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律法规

2024-09-12

卫生法律法规(精选8篇)

卫生法律法规 篇1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

1.公共场所的概念:

即供公众使用的具有围护结构的场所。包括:(1)人工的生活环境;(2)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

2.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适用于哪些公共场所?

(1)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停车场、咖啡馆、酒吧、茶座;(2)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厅等;

(3)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等;(4)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5)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6)商场(店)、书店;

(7)候诊室、候车室、公共交通工具;

3.公共场所经营者在营业前,需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什么手续?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

4.公共场所经营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应当提供哪些材料?

(1)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2)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3)公共场所场地使用证明(房屋产权证或有效租赁协议),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4)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意见;

(5)经省卫生厅考核合格的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本内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所设立的卫生管理部门的名称或所配备的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的姓名,卫生管理档案的建立方式,危害健康事故处置

办法;

(7)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明以及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情况的书面材料;(8)工商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9)使用的公共物品委托洗涤消毒的,应当提供委托协议以及被委托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10)使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卫生学评价报告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图纸;(11)配备的公共卫生用品的检验合格证明;(12)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5.公共场所的哪些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2)水质;(3)采光、照明;(4)噪音;

(5)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其他卫生标准和要求。

6.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多长时间。组织对场所卫生(项目)指标进行检测?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音、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检测。

7.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取得什么资质,方可从事公共卫生场所检测?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资质认定合格证明书。

8.目前,在郑州已取得河南省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合格证书”有哪些单位?

(1)河南新网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2)河南科瑞环境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3)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郑州疾病预防控中心;

(5)通过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资质认证的其他公共场所技术服务机构。9.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哪些卫生管理制度?(1)卫生培训制度;(2)健康管理制度;(3)公共用品用具管理制度;(4)公共设施设备维护制度;(5)禁止吸烟制度;(6)卫生检测制度;

(7)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8)卫生许可证管理制度;(9)卫生许可证审查制度;(10)公示制度;

(1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及卫生学检测或者评价报告制度。10.公共场所经营者建立的卫生管理档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档案保存期限多长时间?

(1)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2)空气、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3)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4)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6)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7)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8)公共场所为爱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9)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那个由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11.采购公共卫生用品时,需索取哪些有效证件?

(1)消毒产品应当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2)化妆品应当索取《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复印件、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3)公共用品如需外洗的,应索取承洗单位的营业执照、物品清洗消毒记录、卫生检测合格报告。

12.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包括哪些危害公共健康事故?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是指公共场所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者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具用品或者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危害公共健康事故。13.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着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1)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管理部门、人员及其职责;(2)危害健康事故的检测与预警;

(3)危害公共健康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4)危害公共健康事故应急处理技术个监测机构及其任务;(5)危害健康事故的分级和应急处理方案;

(6)危害健康事故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

(7)危害健康应急处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14.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报告制度有哪些内容?

(1)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明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病毒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15.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单位,所建立的集中空调系统卫生档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1)集中空调系统竣工图;(2)卫生学检测或者评价报告书;(3)经常性卫生检查及维护记录;(4)清洗、消毒及其资料记录;

(5)空调故障、事故极其他特殊情况记录。16.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有什么规定? 应定期对集中空调系统下列部位进行清洗:(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

(2)空气净化过滤材料应当每六个月进行清洗或者更换一次;

(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风管等每年清洗一次。17.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有什么规定?

集中空调系统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能够对相关部位进行清洗消毒:(1)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2)送风质量不符合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表2要求的;

(3)风管内表面积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有不符合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表3要求的; 18.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应由哪些机构实施?

应由符合WS/T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规定的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设施设备、技术、人员等相关要求的专业技术服务单位,即专业清洗机构完成。

19.目前,我市已通过认证的专业清洗机构有哪些?

(1)郑州鑫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河南绿城达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郑州金城同达清洁服务有限公司;

(4)河南省省直中央空调调节能清洗服务有限公司;

(5)其他符合应WS/T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相关要求额专业清洗机构。

20.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后,应进行什么检查?

集中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后7日内,应由具备检查能力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机构进行清洗、消毒效果检验,并出具“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报告或者评价报告书”。

21.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集中空调系统是否可以运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集中空调系统方可继续运行,其他集中空调系统停用:(1)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的;

(2)装有空调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行的;(3)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能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的。22.患有哪些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患有里脊、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2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是由哪几个部门负责? 卫生部主管全国卫生场所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工作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铁路部门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车站、等候室、铁路客车以及主要为本系统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对公共场所实施卫生

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依据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采取现场卫生监测、采样、查阅和复印文件、询问等方法,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种类及每类包含的病种分别是什么?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机型呼吸综合症)、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6.什么是消毒产品?

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27.什么是消毒?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2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履行哪些监督检查职责?

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29.采用化学消毒应注意哪些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内,并按照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2)严格按照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3)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使用时定期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时立即更换。(5)保证消毒时间,一般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应作用15分钟以上。(6)应是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7)用品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8)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

卫生法律法规 篇2

1 大奖赛活动原因

1.1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

近年来法律课程的重要性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论证,但是我国部分院校依然存在对法律教育不够重视、课时设置不足等现象[1],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纠纷屡见不鲜[2]。我院相关负责人向全院护理人员发调查问卷341份,了解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全院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欠缺,不同毕业年限的护士掌握法律知识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层次的护士掌握法律知识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以后,临床护士在执业的过程中如何按照这部新法的规定,用细化的立法精神来要求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是护士阵线密切关注的问题[3]。

1.2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易发生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交流、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也最容易发生差错。据美国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医疗差错事故中医生占38%,药师占11%,护士占38%,在其他人员造成的3%~5%的医疗差错中有2%来源于护士。这就表明护士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高于医生和其他人员。美国医学院1999年11月的报道中称,每年有44 000~98 000例患者由于护士差错造成死亡[4],可见医疗纠纷与护理差错事故有密切联系。

1.3 大多数护士忽视和缺乏法律知识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责任的工作任务,以人的生命为代价[5]。护理安全属医疗安全范畴,护理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6]。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护士觉得自己是守法公民,触犯法律的事与自己无关,法律观念淡薄。不知道自己的每一项操作、每书写一次记录、甚至与患者交流的每一句话都在受到法律的约束。根据我国法律,患者就医时享有下列权利: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医疗保障权、获陪权、受尊敬权、隐私权、平等就医权等其他权力。由于大多数护士忽视和缺乏法律知识,往往侵犯了患者的权利自己并不知道。护士要经常性地、自觉地学习法律知识,以增强法制观念,掌握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用法律规范言行[7]。

1.4 护士的证据意识差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对案件起证明作用的文件或其他书面材料[8]。从病历的定义不难看出,病历材料是以文字、图形、数据等内容来证明某种医疗行为事实的依据,属于证据法中规定的书证范畴。护理病历是一份完整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举证的重要资料[9]。护理记录是对患者病情变化及诊治过程的真实记录,但护理记录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使病历的证据效力大打折扣:(1)病历书写欠规范;(2)记录不及时;(3)记录不全或错误;(4)署名不实;(5)患者或家属签字不规范等。而提高护士的护理记录书写水平不但要提高技术水平,还要增强法律意识、证据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护士的法律意识急待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知识必须掌握,医院的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和方法对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的培养和教育。为了给护理人员增加学习法律法规的空间,让他们带着动力和兴趣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常识、学习护理常规,我院启动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大奖赛活动。现将此活动的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2 活动过程及方法

