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谐发展论文

2024-08-02

学生和谐发展论文(精选8篇)

学生和谐发展论文 篇1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以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片面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导致了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改革需要,把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育,应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教育。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使语文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它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联结了课堂内外,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它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的独特感受,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以全面的较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去感受生活并以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审视生活,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积累和教师的语文学科教学相互促进,互为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文以载道,自古而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有相当数量的课文都具有强烈的道德感染作用。如《长城》、《圆明园的毁灭》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落花生》、-1-

《古井》蕴含着做人之道,《厄运中的海伦》、《向命运挑战》洋溢着主人公身残志坚、敢于向厄运和命运挑战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受到熏陶,并从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美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基本内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美的心灵。小学语文课文篇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无不包含着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无不渗透着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倾向。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字里行间回荡着诗人的乡愁情思,诗句洗练,锤炼字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诗人经过“到”、“过”、“满”、“入”、“渡”、“拂”、“来”、“回”、“吹”等十多个字的反复推敲,仔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都不理想,最后觉得只有“绿”字最为恰当,极富表现力。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品词品句,学生不仅领悟了全诗的浓浓乡情,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句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得到美的享受。

3、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意识,是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必须臵身于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建立和谐的母子关系。如学完《鸟情》,留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升华。要求学生每人写一句感言,学生们纷纷吐露自己的心声,如“我们需要鸟,就像需要欢乐一样”、“没有

鸟,蔚蓝的天空不再多姿多彩”。表达了他们善待鸟类与鸟儿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以及内心深处的呼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善于挖掘这些内容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建立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对教材人文精神进行挖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不可忽视,它直接反映教师的人文素养程度,也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试想一下,若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凛凛,武断否定学生稚嫩的思想、天真的个性,即使再好的富含人文精神的内容也不能使学生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好坏。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创新,才能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热爱生活。

5、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探究的本能,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相互交流、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互协作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练的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态度习惯、永远的进取精神、不息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学习预感性等优良的学习品质,在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和未来

社会中,通过知识的更新和自我素养的重铸而立于不败之地。

二、生活实践中开展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无处不在,课堂仅仅是其中的一扇窗。语文学习可在阅读书报杂志中,可在观看电影电视中,甚至可在每天回家路上的聊天中,可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同样,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应立足于平时,立足于他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布臵课外阅读,摘抄包含人文精神的素材。人文精神含义丰富,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摘抄整理,可将其分门别类,如分为“生命”、“道德”、“哲理”、“友情”、“惜时”等主题。这样,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会逐步提高。

2、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如鼓励学生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可以安排学生在春节期间,欣赏每家每户的春联,品味祖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特有的美,感受对联中透露出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室内洒扫、田间劳作,学生同样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甜蜜。

3、倡导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反映环保的课文,如《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学了这些课文,我就立足学生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环境污染或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了解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的人和事,如果有弄不懂的环保知识问题,可查一查有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感受到了污水、噪音、废弃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了环境的绿化美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知道了人们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然后将自己了解到的通过写调查报告、开辩论会等形式展示出来。

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培养目标。时代发展需要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不能缺少人文素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有多种多样,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架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积累,要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起来,而且,需要长期的不断积累。因为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到课内课外阅读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文素养的积累正如春雨的滋润必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必将渗透在语文教师的心血中,也必将换来桃李的芬芳和参天的栋梁。

学生和谐发展论文 篇2

一、更新观念, 关注知识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差异, 学生之间也是如此,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正常和经常的现象。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随时处于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 学校的有序教学和校外的无序并存。教师与家长、同样, 与媒体、网络均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设计者, 因此, 对于某一具体的课堂学习而言, “逻辑意义的起点“并不存在。这就呼唤我们教师要了解、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成为教学的契机, 并在促进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 努力探求因材施教的策略。

二、精心预设, 制定弹性目标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预设, 只有这样, 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面对学生不同的“现实起点”, 教师在备课时, 应建立多重教学目标。面对班级平均水平, 建立适合于中等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顾及优等生的学习要求, 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 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困难学生的学习水平, 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如一位教师在“平移”这一知识点上拟订了3个层次的目标。基础性目标:通过操作正确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提高性目标:通过合理推理和合作交流探索多种说明平移距离的方法;体验性目标:感悟对应点的平移距离与图形平移的相等关系。课堂教学中如果按这样的目标实施, 既可以确保全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自由发展。

