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2024-07-16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共9篇)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篇1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科学管理意识也逐渐增强。为了更好的取得经济效益,企业加大了成本管理的力度。而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落实计划,压缩成本的主要依据。所以,成本核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的重要。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会计成本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对我国会计成本核算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一些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更好的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关键词】

会计;成本核算;管理

前言

随着企业管理观念的改变,企业中对成本管理,已经不是单纯的追求成本的降低,而是要求在企业的成本与效益之间获得一个最小的成本,这是从宏观的整体角度出发的,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节约。

一、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一)成本核算

所谓成本核算,就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切耗费进行分配或归总,对企业的总成本进行计算。

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相关的控制工作,例如计划,考核等。与此同时,成本核算工作也关系到企业中诸多与成本相关的决策,是管理层做出相关决定的主要依据。通过成本核算,能够清晰的反馈该企业在成产过程中的成本脉络。所以,良好的成本核算,能够帮助企业达到控制成本支出,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将成本核算包括在内的,另外还包含有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决策等多个会计工作的总称,是我国现代企业更好的进行会计工作,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管理模式。在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下,能够更好的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改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二、我国会计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一系列的优秀企业管理思想,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许多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成本核算不能获得足够的重视

虽然成本核算的作用很重要,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并不重视成本核算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成本核算,虽然能对生产成本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并没有监督作用。可以说,生产部门不受成本核算的限制。成本核算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就不太重视成本核算工作。

要想让管理层重视成本核算,就必须完成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财务部门要以成本核算的结果为评价依据,对成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进行评价,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以此督促生产部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发挥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提高管理层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

(二)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素质水平不同

自从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校园为我国提高了大量的会计人才。在大量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都有会计人才来处理企业的财务工作。在这些人当中,他们大部分人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但是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的人素质水平不高。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但不能够积极进取,获得新的知识,适应新社会的会计管理环境,他们这些人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另外也有一部分的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所做的会计工作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情况。

为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无论是企业还是相关的政府部门,都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督促他们在科技,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三)成本核算的监督力度不强

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大部分都有开展,但是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成本核算作为一项财务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的徇私舞弊问题,监督力度不够,容易助长这种风气,造成企业财务的崩溃。

三、会计成本管理所承担的任务

成本管理是会计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成本核算只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工作。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让成本管理承担以下任务。

(一)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

通过成本管理的指引,现代企业要制定自己的长远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市场中的竞争。例如,企业可以进行人工的成本管理。在雇佣员工时,雇佣具有相关经验,专业能力强的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另外,企业也可以从长远角度考虑,雇佣成长能力强的员工,为未来的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二)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自身实力,就不仅要求成本管理局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要对企业的整体上进行成本的管理。也就是说,成本管理还要涵盖生产技术研发,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

从整体上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对企业全局性的工作布置,明确了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

(三)明确企业的生存环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企业管理的中心应当由原先的内部管理,转到外部管理。将原先对生产的控制工作重点,转移到企业决策管理上来。通过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能够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指导企业管理层做出最优决策,使企业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明确自身的特点,了解市场动态,抓住机遇。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当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想充分发挥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依靠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资源,对成本核算与管理进行研究,实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显歆.试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2,04:109,112

[2]蒋轲.试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8:263

[3]程兴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外资,2013,15:144145

[4]张月琴.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4,11:196+199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篇2

1.1 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抵抗内外压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内部有来自股东、管理者、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外部有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同行企业的竞争。而企业对抗内外部压力的有效手段就是缩减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服务以及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其中关键的还是缩减成本。企业的成本降低之后,不但可以使产品极具价格竞争优势,同时可以聚集企业的力量去从事产品的研发、质量的提高以及改善提高企业员工待遇等等工作。企业只有将成本控制在同行业企业成本水平之下,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也有能力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转变,提高企业的抗风险的能力,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1.2 加强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管理模式转变的需求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成本管理方面也是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比如采取定额方法对原料、工资、费用支出进行管理与控制,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指标也是归口分级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有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必须做出改进,因为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缺少管理者对项目的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的环节,从这一角度来说,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管理模式转变的需求。

1.3 成本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成本控制与企业的效益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企业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将降低企业成本放在第一位,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全面展开企业的其它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提高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际上成本管理的各项指标具有综合性,它不但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生产水平。

