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先进典型演讲

2024-08-26

建设节约型社会先进典型演讲(精选8篇)

建设节约型社会先进典型演讲 篇1

节约演讲稿 建设节约型社会演讲稿

你是否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已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资源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倡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形成节约之风深入人心,节约美德蔚蓝成风。

祖国的未来蓝图需要我们团员青年来描绘,民族的希望要靠我们来实现,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更应有我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此,特倡议如下:

一、增强时代责任感,树立三种意识

作为21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从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出发,崇尚节俭、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意识。

二、节约资源,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一位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努力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作起,从身边作起,从一点一滴作起。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倡导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推广办公电子化和资源变废为宝。

三、积极实践,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研究院所建言献策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高度,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出发,w围绕本单位在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设节约型机关、校园和院所的意见和建议。广大青年科技人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投身节约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创新和改革,真正形成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时尽其效的节约型社会。同时,节约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用我们青年率先垂范,广大青年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培养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

青年朋友们,节约新时空已经展现,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我们的智慧和行动去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一切。

建设节约型社会先进典型演讲 篇2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建设,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 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循环经济模式, 调整产业结构, 已成为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四个角度阐述了节约型社会内容及意义。

1 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 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 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 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 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 (或用可再生资源) , 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 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 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 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 必须统筹兼顾, 不能片面理解。

2 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2.1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解决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

目前, 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 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接近极限。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 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是日本的11.5倍, 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 是美国的4.3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造成这种局面,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技术、资金、管理等诸多因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经有关部门预测, 将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目前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3亿吨标准煤。倘若整个社会都能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资源能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是可以逐渐缓解的。

2.2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行开源节流, 不失为一副“良药”。建设节约型社会, 即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流通领域的损失, 制定节约方面的法律等等。具体地说, 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提高采矿、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要提高运输效率, 减少运输环节的损耗;要倡导节约型消费, 减少奢侈浪费, 例如商家减少商品包装, 节约包装材料;餐饮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节约木材资源;要出台《商品包装法》、《工业用水标准》等法律,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工业用水的标准。

2.3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只有通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才能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因为节约型社会能从观念、法律、经济等方面入手, 取得实效。观念上, 提高节约认识, 传授节约知识, 提高节约能力, 养成节约习惯;法律上, 奖励节约, 处罚浪费;经济上, 充分利用市场的杠杆作用, 制约浪费, 如加大奢侈消费方面的税金, 遏制高消费, 提高水价, 增强节水意识, 改变浪费的不良习惯。

2.4 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减少污染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根治污染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能节约生活用水, 企业能提高节水技术, 就能既节约水资源, 又减少污水排放量;如果我们注重污水处理建设, 就能既实现废水的回收利用, 又改善污水水质;如果我们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大力发展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循环经济, 就能既实现经济效益, 又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 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3 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

3.1 推行节约型生产模式

推行节约型生产模式, 就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 强制报废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 采用财政补贴和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办法, 以及加速折旧的办法, 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 促进提高资源的开采率, 和支持企业对落后的生产能力进行大规模技术更新与换代, 使采矿业与制造业能尽快转换到节约资源的新的技术轨道上进行生产。

3.2 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

其中, 在资源节约监督管理方面: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对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 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对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 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

3.3 发展节约方面的科学技术, 着力培养专业人才

继续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节约和替代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 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继续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重大项目, 包括重大技术示范项目、重大资源节约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等。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力度。

3.4 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资源回收利用要从具体事情抓起, 大力推广物资回收、垃圾分类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据统计, 全国每年约有1400万吨废纸没有用起来, 若回收利用, 不仅能生产1120万吨好纸, 还可以少砍2亿多棵马尾松。因此, 资源回收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3.5 推进节水建设

3.5.1 加大节约工业用水力度。

3.5.2 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循环利用污水和废水。

3.5.3 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 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 尤其是节水型家用设备。

3.5.4 加强供水管道的检漏工作, 减少不必要损失。

3.5.5 采取经济措施是促进节约用水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5.6 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3.5.7 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 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强海水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

3.6 建设节约型农业

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大力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巩固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加强乡镇企业节约生产工作。

4 结论

总之, 无论是做一名节约的公民, 还是打造节约型企业, 对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从自身做起, 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国正.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前进.2006年02期;24-25

