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

2024-10-14

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共8篇)

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 篇1

XX 乡镇 推进清廉村居建设 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清廉 XX”“清廉 XX”“清廉 XX”战略决策部署和全市干部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我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净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为“清廉 XX”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根据《推进清廉 XX 建设实施方案》和《清廉 XX 建设五年工作规划》,经镇党委研究,制定《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XX 年,我镇清廉村居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问题导向为主线,以惩治高压为依托,以全域一体为支撑,坚持稳中求进、标本兼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同向发力,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以实际成效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始终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强化教育引导,督促村(居)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忠诚“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

个意识”,形成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以讲政治为遵循规范党内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镇党委定期开展对村(居)党支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以讲政治为标尺督促村(居)工作落实,把贯彻上级和镇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纳入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覆盖到每一个支部和全体党员。

(二)传导压实村(居)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继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三线多层”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居)党支部主体责任全程纪实管理和村(居)党支部书记述责述廉等体制机制,形成责任层层传导压实,着力解决思想不重视、重中心工作轻队伍管理的问题,把责任压实到每个层级网格成员。镇党委纪委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以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倒逼管党治党责任落实。

(三)以“ 三重温” 活动为载体持续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以“三重温”教育活动为载体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抓住不同类型人员其触动灵魂性初心重温回顾,使其进一步端正政绩观事业观,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一切着眼于实际、着眼于落实、着眼于长远,真正把工作放在推动强村富民、民生实事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来。同时加强“三重温”活动过程中典型党员干部事迹的挖掘和选树,以身边的榜样带动和教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形成清风朗月的社会正气。

(四)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源头防腐治腐。结合村居实际,制定落实小微权力清单和防控清单,确保小微权利规范运行。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居)干部在工程建设、农户建房审批、失地农民保险等领域的优亲厚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等问题,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制定完善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规范,把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探索村级工程建设招投标准入制,招选绩廉兼优的工程建设企业作为施工单位,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承包方,节省村级工程招投标费用,有效杜绝资质挂靠层层转包、围标串标等问题。探索农户建房申请提级受理模式,简化审批程序,缩减审批时间,使得涉及群众利益的微权力不再“任性”,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五)以村(居)巡察整改为抓手打造过硬村(居)队伍。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XX 年扎实推进村居巡察工作,以常规巡察、交叉巡察、提级巡察相结合方式,完成 40%以上村(居)的巡察任务,严查一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完善一批根治农村党员干部顽疾的制度规范,对巡察发现的问题,立巡立改,真抓实改,全力打造担当有为、清廉为民的村(居)党员干部队伍。

(六)把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清廉思想建设。深入挖掘千年古镇文化和红色历史中的清廉“基因”,整合郎静山纪念馆、贯休祖庭、早茶街、洋港红廉文化馆等建设“一乡一品”清廉阵地品牌。规划建设家风家训馆,集中展示范院坞、潦溪桥、滕家圩、高元张等各村各姓氏的良好家风,弘扬优秀传统家规家训文化,有效发挥良好家风的浸润作用。各村(居)要

将民众形成的共识性家规家训纳入家谱村史编写和村规民约修订,固化为乡村治理条规。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庭助廉”等活动推进清廉家风建设,以清廉家风引领社风民风。

(七)强化正风肃纪持续保持惩治高压震慑。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吃喝及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复燃。聚焦不担当不作为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 12 种画像,严查漠视群众利益、推诿扯皮、消极应付、态度粗暴、办事低效和资料造假等问题。聚焦群众利益,加大对村级工程建设招投标、农户建房审批、低保和失地保险办理等过程中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谋取私利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主责主管、纪委主抓主办、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各村(居)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对“清廉村居”建设负主体责任。各村(居)监委会要积极协助村(居)党支部抓好组织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共同抓好“清廉村居”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村(居)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和时间进度,并积极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办法,确保“清廉村居”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保质保量完成。要将“清廉村居”建设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礼堂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把“清廉村居”建设融入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和微信等媒介作用,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清廉村居”建设中来,大力宣传“清廉村居”建设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各村(居)既要积累本单位在创建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又要突破创新,将新思维、新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去,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形成 “一村一特色”,推动“清廉村居”建设向纵深发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长效。

