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2024-09-24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精选11篇)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篇1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通知》和省政府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民生工程的精神,经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制定2011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和要求

2011年度全县建设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应纳入当地城镇总体发展规划,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方便群众活动的地方,不得建设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文化站要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规模不低于300平方米。功能结构为“四室一厅一场”,即要有书报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等,有条件的要规划建设露天舞台、篮球场、宣传栏等配套室外活动场所。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标准》要求,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质量要达到合格标准。

二、资金筹措

根据《桂东发和改局关于下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桂发改[2010]122号)文件精神,2011年我县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为2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每个文化站建设项目补助20万元,省

补助资金4万元。每个文化站设备配置约12万元,所需资金由中央、省财政解决。

三、工作进度

2011年3月底前完成建设方案的选择并与乡镇共同完成选址工作,完成施工图纸设计;

4月底前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招投标工作,落实施工队伍,开始施工;

8月底前完成工程主体建设,10月前完成外墙和室内装修;

四、任务分解

项目乡镇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证。

1、文化局为项目的牵头单位,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管和指导,制定管理制度、组织验收等工作。组织文化站配套设备的配送。

2、乡镇政府为文化站建设项目法人,负责提供土地、选址定位、图纸设计、地质勘察、预算标底、组织施工、工程监理以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等工作。

3、财政局负责预算内的资金保障,按工程进展及时拨付资金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4、建设局负责工程各个环节的监管和工程质量、安全

生产的检查。

5、发改委牵头负责编制建设规划、项目审批等项目前期工作。

6、监察局负责对资金使用和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五、验收办法

竣工验收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工程竣工后,有关乡镇及时向发改委提出验收要求,县发改委组织文化局、财政局、建设局、各有关乡镇及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验收。参加验收的单位要在竣工验收单上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验收合格后,文化站所有资产核入乡镇文化站固定资产帐目,固定资产由县文化局监管。

六、责任要求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各相关乡镇和县直部门要按照方案和分工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和责任,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责任人。要加强对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管理,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要加强廉政建设,厉行节约,保证专款专用。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篇2

从2008年开始, 我县17个乡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了中央投资项目。各文化站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培训室、多功能厅和站长室等, 功能齐全, 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作用。近几年来, 我县先后投入204万投入建设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并配置了电脑、投影仪、电视机、数码相机及音响和乐器等相关文化设备, 使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为我县基层文化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 文化站设施利不完备

由于长期投资不足, 部分文化站的扩建、翻新工作停滞不前, 致使部分文化站的馆舍、设施比较落后。各乡镇文化站的发展很不平衡, 文化站的内部设备出现了落后、不足的状况。馆舍面积虽然已达到标准, 但因馆舍大多数为老旧、简易建筑, 非常不利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长期发展。

(二) 设施闲置挤占挪用

据调查, 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的闲置或被挤占挪用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近两年, 省文化厅不断发来各项配套设施, 用于完善乡镇文化站的建设。设备包括电脑、服务器、投影机等数码产品, 但由于各文化站管理人员不到位或文化程度、文化专业的局限, 很多设备无法进行合理安装使用, 使得大量文化设施闲置。有些文化站还出现设备可以进行安装却苦于没有专业的管理软件, 和与设施配套的应用程序, 导致被挪作他用。更有甚者由于乡镇工作人员较多, 办公条件不足, 文化站馆舍挪为他用, 使文化站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三) 文化站人员管理模式陈旧, 队伍不稳定

近几年来, 随着乡镇体制改革, 乡镇文化站隶属镇政府领导, 业务接受文化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 文化站的经费、人事权下放到乡镇政府, 县文广新局、文化馆与乡镇文化站只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在这种“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 业务接受文化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下, 文化工作处于被弱化的趋向。管理体制不顺, 造成乡镇缺乏文化站人员或文化专干不专, 文化干部挪作他用, 常年承担其他行政工作任务, 难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 严重影响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 文化站经费投入不足, 极大地限制了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 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文化活动的不断增加, 经费不足始终是制约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我县乡镇文化站的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补贴, 极少部分的社会赞助, 经费的投入不足, 严重影响了文化站的辅导、培训、文化娱乐活动, 购置设备、道具, 图书室的图书更新等正常活动。全县绝大多数乡镇文化站, 除了乡镇要求文化站配合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指定性活动才给予适当经费外, 其他所需的事业经费均无从筹措。人员经费不能保证, 由于人员不够, 许多活动室不能按时对群众开放, 从而严重制约了基层文化站职能的发挥。

三、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领导重视程度, 经济保障落到实处

首先, 要提高领导对文化站的地位、作用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民日益增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早逐渐的提高。农村特色文化、广场文化, 以及文化下乡和农村各类文化节庆等不断深入开展, 领导者应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加强对文化站建设的领导, 使基层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其次, 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落实好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的经费, 是保证基层文化活动持续性开展的重要保障, 乡镇领导要把文化站建设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决算, 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经费不足的困境。

最后, 加强对文化站工作的考核。根据文化主管部门的考核目标, 结合本乡镇实际, 年初提出计划, 年终组织检查考查, 奖勤罚懒, 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二)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乡镇文化队伍建设是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另一个基础保障。文化工作人员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 直接影响到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和文化活动的质量。针对文化站人员“占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或长期缺少工作人员等现象, 乡镇领导要对文化站工作人员实行专职专用, 对缺少工作人员的进行及时的补充, 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 精力充沛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 业务要培训, 素质要提高

