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诚信解决

2024-05-17

学术诚信解决(精选8篇)

学术诚信解决 篇1

浅析学术造假的原因和对策

引言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学术造假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长此以往,真正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很难竞争过依靠剽窃抄袭、篡改数据的造假者。这无疑会极大地打击那些真正搞科研的人的积极性。而且,学术作假者还会制造出很多不真实的成果。如果有人以他们的成果作为基础进行研究,必然难以成功。这就带来了科研生产力的浪费。一 学术造假的原因

无论古今中外,学术造假的现象一直存在。学术造假的危害虽不像生产商品那样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财产构成直接的损害。但从更深的层次去考虑,学术造假的危害更为严重。那为什么学术造假会在我国如此盛行呢?一些学者认为学术造假的原因有:功利原因(学术造假可轻易获得功名利益)、制度原因(包括学术管理体制行政化、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学术监督制度缺位)和处罚过轻等。从深层次去分析,学术造假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社会道德沦落,诚信缺失。这是学术造假的社会环境。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曾经对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否定,代之以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尚未完善地形成就遭到了“文革”严重冲击和扭曲,文革结束后,我们还未来得及彻底拨乱反正,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改革开放就开始了。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如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影响、纷扰着国人,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道德失范状况,损人利己、惟利是图、背信弃义的道德观念严重侵袭人们的灵魂,社会道德沦落,诚信缺失。诚信被视为傻帽,造假视为能耐,于是乎,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学术领域亦非净土,因此,学术造假之风也随之盛行。

第二,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上,过分重视“学术成果”,是导致学术造假的直接动因。现在社会上一反文革时期的轻知识轻学术的做法(这是社会进步,无可厚非),又过分强调个人的学术成果或研究成果,在绝大多数高校和研究机构,甚至一些党政事业单位,把科研成果作为衡量、评价、考核的最重要的硬指标,而考核科研成效最看重的是在什么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而其它方面诸如教学业绩、思想政治表现等都是软性指标。高校如此,尚情有可原,高校毕竟担负着学术科研的重任。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与任务是教书育人,却也纷纷效仿高校做法,提升“学术科研”的地位,在教师提拔重用、职称评定上也特别重视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将学术科研成果提升到与教育教学业绩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实行学术科研成果一票否决制。这就使得许多中小学教师,他们育人育得很好,书也教得很好,态度勤勤恳恳,工作也扎扎实实,本来就是很合格的教师,但由于没有受过做学术的专门训练、或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或没有兴趣进行学术研究,少有学术成果,他们在评职称、晋级晋升上往往吃亏;于是,只得赶鸭子上树,舍本逐末,也搞科研、也做学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他们大部分人是做不出成果来的,那么,就只有造假了。

第三,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心理,这是导致学术造假的社会氛围。做学问,搞科研是一项不仅需要才华与灵感,更需要恒心与耐力,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还需要有献身学术、科学的精神,即要有即使一事无成也无怨无悔的心态与准备。由于当今社会,过分地将学术、科研成果与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甚至政治权利直接挂钩,导致人们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动机异化。在整个社会处于急功近利、浮躁的氛围下,难免有人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夸大,进行学术造假以骗取功名,获取利益。

第四,学术管理制度不完善,给学术造假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术管理体制行政化。目前,我国学术体制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对学术成就评价实行僵化的量化评估,重显示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奖励轻实用,诱导人们着力追求立竿见影而不是有创新的研究;二是学术评价体制不完善。学术评价官本位化、人情化、关系化,甚至出现拉帮结派山头化,使得学术评价失去原本意义,好坏难辩,鱼目混珠,为学术造假洞开方便之门;三是学术监督制度缺位。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学术监督制度及其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学术行为实行有效监督,这给学术造假活动留下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环境。

第五,对学术造假处罚不严厉,造假成本过低,使学术造假者缺乏必要的畏惧感。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对学术造假进行惩罚的法律,对学术造假处罚相对于一般造假而言简直是微不足道。对相关者的惩处也多以批评、教育或者扣发奖金为主,最严厉的莫过于科技部介入调查,最后也仅仅是造假者撤职收场,这无法对学术造假者形成足够的威慑。学术造假成本低,处理轻,获利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二 应对学术造假的对策

学术造假关系到科学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关系到高校和整个学术界的社会声誉,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和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存亡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直接影响到学术研究乃至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性质及其恶劣,若不及时阻遏,必将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弘扬优良学风,端正学术道德,杜绝学术造假,维护学术尊严,通过各种得力措施有效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对学术造假者严惩不贷,让学术上真正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展示自己的身手,重树研究人员的良好道德风尚,建立解决高校学风问题、杜绝学术造假的长效机制,对改善高校科研氛围、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学术尊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学术打假有法可依。对于学术造假人的侵犯著作权等行为,我国《刑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有所规定,但条款中对侵犯著作权,专利权等行为,在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的情况下,赔偿数额较低,处罚力度不够,不利于权利人通过法律途径来追究学术造假人的侵权问题。在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法律规定必须以营利为目的,而学术造假人的有些行为并不是直接以营利为目的,而是间接的获得一些好处,在这些情况下,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具有一定的漏洞,无法规制约学术造假人的侵权行为。因此,应当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专利法》中关于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规定,加大惩罚力度,最大限度的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使权利人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任,在权利被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不再纵容学术造假人的侵权行为。

