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可行性报告

2024-05-19

《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可行性报告(共5篇)

《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可行性报告 篇1

《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可行性报告

本专业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市政工程建设领域施工与管理行业及各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管理、施工、维护、监理、给排水工程、污废水处理等能力的技能型技术人才。

一、市政工程发展及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1、我国市政工程技术行业的发展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由于中国的市政工程较晚,中国的市政工程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市政工程人才,因此市政工程专业市场广阔。

2、海西经济的发展促使海西区域市政工程技术的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专门写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是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第一次对支持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作出如此具体明确的表述。近期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是福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是继国务院颁布支持海西建设《意见》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对新起点上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又一次有力推动。福建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按照今年两会精神,要毫不放松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市政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3、市政工程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中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当前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之际,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调整教育结构的过程中,教育部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的战略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也不断地加大,按照我国国民经济每年8%~9%的增长速度测算,我国建筑业(包括城市基础建设)将在相当一段时期保持高于国民经济2~3百分点的速度成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福建以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建设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而要建设现代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而目前市政工程专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存在着总量不足,年龄老化,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不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要发展职业教育,要培养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使职业教育能满足不断发展的职业需求,服务社会、服务企业需求,就需要不断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技能型操作人才是界于专业技术人才和一线具体操作工人之间的技能和操作相结合的人才,国外称之为“灰领”阶层,正是他们把工程设计、计划转化为实际的建设和管理的成果。建设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建筑业从业人员中约78%分布在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其中,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是建筑与市政施工企业技术与管理队伍的主体;生产操作人员中已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仅占总数的7%,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建设行业这种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偏低,尤其是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来自福州市市政局的技能型人才统计中看到,与之相矛盾的是技能型操作人才的缺乏,年龄老化等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类人才要占劳动者40%左右,市政行业的现代化必须有大量这样的人才。目前福建市政行业中高级技师和技师占工人总数的比例仅仅为0.15%和2%,在数量上不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优秀年轻的技能型操作人才更为缺乏,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政工程技术高职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1、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施工与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管理、施工、维护、监理、给排水工程、污废水处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市政工程公司工作,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岗位能力,适应市政工程建设一线的施工与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事工程预算员、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监理员、内业员等工作的专业人才。亦可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施工项目监理、应用计算机处理预算和管理业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人才。

3、本专业学生的主要知识与能力结构(1)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文化基本知识; 2.具有专业必需的数学、力学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 3.具有市政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4.具有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城市给排水管道、市政工程结构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5.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获取信息与使用信息的能力;

6.具有正确识读、绘制市政专业施工图和参与图纸会审的能力; 7.具有正确使用市政工程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8.具有市政工程测绘能力;

9.具有一定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11.具有一定的编制投标文件和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 12.具有一定的施工现场监理的基本能力; 13.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14.初步具有运用市政工程方面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革新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3)毕业生可胜任的技术岗位群

主要就业岗位: 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

次要就业岗位:质检员、监理员、内业员等、测量放线员、安全检查员、建筑CAD应用等辅助岗位;

将来发展岗位:经现场实践经验的积累,及理论知识的充实,具备参加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且具有注册执业的能力。

(4)毕业生必须取得的证书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以下(1)、(2)中至少一本证书,同时取得(3)、(4)、(5)中至少一本证书:(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2)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办公模块);(3)钢筋工;

(4)CAD绘图员(高新);(5)测量放线工。

4、教学模式创新

在本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活动的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理实一体化教学。

以学生的技能、能力形成的认知规律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融于一体,同步进行;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完成知识的认识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技能、能力的形成与迁移。

在课堂上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获取相应职业领域的技能、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完成收集信息、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任务以及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等。学生在一系列的行动引导下,合作互助,共同探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以学生的“学”作为教学中心,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激发。

5、就业方向

在市政工程公司工作,从事工程预算员、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监理员、内业员等工作的专业人才。亦可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施工项目监理、应用计算机处理预算和管理业务等工作。

三、联合举办“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的条件

海峡**学院拥有市政工程技术教学资源优势和教学经验,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设施齐全。同时,拥有与市政工程行业广泛的沟通、合作渠道,拥有必备的土建实验中心、网络实验中心,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对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的信市政工程技术教学起到示范、辅导作用,并可提供一定的师资资源、教学资源的支持。

