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2024-10-23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精选7篇)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篇1

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工程 环保组织体系和环保制度 编制: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工程项目九分部二零一零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管理-----------------------1 第三张标准化管理----------------2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织机构-----------------------2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责任制--------------------5 第六章制度建立-------------------11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责任状奖惩兑现—-----------22 第八章附则-------------------------23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夯实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基础,保障在施工生产中的环境与水土保达标,促进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系指以工程项目为对象,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点,以实现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指标为准则,以推动施工生产为重点、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按照工程项目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

与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整改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第三条本办法依据国家和中铁四局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标准和ISO14001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体系运行机制以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四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必须坚持以施工生产为永恒主题,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使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的所有场所。第二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管理

第一条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指标逐级分解,逐级签订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包保责任状,做到横向到边(部门、人员,纵向到底(班组岗位工人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网络,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三条深化目标管理,以时间段或工程量为单位,制定环境保护与水 土保持目标、指标。第三章标准化管理

第一条依据国家规范、规程以及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等环境标准,为职工、民工提供必要的作业环境和条件,坚持规范操作,程序管理,避免事故。

第二条以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为突破口,创建规范施工作业、环保一流的标准化工地。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工地实际的检查、评价、考核、落实机制。

第三条科学组织施工生产,用科学技术指导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在工程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控制,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工程项目的事故预防预测范围,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定人定岗定位控制,贯穿到施工全过程。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织机构

第一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副经理、总工、安全总监与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其任务是:定期召开水土保持例会,分析总结和布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组织环保教育学习,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检查活动等。

组织机构 组长:吴忠 副组长:陈诚

组员:陈兵、刘志军、张传岭、张邦兴、石耀勇、陈水平、吕新、赵炎、瞿永刚、张春梅

各作业队成立以作业队队长为组长,副队长和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水土保持领导小组,逐级负责、层层落实到人头以保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

环 境 保 护 与 水 土 保 持 管 理 体 系 项 目 经 理

项目副经理 安 全 总 监 项目总工程师 各作业队副队长 各部门负责人 一线施工人员 各作业队队长 各作业队技术负责人 书记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环保、水土保持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环水保责任制执行标准环水保工作体系环水保控制环水保检查 环境保护活动经费 环 水 保 管 理 措 施 环 境 保 护 条 例 管 理

手 册 各 程 序 文 件 噪 音 污 染 控 制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定 期 检 查 不 定 期 检 查 空 气 污 染 保 护 水 环 境 保

护 各部门负 责人

各作业队队长 作业队人员、监 督岗岗员 现场环境保护与 水土保持 确保施工全过程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 标实现 奖惩 兑现 提高环水 保意识 提高环境保 护、水土保持 预防能力 消除环水

保危害 植 被 水 土 保 持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责任制

第一条全面落实集团公司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责任制,明确领导和职能部门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应负的责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建立起严密的、有效的、互相配合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管理网络。

第二条项目经理是集团公司法人代表的委托人,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方面对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对本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负总的组织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1.经理对本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全面负责。

2.保证上级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规章、制度、办法、批示在本项目贯彻执行,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工作列入管理范围。

3.组织制定本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规定,建立建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奖惩办法。

4.认真按照ISO1400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规定执行,做好积极响应,资料齐全。

5.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教育活动,定期举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考核制度。

6.每月进行一次水土保持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水土保持活动条件、设施、设备完全有效。

7.组织开展各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总结交流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经验,表彰、奖励环保、水保持活动班组及个人。

8.负责本单位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事故统计、上报。

9.建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网络,发挥干部、职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作用。

10.负责本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例会、环境日的召集、安排。第三条党工委书记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责:

1、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管理中的重大决策,并协助项目经 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保方针、政策,执行上级的各项环保管理规定,积极支持和指导职能部门和专兼职环保人员的工作。

2、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和水土保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及时掌握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思想动态,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消除消极因素。

3、认真做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宣传工作,教育干部克服官僚主义、短期行为和拼人力、拼设备的行为。

第四条副经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责: 1.对本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负责。

2.及时传达、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的指示,坚持生产与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控制同步。

3.在保证环境的前提下组织指挥生产,及时制止违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制度和标准、规范、规程的行为。

4.生产施工过程中发现环境不稳定因素、隐患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并报告主管领导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积极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5.组织本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检查工作,做到检查有目的、有计划、有整改、有验证。

6.负责本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技术培训工作。第五条总工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责:

1、在项目经理、书记的领导下,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环保活动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和审核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保障措施,并遵照落实,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负全面技术指导责任。

2、参加编制审定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操作规程和产品防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和改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条件的规

划并组织付诸实施。

3、指导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技术教育,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处理施工生产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技术问题,对影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重大隐患的整改提出技术措施和方案。

4、组织并参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危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重大工程隐患有权停止施工,确保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指标的完成。

5、参与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对因技术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水土流失事故,承担领导责任。

第六条专(兼职环保员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责: 1.在经理领导下,积极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水土保持活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的检查、指导。

2.定期对职工进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教育,做好检查、考核、登记、汇总、分析工作。

3.参与本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例会、环境日活动,负责开展水土保竞赛及总结工作。

4.协助领导制定、修订本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细则、岗位操作规程细则、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5.协助经理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技能教育工作,负责新入场人员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教育,指导并督促班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

6.负责环境活动设施、设备的登记、管理。

7.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建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隐患问题库,及时制止两违、两纪行为。

8.负责环保事故、水土流失调查、处理、汇报、登记工作。9.健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内业资料,做到齐全、实用、规范。第七条职能部门人员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责:

1、工程部岗位职责:工程部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工作负有管理责任。主要职责是: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保证措施,并督促贯

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环保技术革新项目,参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检查、情况分析和事故调查处理,对存在问题提出预防措施。

