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2024-07-27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精选10篇)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篇1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在进行社会活动中,总是与其他人有各种接触或交往,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双方又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这样或那样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是其中的一种,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早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就已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医生治疗手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医生竭力救治,病人尽力配合,打败医患共同的敌人—疾病。

医患关系应该是和谐健康的,不应该有矛盾发生。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与健康、文明与进步。医生和患者之间矛盾日益显露,人们为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受不起气、遭不起罪而苦恼和抱怨,甚至是愤怒、控诉,于是“医患矛盾”问题也日益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一、我县医患矛盾的现状

我县现有二级医疗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8家,厂企卫生所10家,个体诊所10家,农村卫生所82家。近几年来记录在案较大的医疗纠纷有12起。其中发生围攻医院的有2起,民事诉讼4起,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医患双方协调解决的6起。

二、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方:

所谓的“医方”包括医务人员和医院两个方面。

从医务人员方面来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医德问题。有些医务人员道德水准低,经受不住金钱和权利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开“人情方”,收“红包”,吃谢礼,更有甚者暗示患者索要好处,把本职工作作为社交的手段,把勒索患者视为理所应当、见怪不怪的事情,置自身的职业道德于不顾。

其次,是态度问题。虽然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希望自己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救治,但是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每天面对大量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工作的疲惫和性格的差异使得有些医生难以做到微笑服务。面对看病心切、焦虑急躁的患者,医务人员也容易与患者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生冲突.或者出现对待患者态度“生、冷、硬”、疏忽大意的情况,从而引发“医患矛盾”。据调查约有1/3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服务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所致。

第三,是机制问题。我国的多数医院依然是以药养医.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往往为患者“开大方”、“开花方”、开贵方”。这种处方上的不正之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降低了医生的地位,损坏了医院的名誉。患者对于同等条件下的不公正对待产生反感,从而引发“医患予盾”。

第四,是医术问题.高新设备的引入,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相对降低了医生诊断难度,这也使得有些医生滋生了懒情思想,过度地依赖医疗设备,降低对自身诊断能力的提高,追求“大撒网”式的辅助检查排查方法,这也成了一些医院常采用的诊断手段。这些检查解放了医生却增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使患者的心理、身体受到了不必要的损伤。

从医院方面来看存在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医院内部管理问题。医院的许多内部规定不尽合理,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得不到尊重,医院对院内不正之风缺乏管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有的医院出了医疗事故.却为了本医院的声誉而偏袒医生。

二是国家政策方面的问题。国有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国家拨款和以药养医,然而国家对医疗卫生的发展与建设投入不足。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医药价格偏高,一些低收入家庭看不起病的现象。

患方:

从患方角度看,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第一,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入,患者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也开始觉醒。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机制的完善使得国有医院、私有医院站在平等的竞争舞台上,患者就医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消费价格与服务质量。因此,患者对于花了钱还治不好病的事情不再埋单。

第二,随着广大公众卫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很多患者对于医生的诊治方法不再一味地盲从,甚至会产生质疑。患者对医学的期望过高,有时并不能理解一些生理现象。调查表明在医疗纠纷中,很多情况是病人或家属不能完全理解一些生理现象,而医生又没能及时告知患者,从而引发一些“医患矛盾”。

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的地位不断提高,患者把自己也视为消费的“上帝”,要求医院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所以有些患者稍有不满就对医务人员耍态度,或者故意扰乱医院的公共秩序,使得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三、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要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大力弘扬无私精神,增强其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普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作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同时重视正面典型的榜样作用,适当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二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做到依法行医。要针对客观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要把医德医风的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奖惩紧密结合起来,使医德医风与工资、评优、晋级、晋职挂钩,对医德医风问题严重的医务人员给予警告、取消资金、降级、降职、停职,甚至辞退的处罚。国家也要逐步健全立法工作,使医患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调整。

三是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减轻其发展压力。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的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一是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做到医务公开,把主治医生、药品名称、药品价格公开公式。

二是加强医院制度建设。让医务人员和患者都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各种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是加强奖惩机制建设。切实把医务人员的职责与服务水平挂起钩来.做到奖罚分明,从而增强其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诊疗护理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鼓励多元办医和引入竞争机制。

二是对公立的医疗机构,国家要给予足够补贴,政府指导医疗服务价格,并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改革流通体制,减少药品周转的附加值,提高药品流通的透明度。

三是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受益群体,加强医疗保险中医疗责任险。可根据医务人员岗位风险大小不同分别设立的,如果一旦出现医疗事故,由受害人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要以优惠的条件吸引人们参加医疗保险。同时还要监督医生,如发现医生开了不该开的药,做了不该做的检查,保险公司拒付医药费。