[2]刘振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1期;9-10

[3]陈永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北方经贸.2006年03期.7-9

建设节约型社会先进典型演讲 篇3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中大国,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是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杜宜瑾。

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使资源更趋短缺

《绿色中国》:为什么说我国目前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杜宜瑾: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说,我国目前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

我们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本世纪头2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保障后代人的发展,当代的经济增长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行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绿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您具体分析我国资源的利用状况。

杜宜瑾: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品质不高,时空分布不均且人均占有量少。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已经出现重要资源国内供应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态势。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变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严峻;耕地紧张与城乡发展的矛盾在部分地区十分尖锐;煤电油运“瓶颈”制约趋势加剧。世界能源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加剧,以及各国对本国资源的保护,加大了我国利用国外资源的难度和经济成本。

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资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为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利用水平低、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关税壁垒的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则日益显现的时候,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要求产品符合环保标准.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环节都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尤其是对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的最终处理实行生产者责任制,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力带来很大影响。

封建陈旧的价值观和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部分行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环境条件的无序建设;不合理的高消费、贪大求洋的炫耀性消费、用过即扔的浪费型消费以及滋生腐败的公款消费等,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和不合理消费,向自然过度索取,已经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据有关部门测算,受大气污染影响,我国大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因空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上支气管炎。水污染使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恶化了生存条件。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不仅产生大量寄生生物,而且废弃物产生的渗漏液还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这些都成为一些地方疑难怪病和职业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绿色中国》:在资源的低效利用、高能耗的同时,对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也同样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可持续。

杜宜瑾:是的。我国生态与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一是水环境每况愈下。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60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1334万吨,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用水匮乏。二是大气环境不容乐观。2003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近1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三是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941万吨.其中有3000吨的危险废物未经任何处置排入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四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2002年,全国660个建制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36亿吨,集中处理率为54%,仍有6200万吨未经任何处理。监测结果表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五是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与环境恶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国外产业转移到中国,中国日渐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对我国的环境也将产生更大压力。

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矛盾的根本出路

《绿色中国》:面对这种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杜宜瑾: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是缓解资源环境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措施;是引导合理消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

《绿色中国》:中国致公党作为参政党,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并做了大量的调研,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请您具体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杜宜瑾:1999年,在对西部大开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向中共中央提出“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2001年,根据致公党内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在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高度评价了该提案,认真落实有关建议,于当年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促成了全国首届环境会计专业会议的召开。

2002年,我们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行循环经济两个专题,在四川进行了十余天的调研,提出的相关建议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为了将循环经济这一新的发展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我们于2003年组团,又赴辽宁就如何用循环经济理念,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课题展开考察。我们先后将调研成果,在党外人士座谈会和全国政协大会上做了不同层次的建议与发言,得到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采纳。落实。

2004年12月,致公党中央联合国家环保局、南开大学在天津共同主办了“环境与循环经济国际研讨会”。会议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国内外及港澳台共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加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环境与循环经济的理论、政策法规、技术支撑等方面,探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会议取得了很大成功,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2005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组织了51篇大会发言和提案,其中17篇涉及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期望能从理论到实践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有一个更为广泛深入的呼吁与推动。

《绿色中国》:在改造老工业基地,鼓励发展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静脉产业”,打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产业基础方面,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具体谈谈。

杜宜瑾:我们建议把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新开发区建设有机结合。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老工业基地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成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把改造老工业基地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验区。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与整合调整。引进新的管理机制,整合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人力技术资源,努力同新开发区的政策、体制、资金上的优势对接起来,在区域开发中构建新的工业体系。

我们建议把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相结合。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新型工业与城市规划中,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的承载能力,而且要注意资源的容量,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承受能力。

我们建议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培育接续产业相结合。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中,要充分挖掘潜力,寻找伴生资源,把废物开发利用作为接续产业,对废弃矿坑要加强生态修复,发展旅游、科普教育和现代生态农业等产业,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资源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民间自发形成废品捡拾收购加工体系混乱无序、人员庞杂,急需加以引导和管理。我们建议要鼓励发展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静脉产业”,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和加工利用体系,打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产业基础。建立废物回收体系,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增长,也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建议按照市场运作模式,重视并加强这项工作,为资源回收利用与环保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尤其要为民营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开绿灯。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观念要转变、法律要先行

