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径及建议

2024-07-01

途径及建议(共8篇)

途径及建议 篇1

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途径及政策建议

我国已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预计未来十余年,将有近2亿农民实现身份的转变。而通过土地征用来实现城市的扩张发展已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方式。城乡一体化战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妥善解决集中出现失地农民的问题。既要保证社会稳定和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又要保证失地农民劳动力“失地不失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而达到退休年龄的失地农民要老有所养。这既涉及对征地的当下补偿,又涉及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险。此课题对失地农民安置途径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补偿:从货币补偿到社保安置

货币补偿 总的来看,货币安置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首先,货币安置是一种生活指向性安排,而非就业指向性安置。征地农民在得到土地使用权置换的生活安置费后,就被永久地推向了劳动力市场。这给被征地农民留下了失业隐患。其次,货币安置着重考虑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眼前的生活安排,并没有与社会保障制度同步衔接。“农转非”人员对自身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再重新就业尚无把握的前景,“农转非”人员极易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忧虑,从而产生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社会保险:以土地换保障 社会保险安置只是核定农转非人员,将费用列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的“安置费”专户,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被征地对象签订安置协议,对符合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费条件的被征地人员,为其设立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达到退休年龄的,按月发放养老金。在目前政策条件下,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虽然增加了社会保障负担,但有利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顺利实施,长远来看是值得的。我国经济较发达、入地关系较紧张的省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这体现了一种大的趋势。

留用地安置 留用地安置是指为了使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有长远稳定的保障,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一定面积的建设用地,支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安置方式,是货币安置的重要补充形式。又称开发性安置,是通过开发性项目建设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生产和生活出路的安置方式的创新。该方式将农民置换土地使用权获得的安置费,开发性项目投资通过转化为生产性的物质资本,使征地“农转非”人员通过与生产性物质资本结合实现再就业。具体操作是按10%的开发性安置土地指标实行。

就业:从招工安置到引导型就业

招工安置 招工安置是指地方政府或用地单位依据征地数量有比例地安排“农转非”人员就业。这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存延的一种老办法,现在实施起来困难加大。随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计划用工方式逐渐为市场主导的就业形式所替代,国家已经不再包揽“农转非”的就业问题,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也越来越少,采取货币化安置成为各地普遍的选择。

再就业的培训成本 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要使其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就业岗位,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转岗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质。目前,一个城市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2.2年,一个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7年,两者差距为4.5年。也就是说,平均一个失地农民大约需要再接受4.5年左右的教育培训,其劳动就业能力方可以等同于一个城市劳动者。这4.5年的教育培训费用包括直接的支出和间接的支出。但是,如果这4.5年的成本全部由国家和用地者承担补偿是不可能实现的。成都市经验

四川省成都市在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工作安排上,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成都市近郊各区、乡把通过腾岗、买岗等形式增加的物管、保洁、厨工等岗位无歧视地向失地失业农民开放,相继为4000多人解决了就业。除了区、乡的工作外,市郊各行政村还成立了失地农民再就业服务中心,坚持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中心制定了个性化订单式培训计划,根据失地农民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历状况,聘请师资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证书培训、社区服务技能培训、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等,提高失地农民技能,增强其谋生能力。住房:从货币安置到集中居住安置和中心村建设

住房安置政策 虽然政策上鼓励货币安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难度很大。首先是农民自建房或重新购买商品房的成本远远高于拆迁房得到的补偿,在大城市的房地产大盘开发热潮中,失地农民难以找到安身之地。其次,如果失地农民因无法进入较为正规的房地产开发区,而只能找到一些临时性的简易住所的话,他们又面临着二次拆迁的风险,从而无法安定下来;其次,农民的理财能力和经验很可能导致坐吃山空,而无法达到住房安置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找政府来解决。基于这些原因,地方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住房安置问题时,最终还是倾向于采用集中规划,集中修建农民新居的办法。

农民新居建设 目的是为了合理使用土地,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居问题,将一部分被征地农民和农民拆迁户集中在一起,建立一个近郊民居集中点。但是,集中安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不少农房原有的生产性功能消失,失地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二是大量(有时是两干多户)同质性很强的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在一个地方,容易造成就业的困难。事实上,我们调研中发现,农民新居中,不少劳动力处于失业或隐性失业状态,很多农户靠出租房子维持生活。

中心村建设 中心村建设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可以妥善安置征地农民,二是通过中心村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中心村既是失地农民的居住区和创业区,又是城乡交融的新社区。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对中心村进行日常管理。结合中心村建设,在政策允许、政府支持、程序合法、手续完全的前提下,将部分集体土地转变为商业用地,进行商业开发,修建商业铺面与专业市场,吸引本地农民进场从事商业经营,大量吸收本地农民从事第三产业,鼓励农民走自我就业、自立创业之道路。要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并要在商业用地的指标上给予支持。

政策建议

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第一,逐步核准,提高用地补偿标准。在统一征地中逐步推行土地“片区综合价”。坚持市场化方向,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地段将城镇土地划分成若干区片,每一区片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地价,在统一征地时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第二,商业性用地和公益性用地应该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也不能侵占农民利益,尤其是应该区分出公益性用地中商业性用地的项目,对商业性项目要区别对待。第三,引入市场机制,从而促进土地价格的合理定价,这是提高土地补偿的科学依据,也是建立完善土地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依据,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农地征用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通过法制来解农民征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应是一个基本原则。一是尽快出台完善的《农地征用法》或相关的法律文以便依法规范征地制度。二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该认真调研,总结征地制度改革中的各种模式,开展试点,宣传推广典型经验,逐步使征地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我国当前的农地征用制度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过渡性质的,即在现行法律框架做出适当的调整,严格区分公共目的征用和其他的征用,并据此执行相应的土地征用补偿办法。第二步是着手修订现有法律有关征地的条款,将土地征用权严格限定在公共用途和符合公共利益的范围内;在城市规划控制下,允许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土地市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从法律上赋予农户物权性质的农用土地承包权,给农民50年以上稳定的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允许其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继承。二是要给农民私有和集体所有的房产颁发房地产证,允许上市交易和抵押。三是要积极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量化为其成员的股份,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特别是地处城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普遍推行这一制度。