总之,“医患矛盾”不是短期形成的,它的消解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医患关系中的矛盾、纠纷是由多方面因素促使形成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功利化趋势、商业化趋势、物化与非人格化的趋势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有关,也与科技手段的进步有关,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需要国家、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需要医务人员自身医德医风的提高,也同样需要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我们期待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共同促进发展,共建和谐家园,使“医患矛盾’这块医生和患者的心病早日得到根治。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患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对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居民更期望在此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然而医患关系的过度紧张, 导致防御性医疗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中, 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 本文针对不同情况探索防范对策, 旨在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常见的医患矛盾及产生原因

1.1 对医疗技术水平不满

医务人员因专业不熟、经验不足等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诊断失误、用药不当、护士穿刺失败等均易加剧患者的不满情绪, 进而发展为医患矛盾。

1.2 防御性医疗行为

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为了减少医疗风险, 而实施的偏离规范化服务准则的医疗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采用从实际病情看并非必要的各种化验、检查及治疗手段;回避收治高危患者;回避高危手术及难度较大的特殊处理;带有推脱责任性的转诊及会诊;隐瞒病情真相或其他相关措施;过度夸大病情及治疗风险等[1]。造成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 一旦出现治疗效果未达到期望值, 就认定责任应该全部由医疗机构承担, 甚至发生医闹事件、打骂医务人员、打砸医疗机构物品及医疗器械等, 迫使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不得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从而导致防御性医疗行为发生; (2) 医疗实践的高风险性,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有局限性, 疾病发生、发展有突发性和多变性, 再加上个体的差异, 任何一种技术和药物都不能绝对保证治疗效果。而患者和家属对此认识不足, 导致防御性医疗行为发生, 同时又使患者医疗费用增加, 最终激化医患矛盾。

1.3 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行业提供了超出个体和社会保障实际需求的医疗服务。也就是过分检查和过分用药, 主要表现为医院或医师的趋利性行为[2]。少数医务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追逐自身物质利益意识过强, 故意诱导甚至不告知患者而直接使用多种贵重药物, 使患者对医疗费用产生疑问, 当治疗效果又不理想时,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或加剧医患矛盾。

1.4 对服务态度不满

服务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接待患者漫不经心, 态度冷淡, 甚至训斥患者[2]。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 当医疗机构的医师、护士、药剂师、收费员等所有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时均可产生强烈不满, 从而产生医患矛盾。

1.5 对医院管理的不满

就诊高峰期, 因工作人员少, 患者等待过久产生怨气;正在使用的药物突然断货;电脑发生故障维修不及时, 造成医保卡不能结算使用;医疗环境拥挤、噪音大、卫生差等引起患者心情烦躁, 增加医患矛盾的发生率。

1.6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治疗过程中巡视不及时, 未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迟到、早退、离岗等均易使患者感觉不被尊重。

1.7 对治疗及药品价格不满

由于多种医疗机构、连锁零售药店的并存, 同种药品、检查和治疗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当发现某项收费高于其他地方时, 就感觉是在乱收费, 觉得被欺骗而愤怒。

2防范医患矛盾的对策

2.1 领导重视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客观的进行处理, 在受理-查证-处理-反馈-纠正-预防的框架下进行相关工作。管理者热情接待医患矛盾投诉者, 认真记录;冷静分析, 及时详细、客观调查核实;集体讨论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及时与投诉者沟通, 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 妥善解决投诉的问题。把投诉作为改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动力, 从中捕捉到有共性的、有价值的信息, 形成全体员工积极配合处理医患矛盾的良好氛围。

2.2 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的医务人员有限, 医护人员同时面对患各种疾病的患者, 因此对卫生人才的要求很高。首先应选拔工作经验丰富, 专业技术水平高, 责任心强, 并进行系统全科培训的人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继续教育和针对社区疾病谱的“三基”训练;广泛推行互教互学, 建立医疗反馈系统、改进诊疗行为, 并不断完善各种疾病的诊疗常规, 及时发现并遏止防御性医疗及过度医疗行为, 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社区医疗服务。

2.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医患矛盾的基础, 坚持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事情来抓, 对违反职业道德者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自觉遵守医德规范, 廉洁行医。以和蔼、诚恳的态度, 耐心、细致、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对待每一位患者, 尊重患者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 贯彻知情同意的原则, 让患者参与选择合理诊疗方案, 以维护患者的健康和经济利益。

2.4 科学管理、完善就医流程

行政后勤保障工作是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在重视医疗工作的同时, 加强改进行政后勤的管理,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物品、药品的稳定供应。做好市场调查, 医疗价格与市场接轨, 让利于民。

