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共11篇)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篇1
开拓创新 砥砺前行
全力推动县域非公经济稳步发展
——延川县发展非公经济交流材料
近年来,在省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积极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砥砺奋进,荣获“2017陕西省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单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发展规划奠定良好开局。
一、县域非公经济发展情况
截止2018年6月底,全县中小企业发展到1526户,新增154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970户,新增408户。规模以上非公工业完成营业收入3.93亿元,实现利润2560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7.7%、12.6%。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可达到27.3%。新增规上服务企业3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户,新增电商企业4户。计划培育“行业之星”企业1户,“成长之星”企业6户,“创业之星”企业4户。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生产运行统计预警监测工作是一大亮点,入网企业数量继续稳步增加,全国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监测平台突破40户;全省中小企业预警监测网达90户。
二、推进非公经济发展主要措施
1、发挥优势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首先,在农业方面,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强力推进红枣、苹果、小杂粮产业发展,坚持抓大户、抓示范、抓规模的思路,促进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锦春、美域高、金黄土等优势企业带动发展的格局。其次,在工业方面,继续以一区三园为主导,大力发展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材料等产业,并辐射带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形成以技术为先导,以名牌产品为基础,以中电塔杆、斯派尔、首创气体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第三,在三产方面充分依托黄河文化、民俗文化、作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重点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等。现已形成梁家河、乾坤湾、文安驿古镇旅游带动,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信息、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县缺乏可供出口的资源和产品,居民消费能力也非常有限,因而投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继续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突破发展主攻方向,精心论证、筛选、储备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全力以赴抓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争取和实施,推进大山农副产品和金黄土杂粮深加工项目,重点争取西气东输上载项目,推进梁家河大山工贸农副产品和延安金黄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杂粮深加工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推进大发展。
3、中小微企业品牌意识加强,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三产中的比例20.16%、10.52%、51.08%,第三产中的旅游、餐饮、物流、中介服务等增长迅速;企业品牌意识加强,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注册商标178件,其中商品类138件,服务类40件,其中:“延川红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梁家河”等10件为省级著名商标;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建成了陕北红枣小杂粮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延川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延川县电商服务中心,延川青年众创空间,延川县小型微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4、工业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工业强县格局初步成形。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区三园”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县域工业已形成以能源化工产业为龙头,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为主导的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我们文安驿工业园区引入的龙基药业、首创气体、梁家河枣酒等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工业会有不小的增长潜力。二是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一批骨干企业逐步成长,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发展到10户,2017年新增1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3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利润2560万元,比上年增涨12.6%;上缴税收1118 万元,比上年增长8.7%。
5、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6项、非行政许可事项17项,公布了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出台了《延川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促进民间投资暨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实施“五证合一”、注册登记“双告知”等制度,各类市场主体超过6000户。“营改增”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行零基预算,全面实行部门事业费、专项经费项目化管理。同时,成立了文化旅游、能源开发、城乡建设、扶贫开发等国有投融资公司,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建行、工行回迁县城,全县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6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引进项目19个,到位资金28.35亿元。
2017年我县中小企业发展速度稳步提升,质量明显提高,今后我们将坚持按照新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大结构调整,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努力实现县域中小企业追赶超越快速发展。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篇2
1.1 林业资源
河南省淅川县辖17个乡镇 (办事处) , 500个行政村 (社区) , 68万人。国土面积2820km2 (折282141hm2) , 全县林业用地153510hm2, 森林覆盖率为45.3%, 气候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结合部, 适生的植物种类繁多, 常见的木本植物计有65科, 126属, 461种, 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森林植被区系, 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1.2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以来, 淅川县把林下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 制订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强化技术推广, 引进先进技术, 示范带动, 初步探索和推行了林药、林菜、林菌、林畜 (禽) 、林游等具有淅川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推行合作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机制, 引导林农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 实施公司+农户一体化经营, 提升林下经济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市场化程度, 增强林下经济发展活力。林下经济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 全县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1245.6hm2, 全年林下经济产值达4.6亿元, 涉及农户4713户, 吸收农村劳动力1.12万人, 农民来自林下经济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560元, 占其年纯收入的40.6%。
2 淅川县林下经济存在问题
2.1 规模化程度低, 产业分散
林下经济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林下养殖缺少饲养大户, 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同时林下种、养户经济实力差, 承受风险能力弱, 各类产业比较分散, 存在规模化程度低, 产业分散的问题。
2.2 科技转化率低, 资源利用效率低
林下经济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 并且林下经济多是由农民自发创建的, 而农民缺乏专业技术和优质的新品种, 存在科技转化率低, 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2.3 缺乏全面、科学的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建设工作缺乏长远、持久、科学的全面规划, 无法引导农民从自发发展到自觉发展、从无序建设到有序建设, 不利于林下经济的长远发展。
2.4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专业的行业协会少, 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 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虽有一定发展, 但尚处在非常薄弱的阶段,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3 对策与建议
3.1 科学规划
根据《淅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淅川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 按照突出特色、一乡一品、产业带动、统筹兼顾的规划要求, 将全县划分为三大林下经济功能区, 即中西部丹江水库沿岸林下旅游区、东南部林下种植区、中部林下养殖区。
3.2 强化政策扶持
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大户和企业要整合水利、农业、农综、林业、扶贫、移民、农机等涉农项目全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完善配套改革各项措施, 尽快出台落实以林权抵押贷款制度, 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的作用。
3.3 增加资金投入
积极协调争取金融信贷优惠政策, 同时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县直有关单位应通力协作, 运用市场机制, 制定优惠政策, 广泛吸纳民营资本和社会资金, 增加资金投入, 推进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4 搞好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物流和信息网络化体系, 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指导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 搞好市场体系建设, 实现林下经济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3.5 培育龙头企业
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依托河南福森药业集团龙头企业, 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 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3.6 强化服务
3.6.1 搞好技术服务
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对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 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3.6.2 搞好资金服务
县乡财政每年应安排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用于补贴农户和林地基础设施建设。
3.6.3 搞好市场服务
剑川县发展民营经济问题探析 篇3
关键词:剑川县 民营经济 现状 困难 措施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是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剑川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全县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剑川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 剑川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1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整体运行稳步推进