失地农民培训与就业

政府应针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并列出专门培训经费和使用方法;积极鼓励用地企业就地工;对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的,要参照鼓励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在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适当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管理费等。同时要考虑建立专项扶持基金,对自办实业而资金有困难者,提供专项小额贷款给予帮助扶持。此外,还应把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同对城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结合起来,让潜在的失地农民先提高素质,逐步脱离对土地和农业的依赖。

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在目前农村社保尚未立法,且农村社保制度建设基本未建立的情况下,必须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险费用筹集机制。政府应规范明确征地主体无论是进行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资金,并专户储存,由专门机构管理。同时,按失地农民的实际社会安置成本,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比例分别切出一块,支持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鉴于目前农民理财能力差和货币化安置存在一些弊端,应引导农民在土地补偿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作者:郭晓鸣,摘自《农民日报》)

途径及建议 篇2

近些年来,随着兰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热解煤气的产量也随之快速增加。2010 年我国兰炭产量已达4000 万吨以上,副产煤气高达4. 5×1010m3以上[2]。目前,兰炭生产企业副产的煤气除部分作为焦炉自供燃料外,其余近一半气体被放空焚烧,虽然有些企业利用放空焚烧煤气作为热源生产金属镁和石灰等,但是由于工艺技术简单粗糙且受资源、成本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热解煤气实际利用率和利用水平非常低,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对中低温热解煤气进行分质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热解煤气放空、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充分利用煤气而变废为宝的目的,本文首先对中低温热解煤气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而分析了中低温热解煤气的利用途径,并针对中低温热解煤气的综合利用提出建议,以期对中低温热解煤气的清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所帮助。

1 中低温热解煤气组成

由于中低温热解煤气的组成与煤种、热解工艺及操作条件息息相关,不同热解工艺产生的煤气组成也有所差异。根据文献[3-8]可知,中低温热解工艺的热解煤气典型组分中含有大量CH4、H2、CO以及C2~ C4等大量有用组分,有效组分含量高达50% ~90%,煤气热值在3200 ~ 5500 kcal/Nm3,并且随着多种以还原气体( 气化气、焦炉气等) 为热载体的热解新技术的开发,热解煤气的品质将进一步提高。因此,针对中低温热解煤气的组成特性,开展对热解煤气的分质综合利用研究,进行分离提纯或联产化工产品,从根本上解决热解尾气放空、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有效提高热解技术的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优势。

2 中低温热解煤气的利用途径分析

2. 1 用作城市燃气和发电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引入的伍德( Uhde) 炉即以生产城市煤气为主,副产半焦。随着热解技术的发展,热解煤气的产量迅速增长,品质也逐渐提高,热解煤气中含有H2、CO、CH4等大量可燃性成分,将热解煤气处理后用作城市煤气,是对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局面的一个有效缓解。

此外,可配套相应的蒸汽锅炉或电站锅炉,以热解煤气为燃料生产高品质蒸汽,为工业园区提供产品蒸汽或发电,可以增加企业收益,降低生产成本。以60 万吨/年兰炭厂为例,兰炭生产所产生的兰炭尾气外排量约为60000 Nm3/ h,扣除兰炭生产自用4000 Nm3/ h外,尚余56000 Nm3/ h可供电厂燃用。兰炭尾气发热量1900 kcal/Nm3计算,相当每小时提供15. 2 吨标煤,供蒸汽锅炉或电站锅炉燃烧[8]。若兰炭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的收益更为可观。可见,充分利用热解煤气具有较高热值的特性作为城市燃气或配套蒸汽锅炉可以作为热解煤气利用的途径之一。

2. 2 热解煤气制甲醇

甲醇是有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可以用来制造甲醛、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胺、聚乙烯醇、氯甲烷类和醋酸等多种化工产品。热解煤气中含有大量的H2和CO成分,经过变换调整二者比例后可作为甲醇合成的原料。基于焦化工艺的焦炭-甲醇联产工艺已在焦化行业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以中低温热解煤气为原料生产甲醇也将成为中低温热解煤气的一个有效利用途径,其工艺流程为: 中低温热解煤气经过除尘、脱硫精制、压缩后,首先进行一氧化碳变换,调整煤气中的H2和CO至合适比例,然后进入甲醇合成塔生产甲醇,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以中低温热解煤气制甲醇工艺技术的开发,相比较单纯的煤或天然气制甲醇技术,具有资源利用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环境效益良好等优势[9]。

2. 3 热解煤气制合成氨

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方形炉以热烟气作为热载体,所产尾气中N2高达40%左右( V/V) ,而热解所得H2约为28%( V/V) ,以此热解尾气进行合成氨生产,不仅解决了方形炉热解尾气热值低的问题,而且利用了煤气中的N2组分,是方形炉热解尾气的一个有效利用途径。