2、财务部岗位职责:财务部在编制年、季、月施工生产经营计划的同时要安排环保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并按照国家规定监督环保措施经费的正确使用。

3、物机部岗位职责:物机部参加由于机械设备原因造成的环保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负责项目废旧品、余料回收管理。做好物资发放工作,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卡”制度。

4、安质环保部岗位职责: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法律法规和上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召开经理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例会。参加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应对媒体突发事件。督促和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负责优质工程的推荐和申报。

按国家环境保护法对经理部环境保护进行监督检查。

5、物资部岗位职责:物资部负责采购、供应、验收符合设计标准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要求的物资、设备和器材。

6、办公室岗位职责:监督管理所有现场管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搜集整理有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负责组织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竞赛活动,参加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委员会搞好环境日活动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水土保教育,提高职工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意识。

7、工会主席岗位职责: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负有监督检查责任, 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国家环保政策和企业环保活动规章制度的贯彻情况,监督检查环保措施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有权抵制;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环保监督;参加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8、团委书记岗位职责:组织广大团员在施工现场开展“团员身边无事故”、“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岗”、“团员青年环境保护监督岗”等活动,宣传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面的先进典型,积极巩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活动中的有效成果。

9、作业队队长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责: 贯彻执行项目部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的指令要求,全面负责本作业队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组织职工学习并贯彻执行项目部各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规章制度,教育职工遵章守纪,制止违章行为。组织并参加班组环境日及其它环境活动,坚持三工活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要做到班前讲评,班中检查,班后总结,提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改进意见和建议,负责班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记录。负责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培训教育,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演练。负责班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检查活动,发现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不稳定因素及时消除,重大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不稳定因素及时报告主管领导,防止事态扩大,参加事故调查并提供可靠资料。负责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设备、设施的检查维修工作,督促职工正确使用水土保持活动设备、设施。负责班组建设、班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竞赛活动,提高管理水平,保护作业现场,清洁文明生产。接受环保员业务指导,做好本班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发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隐患时及时了解情况,报告,采取积极措施。

10、生产操作人员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职责: 认真学习和掌握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对本岗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负直接责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

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时交环保。正确分析、判断、处理工种施工中各种隐患,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认真进行自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采取措施。积极参加各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有权拒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11、安质部长岗位职责:安质部长会同工程部门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进行岗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上岗。制定和执行奖惩制度时,应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列入考核范围。经常进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行为的教育和检查,严防环境事故的发生。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办理事故责任者的处分手续、会同技术等有关部门搞好环境事故的纠正、预防工作。

12、财务部长岗位职责: 全面负责财务部工作,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方针、政策和公司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订经理部环境保护财务管理办法和财务工作计划。负责各项财务指标和环保资金到位。合理调配、使用资金,编制月份环保资金使用计划,合理调配使用资金。

13、工程部部长岗位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单位规程规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环保计划、施组织措施,协助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和环保资料管理工作。对工程材料、设备的选型及材质的控制和项目的检验试验工作负责。坚持技术学习,负责引进与推广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参与项目环保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负责落实程序文件中相关的工作,做好各种环保记录的填写、收集、汇总工作。

14、物机部部长岗位职责:负责工程、环境、职工安全防护所需物资的按期供应和管理工作,并对其质量负全面责任。负责项目材料的验收与现场材料管理。做好材料的验收及不合格材料的处理工作,做好现场材料的存放、保管、使用和标识等管理工作。负责项目废旧品、余料回收管理。做好物资发放工作,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卡”制度。参与项目环保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15、技术员岗位职责:做好环保技术资料的积累和收集。做好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环保隐患问题。积极推广环保新工

艺、新技术。积累总结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参与工程环保方面的科研项目技术任务。

16、材料员岗位职责:协助物机部长负责工程、环境、职工安全防护所需物资的按期供应和管理工作,把好物资质量关。按有关规程做好工程物资的入库、储存、保管工作。环保用料具发放坚持签认、点收、记录、指导,对零星小料的购置把好质量关。

第六章制度建立

第一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活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职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意识,创精品工程。

第二条成立环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月由经理负责召集召开一次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会议。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例会制度

一、每季度召开一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委员会会议。

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委员会会议由主任组织,环委会成员参加,无故不得请假,参加人数不少于4/5。

三、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会议内容

1、环委会通报上次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以及未落实事项的原因及对策。3.环委会报告当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形势及存在问题。

4.环委会成员就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及现状进行讨论发言。

5.讨论并布置下一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典型重大环境因素的措施及实施。

6.环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其他领导讲话。7.形成本次会议决议。

第三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教育制度

一、建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教育制度,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普法教育,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知识教育,倡导环境人文文化。

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ISO1400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规定和集团公司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中培训、教育的规定。

三、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日”活动,搞好专项培训、普法教育。

四、应对从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关键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生产岗位人员、管理人员(作业队队长、环保员应进行岗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教育,搞好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

五、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培训对象及时间

1.项目副经理应参加环境管理知识培训且不少于4小时。

2.环境管理专职(兼职人员必须接受ISO14001环境体系标准培训,接受认证体系程序文件相关条款培训,且不少于12小时。

3.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须经过环境知识培训及ISO14001环境体系程序文件知识培训,且时间不少于3小时。

4.作业队队长、监督员必须经过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规定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5.作业现场操作人员须接受施工现场环境知识、常识和一般要求的培训,主动积极配合管理人员做好环境管理工作。

六、环境管理培训教育内容

1.项目副经理、专职管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环境管理教育内容应包括环境法律、法规,本单位环境现状及规章制度。

2.作业队队长、专职管理人员和其他职能人员环境教育应包括上级、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定、要求及本单位对施工作业现场环境管理规定及ISO14001环境保护体系程序文件之相关内容。