此外, 预设课堂提问时间时应多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 教师不妨问问自己:遇到群体性的一般解题策略, 该如何实施课堂教学;遇到个性化的情况, 又该如何改变教学策略, 如何将个别学生的知识纳入一个新的框架之中, 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以便用这个框架去容纳、生成更为丰富的知识。

三、善于引导, 转化个体知识

在课堂上, 应该让学生乐于合作, 共同挖掘, 展开讨论, 把个体的认识转化为群体的认识。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面积》。教师打算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探索面积计算的方法时, 一生举手:“老师, 我知道长乘宽可就可以算面积了。”面对这一状况, 教师没有回避, 而是充满惊喜:“你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谁教你的?”“我爸爸!”学生很自豪, 教师继续追问:“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确实是个好办法, 那里知道为什么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吗?”学生一下子蒙了。教师接着鼓励到:“接下来我们共同探索, 好吗?”回想这位教师的机智, 既保护了这位学生的积极性, 也没有削弱全体同学探索的热情, 同时又给大家提了个醒:学知识不仅是要知道结果, 更要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

与其他科学相比, 数学更容易造成学生间的差异。要实现使各类学生都获得发展的目标,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要注意使课堂始终处于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气氛。在合作过程中, 由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生的思维是分散的, 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方法, 还要与同伴的方法相比较, 辨别优劣, 学生的思维是不断进展或转换的, 自己的想法可能被同伴加以改进或否定, 甚至被另一种解法所代替, 逐渐形成一种或多种成熟的解法。因此无论是提出解法的学生, 还是改进解法的学生, 甚至是出现错误的学生, 只要是积极参与其中, 都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各自相应的体验和提高, 从而实现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四、注重反馈,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既是察觉学生的认知进展情况, 给不同表现的学生以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既是给予肯定和鼓励, 是面对差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1. 抓典型事例, 即教师主动寻找学生学习中有代表性

的、具有普遍教育意义事例, 用以教育全班学生, 这是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反馈效率的一个基本方法。

2. 分类取样, 即按学生饿数学学业水平进行分类。课堂

教学上从各个类别的学生中分别抽取个体进行检查, 以提高反馈速度, 减少反馈的盲目性。

3. 按组取样, 即在分组活动中, 教师可以选择1~2个小

组进行重点检查, 由于小组中存在着各个类别的学生, 从中也可以反馈中各类学生认识上的基本情况。

五、指导预习, 促进群体发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 通过布置预习作业, 如组织学生交流在家读书的计划, 让每个学生进行一次完整而有意义的“课前学习”, 来缩短个体间因“知识起点”而形成的差异, 并激励学生热爱学习, 做更多属于个人的自主学习, 带更多的学习成果到课堂上来交流, 从而让“个体”与“全体”达到和谐统一。

营造和谐气氛促进学生发展 篇3

密切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强调对知识的灌输。今天,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管理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这将大大改变学生畏师的心理,有利于教学的民主化。

师生间平等、互尊、合作时,学生才会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避免了无谓的烦恼、争端等,在互尊和谐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某教师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一开始就创设一种童话情景,以孔雀姐姐的身份,和学生们共同进入童话故事之中,一起走进文本,也体现了教师的合作者身份,学生戴上哪个动物头饰就是哪个小动物了,让学生体验角色,真真实实地感受童话故事中角色,这样一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氛围中获取了知识。

细化教学过程,营造和谐课堂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主宰着教学的整个过程。只有当教与学这两种行为、两个过程达到和谐时,教学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它给人的感觉应是高山流水、一气呵成,从整体出发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整个过程呈一条直线,这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教材,宏观地把握整体,用精妙的语言艺术把课文内容承上启下连接起来,还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全程,让孩子始终处于高昂的状态,适时地点拨,热情地鼓励,让每个孩子乐于尝试,积累成功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协调师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