1.4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现代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进程。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现代科技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确立,网络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计算机的强大交互性、开放性,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对成本管理加以改进。

2 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建议

2.1 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管理环节的成本控制,它还包括了以下两个层面:一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化的产品与服务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因此,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必须要得以延伸,企业要将成本管理扩大到资本成本、产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环境成本的层面。二是将成本管理的视野不断延伸。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向后延伸到产品的使用与维护的售后服务环节。

2.2 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健全自身的成本管理制度,经过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讨论与审核之后,加以执行。二是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环节,现代企业必须要加强资金管理,定期检查资金是否存在挤占、挪用、闲置等现象,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出最大。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尤其是财务审计部门,必须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行使好监管职能。三是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企业要对委派会计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同时企业的审计部门要加强与委派会计的沟通与协调,帮助他们放弃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2.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识。我们要在坚持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原料的消耗建立明确的标准,并且实行成本倒推法,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身上,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明确自己在成本管理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

2.4 加强审计环节,提高监管力度

监督是保证企业成本预算与核算工作落实的关键所在。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无论是要内容、对象,还是在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改变,这就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审计环节,保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实现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一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一样,一旦通过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审核,就要坚决执行,保证制度的权威性与规范性。二是加强外部审计工作,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定期进行财务审核,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的相关利益人都能够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现状。三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以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从而有效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使企业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3 总结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我们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加强审计环节,提高监管力度等方面入手,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摘要:如何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现代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就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学敏.简述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8).

[2]董娜,余明久.我国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价值工程,2011,(26).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成本控制 重要性 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以利润最大化为基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树立成本确定市场的观念,紧握市场脉搏,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的整体优化,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在市场中怎样使企业的产品以价格优势与其他企业的相同产品进行竞争,“成本控制”将起到关键作用。

(一)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盈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成本是反映企业对于人、财、物的消耗和占用情况的价值指标。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控制了对这些资源的耗费和占用。根据“利润=收入-成本”,增加收入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提高销售价格和增加产量均可以增加收入,但是价格的增加只是使社会财富在各部门之间转移,总的财富并没有增加,而且由于市场、生产能力和资源的制约,产量也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只有通过提高生产技术,不断降低成本,才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持久来源。

(二)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实行成本控制,需要分析和研究影响成本的有关因素,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标准和成本控制制度。这些工作不仅涉及生产技术各个环节,还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好这些工作使之与成本控制的要求相适应,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生产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支出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使企业拥有了产品的定价主动权。

二、进行企业成本控制的五点建议

(一)转变理念

制造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应摒弃传统成本控制中一味“节约、节省”的观念,树立现代成本效益观念,使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有效结合,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如果成本控制只片面注重生产环节,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减少支出作为经营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这种不以企业整体发展为宗旨、片面地从某些环节和费用进行成本控制的理念,势必会造成企业发展驻足不前。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要树立全面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不仅要关注传统的产品市场,还应关注新兴市场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企业生产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只有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得到市场认可,将企业发生的成本转化为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确定目标利润,从而确定目标成本,对产品成本实施全过程控制。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发展对企业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了健康的文化氛围,而且促使全体员工形成了严格的成本控制意识和理念,对成本控制的具体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首先,应从公司层面,建立正确的企业成本文化。使得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员工,都将成本控制作为自身的工作内容和自觉习惯,实现员工的自我成本管理。

其次,管理者应具备成本意识。一个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存在管理者成本意识淡薄的现象,而具有成本管理意识的管理者,除了需要具备一定财务知识,还应具备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

再次,应建立规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目前,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具备的优势仍体现在制造业成本上。促进人人具备成本意识。制造业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企业应针对部门和员工工作状况,不定期进行抽查成本计划执行状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将责任追踪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并计入其业绩考核。此外,企业根据预算,将成本总额细分至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员工,确定责任中心,根据每个部门、员工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超额完成目标成本的个人和部门应实施激励,从而调动各部门、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持续进行。

(三)技术创新

市场竞争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都使得制造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实施技术创新,必须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投入,否则会加大成本。