第二,改革高校相关体制机制,净化学术风气。归根溯源,学术造假现象的大量存在,仍然是高校现行体制及学术评价制度本身引起的问题,必须解决高校现行体制和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的弊端。改革高校职称评聘制度中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势在必行。在职称评聘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科研成果学术评价机制,要改变当前职称评聘中只看论文所发刊物级别、重视数量忽视质量、学术风气浮躁等现象,建立符合学术研究发展规律的科学评价体系。

第三,第三,加强和完善学术评价、监督制度体系建设。一要改革学术管理机制,改变当今只重形式和数量,不重内涵和质量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与国际学术管理体系接轨的科学的、合理的学术质量评价体系。如对一篇论文或论著的评价着重看其被引用的次数和影响因子。二要建立独立的学术评价体系。改变当前学术评价机构行政化,权力地位重于学术的做法,实行专家评议制度。三要建立学术公示制度和异议制度,使造假的学术受到公众的监督,可大大地减少学术造假得逞的几率;建立学术责任制,对放任、或故意造成学术造假的责任人追究责任,这样就可以严格把守学术成果发表、评价、确认关,进一步降低学术造假得逞的几率。四要开展学术批评,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那些凭借社会地位或政治权力捞取学术资本的行为予以批评,确保学术领域的纯净。三 结语

学术打假不仅要靠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打击力度,还要靠学者自身、科研院校等学术界严格自律,以及社会和媒体舆论的监督,使得整个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学术自由的学术风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学术诚信解决 篇2

1 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表现

我国研究生在学术诚信方面的表现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他们在科研上急功近利,学术造假的方式多种多样:撰写论文东拼西凑,论文一稿多投,在发表论文时互相署名,论文写作时引用他人作品中的资料而有意没有将来源注明,伪造或篡改实验、调研、统计数据,自己中文发表的论文翻译成外文再投稿或外文期刊发表的论文翻译成中文投稿,替他人撰写论文或请他人代写论文,考试作弊等。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的研究生的学术造假方式也存在差异,当论文写作引用他人作品中的资料而有意没有注明来源时,文科类的研究生选择颇多。而在伪造或篡改实验、调研、统计数据方面,理科类的研究生选择的比例则高于文科类研究生。女生在作业拼凑学术造假方面选择较多,而在找人代写论文、考试作弊方面,男生选择的比例高于女生。

2 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

2.1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也让社会中弥漫着各种不良风气,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事时有出现。市场环境下的逐利性直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也渐渐污染着学术界,侵蚀着校园这片净土。当代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较低,市场环境下的这些浮夸风气都会轻易地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产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学术之风。许多研究生在学术上散漫随意,抄袭做假,催生出过多的重复堆砌的学术泡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氛围容易使研究生产生认知偏差,有的研究生甚至因学术不端行为受益而加入代写行列,学术诚信严重缺失。

2.2 高校学术管理制度缺失

2.2.1 学术评价机制不合理。

高校至今未建立科学化的学术评判体系,现行的评价体系偏重量化考核,单调划一,高校过于追求学术成果的数量,而淡化了质量意识。如武汉某大学的几名博士生,因未在校方规定的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文章,虽然其中一位博士生在国内一家很出名的出版社出版了专著,结果还是不允许毕业。此外,在学术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任人唯亲、唯权、唯钱现象,学术评价不公平,不透明。

2.2.2 学术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大部分学术监督机构形同虚设,没有采取具体有效的监控措施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监督。学术监督主要重视学位论文答辩,往往忽略了对学术过程的督导。此外,高校没有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监督,甚至很多研究生还不知道学校还存有学术监督机构,以致当他们学术造假时无所畏惧。

2.2.3 学术奖惩制度不到位。

在奖励机制方面,学术奖励制度执行过程不合理,很多奖励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研究生并没真正受益,硕士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而下降。在处罚机制方面,惩处条款不够具体细化,学术造假行为打击力度较弱,就算有的学生学术造假被发现,出于对自身利益和形象的考虑,很多教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想办法为自己的学生开脱,许多失范行为都靠人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制度反而成了一种形式。

2.3 学术诚信教育力度较弱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教育比较空泛,大多数老师只是通过灌输等方法进行老生常谈式的说教,而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是少之又少。高校缺少专门的诚信课程和教材,没有将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融会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使学术诚信教育失去了最佳载体。这种教育环境令诚信教育与学术研究相互剥离开来,研究生受到诱惑时乱了阵脚也情有可原。

