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哲学论文

2024-09-27

发表哲学论文(共10篇)

发表哲学论文 篇1

阶层哲学初探

李福顺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阶层哲学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发展形态的具体认识和实践方式。当今社会阶层结构以职业划分阶层层级,社会成员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研究阶层哲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主要是对研究阶层哲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对阶层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阶层;哲学;阶层哲学;哲学研究;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阶层结构以职业划分阶层层级,社会成员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矛盾冲突在社会成员之间也随之产生。因此,哲学反映时代的内容也就与以往不同,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发展形态的具体认识和实践方式也产生了新的哲学思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尤其是要“促进党政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由此,可见阶层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同时,阶层关系处理的好坏也关系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地进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式的划分方式,已经由过去用政治身份、户籍和行政身份的方式转变为现在的以职业为基础来划的方式。以职业为划分方式,就意味着人的社会关系会发生新的变化,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导致人的生活追求、思维方式也要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社会成员的阶层意识会不断的深化,社会成员维护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方式也会更加复杂多变。

生活在各阶层的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变化,肯定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我们必须对社会成员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一系统的研究正突出了哲学的研究方式也否和哲学的主要特点,更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对当今社会出现阶层分化这一现实状况进行哲学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的出发点,更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出阶层哲学这一新的观点,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题中之意,本文主要是对研究阶层哲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 研究阶层哲学的意义

研究阶层哲学是从根本上了解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研究阶层哲学否和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成员不管其是哪个民族,有什么宗教信仰,加入何种党派,属于哪国国籍,按其从事的职业来说,都可以划入到相应的社会阶层中。他们在阶层中体现的社会价值,形成的哲学观更多的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56.第121页)阶层哲学是对时代精神最好的体现。

其次,研究阶层哲学为促进阶层合作,构建和谐社会探寻新的路径。阶层分化是市场经

济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生产资料的分配、再分配的不合理又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障碍,增加了阶层矛盾冲突的风险。研究阶层哲学正是为了从具体的社会发展规律中找到适合当今时代的方法来促使阶层相互合作,扫除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避免阶层矛盾冲突的风险。第三,研究阶层哲学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加快哲学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已经成了一般人的意识,以至它在这种一般形式中未必会遭到反对了。但是,口头上承认这个思想是一回事,实际上把这个思想分别运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有时另一回事。”(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第279页)从辩证法来看,没有任何绝对不变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我们研究阶层哲学就是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找出社会发展的问题,从而让哲学在大众生活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二 阶层哲学的内涵

如果将阶层哲学做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对阶层和哲学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阶层哲学进行科学的理解。

(一)阶层及阶层结构

什么是阶层呢?郑杭生先生曾说:“阶层是按一般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区分的”。(郑杭生.阶级与阶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EB/OL].(2007-09-15)..)也就是说社会成员由于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和将要占有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同,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出现。正是如此,现在学者已经普遍认为社会的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由三个层级和十个阶层构成。三个层级分别是社会上层、社会中层、社会下层,十个社会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将这十个阶层划入到层级中,除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分别属于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外,其他的社会阶层均属于社会中层。根据这三个层级所占人数的不同,将社会分层类型分为“金字塔”型、“橄榄”型、和“倒金字塔”型。然而实践证明,社会中层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对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最为有利,“正是由于大量社会中间阶层的存在,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以中间阶层的社会价值观及其行为规范作为调整社会利益结构的基点,实现了整个社会阶层的价值多元化及利益差异性的有机平衡。”(王刘玉,高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J].学术交流,2009年第6期147页)但是就我国的现实状况来说,我们还处于“金字塔”型,或者说是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过渡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社会成员享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还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对现实状况的反映不尽相同,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二)什么是阶层哲学

阶层哲学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发展形态的具体认识和实践方式。根据人们在不同时代对哲学的理解,我们知道在一开始有的哲学家认为哲学就是“本体论”,以研究万物的本原为对象,后来又有“认识论”,把哲学当做是对认识的过程、结果进行的考察,再后来有的人把哲学称为“语言分析”,是传播文化的载体,现在有的人把哲学说成是“人生的境界”,可以让你通过哲学获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成为人本身。然而在不同的阶层结构变化时期,社会成员则对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反应,他们的认识和反应不仅体现了对其自身所处阶层的认识,还体现了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的阶层的意识、思维、价值观念,最终上升到对整体社会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正如马克思所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32页)如果他们的判断具有积极性,那么他们在实践活