2.5 建立良好的检查监督机制

各种规章制度再完善, 如果不监督执行, 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管理者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服务质量、价格体系, 在就诊区多处公示投诉电话, 设立意见薄, 邀请患者代表担任监督员, 重点选择医患矛盾投诉者。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 主动征集患者的建议与意见, 把社区医疗服务置于社会与患方监督之下, 以透明公开的方式约束医方的诊疗行为, 以推动诊疗行为规范化的进程, 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3讨论

本文的医患矛盾均是由患者投诉后记录统计分析的, 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对服务态度不满意;对医疗技术水平不满意;过度医疗。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能否长期生存和迅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社区卫生服务判定自身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优劣, 除进行必要的自我测定外, 还应十分重视患者的满意度。医患矛盾最直接地反映了患者的满意度, 是反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优劣的重要资源。管理者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化解医患矛盾,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郑兰.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与控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10) :697.

社会矛盾发生现状调研报告 篇3

一、社会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总体情况:

二、社会民间矛盾纠纷主要类型和特点

(一)按季度看,社会民间矛盾受理数和调处数均呈上升趋势,年一季度和年一季度相比,矛盾受理数和调处数均增加了一倍多;但调解成功率也逐季提高。

(二)邻里纠纷类数量居高不下。因为违规改造住房、排污排烟排水等的不当行为,导致邻居通风不畅、采光不足、墙体开裂、上水下溢、污水横流、油烟污染等,另外,空调噪音、房屋漏水等,使相邻权受到侵害而导致此类矛盾纠纷多发。

(三)赡养类家庭纠纷有上升趋势。如年二季度受理调处的子女瞻养老人类家庭纠纷有所突出。主要都是老人没有谨慎处理好自己的财物、房产,过早地把房产转让给子女,或对子女们的资助有失公平,导致子女之间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发生纠纷。

(四)因拆迁引起的纠纷应予以重视。因拆迁、拆违工作引起的矛盾涉及面大,矛盾容易激化、闹事、上访率高:小区出新、道路出新需要拆除违章搭建,由于违建由来已久,加上拆违后疏导措施不及时,造成拆除违建类纠纷也有所增多;还有部分居民拆迁后,家庭又出现住房和经济分配遗产分配等矛盾,要求调解率呈上升趋势。

(五)每年的一季度为上访高发期。据统计,年一季度共劝阻2批40人次上访,年一季度共劝阻14批118人次上访。

三、主要对策

(一)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构建覆盖全区范围的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做到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

(二)加大对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要加大本区推行党政领导接访活动、执行领导包案化解矛盾制度的执行力度。对重大的群xx事件,倡导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临一线直接指挥现场工作,推动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这方面本区有多起成功的案例。

(三)切实发挥大调解中心的作用。区调处服务中心由区调处服务中心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合署而成。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其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为维护稳定,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应根据本区社会矛盾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不同时期、不同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调处服务中心分流指派、协调调度、检查督办、责任追究建议等职能作用的发挥,着力增强大调解机制的整体合力,有效提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四)提高大调解工作衔接机制建设的水平。在推进检调对接、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纪调对接机制的建立完善上下功夫。建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通报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积极借鉴外地好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大调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规范区、街道、社区三级调解组织例会制度。加强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健全信息员、社区调委会、街道调处中心、区调处中心四级排查网络,分别定期进行纠纷排查,重要节日和敏感时期必须及时排查,以此掌握调解工作的主动权。

(六)进一步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要选调既懂法律又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到各级调解组织中去,配齐配强力量。要给调解组织以必须的经费及物质保证,改善办公条件,使其适应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

(七)经常性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解工作,以倾听各方呼声,了解各方意愿,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医患矛盾 经济问题是核心一辩 篇4

大家晚上好!开宗名义,定义先行,医患矛盾即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对某些医疗行为、方法、后果和原因等存在认识或行动中的不一致,注意并非仅指暴力冲突。经济问题即社会资源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配置和如何利用的问题。观念问题即对事物的认知问题。核心即关键、根本。我方今天判断这个辩题的标准是在中国当前医疗现状的背景下,追溯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经济问题和观念问题何者在推动中国当今医患矛盾的根本性解决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标准,我方认为解决中国当今医患矛盾,经济问题是核心,我方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论证。

首先,就“医者”层面来讲,经济问题是解决中国当今医患矛盾的核心。医疗环境差、医生多开药、大检查、医院收费多,这些都是引发医患矛盾的导火索,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且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医院运营经费仅有5~7%是来自国家,有的公立医院甚至这个数字也不到,这一方面造成了现有医疗资源不足,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医疗环境差,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医疗行业的定位不明确,社会和患者要求它保持着福利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主要以社会效益为重,而国家对医院实施的差额补贴政策又把医院推向市场,医院必须依靠增加医疗收入来弥补国家财政对医院经济补偿的不足以维持运

营。只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改变医院现有运营方式,并且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当今的医患问题。

