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医患纠纷(通用12篇)
应对医患纠纷 篇1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事故逐渐下降, 但医疗纠纷却不断凸现。首先, 医学科技的发展, 为解决患者的疑难杂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医院的职能部门在管理上更加严格, 医生在操作程序上更加规范, 尤其在诊断疑难杂症上更加谨慎;再次, 不排除医护人员规避医疗风险责任的可能性。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对完善医疗机制, 解决医患双方的矛盾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处理依据。根据医院方面的统计, 在众多的医疗纠纷中, 对照医疗事故的标准, 能够称得上医疗事故的比例很少, 大部分属于纠纷范围。在解决医疗纠纷过程中, 很多医院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为了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 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往往为了息事宁人, 采用赔偿的办法来解决。长此以往, 助长了医疗纠纷的增长和患者赔偿标准的的攀比心理, 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医疗纠纷是一个社会问题, 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医疗管理上的难点, 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是社会发展和医学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必然产物, 即使《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也改变不了医疗纠纷的上升势头。
根据医疗纠纷的发生、发展, 它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一是突发性, 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或者死亡, 家属情绪突然出现反常, 一般情况下是难以预见的。
二是尖锐性, 指医患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下 (通常是家属召集亲戚朋友多人甚至几十人) 指责院方失误、要求院方承认失职并承担责任。在这过程中一般医院难以控制局面, 往往请求警方介入。
三是违法性, 指患者及家属在纠纷发展过程中失去理智, 殴打医护人员, 严重干扰院方正常工作, 在医院搞打、砸、抢等违法活动 (一般情况下警方也难以处理) 。
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是医疗卫生法规、制度长期滞后。
二是患者和家属医学常识缺乏、期望值过高。
三是社会矛盾对医院的影响。
四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存在问题。
五是受到“条例”中医院可以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的诱惑。
六是受到“条例”中举证倒置法的影响。
大部分医院的保卫部门都把医疗纠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事态的发展, 把可能发生的后果控制在最低限度, 对于稳定社会、化解矛盾、防止因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保卫部门在处置医疗纠纷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既要敢于处置, 又要善于处置, 敢于处置是前提, 善于处置是关键。在关键时刻要因势利导, 讲究策略, 热情地做好家属工作, 以缓解僵局。
众所周知, 医院不仅是一个医疗机构, 更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 人员流量大, 治安问题复杂。医院的保卫部门是医院内部的职能部门, 它依据医院制订的规章制度实行内部的行政管理, 对医院以外的人员即使在医院的管辖地域内也没有管理权和处罚权, 这个管理权和处罚权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范围。这种管理难度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而不断增加, 从目前的治安状况来看, 医院公共场所的治安状况有以下主要特点:
1、扒窃、盗窃犯罪在各大医院活动猖獗, 刑事案件常有发生, 已成为主要的治安顽症。为了维护医院的形象, 医院只能从加强保安人员值勤巡视与宣传, 来及时提醒病患及家属注意防范。因没有执法权, 明知有些图谋不轨的嫌疑人混入人群中, 也仅仅只能想办法撵他出去而已。
2、医院保安值勤人员遭患者及家属谩骂甚至殴打事件常有发生。保安人员为了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 在未能满足患方的一些非分要求的情况下, 常遭到病家谩骂甚至殴打, 保安人员为了体现文明值勤只能忍气吞声, 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更有甚者, 有的病家骂了人、打了人还到处写信投诉, 反映“所谓”的情况。因无处罚权, 医院保卫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则显得束手无策。
3、一旦疗区内发生医患纠纷, 保卫部门到达现场后因没有执法权, 对一些无理取闹的患者及家属没有强制措施, 只能做些解释工作, 缓解矛盾, 并不能真正解决什么问题。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某某医生叫来的“帮凶”, 问题没有解决, 反而遭到了患方的指责。
4、一些醉酒后被送到医院的病人, 医生治疗的难度将会更大, 由于醉酒后病人的情绪出现异常, 病人在医院会造成很多的危害后果, 甚至砸坏公共财物、扰乱公共秩序、殴打医护人员, 因没有执法权, 医院无权对醉酒病人进行强制束缚。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 其安全秩序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在当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的情况下, 工作难度较大, 任务繁重, 应当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建议尽快在三级医院建立警务室, 使执法机关在第一时间及时介入, 使医院能够依法对公共场所实行治安管理, 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应对医患纠纷 篇2
及时化解医患纠纷,为规范医院医疗纠纷的处置。保证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别是针对今年上半年省政法委组织的全省医疗纠纷民意调查中我区排名落后的状况,特制定本医患纠纷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依法依规执业,不时提高医疗质量,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完全改变我区医患纠纷民意调查排名落后的现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二、现状分析
其中区直医疗机构10家,全区医疗机构共计238家。院外网点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社会团体医疗机构4家,村卫生室55家,民营医院3家,厂矿医院及医务所25家,个体诊所87家。全区医疗机构开设病床360张,医务人员共计1083人。近三年来,共计发生医闹纠纷5起、复杂纠纷9起、简单纠纷36起,经过政法、公安、卫生、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的调处,这些医疗纠纷均得到圆满解决,医患双方满意。
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纵观近三年来所发生的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多发生在民营医院,一是从纠纷发生的单位来看。其次是个体诊所。
医疗纠纷多发生在普外科、妇产科和急诊科。二是从纠纷发生的科室来看。
多数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三是从纠纷处理的结果来看。极少数是通过医学鉴定解决。局部医患纠纷不构成医疗事故,患方拒绝作医学鉴定,为保稳定,防止事态扩大,不进行医学鉴定而一次性弥补患方。
除存在比较复杂的社会方面的原因外,从纠纷发生的原因来看。卫生系统医务人员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大致是以下几个方面:
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法规,1.对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维护医护人员自身的权益,有针对性地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化解医疗纠纷,往往在医疗纠纷形成后,酿酒成醋。
特别逾越手术批准权限,2.超范围行医的现象时有发生。擅自开展二、三类手术,这类现象在民营医院表示比较突出。其次是医务人员充任“万金油”医生,内、儿、妇、外什么都干。
其次是滥用激素类药品。对药物用法用量掌握不准,3.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示在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对药物副作用不能有效防范。
门诊病历简单,4.病历处方书写不规范。基层医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高。处方书写不规范,住院病历存在缺陷,病历记录不全面甚至空白。
医生在观察和检查病人时,5.医疗设备简陋落后、医生责任心有待加强。由于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不认真、不全面、不及时,漏诊和误诊现象时有发生。
临床经验缺乏。个别医务人员医学知识肤浅,6.技术水平有限。对某些疑难疾病鉴别和诊断不明,对病情的严重水平估计缺乏,未能及时会诊和转诊治疗,延误了有效抢救时机。
对急诊病人治疗手段和风险认识不足,7.基层医务人员对急诊病人处置能力偏低。加之急诊科室不健全,治疗效果不理想,往往是处置不下才被迫转诊。
或者是医生不能正确理解检查演讲结果,8.基层医疗机构辅助科室不健全。不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造成误诊漏诊。
从某种水平上造成欺骗性招引病人,9.虚假医疗广告或擅自乱打招牌。而实际疗效与广告内容相差甚远,以致酿成医疗纠纷。
消毒检测严重超标现象时有发生。10.消毒管理不严格。未能认真执行《消毒管理方法》治疗室、手术室、以及消毒打包器械等消毒不严。
难以落实,11.制定规章制度不切合实际。或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违反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惯例。
所提供的医护人员符合资质条件,12.某些个体诊所在登记审批和校验办证时。并在卫生局登记注册,而实际在岗执业的却是未经登记注册的人员,有的甚至不具备医护人员资质条件。
擅自离院出走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患者不配合诊疗;患者出现病情外的特殊意外;不良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引起的医疗纠纷等等。非医疗行为引起医患纠纷现象也时有发生。诸如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过高;患者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局组织卫生监督所,自六月上旬以来。对城区内所有的医疗机构,进行了严格的执法检查,共检查116家医疗机构,取缔无证行医1家,下发限期整改意见书7家,处分27家。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太平小区和雨母山的院外网点。从整治的效果和新医药体制改革的要求来看,对医疗机构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仍是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必需常抓不懈。
三、整改措施
将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医患纠纷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均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1.要求辖区内一级或相当于一级的医疗机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汇报总结前段工作,研究部署下段工作。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强化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清查违规执业行为,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分。今后,由局分管领导组织卫生监督所和局医政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各医疗机构开展惯例检查、不定期检查或明察暗访。凡是存在问题的单位,该限期整改的则限期整改,该停业整顿的则停业整顿,该处罚的则处罚,该吊销的则吊销,情节严重的则移交司法部门处置,决不姑息迁就。
医患纠纷何时休 篇3
近日,一项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了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设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2000~2010十年间,共有11名医务人员被患者杀害。
“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病魔,为什么现在医患双方倒打得不可开交呢?”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的话值得人们深思。
每年1万多医生被殴打
翻开2011年医患冲突的大事记,医生遇害的噩耗接二连三传来——2011年 11月3日,广东省潮州市男科医院发生了一起血腥惨案。犯罪嫌疑人黄某花了3000元治疗费后,认为治疗效果不好,治疗费用无法退回,遂怀恨在心,中午约12时黄某持刀窜到男科医院,当场砍伤医院负责人宋某、医生邹某和另一名工作人员柯某,致宋某当场死亡。9月15日下午3时54分,同仁医院耳鼻喉诊室二区,埋伏在门口长椅处的患者王宝洺见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走出,掏出一把菜刀,从侧后方砍向了她的头部,一连7刀。顿时,徐文倒地,鲜血四溅,徐文想跑开,行凶者又继续追砍,被患者砍了十七刀的徐文医生,左肱二头肌一直被砍到底,骨头都露出来了,神经和肌腱都受损,右前臂骨折,左下肢及前额正中都被砍伤,倒在血泊中。此后一周,又有一名眼科医生被患者打伤。9月21日,湖北武汉协和医院一名七旬患者因病情复杂,抢救无效死亡,家属纠集数十人持械闯进医院。8月23日,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发生一起血腥械斗。上百人手持棍棒、渔叉、钢管到医院闹事,与保安发生冲突。8月16日,东莞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痛的医患纠纷惨案,一名陕西男子因面部痉挛在广州、北京等地就诊花费3万元,病情未见好转,于是认为医生在骗他。其后,他在东莞长安医院就诊时为发泄不满,拿起菜刀砍向医生,其中刘某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行凶男子被医院保安擒获。5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一患者家属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一名医生下肢被打残。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这个被媒体命名为“131事件”的医疗纠纷,起因是由于1月28日行凶者刘魁的父亲死亡之后,家人无法接受,院方也一直未能做出合理解释。于是次日刘魁家人开始在新华医院急诊大厅摆放花圈抗议,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却将花圈抢走,扔在医院外的马路上,刘家负责看花圈的亲戚也受到袭击,弟妹及姑姑被打,导致家属情绪失控而引发该事件……
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医疗暴力事件共发生10248件,到2010年陡增至17243件。医患纠纷发生后,有的医院发生患者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事件多不胜数,患者死后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拉横幅、设灵堂等情况也是家常便饭,其中的还有不少暴力倾向或发展成暴力事件;96%的受访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生过医疗暴力事件,认为医院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正常诊疗活动也受影响。
医生们不得不采取自卫措施:有医院设立“委屈奖”安抚医护人员,奖金为500元,用来奖励那些忍受委屈的医护人员;有医院为大牌专家配备了贴身保镖;有的医生护士甚至戴着头盔上班。还有人总结称,目前医患双方冲突最集中的科室是:儿科、产科和急诊科。医患纠纷内科少于外科,中医院少于西医院。
日前,专业医学网站“丁香园”发布了一份《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据称,这份指南综合了2000多名医生会员的意见,制订得非常细致,医院、医生需要注意的情况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罗列了32条具体措施。比如建议每个诊室和办公室的桌子下面安装隐蔽的紧急呼救按钮;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如应对时间充裕及时脱掉白服、混在现场人群中迅速脱离现场;注意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眼镜碎片造成二次伤害;发生暴力事件后,医院宣传人员应保存好现场照片、伤痕照片和监控视频,及时寻找目击者做笔录等。
从专业上讲,医生可能比患者更有发言权。但在安全方面,他们或许比某些患者更弱势。不久前,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显示,48.51%的被调查医师对当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一名医生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篇博客:“和很多同行一样,我对这个职业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对每一个生命都示以应有的尊重。但这个糟糕的6月里,炽热的心却遭遇了飞雪般的冰冷,恐怖的医闹一次次地血溅白衣。无比偏激地指责着医生的人们,你们真的了解医疗这个行业吗?你们真的了解医生这个群体吗?”在患者看来,这些血淋淋的事件同时是医患矛盾极端化的表现。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先生表示:“看病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一个心病。这些个案虽然极端,但也反映出现在医患关系中的一些问题,这种水深火热已到了不得不改善的时候。”
医患矛盾为何加剧
就在这几年,鲜血不再是手术室内的专利,在医生的办公室和病房,它们开始四溅。“看病人砍了治病人,菜刀砍了手术刀”的事件,让人震惊。病人为什么如此仇恨医生,置于死地而后快?
