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2024-12-07

课文《东方之珠》教学反思(精选6篇)

课文《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篇1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表达了作者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我以下做得不错:

因为学生们都未去过香港,再加上有些四字词语不容易理解,所以结合图进行理解感受是一条捷径。比如,当讲到第二小节时,我让学生观察79页的图,领略“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海湾风光,进入“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比如讲到第四小节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我让他们看了80、81页的摩天大厦图、街道图,又出示了1幅商店图,他们感受到了“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三个词都是多的意思,我又进一步进行介绍,明确三个词语虽都表示多,但是用的地方却不一样。再如讲到第五小节时,我让他们观察81页的夜景图,感受港湾里与马路上的灯光的美丽。

课文《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篇2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对话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平台。

(3)把选择和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里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闪耀”、“倾听”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创设情境等一系列体验过程,让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充分品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课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激发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搜集有关香港的文字资料;教师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和旅游景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特色]本课教学简单、实在、清晰,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实施个性化阅读,放飞学生的思想,把自由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扣题生疑,入境激趣

(1)师板书“东方”,提问:你们知道“东方”指哪儿?接着把课题补充完整为“东方之珠”,再提问:看了课题,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吗?生提问题。

(2)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美丽繁华的香港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9页,听老师为你们一一介绍。(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会倾听也是一种艺术,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教师如诗如画的朗读中,每个学生都会有所收获。

(3)交流刚才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或多或少,但这都是学生感悟所得,这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了解学情,理清脉络

(1)听完老师的介绍,你们觉得香港美不美?这种美,老师觉得你们应该自己去欣赏、去体会。自己读一读好吗?①对照书后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②说一说课文写了香港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要求明确,富有情趣,使学生读得有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感受作了重要的铺垫。

(3)生字词检查。

沙滩沐浴舒服夜晚聚集精彩热闹剧场商店

(4)上面这些生字不仅要求我们认识,而且要求我们会写。但是,有些生字只要求认识,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街市倾听铜锣湾人流如潮摩天鳞次栉比

[设计意图]“平平淡淡才是真”,生字教学简单、实在,做到有层次地识字。

(5)请学生分节读课文。

(6)课文写了香港的哪些地方呢?(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叙述重点。

三、学第一节:充满想象

(1)自由朗读,说一说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创设一个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2)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出示地图并口述:香港地处我国南方,是个港口城市……

(3)作者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明确: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引读:那里有迷人的沙滩……我国竟然有这样美丽、繁华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自豪、充满遐想……)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揣摩,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读有情境。

四、学第二节:迷人沙滩

(1)过渡:跟随着课文,首先我领同学们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看一看。(板书:浅水湾。)

(2)课件出示:这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看一看图,再读一读第二节课文,然后告诉老师,如果是你漫步在这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舒服、陶醉……)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对此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

(3)迷人的浅水湾真是个好地方,它是……(引说: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假”是多音字,生练习多音字扩词。)

(4)人们来到了这迷人的沙滩,感受又是如何呢?引读: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真是舒服极了。

(5)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同学们,漫步在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播放海浪的声音),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感受吗?(舒服。)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引述带领学生去感受沙滩的迷人。

(6)不错,来到了这迷人的沙滩,人们的感受真是(舒服极了),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人们舒服的感觉吧!(听录音:第二自然段。)这么美丽的沙滩,我们不把它留在心中,岂不可惜?(学生看着填空试背诵。)谁能把这迷人的沙滩向大家介绍一下呢?(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教师用煽情的语言使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内心。背诵课文更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意犹未尽,深情展望

迷人的沙滩让我们流连忘返,下节课我们再跟着作者尽情地去逛一逛那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六、学习写字,夯实根基

(略。)

七、课外实践,漫游香港

①课后查阅有关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资料;②查一查香港还有哪些著名的景区和特产(任选其一或全做)。

我还要给它们说说外面的很多新鲜事。

……

师:同学们的想象合情合理,替Cornelius说出了心里话。那说到这里,你们的心里又有什么想法呢?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生1:我想对Cornelius说,你与其他鳄鱼不同,你非常好学,还能坚持不懈。我要向你学习!

