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2024-06-08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精选12篇)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1

引言

当前, 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似乎成为了不可调节的矛盾,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无节制索取, 使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土地、能源日益减少和退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 基于节约型思想的园林建设与管理成为了人们的关注重点。针对此方面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 针对专项的研究。园林建设与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者针对不同模式对其进行专项研究, 在包括节水、节能、生态效应、投资与维护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相应的结论与进展;第二, 针对必要性的研究。节约型园林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是否必要, 对于新体系建立以及后续的维护与用户体验是否完善还没有得到定论, 针对该项的研究依旧在持续;第三, 针对体系的研究。部分学者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给出了可行的规划对策以及具体的布局战略, 为后续的城市为单位的节约型园林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从现有的研究进展中我们不难看出, 针对节约型园林的研究相对较多, 但是更多的偏向于理论与整体体系层面, 对于实际的施工预建设的贡献相对较小。文章正是以此为基础, 以具体的工程实践路径为依托展开文章的研究, 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具体施工与规划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

1 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社会学意义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与意义, 且从客观事实的角度上去分析也具有充足的必要性, 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1 节约型园林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十八大以来, 节约型政府的建设目标与时间表被提上了日程。而园林建设尤其是市政园林的建设更多的依赖于财政体系拨款。通过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能够有助于将有限的社会公益资源投入到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当中去, 进而服务于更广泛的群众, 为后续的节约型政府建设提供坚实助力。

1.2 节约型园林建设有助于园林自身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后续运营的健康化发展

园林建设除了必要的公益性之外, 还需要通过合理的经营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与营业额度。而节约型园林建设能够有效的降低后续园林的维护与运营成本, 使得园林运营更加趋于多元化发展趋势, 对于园林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遵从度具有积极影响与意义。

1.3 节约型园林建设能够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向文化融合、游客体验、服务质量配套以及园林建设文化输出等领域倾斜, 更加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 并行成传统园林建设向文化输出的转型。

2 节约型园林建设路径分析

2.1 成本控制

园林建设的成本控制是从根本上解决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关键思路。在具体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已有资源来进行必要的园林建设。包括已有植物资源、已有建筑资源、已有景观资源等。如西安灞湿地园林公园依托与灞湿地区域构建的生态系统, 投入相对较少, 并充分且合理的利用了现有资源, 加之小区建设、生态规划等方案, 利用较少的投资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二是发挥创意, 避免单一的规模化攀比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园林建设过程中, 尤其是多个园林的协同发展中, 利用创新思维提高园林的多样性, 避免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成本过高现象的出现;三是采用更为科学的设计与建设方式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包括社会化承建、广泛监督以及科学的工程管理等体系, 来综合保障成本的控制有效性。

2.2 节水目标

水资源是园林建设中主要自然资源消耗。在构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对水资源的节约目标进行构建。在具体的节约过程中可以分为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来进行。在开源方面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其中包括对自然降水的应用, 对再生水的应用以及部分无害化污水的应用 (处理后的冷却水等) 。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园林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水资源来源, 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其消耗;在节流方面则利用一系列综合应用模式, 构建包括园林植被滴灌系统、园林水资源循环使用系统, 同时避免大型人工水利的建设以降低水资源的消耗。二者共同作用能够达到显著的节水目的。

2.3 多元化体系构建

园林养护是园林后续成本的重要来源, 同时也是园林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在后续的园林养护过程中, 需要通过多元化体系的引入来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层面, 大力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到园林管理中来, 进而发挥社会资本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类企业管理模式, 为后续的持久发展提供必要的助力;另一方面, 在园林管理与后续经营的过程中, 也可利用社会资本 (企业) 内的优秀资源形成有效的整合, 将园林运营与企业运营、文化推广、商业运作等相联合, 甚至形成独特的经济生态圈。

2.4 高效化利用

通过园林的高效利用来盘活闲置资源, 也是一种“节约”的模式。在经济学领域内, 冗余成本可以定义为浪费。而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其主要投资为一次性资源投资, 如果在较长时期内利用频次增加有助于园林成本的回收, 进而达到节约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除了上述的建设之外, 园林自身还应该积极探索可能的发展途径。开发易于推广及其热度较高的旅游项目, 将公益园林与经营性园林相结合, 不仅客观上丰富了园林建设资金的来源, 更是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吸引游客, 进而达成园林利用高效化的目标达成。此外, 在多元化利用层面上, 还可以退出以区域建设为宏观指导的园林产业集群, 为后续的经济制度转型与发展的高速化奠定必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丽.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刘家琳.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戈晓宇.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4.

[4]冯扬.陕西关中地区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5]邓安平, 罗言云, 陈放, 等.城镇密集区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研究[J].北方园艺, 2012, 19:86-89.

[6]张绿水, 龚鹏, 张云.低碳城市发展背景下的节约型园林建设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23:37-41.

[7]伊晓燕.浅论乌鲁木齐市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1, 8:12-13.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2

【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以及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等基本国情,主动作出的战略部署。国际经验表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应当是,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此,该用价格杠杆的要用足、用好,该用制度的要建立健全,该用技术的要不断创新,促进增长方式和结构转型,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中央接连出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系列政策、措施。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频频发表讲 话,从战略高度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在生产而不在消费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使中国社会各界深感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但是应当怎样建立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从认识上搞清楚一些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才会有较强针对性。节约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产,二是消费。从生产方面节约资源,主要是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从消费方面节约资源,则是要求人们要减少对各种产品的消费。对于生产和消费这两个方面,哪个应该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呢?

我认为是生产而不应是消费,因为追求消费水平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从消费入手要求居民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费,从另一个方面看,无疑于是在提倡“清心寡欲”的生活,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抵触的,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不符合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从国外看,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是“节约型”社会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排斥日本每千人的轿车拥有率超过600台。所以,不能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标对立起来。

当然还是要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节电的习惯,但这属于道德和教化的范畴,与采用税收、信贷、价格、法规等手段,强制限制居民消费的水平和领域是不同的。有人说为什么不可以用税收等经济手段限制对大型住宅和大排量汽车的需求呢?由于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加大对消耗资源多的消费品的税收,当然能抑制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但是,如果市场价格已经可以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消费者自然可以从自己的收入水平和与产品价格对比中作出理性选择,例如最近由于汽油涨价,有关调查已表明,许多消费者认为如果每升价格超过4•5元钱就会放弃买车的打算,或者是选择小排量车型。所以只要市场价格机制是有效的,政府就没有必要通过干预价格形成来影响消费。

中国目前在生产中的浪费随处可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中的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企业规模过小,致使中国在钢铁、水泥、电力,机械、建筑等等许多生产领域,每单位实物产出量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水平,都大大高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节约潜力。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绝不仅仅是个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个物质基础问题,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强制报废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财政补贴和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办法,以及加速折旧的办法,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还要严格限制企业所使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水平,大力提倡规模经济。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者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人们将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使废物得到无害化的最终处理。节约本身就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节约资源可以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资源节约就不能减少废物排放,也就谈不上环境友好。另一方面,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良的环境既是发展的目标,又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耕地、淡水、能源、铁矿、森林等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或1/2。随着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后的消费结构升级,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关预测表明,到2030年我国人口约为15亿,需要生产(包括进口)7亿吨粮食以满足需求;如果人均能源消费2.5吨标准煤,总量将达38亿吨标准煤左右,成为届时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国。如果我们继续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道路,不仅资源供应难以保证,环境容量也无法承受。

我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抓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应将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因为结构调整及城市化模式转变带来的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走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重点发展“紧凑型、组团式”的城市群,发展绿色建筑和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提高其运转效率,让人民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2.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这是统一认识、协调步伐的重要保证。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的政策激励和法规约束、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用的技术支撑以及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些都需要通过发展规划来落实,通过全面改革与配套措施来推进。3.完善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并完善经济激励与行政强制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行业、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或效率标准体系。当前,应优先制定或完善资源定价机制,资源环境绩效标准和标识制度,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行业及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绿色采购制度。4.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的伙伴关係,也是世界各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各国首先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良性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公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发挥各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共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保护环境而努力。

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参考文献】1.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33-2

0 引言

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等方面作用十分重要。针对我国当前资源短缺的现状,提出建设节约型城市,意义重大。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需要改变传统的非节约、高能耗模式,逐渐开辟出一条投资管理节约、发展途径可持续、生态效果健康的城市园林绿化道路。

1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指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以用水、用地最少、环境干扰最少、资金投入最少的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化模式,这种发展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基础,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优质、宜居、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特征,能够实现最大限度节省人力、物力和劳力,最大限度节约自然能源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比率,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目前园林绿化模式中最合理、最经济、最高效的园林绿化模式。

2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对策

2.1 科学规划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格局的规划,在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充分满足目前城市园林绿地的文化、休闲、美化、防护等功能要求,做到科学、合理使用城市土地资源,遵循城市水文、空气动力学、人类活动、城市热量耗散等物理规律,且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要满足要素流动性、均匀性、体系稳定性、功能可达性、空间开放性等要求,实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目的。各级规划部门应该禁止高价建绿、高价设计问题,在规划审批中,充分吸纳园林绿化部门意见,从源头上杜绝铺张浪费、不尊重科学的行为,杜绝不科学的改造,杜绝出现“大广场”、“大草坪”和珍稀树种移种等问题。

2.2 合理设计

2.2.1 设计原则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中,应该始终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地承担着文化、休闲、美化、防护等功能,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必须合理设计,多方面考虑,兼顾人们对绿地各种要求,营造园林绿地多样化空间和适度的绿地生态环境,充分体现植物为主体、出水土为要素特点,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场地的地貌特征,减少大尺度空间的设计,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充分体现园林绿化多种树的设计指导理念,做到以绿为主,积极配置植物材料,科学合理的加大高大乔木等绿化树木的地面活动空间,尽可能增加城市园林绿地的绿量。

2.2.2 优化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①因地制宜,利用乡土植物。在道路绿化设计中,要因地制宜,不能局限在低矮的灌木、草坪、花卉,要选择多种植乡土乔木,能够为道路和周围环境提供大批荫凉区域,具有很好的效果。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暂行标准中,明确了物种应用的基本指标要求,园林绿化建设部门要本着基本指标进行基础设计和绿化建设,避免建设成本的大规模增加和植物成活率的下降。

②建立植物景观生态群落。适宜地方种植的植被,在自然竞争中不断演替、发展,逐渐形成了对地方气候、环境具有很强适应性的优势群落和品种。通过顶级群落推断潜在植被类型,利用乡土树种建造乡土森林,降低了苗木和种植成本,易于人工养护管理,节约了水资源,且植物多样性高、群落稳定,大大提高了森林再建和恢复的速率,有助于城市自然和谐的风貌的营造。

