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精选8篇)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篇1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青年就业问题严峻。今年1月联合国发布报告称,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预计增长率为2.4%。欧、美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复苏缓慢、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低增长高失业等诸多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波及,呈现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青年失业率将高达12.6%。青年失业问题在中东、北非、欧美等地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其次,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三重压力。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我国GDP增速由2009年的8.7%下降到2012年的7.8%,今年又下调为7.5%,GDP的下调对就业将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量比2009年增加了近1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
第三,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这些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但少数地方仍存在政策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虽日趋完善,但服务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中还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任务艰巨。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篇2
1. 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仅是抓就业本身, 更重要的是要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以日本和韩国为例, 近三十年来, 日本高等教育逐渐停滞, 其经济发展速度随之放缓;韩国坚持不懈地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其国内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证明, 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 大学生是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 不应因为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而否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成果, 要把大学生就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抓手, 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活跃和快速发展。同时, 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为毕业生带来更多适应需求的就业岗位, 从而有效实现供需良性循环。
2.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 毕业生就业最难顶点已经过去
当前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机遇。2013年, 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0%, 比上年略微下降0.1个百分点, 而第三产业比重则明显提高, 达到46.1%, 比第二产业比重高2.2个百分点, 这是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目前, 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扩展, 新的经济正在与国际接轨, 这些经济增长点都是适应毕业生就业需求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难顶点已经过去。
3. 我国即将迎来第四次创业浪潮, 要抓住机遇大力推动创业工作
据统计, 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过三次创业浪潮, 分别在1984年、1994年和2002年, 时间点均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后, 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提出了市场化改革的口号和内容, 由此催生创业浪潮。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预示着第四次创业浪潮即将到来。我们要抓住契机, 大力推动毕业生创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4. 用大数据分析解决招聘难和就业难并存的“两难”问题
毕业生数量大并不是问题, 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 而且需求极其多样化。但目前就业难和招聘难并存, 建议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 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加有效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最适合的岗位, 并和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努力在不增加岗位的情况下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5.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营销的能力
就业创业的实质是要把产品转化为商品, 学校要以这一理念为支撑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就业和创业的核心和主人永远是毕业生自己, 学校的任务是帮助和推动学生, 强化学生自主意识, 培养自我营销的能力, 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
6. 做好就业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就业的基础是市场需求, 就业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现象, 本质是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问题。做好就业工作要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的机制和办法, 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大学生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7. 要优化中小企业生存环境, 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鼓励吸纳毕业生
目前, 中小微企业成为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力。但因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较差, 用人成本偏高, 很多企业不愿招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建议一是推动政府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措施, 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生存发展环境。二是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配备专项资金补贴, 缓解企业用人成本压力, 有效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吸纳应届毕业生。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篇3
一、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出了哪些要求
《通知》强调,要着力从三个方面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结合经济发展开发就业岗位,尤其是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一方面通过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另一方面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是开发城乡基层就业岗位,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一批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加大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二、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有哪些新要求和新的措施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创业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尤其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国家和地方优先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智力密集型企业,支持网络创业带动就业。一是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鼓励在校生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二是各地要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进一步降低准入条件,减低注册门槛,落实各项政策扶持。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针对高校和地方反映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因忙于求职难有较多时间参加创业培训、享受补贴政策的情况,《通知》对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补贴期限进行了调整,将在校高校毕业生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的开始时间从目前的毕业当年1月1日提前到毕业前一年7月1日。这一调整将方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三、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一是高校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加强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各地要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三是各地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岗位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活动,健全全国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利用新兴媒介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四是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从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和便利出发,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为加强和改进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通知》提出了两项新的政策:一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求职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直辖市除外)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并享受当地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二是允许将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大型专项活动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四、在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纳入公共就业服务,综合施策,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需求信息,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帮助其积累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对就业困难的,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为此,要扩大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规模,适当提高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并按规定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
在就业帮扶方面,《通知》还提出了两项新的政策,一是针对一些高校和毕业生反映的求职过程中的相关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负担较重的情况,为帮助他们减轻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压力,从2013年起,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各省结合实际确定。二是针对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就业出路较窄的情况,《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机制作用,要求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地区将到本地求职的受援地高校毕业生纳入本地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企业结合援助项目建设,积极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如何大力促进就业公平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要求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同时,要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
在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方面,《通知》特别强调,要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同时,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机制不完善,高校毕业生人档分离、人户分离现象突出的情况,《通知》还提出要研究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程序,消除其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
六、如何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13年IT行业最新就业形势 篇4
随着当今互联网IT行业的快速发展,IT行业成为一个备受青睐的热门专业.IT行业人才需求很多,尤其在前几年,IT人才市场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那么近几年IT行业需求状况如何?2013从事IT行业就业前景如何呢?
