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

2024-08-14

地方煤矿(通用10篇)

地方煤矿 篇1

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升地方煤矿本质安全

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使地方煤矿从以前的管理差、环境差,素质差、安全差提升为管理先进、环境美化、素质优良、安全度提高的本质安全型矿井.

作 者:王学良 张义栋  作者单位:王学良(黑龙江省鸡东县煤炭工业局,黑龙江,鸡东,158200)

张义栋(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煤炭工业局,黑龙江,鸡西,158100)

刊 名:中国科技纵横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X9 关键词:地方煤矿   质量标准化   提升   本质安全  

地方煤矿 篇2

瑞平公司张村矿位于汝州煤田朝川矿区中南部,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由于历史原因, 周边小煤矿分布密集, 小煤矿越界越层开采现象严重, 矿井浅部采区的生产受小窑老空水威胁较大。因此, 研究防治矿井浅部小窑老空积水的方法, 对于保障张村矿安全生产、提高矿井浅部小窑老空区附近煤炭资源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安全生产, 该矿制定出“查、探、疏、排、防、躲、管”综合防治小煤矿老空积水总体方针, 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上述“七字方针”, 虽然在掘进生产中多次遇到小煤矿老空积水现象, 但没有发生透水事故, 确保了矿井安全。

一、矿井防治水组织机构的成立

根据张村矿遇到的小窑老空积水害问题, 该矿领导层决定成立张村矿防治水领导小组。防治水领导小组明确目标, 细化责任, 全员参与, 齐抓共管, 严格考核, 以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领导和责任制的落实。

二、矿井防治小窑老空水总体方案的确定

参考国内矿井防治水先进经验并结合张村矿实际情况, 总结出“查、探、疏、排、防、躲、管”综合防治小煤矿老空水总体方针。其主要内容为:“查”, 就是在对小煤矿开采资料收集、调查的基础上, 在矿井有可能受小煤矿采空区积水威胁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地面物探, 查明小煤矿采空积水区范围;“探”, 就是根据地面物探结果, 在井下生产中实施超前物探和钻探, 探明小窑老空区积水的具体位置和水压、水量等确切资料;“疏”, 就是对探出的小窑老空水进行疏放, 避免生产中透水事故的发生;“排”, 就是完善矿井排水系统, 以利于发生透水时及时排水, 不造成淹井, 不对生产造成大的影响;“防”, 就是对已揭露的小窑老空或老巷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严防发生次生灾害;“躲”, 就是为防万一, 针对无法预防的水害, 要编制矿井突水应急救援预案, 躲开水灾威胁, 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管”, 就是加强矿井防治水现场管理, 促进矿井防治水群测群防工作。

三、七字方针在矿井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查、探、疏、排、防、躲、管”七字方针内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地面采用瞬变电磁探测技术, 查明小窑老空积水范围 (七字方针中的“查”) 。瞬变电磁勘探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领域。该技术对其勘测范围内的水体等低阻地质异常体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当采空区充水时, 在电性上出现低阻反映, 因此, 该方法对探测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效果明显。地面采用瞬变电磁仪器, 圈定井下小窑老空积水范围, 物探结果及时填绘到采掘平面图上, 小窑老空积水范围在图纸上呈现出来, 可以一目了然, 做到心中有数, 提前做好各采掘头面的防治水设计。

2.掘进头面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分辨电法超前探测技术, 查明掘进前方水文地质情况, 对存在低阻异常区域, 采用钻探技术 (七字方针中的“探”) 。

(1) 高分辨电法的特点。YD32 (A) 高分辨电法仪以煤层或岩体为介质, 根据岩石电阻率成像探测识别巷道顶、底板隔水层厚度、断裂破碎带、含水和导水构造等地质构造。

高分辨电法仪物探距离可达100 m, 结合矿井实际情况, 每次物探有效距离取60 m, 保证30 m超前距前提下, 可掘进30 m, 生产过程中如此循环, 如物探结果存在低阻异常, 经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后, 可进行钻探。

(2) 井下超前钻探。钻探是井下探放水最直接、最可靠和最终必须实施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探放水工作量是煤矿生产追求的目标, 同时, 也是工程技术人员渴望解决的难题。而井下物探仪器的运用, 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3.疏放老空积水 (七字方针中的“疏”) 。通过物探和钻探, 对探测到存在老空积水的区域要进行疏放, 解除老空水对生产造成的安全隐患。疏水时前期工作为。

(1) 完善老空积水区附近掘进工作面的排水系统。根据预测的积水量, 单孔最大放水量, 工程进度情况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配备相应排水能力设施及设备, 排水系统完善后, 再由地测部门牵头, 对排水系统进行排查及联合验收, 对排水系统的排水量实地测定并达到设计要求。

(2) 设计放水钻孔。放水钻孔布置原则方案最优, 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

4.完善排水系统, 避免淹井事故 (七字方针中的“排”) 。排水系统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关键环节, 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 排水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矿井的生产安全, 依据规程的要求, 矿井在正式生产前, 首先必须完善其排水系统, 保证其排水能力。

5.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七字方针中的“防”) 。为最大限度地解放小煤矿采空区附近的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采率, 对于已放完水或已探明没有水体的小窑采空区或老巷道要揭露和通过, 以尽可能多圈定储量。然而小煤矿的采掘活动是没有规律的, 其采空区和巷道布置比较混乱, 为保证能安全揭露小煤矿老空并能顺利通过小煤矿老空, 防止揭露和通过老空时发生残余积水突然溃出、有害气体及大面积冒顶、片帮等次生灾害, 要制定揭老空和过老空安全技术措施, 揭、过小窑老空区后, 还要制定小窑老空区综合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后来不确定变化因素导致小窑老空区产生二次灾害。

