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24-05-25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共6篇)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篇1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12-06-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广东省和深圳市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罗湖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设立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专项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安排。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主要根据企业对区财政的贡献及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采用总额控制、自愿申报、政府审核、社会公示等办法确定最终扶持对象。

第四条区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按照部门对应的行业特点制定专项资金相关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第二章扶持对象及方式

第五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辖区从事金融业、现代服务业、黄金珠宝、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招商引资、品牌连锁、节能减排、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企业总部、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其他组织等(以下一律简称企业)和个人,相关实施细则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除实施细则特别注明的条款外,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的企业可提出申请:

1.在罗湖辖区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企业产权关系明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申请前两年无违法违规行

为;

3.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

4.依法报送统计报表。

(二)除实施细则特别注明的条款外,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的个人可提出申请:

1.具有罗湖户籍的居民;

2.无罗湖户籍,但工作单位在罗湖且领取了社会保障卡,或持有居住证的居民。

第七条 企业和个人申请扶持需具备的具体条件以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为准。

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式分为有偿扶持、无偿扶持和政府投资。有偿扶持指专项资金借款,无偿扶持指专项扶持、担保风险补偿、配套扶持、奖励等。

扶持方式的含义、企业申报项目适用的扶持方式、扶持额度,以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实施细则为准。

第三章资金管理与职责分工

第九条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户核算”,保证专款专用。

第十条成立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区监察局、区发改局、区经济促进局、区科技创新局、区财政局、区文化体育局(文产办)、区审计局、区环保水务局、区统计局、区投资推广局(金融办)、罗湖市场监管分局等部门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区经济促进局,负责具体日常工作。第十二条各行业主管部门是本专项资金的责任管理部门,分别在本部门管理行业范围内,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包括企业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认定标准、扶持方式、扶持额度等内容的相关实施细则;负责接受咨询和受理企业申请;组织对申请企业或项目的考察和初审;负责扶持项目的跟踪监管和绩效评价;区政府确定的其他事项等。

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环保水务局根据各自的职能,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申请项目的相关事项。区财政局负责本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和资金管理。区审计局、区监察局、区财政局是本专项资金的监管部门。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采取“网上申报,部门初审,联席审核”的管理模式。

第四章 申请与受理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受理采取网上申报模式,常年接受企业和个人申请。

第十五条企业和个人申请专项资金扶持需提供的详细资料以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为准。第十六条企业和个人登录罗湖区电子政务网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申报系统咨询并在线申报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按规定上传申请材料。受理部门在线核查申请企业和个人申报项目内容及其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申请企业和个人,并与拟受理的企业和个人在线预约提交书面材料的时间。申请材料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一式一份),复印件须加盖公章。受理部门核对材料原件。经受理部门核查后的申请材料,在相关部门之间实现网上共享并直接流转。

第五章 审核与批准

第十七条 除实施细则特别注明外,专项资金审核与批准程序按照部门

初审、联席审核、社会公示、核准拨款进行。

第十八条部门初审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各行业主管部门受理企业和个人申请后,对企业或项目进行综合考察,核实其申报材料的真实性。

(二)各行业主管部门对通过初审的企业或项目,提出资金安排的初步意见,报分管区领导审核确认。

(三)各行业主管部门将经分管区领导审核确认的资金安排方案和相关资料,提交办公室进行复核。复核的主要内容为审查企业和个人有无重复申请,对发现同一企业同一项目同时申请两项或以上扶持政策的,按“从高原则”提出扶持意见。

第十九条由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审议各行业主管部门资金安排的初步方案。联席会议审议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办公室汇总各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的资金安排方案和相关资料,报请召开联席会议。

(二)联席会议根据各行业主管部门、分管区领导的意见和对项目的总体判断,对扶持项目和扶持额度做出决策。

第二十条联席会议原则上在每年的第一、二、三季度的季度末召开,遇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联席会议。

第二十一条经联席会议审定的资金扶持意见通过罗湖区电子政务网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5个工作日。

任何第三方均可以对资金扶持意见向办公室提出异议,由受理企业申请的行业主管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异议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向办公室报备。经调查证明异议成立的或企业不配合调查的,专项资金不予扶持,由受理申请的行业主管部门在调查结果核实后3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反馈给申请企业。

第二十二条区财政部门根据联席会议决定和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按财政资金管理程序报批后核拨。第二十三条符合条件的同一企业同一项目,在同一内只能申请本办法规定的一项扶持政策。同一企业每年最高扶持金额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总部企业、金融企业每年最高扶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且原则上不超过该企业上一在罗湖区纳税总额。

第二十四条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可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报经联席会议批准执行。

第六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五条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扶持项目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对扶持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必要时开展项目验收,将项目绩效评价和验收结果定期报办公室及区财政、审计部门,并于每年年初向上述部门报送本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计划。

第二十六条区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对专项资金的整体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十七条 区监察、审计部门对本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价,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必须认真处理相关投诉,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第二十八条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不认真履行职责,与项目单位人员串通、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获得扶持的企业或个人,应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对于企业或个人在申报、执行项目过程中出现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行为,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对责任人进行处理,依法追回专项资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存在以上违规行为的企业或个人,各行业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其扶持申请。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本办法所称各相关实施细则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12年6月11日起施行,有效期限为三年。原《深圳市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罗府办〔2011〕29号)同时废止。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篇2

一、产业升级是企业转型的有利契机

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是经济发展的指路标。企业发展应符合经济大势的潮流, 重视宏观环境对微观运营的影响, 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调整发展方向, 才能获得长效的支持和有力的发展。

我国随着发展规划不断调整产业政策, 为产业升级提供正确的导向, 使我国从1978年的工业为主、农业服务业齐头并进, 到2011年农业逐步缩减、工业基本稳定、服务业不断扩张。产业升级并非是三大产业之间的逐次替代, 而是基于科技和信息的协同和创新。三大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综合中国实际情况, 产业升级应该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以消耗我国丰富的物质资源为代价, 能源消耗增长接近GDP的增长速度, 虽然使得我国经济已经居世界前列, 但是代价沉重, 水土流失、环境破坏、资源存量减少, 使得这种继续依靠物质消耗实现增长的模式已走到尽头。因此, 我国产业政策强调科学技术, 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产业的优化、产品价值的提高。为此, 要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获得持续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要由第二产业驱动为主, 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转变。发达国家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 第二产业虽然可以通过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增长, 但作用有限, 第三产业才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与美国相比, 中国第三产业产值明显偏低。因此, 中国经济要想继续实现快速发展, 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需要通过做大做强金融产业, 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新兴服务业, 如物流、电子商务、各类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服务外包等。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也重点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对企业而言, 抓住国家产业升级的大势, 向受到国家支持的领域转型, 企业更易得到各种资金、政策支持, 也更易通过审批准入行业, 因此能够更快更稳定地取得发展, 获得更多收益。因此, 产业升级为企业转型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二、企业转型对资金营运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转型对于企业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企业转型具体实现方法有三种方式:延伸、深入和新建。延伸是指在产业链上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上下游领域延伸;深入是促进现有产品技术换代升级, 做强做精;新建是创建新兴产业, 从头开始。其中, 促进企业向高精尖发展或产业链延伸无疑是效率最高、风险最小的方法。不管企业是通过何种方法转型, 都对营运资金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采用深入或者新建的方式, 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需要更多的关注长期资本的运营, 在短期资本运营方面, 也相当于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需要重新对该领域营运资金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才能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 相对难度较大。