一、看病难、看病贵。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由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医院和医生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就不是正面的。此时,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哪怕是轻微的失误,患者内心淤积不满情绪便会被激发,一旦调解、处理再出现问题,医患冲突便无可避免。作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批医院市场化的亲历者,既是医院员工又是患者的洪志华对此深有感触:“我当时在医院做会计,之前医院会有很多政府拨款。结果有一天,上面一声令下,放权让利,扩大医院的自主权,实际上就是只给政策不给钱。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医院必须自谋出路。政府投入不够,只能从医疗服务中、从药品里收取利润,这些全部都转嫁给了老百姓。”
二、双方信息不对称。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吉善说,医学是非常复杂的学科,加之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本身就很有限,导致在沟通层面,医患间就容易出现明显的代沟。目前,现代医学已经命名的疾病有7000多种,但能够彻底治愈的仅有少数几种。更何况,再成熟的治疗技术,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但患者往往觉得“能叫得出名字的病就该有得治”、“别人能治好自己就能治好”,这些信息的不对称,往往是医患间矛盾的诱因。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表示,不少患者认为医生无所不能,希望彻底解决病痛,其实医生没有这个能力。医生能做的通常有三件事:减轻痛苦、适当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三、沟通环节出了问题。《生命时报》一项大型调查显示,在患者最不喜欢医生说的话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跟你说了你也不懂”。怀孕5个月的小张告诉记者,每次去大医院做B超,不到5分钟就检查完,多问一句就会遭医生白眼。“后来我选了个私立医院,虽然花钱多一些,但至少我能把想问的问题都问完,比较安心。”广东省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儒亮表示,他常听到医生抱怨,我今天已经看了五十个病人了,怎么可能好好跟你解释?也有医生认为,面对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深奥的医学知识我能和他解释清吗?其实这都是沟通方面出了问题。
nlc202309020625
四、部分媒体推波助澜。2011年的“八毛门”、“缝肛门”、“茶水验尿”,“张去死”侮辱性改名事件等一系列媒体热炒的事件,都给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再次上紧发条。廖新波说,爱岗敬业的好医生事迹往往出不了医院大门,只在病人群体中口耳相传。坏医生虽是少数,但更容易广为传播,甚至成为行业“代言”,造成不信任的情绪在患者中扩散。
调解的阻碍
卫生部、公安部早在2001年就发布公告,严禁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故意损坏医疗机构公私财物,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务人员等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行为。不少医院保安说,公安部门打击暴力袭医的力度远远不够,虽然每次事发公安部门都出警,但很少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
据了解,医患纠纷的调解目前主要有四种:一是医患协商,二是行政调解,三是人民调解委员调解,四是民事诉讼。
医学鉴定结果是进行调解的唯一合法依据。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张献认为,医疗纠纷主要由作为第三方的医学会出具鉴定结论,但医患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状,很容易导致鉴定结果简单草率甚至偏向医院。此外,鉴定专家即便给出鉴定结果也不签字,无法佐证,致使医疗官司久拖不决。
南昌市卫生局副局长唐旭平说,医学鉴定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群众等不及,而且也对医学鉴定不信任,各种调解很难开展。若走司法程序耗时又费钱,群众更不愿意接受。
2008年,江西省综治办会同司法厅、卫生厅、公安厅成立省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聘请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和人民调解员调解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国盛说,建第三方机制调解医患纠纷本是一种创新,但运行半年后,缺陷就暴露出来——因采取自愿原则,医患双方任何一方不愿意,便无法开展调解。没有引导医患双方接受调解的制度保证,调解委员会难有作为。2011年前8个月,仅13起医患纠纷接受调解。
于是,相较而言,反而是医疗暴力事件成为获赔最见效的手段。有医院工作人员表示,一旦暴力袭医事发,政府出于维稳,往往不分青红皂白要求医院“花钱买平安”。
多家医院负责人认为,其实花钱买不到平安,而恰恰是这种并不得当的处置方式导致“大闹大得、小闹小得”,助长了医疗暴力事件的歪风。
民间有顺口溜称:医院要面子,领导要帽子,群众要票子;群众得不到票子,医院就要丢面子,领导就要掉帽子。
医生恐惧,遭殃的是患者
中国医师协会2011年对北京、河北、广东等11省市近6000余位各层级医师进行执业状况调查的问卷显示,近八成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约49%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执业环境不满意,满意率仅19%,很多医生对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是恐惧。
医疗暴力事件带来的更大危害是束缚医学事业发展。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凌锋认为,如果医生整日诚惶诚恐、忐忑不安,时刻防暴力袭医,势必变成“戴着镣铐跳舞”,还有何精力发挥正常的医疗水平、专注于医疗技术的提升?
南昌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栾燕说,在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医生冒一些风险对救治患者有利、对医学科学发展有利。但暴力袭医束缚了医生手脚,直至无人敢做风险大的手术,“从长远看必将导致医学的倒退。”
“从长远看,医疗暴力没有真正的受益方。”南昌市第二医院院长车达平说。
“如果医生受不到保护,谁来给患者看病?”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2011年两会的提案就是关于“医患矛盾”。她说:“医生的工作需要非常缜密的思考,如果外界环境混乱,他们可能会变得畏首畏尾,甚至开始质疑自己工作的意义。这样受害的其实是患者,尤其是后来的患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一针见血地指出,医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只能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离开这个行业,只能助长“多做多错,索性不做;救人次之,自保要紧”成为医疗行业的“潜规则”,百姓们会放心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这样的医生吗?
医患紧张局面亟待解决
医疗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表明旧有的纠纷处理机制已经失去了作用。考虑到医患冲突的长期存在且可能局部恶化,政府急需着手建立新的、双方共同认可的解决渠道。仅仅靠医院加雇保安或者政府的一纸禁令,不足以保障医院的秩序和行医的安全,也让患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
目前,出现医疗纠纷以后,患者可以向医院相关部门投诉,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查,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这三条道路都有详实的铺设,但是由于我国一些特殊的国情,很少有患者考虑投诉,向卫生局告状也不很现实,诉讼基本上成为唯一的选择。然而,即便对簿公堂,患者也觉得无法讨回公道。
医患诉讼的核心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它常常决定着官司的胜负。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鉴定由市级以上医学会主持,可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和涉及的学科,决定参与鉴定的专家人数,多数情况3~5人,也有7~11人的。在鉴定会召开7日前,鉴定专家由医患双方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
为了显示对医患双方一视同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严格的回避条款,可是它仍然无法消解“自己给自己鉴定”的印象。毕竟从医学会到专家库都是医生所把持。另外,鉴定专家、鉴定过程的不公开,更加重了患者的疑虑。常出席鉴定会的医学专家,自身也会遇到医疗纠纷,乃至被人鉴定,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难免促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潜规则,患者的利益则被牺牲了。
在很多医患恶性案件中,在几乎所有的“医闹”事件中,患者都表现出对医疗鉴定的不信任。尽管出事的医院无数次地要求走此“正规程序”,但是患者大都宁愿铤而走险,也不愿意去“钻套”。
当然,除了医疗鉴定之外,医患双方还可以选择司法鉴定。2003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称,在医疗纠纷中,患者提出要求再次进行司法鉴定的,法院一般也当予以支持。法医的引入使得鉴定可能“瓜田李下”的色彩淡了一些。糟糕的是,法医进行临床医学鉴定缺乏法律明确的授权,其专业性、权威性也经常受到医生的质疑。
大多数患者还认为,现在的鉴定工作效率颇低,一般人都等不起。一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出台,需经历提出申请、抽选专家、召开听证会、作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再快也得好几个月。如果某一方对结果提出异议,那解决争端就更遥遥无期了。
如此,纠纷一出,在患者心中,现有各种处理渠道都不利于自己,放弃这些渠道是必然结果。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性格偏执或者受伤深重的患者难免有极端行为,恶性事件也就发生了。
目前,一些地方在试点新的纠纷处理办法。其方向是引入第三方,比如购买医疗事故责任保险。不过,医院对此多不甚积极。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院长称,医院买保险的目的是发生纠纷后避免和患者当面冲突,希望保险公司能出头和患者商谈,然后该赔付就赔付,可是现在保险公司只负责赔钱,和患者谈判还得医院自己来,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医院的积极性。
现在看来,在其他长期改革未见效之前,建立崭新的纠纷处理机制是医改刻不容缓的任务。事实证明,由纠纷引发的恶性事件对医患双方乃至全社会都有巨大的负面效应。它带来的焦虑、恐惧、愤怒和怨恨已经深深地毒害了医疗行业,给医患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按网络流行语说:医患之间真的再也“伤不起”了。这在同仁医院的医生被砍伤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前所述,新机制必须建立在医患双方俱认可的基础之上。双方都认可的前提则是彼此权利的对等。毫无疑问,医疗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对称,但是制度安排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医生应该将自己的诊治行为处于能监督的状况中,一旦发生纠纷,监督本身将是对其最大的保护。医疗鉴定应当严格贯彻公开的原则,使参与专家的权责最大限度地统一,避免“医医相护”、营私舞弊,从而也让患者对其保有信心。
nlc202309020625
医患沟通很重要
医生也要学会和患者沟通。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表示,目前,医患沟通是医学教育的“短板”。医生本来有“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但是,很多医生只会用后两件,不会用第一件。很多人当了一辈子医生,却没有学会和患者说话。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则表示,医患双方对医学的理解是不同的,医生应努力降低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例如,有一位直肠癌晚期患者需要手术,他提出的要求是保住肛门。但医生告诉他,第一是保命,第二是保排尿功能,第三是保性功能,第四才是保肛门。这么一说,患者就理解了。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告诉记者,在美国,医生会尽力用日常化的用语代替专业词汇,询问病人理解了多少,并鼓励病人提问。日本等国家则鼓励医生和患者自由交谈,加强信任,缓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
我们同样需要反思,医疗纠纷救济机制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学教研室副主任王岳认为:“即便责任在医院,患者维权的成本也太高了。可以考虑尝试已经在部分地区试行的‘第三方行政调解机制’。规定一定数额下的医疗事故争议,一律通过司法局设立的‘医疗事故争议调处中心’调解,或直接向法院诉讼。公立医院无权与患者协商,患者自然也不会再缠着医院和院长了。”
最后,一名网友的话最应代表大多患者的心声:“当医生受到暴力侵犯时,整个社会应该和医生站在一起。我们不是在偏袒医生,而是应该想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离不开医生,更离不开好医生。”
链接
各国医患纠纷处理不同
近年来,世界各国医疗纠纷发生率上升,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医患矛盾,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重要社会议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发达国家的医疗事故频繁发生,但医患矛盾不算尖锐,患者很少选择暴力来解决医患矛盾,因为法律是解决纠纷的最好途径。
美国:有纠纷先走法律路
医疗疏忽和医疗失误在美国是个严重问题。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也注重保护医生的权益。美国有11个州规定,只有医疗疏忽的责任超过50%时,被告才需要进行赔偿,其他州则规定按责赔偿。美国一些州的执法部门认为,如果对医院和医生的惩罚过重,使其经营成本和风险高到难以忍受,只会使专业人才外流,最终倒霉的可能还是患者。
美国人处理医疗事故的系统比较完备,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第一选择往往都是打官司,很少去医院闹事。美国没有卫生行政部门,其医疗标准和规范都由美国医学会制定。
再次,美国的医药费往往由保险公司支付,所以保险公司也会对医疗过程进行监督。
日本:处理时间短,赔偿金额高
日本在处理医患关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验。第一是建立医患信任关系。为了增加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日本1995年成立了医疗评估机构,监督医院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对所有医院进行综合评分,评估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并在网上公布结果。
第二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为了让人们在事故中总结经验,日本厚生劳动省建立了医疗事故数据库,成立了由医生、律师、民间组织代表参加的医疗事故信息研究会,研究如何预防事故、查明事故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第三是利用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化解矛盾。院方通常为医生购买保险,许多小的纠纷或事故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得到解决,不至于酿成大的纠纷。
第四是通过法律手段协调双方关系,做到发生医疗事故有章可循。按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后,日本的医院要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要向病人家属作出解释,属于院方的错误,医院要真诚道歉,并在经济上给予赔偿。如果有医患双方对责任承担存在争议,可诉诸法律,不过大部分医疗诉讼案都以和解方式解决,这反映出医疗诉讼案对原告造成的巨大心理和经济压力,种种原因使很多患者家属最终选择通过和解结束官司,拿走一笔数额可观的赔偿金了事。(综合自《生命时报》《瞭望》《广州日报》等)
应对医患纠纷 篇4
医患纠纷是我国现代社会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之一。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曾采取若干措施加以防范与处理,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医患纠纷的数量、规模、频率居高不下,而纠纷的理性解决机制并未在全社会形成,不时酿成恶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济宁市积极探索通过第三方——专门社团组织即医患维权协会调解处理医患纠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失为一剂处理医患纠纷的“良药”。为此,我们组织人力通过调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政府官员、司法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负责人、患者家属等各有关方面,并到济宁市医患维权协会实地察看,切身感受到,这一做法合民情、顺民意,医患双方都受益。该协会已成为当地解决医患纠纷的主渠道。
1 医患维权协会成立的背景
近些年来,医患纠纷严重影响着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司法机构均为调处医患纠纷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很多纠纷并不能理性解决,就医环境时受严重干扰。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到2006年,济宁市共发生严重干扰医疗秩序事件72起,打伤医务人员18人,医院财产损失250余万元。其中,仅2006年全市就发生严重恶性事件22起,打伤医务人员3人,医院财产损失60余万元。面对这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济宁市卫生局长王汝才认为,医患纠纷逐年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酿成很多恶性事件是不正常的,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医患纠纷调处的渠道还不够畅通,调处机制不灵活,许多纠纷不能及时、公正、合理地解决,难以满足患者需求。相比之下,社会上交通事故纠纷要比医疗纠纷多得多,但很少有酿成恶性事件的,也很少有因此上访的,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处理车祸事件有专门的社会机构,解决矛盾的渠道畅通。要有效防止医患纠纷酿成恶性事件,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有畅通的解决渠道,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解决这类矛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市卫生局发起,经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登记,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专业进行医患纠纷调解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济宁市医患维权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协会的宗旨是维护医疗机构和患者双方的正当权益,“一手托两家”,为医患双方沟通架起桥梁,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构筑方便快捷的平台。司法、卫生、社会治安等有关方面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协会的团体会员。2006年10月20日召开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协会理事会和领导机构,并迅速在全市展开工作。
2 协会组织架构和工作运行情况
2.1 协会组织架构
协会组成了一支有医疗专家、法律工作者、理赔专家等参与的专业工作队伍,为使工作有序、协调开展,根据协会的宗旨和职能,协会内部划分为综合事务部、法律事务部、调解事务部、教育培训部、保险事务部、医疗责任评定事务部和计划财务部等7个部门,并设立了医疗责任评定工作委员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委员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3个分支机构。
2.2 工作运行程序