2.1 成立大奖赛组织机构

本活动组成了以护理副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宣传科科长为副组长,各科护士长为成员的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宣传、组织、协调及实施。推荐出六名有责任心、无私心、有能力又认真、文笔好又严谨的护士长组成命题组,负责每轮考试的出题、监考及判卷工作,聘请学院护理系主任负责试卷的审核工作,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性。由三名组织、策划能力强的护士长和宣传科两人组成策划组,负责第三轮决赛现场策划、场景布置、参赛人员培训、外界联络等工作。为保证活动高质量完成,我院聘请了赤峰学院音乐系老师对现场比赛灯光、布景进行策划,聘请了赤峰电视台娱乐节目主持人作为这次比赛活动的主持人,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作为现场评委,保证了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的顺利进行。

2.2 制订大奖赛活动方案及实施

为保证大奖赛分步实施,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既要普遍性又有突出性,我院在2011年年初就制订了大奖赛活动方案。(1)1~2月份为成立组织、宣传阶段,制订活动细则,划定比赛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将最常用的卫生法律法规、医院核心制订、护理常规编辑成小册子,下发每人一册,作为大奖赛命题基础。(2)3~5月份为比赛第一阶段:各科护理人员自愿报名,每科报名人数不得少于6人,多者不限,5月末实行闭卷笔答形式考试即第一轮考试,命题组判卷后公示每一个参赛人员的考试成绩,从中选出每个科室前3名为一个小组,代表本科室准备参加下一轮比赛。这一轮比赛叫横向比赛,也就是本科室人员之间的比赛,个人成绩作为选拔标准。(3)6~8月份为比赛第二阶段:确定每个小组参赛人员后,经过两个半月左右的复习时间再次参加医院统一的闭卷笔试。分别记录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个人成绩的前十名为本活动个人比赛的最终奖———优秀奖获得者,于第三轮比赛后的团体奖一同发奖。每一组3个人的总成绩作为本轮比赛的团体成绩,将团体成绩前6名的个组作为获胜者,参加第三轮的决赛。本轮比赛叫做双向(横向、纵向)比赛,横向是指以参赛者的个人成绩为选拔个人优秀奖标准,这是每一个参赛者之间的较量;纵向是指以科室为团体,本科室3个人的总成绩为选拔标准,其中的前6名入围决赛,这是科室之间的比赛。本轮比赛较第一轮比赛出题难度加大,题量增加。(4)9~12月份为比赛的第三阶段———决赛,决赛采取电视大奖赛的形式,比赛出题量大,包括范围广。护理院长指导,护理部主任、学院护理系主任与命题组组成了出题智囊团,坚持认真、周密、严谨、保密的原则。题型分别为个人必答题、团体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个人必答题每人必答,不得互相提示,答对了加10分,答错了不扣分;团体必答题一人主答,其他人补充,答对了加20分,答错了不扣分;抢答题用抢答器抢答,抢到且答对的加20分,抢到不答或答错扣20分,风险题答对的加30分,答错的扣30分。以得分高者依次排名一等奖1个组、二等奖2个组、三等奖3个组。本轮比赛虽然参加答题的人员仅有18人,但是在现场的观众确有几百人,包括院长在内的几百人同样受到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主持人宣读题目后,在主席台下方两侧的大屏幕打出正确答案,几百名观众看着答案比对着参赛人的回答,判断着参赛人的答案是否正确,答对了报以热烈的掌声,答错了,大家也知道错在哪里,达到了考少数人、受益多少人的目的。同时在活动现场穿插了观众答题的环节,活动组织者购买了小礼品,发放给积极参加答题且答出正确答案的观众,使活动现场气氛更加热烈。虽然在这一环节花费的经历要多,动用的人力物力要大,但是我们认为起到的效果大于付出的努力。

2.3 追踪实施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1)组织委员会根据大奖赛的进度,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共4次下发简报,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护士,介绍各科室的经验,通报进展情况,总结前期成果,部署下一阶段的活动安排。(2)在大奖赛活动过程中护理部又调整了年初的工作计划,将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讨论处理作为工作重点,结合本年度法律法规知识大奖赛活动,要求护士长对本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做到一事一议,一事一处理。通过讨论,使护士对所发生的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3)在活动期间组委会在院内网站将本次活动设专题栏目,登载护患纠纷案例,给大家提供讨论平台。例如:某医院新生儿科因输入静脉营养液,液体外漏造成组织坏死;某医院早产儿在保温箱保温,保温箱停电未被发现,导致患儿脑瘫的严重后果等,让大家讨论违反了哪部法律法规?哪条护理常规?根据法律法规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赔偿那些项目?大约应赔偿多少钱?等等。通过案例分析,大家对法条的掌握更牢固,受到的教育更深刻。

3 效果

3.1 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列入年度计划,年终考试,记录成绩,但护理人员没有学习积极性,应付考试,突击学习,掌握的知识不全面、不扎实、不牢固。以大奖赛的形式推动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护理人员对学习有动力、有兴趣、有激情。为个人争光、为集体争荣誉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愿望,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才能调动更大的积极性。护士们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时间学习,下班后几个人在一起互相提示背诵,有的护士将法条做成卡片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背诵,利用零散时间背诵,全院护士掀起了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热潮。

3.2 通过比赛起到了全员普法教育的积极作用

本活动作为年度计划的重点工作,从年初开始部署,第一轮的比赛要求每个科室参加人数不得少于6人,同时这次活动获奖人数多,奖励标准高,使本次活动的参与面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90%以上。从第一、二阶段的个人能力展现,到二、三阶段的团队精神发挥,都使活动的整个过程处于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氛围之中。活动的全过程跨度为一年时间,也称为“卫生法律知识学习活动年”。一年的学习活动保持了连续性、持续性,使护理人员真正将知识学懂、学通。通过这次大奖赛活动,提高了全院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对于今后医院、医护人员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活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前总认为自己是守法公民,违法的事离自己很遥远的人,通过这次法律法规学习才知道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违反法律法规,比如该让患者知情的我们没有告知患者,这样就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未经患者同意将患者的病例资料泄漏给他人就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违反了诊疗护理常规,给患者造成伤害,就侵犯了患者的健康权等。用事实教育大家懂得的法律知识越多,在工作中发生的护患纠纷就越少。本次活动对全院医护人员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起到了引导、推动、提高的积极作用。

3.3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教育意义深刻

通过护患纠纷案例分析,使护士们认识到,护理工作无小事,往往一个小小的失误、小小的差错,会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无可估量的伤害,可能会毁了一个家,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使自己终生受到良心的谴责。对每一个案例的损害后果分析就像亲临了一次开庭现场,对案例赔偿计算的每一个数字都让大家触目惊心。在总结会上,大家感慨地说:护理工作真是如履薄冰,如坐针毡。我们是一脚踏着医院一脚踏着法院,知法、懂法又守法才能远离法院,才能给广大患者带来幸福而不是痛苦。