例如某市园林绿化部门提倡少种大树、古树,多种大苗,择苗木胸径在10至15厘米的大苗,这些苗木生长快、成活率高、绿量大、成荫快、又节省投资,在树种选择上坚持适应性强、成本低的乡土树种,尽量少建设硬质景观,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园林构筑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等用地面积控制在8%以内,有效营造了城市自然和谐的风貌。

2.2.3 设计管理粗放型景观

园林绿地景观设计既要节约控制建设项目前期资金投入,又要简化后续管理程序,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可管理性,多谋划设计园林绿化管理粗放型景观。设计既能方便管理,又具有自我净化、自我维护功能的池塘、水体、植被等,从而大量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2.2.4 循环再利用

循环再利用是指通过生态环境中产生的能量、物质的循环交换,园林绿地设计通过减少人为生态干扰、减少排放污染、减少资源使用,建立从生产者到分解者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完整生物链,实现生态环境中能量、物质的不断循环利用的应用模式,这种特定的模式遵循减少(Reduce) 、再利用(Reuse) 、循环(Recycle) 的“3R”原则。

①废弃物再利用。在景观改造规划中,充分设计、挖掘、改造、再利用各类构筑物、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废弃物。某工业遗产公园将废弃的机床改造成工业雕塑、将废弃的铁轨改造成可以休闲漫步的的花径草丛、保留旧有的基础设施框架并改造为展览馆、将水塔设计成观光塔等,既节约了工程的建设资金,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情调的特殊园林绿地景观。

②园林垃圾再利用。园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园林绿地在自然演替过程中产生的满地的落叶、坠落的枯枝、枯黄的草坪、逐渐沉积的池塘污泥等园林垃圾,,通过生物技术和发酵技术转变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基质,一方面能够减轻园林垃圾处理压力,另一方面又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有机肥料,实现园林垃圾的再回收、再利用。

2.2.5 采用节水新技术

传统的园林绿地灌溉方式,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等现象,造成灌溉不均匀、不及时,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影响灌溉效果。在园林绿化配置中,尽量选用较耐旱的树种和耐旱节水的地被植物,比如国槐、金银木、冷季型草坪等草坪品种,节约园林绿化用水。大力发展雨型绿地和再生水灌溉绿地积极采用滴灌、渗灌、微喷等节水设施和设备。根据园林土壤、绿化植物的生理习性和城市气候状况,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对园林绿化用水进行自动监测,适时适量地对园林绿化植被进行灌溉,能够节省水资源一半以上,既节省劳力,又高效实用。

例如某市投资2000余万元资金,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综合公园。在公园入口假山处,修建用来储藏雨水、泉水的储水池,容量达100多吨,园林管理部门引进过滤设备,修建了3个过滤池,将雨水和泉水等水资源过滤后,为公园300多亩的绿化带常年提供假山、景观、植被绿化养护用水。

2.2.6 运用绿色能源技术。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既要求可以在白天发挥观赏效果,又要求能在夜晚展现美丽的夜景,这就需要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大规模采用各种美化照明灯饰、灯具。“美观、适用、节约”是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在灯光设计中要遵循的原则,选择高效、安全的节能灯头,并适量配置高效照明灯饰、灯具,强化对城市观光夜景的照明控制管理,从而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2.3 科学养护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主旨是进一步减少物力、财力、人力地投入。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重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延长树木的生长寿命,通过科学的养护方式让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产出达到最大化。

3 结语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是为了改善能源匮乏的现状有效途径。通过科学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合理投入,节约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园林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充分注重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在设计过程中的节省人力、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的内涵和实质,向节约型、可持续的城市园林绿化道路健康、稳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妍妍.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探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2):42.

[2] 梁辉.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1(11):76-80.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4

关键词:垃圾分类,节约型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 旨在结合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 北京市政府已向全市市民发出“参与垃圾分类, 建设绿色北京”的号召, 清运垃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 而且有碍卫生, 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危机人类生命安全。

我校作为市级环境教育学校和绿色学校, 师生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已深入人心, 并已初步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目前正在进一步提高绿色学校的整体创建水平。

2. 研究目标

(1) 知识。寻找并理解学校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 进而明确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技能。通过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倾听、讨论、想像、交流、统计、推理、分析、决策等技能的运用与培养, 发展学生的各种环境保护技能。

(3) 价值观。从现实状况入手, 通过研究使学生从认识到实施垃圾分类, 在构建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理论支撑

本课题以《环境学》《生态学》《绿色学校构建理念》等理论为支撑, 通过绿色学校的深入创建, 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还要通过学校的环境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着重加深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关系的理解, 使学生从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 并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目的: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

2. 意义

(1)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把在师生中开展节约教育活动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使全体师生从过去那种“地大物博”的思想中醒悟过来。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全体师生共建节约学校的同时, 借助社会、家长的力量, 形成一股学校、社会、家庭携手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力量。从而达到让“节约是福”的歌声唱满校园, 并实现“教育一个孩子, 带动一个家庭, 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的目的

(2)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功德之举, 是建设绿色家园, 建设绿色北京的需要。

(3) 是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管理情况。

2. 培训、宣传教育情况。

3. 垃圾容器管理。

4.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检查监督。

5.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日常检查。

6. 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处理办法。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 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数量、种类情况等。

(2) 行动研究法。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身边发现问题, 亲身研究, 得到体验, 寻找解决垃圾分类的途径。

五、研究的实施过程

1.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校垃圾分类情况 (2006年9月)

学校布置各班积极开展“校园浪费我知晓”的调查活动, 小调查员们开始观察学校的各个角落, 用相机拍下浪费的现象, 走访学校的后勤副校长, 询问学校浪费水、电的情况……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拉开了“节约, 我能行”全校节约共同行动的序幕。在“校园浪费我知晓”的汇报会上, 很多同学都表示要从我做起, 从小事节约, 使更多的同学都有了节约的意识。

2. 第二阶段: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明确各自职责 (2006年10月12月)

(1) 成立领导小组。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 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认识, 我们成立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 分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为组员。通过管理、规划、建设、宣传教育、行动、总结, 把握实际、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 负责全校师生的宣传动员工作, 明确各处室的相关任务;负责资金、场地落实和学校的全面规划。支部、办公室:是核心部门, 负责协调、监督各处室的相关工作;负责定期研究、检查、总结等有关工作;整理原始数据、文件等资料;并负责工作总结及各种总结汇报工作。德育处:负责师生环保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树立绿色观念, 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 开设图文并茂的专栏;校园洁净, 教室整洁, 卫生无死角, 垃圾分类统一处理, 不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境渗透教育, 各学科教育中有渗透环境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总务处:为活动提供支持与保障, 有表格记载。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创建工作, 从学校的环境是否已满足了使用者需要, 学校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 学校的行动对当地环境美化的贡献等方面来评价学校的环境, 并就好环境的标准和如何改变学校环境提出建议, 在此基础上, 领导小组根据校情和已有的绿色教育基础制订详细可行的行动计划。

高度重视课题的研究, 考虑到此课题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投入, 将课题组人员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研究层, 由7名教师组成, 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挑选出热心于绿色教育事业, 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 他们主要负责在理论的指导下, 对课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研究, 并指导其他教师实践研究成果, 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二层次是实践层, 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 主要任务是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 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 确定课题研究模式:确定理论核心—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分工协作—开展课内外活动—总结提高。

(3) 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 提出鲜明目标。加强校园环境硬件建设, 使校园清洁优美、再生资源得以回收和利用。

为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相关知识, 总务处主任作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北京市市政管委、区市政管委组织的培训, 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组织、指导方法及相关业务知识。

(4) 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 (1) 垃圾分类:分塑料瓶类、铝箔包类、纸类、废弃物。 (2) 回收时间及地点:物品按类分放, 不可回收类放垃圾筒集中处理, 每周四下午将可回收类交学校废品收购站。 (3) 回收收入:各班回收收入充作各班班费。 (4) 资源垃圾回收检查:各班资源回收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由环保小组每日下午检查, 若发现班级垃圾未分类、分类不全, 除立即登记, 扣除班级整洁竞赛成绩外, 并且要求当场分类, 始准予存放, 废弃物封口丢入垃圾筒。 (5) 实施要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校区划分垃圾整理责任区, 依各班分配之整洁区实施。资源回收品, 各班各自整理集中于各班存放处, 收购站每周四回收一次。树叶、树枝、杂草及木制类垃圾放到校垃圾筒集中处理。一般废弃物之垃圾丢入垃圾箱, 每日由清洁人员清运处理。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3. 第三阶段:对师生、清洁工进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及培训 (2006年10月12月)

为提高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 学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 对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如:在国旗下讲话时结合学校环境现状, 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 明确我们做到什么, 可以做些什么。学校专设有宣传栏, 利用广播、教学网络播放有关知识及录像, 采取横幅、橱窗、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宣传形式, 教会学生正确科学地扔垃圾,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提高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 倡导绿色生活行动, 使更多的资源从源头分离出来, 正确、科学地收集、处理垃圾, 使其尽可能地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 从而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小竞赛、可再生废品回收行动, 学生不但学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方法, 还增强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意识, 提高了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学校增设了分类垃圾桶, 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 黑板报开辟宣传专栏,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利用晨会、思品课等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综合实践课堂上进行区别、分辨, 并进行模拟练习, 防止学生混淆。另外, 学生们用易拉罐或矿泉水瓶两种貌似无用的材料, 经过自己的创意, 制作成有用的东西体现创新的价值。

我们意识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 对广大家长的宣传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在家长学校的活动中, 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成了一项重要内容, 让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社会。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同学们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 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生活垃圾种类很多, 且成分复杂, 燃烧排放后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是, 很多生活垃圾通过处理后, 能变废为宝, 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4. 第四阶段:

研究实施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能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垃圾处理实践中去检验, 通过反馈进行调整, 真正达到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节约能源,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目的 (2007年1月至7月)

(1) 提倡垃圾分类。学校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 统一部署, 将垃圾分成三类:一类为废纸、废书、废报、废本;二类为塑料瓶、袋, 易拉罐;三类为不可回收利用物品。一、二类垃圾回收, 并做好记录, 其余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则及时倒掉。增设了几个垃圾分类箱, 方便师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 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合理的物质消费方式, 尽量限制和减少危及环境与个人身心健康的日用消费品。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不去接受太多的废弃物, 增加有限能源的利用。