而采用延伸方式, 由于转型目标类型与企业处于同一条产业链上, 对于其资金特征和行业情况都有一定了解, 便于企业进行管理方法调整, 风险较小, 因此, 目前以供应链渠道为基础的产业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而实现高效率的供应链产业延伸, 就需要对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 降低各流程占用营运资金, 提高运行效率, 为此需要对转型目标企业类型的采购业务流程、生产业务流程和销售业务流程营运资金有一定了解, 结合本企业各渠道营运资金情况, 重整业务流程, 充分利用各个渠道的协同作用, 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 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营运资金管理。

三、营运资金管理战略需适应企业转型需要

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关注产业政策方向、科学转型, 可以引导企业提升发展速度, 走向可持续发展;不仅在于政策倾斜的资金支持, 还在于市场信心提振, 更好地融资环境可以减轻发展带来的部分资金压力。

企业转型的过程中, 营运资金的结构需要相应作出调整, 才能保证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战略协同一致, 发挥最大的合力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注意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运营的协调

传统的营运资金局限于短期资本的范畴, 主要关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长期资本缺乏应有的关注。事实上, 企业经营中长期与短期的划分并非泾渭分明, 企业持有的存货、货币资金等短期资本实际上是为长期生产服务的, 短期资本的持有是对长期经营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保障, 而不应该完全割裂开来, 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协调一致, 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 注意供应链各渠道营运资金占用的协调

在进行企业转型的过程中, 尤其是通过供应链延伸进行企业转型时, 要特别注重渠道间及要素间的衔接和协同, 转型后整合资源, 优化流程, 减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占用, 采购渠道、营销渠道营运资金与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共商, 实现互利共赢, 对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重新评估, 决定最适宜的存货存量和销售政策, 实现各要素营运资金占用结构优化。

(三) 注意对经营活动与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关注的变化

传统的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的营运资金, 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关注点为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三要素及采购、生产、营销三渠道, 而对理财活动的营运资金关注不多。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及负债、应收利息股利及货币资金。随着金融市场逐步发展, 理财活动迅速升温, 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方式。2006年新准则下修改利润表, 将投资收益并入营业收入当中, 也说明理财活动的重要性稳步提升。因此, 大营业概念应运而生。大营业概念包括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取得了与经营活动相同的地位, 在大营业概念下, 营运资金管理要注意协调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中资金的分配,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刘泉红, 刘若愚.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中国经贸导刊, 2008 (12) .

[2]李钢, 廖建辉, 向奕霓.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过高了吗.中国工业经济, 2011 (10) .

[3]陈清泰.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思路——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清泰主任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六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 .金属加工, 2011 (23) .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篇3

第一条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京政函〔2009〕24号),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京海发〔2009〕10号),为支持促进海淀区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吸引国内外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及现代服务业企业聚集并投资我区,设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产业升级、融资环境改善、产学研平台搭建、相关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现代工业服务业等相关方向,系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区政府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等各项经济发展资金安排。

第二章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第四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为海淀园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科委、金融办、投资促进局、商务局等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的相关办法中规定的使用范围。

第五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应符合我区经济发展规划和区政府确定的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确保资金的规范和高效使用。

第六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式为:银行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等。

第三章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程序

第七条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制定、发布年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总体产业支持方向。

第八条主管部门会同区财政局确定年度具体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制定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明确项目申报途径、受理部门和受理时间,并由主管部门正式对社会发布。

第九条受理部门应认真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预算数额较大且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由主管部门(或会同区财政部门)组织专家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评审论证。

第十条对经过评审论证后初步确定支持的项目,根据海淀区财政预算资金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经批准同意后由区财政部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十一条除引进的重点项目可以同时享受行业政策支持外,同一项目不得重复享受贴息、补助等区政府扶持性资金。严格控制同一企业多次申报区政府各类专项资金。

第四章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二条项目单位在收到财政拨款后,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财政拨款要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挪用专项资金。

第十三条项目单位在项目建设期内,每半年应向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在2个月内向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竣工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主管部门审核后将审核结果报送区财政部门。

第十四条受理部门应做好项目申报组织、初审等工作;主管部门(或配合区财政部门)做好对申报项目的评审和论证工作,并对已扶持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做好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并于每年年终将绩效考评报告报送区财政部门。

第十五条资金使用单位应接受区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接受区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十六条对于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财政资金或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由受理部门和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收回已拨财政资金,并由相关部门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专项资金涉及到的各类政策中的区级财政贡献,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征收的税款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的区级留成部分(不包括国家征收的非税收入,因违反有关税法规定补缴税款、罚款、滞纳金,以及退税和按规定取得的返还性收入)。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篇4

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意见》(黔府发〔2017〕9号)精神,为进一步规范贵州省煤炭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能源局会同省财政厅于2017年7月10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炭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黔财工〔2017〕95号)。为准确把握文件精神,确保工作顺利实施,现就文件有关条款重点内容解读如下:

第五条奖励资金使用范围

(一)对兼并重组保留煤矿,鼓励采取设备租赁、资产入股等多种方式实施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

(二)淘汰落后产能煤矿(兼并重组关闭退出、直接关闭退出),事故关闭煤矿除外。

(三)煤层气(煤矿瓦斯)、煤矸石、矿井水综合利用,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四)煤矿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投入;电煤保供机制、煤炭区域性市场公共建设;政银企合作专项融资产品。

(五)省政府批准的其它用途。释义:此款明确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智能机械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煤层气(瓦斯)抽采利用等三个方面,其他方面正在研究推进中,待使用条件成熟后再行明确。

第六条专项资金采取事中事后的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标准补贴、产业基金、融资风险补偿、购买服务等方式安排。除有明确的支持标准外,具体支持方式及标准以年度申报指南或专项方案为准。

释义:此条明确了专项资金的多种奖补方式,除已有的明确支持标准外,每年还将制定详细的申报指南或方案,以方便有关企业实施资金申报。

第七条 支持标准(一)智能机械化改造。

1.对新实施综合机械化改造的煤矿依井型规模和综合机械化工作面数量实施综合奖励:

(1)井型规模奖励:30万吨/年的煤矿奖励基数为90万元,45至90万吨/年的煤矿奖励基数为110万元,90万吨/年以上的煤矿奖励基数为120万元;

(2)综合机械化工作面奖励:给予每个回采工作面150万元奖励,给予每个薄煤层或大倾角回采工作面200万元奖励。释义:此款是关于煤矿综合机械化改造给予资金支持的政策。综合奖励是指一方面按照不同井型给予基础奖励,主要考虑不同井型,配套的基础改造工程投资具有差异。另一方面根据煤矿设计,存在多个采面的,考虑到因回采面增加导致相应装备购置费用上升等因素,对新增实现综合机械化的每一个回采工作面给予适当奖补,但奖补采面个数不得高于设计采面数量;与常规回采工作面相比,薄煤层以及大倾角回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改造存在技术较为复杂,经济效益偏低等问题,为鼓励充分利用资源,适当提高此类采面奖补金额。

2.对完成辅助系统智能化改造的矿井分项实施奖励,全面完成的矿井每矿奖励基数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释义:此款是关于煤矿除回采和掘进工作面以外的相关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给予资金支持的政策。

