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知识点重点

2024-10-21

素质教育知识点重点(共8篇)

素质教育知识点重点 篇1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8版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补充: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过程。

(2)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

(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补充: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补充: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二)小学教师的特点

1、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

示范性:

杨雄《法言•学行》中言:“师者,人之模范。”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 系统性

2、小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2)教师的知识修养(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4)教师的心理素养

四、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

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其中六三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一、学校管理概述

1、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2、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二、学校的运行机制

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其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和灵魂。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 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三、学校组织机构主要职能部门的功能 职能部门:

1、校办

2、教务处

3、政教处

4、总务处 基层教学实践机构

5、教研室

6、年级组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重点)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将教和育结合起来用的人是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具有广义和侠义之分(1)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侠义: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要素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性质(重点)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 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的作用。

(四)教育的功能

1、根据教育功能的作用: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重点)

(一)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2、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 教育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 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的根源在于分工; 教育水平低,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场所以及组织形式; 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1)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 西方:古希腊:雅典(显著特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军事教育)

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

古埃及: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2)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 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

隋唐:科举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 道统性 专制性 刻板性

象征性: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宗教性

3、近现代教育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新特点:

终生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补充: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发展

1、萌芽阶段

(1)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中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相传作者为乐正克。对教育进行了系统阐述,阐发了教育的功能、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以对教育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西方:

苏格拉底:教学方法:产婆术(包含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三歩)。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或翻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

(2)特点:

尚未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缺乏理论上的思考和经验上总结。

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有关教育的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

2、创立阶段

(1)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1632年发表了《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主要思想:

关于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关于教学制度: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关于教学思想: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 “泛智教育”

关于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具体的教学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

法国思想家,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著名的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康德: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首次进入大学课堂。

裴斯泰诺齐: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其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主要观点: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

提出白板说 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

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观点: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其学生齐勒修改为“五段教学法”

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杜威: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新三中心论:学生、活动、经验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主张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学校即社会 提出五步教学法:

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陶行知:

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3、发展阶段(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代表人物:

克鲁普斯卡娅: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新编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法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 皮亚杰: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布罗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重点)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 第三次工业革命: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 信息革命:高等教育大众化(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重点)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即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着教育的一切。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着受教育权

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可以促进民主

(3)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 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3、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或观念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制度(规范)文化。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如家长的期待等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教师的 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等的根本标准和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

1、宗教本位论: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代表人物:奥古斯汀、托马斯·阿奎那

2、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从个人本位的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等

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身的目的。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四)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五)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主要依据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六)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3、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扥方面全面发展(3)实现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五、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的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制度化的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也是一种实体化的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具有以下特点: 教育主体的确定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制度化的教育: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标志: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制度化教育的特征: ①对入学资格有严格的要求; ②明确的修业年限: ③规范的教学组织; ④整体一贯的课程设置; ⑤严格的管理制度: ⑥专业化的教育人员: ⑦具有固定的教学场所。

3、非制度化的教育

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推崇“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库姆斯等人的非正规教育 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

构建学习化社会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四)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1、我国当前的学制是由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动力)

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广义的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二、课程的类型

(一)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二)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起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隐性课程是伴随着显性课程而生的,没有显性课程就没有隐性课程。计划性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三、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和布鲁纳等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 代表人物:

社会改造主义:布拉梅尔德 批判理论:金蒂斯、布迪厄

四、课程内容(需重点把握)

(一)课程计划

1、概念: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

2、课程计划的组成

主要包括课程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以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设置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3、课程计划的作用

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补充: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二)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

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 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

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3、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三)教材

又称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的编排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和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形式。

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材的作用:

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四、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概念

是指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在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育内容和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二)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3、情境模式:劳顿的文化分析理论

五、课程评价

1、目标评价模式

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到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的效应。

3、CIPP评价模式 是指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的缩写

4、CSE评价模式

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

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

3、内容联系观: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4、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6、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甑别和选拨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课程结构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二)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变“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三)课程实施

1、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3、教师观方面: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教学行为方面: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四)课程管理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五)课程评价

在教师评价方面,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打破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32 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补充: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五节教师专业发展

补充: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除了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一般权利和义务,教师还具有其职业特有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享有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教师享有的与其职务相关的权益。依据《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享有以下权利:

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

2.科学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管理学生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薪资休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民主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

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二)教师承担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教师依法承担的与其职业职务相关联的责任。依据《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承担以下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由一名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包括两方面:

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通过自身反省和反思在专业

知识与技能态度上实现个人成长。

二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外力促使教师提升的过程。答案二: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个人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到在职教师阶段,直到离开教职为止,在整个教职生涯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学习与研究,不断地发展专业内涵,以逐渐迈向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漫长性

2、生长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一)专业理念

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

(二)专业知识 包括: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等。

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如一般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

(三)专业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语言能力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教育研究能力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模式。

6、创新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时:“学生是否喜欢”“同事如何看我”“领导觉得我干得咋样”等等

2、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关心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

3、关注学生阶段

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能否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进行专门的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示:经验+反思=成长 科顿等人:教师反思框架

布鲁巴奇:四种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以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合作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用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是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代表人物:库尔勒 ·勒温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2)注重对教师创造性人格的培养;(3)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4)鼓励教师身体力行,知行统一;(5)促进科研,发展教师的批判思维;(6)加强自我教育,形成反思意识。

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

1、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

2、按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歩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作出结论

7、撰写成文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观察法

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调查法

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三)教育实验法

自然情境中的实验和实验室中的实验等

前实验:是指实验中缺乏清晰的假设,缺乏控制无关因子的措施,一般不设对照组,干扰因素较多,内外效度较差的实验。

准实验:是指在现成的教学班级内进行的假设,没有随机分派被试,不能完全控制误差的来源,只能尽量减少误差的实验。

真实验:指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因子,内外效度都很高的实验。

(四)教育行动研究法

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

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他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凯米斯提出教育行动研究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组成。

