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2024-09-25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精选9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1

摘要: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有效方法, 为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质量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全县检出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列入个案随访追踪管理、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对HIV阳性孕产妇提供有效的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 可收到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艾滋病病毒 (HIV) 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力而使人体发生一系列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患者死亡的传染病, 且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 病死率极高,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是我国重点预防和控制的重大疾病。在我国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孕产妇感染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 90%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 是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 有效地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迫在眉睫[1]。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分娩或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1]。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PMTCT) , 即切断艾滋病经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宫内感染、产道分娩和母乳喂养[2];通过实施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3]综合干预措施, 最大程度地减少儿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感染, 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 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 对全县所检出的19例HIV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9例终止妊娠, 10例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 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其子女12、18个月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县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孕产妇11545例, 选取其中检出的HIV抗体阳性孕产妇19例为观察对象, 检出率为0.16%。年龄20~30岁15例, 30~40岁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例, 初中10例, 小学及文盲8例;母婴阻断孕周:28周以下4例, 28~40周15例, 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母婴阻断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妊娠孕周与母婴阻断干预效果关系密切, 检测HIV抗体的孕周越早, 母婴阻断干预效果越显著, 除自愿终止妊娠外, 针对HIV母婴传播的3条途径, 实施UNAIDS推荐采用的母婴传播阻断金标准: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3]。

1.2 干预方法

(1) 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与检测 (PICT) , 从产科门诊孕产妇中尽早筛查出HIV抗体阳性孕产妇。19例孕产妇的HIV抗体确认阳性结果均由州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确认实验室出具。

(2) 对检出的HIV抗体阳性孕产妇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 建档、列入个案追踪随访管理。在尊重、保密的前提下, 对HIV感染孕产妇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和阳性结果检测后咨询, 提高本人和配偶对艾滋病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 充分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对本人及胎儿、婴儿的危害, 使其知情、自愿选择妊娠结局, 并签署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

(3) 对自愿终止妊娠者, 尽早实施相关手术, 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导, 同时转介至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管理。9例中实施孕早期人工流产术1例、孕中期引产术2例、孕晚期引产术6例。

(4) 对自愿选择继续妊娠者, 除提供常规孕期保健外, 重点监测CD4细胞及病毒载量, 随时观察感染状况, 专人进行随访管理, 给予优孕、优育、孕期保健、孕产期抗病毒药物应用、分娩方式选择、产后婴儿喂养问题咨询和保健指导。 (1) 按WHO推荐的尚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治疗以及没有治疗指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PMTCT用药方案服药, 并签署服药知情同意书。方法: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齐多夫定 (AZT) +维乐命 (NVP) 联合用药。孕产妇用药:妊娠28周开始口服AZT300mg, 每日2次, 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口服AZT300mg, 至分娩结束;孕产妇临产后服NVP200mg, 若服药24h后仍未分娩, 则于临产后给重复剂量NVP200mg。若选择性剖宫产, 在手术前2h服用NVP200mg。 (2) 确保孕期良好的营养:建议进食富有营养的饮食, 给予补充vit A、铁剂、叶酸、锌和其它微量元素。 (3) 注意观察血象、肝肾功能:服药头3个月内复查1次/半个月, 以后复查1次/3个月,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指导服药。

(5) 进行安全分娩指导, 从阻断艾滋病经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等方面权衡利弊, 使孕产妇知情选择分娩方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 选择阴道分娩则遵循“避免产科损伤性操作;尽量缩短产程;避免强宫缩;缩短胎膜早破时间”的总原则。避免产科损伤性操作即:宫内胎儿头皮电极监测、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产钳、吸引器助产等。接产时注意保护会阴, 防止会阴裂伤。当胎头娩出后, 右手注意保护会阴, 不要急于娩出胎肩, 先以左手从鼻根向下颌挤压, 充分挤出口鼻内粘液和羊水, 以减少感染机会。 (2) 产科有剖宫产术指征但无临产、无胎膜早破、无病毒载量<1000cp/m L等情况建议择期剖宫产。新生儿出生时, 先在距离脐根部3~5cm处远距离断脐, 换手术台下巡回护士处理新生儿;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粘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 最好用吸耳球清理呼吸道, 以减少呼吸道粘膜损伤。

(6) 新生儿护理干预。 (1) 出生后注意保暖, 及早用流动的温水轻柔地清洗新生儿皮肤、粘膜、头发及外生殖器等污染的血迹、羊水及分泌物, 脐带处理严格消毒。给予乙肝疫苗等预防接种。 (2) 新生儿服药。新生儿出生后6h内一次性服用NVP2mg/kg体重, 最多不超过6mg;生后6h内喂服AZT2mg/kg体重, 若母亲孕期服药满4周或超过4周, 则婴儿服用1周, 若母亲孕期服药不足4周, 则婴儿持续服药6周。 (3) 喂养指导:提倡人工喂养, 避免母乳喂养, 杜绝混合喂养, 向新生儿提供免费奶粉至1岁, 进行人工喂养、添加辅食相关指导。

(7) 产后保健与随访管理。 (1) 新生儿随访管理是产后保健、随访的重点。按要求分别于产后1、2、3、6、9、12个月入户访视, 按婴儿月龄大小各有侧重点, 每次访视均填写《随访表》。婴儿满12、18个月分别转介给县疾控中心进行HIV抗体检测, 阴性者按正常儿童进行常规管理, 确认结果为阳性者转介到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进行管理。1个月内于产后3、7、15、28d分别对新生儿进行访视管理, 给新生儿体检, 监测婴儿生长发育并记录。教会家长给新生儿正确喂药, 确保规律服药:AZT4mg/kg体重, 每天2次, 用2m L注射器准确抽取后取下针头给新生儿喂服。人工喂养是HIV阳性母亲最安全的选择。赠送免费奶粉、指导人工喂养及用具 (奶嘴、奶瓶、小勺、杯子) 等消毒、正确配制奶粉。辅食添加:满4个月后开始添加泥糊样食物, 从1/4个鸡蛋开始, 逐渐增加米糊、粥等食品, 原则是从1种到多种, 从少量到适量, 从稀到稠, 从细到粗。 (2) 产妇的随访管理按妇幼保健常规进行, 产后42d妇科体检后填写转介卡, 转介给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控体系管理。 (3) 儿童预防接种及防病指导:未检测HIV抗体之前, 不提倡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活疫苗, 不推荐使用水痘、轮状病毒疫苗, 其余按常规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嘱家长不带婴儿到人群密集场所, 待HIV抗体确认结果阴性时按常规程序从头进行预防接种。

