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共9篇)
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1
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自检自查报告
白塔区白塔小学 2014年10月
信息化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白塔区白塔小学
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投入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飞跃提升,先后完成了班班通、校校通、多媒体微机室、校园电视台建设更新几大工程,显著改善了我校师生教学及学习的信息化环境。2010年学校成立了以刘娜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教育信息化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教育技术资金投入方向明确。学校配有2名专职教师负责信息化设备维护,1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设备使用率高,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白塔小学信息化应用水平稳居区属小学之首。2012年12月白塔小学被辽宁省电化教育管评为省百所数字校园示范项目学校。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离不开硬件,离开了硬件的教育信息化就好比是纸上谈兵。而硬件建设却非一笔小数目的资金所能完成的。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逐年下拨专款,分时、分批完成了我校教育信息化所需硬件的建设。
1、微机室更新建设; 2010年8月,在校长多方奔走和努力下,区委区政府为我校下拨近四十万元,更新了原使用了十年之久的微机室。全新的微机室配备62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架构了百兆网络、配置了二块交互式电子白板。师生在微机室内愉快学习、开心收获,背后却凝聚了区领导和刘校长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关爱。
2、校园网的建设与规范; 白塔小学校园网始建于2005年,在2009年校园改造中,网络重新调整布线,新投入1台联想万全服务器,将学校课件、照片、办公文档等资料集中管理,方便全校终端访问。2014年5月中旬,更新网络交换机,将分布式拓扑网络集中到新购置的一台48口百兆主交换机上,提升了网络速度,顺畅了网络传输。如今我校拥有48接口主干网100支干网的百兆校园网,基本满足网上办公、教育教学、视频直播、文件存取的需要。
3、“班班通”工程建设; 2009年12月,区委、区政府斥资60余万元,用近一个月的施工时间,在我校实施了“班班通”试点工程建设,白塔小学是区属小学中第一家完成班班通建设的学校。全校35个教学班全部配齐校园网终端计算机,配置EPSON D290教育用液晶投影仪及电动玻珠幕布。自此白塔小学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得以贯通,教育信息化不再是神话,而今成为了现实。
4、“校校通”工程建设; 我校现已经安装10兆带宽移动公司光纤设备与外网相连,实现了校园网与辽阳城域网、互联网的连接。与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学校之间构成了“校校通”。时时网上接收通知,网络报送。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速度效率和准确率。
5、校园电视台的建设。白塔小学是全区小所中唯一拥有校园电视台的学校,几年来,我
们不断完善校园电视台设备,先后购置了液晶电视、高清摄像机、标清数字切换台及直播用的笔记本电脑和采集卡等设备。具备直播、转播、录播等功能,开学典礼、结业式等活动直接通过校园网将视频传送至班级教室计算机,并通过液晶投影仪向全校师生播放,视频同步、画面清晰。同时,我们配备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历年学校活动影视资料保存完整,至今已经积累了近3000G的视频资料,学校电教人员具备相应主题的专题片制作能力,几年来,我们先后制作了相关主题的专题片10余部,节省了近5万元资金。
二、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建设
信息化设备要想发挥其最佳优势,必须硬件与软件有机结合,如果把硬件比喻为身体,软件则就是灵魂。区委、区政府在硬件上为我校投入这么一大笔资金,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软件搞好,没有理由让这些设备闲置。在信息化设备逐步安装过程中,我们也在逐步完善教育教学软件的建设。
1、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
组长:刘娜(校长)
副组长:张云燕(副校长)徐海涛(总务主任)组员:胡敏 王英君 石启宝 王海兵 秦海龙 各年组长。
2、校园网站建设; 上学期,在刘娜校长的安排下我们着手设计并制作白塔小学校园
网站,现网站已经制作完毕,正处于审核备案环节中。经过历时2个月的开发,白塔小学终于在互联网上安了家。我们通过丰富的栏目、恰当的照片、详实的语言向广大家长介绍白塔小学。校园网站的建设,受到了全校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
3、资源库建设。校园网的硬件好比是架设好的高速公路,而资源就好比是公路上穿梭的车辆。如果没有车辆驶过,再好的公路也只是摆设。自2006年以来,我校着力打造白塔小学校园资源库建设,经过长期以来的开发、积累、再开发、再积累。如今,我校已经拥有近4TB的资源存储量,涵盖了视频、图像、文档、软件、课件等诸多方面的大量素材。为广大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学校领导管理、办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
三、提升教育信息设备使用者技能
教育信息化设备好比是一辆汽车,教育教学软件好比是燃油,而广大一线教师就好比是司机。教育信息化能否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用者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广大教师认识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校领导的精心安排和信息技术小组成员的辛苦工作下,我校教师90%以上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几年来,我们已累计积累了教学课件近20GB。
1、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2006年8月,白塔小学邀请辽阳市教育学院研训部负责培训的
老师为我校教师全员辅导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此次培训后,我校80%的一线教师参加了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大多教师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为以后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创设了必要条件。近年来,刘娜校长积极支持青年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提升,青年教师95%都取得了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证书。
2、硬件设备使用与维护培训; 2010年3月,在“班班通”设备安装测试完毕后,学校专门安排两个半天工作日对全校教师进行“班班通”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培训。其间,派信息技术组全体教师深入班级,手把手地教授。领导也深入一线,了解并掌握一线教师“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情况,并提出:“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将成为考核评估的参考依据。大大地激发了全校教师运用“班班通”设备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来,丰富了课堂教学,向教育作息化又坚实地迈进了一步。2011年,在刘娜校长的建议下,电教组石启宝老师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PPT演示文稿制作技巧培训,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基本能够自制PPT课件,为开发校本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 2006年,在辽宁省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2012年我校又成功承担了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科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此类课题,辽阳市仅我们一所学校获得研究资格。
第一个课题已于2010年12月顺利结题,第二个课题已经进入资料归档整理阶段。除此,近年我们还承担了多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如《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等省级课题的研究,均已经结题。
4、多年积极参加省、市、区教育信息化竞赛。自2005年我校开始逐步实施教育信息化时起,我们每年都选送优秀的课例和作品,积极参加辽阳市教育局组织的课件大赛,和省、市、区各类有关信息化的比赛,几年来确确实实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有二十余人次获得了省级、市级奖项,学生信息技术比赛多次荣获得集体荣誉。