协会制订了受理和调解医患纠纷的基本程序:(1)在接到医疗机构、患者家属有关医疗纠纷的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调查取证;(2)调查取证采取先患方后医方的顺序进行,患方到协会驻地陈述纠纷经过,提交申请材料及相关的资料、实物,并填写“医患纠纷调解委托书”;(3)医方接到协会的调查电话或书面通知后,告知当事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准时到场,发生纠纷的医疗机构向协会提供该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本院专家组的意见;(4)协会组织专家认真审查、梳理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听取双方的陈述及答辩,并进行核实;(5)组织相关医学和法学专家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按照医疗卫生方面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诊疗护理常规,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对纠纷进行责任评定,为调解提供客观依据;(6)协会依据专家评定的意见,拟定调解方案,如医疗机构存在过失及医疗缺陷,需要对患方进行赔偿的,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计算赔偿标准,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拟定赔偿数额,原则上两次调解结案,若调解三次仍未达成一致,协会终止调解;(7)出具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及维权协会承办人员在协议书上签字,当事人任何一方不得随意变更协会调解确定的赔付数额及其他条款,否则协会只出具调解建议书或建议当事人选择其他解决途径。
3 协会工作产生的积极效果
协会自成立以来至2008年8月底,按照以上程序依法调解医患纠纷308起,其中成功调解终结226起,调解中20起,调解成功率达78.5%。患方初始要求经济赔偿总计2158.65万余元,经协会调解实际赔付421.47万余元,占要求赔偿额的19.5%。2008年1至8月份协会共受理医患纠纷135起,同比上年增长一倍,其中已成功调解99起,正在调解中20起,调解成功率提高到86%。城区各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绝大部分都到协会调解,协会已成为济宁市医患争议处理的主渠道。另外,协会还运用积累的案例,先后在6所医院以“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为题,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受到医院欢迎。
3.1 及时转移医患矛盾现场
这一运作方式将医患纠纷的解决在第一时间引向院外,引向法治安全轨道,防止事态扩大化和矛盾的复杂化,有效维护了医疗秩序的正常化,保护了医疗服务环境。
3.2 抑制了“医闹”现象
敞开第三方处理渠道,给当事人以充分的发言权和申诉权,有效地使当事人情绪趋向于冷静,思维趋向于理性,造成事情的处理无需外力插手就可解决的氛围,“医闹”在时间上无可乘之机,在经济上无利可图。据统计,协会受理纠纷以来的第一年,发生在医院的群体性恶性医疗纠纷较上年减少80%。
3.3 减少了不必要的赔付
“花钱买平安”这是医院管理者在面对压力直接与患者协商解决纠纷时普遍存在的想法,在计算赔付数额时往往带有盲目性,甚至出现“大闹大赔、小闹小赔”。协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计算由纠纷引起的赔付,避免了赔付数额掌握上的盲目性。据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报告,进入协会调解机制后该院赔付量同比下降50%多,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无谓流失。
3.4 促进了医患和谐及平安建设
成功地调解使医患双方握手言和,消除了对立的矛盾状态,为社会减轻了压力。据有关方面2007年底的统计,全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受理共24起,同比下降74%;法院受理医疗诉讼案件仅6起,同比下降近70%;因医患纠纷到市卫生行政部门上访的大大减少,去上级上访的降为零。
3.5 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各级领导高度赞赏,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多名领导分别到协会视察并充分肯定协会的工作,市委书记孙守刚专门在协会的材料上作出批示,省卫生厅、公安厅、司法厅等部门均派员到协会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模式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健康报》、《齐鲁晚报》、《山东卫生》等媒体对协会情况作了报道。医疗机构感到受益很大,院长们座谈时一致反映:由协会出面调解医患纠纷,加快了调解终结的进程,使患者及早地从痛苦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医务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查清事由和总结经验教训,集中精力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形成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感受最强烈的是患方,他们感到有了维护自己权利的地方,其中有的患者家属虽然失去了亲人,但为了表达对协会维护自己正当权利进行公正调解的感激之情,专程百里到协会赠送锦旗,截至目前患方已向协会赠送锦旗20面,有的旗帜上这样写:“清正廉明,病患公仆”,“热情为民,真心奉献”。
4 协会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因素
4.1 政府倡导组织发起成立协会
协会虽然是一个民间社团组织,但实际上是由市卫生行政、司法行政等部门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教训和现实情况,从建设和谐社会、维护医患双方合作权益的高度,进行创新性思维策划发起的。为增加协会在社会上的公信力,确定其业务主管部门为济宁市司法局,理事会由卫生、司法、社会治安、群团等部门及医疗机构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协会成立初期邀请了司法局、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协会兼职,显现了协会的政府背景,也较好地克服了初期运行遇到的困难。
4.2 有关部门配合默契
2 0 0 7年1月,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医院”的创建工作,由市综治办、卫生、公安、司法4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联合通告》,提出坚决打击挑拨医患关系、扰乱视听、蒙蔽群众、胁迫医院就范的“医闹”人员,明确指出处理医患纠纷的合法途径(即司法诉讼、行政调解、仲裁、医患维权协会调解),规定医院不得与患者私自了结医患纠纷,为协会开展调处业务开辟了通道。随后开展了专项整治,各有关执法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协同联动,有针对性地果断处理了几起“医闹”事件,维护了医疗机构安定和谐的执业环境,也为协会全面调处医疗纠纷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把医患纠纷调解纳入人民调解的范畴,市司法局批准在协会设立济宁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把协会调解作为司法调解的前置,实现了协会的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机对接,也使协会的调解具有更加明确的法律地位。
4.3 协会工作人员积极努力,知难而进
调解医患纠纷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协会的工作团队人员精干,他们在各自领域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的兼有医学和法律双重学术背景;这支团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们靠诚挚的服务和公正的态度取信于民。2002年,一郭姓患者在市区某医院做过两次妇科手术,术后常感到下腹疼痛,认为与手术有关,多次找该医院,与医院发生争执,双方耗费了大量精力,一直未达成共识。医患维权协会接手该纠纷后,为弄清患者腹痛与当年的手术有无因果关系,派员全程陪同患者在上级医院做了一系列妇科检查,患者被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深深感动,她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跑上跑下就跟我的亲人一样。”通过严谨、细致的调查取证及与患者的真诚沟通,最终以零赔付终结了一场持续4年之久的纠纷。
4.4 协会创造了方便快捷的调处机制,适应了社会需求
在医患纠纷处理途径方面,以往有3种渠道:医院与患者家属自行协商解决,请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并行政调解,通过司法诉讼判决。现实生活中,无论通过那种渠道,路径都比较长,往往久拖不解。协会调处与以上3种途径相比有其独特优势,接受调查的有关方面对此都有切身的感受和比较实际的评价。一位三级医院的院长说,医院直接与患者家属协商受局限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医院本身不超脱,缺乏患者信任基础,再加上双方信息不对称,很难沟通,非常容易激化矛盾,有时接待患方几十次,还不一定达成协商结果;而协会既超脱又拥有不同方面的专业人员,容易与患方沟通。市卫生局一位从事医政管理多年的负责人讲,患方到卫生局上访,要求解决问题,卫生局必须先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但鉴定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由于医患双方都可能对鉴定结果不服,最终的鉴定结果出来可能要耗上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协会专司调解,一般都能较快解决,有的纠纷当天就能结案。济宁市中区人民法院的汪忠陵法官说,医患纠纷是当前较难解决的矛盾之一,在打医疗官司中,法院也是倾向于维护弱者的权利,但对于患者来说,请律师打官司不仅要花钱,在时间和精力上更是耗不起,所以,医患纠纷很难得到满意的解决,有时双方反复上诉、申诉;由协会调解,则程序简明,患者不用花费,目前是最便捷的方式。山东圣和律师事务所的朱福祥律师说,在律师界一般都不愿意接手医患纠纷案件,原因一是案件专业性太强,二是为患者代理出力不讨好,三是现行医患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存在疏漏与冲突,造成医患纠纷的司法处理往往陷入困境。综上所述,相对而言,由医患维权协会调处医患纠纷,患者比较容易接受,据对城区3家较大医院的现场问卷调查显示,有86%的患者认为,当发生纠纷时,应选择到医患维权协会调解。
5 几点看法和建议
5.1 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势在必行
这种非诉讼替代性解决方式(国际上称ADR)是医疗界多年来呼唤的机制,济宁的做法证明实行这种机制可以更好地畅通医患纠纷解决渠道,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处理医患纠纷中医疗机构的困境,解决患方面临的困难,有效保障人民群众正常就医的良好环境。政府应鼓励和推动这类组织的产生,选取有志于构建医患和谐并具有卫生管理、医学、法律、保险理赔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其主管部门最好为司法行政部门或社会综合治理部门。
5.2 政府应购买医患纠纷调解服务
从济宁的实践看,协会调处医患纠纷实际走的是人民调解之路。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人民调解的结果是社会和谐,受益的是社会,政府应从平安建设的大格局看待医患纠纷的调解,有义务购买这部分服务并采取一定的形式明确调解机构的责任。
5.3 应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运行机制
一是政府应通过司法、卫生、治安管理等部门联手运作,从机制上畅通医患纠纷正常解决的渠道,严厉打击“医闹”;二是立法机构应尽快对医患纠纷的处理立法,或先行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必要的修改后上升为法律,有了这方面的专门法,才能避免天价赔付的“搅局”;三是推动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保险部门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理赔,避免赔付率过高或过低,逐步完善医疗风险公担及有效的补偿机制。
5.4 医疗机构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医学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在具备良好医疗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相应的人文医学素养,能够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高度人性化的服务,让患者满意,打牢医患和谐的基础,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摘要:山东省济宁市积极探索通过第三方——专门社团组织即医患维权协会调解处理医患纠纷,收到了较好的的效果。这一做法合民情、顺民意,医患双方都受益。目前,该协会已成为当地解决医患纠纷的主渠道。
医患纠纷法律简述 篇5
一、引言
近年来,医患冲突不断,暴力伤医事件屡屡成为社会焦点。医患关系作为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非常和谐的状态,古有医者悬壶济世,医生视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视救死扶伤为最崇高的职业,不计较病人酬谢多寡,病人视医者为自己健康和生命的保护神,彼此之间建立了一种信赖的关系,相互之间都以对方的利益为自己的追求。医生把病患的康复视为对自己最大的犒赏,病人从不怀疑医生的高尚情操,医患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利益冲突。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巨大变迁,医患关系也开始发生着很大变化。首先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和期望,而医疗保健服务行业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医生也更加重视自身的经济收入,医疗保健服务开始带有盈利色彩,医患之间传统的共同利益慢慢淡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以及医生自身追求经济利益与追求职业崇高感之间的冲突,成为医患关系冲突的两个方面。
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之前,国家财政充当了医患之间利益冲突的“缓冲板”,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公费医疗以及劳保医疗制度扶持医疗行业,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较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鼓励医疗机构利用市场机制对医院的补给进行自我扩充,国家抽出了医患关系的“缓冲板”,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被医疗保险制度所替代,医疗费用的支付直接与患者个人负担挂钩,医疗费用直接成为居民的一项重要支出。不仅如此,医疗新技术、贵重药物的广泛使用等原因导致医疗费用直线上涨,“看病贵”的呼声日益高涨。当然对于患者而言,多数情况下最注重健康利益,只要疾病得到治愈或者症状得到缓解,即使花费大量的医疗费也是能够接受的,一般不会导致恶性医患冲突。但是,少数时候,当患者花费了巨额的金钱却没能得到期盼的疗效时,医患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就会浮现出来,若这种冲
突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就可能酿成“暴力伤医”、“医闹”等恶性事件。
本文主要对我国现有医患纠纷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首先对医患纠纷进行概念解析,将医患纠纷进行分类,分析医患纠纷产生的基本原因,分析医疗纠纷以及医疗服务合同,其次从行政、民事法律部门规定对医患纠纷的处理展开论述,行政法律部门内重点讨论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程序、我国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医疗事故鉴定等内容,民事法律部门重点讨论医疗合同违约责任、医疗侵权责任的概念、医疗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分配、医疗侵权责任的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医疗侵权责任的责任承担方式、医疗侵权责任的损害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医疗违约责任和医疗侵权责任的竞合等内容。
二、医患纠纷概述
1、医患纠纷的概念
纠纷是指基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一种双边(或多边)的对抗行为。具体到医患纠纷是指医方与患方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因医疗过失或者医疗服务而引起的纠纷。医患纠纷具有一定的复合性,它可能涉及多种法律关系,如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相应的医患纠纷也可能出现多种法律责任的竞合,如违约、侵权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竞合。
2、我国医患纠纷的分类
我国医患纠纷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基于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和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医患纠纷。A、基于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确定的医疗过失纠纷。在医疗过程中,确实存在医务人员的过失,如服务态度、责任心、技术问题或者已经构成了事故差错;二是疑似医疗过失纠纷。由于医疗行为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医疗过程中出现了并发症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导致损害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医方是否存在过失,以及过失程度需要进一步的鉴定与确认。B、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其
他医患纠纷有四种基本形式:一是医方不存在医疗过失,患者发泄情绪型纠纷。不存在医疗过失等问题,纯属于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从而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医方身上,如当前社会频发的“医闹”、“暴力伤医”等事件;二是医方不存在医疗过失,医患之间因人际关系矛盾而引发的纠纷;三是医疗费用纠纷。患者与医方就医疗费用发生的纠纷;四是人格利益侵权纠纷。与患者健康无关的其他权益纠纷,如医方侵犯了患者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利益,医方对脱离患者身体的组织器官的无权处分等。
3、医患纠纷产生的基本原因
导致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许多种,简单归纳主要有以下: 一是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导致医患双方纠纷利益冲突加剧,国家将医疗机构慢慢推向市场,利用市场经济对医疗机构进行自我扩充和补给,医疗保险制度取代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使得居民自身负担的医疗费支出直线增加,少数时候,当患者花费了巨额的金钱却没能得到期盼的疗效时,经济利益冲突就会浮现出。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对一些医患矛盾大肆渲染,加剧医患双方的紧张感,导致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
二是医院方面的原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医院高负荷运转,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大城市的医院密集程度和拥有的高端服务设备数量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广大农村地区却又回到了缺医少药的状态。与此同时,即使是同一所城市,知名度高的三甲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医生都是在满负荷运转,而一些等级略低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则是门可罗雀。医生工作量的巨大,无论是由于责任心的缺失,还是由于疲惫,抑或是疏忽导致的医疗失误也就在所难免,医患纠纷出现频率就会增大。另外,医务工作人员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这必伴随高回报、高报酬,这也切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但是现实中,在卫生资源配臵方面存在一种不公平现象,医师和卫
计人员报酬较低。
三是医疗行为和医疗模式的原因。尤其是西医的身体检查、手术、注射等治疗手段本身会然患者感到医生对自己身心的侵入,这种入侵会本能的产生恐惧、无助和排斥,如果治疗成功了,这些不快会被成功的治愈抵销,但是一旦医治失败,则会使不快与后遗症产生叠加效应,在诊疗过程中,大量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加入使医方更多的依赖仪器检测结果而忽视对患者自身的人文关怀,传统的望、闻、问、切、触、叩等基本检测手段逐渐淡化,这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医患双方交流、沟通日趋减少,医患关系日趋冷漠,为特定条件下的纠纷发生埋下伏笔。