热解煤气制合成氨的工艺流程为: 先将热解煤气进行除尘、压缩,然后进行一氧化碳变换,调整H2和N2的比例,接下来进入合成塔合成氨,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以180 万吨/年兰炭厂为例,采用中低温热解煤气经变换后制合成氨技术,可以生产合成氨30 万吨/年,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优势[3]。

2. 4 热解煤气制氢

氢气是中低温热解煤气中重要的组分之一,既是一种高热值、零污染的理想清洁能源燃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合成氨、石油加氢精制、煤焦油加氢等工艺中具有广泛应用。随着热解技术的发展,以合成气等还原气氛作为热载体成为热解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热解气含氮量低,CO和H2等有效组分高,而低氮煤气变换制氢工艺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可以作为中低温热解煤气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热解煤气制氢工艺流程为: 中低温热解煤气脱除H2S后,经过甲烷部分氧化法,将煤气中CH4转化为CO和H2,接着煤气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将煤气中CO转化为H2,最后通过变压吸附( PSA) 将H2分离出来,供后续工段使用,其工艺流程如图3 所示。

目前从热解荒煤气中分离回收氢气在陕西、内蒙等地区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工程案例,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2007 年建成并已投产的制氢装置。该装置采用水洗脱氨、全低温变换、变压吸附( V-PSA) 提纯氢气工艺,生产规模为26000 Nm3/ h工业氢气,为后续焦油加氢制轻质油品提供氢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9,10]。

2. 5 热解煤气制天然气

天然气作为新型洁净的能源,在国家环保安全和能源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天然气供应的缺口正逐年加大,对外依存度更是呈快速上升之势。热解荒煤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成分( 即天然气主要成分) ,从热解煤气中分离出甲烷气体,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求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热解煤气制天然气工艺流程为: 中低温热解煤气通过净化脱除苯、萘、硫化物后,再经过压缩、换热,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甲烷化反应,将CO、CO2与H2转化成甲烷,再采用气体分离技术将混合产品气中的氢气分离制得液化天然气,其工艺流程如图4 所示。将中低温煤气甲烷化生产LNG,具有投资小、消耗低、无污染、能量利用率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等优势,是热解煤气有效的利用途径之一[11]。

2. 6 热解煤气制H2联产LNG

在热解煤气制氢和热解煤气制天然气两种利用途径的基础上,相关学者[12]提出热解煤气制H2联产LNG的工艺。具体工艺为: 中低温煤气先经除尘、初加压和压缩,接着送往变换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再经过低温甲醇洗脱除酸性气体,然后送往深冷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制得氢气和LNG产品,深冷分离所得氢气送PSA提氢装置进一步提纯,其工艺流程如图5 所示。该工艺可根据用氢量的多少,灵活调节氢气产量,具有投资和运行成本低、能耗低、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因此,热解煤气制H2联产LNG是热解煤气综合利用的较佳选择。

3 结论

途径及建议 篇3

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创新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对各行各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医院作为服务大众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所以医院必须积极探索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措施,为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基于此,医院在提升自身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以思想政治工作辅助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化开展,为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在新时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极大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文化思潮也随之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不良效应的影响下,部分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出现违规、违法操作行为,医疗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也随之出现,极大威胁了医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取,对医疗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着相应的不良影响[1]。面对这一问题,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效用的重要保障,而只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将病人作为医院各级服务工作的核心,才能够促使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正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新时期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途径的措施

新时期,受到新社会形势的影响,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大众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希望医院能够逐步提升思想政治管理质量,为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为此,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社会多元文化思潮涌动的社会背景下,医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医院领导转变自身思想政治管理观念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传统的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势在必行。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针对党的十八大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并结合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探索能够为医疗卫生工作服务的思想政治管理途径,进而有效提升医院员工的自觉意识,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可以自觉约束自身言行,尽量高质量完成自身岗位工作,为医院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考核工作机制进行创新

创新医院思想政治管理考核工作机制是保证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能够有效改善管理工作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的情况[2]。具体而言,三甲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變化对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与医院实际情况的契合度。如针对医院急诊科的思想政治管理,应该尝试建立排名制度、季度考核制度以及全方位动态考核制度等,构建更为完整的考核体系。在设置考核目标方面,应该加强考核目标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和医疗服务目标等之间的联系,对考核体系进行合理创新,为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相应的体质机制保障。

(三)探索更为新颖的思想政治管理方法

对思想政治管理方法的创新也是较为重要的工作,新时期要想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管理质量,就应该由过去被动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管理模式,对管理范围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将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以及基层员工等纳入到整体管理模式中,保证能够掌握医院整体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3]。同时,应注意对思想政治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尽量以当前中央、省、市各项重大会议的最新思想为指导,选择更为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并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切实改善管理现状,提升思想政治管理质量,为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化开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更为新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途径是新时期有效提升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强化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医院建设发展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创新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重视,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强化以及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促使医院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伍军.如何做好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5(23):76-76,79.

[2]梁剑云.浅谈如何做好医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J].消费导刊,2015(9):214-215..