2012年在市、区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引进了乐高智能拼装式机器人,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组织成立机器人兴趣小组,多次在省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远景构想
1、部分关键设备相对陈旧;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视频编辑机是2005年购置的,当时主要针对标清格式视频,随着摄录设备的更新,视频指标现已经提升至全高清格式,视频编辑系统已经不能胜任当前视频剪辑、编辑工作,更新非编系统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需要。此外,由于高清专业摄像机不适合肩扛,手持又不稳,所以需要配置斯坦尼康稳定器,记录单元也需要升级更新。
2、学校的生机比和师机比未能达到省级要求;
3、校园内无线网络全覆盖。按照辽宁省数字校园的配置要求,需增建电子阅览室和录播教室,并开通WRAN校园服务。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持久过程,它离不开上级政府的支持与投入,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细心筹划。它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也需要信息技术人员的精心维护。不过,白塔小学有信心,我们不会辜负上级领导的关爱。我们会用千百倍的努力,让教育信息化发挥更大、更强的优势,造福祖国的未来。
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2
2 0 0 9年7月7日, 北京市教委举行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启动仪式。伴随着北京基础教育步入“后网络时代”,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如何深入开展?如何在现有的高端平台上确立新的生长点?数字校园的建设实验工作作为一种新的探索, 其内涵是什么?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数字校园实验将如何高效、有序、有效地运作?带着这些问题, 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教委负责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副主任郭广生。
用3年时间重点打造一批彰显首都教育特征的数字校园示范校
记者:“十五”初期, 北京市委、市政府确立了“高标准、高质量实现首都信息化, 推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目前“十一五”攻坚阶段, 北京市教委着手实施数字校园工作, 具有何等重要意义?数字校园的内涵又是什么?
郭广生:2 0 0 4年, 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市教育大会上确立了2 0 1 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都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通过多年的努力, 我市中小学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普及、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2 0 0 7年底, 全市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对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此次工作会议掀开了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局面。从2 0 0 8年开始, 北京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然而, 我们也应该看到, 当前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处在由规模普及向整合应用的转型阶段, 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 大力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 服务和引领教育发展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我们在对各区县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调研时, 耳闻目睹了不少学校的实践应用案例, 同时也在不断思考今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我们深切体会到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由关注单一建设向资源整合转变;由关注硬件建设向教育技术运用转变;由关注信息技术普及率向关注使用效果转变;由关注外部条件向关注信息化队伍建设转变;由关注一般要求向形成特色和学校发展转变。
围绕这几个转变, 我目前比较关注三项工作:一是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评优表彰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 思考发展方向;二是此次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三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如何与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北京市正在制定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 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数字北京”整体建设规划, 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目标, 构建高效的教育信息网络体系,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 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和终身学习, 为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北京市政府计划出台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计划。基于此, 我们看到, 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部署正在逐渐与北京市政府整体的行政工作路线相结合。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 我们着手开展的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具有分外浓厚的现实意义。我们所要实施的数字校园就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 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 于科学发展中达到教育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和谐统一, 有效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为推进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记者:市教委此次规划数字校园实验工作要达到怎样的具体目标?
郭广生: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已经被列入2 0 0 9年全市基础教育重点工作之中。我们的目标锁定在三个方面:其一, 要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 建成一批彰显首都教育特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各具特色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其二,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校长和教师;其三, 制订北京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规范, 促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在全市逐步推广和实施。
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 我们希望最终能够进一步巩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 健全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领导干部与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整合学校各类资源, 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数字校园建设不是推倒重来
记者:近几年来, 我们看到全国许多地区都相继开展了数字校园的建设和推进工作, 数字校园建设正在成为各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高地。您刚才也提及北京实施的中小学数字校园要彰显首都教育特征。这种首都标志应该如何体现?