《绿色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反对奢侈浪费,首先要在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变革。

杜宜瑾: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对奢侈浪费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变革,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和消费观,建立和养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在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提下,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增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广泛开展节约降耗。减污增效活动,形成人人崇尚节俭、处处体现节约的社会风尚。

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途径。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基于循环经济是集社会、经济、环境与相关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实践进程中,首先要从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入手,以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为核心。因此,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公众及中介组织的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而且需要从现有社会体制的创新出发,在法规、政策体系、经济、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建立.以及道德文化等诸多环境条件上给予发展循环经济强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保障。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以较低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中,通过合理生产、高效利用、提倡节约、杜绝浪费等手段,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文明社会。

《绿色中国》:在全社会形成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价值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法制的轨道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杜宜瑾:在现阶段,我们认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与其它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结合起来,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利用意见》等,研究出台循环经济建设的专门规定,以确立循环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比较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推动措施;加紧制定推动循环经济实施的相关经济政策,特别是循环经济的引导性政策等。然后结合我国不同层面实践循环经济试验示范点的现状,开展循环经济的立法调研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先出台促进循环经济立法的相关管理条例,进而从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始,明确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宗旨、基本原则,尔后逐步完善与建立符合国情的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

《绿色中国》:在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您还有什么样的建议?

杜宜瑾:应尽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工作,促进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节约型社会中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循环经济要求物尽其用,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缓解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以资源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要逐步制定规划,试点示范,整体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领导,切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建立绿色生产、适度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持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和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型经济必须实现责任与利益的公平结合。通过建立资源价值计量并计八成本制、排污计量收费制、产品负责乃至最终处理责任制三大经济政策,以及三大经济政策间的互动效应,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制度架构。市场和法制的社会,不能只有利益而不负责任;也不能够只负责任而无利益。资源价值计量并计八成本,是从源头控制资源消耗,增强循环利用的市场动力。排污计量收费,是从末端控制废物的排放.减少废物的产生,促进循环利用。产品负责制是从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直接促进循环利用,将源头和末端责任贯穿起来。三项政策的有机互动,就形成了循环型社会能动的经济政策框架。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创建节约型社会(演讲稿) 篇4

创建节约型社会(演讲稿)2007-12-18 14:16:4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创建节约型社会(演讲稿)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尽快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键是要做到“五个依靠”。一靠改革,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资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都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关。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措施。应重点推进矿产资源价格、水价、电价、热价和天然气价格等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约资源的新机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税政策;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二靠管理,充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目前,由于管理水平低、监督不力,我国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节约的潜力十分巨大。加强管理监督,是近期节约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订明确的节约目标和切实有效的节约措施;建立资源节约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资源节约的统计工作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各个方面节约资源提供良

好的服务。三靠科技,建立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我国资源生产、消费等领域的技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国家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四靠调整,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国高耗能、高耗材行业发展过快,比重偏大,这是导致能源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必须注重结构调整,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五靠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参与、人人节

约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应坚持政府带头、领导带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使节约术、工艺和装备十分落后,这是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重点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每滴油、每升水、每度电、每斤粮成为每个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5

 联系实际谈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以及当代学生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怎样履行自己的义

