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磨课(精选10篇)
《掌声》磨课 篇1
培养习惯,回归朴实本位
——《掌声》磨课历程
【案例背景】
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节课中,我们希望,学生能踏踏实实地学,能认认真真地读。在学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读中提升阅读能力,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声》这篇课文是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爱与温暖”。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时间性的词语连接全文,以一个讲述者的口吻,向大家娓娓道来发生他上小学时候的一个故事。故事讲掌声使患了小儿麻痹症的英子,重新找回自信,找到生命中的“掌声”。这篇文章在故事情节上没有特别之处,只不过平铺直叙地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文中共有8处掌声,处处不同。细细品读,掌声之妙,对比之妙,语言之妙,令人赞叹。
【磨课之旅】
一磨教学内容定位
教学设想:根据课标学段要求,学生的学段年龄特点以及文本特点,我们这样思考:第一课时应该上写什么内容?如何区分两个课时?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比较多,而三年级上册,是低段向中段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字词教学依然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就选定为字词教学,包括生字词的教学以及多音字的教学。“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那么,我们怎样利用这个文本,进行言语训练呢?于是,我们将第二个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抓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梳理文本,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概括文章内容,得到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堂实施:
在生字词教学这一块,我们利用导学单,请学生事先预习,导学单的内容有读词语;查字典,给多音字注音组词;将课文中,想知道的或不懂的提出来。这样,既有预习字词,又有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之后,组织学习活动小组,练习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教学多音字时,我们将多音字放回到原句中,再由原句进行发散,品读与原句相关的一些句子。
第二个板块,先让学生发现并找出这篇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用这些词语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连句成段,进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从第一次试教的反馈情况来看,主要出现这样几处问题:
1.尽管我们想充分给予学生学习时间,但课前预习生字词,课中又组织学习生字词活动,再呈现生字词开火车读。的确,字词是牢牢固固地会读了,但用时太多,太过,而且,学生仅仅是停留在会认 读,而不是会运用。
2.关于导学单和学习单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导学单其实并没有必要。导学单中的字词,都是课文中的词语,学生完全可以再预习时利用自己的书本来完成;导学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大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不了解。其实,我们可以教会学生直接在课文中用问号表示,这也是简单的批注。让学生重新写下来,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以多音字为中心,品析句子。这样的指向性不明确,而且,一发散,就不知道何时收回,以至于课堂时间拖沓,但却并无实效。
这样的方式,对三上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这样虽然关注了对学生语文能力——概括课文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也比较难以落实。《课标》中指出,三年级的学生只需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概括时,相应的关键句或关键词,在这篇文章中,并不明显,这就加大了孩子概括的难度。
针对上述教学反馈,我们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调整。依然将字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将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以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更改为“紧扣忧郁,探索言语秘密”。抓两个重点:1.生字词;2.发现课文通过英子的动作、神态来写出英子内心的忧郁,发现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并尝试运用对比写句子。
二磨教学内容切入口
课堂实施:
在导入课题后,再初读课文,要求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初读后,认读生字词。
接下来的时间,就交付“紧扣忧郁,探索言语秘密”。先发现英子忧郁的原因,发现英子走路的姿势——一摇一晃,一唱三叹,以画面引读,激发学生对英子的同情。再发现,英子忧郁的句子,继而品读发现,这些句子是通过英子的动作、神态等写出英子的忧郁。再想象画面写话: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以前,现在。
温馨提示:至少完成一组“以前......现在......”,敢于挑战的同学,完成全部。
反思:二次试教后,有这么几点不足:
1.由于缺少相应的引导,就请孩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概括,这是不符合学情的。
2.在品读过程中,想象画面“一摇一晃”时,有部分孩子并没有被激发同情心,相反,却在那儿笑着。这就说明,教师的教还没落到实处。在品读英子忧郁的句子时,老师对教案不太熟悉,所以,品读并没有深入,只是浮于表面。虽然品读不到位,但写话学生却普遍写得比较好。基于以上反馈情况,我们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
三磨回归朴实本位
经过这两轮的磨课,我们重新反思,调整了我们的教学内容,确定了这样的教学内容:以时间为序,梳理文章结构;想象对比,细品英子变化;字理识字,培养写字习惯。我们以情境导入后,便认读生字词,将对词语的理解,放入原句中,结合具体的情境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再屏幕出示:
上小学的时候,()的英子总是()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一天,轮到英子讲故事,同学们给了她()次()。从那以后,英子变得()。
以填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搭了个脚手架,学生就顺利地从课文中筛选关键词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在言语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以表示时间词语作为开头的讲故事的一种典型方法。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后,再在对比想象中,细品英子的变化。先发现英子忧郁的原因,再寻找英子忧郁的具体表现,重点品读