福州**中专学校拥有一定的行业职业教育优势,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能够保证中职阶段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拥有与市政行业、企业长期、广泛的沟通、合作渠道,了解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趋势和特定业务流程,拥有行业内毕业生资源优势,能够在培养行业高职层次职业人才的适用性、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市政行业成为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与之相矛盾的是市政工程施工技能型操作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两(院)校联办市政工程技术”五年职高制专业可以对促进市政行业企业企业化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争取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和资助,提高办学能力。因此,面向中小企业培养企业技术化应用人才,可以拥有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的空间。两(院)校一定会加强配合与协作,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功能与效益,为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为促进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

《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可行性报告 篇2

(一) 时代背景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 》提出的目标指出, 要加强我国护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 积极争取与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二) 行业背景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 “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 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 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 而一些合资以及外资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扎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所以, 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等专业知识外, 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 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三) 医护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

医护英语不同于公共服务类的英语课程, 它的专业程度远远超过了公共英语所涉及的语言应用范畴。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语言的学习必须是一个系统的、有意义的、学以致用的学习。”应试教育型的语言学习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应试。我们的护理英语的教学必须以护理内容为基础展开系统的、常规性的目标语言学习。

二、可行性分析

(一) 符合时代教育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 号中指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这也要求将医护英语列入系统的、长期的课程学习范畴,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 齐头并进, 真正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满足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 与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目标相一致

2005 年全国医药卫生人才国际化开发与管理委员会发起并组织了医护英语水平考试项目。该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同主办, 为我国各类医药卫生院校学生和医药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开发设计的一项社会化英语水平考试, 旨在通过医药专业外语的教学与培训、考核与评估, 促进医药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这也要求卫生高职校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将医护英语作为长期的、有计划的一门常规性课程。

(三)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医护英语课程以最常用的临床医疗及护理医学专业用语为蓝本, 根据具体的医疗和护理事件及实际情景, 按照医疗护理技术内容的结构和各种医护服务流程, 尽可能全面且广泛地涉猎各种疾患名称和医疗护理技术等专业名称。医护英语课程的开发体现了高职教育所重视的创新能力、职业行为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多文化交往合作能力、技术与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方案

(1) 卫生高职校的五年制护理专业从第一学期开始到第五学期开设医护英语课程, 每周一课时。 (2) 采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医护英语原版教材。

四、后期展望

在国际型护理人才奇缺的大背景下, 这样的课程设置让语言学科和护理学科真正融合, 也给教师带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促进两门学科教师间的沟通和学习, 有助于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涉外护理人才, 提高国际就业率。

参考文献

《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可行性报告 篇3

一、在苏南地区开设五年制高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1.苏南各市创建“创新型城市”的大环境是开设本专业的有力保障。苏南地区的城市多为制造业强市,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人文积淀厚实,这些都为工业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无锡市为例,近年来凭借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打造工业设计名城,培育了一批优势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形成了工业设计产业不断繁荣和发展的局面,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领军城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名城”已成为无锡又一张城市名片。

数据显示,2009年无锡市集聚了工业设计及相关研发类设计企业近200家,各类设计研发人员2000多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市内建有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主题园区——无锡工业设计园,有效构筑起了国内外工业设计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为各类工业设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在提高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苏南各市政府均明确表态在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工业设计发展的综合环境,并加快培育龙头设计企业;将制订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产业发展的作用;吸引具备国际视野的工业设计领军人才来无锡,为当地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对口人才主力军的职业学校,在区域经济的焦点已经转移到工业产品设计这一时代背景下,设置并办好五年制高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培养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是责无旁贷的使命。

2.苏南地区制造类企业所处的阶段及发展趋势要求工业产品设计教育的大力推广。《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指出: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产业是包括设计、模型制作、产品试制和配套服务在内的较完备的产业链条。

随着国际制造业技术、资本、人才大量向国内,特别是向包括苏南各市在内的长三角地区转移的背景下,江苏等许多省市都在打造制造业基地(高地)。从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分析,制造类企业的生产模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OEM模式(原配件生产,这些企业多是中小企业,靠承接国外订单来生存的,产品的外形基本上由国外厂家制定的或仿造;第二类是ODM模式(原创设计管理或设计代工);第三类是OBM模式(原创品牌管理)。

据相关调查,苏南地区制造类企业中,OEM模式占80%,ODM模式和OBM模式占20%,在全国都属于较好的水平。而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工业教育的开展都会随着OEM向ODM和OBM的快速转变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工业设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功能也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3.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的缺失是开设五年制高职层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动因。工业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非常丰富,表现在产品原发创意、计算机效果图制作、三维辅助仿真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与分析、模型制作、产品三维模具辅助设计与制造等环节。人才需求的金字塔底层是生产服务与支持型人才;中间是设计、技术、建模人才;高端则是概念、管理类人才。近20年来,我国共培养各层次工业产品设计毕业生7万余人,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今天,这个数量远远不够,工业设计教育开展的规模和层次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新专业方向定位于工业产品设计这一焦点产业,将是各校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绝好体现。目前,仅就苏锡常地区而言,五年制高职层次尚未有开办本专业的先例,如果能精确分析五年制高职层次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定位,开办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填补高技能、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需求的空白,是实现职业学校专业提升发展的明智之举。