郭广生:你的问题我可以用1 6个字来概括:前瞻、整合、服务、规范、开放、特色、绿色、生态。
第一, 前瞻性是我们追求具有创新性校园的加速器。首都教育信息化不能总踩着别人的脚印亦步亦趋地前行, 而是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 走出具有前沿、自主、创新性的数字化之路。
第二, 以学校为单位载体的整合是数字校园的重要任务。我们强调从整体规划设计层面树立整合观,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技术整合, 以方便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 从“建树木”走向“建森林”阶段, 从一个平面将各类应用系统贯穿起来。
第三, 数字校园是以服务为驱动的信息化载体。我们提出的数字校园建设目标是要达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因而数字校园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学校的核心业务与服务展开, 忠实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
第四, 规范是校园创新的基础。我们提倡数字校园建设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标准与特色、安全与便捷、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建立功能相对完善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 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五, 开放是促进区域教育共同体发展, 节约资源、人力和资金投入, 加快教育公平和均衡的必要原则, 同时还是学校自主创新与借鉴外界、获取新知和进化自我的有效途径, 更加是教学共赢的合作方式。
第六, 一个包罗万象或无所不能的数字校园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数字校园, 一个成功的数字校园也不一定是适用于所有学校的数字校园。我们鼓励发展数字校园的个性化, 注重实用性。探索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数字校园, 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 结合本校的宏观策略和治学理念, 把握实践定位点, 采取可行的建设模式。
第七, 在持续发展的数字校园建设的道路上, 我们倡导绿色环保的数字校园建设。绿色不仅代表了硬件资源的绿色应用, 更加需要在技术、应用、投入、人力资源及机制上具有可持续性。重视技术发展, 但不是对过去应用系统推倒重来, 应利旧拓新;重视应用资源, 但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应用, 应符合实际要求;重视设施完善, 但不要只是不断更换设备, 应按照需要采购。
第八, 在数字校园的整体设计和实践过程中, 我们主张“喜新不厌旧”的思想, 不能全部推倒重来, 要研究怎样用新系统来进化既存状态, 要实现新旧不同系统之间的深度耦合。因此, 数字校园的生态特性要求我们把尊重多元的思想贯穿建设始终, 处理好向导与进化的问题, 使数字校园生存状态不断更新。
记者:您的1 6字解读很精辟!那么, 对于具体实施数字校园的中小学校而言, 如何在建设时贯彻并落实这一理念?
郭广生:这确实是学校比较关心的问题。我特别强调五点。
其一, 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数字校园建设要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统一设计;要注重对学校核心业务的支撑与引领;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 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服务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其二, 注重构建科学规范的应用与管理平台, 保障数字校园的推广应用。数字校园的建设要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人性化的需求, 让师生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和管理。
其三, 努力实现对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数字校园建设不是凭空重建, 而是依托现有中小学自身信息化环境, 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数据进行优化整合, 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以学校应用为中心的数字空间, 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
其四, 重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深入挖掘其在教育方面的功能。数字校园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创设有利环境, 培养广大师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 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其五, 强调创设开放与共享的数字空间。数字校园的建设要避免成为与世隔绝的“信息孤岛”。数字校园要创设开放与共享的数字空间, 实现在校园内部、校园与区域、校园与社会之间, 能够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记者: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牵一发而动全身。您认为, 学校在具体建设时应避免哪些误区, 才能促进数字校园的健康发展?
郭广生:数字校园不是简单的软硬件产品采购, 而是包括基础设施、师生共创性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应用、学校全部活动在内的数字化表现。中小学数字校园不能照搬高校数字校园, 而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应于中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数字校园不等同于网络学校或远程教育, 而是搭建在现实校园上的人文、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数字校园建设除了要有优秀的建设方案和精良的建设队伍外, 还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
数字校园的管理不仅要“对事”, 还要“对人”
记者:经过您的解读, 北京数字校园的框架在我们头脑中更加清晰了。下一阶段, 如何组织管理本项工作, 保证实验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郭广生:在市教委的领导下, 市教委基础教育处负责组织和协调, 成立“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专家组”, 对实验校的选择以及建设方案的规划与实施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 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组”, 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区县教委按照市教委的相关要求做好本区实验校的推荐与初审工作, 指定部门和专人负责本区的数字校园实验工作, 承担与市级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组的日常联络及对本区实验校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验学校组建由校领导牵头的数字校园工作小组, 负责本校的数字校园规划、管理、实施及后期应用工作。实验校的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要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注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记者:在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启动会议上, 不仅有区县信息中心的负责人, 还有区县教委的分管领导, 以及部分重点学校的校长。这是否意味着在具体实施本项工作时, 对人员的部署有特别的要求?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刍议 篇3
校园 信息化 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信息化校园,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
要想又好又快地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现阶段,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缺少科学的指导
学校校园网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作指导,建成后在使用时出现了连续性缺失、设备兼容性差、设备使用效果不佳等情况。多数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上没有着眼于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只关注一次性投入,加之校园网建设初期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资金成为校园网建设的重要参照指标,根据资金多少来确定校园网建设方案,由此导致各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不均衡,差距明显。
2.信息化建设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没有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不定期地检查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几乎成为空谈。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既要教学,还要管理维护信息化设备,有时还要承担校本培训,工作内容多且工作量大,却并没有配套的鼓励政策提高这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热情慢慢消退。
3.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信息化意识较弱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大管家,是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决策者自身信息化程度、信息素养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校信息化的价值取向和定位。是否将发展信息化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是应付检查还是赶潮流适应形势而发展信息化,与决策者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关联。校长的信息化意识和领导力直接影响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教师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使用者,他们的认识和态度将影响信息化推进的效率。由于校本培训缺乏长期稳定的计划,校本培训“重技术,轻理论”且培训模式单一,很多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信息化教学素养低下。学校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教师主动积极地认识、对待信息化,以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带动个人发展,必然会加快信息化进程,若被动地按照上级要求而接受信息化,则会阻碍信息化发展。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规划,引导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应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建设,切忌“一步到位”。首先,因信息化教学设备更新速度快,同时要考虑其运行成本,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和资金情况,优先选择教学效率高的系统进行建设。其次,制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到方案的常规性,也要考虑其应变性。制定的方案要随着外部信息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的需求。要科学规划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资金分配,注重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建设上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投资。