3.施工现场作业队副队长、环保员环境教育应包括本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规定及作业现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规定及日常环境工作要求,如何检查、如何控制、如何整改、如何记录及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事故报告程序。

4.操作人员应接受本岗位工作中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求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和掌握水土保持的意识和相关技能。

七、凡未按规定进行培训、上岗或发生污染事故造成后果的按规定进行处罚。第四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定期检查制度

一、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自检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检查实行日检。检查时间:每日一次(班中或收工前。检查人:作业队队长、副队长。

检查内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规定落实情况及变化情况。整改及记录:违反规定及时整改,施工日志做记载。

二、水土保持定检

1、作业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实行月检。检查时间:每月一次。

检查人: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成员。

检查内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指标落实情况。

2、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季度检查。检查时间:每季度一次。

检查人:由主管副经理组织,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组成员参加。

检查内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规定、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整改及记录:检查出隐患、问题,填入记录表,签认,明确整改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复查人。

第五条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检查及考核制度

一、各作业队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检查制度。

二、项目部每季,作业队每天应按职责和范围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检查,要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记录、有整改、有总结。

三、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检查分为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年度检查。各种检查均应做好记录备查,整改、纠正均应有措施与结果。

四、检查内容: 1.查领导思想:主要是环境意识、是否认真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2.查管理制度: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出管理工作是否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规定。

3.查现场隐患:施工作业现场环境、场地、设备、设施是否符合规定。4.查整改落实:现场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环保专职人员是否按规定接受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培训;环境措施、整改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发生污染事故、水土流失及罚款事故。

5.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检查工作能否按规定进行,有无计划、检查整改记录。6.是否按规定进行考核,是否有记录。

五、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考核

1.项目部按季度考核,列入下季度生产奖考核范围结算,有记载考核为准。3.作业队按月考核,列入下月生产奖范围计发,有记载为准。4.发生环境污染与水土流失事故另作处罚。第六条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规定

一、临时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

1、临时工程修建要本着尽量少破坏植被的原则进行。

2、生产、生活房屋的修建均采用砖结构,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生产、生活房屋的四周设通畅的排水系统,并对空地进行绿化,同时料场、料库采用15cm厚的C15混凝土进行场地硬化,减少水土流失。

4、临时工程的场地尽量选在地势平缓的地方,对于需开挖的场地,必须进行边坡防护,边坡防护采用喷C20混凝土、M5浆砌片石或喷播植草,坡脚设排水沟。

5、施工中加强生产管理,保证设备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杜绝人为排放污水污染。同时加强对污水管理,防止乱排、乱倒。临时工程的排污处理, 包括污水及废碴处理。

6、对施工开挖产生的弃碴运到指定的弃碴场,其上覆土不少于50cm,种草绿化,设置挡碴墙及盲沟和反滤层。

7、施工遵循弃碴场“先挡后弃、就近弃碴”的原则,碴场位置按设计设置,凡弃土堆坡脚处均设挡碴墙。工程竣工后,弃碴场应按设计平整后进行复耕或恢复植被。

二、施工现场扬尘污水控制制度

1、施工中要做好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尽量减少流入沟渠的水量,避免冲刷场地及良田。

2、凡是在施工场地场地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河道内,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河道。

3、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壕沟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4、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生活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临时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5、机械存放点、维修点、车辆停放点以及油品存放点做好隔离沟,将其产生的废油、废水或漏油等通过隔离沟集中到隔油池,经处理后进行排放。施工现场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库内严禁置放其他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好防渗漏处理,储存、保管、使用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而污染水体。

6、禁止将有毒、有害、不可降解的废弃物用作回填土回填,防止水体环境污染。

7、施工现场的施工料具必须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放置,水泥、石灰等交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当在库内、池内存放,并严密遮盖。

8、工地出入口、作业区、生活区等场内主干道应采用砼硬化,道路的强度、厚度、宽度应满足安全通行和卫生保洁的需要

9、对施工现场容易产生尘埃的物料装卸、物料堆放等作业环节,必须采取遮盖、封闭、洒水等扬尘控制措施。当连续晴天5天以上,风力达到6级以上时,进行土方开挖作业的,应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

三、山体植被保护制度

(1充分利用既有便道,减少新建便道数量,减少对山体植被的破坏,以及对林地和耕地的占用。

(2尽量租用民房,减少新建房屋数量。新建房屋利用主体工程征地范围内的土地,不另外征用土地。

(3设在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被、植物树木等必须维持原状并加以保护,施工用地界限范围内的树木、草皮和其他植物,移植利用,不得破坏。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盖。

(4日常施工生产过程中中采取全过程控制防止水土流失。(5施工中产生的弃土,应全部弃在弃碴场内,严禁向河道中倾倒。

四、弃土、弃碴场建设

(1弃土、弃碴场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少占用耕地、少占用山林、尽量避开河道的原则。

(2不得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碴,以免堵塞沟壑、河道。在堆弃过程中要先修好挡墙并作好地表水的引排疏导。

(3做好弃土场防护和植被恢复,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源。弃土、弃碴场使用完毕后,及时平整、复耕和绿化。

五、固体废弃物控制方案

1.项目部在城镇、各类保护区施工前到当地环保部门办理登记手续。2.现场设置分类固体废弃物垃圾池并做好标识。

3.对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尽可能回收利用,如现场砂子过筛后的豆石可用于砼骨料,用落地灰和碎砖块打施工道路或硬化垫层;废旧钢筋可做钢筋马凳或预埋铁件等。

