19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重大举措,能有效加强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综合防治,减少婴儿感染,保障母婴健康。为此,国家把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摆上突出的位置,予以重点加强。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在资金安排、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规范服务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内容繁杂,涉及环节多,推进难度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统筹协调社妇、疾控、医政、规财等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与分工,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项目工作的合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能力建设,切实承担起项目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日常业务管理,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项目工作实施情况的督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梅毒检测技术指导、孕产妇及其儿童的艾滋病确认试验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等工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结合日常业务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社会高度关注,相关信息的严格管理和准确发布非常重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项目信息的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业务培训,规范信息数据的收集、审核和上报,确保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各地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含国家和省级试点地区),通过网络直报及时报送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个案登记卡,相关的纸质项目工作月报表经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盖章后于每月10日前统一报送我厅,国家试点地区还应在每月10日前通过网络直报项目工作月报表。
附件: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国家和省级试点地区名单
二○一一年三月十日
母婴传播的疾病——艾滋病 篇11
有关艾滋病的报道最早见于1981年美国的有关报刊。实际上美国在1978年就出现了艾滋病病人。在美国最初患艾滋病的5000多人中,72%是同性恋男人;18%是静脉药物的使用者;4%是海地人;1%是血友病患者;不到1%是血液制品的接受者;其他占总人数的4%,异性性交传播也时有发生。
随着人类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认为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条: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我国发现艾滋病病人的时间很短,但其发展却极其迅速,至2000年底,我国已发现2万余例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但据专家分析,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实际可能有50万这类病人。
艾滋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细胞免疫缺陷,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无法解释的严重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症状不能达到诊断艾滋病的标准,但可呈现出以下一个或多个临床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疲倦、不适、体重减轻、发烧、盗汗、不停的腹泻、血小板减少等。艾滋病病毒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它可以破坏人体的“卫士”——T淋巴细胞,使人的防御功能崩溃,使人无法正常的生存甚至失去生命。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从病人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以及母奶、泪液中均可分离出艾滋病病毒。鉴于这种情况,当一名女性准备结婚的时候,或者一位女性已经怀孕的时候,她必须审慎地思索一下自己和男方的性生活史:有否不安全的性行为?是否有过吸毒或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吸毒史?当怀疑自己或男方有可能接触过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携带者时,应考虑去医院做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篇12
1MSM的AIDS流行现状
近年来我国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经性途径传播是目前我国AIDS蔓延的主要途径,MSM的AIDS疫情上升明显,历年报告的病例中,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5%上升到2011年1—9月的13.0%;2007年估计的5万新发感染者中同性传播占12.2%,而2011年估计的4.8万新发感染者中同性传播大幅增加到29.4%[2,3]。 我国各地区针对MSM HIV感染率的调查很多,包括血清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由于调查方法、抽样方法和检测方法的不尽相同以及地域的差异,人群中检测出HIV阳性率也高低不一。不同地区MSM的AIDS感染率不尽相同,同性传播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及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2],地区之间在流行强度、变化幅度以及分布特征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008—2009年全国61个城市调查MSM平均感染率为5.0%[4],2005— 2011年我国大陆MSM合并感染率为4.4%[5]。北京地区MSM感染率从2001年的1.33%递增为2010年的15.33%[6]。2012年包头市MSM的HIV感染率为5.9%[7]。2012年辽宁省MSM的HIV感染率为6.7%,其中大连市、沈阳市、营口市、鞍山市、抚顺市的HIV抗体检测率分别为12.0%、6.3%、5.5%、5.2%、4.8%[8]。重庆市2006年MSM HIV感染检出率已经高达10.6%,2007年上升到12.5%,最近的报告显示,重庆市MSM HIV感染率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19.0%[9,10]。面对MSM AIDS流行现状日益严峻的局面,加强对MSM的AIDS防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MSM人群高危行为现状
MSM的行为方式较多,主要包括接吻、口交、肛交、 股交、指交等。上述多种性行为方式以肛交和口交行为多见,而无保护的肛交和口交性行为具有感染HIV的高风险,使MSM成为了AIDS侵袭的对象。从MSM行为特征调查发现,MSM感染HIV的主要原因是该人群中多性伴率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AIDS监测资料显示,87%的MSM最近6个月与多个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只有44%的MSM在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2]。长沙市通过调查957名MSM发现,MSM多性伴情况普遍存在,66.8%的MSM有2个及以上的男性性伴,无保护性肛交比例达60.5%[11]。山东省对3 086名MSM调查显示,最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者占72.68%, 其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仅占32.59%;与异性发生性行为者占22.72%,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仅占22.97%[12]。 与异性发生性行为使得我国MSM中的AIDS流行并不局限于男男性行为的人群内,还直接影响到女性人群, 导致HIV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3MSM知识与行为分离现状