语文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问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更是学生表达感受、表现真我的场所。课堂上,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主动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既是以后踏入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这种相互间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和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木”,语文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形式。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从而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和互为竞争的意识,发展了他们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交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这样,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课堂上到处闪耀着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由于个人思考拓展到团体思考,学生的思考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许多独到的见解,许多有价值的争辩也由此而产生。例如某教师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有哪些办法?”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和谐课堂

教与学的和谐关键在于教师,课前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然后借助语言、图片、音乐、视频资料等手段设计出适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情感与课文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能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举一反三,且又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情境,完善和谐课堂。

例如在教古诗《静夜思》时,在理解了古诗大意之后,我播放了抒情的旋律,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有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现思念家乡的样子;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用现古诗描绘的情景;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用图画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时而朗诵,时而表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尽情展示自己的同时,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得以充分展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心与境的和谐,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和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情感上营造气氛,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学生和谐发展论文 篇4

积极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新疆昌吉市第九小学 作者:李辉青

学段:小

时间:2013年9月

积极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学生发展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搞好小学的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的和谐管理。要管理好一个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是关键。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那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肯花时间,还需要一些方法和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有本班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组建一支高效率、充满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当好一个爱心班主任,给学生真诚的关爱;营造良好的和谐班级氛围,认真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和对学生个别座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管理好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班级,还必须得分析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情采取相应措施,使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积累,我对目前我校学生所在班级现状和我班班级管理进行了一定分析和研究。

一、学校班级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的大多数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如果不好好管理,将会对班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学生表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子女,做各种生意的人的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还有不少学生,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心理容易偏激。尤其一些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学生们跟着爷爷、奶奶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 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念弱、纪律松散,很容易地成为班级落后生。所以接到一个新班级,班主任就要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把有特殊问题的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在和谐班级中,班主任仅仅抓学习成绩做严师、抓生活做慈母是远远不够的。

二、结合实情,创建有本班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对班集体进行综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选择的吸收他人的成果与经验,从学校、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设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咸”的滋味,但我却深深体会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又特别是小学的班主任,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耐劳,选择了无私奉献,选择了甘当人梯。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就要努力做一名魅力班主任,要有一种堪为人师的高尚道德。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每周一升国旗要求学生穿校服,我自己首先穿上校服。要求学生讲究卫生,我自己首先干干净净地穿戴。同时必须要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从中吸取别人的精华,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一定要与自身的特点和所带班级相结合,从而构建具有个人风格和本班特色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项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喜欢上课。让学生丰富和积累语言,重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当好一个爱心班主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一生都很重要。而一个小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一般都是在学校班集体的大家庭中。“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就应努力当好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如由于我班孩子小,经常有一些孩子会对我说:“老师,我发烧了。”我就会摸摸他的头说:“不要紧孩子,你可以坚持上课。”听到这句话,孩子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安心上课。如果确实有些发烧,我就会把学生领到办公室,让他坐到沙发上。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爱,心里特别舒服。过一会儿,再问他,他就会说:“好多了。”就会高兴地跑回教室上课。班主任还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给同学们同等的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现在由于学生小,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沟通了,那么教育学生改掉坏习惯、行为也容易多了。班主任在各项活动中,该肯定的就肯定;该否定的就否定,在全班形成一种能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的现象的集体舆论。在班上,按照学校《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打分,一月一总结,给累积分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买奖品的经费是学生们卖废纸、废品的钱。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把废纸存到废纸箱,再也不乱扔废纸了。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四、组建一支高效率、充满活力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好的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的一个得力助手。我在组建班委会时,广泛听取学生意见,运用民主方式,让学生们参加竞选,这样选出的班委干部有一定的威信,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班干部做起事来也积极。我还经常 对班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工作方法。