四是医生方面的原因。医患纠纷中很大一部分是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这里固然有部分医务人员工作量大、无暇做细致工作,但确实有部分医务人员医德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行业作风存在严重缺陷,服务态度冷漠、语言生硬、对病人缺乏尊重,工作作风散漫,岗位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差,发错药、打错针、输错血、开错刀,在病人之间不负责任的讨论同行的医疗行为,吃拿卡要尚未杜绝等等。另外,医患纠纷产生最主要的一个愿意其实就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包括沟通渠道不通畅、沟通方式其当等。据统计,80%的医患纠纷是因为沟通不到位引起的。例如:因为胃底肌瘤与脾脏紧密粘连在一起,切除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强行分离可能会损伤脾门处的静脉和动脉血管,而切除脾脏对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大帮助,如果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没有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许可,虽然医护人员是在为患者考虑,但最终,极有可能得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因为患者脾脏切除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并丧失劳动能力引起医患纠纷。
五是患者方面的原因。医学知识繁杂如海,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方可对疾病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认识,医学不是万能的,现有的医学技术并不能让所有疾病都能药到病除。很多时候,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基于对医疗机构强大 的治愈能力的信任和期望值,患者在初期一般都是讳疾忌医,有病硬撑,延误治疗,等到医院诊疗效果不佳时,就责怪医方没本事,基于对疾病的恐惧和自身身体的不适,希望到了医院就要药到病除,须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疗时间长了,就有急躁心理。除此之外,就医初期常常处于火捻子状态,而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痛得到一定的缓解之后,又反过来对医方产生过度依赖,不愿转诊、不愿出院,这又产生新的矛盾。
4、医患纠纷中的医疗纠纷
前文讲到,医患纠纷有两大类(基于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和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医患纠纷)、六小类(确定的医疗过失纠纷、疑似医疗过失纠纷、排除医疗过失,发泄情绪型纠纷、人际关系矛盾纠纷、医疗费用纠纷、人格利益侵权纠纷),六小类中的前两类因为涉及到医方的具体的医疗活动(例如诊断、手术、注射、放射等),所以也可以称为医疗纠纷,后四类因为与医疗活动无关(缴纳医疗费、医闹、暴力伤医、人格权侵权等),故概括称之为医患纠纷。医疗纠纷属于医患纠纷的一种。医患纠纷反应在法律体系中,是医方与患方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责任纠纷或者侵权责任纠纷。后文将详细叙述两种责任形态。
何为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产生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引起的纠纷。本文重点讨论医疗纠纷的意义在于此类纠纷产生的原因大多与医方在具体诊疗活动中存在医疗过错有关,当符合医疗事故赔偿条件时,医方需承担较大数额的赔偿责任。
5、医患纠纷中的医疗服务合同概念、主体及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内容
讨论医患纠纷中医疗合同的意义在于部分学者认为当医患纠纷中医疗合同违约责任与医疗侵权责任发生竞合时,患方选择医疗合同违约责任胜诉率较高。医疗服务合同是指患者与医方达成的或者依法构成事实上的以治疗疾病、健康检查、改善生活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契约。广义的医疗合同不仅包括处理医疗事
务的委任关系,还包括买卖、租赁、雇佣、赠与等关系,即医疗合同是一种综合性的契约,对医疗合同进行广义的定义意义在于有助于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例如:今年来媒体曝光的医院多收费、乱收费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医患之间的买卖关系中,关于医疗器械和药品造成患者损害责任应当追究销售者和制造者的产品责任,可以归类到消费法律关系,医患双方不存在委任契约关系,只有医疗事务的处理(如诊断、治疗、手术)才属于委任契约,故对医疗事务的处理不应当适用消费者保护法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条款,而因为药品、医疗器械损害的可以适用上述罚则。狭义的医疗服务合同主要有几类:一是一般诊疗合同。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目的的合同,包括门诊、住院和手术治疗,这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医疗合同;二是健康检查合同。三是特殊诊疗合同。患者本身并无健康上的障碍,而是出于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接受医疗服务的合同,如医疗美容合同、变性手术等。一般情况下,医疗服务合同是医患双方自愿达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医方出于无因管理和强制医疗的要求,虽未经患方同意进行诊疗,由于医方收治理由合法,形成了事实上的医疗服务内容,故上述两种情形也构成医疗服务合同。
医疗服务合同的主体包括实施诊疗的主体和接受诊疗的主体,考察医疗服务合同主体的意义在于,医患双方就医疗纠纷发生诉讼时,可以准确判断谁是原告,谁是被告。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医疗纠纷的主体是医生和患者,其实不尽然,医疗纠纷的主体应当是医方和患方。医方包括两类:一是取得医师资格与行医执照而自己从事医疗业务并进行独立核算的个人开业医生;二是医院。患方较为复杂,分为五种情况:一是患者具有行为能力且神志清醒,此时患者本人是患方;二是患者具有行为能力,但神志不清,此时根据护送人员不同来确定,如果护送人员是配偶,则配偶代替患者与医院签订了医疗合同,患者本人是患方,如果护送人是患者父母、同居姐妹兄弟,成立第三人利益合同,侵权还是本人为患方,如果护送人员是其他第三人,除第三人有特别
明示愿意成立合同外,不宜认定该第三人为医疗合同当事人,患者与医院成立无因管理关系,患者意识情形后承认医院的无因管理,则患者与医方回溯的成立医疗合同,患者与医院成立医疗合同。三是患者具有行为能力,但是治疗过程中丧失意识的情形。患者还是合同的患方;四是患者无民事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是合同的患方当事人,此时医疗合同是第三人利益合同。五是患者是未成年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时要考察其就医范畴是否符合其行为能力范围。
重点讨论医疗合同中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双方的义务,法官审理医疗侵权纠纷案件时套用归责原则可以作为评判医患双方是否存在过错的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中对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医疗合同中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内容主要有:
第一,医方权利。请求患方支付医疗费用的权利,独立自主诊治权,强制权(针对一些传染病患者享有强制治疗的权利)
第二,医方义务。A、合理诊治护理义务。运用医学知识和技 术诊断患者的病因,并施以适当的治疗,医方提供的诊疗护理服务应当符合保障病人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而又必须的治疗方法,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和警示。医方提供的诊疗服务受现有医学水平限制而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危及患者人身安全的,应当依据制度规定报告并及时告知患者,能够采取补救措施的,应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危害后果的发生,医方不得违反法律实施医疗行为,并且除必须并已经被患者同意外,不得采取可能危害患者的治疗方法,医方不得违反诚实信用等职业道德,诊疗护理服务应当适当,既要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又要尽量为患者的经济利益考虑,严禁开具超出病情需要的大处方以谋取利益(这里强调私人诊所),提供给患方的有关病情、疗效等信息要真实,执行治疗方案要按照计划和医嘱进行。医方履行诊疗义务,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应当高度注意自己的职责是否到
位,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B、制作和保存病例的义务。医方制作病例要准确真实,不得随意涂改、篡改、修改(治疗过程中书写有误是允许修改的,但是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是严禁修改病例的),病例不得遗失、毁损。C、转诊义务。当患者出现疾病属于医方专业领域之外、医方对患者诊疗能力不充分或者不具备、对患者存在更适当的诊疗方法且该方法用于患者将比不转诊发生非常明显的诊疗效果等情形时,医方负有转诊患者的义务,包括转院、转科、换医生和提供前期医疗资料。D、告知义务。医方对患者就患病状况、治疗方法及治疗所伴随的危险等事项加以告知的义务,当然,一般的不会产生严重侵袭后果的医疗行为,如常规检查、注射、用药等,无须特别说明,另外当说明义务和诊疗义务相违背的情况下,医师也可以不履行说明义务,有以下几种情形:当做出说明义务可能会对患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比如患者患有不治之症;紧急状态下,患者需要抢救。E、保护义务。患者处于自我感觉良好或者经济方面的原因要求出院的,医方有义务根据患者病情实事求是的决定是否终止诊疗护理义务,保护患者在医方治疗期间的安全,如保持院内地面干净整洁,防止滑倒,隔离传染病患者,防止被其他患者被传染。F、疗养指导的说明义务。患者由医方的诊疗转为疗养阶段时,医方为使其医疗服务获得满意的效果,要将药品的服用方法、饮食习惯的禁忌以及治愈后的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了解和遵循。G、保密义务。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可能会了解知晓患者个人隐私,应当严格保密,如通过问诊,知悉疾病的起因、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对患者体检时,可接触和发现其身体的隐私部位和病例状态,对患者的血液、组织和器官进行检验,可能发现某些隐私,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电话号码等情况都可能成为隐私,医方对上述患者的隐私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患方权利。诊治权、知情权、决定权、费用了解权 第四,患方义务。A、配合医方诊疗的义务。医院的诊治效果取决于医患双方的共同配合,因此患者除了按照指定的时间到达
医院接受治疗外,还应在治疗期间遵循医嘱,患者要如实陈述和听从指导,患者求诊时,应该主动向医师介绍病情、病史,在住院期间,应主动陈述病态和异常情况,对医师询问病状、痛感、病史、家庭生活等有关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情况时要如实回答,以便于医师全面了解,及时制定和调整诊疗方案,如果是由于患者的错误陈述导致医方判断错误,且医方无过错的,医方无需承担民事责任。在治疗期间,患者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按时打针吃药、正常起居饮食,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的使用治疗方法。B、支付医疗费的义务。C、其他特约义务。
在本文第四章中将详细叙述医疗合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医患纠纷涉及的部分行政法律规制
1、医疗事故争议的行政处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4条、第36条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等医疗过失行为后,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还应当组织调查,判定其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能判定的,应当交由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患双方对医疗事故产生争议后,患方可以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将相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后文详细叙述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织,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不是法院审理医患纠纷的前臵程序。从这里可以看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启动权在于医方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另外医患方也可以共同委托鉴定,单方不得委托。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意见书后,要对鉴定组织的人员资格、专业类别、鉴定程序进行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听证。经过审核,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意见书符合规定的,可以作为医疗事故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理、对医疗事故争议进行行政调解的依据。当事人对技术鉴定有异议并申请再次鉴定的,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省级医学会鉴定组织申请重新鉴定。
医患双方对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有争议,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共同要求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居中的第三方进行调解。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应当严格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赔偿项目、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数额。调解成功医患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协议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作调解书,医患双方都应当切实履行,调解不成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再组织调解,可以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争议问题。
2、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
医学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问,要明确、科学、合理的判定医患之间争议的诊疗护理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发生医疗事故的原因、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承担着以及责任大小等事项,必须依赖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判断。因此,医疗事故计算鉴定及其鉴定结论在有效解决医患纠纷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侵权案件时,多数时候需要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定案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7条规定,医疗技术鉴定是指各级医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组依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对医患双方争议的诊疗护理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造成对患者的侵害和不良后果、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等专门性问题进行独立的鉴别和判定,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提供医学依据的专业性活动。简而言之,就是医患纠纷对医疗事故发生争议,双方各执一词,此时由第三方对医方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是否造成患者损害后果、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鉴定。
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织及其成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1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医学会是由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相对于已经废止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相比,医学会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更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组织有三级,分别是:第一级是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鉴定工作,类似于襄阳市医学会;第二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类似于湖北省医学会,这里需要说明,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共同委托重新鉴定,重新鉴定提起必须由医方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申请或者职权提起;第三级是中华医学会,有需要时组织疑难、复杂且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鉴定工作。
医学会中负责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医学会聘请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参与具体鉴定的专家,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的组织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
4、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原则
第一合议制原则。专家组人数为单数,涉及主要学科的专家一般不得少于鉴定组织成员的二分之一,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法医参加专家鉴定组,鉴定结论过半数通过;
第二回避原则。
第三独立鉴定原则。
第四是病情紧急原则。部分患者属于病情严重,且危急生命需要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诊疗措施,此时医护人员所能达到的
注意义务与通常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注意义务是有区别的。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以保存患者生命为其诊疗活动的主要目标,如果因此可能对患者其它权益或者肢体、脏器完整性有所忽略或者减损,甚至出现一些诊疗行为差错,鉴定时可以适当考虑减轻或者免除医护人员的相应责任。
第五医学技术有限原则。现代医学技术还处于经验医学状态,在临床诊断活动中尚存在许多具有不确定性、尚未解决的问题,应当允许医护人员依据医学理论、学说或者个人的从业经验对临床治疗方案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和决定权,鉴定时,判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违法和过失时,应当考虑这一点。此外,对于出现的一些罕见疾病或者医治疾病的未知领域,鉴定时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医疗尝试的情形。最后,还要结合医疗资源配臵情况、医疗技术水准、受鉴定诊疗行为发生时的医疗水平以及区域性医疗水平进行鉴定。
四、医患纠纷涉及的部分民事法律规制
医方在诊疗活动中,如果违反了注意义务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那么其在构成医疗合同违约的同时,也侵犯了患者的人格权益,构成侵权。因医院的某些违约行为导致对患者人身健康乃至生命产生侵害,通常被认为是“违约性的侵权行为”,二者出现竞合。此时,患者可以以医方违反医患双方签订的医疗服务合同主张违约责任,也可以医方侵犯患者人格权益主张侵权损害赔偿。两种权利主张方法,利弊何在?
