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文件内容要求(共8篇)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要求 篇1
1初步设计应符合电力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及深度规定,
2初步设计应符已批准的电力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设计批准文件。
3初步设计所依据的工程勘察资料内容深度应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
4总平面布置设计合理,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5地基处理及重要建(构)筑物基础设计方案合理、安全可靠,建(构)筑物抗震防护(设防)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颁发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6各工艺系统设计方案及主机、主要辅机性能参数的选择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7设计方案应经过优化,重大设计方案应经过多方案经济技术比较,择优选用。
8各工艺系统布置合理,便于操作维护,且符合安全要求。
9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经过技术鉴定。
10安全、消防、节能减排、水土保持等环境保护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11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准确,分项构成合理;取费标准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规定,工程量估算准确。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要求 篇2
一、主要内容
教无定法, 教学设计的编制也不应该有定式, 但不管怎样变化, 其内容是不变的.一般情况下, 完整的教学设计必须有:⑴课题名称;⑵教学目标;⑶教学重点与难点;⑷教具与板书计划;⑸教学过程 (包括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探求新知, 师生互动, 巩固反馈, 小结拓展等环节) ;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后的小结, 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剖析与评价, 有利于改进教学并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
二、基本要求
1.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思想、知识内容及方法设计都必须科学、准确.为此, 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之前要深入研究教材, 充分理解教材的意图, 弄清概念, 理清思路, 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使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2. 教学设计的编写要具有实用性, 不搞花架子.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写教学设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是编写拓展性简案;年青教师要写详案, 在教学时应以教学设计为中心适当拓展, 不死板, 不搞形式.
3. 教学设计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就要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 教师编写的教学设计要有启发性、趣味性, 提出的问题要新颖别致, 多体现学生的闪光点, 多设计疑问性、开放性问题, 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4. 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时可以参考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参考书, 但切忌照抄照搬, 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设计也应及时完善、创新和发展, 并进行课堂实践和教学反思.
三、三个关键问题
教学设计是否成功, 主要看根据教学设计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不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挑战自我的环境, 是不是能为学生的发展设计一个完整的计划.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对教学内容的选定和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确定、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等都应有详细的表述.成功的教学设计, 对“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这三个关键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界定.
1.“教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全部意义, 是数学教师考虑“教什么给学生”时应遵循的原则.教师应充分了解教学内容, 研读课程标准, 熟悉学生的具体情况,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清楚“学生学了你教的数学知识后能够做什么”.
根据教学需要, 我们可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例如, “代数式”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代数式的意义; (2) 理解代数式表示的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用代数式表示的数量关系,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规律, 归纳出代数式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在探索交流活动过程中, 增强数感与符号感; (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引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怎么教”.
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三阶段提出的要求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探索与交流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阵地.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 应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相联系, 应能促使学生的知识从已知到未知, 再从未知到已知螺旋上升式的发展.
决定一个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的因素有两个, 即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是指可供教学使用的仪器、模型等学习材料和场地;而“人的因素”是指教师的教学观以及教师对各种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 学生对合作学习或独立探究的适应程度等.新的教学理念会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 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更多的供学生思考、探索和交流的情境, 鼓励学生猜测、实验、归纳、质疑和探索, 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探索与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怎么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更是一位优秀的服务者和欣赏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教师要主动地提供必要的帮助, 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不可分割的力量.
“教”是为了“学”, “学”是为了少“教”, 甚至不“教”.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把学法指导摆在选择教法之前加以考虑, 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 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在现实生活中, 每一个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花不少时间学习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 做代数计算、几何证明等, 但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何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数学, 学来的东西又有什么用, 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谈不上“会学”.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记录了课后的感想、经验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还记录了学生不同一般的解题方法、意外的思维模式、出现的错误等重要信息, 可以为优化今后的教学积累材料.在教学设计实施之后,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反思性研究.教学反思的对象很广泛, 可以对教学活动的目的、计划、策略、过程和评价进行反思, 也可以对教育教学的观念进行反思.反思以追求教学合理性为动力, 直接目的是改进教学, 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完善,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教师要清楚自己的“教”能训练学生的何种技能, 能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对数学概念的教学, 不要简单地采用直观的模型去教, 因为模型常常会突出概念的某一属性而掩盖概念的其他属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情境, 让学生了解概念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2. 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 他们对数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在涉及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能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尽可能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 使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障碍暴露出来.
3. 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是为了“学得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情境, 营造一个能激励学生探索的良好氛围;在于找到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好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在于善于捕捉信息, 把握时机, 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和调控, 引导学生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 使学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板书内容设计的要求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板书;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49-01
一、板书的界定
关于板书的概念,杨鸿编著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中这样定义的:“板书是教师在黑板或白板、幻灯片上书写文字符号,绘画图形表格,以辅助课堂教学口语表达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这些文字、图形和表格的总称。”李如密认为:“教学板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用具上(主要是指黑板)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
关于板书,本文的理解是:板书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渐趋普及的背景下,板书设计有了突破的空间,即从黑板板书到黑板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二、板书内容设计的要求
板书的形式由内容来决定,板书内容设计又该注意什么?