张村矿小煤矿老空区综合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1) 通过综合技术手段 (物探、长探、短探) 进一步查明水害及气体危害, 可采取打密闭预留观测孔或加强巷道周围的支护后喷浆密闭等相应的技术措施, 并设专人对小煤矿老空范围区域看管, 巡查, 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收集该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 重点分析并及时发放水情、水害分析预报用于指导生产工作。

(2) 施工单位井下带班人员一定要加强该工作面的水文情况观测, 发现水情异常及时上报矿调度室及有关领导和业务科室, 确定排除水情隐患后方可继续进行回采施工。

(3) 地测队人员要经常了解周边小煤矿生产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一旦小煤矿停止生产, 要加强各工作面特别是透老空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观测, 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6.编制矿井突水应急救援预案, 提高广大职工抗灾自救能力 (七字方针中的“躲”) 。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体现在一个“躲”字上。针对张村矿小窑老空区遍布的实际情况, 要求井下各生产作业单位, 无论是掘进工作面或是回采工作面, 在施工前都必须制定水灾应急预案, 并在施工前举行演练, 使井下作业工人遇到水灾时能做到沉着冷静、顺利躲避开水灾威胁, 确保人身安全。

7.加强矿井防治水现场管理工作, 提高全矿干部职工的群测群防意识 (七字方针中的“管”) 。

(1) 落实干部跟班盯岗制度:对防治水重点工作面实行干部跟班盯岗制度, 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

(2) 相关业务科队定期到防治水重点工作面进行安全检查, 行使职能, 齐抓共管, 消除水害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3) 加强职工防治水知识培训, 提高职工水害防患意识, 坚持工作面水情、水害观察和汇报制度, 做到群测群防, 将水害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通过以上管理制度, 做到井下防治水工作的层层监管、人人参与, 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群测群防, 使井下水灾隐患无处藏身。

四、结论

1.瑞平公司张村矿自2007年以来, 高度重视小煤矿老空积水防治工作, 并严格坚持执行查、探、疏、排、防、躲、管“七字方针”, 虽然在掘进生产中多次遇到小煤矿老空积水现象, 但没有一次发生透水事故。

地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篇3

【关键字】地方煤矿;安全文化;路径

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塑造本质安全人、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需要,是实现煤矿长治久安的需要。地方煤矿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以“六化”为路径,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周密部署,严格考核,确保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一要实现安全理念人本化。安全理念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生存等活动中,秉持与追求的安全理想与信念。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塑造本质安全型人身上,让每位煤矿职工有时时想安全的安全意识、处处要安全的安全态度、自觉学安全的安全认知、全面会安全的安全能力、现实作安全的安全行动、事事成安全的安全目的。要深入实施安全理念体系落地工程,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融入制度建设,形成各部门、各团队、各岗位安全行为准则,要让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进入业务、进入管理,落实到煤矿企业各项工作之中,促进安全文化落地生根。

二要实现安全承诺全员化。安全贵在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不把安全当作自己的事情,总觉得是给上级做、给领导做,则安全工作永远搞不好。2009年1月,国家安监总局发布实施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要求企业代表全体员工就关注安全、追究安全绩效方面作出“安全承诺”,同时将“安全承诺”列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之一。要把“安全承诺”作为企业员工实现“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转变的重要途径。安全承诺的建立是一项自觉自愿的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安全承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针对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职工易于接受、吸收、消化、运用,做到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形成职工的一致行动。要公开承诺内容,建立健全安全承诺、守信、失信的约束和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违背承诺行为。

三要实现矿井建设现代化。矿井的现代化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沁水县为例,经过兼并整合重组和机械化升级改造,该县的煤炭工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步入了“大矿时代”。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标准来引领。2012年5月,山西省煤炭厅出台了《煤矿办矿企业标准》、《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煤矿管理标准》、《煤矿建设标准》、《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五个新标准,全县地方煤矿要按照这五个标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煤炭行业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多元化发展水平。同年7月,山西省煤炭厅发布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地方煤矿要按照新标准的要求,达到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向一级迈进,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向国家级标准化迈进。基建矿井、整合改造矿井要对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安全基础管理,严格按新标准进行每一单项工程建设,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确保矿井投入生产时即建成标准化矿井。

四要实现矿区环境优美化。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承载体。地方煤矿要按照“井下精品化、地面园林化、厂区优美化、全貌经典化”的标准,努力建设宜居秀美的工作生活环境,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0%以上,塑造“天蓝、地绿、树碧、景美”的人文景观,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良好格局。地方煤矿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内部刊物、橱窗展示、牌板等宣传载体,建立以生活区、工办公区、井口3个区域为重点的地面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建立以井口工作站、井底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运输线、文化硐室、文化巷道为一体的井下安全文化风景线,运用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全员、全方位、全时空、多角度渗透,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发挥宣传阵地对员工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五要实现管理制度规范化。地方煤矿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一要保证制度的广泛代表性和程序的合法性,每一项重要制度的出台,要经过班组讨论、区队研究,经分管领导组织职工代表集体综合各方面意见,拿出预案,再由煤矿党政联席会议拍板定案,使制定的制度、措施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及员工的共同追求;二要保证制度的规范性和操作的可行性,让制度涵盖煤矿管理的方方面面,涵盖从员工上班进厂到下班回家的整个流程,做到从机关到基层、从中队到班组、从岗位到个人,从穿衣戴帽到入井、行走、交接班和岗位操作,事事有标准,处处有规范,最终形成“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的制度文化体系;三要保证执行的严肃性和處罚的严谨性,与劳动报酬、奖励等福利待遇挂钩,使各项制度在执行体系中能够顺畅运行,坚决杜绝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不去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跑调等现象发生,真正让制度能够对规范企业管理、约束员工行为发挥作用。