1.研发设计阶段,传统成本控制理念将成本控制重点放在生产环节,而忽视了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控制,如果一种产品在研发设计阶段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从源头约束成本。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过多和过少的成本投入,都难以研发设计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研发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且成本效益合理的产品。制造业企业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同时可以联合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同盟,降低研发设计费用的同时,加速产品更新速度,在竞争中获利。此外,利用技术创新及对现有产品进行再设计,也能够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2.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制造业成本控制的关键,而成本控制不能仅仅围绕减少和节约开支上,因为利用减少开支来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针对生产环节的每道工序,进行成本分析,将技术攻关的重点放在制约生产成本降低的重要环节,确立科技攻关重点。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改进产品技术支持等手段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供应商管理

企业成本控制要将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在内,而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作为价值链上游的供应商,决定着企业采购成本,因而制造业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的长期稳定合作,不仅可以降低操作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库存成本和突发事件引起的损失。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可以参与企业产品设计,改进产品质量,共同分担信息成本等,实现经济效益与成本降低的有效结合。选择供应商,企业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诚信原则,由企业采购部门、质监部门等针对供应商的经营和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如综合考虑材料质量、价格和送货时间等评价因素,依据分数高低择优录取。此外,企业应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价格、费用、交货时间等标准进行全面考核。对优秀的供应商,企业可以利用加大订货量或免检等手段进行激励,以维系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五)优化流程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可以全过程地降低企业成本。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状况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流程优化路线。例如,针对物流改造,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物流配送部门,实现自营物流,也可以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与企业的实际相适应的情况下,两种方式都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企业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来宣传推销产品,适当精简机构和销售人员,降低销售费用和人工成本。利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辟新的有效销售网点,不断实现销售费用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陶源,杨军.如何控制采购成本[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9):5-8.

[2]张涛.管理成本会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391-393.

[3]高锦萍.成本管理会计[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2):242.

[4]王超,祝伯红.浅析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9(5):130-131.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篇4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基于全新的发展形势,全面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十分必要。班组成本核算在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班组成本核算定义出发,探析国有企业班组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国有企业班组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班组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班组是组成企业的基本单位,班组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基本构成,班组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核算最基础的工作。高效的、科学的班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对于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班组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足,核算方法不够科学,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笔者针对《试析国有企业班组成本核算重要性及有效实施对策》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班组成本核算重要性分析

所谓班组成本核算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将班组作为单位,对其投入、产出过程中全部产生的成本进行统一性的财务核算,将其中的成本费用、产量盈亏等项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科学化的分解,并根据核算结果对于班组责任进行考核,最终实现控制成本目的。班组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发挥多方面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力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班组是企业实现生产的基础,是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保障。班组成本核算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如物质消耗、能源消耗、人力资源消耗等都在其中,班组成员都是一线员工,其对于企业生产的情况的了解是最直观的。所以,通过构建扎实的班组成本核算体系,扎实做好班组成本核算,有利于实现全体员工思想意识的高度统一,行为一致,步调和谐,最终形成合力,共同肩负企业成本管控的职责,最终升级实现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力的提升。

(二)推动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班组成本核算是国有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关键环节。在企业预算编制中,班组成本是最基础的,是确保一线生产成本有效得到预算的保证。所以,在生产实践中积极做好班组成本核算,可以实现企业预算的逐层科学化分解,利于财务部门更加直观的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岗位的各项消耗,在反馈预算编制执行信息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发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实践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确保预算指标的全面落实,推动企业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由此可见,班组成本核算是推动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保证。

(三)有利于节约型企业文化的构建

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实现班组成本核算科学化、规范化,可以对班组成本、盈亏等指标进行深化的分析,最终将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有效的落实到个人身上。所以我们说班组成本核算是一项群众性的、基础性的工作,当然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久而久之、长此以往的进行下去,节约意识与成本理念会潜移默化的进入基层员工的心目当中,最终推动节约型企业文化的构建,这与全力打造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吻合的。基于此,全力进行国有企业班组成本核算,有利于集约型企业文化的构建。

二、国有企业班组成本核算有效实施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班组成本核算目标

企业班组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班组预算,而班组预算的基础是班组成本目标,所以在有效实施企业班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明确班组成本核算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国有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应该积极重视班组成本核算,深刻意识到班组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在管理实践中积极推进班组成本核算;另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班组成本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班组成本预算的目标在于督促班组成员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生产,最终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管控。