2012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组织达到5330户,其中:全县私营企业达到294户,从业人员5645人,注册资本(金)62871万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96%、202%、246%;个体工商户达到5035户,从业人员6917人,资金数额9845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并发展到71户,出资总额2512.2万元,成员总数1016人。全县民营经济组织累计上缴税金2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至2013年9月止,全县民营经济组织达到6133户,其中:全县私营企业达到335户,从业人员5706人,注册资本(金)80026万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223%、204%、313%;个体工商户达到5798户,从业人员7722人,资金数额28866万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162%、192%、53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1户,出资总额5412万元。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7222万元,占全县GDP的46.7%。全县民营经济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2 民营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十一五”以来,我县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民营经济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结构不断完善,创新能力逐年提升,产业集群发展从无到有,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到内涵的整合提升。全县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全县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益云公司、水泥公司等民营企业近年来不断依靠技术进步进行改造、创新,实施一批又一批的项目,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民营企业在品牌建设培育方面也成为主力军,目前全县已有95个产品登记了商标,拉法基瑞安(剑川)水泥有限公司(原云南国资水泥剑川有限公司)的产品获得“云南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剑川县华艺木雕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老字号”称号。
1.3 工业园区建设初显成效,重点企业日趋突出
剑川县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为重点,以拓宽融资渠道为保障,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有效地推动园区建设,为民营企业搭建了有效的载体,大项目入驻工业园区的数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剑川工业园区形成了“一园四片区”的发展格局,即:上兰片区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矿冶加工、仓储物流和水能风能等产业;剑阳片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民族特色产品和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等产业;梅园片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建材、新型墙体材料和石刻石雕加工等产业;狮河片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木器木雕产业。
1.4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
随着剑川县产业优化升级,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及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狮河木雕工业区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使我县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12年,全县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52244万元,同比增长18.7%,批发、零售、餐饮、旅游、服务业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0114万元,同比增长12.2%。县级辐射作用明显的日用消费品配送体系、农资商品配送中心、农副产品销售网络逐步成为统筹城乡、服务“三农”、活跃市场的载体。随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金融、通讯、信息、网络、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将会蓬勃发展。
1.5 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2012年,全县签约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21.8亿元,完成县外到位资金19.75亿元,完成年初目标15亿元的131.7%。至2013年9月底,共签约7个项目,协议总投资27.4亿元,共组织国内招商5次,参展6次,完成县外到位资金24.1万元。这些项目既有民营工业项目,也有商贸旅游、市场建设项目,既有产业化发展中的龙头企业,又有产业链延伸的项目,还有以商招商的项目,项目的成功落地和实施,壮大了全县民营经济总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群众的就业观念,在解决大量城镇人员就业和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同时,促进了大部分原国有企业分离出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12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4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406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人,全部民营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比上年净增346人。至2013年9月底,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1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3843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人,全部民营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8人。
2 剑川县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困难
2.1 思想解放不够。剑川县的民营经济企业多属本土企业,发展意识不强,小富即安,普遍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且大部分私营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不同程度影响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矿冶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比重较大,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少,且发展滞后,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至今还是空白,尤其是缺乏大的龙头企业的引领。
2.2 经济总量较小。目前,全县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有51户,占10.2%,在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18户,占3.6%,全县私营企业316户,注册资金仅占民营经济组织注册资金总量的5.23%。
2.3 审批程序繁多。项目审批程序多,民营企业改扩建项目实施难。目前,全县企业在新建、扩建项目中,由于土地、规划等审批程序繁杂、工作效率不高、审批周期较长、前期费用多,制约着民营企业项目的实施进度。
2.4 管理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素质差异大,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保障。目前,全县民营经济注册人员学历在大专以下的有4717人、占95.43%;大专及以上的人员为226人、仅占4.57%,董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2.5 融资难度较大。金融体系不健全,民营经济融资困难多,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是银行认为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民营企业不敢放贷的现象。
3 加快剑川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3.1 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中央、省、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机遇,在全县范围内解放思想,营造发展氛围,破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在思想上、体制上、机制上的各种障碍。全方位宣传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树立全民崇商的氛围。逐步建立起“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开拓创新”的民营经济精神理念,打造民营经济的文化品牌。
3.2 结合实际,优化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市场准入上,要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对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市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减轻政府性投入的压力,另一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金融政策方面,一是要引导银行对民营经济增加信贷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增速。二是要探索建立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以专业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新的信用担保体系。三是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将各种政策扶持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建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做强民营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税务机关要不折不扣地及时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开展政策宣传,关键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造税收洼地。同时规范各类税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
3.3 主动服务,改善高效的政务环境。认真落实三中全会的精神,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对民营经济由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充分利用县政务服务中心,不仅整合部门,更多的是要整合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一是投资产业的引导,搞好信息服务,通过发布产业、行业相关信息及中介服务,引导民营经济进行科学投资和经营活动,防止重复投资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二是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渐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转变,增强企业活力。三是作好中介服务,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更多的要体现为中介服务,要以市场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机构,促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有效运行,并真正成为连接民营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的桥梁。
3.4 依法行政,健全公平的法制环境。从政府及其部门和民营经济两个层面共同健全法制环境。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规范行政执法,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民营经济发展不受影响。切实保护民营经济所有者、经营者财产权。彻底清理制约和歧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和市场主体的合法地位,严禁干涉民营经济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严禁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等行为。作为民营经济,更要树立法制意识,坚持依法经营,杜绝假、冒、伪、劣及偷税逃税,崇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3.5 关注人才,营造科学的用人环境。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储备好人才,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潜能。由县财政安排的竞争性扶持专项资金补贴,对民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一是由人事和劳动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主动联系大专院校,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专场招聘会,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二是以激发各类人才内在动力为目的,建立集利益、荣誉、社会保障于一体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要素入股,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为稳定企业人才队伍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办法,以人才交流中心为依托,培育建立企业经营者市场,发挥信息咨询、任职培训、资质评价、人才推荐等功能,为经营管理者及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新型机制。四是改善人才的生活环境,建立有利于人才留任的企业文化。实行外来人才的“国民待遇”。对外来人员的子女就学、就业视同本地居民的待遇,对特殊人才,要在落户、子女入学、住房补贴上予以照顾。
参考文献:
[1]依绍华.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财政,2005(1).
[2]张金平,王占益.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
[3]孙飞.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以及如何解决[J].网络博客,2009(1).