动中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是有利的,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前进。因此,我们只有对阶层哲学进行系统性、层次性的研究,才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导地位。

三 阶层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根据阶层的分层类型和哲学的特点分析,阶层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差异性、层次性、传承性、多变性、共向性等特点。下面对这个五个特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1,差异性。一方面是由社会成员接受知识教育的境域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念,石中英曾说:“任何的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之中的;任何知识的意义也不仅是由其本身的陈述来表达的,而且更是由其所位于的意义系统来表达的;离开了这种特定的境域,既不存在任何的知识,也不存在任何的认识主体和认识行为”。(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第151页)另一方面是由社会成员的活动范围决定的,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活动能力也是有限的,每个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先天环境和后期发展需要进行社会交往,从而融入现有的阶层环境,并与此阶层的社会成员结成实践的共同体,并在所处的阶层中,受已经形成的哲学观念进行有限的活动。

2,层次性。任何一个社会阶层结构类型都有着层次分明的哲学观念等级区别,尤其是体现在所处社会阶层成员的价值取向方面,每位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不同,他自身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就不相同。因此,社会阶层的层次性可以按社会成员对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的阶层的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认识程度来划分。但这种划分方式不能绝对化,要根据具体的社会形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3,传承性。社会成员“只有坚持认为他参与了进一步思考其他人在他之前已经思考过的事物的过程,才是比较正确的。他发现自己处在一种由前人遗留下来的情境之中,并且具有一些适合于这种情境的思想方式;而为了更加适当地对付已经由这种情境之诸转变和变迁导致的新的挑战,他试图进一步详尽地发挥由前人遗留下来的那些反应方式,或或者以其他的反应方式来代替它们。所以,从双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个体都是由他在某个社会中的成长过程这样一种事实预先决定的:一方面,他发现了一个现成的情境;另一方面,他在这种情境中发现了已经形成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阶层的分化和转变过程不是迅速形成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出现的,之所以阶层的转型比较慢,正是因为传统阶层成员观念的影响,才使阶层哲学不断的在延续发展,4,多变性。社会成员的在阶层中所处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成员的机会和能力不同,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成员会发生流动,比如,从社会下层进入社会中层,从社会上层进入社会中层,阶层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社会成员的哲学观念发生变化;统一阶层的社会成员的哲学观念也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产生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促使阶层的结构不断的转变。

5,共向性。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着社会现有的资源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有着共同的生存基础。同时他们既生活在现实世界,即实然世界,又生活在理想世界,即未然应然世界。实然世界中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哲学观念也各不相同。未然应然世界中的社会成员则是有着共同的发展取向。树立理想,实现个人的价值,是每位社会成员不断践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56:121.[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9.

[4] 郑杭生.阶级与阶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EB/OL].(2007-09-15)..[5] 王刘玉,高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J].学术交流,2009,(6):147.[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2.[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1.[8] 朱春玉.阶层和谐理论的根据及创新[J].学习与探索,2009,(4).[9] 维克多·埃尔.文化概念[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0] 刘军.阶层文化研究:一项新课题[J].科学社会主,2008,(1).[11]李培林.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4.[12]黄映然.“什么是哲学”简述[J].哲学史学研究,2006,下旬刊.[13]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14]韩震.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15]孙正律.哲学通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6]陆俊玉,张士清.论哲学的意义和价值[J].哲学百家,2007,(2).[17]杨经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当代困境原因探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18]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Pre-test of Philosophy of stratum

Abstract: Philosophy of stratum means social member concret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way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lace rela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appearance of society.Nowadays the structure social stratum is divided the line the stratum layer class by occupation, society member of philosophy of life, value, global view all occurrence correspond of

variety.Research philosophy of stratum match reques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es, match to set up socialism harmony society of basic request.This text is main is to research stratum philosophy of the meaning carry on to elaborate combine to stratum philosophy of definition, research obje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arry on studying simply.Key words: stratum;philosophy;philosophy of stratum;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value

发表哲学论文 篇2

49……以新型班级生活提升班主任和学生的生命质量 50……班主任还是姓“教”好 51……做一个贴心的班主任

52……试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53……高校涉农专业班主任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以养殖类专业为例 54……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建构研究——以海淀区中小学新任班主任为例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55……班主任离岗意愿的调查研究 56……学期初班主任必备的四课

