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学习汇报材料(共10篇)
医患纠纷学习汇报材料 篇1
有关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一、关于医患纠纷调处的建议
2011年3月2日至3月3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响亮同志带领政法委、公安局、卫生局有关同志一行8人,赴邵东、邵阳两县考察学习医患纠纷调处工作,期间听取了两县先进经验介绍,实地察看了有关调处场所、成文资料和医院有关科室工作,并与有关领导及调处工作人员进行了务实交谈,大家深有感触,受益颇丰。现将两县经验及我县现状简要汇报如下:
(一)、邵东、邵阳两县医患纠纷调处工作经验
1、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处臵纠纷决心坚定,牵头组建有关机构,是医患纠纷成功调处之前提
针对近年来医患纠纷逐年增多、程度不断升级、影响日趋恶劣之状况,两县分别于2009年5月、2010年1月经县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组建成立县医患纠纷处臵领导小组和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小组以县委分管卫生工作常委、县人民政府分管卫生工作副县长为正、副组长,县政法委分管治安和维稳工作副书记为统筹调度日常工作之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县委办、县政府办、纪检监察、综治办、维稳办、公安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局、人民法院、卫生局、等;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县政法委一名副书记任主任,县司法局长任常务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处臵组、咨询服务组、调
解组。各乡镇亦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处臵本辖区内医患纠纷。
2、政法委统一调度,创新调处机制,选好得力人员,厘清部门职责,规范事务管理,是医患纠纷成功调处之枢纽
两县医患纠纷调处始终由县政法委统一调度,按照“三调联动”、“异地调解”和“阳光调解”相结合之机制,为及时有力控制局面,将调处场地设在派出所附近,并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协调关系好、既服从大局、又正直果敢之人员担任调处工作。
两县结合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及“集中处理医患纠纷专项行动”,制订《处臵医患纠纷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和《医患纠纷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定期人员培训,每月总结讲评,规范事务管理,明确部门职责,统筹掌握调处标准,确保整个调处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其中,卫生行政部门组建县医疗纠纷专业技术判定小组,第一时段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汇总讨论、甄别,对纠纷进行初步定性和划责。司法部门全面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参与纠纷调处,共同引导医患双方依法维权,确保法律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单位、乡镇和村居积极配合,围绕综治和维稳职责,做好己方人员思想疏导和情绪稳定工作。医疗机构班子团结、职工齐心,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配合公安机关维护医疗秩序,并做好医院和自我保护工作。
3、公安部门及时出警、提前介入、处臵果断、强势有
力,是公平、公正、成功、有序调处医患纠纷的关键。
两县公安部门对医患纠纷调处工作十分重视,成立医患纠纷应急处臵中队(设城区派出所),根据纠纷事件的起因、定性、规模和危害程度,及时出警、提前介入、态度明确、毫不手软,以全力控制局面。对于医闹首要分子,不论其背景如何坚决依法打击;对于严重扰乱医院医疗秩序的人员给予强行带离现场、强行驱散直至现场拘捕,并且及时将对肇事违法人员的治安处罚结果在公共场所、医院、纠纷调处场所等处醒目张贴。这样,有力打击和制止了医闹和过激行为,从而维护了正常医疗卫生秩序,保障了医院公共财物及卫技人员人身安全,为公平、公正、成功、有序地调处纠纷奠定了劳固基础。
4、财政专项工作经费投入是成功调处医患纠纷的坚实保障
为了确保医患纠纷及时、成功处臵,两县财政每年均安排了医疗纠纷处臵专项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2010年邵东县安排了25万元,邵阳县安排了15万元。医疗纠纷处臵专项工作经费实行财政单独立户,经费开支由调处领导小组开会集体商定,政法委领导审批,办公室主任具体实施。
邵东、邵阳两县通过以上措施,2010年医患纠纷发生数量同比下降了20%-30%,纠纷赔偿金额一般控制在数千至三、四万圆左右。这样,既较成功地遏制了医患纠纷数量、调处难度不断攀升的局面,又取得了“上级领导满意”、“群众上
访减少”、“医院环境改善”之成效,堪为吾侪学习之楷模。
(二)、我县医患纠纷处臵现状
和邵东、邵阳两县相比,近两年来,我县开始出现一种不好的风气,医院里只要死了人,患方不管有理无理都要闹,以图小闹小得、大闹大得,因此,医患纠纷迅速增多、形式明显升级、影响愈加恶劣,调处已几近失控。
1、患方以闹图偿之恶念无限膨胀导致纠纷发生迅速增加、赔偿金额不断攀升
2009年我县发生医患纠纷13起,有关医疗机构共赔偿43万元,平均每起赔付3.1万元。2010年我县发生医患纠纷27起,有关医疗机构共赔偿114.82万,平均每起赔付4.02万元。今年1至3月份全县就已发生医患纠纷7起,有关医疗机构已支付赔偿60.3万元,平均每起赔付8.5万元,已远超2010年水平。在以上47起纠纷中,医院应负全部责任者1起,应负主要责任者3起,应负次要责任者10起,应负轻微责任者20起,不应负责者13起。在大多数纠纷中,患方将医院诊疗行为中与患方损害无直接因果关系的某些过失尽可能夸大、无限上纲,强迫医院不但要全责赔偿,而且要超责赔偿。
2、患方手段更加凶残、损及范围不断扩大
伴随着医患纠纷不断发生,调处难度日益加大,我县医闹现象愈加严重,已由家属谩骂、哭闹逐步升级为停尸要挟、抬棺入房、封堵、打砸、纠缠、侮辱甚至殴打医务人员。今
年1月1日,丹口镇仙鹅村儿童陈某在转院途中死亡,经县政法委组织调查认定县人民医院诊疗行为无过失,但患方根本不听解释,他们纠织了五六十人,先是对医院进行围堵、打砸,尸体停放在儿科医师办公室达三天之久,无理索赔未遂后逐对医务人员施以强迫下跪、强按叩头、辱骂、煽耳光等暴行,其无耻、凶残之程度堪比文革,实在是叫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3、患方不循法、不念情、不讲理,“文攻武衅”只为钱,其社会影响日益恶劣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发生医患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选择双方协商、行政调解和民事诉讼等三种合法途径解决争议,但我县自2009年至今发生的47起纠纷中,只有2起通过医学鉴定或司法途径解决,其余均是患方通过“打、砸、堵、封、停、骂”等无理、非法方式强迫医院出钱了事。更有少数职业医闹分子利用人们习惯上同情死者之心理、法不责众之疵规,趁机鼓动挑拨,借故扩大事态,以图事后分钱。这种不正当的医患纠纷解决方式已成为我县当前医患纠纷处理过程中患方竞相效尤的模本。
4、全县基本医疗卫生管理秩序因此已近崩溃
一是正常医疗秩序被打乱。发生医患纠纷时,患者家属在医院闹事,医护人员安全难以保障,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遭破坏,严重影响其他患者治疗。如2010年 9月茅坪镇一企业工人脑外伤后抢救无效死亡,该患者家属组织近百人抬了
棺材放入县人民医院外医院抢救室。这样一件跟医院本无杯葛之事,患方却采取以“医闹”为砝码借此强迫政府妥协,最终经过多方协商由该患者所工作的企业增加赔偿才解决。
二是医患关系更加对立。我县这种不正常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使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的理解与信任变得更加脆弱,医患关系由密切配合变为互不信任,信任危机使医患关系愈加对立。医院救人有功少言谢,治病无过却赔钱,物被砸、人被打、还要强忍委屈将钱奉,领导听了不满意,职工知道怨难平。如此之“和谐”满足了患方,却极大地损害了医方,既败坏了风气,又扰乱了秩序。医院正常秩序无法维持、医师人身安全不能保障,上班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整天提心又吊胆的,惟有谨独自保,哪有心思去钻研业务、去提高技术。
(三)、处理医患纠纷的建议
医院是公立医院,其资产是国有资产,医院赔的钱也是政府的钱。患者是人民,医务人员也是人民,患方、医方都是国家的本,不能人为造成权利、义务不平等。我县医患纠纷之现状叫人心焦、让人愤慨,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规范调处之地步。
为此,我们建议:
县委、县人民政府借鉴邵东、邵阳两县调处医患纠纷之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按照“政府牵头、政法调度、财政出钱、公安出警、卫生判定、司法引导、基层配合、处罚
公开”之模式探索实施。
目前主要工作有三:
1、由县委、县人民政府牵头迅速成立县医患纠纷处臵领导小组和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县医患纠纷处臵领导小组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常委和副县长任正、副组长,成员应包括县委办、县政府办、纪检监察、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公安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局、人民法院、卫生局、信访局等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政法委维稳办,由县政法委分管综治和维稳工作的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维稳办、公安局、司法局、卫生局各一人为办公室成员。
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县政法委一名副书记任主任,县司法局长任副主任,成员应包括维稳办、司法局、公安局、人民法院、卫生局、信访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人员;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处臵组、咨询服务组、调解组,由县司法局基层工作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其中办公室、咨询服务组办公地点设司法局,调解组调解场所应选择在儒林镇派出所附近,用房两至三间。各乡镇亦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处臵本辖区内医患纠纷。
2、由县财政按每年15万元标准,将全县医患纠纷处臵专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充分保障医患纠纷处臵工作得以常态、顺利进行。
3、县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医闹行为的打击力度,成