IT人才需求持续走高
在IT行业里,很多技术的生命周期长则一年两载,短则几个月。IT行业是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IT行业自身存在着一些特性:发展速度快、市场变化快、大部分工作岗位为熟练工种。鉴于IT行业本身的这些特点,IT业人才流动性也比较大,更新快,故IT人才需求一直呈走高趋势。职校就业率高于大专及本科院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希望降低成本,而减少甚至取消人员培训的成本,招聘“拿来就能用”的人员,无疑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办法,不少IT企业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有职业技能或工作经验者。职校IT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率越走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家长在理性评估后,选择报读职业院校。IT行业环境:人文关怀增加
IT行业一定程度上是压力比较大的行业,IT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员工身心全面发展,现在IT企业里,不仅工作环境好,很多公司里会在办公区域摆放众多绿色植物,为员工提供营养餐,此外如茶水间、阅读室等等都体现了公司对公司环境的建设,不只是硬环境,IT公司也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各类员工活动、企业培训,注重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IT企业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体现对员工人文关怀。
IT行业就业趋势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在当今世界上成功,应该学会利用计算机有效地了解、管理和应用信息。从总体上讲,社会对IT专业人才总需求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走低。
IT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现阶段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IT行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专业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行业人力资源储备、IT行业就业型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行业就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也可以说,IT行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行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
IT行业就业方向
1)销售或者技术支持:主要跟客户打交道,对技术要求相对稍微低点,但必须都有了解,才能有效地与客户沟通交流。工作压力大,但是如果业绩好,收入上升得很快,这类人员还是很需要的。(具体岗位包括市场营销员、软件测试、软件实施、技术支持人员..)
2)产品开发:主要就是编程。行业涉及较广,像电信行业,金融行业比较多。还有就是在外企做测试和普通开发。一般初次就业薪资达到4K-10K,并随工作经验的增加,收入增长较快。与IT销售相比,工作稳定,不需要很多沟通交流,适合性格较安定的人,因为基本所有时间都在电脑前编程,收入稳定,工作压力比起做销售小。(具体岗位包括java工程师、.Net工程师、android、ios工程师、测试员..)
3)研究:这个至少得是硕士毕业,可以留校当老师,或者去微软研究院这样的机构作研究,还有就是进中科院计算所或者软件所的,这个占IT行业就业总体数量比较小,很多有研究潜质的人去了国外。IT行业就业前景
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在我国,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故中国未来IT行业人才仍然很受欢迎。整体来说,2013年IT行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呢?长沙IT培训学校欧柏泰克的老师认为主要是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无法跟上企业需求,缺乏项目经验,学的知识太广太杂,缺乏专业性!反观现在职业学校、IT培训机构的毕业生却
很抢手,不愁找不到好的专业对口工作,因为与大学生相比,他们拥有更丰富的项目经验,专业性也更强,因此在最后欧柏泰克老师建议想进入IT行业的计算机学子们可以趁着大三大四的时候了解下IT培训
机构,早日提升自己的技能,在毕业之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给大学生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吧!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篇5
我国 2009 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09 年即将毕业的 611 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国 务院总理温家宝 1 月 7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就业工作 的七项措施。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值得深入分 析。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供需分析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 559 万人。2003—2007 年,教育部直属和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30.08 万人增长到 39 万人,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152.46 万人增长到 352.1 万人,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5.21 万人增长到 56.69 万人。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为此,笔者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全国部分 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数据,2003 年第三季度、对 2008 年第三季度高校毕业生供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1)劳动力市场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例方面,2003 年为 17.7%,2008 年为 22.7%,上升了 5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需求人数从 47 万人上升到 100 多万人,说明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吸纳能力。(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占整个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的比例方面,2003 年为 23.7%,2008 年为 28.4%,上升了近5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求职人数从近70 万人上升到近140 万人,说明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有了 较大幅度的增加,与劳动力市场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同步增长。(3)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比较。2003 年,劳动力市场对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人数与进入劳动 力市场的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人数之比为 0.65,本科生则为 0.71,研究生为 1.19; 2008 年三者分别为 0.77、0.77 和 0.96,说明劳动力市场对专科、本科毕业生的容纳能力在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专科)就业形势稍好。对研究生而言,虽然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有所下降,但整体上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整体上是与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规模相适应的。但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 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高校毕