2 效果

通过落实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 19例HIV感染孕产妇除9例自愿终止妊娠外, 10例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子女于12月龄进行HIV抗体检测, 阴性9例, “不确定”1例, 后于18月龄再次检测, HIV抗体为阴性, 进行护理干预使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100%。

3 讨论

(1) 把PMTCT关口前移是做好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关键。由于人们对艾滋病认知的缺乏, 以及社会的歧视, 阻碍了人们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 导致HIV感染者难以发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将以前等待求询者上门自愿咨询检测转变为由医护人员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检测, 尽早发现HIV感染者才能尽早采取母婴阻断措施。

(2) 为HIV感染者保密、使其信任护士是顺利开展PMTCT工作的保证。HIV感染者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病情, 所以将HIV感染孕产妇建立个案、落实专人进行单线联系、随访管理, 有利于保密, 取得患者的信任,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

(3) 由专人落实规范化的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并能长期坚持, 是PMTCT护理干预的重点。HIV感染孕产妇从早期检测发现感染, 至其婴儿满12个月, 母儿个案管理周期长达近2年, 所以护士克服困难、坚持进行定期个案随访管理是PMTCT工作最后收效的重点, 护士是PMTCT工作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燕, 王兴田, 郭光萍, 等.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8:前言1.

[2]李燕, 王兴田, 郭光萍, 等.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8.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对策研究进展[J].2008:3.

[3]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9~3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2

2011年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院紧紧围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切实有效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严格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保障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有力实施,我院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技术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各级成立相应的组织,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全区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广泛宣传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相关知识,截止9月底全区共有

2147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咨询服务,7958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检测服务,尚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组织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50余人次。

五、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上报数据不及时。

2、部分单位设备有限,不能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率。

二是要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切实加强人员培训。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3

(一)加强孕期保健

对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本人和家人对艾滋病以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充分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对本人及胎儿、婴儿的伤害,使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

对于要求终止妊娠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应尽早实施人工流产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决定终止妊娠者提供人工流产服务,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导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为要求继续妊娠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提供常规孕期保健、监测和随访,建议并鼓励孕妇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并为感染孕妇提供特殊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

给予优孕、优育、孕期保健及孕期哺乳准备,孕产期抗病毒药物应用、产后婴儿喂养等问题的咨询和保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产前避免进行羊水穿刺、胎儿镜等有创性检查。

感染孕产妇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监测和指导。

了解孕产史、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既往分娩方式等,了解其他疾病史和药物(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

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预防和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

(二)提倡住院分娩

在孕期提供充分的咨询以使孕产妇及家庭了解住院分娩时对保护母婴安全和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作用。

倡导住院分娩,鼓励所有孕产妇尤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

为所有住院分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自愿咨询和检测、母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避免产时损伤性操作、产后保健和婴儿喂养指导等服务。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处理

(一)预防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考虑到药物的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目前对尚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推荐使用的预防用药方案如下,各地可根据孕妇及当地实际情况选用。

方案一(推荐用药):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NVP联合用药)

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每3个小时AZT300毫克,口服,至分娩

结束。

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NVP)200毫克,若孕妇服药24小时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毫克。若选择性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维乐命200毫克。

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毫克/千克(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

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小时1次,2毫克/千克,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

6周。

方案二: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方案)

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300毫克,口服,至分娩

结束。

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小时1次,2毫克/千克,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

6周。

方案三: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3TC联合

用药)

孕妇从妊娠36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毫克+拉米夫定(3TC)150毫克,每日2次,至临产。

分娩过程中齐多夫定300毫克每3小时1次+拉米夫定150毫克,每日两次,至分娩

结束。

产后产妇齐多夫定300毫克每日两次+拉米夫定150毫克每日2次,持续用药1周。

新生儿齐多夫定4毫克/千克每日2次+拉米夫定2毫克/千克每日2次,持续用药

1周。

方案四:分娩期+产后新生儿(维乐命方案)

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NVP)200毫克,若孕妇服药24小时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毫克,若选择性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维乐命200毫克。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毫克/千克(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若新生儿服用维乐命1小时内呕吐,则应重复服用维乐命一次。

(二)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

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孕产妇自身,孕产妇及丈夫以往是否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用药时间,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毒副反应等因素。

(三)艾滋病感染孕妇的处理

如有条件应定期对艾滋病感染的孕妇检测CD4细胞及病毒载量,随时观察感染水平。

孕早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或CD4细胞<350个细胞/立方毫米者(仅一个条件符合即可),应建议终止妊娠(<孕14周)。

自愿继续妊娠,如有抗病毒治疗指征(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或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仅一个条件符合即可),应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但使用时间必须在孕14周以后。

抗病毒治疗原则

对于妊娠期间HIV阳性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必须同时考虑两个相对独立但是又密切相关的问题:其一是针对HI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另外是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对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必须权衡抗病毒药物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用药方案

参考“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的要求,推荐用药方案:

用药标准: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或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

nlc202309051502

推荐使用AZT+3TC+NVP,AZT+3TC+EFV

若仅有AZT可采用单一用药方案:自孕14周开始服用,AZT100毫克/次,

5次/日。

HIV的垂直传播可以发生在任何CD4水平

AZT在母亲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时对于减少围产期传播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在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如果妊娠妇女的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不论CD4计数是多少,都应该给予AZT。如果无法进行病毒载量的检测,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由于AZT对预防母婴传播有较强的作用,如果该方案不含AZT,应考虑将一种NRTI改为AZT。如果某孕妇还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确定开始治疗的时间和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要考虑母婴传播和母、子安全的问题。三联的抗病毒治疗应推迟到妊娠3个月后(妊娠>12周),可以不考虑当时的CD4细胞