立医患纠纷应急处臵中队(设儒林镇派出所),做到及时出警、提前介入、处臵果断、强势有力。对于医闹首要分子,不论其背景如何坚决依法打击;对于严重扰乱医院医疗秩序的人员给予强制带离现场、强行驱散直至现场拘捕,并且及时将对肇事违法人员的治安处罚结果在公共场所、医院、纠纷调处场所等处醒目张贴,以确保公平、公正、成功、有序地调处医患纠纷。
二、关于医改工作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根据《邵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近期重点实施方案》(邵市发[2010]17号)精神,有序地推进医改各项工作。我县医改工作有以下五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当前存在困难的主要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两项工作。
基本药物体制改革。计划5月份要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着手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年底全面启动运行。协同财政部门搞好测算工作,将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必须缴纳的“五险一金”,所欠债务的分摊消化,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经费,事业发展经费等都测算进去。同时计划设立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做到乡财县管,从乡镇卫生院抽调会 8
计人员4人,落实场地、经费、人员编制等;各乡镇卫生院设财务报账员,负责本单位的报账工作。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我省目前正在株洲试点,具体做法正在探索当中,我县尚未接到上级有关安排和部署。
三、关于在城北设立一家民营医院
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促进多元化办医的要求,我局计划在县城城北设立一家民营医院,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四、关于县红十字会增加编制的建议
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级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红总会[2010]72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50次
(三)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做好党和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特请求增加我县红十字会人员编制3名。
镇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汇报材料 篇2
一、组织建立及运转情况
一是狠抓组织领导环节。成立镇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任担任,明确镇党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抓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责任,镇综治办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村也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二是狠抓分析研判环节。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联席会议制度,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镇每半月、村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分析会,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整理归类、分析研判,逐件研究对策,落实调处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不升级。
三是狠抓排查化解环节。镇、片、村三级综治机构分别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协调中心、片调解中心、村调解站,建立了覆盖镇、片、村、企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组织。各级调解组织建立了工作台账,组建了调解员队伍,专抓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形成了覆盖镇、村的纵向调解网络。不断完善“三调联动”大调解机制,建立了联结人民调解组织、基层政法单位的横向调解网络。全镇共设立1个指导调解中心、7个片调解中心、23个村调解站。止目前,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起,调处化解6起,调处率达87%(1起正在调解)。四是狠抓联合调处环节。突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主体作用,依托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532”工作模式(即5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3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镇、20%的矛盾纠纷通过司法秩序化解),全领域、深层次地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出一起调处好一起,切实做到不积压,不延误。
二、经费投入情况
医患纠纷学习汇报材料 篇3
发布日期:2008-09-15 作者:
杨店乡地处肥东县北部,属省级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下辖14个村,驻乡及乡直单位10多家,总人口3.8万人。境内交通便捷,合蚌路、范同路穿境而过。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因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和观念的交流碰撞导致各类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社会稳定压力增大。如何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完成好维护社会稳定这一首要任务,保证奥运期间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重中之重,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则是关键之举。结合今年三月份全省开展的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杨店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出台了《杨店乡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实施方案》、《杨店乡开展乡、村、组干部进村入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信访工作专项治理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杨店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以布置和落实,组织人员在全乡范围内所有村组、企业、学校、单位等,开展了大排查、大调解活动。三个多月来,共组织开展排查活动12次,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7件,分流到其他部门的7件,已调处成功26件,排查率达100%、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6%,履行率达100%。通过开展活动,一大批社会难点、热点纠纷及容易引起群体性上访或酿成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疑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为维护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健全组织网络,强化硬件建设,夯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群众的各类需求较高,且迫切,造成各种矛盾纠纷,特别是移民安置、企业征地、涉法涉诉上访、合同和赔偿类纠纷等日益突出,并呈现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种类复杂化等特点,要想及时化解这些矛盾并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构建一个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的调解组织网络不可或缺,今年我们结合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调整了乡调委会和14个村级调委会,选齐配强人民调解员90名,各调委会有专门的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达到了名称制度、业务流程、文书档案统一规范的要求。同时,各调委会下设调解小组,确保每个村民小组有不少于一名调解员或信息员。在调解员和信息员的配备上,我们注意吸收年富力强、懂政策、懂法律、热心调解事业的基层年轻干部和党员,同时还专门向社会聘请了一批知名人士和退休法律工作者加入其中,铸就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调解队伍,建立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扎实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同时,为了使人民调解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充分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乡党委、政府正根据《安徽省人民调解条例》的规定,借鉴兄弟乡镇的有益做法,拟出台《杨店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奖惩实施方案》,将以文件的形式规定:各调委会年度工作经费,调解员、信息员调处纠纷补贴经费。此外,以村调委会“六统一”建设为契机,狠抓落实,由乡政府出资制作订购统一的制度标牌、文书资料等,下发至各调委会,同时,乡政府还选择5个示范村,由司法所在业务上全程给予指导,以点带面,进而推动全乡所有村级调解组织迈入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的发展轨道。