业生的数量需求越大。2000—2004 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别累计为 366.81 万人、234.81 万人和 159.32 万人,同期东、中、西部区 域就业人口规模增加值分别为 1814 万人、500 万人和 816 万人。社会各部门及企业因职工退休而带来的大学生就业规 模没有统计。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劳动力市场容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最强,西部区域次之,中部区域较弱。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1.高校毕业生层次 2003—2007 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规模从 92.96 万人增长到 199.59 万人,专科毕业生规模(主要是高职院 校毕业生)从 94.79 万人增长到 248.2 万人。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统计,同期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对本科层 次人才的需求规模从 34.55 万人增长到 116.55 万人,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规模从 112.86 万人增长到 258.08 万人。通 过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本科毕业生规模偏大。劳动力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反映了产业经济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要求。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在劳动力市场对专科层次人才需求的带动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数年保持增长。2.高校毕业生专业需求程度 根据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2007 年 11 个一级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 为:哲学 82.27%;经济学 84.71%;法学 79.45%;教育学 80.28%;文学 84.58%;历史学 84.18%;理学 87.30%;工学 90.57%;农学 89.78%;医学 77.28%;管理学 85.19%。近年来,受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的拉动,特别是制造业的需求,劳动力市场对工学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使工学 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所有 11 个一级学科中最高。2004—2007 年,工学类专业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规模分别为 81.21 万 人、109.1 万人、134.17 万人、159.41 万人,相应的就业率分别达到 91.55%、90%、92.39%、90.57%。根据对接受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最多的 10 个省市统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 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法学、会计学、英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软件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体,他们主要在本省范围内就业,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是促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2007 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到东部 11 个省市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篇6
教育部召开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视频会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11月21日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杜玉波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扎扎实实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杜玉波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有关部门、地方、高校狠抓落实,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预定目标任务。2013年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臵。二是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要组织实施“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入伍预征等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新渠道。三是支持青年创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优惠政策。四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要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指导。五是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要摸清困难毕业生底数,实施“一对一”帮扶,着重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六是推动内涵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并落实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
江苏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教育厅、武汉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了交流发言。教育部有关司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有关省(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普通高校主要负责人等共8000多人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就业信息收集
一、就业信息收集
(一)就业信息的分类
所谓就业信息就是指与就业有关的消息和情况,包括以下几类: 1.政策信息
即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规划等方面的信息。既包括国家关于就业方面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也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及地方的有关就业方面的具体政策规定。
2.社会需求信息
社会需求信息是指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情况。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专业、性别、人数以及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等等。
3.用人单位信息
用人单位的信息是指具有用人单位内部特点的信息。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规模、发展前景、地理环境经验范围和种类、经济状况、福利待遇以及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等等。
4.口头信息
口头信息是指通过与人交谈获取的信息。毕业生通过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交谈,了解、打听到的就业信息都属于口头信息。
5.书面信息
书面信息是指通过书面材料获取的信息。如各种就业文件、通知、函件等等。
6.媒体信息
媒体信息是指通过各种正式公开发行、发布的美军载体获得的信息。如,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报纸、电视广告、网络发布的信息。学院的就业网会定期公布各类招聘信息。
“命运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在准备就业的过程中要早做准备,关注各种就业信息,才能抢占先机,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1.学校就业主管部门(www.ncufz.net)
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是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服务部门。在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会及时发布有关需求信息,进行就业指导,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情况,同时提高咨询服务。
2.各地人才交流中心
各省、市大多建立了人才交流中心、各类劳务市场就业咨询机构。此类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发布人才供需信息,办理人才交流登记,组织毕业生与企业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直接见面、直接洽谈的机会。
3.计算机网络
通过网络资源获得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在信息时代收集信息的一种高效、便利的途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将各自的信息在网上公开,通过网络直接交流,达到互相选择的效果。但毕业生一定要选择正规、权威的网站,对网上的信息要想办法求证,以免上当受骗,求职落空。
4.实习、实践机会