(五)教育叙事法

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类型:教学叙事 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六)个案法

(七)历史法

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八)比较法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全世界心理学学生的“圣地”,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的正式定义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桑代克: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智商

的计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生理年龄指的是儿童出生后的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量测出的年龄。

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小学生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二、认知过程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

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别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3、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温度觉: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视觉: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如从光照的室外走入电影院,或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等。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

象。

(2)感觉对比

①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马赫带现象: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②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如,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更甜

从冷水里出来后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3)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感觉后效。

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 声音停止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负后象可以相互转换,后象的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4)感觉的相互补偿

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如盲人的听觉灵敏。

(5)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等。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

2、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3)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指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似动知觉:是指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诱动知觉:是指实际不懂的静止之物因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

自主运动知觉:是指缺乏外在参照物的情况下,把静止的对象视为运动的一种幻觉。

(4)错觉和幻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

情况

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

3、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理解性(2)知觉的选择性

是指人们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③对象的活动性

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3)知觉的整体性

是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人的直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三)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也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

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2、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无需意志努力,所以在工作、学习中可以减少脑力的消耗,避免身心过度疲劳。但这种注意是自发产生的,人们不可能通过它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完成艰巨的任务。

(2)有意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显示了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须要有意注意的参与。

(3)有意后注意

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兼有两种注意的部分特点,是一种高级状态的注意,它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3、注意的转移与分散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4、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

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

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

(1)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特点:时间极短,一般是0.25-1秒,最长不超过4-5秒。容量较大:9-20个比特 形象鲜明

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编码: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编码方式是图像和声像。

影响因素:模式识别;注意

(2)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贮存时间不超过1分钟

特点: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 容量有限:一般7±2个组块 意识清晰

操作性强 易受干扰

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影响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3)长时记忆

又叫永久性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

特点: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

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影响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加工深度 根据信息加工和存贮内容的不同: ①陈述性记忆 ②程序性记忆

3、记忆的过程

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1)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

选择性,即对信息的识记具有选择性。识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

①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

②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2)保持与遗忘 ①遗忘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②遗忘的曲线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开始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由此看出,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③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④遗忘的原因

A: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B: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所致。代表人物:詹金斯、达伦巴希

素质教育知识点重点 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 远程教育随之应运而生。而远程教育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 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远程教育的优点是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是在这种便利的同时, 就预示着远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等产生互动, 这样独立封闭的学习就会无法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化理解。因此, 为了能够充分地利用好远程教育的优势, 克服远程教育不利的方面, 本文就主要从互动式教学的概念以及互动式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展开论述。

一交互式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延展

英国教学专家杜威 (Deway) 认为, 交互是指“暗示了某种情境中环境、个人以及行为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在教育中来看交互, 我们就可以将交互理解为是一种双向交流, 相互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 交互体现的是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种双向的交流。相应地, 有三种基本类型的交互形式, 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 学习者与教育者, 学习者与学习者。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 学生在学习时所面对的并不是老师真实的本人, 而是通过电脑和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老师、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很显然可以看出, 在这样一种远程教育中, 交互的前提是学生与教学界面之间的一个沟通, 一个交互。所以, 本人认为, 在现在的远程教育中, 互动的形式除了上文所说的那三种基本形式以外, 还应该加上学生与远程教育界面之间的一种互动。

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 比较典型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 在布里格斯认为, 教学设计就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 以及为了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而设计出来的教学系统的一个全过程。第二, 肯普则认为, 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习过程及交流理论而产生的, 并且要尽可能地全面地考虑到在具体情况下的多钟因素以及不同的变量, 从而使得学习可以获得成功。上述这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主要是单纯的从怎样去做设计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的, 然而在这些理论中并没有涉及到远程教育教的是什么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 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的, 不确切的。本人认为, 教学设计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工作和方式, 那么教学设计就不能仅仅只是说通过各种分析数据来获得出设计思路即可, 除此之外, 还要了解到教学设计的好与坏与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 一切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将教学内容设计得有条有理, 清晰明了, 可以很容易被理解, 从而很容易被学生掌握。因此, 笔者认为教学设计, 应该是在配合教学内容安排的前提之下, 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设计。结合到本论题, 远程教育中重点知识的交互式教学设计, 则是对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的一种设计, 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可以促进各方的参与度, 可以在互动中学习。

二重点知识点的交互式教学设计

重点知识点是教学的核心, 在教育教学中, 只有抓住教学知识重点, 才能掌握教学核心。在远程教育中, 重点知识点的交互式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同时又结合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各自特点, 从而来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并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的知识点内容的整体结构进行全局的设计。

1学生与教育平台界面的互动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育平台, 可以为学生提高多种便捷合理的服务, 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若是在一个教育平台界面只有简单的几个链接, 那么这些简单的连接就会很少能够涉及到学生感兴趣的版块, 在这种没有兴趣的情况下, 自然学生是不愿意去碰触的。在一个设计的过于繁琐的的界面里, 有着各种各样的链接, 这些复杂的链接, 对于学生来说有点过于繁琐, 有些链接学生还不知道有何用时, 不知如何去利用, 自然无法发挥它存在的作用, 这样的界面和一无所有的界面并无二异是没有什么差异的。所以, 对于学生来说互动教学的设计的前提必须是教学界面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 界面上一定要重点突出, 模块清晰以及设计合理。一个有效的教育界面最起码应涵盖以下几大模块:教学素材、相关网页、留言板、BBS、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 在上述的几个板块中, 留言板和BBS这两种模块在目前来看对于交互教学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学生与学习内容互动的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视频、语音教学以及配合相应的教材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 在远程教育中, 教材都是会提前发放至学员手中, 学员提前获得自己所学内容, 被动地接受为自己安全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安排下,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 而没有机会去及时的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自己最需求的内容, 这样使得学员很缺少互动性。那么,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 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互动教学的教学方式, 增加教学的灵活多变性, 可以为学员提供多种方式, 丰富他们的学习, 提高他们的而学习兴趣。比如说,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IMCAS的应用, IMCAS包含互联网远程教育传输工具和互联网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工具以及教学内容数据库、指令库、教学指导库和学生信息数据库。比如说如何教学生用Microsoft word打开文件的交互可由四个教学活动组成:提出教学必要条件和目标, 逐步演示如何打开文件、举例和实践。