2.4 导师学术指导不力

教师自身的学术行为和对学术诚信教育的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导师强调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在精神层面,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远远不够,这使得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认识层次太浅,在实践中往往缺少判断能力。同时,随着近年来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失调,一个导师往往带多个研究生,有的连名字也叫不上来,这导致老师无法将足够的精力分给他们的学生。此外,很多高校片面地认为老师的学术成果是衡量其能力的最大指标,导致很多导师无力专心教学,做课题、拉项目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这些导师要么对他们的学生采取放养的方式,要么把研究生当成了帮他们做课题的廉价劳动力,有些导师甚至为了获得更多学术成果,即使看到学生帮他们做课题时学术做假也置之不理。

2.5 研究生创新意识缺失,创新能力低下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较弱,除了研究生自身的问题外,也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政策有很大关系。很多研究生没有对自己的研究生角色进行合理定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研究生的价值判断标准随着全球化浪潮冲击的加剧、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变得更加务实,更加偏重物质利益,多半研究生读研只为获取文凭,其自主创新意识缺失。高校对学生只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忽视了个性的培养。同时,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国内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论文、重成果而不重视实践应用和专利申请思想。错误的个人导向加之高校教育机制的缺陷,导致高校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研究生。

3 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的建议

3.1 增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力度

高校要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从入学教育开始,引导研究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高等教育要把学术诚信教育落到实处,组织编纂相关的书籍并将学术诚信教育纳入必修课。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把学术诚信的内容加进去,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全方位开展学术诚信教育,让学术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

3.2 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

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与科学精神相背离,高校要通过校园活动、校刊板报、宣传片或比赛等各种形式宣传科学精神,引起学生对科学精神的注意和重视。高校要广泛地开展学术活动,邀请校内外出色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组织学术研讨会、征集学术文章和进行校际交流等,引导研究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崇尚科学、端正科研态度,积极创新,树立良好的学风。

3.3 完善学术诚信管理体系

3.3.1 改进学术评价机制。

高校必须树立起以质量和真实性指标为基础,结合数量和实用性指标综合参考学术评价观念,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学术水平的评价机制。不简单地以论文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还要以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为评价标准,评估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并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针对性的学术诚信教育活动。研究生是学术评价的主要对象,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有必要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最后,为了避免学术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任人唯亲、唯权、唯钱现象,高校要坚持实施校内外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建立评审专家数据库,借以提高评审结论的客观性、公平性。

3.3.2 健全学术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档案,用来记载和规约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行为。将研究生个人基本信息、信用情况以及获得的荣誉和处分等记录存档,建立研究生诚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对其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关学术诚信的行为进行记录。第二,成立专门的学术诚信委员会,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具体的检查方法、举报方式、奖惩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委员会定期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宣传和审查。第三,高校自身也应制定相应的学术规范政策。将研究生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细分,包括抄袭、伪造或篡改、剽窃等,针对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建立相应的预防和监督检查制度,比如论文复制率规定、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等。第四,要充分发挥高校学术诚信监督机构的作用,加强学术诚信监督机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积极吸收研究生参与学术监督。

3.3.3 完善学术奖惩制度。

在奖励机制方面,鼓励创新,以客观、公正为保障,对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学术创作的研究生予以鼓励和具体有效的奖励。将学术诚信作为学生各项评优、竞选干部、减免学杂费、入党、推荐择业等的主要依据。在处罚机制方面,建立公平的惩戒制度,制定具体有效的惩处措施,尤其在学位论文管理方面,在依法、合理的前提下,可以采取诸如责令全面修改论文、推迟答辩、暂缓授予学位、取消学位申请资格、不授予学位等有效措施。加大学术不端行为处罚力度,若发现研究生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情节较轻微的,予以公开通报批评,情节较严重的取消其评奖评优或不予以授位。若发现有老师对研究生学术造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高校应连同相关老师一同处罚,以发挥制度的震慑作用。

3.4 充分发挥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加强导师的诚信教育管理

导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还要培养他们的学术道德,督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求真务实,严格按照学术诚信规范制度的要求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对于学生的学术论文、实验数据或学术报告等研究成果,导师要严格把关,认真检查,对出现的抄袭剽窃、篡改等学术造假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批评指正。再来,导师要在学术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检点自己的作风,切实成为研究生学习的模范。除了学术成果,学校要结合多种指标来衡量和考核导师的能力,如学术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创新能力等,加强导师的学术诚信教育管理。最后,学校应当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导师遴选机制,对新上任的研究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

3.5 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学术研究活的灵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其学术研究能力才会真正进步,并能提高学术自律意识,自觉抑制学术失范行为的诱惑。

要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首先得从其自身抓起,研究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学术研究目的和使命,少些功利性的思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才会从心底树立起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主动积极创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再来,高校也需积极采取措施,改正自身教育缺陷。改革研究生教育“灌输式”的教学形式,采用积极灵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导研究生主动思考,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研究生自由探索;积极倡导并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或邀请外单位优秀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使研究生始终站在学术发展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引荐研究生参与国家和学校设立的各种创新型竞赛。鼓励研究生申报课题,并自拟研究方向,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

摘要:学术诚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点,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目前我国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体现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学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学术诚信教育力度较弱、导师学术指导不力、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缺失。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完善和提高学术诚信管理体系和学术诚信教育力度、重视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术诚信,建设,缺失,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京娟,刘俊成,李成.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调查与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3(3):76-78.