学习的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活动,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相连,有利于开阔视野,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时大学生自我开发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直接掌握准确、可靠的就业信息,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及企业的用人动态,并在实践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及时进行弥补。
5.各种社会关系
人际网络是获得就业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毕业生可以从朋友、家人、亲戚等社会关系中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有的用人单位也愿意用经人介绍或推荐的求职者,他们认为录用这样的人更可靠、更放心。
6.各种传播媒体
在传媒也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都受到了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青睐。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纯粹的个人事件,它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成为社会热点。《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报》、《劳动信息报》等,都刊登了每年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行业现状、职业前景、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使毕业生和收集就业信息、了解社会需求的一种可靠途径。
大学生如何做好就业安全防范
大学毕业生毕就业安全防范应注意以下问题:
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同学们正踌躇满志地谋划着走出校门、迈出报效祖国和家庭的第一步,我们在此表示深深的祝福,祝同学们前程前程似锦!
由于急于找工作及涉世未深,请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人身、财产、交通等安全问题,要提高警惕,注意识别和防范求职陷阱。目前,社会上的求职陷阱较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着重注意防范以下几点:
1、多方面、多渠道详细了解公司情况及背景,看看公司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单位是否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投诉或不良记录等。只要是来校现场招聘的单位学校就业办公室都会认真核实公司情况,请毕业生放心应聘。同学们了解单位情况的方法有很多,在网上搜索查询是了解单位情况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一个招聘公司没有公司网站应特别注意;
2、警惕卷入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防止钱财被骗,保护好个人各种有效证件安全。一些单位或个人打着招聘的旗号,收取高额报名费、培训费、考试费、体检费等,甚至要求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还有一些企业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身份证。毕业生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一旦上当受骗,求职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
3、无论哪种形式的面试或预约,切记:在出门前,一定要给家人、老师或亲朋好友留下要去招聘单位的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包括固定电话),以防万一,以备查用。正规的单位一般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若招聘单位面视地点选择宾馆等临时租借来的地方,要高度注意,谨防上当受骗。接到面试通知时,要问清对方的办公地址和固定联系电话,若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单一联系方式,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4、只接受女生,且对专业没有什么要求的招聘信息。女生同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只有在对公司有确切可信的前提下才可去应聘,另外尤其是女生要避免到私人场所或晚上去面试。
5、非正规渠道获得的一些招聘信息已经过时或失实,毕业生却为之耗费了许多财力、人力和时间。非正规渠道的招聘信息,欺骗成分也会相当大。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对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核。理智看待高薪高职,现在有很多虚假公司就是利用毕业生期望高职高薪的心理,打出诱人薪水福利待遇来欺骗毕业生。大家在求职时应该理性、理智地看待薪水福利等各种待遇,切不可盲目,不假思索;
6、如果是通过职业介绍中心等中介机构找工作,一定要弄清其是合法还是非法。正规的职介机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及政府的严格管理,收费必须开具有效的票据。合法职介机构应持有《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
7、防止网上求职上当受骗。网上求职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产物,是一个发展趋向,毕业生网上求职时,要到正规合法的网站上,并且务必要保护好个人资料的安全,以防信息泄漏,给行骗者可乘之机。
主要是以上几方面,其他的同学们一定要树立防范意识,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自己的权益不受到损害。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求职时关注企业10大信息
收到面试通知后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查找该企业的信息资料。双向选择时代,关注企业信息、了解尽可能多的企业资料既有利于求职者判断自己是否适合一个企业,也利于企业招到最有意向的员工。为了面试时能侃侃而谈,也为了使求职更有效率,我们需要对企业有些什么样的了解?需要关注企业的哪些信息呢?下面是小编从一些成功前辈哪里讨来的经验,总结出来供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关注信息1:薪资水平及福利待遇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Vivien从一不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月薪3500元,跳到“四大”之一的安永月薪5000元。貌似相差30%,但一个税(金)后,一个税(金)前,最后到手只差300元。
关注原因
薪资水平及福利待遇基本上是跳槽者最先考虑到的问题,与自己理想数字基本吻合了双方才有继续谈的可能。福利待遇当然也不能忽视,有时候多一份假期,多一份关怀带来的效果不是单纯数字的增加可以填补的。
关注信息2:企业历史及背景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张力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心理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做技术员,原以为公司人少,可以靠实力早日冒尖。没想到这是一家有国企背景的公司,公司秉承一贯的国企作风,什么都得排资论辈,与小张原来的想象相去甚远。
关注原因
企业实力可从其历史及背景中窥知一二,有助于判断企业的性质:国企难免官僚,民企制度不健全是通病,求实惠不要去外企。这样的观点也许片面,但绝大部分时候都能得到印证。
关注信息3:核心产品和技术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周冰以前在银行工作,虽然银行是金字招牌,但现在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业务也不容易开展。后来在工作中他接触到IFA这种独立第三方的非金融机构,他觉得这是今后金融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于是跳槽来到了新的公司。事实证明,他的选择非常明智,因为服务理念的创新,新公司业务发展非常好,他本人收入也有了质的飞跃。
关注原因
做什么?靠什么赚钱?如何赚?理解了企业的运营方式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而若市场上找不到同样的替代产品和技术则意味着这个企业具有极大的竞争能力。
关注信息4:工作内容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Lisa向来是个打有准备的仗的人,永远不会盲目地海投简历,每次在投出简历前她都会通过网站、朋友等各种可能的途径对新工作做详细的了解,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并在简历中有针对性的说明自己对新工作的理解,这样一来,她的面试率几乎是100%。
关注原因
招聘信息上当然也会列举一二,但大部分都很笼统,而事实上在不同的公司,同样的职位,工作内容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尽可能详细的了解职位的具体要求,判断该职位与你的经验、能力、兴趣等是否契合,并有针对性地投简历,增加面试的概率。
关注信息5:文化差异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小陈(化名)在某韩资500强公司工作,他无法理解韩国上司对公司那份难以言明的感情。单身的韩国同事们在上海生活无聊,经常相约去喝酒,工作强度本来就挺大,陪他们应酬,半夜才能回家。而且遇到什么麻烦他们喜欢求助中国同事,于是连双休日都经常会被打扰,次数多了不胜其烦。
关注原因
