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2024-08-10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精选8篇)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篇1

按照国发(~)21号文件、齐政发(~)37号文件要求,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前首位的原则,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

总体目标:全县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起节约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长期战略目标推进和分阶段推进讨划,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重点行业资源利用率有较大提高,重点企业资源和回收利用体系及机制初步建立,建成一批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城镇,逐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

具体目标:力争到2010年,我县资源生产率有所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每万元GDp耗能年节能率达到20%,每万元GDp的取水量下降到150吨,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达到60%,城市污水实现集中处理,万元产值单耗控制在2000千克标煤以内,万元GDp的SO2排放量控制在400千克以内,万元GDp的COD排放量控制在300千克以内,基本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镇要求。严格保护耕地,节约用地,按照规划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转型。

三、工作重点

节约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工业、农业、建设、交通、环保等诸多领域,又涉及节能、节材、节地、节水等各个方面,为此,工作中,我们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一)全力推进能源节约。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编制《县节能规划》,组织实施对产业升级和资源节约有较强带动的作用的重大项目,突出抓好瑞雪公司、奈~司,黄淮公司、天鹅公司、陶瓷公司、水泥公司、人造板公司、亿海乙醇制造公司、冰山淀粉公司、乳品厂、金龙淀粉总厂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加强监督检查,跟踪和指导,督促企业提出具体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进一步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实现集中供热,加快供热商品化步伐,逐步实行分户供热和供热计量化,用多少热量花多少钱。启动低能耗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科学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店、居民住室中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广节煤、节电、节汽灶具和以麻屑、秸杆代煤技术示范和使用,力求尽快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上的节能上取得重大进展。

(二)深入开展节约用水。一是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农业节水涉及到输水、配水、水田灌溉和农业增产技术等多方面,节水农业的核心是通过工程水利、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水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分生产率,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值。旱田节水应由传统大水漫灌向现代节水灌溉转变。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科技含量高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我县已建成新屯国家节灌示范基地、三兴国家节灌示范基地及红星节水灌溉示范区。全县节灌面积34.7万亩。为此,在旱田节水方面,我们将重点抓节水灌溉与特色经济的结合,抓节水灌溉与绿色农业的结合,抓好节水灌溉与牧区草场改良的结合,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在水田节水方面,由于我县目前水田用水收费是按亩计算,这样使得农民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将重点改变收费方式,争取三年时间里,在每个灌区都搞一个实验地块,确定出每亩用水量,实行按方收费,然后推广到整个灌区。同时,大力推广水田浅灌模式,进行渠道防渗改造。

二是搞好城镇节约用水。加强管网改建力度。我县城镇供水管网由于工程老化、跑冒现象严重,因此,我们将加大对城镇管网改造工作力度,努力把漏水率控制在最低,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制定合理的供水机制,适当提高水价,用价格手段调整人们的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内外经验表明,水价提高40%,用水量将下降20%,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和居民承受能力,我们将实行阶梯式水价,根据正常用水量确定一个基价,超过标准数量后,逐级加价。同时,积极推进工业节水,重点抓好制糖,乳品、淀粉、人造板、食品加工行业和高耗水企业的节水工作,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建立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淘汰制度。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凡是能够产生工业废水,污水的企业都要有氧化塘和废水回收池,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实现废水废物“零排放”。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取消“长流水”,使我县重点行业和用水工商企业单位耗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包括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和回收利用在内的全过程节水。

三是整治特业用水。对全县特业用水按照管注管深、管细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用水审批、检查力度。建立全县特业用水户网络,保证对其经营用水情况随时跟踪掌握。同时,大力开展废水,污染处理和综合利用,建立包括企业和城市在内的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管网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厂,同

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将再生水用于除饮用水以外的工商业用水,加快城镇供水和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标准,实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推进产品生态设计,提倡鼓励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推进再生材料的循环利用。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鼓励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重复使用,禁止过度包装,提高循环利用率。在宾馆、旅业和餐饮业等行业提倡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从使用环节入手,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加大散装水泥推广使用力度。认真贯彻《xx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红砖和水泥制品废渣掺入量不得少于30%,扩大复合型节能保温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砖产品的生产规模,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粉煤灰烧结砖达到年产2000万块规模。

(四)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一是认真贯彻国家土地法律法规,严格土地保护制度。坚持依法用地,按规划用地,按照定额和控制指标用地。将基本农田位置落实到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地块、村组及面积、区位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基本农田数量、保护责任和具体要求。二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以内部挖潜为主,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通过耕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全县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开发潜力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在摸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三是强化建设项目管理。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工业项目用地公开交易,推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经营性公共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立项、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鼓励和支持新建企业向立体空间发展,减少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以粉煤灰、亚麻屑、工业废渣和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高岭土和石英砂矿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以再生金属、废旧塑料、地膜、编织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普及秸杆养畜、过腹还田、节约粮食,降低养殖成本。推广节肥、节药技术、降低化肥、农药利用率。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农畜产品加工技术,重点搞好甜菜、马铃薯、玉米、大豆、亚麻、猪、牛、鸡、鹅和乳制品的深度加工,丰富农副产品、畜禽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种数量,拉长产业链条。围绕食品、生化、陶瓷产业精深加工,推动生物工程、食品工程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充分利用我县玉米、大豆、甜菜等资源优势,以糖业副料生产维生素B2;加快日处1200吨大豆深加工项目建设,开发大豆蛋白粉、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大豆低聚糖、食用豆渣纤维粉、浓缩磷脂、粉末磷脂,大豆低温粕和高温粕及大豆色拉油等高附加值新产品,推动大豆产业不断延伸产业层次;依托高岭土资源优势,开发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等产品;扩大鹅制品系列加工,带动鹅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奈伦集团,整合优化县内中小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开发生产系列薯产品,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打造薯经济航空母舰。

(六)加速发展循环经济。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围绕重点产业上工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设一批循环型加工企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和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再生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组织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协作,形成优势互补。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发展园区经济,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筛选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项目进入园区,并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资金支持。