务,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谈建设节约型社会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就是要明确这个问题的背景。首先,人均资源相对较少是我国突出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我国的发展必须实施以依靠本国资源为主的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而,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资源总量较大,种类比较齐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均资源量少,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质资源偏大,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也不理想。多年来资源开发强度高,后备资源不足,加之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资源供应的紧缺。其次,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我国不仅存在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的问题,更为突出的是,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还非常低。这种低下表现在资源开采、资源加工、资源回收和资源循环等生产、生活消费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另外,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我国人均水资源少,但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为0.4,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多数城市供水跑冒损失超过20%。矿产资源回收率低,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煤炭综合回收率为30%,其中小型煤矿仅为10%~15%,大量尾矿资源浪费。由于技术落后,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货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23%,内河船舶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由于设计不合理,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相近国家的2倍至3倍。最后,国内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对外依存度升高。由于我国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远远低于开采量的增长,开采量的增长又远低于消费量的增长,形成了倒逼资源强度开发。但由于过去建设的矿山陆续进入“老年期”和“衰竭期”,资源产能大幅度下降,有的资源型城市所依靠的矿山又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资源的供给出现了紧缺,甚至“断层”。这一切,使煤炭、石油、钢铁、铜、铝等重要资源需求增长呈指数型曲线上升。为了平衡供需,2003年以来,铁矿石、石油、钢、氧化铝等资源性物资进口大幅度增长,我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明显升高,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映;不仅进口价格高速攀升,铁矿石价格一年上涨70%,运费上涨150%,而且被一些反华势力所利用,借口制造“中国威胁论”。因此,必须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所以,党中央作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不仅充分考虑了我国人均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而且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客观要求。其重要意义在于:建设资源节约型,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当以身作则,遏制奢侈之风,杜绝奢侈行为,鼓励合理消费,提倡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要想履行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就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1)要端正消费观念。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相辅相成和内在统一的关系。鼓励消费并不是无节制地制造消费,更不是奢侈浪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而人们消费的“度”就在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资源是稀缺的,有的又是不可再生的,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人类必须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加以必要的、合理的节制。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和浪费之风。(2)要提倡文明消费。正常消费,高质量、高品位的消费,是随着生产和科技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不能“过度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并不是不要人们消费,更不是要求人们压缩必要的消费和反对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是提倡合理的、正当的消费,实行文明消费。这就要求人们改变不良消费习俗,如饮食摆阔,大量浪费,肆意斗富,挥金如土,无节制地盲目追求高标准、超豪华等。文明消费是要把生活消费控制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最大效用”上。应从每一个人做起,在生活领域实行节水、节电、节煤、节油、节粮、节材等,真正体现“物有所值”、“物尽其用”。

怎样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矛盾,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出发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资源供需紧张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提倡节约势在必行,也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节约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参与,努力建立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树立节约观念。要使人人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向社会征集各种节约的好点子,对一些节约的好方法进行推广,使人人都懂得节约,调动公众的节约积极性与主动性,牢固树立起厉行节约的观念。

要制定法律法规。提倡节约不能光靠道德来约束,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节约纳入法制轨道,有了法律依据,就不只是道德范畴的事了。如果企业、公民随意浪费资源、能源,不注重节约,就得受到一定的经济处罚,影响非常恶劣的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前不久重庆国际啤酒节几小时耗费35吨啤酒,这种行为不仅要受到社会谴责,还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使其不敢肆意浪费,提高其浪费的法律成本。对于资源、能源消耗少,社会效益好的节约型企业,政府可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奖罚分明,守法者不但光荣还可以得到一定奖励,提高企业节约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要发展节约型产业。取消一些不符合节约型社会的禁令,为进一步节约铺平道路。比如说,我国目前有84个城市歧视小排量汽车,对小排量汽车进行诸多限制,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阻碍着节约的进展。小排量可以节约汽油,7月1日,我国第一个针对汽车燃油消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正式实施。据研究,这一标准实施后,到2020年,当年有望节油4000至6000万吨。所以,国家与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发展节约型产业,尽量清除有违节约精神的规定,为节约型产业大开绿灯。

政府当好表率。政府部门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要尽量做到节约。比如,在各种采购中提倡节俭,工作时不浪费水电,在细微中节约,从一点一滴做起。国家公职人员应该正人先正己,一言一行,厉行节约。

关于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篇7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谓的节约型社会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化效益的使用,追求一个最大化的投入产出比,追求的是健康、持续、有序、高效的发展,这是他的实质内涵所指。据此我们的眼光就应该瞄准内涵所指的社会资源,应该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而不是单单盯住单一的自然资源这一狭隘的领域,由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应当体现在人之于、人之于自然和自然之于自然等三个层面。

一、对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在社会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靠的就是人才,人力资源是改造、创新、发展社会的基本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另外,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经济实体不断发展繁荣的原动力,而这一切都必须靠人才来实现。要想人尽其才,就必须具有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而能否给他们创建适宜的环境,就显得很关键。

要真正建设好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来完成。

一是要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一方面要有高效廉明的政府来保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市场主体的规范高效运行;另一方面要有适应市场发展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以确保在世界的大市场里不遭淘汰、发展、繁荣壮大。