二、建章立制,完善机制,规范业务。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在建立《纠纷调解登记》、《重大案件领导包案》等十多项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调解主任例会制度和年终目标考评制度。在每月的调解主任例会上,由调解主任汇报一个月内辖区纠纷发生、发展及调解情况,集体研究规律性纠纷的预防和调处方法,例会的内容作为年终考评工作的主要依据。强化这一举措,不仅不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同时,我们注重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分层次、分行业举办培训班,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和调解工作方法技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在机制建设上,我们重点坚持以下几项工作机制:
1、建立完善的信息预警机制。充分发挥纠纷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纠纷。信息员发现纠纷后,按程序上报,实行旬报告和零报告制度,重大矛盾纠纷随时上报,保证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掌握,争取工作主动权。目前,我乡已形成乡、村、组上下贯通,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信息预警体系。
2、建立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按照“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要求,立足早发现、早调处,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我们坚持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不漏村、不漏组、不漏户,对排查结果按旬报告和零报告的工作要求,建立排查台帐,并进行分析梳理。
3、建立完善的调处化解机制。对多发易发的矛盾纠纷由乡、村、组三级调解组织根据纠纷的大小和性质不同分层次予以调处,复杂疑难纠纷由乡调委会(司法所)予以指导和协助调解,重大疑难纠纷上报乡调处中心,跨行业、跨区域的矛盾纠纷,由乡调委会牵头联合相关单位予以联合调处。在处置突发事件上,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要求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各调解员、信访包保责任人10分钟内必须赶至突发现场,控制局势,及时化解疏导。
4、建立完善的责任落实和奖惩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落实责任人员,限期调结,杜绝有调无果、久调不决和推诿、扯皮现象发生,重大疑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制度,由领导督办或亲临一线调解。对因调解不力或调解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上访的严格执行责任逆向追究和责任倒查,除兑现经济奖惩外,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我乡近两年已有部分支部书记和分工干部受到停薪、停职、待岗等处理。
三、多措并举,灵活多样地开展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针对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在调解矛盾纠纷时,既要讲究适用法律法规、政策的严肃性,又要讲究调解方式的灵活多变,方能成功化解纠纷。
1、依据事实,依法调解。以理服人,是调解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但仅仅依据法律的刚性规定,当事人往往难以接受,必须辅之以情理手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方能取得圆满结果。
举例: 2008年5月1日,因肥东县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供电变压器零线短路导致电压瞬间过高,致使我乡向阳村团河组村民夏某家中电视机爆炸导致火灾,烧毁其家俱、电器、粮食、衣物等物品,应双方当事人的申请,杨店乡调解委员会指派专人进行了现场勘查和走访谈话笔录,并对损害的物品按市场价值予以折价评估。依照《民法通则》、《合同法》之规定,该用户与供电公司之间构成用电服务合同关系,供电方应做到安全供电,充分保障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通过对本事故发生的诱因分析,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明确供电部门对本起电力火灾事故负全部责任。但双方在赔偿数额上分歧较大,供电方认为:夏某虚报财产损失,只愿赔付1.5万元。夏某认为:我是受害人,少于3.5万元免谈,不行就打“第一时间”向媒体曝光。为避免事态的扩大,调解人员及时向乡领导进行了请示汇报,在县供电公司领导及乡供电站负责人的高度重视下,考虑社会影响和用户的家庭实际困难,该公司在原有1.5万元保险金的基础上另行增加1.5万元,共付3万元,夏某表示完全接受。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
2、灵活调解。
举例: 2008年7月7日一位神色紧张的女子闯进了乡调处中心,进来便喊:快,快救救我呀„„..工作人员见这位女子如此神色,预测肯定有什么大事,赶紧把她让进室内坐下,一边安慰,叫她有事慢慢说,一边根据事态,紧急救援。
原来,这位女子姓沈,现年28岁,家住肥西,四年前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大她2岁的张某(系杨店乡路塘村村民),在虚幻的网聊中,两人似乎很有缘,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沈某发现张某并不像网聊中的他,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轻率,而更让她后悔的是6月26日不该随张某来到张家。虽然一进张家,沈某就受到了特殊的礼遇,张的母亲是悉心呵护,寸步不离,生怕她飞了,就连沈某上厕所张的母亲也跟着,十天来,毫无自由,身无分文,恶梦般,她一直伺机逃离。7月7日下午乘张母熟睡,沈某逃了出来,闯进乡政府大院。
调处中心工作人员一边详细询问事情的原委,一边及时与公安部门取得了联系,与此同时,张的家人也相继赶到,且情绪比较激动,要强行把沈某带回张家。为防事态激化,发生意外事件,张及张母被带到另外一间办公室进行询问,在核对双方说话内容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调解人员遂对张及张母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指出他们的行为性质,违背他人意愿搞强迫婚姻,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此时张及张母的情绪才稍有缓和,紧张局势得以初步控制。30分钟后,派出所干警赶到,准备用警车把沈某带离,使其安全返回时,张母躺在警车前,强行挡住去路,张某则失去理智不顾一切要骑摩托车疯撵警车,情形万分危急,为防止意外发生,调处人员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劝开了二人,警车顺利驶去,最终,沈某得以成功解救。
3、主动调解。
案例: 2007年8月份,向阳村河西组村民张老太去地里干活,路过同村李某家门前时,没想到一条大黑狗窜上前,将张老太的右腿咬伤,狗的饲养主人是李某。事后,张及时赶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四针共花去医药费350元,但当时李某与其家属急于外出务工,一直未归,张老太主张的权利没有得到实现。今年5月中旬,夏收夏种在即,李某夫妇从外地赶了回来,张要求李家支付医药费,但遭到拒绝,李家坚持:事情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你有什么证据表明是我家的狗咬你的。为此,张的老伴情绪非常激动,不顾年老体弱,身患高血压、气管炎,执意要拿老命去拼,一场“民转刑”案件一触即发。杨店乡调处中心获取纠纷信息后,于5月28日上午主动前往调查化解,通过走访部分在场群众,大量的证人证言所述内容与狗的习性、特征相符合,判断出张老太的腿确系李家的狗咬伤,同时张出具了在黄栗医院注射狂犬疫苗的350元医药费发票。但这不是一件单纯的动物伤人赔偿事件,因为两家本来就有隔阂,且矛盾逐步加深,如果不能快速化解,定会酿出大事。工作人员多次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疏导,张及老伴慷慨表态:我们不究竟钱的多少,关键是要个明白理。调解员在充分考虑李某家庭实际困难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攻心、法制教育,最终,李某向邻居借款200元赔付给张老太,双方表示不再纠缠此事,握手言和。此外,我们不断加大诉前调解、联合调解、委托调解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力度,逐步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对接统一,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力求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
在萌芽状态。
以上是近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开展情况,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上级领导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不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扎实做好,积极构建和谐肥东,为推动县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作出应有的贡献。
肥东县杨店乡人民政府
医患纠纷处置程序 篇4
关于医患纠纷处置措施规定
一.受理范围
本院医务人员(含进修.实习人员)在医院范围内进行医疗活动时发生的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
二.处理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三.处理程序
1.医患双方发生纠纷时,先由当事科室负责人负责向患方进行解释、说明,组织有关人员继续未完成的医疗活动。
2..需医务科解决时患者及家属首先应递交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如实写明事件的经过和对医疗行为有何异议。同时要求当事医务人员或科室负责人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材料。
3.医务科在按受患方书面申请后在1个工作日内对该医疗事件进行调查,核实真相,组织人员分析、讨论、明确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
4.患方同意医院对该医疗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性质等调查分析意见,并愿意协商解决的,可协商解决的,均与患方签署和解协议书.5.患方不同意医院对该医疗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性质等调查分析意见,并不愿意协商解决的,为避免矛盾激化报卫生局行政部门调解
或司法途径加以解决。