(七)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注重机关办公节电。白天光线正常情况下,办公室不开启照明灯,在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应随手关灯、关闭电脑;会议室、卫生间照明灯做到随用随开,人走灯熄;办公室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要尽量减少待机时间。大力节约办公经费。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严禁办公设备高档化。坚决杜绝设备内置高档,实际利用率低的现象。注意减少办公耗材,严格限制发文范围,控制文件升级;精简刊物、简报,提倡写短文。控制电话费支出。严格控制办公电话安装数量,做到长话短说,禁止因私事用办公电话。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庆典和接待活动以及各种公务外出活动。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够通过文件或者其他形式传达和部署的工作不召开会议,控制会议费用支出,实行定点办会,不使用高档材料袋,不配发高档笔记本、笔;严格执行会议标准,不在会议期间组织其他高消费活动。把好公务外出审批关,没有经费来源,未经当地党委和政府批准的招商参展等活动一律不予批准。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企业和全社会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为在组织上确保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成立县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土地局、环保局、电业局、招商局、建设局、交通局、教育局、科技局、广电局等单位组成,明确责任和分工,统筹做好各方面节约工作。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制定本行业具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认真落实国家己出台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产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定期公布耗能、耗水大户的耗能、耗水指标,加大对节约能源、资源的管理和公共设施节能改造力度,把资源节约等工作任务

作为重要考核目标内容,纳入目标考核范围。

(二)广泛开展宣传,增强节约意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国家有关资源节约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广泛进行社会公益宣传,号召将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建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及消费模式,营造浓厚的力行节约良好社会氛围。

(三)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节约效能。建设节约型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传统工业尽快走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工业。要增加科研投入、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增加重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对重点领域制定节约和环境保护指标,推广使用新的技术标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积极作用。科技立项工作以减少资源消耗,获得最大效益为出发点,重点向节能、节水、节材、环保项目的倾斜。农业方面以高产攻关、新技术试验、示范、新品种应用、无残留农药推广项目为重点;工业方面以低消耗、高产出、环保型项目为重点;水利方面经滴灌、微灌、水土保持为项目重点;建筑业以木材及钢材代用品、环保保温材料应用项目重点。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建设,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 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循环经济模式, 调整产业结构, 已成为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四个角度阐述了节约型社会内容及意义。

1 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 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 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 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 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 (或用可再生资源) , 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 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 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 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 必须统筹兼顾, 不能片面理解。

2 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2.1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解决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

目前, 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 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 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是日本的11.5倍, 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 是美国的4.3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造成这种局面,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技术、资金、管理等诸多因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经有关部门预测, 将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倘若整个社会都能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资源能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是可以逐渐缓解的。

2.2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行开源节流, 不失为一副“良药”。建设节约型社会, 即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流通领域的损失, 制定节约方面的法律等等。具体地说, 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提高采矿、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要提高运输效率, 减少运输环节的损耗;要倡导节约型消费, 减少奢侈浪费, 例如商家减少商品包装, 节约包装材料;餐饮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节约木材资源;要出台《商品包装法》、《工业用水标准》等法律,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工业用水的标准。

2.3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只有通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才能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因为节约型社会能从观念、法律、经济等方面入手, 取得实效。观念上, 提高节约认识, 传授节约知识, 提高节约能力, 养成节约习惯;法律上, 奖励节约, 处罚浪费;经济上, 充分利用市场的杠杆作用, 制约浪费, 如加大奢侈消费方面的税金, 遏制高消费, 提高水价, 增强节水意识, 改变浪费的不良习惯。

2.4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减少污染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根治污染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能节约生活用水, 企业能提高节水技术, 就能既节约水资源, 又减少污水排放量;如果我们注重污水处理建设, 就能既实现废水的回收利用, 又改善污水水质;如果我们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大力发展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循环经济, 就能既实现经济效益, 又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 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3 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

3.1 推行节约型生产模式

推行节约型生产模式, 就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 强制报废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 采用财政补贴和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办法, 以及加速折旧的办法, 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 促进提高资源的开采率, 和支持企业对落后的生产能力进行大规模技术更新与换代, 使采矿业与制造业能尽快转换到节约资源的新的技术轨道上进行生产。

3.2 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

其中, 在资源节约监督管理方面: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对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 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对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 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

3.3 发展节约方面的科学技术, 着力培养专业人才

继续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节约和替代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 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继续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重大项目, 包括重大技术示范项目、重大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等。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力度。

3.4 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资源回收利用要从具体事情抓起, 大力推广物资回收、垃圾分类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据统计, 全国每年约有1400万吨废纸没有用起来, 若回收利用, 不仅能生产1120万吨好纸, 还可以少砍2亿多棵马尾松。因此, 资源回收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3.5 推进节水建设

3.5.1 加大节约工业用水力度。

3.5.2 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循环利用污水和废水。

3.5.3 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 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 尤其是节水型家用设备。

3.5.4 加强供水管道的检漏工作, 减少不必要损失。

3.5.5 采取经济措施是促进节约用水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5.6 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3.5.7 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 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强海水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

3.6 建设节约型农业

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大力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巩固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加强乡镇企业节约生产工作。

4 结论

总之, 无论是做一名节约的公民, 还是打造节约型企业, 对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从自身做起, 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国正.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前进.2006年02期;24-25

[2]刘振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1期;9-10

[3]陈永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北方经贸.2006年03期.7-9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篇3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中大国,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是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杜宜瑾。

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使资源更趋短缺

《绿色中国》:为什么说我国目前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杜宜瑾: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说,我国目前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我们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保障后代人的发展,当代的经济增长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行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绿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您具体分析我国资源的利用状况。

杜宜瑾: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品质不高,时空分布不均且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已经出现重要资源国内供应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态势。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变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严峻;耕地紧张与城乡发展的矛盾在部分地区十分尖锐;煤电油运“瓶颈”制约趋势加剧。世界能源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加剧,以及各国对本国资源的保护,加大了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难度和经济成本。

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为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利用水平低、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关税壁垒的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则日益显现的时候,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要求产品符合环保标准.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环节都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尤其是对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的最终处理实行生产者责任制,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力带来很大影响。