(二)健全班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箴言,国有企业实现的班组成本管理有效实施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健全管理机制。第一,积极构建班组成本核算责任制度,将班组成本核算有效的落实到各岗位之上,做到权责明确;第二,借助信息化时代的东风,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对于班组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反馈与监督,利用信息平台确保企业班组成本核算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时效化。

(三)注重员工潜能挖掘

班组成本核算是针对基础性生产单位进行的成本管控,那么在实践中应该积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使得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成本核算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企业相关部门规章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培训,使得员工能够认识到班组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进而在实践中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在工作中积极做好成本的管控。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制定激励与约束机制,将班组成本的控制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参与、配合企业方面的成本管控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班组成本核算是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力,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是深化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是构建全员成本意识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蚴沟霉?有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深化意识到班组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重视班组成本核算,基于企业实际情况,着眼精细化成本管理,探索本企业班组成本核算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班组成本核算时效性,推动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深化落实。

参考文献: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篇5

陈晗刘 佳

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摘要:养护管理工作做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就更凸现其重要性,作为一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通过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养护 管理

Abstract: As a significant project in the speedwa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till lagged comparatively, so speed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As an operator on speed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d like to discuss what I have learned according to my practical experience.I will point out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Chinese highroad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to its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Key words: speed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一、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1)正确了解及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畅、安、舒、美的良好行车环境。

(2)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 理成本。

(3)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形 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4)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 必要的法律纠纷。

二、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

(1)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高速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 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2)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养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 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 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养护的高成本性、复杂性及科技性。高速公路养护标准较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成本较 高。同时施工工序复杂,并应不断探索和推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三、高速公路养护的原则及方针

高速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 的原则。同时在养护技术措施中应遵循“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

四、主要任务和目的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的 完好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达到行车安全、舒适、畅通,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现存的问题

(1)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较低。

(2)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 较低,一般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3)缺乏对高速公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

(4)规范建设不完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 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

(5)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内部关系不理顺,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而 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

六、对策措施建议

鉴于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后应做好以下几点重要工作:

(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养护管理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并在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养护机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养护职工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养护队伍。可以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 训等方式,使养护人员经过学习,增加专业技术知识及责任意识,达到高速公路养护对人员的要 求。

(3)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多了解、多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系统、全面的养护状况,为养护工作提 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4)尽快制定和完善高速公路有关养护管理规范和管理办法,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5)加强养护体制内部改革,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速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实践证明,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晗:男,1973年2月9日出生,1994年参加工作,从事工程养护及工程管理工作13年。现就职于东北高速黑龙江分公司,参加过哈大高速公路2005、2006、2007年专项维修工程,主要负责工程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

2、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

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篇6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业:

[摘要]企业如果能够科学化、制度化的进行会计成本的核算活动,那么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账目支出来说可以起到节约成本、控制预算的作用,因此企业进行会计成本的核算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企业财务活动。[关键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应对措施

一、成本核算的相关概念

要了解成本核算,就必须知道成本的概念。成本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而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成本核算的现状

成本核算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动。在八十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的成本核算模式是建立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如采取定额方法对原料、工资、费用支出进行管理与控制。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开始摸索市场经济的成本核算,但当时大多在学习外国管理模式。由于对国外管理模式理解不彻底,导致过多强调利润,对成本核算力度有所减弱。

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采取各种生产经营策略,在市场上主要体现的是“价格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价格求效益。要降低价格就必须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模式,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核算的一些问题 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中小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四、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1、企业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比较机械,例如有些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不重视销售和供应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只看重投入生产以后的成本管理,不重视产品前期阶段的成本核算,没有考虑生产要素组织是否合理等因素。

2、成本核算的范围较窄

有些企业只重视生产过程,不重视各个要素及整个环节。企业的生产经营链条是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一些企业的成本核算还停留在以生产过程消耗为中心的生产方式。

3、核算成本方法落后

现在很多企业采用品种法、分布法,也有一些采用分批法。如今的商品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生产趋于多品种、小批量。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使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这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还不精细。

4、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不完善

企业财务核算是进行税收日常管理与税务稽查的基础。混乱的成本核算,使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很难觉察到企业的账外销售行为。