二是要有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使资源持续发展,物尽其用。科学技术不但可以提伸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而且可以对未知的资源进行研发,创造新的效益。我们在保证环境不被污染、资源不被毁灭性开发的前提下,要保证物尽其用。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经济实体不培养人才、不好好地使用人才,那将是十分愚蠢的,也是没有希望的。相反就会出现活力无限、动力无限、生机勃勃的繁荣兴旺的景象,所以说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人才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要保证人才不被荒废、不被流失,是讲究人才资源使用效益的核心,但还应该引进关键人才,带动和开启一大批人才的智力宝库,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

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有一个培养成本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成本的严格控制,对于高校的资源应当充分提高其使用效益,防止闲置和浪费;二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防止脱节,尽管完成了培养过程,但很难使用,结果仍是一种浪费;三是防止人才外流到其他国家,减少或者杜绝那种他国廉价掠夺人才的现象。

如何使用人才,自有专门的专家去研究实施,包括专业技术、工商管理、公务员等类别,我想重点谈谈使用公权力的公务员这一块。公务员履行的是人民赋予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具有非常关键的链接连锁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公权力的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的核心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关键因素在于公权力的正确行使。

1.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之于人、人之于自然的配制和利用

这里要触及到人才配制的体制问题,就是要有一整套完善的人才配制制度,以确保一心为公、管理能力强的人走到行使公权力的岗位;保证业务技术高精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走到充分发挥他们技术的技术岗位;保证有工商管理能力的人才真正经营公司管理等等。现在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随着大家想像中的市场经济概念,一窝蜂地涌去做所谓的“生意”、追逐金钱,但大多是低规格的重复建设,利用的是市场漏洞来赚取利润,利用的是原始资本的自然增值,例如土地价格被推波助澜走高后所形成的利差等,真正有创造性的高薪技术鲜有所见;要么是倒来倒去,反正中国的市场很大,总有他们倒腾的机会,如果长此以往,是根本无法承受得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洗礼的。我们从英国人胡润发布的《2006百富排行榜》上读出这样的信息:前10强无科技富豪,多在进行地产投资。接下来的福布斯富豪榜公布的数据也让人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尽管这是仅供参考的信息,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靠稀缺自然资源的自然增值、靠社会发展的自然增值而攫取财富,这是怎样的资源配制呢?足以引起上海市政坛震动的社保资金违规进入生产领域(主要是房地产),捧出的系列财富神话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该产业由于缺乏科技含量而唯以资金为堆积所具有的脆弱性。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他们的这种目前并未给社会造成多少负面影响的自发的逐利行为,但是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深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才不是在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才能去创造子新的有竞争力的价值源泉,而是去瞎倒腾那些小小区域的利润呢?为什么大多数所谓的财富英豪使用的是政策的漏洞、自然资源的自然增值呢?比如最近由上海社保案所牵出的相关财富神话,都是虚幻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并不是惟一的,类似的情况肯定还有,只是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有了制度的保证,接下来就必须保证能够得到严格的实施。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任人唯亲、任人唯帮派、任人唯心腹,包括政府等无关人员无端干预经济实体的人员治理结构等现象比比皆是,这是严重破坏人才的市场经济配置规律,给发展生产、推进社会进步带来阻碍的行为,应该铲除掉。

还有很多人,想方设法都想到其他发达的国家去获取绿卡,难道是他们不爱国吗?非也!他们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稳定、宽松的环境。同时这也是它国搞人才掠夺的一种方式,试想在国内花了多大的成本才把他们培养成人,但一下子就流失到他国去为其他人服务了,我们难道就可以不计算这里边已经投入的高额成本和未来潜在的巨大的创造吗?不能闭关自守、不能干涉公民的自由选择权,这是肯定的,但是其他有没有值得自己深刻检讨的地方呢?毫无质疑,问题还很多,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抗、回避现存的弊端。我们要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留住或者唤回一个关键技术人才,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带着这样的思想去珍爱人才,就创造了新的希望。

由此看来,对人力资源正确使用的政策、社会引导和控制力度还是不够的,人才的浪费是惊人的。

2. 公权力的正确、充分使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保证

首先,公权力的基本职能就是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所以它必须得正确使用,不然就会发生连锁的不良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用公权力消除垄断经营、地域保护、无序竞争等破坏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障碍。所以只有保证公权力的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有一个公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