封建陈旧的价值观和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部分行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环境条件的无序建设;不合理的高消费、贪大求洋的炫耀性消费、用过即扔的浪费型消费以及滋生腐败的公款消费等,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和不合理消费,向自然过度索取,已经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据有关部门测算,受大气污染影响,我国大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因空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水污染使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恶化了生存条件。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不仅产生大量寄生生物,而且废弃物产生的渗漏液还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这些都成为一些地方疑难怪病和职业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绿色中国》:在资源的低效利用、高能耗的同时,对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也同样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可持续。

杜宜瑾:是的。我国生态与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一是水环境每况愈下。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60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1334万吨,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用水匮乏。二是大气环境不容乐观。2003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近1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三是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1万吨.其中有3000吨的危险废物未经任何处置排入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四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36亿吨,集中处理率为54%,仍有6200万吨未经任何处理。监测结果表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五是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与环境恶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国外产业转移到中国,中国日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对我国的环境也将产生更大压力。

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矛盾的根本出路

《绿色中国》:面对这种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杜宜瑾: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是缓解资源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措施;是引导合理消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

《绿色中国》:中国致公党作为参政党,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并做了大量的调研,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杜宜瑾:1999年,在对西部大开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向中共中央提出“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2001年,根据致公党内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在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高度评价了该提案,认真落实有关建议,于当年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促成了全国首届环境会计专业会议的召开。

2002年,我们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行循环经济两个专题,在四川进行了十余天的调研,提出的相关建议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为了将循环经济这一新的发展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我们于2003年组团,又赴辽宁就如何用循环经济理念,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课题展开考察。我们先后将调研成果,在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全国政协大会上做了不同层次的建议与发言,得到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采纳。落实。

2004年12月,致公党中央联合国家环保局、南开大学在天津共同主办了“环境与循环经济国际研讨会”。会议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国内外及港澳台共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加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环境与循环经济的理论、政策法规、技术支撑等方面,探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会议取得了很大成功,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2005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组织了51篇大会发言和提案,其中17篇涉及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期望能从理论到实践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一个更为广泛深入的呼吁与推动。

《绿色中国》:在改造老工业基地,鼓励发展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静脉产业”,打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产业基础方面,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具体谈谈。

杜宜瑾:我们建议把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新开发区建设有机结合。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老工业基地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成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把改造老工业基地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验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与整合调整。引进新的管理机制,整合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人力技术资源,努力同新开发区的政策、体制、资金上的优势对接起来,在区域开发中构建新的工业体系。

我们建议把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相结合。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新型工业与城市规划中,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的承载能力,而且要注意资源的容量,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承受能力。

我们建议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培育接续产业相结合。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中,要充分挖掘潜力,寻找伴生资源,把废物开发利用作为接续产业,对废弃矿坑要加强生态修复,发展旅游、科普教育和现代生态农业等产业,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资源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民间自发形成废品捡拾收购加工体系混乱无序、人员庞杂,急需加以引导和管理。我们建议要鼓励发展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静脉产业”,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和加工利用体系,打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产业基础。建立废物回收体系,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增长,也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建议按照市场运作模式,重视并加强这项工作,为资源回收利用与环保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尤其要为民营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开绿灯。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观念要转变、法律要先行

《绿色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反对奢侈浪费,首先要在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变革。

杜宜瑾: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对奢侈浪费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变革,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和消费观,建立和养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在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提下,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增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广泛开展节约降耗。减污增效活动,形成人人崇尚节俭、处处体现节约的社会风尚。

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基于循环经济是集社会、经济、环境与相关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实践进程中,首先要从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入手,以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为核心。因此,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公众及中介组织的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而且需要从现有社会体制的创新出发,在法规、政策体系、经济、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建立.以及道德文化等诸多环境条件上给予发展循环经济强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保障。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以较低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中,通过合理生产、高效利用、提倡节约、杜绝浪费等手段,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文明社会。

《绿色中国》:在全社会形成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价值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法制的轨道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杜宜瑾:在现阶段,我们认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其它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结合起来,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利用意见》等,研究出台循环经济建设的专门规定,以确立循环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比较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推动措施;加紧制定推动循环经济实施的相关经济政策,特别是循环经济的引导性政策等。然后结合我国不同层面实践循环经济试验示范点的现状,开展循环经济的立法调研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先出台促进循环经济立法的相关管理条例,进而从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始,明确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宗旨、基本原则,尔后逐步完善与建立符合国情的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

《绿色中国》:在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您还有什么样的建议?

杜宜瑾:应尽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工作,促进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节约型社会中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循环经济要求物尽其用,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缓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以资源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要逐步制定规划,试点示范,整体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领导,切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持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和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型经济必须实现责任与利益的公平结合。通过建立资源价值计量并计八成本制、排污计量收费制、产品负责乃至最终处理责任制三大经济政策,以及三大经济政策间的互动效应,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制度架构。市场和法制的社会,不能只有利益而不负责任;也不能够只负责任而无利益。资源价值计量并计八成本,是从源头控制资源消耗,增强循环利用的市场动力。排污计量收费,是从末端控制废物的排放.减少废物的产生,促进循环利用。产品负责制是从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直接促进循环利用,将源头和末端责任贯穿起来。三项政策的有机互动,就形成了循环型社会能动的经济政策框架。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4

“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要看到,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虽然资源节约了,但却是“不发展的社会”,这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节约型社会是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应用写作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节约型社会与“勤俭建国”

节约型社会与过去强调的“勤俭建国”相比,内涵更广泛,发展的层次更高。它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并且能够尽量循环利用,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基于此,必须着眼于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把节约资源纳入经济转换方式的重要内容,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让每个人羞于浪费、不敢浪费。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只是由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过去我国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用于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十分严重。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要打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另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经济运行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造成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退化、恶化严重。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的破坏,转变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重要的一步。最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我国正在积极实行资源的“走出去”战略,但是对于重要资源特别是粮食耕地、淡水、石油、煤炭等战略性资源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如果依赖进口,就会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质上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长远战略方针。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只有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有国家的长足发展。

编辑本段措施

温家宝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第一条 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第二条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条 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第四条 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第五条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着力点

