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共6篇)
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 篇1
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与健康, 患者的需求越来越高, 医患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医疗纠纷的增多;尤其是儿科, 由于易发生医患纠纷使许多医院和医护人员转行, 从而造成目前儿科医护人员严重短缺, 这种现象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1 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患方的原因
1) 家长过度保护:在儿科纠纷中, 有20%患儿的病情延误是因为家长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所致, 尤其是新生儿, 由于家长拒绝打针、抽血、做检查, 以致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 家长对医疗过高期望:当前医疗水平同家长的期望值存在一定差异。孩子患病后, 家长总是希望医生有“回天之术”, 药到病除, 护士技术高超, 穿刺一次成功[1]。但当出现的治疗结果不是他们所期望的结果时, 就将抱怨、愤怒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认为是医务人员侵害了他们的利益, 从而形成纠纷;
3) 家长自作主张: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 自作主张, 发烧用退烧药, 咳嗽用镇咳药等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有时, 医师主张吃药治疗, 但家长认为打针会恢复得快, 而有些患儿需要打针治疗时, 家长怕打针痛“孩子遭罪”而要求吃药。有时患儿需要住院观察或治疗, 家长却担心对孩子照顾不周等, 拒绝住院, 或者在住院期间擅自离开病房。患儿病情发展很快, 稍有闪失就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出现意外;
4) 经济方面的原因:关于经济方面的医疗纠纷并不在少数。当患者看到医药费昂贵时, 总会误认为医生吃“回扣”。有些患儿已经用过不少药物, 体内产生了对药物的耐受性, 再到该医院治疗时, 医生需要用其他类型的药物, 价格可能有所差别;此外, 对于体质差的孩子, 常规疗法效果不显著, 也许花费上就比较大一些。另者因近几年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检查及治疗手段不断增多, 费用也随之增多;
5) 家长对医方不信任:少数家长缺乏医学常识, 却听信谣言, 对非医护人员的言语深信不疑;由于对医疗事业不了解, 对医方不了解[2], 而对医生给患儿所用药物及各项检查, 总是持怀疑态度, 治疗不配合。而在就医过程中走后门, 塞红包。但当医疗损害发生后, 家长除了伤心, 更加因为不了解、不信任, 而直接引发医疗纠纷[3]。
1.2 医方的原因
1) 儿科服务的对象是新生儿至12岁的青春期儿童, 由于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用药量小且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限制了儿科的用药量, 增加了儿科的用药风险, 同时也降低了儿科的诊疗收入, 结果导致从事儿科医护人员调动, 甚至转行, 从而现阶段儿科人员严重短缺;儿童抵抗力及免疫力相对成人均较低, 天气、环境的微弱变化便可导致儿童患病, 而致流感等传染病流行时, 遂病患住院率居高不下, 医生很难长时间保证优质的服务[4];
2) 儿科病区有所限制:由于儿科的特殊性, 大多数县级医院还承担着小儿传染病的诊治,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无有效隔断措施, 对病区其他患儿均有很大的威胁, 特别是新生儿病区, 尤其存在着更大的隐患, 一旦出现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 后果将不堪设想;
3) 部分医护人员对一些急、危重情况缺乏经验, 在诊疗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不详细, 以致漏诊。或者对小儿病情变化快, 有时难以预测这一特点未足够重视, 当病情突然恶化时, 家人难以接受, 引致纠纷;
4) 医患沟通欠佳, 个别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工作态度不端正, 缺乏耐心及对患儿同情心, 在工作中未做好病情解释工作, 解答问题, 简单生硬, 缺乏与患者沟通技巧。“以人为本”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5) 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对患儿家长病情知情及告知不清和不全, 病程记录不完整。在抢救危重患儿过程中说话不注重场合和方法以致发生医患纠纷。
2 如何避免和防范医疗纠纷
2.1 提高医疗技术
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它不仅要求医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更要求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 儿童的许多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 儿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需要多年经验积累和学术探讨才能胜任的医疗专业。儿童疾病多为急症, 儿童修复能力强, 处理及时恰当就会救孩子一命, 处理不及时恰当也许孩子就没了或废了, 所以, 儿科医生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 更要有精湛的医术才能胜任。无论何时何地, 医生要有能力为患者解决问题才能称为医生, 因此, 努力提高专业医疗技术是儿科医生神圣的职责。
2.2 像家长一样关爱患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家庭的希望, 父母的寄托, 孩子生病时, 家庭的过分溺爱和过高要求, 导致对孩子生病的心理承受力极度脆弱和对诊疗措施的过分担忧。儿科医生应该理解患儿家长并给予更多的关爱, 当然这种爱是理智的以患儿利益为基础的, 并需要耐心地充分与家长沟通。在儿科医学领域, 有许多遗传和出生缺陷性疾病都是无法在后天完全治愈的。在这种时候, 家长更需要儿科医生和他一起共同面对生命的痛苦考验, 更需要给患儿更多的呵护和关爱。健康是相对的, 残缺不一定就不美, 但爱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
2.3 加强医德修养
作为医生, 所肩负的职责是神圣和沉重的, 因此, 作为儿科医生, 既然选择了这个神圣的职业, 就必须凭着良心和人格行使自己的职责, 必须首先考虑儿童的健康, 必须以博爱的精神维护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荣誉。儿科医生承受的生命重托更沉重, 面对的是天真无邪而又弱小的生命, 承载的是整个家庭的希望, 每一次诊疗行为实际上都是最纯真的生命对话, 尽自己所知所能去帮助每一位就诊者的家庭度过生命的难关, 是儿科医生的人格和良心的基本定义。
2.4 宽容、敬业、安贫和博爱
目前, 我国医疗体制正处在敏感时期, 改革中的阵痛首先冲击的是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在这个特殊时期, 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秩序混乱的不正之风。对于儿科医生而言, 面对的是不会自诉病情的孩子, 需要运用更多的诊疗知识和手段、付出更多的劳动来确定病情, 且对于患儿, 用药选择困难, 用药范围小, 用药量少等实际问题, 均影响整体效益的提高。但作为儿科医生, 在期盼政府推行合理的政策的同时, 更需要提高职业素养努力达到无私奉献、宽容、敬业、安贫和博爱的崇高道德境界。收入高低并不与自身价值相平行, 现状既然如此, 儿科医生就必须更加爱护每一个就诊的患儿, 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改善患儿的健康状况中体现。儿科医生如果严守医德, 一切从患儿利益出发, 就会大大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凤兰.儿科医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 (24) :4.