4.在城镇范围内对不可回收及无毒、无害废弃物运到环保部门指定的消纳场,在野外处于远离水源地深埋。

5.外运垃圾车要有覆盖,避免沿途遗洒。

6.对有毒害固体废弃物单独隔离存放,按规定进行合理处置或委托有资质能力处置单位处置。

六、化学危险品的回收及废弃物处理

1.工程结束后工区对剩余化学危险品进行回收,按规定退库。重要化学品撤库时要会同当地公安部门共同将剩余爆炸品销毁或退回原供方,并作出“撤库记录”

2.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容器、棉纱、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以及残存、变质、过期、失效的化学危险品按《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执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及人身伤害。

七、节能降耗控制制度

1、加强能源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杜绝浪费现象,确保集

团公司一体化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2、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制定本项目部的节水、节电工作管理措施,并监督落实。各部门应分类存放纸张,双面打印过的可做废纸回收处理。

3、项目部环保节能员监督、落实节水、节电具体降耗指标,健全能源计量台账,组织实施用能设施、设备、器具的节能技术改造,纠正现场用能过程中的违章浪费现象。

4、项目部工程部负责制定材料计划用量,物资部门要按预算的计划用量对施工的领料进行控制,各作业队队长在施工过程中负责监督材料的使用,修旧利费,消除浪费现象。

5、依据用水指标结合工程的特点、进度计划及水电预算,制定月用水计划,以保证目标、指标的实现。

6、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工程项目用电总负荷及高峰期用电量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办理用电进行设计、并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用电线路。对施工现场的机具设备,做到随用随开,人离机停,防止空载运转。

八、现场消防管理制度:

1、一般临时设施区,每100m2配备两个干粉灭火器、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应备有积水桶(池和专供消防用的消防桶、黄沙等器材设施。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3、不准在高压架空线下方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性材料。

4、施工现场动火,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一级动火作业,应由项目经理填写动火申请表和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报公司审批后,方可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由工地生产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和编

写防火技术措施方案,报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动火。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审批申请表,经工地安全员审批后,方可动火作业。

5、易着火的仓库应设在水源充足,消防车能到地方,并设在下风口处。仓库照明应安装防爆灯具,室内通风要良好。

6、安装的开关箱、接线盒,应距堆垛外缘不小于1.5m,不准乱接临时电气线路。氧气瓶、乙炔瓶应分库存放,两者间的存放距离不小于2m。使用时两瓶间距不小于5m,两瓶距焊、割点不小于10m。氧气瓶、乙炔瓶等焊割作业,必须执行“十不焊”规定:

7、仓库、料场内或民工宿舍前,应分组布置干粉灭火器、消防桶、消防钩、消防锹、消防斧等灭火工具,每组灭火器材之间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九、噪声管理制度:

1、定期对车辆、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其技术性能良好,使其排放的噪声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检查车辆、机械设备的状态时,注重对其噪声的监测,对超过噪声排放标准的车辆、机械设备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进入管理处区域内的车辆及外部车辆禁止鸣喇叭。

2、施工作业时,符合国家规定的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施工单位在管理处区域内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和合理的作业时间安排,尽量减少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3、对超过噪声标准的作业,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前告 知相关部门。

4、在办公室区域内,尽量减少各种办公设备的工作时间,用完后及时关闭。加强门窗的密封性,做到随时关闭门窗,将工作人员与噪声源隔离开。

5、在各种生产活动中,应注意改进工艺流程及工作程序,减少各种设备因长时间运转所产生的噪声。及时更换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在购置新的车辆及设备时,应进行评价,其噪声排放标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及车辆,以减少噪声的排放。

十、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管理小组,作为开展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现场管理的组织保证。

2.健全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经济负责制、检查制度、会议制度、奖惩制度、各专业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等。

3.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的全过程、全员进行管理,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4.开展全体参建人员《道德建设纲要》和文明施工教育,懂得文明施工是安全无事故的基础。

5.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统一规划、布置整齐、排水通畅,设置围栏,并建有卫生设施。

6.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文明施工的监理细则,指导和推进文明施工的开展。

7.做好施工现场的目视管理,包括参建人员形象、项目施工牌、工程指 示牌等。

8.抓好竣工验收阶段的文明施工。

第七条确定项目部环境因素影响清单及重大环境因素影响清单。应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检查进行整改、监控。

一、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及设施布置

针对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污水的处理作为重点环保水保区域。

1、弃土、弃碴场挡护工程

根据现场地形条件,随着弃土、弃碴量的不断增加,分级修筑浆砌挡墙、干砌护坡,防止弃碴被水流冲刷流失。

2、弃土、弃碴场排水工程

弃土、弃碴过程中采用截水沟、盲沟等设施进行排水。碴体堆积完成后,在周边开挖并修筑排水沟和沉沙池。

3、弃土、弃碴场绿化工程

弃土、弃碴场土体、碴体堆积完成后,先用耕植土进行覆盖,然后采用喷播植草、植树进行绿化。

4、边坡防护及绿化工程

山体边仰坡采用喷砼、锚杆、钢筋网进行综合防护,下方边坡采用喷播植草进行绿化。

遵守有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规定,服从建设单位及监理的统一协调指挥和有关指令。施工中,指派专人负责协调与其它承包单位的联系,及时解决相互间存在的问题。

开工前与地方环保等相关部门相互了解,加强联系,理顺与其它接口单位的关系,并积极配合接口单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为其提供合格的部位工程。

对于按照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中所需的各种设施等,施工时给予充分考虑,并提供理想的工作面或工作空间,便于双方施工。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责任状奖惩兑现

第一条依据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结合水土保持管理实际,为健全激励制约机制,增强环保活动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按项目级别实行环境保护责任书奖惩制度。