在工作中,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在教师主导上,我们应把工作放在平时,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要与学生、科任老师和家长经常沟通和联系,做到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及时洞悉学生的动态,找到帮助学生进步的最有效途径。另外,还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感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现在的小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学生便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能。记得我刚当班主任时,班里干什么都要自己去做,结果自己累而工作又干不好,现今,我有意识地“甩手”,让班委干部自己去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让他们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而且大胆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例如主题班会、办黑板报、元旦联欢会等有关工作基本上由班干部主管,班主任只是从旁指导。每项工作完成后,都及时找他们来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班干部的工作情绪,同时提出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使干部能力得到提高。当然,在发挥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做好“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作为班主任决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努力做好他们的参谋、后盾,当好他们的“导演”。真正形成推动所带班级工作的合力,产生班级工作前进的共振。

五、规范班级目标、行为,建立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 4 才是目的。要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信心。

班主任应掀起激烈竞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集体活动的准备到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竞争意识。在班内,实行“一帮一、一盯一”,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清洁、比体育、比纪律等。每次比赛之后,给予一定的奖惩。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六、班主任要善于表扬,巧妙地批评,以典型做榜样。

鼓励学生的好处充分体现在它能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不仅是一种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表扬,要会表扬。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如:我班的学生阿诗买尔,是一名哈萨克族学生,父亲早逝,母亲(文化层次低)常年在外打工,家境贫寒,不得不寄居大姨家。他行为习惯很差,脾气暴躁,经常逃学、偷东西、打架等,是同学们公认的无可救药的那种令人讨厌的学生,在班内影响力特大。他不断地违反纪律,令人头疼。后来,我跟他大姨和他多次交流,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我很注重顾及他的自尊,使他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作心灵的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班内,多给他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如他 的字写得好,我就多多表扬他;哪一次劳动好,我也多多表扬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当他一步步转变的时候,同学们都感到无比的高兴。于是,我在班内就让阿买沙尔做改正缺点的典型,让他用他的行为教育和他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他们改正缺点。现在,已经阿诗买尔和班级和谐地融为一体了。

可见,正确的表扬和巧妙的批评在班级能产生巨大积极的动力。

七、认真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和个别座谈。

首先,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家庭的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就应该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

其次,还应该适时召开好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第一次在开学初,介绍班级情况和本学期的打算。第二次在期中后,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和自查自评的学习成绩情况。在召开家长会之前首先把学生名单发到科任老师手中,科任老师又先找这些学生深入谈心,进一步了解学生。开家长会时,到会的家长和科任老师都有说不完的话。以前家长听完老师的说话之后想个别了解情况就没有时间了,现在这种谈话式的家长会能及时回答家长的问题,深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反映。在每学期的学校教学开放日,我把二十几位家长请到学校听课,让家长给讲课老师打分,提建议。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教室学习的表现,以及了解老师的讲课情况。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 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八、真情演绎动人故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班级内经常会发生 一些意想不到的、、发人深思的、不和谐的教育情节,这就需要班主任要有较高的教育艺术手段。特定的教育场景和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做为班主任要善于以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呼唤,摩擦出了一个个美丽的教育和谐之花,演绎了一段段动人的教育故事。

片断一: 幽默化解矛盾,带来欢声笑语。

一次,上课铃刚响,我快步走进教室,就听到下面有同学在争吵。我仔细一看,是李家向和吴东哲在吵。李家向对我说:“老师,他把我的衣服整烂了。”吴东哲说:“我不是故意的。”我赶快走到李家向的跟前,把他手拿开,顿时从衣服的破口处往外乱飞羽毛。我赶紧又用手捏住破口,同时招呼其他同学拿来宽胶带粘住破口,说:“吴东哲,你看,不管你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人家衣服破了是真的,你要负责任。下午叫你妈来给缝上。”“我妈没时间来。”吴东哲说。“你妈不来缝,我就到你们家去,还要吃你们家的饭。”李家向忿忿地说。吴东哲急的哭了,我笑了,说:“这是好事呀,吴东哲的妈妈又多了一个儿子,她该多高兴呀!”全班同学一下子都笑了,吴东哲也笑了,李家向也不好意思笑了。我看气氛缓和了许多,就说:“吴东哲,你回家问问你妈妈,有没有时间,如果没时间,我来缝。李家向回家换一件棉衣,把这件破了的衣服拿来缝。”事情摆平后,我就安心上课。下午,吴东哲的妈妈拿着针线布来了。我赶快去叫李家向,发现李家向还穿着原来的衣服。李家向说他妈妈已经缝上了,还说这 是小事。一件事就这样平静地结束了。仅仅是老师一两句幽默的话,就化解了一场矛盾纠纷。看来幽默比指责批评管用得多。