[2]劳俊华,段利强.研究生学术规范素养的调查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6-18.

[3]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表现、教育根源与治理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27.

[4]刘志波.危机与应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3.

[5]李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1):151.

[6]孟蕾.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98-100.

学术失信是高校诚信危机之本 篇3

“学生失信,开除伺候。”这样的罚单,其实并不算新鲜。国内不少高校在对待期末考试作弊时,基本早已做开除学籍处理。可见,“将诚信教育写入管理规定”,不过是将严肃的“家规”升格为刚性的“国法”。

严格意义上说,学生失信,尤其是在学业与学术上失信,罚单向来开得挺狠。从法理而言,比如刑法修正案(九)中,新增涉及考试工作的条款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样的失信行为,有法律利剑高悬着。

具体到学生的学术诚信上,不久前,因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嫌抄袭,自己的博士学位被母校撤销,学生于某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撤销《关于撤销于某博士学位的决定》并恢复自己博士学位证书的法律效力。抛开是非之争不说,学生诚信一旦染上瑕疵,校方的惩戒手段并不少,出手从来可谓雷霆。当然,这也算得上是国际惯例。比如美国留学生综合教育机构厚仁教育在波士顿发布《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首次专门就遭开除的学生群体做出分析。数据显示,八成学生因学术表现差或学术操守问题被开除。

高校诚信建设,从人数上说,学生当然是主体,但从影响和症结来看,身正为范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才是问题关键。当然,针对近年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问题,教育部早在2009年就曾下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14年,首次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禁行红线,以“红七条”约束师德、订规立矩。不过,在不少高校,对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等,处理起来往往师生有别。对学生,苛刻威严,对教师,失之绵柔。

考前作文预测学术诚信 篇4

direction: plagiarism in academic studies is becoming a major problem worldwide,.study the picture carefully.your essay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points:

1)a description of the illustration showing your understanging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2)your understanding theissue;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篇5

很多人对财富有着不同的定义,有的人把金钱当做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的人把美丽当成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有的人将健康当成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当我通过几周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学习之后,我认为对我来说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

道德与诚信是当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作为一名研究生,诚信道德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远大理想的实现和科学信念的坚守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征,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一个没有良好诚信道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在关键时刻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作出牺牲。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生奋斗的理想信念。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坚持诚信原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利。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得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人生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追求、品味、尊严。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舍弃自我的追求、品味和尊严。学术的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坚守了自我人格的追求和品味,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获得神圣的尊严。

众所周知,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

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除此之外,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迫切需要。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有什么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以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快科学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再次,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自觉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保证。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严谨求实、质疑批判、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立志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讲究实际的人,开拓创新的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创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休养自律,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工作来进行学习的学生。我们青年一代,尤其是在读研究生,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我们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与提高我们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崇尚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有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应尽的职责。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所以充分认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仍是当务之急。科学道德是科学的内在属性既是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科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诚实守信这是科技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近年来科研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

追求名利助长浮躁之风等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我们研究生应该认识到其危害性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出一份力。我们研究生要勇于担当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历史重任。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科技界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为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示范作用。这重要指示对加 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青年一代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自觉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坚守学术诚信的倡导者直面学风道德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即使学风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充斥在我们眼前,我们必须直面现在这种学术混乱的局面。我们要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当前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要了解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作为一名研究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崇尚科学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些年来,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一些知名高校也频频深陷“学术造假门”事件,国内科研建设正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此,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省教育部及中南大学于15日在长沙市人民政府举行“高校科学道德和

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邀请黄伯云、姚守拙、刘业翔、刘筠四位知名院士以自身经验向1400多名在校研究生宣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宣讲教育,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宣讲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首先发表了重要演讲,他深刻分析了近年来科研造假、学术腐败等案例并指出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因此,他强调:我们要向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让科学工作成为太阳下最干净、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姚守拙进一步指出,学术要创新,更要讲道德。他强调事实求是、不追逐名利是中国传统的治学之道,并且呼吁学生要能分清楚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要警惕学术腐败。已逾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刘业翔在《谈谈我的科学人生》的主旨演讲中,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筠也结合自身多年来在科研、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心得,提出了学生要有“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的科研作风。“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做为传承优秀湖湘文化的潇湘学子,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淡泊名利为真;清正廉洁为善;创新创造为美;务实发展为责”;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对于研究生,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界不可一日无学术道德,否则歪风邪气便会乘虚而入,扰乱严谨科学的学术界。

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认真对待学术是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诚信这一原则用与对待学术研究上。在学术道德学习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先前许多的认识多都过于模糊,一些切实的案例让我及时意识到平日的认识误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心之过”或者说是“非故意性”的学术

道德过失。所以,学习“学术道德规范”就非常的有必要,我们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学术的心。不管自己的学术水平如何,只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就应该保持对知识、对学问的敬畏。维护学术尊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坚持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努力的方向。

