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单方面变更合同无效(共5篇)
法律法规单方面变更合同无效 篇1
周先生两年前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本市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并与企业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周先生任销售部经理,还约定“合同中的岗位变更,需经过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如果双方协商不一致,乙方有权拒绝甲方安排合同规定以外的工作岗位”。一年以后,企业通知周先生变动工作岗位,将他调离销售部到其他部门当领班。周先生认为,在没有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即擅自变更岗位,违反了劳动合同的规定。虽经与企业领导多次交涉未果。于是,周先生向劳动仲裁提出申请仲裁,要求恢复原工作岗位及工资待遇。
企业认为,根据工作需要及周先生的工作能力,不能胜任本岗位,故企业有权变动周先生的工作岗位,对周先生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同意。
劳动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后认为: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变更岗位的原则,企业没有按合同的约定,在未与周先生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变更周先生的工作岗位是缺乏法律依据的,应予以纠正。所以,劳动仲裁委依法作出裁决,企业应当恢复周先生原工作岗位,享受原工资待遇。
本案争议焦点是用人单位与职工在合同中约定,变更工作岗位,需经过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如果双方协商不一致,乙方有权拒绝甲方安排合同规定以外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在没有取得与职工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变更职工的工作岗位是否合法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这一规定就是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一旦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而不能违背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谁违背了这一原则,谁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相比,履约的期限偏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当事人预想不到的变化;,因此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或劳动者个人的情况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但是,由于劳动关系除了具有经济因素外,还具有一定的隶属关系,劳动者在其中处于被管理、被支配的劣势地位,为了防止用人单位随心所欲地支配劳动者,将单位要求变更合同的权利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法律又对劳动合同的变更作了严格要求。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满足两项要件才能有效:第一,应当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协商不一致的,劳动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第二,采用书面形式变更。
另外,许多用人单位为了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争议,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便与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随时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或岗位,但到实际调整岗位时,劳动者往往觉得这种约定显失公平,认为单位是借生产经营需要之名排挤、刁难员工,甚至进行打击、报复,经常引发争议。对这种情况,现行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既然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已经作出了此类约定,应当认可用人单位依合同享有的用工权,但为了防止单位滥用用工权,当双方为此发生争议时,应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其调整劳动者岗位的行为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否则双方仍应按原劳动合同。因此,即使合同中有单位可以单方面掉调整岗位的规定,但是这个调整也要合理,否则也可能是无效的。
法律法规单方面变更合同无效 篇2
关键词:无效保证合同,概念确认,法律后果
0 引言
保证合同是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同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 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其债务时, 由第三人向债权人承担债务责任。设置保证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债权义务的顺利实现, 降低合同违约行为的出现, 最终促进商品以及资金的交易与流通。虽然无效保证合同属于无效合同的范畴, 但是其又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我国经济交往密切的时代, 企业之间的贸易交往越来越频繁, 保证合同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大, 因此出现的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因此分析无效保证合同具有现实意义。
1 无效保证合同的概述
1.1 无效保证合同的概念
保证合同属于合同的一种, 从法律效力上分析, 保证合同又分为有效保证合同和无效保证合同, 目前世界上关于无效保证合同的概念分析有很多种, 不同的法律体系有着不同的分析, 对于无效保证合同的概念分析我国法律学者一般是将其放在民事法律行为中, 本文所说的无效保证合同是说的绝对意义上的无效, 它是指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达成的担保债权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但是在理论研究上, 人们还是将可撤销合同以及效力待定合同纳入到无效保证合同之中, 这主要是为了便于研究。
1.2 无效保证合同的法律特征
1.2.1 违法性。
无效保证合同无论其采取的什么方式, 其在法律层面上都具有违法性, 无效保证合同的违法性主要是指其违背了法律的禁止性规范。具体说就是无效保证合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 或者说虽然无效保证合同的内容不违法, 但是其双方签订合同的目的是违法的, 它是以合法的内容掩饰非法的目的, 这样的合同是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的, 因此这样的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是会受到国家的干预的。
1.2.2 不得履行性。
不得履行性主要是从合同的执行情况分析的, 它是指在确定保证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后, 合同双方就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责任与义务继续执行合同, 如果在已经履行了相关的责任与义务之后, 双方当事人应通过赔偿损失等形式要求另一方或者其它受益人赔偿自己的损失。
1.2.3 自始至终无效性。