57……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 58……用爱心点亮每一盏“灯”

59……如何让“差生”走向“卓越”——“三位一体”小教师范生养成的个案研究 60……由女生要权谈班级学生自治 61……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学业指导中心 62……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姓名的教育价值

63……论中国班主任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基于中国教育的特殊性与国际对话中的教育自信

64……新时期班主任标准

65……为班主任搭建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66……让家长和班主任成为“合伙人”

67……教育转型背景下班主任群体的自我觉醒与前行——2015年班集体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综述

68……人格本位的班主任专业化

69……方法论的自觉与教育政策的更新——第二届“中国班主任研究”圆桌论坛综述 70……当前高校班主任的工作定位与思路 71……浅谈如何当好高中班主任

72……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73……从灌输到服务: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74……班主任成长之道:激发学生和自我的成长潜能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75……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调查研究 76……班主任的体态语言一定要恰到好处 77……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的载体设计与实施 78……小学新入职班主任期望与现实的冲突及其化解 79……基于QQ的班主任培训实践探索 80……新模式班主任寄语的构建及其分类实施 81……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培训的现状分析 82……班主任积极情绪的养成研究 83……让学校站上“不选择学生”的高度

84……小学班主任评语的调查研究——基于600份评语的文本分析 85……移动互联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86……教育;上海;上海市;识字班;里弄 87……成人高等教育班主任工作初探 88……班级管理:从权威走向民主

89……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班集体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崇明举行

90……春之雨——专注教师培训二十年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1+1培训”模式 一卡在手,良师“易”“有”

91……班主任承诺须重“三性” 92……“后班主任时代”的专业研修 93……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质性研究 94……新教育形势下利用班级活动提高班主任素养 95……创新高校班主任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96……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责任及其限度--责任伦理的视角 97……上海市中学班主任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98……班主任视野、境界、情怀探究——“国培”班主任专业发展价值突围 99……技工院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多元途径

100……小学班主任学生观的教育学分析——基于小学课堂“排座位现象”的思考

发表论文 篇3

《教育教学论坛》

发表论文,顾名思义,“论文”是指专深而有系统的学问,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发表论文就是专门对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的文章发表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论文分类: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笼统的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两大类

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大体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而教师则更是偏重于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发表,在社会科学学术分类下又可以细分为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法学

发表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刊物级别,有的则需要有国内刊号国际刊号,比如国家级,省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等.目前对于大学生,研究生和科研机构等评定学位、职称、评奖、保研加分等具有重要意义.什么样想期刊属于正规期刊?

一、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查询

二、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查询

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例如:《教育教学论坛》可以在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并且全文收录知网。

发表审计意见 篇4

1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

2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不能得出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的结论

保留意见:

1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注册会计师认为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重大的,但不具有广泛性。

2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单独或汇总对财务报表是重大的但不具有广泛性。

否定意见:

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等后,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错报单独或汇总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重大的且具有广泛性,注册会计师应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无法表示意见:

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单独或汇总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重大的且具有广泛性,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存在多个不确定事项,注册会计师对每个单独的事项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是由于不确定事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财务报表产生了影响,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形成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我们相信我们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形成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提供了基础。

发表书面讲话 篇5

习近平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表示,我很高兴应拜登副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我此访是为落实去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同奥巴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推进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而来。我带来了胡主席和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诚挚问候。

习近平说,40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以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为标志,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自那以后,尽管经历风风雨雨,但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说,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中美两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能否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建设好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事关我们两国和世界的未来。我期待着通过访问,与美方就此作出积极务实的探索,共同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也期待着同美国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对话交流,共议合作,厚植友谊,发言稿《发表书面讲话》。

访美期间,习近平将会见奥巴马总统,同拜登副总统举行会谈,还将会见美国国会领导人、前政要等,并与美国社会各界广泛接触交流。除华盛顿,习近平还将到访美国中部农业大州艾奥瓦州和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

美国是习近平此次美欧亚三国之行的第一站。他还将对爱尔兰和土耳其进行正式访问。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月18日下午,应爱尔兰总理肯尼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抵达位于爱尔兰中西部的城市香农,开始对爱尔兰进行正式访问。