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的构建要靠多方面,虽然学术道德的提升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过现阶段更具可操作性的还是加强个人对学术道德的认识,严格自律。比如在学术活动中,要注意正确的引用等等。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学到相关的行文规范,也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避免学术不端的行为。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培养人才,更应该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仔细学习并深入了解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在写作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大学研究生学术诚信承诺书 篇6

(征求意见稿)

身为交大学子,我将秉承“知行”校训,按照以下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一、爱党爱国爱校,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为人诚信,以真才实学健康成长。

二、弘扬科学精神,坚持求真探索,完善学术人格,遵循科学规律,尊重学术自由,倡导学术批评,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三、树立良好学风,遵守考试纪律,维护考试秩序,不作弊,不违纪。

四、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和论文,不剽窃、不抄袭、不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五、不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

六、忠于科学真理,不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不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七、尊重他人成果,严格成果署名,未参加研究或创作不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使用他人签名,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多人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要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八、规范成果发表,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或变相重复发表。

九、学术评价客观公正,不故意夸大个人研究成果的价值,不编造个人学术经历和学术成果,不伪造专家,导师意见或签名。

十、在校期间主要利用学校物质技术条件完成或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究,参与课题等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属北京交通大学所有。

十一、遵守国家和学校有关保密的规定,不泄露应保密的学术研究事项。

我已认真阅读本承诺书的全部内容,并承诺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熟知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相关要求并切实履行。我保证在今后的学习、科研过程中所提交的作业、课程论文、考试试卷,学位论文和发表的研究成果是按照学校规定完成的。如有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校给予的处理处分。

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制度建设探析 篇7

制度的概念是源于西方信用社会语境下的一种方式, 英文的表达为“institution”, 泛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和行动准则。杰克·奈特总结出制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 一个制度是一套以某些方式构建社会互动的规则。第二, 一套规则要成为制度, 相关团体和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了解这些规则。”[1]道格拉斯·C·诺思对于制度的认识和杰克·奈特相似, 他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 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2]廖小平认为制度:“一般被看做一种由人们所制定或自发形成的, 具有普适性, 以激励、支配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和规则体系。”[3]由以上三位的观点可见, 制度的含义极其丰富。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

(一) 加强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建设前提是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系统, 并建立统一的、电子化的学术诚信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就是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 记录和反映个人学术诚信表现, 以个人或者学术团体为单位、以电子化数据材料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学术诚信档案中的学术诚信行为记录是根据学生真实的学术科研活动为基础进行记录的, 不是凭空编撰的, 是学术诚信行为的实时记录。这种形式的学术诚信档案制度有可操作性强、记录对象的针对性、学生的实时参与性及教育性等特点。

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可操作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中的所有记录内容都是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学校学术诚信管理部门、学院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及辅导员等执行主体都能通过数据库系统如实记录在案, 可操作性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针对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是专门对大学生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活动而制定的档案, 是对大学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实行动态的管理。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参与性表现在:学校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个人的学术诚信档案, 在学生登录学术诚信档案的第一时间, 就要在电子化的“学术诚信承诺书”上郑重签字, 并且在以后的学术诚信记录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随时登录个人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 查阅自己的学术诚信档案, 对于学术诚信档案的记录存在异议的, 可以直接向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提出, 并申请重新审核, 整个档案的建立、记录、审核、确定过程都有大学生参与其中。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教育性表现在:学生学术诚信奋斗目标的确立、学术诚信自我教育、学术诚信理想信念的形成及学术诚信行为正确选择等都属于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的教育性体现。

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的培育离不开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 其将推动大学生学术规范常态化、机制化的进一步完善, 并且带动整个高校学术诚信信念的提升与学术诚信氛围的营造。

(二) 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就是在正确的学术诚信价值观念的指导下, 根据国家和学校的学术诚信规范、行为准则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目标, 使用学术诚信有关的理论基础和规范技术, 收集学术诚信基本信息, 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信念和学术诚信行为选择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评判的过程。学校层面要成立学术诚信评价机构, 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是以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规范、促进学术诚信制度的发展及调动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修养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的途径, 主要有高校学术诚信管理机构评议、老师评议、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的内涵、目的和途径都要求学术诚信评价过程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 将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与学术诚信的定性评价相结合。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全面的数值量化, 如学术剽窃内容所在文章内容的比例, 引用是否规范等, 学术失信的量化结果表达直观, 但不能明确地描述大学生学术失信的性质。学术诚信的定性恰恰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 定性评价是学术评价办公室结合多方面的信息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给予性质描述。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评价时针对学术成果给出一个量化结果是必要的, 同时也应当给出明确的学术诚信性质评价, 将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和学术诚信的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 将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大学生学术诚信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根据学术诚信规范的标准, 按照学术诚信评价的要求, 对自己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诚信实践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这是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诚信教育、自我品质提高的过程, 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自评过程中隐瞒事实, 弄虚作假, 以至于学术诚信的自我评价形同虚设, 不起作用。所以, 必须在学术诚信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客观公正的民主评价制度, 根据学校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教育者及同学对其在日常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鉴定, 以保证学术诚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的实践运用, 不仅表明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而且使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践行和评价中, 明确应该坚持什么, 抵制什么, 从而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按照学术诚信的规范要求和约束自己的学术行为,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 加强学术诚信监督制度建设