英子忧郁具体通过她的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的。在品读时,养成学生品读的一种习惯,点点、圈圈、划划,初步学会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中,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而课堂中的点点、圈圈、划划,就是阅读的一种习惯,养成了这种阅读习惯,今后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阅读专注,有着很大的作用。品读忧郁的英子后,将写话的内容改为说话。以生字书写替代写话。在生字书写中,我们主要指导书写两个字:“鼓”“励”,这两个字,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识字。“鼓”字,采用字理识字方法,主要是为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汉字的一份热爱之情。“励”字的教学,先请学生观察,说说,哪些笔画容易写错,书写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还强调“一看二写三对比,一个更比一个好”,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这次的磨课,课堂流程比较顺畅,学生配合比较积极,老师教学也比较投入。但某些过渡语和评价语,还需磨练。玉不琢不成器,“琢磨”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但也正因为这样的“琢磨”,才能让我们更深入地进行研读,进行反思,继而,让自己有所提升。
磨课反思总结 篇2
好课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每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次的磨课远远还不是尽头,在收获成长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不足和遗憾,未来的每一节课都是挑战。在确定完课题后就开始了工作,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同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这次磨课活动很感谢包括我的师傅以及同组的老师对我的帮助,通过一次次的不辞辛苦的听来发现我的问题,积极建议,不断改进。谢谢大家为我的快速成长而付出的心血。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我通过这次活动深刻明白要想磨出一节好课,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试教,不断的修改,才能成为一堂优质课。而正是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的与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交流,真切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才一次次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修行的不足与苍白。
细想来,以后的课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程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2.注意了让学生主动探索,要注重了学生交流,而不是自己满堂灌。
4.重难点要突出,落实好三维目标。5.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还有待提高,必要时可以对顺序进行一定编排,理顺思路。同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取舍,不然内容越准备越多,一节课显得急急忙忙,到头来任何内容都无法的到很好的落实!
6.上课过程中不要背着包袱,不然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7.提问点评的语言艺术需要提高,问题的设问要更加明确,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后盾,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思路的走向,使我又一次深刻体验到,我们教师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每一位教师能从研究备课和上课开始,一节课一节课地加以研究和积累,就能增强自己可持续教学的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
2014.3.21
磨课总结 篇3
转眼间,磨课工作已进入尾声,回首这段时间以来的研修历程,感觉既紧张又充实。因为今年接手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许多习惯要培养,所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自然要多说多做更辛苦一些。但是对我来说珍贵的研修就像是免费的加油站,又怎能轻易放过?所以一处理完教学方面的工作,我就激情满怀一头扎进工作室去吸收营养大餐,一直忙到深夜不舍得离开。
在群组磨课环节,我们组刘明红老师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烙饼问题》一课,从选题到备课、上课、评课、反思各个环节我们组老师积极参与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一个个难题,打造成一节精品课,不仅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了新知识,更加感受了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通过本次课例打磨,我对一堂好课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过程来讲需要着力打造以下三个环节:
一、精彩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来说,导课环节能抓住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思维的热情,就算是一个成功的开端,这样的一个环节就已经能让师生从心理上轻松愉快的进入后面的探究环节,可以说是取得了成功的一大半。本次的磨课环节,刘老师对烙饼策略做的导入设计,就很好的展示了这样一种导入。
二、夯实过程。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探究问题。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讲,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从错到对,从不会到会,学生的错误可以看成是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使教师的引导更加有的放矢。我们群组磨课,刘老师安排学生对重点的突破完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让学生对思维冲突充分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再次利用小组合作巩固、引用最佳烙饼方法,并探索多张饼的不同烙法。得出规律并应用规律,指导生活。整个过程完整连贯。
磨课 篇4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三、磨课的形式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本期我校开展的磨课活动为“一人多课”式磨课。
四、磨课的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磨课内容和执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下面几点考察。
(1)教师方面 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有启发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
教师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方面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是否围绕文章主题,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朗读。。。是否声情并茂,是否正确流利。理解。。。是否深刻。合作。。。是否会分工、合作、探究。(3)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如何。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是否符合规律。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言简意赅;是否富有艺术性或条理性。作业布置。。。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我们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从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不仅让执教的老师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学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关注学生发言的精彩度。每一次磨课之后,大家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案。