其次,公权力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孵化器。现在有很多地方在大张旗鼓地讲“软环境就是生产力”,这一说法有它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充分说明了公权力在优化资源配制中的重要作用。试想一想,如果行使公权力者,能够充分发挥主管能动性、完整地行使其管理职能,肯定就会形成一个吸引外来投资者的良好环境;与此相反,不但增加了外来投资者的进驻成本和运营成本,更主要的是无序的环境让人望而却步、引不来投资,本地资源也就得不到深入、有效、持续的开发利用,要么处于沉睡状态、要么在低效运转、要么被毁灭性短期使用,这样所造成的损失浪费是惊人的,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触动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地方政府领导的麻痹、麻木的思想,无法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同时可以看出,上述说法显得有些可悲,悲就悲在充分说明了公权力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多么大的差距,把本职的份内工作提到了如此高的地步来强调,确实有些失却履职公权力者的颜面,应该说“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就是本职工作”。

我们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是正确、完全行使公权力的自然结果;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摇篮和孵化器,哪儿的环境好,那里的市场经济就会发达,人们就会安居乐业,就会创造并享受一种高品质的生活。

再有,就是必须铲除化公权力为私用的市场经济的毒瘤。生意人为寻求保护、手握公权力的人想得到享受,成就了官商勾结的基础;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监督的缺失提供了官商勾结的条件,于是官和商相互渗透、勾结的社会丑恶现象就适时而生。其实他们是在浪费巨大社会的资源以满足极少人的私利,各自耗费的是一小部分,但为了这一小部分所造成的损失浪费是惊人的,严重破坏了劳动分配的公正性原则,不但有可以实际计算出来的,而且更多的是间接的、潜在的、滞后的,比如对投资环境的破坏、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毁灭性开采、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等等。

公权力的滥用,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失,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阻碍,其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实行问责终身制,避免短期行为的巨大浪费。短期行为,并不直接表现出违纪违法的特征,但其危害是很大的,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浪费,因为它缺乏长远周全的规划、前后脱节,大量的资源也就处于短命夭折状态,比如修了没几年的建筑紧接着就因规划的改变而拆了、大量的投资因为形势的变化就无人问津了或者根本无法继续利用了、后届领导的风格与前届的迥然不同,于是很多东西就推倒重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就在于短期行为效应,没有终身问责追究制,很多领导踩在表面暂时的辉煌成绩上不断升迁,至于身后留下的那些无用但无过的事项则不会对他造成丝毫的不利影响。

最后,要真正落实好对公权力的监督,避免浪费。上面说到了履职不充分、错误的浪费也应该交叉包含在这里,但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政绩工程的浪费,这不是一种化公为私的违法犯罪行为,它是一种在看似冠冕堂皇下的无畏浪费,是一种个人或领导班子的邀功请赏式的浪费。这种行为,一无是处,实质是以浪费社会资源来赚取政治资本。虽然显得隐蔽些,但多不为人所齿。不断有新闻媒体报道,有些地方的政府为了修建所谓的城市形象工程,搞得负债累累,被债权人告上法庭,这种浪费到底该谁来买单呢?结果还是纳税人的钱,因为政府不会直接创造利润的。

公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随时都会盯着权利的使用效果,因此公权力的行为后果会产生很大的示范效应。

三、结构性浪费是巨大的浪费

缺乏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接收,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有条条上的、也有块块上的,总的突出变现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浪费,结构性浪费的表现是各自在低效益的状况下运行、大量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比如影响很大、很典型的江苏的铁本事件、内蒙的火电厂事件。结构性浪费,有其地方政府追求本地产值的牵拉因素,更重要的是缺乏全国的统一调控;在某一区域就是缺乏区域调控,比如省(市)、地级市一级等。