学术诚信监督制度的构建是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有效保障机制。学术诚信监督制度, 需要学校层面的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学院层面的学术诚信管理人员、学术诚信教育者、辅导员及学生五位一体的合力, 共同对大学生学术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第一, 建立学校和学院层面的两级学术诚信的监督机构, 负责专门宣传和教育大学生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 执行学术规范的要求, 监督并检查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术失信行为, 加强高校学术诚信行为的监督作用。并且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利用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 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定期进行查阅并组织专家对相似学术成果进行鉴定, 确定是否存在学术成果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现象。第二, 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监督制度的具体制度。如, 建立大学生学术诚信科研学术成果认证制度、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举报制度及学术失信公示制度等, 特别是加强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网络公式制度, 定期公示部分学术失信行为的大学生, 使学术失信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 使大学生的学术失信行为完全透明化。在此基础上, 高校、教师和所有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查阅大学生的学术诚信信息。第三, 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合力建设。不仅要结合学校、学院、教师、同学及大学生自我的学术监督合力, 而且要重点加强对教师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建设, 不仅要加强全面监督建设, 而且要加强重点监督建设, 形成学术诚信监督的合力。

因此, 健全完善学术诚信监督制度, 形成学术科研的活动的大众监督制度, 让学术科研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保障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 加强学术诚信奖励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的正确选择是需要全面的激励制度作用的, 一个良好的学术诚信激励制度既能调动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培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又能从制度激励上影响学生学术诚信行为选择倾向。第一, 加强精神激励和榜样激励。对于在学术实践活动中保持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学生, 通过宣传表彰、树立学术诚信典型等榜样激励手段, 宣传学术诚信信念, 激发大学生对学术诚信的内在认同感和责任感, 调动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积极性。第二, 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对在学术实践活动坚持学术诚信的学生, 不仅要给予学术诚信荣誉激励, 记录学术诚信档案中, 而且将学术诚信作为学术成果评奖评优、大学生入党等方面推荐的参考标准之一。

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激励制度的建设, 就是要使大学生从内心和行为上都认可学术诚信, 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术诚信意识, 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思想信念, 形成规范的学术诚信行为。

(五) 加强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合理地的利用制度的强制惩戒的功能。运用制度的惩戒手段是利用高校的行政文件, 利用一定的行政办法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做出相应的强制性的行政处罚过程。因此, 要保证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完善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更需要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 对学生学术失信行为要做出详细的规章规定, 并且要明确学生学术失信后的惩罚力度等制度方面的建设, 才能促使其自觉养成学术诚信品质, 在学术活动中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

第一, 明确大学生学术失信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的关键。要对学术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和鉴别, 通过教育和宣传促使其明确哪些行为涉及学术失信从而形成学术诚信的自我约束。第二, 大学生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要明确规定大学生学术失信的不利后果, 将学术道德教育和制度惩罚手段相结合, 根据学术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术失信行为, 使用不同程度上的学术惩戒手段, 促使大学生明确学术失信的代价远远高于用过学术失信获得的学术荣誉和学术成果, 使其收敛学术失信行为, 规范学术诚信行为。第三, 要加大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严惩力度, 绝不姑息。对于在学术实践活动中失信的学生, 要依据学术失信的不同程度, 从谈话劝诫、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甚至法律制裁, 绝不轻易让失信者逃脱惩罚通过严厉的学术失信惩罚力度, 让大学生对学术失信行为产生忌惮心理, 促使其在学术活动中不敢违背学术诚信。

大学生学术诚信惩罚制度就是要发挥制度的威慑作用, 从制度约束的严厉性着手, 促使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约束学术失信行为, 信守学术诚信。

(六) 加强学术诚信反馈机制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是完善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过程, 同时也是制度运行的实践活动。但是现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及有制度但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等问题, 所以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及时反馈制度, 对于学术诚信制度内容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能够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和创新。

第一, 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内容出现滞后性的时候, 要及时地自我调整, 删除制度建设内容中不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容, 补充和完善与实际学术诚信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内容。第二,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 要根据反馈的现实问题, 结合实际学术发展情况,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改革和创新学术诚信制度。

只有当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与时俱进, 才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 且自觉地形成对学术诚信制度的信念与敬畏感, 从而促使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日趋完善, 实施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美]杰克·奈特.制度与社会冲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23.

[2]卢现祥, 等.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115.