生2:我想对别的鳄鱼说,你们不要觉得难为情,不用背着Cornelius学倒立。如果不会,它会很乐意教你们的。

生3:我也想对别的鳄鱼说,其实你们也有很大的潜力,应该像Cornelius那样多去外面看看,学学新本领。

生4:我想对同学们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我们要像Cornelius那样好学、努力,不能像别的鳄鱼一样不走出去,也不学新本领。

生5:我觉得这叫“安于现状”。

生6:我们努力学习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

师:谢谢你们!一则小小的寓言,通过读、问、说、写,和大家分享了这么多收获。看,寓言给人的启示真不小!课外,老师建议大家再去收集收集,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多和同学交流交流,相信你一定会变得更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寓言故事的续写,引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写话练习既加深了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从中得到了启发,同时引向更多寓言故事和书籍的阅读。鼓励孩子们通过阅读、思考和交流,成为更加与众不同的孩子!

附:

Cornelius

Cornelius是一只鳄鱼,它从蛋里孵出来的时候,不是爬上河岸,而是走上河岸。这和别的鳄鱼不同。

“我这样能够看得很远。”它说。

“那又怎么样?”别的鳄鱼说。

“我可以从河岸上看到河水里的鱼。”它说。

“那又怎么样?”别的鳄鱼说,它们有一点怨怒。

它决定离开别的鳄鱼。

它遇到一只猴子。

它对猴子说:“我会站着走,我能看到远处的东西。”

猴子说:“我能倒立,我还可以用尾巴把自己吊在树上。”

Cornelius便向猴子学倒立,学用尾巴把自己吊在树上。

Cornelius一直努力,再努力,又努力,它想学的都学会了。

它回到河边,对它的鳄鱼朋友说:“你们看啊!我会头朝下倒立。”

别的鳄鱼说:“那又怎么样?”

它说:“我会用尾巴把自己吊在树上。”

可是别的鳄鱼只是皱皱眉头重复地说:“那又怎么样呀?”

Cornelius失望,生气,决定离开它们,去和猴子在一起。它刚转身,却回头看到那些鳄鱼在学它倒立,学它用尾巴把自己挂在树枝上。

课文《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篇3

一、精读理解第5自然段

1.同学们,第5自然段主要写香港的夜晚,是怎样的夜晚呢?各自读一读。作者用什么结构的段式写这三句话?(总分结构的段式)

2.学习第一句,齐读。(1)“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这句主要写夜晚香港什么的?用一个字表示。(灯)。那么夜晚整个香港的灯多不多,怎样的多?(灯的海洋)

(2)同学们,这一句在第5自然段中很重要,因为它要引领下面的分句围绕“灯的海洋”来写。所以,这样的句子就叫——(总起句)

(3)我们在学总分结构段式时,首先要搞清楚总起句要求我们写什么,即明确目标,下面的分句就可有的放矢地围绕要求去写。如果目标不明,好比走路没了方向,分句内容不符合总起句要求,习作就“跑题”了。所以首先要明确总起句要求写什么,这就叫“审题”。(板书:审题)习作前,审题至关重要,这是把握习作方向的关键。那下面的分句,作者围绕总起句,怎样把“灯的海洋”写具体的呢?

3.学习第二句的分述。各自读。

(1)理解前半句。第二句写了什么地方的灯?怎样的灯光?

(2)理解后半句。港湾里的灯多不多,美不美?怎样的又多又美呢?(映示焰火视频)A.看,焰火从空中纷纷落下,像什么?(天女散花)这五颜六色的焰火对应前半句什么词语?(闪耀的灯光)B.各自读后半句。作者用什么句式写出那么多那么美的港湾里闪耀的灯光的呢?(比喻句)

(3)齐读第二句。

4.学习第三句的分述。各自读。

(1)理解前半句。第三句写了什么地方的灯?怎样的灯光?

(2)理解后半句。马路上的车灯多不多,美不美,怎样的又多又美呢?(映示车灯视频)A.为什么说“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长河”指什么?B.各自读后半句。看看作者用什么句式把马路上的车灯写得那么多,那么美?(比喻句)

(3)小结:两句分述:一写港湾里闪耀的灯光;二写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这样,“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符合审题时总起句的要求吗?(符合)所以,围绕总起句要求,具体写港湾里的灯与马路上的车灯,这就叫“选材”。(板书:选材)选材很重要,一定要符合审题的要求,习作才不会跑题。而运用恰当的比喻句就能更好地展现出香港夜晚的靓丽——成了灯的海洋。