在全校开展“爱护环境, 整洁校园”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全体师生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传播环保的理念。为地球妈妈许下承诺:随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纸屑;从今天开始,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总之,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 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绿色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保护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2) 建立学生环保协会, 环保协会会长与会员层层竞选, 学生有了自己的环保组织, 他们的环保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环保小卫士”也积极行动起来, 对分类垃圾桶进行擦拭后张贴分类标识, 指导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并由保洁员进行收集和贮运。加强了卫生的督促职能和管理机制。每天中午和课间有“校园环境卫生督察队”的巡视, 对校园内师生的绿色行动进行监督, 成为绿色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使随意扔垃圾的学生减少了, 促使了各班卫生清扫的更干净、更彻底。

为充分开展环保活动, 各班都由同学们自己组织成立了环保小队, 他们不但平时坚持学习、搜集、交流、宣传环保知识, 而且自觉开展活动, 负责班内环境卫生保洁, 随时清除污物。

(3) 各班也积极开动脑筋, 想办法, 有的废物利用, 把家里不用的纸箱拿到学校做垃圾分类用, 有的班收集可回收垃圾,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班级对卫生区认真打扫, 还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节约回收, 有效控制学校自身资源的污染。这样既保持了教室的清洁卫生, 培养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学校校园环境明显改哪, 学生乱丢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 学生环境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还出现了学生主动捡拾垃圾的现象。

(4) 环境教育联系家庭, 走向社会。我校坚持环境教育与家庭、社会互动, 形成“绿色行动”的合力。我们组织了“我和父母谈环保”活动, 让孩子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 要求孩子和父母利用节假日一同去参观生态教育基地, 在基地做一件好事、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等, 有的家庭就针对旅游景区内人们随地吐痰, 乱扔废弃物、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垃圾箱的摆设及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开展“为了家园更洁净”“节约能源”活动等, 促进家长与孩子的同步发展。

(5) 我们还将绿色行动向社区延伸, 我们与居委会签署了“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活动基地”的协议, 使学生能经常搞一些公益劳动、宣传等;我们建立了“红领巾文明街”, 进行宣传、实践活动。各种活动的扎实稳步开展, 优化了社区环境, 密切了社区关系, 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扩大了社会影响, 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 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 带动了家庭、社区的绿色行动。

5. 第五阶段:

进一步深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并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题 (2007年8月至9月)

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研究报告、材料的展示方式:现场活动。

七、研究成果和结论

自从加强了对垃圾的分类回收, 这项工作已有条不紊的在进行中。从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情况看, 效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卫生有了一定的改观, 各班的清洁卫生比以前打扫的干净、彻底, 多数班级的教室随时检查都是干净、整齐的, 楼道卫生保持也比以前好。大多数班级养成了自觉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生卫生习惯好转, 乱扔垃圾的人少了, 多数学生养成了把垃圾装入垃圾筒的习惯, 学生备有垃圾袋, 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垃圾放在自已的袋子里, 明显的减少了垃圾乱扔的现象。师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对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的正确率、容器投放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师生知晓率达100%, 现支持率达80%左右。

工作成效指标:

1. 班级分类情况:

80%左右的班级基本能按要求进行分类, 但部分班级分类不够仔细。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宣传和师生的逐步适应, 此项工作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 实际投放效果:师生能够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相应的容器。

3. 垃圾减量率:约15%。

4. 垃圾资源的利用、分类后可利用物的情况:

可回收的送到收购站, 垃圾处理后变成的有机肥料, 计划用于养花种草。

在市级检查验收中, 我校获得了好评, 被授予先进单位, 平谷区一小的环境教育有了可靠的途径、手段和适宜的方式, 环境教育初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绿色校园、绿色生活正逐步深入人心, 不仅使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学校的环境品质得到改善, 而且通过学生带动家庭, 通过家庭带动社区, 通过社区又带动社会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校园美化、绿化、净化, 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垃圾分类, 环保理念永在师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张益, 陶华.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郭广寨, 陆正明, 石峰.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系统的选择[J].上海环境科学, 2002, 21 (7)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5

节约型社会是指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来讲,就更应该在节约上下功夫,俗话说:“不省不成家”,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这个“大家”发展了,我们各自的“小家”才会殷实,也就是印证了“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这句话。要建立节约型企业就必须提高认识。当前,有些人对节约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自己工作任务太多,没有精力去考虑,否则影响了工作的进程。实际上从价值的角度来讲是与之相悖的。比如我们拿一张冷轧钢板来说,如何下料剪切来确保边角废料的最少产生,以及我们又如何利用这些边角废料来剪切成产品的小件,这其中就大有文章可做;二是认为企业搞节约只是一种形式,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应付检查;三是把节约当成一阵作风,搞运动式,不能做到长期性,经常性。今天领导讲话或来检查,自己就做得相当好,没过几天就全丢脑后了。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真正从自己思想意识上引起重视,把节约当成一种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追求。

建立节约型企业必须从我做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兴衰成败与员工的素质和行为规范密不可分。无论你站在哪个岗位,都要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献计出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原材料、水电、元器件、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以及非生产性成本管理等方面入手,从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节约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提高认识,率先垂范。

建立节约型必须务求实效。“节约”有两重意义,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二是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这种节约要求对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两者要有机结合,不可片面理解,要注重在效果下功夫。就拿过去几年的布手套来说,原先的价格每双3元多,为达到节约的目的,将厂家的价格压缩到每双1元多。原先是生产紧张时10天用一双,压价后的手套是两三天用一双。在质量上来讲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反面超出了原先用的数量,这也就失去了节约的真正意义。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6

摘 要 我国人多地少,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趋激烈。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以湖南省浏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分析评价该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研究表明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且各乡(镇)差异明显,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湖南省浏阳市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3

1 节约集约用地内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初源自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其内涵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力求取得更高的产量和收入的一种经营方式[1]。随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被运用到非农土地的研究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陆续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相关研究。毕宝德认为:“集约度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投入资本和劳动越多,则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2]”。肖梦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观点是,“可多维地利用城市土地的立体空间,并使城市土地一地多用[3]”。

节约集约用地是相对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涵,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应尽量减少土地占用,特别是要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通过加大对单位建设用地的投入强度,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投放土地,控制投放数量和节奏,合理进行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浏阳市建设用地现状

2.1 建设用地结构

根据浏阳市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浏阳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4 973.43 hm2,其中城市面积为1 862.4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14%;建制镇面积为3 627.84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0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1 901.02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0.93%;采矿用地面积为1 241.18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76%;交通用地面积为3 280.1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29%;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 642.56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8%;特殊用地面积为418.3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93%。

2.2 建设用地布局

建设用地在各乡(镇)布局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永安镇建设用地面积最大,为2 729.61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07%,其次为沙市镇的2 081.32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63%,而小河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少,仅为394.76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88%。

3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权重确定

根据代表性、科学性、可比性等原则,结合浏阳市实际情况及指标的获取难易程度,本研究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益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6],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表1)。

3.3 原始数据标准化

为消除指标间的量纲关系,使数据能够可比,本研究采用位序标准化方法对各项指标现实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不同影响,可将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其中T1,T2,T3,T6和T7为正向指标,T4和T5为负向指标。

式中,Xij为指标标准化值,N为指标排序。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从小到大排序;当指标为负向指标时,从大到小排序。

3.4 综合分值计算

在权重确定和原始值标准化处理之后,根据公式(2)计算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评价结果见表2。

3.5 等级划定

根据表2可知,淮川街道办事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综合分值为86.46分,葛家乡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低,综合分值仅为30.50分。但是仅根据综合分值和排名情况,不能直观地反映各乡(镇)建设用地是否节约集约利用。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其他土地节约集约评判标准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F<40分为粗放利用,40≤F<60分为低度集约利用,60≤F<80分为集约利用,F≥80分为高度集约利用。

等级划定结果见表3。

4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4.1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

全市大部分乡(镇)建设用地处于粗放利用或低度集约利用,仅淮川和集里街道办事处达到高度集约利用水平。此外,全市人均建设用地高达303.02 m2/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亦达到283.22 m2/人,严重超过120 m2/人和140 m2/人的国家控制标准,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4.2 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

从表2可知,综合分值最高的淮川街道办事处得分是综合分值最低的葛家乡得分的2.83倍。此外,不难发现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全市处于集约利用和高度集约利用的10乡(镇)均为经济较发达,并快速发展的地区。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总结并借鉴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较好的发达地区的经验,促使自身又快又好的发展。

5 结语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经之路。目前,浏阳市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要不断转变当前土地粗放利用方式,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由于当前国家经济转型,东部沿海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浏阳市作为中部十强县(市),必将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浏阳市应注重加大土地利用强度和投资力度,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邵晓梅.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 85-95.

[2]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39-141.

[3]肖梦. 城市微观宏观经济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93.

[4]吴杨. 铜川市土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战略思考[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10:8-9.

[5]陶志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 1-5.

[6]李丽. 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D]. 重庆: 西南大学,2011:1-2.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我国人多地少,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趋激烈。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以湖南省浏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分析评价该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研究表明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且各乡(镇)差异明显,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湖南省浏阳市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3

1 节约集约用地内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初源自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其内涵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力求取得更高的产量和收入的一种经营方式[1]。随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被运用到非农土地的研究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陆续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相关研究。毕宝德认为:“集约度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投入资本和劳动越多,则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2]”。肖梦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观点是,“可多维地利用城市土地的立体空间,并使城市土地一地多用[3]”。

节约集约用地是相对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涵,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应尽量减少土地占用,特别是要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通过加大对单位建设用地的投入强度,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投放土地,控制投放数量和节奏,合理进行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浏阳市建设用地现状

2.1 建设用地结构

根据浏阳市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浏阳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4 973.43 hm2,其中城市面积为1 862.4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14%;建制镇面积为3 627.84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0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1 901.02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0.93%;采矿用地面积为1 241.18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76%;交通用地面积为3 280.1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29%;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 642.56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8%;特殊用地面积为418.3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93%。

2.2 建设用地布局

建设用地在各乡(镇)布局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永安镇建设用地面积最大,为2 729.61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07%,其次为沙市镇的2 081.32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63%,而小河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少,仅为394.76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88%。

3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权重确定

根据代表性、科学性、可比性等原则,结合浏阳市实际情况及指标的获取难易程度,本研究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益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6],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表1)。

3.3 原始数据标准化

为消除指标间的量纲关系,使数据能够可比,本研究采用位序标准化方法对各项指标现实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不同影响,可将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其中T1,T2,T3,T6和T7为正向指标,T4和T5为负向指标。

式中,Xij为指标标准化值,N为指标排序。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从小到大排序;当指标为负向指标时,从大到小排序。

3.4 综合分值计算

在权重确定和原始值标准化处理之后,根据公式(2)计算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评价结果见表2。

3.5 等级划定

根据表2可知,淮川街道办事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综合分值为86.46分,葛家乡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低,综合分值仅为30.50分。但是仅根据综合分值和排名情况,不能直观地反映各乡(镇)建设用地是否节约集约利用。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其他土地节约集约评判标准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F<40分为粗放利用,40≤F<60分为低度集约利用,60≤F<80分为集约利用,F≥80分为高度集约利用。

等级划定结果见表3。

4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4.1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

全市大部分乡(镇)建设用地处于粗放利用或低度集约利用,仅淮川和集里街道办事处达到高度集约利用水平。此外,全市人均建设用地高达303.02 m2/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亦达到283.22 m2/人,严重超过120 m2/人和140 m2/人的国家控制标准,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4.2 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

从表2可知,综合分值最高的淮川街道办事处得分是综合分值最低的葛家乡得分的2.83倍。此外,不难发现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全市处于集约利用和高度集约利用的10乡(镇)均为经济较发达,并快速发展的地区。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总结并借鉴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较好的发达地区的经验,促使自身又快又好的发展。

5 结语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经之路。目前,浏阳市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要不断转变当前土地粗放利用方式,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由于当前国家经济转型,东部沿海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浏阳市作为中部十强县(市),必将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浏阳市应注重加大土地利用强度和投资力度,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邵晓梅.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 85-95.