途径及建议 篇4

2. 1缓释肥产业发展及技术趋势

缓释肥料是我国肥料质量替代数量发展的重要产品类型[5].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缓释肥料经历了探索起步(20世纪80年代)、初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 和快速发展(20以来) 三个阶段[13].2000年以前,我国缓释肥料用量很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 之后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到20全世界缓释肥消费量170万吨,其中中国的消费量占到7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以上,中国已经超过美国(60万吨) 成为世界上缓释肥料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13].据测算,目前中国各类缓释肥料的产能达到490万吨,年产量200万吨,应用面积达到9000多万亩。中国缓释肥料进行了两次大的技术引进和集成创新。以前,以引进日本溶剂型树脂包衣缓释肥料技术为主要特征,通过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形成了产业化。20以后,以吸收和引进美国、加拿大无溶剂反应成膜树脂包衣缓释肥料技术为主要特征,通过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形成产业化,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缓释肥料正面临第三次创业和科技创新,需要从材料、设备、质量标准等方面全面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中国缓释肥料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中亟待从理论上明确大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缓释肥料。国外缓释肥料主要用在草坪、园艺等领域,在大田作物上应用不多,没有太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我国缓释肥料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大田作物,大田作物对肥料养分缓释性的要求如何是必须加强研究和明确回答的问题。肥料的缓释性不等同于供肥性,肥料的缓释性是指肥料进入介质后养分向介质( 水或土壤)中扩散的速度快慢; 而肥料的供肥性是指肥料进入土体后持续供应作物养分的能力,包括供肥强度和供肥持续时间两个方面。肥料养分在土壤中释放后并不立即在原位全部被作物直接吸收,大部分通过转化和迁移,分布在不同深度的土体中,通过水-肥-根的耦合,从整个土体中供应作物养分。肥料养分能否被作物高效吸收利用,关键在于水-肥-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特征[6].水肥耦合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向作物根系的移动[19],但在机理上只关注了水分、养分同其吸收主体-根系在时间上的高效耦合而忽视了在空间上的耦合[6,13].肥料养分缓释性的设计原则是实现“肥料养分在土壤中按一定规律释放后,在土体中与作物需肥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两维相匹配(S型供应)”,供肥不仅仅局限于0-20 cm表土根层,只考虑肥料养分在0-20 cm土层中的释放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匹配(“S”型释放) ,还要考虑养分向亚表层根系的供应。目前的缓释肥料养分一般在施入土壤表层( 一般是0-20 cm土层)后呈“S”型释放,并不一定能实现肥料养分在整个土体中的供肥性也是“S”型的[6].换言之,缓释肥料养分在施入土壤表层(0-20 cm) 后呈“S”型释放,可使表层肥料养分供应( 如0-20 cm土层,供应浅层根系) 是“S”型的,但深层土壤的养分供应(20cm以下土壤,供应深层土壤根系) 不一定是“S”型的,因此整个土体中的供肥性就不是“S”型的。不同作物的根系深浅不同,对肥料养分缓释性的要求也不相同; 土壤、气候和水分管理制度等不同条件下栽培的作物,对肥料养分缓释性的要求亦不相同。因此,需要在缓释肥的“供肥性”上大做文章,根据不同根系生长特性的作物在不同生育期根系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特点,大力研究适应不同作物的专用型缓释肥。

树脂包膜缓释肥料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缓释肥料品种之一,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1) 生产工艺实现连续化,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2) 提高单套设备产能,年生产能力力求超过万吨以上,甚至超过5万吨;3) 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省工、高效、产品质量稳定。另外,大田作物需要多样化的缓释肥料产品,因此,我国缓释肥料在重视发展树脂包膜缓释肥料( 多以BB缓释肥料的形式进入农田) 的同时,还应重视发展其他缓释机理的肥料产品,如非树脂包膜型、载体缓释型、有机无机缓释型等肥料品种[9,18,20-23].这些产品主要是利用无机矿物材料、有机质材料等包裹或包膜速溶性肥料,或将缓释材料与速溶肥料融合,使养分起到缓释长效的效果。非树脂包膜型等缓释肥料用普通设备即可生产,无需特殊设备、无需溶剂,工艺简单、能耗小、产量高、成本低,大田作物应用效果好。另外,缓释肥料需要不断完善标准[13].我国当前的缓释肥料标准主要是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国外缓释肥标准主要是根据浅根草坪和园艺花卉等植物需肥规律制定的[7,24],可能并不适合大田深根作物。我国发展大田作物缓释肥料,需要依据大田作物对缓释肥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应标准。

2. 2稳定肥料产业发展及技术趋势

稳定肥料是指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和/或硝化抑制剂等,调节土壤酶或微生物活性,减缓尿素的水解和对铵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达到肥料氮素缓慢转化和减少损失的目的。1935年Rotini首先发现土壤中存在脲酶,40年代Conrad等发现向土壤中加入某些抑制脲酶活性的物质可以延缓尿素的水解,60年代人们开始重视筛选土壤脲酶抑制剂的工作[5].HQ( 氢醌)、NBPT(N -丁基硫代磷酰三胺)、PPD( 邻-苯基磷酰二胺)、TPTA( 硫代磷酰三胺)、CHPT(N -磷酸三环己胺) 等是筛选研究的重要土壤脲酶抑制剂[14].国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硝化抑制剂,研究的主要产品有吡啶、嘧啶、硫脲、噻唑、汞等的衍生物,以及叠氮化钾、氯苯异硫氰酸盐、六氯乙烷、五氯酚钠等。双氰胺(DCD) 是较为广泛用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硝化抑制剂[7,14].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研究稳定肥料,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率先开始了硝化抑制剂的研究。之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氢醌作为脲酶抑制剂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在盘锦化肥厂、大庆化肥厂等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生产缓释尿素,并且应用到大田作物上[14].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开发出一批新型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应用在尿素、复合( 混) 肥中,生产稳定肥料,大面积实现了产业化,并且牵头制定了《稳定性肥料》( 标准编号:HG/T 4135 -) 行业标准,3月1日正式实施,规范了相关定义术语,统一了检验方法,从而规范了稳定肥料市场,标志着稳定肥料产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国已有50余家化肥企业从事稳定肥料生产和推广,年产量超过80万吨,应用面积超过上千万亩。