【评析】三年级学生起步习作是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模仿的。文本中的总分结构段式是学生学习片段仿写的范文,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审题——抓好总起句中的关键词,明确目标和所写的范围。其次,审题后怎样着手写?要教会学生根据审题要求选材,组织材料,发挥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景象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使所写内容不枯燥无味。所以,审题和选材是习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知识。审题是第一位的,明确习作目标不跑题;选材是第二位的,围绕审题要求选材才能有的放矢。这就是第5自然段总分结构段式的写作方法,务要落实到位。

二、围绕习作方法引导朗读

1.同学们,第5自然段是总分结构的段式,第一句是总起句。我们首先要审题,明确总起句要求写“灯的海洋”,使下面的分述不跑题。

2.按总起句要求,那下面的分述怎样围绕要求写呢?这就要注意选材:

(1)看第二句的分述,作者选了什么地方的灯,用什么句式把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写具体的呢?

(2)看第三句的分述,作者又选了什么地方的灯,用什么句式把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写具体的呢?

3.小结:同学们,审题和选材是第3自然段总分结构段式的写作要领,须牢牢记住。

【评析】第3自然段的教学定位为作前指导,把文本教学与作前指导结合起来。因此,朗读要围绕习作方法,边设问边提示写作要点进行导读。学生按教师指导的要点依次朗读各句,使其进一步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领悟,从而内化习作基础知识,这就为课后习题4的片段仿写作好铺垫。

三、指导仿写,落实“双基”

1.同学们,通过第5自然段我们初步学了习作中的部分基础知识——审题与选材。但要真正掌握还须实践运用。看课后习题4,各自读一读。

2.课后习题4要求我们“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这样的作业就叫“片段仿写”。(板书:片段仿写)

(1)“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是什么写法?(总分结构的写法)所以,习题4的片段仿写一定要写成总分结构的段式。

(2)再看习题4:“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这是总分结构中的什么句?(总起句)那习作前先做什么?怎么把握习作目标不跑题呢?(审题)A.审题:习题4中的总起句要求写什么?关键词是——(热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休假日,街上)B.通过审题明确要求。接下来做什么?(选材)选什么材料才能写出休假日街上的热闹呢?

(3)今天是第一次学片段仿写,老师提供一段录像,供你们选材参考。(播放录像:市中心石梅广场文艺演出)

A.你们看到了什么?相互交流。B.根据审题要求,同学们从录像中选了两个镜头:人多、车多。选材恰当,符合总起句要求。但运用什么句式写,大家要积极动脑,把两个分句中的“热闹”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

3.说写结合,互动练说。(1)各自练说;(2)同桌对话练说;(3)个别演示说。

4.在说的基础上,练笔仿写,交流。

生: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石梅广场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像大海里的朵朵浪花。汽车把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马路上。

生: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广场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熙熙攘攘的人群像潮水般涌来。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像一条五颜六色的长龙在马路上慢慢地游动。

【评析】习作指导的效果如何,当堂练笔是最好的检测。但指导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先说后写,说写结合。其一,“说”是思维的外衣,相互交流,先说一说,互动互补使习作更好地符合要求;其二,先说后写是遵循“听说读写”之序,指导习作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效步骤。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课后习题4,说明作前指导与练说训练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将习作的基础知识转化成了基本技能。所以,要重视有关说写的课后习题,在课内结合讲读进行指导,既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又扎实地落实“双基”。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篇4

教学《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时,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和美丽的夜景”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找描写“精彩表演”的词语,读读感悟这些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找出“开怀大笑”一词,认为这个词语虽然是写观众的神态,但从中可以感受到由于海豚的精彩表演,才会使观众看得哈哈大笑。还有的学生找出“举世闻名”一词,通过这个词语,深切地感受到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接着,我要学生观察图上的画面,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具体理解“精彩”一词的意思,感受人们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海狮表演的热烈场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

教学“繁华的街市”这一小节,我引导学生看铜锣湾的图片,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体味“闹市口”。通过这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然领悟到香港真是繁华。

教学“美丽的夜景”时,我抓住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读懂“灯的海洋”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夜景图片,感受香港夜景之美。通过欣赏夜景,再次体会到: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在此基础上读读第六自然段,读出对香港的由衷赞美,读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

教学工作中不足之处在于:

1、学习“迷人的沙滩”这环节时,没有抓住人们喜欢来到海边度假的原因。如果能抓住“漫步”、“沐浴”和“倾听 ”等动词来体会沙滩的迷人,并练习填空会更好。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篇5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东方之珠》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我在备课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大前提下,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步是通过课件展示香港各景点的迷人和繁华,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体会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迷人魅力;第二步是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通过大量的读去体会香港的迷人魅力。