[2]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39-141.

[3]肖梦. 城市微观宏观经济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93.

[4]吴杨. 铜川市土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战略思考[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10:8-9.

[5]陶志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 1-5.

[6]李丽. 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D]. 重庆: 西南大学,2011:1-2.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我国人多地少,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趋激烈。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以湖南省浏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分值,分析评价该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研究表明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且各乡(镇)差异明显,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湖南省浏阳市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3

1 节约集约用地内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初源自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其内涵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力求取得更高的产量和收入的一种经营方式[1]。随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被运用到非农土地的研究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陆续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相关研究。毕宝德认为:“集约度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投入资本和劳动越多,则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2]”。肖梦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观点是,“可多维地利用城市土地的立体空间,并使城市土地一地多用[3]”。

节约集约用地是相对粗放用地而言的。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涵,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应尽量减少土地占用,特别是要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通过加大对单位建设用地的投入强度,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投放土地,控制投放数量和节奏,合理进行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浏阳市建设用地现状

2.1 建设用地结构

根据浏阳市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浏阳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4 973.43 hm2,其中城市面积为1 862.4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14%;建制镇面积为3 627.84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07%;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1 901.02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0.93%;采矿用地面积为1 241.18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76%;交通用地面积为3 280.1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29%;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 642.56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8%;特殊用地面积为418.31 h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93%。

2.2 建设用地布局

建设用地在各乡(镇)布局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永安镇建设用地面积最大,为2 729.61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07%,其次为沙市镇的2 081.32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63%,而小河乡建设用地面积最少,仅为394.76 hm2,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88%。

3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权重确定

根据代表性、科学性、可比性等原则,结合浏阳市实际情况及指标的获取难易程度,本研究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益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6],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表1)。

3.3 原始数据标准化

为消除指标间的量纲关系,使数据能够可比,本研究采用位序标准化方法对各项指标现实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各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不同影响,可将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其中T1,T2,T3,T6和T7为正向指标,T4和T5为负向指标。

式中,Xij为指标标准化值,N为指标排序。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从小到大排序;当指标为负向指标时,从大到小排序。

3.4 综合分值计算

在权重确定和原始值标准化处理之后,根据公式(2)计算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分值。

评价结果见表2。

3.5 等级划定

根据表2可知,淮川街道办事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综合分值为86.46分,葛家乡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低,综合分值仅为30.50分。但是仅根据综合分值和排名情况,不能直观地反映各乡(镇)建设用地是否节约集约利用。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其他土地节约集约评判标准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F<40分为粗放利用,40≤F<60分为低度集约利用,60≤F<80分为集约利用,F≥80分为高度集约利用。

等级划定结果见表3。

4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结果

4.1 浏阳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

全市大部分乡(镇)建设用地处于粗放利用或低度集约利用,仅淮川和集里街道办事处达到高度集约利用水平。此外,全市人均建设用地高达303.02 m2/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亦达到283.22 m2/人,严重超过120 m2/人和140 m2/人的国家控制标准,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4.2 浏阳市各乡(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

从表2可知,综合分值最高的淮川街道办事处得分是综合分值最低的葛家乡得分的2.83倍。此外,不难发现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全市处于集约利用和高度集约利用的10乡(镇)均为经济较发达,并快速发展的地区。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总结并借鉴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较好的发达地区的经验,促使自身又快又好的发展。

5 结语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经之路。目前,浏阳市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要不断转变当前土地粗放利用方式,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由于当前国家经济转型,东部沿海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浏阳市作为中部十强县(市),必将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浏阳市应注重加大土地利用强度和投资力度,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邵晓梅.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 85-95.

[2]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39-141.

[3]肖梦. 城市微观宏观经济学[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93.

[4]吴杨. 铜川市土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战略思考[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2010:8-9.

[5]陶志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 中国土地科学,2000,14(5): 1-5.

[6]李丽. 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D]. 重庆: 西南大学,2011:1-2.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7

节约型校园是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 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 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 这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

1 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制约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 高等院校建设节约型校园存在诸多客观制约因素, 需因校制宜切实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一定效果。

1) 整体能耗大。

高等院校除学生宿舍超过补贴部分的电费由学生自付外, 其他楼宇的用电均由学校统一支付, 各类用水、气、暖、油等都由学校统一开支。耗能支出的能源类型多, 数额较大, 给学校造成了一定负担。

2) 浪费现象严重。

师生节约意识不强, 水龙头跑冒滴漏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关闭照明灯、电脑、打印机等用电设备的现象较普遍; 学生浪费粮食、水资源的现象较多; 纸张等办公用品耗材浪费严重; 设备、家具等资产重复利用率较低, 使学校各类资源费用开支逐渐上涨。

3) 能源计量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 大部分高校的各类能耗都统一计入总表并由学校统一支付, 因无能源计量设施而无法了解各二级单位的具体使用情况, 既给监控各单位能源使用情况造成了不便, 又给节能的落实带来一定困难。

2 高等院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整体思路

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涉及范围较广, 不仅包括水、电等能源使用, 而且还包含办公用品、房屋、资金、劳务等资源使用, 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集制度、教育、措施为一体, 在宏观层面形成整体思路, 统筹规划, 从多维度开展工作。

1)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节约规章制度, 提高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并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 形成集管理、财务、人事、教育、奖惩等一体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 以宣传教育为引导, 增强师生节约意识。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约宣传和教育活动, 引导师生树立节约意识、形成节约风气、养成节约习惯, 推动节约理念深入人心, 营造节约和谐的校园氛围。

3) 以节能减排为主线, 提高学校资源利用率。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 针对学校水电等资源使用状况和建筑使用情况, 采取有效节能措施, 开展各类节能项目, 减少资源浪费, 降低学校能源消耗和办学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率。

3 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途径与形式

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实际状况, 依据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整体思路, 高校可通过以下具体途径和形式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

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统一领导各项工作。

科学的组织机构是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应高度重视, 周密计划,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成员应涉及学校党政工团等相关职能部门, 并下设节约型校园建设办公室, 统一协调各项工作, 最终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积极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良好局面。

2)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形成节约良好机制。

学校资产能源管理部门应依据情况出台水电、办公用品、房产、设备家具等资源的管理制度, 加强规章制度约束, 提高资源利用率, 逐步降低和杜绝浪费现象; 人事部门应立足学校岗位、职工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 力求改进并完善学校人事制度政策, 在提高办学效率的基础上维持或降低学校劳务支出, 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财务部门应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 加强预算, 严格审批, 控制开支, 并树立资本运营意识, 加强投资管理, 完善增收节支奖励政策, 鼓励各部门依法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3)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师生节约意识。

学校各级党、政、工、团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应制定周密的宣传教育计划, 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宣传教育活动。教务处、研究生院可组织各院系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纳入教学环节; 党委宣传部和网络中心可通过校报、宣传栏、广播台和校园网等媒体, 宣传先进单位节约经验、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主题征文活动、推广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关政策。此外, 学校还应将节约教育纳入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和年终评优之中, 要求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节约型院系”方案, 纳入院系工作整体计划, 从而使节约型校园建设与节约型院系建设融为一体。切实通过各类措施帮助师生纠正浪费行为, 树立节约观念, 积极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

4) 加强水电资源管理, 节约水电运行成本。

高等院校应充分依靠科技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 首先, 实行水电远程计量和控制, 在每个房间安装水电表的基础上, 对二级单位水电用量进行指标化管理, 实施核定指标、节约奖励、超标收费的政策; 其次, 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开展污水处理、雨水收集、中水利用一体化水处理工程, 将处理后的污水和雨水回用于校园绿化浇灌、冲厕、冲地等领域, 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再次, 更换所有非节能灯具, 实现全校照明节能化, 在提高照明度的基础上实现节电目标。

5) 优化房产资源管理, 推行资源有偿使用。

合理安排和优化房产资源是节约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学校可对公有房屋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对党政机关用房和院系用房实施核准定额、超标收费; 对成本独立核算单位的用房按照全部有偿使用的原则进行适当收费; 对学校公有住宅进行合理规划, 在满足校内用房需求的基础上按市场价出租闲置空房, 以盘活房屋资产、回笼资金。

6) 统筹规划专项维修, 避免项目重复投资。

专项维修项目是高校每年财务支出量很大的重要工作。为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投资, 学校专项维修应坚持多年度统一规划的原则, 将房屋修缮与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相结合, 地面基础设施改造与新建楼宇相结合, 管网改造与地面改造相结合, 在促使项目有规划、有步骤进行的同时避免重复维修带来的资金浪费。

4 结语

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艰巨任务, 同时因具有人员密集度高的特征也是各类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 因此,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引导社会风气的重要阵地, 它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节约节能的发明创造, 应用研究的核心技术, 集成在校园, 推广到社会。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8

一、加强水电管理、推进节水节电工作, 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内在要求

“节约强调的是按照物品的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适物的使用和消费, 用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节约是降低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途径。”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 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 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 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已经势在必行。”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要在高校系统内部贯彻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一是对应于浪费而言, 促使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节约意识;二是在高校的运转中, 对水电等资源的需求实行减量化,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 最大化地满足学校各个方面需求。水电管理隶属于高校后勤管理, 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水电支出在高校经费支出中占相当重要的比例且正逐年上升。目前高校在水电管理中存在着诸如水电浪费严重、水电基础设施差、水电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因此, 以节电节水为重点, 大力推进高校水电管理工作, 提高水电资源利用率, 降低办学成本, 必然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内在要求。