各矿可根据实际分项实施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但所改造的系统应接入矿井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实现智能感知、信息融合、决策支持,各系统奖励基数比例依照《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执行。

3.对完成智能工作面升级改造的矿井每矿奖励基数最高不超过260万元。释义:本款是关于煤矿回采和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升级给予资金支持的政策。

对完成智能工作面升级的煤矿,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分项实施奖励,奖励基数比例依照《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执行。

4.为鼓励煤矿积极开展智能机械化改造,奖励资金实行退坡奖励办法,在2017年实施智能机械化改造的,按奖励基数130%给予奖补,2018年实施的,按奖励基数115%给予奖补,2019年实施的,按奖励基数100%给予奖补,2020年实施的,按奖励基数90%给予奖补。

释义:本款是关于支持煤矿尽早实施升级改造工作的政策。“早改多奖”的退坡奖励办法是为鼓励煤矿按时或提前实施智能机械化改造;对当年未按时完成升级改造验收的煤矿纳入次年改造计划,并按照实际完成年度标准申领奖补资金。

(二)淘汰落后产能。对满足规定条件的关闭退出煤矿,尤其是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实行差别化奖补标准:

1.根据煤矿关闭退出方式(如兼并重组工作推进情况、生产建设及证照情况等)实行差别化奖补。对兼并重组批复关闭煤矿原则上按黔府办发〔2013〕47号文并结合我省2016年实施情况进行奖补。

释义:此款是明确兼并重组关闭退出煤矿奖补标准的政策。黔府办发〔2013〕47号规定:兼并重组关闭一处9万吨/年的煤矿奖励100万元,关闭一处15万吨/年煤矿奖励120万元,关闭一处21万吨/年煤矿奖励140万元,关闭一处30万吨/年煤矿奖励160万元。

2016年兼并重组关闭煤矿实施奖补情况:在黔府办发〔2013〕47号规定的奖补标准上给予10元/吨的叠加奖补,即关闭一处9万吨/年的煤矿奖励190万元(100万元+90万元),关闭一处15万吨/年煤矿奖励270万元(120万元+150万元),关闭一处21万吨/年煤矿奖励350万元(140万元+210万元),关闭一处30万吨/年煤矿奖励460万元(160万元+300万元),并依此类推。

2.对2017年12月底前仍未获得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批复的煤矿:实施关闭并注销相关证照后,按产能80元/吨给予一次性奖补。

释义:此款是关于不参与兼并重组而自愿申请关闭退出或2017年12月底前仍未获得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批复煤矿的奖补政策。一是实施关闭并注销相关证照主要指采矿许可证的申请注销;二是已公告关闭煤矿不享受此项奖补政策;三是产能认定标准:对已取得初步(开采方案)设计以设计批复产能规模认定;已取得采矿许可证但初步(开采方案)设计未批复的(兼并重组过程中以半个指标计算的煤矿),奖补标准按规模减半计算,如某矿已取得30万吨/年采矿许可证,但未取得初步(开采方案)设计批复,则按15万吨/年(30万吨/年规模减半)产能认定并奖补。

3.对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批复保留又自愿申请关闭退出的煤矿:初步(开采方案)设计未批复的,以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矿原有产能之和认定产能,按产能100元/吨并扣除配对关闭煤矿已奖部分后给予一次性奖补;初步(开采方案)设计获得批复的,以初步(开采方案)设计审批文件确定的建设规模认定产能,按产能80元/吨给予一次性奖补。

释义:此款是关于兼并重组实施方案批复保留又自愿申请关闭退出煤矿的奖补政策,主要是为鼓励批复保留煤矿真投入、真建设、真生产。如两处均为9万吨/年的矿井兼并重组拟建规模为45万吨/年,初步(开采方案)设计未批复,按原有产能之和认定产能(9万吨/年+9万吨/年=18万吨/年),按产能100元/吨计算奖补为1800万元,扣除配对关闭煤矿已奖部分(9万吨/年已奖补190万元)后,给予一次性奖补1610万元。如45万吨/年的初步(开采方案)设计已批复,则按审批文件确定的45万吨/年规模认定产能,给予一次性奖补3600万元(45万吨/年×80元/吨)。

4.对因安全生产事故关闭的煤矿不予奖补;对在黔煤矿产能指标置换到外省的不予奖补。

释义:此款是明确不予奖补的三种关闭退出煤矿类型的政策。因安全生产事故关闭的煤矿不属煤矿企业自愿申请关闭,因此不予奖补;对享受中央财政奖补政策的在黔中央煤矿企业或产能指标置换到外省已获得相应权益的煤矿,不予奖补。

5.对矿业权未被整合而直接注销且已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的按《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关闭矿山企业缴纳矿业权价款退还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110号)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职能部门另行制定。

释义:此款是明确矿业权未被整合而直接注销且已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如何退还的政策。对不参与兼并重组、资源置换而直接关闭退出并注销采矿许可证的煤矿,已缴纳矿业权价款退还参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关闭矿山企业缴纳矿业权价款退还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110号)执行,我省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将出台具体办法。

(三)煤层气(瓦斯)、煤矸石、矿井水抽采利用。1.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利用(含煤层气井下抽采瓦斯提纯利用),省级奖励补贴0.2元/立方米(折纯,下同)。

释义:此款是为鼓励企业实施煤层气地面和井下抽采的激励政策。

2.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利用实行阶梯补贴:除国家补贴外,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35%—55%,省级奖励补贴0.1元/立方米;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大于55%,省级奖励补贴0.2元/立方米。

释义:此款所称“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35%—55%”均含本数。为了引导煤矿企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实行阶梯补贴方式,即抽采利用越高补贴标准也越高,抽采利用低于35%时,不享受专项资金补助。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计算方式:

抽采利用率=煤矿瓦斯利用总量/煤矿井下抽采系统(含高负压和低负压)抽出瓦斯总量×100%。

省内所有煤矿瓦斯利用除享受国家规定补贴外,只要符合省内规定条件均可再享受专项资金补贴。

3.瓦斯发电上网除享受国家优惠电价政策外,继续享受上述1、2条奖补政策。释义:此款是为充分鼓励瓦斯利用的奖补政策。

4.新建煤矿瓦斯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000千瓦(含)以下的一次性奖励补助50万元;装机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一次性奖励补贴80万元。

释义:此款规定了瓦斯发电项目的补贴标准。新建瓦斯发电项目是指在2017年1月1日之后建成投入运行的煤矿瓦斯发电项目。

5.新建煤矿瓦斯提纯项目,每个项目一次性奖励补贴500万元。对2017年完成的按110%给予补助,以后每年递减10%。

释义:此款规定了瓦斯提纯项目的补贴标准。在2017年1月1日之后建成投入运行的瓦斯提纯项目均在专项资金补贴范围内。

第八条省能源局商省财政厅在每年底前下发下一年度资金申报指南,明确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方式、申报条件、所需材料等事项。省能源局会同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整支持重点,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政策措施。按企业属地原则,各地能源管理部门会商财政部门负责地方项目的组织申报、初审,提出审查意见后逐级报省能源局。释义:此条规定了每年度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方式、材料均可在年度资金申报指南中予以明确,明确了项目申报的基本流程。