1、医疗合同违约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
前文详细叙述了医疗合同的定义、分类以及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结合本节题目,医疗违约责任是指发生医疗合同违约情形并产生了损害后果时的损害赔偿责任。医疗合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三个:违约行为、损害事实、违约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违约行为。患者一方最主要的义务是支付医疗费用、配合医方诊疗,(详见上文患方义务),患者是否违约十分明显,这里不做讨论,重点讨论判断医方是否有违约行为。简单来讲,在医疗合同中,医方没有尽到其应尽的高度注意义务,即可判断为其有违约行为。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违反诊断过程中注意义务的医疗行为。不进行问诊,或者问诊程度不够、问诊的内容不适当等,误诊,将某种病变误诊为其他病变,将此病真误诊为另一种病症,将重症误诊为轻症状、将轻症状误诊为重症状,无任何疾病状态误诊为有一定症状,病变之认识、预测有误,症状之态样、部位等有误,诊断不及时等,实施了不必要的检查,应实施检查但选择错误检查不充分而迟于发现病症,以至于延迟治疗,在实施检查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而致患者器官受损,研究检查结果有错误。B、违反医疗过程中注意义务的医疗行为。主要包括违反手术、注射、麻醉、抽血输血、放射等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术前判断失误,延迟进行手术或者过早进行手术,进行了不必要的手术,术中判断失误,手术部位选择错误,违反手术操作原则,术后管理失误,术后不认真交接班影响术后管理,或发现病情变化不做及时处理,对术后早期并发症不认识,延误抢救时机,术后不认真观察病人,不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导致严重后果。
第二,医疗损害事实。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一般的合同违约案件中,只需要合同一方或者双方存在违约行为,守约方就可以主张违约损害赔偿,如违约金、定金等,但是具体到医疗合同违约,必须要存在损害事实。医疗损害事实主要是指医师违反注意义务对患者产生的不利事实,主要表现为患者死亡、伤残、健康受损等情形,对患者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侵害,对患者名誉权、隐私权的侵害,因患者死亡及人格侵害给其家人带来的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害。另外,医疗损害不一定必须发生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对于违反了制作和保存病例的义务、转诊义务、告知义务、保护义务、疗养指导的说明义务、保密义务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医疗合同违约造成患者损失,患者也可以要求违约赔偿。
第三,违约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需有因果关系。一般损失赔偿中,因果关系认定不易,具体到医疗合同违约,由于其专业性、技术性更强,故因果关系认定更加困难。在医方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可能造成损害事实的医疗行为有很多,比如治疗措施不当、医院设施陈旧、患者特异体质等,在探求医疗合同违约纠纷的因果关系时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将可能引起损害事实的原因罗列出来,然后再对比这些原因是否与医方的诊疗护理过失存在法律联系上的事实。法律实务上采取“预见力说”,即医师仅对其应当或者可能预见到的自己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导致的损害后果承担责任。
2、医疗侵权责任的概念、特点、构成要件
讨论医疗侵权责任的意义在于医患纠纷中医疗合同违约责任与医疗侵权责任发生竞合时,患者多会选择医疗侵权责任来主张权利。虽然,医疗侵权责任涉及较为专业和复杂的医学知识,对医患双方,尤其是患者的举证难度较高,但是从传统民法理论以及法律实务方面来看,以医疗侵权责任主张的医疗损害赔偿,胜诉的赔偿金额比医疗合同违约高,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医疗合同违约不包括患者非财产性质的赔偿,如精神损害抚慰金、残疾死亡赔偿金等精神损害赔偿,而医疗侵权却包含有上述赔偿项目。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也多以医疗侵权为主要诉讼法律关系。
何为医疗侵权责任?医疗侵权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失,或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有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其他损害,应当承担以损害赔偿为主要方式的侵权责任。医疗侵权责任的特点有五个,分别是:
第一,医疗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且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详细参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关于医疗机构的内容。不具备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造成的医疗侵权不能适用医疗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只能适用一般侵权的规定。尤其是执业助理医师开设的诊所不是医疗机构,属于非法行医。取得医师资格的
人员在家中擅自为他人诊治,造成医疗侵权的也不能认为是医疗侵权,而是一般侵权。对于医院聘用没有医师资格的人员因医疗过失造成缓和损害的,应当认为是医疗侵权。
第二,医疗侵权的行为主体是医务人员。
第三,医疗侵权责任发生的场合是医疗活动。医疗活动内容十分宽泛,在医院进行的身体检查、医疗器械植入、对患者的观察、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都是医疗活动,医疗美容也是医疗活动,但是一般的美容、面部护理、保健按摩等不是医疗活动。
第四,医疗侵权责任是因过失行为而造成的患者人身等权益损害所引发的责任。一般情况下,构成医疗侵权责任必须存在过失,但是医疗产品侵权由于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所以不需要过失为构成要件。
第五,医疗侵权的责任承担形态是替代责任,即医务人员是违法行为的行为人,但是医疗机构应当作为医疗侵权的责任承担人。医方在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失的医务人员行驶追偿权。
3、医疗侵权责任的类型、法律特征 医疗侵权的分类有四个,分别是: 第一,医疗技术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7、58条之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这是医疗技术侵权的法律依据。其法律特征是:A、以医方的医疗过失为前提,此与医疗产品侵权相区别,如果医方认为自己不存在医疗技术过失,则构成医疗技术侵权的免责事由;B、举证责任在于患方,也就是说患者需要举证证明医方存在医疗技术过失,区别于医疗伦理和医疗管理侵权,需要由医方对自己没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患方的举证标准不仅要证明医方的违法行
为、患方造成的损害事实以及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必须证明医方具有医疗技术的过失;C、医疗技术侵权只赔偿患方的人身损害,不赔偿其他民事权益的损害,此与医疗伦理侵权责任相区别。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A、诊断过失侵权。一个理性的经验丰富的医师应当对患者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理性的医师是不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基于此,诊断过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B、治疗过失侵权责任。医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遵循医疗规范、规章、规程,未尽高度注意义务,实施错误的治疗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通常情况下,治疗过失侵权应当举证证明,特殊情况下,涂改、毁损、隐匿病例资料,推定医方治疗过失;C、护理过失侵权: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为尽到高度的注意义务或者违反相关诊疗规章,造成患者人身损害;D、感染、传染侵权责任:医疗机构内部必须严杜绝、消灭院内传染或者感染,医方未尽到高度注意义务造成患者感染新的疾病危害生命健康的;E、孕检生产损害责任:孕检中未发现胎儿畸形,造成“错误出生”以及在剖腹产过程中延迟剖腹产等生产过失造成的医疗技术侵权责任。
第二,医疗伦理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5、56、62条之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医疗伦理侵权的法律依据。其法律特征为:A、构成医疗伦理侵权需要以医疗过失为前提,如果医方不存在医疗过失,则不构成侵权;B、医疗过失是伦理过失,违反的是医疗良知和医疗伦理,违反告知义务、保密义
务等伦理性义务的疏忽或者懈怠;C、医疗过失的认定方式是过错推定,受害者只需要证明医疗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以及医疗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存在因果关系,法官便可以直接推定医疗机构具有医疗伦理过失,推定之后实行举证责任倒臵,即有医方对自己不存在医疗过失承担举证责任;D、医疗伦理侵权不仅包括患者的人身损害,而且还包括患者的其他民事权益的损害,包括人格利益损害、隐私权、知情权、自我决定权等损害。医疗伦理侵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A、违反告知义务,但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对患方没有造成人身实质性的损害,侵犯的是患方的知情权和自我决定权;B、违反告知义务,积极采取或者消极停止治疗行为,并对患方造成了实质性的人身损害,侵犯的是患方的知情权、自我决定权和人身损害;C、违反保密义务,侵犯患方的隐私权。
第三,医疗管理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之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是医疗管理侵权的法律依据。其法律特征有:A、以医方的医疗过错为前提,无过错则无责任,区别于医疗伦理侵权的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也区别于医疗产品侵权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它同医疗技术侵权的归责原则是一致的;B、医疗管理过错,该过错既不是医疗技术侵权中的医疗技术过失,也不是医疗伦理侵权中的违反告知、保密义务,而是医方在医疗活动中违反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规范和管理职责标准;C、医疗管理侵权需要原告来举证,必要时可以实行举证责任缓和,即只要患方举证证明医疗管理过失的可能,医方要举证证明其没有医疗管理过失;D、医疗管理侵权包含了患方的人身、财产以及身份损害的事实。医疗管理侵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A违反紧急救治义务的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的是医方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具有紧急救治的义务,必须要求患方存在生命垂危的情形,指的是患者如果不采取紧急的救治就会立刻失去生命的紧急情形而不救治,客观上和主观上都不
能取得患者和近亲属的意见而不采取救治,由于没有医方负责人或者授权负责人批准而不救治,患者因为医方的不救治或者疏于救治而导致严重损害,这里的严重损害只有两种,死亡或者其他严重损害。B、违反病例资料管理职责致损害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1条规定的是医方应当妥善的填写、保存、各种医疗资料,并未患者复印、取得医疗资料提供方便,这是医方的义务,如果医方违反了61条的规定,会产生两种法律后果:一是隐匿、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的+伪造、篡改、修改、销毁病历资料的直接依照过错推定原则,推定医方存在医疗技术过错。二是填写不当、保管不善、不允许患者查询复制病历资料的行为,侵害了患者的知情权,构成侵权责任,使用侵权责任法的54条;C、救护车急救不及时的损害责任。救护站接到患者的呼救未及时出车救治,或则救治不及时,致使患者收到损害的,也数以医疗管理过失;D、违反管理职责,导致产妇抱错孩子的致害责任:医方的妇产部门违反管理职责,将产妇生产孩子抱错,造成亲属关系的损害,是一种典型的医疗管理侵权;E、违法处理患者医疗废物,比如患者的断肢、病变摘取的脏器等,侵犯的是患者对医疗废物的所有权;F、医务人员擅离职守,例如不坚守岗位,工作过时间看书、玩游戏导致仪器故障、断水断电、造成患者的损害;G、医疗机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和第54条。
第四,医疗产品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这是医疗产品侵权的法律依据。医疗产品侵权的基本类型包括:A、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损害责任。重点是要看产品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定义,产品首先要非自然性,是人为生产的,经过加工、处理等环节,其次是
要进入流通环节,药品、消毒器械没有争议,至于医疗器械,并非所有临床上使用的物品均为医疗器械,例如:眼科使用的眼罩、卫生袋、药品恒温冷藏柜等不是医疗器械,而是一般产品,不适合医疗产品侵权责任的规定;B、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损害。
4、医疗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举证责任分配
上述四种基本的医疗侵权责任类型中,医疗技术侵权和医疗管理侵权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由医疗纠纷中患方承担举证责任,即患方需举证证明医方具有医疗违法行为、患者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以及医方存在医疗过失。但是有例外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如果出现上述条款规定的情形时,无须医患双方举证,人民法院直接推定医方具有医疗技术过错;医疗伦理侵权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举证责任原则是举证责任倒臵,即由医方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医疗伦理过失。医疗产品侵权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在患方。
上述医疗技术侵权和医疗管理侵权虽然举证责任在于患方,但是考虑到医疗侵权涉及较专业的医学知识,且很多医疗资料都由医方保存,客观上对患方举证带来较大难度,故根据举证缓和原则和表见证据规则,先由患方就因果关系举证,然后再由医方就其不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的因果关系证明及举证责任)。
上述医疗技术侵权纠纷和医疗管理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医疗伦理侵权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两种归责原则中,医方存在医疗过失对患者造成损害的,承担损害侵权赔偿责任,患者对医疗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过错的,减轻医方责任。医疗产品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医方首先对患方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患方
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重大过错和故意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医方责任。该无过错责任原则属于相对无过错原则,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9、80条关于动物侵权的绝对无过错责任原则。
5、医疗侵权责任的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
第一,医疗技术过失的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对于医疗机构注意义务的规定为标准,或者以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尽的告知、保密等法定义务为标准,只要医方未履行或者违反这些义务,则被认定为有过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7条的规定,确定医疗过失应当以医疗当时的医疗水平为标准,同时参考地区,医疗机构资质和医务人员资质,确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达到的高度注意义务,违反此注意义务则为医疗过失,在判断时,还应当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资质、不同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医疗技术侵权,由患者承担举证责任,关于其证明程度如何界定,应当区分情况:A、受害患者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失,受害患者申请医疗过失鉴定,且经过医疗机构质证,法官审查确信的,可以认定医疗过失;B、患方证明符合表见证据规则(依据经验法则,有特定事实,即发生特定典型结果,法官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则推论有该特定事实的存在),此时,可以适用举证责任缓和,由医方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医疗过失。另外,特殊情况下,患方举证证明医方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的情形,即可推定医疗过失,且这种推定原则上不得举证证明推翻。
第二,医疗伦理过失的证明标准和举证责任。医疗伦理过失的证明方法采取违法推定过失规则,对医疗伦理过失的证明,受害患者在举证证明自己的损害和医疗行为具有违法性,并注明因果关系存在之后,就推定医疗机构具有医疗过失,医疗机构如果认为自己没有过失,可以举证证明。
第三,医疗管理过错的证明标准和举证责任。医疗机构与诊
疗活动有关的人员,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这些工作人员的职责规定,是判断医疗管理过失的证明标准,谁主张,谁举证,由患者承担举证责任,应当证明医方的行为违反了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或者医务人员违反了自己的管理职责,因而主管上具有过失或者故意。既不适用举证责任倒臵,也不适用举证责任缓和规则。第四,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和举证责任。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8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该条款并没有免除患方关于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因此,一般情况下,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规则还是应当遵守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患方应当就医疗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充分举证,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举证责任缓和,即有条件的进行因果关系推定。
6、医疗侵权责任的责任承担方式
侵权责任在不同当事人之间分配或者分担的具体形式,就是侵权责任形态,医疗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三种:医疗侵权的责任的替代责任、医疗产品侵权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以及医疗侵权的连带责任。
第一,医疗侵权的替代责任。发生医疗侵权纠纷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为具体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是医护人员履行的是职务行为,其在履行职务过程中,造成患者损害应当由其所隶属的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的替代责任,故医疗侵权纠纷中,赔偿责任的义务主体为医疗机构,而权利主体为受害患者。构成替代责任要求:A、构成医疗侵权责任;B、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产品存在特定的隶属、雇佣、支配使用的关系;C、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这里要重点探讨执行职务的定义,确定职务人员是否在执行职务,一般情况下应当以医疗机构的明确指示为准,或者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与医疗机构的指示办理事件的要求相一致。关于替代责任承担后的追偿问题分为:不可追偿和可追偿两个方面。如果医护人员不具有过失,则医疗机构不能追
偿,如果医护人员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可以就承担的全部替代责任向有过错的医护人员追偿。
第二,医疗产品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医疗机构、医疗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违反法定义务,致使有缺陷的医疗产品对受害患者造成人身损害,对产生的具有同一内容的损害赔偿各负担全部责任,他们各自负担了全部或者部分赔偿责任后,最终都可以向医疗产品的生产者或者有过错的医疗机构或者销售者追偿全部损失。通俗的讲,就是医疗机构里的不合格医疗产品对患者造成损害,患者可以向医疗机构、医疗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一个或者全部主张全部的赔偿责任,医疗机构、医疗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他们承担了全部的赔偿责任后,可以就承担的赔偿责任向医疗产品的生产者和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医疗产品的销售者追偿,也是说最终的赔偿义务都要归结于医疗产品的生产者、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产品的销售者身上。