二、高校水电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管理体制落后, 运行机制不合理

就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 虽然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及节约型高校建设已提出多年, 很多高校已经或者正在进行水电运行机制上的探索或改革, 但进度参差不齐, 并且比较缓慢。目前, 大部分高校水电管理模式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大包大揽的供给制模式, 学校各部门、单位不管用多少水电, 统统由学校统一提供和支付。在这种模式下, 水电管理仅仅是单纯的供应, 谈不上进行管理和节约。水电消耗与各使用单位和个人经济利益无关, 也不列入各单位的运行成本, 导致学校各部门对使用水电毫无约束、对水电浪费现象也熟视无睹, 甚至还出现利用学校水电为小集体谋利的现象, 造成学校水电开支不断上升, 办学成本不断加大, 制约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节水节电成了水电管理部门单方的事情, 对于其它部门只是一句口号。

此外, 在传统落后的水电管理体制下, 学校水电管理部门本身的运行管理机制也非常落后, 如水电管理考核机制落后, 水电职工责、权、利不统一。高校水电管理人员很多都是学校在编的事业编制正式职工, 享受旱涝保收的工资, 学校水电管理工作的好坏、水电支出的高低与其完全没有关系。因此, 很多人工作缺乏责任心, “老好人”思想严重, 能不得罪人的尽量不得罪;也缺乏主动性, 能少干则少干, 致使本该落实的工作得不到落实。

(二) 水电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供需矛盾突出

虽然国家、社会及高校都在提倡节约, 但在高校内部浪费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有的高校还比较突出, 具体表现例如: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不管有没有人长明灯、常开空调;任意采购高耗水耗能设备, 用水用电无节制;公共场所水管跑、冒、滴、漏无人问津等等。特别是最近一些年,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水电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原本比较稳定的水电供应也出现了紧张的局面, 原有的水电设施的容量和标准, 已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必须通过自来水增容 (增加进水管道、扩建及增加泵房) 、电增容 (提高电压等级、增加进线数量、增加变压器等) 来解决, 水电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此外, 整个社会水电资源紧张, 但是由于高校从事教育事业, 一般情况下水电都是保障供应的, 因此高校也就成了水电消耗大户, 无形中给地区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政府相关管理有时也不得不通过一些水电计划来限制高校水电用量的增长。目前, 高校也都成为国家实施能源审计、节能监察、节能改造的重点单位之一。如此下去, 高校在水电资源的使用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三) 水电基础设施差, 安全隐患多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后勤的投入相对不足, 但高校的快速发展对水电需求越来越大, 学校的水电基础设施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老的水电设施, 平时就缺乏更新维护, 有的已经老化, 有的甚至已超出使用寿命, 但为了保证学校正常水电能源供应, 只能带病运行或超期服役。因此供电设备、供电线路不断出现超载、老化等问题, 供水设备、供水管网也频发故障,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严重时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的水电供应。例如某高校, 由于学校的发展, 学生宿舍楼不断增加, 但供水设施、供水管道还是原来的老设备, 在用水高峰期, 宿舍楼的高区时常水压过低, 有时甚至断水, 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正常生活, 也影响到学校的安全稳定。

三、高校水电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 体制原因

由于高校包括水电管理在内的管理体制延续的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 虽然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深入进行, 但是高校的体制改革却进行甚缓。上世纪末开始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将高校后勤推入社会化进程, 大部分高校后勤部门分为甲乙方进行管理, 对水电管理体制的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的高校已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校内水电逐步实行了社会化、市场化、商品化运作, 水电得到合理使用、高效使用, 但大部分高校由于改革不彻底, 甚至改革失败, 水电管理部门只是换了个“帽子”, 实质还是在老的管理体制下运行, 水电使用福利化观念根深蒂固, 有相当部分的职工认为办得起学校就用得起水电, 水电本应由学校统包统付。

(二) 管理原因

1. 高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校水电管理属于后勤工作的一个范畴, 而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 因此往往大多数高校对包括水电管理在内的后勤工作不够重视, 高校决策层往往对水电管理、保障、维修、节能等方面的情况认识不足, 一般认为只要保证基本的水电供应, 不断水断电即可, 节不节能无所谓, 也省不了多少钱。因此, 对于水电工作在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的支持较少, 限制了水电管理工作的发展。

2. 管理方式落后

高校社会化已推进很多年, 很多高校后勤实行甲乙方管理模式。有的高校将水电管理部分划归乙方管理, 导致水电管理、运行的脱轨, 乙方单位由于自身利益、权限的原因, 故意放松水电回收, 水电保障往往是“救火式”管理, 更谈不上做好全校的水电管理和节水节电;有的高校虽然水电属于甲方管理, 但由于管理部门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不到位, 管理积极性和压力较低, 再加上高校管理机构繁多复杂, 如后勤部门、基建部门、设备部门等各自为阵, 水电管理难度加大, 使得高校水电管理停滞不前。

3. 制度制订和执行存在问题

为了加强高校水电管理、减少水电支出, 各高校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水电规章制度和办法, 但是, 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和各种原因, 很多高校都没有因地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有的过于超前, 执行起来可行性很差;有的仅仅是一个基础性的简单规定或是漏洞过多, 对加强学校水电管理起不到任何作用。此外, 在执行过程中, 有的高校由于在制度的制订过程中根本没有在全校达成共识, 只是单方面一厢情愿地发个文草草了事, 因此执行过程中屡屡受阻, 最后只能搁置一边当个摆设;有的由于人情干扰等因素导致执行不力, 种种均导致水电管理工作有法难依、执法不力。

(三) 水电管理队伍的原因

长期以来, 包括水电工作在内的后勤工作并不受到重视, 大部分人对其了解只是一些低层次的、简单的工作, 不需要有多少知识或文化, 因此学校给水电管理部门人员引进标准也是偏低的, 导致高素质的进不来、留不下, 一般的人不会干、干不好。高校作为事业单位, 用人性质的特点也决定了后勤水电岗位大部分都是外聘编外人员, 工资低、文化低。此外, 因为如上所述一些体制上的原因, 水电管理处于吃“大锅饭”状态, 队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这些均导致水电管理职工队伍普遍处于人员欠缺、敬业精神差、技术力量弱的状态, 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对策与思路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形成长效机制,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从高校来说, 要加强水电管理, 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笔者认为, 应该从领导重视、制度建设、分类管理及市场化改革、加强宣传、技术节能、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切实做好高校水电管理工作。

(一) 领导重视与支持

一个学校要做好水电管理工作, 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高校领导一般都实行任期制, 领导调动也比较频繁, 但水电管理与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并非是一项短暂的工作, 需要长期地开展下去, 因此, 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这一矛盾, 建立水电管理的长效机制。作为领导, 一是要多深入基层调研情况, 从宏观上把握后勤水电工作的规律与现状, 理解一线工作的繁杂与辛苦, 并在学校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多给予工作上的支持。二是要带头弘扬正气, 不为来自包括上层在内的各种压力所动, 坚决按制度办事。对各种水电违规现象要坚持批评教育甚至处理, 让节约正气深入人心。三是要做好监督促检查工作, 严格落实各种制度的执行, 奖惩并举。作为基层的水电管理工作人员, 则要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业务学习, 认真完成领导交代的各项工作, 此外, 应积极主动地向领导汇报和沟通, 切忌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以实际行动来争取上级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二) 加强制度建设, 保证责权利统一

管理的根本在于制度, 必须建立健全各种水电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建立过程中, 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制定具有权威性、约束力、实用性的管理制度。我校为加强水电管理, 做好计划用能、安全用能、节约用能工作, 出台了《南京工业大学水电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在水电管理的总原则、实施细则和责任制度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范, 使水电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从制度上保证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内容涉及:水电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度、用水及用电管理的工作细则、水电收费及奖惩制度、水电定额制度、及一些具体的管理规定如大功率电器管理规定、宿舍水电管理规定、生产经营用水电管理规定等, 明确了各单位、部门的权利、义务、责任, 对切实做到水电管理责权利相统一, 使水电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大有帮助。

(三) 实行分类管理, 推进水电市场化改革

为深入推进高校水电管理, 应加快高校水电管理改革步伐, 将水电管理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化管理转变, 由拨款服务制逐步向收费服务制过渡, 水电管理由水电部门单方面管理转变为全校齐抓共管,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使高校水电工作面貌焕然一新。目前, 按照水电使用性质, 高校内部水电用户可分为7大类:1) 行政机关办公;2) 公共教学区;3) 学生宿舍;4) 单身教工及家属生活区;5) 各院系学科、实验楼;6) 校办产业、经营户;7) 其他公共保障性建筑。高校应针对不同性质的水电用户, 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市场化管理。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 按照目前各高校的情况, 可实际分为以下5类进行管理:

1) 行政机关办公用水电。这包括学校党委、行政各机关部门的办公用水电。对行政机关办公用水用电应采取水电定额控制管理。首先将这些单位所有办公场所按各自所属的部、处等二级单位进行归类, 按归类后的二级单位实施水电定额管理, 并按以下步骤实施:a.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电定额。实行水电定额控制管理,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电定额是关键的一步。一般应在学校的统一布置下, 由水电管理部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成立水电定额制定小组, 和用户充分沟通制定指标。学校可根据近几年各单位水电消耗数据, 结合本年度各部门的工作量,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各二级单位的水电定额。在定额制定初期, 应及时了解各二级单位当前水电使用情况, 分析预测未来使用趋势, 并对水电定额进行评估。如果发生较大差异, 应及时分析原因, 并与用户沟通, 如确有定额不合理或情况发生变化, 经水电定额制定小组同意, 可以修正定额。b.根据水电定额, 划拨水电费用。根据各二级单位的水电定额, 将其换算成水电费按年度直接划拨给各单位, 学校财务部门应在各单位财务帐目中设“水电费”项目, 专款专用。如果有的单位办公场所用水为公共用水无法计量, 则可以按照正常用水用电比例确定一个综合水电价格, 按该价格核定水电定额。c.按各用水用电单位实际使用水电全额收取水电费。各单位使用水电后凭水电管理部门开具的水电收据到学校财务部门报销水电费, 从各部门“水电费”账目中扣划费用。年底如有结余, 可将结余费用结转该部门其它经费项目以补充办公、教学费用或转入下年度使用。如果年度水电费超过水电定额, 则将超支部分转入该部门其它经费项目列支或从下年度经费中扣除, 如果超支情况严重, 将收取加价水电费。