其次,就“患者”层面来讲,“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患者就医的一大心声,当自己的血汗钱碰上了医院大检查或反复诊断,难免心生嘀咕。现在我国居民的收入虽有提高,但是就医成本占居民收入的比重高,中国当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我们只有加大国家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投入,切实保障患者的切身利益,让他们在就医时觉得自己有保障有依靠,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当今的医患问题。

最后,就医患矛盾产生后的解决来看,经济问题是核心。当发生了医疗事故或医患矛盾时,中国患者多采取不理性的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缺少医疗纠纷的社会管理体系,一方面是因为诉讼成本过高。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医疗事故保险机制和减少诉讼成本这两方面开引导医患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解决医患矛盾。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篇5

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指在医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所构成的一种双向的人际关系。医患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医生因患者而生、而成长,医学因疾病而发展,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医生生存的条件;而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没有医生的帮助,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医患关系的现状

医患关系本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了解,自1990年以来,医疗纠纷案件持续快速增长。据卫计部(原卫生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超过上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达40起左右,患者及亲属、甚至职业“医闹”大闹医院、大打出手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甚至酿成严重的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严重冲击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分析角度:市场、价格、医疗供给方、货币、成本、效应、供给与需求、行为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方式由原来的“包工资”,改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制度。使医疗卫生单位从过去靠国家财政投入过渡到“自给自足”,甚至出现了“以药养医”的社会现象,造成了患者新一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相应的医疗保障体制尚未健全,医保覆盖面小,报销比例不高,一旦出现治疗不满意情况,患者容易产生人财两空的感觉。尽管在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上,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强调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 另一方面,又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这样的局面使公立医院在改革的三十多年栉风沐雨,而医患关系也在这样的矛盾困惑中难以缓解。因此,不难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行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筹资模式是引起医患双方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之一。

由于政府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医疗行业过度的市场化。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激烈竞争下,逐渐形成了以趋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追求经济利益,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频现过度医疗、诱导需求,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高度专业性和发展的局限性,医学科学未知的领域还很多,加之医学科学的诊疗水平、疾病本身及患者个体差异性等各方面的限制,医学并不能保证治愈每一个患者。但患者因患病所遭受的肉体、精神上的痛苦是切身的,因此,他们对治愈疾病的期望很高,尤其在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后,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患者就容易产生不满,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总体水平

目前,我国医院大多数还是以公益性质为主,这就要求医院降低医疗成本,以低廉的价格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保障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广大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但在我国卫生部门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中,政府补助占机构收入比重从20世纪70、80年代30%以上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个人卫生筹资比例排在世界前列,即居民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已经成为我国卫生筹资的主要渠道和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而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过高(一般认为超过30%),负面影响较大。可见,医疗机构迫于财政的压力,开始自给自足,鼓励医务人员创收,导致滥检查、大处方等问题不断加剧,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患者经济负担依然很重。因此,加大政府对卫生经费的投入,减少居民个人的自付比例,从体制上化解医患矛盾. “医闹”的成本

“医闹”,由一个有组织的群体,接受患方委 托。组织、策划、实施到医疗机构通过采用吵闹甚至威胁医务 人员人身安全等非理性的、过激的行为向院方索取高额医疗 赔偿的现象⋯

“医闹”或具有医闹性质的投诉处理成本也非常值得关注。如果患者考虑采取向医疗机构吵闹等形式,只需承担较少的机会成本,那么,“医闹”可能会成为患者解决医患纠纷的首选“投诉”和“维权”方式"。而医疗机构由于边际成本的影响,则可能偏向诉讼.甚至出现“要挟诉讼”现象。其结果必然因此导致社会成本的剧增,医患矛盾成为一个解不了的结。此外,由于部分医务人员职业素质、人文素养偏低,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加上医患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患者想了解关于自身利益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医疗活动中产生的误会无法消除,从而导致医患双方的不满和不信任。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 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 位。患者对医学信息、医院规章、治疗过程等方面信息没有清楚的了解。由于医院不仅在医疗专业技术服务方面具有 绝对优势,而且在医疗、药品定价、收费、治疗方案的确定等 方面也有绝对信息垄断和控制权,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没 有得到充分尊重,医生的“告知义务”没有充分履行,造成了 信息与要求的不对称及愿望与现实的不对称。如果发生医患纠纷,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过激行为。