学术诚信解决 篇8

摘 要:英国高校开展的学术诚信教育坚持诚实、信任、公平、尊重和责任的价值标准,主要途径包括使用电子检测工具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监督、创建有效的维护学术诚信教育的体系、开设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开发网络资源积极宣传和鼓励师生进行诚信的学术研究,以及利用小组活动、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学术诚信教育等。积极借鉴英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实践经验,有利于我国高校探寻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英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实施路径

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界尤其是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的话题。英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很多学术剽窃或学生联合作弊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治学风气,也大大危害了学生自身的认知、写作、研究等能力的发展及良好学术素养的形成。高校的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是作为高校行政人员、导师等所负有的一项责任,也是学生自身学术态度的体现。对学术诚信教育的持续关注和探讨已深入到英国高校的各种活动之中。

一、 英国学术诚信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英国学术界对学术诚信的界定多是采用了美国杜克大学的学术诚信中心(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在1999年对学术诚信的解释:在学术研究中坚持“诚实、信任、公平、尊重和责任的价值标准”[1]。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英国高校对学生实施的学术诚信教育致力于消除学生在学习及研究中的剽窃、伪造数据、联合作弊等不诚实的行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学术研究的能力。

在英国的各类高校中,存在着人数众多、复杂多样的学生群体,包括全日制学生、半工半读学生、国际留学生等。首先,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意味着高校需要增强对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重视。在一个集体中,当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时,授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业关注和监督势必减少。高校中经常出现学生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如请人代笔、复制网络资料)等现象,或者串通作弊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学生学术诚信的教育十分必要。近年来,英国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经验小组委员会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努力鉴别和解决学生的学术剽窃问题[2]。其次,在英国高校中存在着大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由于之前的教育经历不同,对学术规范认识不同,不了解英国的学术写作规范(如文献参考规范、注释规范等),这些学生学术写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也会出现无意识的剽窃行为。因此,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尤其是学术规范教育十分重要。最后,加强学生学术诚信教育能够确保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术写作能力等。例如,英国的很多高校会给学生集中教授各种学术研究技能,包括如何引用文献、避免剽窃,理解学术写作规范等;还有一些高校经常针对学生的研究任务和水平,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和工作坊。可见,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

主要路径

近年来,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为管理和解决高校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作出了很多努力,如积极改进学术诚信的管理政策,提出预防学术不端的策略和措施,建立学术诚信的教育项目等。自2008年起,英国高等教育学会(Higher Education Academy)和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 JISC)联合创建了学术诚信服务,引发了英国高校对学术诚信教育的又一次反思,并积极推出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措施。[3]

(一)使用电子检测工具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监督

使用电子剽窃检测工具对学生的文本作业、学术论文等进行鉴别和监督已成为英国多数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一项措施。例如,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等多所院校都使用了Turnitin软件来检测学术研究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且这一检测软件已被世界很多国家引进和使用;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创建了一套维护学术诚信的剽窃检测系统,即将SafeAssign软件嵌入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VLE)中,以此检测论文内容是否出现抄袭、复制他人作品的现象[4]。邓迪大学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术剽窃问题,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的检测结果记录在他们的毕业证书上。尽管这一电子检测系统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所检测文本的剽窃率会因研究时间、研究主题、参考文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够精准,但总而言之,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创建有效的维护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体系

建立或引进维护学术诚信的制度是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2001-2005年期间,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学生上交的非原创作业数量每年成倍增长[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避免学生学术作弊的情况,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引进了学术行为办公系统(ACOs)。起初,该校制定了相应的学术规范、错误行为的记录方式和年度报告形式的模板,根据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自2005年开始,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通过定期举办学术研究方面的论坛,鼓励参会人员积极提出建议、分享经验,并发布年度报告。同时,学校也强调对学生学术规范和研究技能的指导,如正确使用Turnitin软件、PLATO资源等。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系统进行评估,并创建了相应杂志和国际性刊物。总之,学术行为办公系统的创设大大地改善了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学术诚信教育,促进了师生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三)开设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

英国高校维护学术诚信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在课堂教学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对学生的学术诚信的信念及行为进行熏陶和指导。莱斯特大学设计了一种对学生个体进行学术诚信教育的网络辅导课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也创建了一种网络课程(LSE100课程)对学生的写作技能给予指导[6]。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的学术诚信教育更具特色,注重在整个学校环境中创设一种诚信的学术文化氛围,将制度性的维护措施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职员工的参与和教学课程的设置结合起来,统筹合理地维护学校的学术诚信。首先,该校为全校师生制定了一套高等教育的价值准则和培养目标,体现在学校的政策、文件中,并将诚信的理念融入整个学校的活动中,如课程开发、学术评估、宣传活动等。其次,该校开发了一门供所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课程——剽窃消除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学术诚信的观念和重要性、理性学业评估的价值,并设计了消除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方法。剽窃消除课程的学习需要6周时间,该课程主题为“学术的旅程”,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术写作的技能、参考文献的规范、检测学术研究作品Turnitin软件的使用等。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剽窃消除课程已被该校学生广泛接受和学习,很多导师也将其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最后,学校对使用剽窃消除课程和Turnitin软件的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举办一些研讨会来鼓励师生们积极探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方法。2009-2010学年,该校有1900名学生得到了相关的信息培训与服务[7]。北安普顿大学的剽窃消除课程已实施了十几年时间,对师生坚持诚信的学术研究理念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开发网络资源,宣传诚信的学术研究