栾川县栾川乡课改发展规划 篇4
------栾川乡课程改革发展规划
栾川乡中心学校
加快发展步伐,打造特色名校
----栾川乡课程改革发展规划
7月23日至29日,教育局组织全县校长在职业中专进行了为期7天的校长培训,十余位专家的报告,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特色名校的必由之路。为了促进我乡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发展,提高全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按照县教育局要求,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并结合我乡课改革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以及各学校实际情况,拟定我乡课改规划及管理方案:
一、建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分项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特成立以张建红校长为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切实负责,全力践行课改各项具体工作。
二、明确目标规划,分期分步实施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为前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心,关注学生发展,深化新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具有发展内涵和个性创新特色的规范化学校。
2、办学理念:强健队伍,力抓常规,重创特色。
3、研究重点:打造高效课堂、开发校本课程、习惯养成教育、特色校园文化。
4、目标与任务:
(1)加强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2)着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良好品德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3)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5)完善学校规范化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一批让学生快乐、老师幸福和社会满意的富有创新个性的名校。
5、三年目标规划及实施步骤:(1)近期(2012年9月-2013年8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改”,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着力培训教师,做好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及培训后培训工作,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五项策略”,实施“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努力研究新课程,规范教学设计,编写新课程教学“导学案”,重点解读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学科知识树,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本阶段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①、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健全学科备课组,用好新教材。探究新课程下“自主参与式课堂策略与模式。实施“三步(学、探、测)、六环(预、探、展、导、练、测)”课堂教学。
②、强化老师新课程各项培训及校本培训,开发新课程资源,稳定教学质量。
③、切实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式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④、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出更多选修课,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⑤、做好学生学科学习过程评价登记工作,做好学生学期、学年学分认定和登记工作。
⑥、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
(2)中期(2013年9月—2014年8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我与新课程同行”,大力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着力推动“三个教学整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努力实现三大提升(开发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着力推进校本课改特色研究,凸显符合我校特色的“自主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六环”课堂教学特色)。
②、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微格”课堂参与式教学管理。
③、有序推进校本教学课程。
④、进一步研究符合校本实际的课程、提高教学水平和质效。
(3)远期(2014年9月—2015年8月)
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课改与我同在”,督促检查三级课程建设情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大力推广高效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努力创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健全完善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走发展之路,建设一批富有内涵的特色名校。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总结“自主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六环”课堂教学特色),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管理办法,树立典型,以点促面,全面铺开。
②、以学校少年宫为阵地,以阳光大课间为平台,开发一批适合学生特长发挥的校本课程,并总结整理形成有校本教材、有管理制度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③、创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实施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工程,打造寄宿管理新亮点。餐厅管理生活教师把饭打成,学生就餐实行定点定位,整队入场,统一就餐;饭菜色香味俱全,保证让学生吃出营养,炊管教师统一着装,加强食品卫生、消毒,持证上岗;宿舍被子、鞋、脸盆、浴巾统一摆放,柜子、床铺打号统一管理,促使宿舍管理逐步向宾馆式宿舍目标迈进。
在教育改革中,不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面对教育改革中的种种难题,我们唯有迎难而上,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品牌意识、优化办学环境、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紧紧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宗旨,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用百倍的信心和热情,共同开创我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栾川的教育发展增砖添瓦,为党和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篇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魂宝,源于华夏,惠及人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社会传承中医国萃,共享健康和谐的今天,它更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我县近年来在中医医疗事业中充分发挥特色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突出中医特色,中西结合的发展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积极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 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的热潮,采取自学,定期培训,举行学术活动,师带徒,定期考试等方式,督促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好中医基础理论,提高业务人员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的水平,以便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二、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定期举办“中医药知识竞赛”,激发职工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近几年我县每年都以不同形式举办中医药知识竞赛活动,尤其是2010年主办的全县中医药知识竞赛更具特色,在这次活动中,全县中医药人员都积极准备,在比赛中不同程度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人员,这将大大的调动了全县卫生系统人员认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积极性,为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县中医院更加突出中医传统建筑风格,从内部装饰到外围环境,医院标识等方面充分展示中医药特色,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努力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学科与学科和谐发展,建立起职工之间、科室内部、科室、部门之间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工作局面。
三、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专病专科优势
在骨外科和妇产科这两个手术科室,先期运用西医治疗,康复期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效比较明显,突出专病专科建设,充分利用中西医在治疗脾胃病、肝病、风湿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方面优于西药的疗效,并成立了肝病科、风湿病科、康复科等重点科室,全面开展医疗服务,积极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中医药技术治疗手段,多方为患者提供“简、便、廉、验”的康复医疗服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四、全县中医国医传承开展情况
为了认真贯彻全省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政策,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开展,按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我县确定了25名指导老师,62名继承人,于2010年10月1日组织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签订《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教学协议书》,并由师承老师制定师承教学计划,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天,并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的笔记,及时查对和总结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认真写好学习笔记。