计数。

产后应继续抗病毒治疗,并在产后6~8周进行CD4细胞计数测定。如果CD4<350个细胞/立方毫米,则应使用安全的方式停止抗病毒治疗。

(四)哺乳产妇的抗病毒治疗

母乳喂养造成HIV垂直传播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应避免哺乳并使用配方婴儿食物。如果母亲仍要选择母乳喂养,则要在整个哺乳期其进行抗病毒

治疗。

妊娠和非妊娠妇女采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相同的,但是要考虑以下

3点:

使用AZT替代d4T(d4T会增加妊娠妇女的肝毒性,AZT则对母婴传播有较好的阻断作用)。

应避免对基线CD4>250个细胞/立方毫米的妊娠妇女使用含NVP治疗方案(增加严重肝毒性的风险)。

因为会造成孕妇严重的乳酸酸中毒,应避免d4T和ddI的联合使用。

(五)妊娠期间禁忌的抗病毒药物

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具有潜在致畸性,因此不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和没有有效避孕措施时使用。育龄期妇女应在开始EFV方案治疗前进行妊娠检测。对于那些已经服用EFV的晚期孕妇,应告知可能存在的危险。

由于妊娠时两种NRTI(如d4T/ddI)的联合使用可增加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故在妊娠期应该避免。

(六)避孕药对抗病毒药物的影响

不希望怀孕并且正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妇女应采取有效、合适的避孕措施。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抗病毒药物,尤其是NVP、EFZ和PI类药物和激素类避孕药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将对两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产生影响。因此,使用安全套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大力提倡。

安全分娩

(一)阴道分娩

阴道分娩时应避免增加传播机会的产科损伤性操作,如宫内胎儿头皮电极监测、会阴侧切术、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

如果出现胎膜早破或临产早期出现胎膜破裂,应积极处理,缩短

产程。

(二)剖宫产分娩

择期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机会,在有条件地区可以选择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但由于剖宫产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目前尚不主张在条件有限地区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作为剖宫产指征。临产后的剖宫产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没有明显作用。实施择期剖宫产术同时应按照所选方案正确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三)新生儿产科相关处理

新生儿出生时应及时清除新生儿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血、羊水及分泌物。清理呼吸道时避免咽喉部黏膜损伤。

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保暖。

清洗新生儿时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

新生儿脐带处理严格消毒。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07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婚前检查的女青年80人、产科门诊产检的初产检孕妇4900人,以及在江门市市直社区婚育学校学习的新婚妇女4020人,共计900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根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核心信息自行设计问卷,由调查对象分别于干预前后闭卷填答,前后试卷内容一致。内容包括:⑴基本信息;⑵艾滋病基本知识;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⑷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政策4方面共36道问题。

1.2.2 健康教育干预方式:⑴人际传播(咨询):在婚检门诊对婚检女青年进行面对面的宣教和咨询,在咨询前后让女青年闭卷填答问卷各一份。⑵自我传播(采用宣传小册子):在产检门诊向初产检孕妇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小册子,在发放前先让孕妇完成第一份问卷,并嘱附其回家认真阅读小册子后完成第二份问卷,在第二次产检时交回。⑶群体传播(讲座):在社区婚育学校设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课程,让参加社区婚育学校学习的新婚妇女在上课前后闭卷填答试卷各一份。

1.2.3 结果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干预前后调查结果进行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干预前后各发出问卷9000份,干预前收回有效问卷8430份;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8430份,其中婚前检查女青年76人次;产检孕妇4830人次;新婚培训班女学员3524人次。年龄:最小20岁,最大46岁。职业:国家公务员257人,占3.05%;事业单位3 536人,占41.95%;自由职业(或待业)4637人,占55.00%。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260人,占38.67%;大专2 720人,占32.27%;大学本科以上2450人,占29.06%。

2.2 健康教育前后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情况

健康教育干预后,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

2.3 不同方式教育后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情况

不同教育方式教育后,除艾滋病基本知识阅读与讲座咨询等方式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外,其余两部分知识知晓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4 教育后不同职业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情况

教育后不同职业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2.5 教育前后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情况

教育前后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

*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教育前后知晓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3 讨论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估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感染HIV者高达3 320万人,其中妇女有1 540万人,15岁以下儿童有250万人;每年约有250万名艾滋病感染妇女分娩,大约有80万名儿童受到母婴传播的威胁。在我国,目前有艾滋病感染者约70万人,其中几乎50%是妇女,约40%是15~24岁的年轻人。江门市是全国艾滋病较高发城市之一,且艾滋病疫情特点是: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情况日渐严重,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比例持续上升,以20~40岁处于生育年龄的青壮年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80%以上;由于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一直在增加,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会快速增加[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已是全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对艾滋病的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是目前证明行之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2]。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到:利用妇幼保健机构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婚前咨询、产前检查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孕期健康教育讲座等对育龄妇女进行一系列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愿接受HIV检测的意识。尤其是婚前咨询效果最佳,知晓率可达到100%,与国内报道结果基本一致[3]。

本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后无论何种文化程度或用何种健康教育干预方式,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升高;也表明了本研究所运用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不存在文化差异,适合各种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具有普及性。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教育后不同职业的育龄妇女,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就更加表明,本研究所运用的几种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任何阶层的育龄妇女都有效可行、易于接受,具有普遍性,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各个环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探索适合育龄妇女特点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婚前检查的女青年、产前检查孕妇和在江门市社区婚育学校学习的新婚妇女共计8430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无论何种文化程度或何种职业育龄妇女,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显著升高(P<0.005)。结论 利用妇幼保健机构的各个工作环节,对育龄妇女进行一系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愿接受HIV检测的意识,是有效可行、易于接受、具有普遍性及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健康教育,艾滋病,母婴传播

参考文献

[1]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0.