6.当发生突发性医疗纠纷时,当事科负责人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损害后果扩大,立即将患者的病案及有关原始资料送医务部封存保管。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案及有关资料。患者及家属不得抢夺病案。相关部门协助接待家属,妥善做好处理工作。
7.如患者或其家属以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为由,寻衅滋事、扰乱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的,由保卫科及时通知公安部门协助解决。
8.如患者方对处理意见不满意的,向其宣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议申请经其他途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诉讼)解决。
四.相关要求
1.医务科在接到医患纠纷或收到有可能出现医患纠纷信息时,应及时介入,迅速收集相关信息,对纠纷性质及可能的预后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同时决定处理小组及是否需要上报淳安县卫生局。
2.包括责任人在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均不应当采取有可能使矛盾激化的言语或行动。
3.对待媒体要采取合作而不是躲避的态度,要主动阐明医务人员自己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观点,要相信舆论监督的公正性。
澧县第四人民医院
医患纠纷申诉书 篇5
代理人某某,系张某之子,电话xxxxxxxxxxxx。
被诉人某市人民医院。
法定代表人:某某,院长。
诉求事项:
1、对患者张某积极采取有效治疗;
2、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依法赔偿损失。
事实及理由:
申诉人患有抑郁症。xxx年9月16日中午,申请人因故而自服农药敌敌畏、安定。当日下午1:30许送某市人民医院急救室,随即转icu病房。入院诊断为:1、重度经口急性敌敌畏、安定中毒;2、抑郁症。经洗胃、静注药物等抢救,申诉人于当晚即可与医生和家属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次日下午6时许,某主任决定将申诉人转同院的消化科。家属曾提出疑问:能不能转?某主任肯定的答复:可以转。随后,申诉人被转至消化科。近一小时,申请人心里难爱,脸发紫,呼吸心跳骤停。消化科的年轻医生自感经验不足,联系重症室的医生,而重症室的医生15分钟后才上5楼参与抢救,虽经心肺复苏抢救,保住了申诉人的生命,但申诉人从此呈睁眼昏迷状。为了求得有效治疗,申诉人于xxx年9月30日转某市中心医院治疗。因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起居不便,亲属于xxx年11月5日暂将申请人接回家中。某市中心医院的出院诊断为:“1、缺氧性脑迁延性昏迷;2、气管切开术后。嘱积极预防并发症,继续康复治疗。亲属按医嘱请康复科医生在家给申诉人理疗。
xxx年11月5日,法医司法鉴定所对申诉人的伤残等级等事项进行了评定,并出具了法医鉴定意见书,鉴定意见为:申诉人构成人体损伤一级伤残;需完全性护理依赖和一定医疗依赖维持其生命生存。申诉人现呈持续性昏迷状态,生活完全依赖有经验的护工,进食靠鼻管导流,对年逾八旬的父亲不能尽孝、丈夫和子女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一个幸福的家庭因此而失去欢乐。
申诉人的近亲属认为,申诉人的损害后果系某市人民医院的过错行为所致。院方的主要过错:1、使用安定类药物不当,静注药物(芬太尼和力月西)用量过大;2、输注速度过快,转科后无医护人员和心电监护;3、对药物的副作用预计不足;4、转科未经会诊轻率决定转科,延误抢救;5、违反有关诊疗规范。
综上所述,某市人民医院的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技术操作规范,给申诉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后果,依照《执业医师法》第37条之规定,相关责任人应受到相应的处分;依照《侵权责任法》第54条、第55条和57条之规定,某市人民医院应承担赔偿责任。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特向你处提出申诉,请依法及时妥处。
此致
某市人民医院
申诉人:张某
代理人:
医患纠纷扰,漫漫和谐路上 篇6
*****
案例:一天,一位15岁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父母陪同下因阴道出血到医院就诊。一位年轻的妇科医师根据各种征兆提出可能是宫外孕的设问时,病者父亲即刻勃然大怒,声称医师对他们的女儿提出这样的设问是对她的极不尊重和人格的极大侮辱,不等医生反应就殴打了这位医生,其母亲也极力诋毁这位医师的医疗水平及辱骂这位医师。此时患者血压开始下降,病人在另一位医师的耐心说服下,她悄然承认了曾经有过的未婚性事„„避免了灾难,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时,警察、保安、科室、院部领导等均来到诊室。警察在旁边站了一会儿说:患者诊断出来了,没事了。然后离开了医院。院领导等也纷纷离开。科室领导安慰了当事医生。说道:王医生,你没有受到大的伤害,真是万幸。别放在心上,否则损失更大,不仅挨打,还要不开心。次日,这位医生辞职了。这并非个案,而是一个被社会习以为常的普通的案例。更为极端的案例,就是频发的杀害医生,甚至株连医生家人。
通常,对这样的案例,我们都会也只能如此处置。我的外国同行惊叹患者或其家属怎会如此无情,又怎会如此无理。更会惊叹法律怎会如此缺乏尊严,执法者怎会如此纵容违法。外国同行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直到他们亲身体会后。而我们早已麻木。此事,于情于理于法,是非一目了然。人们不仅要问,我们能期待什么。我们依然坚信和谐永远不会被不和谐摧毁。当前医患关系的走向值得我们深思。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医患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医疗纠纷显著增加。医生的执业环境持续地恶化。尤其在最近十年间,医患之间的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而且愈演愈烈。医生们普遍地感到在执业时他们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不能得到保障。在中国大陆医生成为了一个高危的职业。在2010年8月,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文章称:“中国医生经常成为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医院已经成为战场。因此在中国当医生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另一方面,患者的对社会的不满的情绪蔓延到医院。医院已经成为民众和患者的不满的发泄口。部分原因是当前社会和疾病状态下的人们的心理紊乱及医院的自我防护能力缺乏。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结果显示,48.51%的被调查医师对当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82.64%的被调查医师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是由于体制造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疗保障制度、法律法规等因素。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认为,不让医生流汗再流血,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谴责医院场所的暴力行为,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主流媒体的观点比较,网民的观点也许更接近真实情况。与一年前相比,患者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与既往患者仇视医生的观点不同,当今部分网民认为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制度。但患者发泄不满的地方只有医院和医务人员。近半年来,很多网友写道:“当医生受到暴力侵犯时,整个社会应该和医生站在一起。我们不是在偏袒医生,而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离不开医生,更离不开好医生。当前的现状不是医生所能左右的。” 医疗环境恶化和医患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医患双方对医学的理解不同。例如,有一位直肠癌患者需要手术,他提出的要求是保住肛门。但是,医生告诉他,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第一是保命,第二是保排尿功能,第三是保性功能,第四才是保肛门。这么一说,患者就理解了。当然,也有不少患者或家属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医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发生死亡或意外,往往迁怒于医生,无理取闹。病好了,万事大吉;病没好,立刻翻脸。显然,医患之间需要加强沟通,更需要法律的约束。比如,某医院收治了一名女患者,肺癌晚期并侵犯心脏,病情凶险。而家属却说是肺炎,认为医院误诊。后来,多家医院均证实是肺癌。于是,家属又要求医生确保生命安全。医生不
能承诺,故遭到殴打。幸运地是,近半年来,随着医患双方对看病难看病贵根源的理解,逐渐恢复了部分沟通的基础。我们自己的一项调查结果也非常耐人寻味(表1)。
表1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调查(2012年8月)
患者(门诊首次就诊2500人)
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表示满意55%
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66%
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表示满意54%
对医务人员表示信任53%
认为缺少沟通50%
医务人员(312人)
认为医患之间相互信任12%
关系紧张原因之一在于沟通太少48%
这项调查较以前调查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医生更不相信患者,可能医生相信的12%的患者大多是医生的亲朋好友或熟人。47%的患者不相信医生。另一个特点是医生和患者各有约半数人认同医患缺乏沟通。尽管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很多,对于医生来说,当前能够做到的只有改变自己,这种改变远比改变环境和改变患者容易。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医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这样至少可以改善一部分因沟通不良导致的医患纠纷。另一措施就是加强对患者的医学知识的普及,使患者对医疗的过高期望恢复正常,能理解医学的无奈。显然,一个医生只会看病是不行的,必须做一个善于治病、治心、治人的医生。