3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使教学的两个主体, 一个传递知识, 一个接受知识, 老师传递知识的方式和能力与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结果是密切先关的。因此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的大, 这种影响的潜移默化性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远程教育本身的特点, 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无法面对面的交流和传递信息, 因而存在很多问题。也就是说, 在远程教育中, 由于教学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面对面进行教学, 老师无法直观地传递知识, 学生无法及时的理解老师的感受。然而, 在很多时候, 老师上课所讲的一些很微妙的知识点是需要细细体会才能够知道的知识, 在远程教学中可能学生就无法感受到, 遮掩也就间接的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同样, 存在的问题是, 如果说面对一个问题, 可能一个学生对其没有想得那么深入, 老师以为只是一个人的问题, 那么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也只是会选择一笔带过, 不会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面对同样的问题, 在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很多学生在一起的话, 他们同样对这个问题有多个学生表示无法理解, 那么老师就就会反思, 是不是自己讲解得不够清楚, 或者这个知识点是不是太难, 那么老师就会讲解得更加透彻。同时多个同学呆在一起, 他们就会激发学生之间相互的发掘能力, 对于一个问题大家都有各自的见解, 那么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 就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想得就会更深入, 一旦一个问题想得深了, 就会激发学生去寻找问题答案, 在需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掌握知识, 尤其是那些重点知识。

因此, 在远程教育重点知识交互教学设计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必须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的作用考虑进去, 从而理解这样才能带来交互的作用。另外, 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上, 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其方法无外乎多增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创造多种机会和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在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 网络交流也很便利的情况下, 要学会不断地利用这种信心做技术和网络, 那么通过网络加强交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总之, 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人们对于网上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加, 远程教育将会应用更加广泛, 人们对于远程教育的要求自然也会逐渐增多。因此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远程教育模式将会越来越重要, 远程教育中主要包括的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互动, 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互动,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 以及学生与远程教育界面之间互动。因此只有将远程教育互动教学设计的更合理, 尤其是远程教育中的重点知识点设计合理互动, 才能更好的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因为只有这种合理的教学互动模式, 才能够通过互动增加远程教学的丰富度,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才能够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进而实现远程教学的教学目的, 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于教学中重点知识的理解, 最总提高了远程教学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娄慧轩.浅析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 2009. (33) :283, 308.

[2]徐捷.远程教育中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12) :28-29.

[3]刘莉, 张爱文.教学设计与网络学习环境——第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3) :5-13.

[4]车晓勤.远程教育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J].中国远程教, 2004 (6) :37-39.

[5]鄢沛, 郭皎.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论的交互式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室科学, 2010.13 (4) :187-188.

素质教育知识点重点 篇3

◆in order to 为了……

课文原句:In order to survive, Chuck develops a friendship with an unusual friend — a volleyball he calls Wilson.

In order to后接动词原形,多在句中作状语,表目的。这个词组经常和so as to放在一起考查,所以一定要弄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In order to 和so as to 都表示“为了”,都作目的状语,都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其一般现在时或将来时的主动语态为to do;完成时态则用to have done;一般现在时和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则分别用to be done和to have been done。二者的区别在于:so as to一般不放于句首,而in order to 放在句首、句中和句尾均可。

真题演练:

All these gifts must be mailed immediately ____ in time for Christmas. (2005辽宁)

A. in order to have received

B. in order to receive

C. so as to be received

D. so as to be receiving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in order to和so as to作目的状语时的语态。很明显句中“礼物是被收到的”,应使用被动语态,而A、B、D三个选项都不是被动语态,只有C选项正确。整句话的意思是:所有这些礼物必须马上寄出去,以便(收件人)圣诞节时能及时收到。

◆should have done 本应做(某事)

课文原句:He also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

Should have done表示“本来应该做某事但实际没有做”,含有责备的意味。在这里的意思是:他认识到他本来应该多关心他的朋友,但事实上他没有做到。其否定形式shouldn't have done则表示“本不该做某事,却做了”,如:I feel sick. I shouldn't have eaten a lot. (我觉得难受。我本不应该吃那么多)。此外,情态动词may/must/can后接完成时态,也可表推测,如:have done表示对过去的推测;may have done表示过去可能做了某事;must have done表示过去肯定做了某事,语气较may have done更为肯定;can't have done表示过去不可能做了某事。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真题演练:

Mr. White ____ at 8:30 for the meeting, but he didn't show up. (2004全国)

A. should have arrived B. should arrive

C. should have had arrivedD. should be arriving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should have done的用法,这句话的意思是:怀特先生本来八点半就应该到会场的,但是他没有出现。整句话用的是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应该做某事,但实际上没做,用should have done暗含一定的责备意味,选A。

◆so... that + 从句如此……以至于……

课文原句: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这是结果状语从句最典型的句型之一,原文中定语从句的意思是:他这么忙,很少有时间和朋友们交流。其实在高考中经常考到的结果状语从句除了such... that,还有so...that。二者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有所不同,要注意区分。

So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有:

1) So + 形容词 + a/an + 单数可数名词 + that从句,如:He is so good a student that all teachers like him. 他是这么好的一个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他。

2) So + many/much/few/little(表数量) + 复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 + that从句,如:There is so much water in the bucket that he can hardly lift it out of the well. 桶里有这么多水,他几乎无法从井里把水提上来。

Such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有:

1) Such + a/an + 形容词 + 单数可数名词 + that从句,如:It was such a moving film that he burst into tears. 这部电影如此感人,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2) Such + 形容词 + 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 + that从句,如:It's such fine weather that most of us want to go on an outing. 天气这么好,我们大多数人都想出去玩。

总之,判断到底是由so还是由such引导结果状语从句,关键是要抓住紧接so/such后的词是形容词(副词)还是由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前者用so引导,后者由such引导。

真题演练:

We were in ________ when we left that we forgot the airline tickets. (2003上海)

A. a rush so anxious

B. a such anxious rush

C. so an anxious rush

D. such an anxious rush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so和such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要注意so和such后面的语序,so后面紧接形容词构成so + adj. + a/an + 可数名词单数,而such后的语序则为:such+ a/an + adj. + n.,只有D选项的语序是正确的,符合语法结构。

[Unit 2]

◆except for 除了……以外

课文原句:In China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t school as a foreign language, except for those in Hong Kong, where 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a first or a second language.

Except for 意思是“除了”,后面一般接名词。在这句话中,except for后面的those指代的是香港学生。Except for从“中国学生”这个整体中排除了“香港学生”这部分。 但“those”一般指代较近的名词,所以这句话最好改为“English is learnt as a foreign language by all the chinese students at school, except for those...”

在高考题中,要区分四个表示“除了”的词:except/but/besides/except for。Except/but用法相同,表示“除了……以外”,用于同类事物的排除,后面可接名词、介词短语或that从句,如:We have lessons every day except/but Sunday. (除了周日,我们每天都有课)。Except for是从整体中排除,但排除的是不同类的事物,后面接名词,如:I like your apartment except for the decoration. (我喜欢你的公寓,除了装修)。Besides意思是“除了……之外还有”,包括所排除的部分,后面多接名词,如:She helps to cook and wash besides looking after the child. (她除了要照看小孩,还要帮着做饭和洗衣)。

真题演练:

The suit fitted him well ____ the color was a little brighter. (2005 上海)

A. except for B. except that

C. except when D. besides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except和besides的用法,空格后面是一个完整句子the color was a little brighter,只有except后面可以接that从句,besides不可以接从句,因此只有B选项正确。同样,A选项错在except for后面多接名词,不接句子。

◆come about 出现,发生,产生

课文原句:How did this difference come about?

Come about表示“出现”或“产生”时,相当于happen,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后面一般不接宾语。与come有关的词组还有很多,如:come across突然想起来,偶遇;come along一起来,跟着来;come back回来,苏醒;come by从旁走过,得到。

真题演练:

It's already 10 o'clock, I wonder how it ____ that she was two hours late on such a short trip. (2006 湖北)

A. came overB. came out

C. came aboutD. came up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come组成的短语。根据题意:现在已经十点了,我想知道她怎么走如此短的路程要迟到两个小时。How it come about意思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可能?”;come about作不及物动词,相当于“happen”,表示偶然发生;it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that从句。其余几项意思分别为:come over过来,顺便来访;come out结果是,出版;come up 走近,显现,出现,均不符合题意。选C。

[Unit 3]

◆see sb. off 为某人送行

课文原句:Is anybody seeing you off?

See sb. off 意思是“为某人送行”,如果sb. 是代词,则放在see和off之间;如果sb. 是名词,则既可放在see和off之间,也可放于off之后。易混淆的词组有see about(料理)、see to(照料)。

真题演练:

John is leaving for London tomorrow and I will ____ him ___ at the airport. (2005 广东)

A. send away B. leave off

C. see offD. show around

解析:根据语境暗示:约翰明天就要离开伦敦了,那我去机场自然应该是送他。为某人送行用see off。A选项是“派遣,打发”之意;B选项是“从……中去除”,D选项的意思是“带领某人参观”,均不符合题意。选C。

◆unless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课文原句:You should not go rafting unless you know how to swim, and you should always wear a life jacket.

Unless意为“除非,如果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相当于“If...not...”,后接表示条件的句子,且所接的句子要用肯定形式(不能用包含not的双重否定),翻译为“如果不……就不……”,或者“除非……才能……”,如:You will miss the bus unless you get up early. (除非你早点儿起床,你才能赶上公交车)。另外,这句话中的should表示一种警戒或劝告。

真题演练:

We won't keep winning games ____ we keep playing well. (2006 浙江)

A. becauseB. unless

C. when D. whil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连词的用法。根据语境,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继续好好打下去,我们就不会在比赛中一直赢。“如果不……就不……”,应选用B项unless,引导条件状语从句。Because引导原因状语从句;when多引导时间状语从句;while多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或让步状语从句,均不符合题意。

◆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

课文原句:The name "whitewater"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water in these streams and rivers looks white when it moves quickly.