1、遵循课文内容的特点.具有的要求是:(1)板书要因循作者的思路并提纲挈领的进行表达。作者在写作时,为了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表达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感情,具有一定的思路,而板书正是要理解教学内容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板书前充分分析教材,明确作者写作目的,写作思路,随后进行科学而又艺术的加工和提炼。(2)板书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教师在分析课文,特别是分析一些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的课文时,光靠口头讲解很难说明白。板书就要体现条理化、简单化、结构化,而这个设计的过程是老师备课时完成的。如《夜晚的实验》一文向学生讲述超声波,超声波的原理很抽象,教师单凭口头讲解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其原理。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的功效,将其结构化。如:可用图式法将其超声波运用过程描绘出来。此外,一些课文结构不明显的,设计板书时要层次分明,使文章脉络清晰。(3)突出重点难点。小学生分析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其抓重点难点的能力,而教学板书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窗口。如果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把重点内容中带有关键的词简明的写在黑板上,那么学生在分析课文时也会有意识的圈出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好板书,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重点难点的能力。突出重点难点除在黑板上板书外,特别强调的部分还可用彩色笔突现出来,从而强化视觉效果。如果结合多媒体技术,不仅能用彩色实现,还能用着重号,加粗字体,反复闪现等手段强化。总之,板书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切忌满天繁星,不能充满随意性。
2、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内容设计。(1)板书设计要遵循学生注意规律。从心理学角度讲,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板书内容的设计应力求新颖、丰富、充实。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注意维持在单调贫乏的内容上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对新颖、丰富、充实的内容,却能保持相当长久的注意。因此,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考虑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板书内容充实,提高板书内容的趣味性。还要多结合多媒体技术,多采用录音、录像、电影等现代化的教具,以生动形象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2)板书设计要考虑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年龄段不同,认识事物的范围不同,思考的深度也有差异。低年级儿童往往停留在对具体事物表象的认识,他们对事物的体验仅与事物的具体形象相联系。因此,他们注意板书内容时更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能区分一定事物的表象和实质,但理性思考还比较粗浅,他们对板书内容的吸收比低年级要深入,教师设计时内容应更丰富、充实些。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一定的理性思考,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强。从认知水平来说,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他们不喜欢局限于对事物本身的认识。因此设计小学高年级的板书,其内容应稍稍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考虑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使板书内容难易程度适当,不能过浅或过深。如果板书的内容太难,学生会摸不到根底,不理解教师的意图;如果内容太简单,缺乏新奇感,则板书对学生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板书内容 要有学生熟悉的内容,也要适当增加一些学生陌生的内容,使板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适度的拔高,加强对知识深度的挖掘。(3)板书设计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自我中心的意识逐渐淡化,接触的事物增多,认知的范围逐渐扩大。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知识广度逐渐提升。低年级的学生更局限于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获得。板书内容围绕课文的关键词,展开较少。对中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逐渐深化,知识面更丰富,知识体系也随课程的增设而逐步完善,板书时内容也更丰富,涉及面更广。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其知识体系更完善,教材深度、广度也提高,板书内容更精练,更完善,细节也抓得多。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篇4
1.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 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3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内容应包括:功能分区原则,街景空间组织及与周围环境协调,交通组织等; 1.4 总指标
1.5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2.总平面
2.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2.2 设计图纸(1)区域位置图(2)总平面图
(3)竖向布置图(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3.建筑
3.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3.2 设计图纸(1)平面图
对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应绘制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单元式住宅平面图中需注明技术经济指标和标准套型。(2)立面图
视建筑物的性质、繁简,选择绘制有代表性的立面。(3)剖面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繁杂的部位。
4.结构 4.1 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如: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等。4.2 内部作业
对复杂的建筑或构筑物进行结构方案比较,确定计算原则,并作必要的计算工作(计算书应经校对、审核).对已确定的方案应有平面布置图和必要的剖面图(初步设计一般不出图)。
5.给排水
5.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5.2 设计图纸
(1)给排水管道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2)室内给排水主要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原理图,标注出室内外接管位置(或坐标),管径及标高。5.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5.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各类用水量计算,设备选型及构筑物尺寸计算等。
6.电气
6.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6.2 设计图纸
(1)供电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2)高、低压供电系统图
(3)配电、照明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图
平面图一般只绘制内部作业草图,复杂工程或大型公建应出系统图(只绘至分配电箱)。
(4)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的方框图或原理图;控制室平面图 6.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6.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负荷计算;短路电流及继电保护计算;电力、照明配电系统保护配合计算等。7.智能建筑设计
7.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7.2 设计图纸(当条件许可时宜绘制)(1)通信网络系统方框图(2)办公自动化系统方框图(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方框图(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方框图(5)安全防范系统方框图
为满足智能建筑物功能、管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对上述诸智能化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集成。(6)弱电机房平面图 7.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4 计算书(内部作业)
通风空气调节
8.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8.2 设计图纸(规模较小、内容简单的工程可不出图)(1)通风、空调平面图