下午4时30分许,习近平乘坐的包机降落在爱尔兰香农机常中国驻爱尔兰大使罗林泉和爱方高级官员登机迎请。

习近平走下飞机,同在舷梯旁迎候的爱尔兰副总理兼外交贸易部长吉尔摩、爱尔兰驻中国大使戴克澜等爱方官员亲切握手,互致问候。爱尔兰女青年和中国驻爱尔兰使馆女青年向习近平献花。

习近平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表示,我很高兴应肯尼总理邀请,对美丽的“翡翠岛国”爱尔兰进行正式访问。我此行主要目的是加深中爱人民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关系和务实合作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他说,爱尔兰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成功创造了在短时期内由农牧经济向知识经济跨越的范例,在欧盟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爱建交33年来,两国关系始终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顺利发展,成为不同幅员规模、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友好共处的典范。中方重视同爱尔兰的关系,希望巩固两国传统友谊,扩大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爱关系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表示,我期待着同希金斯总统、肯尼总理、巴雷特众议长、伯克参议长等爱方领导人会见会谈,并同爱尔兰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深入交换意见。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访问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天津论文发表 篇6

本文编者:天津新坐标教育(辅导论文/发表论文)联系方式:

一种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一种是通过论文代理投稿。这2种方式

天津新坐标教育对于大体差不多的文章,基本都可以安排通过审核,而且审核时间短,一般在0-2个工作日内就安排审核并给予答复了。而且天津新坐标教育采用的是集中递稿方式,杂志社会更愿意采用我们的稿件。天津新坐标教育有编辑,会事先对论文做下初步审核,作者的文章小问题都会帮助修改完善。再加上跟社里较熟,论文能通过的,社里一般不会为难。

而如果作者直接投稿杂志社,论文审核比较慢,通过率也很低低。

天津新坐标教育论文发表的过程基本就是:投稿→审核→答复通过(不通过)→修改稿件或换文章→安排版面→出刊→邮递样刊。

其中答复通过一般是发电子用稿通知,如果需要书面通知,都可以安排邮递。

天津新坐标教育简介:

如何发表论文 篇7

想象学术圈就是我们的知乎,成名已久的教授就好比各个领域的大V。大V固然是靠多年发表高质量回答练就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获得大V的知名度后,随便发表点意见,就会自带上百赞,也有圈子里的其它大小V们互捧。有时大V们说的有不全面的地方,评论区也会有人补充或争论。类似地,知名教授们往往可以自带国内顶级/国际一流期刊的发表机会,毕竟编辑们对学界的情况也是门清;发表之后,也会自带不少被其他学者们们引用的次数,而且经常会引发其他学者们专门再发一篇论文表示支持或反对。

1.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 抖机灵抖响了

先说第一: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个回答列举数据非常翔实,结合案例很恰当,而且引经据典,虽然没看完,但已经有种要点赞的冲动,论文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研究“寒门出贵子”在今天中国社会的可能性,这么多985,211大学在校生和校友的家庭背景和毕业预期收入等数据都可以想办法获取;如果你想研究中国基层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不要只羡慕诗和远方,大可以利用学校暑期调研或实践的机会,找几个人比较机灵,家里多少能找到点关系的同学,分赴几个各具代表性的县城,和基层法官抽烟唠嗑,套近乎要卷宗,只要肯花功夫,总能找到想要的东西。这就好比我刚才看的一个回答,问老炮儿里恩佐法拉利的车漆价钱,只要肯翻翻网站,总能找到你需要的行业数据。有了数据之后,再结合一些恰当的故事和相关理论,就是一篇高票回答,不,可发表的论文。

再说第二,抖机灵:其实学术发表是可以开挂的,有两个开挂方法,“比较研究”和“交叉学科”。

怎么用比较研究开挂?比如美国也有金融监管,中国也有金融监管。中国证监会整天发通知,一会熔断了,一会限制大股东减持了,一会让证券公司禁止抛售自营盘了,那么,美国在历史上这么多次面临市场波动,出台过什么措施呢?这类的比较研究,时效性很强,而且需要有比较高的阅读外文文献和资料、使用外国数据库的能力。老教授们有的习惯了日常学术圈的规范化作业,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不强,有的语言能力跟不上,有的不太善于使用新技术,而年轻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抢先一步。