[2]彭贞香.从医患纠纷看医患沟通[J].临床与实验杂志, 2008, 7 (10) :138.
[3]付彩儒, 李云.浅议医患纠纷的成因及防范[J].西部中医药, 2013, 26 (1) :62-63.
[4]王锦帆, 季晓辉, 王心如.构建“医患沟通学”的思考和探索[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 27 (10) :48-49.
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 篇2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卫生局的正确指导下,我区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家属及社会公众对医学知识和医疗规则的复杂性缺乏了解,对医疗的高风险性缺乏认识,存在信息不对称状态,医患之间沟通不到位,相互间缺乏信任,致使医患纠纷逐年增多,处理难度日渐增大,医疗职业风险日渐突出。许多本可以通过正常法律途经解决的医疗纠纷,却发展成以“医闹”来解决医患纠纷的怪现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现将我区医疗纠纷分析如下:
一、医疗纠纷的基本情况
(一)医疗纠纷上升势头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重视,各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由于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医疗纠纷一度呈明显上升。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卫生局和各医疗机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的各项管理活动,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与交流,从一言一行入手,及时消除纠纷苗头,医疗纠纷上升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较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数量有所下降。
(二)“医闹”现象依然突出。医疗纠纷一旦出现,不管医院有没有过错,患方均要求医院进行经济赔偿,而且数额巨大,院方则尽量避免赔偿或少赔,双方很难达成一致,容易将矛盾激化,引发“医闹”。这些“医闹”现象的共同特点是,纠纷出现后,既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也不向法院诉讼寻求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采取一些非法过激行为,向医院和政府施压。部分病人家属心存在“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思想,以索取巨额赔偿,有的医疗机构被逼无奈委曲求全、赔钱了事。2011年一个体医疗机构最高赔偿达4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医院出现了职业“医闹”人员,这些人穿梭在各大医院之间,专门找一些发生医疗纠纷和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的人,组织相关人员到医院闹事,索取巨额赔偿,并从中得到好处。“医闹”的常用手段有:
1、围堵办公室干扰工作秩序;
2、聚众静坐干扰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3、以宣讲、挂横幅、贴大字报等形式贬损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声誉;
4、将伤者抬到医院大厅扰乱就诊秩序;
5、在医院大门(厅)摆设死者棺柩、花圈,设臵灵堂;
6、打砸医院公共设施;
7、跟踪、围攻、殴打医务人员;
8、组织人员到信访机关上访;
9、围堵卫生行政部门。
10、利用小报媒体等夸大、扭曲事实。
二、医疗纠纷产生的根源
(一)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要求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矛盾(既医疗的补偿机制不足)。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政府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加之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民间流传着: “看病的不如算命的”、“拿手术刀的不拿剃头刀的”、“扎针的不如扎鞋的”、挂号费不如停车费),医院的发展建设和运行费用主要靠创收来解决,迫使医院另辟新径,采取手段创收赢利,以维持医院生存和发展需要,形成了医疗服务被赋予消费和市场色彩,加重了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造成了患者对医院和医生不信任。
(二)医疗机构与患者的认识和观念之间存在矛盾(既医患双方观念上存在差异)。医疗机构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医院领导及医务工作者认为行医是一种“行善”、“行仁”的行为,是良好的医德表现,对患者隐隐约约存在“居高临下”、“以我为主”的作风和态度,不能设身处地的为替患者着想,忽视了病人及家属的权益和感。二是部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再加上临床经验不足、业务不过硬,导致医患产生矛盾,从而引发纠纷。有的医师病史询问及查体不细,重辅助检查,凭经验办事,忽视按规章制度操作;有的态度冷漠,语言生硬,不耐心解释患者的疑虑,造成患者对医院不满;有的检查诊断不仔细,误诊误治,或用药不当,有时对病情发生发展转归缺乏预见,患者病情突发恶化处理不及时,发生医源性并发症等。三是医院管理不严,医生病历记录不及时,表达用词不当,时间不准确,前后矛盾,甚至违反医疗处臵规范,开口头医嘱。有的不落实规章制度,粗心大意,手术开错部位等。同时,有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态度生硬、冷漠、傲慢,不愿多和患者多说一句话,回答病人的提问简单粗暴,不为患者节约医药费用,较多地考虑机构和自身的利益,医患沟通不足,不履行告知义务,或说话方法欠妥,缺乏沟通艺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方面:一是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的的特殊性及高风险性不理解,同时又对疗效期望值过高,以为进了医院就一定能达到治病和救命效果。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医疗效果的差距让他们难以接受,因此一旦疾病预后不好或出现并发症,患者家属便把所有责任强加于医院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很多人认为,看病就是“消费”,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如果治不好,医生就是“图财害命”。三是也有少数人刻意制造事端,借此想免除部分或全部医疗费用,甚至有人想借机生财,发家致富。
(三)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与缺乏有效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之间存在矛盾(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疾病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决定了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在实践中存在意外和一定概率的错误率甚至事故。无论医务人员如何尽心尽力,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此种风险是医务界必须承担,才能挽救生命,医学才能不断进步。但风险也是医务界无法承担的。在我区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的矛头就直接指向医院和医护人员,医患双方直接发生冲突。同时,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不能满足群众就医的需要。因此,为医疗行为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尤其必要。