[2]曾毅,许华.宣传教育与干预是遏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⑴:1-6.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5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

概述:艾滋病由HI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潜伏期6个月~5年,短期内病死率平均50%,高危因素:吸毒;输血(尤指不规范输血);卖淫嫖娼;溃疡性STD。感染过程:一期:急性感染期,1-3个月,抗体阳转;二期:无症状携带症状,6-15年,或更长;三期:艾滋病潜伏期,最多2-3年;四期:艾滋病期。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定义: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HIV感染的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哺乳期将HI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2、预防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必要性

自艾滋病流行至今,全球约有4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艾滋病,存活的HIV感染儿童估计有250多万,目前仍以每年80多万、每天2000多例新生儿HIV感染者的速度递增,其中90%是因HIV感染母亲后经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的。我国处于AIDS快速增长期,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2011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艾滋病3105例,死亡901例。我省199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截止2006年底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685例,病人192例,死亡93例,儿童感染者6例,其中4例母婴传播。朝阳市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2006年起孕产妇艾滋病感染者4例。

3、充分认识开展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研究目前也有了新的进展。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不采取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母婴传播感染率达到20—45%,假如孕期、产时和新生儿最初几周采取系统的综合有效的抗病毒干预和人工喂养,HIV母婴传播率最低可以降低到2%以下。可见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是可以预防的。

4、HIV母婴传播的途径

HIV传播主要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妊娠期10%,分娩期15%,哺乳期10%。母婴垂直传播70%是在母亲怀孕、分娩过程中被感染,30%是在哺乳期被感染。

1)宫内传播: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尤其是妊娠36周以后(占70%);

2)产程中和分娩时传播:在宫缩时,母体-胎儿微循环的血性传播;含有HIV母血、宫颈阴道分泌物进入胎儿眼、鼻、口腔。目前认为分娩过程传播是HI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3)产后母乳喂养传播:HIV阳性的母亲乳汁中也含有HIV,检出率58%,病毒通过口腔或胃肠道进入婴儿体内的。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在产后1个月最高。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母乳喂养是HIV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策略 1)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2)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 3)安全分娩; 4)产后预防

6、孕产妇VCT服务:

自愿咨询检测(VCT)定义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英文简称VCT)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够对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选择的过程。

与孕产期保健相结合,向每一位孕产妇提供咨询服务;提供VCT服务应越早越好,知情决定妊娠;患有生殖道感染的孕妇应是为重点对象;建议双方均接受检测;非高危孕产妇、孕早期已检测阴性者,产前或阐释不必再做常规检测。

1)阳性孕产妇检测后咨询要点:

(1)解释阳性结果,HIV抗体阳性仅表示有感染,而不是得AIDS,HIV感染后至患病有很长的潜伏时间,平均8-10年,在潜伏期内乐观科学的生活将延缓发病。

(2)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关系:孕妇免疫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可能加重CD4细胞的丢失;同时妊娠期发生机会性感染很多,此时期进行药物治疗又因妊娠而受到种种限制,尚需病因促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情进展;

(3)强调孕产期及产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产道、哺乳感染后代,孩子可能成为感染者;

(4)孕妇为艾滋病人母婴传播的几率是无症状阳性者的9倍;(5)若父母故去,将成为艾滋病孤儿;孩子得不到呵护。2)检测后阳性结果咨询—终止妊娠指导:怀孕小于12周后,尤其对于病毒载量>1000拷贝/ml,或者CD4细胞<350个/mm3者;大于12周身体欠佳者;已确诊为艾滋病病人;合并性病者,治疗效果不理想者;终止妊娠要征得本人、配偶及家人同意(知情同意书)。

3)孕产妇检测后咨询的相关问题--阴性:进行健康教育,强调性传播及母婴传播,帮助制定改变危险行为的计划,使用安全套;若有危险行为,分析是否在“窗口期”,(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12周,平均42天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HIV抗体。因为从感染HIV到机体产生抗体的这一段时间检测不到HIV抗体,故称之为窗口期。)若不排除窗口期建议再次检测;建议性伴也要检测,鼓励与其讨论HIV感染状况。

7、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见双塔区预防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1)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2)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 3)提供科学的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4)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

二、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

1、梅毒概述:近年来我国梅毒患病率明显上升,而某些城市人身合并梅毒的患病率达1‰--6‰;病原体为梅毒苍白螺旋体,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潜伏期为6-8周;90%的梅毒通过性交传染,其他途径有血液传播与围生期传播;梅毒可促进AIDS的感染 与传播。2011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发病数36025,死亡数11。

2、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包括以下5种:

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在与梅毒患者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下,进行性接触或其它密切接触,都会感染到梅毒。专家表示,感染梅毒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性接触传染:通过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传染,占90%以上。包括性交、热烈的接吻、体肤接触的拥抱。生殖器部位的皮肤粘膜菲薄,血管丰富,性交时处于极度充血状态,性交摩擦可造成细微的损伤,为梅毒苍白螺旋体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2)间接接触传染:凡是梅毒患者使用过的衣服、被褥、物品、用品、用具、便器、马桶和浴巾等均可能被病人的分泌物污染而带上梅毒苍白螺旋体,与梅毒病人密切生活在一起的健康人,当轻微的伤口接触到这些沾有病原菌的物品时,就容易感染上。

3)血源性传染:梅毒病程较长,尤其是潜伏期梅毒患者,体内虽感染有病原体但可以无临床表现,健康者或其他各种疾病的病人输入了由他们提供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可以使受血者感染梅毒。

4)通过胎盘传染: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而使胎儿传染梅毒。孕妇患有梅毒,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苍白螺旋体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染给胎儿,使胎儿感染梅毒。胎盘传染主要在孕妇早期梅毒时发生。

5)产道传染:当胎儿通过感染有梅毒的产道时,产道部位的梅毒苍白螺旋体可感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传染梅毒而发病。