(四)加强督查问责。将“清廉村居”建设作为各村(居)党支部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综合考核。镇党委镇纪委将定期对“清廉村居”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清廉村居”建设推进不力,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村(居)和部门科室,由镇党委纪委进行约谈和问责,并予以考核扣分;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村(居)予以考核加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表彰。

附件 2:

XX 清廉村居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

序号

内容

具体举措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清廉队伍建设工程

完善一个清廉建设责任体系

纪委

XX.1

制定一套务实管用的村居干部管理考核办法

党建办

XX.3

建立一份村居主职干部廉政档案

纪委

XX.3

清廉用权规范工程

落实一张村居权力清单,开展一次清廉用权知识测试

纪委、党建办

XX.7

探索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工程招投标、农户建房受理审批、村级三资管理等制度创新

365 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国土所、规划站、农经站

XX.9

实行一项村居网上、网下公开晒权监督机制

党建办、农经站

XX.3

清廉文化品牌工程

建立一所镇、村清风讲堂,每一度开展一次清风宣讲

宣统办

XX.3

筹建一座家风家训馆,开展一次“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庭助廉活动

文化站、民政、妇联

XX.10

建设“一村一品”清廉阵地品牌

各村居党支部

XX.11

清风除弊专项行动

建立一支清廉监督员队伍

纪委、党建办

XX.3

组织一轮村居党风廉政建设巡察

党委

XX.11

开展一次正风肃纪专项整治

纪委

XX.11

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 篇2

1 推进乡镇消防机构建设应防止三种误区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 明确将“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作为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这有助于加强和推动乡镇消防工作机构建设。各级消防部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 走出认识误区, 准确把握乡镇机构改革的背景、要求和特点, 科学定位, 紧抓机遇, 站在乡镇机构改革的大局中谋划消防工作机构建设和消防事业发展, 建立切合当地实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工作体制和机制, 更好地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在乡镇消防机构建设中主要存在三种误区。

(1) 对口设置专职工作机构的误区。

一些消防部门不能准确把握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和趋势, 认为开展工作必须有专职的消防工作机构和专职的消防管理人员, 片面强调机构对口、人员对口, 寻求设立单独的专职消防工作机构。这种认识不仅不符合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 而且会贻误时机, 影响乡镇消防工作的推进。

(2) 监督与管理两条线实施的误区。

一些消防部门人为地将消防工作划分为“监督”和“管理”两部分, 即将消防工作的规划、部署、建设、考核等社会化工作归为“管理”, 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和执法办案等归为“监督”。思想上认为, “管理”是政府的职责, 消防部门只负责狭义的监督执法。在乡镇一级, 派出所只负责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查处, 其他消防事项应当由政府专职机构实施。这种认识不仅人为造成了消防工作职能的分割, 过分强调在乡镇政府设立独立的消防工作机构, 而且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的要求。根据《消防法》第三条、第四条对消防工作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负责宏观部署和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处理, 对消防工作规划和部署的具体实施、监督管理, 仍然需要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专业技术要求以及政府的总体部署具体执行。因此, “管理”的具体实施也应当是消防部门的职责。

(3) “游离”于政府和“超越”政府部门的误区。

尽管消防监督管理是地方政府事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是地方政府具体负责消防工作的职能部门, 但由于监督管理队伍实行现役体制, 导致一些基层消防部门形成了工作思维和工作模式的误区, 没有真正将自身定位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 似乎“游离”地方政府, 又“超越”在政府部门之上。工作中往往强调“条”上的要求多, 对“块”上的情况研究少, 习惯以上级派出机构和监督者的身份安排工作。

2 乡镇消防机构的几种模式

近年来, 江苏省等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探索、创新推进乡镇消防工作机构建设, 形成了几种运行模式。