3.4 提高了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减少了护患纠纷

通过开展活动,使护理人员更好地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过去大多数护理人员忽视和缺乏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患者应享有哪些权利,不懂得自己履行的义务职责与法律的关系,未将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因此不重视与患者沟通,也不知道怎样与患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言行不慎,做事不讲方法,导致护理纠纷发生。活动之后,大家深刻认识到,回忆过去护理纠纷的发生更突显有效的医患沟通在缓解护患矛盾中不可缺少的作用,护士应多从人文、伦理、法学等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护患沟通的过程是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刻认识[10]。护士不但要品德高尚、技术精湛、身心健康,还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哪些是在法律框架内应该说的,哪些是违反法律法规不应该说的,明白了用什么样方式、方法,在什么样的场合,在什么时间与患者沟通效果更好,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才能真正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才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在年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9%。

3.5 培养了护理人员既独立又合作的团队精神

这次比赛以独立、合作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为了取得个人好成绩,护理人员个个互不甘心落后,争分夺秒看书背诵。在团体赛选拔中,大家齐心合力帮助参赛的同事,在她们背题的时候帮助她们看书,不熟的地方提示她们,不会的地方帮助她们一起背。在第三轮的比赛现场,未参赛护士早早到达现场,拉着横幅,举着号牌,为参赛者助威。当台上答对题取得好成绩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活动开展,使大家感情更深了,工作更和谐了。过去有一点小摩擦,通过这次活动也都忘在脑后,过去因工作产生点小误会,这次也都化解了,形成了和谐、团结、互比上进、愉快工作的良好氛围。

普及卫生法律法规教育是医院管理部门常抓不懈的工作,以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是医院管理部门职责。医护人员在法律框架下执业,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医院的安全、医护人员的安全。

摘要:通过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大奖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护士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全院医护人员的普法教育。通过大奖赛使护士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

关键词:法律法规,大奖赛,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傅静,鞠梅,王海蓉,等.我国护理本科法律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86-3087.

[2]杨春梅,杨婷.护士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68-69.

[3]张美玲,陈苑莉,庞小群.《侵权责任法》在临床护理环节中的解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25):3096-3097.

[4]梁化岐,张朝元.护士在预防医疗差错、事故中的作用和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7):297-299.

[5]王洪敏.提高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J].吉林医学,2012,33(22):4910-4910.

[6]达庆东,徐青松.护理法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4.

[7]巴明,陈惠珍,翟丽.浅谈护理行为中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性[J].护理研究,2002,16(11):675-676.

[8]叶长玲.医政执法视角下探讨病历资料的法律属性[J].中国卫生法制,2012,20(3):41-42.

[9]巴桑邓珠,眭万琼.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J].护理研究,2005,19(1):17.

卫生法律法规 篇3

关键词: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医学生;法律素质

【分类号】R-4;G642.3

医事法律素质,指的是社会个体存在的人,在医事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和运用以及意识等这些方面的素质水平。意识法律素质对于医学生做好医学时间发展能力,还有处理一环之间关系的态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部分医学院校重点是使用卫生法学课程教育的方式,推动在校生养成相应的医事法律素质,但是在医学院校,就算是设置了相关的医事法律课程,大部分都是由选修课的模式存在,课程体系总体规划不是很完善,具有极强的随意性,随时可能发生改变,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学,课程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下面将进一步探索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于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促进作用。

一、使用卫生法学课程形成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重要性

医事法律素质具体指的是充实或者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与个人,占据和使用医事法律法规知识和依照法律处理各种类型的医疗关系,解决医患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素质。而卫生法学是研究卫生法律标准的一准核心法律运用学科,医事法律是以我国编制并且执行的整改医疗服务活动当中多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章制度的统一称呼。卫生法学和意识法律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卫生法律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意识法律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对于医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让医学生临床实践以及服务和行为更加规范,提升总体素养,还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避免服务过程的冲突和误会产生,使双方的合法权益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推动医疗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卫生法学课程对于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

(一)积累丰富的意识法律知识

卫生法学课程和学生平时自己零散的学习对比,能够发现,卫生法学课程这种集中的上课方式,学习的效率更高,能够更好的学习更多的医事法律理论以及有关法条内筒,有效加强学生意识法律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运用的水平。

(二)强化学生解决医事法律冲突的真实能力

医生与病人属于医疗关系当中两个重要的主体,病人源于多个行业和职业以及层次,构造十分复杂,同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所以,医生在执业的时候,要求医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应对和分析,以及处理医患冲突的能力,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刚好可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卫生法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以及研究讨论,开展辩论赛,还有角色扮演这些方法,使医学生对于意识法律和其含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将法律和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的具体操作能力。

(三)加强医学生法律及道德水平

医生不仅要拥有十分精湛的医技,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学法律素养和优秀的职业道德操守。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医学生学习地医事法律关系到义务工作人员的道德标准内功,教师还要针对实际情况,把医生和忽视这些必须拥有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行为规范,服务礼仪这些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医学生在对医学有关法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享受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进而采取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及服务精神进行医疗事业,不断强化医疗行业总体的服务水平。

三、卫生法学课程提升学生意识法律素质面临的困境

目前,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生意识法律素质提升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但是还面临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学校没有给予卫生法学课程应有的重视,部分学校甚至没有设置这一课程,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卫生法学课程,但是大部分都是选修课,并且课程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课时不够充足,教材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讲解的内容和实际衔接的不是很好。其次,课程编制的缺乏科学性,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热情,部分学校意识法律相关的教师资源紧缺,设置的意识法律课程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有些甚至存在反感情绪。最后,卫生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部分教师不具備丰富的司法实务经验,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之后,还是采取以往理论灌输的方式,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情况,不具备较强的教学时效性。所以,一定要提高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到,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要求教师一定要对这门课程教学方式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卫生法学课程,当前已经成为了加强学生意识法律素质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模式,所以,不仅要给予卫生法学课程构建方面应有的重视,还要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条件的前提下,顺应其发展,对于卫生法学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慢慢建立起医学法律理论和实践二者结合的教学内容系统。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卫生法律法规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促进作用的进一步探究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部分医学院校重点是使用卫生法学课程教育的方式,推动在校生养成相应的医事法律素质,但是在医学院校,就算是设置了相关的医事法律课程,大部分都是由选修课的模式存在,课程体系总体规划不是很完善,具有极强的随意性,随时可能发生改变,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学,课程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必须要重视卫生法律法规课程,采取有效的方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敏,杨丽,岳远雷,孙玲,陈珊. 卫生法学课程教育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促进作用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4:127-128.

[2]杨丽,岳远雷,赵敏. 武汉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 医学与法学,2013,05:63-67.

[3]张睿,付康. 论卫生法学课程对医学生医事法律素质的促进作用[J]. 法制博览,2015,31:298.