3、诊断要点: 1)不洁性交史;

2)临床表现 硬下疳(一期梅毒)在不洁性交史6-8周,丘疹及脓疱等皮疹(二期梅毒)硬下疳发病3周后,晚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 无临床表现,仅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分早期(一年内)晚期(一年以上者)。感染梅毒病毒,需及时去正规公立大医院诊疗。3)辅助检查 一期梅毒可取病损分泌物做抹片,用度银染色法染色后镜检或用暗视野法检查活螺旋体,阳性者即可确诊。此时梅毒血清学试验为阴性;二期及以上梅毒靠临床表现与血清学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 a非螺旋体抗体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活血清不需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或性病研究试验(VDRL)用于筛查 b血清螺旋体抗原试验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试验)及苍白螺旋体试验(TPHA试验),感染过梅毒者将终身阳性,故不能用于观察疗效。

4、治疗略见方案

三、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

1、概述 据资料统计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2006年已达1.2亿之多(全球为3.5亿)10%左右,2011年7.16%,2020年目标降至3.18%。2011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发病数100517,死亡数5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约为0.08%-17.8%,孕妇数易感人群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非孕妇的6-9倍且以乙型肝炎最为多见,孕妇一旦患病毒性肝炎易发展为重症肝炎,产后出血发病率高,孕产妇死亡率高,必须引起妇幼保健工作者的重视。

2、乙肝临床类型

1)无症状亚临床型感染又称隐性感染占30%-70%,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无异常变化,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2)急性乙肝感染占1%,分普通肝炎和重症肝炎;3)慢性乙肝,占1%-5%,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WHO将烟草视为第一致癌源,慢性肝炎则为第二致癌源;4)无症状HBsAg及HBV携带者占7%-20%,我国人群检出率约为10%,初次感染HBV后成为感染者:新生儿高达90%(母婴传播),<2岁75%-80%,3-5岁35%;>6岁儿童25%;成人3% HBV携带者的定义:HBsAg阳性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无临床表现,肝功能正常一般称为HbsAg携带者,如尚伴有其它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者则称为HBV携带者。

3、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是乙肝重要传播途径,a乙肝患者、携带者血液中都有病毒存在,如注入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仅0.00004ml即可使人感染;b输入污染血制品及使用各种未经严格灭菌的注射器、针灸针,用于采血、针灸、纹身等,针灸针必须高压灭菌,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无效;c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做口腔检查;d有剔牙不良习惯,牙签被乙肝病毒污染。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2)通过体液传播 乳汁、唾液、经血、精液、阴道分泌物都可以排毒,因此经哺乳及性接触也有可能传播乙肝病毒。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常为经消化道传播临床观察乙肝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另外,国外自愿受试者试验,吞服被乙肝病毒污染血清可传播乙肝,但剂量要比注射大50倍,及0.002ml,尤其口腔和胃肤黏膜有破损时,病毒可破损处进入血循环,使人感染。摒弃咀嚼喂孩子的习惯。4)母婴传播:根据受感染的时期又分为:宫内传播—即经胎盘传播;产时传播—经阴道通过吞咽血液和阴道分泌物传播;产后传播—主要为哺乳传播;种系传播—精子或卵子携带乙肝病毒,导致传播;医源性传播—产妇HBV携带或乙肝患者,剖宫产手术,手术刀划伤后马上注射HBIG预防。

4、乙型肝炎血清学诊断

1)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常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法)(1)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sAg阳性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12小时血液中即可检出,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见于:乙肝病毒隐性感染;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无症状HBsAg及HBV携带者。(2)乙肝表面抗体(HBsAb或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力是乙型肝炎恢复和痊愈的标志,一般在HBsAg消失后0-10天出现,可持续数年,对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有一定保护能力。此外当接种乙肝疫苗注射后可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是获得自动免疫的标志。(3)乙肝e抗原(HBeAg):它在血中出现较HBsAg稍晚,是HBV复制程度的标志,乙肝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血清中病毒颗粒较多,传染性强,是病毒颗粒释放出来的一种可溶性物质,仅 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存在,且与HBV并存,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其滴度与 HBsAg平行,一般在症状出现后10周内逐渐下降,通常在HBsAg消失前消失,如HbeAg阳性持续10周以上,则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感染。(4)乙肝e抗体(HBeAb或抗-Hbe):是病毒复制的标志,但传染性较弱,它与核心抗体(HBcAb)同时存在于血中,并非保护性抗体。(5)乙肝核心抗体(HBcAb或抗-HBc):阳性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标志,乙肝病毒复制早期,抗-HBcIgM升高,提示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复制停止时即转为抗-HBcIgG,提示远期感染,抗-HBcIgM和抗-HBcIgG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鉴别近远期感染,急性乙肝出现4周内,抗-HBcIgM呈阳性,黄疸出现后8周或更长时间即检不出抗-HBcIgM。(6)乙肝核心抗原(HbcAg),它仅存在于肝细胞内,目前尚无法监测。

2)HBV-DNA检测 HBV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可用分子生物技术(PCR)测定HBV-DNA,血清中HBV-DNA阳性提示病毒在复制,具有传染性;乳汁中HBV-DNA阳性提示乳汁中有HBV不能哺乳。

5、免疫与预防1)孕前免疫:妇女在妊娠前各种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时应进行孕前免疫,主要接种乙肝疫苗,不仅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还可以预防丁型肝炎,待抗体滴度达到有效水平时在妊娠为佳。2)孕期免疫: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是否有效存在争议,《妇产科学》第7版教材建议孕期注射HBIG;综合妇产科专家和感染科专家的意见,建议将经历重点放在新生儿联合免疫上。沈阳盛京医院2006年开始已停止孕期注射HBIG。据资料统计: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6、感染乙肝孕妇产后能否哺乳

1)新生儿在出生12消失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因新生儿肠道内有羧基肽酶A,它能使HBsAg变性,不能通过肠道感染。2)应注意哺乳儿易患口腔炎,有口腔炎者病毒可经溃破的口腔黏膜侵入体内。有条件者最好测母乳中的HBV-DNA,阳性者一律禁止哺乳(这个观点有分歧),以防母乳传播。