怎么用交叉学科开挂?现在很多大学都有双学位,虽然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第二学位都可能比较应付,但至少可以获得一些不同学科的直觉和常识。比如,我是经济和法律双学位,一见到破产法里大小股东协商重整的问题,就噌一下想起两个字“博弈”,见到民间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理财产品问题,就一下子想起来投资学里的资产定价。游走在不同学科的边界,不但可以找到一些新颖的切入点填补学界空白,而且还能出出给自己找到台阶下。比如,对于A和B事件先后发生,如果能够找到相关性,就可以用经济学的回归分析做量化,如果找不到相关性,就可以用社会学的混沌理论暂且糊弄,总之,善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就能进可攻退可守,这一点,根据我的经验,有时很多老师教授们受限于自己的教育背景往往反而不能做到。

2. 找到合适的带头大哥

上面所说的,还是关于如何让你的文章达到学术圈能接受的水准(或者至少是看上去像是篇高水平文章),但事实上如何迈过发表那道坎,还真需要一开始由师傅领进门。

学术圈是一个熟人社会,某些细分领域更加看重门派师承,要上擂台比武,总得报出来个名派出身。一篇刑法学的文章,编辑一看,哟,张明楷的博士生,自然会给三分面子,认真地给联系审稿。作为本科生,很难像研究生一样有固定的.教授带飞,但也不是完全抱不到大腿。很多老师都会找一些本科生做研究助理,尤其是两类:1)英语读写能力强,可以帮忙看看外文文献并做文献综述;2)会用数据分析软件,善于使用各种细分化程度高的数据库。这两点,对于本科生来说稍微使使劲还是能够到的。

最近我在研究甄嬛传和芈月传,看的是感同身受:想当年,我也是以一个伺候老板读文献的小助研身份,一点点寻着各种机会抛出自己的见解,展示各种技能,然后趁着老板的研究生们犯懒的时候上位,最后混成了两篇国际期刊论文的第二作者,也认识了一些可以提供帮助的贵人。以后再投稿的时候,就可以大言不惭地列举自己曾经在某某期刊有过发表,再找其他认识的教授们说几句,就不愁在国内XX大学学报之类的刊物独立发表了。

3. 最后,还是要有对学术有种问道的热情

前面说了很多实打实的技巧,不乏偶奸耍滑的混法,但最后,总是要拔高到“论道”的层面。我在学术方面连入门都谈不上,这也不是谦虚,所以以下说的只是一点个人浅薄的见解:

你我可及的“学术之道”,无非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从新的侧面去看待老问题,对于老问题采取新方法,采取比他人更好的方法,一点点打怪练级,争取更多人的认可,终成一家之言。

发表一些伤感说说 篇8

2) 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3) 寻找一个角落让泪流下,寻找一片天空让心快乐。

4) 即使分手了,我们仍在伤害彼此,别再联系了好麽?

5) 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6) 有一种眼泪是委屈,有一种眼泪是幸福。

7) 你说的永远,不过是永不可能得到的长远。

8) 我像个被全世界遗忘的孩子,一个人笑,一个人悲。

9) 不顾一切,拼了命想要去珍惜的东西,却已渐渐走远。

10) 你不仅毁了我的人,我的心,还有那份忠贞的情。

11) 你是你人生的作者,何必把剧本写得苦不堪言。

12) 真想指着心脏、骄傲的告诉沵、这里换人了。

13) 孤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用一生去承担,无人能懂。

14) 没有如果的那天、也永远没有了我想要的结局。

15) 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16) 承受自己能承受住的,忍受自己不能承受的。

17) 一颗沧桑的心,在每个寂寞的夜,总是漂浮无根。

18) 他不了解,他对我的逃避,就是对我的最大的伤害啊!

19) 我真的没有多难过,可是没有你,我真的不快乐。

20) 如果没有了眼泪,心是一片干涸的湖。

21) 爱情里,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

22) 不能放弃就继续喜欢吧,至少这样心里不会空荡荡。

23) 最甜蜜的事,就是在喜欢你的每一天里,被你喜欢。

24) 有多少人没心没肺的为一个人掏心掏肺最后撕心裂肺。

25) 我看透了他的心,里面演的全是他和她的电影。

26) 因为你的出现,那一日的意义,在我的生命里不朽。

27) 你都有新欢了,我还能以什么理由,和你天荒地老。

28) 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

29) 你许了我一米的阳光,却给了我一世的沧桑。

30) 你委屈什么,这世界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爱而不得。

31)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要紧紧相依。

32) 总有太多话想跟你讲,无奈为何都演化成了沉默。

33) 找不到对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

34) 那是可以让我潸然泪下,让我用一生去交换的笑容。

35) 活着想看见你比我幸福,死了想和你相聚在天堂。

36) 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37) 你给我的永远是你的敷衍,而我就根本不需要。