[4]孙鹏.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情况总结 篇4

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情况总结

XX为X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院治理,规范执业行为,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根据我院《2009年法律法规培训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我院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了医务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活动。此项活动从强化组织医务人员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现将我院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不断优化服务asd

卫生系统学习法律法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治理,依法执业,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和就医安全。我院在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言行,以人为本,积极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努力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此次活动已被我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了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刘伟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并且明确各科室主任为科室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院科两级普法网络。医院领导班子带头依照医院拟定的培训计划,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交流学习体会,从而增强医务人员处理诊疗工作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积极准备,扎实开展,提高法律意识sd

我院的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治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治理法》、asd《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对与医疗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条例,医院还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同时,还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内容穿插到整个培训计划中,在提高医院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同时,与涉及医疗安全的知识同步学习,进一步增强全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我院还把卫生法律法规培训与医疗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考核,保证将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我院于10月13日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一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考试合格率为100%。通过组织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考试,不仅使全体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也充分反映了全院广大职工的学习成效。

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强化医院治理vvv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活动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医护员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治安防范意识,使更多的医务人员成为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法律知识丰富的人员,不断地强化了医院管理,使院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稳步

发展的大好局面。sss

现如今全院职工自觉运用法纪知识进行医疗诊疗工作,在日常事务中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医疗纠纷,未发生过违法行医行为,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并且未发现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以及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收入。近年来,医院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出院病人电话号码回访、聘请院外行风监督员等措施,我院的医疗服务总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7%以上,从而使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d

虽然我院的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照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纠正存在的不足,对照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再接再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我院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二年七月

一点的痕迹,山风呼呼,细雨微微。人行翦翦,心韵盈盈。思邃恒古,本义使然,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每个心灵,让身心的热量变作普照大地的明媚,让蠕风的蠢蠢欲动万木复苏的定格。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色彩是洁净的象征,静物是可修复的抱朴,人境是可绝缘的尘,合沓车马也无喧。吾生有无涯而也无涯,知也以有而随无也,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摘自于《庄子·齐物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一事,没一事不如了一事,了一事不如空无一事。人之所以不开心,那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人之所以不顺心,是因为付出太少,之所以不如意,也是因为,总计较那些得与失。

一念起千山万水,一念灭沧海桑田。念人念心念天念地,随心律动,心随所动,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她也惟有付之一叹,青年的容貌,盛气,都渐渐地消磨去了。她怕见旧时的挚友。她改变了的容貌,气质,无非添加他们或她们的惊异和窃议罢了。为了躲避,才来到这幽僻的一隅,而花,鸟,风,日,还要逗引她愁烦。她开始诅咒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

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差一段)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

本文档由文库(https://)

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篇5

1、什么叫非医师行医?非医师行医的后果?

答:非医师行医:指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告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什么内容?

答: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发布该医疗机构的广告。

3、处方的保存期限是多少?

答: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4、《执业医师法》对执业助理医师有什么要求?

答: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

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5、《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多长时间校验一次?

答: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1次;床位在一百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3年校验1次。校验由原登记机关办理。

6、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应做如何处理?

答: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7、《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签署、出具医学证明文件有什么要求?

答: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8、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张不得超过几种药品?

答: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9、普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几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几日用量?

答: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10、医疗机构或者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与非法买卖人体器官活动,法律后果是什么?

答:非法买卖人体器官或者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活动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交易额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医疗机构参与上述活动的,还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原登记部门撤销该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该医疗机构3年内不得再申请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医务人员参与上述活动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

11、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哪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答: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12、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

用纸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答:1.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2.急诊处方印刷用纸为淡黄色,右上角标注“急诊”。3.儿科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绿色,右上角标注“儿科”。4.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

13、《执业医师法》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旅行的义务有哪些?

答: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力:(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察、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5)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4、根据《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擅自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答:未取得国家颁布的有关合格证书,从事婚前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制止,并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非法出具的有关医学证明无效。未取得国家颁布的有关合格证书,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或者采取其他方法终止妊娠,致人死亡、残疾、丧失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5、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违法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后果?

答: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6、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哪些情形处以三千元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答: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7、医疗机构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开具处方,应负的法

律责任?

答: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责令期限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8、医疗机构未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购买、储存、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负的法律责任?

答: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购买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或者停止相关活动,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19、住院和门诊病历书写分别应当使用哪种笔?哪种颜色? 答: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20、病历书写过程中,哪些情况可以使用外文?

卫生法律法规 篇6

第一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执业医师的资格考试与注册制度、医师执业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熟悉执业医师的考核和培训;了解违反《执业医师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主要讲授】

(一)执业医师法概述 1.概念

(1)执业医师法 执业医师法是调整医师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和执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实行执业医师制度有利于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维护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公众的生命和健康。

(2)医师 医师(physician)是指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或者保健机构(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2.《执业医师法》的适用范围

(1)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的医师。

(3)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4)军队医师执行本法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的原则制定。

(5)境外人员在中国境内申请医师考试、注册、执业或者从事临床示教、临床研究等活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二)医师考试与注册制度 1.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1)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种类 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种类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三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考试的方式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2)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 《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①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②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

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③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④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2.医师执业注册

(1)执业注册 《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2)注册机构 卫生部负责全国执业医师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是医师执业注册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工作。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3)不予注册 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①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②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③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④甲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病发病期以及残疾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工作的。⑤重新申请注册,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或组织考核不合格的;⑥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注销注册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30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①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②受刑事处罚的;③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④因考核不合格,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经培训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⑤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2年的;⑥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宜继续执业的;⑦有出借、出租、抵押、转让、涂改《医师执业证书》行为的;⑧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被注销注册的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注销注册通知之日起15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重新注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申请注册:中止医师执业活动2年以上;法定的不予注册的情形消失的。

重新申请注册的人员,应当首先在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卫生保健机构或组织接受3至6个月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依照法律的规定重新申请执业注册。

(6)变更注册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7)个体行医注册 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

(三)医师的执业规则 1.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

医师在执业中享有的权利,是指法律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

(1)执业自主权 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医师有权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医学诊断检查,自主地选择恰当的医疗方案、预防措施、保健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医师有权依据病情、疫情的需要进行疾病调查或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预防措施和必要的医学处置措施;医师有权根据病情的需要和医疗结果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

(2)执业条件保障权 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医师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有权获得与其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专业研习权 医师有权参加专业学术团体,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4)获得尊重权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5)获取报酬权 医师有权获得劳动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6)参与民主管理权 医师有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2.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

医师的义务是指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履行的责任,即在执业活动中

医师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1)依法执业的义务 医师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2)恪守医德的义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尊重爱护患者的义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4)勤勉义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这就要求医师在实践中不断接受医学继续教育,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卫生宣传义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医师应当在患者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普及医学卫生知识,教育和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医师的执业规则

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守以下执业规则。

(1)医学文书规则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2)急救规则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

拒绝急救处置。

(3)用药规则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4)告知规则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5)服从调遣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6)报告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医师的考核与培训 1.医师考核

医师考核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组织,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进行的定期考核。医师定期考核分为执业医师考核和执业助理医师考核。考核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医师定期考核每两年为一个周期。

(1)考核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者医疗卫生行业、学术组织承担医

师定期考核工作:①设有100张以上床位的医疗机构;②医师人数在50人以上的预防、保健机构;③具有健全组织机构的医疗卫生行业、学术组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公布受委托的考核机构名单,并逐级上报至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考核内容 医师定期考核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考核机构复核。