2) 公共教学区或其他公共保障性建筑用水电。这包括学校的公共教学楼, 公用后勤保障设施如变电所、水泵房、锅炉房等。这些区域一般均有物业管理单位进行管理, 应确定该区域的责任单位, 仍采用定额指标的办公进行管理。如果这些区域是校外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承包管理, 则将物业管理公司确定为责任单位, 与其签订所负责区域的水电定额指标管理合同, 水电定额的确定办法同上。如果年底有结余, 则按节余部分一定比例奖励给承包单位, 如果超额使用, 超出定额部分, 由承包单位按一定比例缴纳;如果是校内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则同上参照行政机关办公水电的办法进行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强化物业管理单位的责任意识, 调动其节约管理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杜绝公共场所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

3) 学生宿舍用水电。应采取“计划供给、节约奖励、超用付费”的办法进行管理。学校水电管理规定中一般已规定了各种条件宿舍的学生计划水电量, 学校应在各学期初一次性地将学生宿舍的计划电量免费划拨到电表, 之后, 如果学生节约用电, 则未用完的电量可以留至下学期继续使用或退成现金, 如果计划电不够用, 则需按市场价进行买电。用水也一样, 按月抄表, 超计划将收费, 未用完计划则奖励。该举措将引导学生养成节约使用水电的习惯, 为学校节省水电开支。

4) 单身教工宿舍及家属生活区、校办产业及经营户水电及其它一些零星基建施工用水电。此类水电用户管理十分简单, 应实行完全的市场化管理, 按实际使用量全额收费。由于水电费用与本人、本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 能起到很好的自我约束作用。

5) 各院系学科楼、实验楼用水电。与第一项行政机关用水电管理方式较相似, 仍实行水电定额控制管理, 但是学院用水用电定额的核定与行政机关相比更为复杂, 文科学院和理工科的学院水电用量差别十分巨大, 而各学院特别是理工类院系用水用电性质也特别复杂, 其中有办公场所、实验场所、科研场所等, 大型用水用电设备较多, 核定水电定额时, 应本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原则, 充分考虑各学院的用水用电性质、教学实验任务、设备使用情况等, 制定出既能反映该学院真实水电消耗情况, 又能引导该学院经济地使用水电科学合理的定额, 减少甚至杜绝学校实验、科研用水用电“大手大脚”的现象, 为学校节约水电费支出。

(四)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节约氛围

“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 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对高校来说, 加强水电管理主要应依靠广大师生员工, 充分发挥他们在水电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全员参与节约, 养成节约习惯, 建设节约型校园才是现实的。首先, 学校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应做好节约表率, 将“办得起学校, 就用得起水电”的认识偏差彻底纠正过来。例如:办公室、实验室应合理设置空调温度, 下班后自觉关闭空调、电灯、电脑等用电设施, 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其次, 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水电节约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校园公益广告和校园网等媒介, 宣传普及水电常识及节约方法;表彰节水节电先进个人, 批评浪费现象, 营造节约型校园的氛围, 形成“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校园新风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水电资源节约实践活动。

(五) 推广使用节约技术和产品, 科学节水节电

国家提出,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高校也是一样, 除了依靠管理手段, 还要依靠技术手段。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发源地, 应充分利用自身科研力量, 积极研发、推广节约新技术、新产品, 推动科技节水节电。

1) 对高耗能的水电设施按照节能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如我校原先均使用煤锅炉、油锅炉供应公共浴室热水、开水房和食堂蒸汽, 随着煤炭、柴油等能源价格的上涨, 学校此项能耗支出不断上升, 已经入不敷出, 此外锅炉的排放也不符合我校绿色、低碳校园建设的要求。因此学校将锅炉全部淘汰, 公共浴室改造成谷电蓄热的电锅炉加太阳能供热水的模式, 学生宿舍开水供应改造成社会化方式供应的点开水炉, 其水电由学校回收, 每年能为学校节约能源支出40多万元;此外, 我校水泵房原先采用能耗较高的单级离心泵, 经过多年使用, 能耗很高, 维修也比较频繁, 严重影响学校供水, 因此学校投入资金逐步更换成新型的不锈钢多级泵, 能耗降低至原来的60%。

2) 从建设源头进行节能把关。对新增项目或新增水电设施与学校基建部门同步, 采用节能型的设计或产品, 以避免基建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脱节、甚至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如我校新建学生宿舍楼, 热水供应直接采用大型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或谷电蓄热式电锅炉;经过后勤水电部门的沟通协调, 学生宿舍的电气设计直接采用后勤部门推荐的计量方案;学校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采用水源热泵式的中央空调等等。否则, 如果基建与后勤管理部门脱节, 基建部门可能一味追求基建项目的价廉物美, 而不会考虑产品和设施的节能情况, 将来后勤部门无论是否改造, 都将支出高昂的费用。

3) 积极引进、使用节水节电新技术或产品。如在我校在节电方面, 学校计量系统全部采用智能载波远传电子表取代传统电表, 并通过校园网为媒介, 在后台运用水电智能监管平台进行管理, 通过该平台, 及时高效地对全校能耗进行分析, 向师生提供水电自助查询、购电等多样化服务;对公共教学楼进行照明节能改造, 采用智能感应器控制教室照明灯具, 实现“人到灯开, 人走灯灭”, 有效地减少了“长明灯”现象, 节电率可达40%以上。在节水方面, 我校在公共区域卫生间的水龙头上安装了节水喉, 控制了自来水流量, 既能满足正常需求, 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自来水流失;利用遍布校园的池塘, 建成了草坪喷灌系统, 通过水泵吸取池塘水浇灌草坪、植被, 避免了自来水浇灌的损失。

4) 利用学科优势, 推动节能技术创新。我校为工科院校, 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专业学科优势, 结合我校给排水、水处理、环保、能源等专业优势, 有针对性地开展我校节能项目,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我校水系统相关专业团队对我校的供水、排水、雨水和中水利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 形成了《“绿色校园”水系统综合规划研究》, 正在分步实施, 目前已经在校园内建设两个中水站, 将学生宿舍洗漱污水分离后处理, 产生的中水进行景观水体补充、绿化浇灌等, 实现循环利用;我校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长期研究生物质发电技术, 目前, 在我校已建成沼气站, 产生沼气供学校天然气校车使用, 剩余的可以发电, 变废为宝,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与相关企业合作, 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k W小型风机, 正在开展3k W屋顶竖轴式风机及300W风光互补型路灯风机的研制, 可用于校园景观湖水的循环、中水回灌以及山林灌溉系统的泵用电系统。

(六) 加强队伍及人才建设

要做好高校水电管理工作,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水电管理队伍是不行的。1) 要抓好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加强新形势下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本校水电管理实际情况, 多向技术及管理先进的高校及单位交流学习, 采取人员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训水电管理人员;2) 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引进一些有经验、有学历、热爱水电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充实、提高水电管理的队伍;3) 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 积极推进人事与薪酬制度改革, 逐步打破高校用人制度的约束, 创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 使技能过硬、工作优秀的人才找到好的归宿和用武之地。

总之, 高校水电管理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校水电管理者应该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勇于改革, 积极探索高校节水节电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将节约型校园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使其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水电经费支出逐年增多, 已成为高校的沉重包袱。因此, 加强水电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迫在眉睫。本文从水电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着手, 概括了高校水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从领导重视、制度建设、分类管理及市场化改革、强化宣传、技术节能、队伍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水电管理、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高校,水电管理,节约,对策

参考文献

[1]关觉.树立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理念[EB/OL].

[2]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特别现状[EB/OL].

[3]温家宝.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N].人民日报, 2005.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9

1.1 实现低碳的途径

一是低碳经济。主张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其基础是新能源、节能环保、更换能源的新工艺 (如新能源汽车) 。二是低碳生活。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如省电、节油、种树、回收可重复利用或可循环利用的生活资料等。三是发展碳汇。碳汇即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由于森林具有碳汇功能, 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吸收固定CO2的成本比工业减排低, 所以碳汇林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凸显[1]。

1.2 低碳理念在园林中的引入

在园林中能实现低碳经济和发展碳汇2个目标。将低碳经济和发展碳汇放入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即是将低碳理念引入园林中。

1.3 低碳园林的概念

目前, 对于低碳园林的概念还不甚清晰, 只有一个低碳景观的概念供人参考。低碳景观 (Low Carbon Landscape) 是指在景观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景观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效,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景观已逐渐成为国际景观界的主流趋势[2]。

2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2.1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节约型园林自2005年提出以来, 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一般指以最少的用地、用水和财政拨款, 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 为城市居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3]。节约型园林, 就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 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能源消耗。

2.2 节约型园林的营造

节约型园林的营造离不开节能、节财、节地、节水。节能, 就是要大力发展节能型的施工方式和少设计能源消耗型设施。尽量在园林设施上做到可持续发展, 尽量少设计大型广场、音乐喷泉等能源消耗大的设施。节财, 就是要用最少的钱产生更多的绿量, 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草种, 防止高价设计、买绿和建绿。节水, 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 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发展节水、抗旱型绿地。提倡使用集水技术 (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 和节水技术 (微喷、滴灌等) , 注重雨水的循环、中水的利用, 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节地, 就是在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绿地的前提下, 以最少的改良或不改良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使园林绿化效益最大化[4,5]。

3 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关系

3.1 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区别

笔者认为, 低碳园林应该包括在节约型园林之中。因为节约型园林中涵盖了节能的概念, 而低碳的核心部分就是对于能源的生产及使用。并且现阶段的技术和方法在低碳的概念下生产出的产品和形成的各种理念有时跟节财的理念相背离。

例如, 一株大树的移植或许在运输和移植的过程中产生了比树苗栽植更大的财力消耗,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 一株成年大树在未来长时间产生的碳汇效果绝对大于树苗。低碳的实现需要前期准备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样在前期其实就无法满足节财的要求, 但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 低碳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

3.2 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联系

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有3个共同之处:一是要求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运营等环节中, 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 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二是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维持碳氧平衡、蓄水保土、调节温湿度、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达到可持续发展[6,7,8]。

4 基于低碳理念的节约型园林营造方法

4.1 设计

设计结合地形, 尽量少修改或不修改。尽量借助所在地原有的特色景观, 最少地改变当地面貌。少设计或不设计模纹花坛、草坪等需要大量人工修剪的种植模式。多结合新能源的利用, 将太阳能、风能等新兴的能源类型运用于设计中。外遮阳节能设施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低碳景观元素。外遮阳的节能效果远远好于内遮阳, 而且完全可以设计得精彩美观, 既是对建筑节能传统有效措施的继承发扬, 又可成为建筑物外立面的重要华丽装饰[9,10]。