4.开设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是职业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的需要。为了能在较高的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职业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开拓新专业,以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拓展办学空间。传统机电类专业在苏南各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日趋成熟,如何寻找专业建设的新亮点,丰富专业体系,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五年制高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开设正是各校走出的理性而扎实的第一步。

二、在苏南地区开设五年制高职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1.具备开设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基本条件。

(1)苏南地区多校在建设相近中、高职专业方面经验丰富、特色鲜明。工业产品设计具有专业跨度广、能力要求复合的特点,是涉及模具设计与加工、机械设计与加工、工业产品设计等诸多领域的交叉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开办较早,很多学校实力雄厚,办学经验丰富,在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模具制造技术、工艺美术等相关专业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些办学经验是开办新专业的宝贵财富,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探索新专业建设的正确道路更容易成功。

(2)苏南地区多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高,专业教师技术能力过硬。苏南地区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下,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使得各校均聚集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以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该专业现有教师17人,拥有硕士学位的4人,工业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产品设计等对口专业毕业的教师6人,拥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CAD培训讲师资格4人,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讲师资格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各校能在专业开设前期,认真组织教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认真策划,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到实训手段等一系列环节入手,进行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正确认识教师专业转型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抓好新专业师资建设工作,为新专业的开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和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各校普遍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均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深入的协作关系,设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磨炼自己,了解新技术、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

(4)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业发展,专业建设有完善的措施保障。对于专业的发展和转型,各校普遍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都会从各个层面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①思想保障。学校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落实专业申报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保障专业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形成了以教务处、对口系部为重点,全校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②组织保障。为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般会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专门的专业建设工作小组;③政策保障。为稳步推进建设,各校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措施,主要有: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意见,建立中青年教师奖励政策、教材开发奖励政策等;④资金保障。苏南各校依托区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专业发展和转型均愿意投入较多的资金予以支持。

2.招生就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适龄初中毕业生中受过美术训练的比例相当大,为本专业的招生提供了有较大选择余地的生源市场,且创意类专业普遍较受市场认可与欢迎,生源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所保证。

随着苏南各市政府打造工业设计产业的步骤逐年加速,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巨大缺口开始逐渐显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产品设计与制造人才,为企业用人需求服务,该专业的开设正逢其时。

苏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已呈现出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以现代产品设计产业、软件服务外包、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产业转型的态势。职业学校需要迎合并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和转型,认真做好专业与产业、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课堂与企业环境的有效对接。在产业转型發展的大潮中,准确把握专业开设与调整的方向,适时开辟五年制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对于各职业学校而言既是提升发展的良好机遇,又是全新领域的挑战,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勇敢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苏磊.个性化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11).

[2]孙超红.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大观,2009,(10).

[3]刘兰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可行性报告 篇4

县住建局党组:

县市政公司是由县住建局于1985年出资42 万元组建的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从事市政工程建设行业,目前企业资质为市政公用总承包三级。在县政府、住建局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下,2011年以来,公司承揽工程额累计1.8亿元,偿还历史债务1800万元,自2014年以来公司实现扭亏为盈,进入正常经营渠道。先后投资60万元增加水稳700型拌合站一套,投资460万元增加3000型沥青拌合站一套,投资60万元新上了部分小型设备,下一步,计划再投资100万元,增加一些中型设备。目前,公司经营状况以及社会公众形象得到极大好转,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市政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可行性报告 篇5

专业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部分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意义

目前,技能教育已经成为我们职业院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系教师经过长时间考察和论证而计划开设的一个新的专业,也是近年来被国家列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专业。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大到国家行政部门、跨国跨地区企业,小到每一个企事业单位、学校、小区、高层建筑,计算机应用无处不在。一方面,互联网、政府网、企业网、校园网、小区网、楼宇网、甚至网吧等形形色色的网络遍布在我们的周围;另一方面,计算机现在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硬件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也层出不穷、迅速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部门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的问题,如系统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病毒防范、网络安全、系统升级等,特别是对非计算机行业的单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将会给单位正常工作带来影响。如何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及时赶上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单就我省而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高层建筑、计算机公司就有十多万家,以每单位平均需要专职计算机从业人员10名计,全省网络从业人员的需求量百万人以上,每年需求量总在5万人以上,并且呈快速增长势头。然而,现有每年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包括职业培训机构)毕业生不足3万人,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各单位部门的计算机从业人员很多都是半道出家或聘请的计算机公司人员,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工作效率低、投资浪费,不仅造成计算机设备的无效投资、也严重影响了各单位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益。