(四)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人民群众的诉求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既患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本过高)。由于目前诉求法律解决医疗纠纷成本高,程序较复杂,并且相关法律模糊和空缺,医患纠纷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怕沾上,管理部门也视为畏途,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医闹”。同时,医患纠纷的技术性、专业性较强,一般人和非医疗部门无法弄清其中的基本是非,患者自然会选择成本低、技术低的“医闹”方式解决医疗纠纷。
(五)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既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队伍出现断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学历低、职称低,经验不足,加之医疗设备配备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就医需要,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冷落,群众看病纷纷涌向城市大医院。患者的无序流动造成城市大医院超负荷运转,普遍存在着“挂号、交费和检查排长队,看病只要五分钟”的现象,看病的不方便引发多数患者的不满和抱怨;同时,医生在一天内要看几十个病人,必须尽快做出检查、诊断和治疗,他们忙得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时间向病人作耐心的解释。医生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这常常是影响医患关系最直接的“导火索”。
(六)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与医疗纠纷的实质之间存在矛盾(既媒体的片面报道)。不可否认,少数医务人员收“红包”、拿“回扣”、作“过度检查治疗”等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易给外间人们对医务人员产生片面的认识。但部分新闻媒体记者热衷于医疗纠纷的报道,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大肆炒作医患纠纷的报道,对医疗纠纷报道有失偏颇,加深了医患关系紧张。特别是对某些医疗纠纷在未经专家鉴定前,就草率发表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加重造成指责医师、同情患者的社会偏见,对广大医师的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在无形中助长了个别患者无理取闹的嚣张气焰。
(七)医疗机构处臵力度与部门协调之间存在矛盾(既部门联动作用不强)。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卫生技术权威等部门认为医疗纠纷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事,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医疗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案件,有较强的复杂性、专业性,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是非,公安部门、司法部门、卫生技术权威等部门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对患者存有同情、恻隐之心,在控制现场时,也时有顾虑,怕引火上身。少数基层民警处理此类问题经验不足,力度不足,对破坏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的行为打击不力,只要闹事方不是太出格,不主动采取措施,助长了一些人闹事气焰,也会使一些当事人误认为“医闹”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也容易导致纠纷升级。同时,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不完善,职能发挥不到位,致使医疗纠纷处理缓慢。
三、纠正医患矛盾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机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疾病谱的增加,目前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集中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而众多的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是医患冲突,这种医患间“供需关系”失衡,需要政府:一是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二是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供需关系,三是调整医疗资源,优化服务结构。四是完善制度。五是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待遇)。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完善和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根本措施。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的仪表形象,能给患者产生第一印象,优美的环境给患者增加舒适感;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只有不发生或少发生医疗过错、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才能少发或不发生医疗纠纷。同时,要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督查,各项医疗安全、岗位大比拼和知识竞赛活动,及时发现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补救(整改)漏洞(问题),减少或杜绝安全隐患。
(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是落实医德考评机制。医院要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及家属,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行,不断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医院要定期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回访,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的信誉。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同意权。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对其诊治手段的作用、成功率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危险,自觉履行对患方的告知义务,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做好证据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以确保医疗安全。