第九条 项目申请条件

(一)智能机械化改造项目申请奖励资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煤矿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保留煤矿;

2.符合智能机械化改造验收标准,具体办法由省能源局另行制定。

释义:此款是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奖补资金申领的政策,申请智能机械化改造项目奖励资金的项目应符合《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的要求。

(二)关闭煤矿按国家有关标准完成关闭验收。1.已完成关闭公示、公告程序;2.已按国家关闭煤矿标准完成关闭;

3.经县(市、区、特区)、市(州)、省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出具《贵州省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退出煤矿关闭验收表》。

释义:此款明确了关闭煤矿验收办法及依据,即按照国家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验收办法》及省能源局、省安监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建立关闭煤矿技术档案统一井筒封闭标识的通知》(黔能源煤炭〔2014〕162号)及有关规定执行。奖补资金优先用于关闭退出煤矿企业职工安置方面。

(三)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项目申请奖励资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企业开采(抽采)的煤层气以发电、提纯、民用、化工原料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

2.已安装可以准确计量煤层气抽采、销售和自用的计量设备,并能准确提供煤层气开发利用量;

3.建立了煤层气开采(抽采)及利用情况登记台账,安排专人负责数据汇总登记和台账管理,有可作为考核统计的原始依据;

4.省级补贴采取当年预拨、次年清算方式。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监测统计及核定的具体办法由省能源局另行制定。

释义:此条规定了企业申请专项资金奖励补贴的具体条件,也是必备的基本条件。

第十条按照省能源局审定的项目资金计划,专项资金由省级财政按预算及国库管理规定拨付下达至省属煤矿企业监管部门或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省属煤矿企业监管部门和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的一个月内将资金拨付企业或项目单位。

释义:此条明确了省财政厅根据省能源局审定的项目资金计划拨付资金,省属煤矿企业拨付至省国资委,其他煤矿企业则拨付至煤矿所在地县级财政部门。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篇5

苏经信综合〔2012〕426号 苏财工贸〔2012〕61号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关于组织

2012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 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市、县(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着力推动企业创新转型、产业优化升级,依据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关于优化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苏经信综合〔2011〕795号、苏财工贸〔2011〕112号),现将2012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有关事

— 1 — 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领域

2012年专项引导资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企业升级、产业转型重点任务进行安排。

(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项目(A类)。包括: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A1)、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A2)、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A3)、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项目(A4)、重点技术改造项目(A5)、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项目(A6)、重点软件产品项目(A7)、企业两化融合项目(A8)、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项目(A9)、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项目(A10)。

(二)公共服务平台与服务体系建设(B类)。包括:节能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B1)、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B2)、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B3)、经贸交流合作(B4)、中小企业信息化(B5)、人才培训(B6)。

(三)物联网专项(C类)。包括: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C1)、物联网和集成电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C2)。

(四)省企业转型升级基金项目(D类)。

详细内容见附件1《2012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

二、组织申报事项

1、申报项目按属地化原则上报。项目申报单位向项目所在

— 2 — 地(市、县)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提出项目申请,按要求提供项目申报材料。项目所在地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联合行文报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县(市)申报材料在报省的同时抄送省辖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属企业经其主管单位(省授权的资产经营公司)审核盖章后直接行文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申报。

2、项目申报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在江苏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2)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3)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对列入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百项千亿技术改造工程和节能改造重点工程的项目可给予优先安排;(4)无不良诚信和违法记录;(5)《项目指南》中明确的具体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及初审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负责,申报单位与当地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在申报材料上应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申报单位联络人以备查。

3、申报单位须对照《项目指南》规定的项目类型进行申报,同一申报单位原则上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申报,同一项目不能重复申报,一经受理不再调整。2012已享受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单位,原则上不得再申报本专项引导资金。以前已获得财政资金支持过的项目,本不得再申报。

4、申报材料必须以市、县为单位(省属单位除外)统一汇

— 3 — 总报送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规划处与省财政厅工贸发展处,条线或企业单个报送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申报材料包括:项目所在地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的请示件(纸质5份),并附2012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汇总表(纸质5份、EXEL电子表格1份,格式见附件3),项目申报单位具体申报材料(纸质2份),按A4纸规格装订成册。各类项目具体申报材料请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门户网站(http://)下载。项目需进行网上申报的,书面申报和网上申报的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5、专项引导资金的支持方式分为补助、奖励和有偿使用三种。根据项目技术装备投资额、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分等级确定安排补助或奖励资金。

6、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项目申报与安排事宜,按《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执行。省企业转型升级基金项目的申报与安排事宜,另行通知。

7、本项目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

三、具体工作要求

1、加强项目组织。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开拓工作视野,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研究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工作力度,组织推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2、严格规范程序。各地要完善和规范申报项目推荐程序,科学公正地组织本地区的项目申报。要充分发挥驻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作用,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对项目组织申报全过程的监察和监督,确保项目推荐程序的公正性和操作过程规范化。

3、严禁弄虚作假。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把关。对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骗取财政资金行为,一经查实,将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联系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综合规划处 刘耀武

高 彬 电

话:025-83392911 联系人:省财政厅工贸发展处 祁梅华 电

话:025-83633103 附件: 1、2012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指南

2、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3、2012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汇总表

— 5 —(此页无正文)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工业

财政

资金

项目

通知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5月31日印发

共印500份

— 6 — 附件1:

2012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 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指南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保持江苏工业和信息产业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现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依据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关于优化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围绕企业创新转型、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工作任务,制定本项目指南。

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项目(A类)A1: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

1、支持重点。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领域开展的示范项目、节能改造项目、循环经济改造项目和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项目。(1)示范项目:在工业、交通、商业、公共机构等节能重点领域,首先或较早应用国内首创或国家和省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特别是省内研发、生产的节能技术实施改造,节能效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在省内同行业有较大推广价值和较强示范意义的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在再制造、资源化和产业链生态延伸等方面成效显著,有较大推广价值和较强示范意义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应用国家公布的2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中的应用推广

— 7 — 技术实施改造,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效果显著,在全省同行业中有较大推广价值和较强示范意义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符合重点支持方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省内空白的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示范项目。(2)节能改造项目: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实施的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项目及企业能源中心建设项目。(3)循环经济改造项目:围绕省“十二五”工业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施机电产品再制造、工业及农林废弃物及城市污泥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产业化、工业节水等改造项目。(4)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项目:符合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方向的节能锅炉窑炉、节能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家用和商用高效照明产品、水污染防治和脱硫、脱硝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装备等产业化、规模化建设项目。

2、申报条件。(1)示范项目:符合国家和省节能及循环经济技术导向,技术应用具有创新性,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工业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节能量不低于500吨标准煤,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相应指标应达到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技术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示范和推广价值;项目技术和设备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项目于2011年(含)后竣工投产,或申报时虽在建,但已完成主体工程、主要设备已到位;申报单位愿承担示范项目的

— 8 — 宣传推广义务。(2)节能改造项目:依托原有生产装置,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装备),实施以节能为目的的改造(工业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不低于500吨标准煤,其中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节电量不低于100万千瓦时);项目技术和设备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项目于2011年(含)后竣工投产,或申报时虽在建,但已完成主体工程、主要设备已到位。(3)循环经济改造项目:具备项目实施条件,项目技术先进,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效果显著,其中节水改造项目节水量须达到10万吨以上;项目技术和设备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项目于2011年(含)后竣工投产,或申报时虽在建,但已完成主体工程、主要设备已到位。(4)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项目:应用技术有创新性,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或较好的推广前景;项目技术和设备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元;项目于2011年(含)后竣工投产,或申报时虽在建,但已完成主体工程、主要设备已到位。