五、突出人才培养,普及中医适宜技术
为传承祖国医学精髓,发扬壮大中医药事业,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每年选派五名中医骨干,赴省内外特色中医院进修学习,吸取先进的诊疗技术,采取“师承、传帮带”等方式,培养院内中医骨干,着力提升医院整体业务水平,举办全县中医适宜技术骨干师资培训班,筛选出多年来在临床中疗效比较稳定和确切的15项中医适宜技术,在全县推广,如“冬病夏治”贴敷疗法治疗气管炎哮喘技术,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技术,隔药炙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技术,通过临床使用,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六、国医养生资料
1、康复理疗科:建立了以康复保健为基础的治疗中心,采用非药物方法达到保健防病及病后康复的目的,采用推拿、按摩、针炙、神灯照射、艾炙、电离子导入、刮痧、腊疗、中药薰蒸、耳穴贴敷等方法防治某些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的保健作用。
2、冬病夏治:根据中医理论“天人合一、春夏养阳”整理观念为指导思想,吸取他人经验,彩和中药药饼穴位贴敷、神灯照射、针刺及药物穴位注射等综合方法,在夏季三伏天来进行治疗和预防冬季复发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七、出台更多有关中医方面的优惠政策。
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在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落实了有关中医药报销优惠政策。一是降低了中医医院报销起付线,提高了报销比例。县中医医院起付线比综合医院降低了30%,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新农合报销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0%。二是符合条件的中医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额报销。三是符合条件的院内中药制剂全额报销。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篇6
2011年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自检自查报告
剑川县社会保险局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9月22日,共有党员7名,党支委班子由3人组成,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县机关党委和人社局党总支部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社保业务工作,立足党员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突出加强党员窗口单位的管理,全面推进了党建工作,把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党建工作带动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推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在窗口单位的先锋模范作用。2011年我支部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素质。党支部成立后确定每个星期星期一为理论学习日,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活动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支部成立以来共组织集中学习6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2次。
二、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目标管理党建目标管理工作是一个基层党组织最基础的工作,我支部结合工作实际,把党建目标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
织建设工作。二是认真抓好党建目标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三是开展党员服务示范窗口工作,提高党员服务意识。
三、强化廉洁自律,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源头上建立起防腐倡廉的制度体系。二是认真开展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全局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提高党员干部的防腐防变能力。三是紧密结合基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制度建设上的查缺补漏及操作上的严谨性,以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和保证了我县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转。
我支部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年初计划上做得不完善、授旗评星活动做得不到位、向党委上报信息工作上做到不好,这些将在明年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逐步完善,为争使我支部成为一个优秀的党支部。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篇7
面对当前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简单地来说就是一改以往粗放式发展的经济模式, 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主题的一种社会再生产活动, 和以往粗放式的生产方式相比它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中强调的是自然资源的最大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将生产和消费做到最小化, 以及废物的合理科学运用等, 最终以最小的生产成本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 有关部门对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比较重视, 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日显其重要性, 并且对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逐步提上日程来。所以, 在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要树立起忧患意识, 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去看问题, 去分析问题, 去解决问题, 使得林业资源的科学、合理运用, 最终做到保护生态环境, 保持生态平衡, 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横头山镇林场的实践
(一) 概况
横头山林场位于桦川县西南部, 牡佳铁路沿线, 隶属桦川县林业局。场址坐落在横头山镇, 距三江平原中心城市佳木斯25公里, 距桦川县城60公里, 东与集贤县太平林场接壤, 南、西分别与老平岗林场、佳木斯郊区松木河林场毗邻, 北与横头山镇的葡萄沟、六间房、国兴等行政村相接。施业区东西长19公里, 南北宽17公里。行政区域属桦川县横头山镇境内。横头山林场内有两条河流, 包括玲当麦河和横道河, 属松花江水系, 均为松花江一级支流。有水库1座, 最大贮水量40万立方米。横头山林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风大雨量小;夏季炎热雨量适中;秋雨连绵日照短;冬寒干燥夜漫漫。年平均气温2.5℃, 极端最高气温36℃, 最低气温-39℃, 年≥10℃积温2 538℃, 全年日照总时数2 542小时, 年降水量460毫米左右, 无霜期130天左右。横头山林场地处完达山余脉, 属浅山丘陵地带, 坡度较缓。地貌形态由东至西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 东高西低。平均海拔350米, 最高山峰歪顶山海拔546米, 最低处海拔163米。
横头山林场属完达山植物区系。现林相是以人工林为主天然次生林为辅的植物群落。主要乔木树种有落叶松、红松、 云杉、水曲柳、赤松、柞树、桦树、椴树等, 亚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有楱子、杜鹃、山梅花、青楷子、刺五加、五味子、山葡萄等, 草本植物主要以苔草、羊胡草、铃兰、萎菱菜、草莓、蕨类植物等为主。其中, 中草药有五味子、串地龙、刺五加、龙胆草、平贝等;菌类有榛蘑、松伞蘑、元蘑、猴头蘑等;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蕨菜、薇菜、黄花菜、桔梗等。
横头山林场经营总面积8 946公顷, 林业用地面积8 798公顷, 其中有林地面积7 631公顷, 未成林造林地722公顷, 无林地427公顷, 苗圃18公顷。森林总蓄积622 520立方米。
(二) 结构形成
横头山林场是以食用菌生产为中心的多节点、多闭路的循环经济链条项目, 即以食用菌为主要生态链, 把农业生产下脚料、食用菌生产下脚料、畜禽养殖粪便、沼气发酵余渣余液, 通过相互综合利用、食用菌产品订单加工, 实现在同一块土地和空间:种植养殖并举, 产气积肥同步, 产品加工增值, 贸易销售畅通。遵循生物种群的自然和客观规律, 形成食物链健全的生态循环经济。将按照按照国家、省、市对提高农林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 立足于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充分应用生物、发酵等高新技术, 推进食用菌产业循环发展之路, 从而以此来推动资源转化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林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横头山林场发积累了农业生态技术, 又融入了自主创新技术。在一级循环经济中采用农业下脚料无架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在二级循环经济中采用菌糠饲料养殖畜、禽、鱼技术, 利用废菌糠中含有丰富的菌体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开发生产菌糠饲料。菌糠饲料的使用, 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又能增强畜禽的免疫力, 预防、减少和治疗一些疾病, 同时还可以节省粮食10%~40%。在三级循环经济中采用菌料、粪便做原料利用自动排渣沼气池新装置开发沼气能源, 沼渣、沼液生产食用菌、养鱼、养猪、养鸡、有机肥回田等应用于四级循环经济; 在五级循环经济中采用无防腐剂技术保鲜加工食用菌。
(三) 高效节能
以往对于菌糠废料的处理一般是燃烧或丢弃, 横头山林场通过循环经济链条, 将菌糠废料进行再利用, 即使用菌糠废料配比猪饲料, 猪粪便发酵生产沼气, 沼渣、沼液培养生物有机肥, 进行肥田, 粮食秸秆和柞木渣再被用作生产食用菌的培养基。所以, 按照年产500万袋食用菌计算, 可产生菌糠废料 (干) 1 000吨, 可按比例制成混合饲料喂养猪, 一年可育肥10 000头猪, 产生400万元的纯收入, 其中节省20%的饲料成本;可年产生猪粪6 000吨, 可提供沼肥5 540吨, 年产沼气25.2万立方米, 按1 000立方米沼气, 折合0.714吨标煤计算, 年可开发能源约17.9吨标煤, 减排789公斤二氧化碳和825吨烟尘。通过沼渣、沼液利用, 可以提高玉米10%~20%, 减少了化肥、农药支出48 000元, 生产的农产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 市场售价是普通农产品价格的1.5倍。利用沼气保温猪舍, 猪的日增重稳定, 饲料消耗减少1/3, 饲养周期缩短20天, 生猪成活率和出栏率明显提高 (气温从20摄氏度, 每下降1摄氏度, 每日增重减少15g, 在临界温度25℃~15℃ 的下限温度下, 每下降1℃, 猪1kg体重每日就要增加3kg饲料的代谢能来维持正常体温) ;利用沼气保温食用菌种植大棚, 有利于产量稳定和质量保证。