(2)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3)系统流程图
8.3 设备表(通风、空调、制冷分项列出)8.4 计算书(内部作业)
技术经济与概算(按有关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注:凡未列入的栏目,其编制深度按建设[1992]102号文执行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总平面(总图)1.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1.2 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可分别写在有关图纸上。1.3 总平面图 1.4 竖向布置图
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1.5 土方图
场地复杂时需出此图 1.6 管道综合图
当管线布置涉及设备专业较少时可不必出图,涉及三个以上设备专业时需正式出图,管线密集地段宜适当增加断面图。1.7 绿化布置图
涉及建筑小品和美化构筑物时需出详图。
建筑 2.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2.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用料说明和室内装修(较复杂的室内装修重新委托,按要求绘制室内装修施工图),门窗表等。2.3 平面图
(1)楼层标准层可共用一平面。
(2)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应绘制复杂部分的局部放大图。(3)有关平面节点详图或详图索引号。
(4)当室内地沟比较复杂,内容较多时,应单独绘制地沟平面图。2.4 立面图
各方向的立面均应绘制,各部分构造、装饰节点的详图索引。2.5 剖面图
剖视位置应选择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最具代表性的部位;建筑空间局部不同处,可绘制局部剖面图。
结构 3.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3.2 首页(设计说明)3.3 基础平面图 3.4 基础详图
基础详图包括:条形基础、扩展基础、筏基和箱基及基础梁,对形状简单、规则的条形基础和扩展基础,在满足设计深度的前提下,可用列表方式绘制。3.5 结构平面布置图
对于砌体结构与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以及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均应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3.6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包括:现浇构件、预制构件等,对形状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在满足设计深度的前提下,可用列表方法绘制。3.7 节点构造详图
(1)按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均应绘制(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或统一详图集)。
(2)预制框架或装配整体框架的连接部分,梁、柱与墙体的错位等均应绘制(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或统一详图集)。3.8 其它图纸
(1)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楼梯与梯梁详图。(2)特种结构与构筑物详图。
(3)预埋件详图(大型、复杂工程的预埋件详图可集中绘制)。(4)钢结构构件详图。4
给排水 4.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4.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及图例。当工程比较复杂时,应加有操作说明,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4.3 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 4.4 室外管道纵断面图
简单工程、管道不多且总平面图比例又较大,则可将本图涉及的内容直接在总平面图上标注交待清楚。4.5 室内给排水平面图
应绘制与给排水管道布置有关的各层平面,复杂的部分(如:泵房、饮水间、卫生间、水箱间等给排水设备及管道较多的地方,应绘出局部放大平面图,室内水泵房、水池等应绘平面图、剖面图及相关详图)。4.6 系统图
按一定比例分别绘制各种给水、排水、消防系统管道系统图。当屋面雨水采取内排水系统时,要绘制雨水立管系统图。4.7 详图
凡管道附件、设备、仪表及特殊配件需要加工又无标准图可套用时,应绘制详图。
注:由于给排水专业内容多,凡未涉及的内容均参照本节深度要求进行编制。
电气 5.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5.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及图例。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5.3 供电总平面图 5.4 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图 5.5 变、配电站(所)平、剖面图 5.6 继电保护、信号原理图和屏面布置图
继电保护、信号原理图采用标准图或通用图时,应注明索引号和页次,屏面布置图按比例绘制元件,绘出屏内外端子板,复杂工程应绘制外部接线图。5.7 变、配电站(所)照明和接地平面图 5.8 电力平面图 5.9 电力系统图
电力系统图用单线图绘制,一般绘至末级配电箱。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也可用竖向配电系统图表示。5.10 配电箱系统图 5.11 照明平面图
5.12 照明系统图 5.13 照明控制图
对特殊照明应绘出控制原理图。5.14 住户分户箱系统图 5.15 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
(1)配电系统图、方框图、原理图
(2)供电、控制、仪表盘面布置图
(3)外部接线图及管线表(电力平面图能表达清楚时可不出图)
(4)控制室平面图 5.16 建筑与构筑物防雷保护
(1)建筑与构筑物防雷与接地平面图
(2)总等电位联结或局部等电位联结平面图
智能建筑设计 6.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6.2 首页
内容应包括各系统的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及图例。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6.3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系统图
应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绘制本系统图。如: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
6.4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管线敷设平面图
6.5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控制室设备布置平、剖面图 6.6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供电方式及接地图
6.7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有关联动、遥控、遥测等主要控制原理图 6.8 竖井或桥架电缆排列断面或电缆布线图 6.9 有关安装大样及非标准大样图
通风空气调节 7.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7.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施工安装说明、图例及设备表。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7.3 平面图
7.4 通风、空调剖面图
7.5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剖面图 7.6 系统图 7.7 详图
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通用图、施工安装图册。若无现成图纸可选,均应绘制详图。
计算书
8.1 结构计算时,应绘出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计算书中要注明所采用计算软件名称,计算书应经校审归档(供设计院内部使用)。
8.2 其它各专业应有各自完整的计算书,计算书应经校审归档(供设计院内部使用)。
预算(按有关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要求 篇5
初步设计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和控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工艺技术、投资概算、控制及分配建设投资的关键步骤。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报告文件
市直部门、市直企业、中央、省营企业(单位)可直接向市发改委出具报告文件;各县(市、区)开发区项目由县(市、区)开发区发改局出具呈报文件
二、有相应设计资质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文本
三、及地规划许可证(已征地的提供规划部门审查意见)
四、土地使用证
五、地震部门的审查意见
六、消防部门的审查意见
七、安全监督部门的审查意见
八、资金落实证明文件
九、生产性项目应提供:(1)供电部门的承诺及设计方案(2)供水部门的承诺及设计方案
(3)环保部门的审查意见及环保设计文案(4)其它外部配套条件方面提供相应的实施方案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要求 篇6
第一章 总 则
1.1 为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申报文件的深度,保证勘察设计质量,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法规编制。
1.3 根据文物保护工程专业特征,将保护工程分为建筑类、遗址类、石窟寺及石刻类、安全防护类等工程。
1.4 文物保护工程涉及本规定不能涵盖的专业内容时,编制深度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编制原则和基本形式应参照本规定的要求。