二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奖惩措施,坚持一切从病人出发,尊重病人的权利,在医治过程中不因事小而忽略,不因病轻而怠慢,不因繁忙而埋怨,不因病重而推诿,热爱医疗事业,刻苦钻研技术,适应医学观念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树立整体观念,团结协作,互相支持。要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顿月活动,教育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避免因吃请、受礼、红包、回扣等恶习导致纠纷的复杂化。三是加强医患沟通,健全谈话制度,促进医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求医本身就是比较艰难的,患者会承担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如医务人员在此时对患者不热情、不耐心、不细心,骄傲、生、冷、顶、推,极易产生医患矛盾。四是提高医疗服务信息透明度,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在医疗机构建立住院一日清单制和收费项目公示制,增加医疗收费透明度,让患者在医院里花钱看病明白、放心、舒心。逐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一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在医疗机构中要积极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全员学习和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和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实行纠纷与科室个人挂钩,纠纷出现后,科室和个人应当承担责任,加大对纠纷责任人的处理力度,对发生纠纷的单位和个人要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定性不准不放过,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改进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二是医院人事、医务、科教部门应制定完整的医护人员业务培训计划,搞好在职人员培训,特别是加强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带教和继续教育,抓好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三基”训练,达到人人过关。三是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文书书写技能,有效防范医疗过失。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准确、科学、真实地完成所有病历记录(包括各种必要的协议签字),完成各种必要的检查并完整保存。医院主管部门应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全院各病区的病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和指正,确保每一份病历资料的质量。
(五)完善医患调处机制,规范化解渠道。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后,医疗机构和患者可以采取3条基本途径解决。
1、通过医患双方自愿协商解决。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行协商,达成共识,签定协议,终止医患纠纷,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快捷有效地化解医患矛盾。
2、通过医患纠纷调解委员调解解决。当发生医患纠纷时,医患双方当事人不愿自行协商解决纠纷,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及时组织医疗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核实后,通过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组成)进行调解:(1)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调解,及时给予解决,(2)事实不清,责任不明的,将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责任划分,拿出处理方案。
3、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解决。当医患双方既不愿意协商解决,又不同意医患纠纷调解委员调解的,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根据法院的审判终结医疗纠纷。
在日常处理医患纠纷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公安、司法行政、法院、信访、宣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及时争取指导和支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以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为主线,积极推动医患双方友好协商、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公安机关现场调解、人民法院案件审理全过程调解、信访部门调解以及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全过程调解,并把各类协调处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协调处理方式,努力构建医患纠纷大调解格局。同时,医疗机构应落实医疗事故的防范和处理预案,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投诉,及时受理并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指派得力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纠纷现场,宣传相关政策,引导医患双方依法处理医疗纠纷,防止事态扩大。
(六)加大日常执法力度,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政府要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工作,把医院列入重点治安范围,公务机关可与医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相关消息,及时了解医院的治安情况。严格贯彻落实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的通告》精神,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增强执法力度,控制医疗纠纷恶性升级,切实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七)建立“保险赔付+期内服务+第三方管理”的保险服务新模式。大致意思就是聘请医学、药学、心理学、法学等人才,组织成立第三方管理组织。由于我区的医疗保障未能普及,看病难、看病贵,有的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造成病人对医疗水平、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满意的疗效,患者往往把不满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如医患双方共同投保医疗责任保险,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及家属不会直接找医院、医生,只是请律师同法院和保险公司交涉即可,如果法院判决赔偿,由保险公司支付,这样可使医患双方不直接接触,避免矛盾激化,使医务人员从复杂的医患矛盾中解脱出来聚精会神地做好本职工作。