在医务人员中全面长期开展医患沟通教育,从医学生到主治医师都要学习相应医患沟通的理论和技巧,并开展针对性培训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医患沟通应该形成一种制度,沟通制度包括明确沟通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和相关执行人及奖惩事项,医院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地监管手段来确保沟通制度的切实执行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不断地改进。沟通的理想效果是让患者做到“三明白”、“四知道”。“三明白”包括明白自己的病情;明白自己做何种检查项目和医疗费用;明白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和影响自己病情转归应注意的事项。“四知道”包括知道看病应遵守医院诊疗秩序和规章制度;知道看病时应尊重医护人员诊治权;知道自己进行特殊检查和手术应该履行的签字手续;知道发生医疗纠纷应当依法解决的相关程序。简而言之,就是让患者充分参与诊治过程,明白自己的病情及诊治情况,履行自己的医务,保障自己的权利。医患沟通注意事项: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应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同情患者,奉献爱心,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个技巧:注重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作出准确解释。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经济条件、心理状况和社会背景。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五个注重:注重态度,接待患者要端庄大方、热情负责;注重语言,语言要通俗、清晰、明了,富有情感,避免使用模棱两可、同音异义或专业术语,以免患者产生歧义或不理解;注重语调语气,语调要适中,语气温和;注重目光、表情、手势等的配合使用,如用微笑、注视、点头等对患者表达安慰和鼓励;注重患者的年龄、身份、地位、职业、文化程度等,要多鼓励,多解释,如多说一些“您放心,我们会尽力的”、“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治疗您的病”等有助于患者建立信任的语言。
医患关系事实上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不少患者也许很“无奈”,但社会不能催化他们变成“无赖”;不少“清官”当自重,不能让美人催化他们变成“情哥”;医生,生命的守护者,必须坚守社会的底线。一旦这条底线也被突破,我们的生老病死怎么办?难道真的会病无所医,老无所养。这但愿是杞人忧天。
加强医患沟通只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不过,随着社会关系的演变,医患关系必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不会因为这一步那么微小而放弃。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社会之间需要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自己内心也需要沟通。沟通,应当从心开始,从真诚开始,沟通无处不在。不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而要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对方。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医患也一样。我们坚信人们追求的是至真至善至美。只要人人心中还存有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就会更美丽。
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 篇7
姓名:性别:年龄:岁婚姻:电话:
身份证:住址:
【代表与患者(身份证:)为关系】
医方代表: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表人:电话:
协议原由与内容:
患者,岁,住。因“”于救治于医院,患方对诊疗过程存在异议,医患双方遂发生纠纷。经射阳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患双方协商,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1、医方一次性补偿患方各项费用计人民币:圆整。
2、双方承诺本协议为最终解决办法,本协议生效后,该医患纠纷终结。
3、本协议生效后,双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另行向他方主张权利,并且不得影响双方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得有损双方的声誉。
以上内容医患双方代表已阅,调解人员也作了详细解释和说明,本协议为医患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经双方签字后即生效并履行,今后别无其它纠葛。
(本协议一式叁份,医方、患方、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各执壹份)
患方代表签字: 医方代表签字(盖章):
射阳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代表签字(盖章):
医患纠纷调解协会会议纪要 篇8
医患纠纷调解协会会议纪要
XX市医患纠纷调解协会与XX市重大医患纠纷应急和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联席会,2015年1月14日在调处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调处中心主任、协会理事长龚XX,协会秘书长吴XX,调处中心副主任魏XX、罗XX,调处中心其他成员。会议由龚XX主任主持。
龚XX主任讲话,为了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医患纠纷“XX解法”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的分工方案》,《XX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精神,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协会计划与XX市卫计委领导进行沟通协调,以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医患纠纷源头预防与调处工作,并提出工作建议。
吴XX秘书长提出协会建议,一是规范医院调解工作室,警务室的外观和内部设置;二是加强医患纠纷调处工作的培训;三是规范缴纳协会会员费用的意见;四是探索焦虑医务社工与志愿者队伍,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会议还针对建立落实医患纠纷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医患纠纷现场应急处理流程,强化医疗过错责任追究工作,充实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医患纠纷医学专家咨询工作等进行了研究。
县医患纠纷预防与调处暂行办法 篇9
关于印发乐安县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乐安县府办发〔2009〕20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乐安县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已于2009年9月29日经县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乐安县医患纠纷预防与调处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切实维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和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公安部、卫生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通告》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患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机构的诊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其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医疗事故的处理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1号)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
第四条
处理医患纠纷应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五条
患方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等权利依法受法律保护。患方应尊重医务人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
第六条 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职 责
第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履行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医患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工作。
第八条 公安机关应加强医疗机构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各种扰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
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恪守职业道德,力求客观公正,正确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第十条 患方所在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应积极配合医患纠纷处置工作,做好稳定工作。第十一条 设立医患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由懂医、懂法、会调解的专(兼)职调解员组成,隶属于县司法行政部门管理,具体负责医患纠纷的调解。
调解中心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办法由县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县卫生、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章 预 防