第一点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要求真务实,居安思危,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全局观念;做到建设节约型社会从今天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节水、节电、节煤、节油、节粮、节地、节材等具体工作做起,让节约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第二点 二是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杜绝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一直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顽症”。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只看到了短期效益和局部利益,没有看到资源的无端消耗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消极后果。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于企业行为要积极引导和规范,对于政府行为要加大监督力度,改变唯GDP的政绩考核体系,把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列入监督考核内容。

第三点 三是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行

业加以控制,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要尽快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

生产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力争用信息技术降低对

能源的消耗。四是大力扶持环保产业,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根

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环保产业潜力巨大,不仅能回收废弃物,减

少污染,它的产值巨大,还能推动经济发展和劳动及就业。环保

产业只是作为循环经济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着手建立循环经济

体制。循环经济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

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

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我们应当转变观念,积极探讨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着手

建立支撑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公众体系,促进

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循环经济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发挥重大作用。

第四点 其他相关条件建设节约型社会,还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

科技进步带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推动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示

范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资源节约

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5

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尽快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做到“五个依靠”:

一靠改革,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资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都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关。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措施。应重点推进矿产资源价格、水价、电价、热价和天然气价格等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约资源的新机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税政策;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二靠管理,充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目前,由于管理水平低、监督不力,我国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节约的潜力十分巨大。加强管理监督,是近期节约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明确的节约目标和切实有效的节约措施;建立资源节约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资源节约的统计工作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各个方面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靠科技,建立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我国资源生产、消费等领域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十分落后,这是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重点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

四靠调整,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国高耗能、高耗材行业发展过快,比重偏大,这是导致能源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必须注重结构调整,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方工。

从家庭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6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0 月11 日 | 文章来源:妇联

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 强卫在“亲子携手同行,做节约型家庭”

——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展示活动上的讲话

尊敬的顾秀莲副委员长:

居民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全国妇联和北京市妇联在北京最具民族团结特色的牛街街道东里社区文化广场举办“亲子携手同行,做节约型家庭”——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展示活动,首先我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向一直关心北京市工作的顾秀莲副委员长和全国妇联的领导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

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全国妇联推出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并将每年9月定为“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九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景色宜人,又逢新学年,是开展道德教育活动非常好的时机。特别是今年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确定了亲子共创节约型家庭的重点,对于节约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北京市正在围绕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前不久,北京市召开了专门的工作会议,下发了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对节能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领导亲自带队检查节能工作的落实情况,下发了要求党政机关带头节水节电的通知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北京市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天的活动以小手拉大手,从家庭做起,号召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建设节约型城市,这个切入点非常好。刚才的倡议书从家庭节能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方法和窍门,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我们还应该看到,家庭节能更重要的是树立家庭节约的意识,特别是让孩子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通过节约的习惯、勤俭的品质,树立环保的思想,成长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眼光的一代新人,这个意义更为深远。

希望广大家庭切实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约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让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中,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张世平在“亲子携手同行 做节约型家庭”

——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展示活动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小朋友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风送爽的美好季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亲子携手同行,做节约型家庭”——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展示活动,很有意义。受秀莲大姐的委托,我代表全国妇联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位家长、同学们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贯关心、重视、支持儿童工作及家庭教育工作的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这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宣武区委区政府、北京市妇联及宣武区妇联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指出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为做好这项工作,全国妇联联合25个部委推出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并把9月定为“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每年都围绕主题,突出一个重点。各地妇联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如“双合格”标准大家谈、“母亲素质教育工程”、“百万家庭教育报告活动”、“家庭教育进村、进校、进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做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节约型家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家庭中倡导合理的消费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能源消费的基础单位,没有家庭成员的节约理念,没有家长和儿童的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就不能落到实处。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妇联工作实际,今年“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我们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亲子共创节约型家庭”为重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亲子资源节约行动”,上下联动,开展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对接活动。今天,我们与北京市妇联联合举办“亲子携手同行,做节约型家庭——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展示活动”,还有9个省区市在今天同时举行活动。在今天的活动中,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还推出首批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这些都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深入开展“双合格”活动的重要举措。通过这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将会动员千家万户积极参与到创建节约型家庭中来,帮助引导家长和儿童树立节约意识,“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去年以来,北京市妇联认真围绕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双合格”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形成了自身特色,取得了显著成绩。刚才宣武区及街道的介绍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开展了“万名母亲学家教,科学教子进家庭”等活动,充分利用了社区教育资源,积极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努力探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这种形式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推广。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子女树立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一个着力点。各级妇联组织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创建节约型家庭的重要意义,把创建节约型家庭纳入“双合格”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要充分利用社区贴近群众,贴进家庭的特点,依托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及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节约资源的亲子互动宣传教育活动,促进节约意识和节约风气的形成。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加强对“双合格”活动的宣传,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珍惜资源,从我做起”的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宣传“双合格”活动和亲子节约资源的典型事例。希望广大家长踊跃参加“双合格”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节约意识,培养优良品德,学习科学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长大为建设祖国多做贡献!

同志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致全国家庭的倡议书

(父):家长朋友们:

(儿):青少年朋友、小朋友们:

(合):大家好!(父):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政府的号召,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今天我们相聚在牛街民族大家庭,举行“亲子携手同行,做节约型家庭”----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展示活动。作为北京市一个普通家庭,我们深知,水、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每个家庭都自觉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不仅减少家庭开支,也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更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儿):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共同推崇的先进文化理念。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每个家庭、每个公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父):为此,我们作为北京市的家庭代表向全国广大家庭发出倡议:

一、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摒弃畸形高消费。向家人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影响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行动。

(儿):我们要学习环保知识,挖掘节能窍门,听从家长教导,参与节能活动,成为家庭节能小帮手。

(父):

二、开展家庭节水行动。更换节水器具,检查防止滴漏,洗涮使用盆桶,方便留存余水,下雨接水浇花,洗菜先捡后洗,自己动手洗车,鼓励一水多用,加大循环力度。

(儿):我们要自己动手清洗小件衣物,洗澡动作迅速,不贪玩,帮助家长收集使用过的干净水再利用。

(父):