资金问题一直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当地政府财政紧张,学校财力有限,自力更生筹措资金又难上加难,而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面对应接不暇的新产品,只能“远观不可亵玩”,加之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这些地区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步伐尤为缓慢。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应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方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建设,根据进展情况积极地进行设备优化和装备,并在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育信息化才能可持续发展[1]。
2.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可以依靠建设标准的法规规定,来规范各级政府的投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从而积极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每一所中小学通过政府的投入合理分配,获得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从而形成公平竞争、均衡发展的和谐环境,以此满足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的需要。
第一,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共享率。实行撤、合、并、建同举,整合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通过把农村中小学建成寄宿制学校的举措,既可以提高办学效益,又可以把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集中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让一些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城市学校教师通过下乡支教或送设施下乡等举措,帮助扶持农村学校,多创造条件让薄弱学校加快发展,迎头赶上,才能切实改变校际间发展失衡的状况[2]。
第二,实现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诸如各学科的“国培”和“省培”计划等,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教师通过各种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并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促进学校师资均衡发展。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优秀生源和教师到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任教或支教,选派农村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通过师资轮换,促进各校间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配套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城域、乡域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待遇的统一标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光盘,因地制宜提高本土教师的教学水平[3]。
第三,扩大优质教育辐射力。在“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之下,决策部门应深入调研、吃透政策,选准类似集散中心的学校,果断撤并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学校,形成一定区域内的教育集散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加紧抓好中小学跨越式发展,对内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对外积极增强师资队伍交流互访;另一方面,创设系列教育平台,全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以强扶弱,壮大优势学校群体,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3.强化信息时代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信息时代如果师资队伍不首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便无从实施。信息化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全面扎实地推进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推进有待于学校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的共同提高[4]。
第一,丰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教师知识是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部分共同构成。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最为缺乏的,在培训中应适当弱化技能培训,增加教师条件性知识培训内容的比重,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第二,树立信息化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内因是促成事物变化的主要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此,人的观念影响人的知觉和判断,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理解教师观念结构对改进职业准备和教师实践尤为重要。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实质是先“信息化人”后“信息化物”的过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即校园信息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职工的信息化程度。高素质的信息化教育队伍是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根本。首先是信息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其次是信息化管理队伍,使参与教育管理的人员掌握信息技术,逐步向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趋势迈进,促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第三是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积极开展学校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与素养。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与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获取和整合能力等。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领会信息技术内容的服务思想、结构方法、形成及发展规律等,拓展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制定详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开展教师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的不同层次、水平的培训。将培训与教师相关的考评制度相联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尽快具备信息素养,尽早适应信息化教学,以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建立新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在培训方式上不同于以往的单一讲授方式,而是不同培训模块采取不同形式。理论模块主要以反思模式代替以往培训的灌输模式。在反思模式中,先由专家重点讲解,再采用小组形式由教师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进行交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比较意识到所学理论与所用理论的差别。技能模块多采用边讲边练的模式。教学设计模块整合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调动教师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培训中来。实践模块的培训以课堂实践为基点,采用教学观摩研讨形式,着力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差距显著,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不均衡等,要使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还要从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加强环境建设与资源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
————————
参考文献
[1] 赵展民.通渭县普通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5.
[2] 孙爱娟.高职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
[3] 欧阳顺德,李初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7(6).
[4] 李春秋.哈尔滨市辖县中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
[5] 黄名选,周敦,陈兵.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10).