4.2 植物

在植物上尽量选择碳汇能力强的树种, 如常绿树强于落叶树, 阔叶树强于针叶树。坚持适地适树, 多采用乡土树种。选择耐干旱、耐瘠薄、可以粗放管理的树种。在植物种类上尽量配置多层次的稳定群落, 使单位叶面积达到最大。

4.3 材料

低碳型园林材料的设计原则:推广使用地方材料, 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循环使用人造材料, 开发使用环保材料, 巧妙利用废弃材料。

选择新型节能材料, 在灯具、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做到节能。多使用当地材料, 做到低排放、低人工。城市的灯环境, 体现着现代化城市的繁华程度和艺术风貌。传统的灯光艺术是一种“静态艺术”。在科技发展的互动下, 由于电脑灯具和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出现, 灯光艺术已发展成具有自我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动态艺术。与此同时, 节能灯具也在蓬勃发展。奥运水立方节能灯光艺术、大运河杭州段灯光艺术等灯环境艺术设计中, 均可以看到景观元素与低碳元素的完美结合;各种造型的太阳能利用与风能利用相结合的小区路灯, 不仅实现了节能减碳, 也为人居环境大增了艺术光彩[11,12,13]。

4.4 管理

管理上尽量减少人工输出, 减少修剪, 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近年来, 我国住宅区的景观环境建设得到了较大提升, 同时也存在过于重视视觉观感而忽略了其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不良倾向。低碳节能时代, 不仅要求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而且要深入挖掘节能减排低碳型的景观元素。将低碳渗透入景观中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积极筹划运营开发低碳项目。

摘要:近几年, 在园林行业中渐渐兴起低碳热, 但是对于低碳园林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和政策的层面, 而对于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笔者通过查阅各类文章和数据, 总结低碳园林与节约型园林的关系, 探讨了基于低碳理念的节约型园林的营造方法。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10

西安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干燥,冷暖干湿四季分明。但由于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这就致使了西安当地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曾经的“八水绕长安”局面已不复存在,西安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国内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1/6。同时,地下水的超标开采导致了地面沉降,雨水的下渗力不断减弱,地下水循环补给系统被人为破坏。再加之,在近几年的园林建设中,人们过度盲目地进行大面积草坪种植、树木移植等违背生态规律的行为,这就导致了西安地区的环境压力持续加剧,急需建设节约型园林来协助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西安地区常见植被的生长习性及用途

在西安地区,常用的园林绿化植被有一百多种,其中,常见的乔木树种有银杏、旱柳、榆树、大叶女贞、栾树、千头椿、紫叶李、阔叶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等,常绿植被有油松、侧柏等,常见的落叶树木有刺槐、国槐、悬铃木、柿树、银杏等,常见的灌木有大叶黄杨、木槿、紫薇、紫荆、红枫、腊梅、红瑞木等等。下面就其中几个树种的生长习性与用途做出具体分析。

1对于银杏来说,其喜欢适当湿润且排水条件良好的深厚土壤,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是最为适合其生长的地区。银杏在酸性土、石灰性土中均能良好生长,并且具有耐寒的生长习性。它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可作为庭荫树、行道树、独赏树来种植,具有极强的观赏性。2狭叶十大功劳是一种暖温带植物,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和耐旱能力,它们多生长在阴湿峡谷和森林下面,属于阴性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狭叶十大功劳较多种植在天桥或常年少阳光的地方,并由于其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工矿区也是狭叶十大功劳的常见区。另外,狭叶十大功劳的枝干酷似南天竹,其不仅可以作为绿篱种植在果园、菜园的四周,还可以当做盆栽摆放在室内,极能引人注目。3油松是一种阳性树种,其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油松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适应性较强,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常和元宝枫、栎类、桦木、侧柏等树种混交种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3西安地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实践途径

3.1科学规划,合理选择林木品种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时,生态性、适地性、群落性是规划与配置植物所必须注重的要素。这就要求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当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植物和野生植被,摒弃大树移植和南树北移等违背生态规律的种植行为。在西安地区,由于水资源、气候的影响,节水耐旱型植物应当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首选,通过种植抗逆性强、耐干旱、耐贫瘠的植物品种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从而降低绿化成本。如表1所示,在不同的绿地结构中,乔灌草多层复合式结构绿化植被的绿化三微量以及年环境效益都是最大的,选择这一种植方式,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实现最大效益。其次,在园林植物的搭配上还应当注重群落配置。合理有效的植物搭配不仅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量,还能增强植被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侵扰,以此达到节力的目的。最后,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中,应当利用起伏的地形以及各类植被的生长习性,来对节水型与耗水型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此达到节水的效果。

3.2因地制宜,拓宽园林绿化空间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中可用于园林绿化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将园林绿化向空中、向立面发展。例如: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以及居民住行的原则下,我们可以选择抗寒、耐旱的宿根、球根花卉以及藤本植物(如五叶地锦、常春藤等)在屋顶和建筑墙壁上见缝插绿的进行种植,以此达到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土壤资源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中,我们还需要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即在建设时,应当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就地平衡,应当充分利用场地的原有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实现土地功效的提高以及植物的正常生长。

3.3开源节流,建设科学节约园林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时,开源和节流是减少水资源消耗的两个重要途径。其一方面要求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对此,我们可以在园林建设中尽量采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路面,从而让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达到灌溉的效果。另一方面,则要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以及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办法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量。同时,我们应当根据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来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例如微喷、滴灌、根灌等,并对灌溉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在尽可能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又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摘要: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承载力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的新时期,节约型园林建设已成为实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所谓的节约型园林建设即指用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财力等资源,来选择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小的园林绿化方式,从而构建出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地。文章分析了西安地区发展节约型园林的客观要求及常见植被的生长习性与用途,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实践途径,旨在实现植被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人居环境。

关键词:西安地区,节约型园林,建设途径,实践举措

参考文献

[1]冯扬.陕西关中地区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强化校产管理 建设节约型学校 篇11

关键词:校产管理;节约型学校;资源

在新时期下,我国提出了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国上下积极努力,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的发展,缓解我国资源经济的供需矛盾,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是我国的重要教育基地,建设节约型校园理所应当地被列入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硬件资源建设和软件资源建设都要求加以示范推广。

一、当前学校校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校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在广大农村学校是广泛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村小一级的小学校,校产管理随便、混乱,制度更是无从谈起。

(二)校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半路出家管理后勤工作,有的是从其他工作岗位调整到后勤管理工作岗位上。

(三)重使用轻维护。有的学校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维护不及时,部分校产存在安全隐患,对师生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比如,班级桌凳损坏严重,经常出现两个脚、三个脚的凳子等。

(四)教师、学生节约意识淡薄。办公室或教室的灯、电扇从早上开起就不管,出现“长明灯”“长转扇”等现象。

二、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大众化的教学使教学土地资源和各项硬件设施受到了束缚,有的校园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有的却严重缺乏教学资源,所以,要做到综合利用,各尽其用。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生活的区域空间,使教学实验楼及公共设施充分地发挥作用,因地制宜地走符合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技术路线,建设节约型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执行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决策,使学校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自身建设,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一)综合利用各项资源。从校产管理硬件环境建设角度来看,节约校园能耗,降低校园的运行成本,应将建筑物、体育运动设备、图书馆、宿舍等合理地、有效地进行分配利用,形成资源共享,避免教学资源浪费的状况;如,在一所人数不多的小学校园内,在教学资源丰盈的情形下,可以在校园内安置一个幼儿园,使资源的硬件设施得到充分地利用。

(二)从校产管理软件环境建设角度来看,校园内的能耗节约宣传墙报、后勤服务等,对校园内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节约潜意识的教育,养成保护校产资源、厉行节约的好习惯。而且,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在一个具有节约的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对孩子们的成长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建章立制,落实责任,规范校产管理。任何的管理都离不开制度作保障,所以,学校应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产管理制度。如《校产管理制度》《校产损毁赔偿制度》《办公室、班级财产管理评估细则》《校产管理员职责》等。建立校产管理相互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校产管理的各种岗位职责,从而提高校产的使用效益。

学校校产实行由专门部门统一管理,一般情况都是由后勤部门负责。后勤部门统一购买,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物品的分发,并做好分发登记、核销工作。根据校产的分布情况,按使用部门和存放地落实到相关处、室、班、组、人,谁使用谁负责校产的管理与维护。对与易损易耗的物品,由专人负责分发、登记。

对于办公室、班级财产,校产管理部门要在开校前维护好办公室、班级财产,交与年级组长、班主任进行管理。期末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办公室、班级财产进行核验,如有损坏或遗失,应由当事人进行赔偿,并依据《办公室、班级财产管理评估细则》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分作为办公室、班级评优的依据之一。

(四)校产管理信息化。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校产管理也应跟上时代步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学校的校产按校舍、场馆、图书、桌凳、电器、信息化教学设备、体育器材、实验药品器材、音像制品等分门别类录入校产管理系统中。建立健全学校校产数据库,对新增、报损的校产及时更新,做到账目与校产实际吻合,做到库存、使用、毁损、赔偿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学校校产的使用效率。

(五)加强对校产人员、全体教师职工的培训与管理。大的学校要指派一名副校长负责后勤管理与指导工作。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要从学校大局出发,做到后勤管理精细化,指导后勤人员的管理工作。学校要经常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看待。

因此,在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形势下,建设节约型校园,充分利用校产资源,强化校产资源的监督管理,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全力开拓校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长效管理机制,整合资源的节约配置,用无声的教育力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节约型学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关前.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意义解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节约型学校建设研究 篇12

我校1956年建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早在1988年率先在海淀区进行内部体制改革,1994年又率先在全区进行规模办学试点,形成一校四址、师生人数众多的办学格局。面对全新的办学格局,学校领导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弘扬勤俭美德,创建节约型校园。

一、明确责任,完善制度

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节约型学校建设,行政班子经常讨论如何节约办学能源,并通过行政会组建翠微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主管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部门主管为组员,包括教育、教学、行政、教务、信息、体育、艺术教育等部门的负责人,各部门负责领导为本部门节约能源的直接责任人,监控本部门工作中的消耗管理,把握局势,随时调控,并向领导小组汇报。形成了以组长为核心,责任到人的全新局面。

经过学校集体研究和讨论制定了一套细致、完整的学校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如支出审批制度,公务车管理制度,招待制度等,体现了学校节约办学、反对浪费的工作作风。同时明确、细致地做了分工,如财务部门负责节约财务支出,后勤处负责水、电、气、热等的节约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纸张、油墨等印刷耗材的节约管理工作,电教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耗材节约管理等,实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基础上,我校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宣传到位,行动到人