不真正连带责任具有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A、对外效力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3条之规定。医疗机构、医疗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都有责任对受害患者承担侵权责任。这里注意的是产品的生产者承担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证明医疗产品存在缺陷,医疗产品的生产者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医疗产品的销售者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如果医疗产品的销售者能否证明自己对医疗产品侵权不存在过错,可以免责。只有产品的销售者不能证明它手里的这批医疗产品的具体生产者或者供货者时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B、对内效力方面。最终的责任承当都要归总到缺陷医疗产品的生产者、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和销售者身上,产品的生产者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缺陷产品的销售者和过错医疗机构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第三,医疗侵权的连带责任。包含以下几种情况:A、实行市场份额规则确定的医疗产品侵权责任中的共同危险行为,针对医疗产品侵权中同类产品造成的侵权后果,不能确定是谁制造的产品造成的实际损害,属于共同侵权行为中的共同危险行为,按照
共同危险行为的一般原则,应当实施共同危险行为的数人承担连带责任,但因为各生产者的市场份额不同,按照市场份额规则数人生产的同类产品因缺陷造成损害,不能确定致害产品的生产者的,应当按照产品在市场份额中的比例承担民事责任;B、数个医疗机构对于损害的发生均有过失,无法判明真正加害人的医疗技术侵权责任,这构成共同危险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C、医疗产品侵权中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医疗机构都有过错,由于造成的损害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三方承担连带责任。
7、医疗侵权责任的损害赔偿项目、赔偿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6、17、19、2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32条的全部条款规定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之规定,上述条款是对医疗侵权责任中损害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具体分析如下:
A、医疗费。患者为治疗医疗侵权造成损害所花费医疗费,实行全部补偿原则,挂号费、医药费、检查费、治疗费、住院费、其他医疗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关于治疗医院,强调必须选择就近的医院治疗,但是将就近治疗作为原则,合理选择其他医院治疗为辅。若侵权行为诱发患者原有的疾病,则应当按照因果关系的实际情况确定,即按照原因力确定,康复费是可以支持的,但是仅支持受害人遭受侵害的器官功能重新恢复而进行的训练费用,包括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的费用,不包括心理治疗费、职业疗法所付出的费用,这些费用应当包含在精神抚慰金中。对于后续治疗费,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再主张、一次性赔偿后就实际超出的部分再主张。
B、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住院时间,赔偿标准以当地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出差人员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C、营养费。参照住院时间,赔偿标准以当地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出差人员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D、残疾器具辅助费。以实际发生为准。
E、护理费。参照《人身损害解释》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F、误工费。参照《人身损害解释》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G、残疾、死亡赔偿金(残疾生活补助费)。参照《人身损害解释》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H、被扶养人生活费。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M、丧葬费。参照《人身损害解释》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J、精神损害抚慰金。这里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和人身损害解释里规定的内容不一致,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K、交通费、住宿费。按照实际发生为准,由法院酌定。
8、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0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另外,还有按照原则性规定的两种免责事由:A、不可抗力。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没有做具体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9条规定的不可抗力是普遍适用的免责事由,确定适用不可抗力或者减轻责任的规则,应当是医疗机构在正常的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的损害,其直接原因是不可抗力,不是医疗过失所致,因而应当免责,如果不可抗力和医疗过错作为造成损害的共同原因的,则应当根据过错程度和原因力的分析,确定医疗机构减轻责任。B、医疗意外。由医务人员无法预料的原因造成的,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无法避免的医疗损害后果,主要包括医务人员或者医疗机构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没有医疗过失,通常是由患者的特殊体质或者病症特殊引起的,损害后果的发生属于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难以防范的,除了医疗产品责任,其他三种侵权类型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如果能够证明构成医疗意外,既然有医疗意外就没有证明医疗机构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就没有责任,所以意外事件当时构成医疗纠纷的免责事由。
9、医疗违约责任和医疗侵权责任的竞合
前文介绍了医疗合同违约责任和医疗侵权责任两种责任形态,两种责任形态虽然从法理上相互独立,但是在法律实务上却发生竞合。发生医疗纠纷时,作为患者来讲,既可以选择通过医疗合同违约责任主张违约损害赔偿,也可以通过医疗侵权主张侵权损害赔偿。讨论医疗违约责任和医疗侵权责任竞合的意义在于,按照不同的责任处理,责任认定的方法不同,在诉讼中举证的难易有别,责任成立后患者得到的救济程度不同。一些学者认为,在诉讼中按照违约责任处理患者更容易胜诉,主要理由是:违约责任适用严格责任原则,责任构成不需要过错的要件,甚至不需要证明损害,这就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举证责任,但是医疗合同本身具有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的一般规定,即使医疗违约诉讼,也必须证明医方过错的存在,只是考虑到证据距离和举证难易因素,法律通常将过错的举证责任倒臵,即实行过错推定,这一点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上没有太大区别。
提高沟通能力 防范医患纠纷 篇6
摘要:医患沟通是载有医患双方诊治与诉求内容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基础。医患沟通是诊治的前提,是满足患者特定需要的手段,是减少患者疑惑心理的有效方式。医务人员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偏弱是造成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提出建立医患沟通制度、拓展医患沟通渠道和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能等应对建议。
关键词:医患纠纷 沟通不畅 沟通能力 防范风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表现在医疗领域就是医患纠纷的大量出现。不断增长且冲突激烈的医患纠纷,给病人、医院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分析表明,引起医患纠纷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医患之间沟通不畅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重视医患沟通的意义,提高医患沟通技能,是减少、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医患沟通的内涵
(一)医患沟通的定义
管理学意义上的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和理解,关系到从信息发送者到接受者的传递过程和方式。而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医患双方就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话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声音语言、身体语言等各种有特征的信息与患者进行交流,科学地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的过程。
著名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沟通不仅是普通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也是医患之间信息和知识的互动。医患沟通以治愈疾病为目的,是基于患者的诊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有效的沟通将使医患双方更加充分、完整地表达和领悟对方的意思和要求,有助于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医患沟通的意义
1、是准确进行病症诊断的前提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服务时,一般会把自己对疾病的看法以及治疗方案通过语言的形式传输给患者;患者也会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反馈给医生,这种传输与反馈存在于整个医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过程实际上就是病患之间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疾病的诊断准确度。因而,要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
2、可以满足患者的特定需要
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特征,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多样化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影响了医患之间的沟通。通过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感知并满足患者的多种需要,同时也便于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疑虑和感受,从而会给患者提供急需、满意的医疗服务。
3、有效减少患者的疑惑心理
很多医疗纠纷的产生并非医疗技术而通常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造成的。沟通受阻造成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疗服务的理解不同,由惑生疑信任感下降导致医疗纠纷迭出。此外,医患沟通不仅能够避免医患纠纷,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使患者的忧郁情绪一定程度得以宣泄,进而消弭不必要的误会。
二、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沟通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在接待和诊疗时往往疏于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如患者在医院等待诊疗往往要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而个别医师往往仅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就结束诊疗工作,使抱有极大诊治期望的患者丝毫感受不到来自己医生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从而心生失望和怨气。二是部分医务人员主观上沟通意识淡漠,由于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到位或者不准确,常常引发医疗技术之外的纠纷。三是个别医师疏于沟通,没有及时把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意外如实告知家属。当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时,病患家属倍感意外往往不能接受,直接产生激烈的医患纠纷。
(二)沟通的能力偏弱
在日常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大部分医务人员往往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而与患者间沟通能力的培养则被普遍忽视,从而导致相当部分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较弱。大部分医生认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非难事儿,只要不存在语言障碍就可以实现顺畅沟通。而实际上,医患沟通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真正理解并掌握它决非易事。
三、提高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一)建立医患沟通制度
针对医务人员沟通意识薄弱,沟通意愿不强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制定医患沟通制度。具体从医患沟通的时间、方式、地点以及沟通的技巧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规定。同时制定以改善医患关系为目标的长远规划,建立医患关系协调系统,指定科主任和护士长为分系统负责人,全面负责医患沟通制度的具体落实。
(二)拓展医患沟通渠道
为了进一步顺畅沟通渠道,医院可以安排利用查房、会诊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知识讲座,举办病友会、调查问卷等形式来实现与患者沟通。医院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的投诉管理系统,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把投诉管理系统变成患者和医院之间反馈沟通的桥梁。
(三)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能
为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提高沟通技能,医院可以聘请人际沟通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富有沟通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意识和技巧的专题培训,也可以引进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现场示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研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学习、使用沟通技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能。
患者的就医需求需要通过沟通反馈给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也需要通过沟通得以实现。医患矛盾的出现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有效沟通,重塑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锦帆,王虹,陈亚新等.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李永莲,林玲,孙新生等.加强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8
[3]陈芳云,梁青.医患沟通对医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病案,2008,9(6)
护理工作如何避免医患纠纷 篇7
1 加强普法教育, 规范病例存档
作为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 牢记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利、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自觉守法、护法, 维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同时病案是医疗行为的载体, 在司法审判中, 病案是证明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主要证据。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养成及时、准确、规范、客观记录的良好习惯, 认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护理文书记录要求书写、保存有关资料, 尤其是与护理相关的资料, 如护士交班报告、健康教育记录、输液卡、治疗单、巡视卡、翻身卡等。这些资料是护理人员按照有关护理常规要求, 对患者的治疗、病情进行动态观察, 针对护理问题采取非技术性操作的原始记录, 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反映, 是发生护患纠纷时证明护理工作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是否存在过失的重要证据。
2 加强职业道德形象修养, 尊重患者的权利
加强职业道德形象修养应做到对工作沉着、认真、谨慎;对病人观察敏锐, 言语谦虚、动作轻柔, 逐步领悟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质, 并在整体护理的实践中“转识为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的基本权利, 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应如实告知, 用药前要将药物剂量、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详细说明, 尊重其对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权, 避免因侵犯患者的权益而引发医疗纠纷。
3 要善于用语言技巧与病人和亲属沟通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可帮助护士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病人因病情危重而入住病房或ICU, 使整个家庭陷入一种危机混乱状态, 使其亲属也产生许多身心症状 (恐慌、急躁、粗暴) 及伴随而来的各方面需求[2]。正确运用良好的语言技巧, 耐心仔细、准确无误的护理服务, 包括安慰、聆听、同情、体贴、尊重病人的精神信仰, 都能令病人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无束, 使病人的情绪处于满足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精湛的操作技术, 丰富的专业知识, 精心的照顾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心理治疗可促使病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趋向正常状态, 以减轻压力的不确定感, 从而达到减轻疼痛和提高疗效的目的。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 赢得病人和亲属的信赖。避免使用劝告和说教的语言, 避免应用医学术语, 以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 造成误会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4 建立护理人文关怀理念
护患关系是医院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护士关怀病人要有文化敏感性, 掌握不同患者的文化价值或活动方式, 才能为其提供合乎文化背景所需要的, 对患者和家庭都有益处的关怀表达、解释、处理方式。护理实践证明, 不良的护患关系不仅会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 产生不配合行为, 而且还导致对治疗抗拒, 引发病人及亲属投诉的不良后果。
5 加强责任心, 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护士要具备在紧急情况下分析出首要危机的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 试图找出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全面准确地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 确定病人最迫切的需求, 将其纳入护理计划中。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医嘱, 如遇抢救口头医嘱要再次核对后再执行, 过后补充签字、切莫凭印象或面子操作, 如有疑问时必须核对清楚准确无误后再执行, 只要认真, 富有责任心, 差错、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6 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整体护理理念对护士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精湛的操作技能, 要不断努力学习、更新知识, 加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进行岗前培训、护理再教育, 从而减少避免因业务生疏而引发的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张秀伟, 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6) :540.