1.5 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一般分为现状勘察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大型和重要工程增加用于立项申请的概念性方案设计,说明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型简单工程在完成现状勘察文件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6 文物保护工程中涉及锚固、灌浆、防风化、防渗排水、防洪、油饰彩画、壁画塑像等专项设计时,应符合第七章的相关提示与要求。
第二章 一般要求
2.1 勘察
2.1.1 现状勘察的目的是探查和评估文物保存状态、破坏因素、破坏程度和产生原因,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
2.1.2 勘察主要包括:对文物的形制与结构、环境影响、保存状态以及具体的损伤、病害进行的测绘、探查、检测、调查研究并提出勘察结论等内容。
a 测绘,测量并记录文物现存状态、结构、病害及分布区的地形、地貌。b 探查,查明文物损伤及病害的类型、程度及原因。c 检测,对病害成因和文物的安全性进行测试检查,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检测、建筑材料分析试验、环境检测等;检测要符合相关专业的现行国家标准。
d 调查研究,收集文物历史资料、考古资料和历次维修资料,了解文物的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判别文物年代等。
e 勘察结论,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文物形制、年代、价值、环境和病害原因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文物保存现状的结论性意见和保护建议。
2.2 设计
2.2.1 方案设计依据现状勘察结果编制。2.2.2 方案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 a 说明保护的必要性。
b 保证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c 确定工程项目、工程规模,工程量估算和工程造价估算。d 指导施工图设计。
2.2.3 施工图设计,根据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和批准文件中的修正意见编制。
2.2.4 施工图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
a 对工程规模、工程部位、工程范围进行控制。b 指导施工,实施对病害的具体技术性措施。
c 能据以编制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工程预算并核算各项经济指标的准确性。
d 满足设备材料采购、基本构件制作及施工组织方案编制的需要。2.3 文件编制
2.3.1 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可分为勘察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2.3.2 勘察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a 封面:写明方案名称、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编制时间。
2.3.9 设计文件篇幅较多时,可以按序分册装订。
第三章 建筑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
3.1 适用范围
3.1.1 本章规定适用于古代、近现代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筑类文物(以下称为文物建筑)的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迁移工程和原址复建工程。
3.1.2 保养维护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
3.1.3 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必要的管理服务设施建设、文物库房设施建设、保护性设施建设等类工程的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可参照本章规定。
3.1.4 本章规定不包括建筑内的壁画、泥塑等附属文物的保护工程。3.2 现状勘察
3.2.1 现状勘察文件包括现状勘察报告、现状实测图纸和现状照片。3.2.2 现状勘察报告
a 建筑历史沿革,主要反映现存建(构)筑物和附属物的始建和存续历史、使用功能的演变等方面的情况。根据需要可附必要的考古调查资料。
b 历次维修情况。说明历史上历次维修时间和内容,重点说明近期维修的工程性质、范围、经费等情况。
c 文物价值评估,主要说明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批准公布年代,分别明确文物建筑总体以及维修单体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d 现状描述,明确项目范围,表述建(构)筑物的形制、年代特征和保存现状,表述病害损伤部位和隐患现象、程度以及历史变更状况,表述环境对文物本体的影响,并列出勘察记录统计表。
e 损伤和病害的成因分析和安全评估结论,主要说明勘察和调查研究的基本成果,结论要科学、准确、简洁。必要时须附有工程地质、岩土、建筑结构安全检测等有关专业的评估或鉴定报告。
3.2.3 现状实测图纸
e 立面图
(1)建(构)筑物的立面形制特征。原则上应绘出各方向的立面;对于平面对称、形制相同的立面,可以省略。
(2)立面左右有紧密相连的相邻建(构)筑物时,应将相连部分局部绘出。(3)立面图应标出两端轴线和编号、标注台阶、檐口、屋脊等处标高,标注必要的竖向尺寸。
(4)表达所有墙面、门窗、梁枋构件等图面可见部分的病害损伤现象和范围、程度。
(5)比例一般为1﹕50~1﹕100。f 剖面图
(1)按层高层数、内外空间形态构造特征绘制;如一个剖面不能表达清楚时,应选取多个剖视位置绘制剖面图。
(2)剖面两端应标出相应轴线和编号。
(3)单层建(构)筑物标明室内外地面、台基、檐口、屋顶或全标高,多层建筑分层标注标高。
(4)剖面上必要的各种尺寸和构件断面尺寸、构造尺寸均应标示。(5)剖面图重点反映屋面、屋顶、楼层、梁架结构、柱及其它竖向承载结构的损伤、病害现象或完好程度。残损的部构件位置、范围、程度。
(6)在剖面图中表达有困难的,或重要的残损、病害现象,应索引至详图中表达。
(7)比例一般为1﹕50~1﹕100。g 结构平面图
(1)反映结构的平面关系,结构平面图可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按镜面反射法、俯视法绘制。
(2)标注水平构件的残损、病害现象及程度、范围。(3)比例一般为1﹕50~1﹕100。
a 总平面图
(1)表达工程完成后的建(构)筑物平面关系和竖向关系,反映地形标高及相应范围内的树木、水体、其它重要地物和其它文物遗存,标示工程对象、工程范围和室外工程的材料、做法,标注或编号列表注明建(构)筑物名称。(2)表达场地措施、竖向设计,包括防洪、场地排水、环境整治、场地防护、土方工程等,标注相关主要尺寸、标高,标注工程对象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3)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4)比例一般为 1:500~1:2000。b平面图
(1)主要表述的内容为:台基、地面、柱、墙、柱础、门窗等平面图中所能反映、涵盖的工程内容、材料做法。
(2)反映工程实施后的平面形态、尺寸,当各面有紧密连接的相邻建(构)筑物时,应将相联部分局部绘出。以图形、图例或文字形式在图面上表述针对损伤和病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反映原有柱、墙等竖向承载结构的平面布置、围护结构的平面布置和工程设计中拟添加的竖向承载加固的构部件的布置。(3)标注必要的室内外标高。首层平面绘制指北针。(4)比例一般为1﹕50~1﹕200。c 立面图
(1)表达工程实施之后的立面形态。原则上应绘出各方向的立面;对完全相同且无设计内容的立面可以省略。当建筑物立面上有相邻建筑时需表明两者之间的立面关系。
(2)立面图要标注两端轴线、重要标高和尺寸。柱身、墙身和其它砌体外墙面上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材料做法,标注门、窗、屋盖、梁枋和其它在立面上有所反映的构部件的工程措施和材料做法,工程内容要尽可能量化。
(3)比例一般为1﹕50~1﹕200。
f 因工程场地条件而发生的其它规定之内的工程费用标准。g 管理单位或业主提供的有关工程造价的其它资料。3.4.3 概算书编排内容
a 封面(或扉页)。写明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应有编制人、审核人签字并加盖编制人员资质证章和法人公章。
b 概算编制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工程概述,说明工程的规模和性质;编制依据,主要说明所选用的定额、指标和其它标准;编制方法和其它必要的情况说明。
c 概算汇总表。由明细表子目汇总、合成。依次列出直接费、间接费和取费费率、其它费用、合计和总计费用。
d 概算明细表。依序套用定额子目、编号;无定额及其它标准作为依据的子目,要特别标注清楚。
3.5 施工图设计
3.5.1 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设计说明和施工图图纸。
3.5.2 设计说明包括工程概述、技术要求和工程做法说明等几部分内容,其它有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或结构、材料检测评估报告应作为附件,编入设计说明文件。
3.5.3 工程概述
a 设计依据。批准的方案设计和批准文件内容。
b 工程性质。明确工程的基本属性,即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原址复建工程等。
c 工程规模和设计范围。主要表述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和子项工程组成情况。3.5.4 技术要求和工程做法
着重表述技术措施、材料要求、工艺操作标准及特殊处理手段等方面的内容。一般应按施工工种逐一进行说明。工程中所涉及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有关资料或施工要求,应做专项说明。
0应包括各方向立面,如形式重复,而且不需标注工程做法时,允许选择有代表性的立面图。立面图上应详细标注工程部位,标注必要的标高和竖向尺寸。
(2)立面左右有相邻建(构)筑物相接时,必须绘出相接物的局部。(3)立面图应标画两端轴线,并标注编号。立面有转折,而用展开立面形式表达时,转折处的轴线必须标明。建筑室外地平、台阶、柱高、檐口、屋脊等部位标高,竖向台基、窗板、坐凳、窗上口、门上口或门洞上口、脊高或顶点等分段尺寸和总尺寸均应标注,各道尺寸线之间关系必须明确。
(4)用图形、图例、简注等形式表述能够在立面上反映的工程措施、材料做法,明确限定实施部位。重点表达墙面、门窗、室外台阶、屋檐、山花、屋盖、可见的梁枋、屋面形式和做法等所有立面上可见内容,(5)比例一般为1﹕50~1﹕100。d 剖面图