文化主管部门要定时安排对乡镇文化站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的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同时积极协助文化主管部门对基层文艺骨干队伍进行长期的、有计划的、有特色的培训辅导, 提高基层文艺骨干的艺术水平, 逐渐带动周边群众文化水平的提到, 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活力。

(四) 建立文化站示范点, 带动全县文化工作的开展

在全县范围内分区域、分等级、分特色的打造出4到7个示范点, 组织乡镇分管领导、文化站站长和工作人员观摩、学习, 相互之间交流经验, 使文化工作相对落后的乡镇有学习的榜样, 带动全县乡镇文化站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国家设立、政府举办的乡、镇一级的最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机构, 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工程之一, 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 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提高农村业余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晓宇.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 (18) :190.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之我见 篇3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2-01

乡镇文化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其功能萎缩,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境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把文化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从此,吹响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号角,拉开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帷幕,掀起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新热潮。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党和国家在农村设立的基层文化机构,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宣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转变群众文化广泛享有免费式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了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所赋予的新任务,必须认清当今网络时代公共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必须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水平,必须建设新型的数字化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各级财政投入了真金白银,加快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步伐,现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得到了改观。但是,与新时期新形势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其中站房面积、室外文化广场和文体场地活动面积、文化设施设备、多功能服务设施、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以及“杜鹃花工程”等,还不能全覆盖、完善和达标。因此,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再次加大投资力度,才能实现中央、省、市和县所确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

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核心建设是文化阵地建设,一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文化阵地建设服务。首先,必须抓好主阵地各项文化项目免费对外开放,必须抓好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文化阵地建设,必须将站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室、文艺演艺室、文化科技展览室及多功能服务厅等“四室一厅”全面对外免费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阵地对外开放必须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化、常态化。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对外开放基本上是“三三”制,即有三分之一基本上全天候对外开放,有三分之一半开放,上午开放,下午不开放,白天开放,晚间不开放,尤其农民白天劳作,晚间需要文化生活,晚间开放是最佳时机,而且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必须抓住这一开放有利时机。还有三分之一文化站常年关门,将现有的文化设施设备闲置,束之高阁;有的乡镇将文化设施另作它用。后者缺乏思想认识,未能认清形势,未能转变思想观念,未能转变工作作风。

及基层群众所需,为基层群众方便而方便。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电影看电视难以及晚间农民想进文化站休闲活动难上加难等老大难问题。文化站定期或不定期送书、送科技知识到田间地头,到农民群众手中,送戏送电影到社区到村庄。为基层群众就地取材自编自演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富的欲望,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不出村不出户有书看有戏看有电影电视看。三是对外开放多种形式、多样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对外开放要改变过去报刊阅览单一坐等式,“一张桌子一张椅,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状况。为适应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全方位多种形式多样化对外开放。除现有的图书报刊阅览开放外,同时要开辟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公共文化共享信息室,文艺演艺室,科技文化展览室,多功能服务厅对外开放。

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新的管理体制

国家财政、人力资源、文化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调研,对目前乡镇一级农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还不能到位的情况下,拿出一个明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财、物“三权”政策措施,加强和调整乡镇综合文化站现行管理体制。建立上下班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制度、轮岗制度、奖惩制度。在人事管理上、人员招录、年检考核、任务分配、工作调动、工资调整、职务晋升,人事任免都要与实绩挂钩。乡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新的文化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能力,不断激发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活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篇4

时间:2011-11-15 来源: 作者:县文广新局 浏览:1078 字体:大 中 小

我县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并列入民生工程建设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共8个。第一批6个,第二批2个,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建设完工。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召集县发改委、文广新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及乡镇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组织实施。根据2009年县长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由乡镇作为建设主体,县发改委、文化、财政相关部门承担监督、指导等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努力,现在已经全面完成8个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前期工作进展快而有效

一是成立了黟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土地局、规划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及协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民生工程建设领导组,确定分管领导,安排文化站建设联络员。二是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县政府文件下发,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和进度。三是及早布置选址等工作。在接到任务之初,分管副县长及时组织县发改委、文广新局等部门领导到各乡镇现场督促落实文化站建设任务,把文化站建设要求和设计参考图纸送到各乡镇供他们及早部署。四是根据文化站建设资金要求,及时配套资金。五是县政府与县文化部门签定了工作责任状,明确了工作责任和奖罚措施。

二、认真开展建设用地选址工作,确保选址符合文件要求 我县八个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经过县发改委、文广新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和乡镇自身的努力工作,按要求完成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申报等工作,并及时动工建设。

三、及时推荐设计方案,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落实建设任务 我们及时传达省对皖南地区建设文化站建设参考图样,按省文化厅统一“四室一厅一广场”设计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要求山区洪星、美溪、柯村、宏潭4个乡综合文化站面积320平方米以上,山外西递、宏村、渔亭、碧阳四个镇综合文化站面积420平方米以上,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方便实用。各乡镇确定了综合文化站设计方案,请有资质的设计院按要求设计图纸。同时办理土地、建设规划、勘探和施工等手续,进行招投标工作。综合文化站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等经县发改委和文化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工程经过县统一招投标后,确定了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建设质量由施工队伍和监理公司、县质量监督管理所共同负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建成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各具特色,宏村镇综合文化站坐落在景区内,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地特色,在设计和构建上模仿古民居特色,整个大厅顶部和室内装饰普遍用了木雕,悬挂仿古装饰灯笼,外墙使用古民居土灰色,内部厅室合理布局。西递、渔亭、碧阳、柯村、洪星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是2层综合楼建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人口聚居地,美溪乡3层文化站综合楼,室外广场布置健身设施,都已建设完毕,设有单独的通道,有利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综合文化站大楼周围进行了绿化,各站大楼醒目处镶嵌了省文化厅统一规定的规范名称和字样“**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统一标示。