就全国范围内来看具备高等职业素质的计算机从业人员也呈现紧张状态,现有的大专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基本上还是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体系和培养计划,“重理论、轻实践”,急需要引入实践性强的课程课件和教学方式。比如我省

著名高校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网络实验室设备还是用来完成简单的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和网络软件实验,没有其他必要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设备等。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不具备较高网络从业的技能。

鉴于此,我们若能够结合目前社会所需,结合我院职教特点,组建高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实训室,可以使学生接触真实的应用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亲自搭建、调试、配置网络,可以对学生进行网站建设与设计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直观、全方位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熟练掌握网站建设的技能。通过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并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具备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同时,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也可以使有志于在计算机应用方向发展的学生从事软件技术工程师、硬件维修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就职于各计算机开发或网络系统集成公司,或成为各种类型单位或公司的开发和硬件维护人员,成绩优秀者甚至可以直接到顶尖的计算机及软件研发厂家就业。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通过新专业的开办,可以极大地改善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的条件,可以让教师接触到许多前沿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这些都将极大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素质。正是有这样的前提,教师才能提高计算机应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建设计算机应用实验室,教师可以和一流的计算机应用设备厂商保持密切的技术上的联系,从而及时跟进国际上最新最流行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授课水平。

由此可见,我们若能够结合目前社会所需,结合我院职教特点,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提高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水平意义重大、对学校学生就业意义重大。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说明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学校来。一方面会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会优化进入本校的学生素质,反过来又会提高毕业生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总之,这两种力量都会增加学校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学校在学术界和社会中的形象。这种品牌的提升是学校的一项无形资产,对学校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都有深远意义。

第二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体系

一、指导思想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社会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建立学以致用的教育培养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实际工作经验,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计算机应用领域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专业领域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业年限: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办学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目标:从事办公自动化、网络施工与管理、网站建设、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维修、广告与平面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等专业方向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

1.文化基础知识: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政治理论人文知识等基础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电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装等基础知识;

3.专业技术知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组网技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动态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硬件维修等、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

4.相关知识:图形处理技术、网站建设、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Internet应用、单片机应用、多媒体技术、常用工具软件等专业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2)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3)具有运用外语进行一定的人际和人机交流能力,初步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的能力;

4)具有计算机硬、软件的选购、安装、调试、维护与销售的基本能力;

5)具有大、中、小、型网络组建与管理维护的能力;

6)具有网页设计及网站建设与维护的能力;

6)具有利用常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平面与动画初步设计的能力;

7)具有操作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维护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

8)具有程序设计的初步能力;

9)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营销及采购的能力。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就业面宽、工作适应性强的特点,可在制造及信息服务类企业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及程序设计工作;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从事IT设备管理与维护,Web组网、开发与维护,计算机应用、管理、维护及计算机公司的经营、开发工作。

第三部分、计算机应用实训室设备

通过对市场各计算机厂商如联想、IBM、长城等厂商的产品性能价格比、优惠销售政策、以及售前售后服务能力的调查,我们认为联想的计算机设备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最为适合于我院装备。

联想计算机设备经过在教育行业、政府行业广泛应用,其产品性能日趋成熟,且其相对于大中小各类学校的计算机房解决方案比较科学合理,配套设施比较全面,挑选空间较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需装备应以100-120台机器,且分为两个机房为宜。

具体设备配置和价格应以实际需求结合市场变化因素待定。

第四部分现有教学条件保障

一、现有师资条件

我院计算机系目前拥有一批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必备的高、中级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工程师及实验师10余人。我院计算机系成立近二十年,不仅培养、储备了一批教学能手,还在实践当中锻炼出一个既有理论,又能实战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还有娴熟的实践技能。一部分中青年教师正在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为我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现有实验实训条件

我院拥有全省一流的“语音室”,可以进行全体通话、双人对讲、分组教学。另外我院还拥有10个多媒体教室,10个计算机房(共有设备500余台),可以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另外,我系现有多个计算机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配有专门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计算机系开设有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及外设维修等专业。面向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岗位,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办公应用、计算机网络组建、计算机组装维护等工作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第五部分总结

综上所述,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既符合国家培养紧缺技能型人才的政策,又能成为提升我院形象和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成为提高我系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请院领导批示。

计算机专业科

上一篇:长长的头发,沉重的过往美文下一篇:福建建设项目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