各国文化不同,导致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例如美国企业非常现实,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一切以商业价值为核心。欧洲企业会关注员工的态度和奉献的程度。日韩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对于等级的考究比起中国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注信息6:行业内排名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李亦明在大学学的专业比较冷门,毕业时他虽然有机会转行做一些薪水较高的工作,但他选择了坚守专业,去了一家行业内排名数一数二,但薪水不高的企业。两年后得到机会跳槽,薪水几乎翻了三番,全得益于在原公司的行业专业工作经验,成为稀缺人才而获得高薪。
关注原因
关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稳定性,龙头老大的薪资未必给的最高,但你在其中获得安全感和荣誉感一定不会少,而在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里镀过金,就为你今后跳槽增加了一份胜算的筹码。
关注信息7:培训及晋升制度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Chage在一家台资公司做培训已经三年了,但最近越做越觉得没劲,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奔头”,两年前进来已是培训主管,现在还是主管,而身边的朋友时不时的传来晋升的消息。其实按照他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完全可以得到提拔,但公司经理级别的人全部都是由台方外派而来,他做到主管似乎已经到了“尽头”。
关注原因
事业是需要规划的,在跳槽进入一个新的企业之前你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多学到什么,个人的上升空间有多大。盲目跳槽给你带来的只会是更大的机会成本。
关注信息8:领导风格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项辉在一家小广告公司做美术设计,面试时台湾老板的态度非常好,“请”、“多谢”、“麻烦您”等敬语频出,小项受宠若惊。但进了公司后他发现从未有完整的双休日。和同事相熟后小项知道,老板对员工的原则就是“敬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语不离口,压榨不停手”。小项建议求职时一定要多方面考察老板风格,再确定自己能否适应。
关注原因
不同的上司有不同的领导风格,有时候未必是你能力不够,而是你在某种特定的领导风格下能否激发出自己的全部潜力。
关注信息9:工作环境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24岁的Marry最近越来越郁闷,新单位的同事都是40岁上下的中年人,平时除了工作,跟同事毫无共同语言。其他同事一有空就开始家长里短,谈孩子,谈房子……这对未婚未育的Marry实在是太过沉闷的话题,新单位让她觉得越来越“寂寞”。
关注原因
好环境才能有好心情。对于环境的考察,硬件和软件都要看。明亮舒适的办公环境,可以有效地缓解你身体的疲劳。而志趣相投的同事,愉快的团队合作,也会让你的工作倍添干劲。
关注信息10:诚信度
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
叶莎从招聘网站上看到某家保险公司招聘行政内勤人员,待遇颇丰。投了简历后很快得到了面试机会并且通过,但要求是先做一年业务,再视工作能力转岗,想想现在工作难找,小叶就咬咬牙签了约。但工作几个月后,发现事实并不如她想象的那样,公司只是不断地“骗”人进来做业务,根本没有机会转岗。
关注原因
相信只有讲究诚信的企业才会懂得如何尊重员工,那些一味追求避税、打法律的擦边球的企业,难保哪天不会算计到员工头上,而企业和员工的对决中,员工往往只能被迫成为弱势群体。
警示——切勿陷入传销陷阱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近期传销组织活动有多抬头,为了使各位同学加强警惕,防止上当受骗、进入传销这一非法经营犯罪,特写此文,希望给那些抱有投机心理的人一些警示。
传销组织目前主要瞄准那些追求一夜暴富、高薪酬、贪图享受、无社会经验的人群,主要包括:大学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尤其以大学生为主,主要原因为部分学生在面对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不能调整好自己心态,心中没有信念,且虚荣心强、社会经验缺乏、容易轻信他人、好高务远,这些都决定了大学生成为传销组织“重点发展对象”。
一、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以下几个陷阱
陷阱之一:请君入瓮——让你最信任的人欺骗你
1、撒下诱饵。以介绍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单位为由将“被介绍对象”骗往传销地。
2、亲情攻势。被介绍的对象(被欺者)到达传销区后,由介绍人会同其组织者选派的精干人员,很多类似打手之类前去车站迎接。接待时遵循热情周到原则;即要求拉人的的“业务员”只谈感情,拒绝谈事业,绝不能讲有关传销之事。
陷阱之二:精神鸦片——你也能当百万富翁
培训、灌输“成功学”。传销组织人或机构向新来者灌输“洗脑”培训。大场面的会场、组织保安严密,没有介绍人一般人不能进入会场。主要内容包括:
1、结合社会实际和培训主讲者个人成功经历,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环境、观念及人性弱点即怕、靠、懒、拖、面子等。
2、主讲者、策划者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个体户、股票暴发户等等相关典型成功案例,突出成就的特征,向听者灌输速成、暴富理论。
3、营造“磨砺意志”的假象。动员和组织学习,先是读书、背书;大声读一些关于成功学、营销学方面的书;接着站5分钟的军姿;之后开心一刻,每个人要讲一个笑话;最后即兴演讲,锻炼口才。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4、强调成功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准目标、不考虑后果,调动听众激情,之后转入呼喊口号等议程。
陷阱之三:本来面目——骗钱没商量
1、以直销为掩盖。往往传销组织总是以直销、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等的合法身份活动,以骗取信任、蒙蔽新入行者。
2、用“ABC法则”进行思想教育,即A带B来了之后,A不能做B的思想工作,C来做B的思想工作。大场合积极营造出一种感恩态势即实施“三捧”法则,捧公司、捧上线、捧公司的理念。
3、经过了“洗脑”、灌输程序以后,就要求新加入者按人头交纳会费。
陷阱之四:劣迹斑斑——人身控制+暴力威胁
1、在传销组织中,是禁止传销人员与外界交流的,传销者唯一接触到的就是组织内部的演讲和组织内部的人选,人身自由被完全限制,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从生理角度讲,人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下,大脑对单一事物的不断重复和强化,致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造成意志力和分辨力薄弱,形成一种习惯定式,造成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这就是“洗脑”。
②、限制人身自由,防止外出人员向公安机关举报,以确保组织运行。
2、对不愿意加入传销组织的人员实施关禁闭、殴打等暴力手段相胁迫,以达到发展为传销对象的目的。作为一名传销者,他们很多都已经将全部财产花费到里面去了,不发展下线则不能达到“富裕”的目的,甚至不能收回成本,当他们面对被欺骗者不愿意加入的时候,会将所有的不满情绪加在被欺骗者身上,对被欺骗者实施人身报复,甚至威胁到被欺骗者生命。
传销,长期以来被视为“洪水猛兽”,但沉迷其中的人却当作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认为它充满了魔力,在对一夜暴富的不切实际的追捧下,他们的心灵变的扭曲,他们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亲情最终得到的还是法律制裁。
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天上不会掉馅饼,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不要去相信那些所谓:“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大医院的招聘”,如有同学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对你们说:能给你们推荐那么好单位的时候,请多个心眼。同时,请各位同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传销是牢笼,入门人变虫;传销骗人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传销发财是场梦,一旦陷入家财空;求职需谨慎,传销是陷阱。
大学生求职案例:大学生们就这样“死”在招聘会上
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必须天时、地利、人和。但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条件很好的人,却始终无法顺利通过最后一道关卡。深究其原因,他们总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使得求职路一直走得不顺畅,一次次被主考官“枪毙”,一次次“死”在招聘会的面试场上.死法一:学生气
叙述人:王梅,女,23岁专业:会计面试岗位:外事当我在招聘会上看见自己心仪已久的那家知名高薪企业时,心里既高兴又紧张,除了我,其他闯入面试的都是男生。考场是一个很小的会议室,中间是一张圆桌。考官坐在圆桌一边,我们坐在另外一边。服务员拿来六杯水,男生们直接拿起水杯就开始喝。我一转念,几个考官都还没有水喝呢,于是很有礼貌地把杯子递给离我最近的一个考官。
“根据你的性格特点,我们想把你安排在外事部门,不过户口方面可能还需要再争取。”我左思右想,轻轻咬着下唇说:“要不,我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
主考官也突然愣了一下,“好吧。”他微笑着说:“不过要记得,以后你参加面试的时候,不要说„和爸爸妈妈商量‟,因为这样会显得你没有主见,明白吗?”