医患纠纷成因及其对策剖析 篇8
一、医患纠纷成因
(一)诱因:患方理想期待与现实诊疗效果的冲突
医患纠纷发生的诱因是现实诊疗效果与患方理想期待之间存在差距,患方主观认为自己受到医方的侵犯,因此,断定医方存在过错。心理学家多拉德(Dollard J.)的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2]。挫折是指在达到某一目标时所受的阻碍。当某人想完成一件事情或得到某种东西,而又遭受阻扰,这时就会产生挫折。耶鲁大学的Dollard和Dood等人也曾断言:“攻击总是挫折的结果……攻击行为的出现预示着挫折的存在,相反挫折的存在也总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3]失败与侵害则给患者或亲人留下生理损伤或心理上的痛苦以及经济上的困境,导致患者或家属挫折感的产生,从而诱发患者或家属的侵犯行为。那么,为什么患方理想期待与现实诊疗效果之间存在巨大的冲突呢?
其一,医学研究的对象为复杂人的生理与心理结构,人体组织机能的复杂性及患者疾病的不可预测性所导致的诊疗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医师只能根据某个时间、地点,某个局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实施适当的诊疗方案。其二,即使能够确定最优诊疗方案,医疗效果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种治疗方法,会因性别、年龄、体质的不同而有不同效果。其三,医学发展水平总是有它的局限性,并不能总是完全达到理想化的结果,更不能消除人的死亡,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无能为力。例如,到目前为止,医学对艾滋、癌症及许多慢性病等仍未能找到根本解决办法。
由于医疗知识的缺乏等,患方不能理解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过分地强调自己的权利,加之尽早康复的心理企盼,使之对疾病的治疗期望值过高,对不良后果、医疗意外等更是不能容忍。在治疗效果不佳时,片面的、想当然地认为医方有错,从而引发医患纠纷。此外,在患者(或其家属)理想期待与现实诊疗效果的冲突中,还存在经济问题。高昂的医疗费用也是导致患方期望值偏高的一个因素。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家庭收入的增长。据卫生部卫生统计中心的资料显示,1990年到2005年15年间,城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增长了7.0%,农村增长了4.6%;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市和农村居民则分别增长了23.4%和8.9%,可见,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为了看病,有的家庭甚至倾家荡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患方对于疾病的治愈都报有最大的期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对于花费巨额医疗费用后出现不佳的医疗后果,患方就有一种“人财两空”的感觉,促使其产生从医方“弥补”一下损失的可能,于是对医方提出了索赔的要求。
(二)表层原因:医患双方的不信任
医患纠纷的表层原因是医患双方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相互的,首先是患方不信任医方,其次是医方不信任患方,医生不信任患者源于患者不信任医生,这使医生对患者产生了“害怕”心理,以至于诊疗过程中处处小心,采取防御性医疗,规避手术风险,刻意寻求保存证据,依赖医疗设备,降低承担风险的可能性等等,这无形中损害了医生的声誉,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加深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进一步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患方不信任医方在医患纠纷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本文主要阐述患方对医方的不信任。目前,患方对医方的信任度极低。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2007年调查,超过半数患者在就医时对医生半信半疑,另外20%的患者认为自己完全不信任医生,96%的医生感觉到病人不太信任自己。
造成医患双方的不信任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当前整个社会环境的作用外,也有其客观原因。首先,由于医患双方角色意识的差异与归因偏差往往造成患方误解医方的真实意图。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工作环境、工作经验和他们所持的态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医疗实践也证实,不少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所具有的不同角色意识导致对相同问题不同的归因所引起的。对医方从专业标准角度归因为正常的诊疗结果,或本属于医疗意外的事件,而从患方自身利益角度却可能归因为医方诊疗的失误或事故,片面地追究医方责任。患者可以接受医疗行为的总体成功率,但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理想结果却不能理性接受,往往归因于医生的不尽责。双方认识的不一致,使患者往往怀疑医生的真实动机,不信任感由此而生。其次,医患双方长期不平等的社会交换,造成患方对医方的不信任。我们可以将医患关系也看作是两个有主动行为的人的交换关系。病人提供金钱要求同医生交换服务、信息、药物甚至关爱。病人是主动要求同医生交换的,因为他迫切需要医生所拥有的“资源”,这关系到他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在社会交换中,医生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把找医生看病称作“求医”,一个“求”字,深刻地反映出病人的地位。这种长期不平等的社会交换为医方“剥削”患方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使患者对自己的弱势地位不断认同,从而对处于强势方的医生采取猜疑态度。
(三)核心原因: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医患纠纷产生的根源。信息不对称是指当事人双方都有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私人信息。信息不对称使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成为可能。按照威廉姆逊(Oliver E.Williamson,1985)[4]的定义,机会主义倾向是指人们借助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机会主义行为有“事前”的与“事后”之分。事前的机会主义被称为“逆向选择”,即在达成契约前,一方利用信息优势诱使另一方签订了对后者不利的契约。事后机会主义被称为道德风险,即在签订合约后,一方利用信息优势欺骗另一方而得到好处的多方面动机。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任何交易都存在着买卖双方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而医疗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尤为明显。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医疗市场和一般商品市场进行比较后发现,医疗市场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认为信息不对称正是医疗市场的特征之一[5]。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成为可能。
医疗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三方(医方、患者、保险机构)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医患之间的关系。阿罗在其经典论文《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经济学》中指出在医疗市场中患者极度缺乏信息,诸如对医疗服务何时需求、需求多少及治疗效果等信息一点都不了解,同时,患者还缺乏许多自己关注的医疗服务信息,如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医生用药和治疗处置情况,医生的技术水平,患者的病案记录等信息。医生掌握的信息多,具有信息优势;患者掌握的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患者要想了解这些信息就只有向医生咨询,而医生恰恰有是出售这种商品的人,因此,医患之间建立起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人们患病需要治疗时,首先由患者选择医生,然后医生代替患者选择治疗方案。退一步讲,患者即使获得了一些信息,也不一定能够做出完全正确的选择。失误的判断很可能导致错误的选择,而错误选择的成本很高。因此,患者只有听从医生的安排,这导致医疗服务消费的被动性。
医患之间,由于医方占据信息的主导地位,医生就可以利用信息优势任意操纵服务变量,诱导患者需求或者过度供给,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扬就是例证,患者是无法对医生的行为加以监督和控制的。就拿住院来说,住院比例是随床位空缺而变化,即使在医院中设置更多的床位,它们也会被住满,这种现象被称为“罗默定律”[6]。以下借助卫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模型分析医疗服务中的供方道德风险行为。
如图1,S0和D0分别代表原有的供给和需求曲线,E0代表均衡点,其均衡价格为P0,均衡产量为Q0。一般情况下,一种商品供给增加时,价格会下降(即假设D0不变,S0向右移到S1,均衡点下移为E1,价格降低)。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疗服务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价格的下降并不会导致医疗服务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那么总收入(总收入=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量)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医生为了维持目标收入,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弱点诱导患者增加医疗消费需求,于是需求曲线从D0右移到D1,相应的供给曲线S0右移到S1,这时均衡价格为P1,均衡产量为Q1,分别大于原来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总收入增加。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医方有利用信息优势诱导患者需求的动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综合各种因素做出一个保守的估计:中国供方诱导需求或者说过度服务量很可能占到卫生总费用的20%以上,该估计之所以保守,是因为卫生部门有人认为,中国供方诱导需求的医疗服务可能高达总量的60%。[7]以上都是针对医生来说的,信息不对称等相关因素引发医生道德风险,进而损害了患者利益,引发医患纠纷。而对于患方来说,也存在道德风险。例如,在知道某些疾病无药可救的情况下,隐瞒真相,坚持治疗,期待出现不良后果或死亡以向医院索要巨额赔款。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不可忽略。这也是在发生医患纠纷后有些患方拒绝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因之一。患者的道德风险直接也必然会引发医疗纠纷。
医疗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医患双方不可能互信的根源,如果治疗效果与患方理想预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则医疗纠纷在所难免。医疗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很难消除的,但还是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减小这种不对称的程度。
二、减少医患纠纷的对策建议
(一)重建医生激励机制
通过激励途径来促使医生显示真实信息。要降低医生的诱导需求行为,一方面要改变医生的经济激励机制,弱化医生收入与患者医疗费用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对医生进行精神激励。而要实现以上目标,从根本上需要政府的推动。尽快理顺对公立医院的偿付机制和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真正使医生的收入体现其人力资本的投入、劳务的价值和承担的风险,从依靠“灰色收入”转变为依靠“阳光收入”。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着重价格结构调整,降低医院药品收入。
除了给医生物质激励外,还要对医生进行精神激励,对医务人员的高尚行为予以奖励。医疗体制不能把医生推向对立面,而是要充分激发出医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医生自古以来就是“悬壶济世”的高尚职业,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种“救死扶伤”所带来的职业荣誉感,是激励医生勤奋工作的最大动力。
(二)建立医方声誉机制
声誉机制的建立对缓解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起到很大作用。[8]可以采用建立医院的信誉等级制度的方法,摒弃当前的政府对医院的评级制度,使医生声誉及医院声誉来源于市场,来源于人们的口碑,而不是来源于政府和行政级别。因此,应由政府、社会团体、患者等多方主体对医方进行评价,形成一个“声誉指数”向社会进行公布。这种做法可以公正、准确地反映医方的服务水平,对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对患者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医疗市场声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使诱导需求带来的声誉下降成本加大,健康的医疗市场秩序可由之形成。
(三)建立医疗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医疗机构承受的特殊职业风险日益加重,若任其发展必然导致医患双方产生强烈的自卫防范心理,不利于双方利益的平衡,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医生和医院必须引进“医生保险”机制,尽快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我国医生收入有限,采用“医生保险”更有助于我们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该项保险负责负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而应承担的一切赔偿。可以将医疗责任保险纳入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保险费用由医院和医生共同负担,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保险费率可以采取差别费率加浮动费率确定,根据不同医院发生医疗事故风险程度确定差别费率,并根据医疗责任保险费使用、医疗事故发生率等情况逐年变动。医院和医务人员只要缴纳一定的保险金,发生医疗纠纷就可交由第三方的医疗调解处理机构来参与调解和处理,并由保险公司为患者进行赔付。这样医生与医院都可以应付医疗风险,也可以保护患者的利益,可使患者比较及时地获得赔偿。
(四)完善医疗信息公开制度
完善的医生信息系统和就诊预约系统,确保病人能够十分方便地找到自己想看的医生,可以借鉴国外的社区医生、家庭医生等模式,医生和病人建立长期契约,这有助于形成融洽的关系。鼓励推行的“病人选医生”制度,使医生同病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建立一个行业性医疗信息公开平台,医疗信息公开的内容还应当包括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医院治疗、诊断质量的统计数据,医生的专业特长、技术水平等信息。医疗信息公开制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患者信息量,降低患者信息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医院也借此向医疗市场发送信号,直接减缓医患信息不对称状况。
(五)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
对医疗市场的监督应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主要是指严格医疗市场职业许可证制度。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进入规制,即进入者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在获得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营业。政府制订并完善医疗服务质量标准等各种质量标准,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医院不允许进入市场。事中监督又可称为过程控制,政府应根据医院每年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对医院采取奖惩措施,严重违规的甚至取消其行医资格。事后监督是主要措施,是简单明了的投诉机制和步骤。要依靠信息化手段,使广大患者成为监管机构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来源和基本依靠力量。
参考文献
[1]金永红.为医患撑起法律保护伞[N].健康报,2003-03-25.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童星,张海波.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J.E.Stieglitz.Economies of public sector(2nd edition)[M].NewYork:W.W.Norton & Company 1998.