兴山区地方煤矿劳动用工管理办法 篇4

为规范我区煤矿劳动用工管理,推动煤矿动用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区政府决定对区属煤矿动用工管理推行统一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统一培训考核、统一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用工备案、统一参加社会保险、统一依法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五个统一”制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市、区)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委办函[20i3} }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办发〔2014 } 1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煤矿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创新煤矿劳动用工统一招生,合理用工,提升素质;统一培训,依法用工,持证上岗;统一合同,杜绝童工,制止转包;统一调配,优化用工,严禁三超;统一管理,合理定员,强化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煤矿直接招工人数难控制,素质难保证;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合格人员入井难控制;部门衔接不畅,队常监管难到位等问题。

二、组织机构

成立兴山区煤矿用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齐东亮兴山区区长

副组长:王文滨兴山区常务副区长

司树强兴山区副区长

宋昌繁兴山分局局长

成员:区煤监局、人社局、公安分局

领导小组下设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

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主任:姜继英。

三、管理办法

(一)提交煤矿用工申请。煤炭企业在年初复产前,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生产能力,根据作业计划,科学编制岗位人员,向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提出用工申请。

(二)组织招生。根据煤炭企业用工需要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面向社会公开组织招生。

1、优先招收煤矿原有工人;

2、煤炭院校毕业生;

3、大型煤炭集团企业合同期满的农民协议工;

4、社会其他人员。

(三)组织体检。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对招收人员组织进行体检。

(四)统一培训。由具备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对拟招收人员进行培训。

(五)双向选择。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向用人煤炭企业发给培训合格人员的基本情况介绍,向预分配职工发放全区各煤矿基本情况资料介绍,进行双向选择,用人单位与职工达成协议。

(六)办理手续。由企业在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集中办理劳动备案、合同签订、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对外来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

(七)职工分配。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负责向用人单位分配职工。

(八)日常管理。煤炭企业对职工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报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予以辞退。

(九)监督管理。由区煤监局负责对煤炭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四、几点要求

1、各煤矿要变分散招工为统一招工,严把准入门槛。年初煤炭企业编制岗位用工计划和提出用工申请;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对各煤矿用工计划进行审查;

2、要变分散培训为统一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煤矿安全培训中心要严格落实培训大纲要求,采取多样教学方式,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制度,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

3、变分散用工为统一用工,强化动态管理。区煤矿用工管理办公室要建立煤矿企业人员储备库录用工人制度、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集中办理用工手续制度、在岗人员动态考核机制,淘汰不合格人员制度、上岗人员动态跟踪监管制度,完善录用人员档案,为统一管理打好基础。

地方煤矿 篇5

——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是每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特别是煤矿企业安全尤为重要,它是煤矿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

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国人民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地方煤矿安全管理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必须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目前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

1、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大部分正处在炮采工艺阶段,设备陈旧,甚至一些煤矿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淘汰设备,安全投入不到位。

2、地方煤矿重利益轻安全的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个体、私营煤矿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不落实,尤其对煤矿五大自然灾害的管理不到位。

3、地方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操作技能不强,违章操作现象严重。

4、地方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据调查煤矿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对安全生产相关技能的把握能力不强,加之地方煤矿对他们的安全培训不到位,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的能力很差。

5、地方煤矿经营模式不正规,存在层层转包生产现象,致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较大,事故频发。

6、地方煤矿生产规模小,数量多,而安全生产监管队伍薄弱,以至造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7、地方煤矿领导对安全和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致使安全下达的指令、要求、检查落实成为一纸空文。

二、影响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原因:

造成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与以人为本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安全生产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如下原因:

1、安全意识不强:

地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没有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理念放在第一位,片面强调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工作,在组织生产时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总是以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造成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一些从业人员只知多干活,多挣钱,不按规程措施要求操作,违章蛮干,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不注重自身的防护等,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2、安全生产职责不明确:

地方煤矿机构设置不健全,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既是管理者,又是操作者,致使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法落实,只是停留在纸上、口上、会上。

3、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

地方煤矿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平时不注重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加之煤矿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而企业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甚至存在未按规定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特殊工种资格证书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

4、安全生产设施配备不到位,安全生产防范条件较差:

地方煤矿对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严重不到位,该配备的没有配备,该完善的没有完善,比如:对矿井瓦斯监控的投入不到位、对矿井防治水的投入不到位、对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对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到位等等,致使安全生产防范条件差,防范能力不足。

5、安全监管体系不齐全,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

地方煤矿存在安全监管部门不齐全,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等问题,所以虽然进行了一些安全检查,但检查不严、不细,该查出的隐患发现不了,即使查出隐患,督查整改不到位,防范措施不落实,从而导致事故不断发生。

6、生产规模小,集中化生产程度低:

日前,地方煤矿生产规模较小,无法采用综合机械化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生产工艺还停留在炮采方式阶段,相对落后,导致事故多发。

三、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要想提升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要充分意识到安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坚决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有理、有序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煤矿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安全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时刻把职工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在思想上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2、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监督到位,地方煤矿企业必须把安全管理机构设置齐全,人员配备到位,在配备人员时要挑选高素质、懂业务的专业人员,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安全隐患的排查到位、落实到位、整改到位。

3、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煤矿要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通过诸如“手指口述法”提升职工的安全保障能力,推广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重氛围。