四、建立项目资金专户、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

我县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总投入512万元,其中工程建设432万元,内部设施购置80万元。工程建设每个站中央投资12万、省13万、县投入5万,乡镇自筹192万元,内部设施购置中央、省、县各投入5万、3.5万、1.5万。我县在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设立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单独建帐,专人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县财政局根据施工进度和合同约定,按时拨付,资金拨付申请表由建设单位、县发改委、文广新局、财政局四方签字,银行转帐,使用正式发票支付到施工单位。8个文化站80万元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设备等内部设施采购由乡镇根据文化站各职能室要求结合本乡镇特色,申报采购清单,县文广新局进行指导审核后由县政府采购办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现已全部落实采购到位,调试结束,投入使用。

五、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进度督查。

县领导在建设过程中多次到建设场地了解工程建设进度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县政府又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布置有关工作。分管副县长等多次召集文化站项目建设会议,对工作进行多次研究和督促检查。县政府督察室、民生办、发改委和县文广新局等多次对文化站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协调有关工作,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上级中央投资项目督察组和发改委、文化主管部门等也多次来我县进行工作督促检查,指导文化站的建设工作。由于重视项目的督促检查工作,我县文化站项目建设比较顺利,于2010年10月份全面完成我县文化站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县级项目验收组的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文化站内制作和展示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各功能室管理办法和乡镇的特色活动展板,宣传乡镇地域特色文化。

六、广泛宣传文化站建设工程。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篇5

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07]33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济宁市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济办发„2007‟32号)要求,为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就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着眼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济宁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以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增强服务,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活力得到明

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和完善,为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二)目标任务

由市、县、乡三级财政配套投入,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新建、改建和扩建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个村文化大院,通过三年的时间,有效改善乡镇和村文化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改革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提高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到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三级以上文化站建设标准,其中所有社会文化先进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必须达到二级以上文化站建设标准,所有村文化大院必须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较高政治与专业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和合理有效的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显著改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当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农村乡镇社会事业的发展平台。

二、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

(一)功能定位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课外活动等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具体职能是:

1、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录相放映活动;

3、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4、开办图书室,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

5、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

6、指导和辅导村文化室、俱乐部和农民文化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7、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

8、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委托协助管理当地文化市场。

村文化大院在职能上相近于乡镇综合文化站。

(二)建设标准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场所要便民服务,建在乡镇村居的主要街道上,不得建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原来在乡镇政府办公场所内的文化服务设施设备要逐步搬出政府办公场所。城市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要提升档次、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便利居民,能够满足向群众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其面积参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不做硬性要求。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一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1200—1500平方米,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

面积120平方米以上,藏书1—1.6万册;报刊阅览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20个以上,订阅报纸15种、杂志20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12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80平方米以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10台以上,有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座席3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文艺演出的条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2-3人。

二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1000—1200平方米,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面积120平方米以上,藏书1万册;报刊阅览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20个以上,订阅报纸10种、杂志15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60平方米以 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16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不少于10台或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8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座席3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和小型文艺演出的条件,配备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1-2人。

三级文化站:综合设施建筑面积为800—1000平方米,设有七室、一厅、一场,即图书室(馆)、报刊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教育培训室、影视多功能厅、休闲文化广场。图书室(馆)面积80平方米以上,藏书6000册;报刊阅览室面积50平方米以上,拥有阅览座席16个以上,订阅报纸8种、杂志10种以上;文艺排练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游艺活动室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包括乒乓球活动室、台球室、象棋扑克室等;展览室面积160平方米以上,能举办各类小型展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室面积60平方米以上,配备电脑或投影设备;教育培训室面积80平方米以上;影视多功能厅建筑面积300—500平方米,座席200—400个;休闲文化广场,具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小型文艺演出的条件,有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

2、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

一级文化大院:村文化大院设施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以上,能够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一般设有四室即: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其中,图书室藏书3000册左右,订阅报刊杂志10种以上;娱乐室备有象棋、军棋、扑克、麻将等4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台球等两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投影仪、收录机、音响等设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电脑不少于10台。村里有自身特点的大型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或文艺演出队伍,每年至少举办6次以上各类文化活动,有一定规模的村文化广场。

二级文化大院:村文化大院设施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

以上,能够提供图书、报刊、文艺、娱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一般设有四室即: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其中,图书室藏书10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5种以上;娱乐室有一定的娱乐工具和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收录机等设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室有电脑或者投影仪。村里有20人以上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或文艺演出队伍,每年重大节庆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有一定规模的村文化广场。

三、资金来源和实施步骤

(一)资金来源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所需资金由市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乡镇自筹资金等多渠道筹措解决。

(二)实施步骤

1、立项。全市根据县市区乡镇和村居总体情况分配建设数量,每年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村文化大院,三年完成全部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和一定数量规模的村文化大院建设。列入规划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由市财政专项补助20万元,其他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和乡镇共同解决。列入规划的村文化大院由市财政专项补助3万元,其他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和乡镇共同解决。各县市区也要确定本年度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的建设规划。

2、县市区自主建设的奖励政策。市政府鼓励各县市区在全市统一立项之外自主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设进度。凡县市区自主新建、改建和扩建,于2010年