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设计了以下步骤:

第一个步骤我设计成让学生看图片和听《东方之珠》这首歌曲,并创设情境,坐上飞机到香港旅游,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小游客”,用“到了香港,你们最先想去的地方是哪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介绍的景点,调动学生开口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前提和环境,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第二个步骤让学生通过看海洋公园的海狮和海豚的精彩表演来理解海洋公园的“举世闻名”。然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同学分组赛读,做动作读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表演的精彩。将语言文字和生活实际牢牢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开心,朗读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第三个步骤让学生继续通过课件辅助,带领学生到浅水湾和铜锣湾“旅游观光”,领略这些景点的特点,读出自己对香港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描写夜景这一段的学习,使学生对“璀璨的东方之珠”由抽象思维完全转变到形象思维,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课文融为一体。

第四个步骤让学生通过汇报交流自己查阅到的有关香港的各种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的“过去,今天”,体会香港这座现代都市的沧桑经历,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回归中国的这一段历史,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全班同学都沉浸在香港这个迷人繁华的大都市中,并且充分领略到了语言文字的美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开展“打擂台”朗读比赛中,虽然我请了好几个学生参加了比赛,但学生们仍旧争先恐后地想参加,有几个学生甚至对结果不服气,怎么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的前提,不能抹杀,我灵机一动,马上增加了一个环节:在小组内开展,评出“擂主”。果然,学生们的朗读热情更加高涨,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课后,我对我的这一节课再次的进行了反思,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篇6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有时优美的意境,过度语言的讲解反而会失去美感,如果让学生直观一点,感性一点,会有想不到的效果。香港,学生太陌生,这节课很多词语和地方学生都不太熟悉,可是通过观察课件,学生就能懂得了。因此我认为,多媒体的适当使用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并能降低一定难度。在这堂课中,我就利用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欣赏图片,倾听着轻柔的钢琴曲和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被不知不觉地带到了迷人的浅水湾,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受到沙滩的舒服和温馨。在学习海洋公园那一段我放了一段海洋动物表演的录象,学生一下就理解了海豚和海狮的“顶球”、“钻圈”、“嬉水跳跃”,非常的“精彩”。香港的晚上课文用了非常优美的三句比喻句,“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了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优美的句子,如果让学生凭空现象,难以感悟华光四射的夜景。我及时出示香港港湾夜景图和马路上一串串车灯的`图片,学生惊叹之余,一下子就理解了夜香港的流光溢彩。

二、抓住词句,细细品味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训练的前奏,特别是对文中重点词的理解,更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所以要抓住文中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读出意蕴,悟出情趣。在教学研究时,我发现这篇课文词汇丰富,语句优美,运用了排比句式,而且运用了许多比喻句。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抓住词句,细细品味。如“你能用“东方之珠、香港”两个词说一句话吗?”这里让学生用“东方之珠”和“香港”这两个词说一句话,既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也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在学习浅水湾金色的沙滩这自然段的时候,先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划出让你感到舒服的词语或句子。很快学生找到了“漫步”、“沐浴”、“轻柔”、“倾听”,然后从这几个词的来品出浅水湾沙滩的美,使人感到舒服。在学习海洋公园一段时,我重点抓住“精彩”,让学生通过录象观看海豚海狮的表演体会海洋动物的精彩表演。因为动物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中外游客,因此海洋公园的“举世闻名”也就自然理解出来了。学习铜锣湾一段我抓住大厦的“鳞次栉比”,商品的“琳琅满目”,游人的“人流如潮”突出闹市口的繁华。

三、读中感悟,产生共鸣。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东方之珠》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在学生初读课文,对香港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在第二课时通过感情诵读课文、品味语言,进一步感悟“东方之珠”浅水湾的迷人、海洋公园的精彩、铜罗湾的热闹,让“东方之珠”成为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所在。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情景,去感受,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让文字“活”起来,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幅幅璀璨的画。在教学中,我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齐读、默读,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很快就沉浸在迷人的沙滩之中,被动物的表演吸引住了,惊叹于铜锣湾的繁荣,被夜香港的风采折服了。我让学生们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书,学生们读得也很动情,出乎了我的意料。

上一篇:小学奥数经典教材推荐下一篇:经历过坎坷后成功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