(八)加强法制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医院是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职责,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涉及医患双方,单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患者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医生这一职业。新闻媒体在监督的同时,应加强正面宣传,多报道一些正面形象,少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减少群众对医院认识上的偏见与误解,促进医患间的信任和理解。医院也要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让群众了解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还存在众多未知领域,医院不可能包治百病。同时,医学目前仍处于经验科学的阶段,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人文色彩,人们应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医学,看待医疗行为,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是整天和脓、便、血打交道,生命攸关,责任重大,工作强度和压力超乎寻常。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要格外体恤医护人员的甘苦,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 篇3
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或医生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多多少少的受到利益驱动,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个别医生为了增加个人收入,过度检查,加上媒体对医院的负面报道,使得医患关系过度紧张,患者对医生信任度降低,对各种辅助检查有抵触心理。来到超声科后,对于接诊的护士自然会发泄不满情绪,如这时没有有效的沟通,即可引发医患纠纷。
2、科室间的协作不好:部分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了解不够,对于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及检查目的没能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如泌尿系及女性下腹检查需充盈膀胱。检查胆囊需禁食八小时以上等。患者来到超声科不能如期检查时,会把医生的过错转嫁到护士身上,而登记护士如果解释不到位或态度不好,医患纠纷就会一触即发。
3、超声科内部合作不好: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各医疗机构的条件、设备以及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方面不尽相同,或是疾病发展处于不同时期,医生对同一疾病的诊断结果有差异,当遇到复查结果不完全相同时,患者心里会产生疑问,如果检查医生没能给患者解释清楚,解释工作就会落到发诊断报告的护士身上,当患者感觉解释不满意时,自然对检查结果产生怀疑,导致纠纷发生。
4、超声科护士自身素质不高:(1)接诊护士服务态度方面:由于每天工作量很大,面对患者的询问,个别接诊护士服务态度冷淡,说话简单生硬,解释不耐心,这些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激化医患矛盾,引发患者不满。某些接诊护士没有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工作,出现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的登记错误,引发患者的延误检查或无效检查,甚至出现错误检查;(2)做文秘工作的护士工作不严谨:某些护士在书写报告时欠缺严谨的工作态度,如遇到检查医生检查时间较长时,护士等待期间会干一些无关工作的私事,如翻阅杂志、玩手机等,难免会听漏检查医生报告的数据与结果,导致出现左右错误,数据错误,诊断结果漏写等情况,而检查医生因工作量大,对检查报告审核不认真,错误报告就会流出,引起患者不满,容易发生医患纠纷;(3)操作技术不精:某些特殊检查和治疗需要护士的参与,如超声造影,需要护士做静脉穿刺,如果护士穿刺技术不精,穿刺失败会引起液体外渗,穿刺部位局部水肿,导致患者或家属不满。
防范措施:
1、倡导用心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投诉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服务态度,据文献报道占41.7%[1],其中对医师及护士服务态度的投诉远远高于其他工作人员。加强经常性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全员培训,尤其是沟通艺术的培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流程,使医务人员树立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时刻做到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关心和尊重患者的感受,争创“感动式服务”。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作为超声科的护士,不仅要懂得一般的临床知识,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如穿刺技术等,还要学会超声基本理论和超声图像的识别,同时对超声检查的基本要求更是要熟悉,否则,在工作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要求,医院和科室要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和考核,超声科护士在进入超声科工作前,要选择临床操作技能好的护士,进入超声科后,要进行3-6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她们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适应超声科工作。
3、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科室管理 医护人员由于工作性质,长期处于高度紧张,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同时要面对各种压力和不理解,如果科室不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就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医院和科室应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出现的纠纷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管理规定,同时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 ,严格奖惩制度,对投诉查证属实的人员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4、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关系 护士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素质,衣着整齐,仪表大方,微笑服务,文明用语,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定期对医务工作者定期培训,请外院及培训机构的专家展开培训,使之掌握好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换位思考,出现纠纷后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适当让患者发泄心中的不满,然后再耐心解释,必要时向患者赔礼道歉。超声科医疗纠纷不仅仅是超声科相关,也与其它相关科室有关,特别是开取申请单的科室密切关系,医院应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超声检查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减少科室之间的误解,减少医患纠纷.