第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规范医疗机构执业准入,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利益。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按照《关于推动医疗责任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2007〕204号)等有关规定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内应设立专门的医患纠纷协调中心,配备医疗机构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相关科室专家和医疗机构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接受调解中心的工作指导,负责接待患方咨询和投诉,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一般的医患纠纷,配合调解中心做好医患纠纷协调工作。
医疗机构应制定医患纠纷处置预案,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院务公开制度、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安全责任等制度。
第十七条
医务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一)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二)树立敬业精神,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三)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四)在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前提下,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等情况,并及时解答其咨询;(五)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卫医发〔2002〕190号等规定书写病历资料,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
患者及其家属应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维护医疗秩序;(二)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三)按时支付医疗费用;
(四)发生医患纠纷后,按法定方式和途径表达意见和要求。
(五)按规定将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患者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依照相关法规,指导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内部保卫机制,配备保卫人员,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第四章 报 告 第二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患纠纷报告制度,规范医患纠纷报告工作。
第二十一条 医患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并按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
(一)停尸闹丧,或聚众占据医疗机构诊疗、办公场所的;(二)在医疗机构摆花圈、设灵堂、拉横幅的;(三)堵塞正常就医通道,故意损坏医疗机构财物的;(四)阻碍医务人员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五)有其它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行为,经劝说无效的。
第五章 处 置
第二十三条
发生医患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启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按下列程序处置:
(一)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二)及时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进行会诊,将会诊意见告知患方,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三)及时、主动与患方进行沟通接触,认真听取患方要求,答复患方的咨询和疑问,告知患方有关医患纠纷处置的办法和程序,积极做好医患纠纷的化解工作;
(四)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封存和启封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封存后的资料由医疗机构妥善保管。患方提出复印相关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依法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五)妥善保存调解医患纠纷过程中的相关录像、录音资料,保存时间至少一年。
第二十四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选择以下途径解决:
(一)医患双方协商;
(二)向医患纠纷调解中心或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三)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处理和赔偿调解;(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十五条 县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医患双方可以向县调解中心申请调解;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医患双方可以向所在乡镇的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第二十六条 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含人民调解组织,下同)对辖区内的各类医患纠纷实行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接到医患纠纷申请后,应按下列程序处置:
(一)及时派人赶赴现场,表明身份,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双方意愿,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解决途径,引导医患双方依法进行调解;
(二)依法依规组织调解。经调解成功的,参照司法部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制作调解协议;调解不成的,引导其申请行政调解或提起民事诉讼。
(三)分析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向医疗机构提出医疗纠纷防范 意见和建议;
(四)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情况。第二十七条 医疗纠纷发生后,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和争议较大的,当事人可向医疗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
医患双方协商和调解中心调解的医患纠纷,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双方当事人应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二十八条 调解中心应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
15个工作日内调解终结(不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间);到期不能调解终结的,视为调解不成(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除外,但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不超过30个工作日);调解不成的,调解中心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依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第二十九条
患方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处理和赔偿调解的,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及时受理,并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调解。
第三十条
医患纠纷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和调解中心不再受理其调解申请,已经受理的,应终止调解,并通知医患纠纷当事人,但受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除外。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协商达成协议、调解中心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调解或作出生效判决的,医疗机构或承担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应按协议或判决及保险合同及时支付相应的赔偿费用。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接到关于医患纠纷的治安警情到达现场后,应按照下列程序处置:
(一)核实情况;
(二)维护医疗秩序,开展法律宣传;(三)防止事态扩大,制止违法行为;(四)依法对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调查、取证。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
医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二)不负责任延误危急患者的抢救和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未按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职能职责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患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听从劝阻,违反规定存放尸体影响工作生活秩序的;
(二)在医疗机构内摆花圈、设灵堂、制造生活噪音或占据诊疗办公场所,堵塞正常就医通道,故意损坏医疗机构财物,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的;
(三)阻碍医务人员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的;
(四)损坏医疗机构设备、财产和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的;
(五)其它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情节严重的。第三十六条 医患纠纷处置过程中,公安、卫生、司法、调解中心、医疗机构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新闻机构或新闻记者对真相未明、调查结果尚未公布的医患纠纷作严重失实报道,或在报道中煽动对立情绪,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医患纠纷学习汇报材料 篇10