医患对峙源于公共品供给的短缺和低效

中国自解放到“文革”结束时,最大的社会问题是物质产品短缺,老百姓缺衣少食,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人人渴望少搞点政治斗争,多改善点物质生活,我们党认识到物品短缺是由于政府过于集中控制生产和分配所造成的,因此实行了向下放权让利,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增长,私人物品极度匮乏的局面已得到有效改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种新的情况却令人们无比困惑:持续的经济增长似乎使社会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尽管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需求早已超越了追求“端起碗吃肉”的层次,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却有所增长,这些怨声集中反映在贪污腐败、分配公平、失业及社会安全,以及教育医疗收费太高等问题上。很明显,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目前我们所面的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医疗是一个公益性很强的服务项目,它属于公共品,必须有国家的财政支持。当医院经费来源渠道不畅,运营费用得不到保证时,患者就成为医院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撑对象,这就导致原有的医患关系性质发生演绎,最终演变为一方提供有偿医疗服务,另一方享受医疗消费的利益关系。作为探索永无止境的自然科学领域,医学有着极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以公益性质作为这一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势必违反这一学科发展的规律,阻碍医学发展的正常进度。人的生命是第一可贵的,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如果在最需要人文精神的领域却出现人文精神匮乏,就必将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导致这一社会矛盾的激化。医患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归因

1.1 医疗过度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我国的优势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由于其自身的资源优势使其具有垄断性。但是,其供给量与众多患者涌向大医院的需求相比,仍然捉襟见肘。这反映了一方面医疗服务准人过高,源自竞争性的以弥补医疗需求不足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所产生的民营医院等非公立医院在夹缝中生存,虽制度变迁成本很低却得不到认可和政策支持;而另一方面,看似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由政府严格把关但制度变迁成本很高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形成的公立医院,由于源自政治理性而非经济理性,最终难以平衡医疗供需矛盾。这样的制度安排,实则反映了制度供给的严重不足,加重了医院的压力,也集中反映在医患矛盾上。1.2医疗服务相对价格扭曲

医疗服务准人制度以及医疗专业知识,构成了医疗资源的稀缺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药品服务的统一定价制度本质上否认了医院和医生实际拥有资源的稀缺性,医生的劳动和报酬不协调、付出和价值实现不成比例。同时,政府在医院市场化以弥补财政补偿不足的路径选择 下,使医院正常运行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费并允许药品以加成的方式得到补偿。这种僵化的制度和扭曲的机制,是使医生以自己的方式“矫正”相对价格扭曲,从而 造成医患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加重医患矛盾的制度因素。1.3医疗费用控制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在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诸多因素中,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是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全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幅度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制度变迁理论的创始人诺斯指出:“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制度下形成的无约束医疗费用刚性直接影响以后的制度变迁并会形成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在“寻租”诱惑的驱动下,对医疗费用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制度变迁偏离合理的轨道。同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医改“只给政策,不给钱”的政策制度,又形成以药养医、大处方等创收渠道。这样,在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控制机制始终滞后。

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体制转换和政策调整中产 牛新的摩擦有戈。目前,医疗卫生行业总体}仍属于计划经济 模式,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特征,难以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的深 层次体制件题也逐步显现。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体制危机 落实到人际关系上,大概是病房里所有矛盾的原因所在。同 时,医改的深入必然涉及医保、医药以及患者之间的利益凋整,势必会增加医患之问、医保之间、医患与腰保之1剐的利益矛盾 和摩擦。

坚持“无德不医”,实现医德对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引导作 用,~方面有赖于医务人员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有赖 于合理的利益运{,机制的建立”1,马克思说,人们台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利益不仅是道德的基础,也是人们职业活动的原初动力。应当承认和保护巨务人员合 理的利益追求,并建立合理的利益扶取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但由于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医疗卫生仍具有计划经济特征,人们仍习惯十以社会效益、服务至上的思路考虑医务人员的利益问题,使医务人员的待遇与他们的付出不太相 称,与其他高收入阶层反差较大,直接受到利益失衡的困扰。医务人员在利益失 衡的矛盾巾,道德约束的力世不可避免地要打折扣。少数医 护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待病人态度冷漠,语言生硬,甚至 开大处方、拿回扣、收红包等,反过来进一步加剧r茨患矛 盾和利益裂痕。