点评:凡事依靠父母的是学生,而非职场中人。
死法二:不自信
叙述人:郑迎,女,24岁专业:法律面试岗位:招商顾问在招聘会上,我看上了一个日商投资的外贸公司。我特意重新打扮了一番来给自己增加自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信。一排看似威严的人士簇拥着老板模样的人坐在会场上方,原来是日本老板亲自面试。一看这架势,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起来。突然想起学长以前的经验,心里开始暗自念着:要谦逊、谦逊……
主考官的第一个问题就把我呛住了。“我们招的是专科学历,你是本科,怎么会来应聘这个岗位?”我支支吾吾地回答:“我觉得你们公司挺好的,也比较适合我的专业。”“我们公司好在哪里?这里工作压力很大,平时要经常加班,你可以适应吗?试用期只有基本工资800元,其他什么福利也没有,能接受吗?”在等待是否进入复试的空档,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终于等到了“宣判”的时刻,主考官面带微笑地告诉我:“小姑娘,你的条件不错,不过以后再去面试要自信点……”
点评:缺乏自信的人会让人有学习能力差、推诿塞责的联想,肯定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死法三:抢风头
叙述人:李魁,男,23岁专业:国际贸易应聘岗位:营销企划参加学校里的招聘会时,我杀入了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面试现场,据说投简历的就有数百人,最后杀进面试的只有30多人。当时我们被分成三人一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我觉得要脱颖而出必须表现得更积极。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抢在别人前面,比别人多说两句。
面试官问:“如果你的同事中有不好沟通的人,你怎么办?”别人还没有说话,我就抢着回答:“最重要的是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不需要去勉强。”整个面试下来,有2/3的问题都是我回答的,而且越说越顺根本忘了要收敛。一个星期后我收到通知,被客气地告知不需要参加复试了。因为公司觉得我不注重团体合作精神,太急于表现自己,不是他们需要的人才。
点评:自信和骄傲有时就在一线之间,骄傲的人令人生厌,没有团队合作的概念,不合群,用人单位绝不会喜欢一个单打独斗的独行侠。
死法四:选地区
叙述人:康林,男,22岁专业:文科面试岗位:经理“我的首选是出国,其次是留京,再不行就去广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康林说。目前班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里45名学生都还没人打算到基层,身边的同学动过“去西部”念头的也不多,大多数人还是瞄准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虽然国家鼓励下基层的政策已为数不少。然而调查发现,优惠政策仍难以解除学生的重重疑虑。“下基层?就算不担心收入少,也会被嘲笑„没本事‟。尤其是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如果不能留在大城市就感到无颜面对家人。”
点评:这并不仅仅是“面子”问题,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别较大,城乡转换成本过高,大学生担心“下去容易上来难”。这里面也有基层本身的观念问题,有对人才的排挤以及旧有体制问题。
死法五:不切实际
叙述人:夏磊,男,23岁专业:工科面试岗位:机械工程师夏磊参加了很多的招聘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十多场。在上海市举办的招聘会上,主考官对他非常满意,于是开始谈最后的薪资。夏磊觉得今年找工作的情况那么严峻,自己能找到一份就不错了,怎么还能讨价还价呢?于是他回答:“无所谓,都可以!”主考官马上阴沉着脸,请他回去等通知,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点评:薪资是你对自己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也是对你工作满意程度的回报。一个连自己薪资都无所谓的人,还能期望他对以后的工作和公司有干劲吗。
大学生创业不怕辛苦,跑业务做精致园艺
骑着小车,除了学校便是酒店、茶社、商城多个地方的跑,这样的状态赵勇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了。和其他大四学生不同,赵勇没有忙着考研,也没有忙着找工作,却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赵勇是扬州大学园植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两个月前他和同学马龙还有朋友李新凯合伙创办了一家园艺公司——“农芙兄弟”,凭着跑出来的业务,两个月已经签下了近10万元的生意。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跑出品牌,争做扬州首家
一个大棚的场地,各种盆景的摆设,加上一块牌子,这便是“农芙兄弟”的创业起点。与传统的园艺公司不同,“农芙兄弟”的业务大多数是三个老板亲自跑出来的。
“大四课较少,一般上午7点到9点时间,会在大棚里修剪盆景,其余时间便要出去跑业务。”说起跑业务,赵勇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刚起步知名度小需要向商家介绍,另一方面跑业务也是在传统花艺上创新经营的方式。”
扬州园艺店很多,经营方式一般都是“等客上门”,为了短时间内打出自己的品牌,“农芙兄弟”三人自制了彩页,选择“上门推销”的方法,两个月来跑遍了市中心的大小商家、酒店,尝到了一定的“苦头”也尝到了“甜头”。
起初,因为上门找生意的原因,“农芙兄弟”的信誉受到了质疑,赵勇说:“跑业务时,许多老板对我们能力很怀疑,担心设计不好,养护不好,认为我们小公司担不起,即使勉强合作了,也要分月付款。”每次遇到质疑,“农芙兄弟”们都会提出“试摆”的条件,“这样不仅让合作商认可了自己的实力,也在临近商家做了宣传,因为得到了商家的认可,也就打开了市场,离做扬州首家的目标就更近了。”
精心设计,做最精致的花艺
在“农芙兄弟”的养花基地,每一件盆景都看不到一丝泥土,他们用人造青苔和石子做了装饰;每一件盆景都没有枯枝败叶,他们插上最好的植物;每一件盆景都不是简单的花盆栽种,他们用自行设计的多样花盆种植并贴上了logo标志……这些都是“农芙兄弟”做花艺的精细之处,赵勇说:“要做就做到最好,做最精致的花艺。”
每次接到业务,“农芙兄弟”都会认真设计。对大商场来说,“花艺价钱不是问题,好看才是王道”但是在“农芙兄弟”的设计上考虑的不仅是美观,也要物有所值。“我们的合作都是年租的形式,如果做不好,花卉要自己维护,成本增加,花的还是自己的钱,不如做出品牌,还能吸引更多顾客。”
一次和美步楼梯合作,商家定了1500元一年的业务服务,“农芙兄弟”
编制:招生就业处
就业简报2012年第四期
仅花卉就提供了1000元的摆设,加上一年维护成本,最终能赚到的钱寥寥无几。
因为这样用心的服务,前一个月,公司的账目都在亏本中,但是“农芙兄弟”依然坚持着原则。渐渐地,名声“推销”出去,后一个月至今生意也开始“入账”了。目前,“农芙兄弟”已经签下了红星美凯龙、田园肥牛、小小大酒店等十多家大业务,接近10万元的生意。
兴趣栽培,兰花助推销售路
在“农芙兄弟”园艺公司,摆放最有特色的是兰花。在公司的入口处就能看到两边两盆单价500多元的兰花,但是这里的兰花不是卖的而是“农芙兄弟”的兴趣养殖。
李新凯是“农芙兄弟”的合伙人,从小就喜欢养花,特别是兰花,花棚里种植的兰花也全是因为兴趣才种植。兰花是一种“高档品”,一般人很难养活,李新凯却很在行,“养花即养根,根养的好,花自然不错。”李新凯告诉记者,“养兰花仅浇水就要注意好多,兰花的根部要保持透水性,所以用的不是土是小砂子;花需要早晚浇一次,早上淋水喷液,晚上浇透带走热气。”因为养兰花,李新凯经常要向花农和专家请教,求得了不少“养花经验”。
“兰花都能养好,其他的花自然不在话下”,不少顾客在谈生意的同时也在请教“农芙兄弟”花卉种植的小技巧。后来,“农芙兄弟”想到了以此进行“品牌推销”,帮顾客免费代养花,同时教顾客一些花卉知识。学习植保的赵勇和马龙也经常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在种植上给予顾客指导,进一步带来了“回头客”和“口传客”。
记者了解到,虽然兰花不售卖,却也成了“镇店之宝”。“每次办公室„试摆‟时,兰花打头阵总是受到好评,也帮助我们吸引了多家商家。”赵勇如此说道。
虽然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农芙兄弟”的花卉网站也已经做起,赵勇介绍说,“板块都在增加,我们要为顾客创建„花卉论坛‟,大家一起交流花卉种植经验,今后的商业路会越来越宽阔。”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篇7