稳定肥料未来技术趋势,一是筛选更加廉价、高效、环保的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应用到稳定肥料生产中; 二是提高稳定肥料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效果的稳定性; 三是研究稳定肥料产品如何走向作物专用化。

2. 3增值肥料产业发展及技术趋势

增值肥料(value-added fertilizer) 专指肥料生产过程中加入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天然活性物质所生产的肥料改性增效产品。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增效剂都是天然物质或是植物源的,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且环保安全[7,17,25-26].增值肥料发展的主要技术特点: 增效剂微量高效,添加量在多在0. 3‰ 3‰之间; 肥料养分含量基本不受影响,如增值尿素含氮量不低于46%; 增效明显,添加的增效剂具有常规的可检测性; 增效剂为植物源天然物质及其提取物,对环境、作物和人体无害; 工艺简单,成本低。增值肥料主要通过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与活力; 影响氮肥转化及运移模式,提 高 氮 肥 稳 定 性,减 少 氨 挥 发 和 淋 洗 损失[7,16-17,25-27]; 减少土壤对磷钾肥的固定,提高其有效性和供应强度等,从而改善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28].

增值肥料的关键技术是开发微量高效、环保安全的肥料增效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型肥料创新团队,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经过10年的努力,研制出发酵海藻液、锌腐酸、禾谷素等系列肥料增效剂; 开发了海藻酸尿素、锌腐酸尿素和禾谷素尿素等增值尿素新产品[29],以及相应的增值复合( 混) 肥料、增值磷铵等新产品; 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指导下,2012年成立《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我国传统化肥增值改性。我国利用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改性的增值尿素年产量超过300万吨,每年推广面积1亿亩,增产粮食30亿公斤,农民增收60多亿元,减少尿素损失超过40万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保护和促进我国肥料产品性能升级做出了贡献[7].增值肥料检测方法及技术标准研究,也需要亟待加强。

2. 4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合( 混) 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的产业发展及技术趋势

有机无机复混肥是肥料产业发展中的新秀,具有中国特色,逐渐被产业界所重视[6].过去发展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主要原因,一是消纳有机废弃物,保护环境; 二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然而,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科学复合( 混) ,具有调节化学肥料养分转化、释放和供应模式的作用; 有机物料通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酶活性等,减轻氮肥氨挥发损失,减缓磷、钾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提高供肥能力,等养分投入条件下,有机无机复合( 混) 肥料具有较高的`化肥养分利用率[8-9,18,30-32].如将味精厂发酵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分别与化学氮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复混造粒,等养分投入情况下,有机复混氮肥、有机复混磷肥、有机复混钾肥比普通化肥供肥能力强,作物增产,肥料利用率提高5 10个百分点[8-9,18],尤其是有机物料与氮、磷肥复合( 混) 的增产效果最好。系统研究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合( 混) 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的原理,建立有机无机复合( 混) 肥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是未来有机无机复合( 混) 肥料研究的重要任务。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经济作物,如棉花、花生、马铃薯、大蒜、油菜以及果树等作物上应用的潜力较大。磷钾含量较高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也可以替代普通复混肥料作冬小麦等作物的基肥施用; 高氮型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也可以用作追肥,或用在东北春玉米或华北夏玉米上的一次性施肥。目前,我国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年产量近700万吨,应用面积上亿亩,年增产粮食超过40亿公斤。

什么是支教,支教途径及特点 篇5

说到支教,那么就先来简单的解释下什么是支教?我们现在强调的支教一般都是指农村支教,是指支援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支教通常是由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或已经毕业的受过高中等教育的志愿者参与。

什么是支教?为什么要做支教?支教途径及特点? 说到支教,那么就先来简单的解释下什么是支教?

我们现在强调的支教一般都是指农村支教,是指支援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支教通常是由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或已经毕业的受过高中等教育的志愿者参与。通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并参与的公益活动。支教从时间上来看,可以短至数天,也可以长至数年。参与支教途径主要有政府组织方式与民间组织方式两种。

为什么要做支教?

一般我们谈到助学大家都会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怎么样才能“授之以渔”呢,我们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支教,尤其是到那些偏僻山区的村小片小支教。因为那里到现在还很缺老师,特别是缺能培养提高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副课老师。而且还有很多一师一校的小学,现在还存在进行复式教学的。在那里坚守的老师大部分是当年的民办代课老师转公办的老教师,有些现在本身还是民办代课老师。

提到代课老师,又想起一位教育界人士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为民师转正考试监考的时候,一位山里的老民师迟到了一个半小时,按道理不能让他再进考场,但又不忍心这样做。因为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民师步行从山里来考试,不慎在路上摔断了腿,骨头都戳到外面,他是爬着来到考场的。监考老师一面给他包扎,一面让这位老师做考试卷。等到收卷子的时候,监考惊呆了,这位老民师竟然把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满纸错别字!这位监考老师感慨到,怪不得农村这么落后!

现在国家对农村普及了免费义务教育,各种社会力量也都参与到助学活动中来了,但绝大部分还停留在物质资助层面。仔细想想,我们可以帮农村的贫困孩子解决读书费用问题,甚至帮他们建美丽的校舍,但如果没有一个称职的老师、甚至是没有老师在当地为孩子教书,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又都白费了。而我们如果把一些精力投入到招募培训选拔优秀志愿者去给农村的孩子们当老师,哪怕再破旧的学校也能让当地的孩子学到知识,学会生存。

基于以上原因,梦创公益最终把农村助学的着重点落在了农村支教项目上。通过招募培训选拔优秀志愿者到乡村支教,协助当地老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农村的青少年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支教途径及特点?