[6] 葛彩虹,金炳尧.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与信息素养培养.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
[7] 李玉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作者:陶佳(1981-),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篇4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更好地发挥校园的文明传承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根据我校实际,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精品文化为目标,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创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要点
1、结合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4)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程行为规范》,展示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工作措施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管理、协调文化建设工作。
组 长:陈家全、李振英 副组长:何淑宁、曾祥斌、于杰
成 员:彭 静、李卫东、乔雪梅、宋海洋、各年级班主任
2、坚持统一部署、全员参与、全面落实。
3、加大投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需要。
4、本着“追求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搞好校园、班级美化,做到图文结合,使班级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乐园。
(1)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班训、文明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良好的班级纪律为保证,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让这一过程形成凝聚人心的过程,形成团结、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2)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有效阵地精心设计,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体现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让师生寓教于乐。充分利用 “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4)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唱响和谐校园主旋律。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3(5)充分发挥多媒体、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
(6)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五、校园文化活动开展
我们学校以 “学校——教师、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理念贯彻整个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努力,逐步构建出具有“润之、励志、明智”的125团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环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每个班级门上悬挂班级门牌(中队名称、班级学生姓名、课表、班主任照片、班级口号、时间表)教学楼一至三楼楼道悬挂弟子规、学生养成教育、新疆美景挂画。每一层楼道有一定的寓意,一楼东:文明就是美。一楼西:雅言传承文明。二楼西:好习惯成就一生。三楼东:祖国在我心中 三楼西:放飞梦想。每个楼道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了自己的文化墙。大厅里悬挂了教师照片墙、学生的美术作品、消防示意图。每个消防玻璃上配有温馨提示语。校园了有12个宣传 栏(学校简介、学校特色、德育、少先队、教学、文艺活动、消防、美术、体育、宣传语),东西教学楼墙体上画有体育线条人。主教学楼墙体上有四块弟子规,和四块宣传版面。厕所墙体上有激励学生的语言。校园逐步成为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展示才能的大舞台。
2、让每个功能室都灿烂:
学校有塑胶跑道、篮球馆、计算机室、乒乓球室、图书室、美术室、舞蹈室、实验室、大队室等等,努力在齐全的基础上呈现学校亮点。
3、让每块绿地都芬芳:
学校修剪了林带,并在东教学楼后植了百余棵树,学校科学组还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为校园内的树木花草挂上了“身份证”,使每块绿地都散发出知识的芬芳。
4、让每个班级都温馨:
学校为每个班级都配备雏鹰争章表,班级图书箱。学校积极开展特色班级的评比活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评比活动,一系列的举措,让班级文化呈现出个性鲜明,书香浓郁,温馨如家的特点。
二、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激励人、规范人
我们知道,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
1、学校管理人文化:
学校对干部管理进行目标化考核;对学校重大事项采取教代会商议的 形式;对校务公开实行网络化操作;对学校工作听取师生“金点子”;对学生教育管理采取家校“互动制”。
2、教师成长自主化:
学期末每位教师撰写一篇论文。通过自我反思对照总结,通过成长之星评比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与持久的动力。
三、充实师生精神食粮,以精神文化引导人、提升人
二、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激励人、规范人
知名教授肖川讲过:“校园文化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形式上的校园文化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内化后的人的言行举止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
1、图书进室:
学校采取各学科,各办公室,各班主任推荐书籍,阅览室每天下午为学生开放,为师生阅读提供方便。
2、校内刊物进社会各方:
学校《雨露》作文集、《德育报》从纸质校刊到电子校刊,从纸面互动到网络互动,内容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
3、文明习惯进班级
学校利用广播向学生们传达世界高雅音乐、养成教育的弟子规。不间断的熏陶学生。学生人人弯腰主动捡拾垃圾,校园里干净整洁。学校不定期的宣传垃圾食品带来的危害,现在学生自觉主动的拒绝垃圾视食品。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活动文化培养人、锻炼人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表达—理解,是生命的本体,尤其是人的体验最能表达生命的存在。
1、精彩主题月活动:
三月份举行雷锋月活动,各班级开展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红领巾志愿者去社区捡垃圾,同时让学生坚持做好事。四月份举行开展广播操比赛、毕业班去武警五支队九中队拉练、国防教育、各班级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和队会。五月份举行趣味运动会、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活动。六月份举行庆六一汇演、游园活动、庆六一绘画展。七月份举行我的中国梦作文比赛、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九月份举行庆教师节手抄报比赛。十月份举行庆国庆歌咏比赛、建队日活动,不断营造“人人参与,个个提高”的喜人局面。
2、隆重节日典礼活动:
“三大节日,四大典礼”成为学校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一年中,我们认真策划并成功组织“周一升国旗仪式、入队宣誓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富有创新地开展了“七彩六
一、感恩母亲、爱国诗诵会”。通过节日典礼活动不断积淀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
3、多样教师校园活动:
我们按照教师的业余爱好,每月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会活动;我们遵循学校的历史,每年安排教师庆“三八联欢会”、“新春联欢会”,并在原由基础上,逐步“文化”起来,教职工篮球赛、乒乓球赛开展的如火如荼,同时增加教师的才艺表演。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已成了教师的共识。
4、体育活动展风采
阳光体育每天1小时,每天下午1个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安全,主要开展、跳绳、羽毛球、乒乓球、打沙包、踢毽子、踢足球、跳大绳、跳皮筋、篮球等等活动。校园乒乓球队屡获战绩,多次在金三角地区获奖。校园足球队在老师的训练下也初显成效。冬天的晨跑一直在坚持,早晨学生到校后,由班主任老师和体育老师负责。在校园操场上晨练,通过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感冒的学生明显减少了。学校一直坚持两操(眼保健操)一课。
著名学者张文质说:学校文化是一条流动的河,需要在坚持中一代又一代教师共同积累、维护、调整与提升。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125团中学小学部将不断焕发她恒久的魅力。
一二五团中学小学部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营盘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5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工程。我校在坚持“以德立校,以质兴校,以美强校”的办学思路,践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办学理念领引下。培育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理念文化;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和谐创新的管理文化;培育理念先进、团结合作、敬业爱岗的教师文化;培育注重体验、自主发展、低负高效的课程文化;培育行为文明、健康快乐、严格自律的行为文化。努力创建“美的教育”特色学校,力图让师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争创平安、书香、创新、和谐校园。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进行。