(3)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由考核机构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允许其继续执业,但该医师在本考核周期内不得评优和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2.医师培训

《执业医师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医师培训计划,对医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为医师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对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实施培训。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承担医师考核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医师的培训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和创造条件。

(五)法律责任

1.医师法律责任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执业医师法》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2.非法行医法律责任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

【重点知识解析】 1.非法行医问题解析

关于非法行医的概念,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定论,我们认为非法行医是指一切违反法律规范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对于非法行医,应从行政法和刑法的角度分别去理解和界定。

(1)刑法意义上的非法行医

根据刑法第336条的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这一界定比较含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法行医罪的适用引起了较大争议。根据该规定,凡是取得医生执业资格(通常认为,医生执业资格是执业医师资格和医师执业证书的统一)的人均不可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

为了统一司法实践中对何谓“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4月28日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未取得医生执

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的五种情形:①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②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③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④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⑤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根据刑法的规定并结合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刑法意义上的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并且必须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从解释所规定的第②种情形可以看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既可以是未取得医师资格的人,也可以是取得医师资格的人,取得医师资格的人如果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同样可以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和《执业医师法》第39条较好的进行了衔接,同时明确界定了非法行医罪的适用情形,便于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统一。

(2)行政法意义上的非法行医

行政法意义上的非法行医主要是指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从事诊疗活动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行政法意义上的非法行医的行为既包括自然人主体的非法行医行为,如无任何行医资格的游医、假医非法行医行为,医师在《医师执业证书》原注册事项已被变更,未完成新的变更事项许可前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也包括单位的非法行医行为,如有些组织和单位没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行为,医疗机构非法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

2.医疗知情同意制度解析

(1)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来自英文informed consent,该词的表面含义是指基于说明、告知的同意或基于提供的信息的同意。具体到医疗活动中,是指患者在获得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为其提供的做出医疗决定所必需的充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医疗同意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患者获取充分医疗信息的过程,一是患者作出医疗同意的过程。患者获取医疗信息的过程也是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过程。

“知情同意”的概念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在审判后的《纽伦堡法典》中规定,人类受试者的自愿同意是绝对必要的,应该使他能够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而没有任何暴力、欺骗、欺诈、强迫、哄骗以及其他隐蔽形式的强制或强迫等因素的干预;应该使他对所涉及的问题有充分的知识和理解,以便能够作出明智的决定。这要求在受试者作出决定前,使他知道实验的性质、持续时间和目的;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可能发生的不方便和危害;他的参与对他的健康和个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知情同意权是患者自主决定权的重要体现,已逐渐演变为人格权的一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包括知情权和同意权两个方面,知情是同意的前提和基础,同意是知情的结果和价值体现,患者的同意权只有在完整、客观、真实的知情后才有可能得以实现,知情权是保障患者同意权正确行使的前提。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有效行使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患者必须具有知情同意的能力;二是患者必须意志自由,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三是医师须为充分、合理的说明和告知,以使患者获取和理解相关的决策信息。

(2)医师的合理告知义务

①相关法律规定:关于医师的告知义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主要有:《执业医师法》第26条,“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62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家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②医师合理告知义务的界定:医师的告知义务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医师合理告知义务的履行是患者知情同意权有效行使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患者能够有效行使知情同意权,医师至少应当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病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以及每一治疗方案的利弊后果这三方面的信息。医师的告知义务范围随着患者疾病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程、效果而不断变化。但是,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应当注意避免对患

者产生不利后果,这时,有些医疗信息可以向患者家属告知和解释。

(3)患方知情同意与医方免责

随着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关注程度的提高,医疗实践中很多医院越来越注意自身告知义务的履行,特别是在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诸如手术同意书、治疗协议书等条款越来越详细,而且条款内容不断倾向于对医方的保护。一些医院和医务人员在认识上存在一种误区,即认为只要我把相关的风险和后果告诉了患者,不管将来出现什么情况都和医院及医生无关。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没有分清知情同意权的侵害与医疗过错的界限。医院和医生充分告知义务的履行只是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和保护,并不能免除其在医疗过程中由于过失而对患者造成人身侵权损害的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3条之规定,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不能约定免除。所以,通常情况下即便受害人同意的人身侵权行为也应当认定无效。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患者对医方医疗行为的“免责同意”,对于免责的范围应当进行合理的界定,既要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利,又要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既要考虑到患者的弱势地位,又要考虑到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4)知情同意权代理行使时医师应遵循患者最佳利益原则

患者知情同意权有效行使的条件之一是患者需有相应的知情同意能力,当患者不具有相应的知情同意能力时,其医疗上知情同意权只能由其代理人行使。不具有相应知情同意能力的患者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指10周岁以下的儿童和成年智障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指10

周岁至18周岁之间的患者,但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失去知情同意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处于麻醉、昏迷状态的神智正常的成年人。

法律视每个人为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者,作为患者,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决定自己的医疗事务,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不具有知情同意能力的患者,其知情同意权只能由他人代为行使。但是,在患者知情同意权由他人代理行使的时候会留下损害患者利益的道德空间,这时,代理行为的判断应当以患者的最佳利益为标准。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性文件尚未对此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因此,医务人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处于道德支持和法律禁止的尴尬处境。发生在北京的“拒签”事件,较好的说明了这一问题。

(5)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例外

①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时:社会公共利益涉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当让位于社会公共利益,此时针对患者的医疗活动不需要征得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的同意即可实施。但是,此类强制医疗活动要求医务人员与医疗机构必须根据授权严格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涉及社会公共利益而需采取强制医疗措施的情形主要包括:为了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时;对严重精神障碍者的强制医疗;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戒毒行为。

②保护性医疗时:保护性医疗措施,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采取一切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和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措施。

当患者具有知情同意能力时,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如果有合理的依据

表明,告知患者某些医疗信息时会使患者不安,以至于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则医师可保留或限制医疗信息的范围,向患者隐瞒相关医疗信息。但是,应当将相关医疗信息告知患者的代理人。如《执业医师法》第26条,“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62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也都有类似的规定。

当患者情况危急且不具有知情同意能力,又无法取得或来不及取得患者代理人的同意时,为了患者的最佳利益,医师和医疗机构可不经患者及其代理人同意而采取紧急医疗措施。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③患者弃权时:放弃知情同意权必须是患者主观上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放弃知情同意权的前提是患者知道自己享有知情同意权,知道医师有告知的义务,知道医师不能做未经其同意的治疗。在医师履行了应尽的告知义务后,如果患者对相应的医疗建议无法判断和决定而要求医务人员为其做决定时则视为对知情同意权的放弃。例如,在需要进行创伤性检查或危险性较高的治疗时,在医师进行了告知后,患者不愿自己做决定,而让医师为自己做主。这种情形下,尽管决定是医师代替患者做的,还是应当让患者签字,或者前述授权委托书表明医师是经患者授权代理其作出决

定的。

参考文献:

卫生法律法规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靖江市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6 家338名医务人员,其中综合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6家,村卫生室8家,民营医疗机构8家。