三、开展家庭节电行动。选用节能型电器,随手关闭电源,减少开关冰箱的次数,空调调至26℃,减少电脑待机时间,饮水机不用时关闭。

(儿):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做作业不托遢,少玩电脑游戏,多做户外运动,既强壮身体,又节约电能。

(父):

四、开展家庭外出节约行动。购物时选用布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就餐时点餐适可而止,鼓励打包,避免浪费,尽量少用餐巾纸,多用手绢和抹布,短途以步代车,节能同时健身。

(儿):我们要节约学习用品,铅笔、橡皮、本册完整使用,字纸两面用,想好再动笔,减少使用修正液。

(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参与。让我们每个家庭都从自家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参加“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活动,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关于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篇7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谓的节约型社会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化效益的使用,追求一个最大化的投入产出比,追求的是健康、持续、有序、高效的发展,这是他的实质内涵所指。据此我们的眼光就应该瞄准内涵所指的社会资源,应该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而不是单单盯住单一的自然资源这一狭隘的领域,由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应当体现在人之于、人之于自然和自然之于自然等三个层面。

一、对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在社会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靠的就是人才,人力资源是改造、创新、发展社会的基本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另外,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经济实体不断发展繁荣的原动力,而这一切都必须靠人才来实现。要想人尽其才,就必须具有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而能否给他们创建适宜的环境,就显得很关键。

要真正建设好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来完成。

一是要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一方面要有高效廉明的政府来保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市场主体的规范高效运行;另一方面要有适应市场发展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以确保在世界的大市场里不遭淘汰、发展、繁荣壮大。

二是要有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使资源持续发展,物尽其用。科学技术不但可以提伸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而且可以对未知的资源进行研发,创造新的效益。我们在保证环境不被污染、资源不被毁灭性开发的前提下,要保证物尽其用。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经济实体不培养人才、不好好地使用人才,那将是十分愚蠢的,也是没有希望的。相反就会出现活力无限、动力无限、生机勃勃的繁荣兴旺的景象,所以说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人才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要保证人才不被荒废、不被流失,是讲究人才资源使用效益的核心,但还应该引进关键人才,带动和开启一大批人才的智力宝库,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

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有一个培养成本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成本的严格控制,对于高校的资源应当充分提高其使用效益,防止闲置和浪费;二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防止脱节,尽管完成了培养过程,但很难使用,结果仍是一种浪费;三是防止人才外流到其他国家,减少或者杜绝那种他国廉价掠夺人才的现象。

如何使用人才,自有专门的专家去研究实施,包括专业技术、工商管理、公务员等类别,我想重点谈谈使用公权力的公务员这一块。公务员履行的是人民赋予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具有非常关键的链接连锁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公权力的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的核心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关键因素在于公权力的正确行使。

1.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之于人、人之于自然的配制和利用

这里要触及到人才配制的体制问题,就是要有一整套完善的人才配制制度,以确保一心为公、管理能力强的人走到行使公权力的岗位;保证业务技术高精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走到充分发挥他们技术的技术岗位;保证有工商管理能力的人才真正经营公司管理等等。现在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随着大家想像中的市场经济概念,一窝蜂地涌去做所谓的“生意”、追逐金钱,但大多是低规格的重复建设,利用的是市场漏洞来赚取利润,利用的是原始资本的自然增值,例如土地价格被推波助澜走高后所形成的利差等,真正有创造性的高薪技术鲜有所见;要么是倒来倒去,反正中国的市场很大,总有他们倒腾的机会,如果长此以往,是根本无法承受得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洗礼的。我们从英国人胡润发布的《2006百富排行榜》上读出这样的信息:前10强无科技富豪,多在进行地产投资。接下来的福布斯富豪榜公布的数据也让人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尽管这是仅供参考的信息,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靠稀缺自然资源的自然增值、靠社会发展的自然增值而攫取财富,这是怎样的资源配制呢?足以引起上海市政坛震动的社保资金违规进入生产领域(主要是房地产),捧出的系列财富神话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该产业由于缺乏科技含量而唯以资金为堆积所具有的脆弱性。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他们的这种目前并未给社会造成多少负面影响的自发的逐利行为,但是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深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才不是在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才能去创造子新的有竞争力的价值源泉,而是去瞎倒腾那些小小区域的利润呢?为什么大多数所谓的财富英豪使用的是政策的漏洞、自然资源的自然增值呢?比如最近由上海社保案所牵出的相关财富神话,都是虚幻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并不是惟一的,类似的情况肯定还有,只是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有了制度的保证,接下来就必须保证能够得到严格的实施。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任人唯亲、任人唯帮派、任人唯心腹,包括政府等无关人员无端干预经济实体的人员治理结构等现象比比皆是,这是严重破坏人才的市场经济配置规律,给发展生产、推进社会进步带来阻碍的行为,应该铲除掉。

还有很多人,想方设法都想到其他发达的国家去获取绿卡,难道是他们不爱国吗?非也!他们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稳定、宽松的环境。同时这也是它国搞人才掠夺的一种方式,试想在国内花了多大的成本才把他们培养成人,但一下子就流失到他国去为其他人服务了,我们难道就可以不计算这里边已经投入的高额成本和未来潜在的巨大的创造吗?不能闭关自守、不能干涉公民的自由选择权,这是肯定的,但是其他有没有值得自己深刻检讨的地方呢?毫无质疑,问题还很多,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抗、回避现存的弊端。我们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留住或者唤回一个关键技术人才,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带着这样的思想去珍爱人才,就创造了新的希望。

由此看来,对人力资源正确使用的政策、社会引导和控制力度还是不够的,人才的浪费是惊人的。

2. 公权力的正确、充分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保证

首先,公权力的基本职能就是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所以它必须得正确使用,不然就会发生连锁的不良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用公权力消除垄断经营、地域保护、无序竞争等破坏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障碍。所以只有保证公权力的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有一个公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