母婴传播的疾病——艾滋病 篇6

有关艾滋病的报道最早见于1981年美国的有关报刊。实际上美国在1978年就出现了艾滋病病人。在美国最初患艾滋病的5000多人中,72%是同性恋男人;18%是静脉药物的使用者;4%是海地人;1%是血友病患者;不到1%是血液制品的接受者;其他占总人数的4%,异性性交传播也时有发生。

随着人类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认为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条: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我国发现艾滋病病人的时间很短,但其发展却极其迅速,至2000年底,我国已发现2万余例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但据专家分析,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实际可能有50万这类病人。

艾滋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细胞免疫缺陷,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无法解释的严重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症状不能达到诊断艾滋病的标准,但可呈现出以下一个或多个临床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疲倦、不适、体重减轻、发烧、盗汗、不停的腹泻、血小板减少等。艾滋病病毒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它可以破坏人体的“卫士”——T淋巴细胞,使人的防御功能崩溃,使人无法正常的生存甚至失去生命。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从病人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以及母奶、泪液中均可分离出艾滋病病毒。鉴于这种情况,当一名女性准备结婚的时候,或者一位女性已经怀孕的时候,她必须审慎地思索一下自己和男方的性生活史:有否不安全的性行为?是否有过吸毒或与别人共用注射器的吸毒史?当怀疑自己或男方有可能接触过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携带者时,应考虑去医院做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7

1 临床资料

1.1 艾滋病母婴传播情况

通过对该县艾滋病母婴传播情况的分析不难看出,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县城与农村之间的传播速率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加上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一些人至今没有认识到艾滋病母音传播的危害。在这些人群中, 多以农村地区为主。在影响中国艾滋病控制进程的同时, 也对婴儿今后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当前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且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也在尝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2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方法

首先, 在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管理模式的研究中, 结合当前中国艾滋病患者多集中在农村地区, 在研究中应将重点放在部分农村地区, 并以县为单位, 成立相应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小组, 由县级部门领导充当组长, 并在县卫生局的配合下, 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作为防艾局的专项工作之一。同时在新闻媒体、红十字会、妇联、计划生育等多个部门的配合下, 积极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模式, 在为艾滋病母婴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 还能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使其积极参与到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活动中来[2]。与此同时, 在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进行研究时, 还应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 对艾滋病孕妇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确保其住院分娩中能够得到优质服务。只有这样, 才能使其感受到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艾滋病母婴传播小组的日常工作, 保证传播阻断模式的顺利运行。

其次, 在探索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方法的过程中, 还应结合着国外的阻断模式, 本着“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学习态度, 从中国当前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实际状况出发, 将其运用到中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中来, 在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效率的同时, 还能有效的提高艾滋病的控制质量。

最后, 在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时, 单靠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它需要多方的参与, 形成系统的合作整体, 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 在提高整体阻断效果的同时, 还能提高艾滋病母体对艾滋病的认识, 积极参与到整个模式中来, 在达到阻断效果的同时, 还能取得好的控制效果。例如:在开展时, 卫生部门应竭尽全力为母体提供分娩、体检、治疗等医疗条件;而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 保证艾滋病母婴的基本权利;妇幼保健部门应加强艾滋病宣传, 提高艾滋病母体对艾滋病的认识等等。

1.3 该县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及运转机制经验

在县委领导及各个单位的帮助支持下, 该县在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中,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实际实施中, 结合该县实际情况, 具体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首先, 在该模式及运转机制的运行制定中, 中国相关领导从一开始就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健全了组织机构, 确保机构组织的完整性与时效性;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艾滋病防治责任目标考核管理, 资金设专账管理, 及时下拨, 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 针对农村地区的艾滋病母体, 由专业的妇幼部门为其提供上门服务, 在保障母体基本权利的同时, 积极对其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使其感受到政府部门的关爱, 并积极配合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 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 在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时, 必须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 县、乡两级医疗、保健机构均为接受生殖健康服务的对象主动提供免费HIV抗体检测及为HIV阳性孕产妇提供母婴阻断服务, 县级妇幼保健院资料归档完整、规范、有序, 制定了PMTCT监督指导计划, 按要求开展逐级监督指导, 监督指导痕迹资料管理完善, 县级妇幼保健院PMTCT物资下发及时, 管理规范, 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PMTCT核心知识掌握全面。

再次, 协调乡级医疗与民政, 保证结婚登记人群检测覆盖率。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 相关登记人员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艾滋病母婴进行准确登记, 确保登记的准确率与覆盖率。此外, 作为一项交流工作, 登记人员在开展工作时, 应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 避免因语言不和伤害孕妇的自尊心, 在影响登记效果的同时, 还会影响自身的服务质量。

最后, 加强孕产妇艾滋病的预防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在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开展中, “授之以鱼不如用授之以渔”, 即通过强化孕产妇艾滋病的认识来提高母婴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在这一工作中, 工作人员可以凭借农村的宣传栏, 或印制有关艾滋病的宣传手册, 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开展相应的专家讲座来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的认识, 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在配合县政府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的同时, 还能取得好的宣传效果。

2 结果

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该县在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时, 在多个部门的配合下,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 该县结婚登记人群检测覆盖率超过95%,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高达88%,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 在政府部门的领导及支持下, 在社会各个部门的配合下, 艾滋病母婴的必要经费得到了保障, 确保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的正规化及规范化, 并不断深入、科学的完善了运转机制, 将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实现了农村卫生与妇幼卫生的相结合。

3 结论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的开展, 在预防艾滋病发展的同时, 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开展中, 受艾滋病传播速度的影响,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的开展, 受到中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在开展的过程中, 给予相应的配合, 确保艾滋病母婴传播阻碍模式的顺利进行。而在运行机制的建立中, 通过多个部门的配合, 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责任制, 确保工作经费及治疗药物的供给[3]。与此同时, 在推动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的过程中, 还应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对艾滋病的认识, 以便在开展工作时, 能积极的配合参与, 其运行效果可想而知。

参考文献

[1]黄春, 何尔逵, 陈禹.多部门协作多形式干预是搞好母婴阻断工作的关键——宣威市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实践与体会[J].卫生软科学, 2009 (1) :110.