片断二: 将心比心,认识错误。“老师,我们班的马壕把王洪微的溜溜球偷走了。”我赶快进教室了解情况。只见马壕像个没事人似的在班里转悠。我问他是否拿别人的溜溜球,马壕说只是看看。另外一个孩子说他把别人的溜溜球都装进口带里了,我们一说,他才给人家放下。马壕却大声说他只是想看看,一副不承认的样子。我就让马壕将心比心,换成别人悄悄地把你的溜溜球装进口袋里,说是看看,你行不行?马壕不吭声了。我乘机说:“知道错了,敢于认错才是好孩子。”马壕想了想低声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小学生需要引导,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才能改正,才能分辩是非,才能端正行为。

教育是精彩的,同时,教育又是神奇的。驾驭教育的技巧,追求教育的艺术,攀越教育的巅峰,赋予我们的教育事业同样的魅力与奥妙,让教育因我们而永远焕发生机与活力!

学生和谐发展论文 篇5

我校创建于2004年,是一所经邵阳市教育局批准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民办学校。办学九年来,我们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德育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现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师表引领——耳濡目染

德育教育首先是教师的表率作用,所以我们特别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表率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制定并严格执行《师德考核细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以“展师德风采、创优秀群体、树教育新风”为主题,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全校教师牢固树立“以服务树信誉”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在教师作风方面,学校明确规定在职教师全年365天不准打牌,不准在校外兼职,上班期间不准喝酒、不准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学生耳濡目染,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二、校园环境——润物无声

展辉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教学设备齐全、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现有的优良办学条件与我校始终坚持以校园文化立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目前校园环境已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的整体要求。校园整洁干净,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36%左右,达到了省级园林先进单位的绿化标准。漫步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绿树成荫,红花朵朵,碧草葱葱。学校文化广场周围竖起的16尊名人铜像为美丽的学校注入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在各部教室内精心张挂伟人画像、语录;在教学楼的走廊和主干道设置精美的橱窗,展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组织专题图片展览、专题节目制作与播放、专题环境布置、专题歌曲播唱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展辉校园的这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是学校“以德育立校”这一方针得以实现的强有力保证。

三、德育活动——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

1、开展军训活动

从学校开创办以来,从小学到高中补习部,每年秋节开学的第一课就是铁打的三至五天军事训练的活动。军训中,学校重点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组织纪律训练以及文明礼仪的教育。三天的军训活动,是一个崭新的课堂,同学们增强了体质,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团队精神。

军训是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军训,磨炼学生意志,培养他们关爱同学,挑战自我的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也将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学校以军训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把礼仪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结合起来

每学期开学初,由政教处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制定专项礼仪教育计划,把礼仪常规训练内容具体化,并作出每月的具体活动安排和中心训练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检查考核各班礼仪达标情况。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状况,改进训练措施,再由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的情况把相关的训练内容制订到班务计划之中。

3、为了使学生掌握规范的礼仪言行,我们把各条常规具体化编写《展辉文明礼仪教育校本教材》。

在用好体态语言方面,对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印发了具体详细的书面训练要求,便于教师指导;在校内校外处处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多用:“打扰了”,“请问”,“别客气”,“对不起”;上学放学都应跟爸妈打招呼“爸妈我上学了”,“爸妈我回来了”,“行吗”,“可以吗”等礼貌语言。

4、寓礼仪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学校中学部组织开展的《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名人遵纪守法故事会》、“文明礼貌”演讲比赛、“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征文比赛”;小学部每月举行一次“庆生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学校同样能够感觉到家的温暖。从情感体验入手,创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趣味浓郁的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

5、树立典型,全面促进 每期期末各部分别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竞争“礼仪之星”;评选“礼仪标兵”、“站、立、行标兵”“书籍摆放最整齐标兵”“衣着最干净、得体标兵”、“礼仪示范生”、“推普积极分子”、“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等。并表彰优秀个人和班级,同时,将个人和集体的荣誉张榜校园网上,对学生良好礼仪养成后,及时评定和表彰,能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礼仪动机。