国内的农村支教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通过代表政府的官方途径,组织发起的各种支教项目;一个是通过民间途径,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支教。下面再谈谈这两种支教途径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1)官方途径:

(1)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主要有: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各省仿照团中央的西部计划而在本省实施组织的志愿者支教活动,各高校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活动。

这种支教有政策保障,比如保留档案和户口在当地,记工龄,考研和考公务员享受优先录取,可以参加各种评奖,享受交通补助和生活补助。尤其研究生支教团,一般是本科期间学校保送研究生的,支教回来后就读研。

(2)师范类专业在校期间组织的实习支教(时间一般是半年,带有实习性质对支教点要求比较高)。

(3)教育系统规定的教师支教任务(一般评高级职称必须有支教经历,时间半年至一年)。

(4)各高校每年寒暑假组织进行的三下乡支教活动(主要以为在校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锻炼为目的,时间一周到一个月左右)。

(5)其他政府、媒体及事业单位组织发起的扶贫类支教(时间比较短)。2)民间途径:

(1)民间非营利组织(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发起组织的支教(有少量生活补助,时间由几个月到几年)。

(2)知名企业或个人发起的募师支教(出高薪招募选拔优秀志愿者到指定的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支教时间至少一年)。(3)民间草根公益助学团队或贫困学校自身发起的支教(没有任何报酬,完全费用自理,时间半年到几年)。

(4)由个人直接找到有需要的贫困学校进行支教(费用自理,有些学校会有少量补助,时间一个学期以上)。

通常参加有组织的计划是要报名审核的,例如政府的西部计划,民间的募师支教,都要通过严格筛选后再培训上岗。草根团队及个人就比较简单,基本上报名后了解下身份就会到校上岗。

校园招聘的流程及途径 篇6

校招的联系途径

一、直接去目标学校的就业办

学生就业是有学校的就业办负责,不要去找其它什么部门,他们不负责这个事情!直接去找就业办的老师,一般来说都还算比较热情的。

二、联系校企合作的就业部门

不仅仅可以举办专门的双选会,还可以开设特色班,专门给该企业从学校招聘过去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培训企业需要的技能。

现在很多校企合作的单位都提供相应的服务,当然选择校企合作办学的学校也要擦亮眼睛哦。

校园招聘的流程

做校招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比去普通招聘会累多了,要有心理准备。

1、做好校园招聘的计划书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相应的计划书,提前规划好要做的事情,不至于临到头手忙脚乱。

2、选择校园招聘的途径

是选择校园双选会,还是普通的校园招聘会。

3、准备校园招聘的用品

海报是必须的,易拉宝不可缺少,应聘登记表,签到表,双选会的宣传视频,双选会的主持人,双选会的台词,一些小的礼品,校招的面试提纲,复试通知单等等。

4、双选会注意事项

a、宣讲前的入场和准备阶段,要给学生发放宣传小册和播放企业宣传片及传阅企业内刊。同时,可以了解来的学生专业信息。

b、宣讲时要自信、自然。对PPT材料和视频要非常熟悉。在讲演过程中要能够延伸性的对企业进行宣传。

如在介绍公司中突出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员工成长空间的同步扩大;在介绍产品时要阐述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广阔;在介绍大学生待遇时候要详细说明公司保险购买、薪资发展、个人成长空间、生活工作条件等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以减少学生在后续提问的时间浪费。

另外在大学生报到培训实习安排上要图文并茂、用词生动,着重强调他们可以得到的收获,以提升学生的兴趣。

c、宣讲结束后应该立刻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各种问题一定要充分准备,由于是面对大众进行解答所以尤其要注意委婉和技巧,且回答时要流利自然,始终面带笑容。以提高和开发学生对企业的兴趣和信心。

d、宣讲和问题解答后一定不要直接散场,应立即进入面试阶段或笔试阶段。(一般以面试为宜)以达到在学生兴趣最浓厚时进行招聘达至收获最大的成果。

e、宣讲时,如有可能可邀请该校的就业老师一起旁听,提前请老师在宣讲完时进行点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认同和信任。

5、校园招聘会注意事项

这种不必自己花精力宣传,来的学生也多,但是竞争对手也多,所以要在其它方面下工夫:

1)招聘专员尽量选择帅气美丽的

现在是一个看脸的社会,长得好看能一下子吸引人的目光,如果实在没有很好看的,可以选择非常有气质的。很多学生单纯的觉得招聘人员长得好看,证明这家企业很不错。

2)招聘人员的服装尽量穿正装

不管你们公司是不是崇尚轻松的氛围,平时都不用穿正装,招聘的时候还是要穿正装,很有气势的。

3)招聘职位要写的看起来比较高端

大部分学生都眼高手低,也不能这样说,是不想从事特别低端的工作,例如招聘文员,不能直接写文员,这样看起来很没有层次,人家是直接甩脸子走人的,可以写一写什么XX助理,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当然不是欺骗学生,只是合理的让学生接受一些正常职位。

4)薪资要有诱惑力

虽然人家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你也不能让人家的工资跟市场行情不匹配,所以,薪资还是要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6、复试

在校招当场就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有好的马上通知复试,现场写复试通知单。复试尽量安排比较近的时间,不要拖太久,不然学生都被挑走了,或是已经选择好东家了。

7、签订三方协议

复试过关的尽快签订三方协议书,好的学生不多,尽快下手。

校园招聘面试提问清单

一、自我介绍(时间:60秒以内)

姓名、专业、籍贯、家庭情况、求职意向等。

二、以下问题由面试官随机挑选3题提问,由面试者回答。

1. 通过我们的讲解,你了解到关于我们公司的哪些信息?