底前通过检查验收并挂牌的,达到一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30万元;达到二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25万元;达到三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的奖励20万元。

3、验收表彰。由市县市区提出申请,市里组成验收小组,对建设完毕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对照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市委两办授予“济宁市×级文化站”和“济宁市×级文化大院”荣誉称号。

4、配套设施设备。市政府设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奖励基金,每年100万元用于验收合格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市里其他涉农扶持设施设备如体育、民政等也要优先考虑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

四、组织领导和运行管理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是我市落实省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建设文化繁荣新济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要切实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为做好这项工作,市里成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市领导任组长,宣传、文化、发改、财政、农委、民政、体育、科技、新闻出版、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班子,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站

工作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乡镇文化站投入机制,切实保障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专项业务和事业项目经费,确保乡镇文化站切实发挥作用。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篇6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作用

一、引言

作为农村仅有的文化事业单位和基层文化建设的核心单位, 引导农村基层文化活动规范化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主要职责, 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相关主题活动, 让人们参与活动中来, 能有效地消除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如今, 社会经济水平得以提升,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 其精神文化需求也得提高。因此, 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发挥其作用, 积极配合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工作, 使诸如广场、公园等文化基础建设项目得以健全;积极组织并开展相关主题文化活动, 激起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活力, 将相关思想文化渗入群众日程生活中;配合上次文化管理部门, 做好文化遗产拾掇工作, 贯彻落实文物普查工作, 积极创建文化先进镇。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文化活动的载体与场所, 它决定基层文化建设的进程。对此, 本文将浅析基层文化现状, 并提出如何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 使基层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

二、基层文化现状

三个代表明确指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由此可知先进文化的重要性。而基层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前要, 若没有良好的基层文化做铺垫,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无疑于空口说白话。目前, 我国基层文化所存在的弊端包括有:

其一, 乡镇综合文化站内活动器材较为老旧, 不能满足活动开展的需求, 基层文化站除却拥有诸如电视机、民乐器材等以外, 很少拥有现代化设施;其二, 多数乡镇没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 相关领导、专家仅注重文化建设理论, 没有投入文化队伍建设中, 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 从而很难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其三, 受于现实社会的挤压, 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从而在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发挥其权威, 没有良好的号召力, 难以形成长远的规划;其四, 基层文化大多具有公益性质, 没有较好的经济收入, 微薄的财政拨款仅能维持相关单位基本运营, 没有更多的财政支出使得乡镇综合文化站不愿投入基层文化建设中。总而言之, 我国基层文化良莠不齐, 部分农村缺乏文化活动的开展, 其文化市场以健康, 使得群众的责任感逐渐淡化, 道德素质下降, 加之传统封建迷信的影响, 基层文化形势不容乐观, 殷切地需求加快基层文化建设, 使乡镇得以良好发展。

三、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站作用途径

(一) 健全基础设施设备

宣传思想教育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根本职责, 对此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文化活动, 能使人们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 思想道德情操得以熏陶, 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 因此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具有公益性、服务于基层群众的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场所, 必然应当兼备健全的文化设施设备, 须跟上时代潮流。如为满足群众共享文化信息资源, 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电脑, 建设电子阅览室, 并组织技术人员定期的维护与升级, 使群众在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图书室能使群众的文化知识得以提升, 能拓展群众视野, 提升相关技能, 因此, 图书馆要有满足不同受众人群的需求, 就必须拥有更多的新书和报刊等, 老年人偏爱健康杂志, 儿童则偏爱故事漫画, 家庭主妇更偏向于女性杂志等;还须完好无损的体育设施, 以满足群众运动与健身的需求。

(二) 高度重视思想文化

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基层群众文化能有效地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 相关部门要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力度, 深刻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对群众文化工作状况要时常进行调查研究, 以使实际的工作问题得以消除。在文化建设目标管理工作中纳入文化工作, 使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有事做, 有人管, 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态势。比如说, 乡镇党委要切实加大文化建设重视力度, 建立相关领导机构, 拟定先进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将基层文化建设事业所耗经费纳入乡镇年度财政预算中, 并制定有效地未来发展规划。

(三) 积极招揽优秀人才

乡镇综合文化站能够科学有效、井然有序的发挥服务作用, 很大程度上受相关工作人员的影响, 优秀人才能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然后, 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人才队伍大多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处从事文化工作的, 文化站人才匮乏, 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知识相对缺乏、思想观念相对传统。换言之, 乡镇综合文化站学历普遍偏低, 知识层面较低;专业文化工作人员少, 难以形成有效的专业技术评定职称。所以, 乡镇综合文化站切实完善其内部队伍的管理、评定、利用以及奖惩制度, 形成相对规范的文化队伍和编制以向全社会发出公开招聘信息, 以招揽优秀人才。面对乡镇文化主题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 拟定相应的人员奖惩制度, 加强日常活动评定工作, 奖优罚劣鼓励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参与工作方式与活动形式的创新工作中来, 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文化活动提供依据。基于此积极招揽优秀人才, 制定相关人才管理制度, 能使基层文化于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得以有效的提升, 从而开发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项目。

与此同时, 切实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能使文化站作用得以最大化发挥;积极开展乡镇文体活动, 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以改善。

四、结语

基层文化活动能使群众文化生活得以丰富和改善, 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肩负组织协调、统筹安排, 促进社会齐抓共建的重要价值。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 有效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主观作用, 能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前提, 从而使基层文化得以完善健全。

参考文献

[1]孙彦琴.如何发挥乡镇 (街道) 文化站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 2012 (19) .