第二条对其所属单位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奖罚制定相应的办法,并认真实施。

第八章附则

第一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篇2

一、受托责任与审计制度

“受托责任”由杨时展先生从英文“accountability”一词翻译过来。在《科氏会计辞典》中, 受托责任由库珀和井尻雄治教授 (1983) 定义为“雇员、代理人或其他人定期报告其行动或行动上的失败, 以继续行使委任权力的责任”。在受托责任关系中, 委托人将资源或责任转移给受托人或代理人时, 会伴随对其行为、活动等的期望, 进而对受托人或代理人行为、活动等信息产生需求, 而受托人或代理人有责任向委托人提供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Laughlin, 1990) 。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信息不对称, 委托人为维护自身利益, 需要对受托人管理和使用资源及履行责任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并对其报告予以重认定, 而受托人为获取报酬或解脱责任, 也需要一个独立第三者对其受托责任加以检查、鉴证和评价, 审计制度因此产生。戴维·弗林特 (David Flint, 1988) 曾写到:“凡存在审计的处所, 就一定存在一方关系人对另一方关系人或其他关系人负有实行受托经济责任的任务这样一种关系, ……此种关系的存在是审计的重要条件, 可能还是最重要的前提。”

受托责任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 受托责任关系中的委托人和受托人不断多元化, 包括公众与政府、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总经理与部门经理、公众与企业等, 多元化的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直接的或非直接的, 委托受托关系可由托付、聘请、任命、民主选举等方式而建立。另一方面, 委托人对受托人的期望也在不断变化和扩展, 促使受托责任愈加丰富。如杨时展先生所言:“人类社会的发展, 反映为托付人和受托人不断因阶级势力的消长而发生的更替, 反映为托付人和受托人从寡头而逐步大众化, 反映为对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愈来愈严密的监督, 反映为受托责任的愈来愈充实的内容。”审计制度服务于受托责任关系, 因而审计的目的、类型、内容和范围等跟随着受托责任外延的变化而变化和扩充。

二、公共部门与企业受托环保责任衍生

公共部门中的受托责任常被称为公共受托责任, 而在企业中的受托责任则被称为企业受托责任。公共部门常指被赋予一定的公共权力和资源, 依法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或进行公共管理, 谋求提高公共利益的各种组织和机构, 最主要的公共部门是各级政府部门。公共受托责任作为以特殊形式存在于公共领域的受托责任, 是一系列方法、机制与程序的集合, 以使公民相信政府活动与产出符合预定目标与规范 (Hopwood, 1984) 。从社会学的角度, 公共受托部门面临多重受托责任, 不得不对其行为的各方面向不同的委托者负责。早期委托方对公共受托责任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受托资源和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及其使用的合法性, 公共受托方通过合法合规地使用公共资源和财产, 准确编制财务记录并及时报告以履行其责任, 满足委托方的要求。社会发展到民主阶段, 公共受托责任不仅是民主治理的标志, 也是民主治理的必要条件。现代典型的民主可分析为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共受托责任作为一种制度的首要功能是民主控制, 其次是增强公共治理的诚信, 以及提高业绩 (Bovens, 2005) 。二战后, 公共部门受托管理及使用的公共资源和财物的规模及范围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逐渐兴起, 西方国家率先推行的政府改革尝试将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及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部门中, 以提升公共部门的运作能力和效率, 重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产出。社会公众要求公共部门“少花钱多办事”, 节约利用公共资源, 公共部门的各级委托方更加关注其管理绩效, 公共部门逐步设定绩效目标控制, 对完成情况进行测定和评估。公共受托责任中的财务保管、真实报告等责任扩展到在行为方面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责任。

当今,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存在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如生态失衡、资源枯竭、水源污染、空气浑浊等, 而环境问题又引发出社会问题, 环境污染已成为激起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资源”因其具有稀缺性、产权不明晰等特点, 容易出现环境资源滥用和搭便车的行为, 导致“公共地悲剧”。理论上, 公共资源属全体公众所有, 公众将公共资源委托公共部门管理和使用, 当环境破坏成为最大的公共资源浪费时, 公众则希望公共部门承担起应有的受托环保责任。许多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将环保责任确立为政府应承担的受托责任之一。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联邦政府及其机构担负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 日本《环境基本法》明确政府应当承担的环保责任, 我国《环境保护法》赋予各类环境保护相关公共部门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权, 同时规定相关公共部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责任。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对各类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和各项环境保护制度的执行负有责任, 具体责任包括完成环境质量、污染物总量控制、国家重点环保工程建设等目标, 执行环境准入、生态保护和修复、污染源头控制、污染付费、环境监管和环保资金投入等制度 (周曦, 2011) 。而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的评价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外, 又增加了环境性。

环保责任不能也不可能仅由政府承担, 另一主体———企业既是环境资源的使用者又是破坏者。对于企业, 各国纷纷通过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环保方针、政策和制度等规范其环境行为, 规定其环保责任。一是在可行的范围内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二是减少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数量和程度并以安全、合法与负责的方式处理它们;三是减少溢出风险和其他潜在的环境污染事件, 将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予以恢复;四是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一起合作, 减少和控制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不利影响和风险;五是与社区合作,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企业如果不履行或违反其应尽的环保责任, 则可能会受到政府或市场的惩罚。与企业有委托—受托关系的政府、投资人、发包方、债权人等, 作为委托人为避免因环境问题而引致经济利益及其他方面的损失, 会以签订责任书或合同等形式将受托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注意事项、应执行的环保措施、要承担的环保责任等予以明确。企业为履行受托环保责任, 必须合理合法地使用环境资源并以一定方式报告或披露环境行为情况及效益等信息。对企业的考核与评价也不再局限于经济业绩, 环境业绩已成为重要内容。