一、物质文化建设
我校校园占地面积12654平方米,现有17个教学班,868名学生,50名专任教师。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农村学校。一年来,学校先后投资对教学楼、围墙、学生走道、学生公寓、食堂等进行了建设,基本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传统中富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同时对少先队队室、鼓号室、微机室、阅览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等专用场所进行了改建或扩建,每间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保证了师生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为教学现代化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1、对传统美德长廊的建设。是我们对校园文化构思的重中之中。传统美德与身边的道德模范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全校师生每天必经之路,以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经典和十个宜昌市第一、二届道德模范事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全校学生的一言一行,特别是每天下午放学,各班学生统一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走过长廊,边走边看边诵读,成为学校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
2、对教学楼和围墙的建设。“让每一面墙会说话”引导全校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对校园教学楼墙面、操场边围墙的构思源点。教学楼一楼以学习习惯为主建设,二楼以励志、学习类成语故事为主建设,三楼以名人励志、学习小故事为主建设,四楼以励志和学习累名人名言为主建设。从养成学习好习惯—成语故事引领—名人故事深化—名人名言磨练意志渐进的建设方法,来让学生文明、健康、快乐的成长。操场围墙将以体育项目知识、竞赛等图文并茂为主建设,学生在学习活动、比赛游戏中将和墙面内容融为一体。教学楼道以学生活动为主进行建设,分为学校简介、教研教学、德育活动和特色校本课程并配有各类活动图片。达到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3、校园内的绿化建设。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表明我们追求的是营盘路小学平安、创新、和谐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孩子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二、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包括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三个方面。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校风具有“强制性”的感染力,很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以师德规范为准绳,对教师进行“分层管理”。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推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本,我校与三峡大学土木与工程建筑学院建立实践活动基地,和三峡大学“三大未来星”足球训练基地建立联系,和宜昌市第八中学、深圳路小学、南苑小学、开发区实小合作开展东山片区中小学衔接研究,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键球展示活动和第一届科技艺术节活动。从学生的常规清洁卫生、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在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营小学生。
三、制度文化建设
如果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一个整体,比作一个完整的人,基本建设是躯体,环境建设好比外衣,文化建设是眼睛,活动建设是血脉,那么,制度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脑和灵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性、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一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班子成员常常学习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文章,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了《营盘路小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营盘路小学班主任考核方案》、《营盘路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营盘路小学教学常规考核方案》等,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一年来,我校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铸就了文明、健康、快乐、向上的校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保证了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档次。
营盘路小学
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6
为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学校成立了以肖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具体负责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周到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责任。2013年2月,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Xx区Xx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主题,确定了内容,筹划了建设进程,落实了工作责任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科学、有序、高效地展开。学校还前后通过召开行政会议、级科组长会议和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发动,修建了一个人人支持、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浓厚氛围。经过全校师生一学期的辛劳耕耘,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美丽的育人环境。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对师生起着东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我校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全力打造***美丽的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打造美丽的育人环境。
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7
一、三落实: 落实教育科研量化考核制度、落实校本研修、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
制定《大连市一〇三中学“十三五”教师教育科研量化考核方案》, 将教师的工作业绩、行政职务、业务职务、工作量、继续教育等问题量化考核, 作为年度教师考核、评优评先、推荐优质课、评职等工作的重要参数, 落实自主发展力教育首席教师、名教师、德育导师、微课制作学科首席教师等20 多个工作室的校本研修工作、开发校本课程20 余本, 近300 万字。学校重视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 2013 - 2105 年, 先后6 批次100 余人次到成都、上海、北京进行微课程制作教育信息化培训学习, 邀请中国统一教育网总裁助理、省电教馆教研员、中国慕课学院专家到校指导数字化资源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五引领: 特色引领、课题引领、专家引领、名师引领、骨干引领
自主发展力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 全面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校长主持《学生自主发展力的养成和培养》省级课题在8 月份已经结题验收。
目前, 学校围绕自主发展力教育, 在研省级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指导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策略研究》1 项, 关于高品质课堂建设的省级课题1 项。关于数字化资源微课制作的大连市微课程专项课题10 项, 校长主持的关于自主发展力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的国家课题《云计算环境下区域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与协同机制研究》正在申报中。通过课题研究, 搭建平台,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信息化成长。
外聘中国教科院李铁安博士、马雷军博士, 紫光教育李凌己总裁、世纪明德黎明副总裁, 中国政法大学赵婧博士、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潘黎博士, 省教育培训中心刘天成主任、王艳春主任, 大连市教科所梁卫、郑淑清所长, 大连教育学院张士国、林学斌、孙让主任, 区教科院齐铁清、陈贻龙院长, 市发明协会赵庆立秘书长, 大连星东方艺术培训学校孙冬黎校长等为“自主发展力”特色教育特聘专家, 指导学校特色工作。