地方煤矿要依法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水平,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4、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资金,提升安全生产防范能力。地方煤矿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严重,该投入的不投入,安全防范能力很差,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保障安全资金的投入,对被淘汰的设备及时更换,对重大隐患的监控设备投入到位,从而提升自身的安全生产防范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在安全投入问题上,不少企业存在片面看法,认为只要增加安全投入就增加了企业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表面上看是对立的,实际上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增加安全投入,增加了安全投入就能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的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安全与效益的辨证关系,在安全生产上舍得投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5、提升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要依靠技术进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技术重点要大力推广“四新技术”,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手段,改变不安全现状,通过技术创新改变旧工艺及模式。地方煤矿的生产工艺已经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必须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地方煤矿的生产规模,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组织生产,才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提升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首先做强做大,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才能实现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南固隆煤业

地方煤矿 篇6

知 郑煤〔2011〕114号

关于印发《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

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产煤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

《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局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辖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同时,全市地方煤矿现有采掘工程在2011年9月1日前要按照《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内容完善相应手续,逾期仍没有完善手续的,将停止采掘工程作业,强制进行完善手续;今后,地方煤矿凡新开采掘工程,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审批、备案、验收,否则,严禁开工,违者将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附件: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日

规范全市地方煤矿采掘工程技术管理

暂 行 规 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加强煤矿双基建设,对人员相对集中的采掘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合理、正规生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结合我市地方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全市地方煤炭主体企业所属煤矿(含年产30万吨以上单独保留地方煤矿,下同)采掘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适用本暂行规定。

第二章

技术管理体系和职能

第三条

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地方煤炭主体企业及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总工程师应为同级领导班子成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设通风副总工程师和地测副总工程师, 高瓦斯矿井应设通风副总工程师,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应设水文地质副总工程师。要设立采掘生产技术、矿井“一通三防”、地质测量、水害防治、工程设计等安全技术管理机构,配齐技术管理和工作人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设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专门机构。矿井的采煤、开拓(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生产区(队)必须配备技术负责人,专门负责技术管理工 作。

第四条

明确技术管理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和支持总工程师行使安全技术决策、指挥等职权;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煤矿技术管理工作,行使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及时排查治理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副总工程师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业务范围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落实各部门的安全技术职责,建立健全部门安全技术业务保安责任制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业务部门和生产区(队)技术负责人在总工程师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有关技术措施和规范,并根据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条

强化技术管理决策机制。总工程师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和布置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研究确定矿井开拓巷道布置,抽掘采部署,生产系统调整,技术措施制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提取使用方案等技术问题。

第六条

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等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完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重点包括:企业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等的编制、审查和决策;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的制定和审批管理;专项工程和专业系统等的设计、审批和备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检查;矿井“一通三防”等各专业的技术管理;各专业技术管理事故的追查分析、责 任追究;各种资料存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等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第七条

完善技术标准。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地方煤炭主体企业及煤矿企业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工程设计、“一通三防”、地质测量、防治水害、防灭火、顶板控制等为重点,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形成满足本地区、本企业、本矿井安全生产工作需求的安全技术标准体系。要紧密结合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动安全技术标准的落实。

第三章

采掘工程技术基础管理

第八条

煤矿改建、扩建、水平延深、采区接替、系统环节改造以及变更采煤工艺等技改项目,应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组织编制设计,必须按规定获得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九条

煤矿提升矿井生产能力或新上井筒的煤矿技术改造设计,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预审、市煤炭管理局初审通过后,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查批复。

第十条

煤矿水平延深、采区接替、系统环节改造以及变更采煤工艺等技术改造设计,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审查批复。

第十一条

立井井筒、斜井井筒(暗井井筒)、主要运输巷、主要风巷等井巷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报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审查备案。第十二条

接替采区开采前必须按照生产布局合理的要求编制采区设计,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审查批复。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编制采区设计时,必须有相应的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新采区移交生产前,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组织初验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组织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

第十三条

煤矿企业必须编制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季度和月采掘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初审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审查备案。季度采掘生产作业计划,由县(市)煤炭管理部门负责审查,报市煤炭管理局备案。月采掘生产作业计划(包括采掘作业地点、工作面编号、产量、进尺、时间安排、井下劳动组织定员、设备检修计划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等),经主体企业或煤矿企业审查通过后,报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要求,配备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软件,并按照规定内容规范编制采掘作业规程。

第十五条

采、掘工作面均应实行正规循环作业,井下生产现场的通风、供电、运输、排水、安全避险等各系统必须符合煤矿井下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和有关规定。掘进工作面在按规定安装各类监测传感器的基础上,均应增加视频传感器与安全监控主机联网。第十六条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考核制度,矿井采掘作业必须按照设计、作业规程要求施工,井巷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不合格工程必须当班处理。煤矿企业必须认真收集采掘巷道地质资料,及时进行各种巷道素描,及时修改修编各种地质图件。

井下巷道、硐室的断面必须满足运输、通风和行人安全需要及有关规定,巷道失修率和严重失修率不得超过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

煤矿企业要加强对采掘区域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要制定检修计划和措施;在用机电设备要保持完好状态,确保运行安全可靠,电气设备严禁失爆。

煤层厚度≥0.8米、地质条件简单到中等复杂的水平、近水平、缓倾斜、倾斜煤层应实现机械化采煤;掘进工作面应实现机械装载(自溜、高突矿井及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煤巷、半煤巷实现机械化掘进;采区实现带式(或刮板)输送机运煤,减少串车运输。

第十八条

煤矿企业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二条规定的11种图纸(图例及采区、采掘工作面编号应符合有关规定),其中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图(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增设抽放系统布置图)必须每月与县(市)煤炭管理部门至少交换一次,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下旬与市煤炭管理局交换一次。