对此我想有两点可以做。

一是做好规划、调控。涉及重大资源利用、重大资金支出要立项逐级报批审核,相关部门工作要有全局观、有连续性,切实做好宏观调控、布好点,引导到资源优化配制、效益为先的路子上来,避免一届领导一个样、一个理由一个样等不连续、不科学的做法。有许多事情出发点是好的,但缺乏科学论证,实施的结果就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比如一些三番五次调节而保留下来的评估、达标活动,只注重了其个体必须满足的硬件、软件要求,而忽视了从全局着眼的通盘考虑、忽视了整体结构的最优性结果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重复性浪费,但局中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二是对资源的充分共用、共享。追求大而全,是很多单位的通常做法,因为这样好办事、不求人,显得财大气粗。你有、我有、他也得有,实际使用率却很低,大都成了摆设,由此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我想是可以成立一种共用、共享的实物(信息)中心,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同时节约很多购置费用。

现在扩招后的高校,正处于大规模的扩建中,很多已经是负债累累了。扩建诚然有其必要性的一面,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恐怕是不容乐观的,我担心有一天高校会走国企的老路,即破产、重组。

结构性浪费比较隐蔽,没有什么评判的标准,一般也不会追究到某一个人的责任,所以有着一种“慢性病”的味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然就会走上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必须花大力气、牺牲高成本投入才能扭转的不利局面。

四、预算的严肃性是对财政资金支出的一种硬性约束,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制度

来自纳税人的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管好、用好这些财政资金,是对纳税人负责、是对国家负责,因此必须强调预算的严肃性,保证最大化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

预算的制定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现资金流向与资源良好配比、资金规模与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现在有很多地方表现出预算的随意性,下一级千方百计向上一级争资金、争项目,甚至有许多不顾客观事实和条件的谎报、瞒报情况,但实质上又很难发挥出所争到的资金的应有效益,大凡只要资金到手,自己的“家”就好当了,随意支配而不计较效益的情况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向来缺乏可靠的资金使用效益的后续监督的体制,确保了不会有人被问责追究,因而这种争资金的方法也就长年被发扬光大地被沿用。

在预算的使用过程中,要对所谓的机动部分严加控制和实施严格的事后效益考核制,避免一把手的“拍脑袋”工程。预算时,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应付许多突发意外事件,本无可厚非,但很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上面,尤其是在特定项目或者某一时段期末结余额较大的情况下,表现出了突击花钱、乱花钱、搞政绩工程等现象。

在整个预算的确定、使用和决算的过程中,人大应该切实负起监督职责,必须制定一套可以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办法,不放马后炮,要做事前诸葛亮,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避免很多东西积重难返。

必须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独立公正的评估制度,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都要介入,全程接受全民的监督,把综合评估的结果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构成要素。

政府预算的执行与公权力是紧密相连的,是权力实施后的数字化表现,其结果的影响将是深远和巨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到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市场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利益得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和信任……,因而必须保证它的客观真实、高效、不被个人或小集体非法侵占、不被合法合情合理外衣掩盖下的无谓消耗。

五、对企业的诊治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主体的重中之重,是产生产值、利润的最重要的载体,企业的运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大部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果,因而保证和促使企业高效运作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作为企业自身来说,应该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来规范运作,树立和落实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思想,狠抓产品开发、强化成本和市场的管理,把企业维持在具有强的竞争力、良性运行的状态。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我想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企业进行诊治,深入其内部探知阻扰发展的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指导实施,以求落到实处,产生明显的效益。

这种机构可以是社会中介组织,或者形成由政府组织专家为企业无偿服务的长效机制,但我想这一过程中应该有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参与和指导,以有效地解决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按理说,企业的种种问题都是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管理者和市场的裁决者来解决的,但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特殊阶段,还得更多地依靠政府来调节(解)外部环境,作为一个过渡,最后待市场经济环境完全形成之后,才能完全淡化政府的具体参与运作。

六、树立、鼓励“从小事做起”的全民节约意识行为

今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引用的有关数字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变现为消费超标严重、消费随意性大、效率低下且浪费严重。这些数字和现象是触目惊心的,是一种软性的巨大浪费,是消费观念落后、预算管理软弱、公权力滥用的综合变现,有必要强化综合管理,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建立全民节约意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是实施实际的节约行为,改变粗放、不计成本的浪费行为。比如随手关灯、关水,废水的循环利用,办公室纸张的反复使用、尽量使用无纸网上办公等等。