5、出现医疗纠纷,及时妥善处理 患者投诉经过双方的沟通和交流,绝大多数都能理解和原谅,对待患者与家属的投诉,积极应对投诉,接诊投诉的护士要态度和蔼,解释详尽,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报告科主任,把患者的不满情绪缩小到萌芽状态。对科室不能处理的纠纷,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应尽快介入,积极处理,对投诉的的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对查证属实的投诉及时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处理意见告知投诉人,向投诉人表明医院的态度和处罚决心,并征求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医患纠纷是医疗实践的共生体,只要有医疗行为,医患纠纷就不可能完全避免【2】。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在临床医学上被广泛应用,并且越来越多,超声科的护士工作贯穿于患者检查的整个过程,超声科护士必须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牢记“对患者多一点同情,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真诚”的科训,医疗过程中始终做到防微杜渐,才能减少或避免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华斌,李玲,卢蕊,等.体检投诉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0):1156-1158
农村卫生院医患纠纷原因分析论文 篇4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在医生确诊患者疾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对医学影像技术的依赖性增加,患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诊断结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
关键词:影像技术;农村卫生院;学历;设备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在医生确诊患者疾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对医学影像技术的依赖性增加,患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诊断结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农村卫生院影像技术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大致有技术操作存在误差、设备不够先进、患者对影像结果的解读存在偏差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下农村卫生院影像技术科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
1人员操作原因
在农村卫生院工作的医学人员大多都是学历比较低,尤其是从事影像技术方面的人员学历更是普遍较低,接受专业的.正规的影像技术知识的人员很少,相当多从事影像技术的人员多是专科毕业,更甚者有些是三流大学毕业,掌握的X线诊断知识面较窄,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差、对影像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了解不够,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都会造成医学影像结果存在偏差,此外,农村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能够取得专业执业证书的人数也比较少。对于这些学历专业水平不足的影像技术人员来说,农村卫生院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是快速提升其从业技术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资金、设备等问题,农村卫生院根本不能保证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得到及时的培训。
2设备不够先进
农村卫生院属于医疗卫生体系中等级较低的一个单位系统,在农村卫生院的日常运行中,资金投入往往不足,而且一些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很慢,尤其是影像技术设备,更有甚者,农村卫生院的影像技术设备都是当地县医院所淘汰的设备,使用时间很长,大部分都在十年以上。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重视身体疾病的检查,由于农村卫生院长期的机器设备落后,人们在检查身体时最基本的也会选择去县医院,这样就导致农村卫生院备受冷落,机器设备的更新与保养检查几乎荒废,一些机器的功能都损坏掉了,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非常困难,所以单凭平片对许多疾病就不能作出明确诊断。
3疾病本身的原因
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 篇5
【摘要】近年来,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儿科护理纠纷也逐年攀升,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但给医院及护理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失,也将使病患本身及其家属蒙受极大的伤害与损失。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儿科会细节中存在的各类可诱发护理纠纷的隐患,并就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纠纷;原因;防范措施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纠纷演变为社会焦点。更有“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之说,医护人员虽担心新条例实施后会使其行医环境更加严峻,但更多的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形成的共识:转变观念、理性面对、加强自律、积极应对。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开始着手变革,找寻自身的原因。儿科的临床护理中所接触的病患多为新生儿、儿童等特殊对象,儿科护士不仅是患儿的直接护理人,更是患儿的康复指导者、代言人。传统的护理理念及意识已经不能适应于现代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这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在儿科从事护理工作已有多年,现就引发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院儿科护理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引发儿科护理纠纷的细节因素
1.1 护理人员态度欠佳:据资料显示,因护士态度欠佳引发病患家属不满占60%[1],护士人员工作无激情、被动,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儿及家属的要求回应冷淡或置之不理,患儿及其家属得不到尊重与满足,极易造成其对立情绪,从而导致纠纷。
1.2 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配伍不足,会给高质量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护理人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会严重影响到护理质量与安全性,尤其是儿科护理带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发病高峰期,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人手不足可造成基础护理工作的缺失,更不用论及细节工作的完成情况,如患儿入院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输液中出现漏针、拔针、换液不及时等引发的纠纷。