其次,公权力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孵化器。现在有很多地方在大张旗鼓地讲“软环境就是生产力”,这一说法有它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充分说明了公权力在优化资源配制中的重要作用。试想一想,如果行使公权力者,能够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完整地行使其管理职能,肯定就会形成一个吸引外来投资者的良好环境;与此相反,不但增加了外来投资者的进驻成本和运营成本,更主要的是无序的环境让人望而却步、引不来投资,本地资源也就得不到深入、有效、持续的开发利用,要么处于沉睡状态、要么在低效运转、要么被毁灭性短期使用,这样所造成的损失浪费是惊人的,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触动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地方政府领导的麻痹、麻木的思想,无法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同时可以看出,上述说法显得有些可悲,悲就悲在充分说明了公权力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多么大的差距,把本职的份内工作提到了如此高的地步来强调,确实有些失却履职公权力者的颜面,应该说“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就是本职工作”。

我们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是正确、完全行使公权力的自然结果;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摇篮和孵化器,哪儿的环境好,那里的市场经济就会发达,人们就会安居乐业,就会创造并享受一种高品质的生活。

再有,就是必须铲除化公权力为私用的市场经济的毒瘤。生意人为寻求保护、手握公权力的人想得到享受,成就了官商勾结的基础;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监督的缺失提供了官商勾结的条件,于是官和商相互渗透、勾结的社会丑恶现象就适时而生。其实他们是在浪费巨大社会的资源以满足极少人的私利,各自耗费的是一小部分,但为了这一小部分所造成的损失浪费是惊人的,严重破坏了劳动分配的公正性原则,不但有可以实际计算出来的,而且更多的是间接的、潜在的、滞后的,比如对投资环境的破坏、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毁灭性开采、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等等。

公权力的滥用,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失,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阻碍,其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实行问责终身制,避免短期行为的巨大浪费。短期行为,并不直接表现出违纪违法的特征,但其危害是很大的,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浪费,因为它缺乏长远周全的规划、前后脱节,大量的资源也就处于短命夭折状态,比如修了没几年的建筑紧接着就因规划的改变而拆了、大量的投资因为形势的变化就无人问津了或者根本无法继续利用了、后届领导的风格与前届的迥然不同,于是很多东西就推倒重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就在于短期行为效应,没有终身问责追究制,很多领导踩在表面暂时的辉煌成绩上不断升迁,至于身后留下的那些无用但无过的事项则不会对他造成丝毫的不利影响。

最后,要真正落实好对公权力的监督,避免浪费。上面说到了履职不充分、错误的浪费也应该交叉包含在这里,但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政绩工程的浪费,这不是一种化公为私的违法犯罪行为,它是一种在看似冠冕堂皇下的无畏浪费,是一种个人或领导班子的邀功请赏式的浪费。这种行为,一无是处,实质是以浪费社会资源来赚取政治资本。虽然显得隐蔽些,但多不为人所齿。不断有新闻媒体报道,有些地方的政府为了修建所谓的城市形象工程,搞得负债累累,被债权人告上法庭,这种浪费到底该谁来买单呢?结果还是纳税人的钱,因为政府不会直接创造利润的。

公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随时都会盯着权利的使用效果,因此公权力的行为后果会产生很大的示范效应。

三、结构性浪费是巨大的浪费

缺乏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接收,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有条条上的、也有块块上的,总的突出变现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浪费,结构性浪费的表现是各自在低效益的状况下运行、大量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比如影响很大、很典型的江苏的铁本事件、内蒙的火电厂事件。结构性浪费,有其地方政府追求本地产值的牵拉因素,更重要的是缺乏全国的统一调控;在某一区域就是缺乏区域调控,比如省(市)、地级市一级等。

对此我想有两点可以做。

一是做好规划、调控。涉及重大资源利用、重大资金支出要立项逐级报批审核,相关部门工作要有全局观、有连续性,切实做好宏观调控、布好点,引导到资源优化配制、效益为先的路子上来,避免一届领导一个样、一个理由一个样等不连续、不科学的做法。有许多事情出发点是好的,但缺乏科学论证,实施的结果就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比如一些三番五次调节而保留下来的评估、达标活动,只注重了其个体必须满足的硬件、软件要求,而忽视了从全局着眼的通盘考虑、忽视了整体结构的最优性结果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重复性浪费,但局中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二是对资源的充分共用、共享。追求大而全,是很多单位的通常做法,因为这样好办事、不求人,显得财大气粗。你有、我有、他也得有,实际使用率却很低,大都成了摆设,由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我想是可以成立一种共用、共享的实物(信息)中心,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同时节约很多购置费用。

现在扩招后的高校,正处于大规模的扩建中,很多已经是负债累累了。扩建诚然有其必要性的一面,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恐怕是不容乐观的,我担心有一天高校会走国企的老路,即破产、重组。

结构性浪费比较隐蔽,没有什么评判的标准,一般也不会追究到某一个人的责任,所以有着一种“慢性病”的味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然就会走上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必须花大力气、牺牲高成本投入才能扭转的不利局面。

四、预算的严肃性是对财政资金支出的一种硬性约束,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制度

来自纳税人的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管好、用好这些财政资金,是对纳税人负责、是对国家负责,因此必须强调预算的严肃性,保证最大化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

预算的制定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现资金流向与资源良好配比、资金规模与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现在有很多地方表现出预算的随意性,下一级千方百计向上一级争资金、争项目,甚至有许多不顾客观事实和条件的谎报、瞒报情况,但实质上又很难发挥出所争到的资金的应有效益,大凡只要资金到手,自己的“家”就好当了,随意支配而不计较效益的情况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向来缺乏可靠的资金使用效益的后续监督的体制,确保了不会有人被问责追究,因而这种争资金的方法也就长年被发扬光大地被沿用。

在预算的使用过程中,要对所谓的机动部分严加控制和实施严格的事后效益考核制,避免一把手的“拍脑袋”工程。预算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应付许多突发意外事件,本无可厚非,但很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上面,尤其是在特定项目或者某一时段期末结余额较大的情况下,表现出了突击花钱、乱花钱、搞政绩工程等现象。

在整个预算的确定、使用和决算的过程中,人大应该切实负起监督职责,必须制定一套可以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办法,不放马后炮,要做事前诸葛亮,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避免很多东西积重难返。

必须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独立公正的评估制度,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都要介入,全程接受全民的监督,把综合评估的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构成要素。