县农民收入现状调研报告 篇6

关键词:收入状况,增收的方式,制约因素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我深入到县栏杆堡、尔林兔等乡镇,对农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收集上来的资料分析过后,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区。目前,农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左右,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不断加大以工促农力度,以城带乡,工农商联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和稳定地向城矿区转移,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调查的两个乡镇4个村的情况看,我县农民增收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继续增加。种植业中,一些低产、价格低廉的糜、谷等传统农作物面积减少,稳定、高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豆、玉米等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给种粮农民良种、地膜玉米、农机具等补贴200余万元。广大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从栏杆堡镇大豆种植情况看,XX年市场价格为每斤1.45元左右,XX年为每斤1.78元左右,每斤上涨0.3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一般人均产豆在600斤以上,因价格上涨,人均增收200多元。大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推广,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明显增加。到去年底,已建成奶牛、肉牛养殖小区13个,全县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羊子存栏 50万只。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人均养羊6只,XX年人均养羊收入600元以上。而栏杆堡镇杏洼村人均养羊1只,人均养羊收入仅几十元,由此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种养结构上的差异。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日益扩大。近几年,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也增加,为农民工季节性转移和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务工者中,一般的年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大多数收入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尔林兔镇依肯托拉村10户农民,外出务工者达17人,这些农民XX年外出务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在补偿期内给农民带来比较稳定的收入。栏杆堡镇杏洼村有51户村民,人均耕地1亩多,近几年即使遇到灾年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讲的“退耕还林(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农民得到了比种地更多的收入。”当前,享受上政策的农民除在退耕地上领到固定的粮食和现金以外,还有卖草籽、卖饲草等一笔可观的收入,改变了过去那种越垦越穷的落后状况。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在扶持规模养殖方面,凡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3000元,安排贴息贷款3000元;养殖肉牛200头以上的,每头无偿补助700元,贷款1000元;分户养殖5头以上的,每头贷款1000元。由于政策的鼓励,一批养殖、红枣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兴起,农业内部增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五是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充分把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于农民,要从财政上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资金投入,特别是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向上争取5000万元,通过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为农民贷款5000万元,加上农民自筹,每年可保证投入农业资金2亿元,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逐步增大,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非农就业机会,显示了增收效应。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

(一)、劳动力资源总量大,结构逐步优化,质量逐步提升

一是劳动力资源总量多。**县总人口95.2万人,城镇人口17.1万,农业人口78.1万人,人口总量大;据统计,2005年我县劳动力资源达45余万人,其中,到外省务工的人数24.31万人,到外县的人数0.56万人,在本县的20.1万人。二是劳动力年龄结构年青化。我县劳动力以青年为主,且男劳动力明显多于女劳动力。全县劳动力30岁以下的约占80%,31-45岁的约占16%,46岁以上的约占4%。男劳动力占58.7%,女劳动力占41.3%。三是劳动力文化素质逐步提高。据调查,目前我县劳务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2%,中专文化占4.5%,高中文化占16.1%,初中文化占62.1%,小学文化占15.3%,文盲或半文盲占0.7%。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劳动力成为劳力资源的主体。

(二)、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劳力需求量大,普遍用工不足

据统计,我县共有企业135家,其中工业园有96家,以治金、建材、电子、轻纺、食品等产业为主,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才需求以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主,如以泰、于达、怡信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普通技术工人占到了全厂总人数的95%,而管理和高技术人才只占到5%。据统计,全县企业共需用工人数为1.82万人,已有在岗工9863人,尚缺6000多人,其中工业园需9686人,已有在岗工6432人,尚缺4264人,只占需求总量的60%。

(三)、重视人才培养,招工力度大,成效显著

1、密切配合推行“两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开发培养人才也是我县工作的重点之一,力求解决两个问题,培养主体和培养方向;一靠企业“点兵”。工业园管委会和劳动人事局牵头对企业缺额人员进行全面统计,确定人才需求方向与需求量,联系培训单位,为企业“下订单”,以职业技术学校和夜大等为培训载体,培训合格直接上岗。今年上半年,单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订单人才”就达1700余人。二是财政“练兵”。县财政每年拿出几百万元的专项资金实施公民职业化和农民知识化工程,仅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486期,培训人数达2.3万余人,为县内企业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较好的缓解了企业用人紧张的问题,稳住了企业的心。

2、加强领导建立机构,为顺利开展招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县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县企业招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调度全县招工工作;二是成立三级责任招机构。招工领导小组下设招工办,负责全县具体招工和招工情况汇总督查,各乡镇及县直机关也成立了相应的招工机构,负责招工工作的领导及招工协调、服务监督等工作,各社区、村、组成立招工小组,走村入户,深入群众开展招工;三是强化了督查机制。县招工办开展督查活动,及时通报各乡镇和县直单位有关选送人员情况,与乡镇主要领导、县直单位负责人保持电话联系,督促乡镇和县直单位加快、提高选送人员速度和质量,切实推进招工工作的进展,对任务完成好的单位、部门给以通报表扬,对任务完成落后的单位给以通报批评,有效提高了招工工作实绩,使招工工作得以有序、健康发展。

3、创新工作方法,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效渠道

一是主动深入。县招工办、劳动部门、工业园管委会采取积极的工作方法,深入企业了解用工情况,及时汇总企业用工信息,印发成招工简介,发放到各个乡镇、县直单位,确保信息畅通;二是宣传造势。并以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大造招工形势,营造招工氛围;三是明确责任。分解细化招工工作,使各乡镇及县直机关都有一定的招工任务,有招工任务的乡镇及县直机关,必须及时选送,全额完成指标数。通过开展招工工作,有近千名青壮年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有近600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一部分外出务工者也纷纷返乡就业,他们的就业,壮大了我县务工人员队伍,繁荣了我县的“打工经济”,拉动了我县的消费,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工业化得到加强,使县域经济聚人效益得以凸现