3.1知识与行为分离现状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近年来我国对MSM的宣传干预使得其AIDS知识知晓程度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仍然很低,无保护的性行为普遍存在,MSM AIDS相关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天津市对MSM的监测显示,2008—2011年MSM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5.4% 、74.8% 、 87.2%、82.1%,肛交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1.1%、39.1%、32.6%、10.7%,无保护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使用率低,知识与行为出现分离[13]。南京市对MSM的哨点监测结果分析显示,2009—2011年MSM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5.7%、96.6%、94.9%,肛交时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3.6%、 42.7%、53.6%,存在着严重的知识与行为分离[14]。宁波市监测发现,2010—2012年MSM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4.8%、80.7%、88.6%,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波动于35.4%~42.6%,安全套使用率处于较低水平,知识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15]。
3.2减少“知行分离”的措施MSM AIDS感染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其对无保护性行为产生侥幸心理,使得“知行分离”现象在MSM中普遍存在,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当地AIDS疫情的了解,一旦MSM了解了周围人群的AIDS疫情,就很容易主动提高风险意识[16]。既往定量或定性研究往往只关注MSM对AIDS相关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17],而未涉及对AIDS风险意识水平和当地AIDS疫情了解程度的调查。将知识 / 信息的知晓率和影响率相结合,筛选出有助于MSM行为改变的知识 / 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知行分离”的问题[18]。在MSM行为干预时,除常规的防治知识宣传外,深入分析研究该人群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干预策略和方法,才能取得实质效果,减少“知行分离”的现象[19]。良好的AIDS知识宣传和定期的AIDS性病相关检测服务可以降低MSM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增强MSM人群AIDS风险意识,从而降低HIV传播的风险。
4针对MSM的AIDS预防控制
MSM的社会需求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健康需求、 社会关怀和社会支持。其中健康需求包括保密的HIV自愿检测咨询服务、轻松和谐的就医环境、AIDS知识健康教育和机会性感染后的治疗;社会关怀包括得到社会认同、理解、无歧视、提供感染后的关怀和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包括国家免费提供高质量的安全套、有效的感染者管理和国家制定法律支持。要针对MSM的社会需求开展其AIDS防控工作,控制AIDS的传播流行。
4.1提高MSM的安全套使用率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AIDS传播的疫苗问世,坚持并正确使用安全套被认为是预防HIV传播的最有效方法。推广使用安全套是预防和控制AIDS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也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干预手段[20]。因此,要加强在MSM人群中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提高MSM人群安全性行为的意识,减少HIV的感染,预防HIV的传播。
4.2加强宣传教育,减少MSM的高危行为及性伴侣数目安全性行为认知低者感染HIV的风险高[21],树立MSM的风险意识,鼓励其减少性伴数,可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多性伴和无保护性肛交的性行为方式, 是HIV在MSM中快速传播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是行为干预成功的经验,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咨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MSM的防病意识,减少其高危行为,减少性伴数,降低HIV感染率。
4.3相互尊重和理解,减少或消除对MSM的歧视尽管人们对MSM逐渐持宽容和理解态度,但MSM仍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和歧视,MSM的性活动比较隐蔽,MSM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有关[。MSM渴望一份与异性之间一样的感情,但是得不到,只能选择频繁更换性行为的对象,而且有时没有合适的场所,性行为的安全就更无法得到保障。以往对MSM心理的研究和干预较少,只有在理解、平等的基础上,才易于与他们沟通和交流,产生信任感,便于AIDS防治工作开展。 因此,MSM人群的AIDS防治不是单纯的行为干预就能解决的,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大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4.4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密切关注MSM人群的HIV感染HIV检测可以促使MSM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性伴及减少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及时检测出HIV感染状况,也能促使其性伴更多地采取保护措施,从而减少HIV的传播。扩大HIV检测面,早期检出更多的感染者并使他们得到治疗,才能有效的降低人群中HIV的感染率[22]。通过监测检测,可以掌握MSM的行为趋势和HIV感染率,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检测阳性者加强随访干预,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同时提供感染后的关怀和心理支持,可防止HIV的进一步扩散传播。
4.5提供可及、规范、无歧视的HIV/STD咨询、检测、 诊疗服务通过提供良好的HIV/STD诊疗服务,既可以为MSM人群解决就医的实际困难,又可与MSM建立相互信赖关系,为开展干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梅毒等性传播疾病会增加MSM人群感染和传播HIV的概率,预防和正确治疗梅毒等性传播疾病也是预防HIV传播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加大MSM预防梅毒、 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与检测,增强其正确求医、及时规范治疗的意识,可以降低MSM感染HIV的风险,控制AIDS的传播与流行。
5结语
MSM人群的AIDS感染率高,流行趋势严峻,多性伴和无保护性交高危行为普遍存在,AIDS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安全套使用率相对较低,存在严重的知识与行为分离现象。今后在针对MSM人群开展AIDS防治工作时,不仅要深化MSM人群的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其AIDS感染风险意识,促使其减少高危行为及性伴数,提高其安全套的使用率,同时要减少或消除对MSM的歧视,并向其提供可及、规范、无歧视的HIV/STD咨询、检测、诊疗服务,才能有效的控制AIDS在该人群中的流行传播,不断推进我国AIDS防治工作的发展。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推荐阅读:
在预防爱滋病宣传教育项目启动会上的发言稿07-18
爱滋病防治工作半年小结07-04
用爱滋润用心培养07-19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09-25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09-27
预防艾滋病_梅毒_乙肝母婴传播工质控方案06-18
福建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05-12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11-02
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传播自查报告07-04
艾滋病预防控制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