3、支持方式。根据不同项目类型,按技术和设备投资额及节能减排、资源化效果给予分档奖励。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A2: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1、支持重点。(1)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公共技术平台和省级以上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机构、技术服务平台的创新服务能力

— 9 — 建设。(2)重大质量攻关项目:围绕制约我省重点行业质量提升的共性关键环节,以高端工程机械可靠性提升与电控、液压系统改进,高刚性、高精度数控成套设备及电气、传动和功能部件改进为重点,组织质量攻关项目。(3)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创新项目:围绕全省重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组织新技术、新工艺创新研发项目。

2、申报条件。(1)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最新评价得分70分以上;企业近三年有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项目建设所购研发和检测用设备,总额不低于400万元。(2)重大质量攻关项目:项目对提升产品质量有重大作用;鼓励项目实施采用产学研等技术合作机制,项目可由核心企业为主体联合关键配套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实施;项目牵头企业规模名列国内同行前茅,质量攻关的该类产品已具较大销售规模,企业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经攻关,产品技术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形成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能带动促进行业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3)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创新项目:企业应为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产业链所属骨干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强,有高层次人才领军的创新团队,拥有核心技术授权发明专利(2009年至申报日),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项目应已完成小试,进入产业化阶段,市场前景好;通过项目实施,能形成自主知

— 10 — 识产权,突破产业链技术瓶颈制约;技术设备投资额600万元以上。

3、支持方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创新项目,按照研发、检测和生产技术设备购买费用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重大质量攻关项目,按照质量攻关投入完成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4、申报主体。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由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和江苏省公共技术平台申报。重大质量攻关项目,由牵头企业或企业与攻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创新项目,由产业链骨干企业申报。

A3: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

1、支持重点。(1)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项目。(2)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建设项目。(3)中小企业提升管理素质项目: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引进管理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品质管理水平的项目。

2、申报条件。(1)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建设项目:省认定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项目研发投入和产业化设备投入达到一定规模,苏南、苏中地区企业项目研发和产业化设备投入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苏北地区企业不低于600万元;项

— 11 — 目已经有关部门备案,2012年底前能竣工建成且建设期不超过2年,2012年5月底前项目研发和产业化设备实际投入总额应达到计划投入总额的60%左右;企业2011年上缴税收,苏南、苏中地区企业不低于500万元,苏北地区企业不低于300万元。(2)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省认定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科技创业型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以及具有“专精特新”产品的企业;企业2011提升创新能力建设投入(包括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或研发部门开发、购置用于研发的设备、仪器、软件,为适应研发要求对相关场地及设施改造的投入,购买专利等创新成果以及产学研项目合作研发投入)不低于300万元。(3)中小企业提升管理素质项目:省认定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企业2011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增幅达20%以上,管理创新成果突出;2011管理创新项目投入(组织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进管理机构和高级管理人才,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等不断创新的投入)达50万元以上。

3、支持方式。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建设项目,主要按照项目研发和设备投入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按照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建设投入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中小企业提升管理素质项目,按照企业管理创新项目投入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

— 12 — A4: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项目

1、支持重点。重点支持列入统计的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实施下列项目:(1)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中小企业清洁生产项目:支持产业集聚区内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改造。(3)标准厂房租赁补贴项目:支持中小企业租用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4)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支持特色产业集群编制发展规划。

2、申报条件。(1)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集聚区须经县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集聚区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集聚区主导产业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优先鼓励产业发展方向,产业成长性好,近3年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当年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于2011年底之前完成,并通过所在县及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竣工验收。其中,标准厂房建设类要求2011年新建成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类至2011年底已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正常运转,能提供污水处理环境治理服务;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类须于2011年底完成。(2)中小企业清洁生产项目:项目为集聚区内企业已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改造方案的项目,必须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综合利用等措施;企业须通过省辖市及市级以上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申报项目设备投入额度,苏北地区企业不低

— 13 — 于600万元,苏中地区企业不低于800万元,苏南地区企业不低于1000万元。(3)标准厂房租赁补贴项目:项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3年以上;企业在租厂房且至2011年底租赁期两年以上,租赁面积500平方米以上。(4)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项目:须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且于2011年底编制完成,并经县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11获得本专项引导资金支持的单位,不得再申报本项目。

3、支持方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中小企业清洁生产项目,按照项目单位实际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标准厂房租赁补贴项目,按照租赁企业实际缴纳租金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按照实际费用发生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4、申报主体。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主体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营实体;中小企业清洁生产项目申报主体为实施清洁生产改造项目的企业;标准厂房租赁补贴项目申报主体为租赁标准厂房的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项目申报主体为受规划编制部门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

A5: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1、支持重点。(1)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项目: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支持

— 14 — 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和先进成熟技术工艺规模化应用项目。(2)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支持传统产业中的国家和省重点名牌产品实施品牌质量提升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传统产业重点企业针对主要工艺装备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项目;支持钢铁、水泥、棉纺、染整、化纤、酿酒等传统产业龙头企业优化布局,实施南北产业转移和退城进园项目。(3)产业链强化提升项目:支持主导产业和优势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改造,针对重点产业链中瓶颈制约薄弱环节实施改造提升项目;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进行改造提升项目。

2、申报条件。(1)企业主营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2)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原则上高于省内同行业水平。(3)2011年入库税收,苏南苏中地区企业不低于800万元,苏北地区企业不低于600万元(新兴产业或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可适当放宽)。(4)申请补助的技改项目须列入“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计划”或“省重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项目计划”,技术和设备投资额或贷款额苏南苏中地区不低于2000万元,苏北地区不低于1500万元。(5)申请奖励的技改项目须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效益跟踪计划”且跟踪三年、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或省认定的技术改造示范项目。(6)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必须经有权部门核准或备案,项目环保、能评、土地等相关手续完备。已承担省技术改造类专项资金项目但项目尚未竣工验收的企业,原则上本

— 15 — 不能再申报新的专项项目。

3、支持方式。包括设备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三种:(1)申请设备补助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项目技术和设备投资额进行补助;(2)申请贷款贴息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项目中长期贷款的实际发生额进行贴息;(3)对符合奖励条件的项目经认定后给予适当奖励。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A6: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项目

1、支持重点:(1)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奖励项目: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绿色装备。(2)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支持用户单位采用省内自主创新重大装备,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替代进口效果明显的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开拓市场。

2、申报条件:(1)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奖励项目:产品由省内装备研发制造企业近三年首家自主研发或国产化制造并经用户使用;原则上成套设备价值每套在100万元以上,单机价值每台在50万元以上;企业通过其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在我国依法拥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依法通过受让取得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并拥有产品注册商标所有权;企业具备产品设计及主要关键部件的制造、组装能力,以及具备批量生产的基础条件;企业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