五、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企业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成本计算:一是可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二是可以反映和监督企业各项费用的支出水平;三是可以为企业进行以后会计期间各项成本的预测和规划等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六、对于成本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要树立先进的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对产品成本进行系统全方位管理,不仅只重视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同时要考虑设计所使用的成本、售后、维护等与产品有关的一系列的资源消耗的成本核算。领导要重视人才,让有才能的财务人员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2、拓宽成本核算的范围

企业的成本核算不能仅考虑产品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成本核算,有时根据实际情况还要考虑社会责任成本、无形资产成本、环境成本、双赢成本、产品召回成本等因素。比如有些企业在做大的同时会考虑可持续发展,自己有能力了,会去回馈社会,做些公益事业等。

3、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的方法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经营环境。如今企业的生产智能、自动化已相当普遍,在小批量生产、多样化生产的条件下选择更新改进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势在必行。当然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方法。

4、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通过税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违法的观念,使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打消浑水摸鱼、偷工减料的念头,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成本核算。

5、加强成本核算考核 税务机关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章,定期为纳税人进行成本核算方面的指导。

6、强化成本核算监管

税收征管部门应结合日常纳税和评税工作,及时了解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在核算过程中是否符合备案的要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及时与征管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进行必要的衔接,双管齐下,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七、参考文献

[1] 任桂涛: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新探.2014 ;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篇7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目标及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 可以分为将成本形成过程作为对象的成本控制, 或者是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与施工人员做为对象的成本控制, 以及将部分项工程做为对象的成本控制。在项目施工中, 其成本形成过程的对象, 主要包括把好工程投标关, 提前测算成本, 还应该抓好施工的准备阶段工作, 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做好成本可控制, 重点抓好施工阶段。另外建筑项目施工中, 对于成本控制的对象还包括项目部各部门以及施工队等, 还应该做好某个区段的项目成本控制工作, 编制施工预算, 有效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对于建筑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其实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将成本控制的观念渗透到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法、技术以及施工管理中, 通过有效的技术指导、比较监督以及分析评价来调节工程施工中消耗的费用, 从而实现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故此, 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 可以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建立企业的健全成本控制系统, 充分发挥其在施工中的成本管理职能, 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也可以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 对于其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 严重降低建筑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力,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以下就对此做详细介绍:

2.1 不合理的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机制

数据资料显示, 只有坚持将工程项目施工中, 把责任、权利以及义务相结合, 才可以做好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作, 从本质上满足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要求。对于当前的建筑施工中, 对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缺乏合理的机制, 职员内并没有正确的项目成本控制理念, 并且施工中也没有落实成本控制过程, 不合理的成本控制机制, 还使的建筑企业内各个部门职员的责任推脱。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2 项目施工中没有落实成本控制

在当前我国的一些建筑工程企业中, 并没有落实执行成本控制, 而且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 还缺少有效的规划战略。并且对于部分建筑企业中, 其使用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只是停留在表面问题上, 而且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 对于其成本控制过程中, 还经常会出现遗漏环节, 严重影响项目的预期效益, 也没有阶段性的决策意识, 意识不到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要性。

2.3 成本控制制度需要完善

在当前社会的建筑施工企业中, 其在制定成本控制中, 还存在一些不科学合理的现象, 比如成本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到位, 使得经济分析和技术分析脱节, 还有就是并没有涵盖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 可行性考虑不全, 没有考虑周全, 阻碍工程建设工作开展。因此, 在成本控制制度中依然有很多需完善的地方。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施工项目成本, 是一项综合性强的指标, 不仅涉及到构成施工项目成本的所有要素, 还可以关系到项目组织中的每以个人, 因此要想实现成本控制计划, 就要充分调动项目施工中的每个单位, 从而可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成本。以下本篇就来详细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 有效做到对其进行成本控制的措施。

3.1 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机制

在建筑企业内, 应该从构预算制度、预算审批制度和评价制度等入手, 去全面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在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 首先要强化企业内全体职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并且综合企业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 对实际工作环境的进行合理的评估, 对于成本控制中, 应该与建筑项目实施以及技术中的各方面内容相结合, 在项目施工各环节都应该与成本控制密切联系, 如此才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从源头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 促进企业可行性的成本控制方案的执行, 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2 定额管理的落实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 定额就是判定企业是按单位合格产品来使用资源数量, 应该在成本控制中确保合理组织的劳动人员以及材料、机械都符合施工标准, 并且还应该确保实际消耗数量满足限额要求。重视建筑企业内的定额管理工作, 降低不合理劳务分包定价的弊端, 加强培训所有职员, 提升他们对定额管理的认识以及掌握力度, 将定额管理工作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从根本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的顺利执行。