1.3 儿科护理难度大,护理人员心理负担重:儿科护理的服务项目多,就算是加药、输液等基本操作也要比成人难度高、风险大。如患儿会因为重新或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疼痛会使患儿哭闹,家属看到患儿的反应后会过度紧张,护理人员也承认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心理压力,导致护理人员神经高度紧张,如若超越其承受能力将引发护患纠纷。
1.4 护理工作未得到应有的尊重,造成护理人员心态失衡:由于某些家属自身素质或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对治疗效果抱有一针见血的期望,因此无法客观地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做出客观的评价,甚至不尊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忽略护理人员所做的努力,挑剔护理人员的工作,以上因素均易导致会人员情绪低落、心态失衡,带有不良情绪进行工作,极易触发护患纠纷。
1.5 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繁琐,极易发生服务不全面、观察欠仔细的现象,常规护理后未及时巡房,无法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个别护士态度生硬,缺乏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给患儿家属造成恶劣的印象,患者家属因此产生不满情绪而引发护理纠纷。
1.6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未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护理
记录漏洞百出、记录不及时、随意涂改,护士缺乏与医疗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导致纠纷发生后难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再加上护理记录欠规范,无法提供规范的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活动的有力凭证,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二、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打造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转变其护理观念:护士应统一着装,大方得体、举止文明,为患儿及其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到患者家属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这些隐藏的护理细节,细节决定着护理质量。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模式,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护士属于医疗服务群体,就应以理解病人、尊重病人,为基本原则,对待病人要有耐性与爱心,工作中可进行换位思考,尽力为患儿着想,激发其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适当扩充护理人员队伍,增加护士编制:增加儿科一线护理人员的配备,合理调配,合理排班,避免护理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制订如分配、评优制度、提高津贴等激励机制,向儿科医护人员倾斜,以稳定并壮大儿科护士队伍;实行助理护士制度,在儿科中增加助理护士,将如新生儿生活护理等技术性不高科内记账等的工作交由其處理,以便于护士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医疗护理上来;实施弹性排班,尽量实现闲时可以歇,忙时有人的排班方法。适当为医院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和经费,以吸纳并稳固护理人员的队伍。
2.3 加强护士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建立护患之间信任的桥梁,儿科护士必须自主自觉地训练并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临床经验尚浅的护士,更要虚心学习,只有硬的业务技能才能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赞许与认可,才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4 规范护理文书的记录:护理记录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客观证明材料,其可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依据,也是护理纠纷发生后重要的证据,护理记录要详细、真实、整洁无涂改、及时、无遗漏,我院儿科针对各年龄层患儿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记录要点以作参考,做好护理记录,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防范因护理记录不当而引发的护患纠纷。
2.5 为护士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其减压:尊重护士,医院按要求配备护士数量,避免护士超负荷轮班,提高护士待遇,听取护士心声,开通护士诉求通道,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护士进行减压与放松,采纳护士对医院工作的合理建议。
2.6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医院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医护人员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如在院内网上进行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培训,月末分批进行考试,内容涉及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规范、护理核心制度、本岗位职责等。通过培训和考试考核,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强化核心制度和本岗位职责,明确了护理人员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护士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2]。
三、总结
由于患儿年龄小、无法主诉病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变化多、陪护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等特点,护理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患儿家属过度紧张、对护理要求过高,护理人员态度欠佳、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等都是诱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将细节管理引入儿科护理管理,从细节处着手,增强护理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与防范,才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俊丽.浅谈儿科患者心理与护患沟通技巧[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04) : 379-381.