— 16 — 思,在结构、性能、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进行首创性改进;省内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经专家鉴定在同类产品中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属于国家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产品(如军工、医疗器械、计量器具、压力容器等产品)须具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2)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必须具有明确的产业化目标和显著的示范应用效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项目投资规模不低于3000万元;推广应用示范项目中示范装备需经过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替代进口效果明显等特征,示范装备采购额原则上不低于500万元;示范装备研发单位与市场推广用户单位须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较为完善的产品持续改进体系和示范体系。

3、支持方式。对认定为“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的产品,给予分档奖励;对填补国内空白和为新兴产业发展研制的首台(套)装备及关键部件,可适当提高奖励额度。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按照示范应用的具体情况给予奖励。

4、申报主体。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的研制单位。A7:重点软件产品

1、支持重点。(1)基础软件和云计算: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和各类中间件,云计算基础软件、云计算关键技术、— 17 — 云计算应用软件、云计算重点应用平台、云计算安全技术的研发、应用。(2)工业软件:制造业过程管理和控制软件,产品设计研发和企业经营管理软件,工业装备的嵌入式软件(含制造业企业自行设计、自主研发、经登记认定的应用于本企业产品的嵌入式软件),监测监查、分析诊断、污染控制处理、智能生产、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装备的管理软件与集成系统,工业软件的应用示范。(3)信息安全软件: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安全电子文档的软件系统(党政机关及重点经济领域的应用),信息安全系统及工具的开发,网络安全系统的开发。(4)重点行业应用软件:智能电网(含新能源管理)、智能交通、通信、海工船舶等重点行业的支撑和应用软件。(5)软件技术服务和平台系统:软件测试与服务系统、SaaS软件、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改造提升项目。面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支撑服务软件;面向行业和区域应用,提升行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公共技术平台;面向民生,促进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6)网络信息服务:互联网精准搜索系统,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平台软件,特色电子商务系统,二维码系统及应用,基于北斗系统的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7)数字内容服务:3D视频图像处理系统,场景数字化仿真展示和还原处理软件,三维虚拟数字内容软件,数字内容音视频智能处理,动漫和网络开发支撑软件。(8)三网融合技术和应用系统:三网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融合业务应用系统,网络支付系统,家庭智能网关、智

— 18 — 能终端应用软件。(9)奖励类项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才团队专项奖励、企业做大做强奖励、提高产业载体建设水平奖励、使用公共服务平台奖励和资质认证奖励等。

2、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在江苏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若申报单位性质为企业,其注册资金不小于200万元)。(2)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人才队伍,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原则上高于省内同行业水平。企业主营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3)项目符合我省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重点,对产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具备产业化条件,市场竞争力强,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申报软件类补助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须纳入省经信委经济运行统计体系,并正常报送统计报表。初创型软件企业应具有高素质、有影响的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并具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市场前景好,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5)信息安全软件项目的产品应具备公安部门出具的销售许可证明,密码类产品应具有国家密码局出具的销售许可证明。(6)申报省创新团队专项奖励,项目须为纳入省委组织部“江苏省创新团队计划”的团队所主持的重点项目;申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奖励,须为软件业务收入首次超50亿元或100亿元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或剥离并组建独立的软件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上的软件服务企业,或引进跨国公司、— 19 — 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在园区内设立到位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且正常运转一年以上的首个独立法人公司或研发中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区;申报提高产业载体建设水平奖励,须为年培训规模2000人以上、培训成效显著的“江苏省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或“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示范园”、“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使用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奖励,由使用服务的软件企业通过“江苏虚拟软件园”扎口申报;申报资质认证奖励,须通过CMMI认证、ISO27001认证或获得2011金慧奖,且同时申报本软件类补助项目。

3、支持方式。采用补助和奖励的支持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市、县配套支持。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

注:获得以前财政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不得再行申报本专项资金支持。获得以前本专项资金支持的尚未竣工验收的项目,其项目单位不得申报2012支持项目(纳入“江苏省十百千亿软件企业培育计划”的企业、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改造项目、获得金慧奖产品的项目除外)。

A8:企业两化融合项目

1、支持重点。支持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具有较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工业设备、装备、产品或控制装置,建立覆盖企业管理业务的信息化集成系统(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生产执行系统或生产控制系统)和以大型企业为中心的

— 20 — 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

2、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须是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具有两化融合工作基础(高校科研院所可作为参与单位)。(2)示范项目必须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实施,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创新的信息技术。(3)项目完成后应能够应用推广,并可形成企业乃至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或新颖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对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3、支持方式。按照项目示范效应、技术含量、融合程度等给予分档补助。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A9: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项目

1、支持重点。(1)工业设计专业机构培育项目:支持优秀成长型设计机构、设计企业发展壮大。(2)生产性服务业载体建设项目:支持培育工业设计园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区及相关服务平台建设。(3)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服务外包项目:鼓励制造企业开展故障诊断、实时监控、远程咨询、在线维护等新业态,提高产品服务价值比重。鼓励制造企业将工业设计、人才培训、信息咨询、设备监控检修等服务外包。

2、申报条件。(1)工业设计专业机构培育项目:工业设计企业为独立法人,具有较完善的工业设计研发条件和配套设施,设计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当年成功服务制造业的典型案

— 21 — 例超过5家(次)以上;专业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不少于10人,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原值不低于30万元。(2)生产性服务业载体建设项目: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态势明显,获得省相关示范认定;工业设计园区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平台运营正常,区内入驻设计企业达到20家以上。(3)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服务外包项目:制造企业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产品功能有效拓展,产品服务价值明显提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照章纳税,无安全生产事故、环保事故等重大社会不良影响。设计机构单独或联合制造企业开展的重点领域新产品设计开发攻关项目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好市场前景且具备产业化条件,预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制造企业外购工业设计服务合同金额达到30万元以上。信息咨询、设备监控检修等生产性服务合同金额达到一定数额。

3、支持方式。工业设计专业机构培育项目、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服务外包项目,按合同金额给予一定补助;生产性服务业载体建设项目,经认定后给予奖励。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单位)和园区载体。

A10: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项目

1、支持重点。(1)创业型、创新型和就业型小微企业提升发展能力项目:重点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的新兴产业领域创业型小微

— 22 — 企业扩能做大项目;支持拥有专门研发人员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创新型小微企业提升做强项目;支持从业人员200人以上的小型工业企业和从业人员15人以上的微型工业企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项目。(2)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项目:重点支持全省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信息库中成长性良好的重点培育企业扩大规模发展的项目。(3)小微企业专项服务项目:重点支持面向小微企业开展的政策咨询、创业创新投资融资、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信息化服务等各类专项服务项目,以及小微企业直接融资项目。(4)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项目:支持为完善产业链开展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5)小微企业提升管理素质项目:重点支持成长性良好小微企业加强财务、质量、生产、销售、安全、节能、环保、用工等管理,开展管理诊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项目。

2、申报条件。(1)创业型、创新型和就业型小微企业提升发展能力项目:创业型、创新型小微企业申报项目的投入(包括技术改造设备投入、研发投入、信息化建设投入等)在30万元至300万元;就业型小型企业上新增就业人员超20人,微型企业上新增就业人员超5人。(2)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项目:上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且同比增长30%以上,用于扩大产能、提高技术水平方面的投入不低于100万元,有望在2012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3)小微企业专项服务项目:按照省经信委工作安排,承担并完成2012年小微企业服务任务的单位;小微企业成功