三、受托环保责任与环境审计制度需求

受托责任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失灵, 公共受托责任中作为受托方的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是一个利益结合体, 这个利益结合体由于其自私与贪婪性, 可能会背离委托方的利益, 滥用被赋予的公共权力、资源和财物, 造成不经济、低效率和无效果。为防止、控制和矫正“失灵”, 就产生了一种制衡制度需求———政府审计制度需求。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制度的需求原理与政府审计制度大体相同, 只是受托责任关系中委托方、受托方、受托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在这三种审计制度中审计主体的地位和独立性、审计范围与内容、审计方式、审计报告及其利用等也有所不同, 但三者相互联系, 构成现代审计监督体系。随着人类对自身发展认识的不断变化, 受托责任的范围从经济领域逐步向社会、环境等更多领域延伸。公共受托环保责任形成后, 政府审计范围与内容必然随之延展。由于审计范围与内容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审计技术与方法的专业性与特殊性, 政府审计机关需专门建立环境审计制度, 监督受托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 并且与财务、投资、金融、企业、外资、经济责任等专业审计相互整合, 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政府审计全方位工作体系。

环境法律法规、环保方针、政策和制度等规范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或现实的环境风险和环境成本, 同时也创造出获取环境收益的机会。企业受托环保责任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和成本, 增加环境收益, 不管其内容如何、以何种方式予以规定, 委托方为确保受托环保责任得以履行, 受托方为证实自身的履职情况, 促使内部审计顺势调整其审计范围与内容, 将各类环境事项加入其中, 以帮助企业获取环境效益, 实现企业增值, 改善组织经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受托环保责任中, 企业既可能是委托方也是受托方。对于其材料供应商和组件、半成品、产成品的外包方, 企业就是委托方, 其可利用环境审计 (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聘请独立第三方进行) 对供应商或外包方遵循环境标准问题予以审查, 以发现是否有违规行为, 降低整个供应链及委托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负影响。而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发包方等, 企业又是受托方, 其需要利用环境审计证实企业对环境标准的遵循及所披露环境报告的真实性, 以继续获取资金、合同、市场准入资格等。

参考文献

[1]Hopwood, A.G., Accounting and the Pursuit of Efficiency, In A.Hopwood and C.Tomkins (eds) , Issues in Public Scclor.lccuunting.Oxford:Philip Allan, 1984.

[2]Laughlin, R.C., A Model of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Church of England,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 1990 (02) .

[3]Bovens, M., Public Accountability,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ublic Management, E.Ferlie, L.Lynne&C.Pollitt (Eds.)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4]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0年.

[5]威廉·R·布莱克本.可持续发展指南社会、经济与环境责任的履行[M].江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篇3

关键词:新环保法;环保法律;困境

一、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现状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的关键词。这一年,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面对这样重大的环保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环境保护法都去哪了?自1989年《环保法》颁布实施至今,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由20多部环境相关法律,50余部行政法规,600多项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800多项环保标准构成。但环境保护不力有目共睹,民众遍尝环境恶化的苦果。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年均递增29%,说明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仍然不足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问题。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但此次修正的重点是环境公益诉讼,同时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因此,对环保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作用有限。

二、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困境

分析我国现行环境法律制度的缺陷,不难看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环境立法方面

《环境保护法》虽经修订,然其立法理念、技术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中国,滞后性愈发明显。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针对新出现的环境法律問题研究再进行立法的模式,现在几乎已经不适合了。环境立法的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立法难以及时跟进。针对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仍然不健全,相关规定往往都是一纸空文,公众的环境监督不能发挥,环境问题出现时,公众反而很无助。现行许多制度和措施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环境发展的需要。

《环境保护法》中的条文一般都是关于环保原则方面的规定,在现实中缺乏操作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难免被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所取代。其内容,也往往和单项环境法律的规定有冲突。在政府环境行政部门进行监管中,一般采用的也是这些新的单行法,《环境保护法》基本被架空。

环境损害责任相关法律制度,应该作为保证环境法律实施的强有力的后盾。我国环境法律不仅要从源头与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还应从结果上严格规定环境损害赔偿的责任。

2.环境执法

我国环保执法氛围是有待加强的,因为环境的违法成本低,且执法难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情况,因为环境执法受约束很大。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形象工程,追求政绩,放弃长远利益去追求短期利益,允许高污染企业发展等手段发展地方经济,因为各地的排污大户或矿业大户也就是当地政府的利税大户,当地政府在对待破坏环境的问题上只会是能过且过,然而环保部门,不论是经费、还是人员和职务的任命,都受当地政府领导,必须接受政府的指挥,又怎会提出异议,更谈不上执行环境权力了。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原则、抽象,在执法过程中不具有现实操作性,造就执法、司法的诸多障碍。现行的环境资源法律相互之间存在内容规定的冲突,同一法律事实在不同法律条文中的表述及法律后果有很大差异。势必造成在执法中管理部门与相对人的冲突。

环境执法中缺乏独立的环境执法部门,环境执法部门相对独立,才能在执法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在利益冲突中始终坚守环境执法的原则,执法的队伍也应该加强环境法律业务知识的学习,避免执法中运用法律不当,执法手段不妥等影响环境执法工作的因素。

3.环境司法

环境司法制度应该作为环境维权的最后救济途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第三次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环保法修订草案中,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修改为“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此条规定针对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环境司法的起点,也可以作为环境司法制度的一大突破,环境公益诉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环境司法制度也是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正在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到 2012 年为止,我国大陆地区许多地方已成立环保法庭 95家。与之相对的我国的环境司法机关却很少,司法体制的中环境司法的资源严重缺失。以海事法院、军事法院、森林法院等为例,我国尚未设置环境法院,也导致在环境公益诉讼上步履维艰,环境司法要求在人、财、物等各环节上给予资源上的倾斜,建立配套的环境司法制度。