无效保证合同在法律层面上是具有违法性的, 它是不具有法律保护的合同, 因此国家不会承认此合同的效力以及对其进行保护, 也就是说合同当事人不能要求法律保护合同的履行, 并且一旦保证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之后, 其还会产生溯及力, 也就是说合同在刚制定的阶段就不受法律的保护, 并且也不会转化为有效合同。
1.2.4 当然无效性。
无效保证合同的当然无效性就是说不管合同双方当时人是否知道合同不属于有效合同、合同是否执行, 也不管任何人提出什么样的主张等, 其都不会被认定为有效合同, 如果发生保证合同纠纷时, 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时人的申请对无效保证合同进行确认, 当然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也可以主动确认无效保证合同。
2 无效保证合同的确认
无效保证合同是指保证合同的构成要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其在开始阶段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保证合同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保证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因此判断无效保证合同的发展效力也可以从保证合同的构成要件分析。
2.1 主合同无效导致保证合同的无效
保证合同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是依附于主合同而成立的, 因此如果主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那么以主合同为前提的保证合同也就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在认定保证合同法律效力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判断主合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主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那么保证合同也就没有法律效力, 但是我国《担保法》也规定了如果担保合同的法律效力的另外一种情况, 就是如果主合同无效的时候, 如果保证合同中对此进行了执行, 也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也就是所在主合同确定无效之后, 保证合同可以以单独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其必须要在主合同内容的合法性的基础上。同时如果主合同的部分内容符合法律效力, 那么此部门的保证合同也就具有法律效力。
2.2 保证合同的主体资格不合法, 其签订的保证合同也就无效
保证是一种民事行为, 因此保证人必须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如果保证合同的主体是不具备安全独立行为能力的人、机构或者其它分支法人, 那么其签订的保证合同就会因为主体资格的不合法, 而导致其签订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2.3 因意思表示瑕疵导致保证合同无效
如果是在意识表达存在瑕疵的情况下签订的保证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因此保证合同的成立条件之一就是保证人要对债务人的债务行为进行明确的意思表示。目前因意思瑕疵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主要是:主合同当事人故意串通欺骗担保人;债权人采取非法手段或者诱惑欺骗保证人, 并使他在违背真实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保证合同;国家有关部门或者行政单位采取强迫的方式进行的保证合同。当然对于上述的集中情况, 需要担保人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无效申请, 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据后, 被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判定为无效保证合同后才能被认定为无效, 因此其属于相对无效保证合同。
2.4 保证合同的形式不具有法定形式
我国法律规定了保证行为必须要以书面形式确认, 因此保证合同的签订必须要以书面的形式签订, 如果保证人与债务人是以口头的形式约定的保证合同是不被法律所认可的, 也就是说其没有法律效力, 如果出现争议后, 必须要由两个以上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证明才可以。
3 无效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承担的法律责任
3.1 因主合同无效而导致的保证合同无效, 保证人承担的法律责任
保证合同的无效如果是因为主合同的无效, 那么保证人就不需要承担有效合同所规定的责任, 以及承担的代为赔偿的义务, 但是以主合同的无效而导致的保证合同无效, 保证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不是完全可以减免, 而是要根据保证人在主合同中所发挥的作用而定。
3.1.1 保证人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保证人没有参与到主合同的制定过程中, 并且其在主合同中没有任何过错, 那么保证人就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 也就不需要在为债务人承担任何的担保责任。比如甲乙企业签订了商品交易合同, 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进口产品, 而丙公司为乙公司的进口商品提供担保, 但是甲公司的商品在进关的时候被查, 原因是甲公司提供的产品属于走私产品, 对此乙公司不交付货款, 为此甲公司将丙公司起诉, 对于此种案件, 由于丙公司不知道其交易的目的, 而且保证合同是因为其主合同的无效而无效的, 因此丙公司没有过错, 对此它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3.1.2 保证人承担的责任不超过债务人偿还部分的三分之一。
这种情况主要适应于保证人明知道主合同属于无效合同或者在主合同的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参与, 对此情况, 保证人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具体承担的民事赔偿数额不能超过债务人不能偿还部分的三分之一, 因为保证人虽然因为主合同的无效, 可以免除它的责任, 但是由于保证人具有过错, 因为为了保证当事人的权益, 需要保证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保证人的责任划分为三分之一主要是指债务人不能偿还部分的三分之一,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兼顾了多方的利益。
3.2 主合同有效, 保证合同无效时保证人的责任保证合同无效, 保证不成立。
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合同的当事人应承担无效民事行为的后果。保证人的这一责任并非承担保证责任, 而是实施无效民事行为的民事责任。目前, 在审判实践中。最难于解决的问题便是“相应的赔偿责任”的赔偿范围。迄今为止的审判实践, 基本上判定保证人承担有效保证的责任。在因无效保证合同而造成了债权人损失的情况下, 保证人应对此赔偿损失。但由于无效保证合同的保证人所承担赔偿责任是根据其缔约过错, 而不是依据保证合同, 保证人不负有保证合同对其约定的义务。保证合同无效时只能产生缔约上的过错责任, 赔偿范围只能是债权人相信保证合同有效但实际上却无效所受的损失的赔偿。主要应包括: (1) 签订保证合同所支出的各种费用, 其中有缔约费用, 为保证人支出的费用、利息损失等等; (2) 失觅到合格保证人的机会所遭受的损失, 无论是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 只要未出现对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无效果的事实。债权人便不存在该项损失, 保证人便没有此项损失的赔偿责任可负担。如果在对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无效果或部分无效果的情况下, 保证人应对债权人因保证合同无效而应受的损失应负赔偿责任, 具体数额依个案而定。
参考文献
[1]欧阳可日.试论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8 (5) .