(1)表述地面、竖向的结构支承体,水平的梁枋和梁架、屋盖等部分的形态、构造关系、工程措施和材料做法方面的设计内容。应选择最能够完整反映建(构)筑物形态或空间特征、结构特征和工程意图的剖切位置绘制。如某单一剖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选择多个不同的剖切位置绘制剖面图。
(2)剖面两端标画轴线,并注明编号。标注竖向、横向的分段尺寸、定形定位尺寸、总尺寸以及构件断面尺寸、构造尺寸。单层的建(构)筑物应标注室内外地面、台基、柱高、檐口、屋顶顶点的标高,多层建(构)筑物还应标注分层标高。
(3)用图形、图例、简要文字详尽表述设计的技术措施、工程材料做法。重点表述部位为屋面构造、梁架结构、楼层结构、地面铺装铺墁的层次做法、可见的柱和其它承载结构等方面内容。实施范围有清楚界定。
(4)剖面有所反映,但须与其它图纸共同阅读才能反映的内容,除在本图标注外,还必须转引至相关图纸。对于剖面图不能详尽表述的内容,应绘出索引,引至相应的局部放大剖面和详图中表达。
2c 采用预算定额法编制预算时,必须选择适用定额。某部分项目确实缺乏适用定额时,允许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编制补充定额,并附综合单价的组价明细与依据。
3.6.2 预算编制依据 a 施工图设计技术文件。
b 国家和工程所在地政府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政策。
c 工程所在地(或全国通用的)主管部门的现行的、适用的工程预算定额和有关的专业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材料与构配件预算价格、工程费用定额及有关取费规定和相应的价格调整文件。
d 现行的其它费用定额、指标和价格。
e 因工程场地条件而发生的其它规定之内的工程费用标准。
f 采用实物法编制预算书时,工程直接费以市场价为依据,取费标准仍应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地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3.6.3 预算书编排内容
a 封面(或扉页)。标写项目或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应有编制人、审核人签字,并加盖编制人员资质证照和编制单位法人公章。
b 预算编制说明书。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概述,说明工程的性质和规模;编制依据,对所选用的定额、指标、相关标准和文件规定进行清楚的说明;编制方法和其它必要的情况说明。
c 预算汇总表。由明细表子目汇总、合成。依次列直接费、间接费和取费费率、其它费用、合计费用。
d 预算明细表。套用定额子目要准确并编号清楚;无定额和其它标准作为依据的子目,要标注清楚。
4a 考古资料调查和研究。收集考古资料,查明与遗址保护工程相关的地下遗存规模、范围边界、主要构成特点和考古学价值评估,为保护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b 遗址材料分析。对遗址的各种材料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加固和修补工程提供材料学依据。
c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查明遗址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承载力、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相关因素,为加固和支护遗址本体的工程设计提供相关的技术参数,对遗址的破坏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定量评价,为保护工程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4.2.4 遗址因条件所限暂时无法调查清楚的,应特殊说明。4.2.5 现状实测图纸 a 区位图
标注文物所在的区域位置,比例一般为1﹕10000~1﹕50000。b 保护范围总图
反映遗址区文物分布、保护范围周边环境与文物本体的关系,各遗存范围和遗存性质、遗存规模等。
标注遗址、遗存分布边界尺寸、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一般为1﹕200~1﹕10000。c 现状总平面图
(1)标明遗址的平面和竖向关系,地形标高,其他相关遗存、植被、水体和重要地物的位置。
(2)标明工程对象的范围。
(3)标明或编号注明遗址、遗存的名称。(4)标示遗址、遗存的轮廓边界及高程变化。
(5)标明方向和比例。比例一般为 1:500~1:5000。d 工程对象实测图
6构材料时,应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材料检测报告及质量标准说明。如需要应用锚固工程、灌浆工程、防渗排水工程、防风化、壁画保护等措施,应进行专项设计,具体要求见附件。
g 说明与保护措施有关系的地理环境、气象特征、场地条件等。4.3.3 设计图纸 a 总平面图
(1)标示工程对象、工程范围;标注或编号列表注明遗址的文物遗存名称。(2)标示工程措施的布局、内容以及道路、环境整治内容、防洪、防护设施等,标注相关主要尺寸、标高。
(3)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4)比例一般为 1:500~1:5000。b 工程措施图
(1)表达技术措施所必要的单体或局部平、立、剖面图,标注工程措施、内容、材料和工艺,标注相关外包尺寸、详细尺寸、标高、剖切位置、详图索引关系、图例等,说明措施内容和范围。
(2)比例一般为 1:50~1:200。
(3)如有必要增加工程措施结构及节点详图。
c 其它相关专业,如建筑、给水排水、电、消防、安防、环保、绿化等设计图纸,按各专业相关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
d 对遗址影响较大的保护构筑物应有景观分析或景观效果图。e 场地环境设计图。4.4 工程概算 4.4.1 基本要求
a 工程概算,以相应的设计文件为基准进行编制。概算所列项目、数量应与方案设计文件相符,二者不能脱节。
b 工程概算依据应选择科学、适用的定额;当无定额依据时,允许以市场
84.5.3 工程概述
a 设计依据。批准的方案设计和批准文件。
b 工程性质。明确工程的基本类型,即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等。
c 工程规模和设计范围。主要表述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和子项工程组成情况。4.5.4 技术要求和工程做法
着重表述技术措施、材料要求、工艺操作标准及特殊处理手段、施工时对场地文物遗迹的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工程中所涉及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有关资料或施工要求应做专项说明。
4.5.5 使用的特殊材料(指非传统工艺材料),应提供实验室试验数据和现场试验报告。
4.5.6 施工图图纸 a 总平面图
标明场地措施、竖向设计,包括:防洪、场地排水、环境整治、场地防护、土方工程等,标注相关主要尺寸、标高、方向。
比例一般为 1:200~1:5000。b 遗址区内施工场地控制图
施工辅助区应尽量在遗址区以外。如不能避开,应根据遗址的分布,标明施工过程中保护措施和加工、生活区的控制要求。
比例一般为1:200~1:2000。c 各相关专业平、立、剖面图
按专业技术标准表达保护技术措施。需解体维修和塌落归安的构件,应通过测绘图(或影像图)绘制遗存构件现状编号图和维修、归安构件编号图,标注相关外包尺寸、详细尺寸、标高、剖切位置、详图索引关系等。
图纸比例:1:50~1:100。d 重要构造做法的节点大样图
0c 预算汇总表。由明细表子目汇总、合成。依次列直接费、间接费和取费费率、其它费用、合计费用。
d 预算明细表。套用定额子目要准确并编号清楚;无定额和其它标准作为依据的子目,要标注清楚。
第五章 石窟寺及石刻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
5.1 适用范围
5.1.1 本章规定适用于石窟寺及石刻本体及其载体的维修加固工程和抢救工程;石窟、石刻附属的古代栈道、窟檐、排水设施等;石雕、碑刻的防风化保护工程;窟檐、栈道、保护棚、围墙、护栏等附加构筑物;防治危及文物安全的水害、地震、滑坡、崩塌、风沙等灾害治理工程。
5.1.2 本章规定不包括石窟内壁画、泥塑等附属文物的保护工程。5.2 现状勘察
5.2.1 现状勘察文件包括现状勘察报告、现状实测图和现状照片。5.2.2 现状勘察报告
a 历史沿革。主要反映现存石窟、石刻以及附属物的始建和存续历史、使用功能的演变等方面的情况。
b 历次维修情况。说明历史上历次维修时间和内容,重点说明近期维修的工程性质、范围、经费等情况。
c 文物价值评估。主要说明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批准公布年代;分别说明文物遗存整体以及保护对象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d 现状描述。明确工程范围,说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岩性、石窟的分布,表述文物遗存的形制、年代特征和保存现状,表述病害损伤部位和隐患现象、程度以及历史变更状况,评价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及环境对文物本体的影响。
e 损伤和病害的成因分析和安全评估结论。主要说明勘察和调查研究的基
2b 保护范围总图
反映文物分布、保护范围周边环境与文物本体的关系,明确载体范围。标注文物分布边界尺寸、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一般为1﹕200~1﹕10000。c 区域总平面图
根据保护工程性质和规模的要求进行绘制:洞窟及造像龛的宽度和深度,在地形图上大于5毫米的应按实际标明,小于5毫米的可用符号表示其中心位置;排水防渗工程应标明微地形、地面及地下排水沟、水系及其附属物;稳定性加固工程应标明危岩、陡坎、斜坡、人工砌筑物等。
比例一般为1:200~1:2000。d 总平面图
(1)表达文物的平面和竖向关系,地形标高,其他相关遗存、植被、水体和重要地物的位置。
(2)表达工程对象的范围。(3)标明或编号注明文物的名称。(4)标示岩体的高程变化。
(5)标示地形和地物的关系,标明测绘基准点并附图例;标示各文物遗存的轮廓边界、底部标高和顶部标高。
(6)标明方向和比例。比例一般为1:500~1:2000。e 总立面图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制图投影面,一般应选择垂直面为投影面。其测量坐标系统要与国家地形测量坐标系统一。
比例一般为1:50~1:500。f 石窟测绘图
包括单体洞窟(包括大型造像)的平面、立面、剖面测绘,表述残损状况。横、纵断面位置的选取应最大程度地表现主造像及主要龛的形态特点,对于大型
4观效果。同一工程包含不同性质的子项工程时,要逐一说明。
d 工程范围和规模。工程规模应量化。