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 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维权意识逐步加强,以及媒体的大力宣传,使病人对医疗消费和自我利益保护意识日益增强,随之医疗纠纷的发生也呈现上升趋势,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医疗工作和医院的声誉。儿科病房护理工作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加之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护理纠纷更易发生。因此,在儿科病房如何进行护理管理,减少护患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因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
表情冷漠是一名合格护士的大忌,对待患儿要耐心、热情。儿科临床护理由于工作琐碎、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在接待家属过程中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无法仔细解答,语气显得有些生硬,以致家长认为你服务态度不好,尤其在护理操作失败时没有任何歉意,在家属有所怨言时不能很好克制自己情绪,更容易使矛盾激化,以致于产生纠纷。
1.2 工作责任心及技术操作水平
儿科患者由于没有自主意识,病情变化快,难于预料,病情资料完全依靠家长的叙述及护士的密切观察所得,儿科护士如果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下所得到的资料,一旦发生护理纠纷,必败无疑。而对于儿科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家长要求也比较高.
1.3 护理差错
护理纠纷最常见的另一个原因是护理差错,而护理差错的发生大多因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所致。
1.4 收费问题
现在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看病难,看病贵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患儿住院期间的费用都是由护理人员去催缴,这就容易让家属的不满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从而产生护患纠纷。
1.5 医院环境问题
儿科病房家长陪人多,患儿抵抗力差,冬天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污浊,不流通,加之家长情绪激动,易激惹,容易产生护患纠纷。
1.6 其他因素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长病,全家都动员起来,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高一些,甚至有时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旦满足不了,容易产生护患纠纷。
2 防范措施
2.1 改善服务态度,缓和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态度要和蔼,可适当逗一逗患儿,让患儿的笑声使家属心情开朗起来,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如“这个小朋友真勇敢、”“真是个好孩子等”,同时要主动与家属交谈,向家属介绍一些疾病预防及家庭护理知识,对家属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回答,对于家属提出的意见及时反馈取得家属信任,对其配合诊疗的语言、行为给予赞扬,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如操作失败或在护理过程中对家属在语言、行为上有不妥之处,应当及时赔礼道歉,取得家属谅解。护理人员应能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常思考“假如我是患儿家属”以体验患儿家属的心理,达到相互理解和合作的目的。此外非语言交流也影响着护患关系,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體现,对患儿家属影响较大,护士表情亲切自然,特别是微笑服务,可使患儿及家属心情愉快,有安全感,缩小了护患间距离。
2.2 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儿科护理工作较为繁琐,易造成护理人员疲劳,影响护理质量。加之,大多数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操作有一定难度,易引起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及身体情况,运用多种方法去鼓励、安慰、亲近他们,得到他们的认同和信赖,使治疗能顺利进行。例如护士在操作时不能一次成不应强调主、客观原因,应诚恳地向患儿及家属道歉,取得他们的谅解,再进行第二次操作或换一个人进行操作,避免矛盾激化,产生纠纷。
加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操作能力。护理操作规程是护理技术操作过程的规范或指南,它使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目的是对护理质量实行严格控制,防止技术操作失误,避免发生差错事故。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实践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硬的基本功。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参观进修、自学、自考、外出学习等途径,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加强责任心,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减少护理纠纷。
2.3 增加收费的透明度,执行一日清单制
一日清单就是将病人当天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反馈给病人及家属。如对清单上的收费有疑问,由主班护士负责解释工作,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把因费用问题引发的纠纷降到最少。
2.4 改善环境,合理安排床位,增加护士比例
医院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增加床位,提高医护比例,使护理工作不至于紧张繁忙,同时改善医院环境,使环境整洁干净,稳定患儿及家长的情绪。
2.5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现在的护理模式是整体责任制护理,每位护士一般会负责6~8名患儿的护理,所以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儿的病情,便于开展工作和加快患儿的康复。
【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推荐阅读:
儿科医患沟通记录10-21
医院医患纠纷的原因12-04
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08-10
应对医患纠纷07-02
医患纠纷调处10-29
分析医患纠纷成因06-19
1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01-10
急诊医患纠纷防范论文08-27
医患纠纷学习汇报材料11-22
关于患者医患纠纷情况说明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