医护人员与患者,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医患关系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医患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作了规定,2002年4月4日国务院第351号令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两个新的法规与司法解释的施行,给目前医疗事故争议和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医患纠纷总论
(一)引言
近年来,医患之间的纠纷呈急剧上升的趋势,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其增长幅度在两位数以上。此种增长度已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怎样看待医患纠纷的数量激增?从时间上,我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人们对医患纠纷尚不甚关心,医疗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患者基本居于弱势地位,处理的主要依据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引起社会的关注。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对医患纠纷给予了空前的关注。标志是在199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消费者投诉的“愤怒”程度排行榜,医疗投诉“名列”第5位。这时期从舆论导向看,除了《健康报》外的报刊,在关注医患纠纷时,多数观点明显向患者倾斜。
从1999年起,舆论对医患纠纷的关注开始趋于理智,人们开始冷静地看待医患双方,新闻媒介的医患纠纷热逐渐降温。各地的不同案例均限于个案的报道,不再有对医务界 整体的贬伐。对《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修改工作已提到日程上来,逐步形成了依法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和医患纠纷的共识。
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医患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作了规定,2002年4月4日国务院第351号令公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两个新的法规与司法解释的施行,给目前医疗事故争议和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医患纠纷的概念、特点及性质
1、医患纠纷的概念、特点
医患纠纷,是指患者或其亲属与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之间围绕诊疗护理服务而产生的争执。医患纠纷不同于医疗事故。也不同于医疗纠纷,是不同的法律概念,医患纠纷与之有本质的区别。从其特点上来看:
(l)主体限于医患双方。医患纠纷的主体限于医患双方,与其他方的纠纷即使有医疗服务的内容也不属于医患纠纷。例如,患者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处理存在问题,而产生的争议,这种争议属于医疗纠纷中的医疗行政纠纷,而非医患纠纷。
医患纠纷这一概念中的“医”,是一个广义词,不仅指医生,而且指医方,包括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医疗单位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急救站(中心)、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妇幼保健院等等,经依法登记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习惯上,人们把医疗单位都统称为医院。医护人员包括在医疗机构工作的管理者、医师、护士等从业人员、一 般情况下,医患纠纷虽然因医护人员的行为引起,但成为医患纠纷的一方主体主要仍是医疗单位。
医患纠纷这一概念中的“患”也是个广义词,一般情况下“患”是指患者,不仅是指患病者,还包括所有接受诊疗护理服务的人。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对患者称为病员,但接受诊疗护理服务的人并非确有病,无病时体检并不奇怪,所以将接受诊疗护理服务之人都称为有病之人显然不妥,而从实践中看,也已过时。新的《条例》采用了“患者”这一称谓。另外,在特殊情况下,非患者亦可成医患纠纷的主体,例如病人死亡,其利害关系人也可取代死者成为医患纠纷的主体。
(2)客体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医患纠纷的客体主要是医患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人身权和财产权。医患纠纷不同于一般民事纠纷的特点在于,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首先是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而医患关系的主体对客体的期盼是一致的,双方都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命,防止健康受到损害。实践中,医护人员的错误操作造成患者生命健康权的受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医患关系的客体还包括财产权,免费诊疗护理已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消失而逐步被有偿服务所取代。医方提供诊疗护理服务,患方依价付款已被社会所接受,一旦服务存在瑕疵,患方便认为物非所值,支付费用便有了异议。还有的患方享受了服务之后,拒绝或拖欠医疗费用,引发纠纷势在必然。患者这种行为直接的侵犯了医方的财产权,由此,医方有权主张自己的财产权益,产生纠纷也是顺理成章。(3)内容围绕诊疗护理服务关系的争执而展开。从内容上,判断是否属于医患纠纷,关键在于双方争议的事由是否因诊疗护理服务所引起。例如神医行医,造成不良结果发生的,此是神医决不是医,从而不构成医患纠纷,而是刑法所制裁的“非法行医罪”。诊疗护理服务是一个较大的范围,就每个具体的医患关系来说,都有各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无论医生、护士,所提供的服务都是整个诊疗护理服务过程的一部分。这些环节呈链条状形成一个系统工程,患者是这一服务工程的中心。另外,随着近年来,药品市场的竞争发展、药品的采购、自行配制、保管、使用过程也成为诊疗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医患纠纷的产生不都是从患者引发的。因医患纠纷的客体除了生命健康权外,还有财产权的内容。使得常见的纠纷由患方因认为其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而提起,发展到医院可能因医疗费用拖欠而主动出击。
(5)医患纠纷是不可避免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医患双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医便有患,有患才有医,两者本身就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对应。客观地判断,就单个具体的医疗事故而言,通过努力按科学和操作章程办,是可以防止的,但从长期和全局而言,医疗事故是不可能避免的,医患纠纷也是不可能避免的。研究和依法处理医患纠纷应当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医患关系的性质
关于医患关系的性质,法学界一直争议较大,主要有两种观点:(1)医患之间不是双方的买卖关系,而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患双方的关系不是也不可 能平等。患者有权选择医院,但基本不能自愿选择治疗疾病的手段、方案;就医院而言,没有拒绝为患者治疗的权力。医疗法律关系中不遵循完全自愿原则,双方参加人也不是完全平等,也不能遵循“等价有偿”原则、因此患者不是消费者,而是健康权益的得益者,李春生教授在《对卫生法律关系几个问题再认识》及吴崇其、庄国臣《关于医疗纠纷若干法律问题的探讨》中都支持了这一观点。(2)医患关系是一种非典型的契约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其性质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316医院和304的嵇其、陆龙、黄少平同志在《试论医疗服务特殊性及其在合同中的体现》一文中认为医疗服务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服务。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观点较合理一些。在一般情况下,医患关系是合同关系,表现为技术服务类合同,包含了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服务。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性,应当“预见”和“不可抗力”的差别很小。而在特殊情况下,诊疗护理行为的产生不是以合同为依据,而是基于紧急避险和无因管理,其性质与合同关系有明显的区别。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医患关系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即医疗技术服务合同关系,但也有例外。
(三)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区别
1、医患纠纷与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亲属认为医疗单位或者医护人员提供的诊疗护理服务有过错并造成患者人身财产精神损害的后果,而与医疗单位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之间产生的争执。(此概念是江西景德镇市王才亮律师在2000年中国民商法论坛《医疗纠纷与律师实务》的发 言中提出的。)梁华仁教授所著的《医疗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一书中对此也做了定义,但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之前,已经不太适宜。(l)纠纷主体不同、医疗纠纷的主体有a、患者及其家属b、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c、卫生行政部门d、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而医患纠纷的主体是属于上面a、b两项。(2)性质分类不同,医疗纠纷分为医疗民事纠纷和医疗行政纠纷;而医患纠纷仅限于民事纠纷。(3)争议内容不同,医疗纠纷争议的内容有a、人身损害赔偿,b、行政机关不作为,C、服务缺陷,d、精神损害;而医患纠纷a、人身损害赔偿,b、医药费用c、服务缺陷,d、精神损害。