创建相关网站,分享网络信息资源,宣传诚信的学术研究活动是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方式之一。例如,伦敦城市大学建立StudyWell网站,为师生们提供与学术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网站最初的创建理念源于学者布卢姆(Blum)在2009年提出的一种观点——高校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由高校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结果所致。因此,StudyWell网站的文化与英国伦敦的公共社会机制相适应[8]。网站创建的目的是预防学生的学术剽窃行为,促进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其内容包括理解、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其资源包括学术评估、学术行为规范、学术行为指导的相关信息,以及该校图书馆和学生会提供的一系列信息等。为了使网站更有吸引力和活力,伦敦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网站中添加了更多的个人反馈、测验、预防剽窃的视频等信息。随着网站不断更新和发展,浏览和使用StudyWell网站的人数不断增加。网站极大地宣传了英国高校的学术诚信教育。

(五)利用小组活动、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学术诚信教育

英国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学生小组作业、召开研讨会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尤其是外国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鉴别学术剽窃。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写作能力,合理有效地使用文本资源(尤其是原始资料),并避免学术剽窃行为,采用了学生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学术诚信教育[9]。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如期刊论文等;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写作案例,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学生在小组内集中讨论案例的内容,如该案例是否具备诚信的学术研究态度,是否存在剽窃,如何引用文献、释义等;请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概括材料中例证的优缺点,并深入理解材料的细节。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疑问和专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们主动探索案例背后的一系列写作规范,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亚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为了预防和解决学生无意识的学术剽窃,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加入了各种关于学术写作、预防学术剽窃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中,师生能够建立密切联系,并持续交流观点和意见。通过学生、教师、专家人员在研讨会中的意见反馈来解决学术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减少了学校中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

三、对我国开展学术诚信教育的启示

学术诚信教育得到了我国高校日益关注和重视。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及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长,而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却普遍堪忧,这与高校所持的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的理念不符。北京大学的王辑慈教授曾指出,在我国的高校和学术传统中,根本没有严格的参考文献制度,这是造成学术腐败的土壤[10]。郑州大学的郭英剑教授也认为,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接受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关注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现状与不足之处,积极借鉴英国高校的有效经验,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和开展规范的学术研究活动。

(一)建立有效的学术诚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学术道德规范和严格的学术纪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学术诚信建设的文件。例如,教育部于200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11年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发布的《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生规范建设的意见》,2012年发布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意见和部门规章力图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机制、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学术道德奖励和惩罚制度来强化高校学术诚信的制度建设[11]。但是,除个别院校外,如北京大学2006年出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四川大学出台了《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等[12],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还没有重视对学术诚信教育的管理与制度建设,学术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不断。因此,高校需要从自身做起,建立一套完善的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制度,从学校管理规章的制定,到课程的设置安排,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相应教学资源的提供,有效地保证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进行。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学术诚信的教学活动

从现状来看,我国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学术诚信、学术规范等相关课程,如北京大学为研究生开设的学术道德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四川大学开设的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等[13]。此外,高校图书馆也拥有很多关于学术诚信教育的学习资源。然而,全国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学术诚信教育名不副实,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不仅不够正规,如缺乏系统教材和专业教师,而且教育方式简单,没有特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此外,学校图书馆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宣传学术诚信的作用。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对学术诚信不够重视。因此,各高校应该努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践行学术诚信教育。例如,开设讲座、举办报告会、进行集体教学等;积极发挥小组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一起参与学术诚信内容的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术写作的辅导或网络授课等。总之,我们应将各种学术诚信教育的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术研究的价值并在实践中用诚实、规范、端正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

(三)利用资源预防学术不端行为

实际上,我国很多高校实施学术诚信教育的一个误区是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学术不端的错误行为实施严格的惩罚,而忽略了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英国高校开展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性正是在于自学生入学起就对其实施学术诚信教育,做好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例如,利用网络、讲座等方式向学生积极宣传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设正规课程指导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研究写作方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与亲身实践中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并习得研究写作的规范。因此,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也需要做好预防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例如,通过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对学生开展学术诚信研究的宣传,为其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学术研究规范的相关文件等。只有将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教育与惩罚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学术诚信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The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 (1999) .The Fundamental Values of Academic Integrity.Des Plaines, IL: Office of College Relations at Oakton Community College[EB/OL].www.academicintegrity.org/fundamental_ values_project/pdf/FVProject.pdf,2014-12-5.

[2]HEFCE (2009) .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for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Student Experience[EB/OL]. www .hefce .ac .uk/pubs/hefce/2009/09_40/,2014-12-5.

[3][4][5][6][7][8][9]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JISC Academic Integrity Service. Supporting Academic Integrity Approaches and Resources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www2.wlv.ac.uk/celt/howto/Supporting AcademicIntegrity.pdf,2014-12-5.

[10]李艳,寸晓宏.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8(4):31.

[11][12][13]吴宇.中美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制度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0):214-216.

上一篇:敢与不看中考作文下一篇:高二学生写景作文800字:北京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