学校成立自主发展力特色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首席教师、名师、德育导师工作室、微课程制作首席教师工作室, 充分发挥调动学校全国省市区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三、六创新: 创新学生工作、新教师成长机制、新战略合作共谋发展、新校本研修、创新课堂模式、出版内部刊物创新简讯
一是创新学生工作, 发挥学生会、风纪队、班委会的作用, 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规划、自主调节、自主评价。
二是创新教师成长机制, 成立慕课中心、微课程制作推广中心、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升学指导中心、智慧传媒中心、继续教育中心, 六个中心抓手全面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力教育特色、智慧校园建设。
三是创新战略合作, 共谋发展。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和大连方向美术培训学校、大连星东方艺术培训学校战略合作; 学生学业规划方面与北京格伦教育战略合作; 在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方面与中国统一教育网网、国泰安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在自主招生、自主发展升学指导方面和清华紫光教育战略合作, 微课制制作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和中国慕课学院作战略合作。
四是出版内部刊物创新简讯 ( 智慧简报) 。集聚正能量, 给力特色建设、智慧建设。
五是新校本研修。学校微信公众号、智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大智慧教师评选、“春华杯”“秋实杯”微课程制作大赛,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与《基础教育参考》《大连教育》《金州教育》《语文报》《半岛晨报》《大连先导区报》等媒体合作, 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发展平台。
六是创新课堂模式。2012 年3 月, 我校“导学与自主”高品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获市教育局印制全市推广。2012 年4 月承办金州新区化学高品质课堂观摩研讨会. 2013 年11 月19 日承办全市化学骨干教师高效课堂研讨会市区领导、专家给予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2014 年我校的“导学与自主”高品质课堂教学模式获大连市校本研修优秀成果奖。目前我校“导学与自主”高品质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向“互联网”+“导学与自主”高品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化。
“三落实”“五引领”“六创新”, 全力打造自主发展”学校高品牌、课堂高品质、学生高品格、教师高品味”的自主发展智慧校园!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扩大学校的区域影响力, 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质量提升, 为我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教育强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摘要:围绕区高品质课堂和教师专业成长主题年活动, 创建市特色高中、省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 (智慧校园) , 全面深化教育科研、校本研修、信息化建设改革, 三落实五引领六创新, 全力打造自主发展“学校高品牌、课堂高品质、学生高品格、教师高品味”的自主发展智慧校园!
基于云计算的校园信息化建设 篇8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化;数字化
一、引言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的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之所以称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一般都较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云在空中飘忽不定,你无法也无需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
根据服务对象和搭建云的目的的不同,云计算也可以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前者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外部客户,而后者服务的对象则是企业的内部各个业务部门。而按照服务的内容,云计算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IaaS(基础设施云),PaaS(平台云)和SaaS(软件云)。在这三个层次中,IaaS主要针对的是硬件资源的整合。而PaaS和SaaS则分别针对了企业软件以及业务系统资源的整合。
2.云计算的特点
(1)服务提供的多元性
云就是庞大的计算机群,具备极高的计算、存储能力,能够完成单机所完不成的海量计算、存储等工作。云将调用云中的计算机群,使用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来搜索网络中的数据库资源,并运用各种方法为用户反馈出尽可能详尽、准确的结果,极大的扩展了而不是傳统意义上的基于某个具体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工作模式,用户服务的快速、准确。
(2)使用的便捷性
在云计算模式中所有应用和服务请求的数据资源均存储在云中,用户可以在任意场合、时间通过网络接入云平台,使用统一的云服务,按照自身的需求获取所需信息,并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率。
(3)服务的安全性
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容错机制,云计算作为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发展,依托据存储中心可以实现严格、有效的控制、配置与管理,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接性能,同时高度集中化的数据管理、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让用户避免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4)用户端设备成本低廉
由于云计算模式下大量的计算及存储工作都被放到了网络上,作为个人的用户端就完全可以简化到只有一个浏览器了。云计算模式中用户只需通过网络使用服务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并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具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设备运行维护开支和服务器系统软、硬件升级都由云服务提供商来完成。
二、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展望
1、中小学IT设备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台式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的是一套设备多人使用的模式,所有老师都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中进行教学,教学文件一般是通过U盘的方式进行传输。
2、带来的问题
(1)多媒体设备是一台公共设备,所有老师都在公共设备上操作,会导致桌面文件杂乱,文件误删等问题;安装的文件、保存的文档过多,还会导致机器运行速度变慢,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2)由于设备均是公用的,教师保存在其中的文件可以被所有人浏览,无法满足教师私密性的要求;
(3)教师备课多在家中或办公室电脑上,而授课却是在教室的设备上,环境不同。教师只能U盘传输文件,U盘若存在病毒则会干扰整个教学环境,影响后面课程的正常进行,并且,不同电脑系统和应用软件配置及版本的不同,常造成课件无法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公用属性造成的,因此,如果可以将一台多媒体设备变成多个教师的个人设备,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为老师们创造一个统一的教学和备课的工作环境,是本解决方案核心思想。
3.云平台简介
针对国内中小学及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自主研发一款基于IaaS的私有云计算平台全面解决方案将极大提高我国的教学效率。
更重要的是,云桌面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如办公室、家中与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便利,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云平台特色
(1)每位老师使用的虽然是同一台设备,却是在云平台提供的个性化云桌面上进行教学,教师看到的、机器运行的都是教师自己所需要的软件与文档,既不会造成桌面杂乱、误删等问题,又提高了机器的运行速度;
(2)他会为每位教师分配不同的用户名,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用户名访问自己的桌面,以及桌面上的软件和文档,并且云桌面重启后,所有对桌面的改动都将被删除,满足了教师私密性的要求;
(3)云桌面具有病毒免疫的能力,用户对云桌面的任何改动,在关机以后会自动清除,这不但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高的安全和保护,还能极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甚至实现零维护。
三、云计算为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1.云计算能大大节约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目前的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主要来源于软硬件的购置、日常维护及设备更新等,如果将这些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将大大减少资金投入。