[2]李燕, 郭光萍, 石安萍, 等.云南省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及运转机制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17) :2339.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凉山州选择一个彝族聚居县作为研究现场,共选取六组研究对象,包括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主要负责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一线医务人员、村妇幼保健员、村医生、HIV阳性和阴性育龄妇女。其中前四组按不同医疗机构进行分层随机抽样;HIV阳性妇女在HIV相对高流行和低流行的两个乡镇随机抽样;阴性妇女对照按1:1匹配原则选择与阳性妇女相同行政村,年龄相差小于5岁,有生育史的育龄妇女。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对调查对象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在征得被访者同意后进行录音和笔录。访谈遵循自愿、保密的原则,被访者可以以任何理由拒绝回答任何问题。针对不同研究对象访谈内容各有侧重,主要访谈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政策、临床医疗、个人、家庭及社会因素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有影响的因素。访谈结束时根据被访者提出的具体影响因素列表,由被访者对提及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现场打分,最重要因素为10分,其余因素分值由被访者确定,影响因素数量不限。

1.3 质量控制

访谈提纲的设计参考经典论文观点,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修改,并组织小部分目标人群进行预试验,以确保访谈提纲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访谈开始前,对参与访谈的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访谈提纲中所涉及概念、名词的外延和内涵及调查的意义,并对访谈的深度提出严格要求,培训合格后开始现场调查。

1.4 资料分析

在访谈结束后3天内,由调查员将访谈笔记内容核对、整理及录入,转换成文字形式存储。根据访谈结果和研究目的,对资料进行分类,采用归纳方式进行逐步分析,整理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对访谈对象打分的因素计算每种具体因素的总分,平均分数=总分/提出该因素人数,最后计算出每种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每种因素平均分数/最大平均分数。该方法计算出的每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分范围为0~1分,0分为最不重要因素,1分为最重要因素[5]。各组人群认定的影响因素重要性差异采用K-W秩和检验,平均年龄采用()表示。

2 结果

2.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对101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其中包括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主要负责人8人,妇产科医生6人,村妇幼保健员13人,村医生17人,HIV阳性育龄妇女27人,HIV阴性育龄妇女30人,见表1。

2.2 艾滋病母要传播干预实施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根据访谈对象对影响因素的总结,共提取8条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实施的主要因素,根据加权平均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见表2。六组人群之间各因素的重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v=5,P=0.990)。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前三位的因素为交通不便、妇女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危害认识不足。相对最不重要的是人工喂养中碰到的困难。医护人员对医院人力卫生资源不足情况打分分值排名高于其他四组。

2.3 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2.3.1 交通不便:

由于当地为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人群居住分散,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能接诊住院分娩,偏远地区距离县城需要五六个小时车程,阳性孕产妇很难单独到达县城接受抗病毒治疗和产前检查等干预措施,而且医院救护车数量有限,孕妇分娩叫救护车时救护车不一定能及时赶到,自己叫车又困难。特别是夜间分娩时,路途远、山路崎岖,非常危险,在远离县城的医院,即使产妇想住院分娩,也难以实现。当地大部分妇女在怀孕时不记得末次月经时间,不能准确计算预产期,无法提前到医院待产,且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产妇多为经产妇,从阵痛到胎儿娩出时间间隔较短,来不及去医院,即使阵痛后赶往医院也有“部分产妇在去医院的路上分娩”。94.05%(95/101)的受访者均表示交通不便是影响阳性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的重要因素。

2.3.2 阳性孕产妇家庭经济相对困难:

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居民家中经济困难。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可以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但住院时需要预付押金,很多家庭一时难以筹集到这笔钱,特别是阳性孕产妇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更差,难以承担这笔费用;而且大部分妇女(42/57)反映除医疗开支以外,陪同分娩人的交通、食宿费用也是很大的开销,近期生育的阳性妇女中就有28.57%因为经济困难未到医院分娩。

2.3.3 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危害认识不足:

大部分接受访谈的HIV阳性妇女(22/27)表示感染后“不要孩子了”、“准备怀孕的时候会去医院吃药,在医院生孩子”或“自己感染了也没办法了,不能让孩子感染”,但仍有部分阳性妇女(4/27)和配偶阳性的未感染妇女(2/30)表示不害怕艾滋病,“很多人是在家里生的,没传染(给孩子)”、“吃药有副作用”,没有认识到一旦发生母婴传播对新生儿生命健康的影响。卫生机构负责人(6/8)表示由于当地地处偏远,大部分妇女没上过学,不懂卫生知识,“只是通过近几年的宣传才开始了解艾滋病,仍有部分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认识不足,认识不到危害就不会有阻断的意识,更不会主动寻求阻断”;但也有卫生机构负责人(2/8)表示,“大部分妇女已经认识到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但是认识到并不等于做到主动参与阻断”。

2.3.4 其他影响因素:根据村医生和妇幼保健员反映,

因为目前在当地超生没有准生证,到医院分娩无法进行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而导致阳性产妇不参加孕期保健、不去医院分娩现象多见;因为居民不注意人工喂养卫生导致新生儿腹泻,却认定为奶粉质量有问题,而放弃人工喂养或进行混合喂养也造成了母婴传播阻断的失败。另外,不了解母婴传播阻断的方式、医院床位紧张以及语言不通等也是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定性研究是艾滋病感染相关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某些研究问题它可以弥补单纯问卷调查信息设置不足的缺点,获得研究对象更直接、更准确的观点、态度,特别是个人深入访谈更能发现事件发生的原因[6,7]。凉山彝族聚居区是我国目前艾滋病感染的高流行区[8],随着感染向一般人群的蔓延,艾滋病母婴传播导致的病例也逐年增加[4],同时在当地孕产期能及时、规范采取干预的孕妇比例仍然很低,因此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实施难度较大。由于当地语言差异以及居民文化程度的影响,很难直接采取传统流行病学定量调查方法寻找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因素,而定性研究方法能够更直接、更快速地开展研究。