第三阶段:教学反思。
我思、我感、我悟!这是我们每个成员的深切感受。光是单纯的上研讨课或单纯的与教学同伴进行分析,没有每位教师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想,再多的“磨课”也是达不到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执教教师不仅在课后进行体会,还把上课过程中的“优”与“缺”进行言语组织,认真写好每一节课后反思,其他教师也在内化的同时,把自己的反思发表在小学基础教育网站上,成为很好的文献资料,为大家的教学活动积累珍贵的资料。大家共同来反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鞭策自己在教学时注意自己的各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结合大家的意见,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复磨课。
五、成功与收获
一次磨砺,一次进步。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执教的老师以及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
首先,磨课能指导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判若云泥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习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其次,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磨课是老师原生态教学,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三,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使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法设计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使磨课更加完美一些。
第四、研讨活动中,整个教研组的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整个教研组都被带动起来了,为建设和谐教研组、提升教研组的研究功能搭建了平台。
磨课需要教师间协作互助,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组内教师要协作共同完成多轮的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议活动。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研氛围在教研组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气象,它慢慢渗透在教师的潜意识深处,显露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通过磨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使与同事合作成为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随堂课的自发磨课活动也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
六、磨课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成果应该是任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应该尽量使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和信息平台。要使“磨课”成为有源之水,必须着力于建设一个丰富的信息平台。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而精心备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因她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自身性格、能力、好恶等情感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磨课中应该注意因教师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因个性而精彩。只有充分展现不同教师的个性,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课,才能形成绚丽多姿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到:磨课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不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提升,再磨也只能是磨人误教育。“磨课”需要的是一种“自我敞亮”,“道不同,争相为谋”是“磨课”倡导的基本原则,那种搞“一言堂”、“绝对权威”的假“磨课”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百家争鸣”和“知无不言”的研讨氛围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最放松的心理、最自然的心态来袒露自己最真实的思想。也只有人人都充分参与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磨课”活动才能让执教老师从根本上理解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使教学的优化得到保证。
七、结束语
确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周都要上七八节、十几节甚至更多的课,每节课都精雕细刻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在一个学期中、在二三年内、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甚至在一生中,能切切实实地磨好一节课,对于教学乃至对于人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却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时,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磨课计划 教案 篇5
一、Teaching aims 1.能听、说、认读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k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能听懂Let’s do中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teaching points 重点:1.new words: 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kitchen.2.Understand the contents in Let’s do.难点:在语言的学习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
三、Measures 1.学生反复跟读。
2.通过两个随堂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
四、Teaching preparations 1.The radio and the recorder.2.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五、Teaching Methods Group learning TBLT
六、Teaching procedure 1.Warming-up T: Hello, 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today? Ss: I’m fine, thanks.And you?