三、我国环境法律制度问题的出路

1.从立法角度来看

第一,加快推进修订《环境保护法》,吸收先进立法理念和技术,确立国家环境政策目标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地位,调整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协调好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立法层面对环境违法的惩治力度。第二,对现行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寻找并消除各单行法之间存在冲突的条款,保持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性,协调性,合理性,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推动地方立法规范,赋予地方具体操作细则的制定权力。同时中央和地方应共同完善涉及环境的质量标准、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跨行政区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第三,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以及相关国际条约和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方面的先进做法。

2.从执法角度来看

第一,建立地方政府绿色 GDP 考核机制,将环境的好坏纳入对政府的考核中,促使地方政府积极治理污染,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打击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地方政府保护地方利税大户从业带来的环境问题。第二,协调好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建设执法环境,改变我国目前环境执法部门存在着的“多头监管”、“九龙治水”的混乱的环境管理模式。增强环境执法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独立的行使职权,依法行政。第三,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要加大对环境执法人员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相关业务培训,有效应对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3.从司法角度来看

第一,建立专业的环境法院。与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森林法院一样,只有专业化的环境审判法院才可以保证环境司法的顺利进行,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国家的司法独立性的标志。因为环境问题的跨度和案件的专业性很难被一般的审判机构顺利办理,所以涉及环境的案件需要专门法院来进行审理。第二,建立健全环境司法制度,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它是国际通行的环境侵权中的重要维权方式,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武器,我国近年也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调整了诉讼主体范围,扩大至从事环保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但我国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还存在一系列障碍,如现行环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应进一步明确。在环境民事诉讼中,污染者和侵害公益的违法者一般拥有着信息、资金和技术优势,而原告相对来说处于劣势地位,不易收集证据。再如国务院发布的《诉讼费交纳办法》没有把公益性的诉讼案件明确纳入其中,这对大额索赔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起诉和提高律师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积极性来说也是不利的。因此,必须为司法扫清障碍,切实通过环境司法维护公共的利益,在公益诉讼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单位:山西省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包玉华,申常言.我国环境法律实施存在的弊端及对策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4(1)

[2] 黄锡生,史玉成.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架构与完善[J].当代法学,2014(1)

[3] 程颖.浅议环境法律体系[J].赤子,2014(4)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篇4

行)

关于印发《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

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发[2009]150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建立“三同时”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规范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认真兑现“七项承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我部制定了《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主题词:环保 项目 验收 规程 通知 附件:

环境保护部

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建立“三同时”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1 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及《环境保护部机关“三定”实施方案》,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不含核与辐射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

第三条

建设项目依据规模、所处环境敏感性和环境风险程度,其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按Ⅰ、Ⅱ两类实施分类管理。

第四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受委托承担Ⅱ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现场检查。

第五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受委托承担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

第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承担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客观公正反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对验收监测或调查结论负责。

第二章 “三同时”监督检查

第七条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抄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环境保护部委托,分别负责组织开展“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向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开工建设情况,并定期书面报告“三同时”执行情况。

第八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跟踪建设项目进展信息。

建设项目开工后,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及时制定并实施“三同时”监督检查计划;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制定日常监督管理计划,并组织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实施。

第九条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以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二)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投产使用是否同步;

(三)施工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情况;

(四)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实施情况;

(五)施工期环境监测的实施情况;

(六)前次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的整改要求落实情况;

(七)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落实情况。

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应当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和取证询问笔录等书面记录。

第十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应当及时编制“三同时”监督检查报告报送环境保护部,作为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并同时抄送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环境监理单位应当编制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作为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三 3 同时”执行不到位、尚未构成环境违法的行为,应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整改,并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以下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取证,提出处理建议,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擅自发生重大变动;

(二)超过法定期限开工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重新审核;

(三)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五)未按法定期限办理竣工环保验收手续;

(六)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正式生产或者使用;

(七)其他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保护部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查处情况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法律文书抄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负责监督行政处罚决定书、限期改正通知书等的执行。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日之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上一季度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情况;每年一月的前二十日之内,报送上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日之内,向环境保护部报送上一季度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情况; 4 每年一月的前二十日之内,报送辖区内上一建设项目“三同时”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总结。以上材料同时抄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建设项目监管档案。

第三章 竣工环保验收管理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建成后,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日常监督管理记录、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应在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征求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意见后,做出是否允许试生产的决定。试生产审查决定抄送环境保护部及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依法进入试生产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应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完成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及时了解验收监测或调查期间发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并书面报告环境保护部。

第十八条

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验收申请。对于验收申请材料完整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对于验收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验收申请材料包括: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纸件2份;

(二)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纸件2份,电子件1份;

(三)由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纸件1份,电子件1份;

(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纸件1份。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部对受理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按月进行公示(涉密建设项目除外)。对公众反映的问题予以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后,组织Ⅰ类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环境保护督查中心或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委托组织Ⅱ类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并将验收现场检查情况和验收意见报送环境保护部。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按月对完成验收现场检查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查。

第二十二条

经验收审查,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验收审批手续(不包括验收现场检查和整改时间)。

建设项目验收审批文件抄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经验收审查,对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下达限期整改,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限期整改要求的落实。

按期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应重新向环境保护部提交验收申请。

对逾期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四条

对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按季度进行公告(涉密建设项目除外)。

第四章

第二十五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程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分类目录

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建设项目验收现场检查分类目录

一、Ⅰ类建设项目

1.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大敏感项目。2.跨大区项目。

3.化工石化:炼油及乙烯项目;新建PTA、PX、MDI、TDI项目;铬盐、氰化物生产项目;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油及天然气项目。

4.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项目。

5.冶金有色:新、扩建炼铁、炼钢项目;电解铝项目;铜、铅、锌冶炼项目;稀土项目。

6.能源:单机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电站项目;煤电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项目;年产200万吨及以上的油田开发项目;年产10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国家规划矿区内年产300万吨及以上的煤炭开发项目;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的跨省(区、市)输油(气)管道干线项目。