e 保护措施。针对病害采取的修缮防治措施,材料、做法的技术要求,必要时可作多种措施的方案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采用新材料或涉及建筑安全的结构材料时,应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材料的检测报告及质量标准说明。如需要应用锚固工程、灌浆工程、防渗排水工程、防风化保护等措施,应进行专项设计,具体要求见附件。
f 说明与保护措施有关系的地理环境、气象特征、场地条件等。g 被确定使用的特殊材料(如化学灌浆材料、表面防风化材料)应提供实验室试验数据、应用实例和现场试验报告。
5.3.3 设计图纸 a 总平面图
(1)标示工程对象、工程范围;标注或编号列表注明文物名称。(2)标示工程措施的内容、布局以及道路、防洪、场地排水、环境整治、防护设施等相关内容,标注相关主要尺寸、标高。
(3)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4)比例一般为 1:500~1:2000。b 工程措施图
表达保护措施所必要的平、立、剖面图(包括必要的分区平面图、立面图和若干纵横剖面图),标注工程措施、内容、材料和工艺,标注相关尺寸、标高、剖面位置、详图索引关系等。
比例一般为 1:50~1:200。
如有必要增加工程措施结构及节点详图。
c 其它相关专业,如建筑、水文、地质等设计图纸,按各专业相关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
d 对文物影响较大的保护构筑物应有景观分析或景观效果图。
第六章 安全防护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
6.1 适用范围
6.1.1 本章规定适用于各类文物的安防、消防、防雷等专项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6.1.2 本规定对文物建筑的安全防护设计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可根据项目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6.2 一般要求
6.2.1 安防、消防、防雷工程勘察设计要单独编制文件,不能混编。6.2.2 设计内容要表述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技术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可靠性,根据设计文件,可宏观判定工程实施对文物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设计文件能满足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和相应的经济文件等内容的需要。
6.2.3 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格报审文件、勘察设计文件、委托中规定的其它文件(人员培训规则,售后服务承诺,工程验收细则、设备设施介绍等)。
6.3 资格报审
6.3.1 资格报审文件包括立项批准文件、设计任务书、设计单位资质证明。6.3.2 设计任务书由甲方提出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并加盖公章。6.3.3 设计单位资质证明包括专项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公章)、设计单位简介和主要业绩。
6.4 现状勘查
6.4.1 现状勘察文件包括勘察报告和现状照片。6.4.2 勘察报告
a 文物概况。包括文物的历史沿革及结构法式特征的要点说明,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文物价值综述,安全防范风险等级或消防、防雷建筑分类。
b 项目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气象特征、场地条件等,与工程有直接关系的灾害性事件的影响程度,以及其它的自然破坏因素。
8a 被盗风险评估,确定安全防范等级,重点防护部位和目标。b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原理和系统性能指标。c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d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e 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f 声音复核装置(系统)设计。g 电子巡查系统设计。h 防爆安检系统设计。
I 安全管理系统与监控中心设计。j 工程检测细则。k 工程验收细则。
l 人员培训与日常管理要求。6.5.4 消防设计内容要点
a 火灾风险评估,确定建筑防火等级。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c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d 其他灭火设施设计。e 消防配电系统设计。f 工程检测细则。g 工程验收细则。
h 人员培训与日常管理要求。6.5.5 防雷设计内容要点
a 雷灾历史原因分析和风险评估。
b 确定防雷等级、类别,直击雷防护范围和雷击电磁脉冲保护对象。c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在符合防雷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各种管线敷设和设备安装,尤其是独立式避雷塔布置,要分析说明对文物本体和文物外观风貌的影
0比例一般为1:5 ~1:20。d 附属建(构)筑物设计方案图
设计图纸应包括单体平面图、立面图,反映附属建(构)筑物在总平面图中的位置图,并画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限,体量较大的应增加视线影响分析图和效果图。
6.6 工程概算 6.6.1 基本要求
a 工程概算,应以相应的设计文件为基准进行编制。概算所列项目、数量应与方案设计文件相符。
b 预算可以采用定额法编制,也可以采用清单法编制。允许以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编制。取费标准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地的相关规定。
6.6.2 编制依据
a 所有设计技术文件。包括:现状勘察文件、设计说明书、方案设计图纸。b 国家和工程所在地政府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法规、政策。
c 工程所在地(或全国通用的)现行适用的消防工程和安装工程的定额标准。
d 类似或可比工程的造价构成或技术经济指标。e 现行的有关材料运杂费率。
f 因工程场地条件发生的其它规定之内的工程费用标准。g 管理单位或业主提供的有关工程造价的其它资料。6.6.3 概算书编排内容
a 封面(或扉页)。写明工程名称、编制单位(公章)、编制日期,应有编制人、审核人和法人签字。
b 概算编制说明书。内容应包括:工程概述,工程的规模和性质;编制依据,所选用的定额、指标和其它标准;编制方法和其它必要的情况说明。
c 概算汇总表。由明细表子目汇总、合成。依次列出直接费、间接费和取
2评估。
图纸应反映改造前后平、立、剖面图对比,施工中保护文物的措施。7.4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设计 首先应说明保护范围的界限和保护规定。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说明建设的必要性。
评估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选址、造型、色彩和体量等方面对于文物本体的干扰和景观的影响;拟添加设施对于文物本体安全的影响程度。
图纸应反映总体平面位置、保护范围、建筑的平立面及对环境影响分析图等。7.5 锚固工程设计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找出不稳定岩体的形状,位置及大小。
按岩性类别用工程类比法或经验公式确定锚杆类型和参数;或查阅有关岩体工程中的锚固设计规范。
通过勘察单位提供的现场锚杆抗拉试验确定锚杆的锚固力以及作用范围。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设计锚杆长度、方向、间距、直径等参数,并应匹配适当,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应根据不同岩土特性、场地地震烈度等变化,锚固后岩体稳定性安全系数(Ks)最高不能超过2.5。锚杆布置在文物附近的,应充分保证文物安全,并防止锚杆锈蚀造成工程隐患。
7.6 灌浆工程设计
化学灌浆粘结方法主要用于石窟摩崖的岩体裂隙、洞窟危岩、崩塌的加固保护。它能提高其整体性强度和抗变形的能力,并可收到不改变文物原貌的效果。经常可与锚固工程结合使用。材料的选择,操作工艺,都应经过实验、研究和检测、通过鉴定后才能使用。
灌浆材料的选择原则是:材料具有耐久性和稳定性,对岩体裂缝的粘结力接近或略大于文物及其载体的力学强度,可灌性好,室温下能固化,施工方便,对材料的色泽和毒性也应重视。
4资金预算和日程安排。
7.8 防渗排水工程设计
内容包括:窟顶修筑防渗排水工程;窟前地面排水工程;降低地下水位;治理窟内渗水及窟内排除潮湿结露等。
在勘察报告基础上明确:地层构造与渗水的关系,降雨量及汇水面积,地表水流向,地表水、地下水、泉水、凝结水对石质文物的影响,裂隙走向的范围与渗入窟内的通道,洞内温湿度的年月日变化规律与外界气象要素的联系。
防渗水工程设计中,应对防渗铺盖材料的名称、性能、施工方法详细说明;排水沟设计时应有可排水量的计算;在洞窟后部或下部开凿截水廊道时,对隧洞位置及断面尺寸设计要进行围岩应力场分析,证明对洞窟的稳定没有影响;岩溶地区治水要在搞清溶蚀裂隙、落水洞与渗水关系基础上进行设计;对窟内凝结水的防治设计时要有至少一年的温湿度观察资料,并阐明凝结水及气流变化规律。
7.9 防洪工程设计
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洪水防护工程,是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应具有水利工程专业的设计资质证书。根据工程大小和难易程度,可聘用不同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
委托单位应向设计单位提交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要求防洪工程所保护的范围;设计防洪标准(多少年一遇的洪水);工程中对文物保护的要求;工程竣工后对文物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后果评价等。
设计单位须提交的成果有: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及计算书等。内容包括流域概况,气象、水文测验和资料情况,径流、洪水资料分析,文物保护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中对文物的保护措施等。图纸应包括工程布置总平面图,坝、堤剖面结构图,文物保护措施设计图等,以及有关表格、曲线、计算书等。
防洪工程设计的外观效果,应尽量与原有环境协调一致。7.10 防护棚罩设计
