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2024-06-11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精选12篇)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1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

年级:10级

姓名:禹露辉

学号:2104043468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资源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4、国内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资源对外依存度升高.由于我国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远远低于可开采量的增长,开采量的增长又远低于消费量的增长,形成了倒逼资源强度开发.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

一、铜产量的二分之

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

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 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评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0、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常识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在宣传教育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常识的小册子,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做到以教育形式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长影响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的艰巨性不言而喻:

(1)国民的资源节约意识与观念普遍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节约意识普遍下滑。即使是

行为者主观原因所造成的浪费,其主观上又有自觉和不自觉、有意

识和无意识的区别。

(2)我国的资源节约机制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体制和制度弊病下的浪

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浪费;管理能力和科技水平问题导致的浪费。

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会对人

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世界地位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深感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的紧迫感。总的来说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对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的中国、对所有的中国公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有信心也必须有信心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节约社会。

参考文献:<<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探索

一、采用“跟进式”专题化教学, 构建教学内容

“概论”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 涵盖了从历史到现实, 从理论到实践,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到内政、外交、国防、党建, 以及革命、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宝库。而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 学生在中学的课程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和学习,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避免与中学时的重复, 使学生真正能够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精髓,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认知到理解, 再到认同和信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此在教学内容上的设置上,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按教材的章节一章一节面面俱到的讲授方法, 按照“把握理论精髓, 兼顾教学体系, 创建名牌课程”的要求, 将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为35个特色鲜明的专题, 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深入分析讲授。

在专题内容的设置上, 我们强调要“跟进党的创新理论, 跟进社会发展现实, 跟进学生思想实际”。为此, 我们一是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 要求每位担任专题教学的教师必须负责跟踪自己专题内容所涉及的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 最新成果以及学术界的研究动态, 使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课堂;二是建立学生思想调查制度, 在开学初和学期中, 我们都会在学生中进行调查, 让学生把自己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希望该课程解答的问题写出来, 根据调查的结果, 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对已有专题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使我们的专题更加贴近学生思想, 贴近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三是建立专题的专家评议验收制度, 每个学期, 我们都会组织专家组, 对大家新制作和修改的专题的教案和课件进行评议验收, 验收合格的专题, 才可以在教学中使用。

“跟进式”专题化教学的实施,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普遍反映:“专题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针对性强, 且思想深刻, 有很大的启发性”;专题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 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一是全程实施多媒体教学。对每一个专题, 我们都精心制作了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把图像、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综合起来表达事物, 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上的信息量, 而且在形式上非常生动、活泼、直观, 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是开发建设网络课程。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我们还开发完成了“概论”课的网络课程, 挂在大学的校园网上运行。该网络课程主要有三大模块:教学支撑系统、资料查询系统、考核测评系统。其中教学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要求、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专家课堂以及供师生交流的BBS、论坛、聊天室。资料查询系统主要包括经典文献、学术论著、背景资料、声像资料、图片资料。考核测评系统分为教师考核及学生自测系统。能够实现网上远程浏览、查询、提问、下载相关资料, 可以进行网上远程教学、对话、辅导、答疑、管理。网络课程的开发, 实现了教学内容开放,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为学生自主化学习创造了条件, 也为师生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是进行了网络课堂的教学试点。网络课堂, 是借助于交互性更强的网络技术平台, 有多名教员同时参与, 集授课、研讨、答疑、考核等教学环节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个专题中我们进行了教学试点, 教学时由3-4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 共同参与授课。课堂教学环节包括五步, 第一步, 引导教学环节。由主讲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本专题的基本思路, 包括介绍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等。第二步, 材料浏览环节。组织学生浏览各种相关资料, 包括本专题的完整教案、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背景介绍、理论争论、观点解读、专家论坛等。第三步, 分组讨论环节。第四步, 辩论答疑环节。第五步, 课堂测试环节。网络课堂设置有完善的即时测试系统,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场检测。试点证明这种教学改变了那种“注入式”、“满堂灌”的传统方式, 构建了一种“启发引导, 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增强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