T: I’m fine, too.Thank you!T: Today we’ll learn Unit4 My Home.In Chinese? Ss:我的家 2.Listen to a song Listen to the song on page50 two times.(拍手)3.Learn the new knowledge(1)Show the picture of the teacher and the house T: Look!Who is she?(Point to the teacher herself)Ss: …
T: Yes, it’s me.Do you want to visit my house? Ss: Yes.T: Now, let’s go.(1)This is… Ss:羊村。
T: Yes, and who is he?(point to Xi Yangyang)T: This is his house.Do you want to visit it? Ss: Yes.T: Let’s go and have a look.(2)T: What’s this? Ss: It’s a cup.T: Yes.Where is the cup? Ss: On the desk/… T: Where is the desk? Ss: study.T: Yes.Study.Now, follow me, study… 教读几遍,然后找2列学生读。T: Go to the study.Read a book.板书
T:(找一学生)Spell it, please.Ss: s-t-u-d-y, study.T: Good!T: What’s this? Ss: Bed.T: Where is the bed? Ss: It’s in the bedroom.教读几遍,找2列同学读。T: Go to the bedroom.Have a sleep.板书
T: What’s this? Ss: fish.T: Where is the fish? Ss: It’s in the living room.教读,并找2列检查所读情况。T: Go to the living room.Watch TV.板书
T: Who is she?(Show the picture of Mei Yangyang)Ss:美羊羊 T: Where is she? Ss: bathroom
教读,高低音手势练习。
T: What can we do in the bathroom?(注意th的发音)T: Go to the bathroom.Take a shower.板书
T: What’s this? Ss: It’s rice/… T: Where is the rice? SS: in the kitchen T: Yes, it’s in the kitchen.教读,板书。
T: In the kitchen.Have a snack.教读
4.完成No.1—No.5 5.Read and guess 6.Listen to the radio 2 times 7.Give the students 2 minutes to read with his/her partner.8.Play a game(一个学生在上边随机抽取3张卡片,然后表演动作,下边同学猜What’s he/she doing?)9.Give the students 2minutes to read themselves.10.一起去探险吧 Open the door
练习Kitchen, study, living room, bedroom, bathroom.11.T: There is a mouse in Mei Yangyang’s home.Where is the mouse? It’s in the… Ss: …
T: Where is it now? Ss: … …
T: Let’s catch it!12.Summary 13.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七、Homework 1.P46页内容抄写1遍
2.设计你自己心目中的家,将其画出来,并把它介绍给你的好朋友。This is my home.This is my living room…
八、Contents on the board
Unit4 My Home
study
bedroom go to
living room
bathroom kitchen
磨课收获 篇6
在磨课过程中,有困惑、有新喜、有兴奋、有彷徨,总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虽然感到有点累,但感到自己收获颇丰,下面我就讲讲自己的收获。
1、磨课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人人皆能上台展示自己的个人教学成果,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因此在一起讨论或交流起来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得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每位教师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经常忘了时间,仿佛是有说不完的话。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2、磨课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堂课,经过一遍遍的试教、调整,再试教再调整。在磨课的过程中,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研读教材重要性,越磨越让我们觉得反思自己的教学必要性。通过磨课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空间和素材。一次次的磨课,是对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检测,而这样的检测必然带来经验和教训,将经验进行提升、将教训进行转变,课就会越磨越精细。也就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教研组评课、议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升。
总之,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能让教师更加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
3、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拼命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议课时,教师的点评,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颖、独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4、磨课磨出教师的写作水平
教师经过磨课、整理和反思,语言的运用变得更为精辟、简练、生动。议课时教师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理论性更强,更为客观实际和具有诊断性、穿透力。可说磨课把教师的嘴皮磨薄了。磨课过程当中必须有教师的成长记录及成果,即教师必须有个人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因此教师的笔尖都被磨尖了,加上学校的电脑上网了,教师们更有兴趣更为踊跃在网上发表文章和磨课体会。你说经过这样的锻炼,老师们的教学水平能不提高吗?