6、重在实践,纠建并举

(1)组织参观、比赛、观摩演出、电影等社会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礼仪学习成效。

(2)成立礼仪规范监督小组,负责对全校学生的礼仪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7、建立机制,激励先进

(1)组成班级礼仪规范训练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组成班级文明礼仪训练小组,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2)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时进行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礼仪教育,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养成与同伴合作时应有的良好文明礼仪。开展案例研究,注重发挥教学中教师文明礼仪的表率作用,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3)建立家庭、社会监督小组,学校制定“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礼仪规范评估表”,请每位家长填写,负责督促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礼仪表现。开展“小手牵大手 家家争创“文明礼仪型家庭”。

8、文明风采,展示激励 学校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和“校园广播”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表扬礼仪先进分子和先进班级,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宣传橱窗”中开辟“佳作欣赏”和“优秀手抄报”展示栏,把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写成文,画成画,张贴起来。将演讲比赛、征文的优秀作品展示在宣传栏。学校还在上下楼梯处、走廊上、草坪花圃里插贴警示语,让学生时常受到提醒,置身于文明礼仪教育环境中。

学生和谐发展论文 篇6

姓名:任燕燕

单位:洛阳市瀍河区东新安街小学 电话:*** 地址:洛阳市瀍河区东新安街48号

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优越的环境使当今的一些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缺乏同情心等不良行为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要想作好育人工作,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会学生心中有爱、教会学生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教会学生心存感激,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我们常常听说一些令人痛心的事: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因为害怕考试服毒自杀了;一个12岁的小学生杀了邻居家的小女孩进了少管所;一个年仅10岁的小学生因为期中考试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离家出走,险些被坏人拐卖等等。心理学家认为凡是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地颤栗,作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那日渐敏感的心在思考着什么?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因此,我们教育者和家长不可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加强小学生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

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了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

一、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自恋、害怕挫折、缺少毅力。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现今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一)自我中心

该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五年级某位同学在班中成绩属于中等偏上,有一次讲座一道数学题目,几个同学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这题的一个简便方法,老师请她讲解,她在讲解后补充了一句:“老师,这题的解法是我先想到的。”同学们在课后指责她居功自傲,可她却说:“没有我,凭你们怎么会想到。”该学生就属于典型的自我中心者,这种自我中心危害很大,它会蒙蔽孩子的双眼,会让孩子无法看得更远,严重者会导致矛盾的恶化,具有攻击性。

(二)自私自利

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和社会传媒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

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授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六年级某位同学平时成绩不错,学习也很用功,可从不愿帮助别人,老师有意安排他和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同坐,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助后进生,可他总是敷衍了事,同学来问他题目,他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有一次,同学打电话问他索要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复习题,可电话里他很干脆地拒绝了该同学,说他要用。该生的行为,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高度分工的时候不需要人们什么都亲自掌握,现代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生存,像上面的那位同学不愿帮助别人,什么也不愿与别人分享,长此以往将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愿与他沟通,有什么复习资料自然也不会与他共享,他当然也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可我们身边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六年级的两位同学总是让老师和同学头疼,因为他们总是在别人犯错误被批语的时候幸灾乐祸,体育课上有一女同学在参加跑步时摔了一跤,脸上擦破了一块,同学们都围上去表示安慰,可他们却哈哈大笑,还一个劲地说:“活该”。有一次,在校外看到一位盲人,他们故意引盲人到一个石头较多的地方,害得盲人摔跤,旁边的同学都指责他们,可他俩却笑着跑了。以上两位孩子的行为,我们在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悲哀。当今的世界仍存在着太多的苦难,我们的孩子们都不能去感受它,关注它,那么当苦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又将如何去承受这一切呢?