为搞好实践教学, 我们重新规划落实了4个实践教学基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每学期安排专门的课时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调查, 要求学生提交调查报告, 使学生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体所察, 在改革开放第一线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推动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除校外实践活动外, 我们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包括组织学生成立专题问题研究小组, 由任课老师担任不同专题小组的辅导教师, 利用课余时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撰写小论文。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报告会、影视评论等活动, 寓教于乐。这一系列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们提供了贴近社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广阔舞台, 也提高了他们正确地认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实现考核方式综合化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这种考核方式下, 学生平时即使不认真上课, 甚至逃课, 考前突击看书、背笔记, 也一样能过关。这种考核方式显然与我们的教学目的不相符。学习“概论”课的目的, 不是让学生背会几个名词解释, 背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分析社会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围绕此教学目标, 我们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建立起了综合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占20%, 主要从平时表现、纪律、上课回答问题方面进行考核;社会实践占20%, 主要从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考核, 期末开卷考试占60%, 主要注重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以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实践证明, 这种综合化的考核方式, 真正改变了学生对“概论”课考试临时抱佛脚的状况, 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和宗旨。

五、规范教学管理, 实现课程管理制度化

课程管理的规范和制度化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概论”课的课程建设中, 我们根据新教材和教学大纲, 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改革计划、教学实施计划。课程组还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包括教研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集体备课制度, 每个专题, 从大纲到具体的教案, 都坚持集体讨论, 以集思广益, 对教案和课件进行完善, 努力使每个专题都是一场高水平的讲座,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最拿手、最受欢迎的精品课;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指定骨干教师具体指导新教师授课, 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课比赛, 吸纳他们参与大的科研项目;还有新专题的试讲制度等。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 我们规范了课程的各项教学活动, 实现了课程管理的制度化, 也凝聚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水资源;节约;策略分析;研究

水源是一种有限资源,如何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其与国家建设的需求相匹配,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自身的特定屬性以及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资源使用模式,导致了现阶段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应该主要通过行政管理形式开展。其重点就是提高对水资源的实际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内部关系,对此在实践中主要重点如下:

第一,优化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在现阶段的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法律就是《水资源保护法》,对于水资源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有着一定的指导规范作用。在今后的水资源建设方面,政府要提高对相关法律制度的规范与管理,综合现阶段的问题与状况,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系统,进而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夯实的基础。

第二,完善水资源管理系统。

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要提高合作能力,明确分工,基于区域以及流域管理基础之上,构架完善的管理系统,通过优化政府以及公共服务的基础能力形式,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同时,要对水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规范,基于我国的发展趋势与规划,设置科学的方式与方式,全面有效的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系统、规范以及社会化发展趋势。

第三,明确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

在不同的阶段,对于水资源管理的内容与重点有着不同的定义,对此要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明确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有侧重的开展管理工作,不断的优化我国水资源的配置,缓解水资源开发以及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处理好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始终贯彻执行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论。政府要基于不同的矛盾问题,科学的选择管理方式,全面有效的保障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二、水资源管理经济

第一,明确水权。根据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基础,明确水权,全面充分的彰显市场经济的自身效能与作用,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奠定基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等级,基于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构建合理的水权制度,平衡责任与权力自检的关系。避免水权混乱等问题,避免各种水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因此,基于整体的考量,进行系统的责权平衡,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权制度形式。

另外,也要提高对水市场的重视,这是巩固水权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基础。对此政府要通过宏观的调控,全面促进水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水市场各种行为进行系统的规范,提高监督管理工作自身的效能。

第二,优化水价形成制度。

水价形成是水资源经济管理重点所在,是推动水资源节约、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因为水资源的使用性质、形式多种多样,导致水价的形成与规范相对较为复杂。对此。在遵循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价值以及供求规律的同时,要区分公共利益以及经济发展的两种特点,逐渐的完善水价的形成制度,进而全面的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利用效率。

三、水资源的管理技术

首先,构建完善的规范程序。

在社会中水源管理领域相对较为广阔,在环境领域、生态领域、技术领域以及社会与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此要提高相关涉水技术的重视,通过各种全新技术形式的应用,提升资源管理的整体效率与质量。要基于水资源管理的不同时段的不同工作重点,加强技术评估与审计工作的重视,通过监督管理工作全面保障工作质量。