2. 你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各项开支的比重大约怎么分布?你获取生活费的途径是什么?

3. 在校期间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谈谈个人感受及收获。

4. 谈谈你对“管理”、“团队”、“销售”的理解。

5. 请分别讲述一下你接下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职业发展规划。

6. 如果被录取,你打算怎样开展工作?

7. 在你现在的宿舍里,按照受欢迎程度你排在第几?依据是什么?

8. 请分别列举你最害怕和最有信心做的三件事。

9. 通常你是如何自我激励的?

10. 你曾做过的一项最艰难的决策,是什么原因让你难以抉择,又是基于你最终做了决定。

11. 还记得你一直以来的梦想吗?大学期间你为这个梦想做了什么?

12. 你最好的朋友给你提过为人处事的建议有哪些?你感觉最不喜欢你的人会怎么评价或者形容你?

13. 最近国际上、国内都什么重大的新闻,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谈谈你的看法。

14. 现实或者故事剧情里,你最尊敬或者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

途径及建议 篇7

1 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途径

1.1 以观念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优化经济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立足于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现状, 认真审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将提高能效、降低碳强度和转变能源结构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生态省建设框架, 从战略规划、科技创新、示范带动、教育宣传等方面系统推进, 形成具备清晰阶段目标和优先行动计划的路线图, 力争“十二五”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推广清洁能源和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我省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 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 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降低经济的碳强度, 以观念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优化经济结构, 把我省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省。

1.2 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 决定了我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 以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 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 加大产业化力度。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 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船舶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 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电子信息 (软件) 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 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 培育信息家电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 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 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1.3 以科技创新发展低碳经济, 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 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省来讲, 引导风险投资, 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 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 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 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全省资源特点、优势, 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包括, 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余热回用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因此, 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 以及煤层气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 加强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和碳交易市场, 加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贸易, 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省的技术转让,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跨越式发展。

1.4 加快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 充分发挥碳汇潜力。

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 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 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发挥碳汇潜力, 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就我省来讲, 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近年来, 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 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 大力发展林业, 扩大造林面积, 加快发展城镇公园绿化建设步伐,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 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食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 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 减少农业碳排放。因此, 充分利用我省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 积极争取国家和国际清洁机制的支持。

1.5 积极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 全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平台。

制定我省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 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 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 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努力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省。同时,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在水泥、钢铁、玻纤、煤炭等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加强低碳产业建设。

1.6 参与国际减排活动, 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 同时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低碳经济, 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 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 我省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 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 有利于我省的中长期发展。

2 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建议

2.1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培育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省重化工业、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不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 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耗能低的新兴产业, 用低碳经济的新理念、新模式, 促进传统行业的节能减排,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重点产业, 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2.2 开发利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 提高能效。

大力采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推广建筑节能, 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会更大。

2.3 积极发展新能源, 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 大力发展水力发电, 替代煤、油等常规能源已迫在眉睫。

2.4 发展碳交易市场, 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加强国际碳汇交易合作, 推进生态省建设, 增加林业碳汇, 实施碳汇交易, 赢得发展商机。

2.5 全民参与,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更新消费方式和理念, 引导低碳消费, 逐步改变高能耗的消费方式, 倡导居民低碳消费理念, 进行低碳生活消费,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2.6 加强政府管理, 加大推进低碳经济工作力度。

成立我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规划, 组织协调, 争取中央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我省低碳经济的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进行低碳经济试点, 发挥示范作用, 带来商机, 带动全省经济的转型。

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 通过优化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途径, 改变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有助于缓解我省能源资源瓶颈, 提升综合竞争力。从长远来说,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走低碳化道路是我省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切实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进低碳经济, 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战略发展方向。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 对发展低碳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途径作了充分的论述, 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低碳经济,优化经济结构,途径,建议

参考文献

[1]柴方营.低碳经济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机遇[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2) .[1]柴方营.低碳经济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机遇[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2) .

途径及建议 篇8

[关键词] 广西高校 科技成果 转化

一、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十五”期间,广西科技进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就辉煌。据统计2004年达到41.6%,比“九五”末期的38%增加了3.6个百分点。在2004年全国统计的23736项科技成果中,广西的成果数为332件,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其中成果总数中各高校完成成果64件,占全区总数的19.3%,全国的平均水平为22%,全国的高校完成成果共5127件。从数据可以看出,广西高校的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全区的科研成果主要还是以企业为主的,占34%,其他的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2004年全国登记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共210714人次。从单位属性看,企业科研人员是研究的主体。2004年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大专院校研究人员为51840人次,占登记总数的24.60%;独立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成果完成人员分别为37766和27523人次,分别占登记总数的20%和13%,从全国范围来看,除珠三角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外,大专院校的研究人员数草本与平均数持平,发达地区的大专院校研究人员比平均数普遍高出6%~8%,主要体现在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科研实力、研究选题,以及成果转化能力均比其他欠发达地区水平要高出许多。

进入21世纪和我国入世后,广西高校正在经历着最为深刻的变革,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已逐渐成为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年来,高校开发和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不少成果获得过国家、省(部)及行业的奖励。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但在新时期面对市场竞争、重效率、重效益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却发现能转化为产品的成果为数不多,急待提高。