[2]张克俭.论无效保证合同及其法律责任[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3]唐杰英.论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J].中外企业家, 2012 (2) .
合同无效的法律认定 篇3
合同无效
合同无效是对于有效而言的,是最典型的违反生效要件的合同。在走市场经济道路的今天,因无效合同引起的合同纠纷在经济纠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合同无效是指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已经具备成立要件,但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因而形成自始、确定以及当然地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该概念中的自始无效指的是无效合同从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确定无效是指合同的无效是确定的、无疑的;当然无效是指合同无须任何人主张,即不发生法律效力,任何有利害关系的主体均可主张,经法院确认其无效。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法定事由主要有下列几项: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格式条款及免责条款无效的;虚伪表示与隐匿行为的。
按照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下列合同应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为无效合同:
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体不合格的合同。主要包括以下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主体以法人名义签订的合同;未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以个体工商户名义签订的合同;法人、私营企业等组织超越经营范围或者违反经营方式所订立的合同;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
内容不合法的合同。主要包括具有以下内容的合同: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合同;合同的标的为国家明令禁止买卖的物品,未经许可经营的物品或者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允许的行为的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采取胁迫和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当事人为了规避法律,损害国家、社会或者其他主体利益的合同。
无效代理订立的合同。属于因无效代理订立的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无权代理人订立的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合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签订的合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代理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代理人与对方同谋签订的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合同;盗用单位的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单位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的合同;借用其他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单位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的合同。
关键性因素
违法性是合同无效的判断标准之一,如何理解违法性的概念,是判断合同无效的关键性因素。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虽然都为无效合同确定了明确的标准,但是现实情况变幻无常,在日常经济往来及司法实践中确定无效合同的违法性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是违反了现行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才能直接导致合同的无效。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4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为依据”。此处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规章、命令及条例等行政规范。
第二,必须是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按照一般的理解,合同法之所以要增加强制性规定这一限制,其目的是要严格区分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所谓任意性规范,是指当事人可以通过其约定排除其适用的规范。任意性规范赋予了当事人一定的意思自治,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做出约定,对任意性规范有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排除是合法的。所以,只有在违反强行法规的情况下,才能导致合同无效。
第三,必须是违反了强行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定。我国法律、法规确定了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因此,在认定合同效力时,有必要在法律上区分什么是取缔规范,什么是效力规范。
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标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规范;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是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该规范也应当属于效力规范;法律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违反该规定以后,若是合同继续有效并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只是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在此情况下该规范不属于效力规范,而是取缔规范。例如预售商品房的登记主要关系当事人的利益,法律设立制度的目的是保护买受人的利益,所以办理预售登记属于取缔规范,即非效力规范,如果当事人没有办理登记,不应导致合同无效。