我们要在全社会掀起“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少花一分钱、建设大世界”、“节约就在你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等的宣传教育,重新拾起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优良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孩子丢掉了很多许多优良传统,因此诸如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尤其要从娃娃身上抓起,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节约勤俭的意识培育在根子里。

曾经读过一篇《一个节约起来的富裕之家》的文章,故事讲的是美国的一个收入不高的普通家庭,该家庭的家庭主妇,精打细算,想了很多方法来安排开支,非但没有影响平常的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几年之后,相对于同等收入的家庭来说,显得异常富有,别人大惑不解地问她的缘由,她说“这是我节约起来的一个富裕之家”。这就是节约的效果,一个家庭是这样,千万个家庭就将汇成更大的富裕的世界。

另外,我们应该向日本多学习一些,探究这样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强国?他们是如何依靠人力资源、依靠科技强大起来的?他们是如何再战后废墟的国土上,以“小气+吝啬”的行为方式而节约积累起来那样一个强盛的国家的?

二是,鼓励人人都来找问题、想办法。找到跑冒滴漏的地方,再想办法堵上,也是节约的另一个方面的同向含义;还要鼓励人人都来出点子、想办法,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例如技术革新、新发明创造、工艺改革等等,要不拘形式、遍地开花,只要有益的,都可以鼓励、利用。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地方可以使用标准定额管理办法,据此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引导节约行为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发展创意产业与建设节约型社会 篇8

关键词:创意产业;节约型社会;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008-03

一、创意产业: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上。这种新经济的最大魅力就是文化。人类开始进入了以知识和文化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一个新型产业——创意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关于创意产业的概念有多种理解。在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将创意产业正式界定为“源自个人创造,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设计、出版、软件、影视等13个行业。创意产业首先在英国兴起,在短短的几年迅速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力量。据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其中美国达到14%,英国达到12%。从全球来看,创意经济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浪潮席卷全球。很多国家已经把发展创意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之一。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更宣称“创意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

二、发展创意产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推动作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1.创意产业是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首选产业

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曾以模仿创新和技术跟踪为主,发挥我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比较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制造业大国。目前已有170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今天的成就基本上是建立在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上。龙头产业几乎全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如矿产、纺织、冶金、造纸、钢铁、化工、石化、建材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资源需求急剧增长,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专家估计,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资源枯竭和环境成本加大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要在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新一轮的增长,我们就不可能继续走过去的老路。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创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到战略高度。创意产业立足于人的创造性的活动,资源消耗少而又无污染,高附加值具有高文化内涵,是文化、技术、艺术多产业相融合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上不依赖土地、石油等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也不会对环境生态造成污染,在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极大优势,是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首选产业。

2.节约型社会建设必须有创意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创意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业,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又能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创意产业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产业领域,而是能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影响着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它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现代服务业的高端,但又以其关联性和渗透性带动一批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不仅自身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带动了玩具产业、食品产业、服装产业以及迪斯尼主题公园的发展,我国湖南三辰公司的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不仅形成了动漫品牌,而且开发除了横跨十几个行业的“蓝猫”系列产品,形成年收入7.5亿元的产业链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创意产品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还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和情操陶冶,从而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其次,创意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将成为消费的主要增长点,我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是发展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的源泉,庞大的市场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又一优势。2005年,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总额为76亿元。有近5 000万游戏玩家,有近4亿的手机用户,目前这些市场大多被外国公司占据着,开发的潜力十分广阔。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许多城市已经将创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产业,通过创意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最后,依靠创意产业的引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突破现有之“世界打工者”命运和身份定位,成为集强大的发明、设计、制造能力于一身的经济强国,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所以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有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经济学家罗默在1986年就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它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3.创意产业的出现是世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发展创意产业都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型。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已把制造业视为低层次、低效益产业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发达国家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本地区的发展重点,以文化大国自居的英国开始意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着力推动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韩国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为了重振经济,政府开始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将目光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上。不仅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而且也在全球产业链体系中确立和巩固了自身的高端地位。美国、日本、芬兰、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远远高出其他产业的发展,其增长率几乎是其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一倍。他们的实证案例证明了创意产业对企业、城市、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国内资源已经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方式的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发展创意产业既符合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也符合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

三、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

1.将创意产业发展纳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上一篇:美丽的公园100字作文下一篇:商业运营管理建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