1.2 方法

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称、执业资格、执业医疗机构类型等基本情况,以及《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共发收调查问卷33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医务人员中,年龄在20~61 岁,其中男42.90%,女57.10%;职称以中级职称最多,占50.59%,初级占42.31%,高级占7.10%;执业资格中医生占37.87%,护士占43.20%,检验、行政、后勤等其他人员占18.93%;市属综合医院的人员占44.97%,乡镇卫生院占31.07%,村卫生室占12.72%,民营医疗机构占11.24%。

2.2 各类医务人员卫生法规知晓率

各类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在年龄、性别、职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执业资格(χ2=96.57,P<0.005)、医疗机构类型(χ2=106.13,P<0.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的执业资格中,医生和护士的知晓率较其他人员高;在不同的医疗机构类型中,市属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知晓率较高,而村卫生室与民营医疗机构的知晓率较低。见表1。

2.3 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各项卫生法规知晓率

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对10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率以医师资格和护士资格2项知识普遍较高,分别达92.90%、92.31%,而母婴保健、医疗美容和抗菌药物使用3项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分别为63.16%、62.72%和69.23%。比较4种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10项知识的知晓率,在医师资格、非卫技人员使用、诊疗科目、抗菌药物使用和传染病预检分诊5 项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在市属综合医院中,除了母婴保健、医疗美容和抗菌药物使用3项知识外,其余5项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要高;在乡镇卫生院中,除了医师执业范围、胎儿性别鉴定2项知识外,其余6项知识的知晓率也较低;在村卫生室和民营医疗机构中,其余8项知识的知晓率均较低。

2.4 医生和护士对各项卫生法规知晓率

在所调查的10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中,医生和护士对母婴保健、医疗美容这2项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对医师执业范围(χ2=4.98,P<0.05)、护士资格(χ2=6.01,P<0.05)这2项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医生对医师执业范围的知晓率较高,而护士对护士资格的知晓率较高,见表2。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掌握法律法规知识现状

当前,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保护意识,懂医不懂法。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薄弱,医务人员违法执业的现象逐年增多[2],导致大量医疗纠纷,这不仅损害了病人的健康权益,也损害了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形象。调查显示,村卫生室和民营医疗机构的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医生和护士的知晓率较其他人员高;卫生法规知识的知晓以医师资格和护士资格2项知识普遍较高,而母婴保健、医疗美容和抗菌药物使用等3项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分析原因:①重视程度不够。村卫生室、民营医院等医疗机构,内部法制培训、继续教育等制度不完善,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漠;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只注重经济效益,一味追求短期投入回报,甚至违反法律法规、诊疗规范,损害患者健康权益,破坏医疗市场秩序[3]。②用人机制不健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偏低,知识陈旧,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极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4];民营医疗机构自律性较差,管理不规范,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及时。③培训学习不到位。注重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忽视对辅助科室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对本专业有关法规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其他卫生法规的学习。④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卫生管理部门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同时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相应的监管考核措施,对违法违规医疗行为查处力度不够。

3.2 建立健全普及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长效机制

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各类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把重学法与重医疗质量同等对待,做到普法教育与专项培训相结合,法制培训和诊疗技术规范相结合,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不仅要对工作一线的医生护士进行培训,也要对其他技术人员、后勤和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加强对本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也要掌握和了解其他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同时要健全完善长效考核机制,将培训情况纳入职工的绩效考核,增强医务人员学法用法的主观意识。

3.3 优化用人机制并加强岗前培训

根据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不同情况,进一步优化用人机制,对于村卫生室建立乡村医生的退休和养老制度,让年龄大、知识老化的村医自然淘汰,促进新老更换[4];对于民营医疗机构,针对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在招聘录用后进入工作岗位前,要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与考核,将医学法律法规的学习列入岗前教育的必备课程[5],强化法律意识。

3.4 将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课程

实施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我国卫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其内容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知识,也包括卫生生法法律律法法规规知知识识。。随随着着社社会会的的法法制制化化,,卫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门要要将将卫卫生生法法律律法法规规的的学学习习列列入入继继续续教教育育项项目目必必备备的的课课程程,,有有计计划划、、有有步步骤骤、、有有系系统统地地组组织织医医务务人人员员学学习习,,并并建建立立一一套套教教育育考考核核、、登登记记和和评评估估制制度度,,使使卫卫生生法法律律法法规规的的学学习习常常态态化化制制度度化化,,确确保保法法律律法法规规知知识识的的学学习习能能落落到到实实处处。。

3.5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并加强监督考核

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分期分批集中培训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6],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强化考核,把法律知识的考核与医疗机构校验挂钩、与医师定期考核挂钩;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医疗行为。促进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更新,做到学法、用法、守法、懂法,自觉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韩松,刘成勇,王焕春,等.医疗纠纷民事诉讼案件审理适用法律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2):828-830.

[2]周林娟.459起医疗案件处罚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0):769-771.

[3]黄幸青,刘晓燕.医院经营管理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2004,8(6):64-67.

[4]周晓敏,夏迎秋.靖江市乡村医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7):521-524.

[5]赵小平,何兰燕,谭耀坤.医务人员法律意识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5):852-853.

卫生法律法规 篇8

卫生部发言人表示,这次行动的目标,是铲除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行为所产生的条件和土壤,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

今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并随即生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将商业贿赂犯罪主体扩大到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这意味着发生在医疗机构的药品、器械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如收取药品回扣、赞助费、新药推荐费等,数额较大的,也将以商业贿赂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作为被寄予厚望、承载着救死扶伤重任的卫生部门,在维护息者权益,促使医疗领域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形形色色的医疗腐败现象却像一颗颗毒瘤不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005年6月28日,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首次曝光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医疗腐败问题,指出医院采购中收取折扣、回扣现象比较普遍,同时,有关个人索取和收受回扣的现象也屡禁不止。

2006年2月,由新华网和《经济参考报》主办的“两会,你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网上调查显示,医疗和股市、反腐共同成为中国网民最关注的三大焦点问题。

红包腐败:剪不断理还乱

这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医界腐败现象。

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形成了买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致使收红包成了医疗机构中广泛流传的潜规则。卫生系统从1992年开始抓红包、回扣,光卫生部就专题发文5次,但一直成效不明显。

据调查,患者送红包基本上有三种心态,第一,都送我也得送,买个平安;第二,舍小钱,早住院早手术省大钱;第三,表达感激,建立长期关系。医生收红包也有三种基本心态:第一,随大流,人家都收我也收,法不责众;第二,求平衡,手术几小时补贴只有二三十元,靠什么买车买房;第三,不是我主动索要的,交个朋友。

红包现象损害了患者的切身利益,败坏了卫生行业的形象。治理红包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研究探索治本之策,逐步建立治理的长效机制。对那些容易产生红包现象的“重灾区”,应该重点教育,重点监控。查实索要收受红包的现象,必须采取严厉惩罚措施。

倒卖病人:索要介绍费

据南京市一家医院的外科医生朱华称,倒卖病人的现象不仅发生在不同医院之间,即使是同一家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也有,甚至120急救室与医院之间也存在。这种倒卖病人的现象,比倒卖药品、拿药品回扣的性质更恶劣,后果也更严重。