[2]吕玲芝.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 2013 (01) .

乡镇综合文化站整改通知 篇7

关于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进行整改的

紧急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30日省文化厅及州文化局对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发现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存在很多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国家文化部每年对“两馆一站”实施免费开放进行专项经费补助的问题。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将相关问题通知如下,请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立即整改。

一、存在的问题

1、面积不足。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六大功能室使用面积不足300平方米,且六大功能室标识不明确。

2、功能室被占用。主要表现在与村委合建的综合文化站的功能室被村、支两委或其它部门办公占用。

3、产权不明确。乡镇综合文化站与村、支两委(或司法所)办公用房的产权没有具体的资料印证。

4、办公场所未相对独立分开。乡镇综合文化站与村、支两委(或司法所)办公用房交错混杂,未成体系,不便开展工作。

5、标识不明确。“瓮安县XX乡(镇)综合文化站”未

挂牌,六大功能室也未挂牌明示。

二、整改要求

1.各乡镇要对综合文化站主体结构和装修完工状况及六大功能室的分配布局的有关要求进行插缺补漏。特别是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六大功能室的分配布局,各功能室使用面积和建筑总面积不能少于300平方米。

2.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特别是合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在用房及功能上被村、支两委或其他部门占用的,各乡(镇)一把手要严格督促其退还给乡镇综合文化站使用。

3.各乡镇必须明确乡镇综合文化站产权划分,确保综合文化站与村、支两委或其他部门办公用房相对独立分开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4.各乡镇要将当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各功能室牌和中央(16万)、省(4万)、县(4万)投入资金标示牌及时制作挂好。

三、整改时限

各乡镇务必在2011年12月20日前全面整改完成并申请县级验收。

县政府督查室将于2011年12月20-25日对各乡镇整改的情况进行督查。

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各功能室布局及有关要求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主题词:乡镇 文化站 整改 通知

瓮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综合科 2011年12月5日印发

共30份

瓮安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各功能室布局

及有关要求

根据《贵州省建设厅文件》黔建科标通(2008)447号,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设计通用图集的通知,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采用图集中方案二建设,总建筑面积为299.6平方米,长22.2m,宽12.3m。拟用场地为较平整,主体建筑(建议朝向)为南北朝向布置。

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本功能分为文化活动区、培训教育区、管理区。具体分为:

1)多功能活动厅:面积91.17平米,主要用于小型演出、文艺排练、游戏等活动。

2)书、报刊阅览室:面积28.75平米,主要用于图书、报刊的借阅。

3)培训教室:面积37.46平米,主要用于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

4)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面积18.89平米,主要用于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相关电脑、网络等。

5)管理用房:面积17.34平米,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办公。

6)值班室用房:面积7.71平米,主要用于值班人员值班。

各功能室面积严格按照图集标准和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建设。

注:上述要求来源于州建筑设计院审定的《瓮安县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乡镇综合文化站具体工作汇报 篇8

一、基本情况

长宁镇综合文化站地处长宁镇政府驻地南100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站内设有四室(培训辅导室、多媒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信息共享室),各类设备器材齐全,文化活动正常开展。中心文化广场建设面积为3500平方米,设有110平方米的露天舞台,建设投资30万元。

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4名,平均年龄28岁,均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站办文艺团队5支,共计300余人,建立文化人才资料库,主要项目有戏曲,书画,秧歌、锣鼓及广场舞。

二、运行情况

每月在下乡的过程中对22个行政村文化骨干和文体爱好者定期进行指导。馆藏图书3000册,年馆藏图书流通率为30%,开展优秀读物推荐4次。我站每周常设免费活动项目对外开放均达到42小时以上,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今年以来开展的大型文体活动已达4次,单项性文体活动5次,组织群众进行培训辅导共计7次。

站内配置有信息资源共享设备电脑10台,并利用其便利条件开展各类活动5次,编辑各项资料4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全镇范围内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逐一进行摸底整理,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当即指出并责令整改。设立专门意见箱,定期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逐一解决落实,公众满意度测试反响较好,满意度达到了91%。

长宁镇位于XX县城东北15公里处,东与兴平交界,辖22个行政村,7900户,3.2万人,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0亩。

近年来,我镇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作为稳定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进万家”的各项措施,为构建和谐武功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的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确保有人负责;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入脑入心;三是制度到位,确保有章理事;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夯实平安创建的防控基础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稳定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全镇共配有22名信息员、40名联络员。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镇调解中心由5名调解员组成,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服务,真正让调解中心发挥应有作用。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配齐了22个村的80名调解员队伍。截至目前,全镇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余起。三是强化治安网络建设。全镇22个村全部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全镇共组织118多人参与治安联防,我们还以工作区为单位,分别成立了13个治安警务室。真正实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在镇金融系统、邮政部门、学校、医院、商场等重点单位设置7处视频监控,在主要路口和路段设立2处道路治安卡口、5个堵截点,基本消除了防范“盲点”,实现了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技防全覆盖。

三、抓好“双基”建设,全面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深化“平安进万家”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二是提高平安创建队伍素质。坚持素质强队伍,政治建队伍,大力加强队伍全方位建设,切实加大了综治干部使用和职级配备力度。在部门评议中,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满意率都位于前列。