政府预算的执行与公权力是紧密相连的,是权力实施后的数字化表现,其结果的影响将是深远和巨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到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市场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利益得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和信任……,因而必须保证它的客观真实、高效、不被个人或小集体非法侵占、不被合法合情合理外衣掩盖下的无谓消耗。

五、对企业的诊治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主体的重中之重,是产生产值、利润的最重要的载体,企业的运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大部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果,因而保证和促使企业高效运作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作为企业自身来说,应该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来规范运作,树立和落实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思想,狠抓产品开发、强化成本和市场的管理,把企业维持在具有强的竞争力、良性运行的状态。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我想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企业进行诊治,深入其内部探知阻扰发展的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指导实施,以求落到实处,产生明显的效益。

这种机构可以是社会中介组织,或者形成由政府组织专家为企业无偿服务的长效机制,但我想这一过程中应该有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参与和指导,以有效地解决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按理说,企业的种种问题都是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管理者和市场的裁决者来解决的,但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特殊阶段,还得更多地依靠政府来调节(解)外部环境,作为一个过渡,最后待市场经济环境完全形成之后,才能完全淡化政府的具体参与运作。

六、树立、鼓励“从小事做起”的全民节约意识行为

今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引用的有关数字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变现为消费超标严重、消费随意性大、效率低下且浪费严重。这些数字和现象是触目惊心的,是一种软性的巨大浪费,是消费观念落后、预算管理软弱、公权力滥用的综合变现,有必要强化综合管理,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建立全民节约意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是实施实际的节约行为,改变粗放、不计成本的浪费行为。比如随手关灯、关水,废水的循环利用,办公室纸张的反复使用、尽量使用无纸网上办公等等。

我们要在全社会掀起“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少花一分钱、建设大世界”、“节约就在你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等的宣传教育,重新拾起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优良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孩子丢掉了很多许多优良传统,因此诸如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尤其要从娃娃身上抓起,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节约勤俭的意识培育在根子里。

曾经读过一篇《一个节约起来的富裕之家》的文章,故事讲的是美国的一个收入不高的普通家庭,该家庭的家庭主妇,精打细算,想了很多方法来安排开支,非但没有影响平常的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几年之后,相对于同等收入的家庭来说,显得异常富有,别人大惑不解地问她的缘由,她说“这是我节约起来的一个富裕之家”。这就是节约的效果,一个家庭是这样,千万个家庭就将汇成更大的富裕的世界。

另外,我们应该向日本多学习一些,探究这样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强国?他们是如何依靠人力资源、依靠科技强大起来的?他们是如何再战后废墟的国土上,以“小气+吝啬”的行为方式而节约积累起来那样一个强盛的国家的?

二是,鼓励人人都来找问题、想办法。找到跑冒滴漏的地方,再想办法堵上,也是节约的另一个方面的同向含义;还要鼓励人人都来出点子、想办法,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例如技术革新、新发明创造、工艺改革等等,要不拘形式、遍地开花,只要有益的,都可以鼓励、利用。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标准定额管理办法,据此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引导节约行为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节约节约型社会现代化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张,把节约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节约不仅是生产和生活消费概念,而且是具有丰富和深刻理性内涵的哲学范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节约和节约型社会的理性解读和思考

节约是合成词,在一般意义上指人和物的关系。节是节省、节俭,节制;约是约束、简约、克制。节约本意指人对财富、资源以及人力的支配、使用和消耗要有节制和约束,要适度和适当,要追求合理性、合目的性,不能随意、任意和盲目。节约和节约型社会的理性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约概念产生的原始根源在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理性的生成。人的自然本能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盲目、无意识、无目的,没有对行为后果的估计和预想,只凭借本能去实现和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人的类本性则不断节制和约束人的自然本能,要求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人类在支配和消费财富资源时,必须以资源财富的有限性、稀缺性为前提,才有自我节制约束和互相节制约束。因此,提倡节约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合理的,合人性的。

第二,节约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源于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愿望要求。如果我们把人类所创造的财富资源(包括已经形成的创造能力)定义为A,把所消耗和消费的资源财富(包括预期的消费和消耗)定义为B,那么,我们必须明确地意识到,在任何情况下,A都必须大于B,即我们所消耗消费的财富和资源的数量规模都必须小于所创造和开发的财富和资源的数量规模。只有如此,人类以及个体才有生存的保障,国家和社会才有发展进步的基础。反之,如果A=B,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如果A小于B,那就预示着将要发生灾难性的结局。因此,节约是人类社会和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作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约根源于人类创造力无限性和有限性矛盾对立。从人类不断发展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力、开发力是无限的。人类有能力创造出满足自己生存延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财富,找到对那些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资源。然而,从当代人或者可以预见的一两代人的实际状况来看,人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无疑又是有限的,资源、财富、创造力、创造的途径手段对象等都有限。因此,解决这种有限无限矛盾的唯一手段就是节约。节制约束自己对财富和资源的消耗和消费,以求得这种有限无限矛盾的缓解和暂时的平衡,使人类社会尽可能从容地面对自身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以更加理性和人性化的姿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共处。

第四,节约根源于人类求善抑恶的道德追求。道德不仅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也规范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体,人必须善待自然,善待环境,善待人以外的其他物种和种类,必须在有节制、有约束的状态下从自然界攫取资源,有节制、有约束地消耗自己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物是人创造的,是人的生命过程的转换形态,是人的体力智力活动的凝结。敬物就是敬人,珍惜财富资源,就是对人的创造活动的珍惜尊重,就是具体展示人类求善求真的一种道德要求和道德本性。因此,在道德层面上,节约就是美、真、善,挥霍浪费就是丑、假、恶。节约是人的扬善抑恶、求真求美的道德本性在经济运行和生活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二、节约和节约型社会的时代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实证分析

不同时代对节约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阶段,节约概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以传统社会对节约范畴的理解作为参照,描述和分析节约概念时代涵义和基本特征。