他揭露,比如一名病人需要尽快做手术,但B超室与主治病人的外科医生打过招呼,主治医生便劝病人去做B超,从而获得介绍费。遇到几个科室为争一个病人而竞相报价,主治医生便将病人游说到报价高的科室。这样一来,本应由外科决定的治疗方案,结果却由内科决定,或者其他科室也参与其中,从而误导病人,增加医疗费用。

他揭露,按规定,遇到中风、高血压等突发病人,120须送病人到最近的一家医院,但因为急救人员收了一些医院的好处费(前几年,急诊科给120关系人员的好处费是市场价120元左右),病人可能反而被送到更远的医院就医,但只要踏进医院的大门,很少有不再次被倒卖的。不少中小医院,因医疗条件所限,病人不多,不得不寻求与大医院合作,给大医院的门诊医生一定的介绍费。最离谱的一名病人被南京倒卖到辽宁的一家医院。据了解。倒卖一名病人,医生最少收费50元至500元不等,而类似器官移植等大手术,中介费一般三千元至五千元不等,有的甚至高达上万元!大小医院之间常常倒卖“压床”的病人。医生都知道,绝大多数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在刚到医院的两周之内,属于治疗见效较快、花费较高的时段。过了这一时段,病人就需要住院慢慢治疗,观察病情。这时,这名病人就属于医生常说的“压床”病人。大医院床位紧张,而“压床”病人后期治疗费也不高,大医院的接诊医生就会将“压床”病人倒卖给其他“吃不饱”的医院。这些医院往往以中等专科医院或二级医院居多。介绍费一般在100元左右。

药品采购:歪风蔓延溢出国门

药品进入医院流通的环节总共有四个:招标,中标,进药,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一些潜规则。据了解,医院每年年初开始面向各个药品和器械生产销售企业进行招标,如果这个环节不给院方负责业务的有关负责人或者主治医师回扣,就很难了解到医院需求方面的信息;中标后还要对统计药品方面的负责人进行贿赂,否则可能会在以后的合作中返还假信息,造成自己蒙受损失;最后要对相关部门的医生进行各种方式的贿赂,这也是潜规则之一种。

现在医院盛行医生根据开具的处方进行提成,也叫“吃回扣”。某些医生在利益引诱下,不顾病人实际病情,无限制地开出大处方。我国医药的销售,医院占85%。医药生产厂家在不择手段地抢滩医院这一巨大市场时,给医生的回扣十分惊人。据业内人士透露,抗菌素的回扣约为药价的15%,肿瘤药物的回扣是30%。在为期半年的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区域办案专项行动中,共有128人被查办,涉案金额近千万元,涉案领域主要是医院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在采购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的过程中,与相关供应商勾结,暗中吃“回扣”、收受贿赂等。

2005年5月,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性诊断试剂跨国公司——美国诊断仪器生产商德普公司由于贿赂中国医院高层负责人,被美国司法部处以480万美元的高额罚款。授意此行贿事件的中方公司老总被解聘。然而,受贿的中国医院有关人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对药品回扣问题的处理不力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医药采购的突出问题。按照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的《禁止在国际商业中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公约》,任何一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公司假如在中国行贿被判罪,在他们本国也要受到惩罚。

我国还没有加入这个公约,缺少一套反馈与协作机制,使得药品回扣问题突破国界,大行其道。在司法处理上,我国没有及时对国内受贿的医生作出处理,显示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在这方面的滞后或漏洞。

过度检查:趁火打劫唯利是图

除了疯涨的药价之外,强迫患者掏钱接受名目繁多的检查,无异于在病人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哈尔滨一个6岁女孩随父母到杭州旅游,因为需要做一个阑尾小手术,竟然做了104项化验和检查,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连艾滋病的化验都做了。在西安,一个病人要拍X光片,医院把原有的X光机定为不清晰拍片,把内部集资新购的X光机定为清晰拍片,前者定价25元,后者定价100元。一位病人由于经济困难拍了不清晰片,到医生那儿说看不见,要求去拍清晰片;病人因出不起钱再次拍了不清晰片,医生仅仅扫了一眼,便说没什么问题,吃点消炎药就行了。

医疗机构之间彼此不承认检查结果,强迫患者重复检查,以牟取暴利,也是当今医疗系统的一大顽疾。据业内人士介绍,照CT每次费用400至800元不等,使用伽玛刀每次收费几千乃至上万元,利用率高的医疗设备简直成了印钞机,给医院带来滚滚暴利。许多医院因而热衷于购买大型医用设备。价值三、四千万元的设备,不少外国医院都舍不得买,我们的医院掏钱连眼都不眨一下,原因就在于高额的利益驱动。

最近,卫生部已经表示,将在中国内地逐步推广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制度,以简化患者就医环节,降低患者就诊费用,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改进医疗服务。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卫生管理部门应该摆脱推行互认制度可能导致所管辖医院收益率下降等因素的困扰,顺应民意,坚定决心,尽快强制推行医疗检查互认制度。

学会腐败:药品推销成学术主题

我国的医学学会是权威的医学专家组织,集医疗事故鉴定权和医学科研成果评比权于一身,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而现在,它却日渐沦为药厂手中的工具。一些学会会议,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变相收红包和吃回扣的会议。学会组织专家们充当“药托”角色,从药厂收取的各种费用就是改变了名目的回扣,这也是潜规则之一种。这种由学会牵头、由专家参与的腐败行为,比医生收红包危害更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许多医药企业都和国内的一些业内权威杂志,或关系暧昧,或直接串通一气,只要某个医生将他们的药销售得好,就帮助他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以提高该医生的知名度或通过晋升、职称评定等关口;类似的非金钱贿赂方式还有旅游、开个人学术研讨会直至性贿赂。

对医学学会的腐败现象,外界了解并不多。追本溯源,除专家群体的道德缺失之外,主要是医学学会的定位问题也就是体制原因。医学学会本身的权力太大了,被赋予的职能主要是政府职能,而又要它进行企业化运作。经费没有保障,它当然就靠权吃权,越吃越腐败。当前,医学学会处于几乎无人管理和监督的“真空地带”。其性质属于社会团体,归民政部门和科协主管,但由于其专业性很强,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

学术的虚假繁荣,不仅阻碍了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也必然造成一批医生的工作水平停滞不前,最终受害的仍是广大患者。卫生部应当仿效教育部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专治教育领域学术腐败的做法,以加强对学术研究领域的监督管理力度。

基本建设:卫生工程“不卫生”

近年来,我国对各地各级医院特别是县级以上大医院的投入不断升级,基本建设年年加码,在基建和大宗设备采购方面,也出现了不少腐败现象。

2005年10月27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原副院长郑新永及设备科负责人林远泉,被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各五年,并分处没收财产人民币4.05万元和5万元。原因就是,郑新永在担任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期间,利用分管第一医院基建、设备等业务的便利,非法收受8家公司分15次送的财物,共计人民币8.95万元。林远泉利用担任三明市第一医院设备科负责人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14家公司分18次送的财物,共计人民币6.6万元、美元3000元。

国家对公共资源投入的不断扩大,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共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但这些公益工程的兴建,同样没有逃脱被腐败行为侵害的厄运。健康工程的立项应当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审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这些工程的审计监督,保证卫生工程从一开始就干干净净。