6探查壁画、塑像所依附的墙体、构筑物、岩体的稳定性和损坏、病害情况,具体说明其变形、沉降、渗漏对壁画、塑像的影响。
壁画、塑像的保护要与所在文物建筑、石窟等文物本体保护统筹考虑,科学安排保护工作程序,通过文物载体的保护,解决漏雨、渗水、稳定等问题。
多种病害共存时,要分清影响程度,提出工序安排,综合治理。塑像的油饰、地仗做法要尽可能保持传统工艺、使用传统材料。
加固、灌浆、粘接、清洗、封护等保护用新材料和工艺应进行现场试验或说明成功经验。
具有艺术独创性的壁画、塑像,应充分理解其创作理念,对缺失、残损部分或构件不宜盲目修复。修补部分应考虑整体外观效果的协调。
调查环境影响因素,重视对文物环境的保护,如排水、防渗、防风化的防护措施。
提出有针对性的监测建议。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要求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设计,融入
中等职业学校是一类有着显著特色、且不受困于升学率的学校。中职毕业生没有升学的压力, 加上目前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也不大, 因此, 大部分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通过对2009年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 中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学生中对语文课程感兴趣的同样很少。
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认为学语文没意思, 一提起语文就头疼;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 能力差。一部分中职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在学习上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 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 因此产生厌学心理, 并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现象:越不努力成绩越差, 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中职学校的教育要解决学生普遍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只对专业课热心的问题, 就应该将专业课程融入文化课教学之中。对于从事设计艺术专业学习的学生, 可以将专业课程内容或专业素养的内容融入文化课的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学更是可以融入很多设计艺术需要的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部分。这种编排既适合职业学生年龄特点,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后面两个模块更是具有典型的岗前教育特点。由于中职教育是分专业学习的, 这种编排不可能照顾到具体哪一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或符合这一专业学生就业的具体要求。
一、基础模块教学融入设计艺术内容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学主要通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记叙文、议论文、文言文、科学小品、应用写作等内容学习, 让学生感知、领会、体验、赏析、积累精美语言, 丰富学生情感, 提高语文基本素养, 为学生走入社会后的听、说、读、写应用做好语言准备, 并形成健全人格, 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设计艺术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的教学任务过程中, 应该将设计艺术专业的内容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去。
1. 设计概念的提取
设计概念是设计的灵魂。它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 它就像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许多经典课文或者经典句段中可以提取设计概念, 或产生设计灵感。在古代诗词中, 许多诗句就是现成的设计题材。如“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秋”“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等, 这些经典的诗句, 既可以作为广告设计广告用语、平面设计的背景画面, 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 也可以作为房产开发设计的主题, 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 又能产生文化共鸣。通过引导,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很多类似的设计概念。有的从“徒有羡鱼情”提取“羡鱼情”作为其餐饮空间设计主题元素;有的将“荷塘月色”作为酒店设计主题;也有的将“芙蓉国里尽朝晖”作为宣传册设计主题;还有的将“春江花月夜”作为庆典设计主题。
2. 设计创意方法的提取
设计过程需要创意。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 文学的生命力和设计的生命力是相一致的。它们都需要精巧的设计构思、独特视角和匠心独运的创意。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就是通过十二个不同的场景画面, 运用蒙太奇的手法, 将整个故事剪接在一起, 将“二诸葛、三仙姑、小二黑、小芹”等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它的每一个鲜活画面, 每一个跃然纸上的人物就如同一个充满泥土气息的“广告故事版”。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作者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外貌、举止进行塑造。这种典型人物形象的独特鲜活塑造方法, 就像设计过程的点线面元素的截取, 通过夸张、放大、迁移、变形等手段, 产生新的设计形象。
在学习修辞知识时, 学生一般都认为枯燥乏味。而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 尤其是广告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 广告文案中广告语的创作就要运用十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课余收集广告语, 然后课堂分析广告语的修辞手法。如“不屈服天生的高度, 不满足昨天的难度, 不重复自己的角度, 不追随别人的速度, 不甘于平凡的态度, 有勇气就可以挑战每一度, 361°勇敢做自己”这个广告语运用了排比;“让一切自由连通!” (联通) 运用了双关语;“怕上火, 喝王老吉” (王老吉) 运用了警句;“忙碌, 不盲目;放松, 不放纵!” (利朗休闲裤) 运用了对偶手法;“永远的可口可乐, 独一无二好味道” (可口可乐) 运用了夸张手法。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广告语进行分析, 体会到生活中的语文无所不在。
3. 审美能力的提高
中职语文中所选的课文, 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 启迪审美想象,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使学生透过美的语言受到潜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从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提高设计审美能力, 在文学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发现审美规律。《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中职语文第二册) 一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厅、堂、楼、阁、亭、榭、轩。通过幻灯片播放, 学生发现这七种不同建筑的特征:厅, 体型典雅端庄;堂, 体型严整, 整修瑰丽;楼, 体型繁简不一;阁, 造型各异;亭, 形式多样;榭, 结构轻巧, 常建于水边;轩, 布局自由, 风格轻盈疏朗。让学生体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发现中国古代建筑融入了“自然和谐, 人文合一, 对称均匀, 意境深远, 扬长藏拙”这一审美情趣的现象。《黄山记》 (中职语文第四册) 中, 徐迟在文中没有在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众所周知的“四绝”中花更多笔墨, 而是重点突出黄山的雄奇险峻, 重点从山巅超视距角度描绘黄山日出时所见到的云海、奇松、彩虹、摄身光相映成辉的巨幅山水画卷, 是一种广视角的壮美奇观, 显示了黄山无比的神韵和魅力。通过观看黄山记录片, 增加了学生美的享受,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艺术和文学艺术的不朽都是需要用独特的视角发现美的。《故都的秋》 (郁达夫, 中职语文第二册) 没有着力描写“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而是用白描手法, 截取生活细节, 重点勾勒出“秋院秋色、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秋凉、秋枣丰硕”五幅充满情趣的画面, 让人如同感受到秋的清凉。《风景谈》 (茅盾, 中职语文第二册) 中“沙漠驼铃”“高原归耕”“沿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和“北国晨号”六幅剪影反映出抗战时期火热的战斗生活。还有《前赤壁赋》 (苏轼) 描绘了苏轼月夜饮酒泛舟赤壁见到的美景;在品味《帆》 (莱蒙托夫) 中作者的孤独的同时, 又能见到展现眼前的“碧海、蓝天、白帆、红日相映, 鸥燕凌空、清风拂面”的悠闲景致, 等等。中职语文通过这种旨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课堂教学, 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兴趣被激发,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彻底改变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消极状态。