四、齐抓共管,形成平安创建的新合力

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今年以来,共发生治安案件10起,无刑事案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2%和100%。二是抓好“八线治理”(打霸治痞、烟花爆竹、校园周边及网吧、农村、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出租车行业、盗抢机动车、商贸等),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三是开展系统创建,形成点线面互动新机制。全镇初步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创建工作新机制。四是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确保安全生产。深入普及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总之,上半年我镇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强势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逐步显现,直接影响创建活动的.发展进程。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群众积极参与不够。人民群众是创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支持率决定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尽管我们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但群众参与创建的意识、自我防范的能力提高不明显,仍有入室盗窃、街头诈骗、路面盗窃机动车等案件发生。二是有效打击效能不高。由于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有增无减,加之镇域内技防投入存在不足,安装率较低,给违法犯罪留有缝隙。三是满意度不高存在诸多客观因素。在电话抽查中,面对老人、妇女接听电话的居多,群众的水平有限,加之农村群众的家务、农活多,有的没有耐心听完电话,有的思想表达不够准确,尤其是抽到一些个人对政府诉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的电话户,回答明显带有个人情绪,不尽人意(近期,镇南木材市场改造项目在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正式下发停工通知后,经多家中、省媒体跟踪监督,发现未形成明显的停工迹象,而且仍有个别群众心存不满,不断向媒体反映,给镇政府造成了严重影响和舆论压力,这也是目前满意度不高因素之一)。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篇9

xxxx年x镇综合文化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体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以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工作作风,结合三报到工作,深入一线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坚持以群众文化需求为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导向,开展了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现将x-xx月我镇文化站开展的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助推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

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一是强化领导,按照实际工作情况及时调整党委班子分工,明确了由镇人大主席(正局级)具体分管文化工作。二是加强人员配备,对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明确了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三名兼职工作人员协助做好全镇文化事业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促使文体活动有序开展

坚持办好图书阅览、板报、标语粘贴、广播等阵地宣传活动,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好地树立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一是加强文化站管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镇文化站每月初听取站内工作人员、村文化活动室管理人员工作安排开展情况,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更改,确保群众第一时间享受到文化服务。二是加强学习教育,提升镇村文化工作人员知识业务水平。组织全镇文化干部在参加县级活动以及兄弟乡镇活动的同时,参观学习先进单位开展文化工作的方式,取长补短,提升镇文化站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坚持免费开放,及时满足群众需求。坚持图书阅览室每周开放至少xx小时,阅览达xxxx余人次,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至少xx小时,阅览人员达xxxx余人次,电影放映xx场,观看人数xxxx余人次,月花社区广播站播放节目xx期,开展各类培训班x期总人数达到xxx人次。四是加强体育健身器材管理,满足镇域群众锻炼需求。在各村明确专人按健身点位区域进行管理,每月听取各村分管文化的同志就健身器材使用管理情况的报告,对损坏的器材及时进行维护,有效的保证了镇域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五是做好本镇区域内的“扫黄打非”工作。坚持对网吧等娱乐场所一周一查,对疑似存在出租和销售音像制品的商铺实行突击检查和一月一查的方式,确保全镇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镇域百姓文化生活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篇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是指由政府设立,负责开展农村社会宣传教育、图书阅览、文艺演出、科普培训、广播影视、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活动,承担乡镇文化事业管理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乡镇均应当设立文化站,并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第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文化站的日常管理。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文化站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县文化馆、图书馆等相关文化单位负责对文化站开展对口业务指导和辅导。

第四条

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对在文化站建设和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第二章

机构和职能

第五条

文化站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不得随意合并、变更或者撤销,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第六条

文化站的主要职能包括:

(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普法教育,传播科技文化知识。

(二)组织开展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广播、电影放映等文化服务。

(三)开展图书借阅和读书指导活动,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提供数字文化服务,组织建立农村图书和信息服务网络。

(四)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传承活动。

(五)指导村文化室和农民文化户开展文化活动,培养农村文化骨干。

(六)受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第三章

人员和经费

第七条

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数额,应综合考虑文化站所承担的职能和工作任务及所服务的乡镇人口规模确定。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聘任文化站站长,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公开招聘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

文化站站长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备开展文化站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热爱文化事业。

第九条

文化站工作人员应当参加省、市、县文化行政部门举办的岗位培训,掌握相关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十条 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聘用人员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并按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第十一条

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参照安徽省群众文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执行。第十二条

文化站工作人员,应当专编、专职、专用。乡镇人民政府不得随意调离、辞退或者借调。因特殊情况确需调离、辞退或者借调的,应及时聘用其他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文化站工作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

文化站的日常运行和业务活动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核减或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

设施和设备

第十四条

文化站设施包括站舍和内部配套设施。文化站站舍建设应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按照“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要求,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全省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功能。经济状况较好、人口较多的乡镇可增加面积。

文化站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性质依法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建设用地由政府无偿划拨。

第十五条

文化站站舍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设规范,选址应当在交通便利、位置适中、方便群众参与的地方,并预留一定的室外活动场地。文化站的选址、设计、功能安排等,应当征得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标准球场和影剧院等文体活动场所。第十六条

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应当合理划分功能区,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其室内部分一般应当包括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培训室、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室、老年和少儿活动室、体育健身活动室、多媒体播放室等。按照功能划分相应配备书报刊阅览设备及培训室桌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IPTV、电脑、投影设备、移动播放器等),基本乐器、欢庆锣鼓及当地特色文化活动必需设备,音响、灯光、摄影等设备,体育活动健身器材等。