二、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及问题

目前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自办实体途径

高校自办经济实体,是指高校内的科技成果持有者以高校现有政策和环境为依托,自己创造条件,兴办实体,将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主动承担起来,使科技成果转化得以实现。这一模式的主要对象是一些拥有尖端科技设备、雄厚科研实力和大量科研经费的高校,他们通过校内科研队伍的努力,开发出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科技成果,其技术落差较大,对社会、企业来说可能一时难以接受,而自己兴办中小型企业、技术密集型实体,就可以顺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还有利于产品研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不断开发试销对路的新产品。实践证明,在高校内创办实体,是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但其主要缺点是,自办实体需要自筹资金、自租场地等,还要涉及大量的组织、协调、管理等科技人员不熟悉的领域,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精力上的浪费。自办实体模式把自己的科技产品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就不存在信息沟通问题,也就不存在技术闲置问题。但是,这种模式需要人员和资金的支持,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风险投资市场的不完善,给这种转化模式带来困难。

2.合办实体途径

由于一般院校很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业化开发,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与企业合办实体的成果转化途径。合办成果转化途径指的是科技成果提供方以科技成果作价的形式,把科技成果投入一个现成的企业进行生产,现成企业对进行合作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实行独立核算,科技成果提供方按合同规定的比例获得收入的转化形式。特点是科技成果的提供方只提供成果和生产建议,其他生产条件由合作企业提供,经营策略也以企业方针为主。 这种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转的优点是提供方的风险很小,转化速度快。缺点是不利于成果的后续开发,而且由于高校和企业是两个实体,不免会出现各种矛盾。

3.通过技术市场的转化途径

技术可以通过技术市场来传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技术中介间接转让,技术中介是指介于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技术中介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能够在企业和高校之间牵线搭桥,以转让、拍卖等方式,既帮助科研方转让成果,又可以为企业寻找技术源,解决技术难题,起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商品化的催化剂作用。 这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优点是高校可以集中精力搞科研,转化的任务完全由技术中介和企业合作承担,风险小,科研投入回收快,缺点是高校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受让企业对技术的后续开发难以进行。技术市场的完善对于通过技术中介转让的转化模式的影响很大。广西目前技术市场的不完善对我区高校科技化很不利;第二种是专利出售(直接转让),专利出售是指科技成果提供方以一定价格把成果的全部资料一次性出售给受让方,由受让方单独实施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与技术中介相比,专利出售这一直接转让方式的特点是过程简单,减少中介费,科研投入可以迅速得到弥补。其缺点是由科研人员寻找受让企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市场信息,否则专利出售很难完成。而且如果科研人员立项时没有根据市场为导向,没有很好的针对性,技术闲置就很有可能形成。

三、积极探索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要进一步推动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必须积极探索高校教育、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特别是改变“为教育而教育”的封闭式教育观念,树立“大力促进科技、经济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开放式的教育观念

在新旧体制交替、新旧习惯冲突、新旧观念碰撞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在人才质量观和事业发展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转变。在人才质量上,要从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出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来培养人才。在事业发展观方面,要从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来考虑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既不能超越社会主义需要而盲目发展教育,又不能因教育发展滞后而束缚经济发展。

2.高等学校要在体制上成为自主办学的独立主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高等教育存在着政校不分,以政代校的弊端,因此办学者的出发点不是来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是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计划和指示。在这种办学体制下,高校就失去了与社会主动接触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的情况下,高校必须面向市场,具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从责、权、利三方面成为独立主体,才能放开手脚有所作为,才能积极地寻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其自身的服务社会的价值也才能更好地体现。总之,没有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教育、经济与科技一体化就是一句空话。

3.加强交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一体化形式

第一,要适应科技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科技产业,发展科技园区。在科技园内,大学的科研人员有广阔的活动天地,他们可以同企业的科技人员联合起来开展基础研究,更多的是开展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从而冲破“象牙之塔”的纯粹科学研究的狭隘禁区,并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构筑起沟通的桥梁。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经费新渠道的开辟,研究条件的改善,为陷入困境的大学科研带来各种物质上帮助,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技术事业和生产的发展。

第二,发挥高校自身有利条件,自主创办科技企业。我国高校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己经确定,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生力军。然而,由于多数企业普遍产权关系不明,产权边界不清,企业未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缺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动力。同时,大多数企业也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尤其是未能形成有效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未能形成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于是造成了对高校科技成果需求不足,其利用水平与高校成果产出水平的差距還相当大。高校为了维持正常的技术创新转化循环,应该增强自我开发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自主创办高校科技企业。当然在这种转化渠道的使用上,必须考虑校办企业的现实状况和高校的资金实力,避免盲目性。

第三,高校可成立科技服务部,广泛开展咨询服务,发挥其科技源的作用。高校利用自身的知识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使知识直接应用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转化为社会和经济效益。高校的教师通过经常参与咨询活动,了解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针对性,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符合社会的需要。科技服务部可以有不同类型的服务,有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科技开发或者技术培训等,通过这些途径,使高校的科技成果更好地向企业转移、向社会辐射。高校通过技术服务部门,为企业主提供业务咨询;提供有关领域研究开发的最新情报信息;为企业提供先进的计算机,实验设备、尖端的科学仪器等,这样通过服务的中介环节,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联系,促使科学技术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谢旭人:中国产学研联合的现状与经验[J].中国科技论坛,2003,3

[2]罗昌宏敖亚萍:加强观念创新重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增刊

上一篇:母亲节写给母亲的作文下一篇:产品测试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