其次,构建完善的水资源规划系统。

水资源规划主要涵盖了水资源的专业、区域以及流域综合规划等。对此要构建完善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系统,提高对水资源管理的整体科学性,进而保障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实践中,通过对具体的地区以及区域等相关水资源情况开展综合性的评估管理,基于具体的环境状况与周边情况,全面系统的分析水资源的整体承受嫩老公,进而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工作,为今后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再次,构建系统的宏观与微观指标系统。微观与宏观系统的构建就是基于生产力发展技术的相关标准基础开展的。其中微观系统就是相关生产力发展的综合水平,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同的地域以及行业之中就会有着不同的水配额指标。宏观角度的系统就是基于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以及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基础进行的宏观调控。两种形式的共同开展有利于推动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完善发展。

最后,水资源监控系统的优化。

水资源监控系统对于水资源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是各种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管理工作发展的经济性、合理性以及时效性。监控系统,可以对水资源的整体变化进行系统全面的掌握,进而完成各种实施资源的调控处理工作。

结束语: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要提高对水资源节约的重视,通过科学的管理形式,提供的管理工作开展,全面有效的正确水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保障在水资源使用过程中可以真正的起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霞.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问题[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4:447-454.

[2]马一兵.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探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3:133.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4

根据《概论》课程教学计划,第十、十一周的概论课停上,这两周主要给大家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内容要求:

(1)必须符合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规范,要说明调研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研课题的意义、思路、方法等,不可写成课程小论文。

(2)能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得出基本结论或提出对策建议等。

(3)一些相关资料,可采用附录的形式,如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调研中的谈话记录,以及收集到的一切较重要的文字、实物或图像资料等。

(4)报告必须主题突出、资料翔实、阐述科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5)打印稿须有封面,其格式为:

衡阳师范学院2012年上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正文格式做成规范的Word文档,字数在3000字以上。正文要

有标题,可加副标题,正题、副题之间用波折号衍接,所有注释都用尾注。

(6)语言表达通顺;不少于3000字。占本门课程总分的30%。

二、完成时间:

本学期十三周周三之前(2012年5月9日提交打印稿或手写稿),交打印稿还是手写稿必须全班统一。手写稿须用学校的信纸;打印稿用A4白纸单面打印。

三、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其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对我校学生调查报告格式做如下要求: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

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四、参考题目

课题一:改革开放30年,你的家乡(指你所在的县、乡镇或街道、村庄任一区域)在经济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一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然也一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请你在调查的基础上,就家乡今后的建设谈谈你的看法;

课题二: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解决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和前提。请对你的实习单位所处行业或所在区域近年来的就业、员工流动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的思考;

课题三:城市农民工收入与生存状况调查;

课题四:结合本行业的技术革新、新技术的采用等相关问题谈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课题五: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

课题六:结合一地(你的家乡或实习所在地)的环境和资源状况谈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措施和思路。

课题七:大学贫困生情况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大学贫困生的学费,生活费的来源,勤工助学情况,助学贷款情况,消费状况,学习状况,就业状况。)

课题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课题九: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课题十:我校近两年毕业生跟踪调查。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5

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报告

活动主题:深入基层,走入新农村,投身基层 摘要:

关键字:

正文:为了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贯彻落实毛概课上所学的理论观点,我们第四小组全体同学走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农民干农活,了解当地农村的一些基本状况。新农村建设农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4月13日早上,我们第四小组所有成员一行按照之

前的策划案,来到蒙自市新安所镇维新村邓老伯家的石榴园中帮助他家干农活。到石榴地之后,大家认真听从邓老伯安排,在他家石榴园里给石榴地锄草。除李思瑾同学负责拍照外,每位同学都手拿一把锄头,跟着邓老伯一起锄草。一挥一铲,大家干得不亦乐乎。虽然前一天的小雨让地里的泥土有些湿润,大家的鞋子被粘上了泥土,但大家都不嫌脏,不嫌累。有的同学是第一次来地里干农活,感觉新鲜,在锄头的挥铲里真正体会到了农村生活,体会到了农民的不容易。一个小时的努力大家就锄了一大片草。在与邓老伯的闲谈中,了解到:他家一共4口人,自己的地加上包种的共7亩,全都种上了石榴。平时主要从

事石榴园管护工作,每年石榴成熟期共5个月,到了石榴成熟期,全家都得帮忙采摘石榴。以2.5/市斤的平均价格出售,除去成本,一年共盈利3~4万元。由于种植面大、石榴品质好,蒙自的石榴闻名远扬,基本都是由外商统一收购,基本不愁销路。近年来由于干旱,虽然灌溉用水比较困难,但政府已为农民修筑了灌溉大沟、爱心水窖等农业水利工程,基本农业用水可以得到保障。