第十九条

采掘工程技术管理涉及到的有关审批、备案内容有重大变化时,应按照原程序重新进行有关审批、备案。

第四章

回采工程技术管理

第二十条

矿井应在批准的开采范围内开采,不得擅自开采保安煤柱。开采必须遵守合理的开采顺序,达到规定的煤炭资源回采率。

第二十一条

矿井开采应采用正规采煤方法,必须编制回采工作面开采设计和作业规程。回采工作面开采设计由矿设计单位或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组织编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审,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

开采煤与瓦斯突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自燃煤层等的回采工作面和特殊情况下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的工作面,必须按规定编制开采设计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无经批准严禁开工。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

采用放顶煤开采的煤矿,要针对煤层条件逐面编制回采工作面开采设计和作业规程,工作面开采设计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总工程师组织初审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审查批复。回采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经县(市)煤炭管理部门组织初验通过后,报市煤炭管理局组织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放顶煤工作面月产量10万吨及以上的,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批和验收。

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开采时,必须经过试采;试采前,必须经专家论证可行后编制相应的开采设计,逐级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审查批复;试采结束后,必须提交试采报告,报原审批部门 审查。

第二十二条

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老顶周期来压、过地质构造带、过老窑(巷)、过瓦斯异常带、过水文低阻异常区、工作面收尾等,必须事先制定周密的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分管生产的副矿长必须组织安检、生产、通风、技术、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人员和区(队)长分班次到现场指挥,至正常生产为止。

第二十三条

采区、工作面开采完毕,应提交采区、工作面采后总结,经矿总工程师审批后存档,并及时报市、县(市)煤炭管理部门备案。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完成永久封闭,并定期对采空区的气体、温度等进行检测。

第五章

开拓掘进工程技术管理

第二十四条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应每月召开采掘平衡分析会议,解决落实有关问题。矿井水平、采区和工作面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实现正常采掘接替,确保“三量”平衡。

第二十五条

开拓掘进工作面开工前,除编制专门设计外,还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含安全技术措施),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审,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 矿总工程师必须对作业规程编制质量负责。

第二十六条

开拓掘进工作面应建立巷道素描制度。煤矿有关技术机构负责巷道素描(断层、煤厚、构造变化、地质参数等)工作,应根据地质变化修编相关地质报告,并及时修改煤层底板等高线。第二十七条

开拓掘进过断层、集中应力区、冒落带、石门揭煤附近的三角区等地段,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分管副职必须组织安检、生产部门人员和掘进区(队)长分班次到现场指挥,至正常作业为止。

第二十八条

巷道贯通要严格按照《煤矿地质测量规程》要求,建立联系通知单制度,通知单要经矿总工程师签字后下发。巷道贯通必须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执行;分管副职必须组织安监、通风、地质测量、调度等部门人员和掘进区(队)长分班次到现场指挥,至巷道贯通为止。

第六章

第二十九条

煤矿企业未按照本暂行规定进行相关审批、备案、验收私自开工的采掘工程,煤炭管理部门对其实施停止采掘作业,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三十条

本暂行规定与有关法律法规有冲突的,以法律法规为准。

第三十一条

地方煤矿 篇7

1.1 没有正规的管理部门

由于地方煤矿发展的时间不长, 没有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部门设置不健全, 忽视了机电管理, 造成了煤矿内的机电管理部门缺失。即使有的煤矿有管理部门, 也是形同虚设, 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管理作用。由于缺乏正规的管理, 致使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人为的设备故障以及不安全因素。

1.2 没有标准化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对机电管理的标准化内容掌握不全, 没有标准化管理的意识, 这是很多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煤矿管理者对机电管理不重视, 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 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管理, 造成机电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 机电设备使用人员维修保养不及时。

1.3 机电设备使用制度不健全

这是很多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通病, 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煤矿建立初期, 管理者只盯住经济利益, 对机电管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当意识到机电设备逐渐出现问题后, 才开始进行制度的建设。但是, 这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措施, 并没有坚决执行贯彻下去, 也就不能产生效果。

1.4 设备本身存在很多问题

在现有的使用设备中, 存在着大量的老化设备、残缺设备、带病设备, 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的是机电设备长期不正常使用造成的, 有的是管理者购买其他煤矿淘汰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存在, 给煤矿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1.5 机电管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足

很多地方煤矿都是临时拼凑的管理人员进行机电、生产等管理, 管理人员都没有实际的管理经验, 技术能力存在不足。而技术能力的不足就会在设备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造成机电设备日常监护、维修、保养不规范。加之地方煤矿本身存在技术缺陷, 缺少必要的检测仪器等, 从而造成了机电管理技术的不足。

1.6 工人素质较低

在地方煤矿从事机电设备使用和生产的工人, 大多是当地的农民, 本身文化程度较低, 素质能力较差, 对安全的意识淡薄。在对这些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以及安全培训过程中, 由于接受能力较差, 对培训的内容掌握得有限, 这就造成在设备使用中, 经常出现违反规程的操作, 由于误操作等造成的安全事故经常出现。

1.7 各种培训形式重于实际

虽然很多地方煤矿每年都进行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安全培训, 但是, 这些培训普遍都是形式重于实际。主要表现在:培训的内容空洞, 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培训组织只注重形式, 不符合实际;培训主讲人员敷衍了事, 接受培训人员走过场。这些问题的存在, 致使培训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没有达到培训的实际效果。