医政审批:透明之路还有多远

在药品、药械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出现了大量的产业群体。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药卫生市场的准入是一个重要关口。各级医政管理部门一些拥有审批权的官员,因此被推上市场的风浪口,成为经营者千方百计攻关的目标。

2005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王国荣等一大批具有审批权的官员因为滥用审批权,非法谋取不当利益,被绳之以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国务院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管的直属机构。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必须接受政府的管制。因此,一直以来无论是医药还是医疗器械,要想进入市场就必须获得行政许可。医疗器械司正是掌管医疗器械行政审批大权的强势监管机构,在医疗器械市场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卫生行政审批,如何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是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源头问题。

医疗鉴定:一家人鉴定一家人

卫生部专家顾问、北京大学孙东东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绝大多数不懂法律,在判断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上依赖学理,结果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开成了学术研讨会。更有腐败嫌疑的是,过去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人称“老子为儿子鉴定”;现在由各地医学会作为中介来组织医疗鉴定,可以说是“叔叔为侄子鉴定”,医疗鉴定一直走不出亲族鉴定的怪圈。

这些年,我国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纠纷的裁决需要依赖医疗鉴定,而医疗鉴定这几年在公平性上备受指责。《南方周末》就曾经报道过一位有良知的鉴定专家自曝的一些鉴定潜规则,有如打擦边球:对于责任不明显的,就放医院一马。另外还有“避重就轻”法则:对于一些明显的医疗伤害,就设法降低伤害等级。可见,备受舆论诟病的医疗鉴定专家法律意识淡薄、漠视公平法则、鉴定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并非捕风捉影,而且这种不公的情况可能还很严重。

在医疗鉴定不公的案例中,医院方面其实是起主导作用的,很多医疗专家正是慑于医院的压力,才做出不公的鉴定的。医疗鉴定的体制和程序需要改革,不能继续容忍“关起门来,一家人鉴定一家人”的怪现象存在。只有更多地让不是医疗系统的法律专家介入,患者心里才会踏实许多,在形式上,也会公平很多。

医疗卫生腐败根源何在?

根除医疗机构腐败问题已经不止一次被有关部门列入议程,但是这块顽疾就像SARS病毒一样,不断

地在变种,转换着形态,始终难以根除。

——医疗服务行业的性质在逐渐发生改变。以前植根于人们心中一贯的意识是医疗行业是福利性质的,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从近几年情况来看,福利性质在淡化,营利性质在不断增强。特别是政府不包干全部经费,外资和民间资本涌入医疗行业后,各级医疗机构必须自谋发展,在正常手段不能够满足医疗行业需要的情况下,个别医务人员就只有借助非正常手段达到富裕的目的。

——医疗资源垄断是重要病根。目前,只有小部分医院加入了社保系统,病人要享受社保只有在这些医院就医,根据市场供求规律,这些医院自然具有一定垄断性。一位等候看病的患者告诉记者:“早上5点就过来排队挂号,下午还在等着就诊,店大欺客啊!”。由于垄断,药价和各种费用自然就会居高不下。

——医药管理模式存在漏洞。长期存在的“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的模式,引导有些医生利用手上的处方权给患者开一些疗效普通但价格虚高的药品以赚取回扣,而药厂方面由于自身利益,在宣传上猛下功夫以打开销路,不惜重金打通各个关节,即使2001年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后,也没有能遏制暗箱操作。

——技术寻租优势成就受贿资本。现在不少好医院的很多技术骨干,是红包的主攻对象。有人认为,如果对他们实行封杀,其中一部分人将失去行医资格。这样就会使中国出现医疗水平严重衰退的窘境。如果红包一旦确实不用送了,许多病人可能会随着医生的下课,病也别想治好了。这话虽然偏激,却也道出了一些人的心态。

——低收入使医生屡屡犯规。有关资料表明,医生收入在许多发达国家位居前三名,而在中国却位居10名以后,在有些医生身上也难免表现为心理失衡。

——弱势病人的特殊心态。病人的弱势地位也决定了他们向医生行贿的特殊心理需求。据业内人士透露,相对给医生行贿而言,各种让患者无法弄明白的乱收费、滥检查、大药方、小病大治等问题,对他们来说损害更甚,而对医疗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查处也更难;如果给了医生红包,患者也许可以减少许多开销。

——环环相扣形成腐败链条。政府主管医疗卫生公共政策的官员和医疗专家往往还会同社会保险机构、医生、药剂师、医院、医疗设备和医药工业的生产厂家和代理商等行为者密谋串联,形成了一个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所有参与者共荣共生的利益共犯结构。

——对于医疗腐败行为处罚不力。对于医疗腐败行为处理力度较轻,使得一些人员敢于铤而走险。就目前我国法律状况而言,对于上述行为的处理大多数还是行政处罚,最严重的就是吊销执照,刑事处罚比较少,除非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民事处罚更是少之又少。而乱检查除非是专业人士,一般患者是看不出来的。至于乱收费,如果物价部门没有查处就无人问及。

——由于审计和监管不力,种种不良现象愈演愈烈。

严惩医疗卫生腐败刻不容缓

医疗卫生系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近几年来,该领域内职务犯罪问题日趋严重,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危害到人民的利益。治理这一问题,需要多措并举。

——加强法制建设。对于医疗腐败的现状,目前在刑法适用中存在诸多困惑现象,尤其是现阶段我国无法以受贿罪对全部的医疗腐败行为主体进行制裁。如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如果利用职务便利,在药品和器械的招标购买使用过程中,向药品公司、医疗器械生产厂家索取财物或收受财物为其谋取利益,构成受贿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普通临床医生赚取回扣或在治疗过程中收患者家属的红包是否构成受贿罪,在刑法学界存在争议。实践中也鲜有以行贿受贿等刑事手段处理。目前提请最高立法机关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六)草案,已将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扩大到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发生在医疗机构的药品、器械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如收取药品回扣、赞助费、新药推荐费等,数额较大的,有望以商业贿赂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充分用足现有司法手段。虽然目前法律条款还没有太明确的界定,但司法介入医疗腐败的通道还有。现在医疗腐败往往过多依靠行政部门查处,而依靠司法介入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还不强。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腐败。检察机关在重点打击的同时,看来也需要提出预防对策。在严厉打击医药卫生系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同时,不妨比照建筑行业廉洁准入制度,对医疗腐败也设立“黑名单”制度。探索建立医疗系统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对收受红包、回扣者列入“黑名单”并在医疗系统进行公布,建议有关部门对送回扣的经销单位取消其在各医疗机构的经营权,限制其参与国家药品招投标的资格,从源头上遏制和治理医疗卫生系统贿赂现象突出的问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教育,让他们自己在心中也设一道法律防线,并且不断提醒他们,吃回扣、拿红包就是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严厉制裁。

——加强监督力度。曝光医疗领域内的腐败案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以对整个行业起到警醒作用。同时加强审计监督。

——健全医疗保障体制。更多地建设平价医院,改革好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有利于尽快降低药价,减少医院、医生对患者的利益侵害。

上一篇:储备干部考试题下一篇:军训的后的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