贫困型县医院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 贫困型县医院 现状 管理方向

贵州省**自治县是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座落在梵净山西麓脚下,总人口约42万人,农村人口占94.7%的贫困县。该县共17个乡镇,365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各乡镇均设有卫生院,其中年业务收入100万元左右2个。县城设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骨科医院(营利性)。县中医院年业务收入350万元。县人民医院是该县医疗中心,床位130张,在职职工190人,卫生技术人员150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50人。设有10个临床科室,救护车3辆。拥有螺旋CT、远程会诊中心、体外碎石机、电视腹腔镜、日本阿洛卡彩超、脑电地形图机、脑血流图机、日本进口胃镜、膀胱镜、500mAX光机、移动式X光透视拍片机、美国DMS动态心电图等设备。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医学美容、急救于一体的综合型二级非营利性医院和爱婴医院,年业务收入1200万元。按照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县医院分会韩子刚主任在《搞好县医院建设发挥农村三级医疗网的龙头作用》一文中所述,该县医院应属贫困型县医院 [1]。贫困型县医院的现状[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

**自治县人民医院通过几年的改革,实施科技强院、人才兴院战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快了人才的培养。内部加强了制度化管理,无职工迟到、早退现象。但是病员少、工作量不足、病房闲置、设备使用率低仍然是制约该院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因素和面临的最大困难。

1.1 调查分析 为了分析制约该院生存和发展的因素,笔者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调查一:病人来源调查。笔者对2002年、2003年、2004年住院病人来源进行了统计调查,其结果见表1。

表1 病人来源调查(略)

此结果显示病人35%~55%来源于县城所在镇,80%~90%的病人来源于农村,非农病人占了一定的比例。县医院是全县医疗中心,按比例病人来源县城所在的镇只能占13%,却占了35%,非农病人只能占5.3%,却占了10%~20%。这说明许多病人留在乡镇卫生院治疗;县城所在的镇的病人、非农病人就近在县医院治疗。调查二:病人选择医院调查。笔者发调查表,并走近病床亲自调查,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选择县人民医院”。结果90%的病人回答相信该院是全县最好的医院,安全舒适。部分病人回答“离该院较近”。此调查再次说明病人有就近选择好医院的心理。调查三:病人出县外治疗调查。此调查是根据该县实施医保以来(对国家机关人员实行医保,农民尚未参保),病人的转院情况进行调查的。县医院是医保定点医院,90%医保病人住院均在县医院。全年县医院医保住院病人250人次,转出80人次,占1/3。转出的病种均是县医院无法治疗或无把握治疗的,如各类癌症、严重冠心病、尿毒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列腺增生症、眼玻璃体疾患等。此调查结果说明,该院技术力量仍然不足、人才缺乏,留不住病人。调查四:职工思想动态调查。调查形式:进行单独谈话。调查结果:大多数职工希望每天有事干,技术不断得到提高,经济收入好,医院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1.2 现状分析 以上4项调查结果说明,该院职工凝聚力较强,有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意识。该县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有就近求医、就近求好医院的心理。针对这些情况,如何争取病人住院,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管理是关键。贫困型县医院管理方向

2.1 以人为本打造新天地

2.1.1 经营上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 笔者对病人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以强到弱顺序为:精湛的医疗技术———合理或低廉的费用———良好的服务态度———环境、设施方便。(1)精湛的医疗技术是病人最需要的,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是县医院建设的核心。一是拟定人才培训计划,分期分批选择政治素质好,有培训前途的业务尖子,留得住的业务骨干带任务到高等院校和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二是在院内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职工自学、涵授、提高学历层次、充分利用医院已开通的远程医学教育系统,进行学术活动,定期举办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业务讲座,建成老、中、青梯队人才队伍。三是用优惠条件引进人才,通过引进,招聘等方式,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弥补人才不足。四是用活用好老专家,根据其知名度和医疗技术水平量才适用,延时返聘,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为医院人才建设发挥余热 [2]。(2)医疗费用是病人选择医院关注的热点。同样的技术水平病人肯定要选择价格低一点的医院治疗,尤其对于农村病人更是如此。所以医院应严格价格管理,挖掘