(1) 纳入综合机构模式。

本轮乡镇机构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设置综合化、扁平化的工作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 乡镇将普遍保留综治办 (中心) 、安监办 (站、中心) 等机构。该模式是提请政府将乡镇消防工作纳入乡镇安监办或综治办工作内容, 明确专人负责, 并纳入相应检查考评, 业务上接受消防部门的指导。在公安及现役警力不足的情况下, 采用这种模式比较符合乡镇机构设置的实际, 目前绝大部分乡镇均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下, 各地消防部门要积极争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相关机构的“三定”内容, 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其消防工作职责, 有条件的要争取挂牌“消防管理办公室”。还要注意协调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关系, 防止工作片面化。在纳入安监机构管理时, 由于安监机构业务上更多地接受上级安监部门的检查指导, 导致其关注重点往往是生产经营领域的安全, 对农村、社区特别是居民家庭的消防安全关注不够;在纳入综治机构管理时, 由于综治部门更多地关注公共安全, 侧重人的管理, 对消防本质安全和技术防范研究关注不够。因此, 消防部门在指导工作时要更加有针对性。

(2) 建立议事协调机构模式。

目前, 乡镇大都建立了消防联席会议或安全生产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 由乡镇分管领导牵头, 派出所、安监、村镇建设、工商、水务、供电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该模式依托议事协调机构研究部署和具体实施消防安全管理, 更加突出了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职责, 有利于协调各部门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难题。采用这种模式, 必须要争取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 明确专人负责, 否则各项工作就不会得到有效落实。目前, 已有的办事机构大都挂靠在派出所、安监所, 并非单独的机构和人员, 所以这种模式与综合机构模式有类似之处。

(3) 依托政府专职消防队模式。

经济发达乡镇大都建立了政府专职消防队。一些乡镇依托现有政府专职消防队, 整合资源, 为其增配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 明确其负责辖区的消防安全管理, 该模式一般将政府专职队纳入政府直属单位管理, 有利于实现乡镇消防工作的“防消一体化”, 同时也可以确保有关人员专职从事消防管理工作, 对于推动乡镇专职队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乡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职队的战斗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4) 单设政府专职机构模式。

一些乡镇创设“消防管理办公室”作为政府组成部门, 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 辖区派出所明确一名副所级民警任副主任, 负责日常工作, 成员为派出所民警和消防文员, 业务上受消防部

门指导, 办公和人员经费由镇财政保障。目前, 江苏省常熟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部分乡镇采用了这种模式, 该模式设立单独的政府专职消防工作机构, 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有利于更加专业化地推进乡镇消防工作。但这种模式设立的机构目前大都是乡镇政府自行发文明确的, 没有经过编制管理机构批准, 人员没有专项编制, 大都是派出所民警或安监干事兼职, 法律地位不明确、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很突出。同时, 这种模式本身也不完全符合改革方向, 加上没有正式编制序列, 人员和经费保障不够稳定, 长效运行有一定困难。

(5) 推进派出所消防工作模式。

《消防法》和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实施后, 绝大部分省都对派出所开展消防工作作出了规定。由于派出所可以受消防部门委托开展监督执法, 因此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执法问题, 有利于加大对农村地区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的整治。但由于派出所警力有限, 且工作繁多, 消防民警大多身兼数职, 派出所日常消防工作统筹安排不够, 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同时, 派出所工作重点也大都集中在对单位进行检查, 对地区消防工作统筹谋划和部署不够。

(6) 设立公安机关派出机构模式。

即在乡镇设立公安消防中队, 作为县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 接受乡镇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 履行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和队伍管理职能。中队所有人员为公安民警, 由公安机关申请专项编制或在现有编制内统筹调配解决, 根据需要配备部分协管人员。中队运行经费由县、乡镇两级财政负担, 接受公安消防大队业务指导考核。目前, 江苏省张家港市部分乡镇建立了这种模式的消防机构, 运行成效明显。这种模式与现行消防工作体制机制比较协调, 职能也比较统一, 有利于监督执法和社会化管理, 综合监管效率较高。