据介绍,邓老伯家所在的维新村整个村都以石榴为主要产业,在走上以石榴为产业的致富路之后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农民的日子变得好过了。但在乡风建设方面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随着蒙自城镇化推进,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有部分失地农民由于一些自身因素和社会风气影响,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有一部分人以赌博为生,还有的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着实需要去解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巩固产业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统筹兼顾。对于农村,我们需要因地制宜,系统地、综合地考虑农村问题才能让社会主义新弄村更加完美。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更好地认识了新农村,切实体会到新农村真实情况。知道了新农村建设不是一纸空文,不仅仅是农民的事、官员的事,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事。投身农村建设,需要我们在没走入社会之前就去了

解农村,关心农村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情系三农。

毛泽东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篇6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大东广场市民娱乐健身总体情况

东广场位于大东区八王寺街,紧邻从新修复的大法寺(八王寺)为沈阳最大的下沉式广场,也是大东区主要的广场之一,广场分为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该广场同时拥有最大的音乐喷泉系统,是游人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广场外围是花坛和一个小型旱冰场组成,里面是一些娱乐健身场地。该广场自建成后,多次举办大型旅游,文化等广场活动,在沈阳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产业特点: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广场宣传。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可常年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动,提高区域和商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用科学反展观看大东广场的市民娱乐健身

大东广场附近集大型超市、居民区于一体,广场附属设施包括小型摊点和娱乐器材店等。来此休闲娱乐的人大多都是附近的市民以及一些娱乐的一些团体。

1、大东广场附近居民的生活概况

近年来,随着市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市民的消费结构基本改变了过去以吃、穿为主的单一格局,呈现发展和享受资料比重提

高的新趋势。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现在,市民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

a)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安全问题涉及冠达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可以对吉祥商业区附近的居民进行调查,以便综合考虑商业区的设计和管理。设立顾客反馈中心和消费者管理中心,以接纳顾客的各种意见及建议。开通商业局域网,消费者可以通过浏览给商业区的各项服务给予评鉴及给出建议。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7

1.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

2.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理论贡献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贡献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理论原因

5.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过程

6.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

7.苏东剧变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

8.谈谈你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

9.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主要考验

10.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的营造

11.简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12.建国后毛泽东的功与过

13.高等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14.应如何发挥网络媒体的政治监督功能

15.试述当前应如何改变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

16.浅谈你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学费与教育公平关系的认识

17.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8.试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9.应如何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学生在高校校园文化培育中主体性作用的探讨

21.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分析

22.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与研究

23.“留守儿童”与农村教育的困境

24.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25.如何看待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26.中国房价离“合理”还有多远

27.评析“国进民退论”

28.当代大学生入党现象的调研

29.从南方科大预科班学生的高考“罢考”**看我国的教育体制

30.美国的进军亚太与中国的安全应对策略

31.日本的核泄漏给中国什么启示

32.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职能

33.如何有效遏制公款吃喝现象

34.部分地区政府工作人员“工龄**”的启示

35.如何有效推行官员“问责制”

36.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37.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38.谈谈你对领导干部“年轻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认识

39.谈谈你对低碳经济及低碳消费的看法

40.如何理性看待方舟子与韩寒的骂战

41.如何看待“运而优则仕”现象

42.理性分析陈光标的“暴力慈善”

43.如何规范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44.青年网络自组织的行为特征分析

45.当代大学生如何有效应对就业困境

46.评析当代青年的“信仰危机”

47.如何加强政府行为在食品卫生监管中的作用

48.如何看待“种菜贱,买菜贵”的现象

49.全国政协“明星委员”怎么当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8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这个观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当然,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4分)

(1)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这个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1分)(2)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1分)(3)它有了新的指导思想。这个革命不是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导,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1分)(4)它有了新的前途。这个革命不再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1分)(5)它有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明确指针。(1分)