耕地连续三年施用沼肥, 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容重减少, 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能, 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此项技术由一家一户推广到千家万户, 功效很大, 生态效益可观, 是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本项目利用热电联产 (CHP) 输出电能, 日发电600k W, 发电余热2.58*106k J, 发电机余热利用率70%, 折合标准煤65kg, 在冬季可满足本工程每日物料加热所需热量, 并可用于场区生活和工业用电日输出热能2.58*106KJ, 用于冬季原料加热, 相当于节约65kg标准煤, 可将本工程所需的45t原料升温21℃。
二、技术分析
1.沼气发酵工程采用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工艺, 本工程采用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工艺, 即干式发酵与湿式发酵相结合的发酵工艺。该工程还具备高度自动化控制功能, 采用HCPF联产工艺。
2.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基本包括有机物料接种发酵 (预发酵) 、主发酵、粉碎、复配与混合、烘干、造粒、冷却、筛分、计量包装等几个工艺。
3.菌糠饲料技术:选取菌糠→干燥→粉碎→成品。也就是将采收过3~4茬菌类的原料, 进行认真挑选, 选取菌丝洁白, 料块结实, 切除霉变和腐烂成份的菌糠, 最好能将几种菌糠搭配起来, 晒干或烘干后, 粉碎成粒状或粉状, 即为加工的成品。也可将新鲜菌糠进行青贮, 随用随取。
4.污水处理站技术:此项工程主要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法 (MBR) 处理污水,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三、效益分析
(一)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收入主要包括食用菌生产的各种菌类产品、万头养猪场的生猪、沼气工程的沼气、有机肥四部分。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香菇等菌棒300万包, 年收入3 000万;万头猪养场年出栏10 000头生猪, 年收入1 400万;沼气工程年产沼气58.5万立方米, 其中26.2万立方米用于730户居民的日常用气, 每立方米气按2元收取, 年可收入52.4万元, 其余发电47.7万度用于沼气工程和污水处理站运行、食用菌大棚和猪舍用电, 相当于节约电费35.8万元;年产有机肥5 000吨, 按每吨800元计算, 年收入400万元。该工程去除保持站内的用电和冬季取暖的费用外, 年可获收入5 072.5万元。
(二) 环境效益分析
通过此项工程建设, 使横头山林场及周边的环境得到综合整治, 通过污水处理站, 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等粪便处理工程的实施, 可以大大削减林区生活产生的有机质、粪便及污水的排放量, 改变林区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现状, 并改善林区生态环境, 减少林区生活产生的污染物向附近水域的输入量。该项目年处理食用菌菌糠废料300万包, 牲畜粪便2.5万吨, 生活生产污水7.9万吨, 相当于减排COD1 711吨、BOD 1025吨、NH3-N 54吨、TN 136吨、TP 36吨, 其中有机肥生产可减排COD 700吨、NH3-N 16.7吨;年产沼气58.4万立方米, 供气730户, 并可发电47.7万度, 相当于减排CO2477吨。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净化了水体和空气, 另一方面消除了蚊蝇等疾病传播媒质的滋生环境, 人类生存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减少了疾病发病率, 对公共健康是极其有益的, 提高了公共健康水平。
(三) 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此食用菌生产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建设, 不仅治理了生态环境, 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此食用菌生产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生动的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宣传过程, 通过具体的环境保护行动, 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使人们懂得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包括经济损失、健康损失、资源流失等。同时, 项目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 提供200多个就业机会。
四、特征
延川城乡统筹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篇8
依托工业一园三区,推进工业强县。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已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并纳入了延北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110千伏变电站得到批复,移民搬迁方案已经确定,正在申报争取将永坪至延川三级公路升等改造为二级公路和蒙西至华中铁路线过境延川。目前年热解转化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综合利用项目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60万吨乙二醇项目当前正在积极组织招商;延长石油集团年产20万吨液化天然气项目,已完成初步选址。文安驿轻工园区主要争取建设劳动密集型项目,打造品牌,聚集人口,扩大就业。已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和一期400亩土地收储工作,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工程,京航科创生产基地项目已经签订合同,与深圳商会、闽商商会洽谈的项目也都在顺利进行。马家河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红枣精深加工为主,果蔬、小杂粮、肉品加工为辅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煤炭采掘工业为该县最有望在近期形成工业支撑的增长点,并力争今年通过各项评估验收,实现投产达效,到2014年产量达到120万吨。
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推进产业富民。按照“提质增效”的总要求,五年建成40万亩优质红枣基地、2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和5000座大棚蔬菜基地,使农产品产量翻番,农民收入翻番。采取重抓龙头、扶持示范、打造品牌、力促营销的措施,引导并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業,重点建设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至目前,10164亩红枣长势喜人,21550苹果园成活率较高,建成红枣示范园16个3万亩、苹果示范园45个2万亩,栽植和管理标准均高于往年。55座设施蔬菜大棚已完成土建工程,其余445座均落实了地块。园区进展方面,资航红枣现代农业园区已得到省政府命名授牌,杨凌本香集团年存栏3万头生态有机猪项目和西安中菲集团3万头仔猪繁育场项目已在文安驿梁家河一带启动实施,省果树繁育中心贺家湾千亩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与闽商商会洽谈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也在顺利进行。
该县统筹城乡发展城镇体系建设主要实施“137”战略,力争到2016年把延川建设为特色旅游城市,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现在的8平方公里扩张到12平方公里,人口由现在的6万人增加到8万人。该县计划今年实施三个板块的整体开发,建设涉及拆迁面积5.9万平方米,规划新建工程50万平方米。特别是永坪省级重点示范镇将按“准县城”标准进行建设,建设的目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和全省统筹城乡建设的样板区,到2016年镇区人口由现在的3万人增加到5万人。文安驿市级重点示范镇规划同禹居镇一并考虑,实施大文安驿战略,并将大文安驿作为黄河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和延川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区进行建设。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篇9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根据统计,截止2008年我县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为752633亩,流转面积为9401亩,占1.2%。其中:转包3887亩,出租962亩,互换2858亩,转让429亩,其他1265亩,涉及农户5876户,土地规模化流转面积为2458亩。从时间段上看,主要是从2002年开始,随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急剧上升和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农户也逐年增加,土地规模化流转逐步显现。2008年的土地流转面积由2002年的3749亩增加到9401亩,土地规模化流转从无到有,到2008年增为5635亩。
二、我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转包、出租、互换、转让。
一是转包。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原承包方与其亲属、村内近邻之间发生。从各乡镇流转情况看,农户之间自愿转包面积是我县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共3887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1.3%。
二是出租。这种形式主要是由乡村进行操作,乡村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外地和本地的经营者,村组负责把土地调整连片,用水、用电、机耕路修建、农田整治等必要的前期开发,有的是乡村负责,也有的是承包者自己负责。由经营者与农户签订有关合同,取得土地经营权,承包方只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土地租金。共96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0.2%。
三是互换。这种形式也分为村组出面操作和农户之间自发进行两种类型。承包农户之间为各自需要或便于耕种管理,自愿平等协商交换其承包土地的使用权。也有因村组为满足集中连片开发的需要,通过一定条件,将农户间原承包土地进行互换。共2858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0.4%。
四是转让。这主要是一些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户,在城镇获得了稳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已经转为非农户口,他们自愿放弃原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共429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6%。