第十七条

征用、拆除文化站基础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应当征得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同意,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择地重建。复建后的文化站基础设施不得低于原有的规模和条件。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转让、出卖处置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依法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第五章

活动和管理

第十九条

文化站举办的文化活动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禁止文化站开展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或有损国家荣誉的活动。禁止传播淫秽色情、邪教迷信以及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二十条

文化站应免费向群众开放,保证每周5-6天的开放时间。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农闲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文化站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开放时间和活动内容向群众公示。

第二十一条

文化站在经常性文化活动之外,全年举办在当地有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

第二十二条

县文化馆、图书馆应当加强对文化站的业务指导,通过人员培训、上门辅导、文化下乡等形式,丰富文化站的活动内容,提升文化站的服务水平。第二十三条

开展文化站星级评定活动,按照《安徽省乡镇文化站星级评定标准》,定期对全省文化站实施检查评估,动态管理,评定相应星级,予以挂牌。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文化站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图书借阅、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科普培训等业务工作制度,并制定考勤考核、档案管理、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等管理工作制度。

第二十五条

文化站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潮等器材,大型活动应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文明卫生的活动环境。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街道(社区)文化站(室)等,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厅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 篇11

作者:县委宣传…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149 更新时间:2008-6-20 9:27:58

近年来,随着“十百千万”宣传文化工程的大力实施,一大批乡镇综合文化站陆续建成,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文化阵地短缺的问题。但从整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行情况看,仍然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等一些问题,如何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丰富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一、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从2000年开始,巫溪县通过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资助的“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资助的“十百千万”宣传文化工程,建成了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调查和统计,这些文化站中除了2个活动开展得比较好外,其他的不同程度的存在挪用(当成乡镇人民政府的办公场所)、闲置(一座空房子)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领导“三重三轻”的指导思想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一些党政领导干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其他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因此对文化建设工作仍然“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是重“大件”轻“小件”。没有处理好房屋建设与文化设施建设的关系,在建设乡镇文化站的时候,不有效的分配建设资金,挪用设备购置资金把房屋建大,后期因为资金紧张,致使设备无法到位,最终形成“空壳”现象。二是重争取轻作为。有的乡镇存在着为争取资金而申报项目的思想,忽视了国家投入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造成项目到手后,既不能按期按质实施,更没有按要求对文化站实施管理和使用。三是重短期轻长效。90%的乡镇文化站注重一次性建设,应付上级检查。在后期管理和运营中,既没有财政投入,又不积极想办法争取其他支持,形成一种变相的“不作为”和浪费国有资产的行为。

(二)文化经费“三大难题”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瓶颈。从调查的情况看,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现象,而乡镇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使一些本应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是上级投入“少”。从市级财政配套的10万元建设资金和5万元的设施购置资金看,只能解决乡镇建设资金的48%(300个平面按照成本价每个平面700元计算),即使后来加大投入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口。形成了一种出现“不建不欠、建了就欠”现象。二是本级配套“难”。在贫困区县,县级财政还不够发放职工工资,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基本上都是靠中央财政和市级财政的转移支付维持,乡镇财政更是雪上加霜,90%的乡镇都是高额负债保证机关正常运行,因此,县乡财政的配套资金基本上是一句空话,而且,随着土地使用的越来越规范,乡镇无偿的划拨土地也基本不可能。三是市场投入“无”。贫困地区受文化项目不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影响,通过市场本身融资文化站建设是不可能的。同时受乡镇文化站“公益性”的影响,乡镇既不敢放开手脚干,又不会想着法子干,造成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市场资金也相应不能流入文化站。

(三)管理机制“三不到位”是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三重三轻”的指导思想,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管理机制不到位。一是上级政策制定不到位。《“十百千万”宣传文化工程管理办法》有些条款制定不合理,比如地方不允许建在政府大院内,不允许合建等,这与乡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合一的现实不相符,而且造成乡镇既有的资源闲置与无法划拨文化站建设用地的新一轮矛盾。二是内部制度规范不到位。大多数文化站没有制定必要的工作职能职责等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凭乡镇领导的激情开展工作,还处于一个“见子打子”“零星作战”的局面,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短期计划。三是责任分解落实不到位。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实行的是“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处于“一方不愿管,一方管不了”的“两不管”境地或真空状态。

(四)文化人才“三不合理”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精简,文化干部兼职现象十分普遍,更有部分乡镇将无法胜任其他工作的人员安排为文化干部,加上后期培训不力,致使乡镇文化干部在承担乡镇文化工作力不从心。一是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如巫溪县共48名乡镇文化站干部,平均年龄43岁,其中,50-59岁的16人,占总数的33%;初中学历16人,占总数的33%,大专学历的10人,占总数的21%,均不具备文化专业水平。从上面可以看出,文化人才年龄严重老化,同时文化程度太低。二是乡镇人才后期培训流动不合理。一方面人才不能胜任工作,一方面农村大量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不能进入文化工作队伍,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同时,缺乏后期的培训工作,使得乡镇文化人员的工作方法停留在“老三篇”,中听不中用,也使得在开展工作时找不到突破口和落脚点。三是乡镇文化人才队伍政治经济待遇不合理。目前,乡镇文化人才队伍年轻的被挪作他用,老龄的被闲置不用,真正因为文化工作被提拔的基本上没有,而且因为乡镇经济物质待遇差,造成优秀的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