磨课报道 篇7
本课的核心话题是谈论人的外表形象(look),‘talking about sb’s look’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本课的设计通过创造性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多姿多彩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各种任务,创设情景以提高其听说读写水平。通过学习语言材料,让学生获得了运用所学的有关词汇,短语及句型,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并借用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合作与探究等方式学习英语。使学生确实从学习中学会了如何谈论外貌,同时还学会了识别不同人物外貌特征,丰富了学生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真实的体验,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促进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要求他们不以貌取人,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友好地描述别人的形象。
就教学设计,我做了以下的分析:
本课的设计框架是导入-游戏-练习-听力-情景对话-书面表达,是遵循“接触-理解-练习-运用”的教学思路,达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书面表达的质量,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两种不同方式,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本课由外貌形容词导入,同时利用一些实物和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在接下来的每个环节中频繁使用句型作为巩固练习,最后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对话,写出描述人物外貌的文章,层次鲜明,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在完成每步后都形成了知识积累,为下面的步骤作好了铺垫。
本课由于步骤较多,应注重当堂巩固,故在本课语言输入环节的设计中,每个步骤(身高、体格、头发)后借助相应的图片,进行句型的巩固,期间头发的环节,即长度-发型,也在分步的练习后,安排综合练习,要求学生描述老师同学等名人的头发。通过逐步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调整侧重点和课堂进度。
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的水平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运用语言。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的内容适当整合,设计了“抓捕罪犯”和“寻人启事”等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在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地完成了语言的输出。
就两次磨课进行了如下分析:
第一,通过第一次磨课发现.本课学习内容多,时间比较紧张,而且重点不突出,所以在第二次磨课我合理分配时间完成了主要的教学步骤,但是没有很好地完成对话环节以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本课划上了欠完美的句号。因才改为课后回家作业并进行公开展示进行弥补。
其次,.变“人机对话”为“人人对话”
课件是本课的一大辅助,在语言输入环节,借助丰富的人物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单词,并进行造句巩固。既可以降低难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我利用PPT的优势对于乔治·布什的头发进行不同的处理,效果直观并且很搞笑,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所选用的图片毕竟都是明星或卡通人物,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虽也有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外貌特征造句,但难免有“人机对话”的感觉,缺乏真实感,缺乏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在二磨中我把图片换成直接以学生以及熟悉的老师为例,完成句型练习,实现“人人对话”,结合实际生活,突出体现语言的实际作用。
化学磨课 篇8
一、制定磨课计划
组织本组成员召开第一次磨课讨论会,制定磨课计划、确定教学设计的选题,我们组的磨课主题是“元素”。
二、备课第一轮。(11月15日—11月25日)
1、所有成员提交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2、针对任意一个或几个教案进行第一轮的互评。
三、备课第二轮(11月25日—12月5日)
1、召开第二次磨课讨论会,对第一轮磨课进行总结。
2、确定主备教师。
3、主备教师上传备课第一轮教案。
4、全体成员对主备教师第一次教案进行修订,并上传。
5、主备教师进行第二次教案优化,并上传。
四、上课、观课、评课(12月5日—12月15日)
1、召开第三次磨课讨论会。
2、主备教师提交上课实录。
3、小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
4、主备教师提交课后反思。
磨课之思 篇9
一、回首这次紧张的研修经历,我们组的远程研修从开始到现在各项活动都顺利开展,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英语组从磨课开始之日起就开始积极准备,严格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操作方案执行,上课-观课-评课-议课-反思-总结,各个环节认真操作,有序开展。在磨课过程收获颇多。
磨课伊始,我清晰的认识到,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组教师利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磨课内容进行反复研讨,探讨问题。整个磨课过程,全组教师群策群力,扎实的开展了规范的磨课过程,取得良好的研修效果。
通过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讨从而使我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是进步和提高的能源。在研讨中,我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从而使我激发了灵感,触动了心灵,使我在教育教学中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磨课让我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磨课,使我对教学的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使我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使我增长了见识,更新了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自己。通过磨课学习,深感在新的形势下自己存在的不足。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努力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望得远,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同时,把磨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打造活生生的课堂。
二、每一个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观摩了精彩、流畅的英语公开课后下面简单的说说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1.对自身的要求应该更加明确。
小学阶段是形成正确语音语调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学生的发音。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自己在这方面的训练。
2.对自己的课堂应该更加完善。
通过研修,通过学习,听讲座,听课以及听课老师的评论,我从中吸取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对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活动设计、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与规划,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有了一些较为全面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学习,我也深感压力重重,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地努力,继续深入学习才能扩展知识,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全新的新课标下的实际教学工作。这次的研修培训,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3.拓展教材,活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把所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人物结合起来,学生倍感亲切,实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我想英语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有着共同的本质:育人。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永远充满活力和情趣。通过研修学习,使我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谜团得以解开。为我以后的教学增加了信心。