1.8 经济上缺少投入

很多地方煤矿的管理者没有长期经营的想法, 只重视短期利益, 在机电设备投入上舍不得投入, 不愿意购买最新的设备, 而是低价购买一些国有煤矿淘汰的设备进行生产。这些设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造成使用中不断出现故障。而大量的故障也延误了煤矿的生产。

2 解决对策

2.1 在管理上进行提高

要实现管理上的提高, 地方煤矿的管理者就要重视管理工作。成立正规的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实际管理经验, 懂得机电管理的要素, 完善机电管理的细节, 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管理存在的不足, 通过认真严谨的工作, 实现管理的正规化。

2.2 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促进地方煤矿实现管理效果的重要方式, 很多地方煤矿的管理模式都不正规, 这就需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 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经验, 完善自己的管理。“走出去”就是让机电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己所用;“引进来”就是请好的煤矿管理人员来授课, 传授先进的经验。

2.3 建立机电标准化管理模式

要实现管理的正规化, 必须要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机电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是实现正规管理的必然措施。在管理中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严格贯彻执行;在管理中要从细节上进行管理, 按照标准化要求逐一进行完善;在管理中要建立奖惩制度, 并坚决执行。

2.4 建立机电设备动态管理

所谓的动态管理就是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机电设备的PLC监控, 实现机电设备的全程监控, 对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进行实时的监控。这种管理的优点是可以最大化地确保设备的稳定使用, 最及时地了解设备的性能状态, 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 实现生产的有序进行, 使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2.5 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

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 并严格按照要求贯彻执行;培训的内容要贴近于煤矿机电管理的实际, 注重培训效果;培训主讲人员要具有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 不能走形式;接受培训人员要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在每次培训后, 要进行考试, 以检验培训的效果。

2.6 增强技术人员素质能力

为了地方煤矿基层机电管理效果的实现, 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人员。这就需要煤矿要把提高技术人员素质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在内部要给予这些技术人员充分的支持, 让其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在外部要多给这些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学习的机会, 让其通过不断地技术学习和培训, 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 为煤矿服好务。

2.7 提高技术人员福利待遇

地方煤矿要重视技术人员对煤矿的作用, 在机电管理内部要留住人才, 外部要吸引人才。机电设备的稳定性对于煤矿的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技术人员又是确保机电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机电管理中, 要在薪酬、福利待遇上体现出技术人员的重要地位, 留住技术人才的心, 让其安心地为煤矿机电稳定运行服务。

2.8 保障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机电管理制度能否贯彻执行, 一直是衡量一个地方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才能确保机电管理的正常秩序, 才能保证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在具体的制度落实中, 要重视机电日常巡检制度、机电使用保养制度、机电使用操作规程等。

2.9 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机电设备维修计划, 是为了确保机电设备能够保持性能、保证生产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的维修计划包括维修的时间、维修的具体内容、维修人员安排、维修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维修后的设备保养等内容。

2.1 0 确保机电管理目标

机电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设备的稳定运行, 所以在管理中要以这个目标为管理内容。这就需要在管理中时刻确保机电的可靠性, 重视安全系统, 注重检查维修环节。只有实现这三个管理, 才能确保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实现生产的有序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地方煤矿加强机电管理是实现煤矿稳定和谐生产经营, 实现煤矿经济效益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在机电管理中, 职能部门一定要负起责任, 发挥作用, 对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同时, 地方煤矿在经济上也要给予支持, 提高管理的水平、提高人员的素质、提高机电设备的效率, 最终实现地方煤矿机电的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秦双良.浅析煤矿机电管理的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山西煤炭, 2013 (1) .

[2]王磊.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 2012 (6) .

地方煤矿 篇8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根据《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煤矿„2014‟16号)、《市安委办关于立即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的通知》(六盘水安办通„2014‟42号)、《六枝特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立即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的通知》(六安委办通字【2105】17号)文件要求及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六枝特区安监局地方煤矿监管股立即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现将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六枝特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立即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的通知》(六安委办通字【2105】17号)文件要求,为确保我区的“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科学、有效开展,保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六枝特区地方煤矿监管股坚持专项

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积极配合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的工作,对全区正常生产和建设的45万吨/年以下的地方煤矿进行专项督查并督促煤矿企业开展好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

一是督促各地方煤矿所属集团公司、煤矿企业严格按照省、市、特区的文件要求积极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分别成立了“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二是督促各煤矿集团公司开展对矿井开拓系统与采掘部署、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水和矿井防排水系统、矿井防灭火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电气、提升运输及其他安全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并下达了整改意见书。

三是督促各地方煤矿所属集团公司聘请专家对所属正常生产和建设的煤矿进行全覆盖检查,在专项检查中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进行逐项登记,并编制整改方案,在整改过程中严格按照“五落实”要求督促煤矿落实整改责任,对安全系统存在重大隐患的,坚决停止生产和建设,并进行隐患治理,并按时将开展“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总结报特区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是地方煤矿监管股在开展“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

大事故”专项检查期间,按要求对45万吨/年以下的地方煤矿进行督查、检查和指导。在此期间,地方股积极为煤矿企业做好监管和服务工作,深入煤矿企业进行检查和指导,为煤矿企业排忧解难,本着以服务煤矿企业为宗旨的思想,切实做到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服务。2015年共查出安全隐患和问题60条,共派出检查人员33余人次,检查煤矿4矿次。经过专项检查,确保煤矿开展的“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取得实效,落到实处。截止目前通过我们及煤矿所属集团公司的共同督促,各煤矿企业针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编制整改方案报所属集团公司批复后进行隐患整改,整改结束均已经所属集团公司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煤矿申请,由特区领导小组对各煤矿存在的隐患或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复查时所排查的隐患或问题均已落实整改,整改率达到100%。