二、职业模块教学融入设计艺术职业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 职业模块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的基本知识。它要求追踪某一行业的发展, 提高行业交际能力。这是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中最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 应该学会行业内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模式, 应该追踪设计艺术这一行业的发展轨迹。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与设计艺术专业相关。应用文写作就要突破“策划书、调查报告、广告词、设计 (施工) 合同、设计招投标书、企业章程、合作协议、房屋租赁合同、求职信”等内容, 让他们学习今后从事设计艺术职业相关的内容。
语文课外活动, 过去开展的都是诗歌朗诵、演讲、知识竞赛等传统活动, 学生兴趣不大。郊游、野炊等活动学生兴趣大, 但热闹过后教育效果不怎么样。对于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 可以组织校外“主题参观”活动, 如到超市观察展柜的摆设、产品的包装;到酒店参观大厅的装饰;到书店收集书籍装帧;到大街上收集广告语等。还可以开展“农家乐”活动, 学生对农具和农民生活用具非常感兴趣。有些学生虽然是农村的, 但对磨、碾、碓、臼、推子、风车、扮桶、“狗气杀”、猫笼、草鞋等都感到十分新奇, 尤其对悬挂在大门口的“吞兽”既感到好奇又感到害怕。这中间就包含着中国民俗问题。主人家巧妙地运用民俗用品来招揽生意。通过“农家乐”参观, 学生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设计, 生活中处处需要设计”的道理。在艺术设计中民俗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服饰、饮食、居住、农业、工艺美术、人生礼仪、节日、游艺、宗教等民俗, 它既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 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设计题材的宝库, 具有教化、规范、娱乐、审美、维系等功能。
三、拓展模块教学提高设计艺术素养
拓展教育模块体现大语文教育观。通过扩大学生阅读积累语言, 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品味和感悟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清华大学著名美术教育家黄国强教授说:“设计是一种文化。”这说明:设计是一种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设计的智慧源泉需要厚重的文化底蕴, 需要从传承中获得新的设计创意灵感。这种拓展过程, 就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过程。如学生通过阅读《西游记》, 知道其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将他们师徒设计成一个为完成“西天取经”这个项目的坚强的团队。唐僧是这个团队的决策领导, 他制定了奋斗目标, 并且身体力行参与完成这个项目。他坚强不屈, 经受住金钱、美女、荣华富贵、生死的种种考验, 矢志不渝。孙悟空是一个来历不凡、本领不凡, 性格猴急, 但又敢打敢拼的项目具体执行者。他使用的兵器“金箍棒”就是一件防卫的武器, 这与佛家宣扬的理念是一致的。但这个人物作者没有将他设计得很完美, 而是将他设计成一个有缺陷的专才而不是通才形象。比如, 他水性不太好。所以, 才引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作为孙悟空的帮手。
通过拓展, 学生将《兰亭序》作为背景墙的设计;将《警察与赞美诗》改版为广告故事版;有学生将《圣经故事》“伊甸园”“诺亚方舟”等作为设计主题;也有学生将《边城》故事中“翠翠”形象用于包装设计;还有学生将《水浒》故事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 篇8
2、对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由于电子文件的形成方式不同,其控制措施也就不同,因此,解决这个问题要分情况来完成。第一种情况是对利用办公软件直接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控制,这种方式形成的电子文件极易修改,为了保证它的真实、完整、有效与安全。可首先建立电子文件管理自动记录系统,自动跟踪记录电子文件元数据与背景信息,对不能自动记录而又必须记录的一些操作“痕迹”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强制手工录入。其次要建立自动安全防护技术系统。即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者可靠身份的识别与控制,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日志,随时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标识防错漏和防调换的标记,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等。此系统还需要保证网络设备安全、数据安全、操作安全以及识别身份等。第二种情况是对利用数码设备进行数字转换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控制。这种方式形成的电子文件,主要是由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形成的,这个转换过程一定要有标准和操作规程,这个标准与操作规程比较复杂。因此不一定在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中详细阐述,但要留出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制定标准的“门户”。
3、对电子文件形成与积累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规范。首先要规定收集积累范围,从记录信息内容上要收集积累哪些电子文件(可以参照本企业纸质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从类型上需要收集积累哪些电子文件。其次是要对收集积累提出具体要求,本企业对电子文件的什么版本需要收集,对各类型电子文件如何收集,收集格式分别统一为什么,特殊电子文件所信赖的数据与信息如何收集等等。总之,对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在此都要具体规范。但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这些规范时要尽量同国家有关标准与规定相一致,目的是为了保证以后国家制定的新标准在本企业能够推行。第三是对电子文件的登记进行规范,此规范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实现,把需要登记的电子文件有关信息固定在表格中,并且要做到具体工作人员根据规范很容易就能完成表格的填写。最后确定收集方法。因为收集工作是各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的工作,因此可以采取逻辑传输的方法。形成电子文件的个人,要随时把电子文件及《电子文件登记表》向本部门档案资料室逻辑传输。
4、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主要是对电子文件进行鉴定与检测,进而确定归档电子文件。由于各部门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不一定都有保存价值,因此要对其进行鉴定与检测,鉴定与检测时首先要根据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确定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然后对其进行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鉴定与检测,包括硬、软件环境的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有无病毒感染等情况。同时对符合归档要求的电子文件要标注归档标识,划分密级与保管期限,确立其归档电子文件的身份,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
5、规范电子文件的整理步骤。整理电子文件的原则应同纸质文件的整理原则相统一。对照纸质档案整理的每一步,确定归档电子文件整理的可行性,对适合的要继续采用,不适合的要修改或抛弃。对利用办公软件直接形成的管理性电子文件,整理方法可以同纸质文件整理方法相统一。对利用数码设备进行数字化的电子文件,整理时可以不打破原卷,在其基础上以文件夹的形式管理。
6、规范归档电子文件的组织存储方式。归档电子文件的组织存储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信息组织结构:另一层是指存储要求。前者一般可以统一要求在每盘存储载体的根目录下设说明文件、类目表、著录文件与电子文件总目录,在电子文件总目录下体现每一个具体的电子文件,这样通过层层递进,可以使每盘载体内的信息有序存储。说明文件主要内容为介绍本存储载体的各种信息。包括形成单位、归档年度、盘号、制作人、检查人、制作时间及阅读光盘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类目表同档案分类体系相统一;著录文件主要内容应该同《档案著录规则》相一致,同时要加上元数据、背景信息、各类责任者和操作者;电子文件总目录的主要内容是存放电子文件子目录,一件电子文件保存在一个子目录中,子目录名可与档号一致。电子文件的存储,包括存储载体、存储份数的确定以及存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同一企业来说,一般要求采用相同的存储载体,选择的载体要尽量同国标相统一,根据国标要求一般应存储3份,并规定不同的用途。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要求】推荐阅读:
工程初步设计文件10-24
中学初步设计说明10-07
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09-25
MES系统初步设计07-28
初步设计评审报告格式05-28
酒店装修改造初步设计07-08
水库加固初步设计报告08-03
广州地铁初步设计批复09-05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07-17
水电站机组初步设计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