[6]维克多.R.福克斯.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M].罗汉,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评论(增刊)[J].2005,(1).
如何预防医患纠纷的体会 篇9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 老百姓有身体不适的情况, 必定要到医院去看病。病情解除, 患者及家属高兴, 医院方面也体现了价值, 比较有成就感。因此, 医院和患者之间, 应该是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然而, 现实情况却不尽然, 医患之间屡屡唱出不和谐的音符, 因为不满医院治疗或者部分医生的不良行为, 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患者容易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 不少患者无奈之下只好起诉到法院。
1 法律和调解“双管齐下”, 实行严格的“知情认同”制度
具体来说, 即是医方必须向患方和盘托出其真实的病情, 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治疗成功率、可能的后遗症等, 点点滴滴都须事先阐述清楚。做到让患者对医患关系“五个明白”, 即自己的主治医生、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病情、药品价格、诊疗收费标准;让患者对医患关系“五个知道”, 即对服务承诺、诊治项目和价格、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专家、诊疗程序;让患者对医患关系“五个放心”, 即进而对服务、收费、用药、诊疗、检查。这样医院便能保证患者对自己的状况有完整的了解, 从而避免治疗后的纷争。在利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处理医患纠纷的同时, 也明智地认识到法律手段虽然重要, 但并非是惟一途径, 有时甚至还不是最好途径。实际上, 医患纠纷并非纯法律问题, 背后往往还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仲裁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有: (1) 专门负责调查医疗事故, 调查的重点在于认证主管医生是否尽责尽力以及是否有过失, 并向患方如实通报。一旦证实主管医生有过失, 便向司法部门报告, 由法院做出裁决和处罚。 (2) 担负着类似我国居委会里“调解委员会”息事宁人的角色。由于医、患双方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医患发生冲突实际上在所难免, 此时委员会就得出面, 负责“缓冲”双方的紧张关系, 说白了即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直至双方达到理解或谅解。
2 法治之下的“以和为贵”
2.1 加大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督
把医院的文化, 精神文明提高。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 人们特别是患者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 这就要求全国的医院要依法行医、依法办事, 把医院的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来。
2.2 从事故吸取教训
成立了由医生、律师、民间组织代表参加的医疗事故研讨会, 着重查明事故原因, 并举一反三, 论证今后如何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而随着医疗事故的明显减少, 医患纠纷自然也随之大大减少。
2.3 医院可给医生购买“事故保险”
中、小纠纷便可望通过保险公司就获得解决, 避免了发展为更大的医患矛盾。值得一提的是, 相关的保险公司也会对医疗过程进行监督。
2.4 转变医院的服务理念
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 患者的需要就是医院的目标, 加强医患沟通,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人生健康路, 关爱第一步。以一流的技术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以真诚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满意。
2.5 健全医患关系制度
要想有效处理医患纠纷, 就应该由拥有执法权力的第三方介入, 客观公正地调查研究。即使出现了问题纠纷, 无法提供足够证据的患者方面, 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由执法部门参与, 工作比较容易开展, 一些推诿搪塞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该公开的必须公开, 该透明的必须透明。这样, 处理结果会相对公平, 也容易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既然依靠法律之手纠纷不难解决, 患方自然也不会轻易去冒险当“医闹”了。
医疗纠纷有时候不可避免,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问题也不是一朝形成的。但是, 只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使之能下大力气监督和管理, 事情总能得到解决, 情况也一定会有所好转。
关键词:医患纠纷,预防,组织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冯庚.现代医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沟通:构建医患和谐的必由之路[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6) :1868.
应对医患纠纷 篇10
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所通过的《深圳市医患纠纷处理暂行办法》, 是深圳市为及时高效解决医患纠纷, 遏止因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而出台的新办法。
该《办法》分为总则、医患纠纷的调解、医患纠纷的仲裁和诉讼、法律责任共4个部分。
按照办法, 医患纠纷是指患者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的医疗、保健等执业行为损害了患者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纠纷;处理医患纠纷应遵循属地管理、调解优先、客观公正、快速高效的原则;发生医患纠纷时,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辖区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 患方也可直接申请调解;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 医调室应当以书面形式指导医患双方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医患双方任何一方提出仲裁申请的, 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市政府应当完善医患纠纷仲裁机制;医患双方可就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技术鉴定, 医患双方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 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可委托司法机构进行司法鉴定;医患双方因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患方选择仲裁或诉讼解决纠纷, 如生活困难可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部门应依法支持;在医患纠纷中,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已参加医疗执业责任保险且符合保险合同规定的赔偿条件, 保险公司应当依法赔偿, 未参加医疗执业责任保险的, 由医疗机构向患方及时作出赔偿;卫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 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论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 篇11
【关键词】医患关系 解决机制 医疗腐败
一、医患纠纷
医患纠纷指医方与患方之间产生的纠纷。医患纠纷包括基于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包括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其他医患纠纷(如欠付医疗费的纠纷等等)。
二、我国医患纠纷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医患关系一直处于紧张态势,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从2002年起我国立案调查的医患事件已经有几万起,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医患纠纷表现为多样化和复杂化。医患纠纷的特点表现为:医患案件的逐年上升,医患纠纷案件的多样化以及冲突化,医患纠纷案件解决途径的法律化等等。从医患纠纷的解决途径以及结果来看,无论是诉讼途径,还是非诉讼途径,我国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效率的低下,以及医患双方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所做出的各种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事情比比皆是。当代我国医患关系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冲击着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三、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医患纠纷事件呈现出如此快的速度增长了?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医疗腐败问题突出。由于我们国家正处于医疗改革的前期,往往会出现制度不成熟,不健全的地方,再加上事业制改革的进度缓慢,医院就处于很少能被监管的状态之下。这也就给腐败问题创造了滋生的土壤。医疗腐败首先表现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上,比如,医生向患者索要红包等行为,这无疑恶化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医疗腐败还表现在医疗器械上的腐败,医院购买大型医疗器械,往往价格昂贵,在这方面发生腐败以后,往往只能从患者身上弥补回来,这也会间接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
(二)医生和患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医疗往往是存在风险的,但是医生在进行医疗之前却没有完全向患者传达好相应的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和医生的话语体系不同,医生往往也不能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加剧双方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最后往往就会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三)从政府的监管体制上来看。由于我国独特的事业制结构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缓慢。医院往往享受着政府的特权,却没有为之履行相应的义务,甚至出现无人监管的状态。卫生管理部门在处理医疗事故中没有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造成了医疗服务市场上的混乱与无序。卫生管理部门往往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对医疗事故进行处理,而是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对医院等部门进行袒护,这也加剧了患者对卫生部门的不信任,卫生部门权威丧失,同时卫生部门行政效率的低下,也会间接引发医患纠纷。
(四)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在大众传媒的指导下,谣言往往会以极快的速度向公众传播。改革开放,我国的媒体飞速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由于网路的虚拟性,不少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提高新闻价值,恶意炒作一些医疗事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了医患纠纷。
四、医患纠纷的危害
我们每个人都与医院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医患关系是否良性发展,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那么医患纠纷究竟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着何种影响,具体危害又有哪些,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2、扰乱医院工作秩序。医患纠纷发生时,患者的情绪往往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会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毁坏医疗设施,出现各种医闹事件。
3、更加恶化医患关系。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一旦恶化,很快就会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由于人们都有同情弱者的倾向,再加上大众传媒的各种效应,为了夸大事件的严峻性,往往丑化其中强势的一方,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加剧医院和患者之间的不信任,从而更加恶化了医患关系。
4、阻碍了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医疗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一方面表现在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表现在医疗领域的未知性,这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医疗事故不是医务人员的过失,院方无需承担责任,而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减小社会的舆论,院方往往会妥协,这也会造成以后在未知的医疗领域有更多的尝试.
5、影响社会的安定。医患矛盾一旦升级,后期的处理是异常困难的。医闹事件往往会扰乱社会的公共秩序,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再被一些有心人所利用,当事件升级或者事件处理不当,都可能会上升为公共问题,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公共安全。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主导化的大背景之下,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医患纠纷问题,如何解决医患纠纷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先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文化,法律等多个杠杆进行调节,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解决机制。不仅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要提高社会主体的治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陈美雅《医疗纠纷诉讼外比较机制解决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关于医患纠纷防范措施的讨论 篇12
一、政府加快医疗改革, 完善医疗体制建设
(一) 医患纠纷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但医疗体制的不完善无疑是其根本原因。
因此加强医疗体制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议程中的当务之急。
(二) 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部分医患纠纷的产生归其原因还是在于法制建设的不完善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由于医闹事件的不断发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患者家属对院方的不满和贪财心理以及院方面对医患纠纷时息事宁人的心理, 煽风点火, 借可以为家属获得医院赔偿款为由, 鼓动患者家属与院方产生纠纷, 促成医闹纠纷的产生和事态扩大, 危害社会稳定, 形成职业“医闹”的黑色产业链。试想, 如若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 填补处理医患纠纷条例的漏洞, 医患纠纷便会得到减少, 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也会得以减缓。
(三) 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医疗保障服务的投资力度, 斩断医疗单位的获利企图。
医闹纠纷还有一重要原因便是经济纠纷。据调查, 大部分医院在收治患者时会要求先交费后治疗的服务流程, 这让一些家境贫寒的患者经济更加紧张, 甚至会因欠费而失去治疗良机, 成为潜在的医闹分子。因此, 政府应加大财政力度, 尽快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切实为人民服务。
二、院方加强医务人员专业修养, 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
(一) 注重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德医风建设是核心支撑, 只有迅速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 提高亲和力, 拉近医患距离, 主动热情服务, 做到视病人为亲人, 才能构筑出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
沟通是产生相互理解的桥梁。在患者就诊时, 医务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及具体诊疗方案, 确保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参与权, 体现院方“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同时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还应注意沟通技巧, 温和待人, 将难懂晦涩的专业术语用通俗表达告知患者, 使得患者对病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掌握沟通技巧, 开通交心桥梁。
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提高沟通能力, 首先要讲究语言艺术, 说话恰到好处。谈话的声音不高不低, 语气柔和可亲, 语速不快不慢, 语言简练而重点突出。另外, 还要注意行为沟通肢体语言的运用, 包括护理人员的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与患者交谈时面带微笑, 是赢得患者好感的最快途径。目光适当相接且柔和、自信会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 使患者易于接受。
(四) 构建和谐氛围, 医护合作双赢。
和谐的科室氛围是医患和谐的前提。尊重和理解, 既来自于医患之间, 也来自于医护之间, 尤其在有可能出现医护耦合性差错的情况下, 分歧、意见和对医生 (护士) 的评价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 否则将对患者起到暗示作用, 在潜意识中给患者灌输了治疗、护理有问题的思想, 埋下纠纷的种子。
(五) 尊重患者权利, 实施人性化护理。
如今的医疗事故鉴定以有无医疗事故为准, 而司法鉴定则侧重于医疗行为中有无过失, 医疗事故鉴定否认事故的情况下, 司法鉴定往往得出相反的结论。治病救人不可避免地具有双刃性, 所以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人性化护理非常重要。
三、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社会的参与
良好的医患关系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医疗保障服务离不开社会的监督, 合理适当地监督可以有效的保障医疗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 但是片面、失真的报道必须杜绝。因此, 媒体工作者们要抱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 客观准确的报道医患纠纷事件, 绝不能以偏概全, 误导民众。同时医院方面也应积极配合媒体, 正面宣传医务工作者的正面形象, 让大众对医院有更加真实全面的良好印象。
四、结语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是医院和患者之间的需求, 是社会稳定的需求, 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要。妥善合理地解决医患纠纷, 这不仅需要院方的努力, 需要政府的支持, 更需要我们普通民众的共同参与。只有当我们大家一同努力, 医患纠纷才能得以解决, 社会才能安定, 国家才能富强。
摘要:医患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信赖、亲密合作的关系。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然而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变、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 传统的医患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 医患关系作为一种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医生角色与患者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新的动向。
关键词:医患纠纷,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EB/OL].豆丁网.2010-03.
[2]浅析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EB/OL].百度文库.2011-03-01.
【应对医患纠纷】推荐阅读:
医患纠纷调处10-29
分析医患纠纷成因06-19
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08-10
急诊医患纠纷防范论文08-27
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09-11
医院医患纠纷的原因12-04
医患纠纷学习汇报材料11-22
关于患者医患纠纷情况说明07-05
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11-27
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工作进展情况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