3 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比较上述六种模式, 前五种模式都存在以下问题。

(1) 造成新的职能分割、交叉和职责不清。

前四种模式都是依托乡镇政府设立消防工作机构, 负责消防工作的规划部署、检查考核以及消防监督检查、隐患督促整改等事项。同时, 辖区派出所承担着消防监督检查职责, 这就造成新的职能分割、交叉。工作中可能出现职责不清和推诿扯皮, 导致监管效率不高, 甚至留下监管隐患。

(2) 权责不一致问题突出。

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 乡镇政府管理本区域的经济社会事务, 享有与县级政府几乎同样的职权, 但由于我国消防监督机构只设立到县级公安机关, 因此在乡镇政府设立的消防工作机构并没有相应的职权。而按照安全“属地管理”的要求, 县级政府及其消防部门往往通过签订责任状等形式, 将大量的消防安全监管责任赋予乡镇政府, 导致权力在上面、责任在乡镇, 乡镇开展工作力不从心。

(3) 监督执法无法有效实施。

前五种模式的工作机构都不具备完全的执法资格,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监督执法效能, 这在消防安全检查中尤为突出。一方面, 乡镇政府消防工作机构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无法依据《消防法》或《治安管理处罚法》查处, 只能移送派出所或消防部门, 而派出所处理又需要重新检查或取证;另一方面, 派出所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在查处的同时, 又会出现移送政府督促整改的现象。这种工作机制往往导致消防违法行为或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有效查处。

(4) 队伍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形势要求。

近几年, 尽管乡镇干部队伍结构有了一定改善, 但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问题仍较突出。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 现有乡镇安全监管人员大都是乡镇政府原有人员分流后重新组合, 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近30%, 50岁以上人员占26%, 人员大都是从事传统的乡村管理服务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的, 与新时期消防、安全管理相关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

(5) 条块关系没有理顺, 制约机制乏力。

前四种模式是以乡镇政府“块”上管理为主的模式, 派出所监管侧重的是“条”上管理的模式。这五种模式一定程度上都会产生“条”“块”各自为政, 工作自成体系, “条”“块”结合不密切的问题。无论哪种模式, 消防部门对其业务的指导、监督、制约和考核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 推进公安机关派出机构模式的构想

笔者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认为,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 推进建设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实施消防安全管理是一种可行、有效、可持续的工作模式。

4.1 具体做法

由省级公安机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求, 向省政府申请公安专项编制, 在每个乡镇设立公安消防中队。中队作为县级公安机关派出机构, 驻乡镇派出所或政府专职队办公, 纳入乡镇工作机构序列, 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安民警, 实行公安机关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 具体承担乡镇消防安全宣传、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专职消防队伍管理及乡镇政府明确的其他消防管理工作。中队经费由县 (市) 、乡镇两级财政分别保障, 民警由公安机关统一管理, 业务上接受消防部门指导考核。

4.2 可行性分析

(1) 有政策依据。

国务院《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 可以向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调整公安机关编制的申请。省级消防部门可以根据全省乡镇消防工作的实际, 在现役警力无法增加的情况下, 申请公安专项编制充实乡镇, 负责消防工作。

(2) 符合法律规定和发展方向。

《消防法》第四条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消防部门负责实施。在乡镇设立派出机构, 是公安机关实施监督管理的具体延伸, 直接对乡镇消防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和监督管理, 可以受委托直接对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实施查处, 做到权责一致, 保证了消防监督管理法律制度的统一实施。消防职业制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在乡镇推行公安派出机构实施监督管理也符合职业制的发展方向, 有利于消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有先例可鉴。

就全国而言, 深圳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一直实施公安职业制体制, 其他地区也都有公安民警充实到消防部门的做法。江苏省张家港市6个中心警署全部建立了以公安民警为管理主体的“防消合一”性质的消防中队, 乡镇消防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就警种而言, 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2007年底专门批准增加2 102个农村交巡警专项编制, 组建农村交巡警中队,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2008年, 江苏省公安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农村交巡警中队建设的通知》, 对加强新增编制使用管理和农村交巡警中队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一做法值得消防部门研究借鉴。

