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化学知识总结(共12篇)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总结 篇1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二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考试要求:
课题三 有机合成材料
考试要求:
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
知道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了解使用合成纤维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认识新材料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考点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
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考点二、有机合成材料
(1)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塑料
用途:制塑料薄膜、塑料袋、电源插座等
合成纤维
合成材料:涤纶、锦纶、腈纶
用途:制作服装、绳子等
合成橡胶
合成材料:丁本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
用途:广泛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等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的为羊毛线;无气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为合成纤维线。
考点三、“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考点四、开发新型材料
1、新型材料开发的方向: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
2、新型材料: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材料、复合材料等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总结 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科学》 衔接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化学学科同样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学生有学习好这门课程的愿望,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总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困难,更好的完成九年级化学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我注重寻找九年级化学和小学科学有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把相关知识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地检索出来并加以运用。从而在无形中使中小学相关知识得到了自然衔接,降低了九年级化学教学的起点,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物质教学方法的衔接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科学》是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自然学科,而中学阶段开始接触的《化学》这门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则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性及相关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认识方法上有联系,有区别,并具有一定的承接关系。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周围的大气”一单元的课题1“空气”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是什么?(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空气有哪些性质?(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空气中至少包含几种物质?(两种,氧气与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各有什么性质?(一种与燃烧有关,一种与燃烧无关),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到的)。随后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这部分化学知识——空气,就是上述小学科学知识的延续。在化学课上,我们不但对空气的成份进行定性研究,还要对其中的某些重要成份进行定量研究,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然后开始带领学生通过做实验1-1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通过这种不断的引导提问式的教学,让学生在逐步回忆小学所学相关知识的同时,对即将接触的新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不但解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心理,还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为后面学习氧气的性质,认识燃烧、氧化等现象在思想上做了铺垫,为学习化学新知识筑起了阶梯,架起了桥梁。
二、概念教学的衔接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特别重要的。不少化学基本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对具体问题、具體现象进行准确判断却比较困难。如果把这些问题、现象与小学《科学》中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列举其中大家熟悉的、通俗易懂的具体事例,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我在教物质的变化时,首先通过水的沸腾、蓝矾的研碎、镁条的燃烧、铜绿受热分解四个对比实验引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然后分析归纳了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并特别强调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学生课堂反应较为积极及时,但在随后的回答课后习题之时,则发现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彻底消化理解该部分知识,我引导学生回忆了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卵石的形成、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的消化、动物的呼吸等知识,并积极鼓励学生去寻找、分析它们与所学习的该部分化学知识之间有何共同点。然后再让学生回过头做相关课后习题的判断时,就比较容易了,准确率也很高。这种教学方法既使新知识增加了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对两种变化的判别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衔接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九年级化学教学当中,如果能把某些实验教学建立在小学《科学》有关实验的基础上,则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如我在教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时,为了更好的突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教学重点,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问题,首先引导他们回忆小学《科学》中“燃烧是怎么回事”的有关知识,联系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以下问题:氧气有哪些性质呢?我们该通过怎样的方法获得呢?(实验)在试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着老师提出新的、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由于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从而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加之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学习,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接受一门新的学科时,既会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也会相应的产生畏难心理。化学学科做为学生进入九年级以后新增的学科,科学性和实验性的学科特征,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难以适应的感觉。教师如何在这个阶段,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接受化学,从而爱上化学,对学生以后进入高中继续学习化学,显得至关重要。化学老师若能在实际教学中,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巩固加深已有的知识技能,温故而知新,就能做到有效降低新课程难度,消除畏难心理,保留学习兴趣,树立起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幅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九年级化学教师教学用书》;《小学科学》教材,《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3
一、化肥简介
1、氮肥
(1)、作用:使作物叶色浓绿。
(2)、常用氮肥:尿素、氨水、铵盐、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
2、磷肥
(1)、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2)、常用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含磷物质。
3、钾肥
(1)、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2)、常用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等。
4、复合肥料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复合肥料,如磷酸铵和硝酸钾(KNO3)等。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有效成分高。
5、使用化肥的利与弊: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合理使用会污染环境。
6、使用农药的利与弊:使用农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
1、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同时注意这类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篇4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5
王村学校
宋晓波
今年我担任初三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本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九(上)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篇6
祭祀秕谷髀间伶仃愕然恣睢鄙夷寒噤
深黛潺潺隔膜拮据拟定别墅褴褛撬开
栈桥煞白吆喝打盹汲水腻烦胆怯作梗
埠头占卜糙米拽住粜米迸裂斛子捻着
茶壶窠不屑一簇零沽一沓褡裢呷酒断髭
二、 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聚族而居 与日俱增 十拿九稳 郑重其事
吆喝张罗 一古脑儿 理直气壮 不惜工本
三、 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四、 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 《故乡》,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名。
3. 《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上学期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7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8
☆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6.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二、计算方法
1.样本平均数:⑴ ;⑵若 , ,…, ,则 (a-常数, , ,…, 接近较整的常数a);⑶加权平均数: ;⑷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准确。
2.样本方差:⑴ ;⑵若 , ,…, ,则 (a-接近、、…、的平均数的较“整”的常数);若 、、…、较“小”较“整”,则 ;⑶样本方差是刻划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特征数,当样本容量较大时,样本方差非常接近总体方差,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3.样本标准差:
九年级化学教学探讨 篇9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在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同学们会发现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再把变红的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加热同学们又会发现红色又会变成紫色。又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备的实验的方法,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着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七、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 篇10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绪言教学案例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设计
说说板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初三化学史入门教学图片素材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章题图 图2 东汉“酿酒”画像砖拓片 图4 唐代蜡染屏风 图6 扫描隧道显微镜
图8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 图10 用玻璃钢制成的船体
图1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3 越王勾践青铜剑 图5 战国前期彩漆鸳鸯形盆 图7 纳米铜
图9 单晶硅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提供基础材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案单元测评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测试(第2课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总复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测试(第1课时)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课件素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课件
课题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件 酒精灯的使用 课件 胆矾的研碎 课件 漏斗的使用 课件 试管夹的使用 课件 液体药品的取用 课件 量筒刻度的读取 用天平称量 课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量筒的使用 课件 酒精灯使用介绍 课件 胶头滴管使用介绍 课件 使用量筒量取液体 课件 用量筒量取10 mL液体 课件 固体药品的取用 水的沸腾 课件视频素材
《“走进化学世界”几组概念的辨析》微课 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取)粉末状固体的取用 过滤
酒精灯与用酒精灯加热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用研钵粉碎固体 仪器的洗涤 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用滴管吸取)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用研钵粉碎固体 仪器的洗涤 药品的取用 走进化学实验室 过滤
酒精灯与用酒精灯加热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图片素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章题图 图1-2 胆矾的研碎
图1-4 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图1-6 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
图1-8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图1-10 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图1-12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图1-14 准备收集气体 图1-16 呼出气体的样品 图1-18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图1-20 化学实验室 图1-22 化学药品柜
图1-24 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图1-26 液体的量取 图1-28 酒精灯的使用 图1-30 加热方法
图1-32 在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 图1-34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图1-1 水的沸腾
图1-3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图1-5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图1-7 中国古代炼丹设备 图1-9 燃着的蜡烛
图1-11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图1-13 空气样品 图1-15 收集呼出的气体
图1-17 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气体 图1-19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图1-21 常用化学实验仪器 图1-23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图1-25 液体的倾倒 图1-27 用滴管取液体 图1-29 酒精灯的灯焰
图1-31 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的孔里 图1-33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图1-35 试管的洗涤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设计
课题1 空 气 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flash)课题1 空 气 教学实录 课题2 氧 气 教学设计
课题1 空 气 教学设计 课题1 空 气 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策略单元测评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综合测试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归类解析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试卷课件素材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课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课件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件 臭氧空洞 课件
氧气(课件)空气的组成 课件 白磷燃烧实验 课件 氧气的制取 课件视频素材
《“我们周围的空气”几组概念的辨析》微课 铁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低温现象:液氮的应用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硫的燃烧
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三支蜡烛燃烧的现象为什么不同 探究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和收集方法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应用》微课 镁带燃烧 氧气的工业制法 大气污染与防治
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固体与液体发生化学反应 气体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图片素材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章题图 图2-2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图2-4 空气成分示意图
图2-6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化工原料、食品充氮防腐等 图2-8 大气污染
图2-10 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图2-12 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图2-14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图2-16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图2-18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
图2-1 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图2-3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图2-5 氧气的用途
图2-7 稀有气体用于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霓虹灯等
图2-9 空气质量日报
图2-11 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
图2-13 铁丝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图2-15 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示意图 图2-17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图2-19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探究实验
用量筒和锥形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哪个蜡烛先灭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再探究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探究性”设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链接科技新闻 让探究有新意 你也能探究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实验装置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趣味性”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延伸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创新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绿色化设计
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废输液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收集呼出气体有技巧
对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思考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绿色化设计
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的改进 对“白磷水下燃烧”实验的几种改进方法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说课
课题4 《化合价与化学式》 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概述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案例(1)
《元素》教学设计(第2课时)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题3 《离子》 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学 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设计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案例(2)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设计案例单元测评
《元素》同步测试 《分子和原子》同步测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综合评估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综合检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综合评估
《原子的结构》同步测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奥秘 综合检测题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能力提高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阶段测评
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课件素材《元素》教学课件(第1课时)《元素》教学课件(第2课时)《原子的结构》教学课件(...《原子的结构》教学课件(...《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原子的结构》教学课件 元素 原子构成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分子和原子
分子和原子视频素材
《“物质构成的奥秘”几组概念的辨析》微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例题解析
《分子的基本性质》微课图片素材
《化合价之歌》简谱、歌词及说明
图3-1 品红在水中扩散