38)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39) 控制不了怦怦直跳的心,那是因为遇见了你。

40) 我不坏,我有我的可爱,我不好,我有我的烦恼。

41) 岁月在听我们唱无怨无悔,在掌声中唱到自己都流泪。

42) 不尝试着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43) 独自游离于馨语逸香的惬意,执着于素笺碾墨的喧染。

44) 不要埋怨别人让你失望了,只能怪你自己期望太多。

45) 流星雨划过就不见了,可我的愿望却一直都在。

46) 失去比得不到更可怕,因为它多了一个过程叫曾经。

47) 有时候,失去的不是一个爱人,而是一颗爱人的心。

48) 那时不知江湖有多深,现在才知是深不可澈。

49) 你就像阳光,照进我心里阴霾的地方,刺痛了忧伤。

50) 伤口已经够深够痛,请你不要再往我伤口上撒盐。

51) 我们就像硬币的两面,不分开,却永远不会在一起。

52) 每当我回头,内疚是侩子手,摧残我回忆中的所有。

53) 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强点,让一切尽量不那么悲伤。

54) 欠下的钱债都是身外之物,欠下情债都是心中藏苦。

55) 人生心累多于身累,心累重于身累,心累困于身累。

56) 此时的我,孤单而平静,已不再从前那个懦弱的我。

57) 有了爱不要轻易放手,放手了不要轻易的回头。

58) 不要问我想做你的谁,而是你想让我做你的谁。

59) 时间冲走了妳微笑旳痕迹,却抹不掉莪对妳旳回忆。

60) 我只会对值得我付出的人付出,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

61) 曾经的我拼了命去珍惜你,现在我却撕了心去忘记你。

62) 有残缺的爱,要困在冰封的心里痛起来才美到极致。

63) 一辈子的承诺不可以轻易说出口,你,给不起我未来。

64) 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65) 没有我为您掌灯,您在回家的路上,会觉得难过吗?

66) 我的好会成为你的回忆,你的好会一直放在我的心里。

67) 在一瞬间曾经所有的梦都幻灭,剩下回忆湿了我的眼。

68) 当看破所有的时候,才知道,本来失去比领有更踏实。

69) 兴许有一天,你回首了,而我却早已,不在那个路口。

70) 不愿意醒来时,台灯投射在墙上只有我孤独的身影。

71) 我愿意为你付出很多,你却不愿意多看我一眼。

72) 我要学着一个人走以后的路,仿佛这辈子从未有过你。

73) 我们常把好聚好散挂在嘴边,到最后却哭着说了再见。

74) 烟花划过夜空,无与伦比的美丽,却是可怜的一瞬间。

75)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76) 回头草吃不吃好“马”要吃回头草,能屈能伸大丈夫。

77) 当看破一切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78) 生命的旅程注定了孤独,是因为放不下才拒绝了停留。

79) 我的世界,谁也不懂。谁也无法踏进我那渺小的世界。

期刊论文发表 篇9

当前呼吁调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民众,很喜欢引证日本战后的人口发展经验及当代日本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而绝口不提国土面积与中国几乎相等的美国。

这似乎容易理解。

与美国相比,我们在国力上的相形见绌、人均财富上的捉襟见肘,让人很难回避中国人口过多的事实。

但日本不同。

日本以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弹丸之地,拥一亿两千八百万人口之众,在相对的意义上,说日本其实比中国人口更多也毋庸置疑。

而当今日本千方百计地鼓励国民生育,以挽救超低的生育水平,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强硬推行计划生育。

因此,中国民众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来杯葛国内的计划生育政策,乃是俯拾即是的现象。

自然也有人更愿意拿美国甚至澳大利亚作为参照,支持中央政府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但很快被斥责为中国人口发展不能也不可能做遥不可及的“美国梦”,澳大利亚更因为人口稀少制约国际影响力而被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认为不足为师。

从引证之学与辩论之术来看,反对与支持两方这样一来便沦为各执一词,形同鸡对鸭讲,谁也说服不了谁。

假如基于中国国情继续推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是理性的,那么无论比较美国还是参考日本,都应该衍生出相同的支援性结论。

所以,站在力挺计划生育的一方,哪怕日本这面镜子不尽如人意,也不能拒绝。

相反,倒要看一看,人口问题上日本这面镜子到底照出了什么!