潜力降低成本,规范用药品种,降低全程医疗费用。在价格上,医院应聘请“社会监督员”,邀请人大政协代表、各界人士为医院“挑刺”,真诚听取他们的建议。还应经常组织患者家属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医院价格的意见。要让社会、病人了解理解医院的收费情况。(3)有了精湛的技术和合理的收费后,病人还需要医务人员的微笑服务。病人需要医务人员理解,并给予心理支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将病人当着亲人及朋友来看待。北京厂桥医院推崇的“女儿式”服务为广纳病人来院诊治取得了巨大成功。(4)优雅的环境、方便的设施也是病人选择医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所谓的非医疗技术服务。非医疗技术服务越来越受到国外及我国发达地区医院的重视,如香港一家医院在冬天将被子暖热后再给病人盖上的举动受到广大人民的赞赏和其它医院的借鉴。笔者也对本院及周边县医院了解到高档病房(设施较好)经常住满。

2.1.2 在管理上以职工为中心 一个企业的发展,人是最重要的。职工的需求一是物质上的即每月的收入;二是价值实现的需求。加强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是关键。在职称、收入上应向一线倾斜,向技术含量高、风险责任重的岗位倾斜、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重能力、贡献,让知识和技能成为衡量职称高低的唯一标准。分配上实行3.3.4制,即医院每年的收入30%用于医院发展,30%用于职工福利,40%用于本年度的开销。院方不应扣留职工福利,应遵循绩效管理原则,发放效益工资,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2.2 走出去,将病人请进来 在内部管理完善的情况下,即技术好、态度好、设施好、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应走出去将病人请进来,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坐等患者上门的局面。一方面走到乡镇甚至村内介绍医院的情况,让广大农民了解医院。也可把乡、村、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请到医院来,举办联谊会,让他们参观医院,了解医院的各项承诺。

2.3 加强社区医疗 针对城区街道、各乡镇街道有多家诊所的现象,县医院应视为竞争对象,应开发社区医疗市场。根据具体情况设多个社区医疗点,使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到社区、到病人家中,延伸医疗服务的范围,既方便社区居民的就医,又扩大医院市场占有率。

2.4 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合作关系 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不及县医院,县医院作为全县老大哥医院有义务做技术指导,可派各科专家前往出诊,扩大医院影响,增加病人来源。

2.5 与其它县医院建立医疗合作关系 每家县医院的业务能力和品牌是不同的,可将本院的品牌专业向其它县医院推销,尽力争取其它县的病人来源。综上所述,县医院是一个有几十万人口的县中心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龙头,是全县医疗技术指导中心。病员是丰富的,地位是坚固的,政策是宽松的,如何吸引病人就医,管理是关键,院领导班子的理念是关键。

县解决矛盾纠纷通讯稿 篇9

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按照市委政法委的部署安排,xx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坚持“四个到位”,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稳定。

一、强化领导确保责任到位。

x月xx日召开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矛盾纠纷调处办公室、重点信访案件排查化解办公室、重点群体排查稳控办公室、督导督察办公室等五个专项办公室,专项办公室主任由县委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人员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专门工作人员组成。各专项办公室明确了工作重点,分解了工作任务,将责任层层压实到个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完善制度确保分解到位。

县综治委制定印发了《全县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公布了任务目标,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并对专项行动提出了工作要求。此次行动共分4个阶段进行,力争在行动结束时全县各类型矛盾纠纷排查率达到100%,化解率达到98%以上。活动实行半月一调度、一通报制度。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各乡镇及综治委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结果每半月进行汇总通报。各乡镇及综治委成员每月14日、29日前将《全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排查化解情况统计表》报至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情况汇总后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三、健全机制确保措施到位。

抓矛盾纠纷排查。按照要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长效机制,坚持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动态滚动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和盲点,确保所有可能影响稳定的因素全部纳入掌控之中,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疏漏”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截至目前,共排查出一般性矛盾纠纷256起,涉及人数573人;重大复杂矛盾纠纷30起。抓矛盾纠纷化解。落实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排查信息及时汇总,建立台账,逐一落实具体责任人,逐一明确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做到一案一册。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纠纷实行集中攻坚,多元化解,全力推进“事结案了”。

四、加强督导确保落实到位。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篇10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岗位责任制,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实现诚信服务。

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努力做到文明行医,礼貌待患,实现诚信服务。

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文明礼貌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设和谐医院、和谐科室。

四、团结协作,一切为了病人,正确处理协调同事间关系。

五、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六、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努力减轻患者负担。

七、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不犯法,不违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八、拒收“红包”,不接受馈赠,拒吃请,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患者的义务:

一、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和管理。

二、积极配合临床,接受和服从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争取早日康复。

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医患团结,促进医患沟通,增进患者间团结,建设和谐医院、和谐科室。

四、讲究社会公德,克服陈规陋习,做文明患者。

五、不送“红包”,不搞不正之风。

六、监督、帮助医院和科室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患者/委托人签字:医师签字:

上一篇:芜湖游记初中作文下一篇: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