3.3 确保贯彻实施成本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对于项目费用的发生以及使用过程, 应该贯彻落实成本管理。推动项目施工中成本控制的责任理念, 提高其在企业内的广泛认知度, 完善企业的成本责任控制机制, 引导施工项目工作形成合理分工的网络。针对各个工作岗位, 细分成本管理的严格责任制, 对职工工作情况制定的奖罚制度, 明确划分施工职员的岗位内容以及范围职责, 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资源浪费现象, 避免企业职员之间的徇私舞弊, 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资金利用率。

3.4 强化施工中变更阶段的成本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 应该具备相应的计划施工方案, 如果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出现变更, 那么预期制定成本费用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于项目施工变更期的成本控制问题, 应该及时开展信息核实工作, 并且一定要收集详细的数据, 精确掌握该阶段项目中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 尽最大的努力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中。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 加强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 已成为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问题, 是提高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建筑施工单位想要加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就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合理组织以及配置项目施工资源, 使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所需要资源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楼小平.浅析建筑成本控制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鄢凡.建筑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程序分析与方法探究[J].投资与合作, 2012.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篇8

一、概述成本会计的内涵及其职能

1.1成本会计的内涵

成本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也表明社会生产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成本会计是指一种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它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劳动耗费而进行一系列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价值管理的活动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成本会计日益呈现出信息一体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2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其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成本决策,其他几项职能都是围绕着成本决策这一核心职能来开展的。成本会计的这些职能不仅仅能够为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决策,还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分析

2.1在企业决策上的合理运用

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首先就是表现在其应用于企业管理高层在制定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针对当下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做出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瞬息万变,企业如果想要获得发展与进步,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必须能够洞悉市场的发展趋势,这就取决于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是否可以提供真实、有效、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料,协助管理层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计划,从而帮助企业抓住机遇获得长久的发展。

2.2在企业成本管理上的合理运用

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上的合理运用,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水平的实际情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企业的效益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只有在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中引入先进的战略成本会计理念及其相关理论,并与企业的生产、物流等各个部门环节进行科学关联,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环节,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及其原材料的质量,提升企业的产品利润空间,增加企业的效益并强化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上的合理运用。

2.3在企业市场发展上的合理运用

企业产品的市场上的合理定位问题以及产品的未来提升空间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发展,与此同时在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中也需要对以上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成本会计中的产品原料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市场价格,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发展和企业获得的效益。合理地运用企业成本会计,在保证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降低其成本消耗,把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市场外部环境因素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2.4在企业售后服务上的合理运用

成本会计在企业售后服务上的合理运用总体来说就是要控制好企业产品质量与企业产品成本的平衡关系,尽量在提升产品质量及其附加值的同时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和质量成本,增强企业的产品性能,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必然可以降低产品的故障和减少产品的售后维修,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创造良好的企业口碑。企业售后服务运用成本会计管理有利于产品故障分析与资源的配置优化,降低潜在的隐性资源成本消耗,实现企业成本的最优化。

三、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发展对策研究

3.1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更好地发挥成本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国家财政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经济宏观调控,促使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由于我国是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这一基本国情,还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我国企业的成本会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促使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这是不是写的有点大了,我只是个工作人员,以上内容站的高度有些。。。

3.2转变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的会计人员是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要对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促使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推行全面的成本管理。除此之外,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进一步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速度,并制定相应的定期考核机制来督促、检查会计从业人员的学习状况,以适应当今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还必须严格约束自己,努力学习与成本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