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人口增长高峰:第一次是一九四七至一九四九年持续三年的婴儿潮,共出生八百零六万人,总人口增至八千一百七十七万人,出生率由一九四五年的23.2‰急速上升到30‰—34.3‰。

WWw.11665.CoM这个时期出生的人被称为“团块世代”,而这个团块世代中的女性到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三年进入适婚年龄,又形成了战后第二次生育高峰。

经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到一九七三年日本总人口终于突破一亿关口。

经历了战乱之苦,新中国甫定同样迎来了人口增长高峰。

与日本相比,生育率水平不相伯仲,但中国出现了三次人口高峰,而且每次高峰的持续时间要远远超过日本,分别持续了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一九六二至一九七零年的八年及一九八一至一九九零年的九年。

日本战后二次人口增长高峰使总人口增加了51.22%(一九四五——一九七三年),而新中国三次人口增长高峰使总人口飙升了109.29%(一九四九——一九九零年)。

面对战后出乎意料的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中日两国政府都先后做出了反应。

但日本政府反应迅速,在第一次婴儿潮来临的第二年即一九四八年,日本政府便出台了《优生保护法》,实行少生优育。

等到政府二十几年后才开始限制生育时,日本人口形势已是时过境迁,人口生育率在七十年代中期甚至下降到了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政府在见识了整个第一次人口高峰的凌厉之势后,对人口问题虽有警觉,但随即被浮夸与冒进之风所冲淡。

一九五七年提出“新人口论”、主张限制生育的马寅初还被打成了右派。

直至经历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整个人口形势变得危如累卵,中央政府再也不能坐视不理,这才在一九七三年出台“晚、稀、少”的人口政策。

可是人口基数已大,限制措施为时已晚。

接下来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虽大幅下降,但年均新增人口依然高企。

最终政府不得不在一九八三年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

战后中日两国的人口增长和有意识的人口控制,虽有很大差别但终究还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战后两国的经济社会景象以及人口与经济之间的态势,却是天壤之别。

战后日本在物质资本几乎荡然无存的情况下,经过到五十年代中期的经济恢复,再用不到二十年时间,就由一个令人唾弃的列强帝国,一跃而成为叫整个世界惊羡的工业强国。

一九六八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同样面对满目疮痍的经济基础,在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后,亦试图鼓足干劲搞建设,但随后演变成内部阶级斗争,“反右”与十年内乱将国民经济重新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战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演变的泾渭分明,彻底改变了两国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日本,先是五十年代的节制生育降低了人口生育水平,到了七十年代人口再生产已经无需政策节制,发达的经济基础与崭新的文化环境形成了自发的生育约束机制,以至于日本政府开始面对超低生育水平所带来的新人口问题。

反观中国,在国民经济每况愈下的同时,当国民的基本权利只剩下生育自由时,无度的人口繁殖反过来成为社会发展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计划生育前甚至采取了把城市青年赶到农村去的“上山下乡”运动方式,来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

如今,很多人不理解,日本人口那么多,人口密度那么大,还要鼓励生育,而中国人口虽多,但国土幅员辽阔,经济资源固然不能与俄罗斯、美国相比,但比日本还是绰绰有余,况且经过四十年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之列,何以泱泱大国非得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对此,笔者有如下浅见:

第一,日本比中国更有能力负担较多的人口。

二零一二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四万五千七百七十四美元,中国五千四百三十二美元,日本人均财富是中国的8.43倍。

如果日本人宁愿承受与中国国民一样的生活水平,它的总人口可以膨胀到十亿;反过来说,中国人口继续不加节制地增加下去,只会令国民的生活状况愈加窘迫,也会令目前由于人口过多而加剧的人与资源、人与财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加紧张,酿成更大更多的社会发展问题。

日本资源匮乏,但日本人凭借一技之长足以从地球上任何国家那里获取它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反躬自问,我们目前尚没有那种力量。

出于民族情绪而抵制日货之所以难以奏效,盖由于日本技术已渗透到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况且抵制所谓之“日货”,不仅包含着日本人骄傲的技术利得,也浸润着中国劳工的血汗。