五是委托代耕。这种流转形式是农户暂时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地,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代耕,原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力和义务都不变,代耕费由双方洽谈。这种形式目前在我县较为普遍,加之其它流转形式共流转土地126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3.4%。
三、我县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尚处在初试阶段。从长远看,虽然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生产,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在近三、五年内,根据我县是雨养农业县的具体情况和群众思想认识,土地规模经营尚处在初试阶段,短期内不会太多。
2.土地流转区域布局不平衡。我县南北二塬伴随林果
产业的迅速发展,土地流转呈现较活跃的发展态势,泾河川区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流转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3.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土地流转的受让对象由原来的本村扩展到外村、外乡甚至外县,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多种经营甚至优质高效农业.。
4.土地流转的市场取向开始显现。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更为珍惜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也由当初的转包代耕等形式逐渐转向以租赁为主,租金形式以收取现金或粮食折价为主。向科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出租土地呈逐步增长的趋势。主要从事种植、花卉、蔬菜、水果等行业。
四、影响我县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
近几年,劳务输出的强力推进使我县农村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参与三产的群众越来越多。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我县土地流转。一方面使得数量不少的农村劳动力离农从工、离农经商、离农进城。据统计,目前,我县有农村劳动力 171500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116000 人,占总劳动力的67.6 %,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达55500人,占总劳动力的32.4%,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尚有部分劳
动力并非是纯农业的劳动力,农忙在家务农、农闲则打工赚钱,另一方面改变了农民收入的单一性,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一些农民离土不离乡、离农不离家,但仍能从二、三产业中获得较高收入。
五、正确引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和经验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是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于2005年5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严格土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泾政办„2005‟67号)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认识统一,把土地流转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招商引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保障措施来抓。今年有制定下发了《泾川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泾川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2)》,加强对承包土地流转的指导,实施了规范管理。
2.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管理是重要措施。一是加强业务指导。按照省农业厅统一式样的合同文本,县农经局统一印制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样本。二是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对不规范和损害群众利益的土地流转合同进行补充修订、充实完善。三是建立县乡村纠纷处理机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土地流转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纠纷调处制度等,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六、我县土地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土地流转存在短期行为。由于我县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或外出经商务工的就业保障还不是很稳定,农民对放弃土地还存在比较大的后顾之忧,因而流转期限往往比较短,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对土地掠夺性经营的短期行为发生,不利于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是流转行为不规范。部分农户流转的土地没有书面协议,有的既无书面协议又无口头约定。经过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备案或鉴证及公证机关公证的流转土地合同所占比例较小。所签书面协议条款也多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对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承租土地上附作物处臵、有关赔偿条款等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还有部分流转主体不合法。少部分所签流转合同,转出方多是村或社,有的甚至是乡镇政府,而经营权人又没有书面委托书,造成流转双方主体资格不明确。三是流转耕地期限少部分超过了中央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的规定,于法律规定不符合。
三是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不健全,流转机制不活。目前的流转基本是自发性和强制性的流转,转包、出让、租赁费用缺乏科学依据。口头协议多,即使签订了合同也不规范,县、乡均没有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一旦发生矛盾难以及时有效处理,给流转造成负面效应。
四是部分流转的耕地期满后难以如期归还农户。业主流
转进土地,其目的是通过采用高科技技术、改良品种和调整产业等手段开发土地,从而达到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必然要在转入的土地上兴修水渠、蓄水池、储粪池、车行道路以及企业生产和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必然要占用一部分转入的土地,当流转期满后,业主或承包者不能将流出的耕地如数退还给原承包户,双方必然发生要地与无地退还的矛盾,同时耕地的减少,也在所难免。
七、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政府引导,优化土地流转环境。一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农民就业机会。通过广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机会,从多方面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而带动农地流转。
2.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加快土地流转市场的培育,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中介和信息网络体系。积极扶持和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由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来收集和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对流转土地进行评估、托管、储备、招商,指导和协助办理土地流转手续等,使土地流转朝着的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降低土地流转的成本和风险,提高流转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泾川县农村土
地承包与流转管理信息化网络系统,搜集和发布土地流转的供需、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和预测,公开对外进行发布,使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主体能及时、准确获得可靠信息,提高农村土地管理与流转的效率。
3.加强引导和规范,切实解决好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的问题。一是要政策引。要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示范工作。在平等、自愿、互利原则下,通过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等方式,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大胆试点,以点带面,滚动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要环境促。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对运用土地流转进行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立项开发的,给予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的倾斜。同时,要抓好市场建设,疏通流通环节,缩短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让农民、业主有想头、有干头。三是要服务帮。加强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农民、土地承包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动做好政策、法律的咨询和指导调解工作,引导土地流转步入正轨.四是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加快农民转业转岗,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条件。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篇10
玉溪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8号)和《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玉溪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玉政办发〔2009〕39号)精神,以及2009年3月6日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动员会议的要求,我县结合实际,及时进行安排布署,成立了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做好清仓查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组织企业自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对企业自查全程进行督促指导,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做到了清查不走过场,清查结果真实准确。