3.3加强成本会计信息的监督与管理

为进一步促进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发展进程,必须要加强对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监督与管理,以杜绝虚假成本会计信息的存在,促使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必须要加大财政、税务、审计等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成本会计的监督与管理力度。这些政府机关依法对企业成本会计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文件进行多方面的例行性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成本会计虚假信息和不实账务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企业应定时向注册会计师提供成本会计方面的相关审计数据和财务账目,便于他们进行详细的网上审计和实地审计工作,以确保有效监督企业的成本会计信息及其各种日常业务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3.4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加快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发展,发挥成本会计对于企业发展与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不断强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独立性以及适当地规范企业成本会计的职业行为,同时由于企业成本会计职业的特殊性需要避免非财会人员干涉或了解到企业的成本信息资料,必须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等相关的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企业成本会计人员的电脑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确保企业成本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其次成立专门的成本控制机财会核算部门,并建立相应的成本会计监管部门,保证企业成本的保密性;最后健全成本会计人员工作行为守则以及奖惩制度,防范相关人员发生不正当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董婷.试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2]于弘.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1,(34).

[3]解宝荣.浅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28).

[4]陈芳料.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管理与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

[5]陈瑶.试论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3,(09).

[6]康秀军.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成本的发展及重要性 篇9

为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浙江今年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一、特色小镇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新实践 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

1.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空间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符合生产力布局优化规律。

浙江只有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而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优化生产力的布局。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到工业区、开发区、高新区,再到集聚区、科技城,无不是试图用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化布局。

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希腊的圣多里尼小镇等,虽然体量都不太大,但十分精致独特,建筑密度低,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

特色小镇是浙江特色产业、新型城市化与“两美浙江”建设碰撞在一起的产物,既非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业园区概念。从生产力布局优化规律看,生产力配置一定要在功能的集聚与扩散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浙江之所以在城乡接合部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镇,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形成令人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

2.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抓手,符合产业结构演化规律。

绍兴纺织、大唐袜业、嵊州领带、海宁皮革等块状经济,是浙江从资源小省迈向制造大省、市场大省、经济大省的功臣。然而,步入新常态的浙江制造,并没有从“微笑曲线”底端走出来,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消费需求外溢。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条基本规律是,趋向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知识化和服务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主导产业逐渐从以纺织业为主的轻纺工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转换。

为此,我们提出,特色小镇必须定位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也就是聚焦支撑浙江长远发展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再创优势。

3.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的重要抓手,符合创业生态进化规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来的时代,竞争的关键是生态竞争。良好的生态不仅使内在的发展动力得以充分释放,对外在的高端要素资源也形成强大的吸附力。

硅谷之所以源源不断诞生诸如苹果、谷歌、甲骨文这样的世界级企业,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之所以愿意到杭州的梦想小镇创业,秘诀就在于这些地方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创业创新生态。

浙江建设特色小镇,聚焦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打造产业生态,瞄准建成3A级以上景区打造自然生态,通过“创建制”“期权激励制”以及“追惩制”打造政务生态,强化社区功能打造社会生态,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为特色小镇注入无穷生机。

梦想小镇启用仅半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如今在全球互联网领域已声名鹊起,这就是创业生态的独特魅力。

4.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符合人的城市化规律。

浙江的城市化进程走到今天,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已经出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既云集市场主体,又强化生活功能配套与自然环境美化,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产生活追求。

梦想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空间、新型社区,在互联网时代和大交通时代,这种新型社区会对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带来一系列的综合性改变。这种改变,就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抓手,符合现代人既要在市场大潮中激情创新、又想在优美环境中诗意生活的追求。

不久的将来,在特色小镇工作与生活,会是最让人羡慕的一种生存状态,也会成为浙江新型城市化的一道新风景。

二、特色小镇要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1.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

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

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比如,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但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投资突出“有效”。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要华而不实的增长指标,要的是“转型”与“创新”的含金量。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4大行业的特色小镇3年内要完成50亿元的有效投资,信息经济、旅游、金融、历史经典产业等特色小镇3年内要完成30亿元的有效投资。这个投资必须突出“有效性”,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

截至11月,首批37个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新集聚了3300多家企业,引进了1.3万多人才,包括大批青年人才,带来了含金量较高的新增投资、新建项目和新增税收。

产业布局上,不能“新瓶装旧酒”,也不能在原有区块贴“新标签”。项目甄别上,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特色小镇的项目必须是精挑细选的好项目。投入产出上,不能仅靠数字、指标说话,更要靠形象、效益、实物说话。

要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引进创新力强的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创业创新,尤其要为有梦想、有激情、有创意,但无资本、无经验、无支撑的“三有三无”年轻创业者提供一个起步的舞台。