(四)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有人说:“没有被拍打的皮球,算不得皮球,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就不能算真正的人生,也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可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挫折和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觉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他们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五年级的某位同学一直在班中担任班干部,五年级班委改选,没想到他落选了,他一下子对前途失去信心,成绩直线下降。四年级的某位同学因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许多,挨了老师的批评,逃学在家,经老师、家长多方做工作,才到校上学,可每次考试,他都如临大敌总觉得头痛。以上的几位同学,缺乏耐挫折力,在他们的过去有了太多的一帆风顺,一旦遇上磨难,哪怕是极其细小的事,也变得手足无措。这样的孩子又怎么指望他们将来搏击风浪呢?

二、作为教育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我们在分析了以上的几种心理问题后,将不得不慎重考虑其解决方法,虽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应是浅层性的,但处理不妥当将会造成心理障碍。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

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一)教会学生心中有爱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那将是一片灰色,有一首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教师可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

(二)教会学生心存感激

现在的孩子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缺少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心存感激,告诉他们,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对你好,也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当然。学会感谢别人,每当别人帮助自己,无论大事小事,都尽量开口,说声“谢谢”,要对别人的帮助作善意的回报和感激。要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之恩,就会常怀孝心,常行孝道;感谢自然的恩赐,就会关爱自然,爱护环境;感谢社会的关爱,就会常怀仁爱之心,慈悲之心;感谢别人的鞭策,是他磨练了你的意志,觉醒了你的自尊,促使你奋发向上而有所作为„„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才能“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三)教会学生坦然面对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着挫折和困惑。至于能不能摆脱挫折和困惑,就要看你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了。当遇

到挫折和困惑时,不应该选择逃避,应该奋起直追。失败与挫折就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在挫折面前千万别低头。我们要坚信:虽然现在还是黯淡无光,但是那只是被乌云遮住了。一旦拨开乌云,必定光芒四射。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远足、军训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乐观大度。

参考文献:

学生和谐发展论文 篇7

一、营造和谐的课前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课前做到“身心放松”, 轻松自如地进入学习状态, 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如在讲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 先播放一段歌曲, 然后导入新课:“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真是多, 景色也不错。”这句话讲得多好啊!大家都知道, 在我们美丽富饶的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 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共同劳动, 生息、繁衍, 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富强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那么我们56个民族的基本状况是什么呢?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基本政策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框的内容。这种“身心放松”方式紧紧扣住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身心特点,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经过这样的热身, 学生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心, 学习热情普遍增强。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

1. 把微笑带进课堂。

很多实践表明, 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 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 受到鼓舞,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 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 个个满脸通红, 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 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 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 现在老师走出去, 看谁先坐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 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 全神贯注的等待老师上课。我想: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 学生也会安静下来, 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 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把鼓励带进课堂。

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 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去年, 我给七年级四班上课, 班里女生较多, 开始课堂气氛不活跃, 期中测试整体成绩不理想, 考后的第一堂课上, 我说:“同学们, 这次测试我们班考得不错, 达到了老师的预期目标, 这说明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能认真学习我们思品这门课程, 老师相信, 下一次会更好!”这时, 我从每一个孩子的脸上看到了自信与喜悦。期末考试, 这个班成绩名列全校第一。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 把民主带进课堂。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心情舒畅, 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 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 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民主于学生, 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才能激活课堂气氛, 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进行和谐的艺术精讲——使学生乐学

和谐的艺术精讲, 要求教师“精讲活练”, 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恰当地使用艺术手段, 这样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情感的和谐教学氛围, 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就是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 很好地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影象结合在一起。

四、组织和谐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组织和谐的自主探究的操作过程是:精选材料——呈现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评价。针对所学知识, 设计一组或几组有梯度的问题, 可以是新闻播报、要闻透析、热点讨论, 也可以是问题解答或课本内容等等, 要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思考环境。如在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内容, 让学生提问题, 归纳问题等等, 这一做法培养了学生自察、自信、自主的精神。再如讲到环境问题时, 呈现一组问题: (1) 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可以改善那里的状况? (2)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不可兼得?通过由问题而引发的争论, 彼此间的合作, 考察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与合作, 为将来适应社会, 参与社会, 解决社会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激活和谐的评价机制——使学生从我体验到自我活动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 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 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中随机性、生成性、偶发性的教学行为都为教师的点评提供了契机。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指正、辩驳, 进而达成协议并形成共识。

总而言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构建和谐的中学政治课堂能认同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有利于学生向创造性人才的方向发展, 它代表着创新教学的一种希望!