一般来说,只有违反效力性规定的合同才作为无效的合同,而违反了取缔性规定的合同,可以由有关机关对当事人实行行政处罚,但不一定宣布合同无效。
如何判断合同效力
无效合同的违法性,从广义上说违反了效力性和取缔性规范,但是,无效一般只限于违反效力性规范的合同,只有部分违反取缔性规范的合同才有可能成为无效的合同。
对某些特殊合同而言,法律为避免纠纷的发生,维护交易的安全与秩序,特别规定形式要件是合同成立及生效的必备要件,在此情况下,有关书面合同的效力问题,必须要根据法律对某类书面形式的要求,以及在该要求中所体现的效力规定,来具体确定合同的效力问题。
首先要确定法律法规关于形式要件的效力是否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担保法》第78 条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因此,违反法律形式要件的,可以认为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合同应当被宣布无效。
如果法律、法规没有做出规定,则法律关于形式要件是属于成立要件还是生效要件的规定,应根据法律规定的涵义及合同的性质来确定。例如《合同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可见,法律对这种合同形式要件的规定,属于成立要件而不是生效要件。在此情况下,当事人未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一定的形式,则合同不能成立;但是,有时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属于生效要件,当事人不依法采用一定的形式,则已成立的合同也不能生效。例如《担保法》规定依法应登记的抵押合同,如果不登记的,则该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因此形式要件属于生效要件。
當然,对于不要式合同而言,可以由当事人自由决定合同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那么,动机违法是否构成合同无效呢?例如,一方为了筹集赌资而向他人借款,这些借款是否应当宣告无效?对动机违法是否无效的问题,社会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多数人认为,动机不应影响到法律行为的效力,不宜简单的以动机违法而宣布合同无效,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巧妙规避劳动合同变更之单方调薪 篇4
王某与某针织制衣有限公司签订了三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王某的工作岗位是仓管,工资每月1500元。后来公司将仓库承包出去,不再设仓管一职,将王某调到车间做收发员,王某对做收发员没有异议,但对公司将其工资降为每月1100元多次提出异议,公司认为薪随岗转,王某的岗位已由仓管调整为车间收发员,公司只能给他这么多工资,王某申请仲裁要求执行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标准并补发减发的工资。
分析应对: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变更薪酬需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这种规定其实是限制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单方调薪。
在本案中,我们认为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结构工资制度并提前约定用人单位可以调薪的范畴。具体做法如下:在劳动报酬条款下做如下约定
1、甲方(用人单位)实行结构工资制度,乙方工资收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奖金+津贴。甲方的基本工资为 元;岗位工资由甲方根据乙方工作岗位和实际业务水平并结合甲方规章制度确定(注意:此处不要规定具体数额,以防止岗位变动时牵扯到劳动合同变更。岗位工资的细致划分放到规章制度中完成,这样可以使岗位工资管理完全纳入用人单位自主权范围内);乙方奖金与其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出勤率等实绩挂钩;津贴按国家和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
2、甲方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内部规章制度、经济效益以及乙方的业务能力、绩效考核、工作岗位、地点变化,以及乙方的工作年限、奖罚记录等对乙方的岗位工资、奖金、津贴进行合理调整,包括提高或者降低,乙方愿意服从甲方的决定。
法律知识变更加工贸易合同 篇5
本文介绍了加工贸易合同变更的条件、程序,以及办理贸易合同变更程序需要准备的相关资料。
(一)申请合同变更的条件:
1、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已取得海关核发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
2、经营企业已签订加工贸易变更合同;
3、申请变更的加工贸易合同已由商务部门审核批准;
4、合同的变更应在原合同的有效期内。
(二)申请变更时应提交的文件:
1、商务主管部门签发的有效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变更证明》;
2、经营企业签订的加工贸易变更合同;
3、海关核发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
4、合同变更申请书;
5、《加工合同备案申请表》、《进口料件备案申请表》、《加工出口成品备案表》、《单耗备案申请表》(填写变更部分);
6、经预录入的“企业加工合同备案呈报表”(变更部分);
7、为确定变更后的单耗和损耗率所需的资料;
8、海关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和材料。
(三)办理程序:
1、材料受理
申请人向海关递交材料。海关受理后进行初审。
2、海关审核
海关根据规定审核企业的加工贸易变更合同和各项资料是否符合国家和海关的有关规定。13、变更台账
经海关审核通过的合同,需到中国银行设变更银行保证金台账(AA类企业的所有合同,A、B类企业变更后不超过一万美元的合同除外)。
4、核发手册
按规定已变更银行保证金台账或不需变更台账的合同,由主管海关核发变更后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企业凭以办理加工贸易货物的进出口手续。
(四)办理时限:
【法律法规单方面变更合同无效】推荐阅读:
法律法规都有哪些方面05-31
房地产方面的法律法规08-27
商铺租赁合同法律法规08-17
房屋买卖合同法律法规07-31
合同纠纷的法律法规08-27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劳动法之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08-25
对无效婚姻的法律思考09-25
法律法规解读07-08
法律法规风险08-07
法律法规体系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