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多作fact/news/explanation等抽象名词的同位语,即that后面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说明前面那个名词的具体内容,此时,that在句子中不作任何成分且不可省略。需要注意的是,that也可以引导定语从句。判断that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还是定语从句,要看that在从句中是否作成分:如果没作成分则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如果作成分则引导的是定语从句。同时还需注意:that引导定语从句时,若作从句的主语则不可省,但作从句的宾语时,可省。

真题演练:

Along with the letter was his promise ____ he would visit me this coming Christmas. (2004上海春)

A. which B. thatC. whatD. whether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篇4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

27、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29、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0、联接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联接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互补)(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1、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的过程实现的,否定试误的作用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

(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地联系。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3、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与学习期待(积极诱因、消极诱因)。

35、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的学习动机。

36、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7、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是是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曲线);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8、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40、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1、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关系转话说。

42、现代的迁移理论以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基础。

43、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4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45、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和迁移的程度)(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6、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7、促进迁移的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8、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49、知识的类型:感性知识(感知和表象)与理性知识(命题和概念);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加涅: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50、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上位学习(总结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1、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52、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3、知识获得的环节:直观和概括。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概括方式: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54、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5、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反例:(2)正确使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话题的讨论)。

56、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57、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5s-2min)长时记忆。

58、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9、遗忘理论: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同化说(奥苏泊尔)、动机说。60、记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只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的附加学习;(4)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61、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62、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63、操作技能:动作对象具有客观性,动作的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动作的进行具有内隐性,动作结构具有简缩性。64、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6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6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的言语动作阶段。67、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68、我国教育学家将心智技能分为:原型定向(动作定向)、原型操作(物质与物质化)、原型内化(出声的、不出声的、内部的)。

69、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70、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71、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72、认知策略:复述策略(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73、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74、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75、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两类。

76、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77、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四个阶段。

78、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时与功能固着。79、功能固着: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录问题的定势。80、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鼓励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82、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高智力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个性(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84、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开始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心理恐惧、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85、头脑风暴训练原则:(1)让参与者畅所欲言;(2)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3)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4)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互补意见。86、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87、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行为成分。

88、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89、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核心)、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行为。90、皮亚杰的品的发展阶段理论:他律道德(10岁以前)和自律道德(10岁以后)。91、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两难故事法)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9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巩固、品的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的发展趋向成熟)。93、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依从(从众和服从)、认同、内化。

9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95、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96、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97、心理健康的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直觉、自知自尊与自我归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98、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具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99、学习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100、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试与寻求发展。

101、心理辅导工作遵循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整体性发展。

10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0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丽斯理性情绪辅导法。

104、教学目标的分类:布鲁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05、行为目标的三个因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106、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首先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提出假设,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检验,最后引出结论)、情景教学、合作学习。107、个别化教学经典模式: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掌握学习(布鲁姆)。108、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109、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的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10、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111、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112、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景,通常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可分为积极地、消极的、对抗的三种类型。

113、课堂的三大要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

114、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自我促成的纪律。115、课堂结构: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16、问题行为: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的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17、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118、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信度(多次测验分数稳定、一致的程度)、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区分度。

119、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120、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语言效应称作皮革马利翁效应。

121、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

素质教育知识点重点 篇5

42、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

答: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3、请你概括地说一说课程评价的基本特征。

答: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4、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答:①注意成员搭配;②培养合作学习习惯;③把握恰当时机;④转换教师角色,指导、参与合作。

45、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素质教育知识点重点 篇6

以人为本的内涵:

教育价值观是指一所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是每个师生为人处世的最高价值导向,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其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教育价值观作为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和功效的核心观念,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起着深刻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影响着教育的规划、结构、布局和体制。

素质教育知识点重点 篇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1]。由于科研活动的产出往往是知识产权最直接、最主要的来源,因此要关注知识产权就离不开科研活动本身。在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和分工的要求,尽管近年来部分企业具备起了自身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然而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依然保持了我国科研活动的主体地位,这样就使得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产出的重要主体。

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和逐步投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2]。不少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过程中付出了学费,学到了经验,逐渐建立起了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3]。然而,作为我国科研活动和知识产权产出主体的科研院所,对科研院所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还比较匮乏[4,5],本文结合多年的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实践,对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重点进行探讨。

2 知识经济时代科研院所的自身特点和知识产权管理

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研究所开展科研活动需要的各类资源,全部由计划配置。科研项目与课题的设置,也是通过计划编制确定[6]。因而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造就了传统的成果管理模式,而且两者之间是相互适应的。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科研单位本身并没有多少自主决定权利。

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科研活动不可避免地面临市场化的竞争环境。科研活动产生了各类科技产出,这些科技产出包括商品或非商品,有形或无形的[6], 科研院所成为这些科技产出或科研成果的权利人,科技产出或科研成果本身被赋予了原本较少具备的经济属性。而且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它们之间还可能发生相互竞争,一较高下。

然而科研成果本身不具有法律保护的产权特点,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没有产权保护的科研成果无疑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他人可以随意的分享其带来的利益,无需给予成果权利人回报。

科研单位和科研管理部门也意识到了上述成果管理模式的缺陷,并提出逐渐将成果管理模式向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转化[4]。因此,结合科研院所的实际做好知识产权管理重点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3 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3.1 围绕科研院所战略规划开展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7]。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大型企业以及部分科研院所开展起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战略也是如此。在新形势下,科研院所也面临着如何竞争,如何发展的问题。为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很多科研院所为其发展拟定了战略规划。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战略也是如此,结合国家和科研院所的发展方向,预先拟定知识产权战略并使其不断为科研院所的战略发展服务,是科研院所的重要工作目标。

目前,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在于,如何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知识产权有效转化[6]。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展开,并使适合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的开展,形成良性循环。

3.2 围绕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分析

科研活动是科研院所的主要活动。这些科研活动围绕着包括国家设立的,企业合作甚至科研院所自身设置的科研项目开展。由于上述特点,科研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同样可以并且也应当围绕科研项目这一核心展开。科研项目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特点,科研项目在开题阶段往往要进行科技查新,立项前期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的设计,中期要进行项目评估和可能的方案调整,科研项目终期要进行项目验收与转化。