摘要:“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在教学活动中, 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营造和谐课堂 发展学生潜能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和谐课堂;学生潜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78-001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年之久,在教学岗位上,我勤勤恳恳地备批,认真真地上课,又不遗余力地批改作业。论教学态度,我问心无愧。可令人遗憾的是,我是个长于行动而短于思考的人,在日常教学时,我很少能静下心来检查、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我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课程改革正是在灵敏地感觉到教师观念急需更新,教学现状亟待解决的情况下全面实施了。

一、进一步改善了师生关系,着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联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清晰地记得几年前,我在一次教研室来学校调研教学工作的一节公开课上,尽管自己准备得十分充分,然而课堂上气氛沉闷,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为教师的提问所动,整堂课几乎成了几个好学生的专场表演,搞得教师窝火,学生憋气,整堂课就在下课铃声中草草收场。课后,在和专家的一番交流中,我猛然惊醒,原来今天的课堂局面,完全是我平时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正言厉色造成的。再回想以往的教师行为,面对学生课堂上无动于衷,我很少去激励、启发,有的只是一味的责怪、指责学生不愿动脑、思维呆板等种种不是,而根本没有自我反思过。无形之中,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敬而远之的想法便随之产生了。真没有想到,他们对教师的畏惧而产生的隔膜,直接导致了学生丧失对我的信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痛定思痛,我重新审视自己,着力改变所谓的“严师形象”,逐步地让学生喜欢我,让他们真正地接受我这个大朋友。从那以后,我时常有意无意地走进学生群体中,怀着一颗爱心,脸上漾满笑意,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聊生活,谈理想。渐渐地,我发现学生能敞开心扉与我交流了。我为这个可喜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才能成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会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禁锢的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借此契机,我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应该说,原先一些胆小怕事的学生如今已不再沉默,而是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而平时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能。所以在后来的研究课上,他们那独到的思维,口若悬河的表达,令所有在座的老师为之欣赏。教师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学生的可喜变化,带来的是生动活泼的课堂。师生共同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在爱的暖流中共同成长。

二、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传授式、封闭式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合作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完成任务多,体验乐趣少。一言以蔽之,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亲历亲为少。课程改革为改变上述状况提供了教育平台,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作为教师,现在该做的,应改变封闭式的传授,以开放式的引导为重点,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自我感悟。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去面对和迎接新课程给他们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教材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靠教师讲明白的;内容是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的,不是老师的思维所强加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注意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亲历亲为的体验过程中去感知、去主动接受,并且有所创新。例如《鸟情》这篇课文,反映了人鸟之间的深厚感情,由鸟及人,洋溢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与其它动物之间的情谊故事也不乏存在。因此,课文学完后,我并没有就此结束新课,而是让学生展开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打开了生活积累的“仓库”,他们眉飞色舞地畅谈着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将先前就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显而易见,那种珍爱生命、珍爱动物的情感已汩汩地流淌在每个学生的心田。这样的情感一定会引领着他们向着陶冶高尚情操的目标迈进。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我还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我们知道,城市学生大都是“两点一线”(家与学校之间)生活居多,作文普遍感到材料缺乏 ,无话可说,下笔好似千斤重,写出来的文章大多表现出空洞无物,情感苍白。这就暴露了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所以要他们去反映生活,那只能闭门造车,苦不堪言了。在暑假中的小记者班上,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农贸市场实地观察,亲自去现场感受一番。就那么走了一遭,在学生笔下的农贸市场也就热闹非凡、内容丰富了起来。从实践中我知道了,语文学习不是每天静静地坐在课堂上“聆听”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语文学习应该是充满体验和情趣的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我完善、合作探究的充满活力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历亲为,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情感和价值观才能良性发展,智慧才得以不断地生成和凝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过程的生动写照。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性化的充满活力的课程。

上一篇:人生境界励志名言警句下一篇:诚实与信任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