第一,传统社会理解的节约主要是针对生活消费领域的节制和约束,一般被理解和解释为日常生活中的省吃俭用、因陋就简、满足现状、无欲无求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而当今时代的节约主要指社会生产领域,对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行为的节制和约束。从宏观意义上讲,生产领域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生产领域的浪费是最严重的浪费。理性的社会只能在有利于生产,有利于效益和效率,有利于更多更好地创造和积累财富,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提倡节约,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传统意义上关注生产领域的节约主要是关注生产过程的节约,如尽量减少人力物力成本的投入和消耗,强调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而现代意义上关注节约是比生产过程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决策领域。当今时代,或者由于随意性、头脑发热、好大喜功、脱离实际、违背科学、违背规律等导致盲目冒进;或者由于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目光短浅等而导致坐失良机,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决策失误,甚至重大失误,导致资源财富的巨大损失和严重浪费。

第三,传统意义上的节约主要指社会成员对个人财富消费行为的节制和约束,而现代意义上的节约则主要是节制约束国家政府和权力阶层对公共财富资源的使用支配,强调对公共财富资源支配、使用、消耗的合法性、合理性,关注其支配使用的效益和效率以及公正和公平的状况。节约公共财富资源不仅是对权利和权力所有者——人民的尊重和敬畏,对权力执掌者——人民公仆个人良心和政治道德的拷问,而且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领域节制、制约和约束公共权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当代社会对公共财富资源的节约必须从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意义上去理解和诠释,才能够更加贴切准确地体现节约范畴的时代内涵。

第四,传统意义上的节约主要指对生活消费资料的节约,是狭义的节约,而从现代意义上理解节约则是广义上的节约,包括对资源、能源、环境、生态、人力、时间等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在开发利用消耗方面的节制和约束。

因此,我们把21世纪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描述概括为:保持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不可再生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社会生产和经营的集约化,生活消费的合理化,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以及政治清明和权力运作的廉洁高效等。其实证分析如下:

第一,节约型社会的生产和经济

运行追求集约型的增长模式。节约型社会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规模经营,节约投资、资源、人力,以较低的消耗和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和较好的效益,通过综合协调和科学决策,尽量减少和避免重复投资与重复建设,杜绝那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架子工程,半截子工程等。这种经济运行和增长的模式,以较低的成本创造出较多的、可资利用的社会财富,使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经济运行模式是集约型的发展和增长模式,节约就是在生产领域追求集约和集约化的经营。

第二,节约型社会的决策追求政府和社会管理机关以及决策部门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模式。国家和社会管理决策的成本要降低,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益和效率要提高,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现代社会运行节奏快、风险大,如果能够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特别是避免重大失误,那就是最大的节约;如果能够不失时机,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果断决策,实现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就是最大的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是追求节约型的政治,塑造节约型的政府,建设节约型的执政党。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约型社会的权力阶层、党政官员群体必须清正廉洁、廉政勤政,其个人财产的来源和数目应该能够接受法律和公众监督,其公众形象应该值得信赖托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权力阶层和官员群体如果能够作到不事奢华,求真务实,奉公敬业,那就是最大和最有效的节制;如果执政党和政府能够自觉作到取信于民,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施爱于民,就是最大和最有效的自我约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是执政和施政主体方面能够自觉作到自我节制、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节约型社会,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和消费概念,而是政治上的要求、法律上的规范,更是道德境界上的追求。

第四,节约型社会追求文明节俭、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消费方式。在当今时代提倡节约消费,不等于提倡禁欲主义;反对奢侈浪费不等于反对和抑制正常合理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消费已经从过去的生存型消费逐渐演变为集学习、发展、休闲、娱乐和享受于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方式。不论层次和水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消费都应该遵循科学理性的原则,做到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瞻前顾后,合理安排,统筹考虑,留有余地,以防不测,有备于不时之需等。对于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来说,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指导消费的理念,永远不会失去其意义和价值。

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经济学家们在这个原理中所讲的“消费”,只能是局限于公民对个人所拥有的、合法财富的消费,而绝对不能笼统地包括和涵盖权力阶层、党政官员群体对公共财富(主要指国家财政资金、税收,党政机关的行政经费,国有公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利润、收费、罚没款项、公共事业建设项目投资等)的消费,即公款消费。节约型社会,必须坚决杜绝和彻底根除腐败赖以滋生的消费土壤和条件,杜绝以“拉动经济”为借口的公共财富私人消费行为。否则,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想目标就是空中楼阁。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关于实现现代化的途径问题,我们曾经有过多种战略层面的思考和选择。但如果不改变目前生产领域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不改变决策领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降低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成本,不能有效遏止权力阶层的贪污腐败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历史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必然和唯一的现实选择。

第一,基本和现实的国情决定中国的现代化只能选择节约型社会的模式。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资源占有量主要指标在世界上几乎都是位居后列。按照中国的国情,我们的现代化只能是适度发展,适度繁荣,适度消费,适度享乐。必须以生产、创造和节约三个因素的实际状况来决定消费水准和对消费的期望值,必须用节约的观念和理念来统领人们对现代化的期望和追求。因此,节约不仅是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必要手段。

第二,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格局决定中国的现代化只能选择节约型社会的模式。立足于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战略,把实现现代化的命脉所系和关键要素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够过分依赖外部世界。不管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和通过本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来实现现代化。在加紧寻找可替代资源的同时,努力降低消耗,探索以保护生态和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标志的循环经济模式。因此,当今的世界格局决定中国必须按照节约型的模式和思路来谋求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中国的现代化只能选择节约型社会的模式。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是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论是先富裕起来的阶层还是尚未脱贫致富的人群,都必须把节约作为劳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的基本准则。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扶贫济困,脱贫致富,所有这些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措施途径都决定必须提倡和树立节约观念和价值理念。

第四,执政党的宗旨和追求决定中国的现代化只能选择节约型社会的模式。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和本色,也是我们党始终追求的价值信念。执政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只有努力倡导节约的观念和理念,作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厉行节约,抵制和克服铺张排场、奢侈浪费的陋习,才能够永远保持共产党艰苦奋斗的本色,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执政党保持自身本色的必然要求,是执政党意志和意图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体现。

上一篇:初步设计文件内容要求下一篇:江西制药有限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