二、强化乡镇文化站管理和使用的对策思考

乡镇文化站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新时期农民文化多样性、健康性、农业科技化的需求很不协调,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影响城乡社会的和谐。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强化科学领导保证。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必须紧紧抓住乡镇党委政府领导这个“龙头”,在充分放权给乡镇的同时,强化乡镇的责任感,从而强化他们对乡镇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他们对乡镇文化站的使用。

1、落实“两线三级”的责任体系。“两线”就是业务指导线和行政管理线;“三级”就是市、县、乡三级。科学设置“两线三级”的责任体系,一个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分”就是要有效分工,要把文化站的责任日常管理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头上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而文化局只能注重业务指导,要走出管得过多、过死的局面,让乡镇文化站发挥好作用。合就是要分工合作,乡镇党委政府和文化业务管理部门要经常沟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从而让文化的使用既符合政策,又服务地方政府,进一步把文化站使用“活”,使用“实”。

2、建立“四个一起”的考核体系。要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规划,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文化考核体系。将农村文化建设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县、乡镇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提拔任用、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做到“两手一齐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农村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强化活动经费保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贫困区县开展文化活动,其制约瓶颈就是经费制约,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变欠帐建设的现状,一方面要规范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1、建立“1+1”的多元投入体系。第一个“1”是指政府投入,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市财政增,逐步增加乡镇文化站的投资总额,减轻乡镇文化站建设压力、降低建设难度,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科学规划,小型投入设备设施,大型投入阵地建设,规划一个建设一个,建设一个成活一个,不搞遍地开花。二是县级财政挤,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乡镇文化站建设,可以适当降低,但不能成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杜绝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编外财政”的现象。三是乡镇保,主要是保证土地问题,可以从通过划转现有的公共用地,比如合并乡镇的闲置办公楼土地等。第二个“1”主要是要增大市场投入,一方面发动农民以图书、报刊、音响光碟入股的形式,成立乡、村级股份制图书室(或影像俱乐部),由乡镇文化站或村文化积极分子负责运作,实行会员制,对捐赠者和非捐赠者,分别采取免费与有偿租借办法。另一方面将文化站闲置的场地、图书以市场运作,实行有偿式出租会场或图书。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当地能人、大户自办文化,加大文化建设投入。

2、建立“1+1”的资金使用制度。第一个“1”是指健全专款专用的资金审查制度,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对贪污、挪用的单位和人员予以严厉打击,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第二个“1”是指整合乡镇的宣传文化经费,如文化、卫生、教育、计生、农业、党建、综治宣传经费,形成一个漏斗进,一个漏斗出的乡镇宣传文化经费使用机制,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从而提高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

(三)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强化人才制度保证。加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以优化人才结构为基础,同时又要以健全制度为根本,做到活而不乱,规范而不死板。

1、建立“两结合”的人才构成体系。一是搞好专职与业余的结合。一方面要确保专人专用。避免出现文化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搞好对专职文化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积极主动工作;另一方面推行文化站准入机制。吸引协会、社区、当地文娱积极分子进文化站,列为文化站的编外人员,为他们提供办公室,让他们组织开展健身队、腰鼓队、太极拳、坝坝舞等日常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二是搞好“引进来”和“请出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当今大学生,鼓励他们到乡镇文化站工作,并为他们解决必要的工作生活问题,使他们愿意去,留得住。另一方面加大优化现有乡镇文化干部的力度,探索提前退休、拿基本工资退职等分流办法,让乡镇文化干部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

2、建立“两结合”的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将上级制度和基层实际有机结合。修改上级不合理的制度规定,增加有利于调动乡镇积极性和乡镇文化站有效运转的制度规定,比如股份制、租赁制、合作制等规定,特别在城乡统筹实践中鼓励试一试,闯一闯,然后推广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乡镇文化站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建立内部规范制度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一方面要规范管理,健全内部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条可依。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如何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一些制度,推动乡镇文化站办好办活办出实效。

(四)突出特色,创新形式,发挥四大功能作用。乡镇文化站统筹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统领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人才,而且关乎着一个区域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必须既溶于整个大的时代潮流,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既要搞好自身建设,同时要提高地区的文化竞争力。因此,任重而道远。

1、发挥乡镇文化站“合”的功能。一是聚合农技站、司法所、广播电视站、中小学校的阵地资源,形成“1+ X”的宣传文化阵地,以文化站为主,其他为辅,拓宽农村文化阵地。二是聚合文化人才。将上述的文艺爱好者、积极分子聚集在文化站内,形成一支集宣传、教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队伍,提高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水平。三是聚和协会和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唱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戏,调动农民自主参与文化活动,让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四是聚合乡镇特色农村文化,成为挖掘地方文化的摇篮。围绕独具特色的的五句子山歌、薅草锣鼓、唢呐等民间文艺,进行合理的组织、科学的开发,打造特色文化。

2、发挥乡镇文化站“教”的功能。一是发挥乡镇文化站聚集的人才优势,广泛开展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等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和致富本领。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阵地作用,举办农村青少年艺术培训班,发掘乡土文化,培养文化人才。

3、发挥乡镇文化站“带”的功能。一是带动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走出大而全的文化服务方式,组织文化工作者应深入农村,了解倾听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一些适应节季时令、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如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艺体育活动、编发科技资料等,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二是带动村文化室的工作。要将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村文化活动的领头羊,一方面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方面辅导村文化室的工作,组织农民自娱自乐。三是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结合优势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活跃农村文化市场,逐步把农村文化由“软文化”发展成“硬文化”。

上一篇:形体礼仪期末试卷下一篇:波利亚怎样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