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人们的意识中却越来越淡薄,特别是对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苦,对劳动的艰辛缺少切身的感受,对于我们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不但缺少必要的认知,更缺乏实践的机会。

建设节约型校园,就是要将勤俭节约的美德渗透到每位学生、教师、员工的思想、行动中,使勤俭节约之风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此,我校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分析我国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节电节水常识与节能方法,强化节能意识,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并向全校师生发出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倡议。充分利用一切可宣传的阵地,如校报、广播、宣传板报、班会、队会、课间操训讲等,主讲人适时适当地渗透和进行节约教育。各分校、各部门也以各种方式开展节能宣传,使广大师生节电、节水意识明显提高。随手关灯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任何人发现水龙头、节水器及管道损坏或渗漏,都会主动关闭或报后勤处处理,真正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时时处处注意节约。学校制订的节能制度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节电、节水设施得以及时维护,使我们向节约型学校又迈进了一步。

三、科学管理,着眼细节

我校在校学生3 000多人,教职员工200多人,他们分布在4个不同校区,可以说家大、业大、摊子大,要创建节约型校园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事事着眼、细节见实效。

1. 计划先行账目清

(1) 财务预决算,节约有目标。财务主管在开学之前就积极组织财务人员秉承学校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方针政策,认真制定当年财务决算和第二年财务预算计划,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对不合理部分进行讨论修改,直至通过。为确保第二年年底实现年初的预定目标,学校还注重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教代会财务监督审查制度。

(2) 统筹需兼顾,管理要严格。我校作为海淀区教育改革的一个窗口,常常会接到各种突发任务,这会影响到整个年度的预算计划,凡是需要对预算作重大调整的情况,全部先由校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调整。对预算外资金坚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每一笔经费的支出,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厉行节约,绝不巧设名目,浪费一分钱。

(3) 严控设备采购,注重合理分配。我校一校四址,为了保证每个校区的高速正常运转,同时又不造成浪费,学校在每个校区设置了一名财产设备保管员,凡各校区需要添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严格执行上报学校、统一调配后再根据政府采购制度进行购买的规定。

学校各办公室所需要的办公用品,一律由后勤处负责统计、购置。个别办公室需购置大件物品时,填写请购单,经校领导批准后由后勤处牵头购置;需要走政府采购流程的,按规定手续办理。开学初由后勤处按照各岗位的需要先进行一次统一配发,如果不满足需求,可按需到后勤处登记领取,这样既方便大家使用,又杜绝了浪费。

(4) 食堂科学管理,为健康保驾护航。在校就餐的师生众多,为了确保大家的健康,学校注重食堂的科学管理,对营养餐的制作有一套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营养餐卫生、营养、受欢迎。对食堂工作人员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岗位职责等会议,教育每个工作人员及就餐的师生爱惜粮食,养成节约习惯。同时,在食堂显眼处张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标语,使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2. 办公支出重细节

我校人员众多,如果每人浪费一张纸,一次就会浪费3 000多张,所以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从细节抓起。

(1) 坚持负责人签批制度。凡是需要打印、复印、速印的资料,一律需要学科主管审核签条,教务处见签条才能受理各项业务,做好资料打印、复印、速印登记,并由经手人签字,每学期统计汇总。同时,提倡一纸多用、双面打印、重复使用等。

(2) 严格公务车使用办法。凡是各部门需要用车时,需提前填写用车单,由专人负责把关,统一调度,教师4人,主任级2人以上外出学习、开会才能出车,特殊情况,一律经校长审批后方可派出。

(3) 公务接待大方得体。我校每学期都会接待来自祖国各地的许多参观学习团体,学校始终坚持公务接待“热情、周到、节俭”的原则,严格控制接待标准,不讲排场、不摆阔气,坚持做到大方得体。

(4) 推行无纸化办公策略。学校大力推进校园网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渠道,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分期实现所有文件传递都在学校内部网络上进行。

3. 节电节水有成效

在教学楼每层的水房、楼道等地张贴“水是生命之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等提示语,除此之外,我们还制订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1) 养成人走灯灭的好习惯。在学生到专业教室或室外上课时,要求各班的小保管员及时关掉教室内电灯、电扇和投影仪等,并且在课间操时派专人巡视抽查,对于一贯做得好的班级在全校通报表扬。全校师生逐渐养成了人走灯灭的好习惯,从根源上杜绝了“长明灯”现象。另外,学校还注重节能灯具的使用,将公共楼道、卫生间的照明灯具换成自动声光控制开关,并坚持使用节能灯泡。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学校将楼道照明灯开关更换为红外感应延时开关,节电效果更加明显。

(2) 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夏天用空调前,冬季采暖前做好各种设备的检查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教育全体师生离开时及时关闭电源。夏天室外温度低于30℃,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时,原则上不得使用空调。夏季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0℃。

(3) 缩短设备待机时间。每个办公室在开学初都发放一份办公设备使用细则,并组织大家学习。细则中要求减少计算机及音箱、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饮水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每天下班时要切断办公室、教室各类电器设备的电源,防止电资源浪费。

(4) 用水设备常维护。学校里每天都有几千人在使用用水设施,因此宣传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很重要。另外,后勤人员定期检查设施,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杜绝跑、冒、滴、漏、长流水现象。

4. 倡导节约有方法

为了在校园中树立节约意识,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强化节约管理,多种途径齐抓共管。

德育部门在学校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围绕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强化节约意识,营造节约氛围,组织资源节约活动,深入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校区通过发放一封信、倡议书等形式,大力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板报、橱窗等形式,张贴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宣传节约方法等知识,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营造浓厚的节约氛围。

倡导节约资源从点滴做起。发动学校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每天少用一度电,少用一盆水,少用一张纸。

学校后勤部门组织“设施设备使用节约办公室和教室”评选活动。结合每学期末业绩奖评选,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节约效果明显的教研组、年级组和班级,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表扬。

四、强化管理,杜绝流失

(1) 健全校产管理制度。对现有校产进行严格清查、登记,对各处室的校产签订财产保管责任书,实行专人保管,切实加强实物仓库的管理与公用物品领取的登记制度。

(2) 本着“亟须、够用、略有节余”的原则做好学校办公物品购置。凡学校内部的采购行为,一律要经校长审批后方可进行,并要备案。严禁设备、物品浪费与重复购置。采购人做好购置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并列出采购清单,报校长审批后,以货比三家的方式集体采购。

(3) 我校在设备及物资采购管理中,严格按采购规程操作。大宗采购经校务会集体讨论通过,通常采用校内招标形式,货比多家,不但考虑成本支出,还要考虑质量,减少后期维修成本。小件物品采购也严格按照“了解市场,货比多家”的原则,采购质优价廉的商品。

(4) 加强对现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总务处加强固定资产的清理、管理,实行定期清查,严格报废审批手续,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对于损坏公物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并责令赔偿。

(5) 严格加强班级财产管理,严格执行《翠微小学资产管理制度》,将班级、办公室资产使用管理列入班级与教研组考核项目中。

(6) 控制源头,做好后勤管理工作。

(1) 后勤处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各种耗能设施、设备的巡视检查,定期进行能耗监测评估,对高耗能的设施及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2) 对校内各项安装、采购、维修工程等采取校内招标、货比三家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为学校节约资金。

(3) 加强财务和基建管理,努力减少财务开支。财务、基建工作预算要精打细算,可建可不建的项目一律不批,基建管理精益求精,努力减少重复施工,大力减少学校开支。

(7) 加强办公用品管理和办公经费管理。

(1) 严格控制办公用品的购置、使用,各处室办公物品要严格登记,并签订保管责任书,杜绝办公耗材浪费现象。 (2) 教务处严格做好文印审批把关工作,严格控制纸质文件、简报等印刷数量。准确计算发放数量并严格按发放数量印制文件,尽量减少会议文件印刷数量。能传阅的文件、电报尽量传阅,减少复印。 (3) 提倡签字笔使用完毕后更换笔芯,重复使用,减少一次性签字笔的购买量。 (4) 加强通讯管理,节约电话费。校内联络尽可能使用网络IP电话,提倡使用NBC协同办公方式,尽量减少移动电话的使用,拨打长途电话提倡采取IP方式,拨打外线时尽量缩短通话时间,严禁利用办公电话私聊、长聊。 (5) 加强办公室电脑管理,严禁在任何时间玩电脑游戏或进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网络活动。

(8) 规范图书、教辅资料、印刷资料的管理。

(1) 加强图书、音像资料管理,提高使用率。图书、报刊征订和采购要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务处、总务处、图书管理员、教研组等组成的采购小组,大宗图书采购可实行公开招投标的做法。严禁个人或个别处室擅自采购。对现有图书室、阅览室,在加强图书管理的同时,还要向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学习所需的书籍目录和有价值的文章,进一步提高图书音像资料的使用效率,为教学科研服务。 (2) 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学习辅导资料征订的规定,各学科教辅资料需由教务处或级部报校长室审批后统一征订,最大限度地降低价格,并在扣除所有折价与回扣后予以报账。严禁教师私自征订或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各教辅资料要提高使用效率,有保存价值的要妥善保存。 (3) 加强资料印刷管理,要严格执行学校关于资料文印的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核措施。统一印刷各备课组练习资料,可用可不用的资料坚决不印,以减少成本。

五、资产管理,提高效益

为加强资产管理,学校组织人员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认真核查和分类登记,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实施科学管理,使我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合理,避免了资产浪费,并且完善了固定资产购置、登记、调配、报废等管理制度,从而使我校固定资产管理逐步步入正轨。

六、开拓思路,勇于实践

在学校办学工作中,厉行节约要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决策层不断谋求节约能源新思路,开展节约能源的实践活动。

我校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开源节流,除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加强管理外,还在校园建设中采取一系列的节能措施:

(1) 争取资金,在校园内铺设渗水砖。2009年,我校领导了解到有一种渗水砖,铺设到地面上,既能保护土壤层,又有利于地上植物吸收水分及养料。学校多方努力筹措资金,为本校校园铺设了这种渗水砖,既美观好看,大量地涵养了水资源。

(2) 早在2005年,学校就将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办公室、楼道内的灯管全部更换为绿色节能环保灯管或灯泡。仅此一项,在几年中就为学校节省电费近20万元。

(3) 在新建及改建校舍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新思路,从设计开始,充分考虑节约。既考虑节约成本,也从后期节约能耗上积极思考,如在墙壁上选择安装保温层,在后期使用中节约大量能耗。

(4) 开设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节约教育。因学校地处城区,学生大部分养尊处优,所以学校根据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节约教育。组织教师编写节约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纲要或校本教材;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七、结束语

上一篇:古典式摔跤比赛下一篇:电子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