图3-3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图3-5 几种分子的模型
图3-7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图3-9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图3-11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13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 图3-15 张青莲(1908-2006)
图3-17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图3-19 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元素名称 图3-21 道尔顿的元素符号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章题图
图3-2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图3-4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图3-6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图3-8 原子的体积很小
图3-10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图3-12 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14 原子的质量很小,通常使用其相对质量 图3-16 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图3-18 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 图3-20 氧元素符号表示什么
图3-22 超级市场的商品排列有序探究实验
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创新实验
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
“氨分子扩散”探究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对氨分子扩散实验装置的改进专题复习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疑难解析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复习
巧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有关“物质组成和微观构成”的错例诊断 巧用等化合价法则解题
2009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之物质构成的奥秘(Ⅱ)
200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物质构成的奥秘 2008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之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式与化合价学习要点归纳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例题解析 微观粒子宏观化试题解析
化学式计算中的假设策略 物质构成探秘 期末复习
2009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之物质构成的奥秘(Ⅰ)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梳理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学设计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第1课时)《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学 案 自然界的水知识概述 《自然界的水》的实验教学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例与反思 课题3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 别样的思维,意外的惊喜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第2课时)《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学习分子原子有妙招 水的净化与爱护水资源复习水资源环境调查的探究活动 课题3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课题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2)课题4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案例(1)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的实验教学*单元测评
《化学式与化合价》同步测试
《水的净化》同步测试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能力提高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阶段测评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同步能力检测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教材知识精要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检测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检测题
《水的组成》同步测试
《爱护水资源》同步测试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综合检测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单元 综合评估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拓展运用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测试
由“水”而获取的知识与方法 课件素材《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课...《水的组成》教学课件《水的净化》教学课件《爱护水资源》教学课件
《水的组成》电解水微观演示动画 分子和原子(PPT)课题1 水的组成 课件
品红在水中扩散(flash)电解水视频素材
课题2 水的净化 视频课例 氢气还原氧气铜 实验室制取少量蒸馏水 电解水的实验
氢气与空气的融和物达到爆炸范围遇明火发生爆炸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例题视频解析 氢气的性质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图片素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章题图 图4-2 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图4-4 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 图4-6 喷灌和滴灌
图4-8 水体污染来源示意图 图4-10 生活用水水费单 图4-12 污水排放标准部分内容 图4-14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图4-16 过滤液体
图4-18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左)和硬水(右)图4-20 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 图4-22 简易净水器 图4-24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图4-26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图4-1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图4-3 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树木枯死
图4-5 我国各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暂未列入)人均水量
图4-7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示意图 图4-9 水污染使鱼大量死亡 图4-11 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13 自然界的水 图4-15 过滤器的准备 图4-17 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图4-19 肥皂遇到硬水易起浮渣 图4-21 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 图4-23 氢气的检验 图4-25 电解水实验
图4-27 化学式H2O的意义探究实验
水资源环境调查的探究活动
分子运动实验的“绿色化”设计创新实验
对氢气爆炸实验装置的改进 对明矾净水实验的改进
对可燃性气体爆鸣及可燃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氨分子扩散”探究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由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想到铁架台的改进 自制微型水电解器
对“明矾净水实验”的改进
分子运动实验的“绿色化”设计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 专题复习
200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氧气、水、二氧化碳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梳理
200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氧气、水、二氧化碳
自然界的水 专题训练 自然界的水 专题演练
2008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自然界的水
2008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之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课件:白磷燃烧实验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3)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1)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件: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课件: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策略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2)单元测评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同步测试
《质量守恒定律》同步测试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综合评估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步测试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课件素材《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课件
课件: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件视频素材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微课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系列实验
为什么“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用研钵粉碎固体
胆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图片素材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章题图 图5-2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图5-4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图5-6 镁条燃烧 图5-8
图5-10
图5-1 氧化汞受热分解
图5-3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图5-5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图5-7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示意图 图5-9
图5-11 创新实验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验证量守恒定律 对“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的改进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学科综合型”设计专题复习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题型及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辅导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题型及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辅导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两招教你快速配平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几种常见题型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例题解析 两招教你快速配平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几种常见题型