由上可以看出,两者是极其相似的概念,有交叉重叠之处,医疗民事纠纷属于医患纠纷之范畴,而医疗行政纠纷则是性质完全不同了,其关键区别在于医疗纠纷的客体主要是生命健康权,而医患纠纷的客体还涉及到财产权的内容。
2、医患纠纷与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是一种能在医患之间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是一种法律事实,而医患纠纷是一种争执状态。
二、我国医疗事故处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2002年4月4日国务院第351号令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以下简称《条例》),是目前国内处理医患纠纷的专门法规,它的施行,给目前医 疗事故争议和医患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所以着重谈一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事故的定义
《条例》较之原来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的定义有了明显的进步,扩大了医疗过失行为导致人身损害后果的范围,将原来的3级医疗事故变为4级,即增加了“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第4级医疗事故,同时第49条第4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重新定义的医疗事故定义是否完全“合理”和周全,还是值得商榷。(1)“明显”一词是个模糊的概念,人们对此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因而极易造成概念的混淆并导致当事人的争议.且实践中如何合理的界定“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范围,将是非常难以操作和掌控的,而此又直接涉及和影响医患双方权益保护。
(2)根据民法基本的归责原则—一过错责任原则,只要行为人的过错导致受害人人身损害,行为人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责任,一般上不区分“明显”与“非明显”的损害后果。《民法通则》第106条也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条例》将“非明显”的人身损害后果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拒绝给予受害人任何赔偿,有违背侵权行为法基本原则和我国民事基本法律之嫌。
(二)关于医疗事故的抗辩事由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3条规定了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四种情况: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及受害人过错。《条 例》第33条则排除了医疗差错作为非医疗事故的情形,同时又增加了几种新的抗辩事由,包括(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2)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3)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4)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而在新的《条例》中未明确提及“并发症”不构成医疗事故,而是采用了“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条例》第33条第3项)的说法。医疗临床实践中,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其本身没有过错的前提下,对因并发症造成的损害后果,医疗机构是不应该承担责任的。但如何理解《条例》中第33条第3项规定的内涵?其是否涵盖了“并发症”呢?因为医疗行为本身具有复杂性、探索性、科技性和风险性,所以应对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实施的合法诊疗行为所造成难以预防的不良后果,规定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应对医疗行为设置“医疗行为豁免权”。而并发症应属于这一范畴。另外《条例》规定的“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但却未对“无过错输血”的概念未做明确规定,实践中又是容易引起争议一个隐患。综上《条例》中的规定是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就其实际操作中,公众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条例》,需要立法机关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做出相应的解释,这是完善的一个途径。
(三)关于病历的复印、复制、封存和启封
病历资料是对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检查和治疗情况的客观记录,同时也是一 种重要的书证,在医患间就诊断及治疗发生争议时,其对于认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行为起着其他证据难以替代的证明作用。《条例》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客观性病历和主观性病历资料两种。根据《条例》的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客观性病历资料,而无权要求复印或复制主观性病历资料。《条例》第16条同时规定,对于主观病历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封存。但是,《条例》没有对客观病历资料是否也应一并封存做规定,尤其是在患者没有行使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这一权利时。《条例》第16条规定“应当在患者双方在场情况下封存和启封”,从此规定中我们很难判定封存主观性病历资料是医疗机构履行的义务还是可选择的权利?如果是医疗机构的义务,而医疗机构未能封存,医疗机构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如果患者或家属对封存病历程序不配合,如拒绝在场,医疗机构能否单方封存或在第三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封存,其法律效力如何?从《条例》的上述规定行文看,我认为找不到答案。《条例》16条对病历资料类别的划分,我认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把病程记录也归入了主观病历,但实质上病程记录是医务人员对患者治疗经过如实的客观记载,不属于主观性病历资料、其是证明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措施是否得当的重要证据,将其排除在患者可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范围以外,实际上对患者非常不公平的,使患者在医疗事故鉴定时仍处于不利的地位,患者的知情权无法得到实现、就目前许多人都知道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病历,但却不知道患者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更不知道客观记录患者治疗情况的病程记录是不能复中的。从这一点来讲,《条例》 实际上是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保护力度。
(四)关于尸体检查问题
《条例》第18条对“尸检”做了详细规定。但还是没有解决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即如何实施尸检手续。第一若对患者死因有争议时,谁来提出尸检申请,提出后引起什么程序;第二若因患者家属不同意尸检又拒绝签字而致无法查明患者死因的,医疗机构可否就此作为免责事由?这些实际的困惑都在《条例》中无从找寻。
(五)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核心问题。《条例》将鉴定的组织确定为中立的第三方,即地市级以上医学会,对鉴定程序和鉴定文书进行了规范。但新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还存在一定问题。
1、关于鉴定程序的启动问题。《条例》第20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据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另一种是医患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共同委托。但是,对于任何一方当事人能否单方直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条例》没有明确规定。现实中争议双方共同协商确定进行鉴定的情形是很少见的,因此医患双方协商共同委托鉴定的规定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2、关于法院是否可以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问题。《条例》第46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赔偿争议时,医患双方均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审理过程中多需要委托专业人员进行鉴定。那么,法院是否可以根据《条例》规定的程序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这就涉及到行政权不得干涉司法审判权的原则,所以《条例》未对此问题加以规定。
3、关于鉴定人制度问题。虽然医学会建立的有专家库,医疗事故鉴定都是由这些专业人士做出的,但并不能确保其鉴定结论一定是无误的。倘若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认定不够准确,是否应追究相应的责任?怎么追究?在《条例》中也无规定。个人认为应建立“鉴定人制度”,即对最终做出的鉴定报告实行署名制,这样以来,若发生错误了,也便于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4、关于鉴定人员的回避问题。《条例》第26条明确了鉴定人员回避问题,即专家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以口头提出或书面申请。但是,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由谁裁决,如何裁决,采取何种形式,是否有权申请复议等问题,《条例》均没有明确的规定。
【医患纠纷学习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发言材料[深入推进医患纠纷调解工作]12-10
应对医患纠纷07-02
医患纠纷调处10-29
分析医患纠纷成因06-19
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08-10
急诊医患纠纷防范论文08-27
儿科医患纠纷的原因09-11
医院医患纠纷的原因12-04
关于患者医患纠纷情况说明07-05
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