— 23 — 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短期融资券、私募债券。(4)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项目:项目企业须为符合国家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主要产品为集聚区内大企业生产配套,有一定科技含量,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初创型小微企业。(5)小微企业提升管理素质项目:企业2011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增幅均达10%以上;2011实施提升管理素质项目投入总额达20万元以上。提升管理素质投入包括企业在组织管理提升活动、改善生产环境、规范运营流程、加强管理控制等方面,研究开发或购置相关管理系统、聘请有关管理咨询机构(人员)、购买管理服务、开展管理诊断以及为提高管理水平对相关场地及设施改造的投入。

3、支持方式。(1)创业型、创新型和就业型小微企业提升发展能力项目:创业型、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支持,主要按照企业投入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就业型小微企业主要按照新增就业人数的数量给予奖励。支持额度最低5万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2)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项目:对小微企业的实际投入给予一定比例奖励。(3)小微企业专项服务项目:对专项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对直接融资的法律、评级等中介服务支出给予30%的补助。(4)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项目:按照小微企业为协作配套进行技术或设备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5)小微企业提升管理素质项目:采取奖励支持方式,按小微企业提升管理素质项目投入额给予分档奖励。

4、申报主体。符合项目条件的小微企业或承担专项服务的单位;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项目,由小微企业通过所在集聚区经营管理机构扎口申报。

二、公共服务平台与服务体系建设(B类)B1:节能和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建设

1、支持重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能源监察审计项目、节能标准支撑能力建设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2、申报条件。(1)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项目符合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要素,即改造投入的70%以上由节能技术服务公司承担,节能技术服务公司通过与企业分享项目节能效益获取收益;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具备相应业务资格;项目于2011年(含)以后签订合同并已竣工投产,节能效果明显、效益良好;项目未获得并不再申报国家合同能源管理专项扶持资金。(2)专项能源监察审计项目:受当地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节能监察机构,按照省下达的专项审计任务,对本地区列入国家节能低碳行动的“万家企业”开展的专项监察审计工作。(3)节能标准支撑能力建设项目:受省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组织编制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3、支持方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根据节能量和项目投入情况给予分档奖励;节能标准支撑能力建设项目给予定额补助。

4、申报主体。符合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具备相应资格和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等。

— 25 — 注:专项能源监察审计项目不组织项目申报,根据下达的工作量及完成任务质量拨付资金。

B2: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1、支持重点。(1)星级公共服务平台的能力建设及其开展的服务,优先支持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省平台和窗口平台。(2)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改善创业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及微小企业进规模培育服务。(3)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依托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的,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公共技术服务的技术平台建设项目。

2、申报条件。(1)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省认定的中小企业星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项目的原始资料齐全,收支明晰,服务成效显著。(2)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11年底基地内小企业数50家以上,当年培育10家以上微小企业,其中有5家以上培育成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或引进服务机构,为基地内企业提供政务代理、创业策划、融资指导、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至少为企业提供5项以上服务。(3)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省认定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和省重点培育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技术平台软硬件投入总额和技术服务支出300万元以上。

3、支持方式。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对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和服务所发生的费用,根据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和服务绩效星级等次给予分档奖励。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对创业基地内服务设施改善及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助。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主要按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年提升服务能力的软硬件投入和为公共技术服务发生的费用支出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单位、创业基地运营单位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机构。

B3: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

1、支持重点。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2、申报条件。(1)项目所在示范基地发展情况良好,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和省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要求。(2)项目在示范基地主体园区内实施,技术和设备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苏北地区可适当降低标准)。(3)项目须经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项目环保、土地等相应手续完备。

3、支持方式。按项目技术设备投资额与国家和省级示范基地分档次给予补助。

4、申报主体。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建

— 27 — 设机构或示范基地主体园区内的服务平台企业。

B4:经贸交流合作项目

1、支持重点。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海外资本与技术合作、为大企业协作配套合作项目。

2、申报条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局)组织或委托组织的经贸活动项目。重点是参加部和省组织的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经贸活动,依托省重点产业集群举办的专业性展览会,按照产业链举办的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协作配套活动。

3、支持方式。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局)组织的经贸活动项目,公共经费按标准给予补助。

4、申报主体。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局)组织或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局)委托组织的中小企业经贸交流活动的参与单位。

注:本次申报项目为2012年1-6月组织活动的项目。下半年经贸交流活动项目于2012年10月31日前申报。

B5:中小企业信息化

1、支持重点。(1)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项目: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加入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项目。(2)“数字企业”创建项目:支持企业大力创建“数字企业”。

2、申报条件。(1)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项目:申报企业必须是2012年新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

— 28 — 是纳入省中小企业“百千万”电子商务应用促进计划支持的。(2)“数字企业”创建项目:申报企业必须是省认定的五星级“数字企业”。

3、支持方式。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项目,按照2012年首次入网中小企业年费总额的给予定额补助;“数字企业”创建项目,按照五星级“数字企业”数字化建设投入给予分档奖励。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以及相关电子商务平台运行商。

B6:人才培训

1、支持重点。重点支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培训,包括:优秀企业家出国高端班、EMBA学位班和课程班、万企升级领军人才研修班、中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中小企业竞争力大讲堂、“视训365”网络在线培训和体验式培训、创业辅导、融资、大学生村官创业、热点政策解读等精品专题培训;“企业大学”创建的课程开发。

2、申报条件。(1)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局)委托,承担并完成2012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和任务的单位。(2)培训原始资料齐全,收支明晰。

3、支持方式。按计划完成的实际培训人数或培训工作的发生费用扣除收取的相关费用后给予适当补助。

4、申报主体。承担培训工作和任务的单位。

注:人才培训项目不组织项目申报,根据年初下达的培训计划及实际培训人数或培训工作发生费用等拨付资金。

三、物联网专项(C类)C1: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

1、支持重点。智能农业、智能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安防、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医护、智能矿山。

2、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为省内注册的企业法人(高校科研院所可作为参与单位),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和工作基础,示范工程项目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实施。(2)项目实施方案必须符合应用示范工程总体方案要求,在本行业或本区域具有重要示范引导意义,对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3)项目完成后能形成标准、规范和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

3、支持方式。无偿补助。2011立项的部分重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经中期检查考核达到合同规定进度目标的,落实滚动支持资金。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资金配套,共同支持。

4、申报主体。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项目实施企业。申报企业可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运营商开展产学研用合作,联合申报。

C2:物联网和集成电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支持重点。(1)物联网软件与关键器件:物联网系统级软件、应用软件、中间件、节点专用嵌入式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面向行业和区域应用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新型MEMS传感器、高频及以上频段RFID的设计、封装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传

— 30 — 感节点与模块、基于物联网的短距离无线组网模块与设备、多网融合设备、智能化控制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2)集成电路产业链:高端通用芯片(物联网、下一代信息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船舶电子等)设计及创新应用、特色工艺模块开发、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关键配套材料、专用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SoC(片上系统)芯片与解决方案。(3)半导体照明与OLED:高亮度功率型外延片、芯片、封装及关键配套材料(衬底材料、MO源、高性能环氧树脂、高效荧光粉等)的研发和产业化;OLED显示、照明产品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2、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在江苏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2)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3、支持方式。无偿补助。

4、申报主体。符合以上申报条件的企业。

四、省企业转型升级基金项目(D类)