二、专项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团公司认识不到位,煤矿资金短缺,隐患整改资金投入不到位,从整体上影响了煤矿的整改恢复进度。二是部分煤矿集团公司欠薪严重,没有工人工作,下属矿井生产建设受制约。

三是受煤矿整合和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煤矿恢复整改力度不大。

四是现场管理混乱,职工安全意思差,自保和互保能力

不足。

五是矿井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责任意识差,没有落实好个人责任制。

六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规章制度缺失或不健全,集团公司未切实落实公司管理职责且安全投入不足。

七是技术力量薄弱,图纸资料填绘不规范,技术人员对相关规定不熟悉、业务能力不强。

八是系统可靠性不足,部分煤矿采掘系统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是根据《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煤矿„2014‟16号)、《市安委办关于立即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的通知》(六盘水安办通„2014‟42号)、《六枝特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立即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的通知》(六安委办通字【2105】17号)文件精神,以后每年七月组织各集团公司、煤矿企业对煤矿进行一次“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检查工作。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和要求。

二是对煤矿在专项检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责令煤矿加

大资金投入,进行隐患整改,确保企业安全、稳步、有续、良性的发展。

三是督促煤矿企业要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事故教训,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职工安全培训力度,做到“一矿出事故,万矿受教育”,严格杜绝违法、违规、违章行为,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四是督促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进一步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五是督促煤矿企业要严格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七是督促各级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的统一要求抓好落实,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类突出问题,切实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抓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地方煤矿 篇9

晋国资产权(2006)94 号

各省属企业:

根据《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第 187 号令)、(《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第3号令)及《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 国资委 12 号令)的有关规定, 为积极推动国有煤矿兼并、收购、重组地方煤矿, 并在此过程中规范省属企业收购地方煤矿的行为,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请遵照执行。

一、省属企业及其子企业在实施收购地方煤矿时,要与企业的业主及发展规划相适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履行严格的决策与审批程序。

二、省属企业及其子企业收购地方煤矿时,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报省国资委审批,国有控股企业,报省国资委同意后,依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规定的程序实施表决。

三、被收购的煤矿在涉及开办、生产、安全等方面要求办理的证照必须齐全,且在有效期内。

四、省属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山西省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等大型煤炭企业,在收购地方煤矿时必须满足大矿开采条件,单井生产能力(或经该扩建后的生产能力)一般应在 100 万吨/年以上(含 100 万吨/年);对于收购条件优越的,单井生产能力应不低于 60 万吨/年。采矿权证明表明且实际剩余的储量必须满足开采年限不低于 3 年。

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和山西省进出口集团公司所属的子(分)公司以及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乡镇煤炭运销公司等企业,根据发展要求,确需收购地方煤矿时,所收购的地方煤矿的单井生产能力一般应在 30 万吨/年以上,开采年限不得低于 15 年。

五、省属国有企业及其子(分)公司所收购地方煤矿的资产须经省国资委确定的具有资信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备案后,作为确定收购价格的依据。

收购价格的构成,必须有政策依据,或者以省政府的文件规定或国家有关政策为依据,企业不得突破政策依据支付额外款项。

六、对实施收购的地方煤矿必须达到绝对控股(股份比例 51% 及以上), 且必须具有实际控制人的地位和条件。

七、省属国有企业及其子(分)公司出售或转让煤矿产权的,报省国资委批准或经省国资委同意履行表决程序后,必须在国资委指定的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进行交易,并积极引导国有和非国有煤矿的转让进入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方煤矿 篇10

目前, 各矿资产评估报告均已经国资委授权机构核准, 购并价款基本支付, 财产已全部办理交接手续。重组后新公司即将开展财务核算, 集团公司即将合并重组后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当前, 一个问题摆我们在面前:股权收购方式兼并重组地方煤矿形成的子公司是否应该按评估报告确认的公允价值调账?按会计准则有关规定, 控股合并的公司一般情况下不应调账。但是, 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地方煤矿虽属企业合并行为, 却有不容忽视的特殊性, 是否应当教条地按准则规定作出不予调账的判断, 值得研究探讨。

一、整合重组地方煤矿的特殊性

山西省地方民营煤矿又称“山西煤老板”, 其富有和强势举世闻名, 与国有企业相比, 在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会计核算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因此, 国有企业兼并地方煤矿虽是企业合并, 但并非是完全市场方式下的股权交易行为, 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 政策性强, 整合过程和程序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纪监委的监控

山西省政府、国资委出台一系列文件, 明确要求国有企业收购地方煤矿的项目方案必须报省国资委审批, 资产必须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经国资委授权机构核准后, 作为确定收购价款的依据, 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和补偿的, 必须按照《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价款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 (晋政办发[2008]83号) 文件执行。

(二) 被整合地方民营煤矿会计核算欠规范, 资产入账依据可靠性差

相当一部分煤矿会计账簿不合规, 有些账簿专为应付检查设置, 相当一部分资产缺乏可靠的入账依据, 工程缺结算、设备缺发票、白条入账的现象普遍存在。资产评估过程中, 评估机构只能依据整合方、被整合方、审计机构、评估机构四方签证确认的资产清查盘点表和影像资料, 结合市场价格水平, 对实物资产采用估值技术评定其公允价值。对虚列的资产、产权有争议的道路及桥梁等资产、挂账的坑口转让费用、待摊费用等资产予以剥离或估值为零。