在以往科研开题阶段,科研人员基于科技文献和科技情报会进行科技查新,这些科技查新会由科研人员,甚至专业的科技情报单位和人员完成。然而这一类科技查新往往仅涉及的某一时间段以及针对某一技术点上的科技查新,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随着科研环境,科研竞争对手以及自身科研方案的变化,科研活动可能会与最初的科技查新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自主创新被提出到一个较高的高度上来,科研创新被认为是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的直接来源[8]。然而,这种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将“创新”这两个字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由于科研活动的变化性,单单依靠在科研项目开题阶段的科技查新较难保证最终科研成果的创新性。

而结合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分析是较为重要的解决方法,即在科研项目开展的各个环节中将知识产权分析,而不单单是科技查新,纳入到科研活动中。这样的知识产权分析不单单包括某一技术点的分析,而是针对项目整体的技术路线和技术层次展开。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各环节的科研工作都结合最新的国内外技术情况展开,而在项目完成后,自身特色的“创新”也就顺理成章的产生了。

3.3 围绕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增值

近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专利数量不断增加[9]。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申请尤其是专利申请也呈现了同样的趋势。然而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知识产权整体质量的增加,尤其对于科研院所而言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加以及后期的维护还可能增加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负担。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做到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的充分保护与增值呢?这往往比单纯追求知识产权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如上所述,科研活动围绕科研项目展开,而科研项目充分保护与增值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基于有效分析的知识产权布局,知识产权本身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是否合理设置知识产权,是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做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将知识产权布置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自主创新,应该是科研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是围绕科研项目整体性的科研产出保护,知识产权的类型包括多种多样,单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相对较弱。因此有必要不单以专利申请的形式,还包括科技文献,技术秘密,必要的商标保护以及技术标准等整体性的形式加以保护。在专利保护方面,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和具体产物提出多技术方向上的多件专利申请甚至是整体性专利群的形式加以保护。这样的科研活动产出物组合将比以往单一的形式获得更为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有可能使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后期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收益。

3.4 针对科研院所特点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

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其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10],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照搬他人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自身特色。这样的知识产权制度应当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知识产权制度涉及的广度,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制度是整体性的制度,应当考虑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内容。

二是贴近科研院所的各项实际工作。一个好的知识产权制度不能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架子”,关键在于使用,适合自身特点的才是最合适的,知识产权的制度应当适应科研院所的各项活动,在科研院所开展各项活动时不但不会抑制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而应当对科研院所的活动产生积极的推动性的作用。科研院所的主要活动是科研活动,因此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定应当从具体的科研项目着手,贴近科研项目的各项实际工作开展,能够使得知识产权工作在开展科研活动的同时顺利进行,而不是另起炉灶,加大科研人员的工作负担。

三是知识产权制度能够真正起激励、创造、运用、保护等多项作用,知识产权制度最终要充分执行并体现出这些作用效果,在这一过程中,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制度应该使得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包括科研人员在内从事各工作性质的工作人员,以及科研院所的外部的企业都能够通过这一制度获得利益,实现多方共赢。这样的知识产权制度必然是具有生命力的。

3.5 针对科研院所特点的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和人才建设

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和人才建设是保证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实际有效开展工作的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其中,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是科研院所的重要部门之一,因此,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直接能够参与到科研院所的战略发展的规划中来,在科研院所战略规划形成的同时形成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规划,并根据发展变化不断调整知识产权规划。

第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直接参与到科研院所的主体活动即科研活动中去,不断了解最新的科研活动的进展情况。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是实务性工作极强的管理部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足够的知识产权管理,项目管理,科研工作的经验,能够结合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知识产权解决方案,能够直接指导科研人员从事相关活动。

第三,除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外,由于科研活动的大量工作是由科研中心或科研课题组的具体科研人员开展,因此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对于开展好知识产权工作非常重要。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科研人员中应该安插经过专业知识产权培训的具有专业知识的科研人员。从而形成课题-管理-决策各级层次上的知识产权共同语言和沟通能力。

上述的组织机构和人才建设要求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日常开展各类针对层次不同,目的不同的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培训包括知识产权普及性,实务性以及知识产权决策性各层次的内容,这样的知识产权培训和教育工作,包括针对专利、商标、著作权开展知识产权讲座,包括针对专利撰写和常见问题的知识产权讲座,包括针对专利挖掘和应用的知识产权讲座,包括专利审查介绍的知识产权培训,包括专利文献检索分析的知识产权讲座等等。根据讲座的内容不同,可以外请各所专家来所培训,外请专利事务所资深专利代理人,甚至由研究所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直接进行培训。

3.6 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节点性管理控制

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细节化程度很高的管理工作,对于这样的管理工作而言,形成细致化,统一化,可控化的节点性管理有利于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高效率的开展。

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节点性管理既包括节点与节点之间程序性控制,又包括各个节点上的质量性控制。这就要求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理出知识产权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以及在各个工作方面上要求的细节要点。

这些科研院所对内和对外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包括:科研院所的文献发表和知识产权提出的流程;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提出、审核、分类、申报的流程;科研院所在国内和国外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评价与约定的流程;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评定、审核、约定的流程;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过程中的所内外的流程;科研院所在重要专利国际申请时优先权的使用和时间性约定等等。

这些细致化,统一化,可控化的节点性程序控制以及各节点上的质量性控制,在科研院所中的有效实施同样可以使得科研院所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使得各项后续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4 知识产权管理重点的选择与变化

除了上述知识产权管理重点外,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工作还涉及其他方方面面。因此,首先,针对不同的科研院所,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着重点不同的知识产权工作。在同一科研院所中,针对不同研究目标的科研项目甚至生产性项目,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也应各有侧重的进行选择。科研院所应当基于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出发确立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确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重点。第二,随着外部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性的变化,知识产权管理重点会不断发生变化,科研院所应根据这些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重点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乃根,陆飞.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王国利.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立法实践[J].青海社会科学,2008,4:42-45.