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项目申报与安排事宜,按《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执行。省企业转型升级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中小企业专项)项目的申报与安排事宜,另行通知。

— 31 — 附件2: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等。

二、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项目建设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市场分析、项目建设对本企业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等。

三、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招标内容、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四、投资估算及筹措

项目总投资规模,资金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等,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额、主要原因及政策依据。

五、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绩效指标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绩效目标。

六、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 32 — 环境保护、规划选址、土地供应、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

七、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1、项目法人近三年的经营状况(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审计报告)和项目法人自筹资金(银行存款证明文件、第三方投资者资金证明文件等)保证落实文件。

2、企业投资项目须提供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3、项目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项目)。

4、项目需要具有权限的环保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

5、需征地项目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6、申请投资补助的须提供已购置设备或发生费用相关发票的复印件,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项目贷款合同和资金到位凭证。

7、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8、各业务条线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和材料。

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篇6

2010-07-3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5]22号)、《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黑发[2007]17号)以及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发展我省信息产业,促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型(信息产业类)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遵循的原则:

(一)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的原则。

(二)遵守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三)集体决策、预算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对信息产业项目进行审查、论证、审核,各级财政部门会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资金进行审查、管理、监督。

第二章使用范围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

(一)向国外客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和业务流程服务外包(BPO)的企业。

(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电子信息企业。

(三)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性能,用智能化控制、精确化管理降耗减排的企业。

(四)中小企业共性信息技术研发服务机构和创新资源共享服务机构。

(五)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有关资金的配套。

(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资金的配套。

第六条 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

(一)技术服务机构相关支出。指承担政府公共服务而发生的支出;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服务费用支出;信息产业园区招商费和项目前期费用等。

(二)项目经费。指用于项目本身的经费支出,包括服务外包项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项目、软件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以及企业信息化项目。

(三)项目管理费。指省信息产业厅和省财政厅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所发生的费用。项目管理费用由省信息产业厅编报预算,省财政厅核定。

第三章支持方式与标准

第七条 专项资金根据使用的性质及特点,分为资助资金、贴息资金和配套资金。

(一)资助资金。原则上,资助资金不超过项目实际总投资额的30%,最高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50%。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专项资金原则上不再予以支持。

1.用于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的资助;

2.用于重点电子软件产品和重点信息产品产业化前期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资助;

3.用于重点服务外包企业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资助;

4.用于企业信息化项目资助。

(二)贴息资金。根据列入项目预算贷款额的5%或当期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并发生的利息额贴息。贴息期限为1年。

1.用于从事电子信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或生产启动贷款的贴息;

2.用于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贷款贴息;

3.用于企业信息化改造项目贷款贴息。

(三)匹配资金。用于当年我省获得国家专项基金的配套资金,原则上按国家到位资金的50%予以匹配。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用于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有关资金的配套。

2.用于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资金的配套。

第四章申报程序及申请条件

第八条 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每年10月末前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下一项目申报指南,包括服务外包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以及企业信息化等类别。各市县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项目指南将下需要支持的项目报省级项目库。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

(一)市、县级企业申请专项资金,通过专项资金申报专网(网址:)申报,同时将书面材料分别报所在市、县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二)市、县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进行推荐,并在申报材料上加盖公章,分别报省信息产业厅3份和省财政厅1份,同时报送电子文档。

(三)中、省直企业申请专项资金,直接将材料报送省信息产业厅3份和省财政厅1份。

第十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以市场为导向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面向社会提供开放式服务,具有高效的服务模式;

(三)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为完善的技术条件;

(四)具有较强的专业科研技术队伍和提供技术服务的人员。第十一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并缴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

事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制、开发、生产、服务以及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必须成立一年以上,注册资金在30万元以上,研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

(三)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按要求向当地财政部门报送月份财务快报和财务决算。

(四)具有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技术开发企业的科技人员占企业人数30%以上,具有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生产能力。

(五)申报资金合理、可行,并保证持有项目所需资金60%以上的自有资金。

第十二条 在同一内,一户企业原则上只能申请一个项目、一种支持方式。

第十三条 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企业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黑龙江省发展信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申报表(见附件1);

(二)黑龙江省发展信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见附件2);

(三)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以及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等);

(六)可以说明项目技术情况的有关法定证明材料,如技术报告、监测报告、专利证书、用户使用报告等;

(七)申请贷款贴息的企业需提交由开户银行贷款部门和贷款审批银行出具的承贷意见书;

(八)地方财政部门匹配资金的项目及有投资主体同意投资的项目须出具地方财政部门的证明文件和投资伙伴同意投资的承诺证明;

(九)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参考资料,如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的有关批准文件、环境保护证明、奖励证明等。

第五章审批与拨付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的审批程序:

(一)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项目分别由省信息产业厅进行技术审查,由省财政厅进行企业财务情况审查。

(二)技术审查和财务审查均合格的项目,由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进入项目库,分类列入下一项目预算。

(三)列入预算的项目,由省信息产业厅按照省级预算编审规定,于每年12月分类填报《黑龙江省发展信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预算申报表》(见附件1),以函件形式报送省财政厅。经省财政厅核准后,分类对市、县财政部门和有关中、省直企业下达项目预算通知,同时抄送省信息产业厅。

(四)市、县财政部门接到项目预算通知后,通知有关项目企业,并对无偿资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进行确认,以正式文件提出资金申请。经市、县财政部门确认的贷款贴息项目,由省财政厅进行核查。省财政厅根据项目核查情况办理拨款,市、县企业项目资金下拨到市、县财政部门,中、省直企业项目资金直接拨付到企业。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的拨付:

(一)对无偿资助项目,原则上采取分期拨款的方式。对50万元以上的项目,第一期拨付资金总额的60%;第二期拨付资金总额的40%。对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项目,第一次最多拨付30万元。自有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项目不予拨付后续资金。

(二)对企业信息化项目,采取事后补助的方式,按照项目预算金额,根据企业实际支出的一定比例一次性拨付。

(三)对贷款贴息项目,根据企业实际支付利息的情况拨付。

(四)对匹配资金项目,根据国家资金到位凭证,以及项目进展情况拨付。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项目由省信息产业厅与项目承担企业签订合同,对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合同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总体目标;

(二)经济效益指标;

(三)技术和产品质量指标;

(四)项目实施阶段目标;

(五)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六)其它约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 项目完成后,由省信息产业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项目合同组织验收。

第十八条 各市、县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向省财政厅申请拨付专项资金,并在收到款项后按项目预算及时足额将资金划拨到项目承担企业。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企业收到省级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后,应单独核算,并作以下财务处理:

(一)对取得的无偿补助资金和匹配资金,计入“资本公积”。

(二)对取得的贷款贴息资金,冲减当期“财务费用”。

第七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项目预算通知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任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扩大使用范围。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须履行申报及审批程序。

第二十一条 各市、县财政部门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省财政厅、信息产业厅报送有关项目实施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企业应认真履行合同,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按要求向所在市、县财政部门报送项目执行情况、企业月份财务快报和财务决算。

第二十三条 各市、县财政部门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核减、停拨或追回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罚: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专项资金。

(二)滞留、侵占或挪用专项资金。

(三)项目实施中违反会计制度。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八章附则

上一篇:公司经销商年会主持词下一篇:爱其实一直都在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