2、允许“部分先富”必然带来“两极分化”。

答:这个观点错误。(1)允许“部分先富”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允许“部分先富”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4分)(2)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是指一极是剥削阶级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被剥削阶级贫困的积累,它反映了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反映了阶级之间分配关系上的对立和根本利益上的冲突。(3分)(3)在我国先富过程中,虽然出现了收入差距,但收入差距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本质。(3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10分)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3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分)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5分)

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定。(10分)

答:基本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4分)基本政策:第一,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治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6分)

三、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和现实中所创造的所有成果的总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的地位非常重要。请根据材料分析文化的相关问题。

1、江泽民同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观的熔铸、提炼、传承与创新。试分析这种传承与创新关系。(30分)

答: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经典文化论述熔铸在一起,使它们形成相互界定、彼此支持、互为补充的辩证关系。可以说,集中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前后两代领导集体有关文化思想的精髓,是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观的熔铸、提炼、传承与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0分)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这表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不管如何特色,性质不容改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人们的头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内涵。(5分)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5分)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

所谓“面向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课题提供文化支援;所谓“面向世界”是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注重开放性,要同世界各种文化形态进行交流和对话;所谓“面向未来”是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时间上的前瞻性和超越性。(5分)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讲的是中外关系;“科学的”,讲的是古今关系和真伪关系;“大众的”,讲的是主从关系。这是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基本关系。(5分)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30分)

答:(1)一切着眼于建设。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5分)首先,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所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分)其次,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第一,要以立为本,一切着眼于建设。第二,要重视长远建设,把精神文明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纳入整个国家建设的总体规划。第三,要抓落实、求实效,发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5分)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9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4、两次飞跃的关系: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正确认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有助于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高举旗帜的自觉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只有认清它们各自的独特性、独创性,才能把它们作为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来理解;只有认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继承性,才能把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来把握。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硬标准和目的)”重要意义:理论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践意义: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什么是新民主义过渡性质社会?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文化软实力: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简言之,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

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内涵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我们党必须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产生剥削的根源,解放全人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作是根本宗旨。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建工作的内容: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

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10

课程论文方案

一、选题

同学们可以从推荐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小组论文选题,也可对推荐题目进行适当调整或就题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注意广开思路,积极创新。还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其它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二、步骤

1.分组:

每个教学班的同学在本教学班自由组成课题小组,3—5人,不少于3人,不超过5人,课题小组成员不能跨班组成。每个课题小组推举出一名组长,负责该小组课题的组织、分工、论文撰写等工作。

2.论文要求:

①论文字数应在2000字以上。随小组论文一起提交的还必须有两个附件:一是每个小组成员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表现和作用,二是小组成员在阅读和查找资料时认为最有益的书目。论文及附件统一采用A4纸打印。

②论文的内容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层次清晰,逻辑合理;要有针对性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力提倡和鼓励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后从中得出心得和体会的做法。

③所用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材料一定要注明出处,引用事例要简明扼要;反对大段引用报刊观点和论述,否则一概按低分评成绩。

④论文首页左上角标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核论文”字样。在标题下写清作者姓名(组长及全组成员)、系别、班级、学号、等;

推荐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社会调查参考题目:

第一类:大学生的实际

1、关于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及态度调查

2、关于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性的调查

3、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

4、关于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的调查

5、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6、关于大学生节约用水的调查

7、关于大学生普法教育必然性的调查

8、关于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

9、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

10、关于大学生时尚消费趋势的分析

11、关于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

12、关于如何看待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关系问题的调查

13、关于“新读书无用论”的调查及思考

14、关于对青年自愿者工作的认识的调查

15、关于某些大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调查

16、关于大学生打工问题的调查

17、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

第二类:社会热点

1、关于看病难问题的调查

2、关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调查

3、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

4、关于如何有效地关爱“空巢老人”问题的调查

5、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

6、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调查

7、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调查

8、关于社会和谐问题的调查(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调查)

9、关于减免农业税问题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

11、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

12、关于社会救助问题的调查

13、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问题的调查

14、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问题的调查

15、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

除以上参考题目外,同学们可以自拟题目。自拟题目一定要与概论(实践)课社会调查的主题和内容相关,否则视为不合格选题。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11

小组成员xx

Xxx

一、研究题目:毛泽东的一生功与过的评价

二、切入点

1.历史功绩2.个人过失

三、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于毛泽东的研究的基本状况、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研究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宏观而系统的评价。正确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等作了科学的论述,标志着对毛泽东研究的真正突破,也使对毛泽东的研究进入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学术境界。