[3]吴悦.华为自主创新做强民族产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知网,http://www.sipo.gov.cn/sipo2008/ztzl/zxhd/bhzscqwm zxd/bhzscq4/gd/200804/t20080416_380778.htm l,2006年9月26日.

[4]郭郢.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的难点浅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5):50-52.

[5]黄力士,彭新德.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01,3:43-44.

[6]施尔畏,邓麦村.关于研究所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

[7]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Z].2008.

[8]徐虹.论高等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D].东北大学,2006.

[9]田力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我国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八年增长率超过20%[EB/OL].http://www.gov.cn/zxft/ft12/content_592436.htm,2007-04-23.

本学期重点知识回顾 篇8

我的名字是詹妮。

I’m Gina.

我是吉娜。

[点拨]向对方作自我介绍时,一般用“My name is...”或“I’m...”句型。

2. [教材原文]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

[点拨] 当两人初次见面时,一般要说“Nice to meet you”,对方回答时用“Nice to meet you, too”。

3.[教材原文] Excuse me, Sonia. Is this your pencil?

打扰一下,索尼娅。这是你的铅笔吗?

[点拨]“Excuse me”意思是“请原谅、对不起”,主要用于向某人询问某事或提出请求而要打扰某人时。

4. [教材原文]Call Allan at 495-3539.

拨495-3539给艾伦打电话。

[点拨] call是动词,意思是“打电话”。要表示“给……打电话”时,call后面可直接接表示“人”的词。介词at后面接电话号码。

5. [教材原文]This is my sister.

这是我妹妹。

[点拨] “This is + 人名/表示人的名词”是人们向别人介绍他人的常用句型。一般不用“He/She is...”。

6. [教材原文] — Where’s my backpack?

— It’s under the table.

——我的背包在哪儿?

——在桌子下面。

[点拨]询问某物在哪儿时,要用疑问词where开头的特殊疑问句。

7. [教材原文]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brother.

请把这些东西拿给你弟弟。

Can you bring some things to school?

你能把一些东西带到学校吗?

[点拨] take与bring都有“拿、带”的意思,take指把某物或人从说话处拿或带到别处去,bring指把某物或人从别处拿或带到说话人处。它们一般与介词to连用。

8. [教材原文]Let’s play soccer.

咱们踢足球吧。

I can play the guitar.

我会弹吉他。

[点拨]动词play后面接表示球类的名词时,名词前不用冠词。表示乐器的名词在作play的宾语时,其前要用定冠词the。

9. [教材原文]That sounds good.

那听起来很好。

[点拨] sound可用作连系动词,意思是“听起来”。

10. [教材原文] Does he have a ping-pong ball?

他有乒乓球吗?

[点拨] 当谓语是行为动词时,一般现在时的一般疑问句的构成方法是在句首加Do或Does。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时,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转换为一般疑问句时要在句首加上Does来构成,原来的谓语动词要改为原形。

11. [教材原文]She doesn’t like ice cream.

她不喜欢冰淇淋。

[点拨] 当谓语是行为动词时,一般现在时的否定句要用don’t或doesn’t来构成。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否定句要在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加上doesn’t,原谓语动词要改为原形。

12. [教材原文] For breakfast, she likes eggs, bananas and apples.

早饭她喜欢吃鸡蛋、香蕉和苹果。

[点拨] 表示“某顿饭吃什么”时,要在“某顿饭”前面加介词for。例如:

What did you have for lunch?

你午饭吃的什么?

13.[教材原文] —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 It’s seven dollars.

——这件T恤衫多少钱?

——七美元。

[点拨] 询问物品的价格时,一般可用“How much is/are...?”,也可用“What’s the price of...?”。

14. [教材原文]— Can I help you?

— Yes, please.

——你要买东西?

——是的。

[点拨] 当商店里的服务员询问顾客要买什么东西时,一般用 “ Can I help you?”;顾客如果想买东西,可说“Yes, please”,然后再说具体要买什么。

15. [教材原文]Here you are.

给你。

[点拨] 当你买、借东西对方递给你时,一般要说“Here you are”。例如:

— May I use your pen?

— Certainly. Here you are.

——我可以用一下你的钢笔吗?

——当然可以,给你。

16. [教材原文]Anybody can afford our prices!

任何人都能负担起我们的价格!

[点拨] afford的意思是“负担得起;买得起”,常与情态动词can连用。

17. [教材原文] Have a look at Zig Zag’s Clothes Store.

到Zig Zag服装店来看一看。

[点拨] have a look 意思是“看一看”,其中的look是名词,但当后面跟“看”的内容时,要用介词at。例如:

Let me have a look at your new watch.

让我看一看你的新手表。

18. [教材原文]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你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点拨] 名词所有格的构成,一般是在名词的词尾加“’s”;当表示两个人共同拥有某人或某物时,只在最后一个名词词尾加上“’s”;当表示两个人分别拥有某人或某物时,要分别在两个名词词尾加上“’s”。例如:

This is Tony and Jim’s room.

这是托尼和吉姆共用的房间。

19. [教材原文]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你想去看电影吗?

[点拨] 动词want的意思是“想要做……”,后面要接动词不定式(to do sth.)作宾语。

20.[教材原文]She often goes to see Beijing Opera with her father.

她经常和她父亲一起去看京剧。

[点拨] 介词with 有“与……在一起;和……”的意思。例如:

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你能跟我一起去买东西吗?

21.[教材原文] — Can you swim?

— No, I can’t.

——你会游泳吗?

——不,我不会。

[点拨] can 是情态动词,意思是“能、会”,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无论是第几人称,也无论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can均无变化。can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后面要跟一个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含有can的一般疑问句是直接把can提到句首构成,肯定回答一般用“Yes,主语+can”,否定回答一般用“No, 主语 + can’t”。否定句是在can后面直接加not。

22. [教材原文]Can you help kids with swimming?