本次研究发现,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最主要的8个因素中,交通不便是各组人群认为相对最重要的因素, 交通不便阻碍了阳性孕产妇孕期保健、抗病毒治疗、住院分娩和人工喂养干预措施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卫生服务的地理可及性差[9]。本次调查的县妇幼卫生机构集中在县城,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能提供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服务,孕产妇必须到县城就医,由于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很多HIV阳性孕产妇不能及时就医,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间而导致了母婴传播的发生。 因此,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要合理配置妇幼卫生资源,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在各乡镇开展孕期保健、住院分娩服务,让阳性孕产妇能在乡镇便利地接受母婴传播干预,既能减轻孕产妇家庭经济负担,也能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

经济困难造成的阳性孕产妇不愿意参加住院分娩,在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以来,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孕期保健费用和随之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对HIV阳性妇女家庭来说仍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仍需要当地卫生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对阳性孕产妇开展特殊医疗补助等,保障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开展。

研究发现,因为超生没有准生证,到医院分娩无法进行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而导致阳性产妇不参加孕期保健、不去医院分娩以及阳性家庭新生儿喂养中不注意人工喂养卫生导致新生儿腹泻,而放弃人工喂养或进行混合喂养均为较特殊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影响因素,需要引起当地卫生部门重视。对于超生应在保证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来减少此类情况的出现。 对于人工喂养中的卫生问题,应在每次奶粉发放时及时、反复地强调喂养卫生,强调单纯的人工喂养,在确实无条件进行人工喂养的阳性家庭引导实施纯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参考文献

[1]De Ruiter A,Mercey D,Anderson J,et al.British HIV Association and Children's HIV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V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2008[J].HIV Medicine,2008,9(7):452-502.

[2]Schouten E J,Jahn A,Midiani D,et al.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and the health-related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time for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 F-7404-2011[J].LANCET,2011,378(9787):282-284.

[3]王启兴,王霞,陈彬,等.四川省凉山州HIV耐药毒株流行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082-1086.

[4]杨爱辉,俄木阿呷,周艺彪,等.凉山彝族聚居区育龄妇女HIV/AIDS感染横断面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2013,34(1):102-103.

[5]叶燕如,李丽萍,卢耀贵,等.农村儿童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原因的定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0):1094-1097.

[6]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3):246-248.

[7]张孔来,刘民.定性研究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1):73-74.

[8]南磊,王启兴,卫大英,等.四川省凉山州艾滋病综合管理新模式[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03(4):258-259.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医院初次产前检查HBs Ag阳性孕妇157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1~38 (28.16±5.61) 岁, 初中及以下10例, 高中或中专109例, 大学及以上38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 制定“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乙肝相关知识和特殊情况三方面内容, 调查前选取10名HBs Ag阳性孕妇进行预调查, 通过调查内容反馈, 进一步完善调查表后定稿, 本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与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相互配合, 向孕妇发放调查问卷, 发放自制小册子以供孕妇了解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专业术语, 定时回收调查问卷, 嘱咐被调查者独立完成, 不得查阅资料, 不得彼此对照、参考及交流, 确保填写完整性和真实性, 但不透露和暗示正确答案, 匿名形式调查, 资料严格保密。

1.3 检测方法

采集126例HBs Ag阳性孕妇所分娩的婴幼儿静脉血液标本, 血清分离后-20℃保存, 检查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 和乙肝表面抗体 (HBs Ab) , HBs Ag、HBs 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万泰公司,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共发放157份调查问卷, 其中收回填写完整的调查问卷126分, 回收率为80.25%。88.10%“孕妇产检必须检查HBV”、“HBV可以预防”知晓率明显高于“HBV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知晓率、“慢性HBV感染与肝硬化、肝癌有关系和”正规HBV疫苗需接种三针”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与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的关系

HBV预防相关知识知晓患者婴幼儿HBs Ag携带率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对分娩新生儿按0、1、6个月方案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分娩新生儿出生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助于预防婴幼儿乙肝病毒感染[4,5]。相关文献显示, 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核心抗原阴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保护率为99.71%~100%, 而对乙肝核心抗原阴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6]。但临床应用预防措施尚存在不足之处, 导致乙肝母婴传播效果下降, 医护人员和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欠缺是导致娩出新生儿HBV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7]。

本研究针对HBs Ag阳性孕妇对HBV传播方式、与HBV携带者吃饭、握手等普通接触会传染、HBV可以预防、慢性HBV感染与肝硬化和肝癌有关系、正规HBV疫苗需接种三针、我国目前给全部新生儿免费接种HBV疫苗和孕妇产检必须检查HBV等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对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 对上述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的HBs Ag阳性孕妇分娩婴幼儿HBs Ag携带率显著降低, 揭示了不同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孕妇对新生儿HBV感染率影响显著。造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对阻断母婴传播效果差异的最重要原因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欠缺, 导致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等预防措施落实程度不完善[8]。因此, 提高HBs 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在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提高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有助于降低分娩婴幼儿HBs Ag携带率, 改善乙肝母婴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芳.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9) :62, 66.

[2]潘会明, 任群慧, 陈宏平, 等.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3) :484-485.

[3]宋莉.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成效、挑战与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 2013, (8) :675-676.

[4]徐秀琴, 曹东.2011年平罗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 (11) :1217-1218.

[5]郑鹏远, 唐芙爱, 卢高峰, 等.慢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和治疗策略的建议[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 (1) :1-6.

[6]孙卓菱.孕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12) :85-86.

[7]杨翠丽, 焦瑞芬, 王斯, 等.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 2009, 31 (4) :431-432.

上一篇:言文并重下一篇:实验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