2.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

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浙江要的特色小镇,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

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发掘文化功能。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有文化标识,能够给人留下难忘的文化印象。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特别是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都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主攻这些产业的文创小镇要重点挖掘历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

嵌入旅游功能。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旅游并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都是旅游题材。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旅游特色小镇站位更高,打造5A景区。特色小镇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外,还可以赋予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功能。制造业特色小镇要围绕生产、体验和服务来设计旅游功能,比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突出“旅游+工业”特色,围绕甜蜜和浪漫主题,整合“温泉、水乡、花海、农庄、婚庆、巧克力”元素,全方位展示巧克力工艺文化和浪漫元素,2015年前11个月已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突破3500万元。

夯实社区功能。建立“小镇客厅”,提供公共服务APP,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完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山南基金小镇以“办事不出小镇”为目标,开通了国际医保服务,推行证照一站式办理,将普通小学改造提升为双语小学,“零距离”、“零时差”为小镇企业服务,集聚了大批顶级私募机构以及包括莫言在内的一批知名文化人士。

3.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

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

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立特色小镇电子空间坐标图,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建设面积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

求美,不追高。特色小镇的“美”不是高楼大厦撑起来的,关键是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强化建筑风格的个性设计,系统规划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和形象塑造,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龙泉青瓷小镇建筑虽然低密度、低容积率,但“小镇味道”十分独特,引来了4位重量级工艺大师,设立了46个创作工作室。

求好,不图快。必须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实行“嵌入式开发”,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基础上,建设有江南特色和人文底蕴的美丽小镇,让回归自然、田园生活不再遥远,让绿色、舒适、惬意成为小镇的常态。

总之,小镇的形态之美,是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错落的空间结构之美、多元的功能融合之美、多彩的历史人文之美的有机统一。

4.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

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

政策突出“个性”。对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小镇再增加10%的奖励指标,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奖励指标。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服务突出“定制”。在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上,放宽商事主体核定条件,实行集群化住所登记,把准入门槛降到最低;在审批流程再造上,削减审批环节,提供全程代办,创新验收制度,把审批流程改到最便捷,让小镇企业少走弯路好办事。同时,实行企业“零地”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企业非独立选址项目要素市场化供给机制和政府不再审批。义乌市打造了从市场主体登记到项目验收的“一条龙”审批流程,政府部门审批时限从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减到4个工作日,对入驻省级特色小镇的企业申请冠省名的,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降低至500万元。

特色小镇顺应了发展规律、适应了发展趋势,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小镇经济”日新月异。在省里首批重点培育的37个特色小镇基础上,第二批即将出炉,特色小镇创建热潮不断掀起。

这些创建中的特色小镇,既是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处处展现江南水清地绿的秀美风光,又告别了传统工业区“文化沙漠”现象,彰显了人文气质;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在适宜居住的空间里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

可以说,在浙江众多特色小镇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个鲜活案例,贯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与实践。

三、改革创新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内涵式建设的根本动力

特色小镇建设从概念提出到全面展开、效果初显,前后不到一年时间,为什么进展顺利?因为它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次改革探索,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发挥政府作用。

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创新空间和生活空间,政府搭起平台、集聚资源,企业找到产业升级的机会,人才获得最优的创业服务,所有参与者甚至周边的老百姓都身处宜业宜居的优美生态环境之中。可谓“小空间大战略”,更可谓“空间虽小、多方受益”。

特色小镇是浙江的积极探索,始于改革创新,也只能成于改革创新,一定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

1.新在规划理念,实行“多规合一”。

特色小镇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要摒弃“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的做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界定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与产业支撑力,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结合资源禀赋条件,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

规划编制要精细,不仅要编制概念性规划,还要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画出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确保小镇规划可落地。

2.新在运营机制,实行“企业主体”。

特色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因此,特色小镇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要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要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发挥当地居民、村(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镇的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

要创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小镇建设。

要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3.新在制度供给,实行“优胜劣汰”。

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

实施“创建制”,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

实施“期权激励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返还奖励。

实施“追惩制”,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防止盲目“戴帽子”,确保小镇建设质量。

上一篇:在寂寞中成长高二作文下一篇:说明文阅读知识点_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