7.轻工:20万吨及以上制浆项目、林纸一体化项目。8.水利:库容10亿立方米及以上的国际及跨省(区、市)河流上的水库项目。

9.交通运输:200公里及以上的新、改、扩建铁路项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1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项目;新建港区和煤炭、矿石、油气专用泊位;新建机场项目。

10.总投资50亿元及以上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的社会事业项目。

二、Ⅱ类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篇5

为了保证实验室环境条件满足检定工作需要,并确保设施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实验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机制,保护实验室设施,以防人为破坏实验室环境,加强安全管理。

2.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使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定,动力电源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3.定期检查仪器设备,保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贵重仪器设备应设专人负责妥善管理。

4.实验室内非因工作需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注重防火防爆。

6.实验室门锁钥匙要落实专人管理,严防丢失、配制。严禁挪用、损坏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7.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工作结束后,关闭所有用电设备、设施,注意关好门窗,方可离人。

家乡环境情况和环保建议书 篇6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_年的时间不降解。

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

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 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其四, 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害物质,但因为它的回收再利

用的设备不够完善,工艺简陋,而且许多厂家无合法营业执照,导致再生产的

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 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篇7

《意见》为加快推动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梳理思路,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真抓实干,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将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多年来,环境保护部在推进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承担了很大的责任。

加强环境标志工作,引导可持续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中国环境标志计划是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于1993年倡导建立的,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补充与完善,是环保部门环境保护职能的延伸。中国环境标志紧紧围绕国家环境保护目标和环保部中心工作不断深入,普及了环保知识,提高了公众环境意识,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环境标志产品已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欢迎,并且成为人民群众选择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的主要依据。同时,在环保部的领导下,作为环境政策的市场导向工具和政府绿色采购的重要技术支撑,我国环境标志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据统计,至今已经颁布86项环境标志标准,有2000多家企业的40000多个型号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志组织相比,我国环境标志在标准数量、认证企业以及产品数量等方面均居国际前列。

虽然如此,我国的环境标志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一,要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中心,通过社会公众的绿色选择,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其二,跟踪国际环境标志发展趋势,抓好国际互认工作,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建立起绿色通道,扩大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其三,加强环境标志的标准工作,制订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环境标志标准,以科学的标准引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引导人民群众鉴别绿色产品、消费绿色产品,促进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其四,加强相关部委之间的合作,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机制,规范市场,建立必要的法规制度,清理各种不合法的评定活动和任意标榜绿色产品的现象,使消费者更放心、更安全地使用环境标志产品,为我国环境标志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规范环保认证市场,提升环保认证水平,增强环保认证的信任度

环保认证是指与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相关的各类认证,其实质是,通过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实施有效的环境控制,减少生产、使用、废弃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国环保认证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为改善环境,减少环境负荷,保护人体健康而开展的认证,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二是针对环保处理设施而开展的认证,如环保产品认证;三是为促进和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管理实施的认证,如有机产品认证等。

近年来,由于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认证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目前环保认证的种类五花八门,企业与消费者根本无法识别,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环保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资源节约产品认证、绿色选择、绿色企业评审、绿色健康证书、E1级环保级别认证等等,其认证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认证机构的也有检测机构的,还有各种协会、学会的,这些认证各自采用不同的认证规则,不同的认证标准,造成了认证结果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消费者无法识别。

另外,凤翔事件、紫金矿业事件以及德清血铅超标事件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污染企业有的甚至还获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种通过环保认证的企业受到环保处罚的例子还很多,究其原因,诸多认证机构的环境技术力量不足成为主要因素。

环保认证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领域,要从制度建设、标准制定、认证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环保认证进行严格规范管理。为此,国家相关部委应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制定环保认证政策方针和实施规则,加强对环保认证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监督与管理,考虑我国现行环境政策进行环保认证新业务的审批,规范环保认证市场、提升环保认证水平,引导行业的环保技术进步等等手段和措施,促进并带动全社会的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

推进实施绿色印刷战略,

促进印刷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升级

环保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从2009年开始推动实施绿色印刷工作,其目标是加快实施绿色印刷战略,促进我国印刷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新闻出版强国目标,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此,环境保护部、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9月14日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绿色印刷行动方案,制定发布印刷环境标志标准,完善绿色印刷评价体系,在印刷企业中推广执行绿色印刷标准,优先开展中小学教材的绿色印刷工作,并逐步向政府采购产品印刷、食品药品包装印刷等领域推广,同时加强对印刷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政策扶持,淘汰落后印刷工艺、技术和产能,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绿色转型和升级。”

为配合绿色印刷推进工作,2011年3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我国首个绿色印刷标准——平版印刷环境标志标准。环境保护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绿色印刷标准宣贯会,并在企业自愿申请的前提下,开展绿色印刷环境标志认证工作。目前已有60家印刷企业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为推动我国中小学教材实施绿色印刷提供了必要条件。2011年10月,环保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发布了《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公告》明确了实施绿色印刷的指导思想、范围目标、组织管理、绿色印刷标准、绿色印刷认证、工作安排及配套保障措施等,对推进绿色印刷的实施作了全面部署。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落实绿色印刷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绿色产品价格偏高影响竞争力的问题,政府应采取多项措施,发挥其主导作用:第一,可通过采取经济补贴的方式加以解决,对生产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第二,制订和发布相关绿色印刷标准,建立绿色印刷环保体系,使印刷产品的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导我国印刷产业加快转型和升级;第三,扩大社会舆论导向和公众参与的范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向消费者普及绿色印刷的知识,增加其购买意愿;第四,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调整印刷产业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加快人材队伍建设下一篇:樟树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