第二,日本面临劳动人口枯竭的危机,而中国长时期内劳动力供给仍然过剩。

日本战后在短暂的人口增长高峰后,七十年代中期人口发展出现逆转,人口出生率下降之快,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生育率锐减使得每年新生儿数量有可能少于死亡人数,人口“少子化”呈明显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出台鼓励与奖励妇女生育的政策,以便保障经济系统必要的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人口的供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日本的经济成就从来没有仰仗过“人口红利”,战后日本崛起之际,正是第一次婴儿潮抚育之时,而第二次婴儿潮尚未来临。

即便按较窄的口径计算,目前中国二十至五十九岁年龄组劳动人口为八亿三千九百万,三十年内仍将维持在七亿至八亿之间,在数量上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

这还未考虑生产力水平因素,除非生产力水平踏步不前,正常情形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口中还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根本不会缺乏劳动力,劳动力人口总体上仍然是严重过剩的,就业压力还将长期存在。

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人口总量当然会逐渐减少,人们因此担心“人口红利”的消失,却没有认识到,中国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是必然要消失的,这并非节制生育之过,而是技术创新上不思进取、单靠消耗资源与廉价劳动力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结果。

第三,日本鼓励生育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而中国不节制生育却只会加剧老龄化的社会负担。

日本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

由于日本人平均寿命大大超过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眼下超低的生育水平,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变得愈发明显。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的预测,二零五零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35.7%。

日本虽然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但因为人口增殖的自我约束,能起到多大作用亦未可知。

但以日本强大的创富能力、以完善的社会养老与福利保障体系相匹配,就算将来三人行必有老者,也构不成日本人口毁灭性的灾难。

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的普遍现象,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有“跨越式老龄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在中国尚未成为发达国家,但又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比发达国家较早出现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

中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确系计划生育所致。

其一,这是“人口过多”和“人口老龄化”之间,两害权衡取其轻,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总人口必须接受的一个结果。

其二,只要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老龄化率虽然提高,但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逐渐减少,因而养老总负担反而减轻了。

其三,只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全民覆盖的社会化养老制度,佐之以延迟退休等措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不可克服的社会难题。

试图通过多生人口来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四,日本人口发展具有自发的节制机制,而中国人口自我约束的能力微弱,一旦放开生育,后果不堪设想。

中日两国的人口问题,表面上有相似之处,比如少子化、老龄化,但彼此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一个是高度工业化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一个则是初步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日本总人口虽然不少,但人口总量尚不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人口再生产具备了自我约束的机制,即使政府鼓励生育也不致总人口膨胀到失控的地步。

中国的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说,既不是过去生的太多,也不是现在生的太少,而始终是人口太多。

人口超载始终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虽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大中城市人口已经呈现类似发达国家生育率自发降低的迹象,但总体而言,中国人口再生产还缺乏可以信赖的自我约束机制。

目前要求中央政府放松生育限制的呼声强烈,把脉群情,中国人的生育渴望感同身受。

全国各地生殖中心的生意火爆,不少人试图通过生物技术达到一胎多育的目的。

如此情形,一旦放开生育,后果不堪设想。

唯面对日本时,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口并不算多。

这差不

多就是人们愿意拿日本当镜子的心思所在。

本文履行着论辩规则,只字不涉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但谁也不能否认,中日两国的人口还是有别的。

中日两国人口之别,不在数量上,不在人口的“口”上,却在人口的“人”上。

二十世纪中叶,中国人与日本人曾一起站在时代的起跑线上。

日本经济在战后奇迹般地崛起,理由千万条,从人口学上看,自明治五年(一八七二)颁布《学制令》以来,日本人口发展尤重“人”的开化、教育和教养,故如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说,日本战败后虽然物质财富灰飞烟灭,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发表申请感言 篇10

2、保持3~5个置顶帖,出导航帖和删帖公告之外,对大家感兴趣的、没有充分沟通的精品帖子进行置顶,方便吧友充分讨论。

3、每月进行一次优秀吧友评选,鼓励吧友发帖积极性;

4、成立贴吧管理组,根据吧友上网时长不定期设置小吧主,争取达到对贴吧的24小时管理,以达到及时对广告帖、政治帖和骂人帖等不符合百度贴吧规则的帖子进行快速删除。

5、对发帖语言不文明的吧友采取站内短信警告两次,屡教不改直接删除、封IP的办法进行管理,重要问题召开管理组会议形成决议后处理。

上一篇:科级干部竞聘演讲下一篇:《Booty music》中英文歌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