一、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粮食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一名副主任和县粮食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农业局、审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局、粮食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江川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粮食局。被查的国有粮食企业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小组。各清仓查库组织领导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保证了2009年江川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切实做好清仓查库的各项准备工作 清仓查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基础,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将关系到这次粮食清仓查库的质量。
(一)制定2009年江川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玉溪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们结合江川县的实际,研究制定了《2009年江川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并以江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江政办发〔2009〕22号文件下发实施。实施方案从清仓查库的范围和内容,组织领导,检查时点和方法,清仓查库进度,清仓查库工作要求,经费保障及资料保存等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布署。
(二)开展动员和业务培训。3月5日,我们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参加县清仓查库的工作人员和纳入这次清查范围企业的自查人员共计30人进行业务培训。培训会上,学习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及《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对清仓查库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参加过省学习培训的三名业务骨干,他们以《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为主要内容,对各种清查方法,操作流程,表格填写等进行认真讲解,并对参训人员进行模拟测试。通过培训,参训人员掌握了具体的清查方法和操作技能。3月25日,国务院、省、市清仓查库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后,县政府分管粮食工作的副县长又对我县的清仓查库工作进行了再动员。
(三)做好检查器具的准备。在清查前制作了0.25立方米 的木制大容器,对测量用的钢圈尺送市技术监督局检测合格,称重用的衡器请县技术监督局现场检测合格,准备了标准容重器、测高杆、扦样器、水分测定议、包装物、计算器等,绘制了仓库货位平面图,备齐了清查工作所需的各种表格。
(四)进行检查前的账务核对。由粮食局与企业会统保管人员一起对会计、统计、粮食保管账务进行全面核对,由保管人员对保管的粮食数量、品种、性质与分仓账进行核对,分仓账总计与粮食保管总账进行核对,统计账与上报的报表核对,确定其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对发现的差错及时进行整改。
(五)开展粮食安全检查。县粮食局配合清仓查库工作,于3月10—12日组织5人,进行了2009年一季度粮食保管“一符四无”及储粮安全检查,随后企业对检查中存在的仓库环境差,粮堆形状不规则,基础信息填写不全等问题集中人力和时间及时进行整改。
三、认真组织督导企业自查和对检查结果的审核汇总 组织企业自查,是这次粮食清仓查库的关键环节。3月26日,企业的自查工作全面展开。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5名工作人员对自查工作全程进行督导帮助,与企业自查人员密切配合,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两户国有粮食企业(江川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江川军粮供应站)的粮食库存账务、数量、品种、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县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亲临清查现场指导。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程序。
1,对粮食购销、出入库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核,认真查看每一库点的粮食保管、统计、会计账的记录是否真实准确无误,核对三账是否相符。
2.对库存的粮食分性质,分品种逐库点,逐仓进行检查。对堆放规整的散装粮,逐仓丈量长、宽、高,稻谷、蚕豆使用0.25立方米的木制大容器称重,玉米、小麦使用标准容重器称重,然后计算其库存粮食数量;对标准定量包装粮,采用抽包检斤法进行检查,抽包比例一般不少于5%;对少量不规则的散装粮和非定量包装粮,采用直接称重的方法进行检查。测量检查了68个仓位,粮食10,704吨,抽包检斤检查粮食 380吨,分别与分仓账核对,其误差都在国家规定允许的+-5%范围内;直接称重检查粮食20吨,实际重量与账务记录少0.14吨,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损耗。
3.企业在自查中,认真作好每一项检查记录,及时填制工作底稿,分库点、按性质进行汇总,检查结果分别由实物保管员、检查人员、企业负责人签字认可,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4.县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企业上报的自查结果,认真进行审核汇总。汇总的情况是:全县共检查国有粮食企业2户,储粮点12个,储粮仓库89个,粮油门市7个。检查库存粮食(截止2009年3月25日24时)11,174吨(折合原粮,下同)。按品种分:小麦534吨(含面粉面条),粳稻5,172吨(含大米),玉米 3,132吨,蚕豆2,336吨。按性质分:县级储备粮4,500吨(粳稻4,000吨,小麦500吨);企业商品周转粮6,674吨(粳稻1,172吨,小麦34吨,玉米3,132吨,蚕豆2,336吨)。储备粮、商品周转粮基本做到了分账管理,分仓储存,统计、会计、保管三账相符,保管账与实物库存的数量相符,未发现库存不实问题。通过扦样送检和感观鉴定,库存粮食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未发现霉变现象。储备粮承储企业严格执行《江川县县级储备粮保管暂行办法》,在检查的年份中,承储的稻谷每年都能按县粮食局、财政局、发改委共同下达的轮换计划按期进行轮换,小麦在储存期内由企业自然轮换,并在轮换当月进行账务处理,没有出现虚报轮换进度和超轮空期轮换的现象。为保证县级储备粮品质优良,尽可能减少轮换差价损失,2008年12月5日,县粮食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江川县县级储备粮轮换管理意见的通知》,对县级储备粮实行动态轮换管理。储备费用补贴、利息补贴、轮换差价补贴做到按规定的标准申报,财政拨入的补贴资金粮食局及时下拨承储企业,没有虚报冒领,载留挪用的问题。企业严格按规定使用农发行粮食贷款,未存在套取、挤占、挪用现象。
四、非国有粮食经营户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的检查 对我县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34户非国有粮食经营户及1户非国有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近三年来粮食经营台账的建立、登记、保留及统计报表的报送情况,填报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统计人员从业资格等 基本信息,检查人员和被查企业负责人分别在检查表上签字。经查,纳入统计范围的非国有粮食经营户及转化用粮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统计台账,并进行登记,按规定报送统计资料。
五、存在的问题
我县这次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参与检查的人员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较好地完成了企业自查和县级审核汇总工作任务,真实地反映了粮食库存情况。但从检查的情况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相关资料的记录不够及时、完整,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二是县级储备粮的费用、利息补贴未按季拨补,基本上是到年终末集中拨补。三是部分仓库地面下沉漏气反湿,给粮食安全储存带来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企业能自身解决的做到了边查边改,对企业自身解决难度大或无能力解决的,我们将协调相关部门切时加于解决。通过这次清仓查库,促进了我县的粮食管理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行业的管理,指导和帮助国有粮食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库存粮食的管理水平,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优良。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篇11
一 、生产现状
1.水果种植规模发展迅速
2010年全镇水果总面积5.633万亩,总产量10.121万吨,总产值4.070亿元。 2011年全镇水果总面积已达6.567万亩,挂果面积5.432万亩,总产量11.4万吨,实现总产值6.1亿元。其中:柑桔2.949万亩,挂果面积2.712万亩,产量0.689万吨,产值1.98亿元;葡萄3.196万亩,挂果面积2.309万亩,产量6.43万吨,产值3.66亿元;其它水果0.422万亩,挂果面积0.410万亩,产量4.28万吨,产值0.46亿元。鲜食葡萄总面积居全镇水果产业第一位,挂果面积仅次于柑桔;而总产值超过柑桔,居水果产业乃至种植业第一位。葡萄、柑桔种植面积和效益稳步提升,水果产业已成为金牛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
2.主要种植品种和上市时间
2.1葡萄
2002年以前金牛镇葡萄品种以巨峰为主,不耐运输,效益低。近几年来,金牛镇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形成了以优质耐运品种为主的格局。以红提为主的优质耐贮运品种达90%,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夏黑、克瑞森等品种占10%。维多利亚等早熟品种5~7月上市,红提等晚熟品种6~9月上市,同品种比北方产区提早40天左右成熟。金牛镇的葡萄成熟上市早,有较强的市场优势。
2.2柑桔
目前,金牛镇柑桔品种结构不合理,存在“两头小中间大”,即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5%,特早熟品种在7月份上市,早熟品种在8~10月上市,晚熟品种在翌年3~4月上市;中熟品种多,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5.5%,在11月至翌年2月集中成熟上市,容易与全国各地同类产品同时上市争市场,销售半径受限制。加之,多数品种主要以鲜食为主,无加工型品种,产业链短。
2.3水果生产技术服务现状