二、对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适用条件的思考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企业合并》第三节第五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 购买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购买方100%股权的, 被购买方可以按照合并中确定的可辩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除此之外, 其它情况下被购买方不应因企业合并改记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按照上述规定, 只有合并后形成全资子公司的, 该子公司才能按评估报告确认的公允价值调账, 股权低于100%的, 该子公司不应按公允价值调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从上述规定来看, 是否应按公允价值调账, 取决于股权比例的高低。如果取得100%股权, 亦即取得了全部的风险和权利, 购并方有权利、有可能采用有利于母、子公司管理的资产计量方式, 可以要求子公司按公允价值调账。如果未取得100%股权, 购并方只享有部分权利, 承担部分风险和责任, 是否调账需要征得合作方股东同意, 不能够也不应该从单方利益出发, 要求子公司按公允价值调账。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合并财务报表》第一节第二条:“对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时, 还应当首先根据母公司为该子公司设置的备查簿的记录, 以记录的该子公司的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通过编制调整分录, 对该子公司提供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以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辩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按照上述规定, 如果子公司不调账, 购并方应设置备查簿, 详细记录被购并方在购买日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及其差额, 在每期编制合并报表时,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对该子公司提供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以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持续计算的结果。

企业合并准则关于子公司是否按公允价值调账的规定, 对于核算规范的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完全按市场化合并无疑是适用的。但对于政策性很强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地方煤矿是否完全适用, 对于被整合方资产入账依据极不可靠, 账面价值极不公允的情况是否适用, 还需要从实际出发, 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整合后子公司不调账存在的弊端

按合并准则讲解规定, 以股权收购方式整合地方煤矿形成的子公司, 除取得100%股权外, 不应按评估报告调整账面价值, 仍然沿用原公司账面价值进行核算,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从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资源整合的实际情况来看, 这种做法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一) 资产、负债不实, 可能导致国有权益流失

有些煤矿账面中存在大量虚列的资产、负债, 如在建工程中虚报进度和造价, 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项目中虚挂形不成资产的费用, 这些所谓的资产相对应的负债, 债权人可能是原矿方或其他利益主体。虚增资产、负债, 看似对于净资产 (股权) 没有影响, 但这些“不良”资产将由新公司摊销, 这些负债将由新公司支付, 原矿方或其他利益主体通过“负债”的清偿取得巨大的利益, 而作为整合主体的国有企业却因此受损, 形成了隐形的国有权益流失。

(二) 资产价值严重背离评估核准的价值, 不利于国资管理部门监管

省国资委要求资产评估报告必须核准, 兼并重组以核准的报告为定价依据, 山西省纪委、监察厅出台“十严禁”、“十严格”等规定, 反复强调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如果整合后子公司不按资产评估报告调账, 评估报告仅做为所谓“谈判的参考”, 资产、负债、净资产仍按原账面值计量, 且与评估报告确认的公允价值严重背离, 在其账簿、报表上就找不到国资委核准的价值, 且找不到清晰的对应关系, 这种状况不利于国资委、省纪委对重组后企业的监管。

(三) 关井资产的申报核销存在两难选择

根据山西省政府批复的整合方案, 部分矿井重组后要实施关闭, 矿井关闭后有大量资产需要上报国资委审批损失并予以核销。在不调账的情况下, 如果按账面价值申报, 与国资委备案的评估报告价值不符, 难以审批, 且由于入账依据不可靠, 很难得到税务部门审批认可。如果按评估价值申报, 则与账面价值不符, 批准后如何作账务处理?存在两难选择。

(四) 整合矿井数量多, 合并报表调整难度大

资源整合是声势浩大的兼并重组运动, 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参与, 采用股权收购方式进行重组的占有相当比重。如果不调账, 母公司必须设置备查簿, 记载子公司每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及其差额。每月合并报表时, 首先要按公允价值对各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且这种调整并非一次性而是经常性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结构的变化, 调整的难度逐渐加大, 将极大地增加财会人员的工作量。

四、资源整合矿井如何作好调账决策

鉴于整合地方民营煤矿的特殊性, 结合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具体实际, 笔者认为, 具有下列情况的整合后子公司, 应当按核准的评估报告调整资产、负债、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一) 被整合方会计核算规范性差, 资产、负债入账依据不可靠, 沿用原来账面价值核算可能造成国有权益流失的

有些被整合煤矿资产、负债严重不实, 资产项目中包括大量不良资产, 账面值、清查值、评估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沿用原来的账面价值核算, 虚列的资产通过对应负债的清偿流出, 可能造成国有权益的流失。对于这些煤矿, 应当与合作方充分沟通协商, 按评估报告确认的公允价值调账, 以规避国有权益流失风险。

(二) 取得100%股权的, 包括国有煤矿虽未取得100%股权、但被整合方原股东全部退出的

在资源整合初期, 有些被整合煤矿已经与外省国有煤矿达成重组意向, 省政府批复这些煤矿由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整合后, 为兼顾外省企业利益,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 (含控股企业) 与外省企业共同出资整合这些煤矿, 这些煤矿原有股东全部退出。这种情况下, 应当视同取得100%股权进行调账处理。

(三) 被整合方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作价出资占49%股比, 整合方以货币资金对价出资占51%股比, 以增资扩股方式整合为新公司的

在这种整合方式下, 国有煤矿按对方资产公允价值对价投入新公司货币资金, 被整合方进入新公司的是其原有净资产, 如果原有资产仍按原来的账面价值计量, 双方资产计量标准不统一, 难以正确确定双方股比。按这种方式整合的煤矿子公司, 应与合作方协商, 按评估报告确认的公允价值调账。

除以上情况外, 在复核被整合矿资产、负债确认不存在国有权益流失的风险, 才能做出不调账的决策。

五、结论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体育教案《电羊》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