三、这次研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别样。研修中,有文采纷呈的简报,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精彩讲座,还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实践学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七、八专题的磨课就是这样一个集集体智慧于一身的活动。这次磨课,我们完全按照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磨课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为了这次磨课,老师们都付出了很多,老师们充分地利用了QQ、电话、短信等形式克服了在交流上的不便。整个磨课过程,我们研修组全体成员精诚团结,人人参与,积极行动。特别是主讲王彦青老师,家务繁忙,在照料幼子的同时,还要挤出更多时间完去成教案设计、上课、录制视频等任务,在此向王老师表示敬意。
通过观察王老师新授前的热身和导入环节,热身、导入简明扼要,基本能快速进入文本。巩固内容的量稍微少些,但巩固内容与本课内容融合方式恰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教案分析描述,我们仔细观察和记录了王老师的各项目标达成情况,王老师上课的对象是自己的学生,所以课前和课堂中老师对学情把握较好,目标预设和达成情况也比较一致。认读活动中,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在轻松氛围中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建议在对词汇操练时,特别是做扮演“机器人”游戏时,可让学生稍加些动作,这样动作与词汇相结合,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课前、课中老师对学生的把握较好,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情况比较一致。通过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I can ……,I am
helpful.这一重点句型,很多学生能用这一结构表达自己的能力,重点词组cook the meals ,clean the bedroom ,water the flowers ,empty the trash.掌握的比较扎实。我认为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目标和内容相结合。同时注重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结合,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结合,较好完成了语用目标的任务。
王老师这节课以调查学生会做的家务劳动为主情景,通过课前发放调查表,简单明了的交代了主情景,接下来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情境图学习词组。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符合教学内容,同时很好的发挥了主线作用。课文的导入、新授、复习和巩固等环节,都是紧紧围绕主情景巧妙衔接的。通过这次研修,我们认识到了教学不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而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研修,我们知道了学生的快乐学习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去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会学习,乐于学习。通过研修,让教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样的课堂活动同时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条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良性发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在一天天、一堂堂平常课中不断增强。
这次研修活动虽然即将在寒月里落幕,但我们对研修的热情远没有结束,“磨课”将成为日常教学中的常态活动,成为我们网上集思广益的研讨形式,真正实现了与全省老师的资源共享。在研修的路上,我们快乐着,我们幸福着,我们成长着。
四、这次磨课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很大,尤其是备课阶段和观课学习。
每一份教案只要钻研就有可改进的地方,王老师的教案本来就不错,通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认真研讨,进一步进行了完善。我在修改教案前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给王老师提出了一些教学过程设计方面的建议。其他老师的一些建议也很好,王老师取众人之精华,对教案进行修改,是教案更加完美。为上好课奠定了基础。
词汇教学本是枯燥无味的,但王老师将音乐,图片,游戏相结合,让这节词汇教学课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对学生适时评价与奖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学生兴奋的脸上我感到王老师这节课的成功。
王老师这节课采用热身---呈现----操练----巩固--小结的教学模式。第一步热身活动:刚上课学生处于紧张状态,通过说唱歌谣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自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营造了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第二步呈现新知:家务活动学生再熟悉不过,为了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和高涨的情绪,王老师采用了课件呈现的方法,图文并茂,创设了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语言并理解语言。第三步操练: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说唱自编歌谣、你说我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在pari work和group work中对知识进行操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第四步巩固:倡导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让学生编对话,做调查表拉近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还操练了句型巩固了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上台汇报让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真正达到交际目的。第五步总结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再一次进行整体复习。
我感觉我们的这节课如果制定更加详细的教学目标,在呈现时采用多种方式,会变的更好。我们还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磨课总结反思 篇10
时光如梭,转眼间本次研修即将结束了。在整个研修过程的路上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学习并反思着,最后进入并完成了磨课环节。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决定由张君玉老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磨课伊始,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的研讨中,大家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坦诚相待,相互评议。在讨论交流中,大家的见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在摩擦和碰撞中更新着理念,完善着自我。每一次接到任务,老师们都是热情高涨。而我也切实感受到了,一节好课,需要下大力气,不断的修改,研磨,才能成就美好。
由于不是数学专业的,刚工作不久,上起课来难免比较吃力。但就在研修中,这反复打磨的过程中,令我欣喜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能力比以前高了,教师专业发展也得到了促进。打磨的过程,就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这才是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在打磨的过程中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了提高和成长。这个过程使我们认识到教学设计要学会取舍,合理运用上课的有限时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全体数学老师渐渐成长了,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