四、选题意义

对于毛泽东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从文革至今,一直都是争论不断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我们不能只从表面看待这个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调查那个时代的背景,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对他的功过评价自然是至关重要。通过讨论毛泽东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们能更加了解毛泽东这伟大领袖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让更多的人能更加地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历史。

而当今青少年,以90后居多,没有与之相关的记忆。对毛泽东的研究,能让青少年更多的了解伟人,认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

我们小组通过上网查询,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搜集相关的材料。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了讨论分析、比较、归纳,和梳理。

六、研究提纲

(一)、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毛泽东的功绩:

1.从政治上讲: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家,2.从军事上讲: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是我军早期缔造者之一,更是我军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真正的统帅者

2.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先明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

2.2、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2.3、确立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3.在思想上,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2、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

4.从民心上讲:毛泽东是中国绝大多数低层民众的“大救星”

5.从廉洁上讲:毛泽东是中国最廉洁的领袖人物

6.从胆略上讲:毛泽东是中国最有骨气的领导人

7.从经济上讲:毛泽东是务实的经济学家

8.从民主上讲: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民主运动的领导人

9.从民族利益上讲:毛泽东不愧为民族之魂

10.从外交上讲:毛泽东是高明的外交家

(二)、毛泽东的过失: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1.反右 打垮了知识分子的脊梁

2.“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3.以高积累求高速度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大跃进的产生

4.固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僵化观念

(三)、总结

毛泽东概论建设资源型节约社会调查报告 篇12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1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前的表格内)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B)。

A.二中全会 B.三中全会 C.四中全会 D.五中全会

3.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C)。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C)。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B.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C.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

5.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是(B)。

A.四马分肥 B.实行定息 C.无偿没收 D.核价收购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是(C)。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B)。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从新民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9.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D)。

A.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B.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的C.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决定的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1.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C)。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方向

12.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C)。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基本国策

C.长期的基本国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B)。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14.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A)。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C.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D.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15.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D)。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1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D)。

A.数量上 B.质量上 C.经济效益上 D.控制力上

17.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私有还是公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B)。

A.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B.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C.有无国有企业 D.有无集体企业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D)。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C)。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们的思想境界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D)。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以效率为先,再分配更加注重效率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1.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形式中除了商业保险还有(C)。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慈善事业 D.优抚安置

2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C)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民主 D.人民幸福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D)。

A.弘扬时代精神 B.培养诚信意识 C.增强理想信念 D.培育“四有”公民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B)。

A.污染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人类爱护自然

26.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D.反对任何国家的干涉

27.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C)。

A.贫富不均和强弱不一 B.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28.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现共产主义 D.解放全人类

29.我国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人数最多的力量 D.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30.新时期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C)。

A.决策失误 B.脱离实际 C.脱离群众 D.缺乏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前的表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D.工农联盟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

A.独立自主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3.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B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4.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ACD)。

A.科学执政B.团结执政C.民主执政D.依法执政

5.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BCD)。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C.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BCD)。

A.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C.可以实行联合和兼并 D.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正确,关键是看(ABC)。

A.国家政局是否稳定. B.是否增强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C.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D.党的领导是否得到加强和改善

8.港、澳、台问题的性质是(BD)。

A.都是内政问题 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C.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D.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BC)。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

10.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沉着应对、韬光养晦

C.有所作为、善于守拙 D.决不当头

三、辨析题(共 20 分,每小题5分)

1.和平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4.“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创造。

四、论述题(共 20 分,每题10分)

1.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2.联系实际,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五、材料题(共 10分,每小题5分)

材 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 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清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 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材料 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 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 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 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试卷二参考答案

三、辨析题(共 20 分,每小题5分,判断2分,分析3分)

1.和平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错误,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与革命。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正确,因为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所以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正确,因为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均无从谈起。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人权。

4.“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创造。

错误,因为知识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所以“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

四、论述题(共 20 分,每题10分)

1.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第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分)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军事等各个 领域,其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3分)第三,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3)第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处 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

2.联系实际,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分)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2分)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2分)联系实际(4分)

五、材料题(共 10分,每小题5分)

1.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增长,是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这不仅影响了我国 经济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上一篇:加强班组建设方案下一篇:行动成功绩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