200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学设计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让辩论融入化学 《二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第二课时)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设计(第2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氧化碳 教学实录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2课时)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案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案例 《奇妙的二氧化碳》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单元测评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第1课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同步测验(第1课时)
《金刚石、石墨和C60》同步测试(第1课时)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综合检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阶段测评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第2课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同步测试(第2课时)
《金刚石、石墨和C60》同步测试(第2课时)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力提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综合评估课件素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课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课件 二氧化碳说课
二氧化碳思维导图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视频素材
碳的性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气体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和收集方法 木炭吸附溶液中的色素 二氧化碳性质的系列实验 泡沫灭火器原理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酸雨对树木的危害 酸雨的形成 二氧化硫的可溶性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金刚石、石墨和C60
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固体与液体发生化学反应 气体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三支蜡烛燃烧的现象为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酸雨对鱼类的危害 酸雨对建筑的危害 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木炭吸附溶液中的色素 二氧化碳性质的系列实验 干冰的形成和升华图片素材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章题图 图6-2 石墨的结构及用途 图6-4 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 图6-6 单层石墨片 图6-8 古画
图6-10 石墨导电实验
图6-12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 图6-14 倾倒二氧化碳 图6-16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图6-18 二氧化碳的用途 图6-20 全球气候变暖
图6-22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图6-24 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图6-1 金刚石的结构及用途 图6-3 活性炭的用途 图6-5 碳纳米管
图6-7 透明的金刚石薄膜 图6-9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图6-11 生成炭黑的实验
图6-13 检验二氧化碳和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 图6-15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图6-17 干冰
图6-19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图6-21 炭火中一氧化碳的燃烧 图6-23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素材
“碳宝”减小碳足迹
有关二氧化硫实验探究题赏析
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溶解度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拓展探究创新实验
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 CO还原CuO的环保型实验设计 对“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实验的改进 尝试CO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方法 对灭火原理和方法实验的改进 二氧化碳趣味实验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实验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对“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的改进 一朵奇特的白花 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小改进专题复习
碳的化合物复习学案
2009年中考化学探究试题之关键词──二氧化碳
碳和碳的化合物
2008中考试题汇编──碳和碳的化合物
与地震有关的初中化学中考试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 期末复习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梳理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教学设计
7.1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7.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7.2 燃料和热量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说课单元测评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测试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综合检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能力提高 课件素材《燃烧和灭火》课件(第1课...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燃烧与灭火
课件:白磷燃烧实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件(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 课件
课件:燃烧与灭火视频素材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 粉尘爆炸实验
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
碳的性质 燃烧和灭火 燃烧条件的探索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图片素材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章题图 图7-2 古埃及人冶炼示意图 图7-4 火箭升空 图7-6 燃烧条件示意图 图7-8 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 图7-10 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 图7-12 加油站严禁烟火
图7-14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图7-16 利用燃料燃烧的高温烧制陶瓷 图7-18 煤的形成示意图 图7-20 煤燃烧
图7-22 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 图7-24 石油综合利用的部分产品 图7-26 海上采油 图7-28 池沼里含有沼气 图7-30 化石燃料的用途
图7-32 陆地冻土区可燃冰实物样品 图7-34 工厂排出的烟尘污染空气 图7-36 雕像受到酸雨腐蚀 图7-38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图7-40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 图7-42 太阳能电池路灯 图7-44 燃烧条件的实验
图7-1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图7-3 烹调食物 图7-5 燃烧条件的实验 图7-7 扑救火灾
图7-9 灭火器原理示意图 图7-11 粉尘爆炸实验
图7-13图7-15图7-17图7-19图7-21图7-23图7-25图7-27图7-29图7-31图7-33图7-35图7-37图7-39图7-41图7-43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利用炸药爆破拆除楼房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示意图 原油
灌装液化石油气 煤综合利用的部分产品 甲烷燃烧
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燃气燃烧出现黄色火焰 海域可燃冰实物样品 森林受到酸雨破坏
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 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
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示意图风力发电探究实验
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综合评估创新实验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用厨房用品制简易灭火器
对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对“面粉爆炸实验”的改进
燃烧条件探究典型例题解析
对一道有关探究燃烧条件试题的分析
对“面粉爆炸实验”的再改进 对“白磷水下燃烧”实验的改进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设计
对白磷燃烧实验装置的几种改进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对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探究实验设计之粉尘爆炸实验
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燃烧条件实验的“安全、环保”型设计专题复习
燃烧与灭火 典型中考试题解析
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篇11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
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广东教育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篇12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磷 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水+氧气(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四、离子
1、、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2、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炼钢 3.炭黑 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 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作用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和空气 3.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能源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 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二、金属材料
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2Mg+O2==2MgO;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总结】推荐阅读: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08-18
九年级上化学课题空气06-02
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试卷10-26
九年级化学上总复习07-07
九年级上化学第二单元09-04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实验目录10-20
九年级下化学溶液知识点06-05
广东教育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09-20
九年级化学复课总结09-09
九年级化学讲课总结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