2.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平台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汇报 篇9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它涵盖了物质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社团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范畴。
我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的工作中,牢固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并以此制定实施镇小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又有特长的学生,创建了明荣知耻、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了“和谐校园”的内涵。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化美化校园环境
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我校根据地理环境和现有的建筑、场地、经济条件,按美的规律规范校园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从校园整体规划到一个具体的建筑式样,从一个雕塑制作到一块标牌的设计,从一幢楼的命名到一个园林小品造型,都蕴含着育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首先,走进端庄、简洁的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的主席台,主席台的正中间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逢周一早上,当阳光初照,学校鼓号队昂首奏乐,小旗手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昂首挺胸地走向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全校师生的专注神情下同太阳一起冉冉升起……此情此景在孩子们心中升起的不仅是国旗,同时升腾的是信仰与憧憬。
其次,在主席台上往左看,一座假山巍然耸立,像一只正要腾飞的老鹰将要展翅高飞;主席台的右边是一座六角形的“寒香亭”,亭外雕刻着八仙过海的情景,亭内刻有“双龙戏珠”之图案,看到这座“寒香亭”,不由得使人想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来。我们漫步在操场上,你会留意到操场的四周有花带,花带里面绿的草,红的花,每到春天,花香袭人,沁透心脾。在操场的四周分布着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综合楼,四楼互联一体,楼的中间尽量留足学生活动空间,整个校园分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楼中有楼,景中有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与育人息息相关。
第三,感受着校园建设布局整体美的同时,各建筑的育人功能定位也是我们的匠心所在:在教学楼区的建设中,学校先后投资建设了媒体教室、家长学校、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为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教学楼内开辟了作品栏、精品屋、涂鸦墙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涂鸦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了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在教学楼的转向台张贴的还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在宿舍楼的墙壁上有一面文化墙,文化墙上画着“万里长城”和“中国地图”,“万里长城”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就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办公楼的正面悬挂着“激趣、善导、精讲、创新”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办公楼的每个办公室里都张贴有《教师师德八条》、《教师十五不准》、《师德修养五条》。这就时时刻刻提醒着每位教师“先做好人,再育好人”。在家属楼的每个转向台也张贴着“争做文明家庭,创建合谐社会”的标语。
第四,教学区、活动区、住宅区的设计都做到了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区和教室布置名人画像、冶学、警句以及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了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塑造了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孩子们嬉戏于美如诗画的校园中,如沐春风,不仅赏心悦目,心灵亦得到净化、美化。
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性的潜在能力,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为此,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力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安排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我校的艺术节活动不限定在几天或一周时间内,而是将各种综合活动艺术活动统筹安排,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学期有小结,学年总展示。如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元旦文娱汇演,学雷锋系列活动,迎国庆诗歌比赛等活动。现学校“小书法家轮展”“自编小报轮展”、“小乐手习奏会”、“小蜜蜂”征文活动等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截止目前,我校学生共获得国家级作文竞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省级作文竞赛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市级作文竞赛一等奖7名,二等奖10名。绘画作品获国家级3名,省级8名,市级12名。
第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乒乓擂台赛、科技作品展评、校园文化节等学校传统活动,与校外共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劳动,如到敬老院与老年人联欢,组织学生擦公路两旁护栏等。此外,还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如小小文学社、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乒乓球队等。再者,校园网中还开通了“红领巾广播站”,以班级轮播的形式定期向学校开播,还组织老师们进行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唱歌比赛等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营造奋发向上的和谐校园
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而抓好领导作风建设是抓好教风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从领导作风建设入手。通过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端正办学方向,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其次,大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师中树立“忠诚、勤奋、求实、创新”的教风。第三,以“五爱”为基本要求,开展了“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弘扬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校在以正确的理念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三部曲”交汇成悦耳动听的交响曲,和谐共鸣,成绩显著,硕果累累。这几年来,我校取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先进单位”、“襄樊市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家长示范学校”、“市级先进教工之家”、“区级文明单位”、“张湾镇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镇级“综合评估先进单位”。我校教师的论文、案例发表、获奖者也不少,获国家级一等奖16名,省级一等奖45名;在市区级获奖更是不胜枚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为了学校的更好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前景打算从以下做起:
1、构建高品质校园文化平台。
2、谋划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3、做到校园全面和谐,促进学校快发展。
让“环境怡情──优美文明”、“教学养怡──陶冶情操”、“氛围养心──心情愉悦。”
【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岔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10-18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06-05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05-12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07-03
中心小学校园安全信息上报制度09-13
调东小学平安校园建设及综合治理工作计划06-05
小学生文明校园建设07-09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09-26
后港镇磻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第一年工作总结06-01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