在2011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形势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首先, 201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总人数延续了自09年首次突破600万大关以来的增长趋势, 达到了创纪录的660万。年初在京举行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预计,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之多, 如此庞大的毕业生规模和迅猛的增长速度, 将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对于高校乃至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也仅仅是“就业难”问题中的一个方面, 在影响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中, 毕业生专业背景与岗位不匹配、就业意愿与岗位不匹配、企业需求与毕业生素质不匹配、企业“招工难”而毕业生“就业难”等等问题都是困扰就业工作的难点。
当然存在问题的同时, 也往往伴随着机遇。自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严重冲击以后, 2010年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复苏尤其是我国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在经历短暂的“严冬”后迅速进入了“春天”。2011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基本延续了2010年的良好态势, 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毕业生人数增多的同时, 企业需求也在增加
在我国现阶段,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如前文提到的, 2011年660万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已经是本世纪初期的6倍。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必然对整体就业形势带来冲击, 但从2011年的就业情况来看, 随着全球性经济复苏和当前我国各项经济产业行业的迅猛发展, 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也大大地增加了, 根据上下半年在北京等地的各大院校举办的毕业生招聘会情况统计, 许多企业的招聘名额较之前一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有的企业甚至有成倍的增长, 这种需求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数量增加对整体就业形势带来的冲击。
企业招聘计划提前
2011年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另一个现象就是招聘计划的提前。笔者通过对在北京高校招聘毕业生的企业单位调查访问发现, 2011年的传统招聘季较之往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 多则一个月, 少则一周。招聘季的提前到来让广大毕业生的选择机会相对地增加了。同时, 企业早早进入高校“抢人”也要求毕业生的求职准备工作也要相应的提前, “机会往往都留给早有准备的人”, 这句话可以说很好的反应了2011年的毕业生求职情况。
企业岗位设置条件趋于严格
在2 011年, 企业在招收应届毕业生时的岗位条件设置较之以往有更加严格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毕业生人数增加, 企业的可选择性增大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单位招收应届毕业生更加理性, 针对大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情况, 企业在设置招聘岗位时更加注重专业、技能与岗位的匹配度。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毕业生在完成好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技能的开发和培训, 以便在求职过程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一些地区的社会壁垒加强
从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整体情况来看,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一些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对于接收应届毕业生的社会壁垒在加强, 也就是针对毕业生的接收条件趋于严格化。就目前我国的大学分布情况来看, 大中城市占很大的比例。而在毕业后继续留在自己大学期间生活的城市工作也成了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毕业时能否落户已经是毕业生就业时最为看重的指标之一。而在2011年, 北京和上海对于应届毕业生落户当地的条件设置较之2010年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也导致了2011年落户北京和上海的毕业生人数锐减, 从而间接影响了毕业生择业时的选择。这种社会壁垒的增强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建设带来的直接影响, 而且从长远来看应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逐渐加强, 因此要求毕业生在做职业选择时要更加注意此类情况。
理工科毕业生选择相对较多
根据2011年高校毕业生在四月、五月和六月的就业率统计以及和2010年同时期的对比发现, 理工类毕业生的签约率要高于2010年同期, 而文科类毕业生基本与2010年持平。通过对北京地区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进一步调查访谈发现, 大部分理工类毕业生在毕业前平均能得到3个-5个企业的接受意向书, 明显高于文科类毕业生。这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于理工类毕业生的需求大有关, 许多企业在经历全球经济危机之后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 生产规模和业务增长的需求导致针对理工类毕业生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毕业生择业时更加理性, 去向也趋于多元化
经历了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对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和2010年以来就业形势的好转,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加理性, 对于自身和未来职业的选择也更加明确。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时的企业类型来看, 虽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仍然是首选, 但2011年底高校毕业生选择外企、私有企业、中小企业和城乡基层单位的比例在增加, 而从就业地域选择来看虽然大多数毕业生希望在毕业后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和生活, 但选择中西部地区和回归“家乡”也逐渐成为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虽然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发展空间大, 但也存在竞争激烈、淘汰率高和生存压力大等问题, 而选择“逃离北上广”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也是2011年毕业生就业时的一个全新现象。
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后的流动性加强
当前, 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正在不断深化, 无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企私企都在努力探索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模式, 这也导致了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后面临着调整自身以适应形势的情况。而这一过程中, 有许多毕业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致使初次就业后的离职率有增加的趋势。当然, 离职本身并无褒贬, 但作为高校毕业生, 在短期工作后迅速离开工作岗位, 如果形成一种大范围的趋势将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2011年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一项调查中发现, 接近2/3的毕业生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有跳槽的意愿, 如此高的比例也说明了毕业生在初次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012年已经到来, 这也意味着新一届的高校毕业生即将踏出校门走上工作的岗位。从对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的分析我们也基本可以对2012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做出一定的预期, 包括:
毕业生人数增多带来的求职压力增大。2011年的660万毕业生绝不会是“偶然事件”, 在2012年可以预期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将接近700万, 再加上前两个年度没能实现就业的毕业生, 如此之大的数量, 试想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这个增长速度的。因此数量的激增必然导致毕业生求职压力的增大。
毕业生的选择将更加理性和多元化。就业压力的增大必然会对就业形势带来影响, 但也并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冲击。在目前求职者数量多, 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毕业生往往能更加客观的看待自身, 无论是就业形式、地域、行业或是工作岗位, 都更理性的就业。在“北上广”之外的天地往往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了共识。
企业招聘计划进一步提前。在高校招聘计划的提前已经让一些企业“尝到了甜头”, 因此在2012年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将招聘毕业生的计划提前, 早一步动手意味着能收获更多更好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这也是2012届毕业生最值得注意的关键点。
企业招聘岗位门槛提高。可选择性的增加将会使企业在挑选毕业生时除了专业、技能等基本要求外更加看重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发展性, 这就要求毕业生做到“内外兼修”,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日趋激烈的求职竞争。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篇8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480.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460.03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81%;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109.00万人,就业学生数为104.21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61%。
(消息来源:教育部网站)
广东技校生就业率达98%
4月13日,全省技工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公布了2008年我省技校生的就业率等情况。尽管当前因金融危机冲击、就业形势较严峻,但今年我省技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仍高达98%。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今年全省技校将扩招6万人,招生总数达26万人。此外,我省今年将引进100名来自德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专家到我省技校任教。
据有关专家分析,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是低端制造业,而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和升级极大地拉升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技校生仍然是就业市场的宠儿,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等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仅2008年前三季度,我省技能人才缺口就高达71.5万人。
会议透露,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储备技能人才,我省技工院校今年计划招生26万人,扩招6万人,扩招幅度达30%。为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我省今年将从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先进职业教育国家引进100名职业教育专家、教师来粤任教、讲学;输送300名技工院校教师赴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培训;从国内引进300名高端技能人才,充实提升广东技工院校的师资力量。
会议还透露,未来四年广东将实施技工教育倍增发展计划,计划投入资金120亿元,到2012年我省技工院校在校生将达到100万人。其中,打造一所在校生规模达到3万人,占地面积1500亩以上的国际示范性技工院校;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建设6—8所在校生规模1.5万人以上、部分专业具有国际水平的全国示范性技工
2008年共有1337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近日发布。据介绍,2008年末全国共有技工学校3075所,在校学生3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万人。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40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年末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3019所,民办培训机构2.1万所,全年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0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全年共有600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再就业培训,81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900万农村劳动者参加了技能培训。
年末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9933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20万人。全年共有1337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上年增长9%;1132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上年增长14%。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38.1万人,比上年增加6万人,增长19%。
(消息来源:新华社)
广东率先启动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培训
广东二手车交易量居全国二手车交易量的榜首,但二手车评估人才缺口很大。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在全国率先启动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培训。据了解,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是国务院批准的六类资产评估职业之一,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一组织实施。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推荐阅读:
全国毕业生就业政策12-02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07-02
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填写情况说明10-24
关于2013年毕业研究生办理就业相关手续的通知(120515)08-30
毕业生就业形势论文07-10
近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06-12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