你能帮助小孩游泳吗?

[点拨] “help...with...”是一个固定短语,意思是“在某方面帮助……”。例如:

S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math.

她经常帮我学习数学。

23. [教材原文]Come and show us!

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点拨] show用作动词时,是及物动词,意思是“展示;给……看”,后面可接双宾语。例如:

Can you show me your new watch?

你能让我看看你的新手表吗?

24. [教材原文]— Can you draw?

— Yes, a little.

——你会画画吗?

——是的,会画一点。

[点拨] a little的意思是“少许;少量”,含有肯定意思,用来修饰或替代不可数名词。

25. [教材原文]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

我通常在五点钟起床。

People usually eat dinner in the evening.

人们通常在晚上吃正餐。

[点拨] 表示“在几点几分”时,要用介词at;泛指“在上午/下午/晚上”,要用介词in。例如:

I often do my homework at seven in the evening.

我经常在晚上七点钟做作业。

26. [教材原文]Can you speak English?

你会讲英语吗?

Please write and tell me about your morning.

请写信告诉我有关你上午的情况。

[点拨] 英语中表示“讲(说)某种语言”时,要用动词speak。tell的意思是“告诉;讲述”,后面一般要接双宾语,构成tell sb. sth.结构。

27.[教材原文] I have math on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我有数学课。

[点拨] 表示“在星期几”,要用介词on。

[跟踪训练]

1. —Nice to meet you.

—________ (四川宜宾)

A. Fine,thank you.

B. How do you do?

C. Nice to meet you, too.

D. The same to you.

2. Hello, I am a new student here. ________ name is Sam.(四川资阳)

A. My B. Your

C. His D. Her

3. ,is there a restaurant in the neighborhood?(甘肃定西)

A. Sorry B. Yes

C. Excuse me D. Pardon me

4. Please call hot line ______ 12345 for help if you have any problem.(山东济南)

A. under B. at C. as D. in

5. — Dad, ______ my Chinese teacher, Mr Wang.

— Nice to meet you, Mr Wang.(甘肃天水)

A. he is B. it is C. this is D. that is

6. If the postman has registered(挂号)letter for us, he ______ it to our flat.(山东威海)

A. brings B. send C. leaves D. take

7. — Dad, ________ is my Mp4?

—It’s in your desk. (湖南湘西)

A. where B. what C. whose

8. She won’t let her daughter by the river. (宁夏回族自治区)

A. play B. plays

C. to play D. playing

9. — I often listen to the song Rainbow.

— So do I. It _____ beautiful. (福建福州)

A. feels B. smells C. sounds

10. Rose doesn’t like playing volleyball, so volleyball can’t be hers. (四川资阳)

A. a, a B. the, the C. /, a D. /, the

11. Mary often has eggs and bread _________ breakfast.(湖南湘西)

A. with B. for C. on

12. — ________ are the apples?

— Four yuan a kilo. (浙江金华)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How heavy D. How expensive

13. — Can I help you, Sir?

— . I need some books about western culture. (云南省)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Yes, you can D. No, you can’t

14. — Can I use your mobile phone?

— Of course. _______. (云南大理)

A. Very well B. I can

C. I am using it D. Here you are

15.—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3G mobile phone?

— I really like it, but I can’t _____it. (辽宁本溪)

A. stand B. afford C. spend D. refuse

16. Allen, let me have _____ look at your new car, OK?(甘肃白银)

A. the B. a C. / D. an

17. Tom’s watch is the same as his .(黑龙江绥化)

A. brother B. brothers C. brother’s

18. mothers can’t come to the meeting because they have gone to Dalian.(黑龙江绥化)

A. Sally’s and Jane

B. Sally and Jane’s

C. Sally’s and Jane’s

19. Tony wants _______a job as a language teacher in China. (湖南株洲)

A. to find B. finding C. find

20. —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me tonight?

— Great! I’d love to.(浙江金华)

A. by B. to C. with D. for

21. — Can you ride a horse?

— No. I _______.(北京市)

A. needn’t B. may not

C. can’t D. mustn’t

22. — Susan, I’d like you to help me _____ my math.

— With pleasure.(湖南益阳)

A. for B. in C. with

23. — A single room, please.

— OK. Will you please _____ me your ID card?

— Here you are.(山东聊城)

A. tell B. serve C. send D. show

24 — Can you speak English, Mr Wang?

— Yes, but only .(四川广元)

A. little B. a little C. a lot

25. I usually get up 7:00

the morning. (四川雅安)

A. in, at B. at, in C. in, in D. at, on

26. She learned to play ______ piano all by herself. (河北省)

A. a B. an C. the D.不填

27. My brother once studies in America for three years, so he can ________English very well. (山东日照)

A. talk B. speak C. say D. tell

28. When I was young, my father used to ________ me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四川南充)

A. say B. tell C. talk

29. — Why do you like this TV program?

—_________ it’s very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福建莆田)

A. Though B. Because C. So

30. — ____ is that man over there?

— He is Dick’s uncle.(重庆市)

A. Where B. What C. Who D. Which

31. We’ll hold a party in celebration of the 90th birthday of the CPC(中国共产党)________Friday. (福建莆田)

A. in B. on C. at

32. Alice has a tennis racket.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 Alice ________ a tennis racket? (山东临沂)

33. Alice does the shopping on Sundays.(改为否定句,每空一词)

Alice ________ the shopping on Sundays.(山东济南)

Key:

1—5 CACBC 6—10 AAACD

11—15 BBADB 16—20 BCCAC

上一篇:秦观:阮郎归下一篇:编花篮教案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