2.3.1生产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
金牛镇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改良着手,大胆进行科技创新,优质水果的生产基本实现科学种植,并得到省州县的肯定。
2.3.2技术服务主要模式和特点
金牛镇水果生产特别是葡萄生产由于技术要求高,新植农户多,种植技术需求量较大。近年来,金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组加大了水果产业的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入户率和农户种植水平。由于葡萄产业的迅速发展,农资经营服务也由传统的购销模式向生产技术服务模式转变,农资经营户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式的服务,并采用一对一式的服务模式,提高了科技的到位率,促进了水果产业的发展。
2.3.3.水果生产发展趋势
结合2011年水果生产形势和2012年水果生产计划,金牛镇2012年水果生产新植面积0.5万亩,其中葡萄0.2万亩;改良换种0.1万亩,其它水果种植0.2万亩。到“十二五”末,金牛镇水果种植面积规划7.5万亩,其中葡萄4万亩,柑桔3万亩,其他水果0.5万亩,水果总产量达26万吨,总产值可达7亿元。
二、营销现状
1.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到2011年,全镇共有3家企业(协会)为柑桔、葡萄、石榴、黑腰枣等4种水果产品注册了5个商标,即:“宾晶”牌椪柑、“宾晶”牌脐橙、“宾侨”牌柑桔、“兴侨”牌葡萄、“爽馨”牌石榴等,5个品牌的水果均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宾川县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果品之乡暨果品产业先进典型评选组委会评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柑桔之乡”、“中国水果之乡”。
2.包装、保鲜、销售等环节服务不断完善
由于葡萄产业带动,冷藏业发展迅猛,据调查,截止2011年10月,金牛镇已建成大小冷库80余座,库容量达6万m3,泡沫塑料箱加工厂6个。2011年全镇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6个,有农民经纪人200余人,这些企业和合作社都参与了水果营销工作。
3.果品加工流通业发展迅速
金牛镇依托农业办工业,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资开发农业,共有5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为柑桔、葡萄、石榴、鲜枣、香葱等产品注册了6个商标。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的带动下,金牛镇的水果远销到广州、深圳、东莞、福建、上海、成都、攀枝花、重庆等全国各地,部分果品销到了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金牛镇积极与深圳鑫荣懋公司、沃尔玛超市在罗官建立2200亩“农超对接”基地。水果销售网络已具雏形,初步形成集生产、加工、冷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水果生产基地。
4.今后一段时期水果销售情况预测分析
4.1葡萄营销趋势分析
4.1.1面积和产量预测
由于近几年来,金牛镇的鲜食葡萄市场行情较好,果农经济收益明显优于其它水果,每年都有新植面积增加,挂果面积也随之增加。产量与品质将随科技推广、栽培经验累积和面积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4.1.2市场行情分析
金牛镇的葡萄销售以省外、东南亚国家为主,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消费群体也将不断增大,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目前,新疆、甘肃、宁夏、环渤海湾等葡萄主产区面积虽大,但主要生产酿酒葡萄,占全国90%以上。根据鲜食葡萄消费情况调查资料,中国人均消费1.4公斤与世界人均消费量3.1公斤之间还有差距,鲜食葡萄总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发展空间较大。
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金牛镇葡萄均价分别为 5.4元/千克、5.6元/千克、5.7元/千克,在面积与产量增加情况下,均价稳中有升,金牛镇的葡萄市场行情将继续走好。
4.2.柑桔营销趋势分析
目前金牛镇上市的柑桔早熟品种,蜜桔价格为 2.6元/公斤,纽荷尔价格为 3.2 元/公斤,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柑桔市场较为平稳。柑桔销售形势总体看好,但仍不容乐观,由于信息、质量等原因,阶段性、区域性的柑桔卖难滞销现象仍有可能发生,柑桔市场竞争仍将激烈。
三、存在问题
1.水果整体质量还需提高
金牛镇水果虽然具有优质高效的特点,但整体质量不高。一是田间群体过大,过度追求高产、早熟,难以提高质量。二是管理不够规范。三是品种熟期结构不合理。四是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五是农药、化肥施用不规范。
2.水果市场占有率低
水果产业链短,深加工企业缺乏;信息不畅;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价格不稳定;没有统一品牌,缺乏市场占有率;专业交易市场亟待解决。
四 、对策建议
坚持行政推动,科技带动,效益驱动,实现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组织措施
1.1认真做好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充分发挥金牛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组的职能作用,采取技物配套、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联产承包等措施,加大水果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通过在不同区域建立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镇水果生产总体水平。
1.2引导水果专业合作社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路子
鼓励果农兴办水果专业合作社。指导帮助水果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科学培训、农资采购、果品销售等制度,积极帮助合作社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鼓励支持合作社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做好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给合作社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
1.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果品知名度
做实做细水果出口基地登记备案工作,建立水果出口基地档案,引导合作社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水果品牌,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加大水果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水果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和知名度。采取举办水果旅游文化节、数字乡村工程、网上发布水果供求信息等方式,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支持营销企业、经纪人向外进行市场开拓,加强宣传力度,打造金牛镇的优质水果知名品牌,以品牌促销售,切实增加水果出口创汇效益。
1.4加强水果市场营销服务工作
镇政府要组织工商、税务、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加大对水果销售市场的监管和服务工作力度,严厉打击短斤少两、强卖强买等欺行霸市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为水果营销营造一个安全、公平、公正、有序的环境。
2.技术措施
2.1水果品种早、中、晚合理搭配
经过品种筛选试验,推广适宜金牛镇种植的早熟维多利亚、夏黑;中熟红地球、晚熟克瑞森等葡萄优良品种;推广早熟日南1号、南丰蜜桔、中熟福本、天草、纽荷尔、晚熟柳叶桔、沙糖桔、岩溪晚芦等柑桔优良品种。通过调整,实现品种合理搭配,防止品种过分单一,逐步将水果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调整到10:70 :20。
2.2推广抗旱栽培技术
针对金牛镇十年九旱的实际,加之水果需水量大,在全镇大力推广滴灌、滴灌施肥技术。实施滴灌栽培、覆膜及覆草栽培、施用保水剂、隔沟灌水、关键时期补水等抗旱措施,争取到2013年在全镇安装滴灌面积达到15000亩。在滴灌施肥中,推广绿色环保的的水溶性平衡肥,推荐使用高水溶性、营养全、各种元素配方合理的水溶肥。推荐使用含钙量达25%以上含有甲壳素的天然生物钙粉有机高钙肥,推荐使用易于作物吸收的叶面喷施肥。
2.3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
2.3.1土壤管理标准化
在水果生产管理中,实施开春精整-五月浅耕-八月中耕-冬天深翻沟;平衡肥水,N、P、K和中、微量元素配合使用;秋施厩肥3~5吨或精制有机肥600~1000公斤和平衡型控释配方肥80~100公斤。葡萄幼果期(生理落果结束)施高钾型120~240公斤;其余根据苗情用水溶肥适时调节;叶面肥作补充。以达到壮根健树的目的。
2.3.2整形修剪模式化
对田间群体过大,实施葡萄间伐减株,改革架式,增强通风透光,或采用隔行挖除或隔株挖除方式,把每亩降到400株左右,设置为“T”或“Y”架式,下直上平或中平上斜。实行定干、定枝、定副梢、定叶、定穗、定果。幼树定干——一株二干——4枝;成年树定枝——2000~2500枝/亩, 2000-2500穗/亩;整穗——开花前摘去副穗,生理落果结束留穗长16~20厘米去穗尖,过长侧穗回缩,单穗留5~8个侧穗,每穗80~100粒;主枝上穗位下不留副梢,穗位上3~4节位的副梢长放4~6叶,以上副梢留一叶摘心;每枝一穗,叶果比32~42叶/穗,2粒/叶;
2.3.3产量控制常态化
葡萄亩产目标为2.5~3.5吨。田间群体结构调整成行距为200cm、株距为50-80cm、栽植700~400株/亩。枝条量2500枝/亩,一枝一穗,单穗80~100粒,单粒14克,单穗重1.1~1.4公斤。
2.3.4病虫防治规范化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植保方针。每年修订发放适合本地区的《金牛镇红提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金牛镇柑桔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实施清园、预防——不让病害进入果园;预防、铲除——不让病害危害作物;治疗——灾害发生的施救行为。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黄蓝板诱捕等生物防治技术。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杜绝使用含重金属的肥料,限量使用农药、化肥,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护环境,做好采、装、储、运、销的卫生,做到产品无害化。
2.3.5推广运用设施栽培技术
推广以简易小拱棚、温室大棚、地膜覆盖为主的设施农业栽培技术,以达到避雨、增温的目的,从而增强水果的熟期优势,实现错锋销售。
2.3.6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延川县非公经济发展报告】推荐阅读:
延川县人民政府建设项目审计06-26
栾川县栾川乡课改发展规划06-14
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14
灵川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计划书)06-19
陆川县领导名单05-22
陆川县工业概述12-20
泾川县绿色食品10-20
青川县环境保护局07-08
沐川县教育局文件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