4.3 推进措施

以江苏省为例, 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推进实施。

(1) 充分调研论证, 统筹规划。

截止2009年底, 江苏省共有51个县 (市) 、55个市辖区、1 018个乡镇, 其中重点中心镇222个, 行政村16 310个, 公安派出所2 015个, 派出所实施监管单位有87 354 家, 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监管任务日益繁重。全省应当抓住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的机遇, 大力宣传乡镇消防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峻形势, 提出加强农村消防机构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 将加强农村消防机构建设纳入全省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统筹规划实施。

(2) 申请专项编制, 分步推进实施。

按照普通乡镇至少2人、中心镇至少3人的民警配备标准 (合计2 258人) , 积极争取省政府批准增加2 258个农村消防民警专项编制, 报中央编办征求公安部审核批准。推进各级地方编制机构管理部门批准在乡镇设立公安消防中队, 负责乡镇消防安全工作。根据全省情况, 可利用3~5 a的时间, 分两步走, 推进乡镇消防中队建设。首先利用3 a左右时间在中心镇设立消防中队, 然后再用2 a时间全面推开, 在所有乡镇设立消防中队。在专项编制批准前,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照张家港市的做法, 先行从公安机关内部调剂部分民警编制, 给乡镇消防机构使用。

(3) 加强编制管理, 规范监管工作。

所有增加的编制人员, 一律由省级公安机关会同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分批下达征召计划, 组织全省统一的公务员考试录用,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合理使用专项编制, 根据专项编制数量情况, 可以跨乡镇设置消防中队, 适当增加中队人员数量, 提升执法质量和监管合力, 同时也可以节余部分编制充实到消防大队开展工作。各级消防部门要主动会同公安政治部门研究制定乡镇消防中队和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职责任务, 建立消防中队和派出所共同管理乡镇消防安全的勤务机制, 明确相应的人员培训考核、业务指导、考核等工作机制和监督管理工作标准, 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队伍管理, 提升乡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保障乡镇消防安全。

摘要:分析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对当前乡镇消防工作的六种机构模式进行比较, 提出在乡镇建立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开展消防工作的发展思路, 并以江苏省为例具体介绍。

关键词:消防机构,公共安全,乡镇消防

参考文献

[1]张宏.浅谈乡镇消防规划现状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09, (15) :283.

[2]冯树彦.应大力加强乡镇消防队伍的建设[J].山东消防, 2001, (2) :51.

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 篇3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按照国家农业部提出的“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原则,以在2012年实现全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全覆盖为基本目标,以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目的,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设施、机制建设,认真履行监管服务职责,深入开展源头治理,推进标准化生产,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建设目标

2.1总体目标 到2012年底,完成全省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逐步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监管服务设施,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

2.2 2011年建设目标 在全省选择双阳区、舒兰市、敦化市、公主岭市、通化县、洮北区、东辽县、宁江区、浑江区9个县(市、区),开展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试点工作。

2.32012年建设目标 完成全省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

3.建设方式

主要采取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加挂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牌子的方式实行联合建设,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鼓励产业集中度高、有条件的乡镇单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也可跨乡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站。具体建设方式由各地政府根据产业特点及工作需要确定。

4.建设内容

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上,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每个乡镇要建设一个快速检测室,配备2~3套速测仪器及相关工作设施,承担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乡镇监管队伍要相对稳定,并明确一名站长负责,报县级农业部门备案。

5.工作步骤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分为调研发动、制定方案、推进实施、考评整改和总结验收五个阶段。

5.1调研发动阶段 2011年9月15日前,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争取工作支持。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工作推进途径。开展专题宣传发动,利用各类舆论媒体,通过召开培训宣传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5.2制定方案阶段 2011年9月底前,在抓好调研发动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研究制定全省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建设内容、方式和步骤,并下发各地执行。按照全省总体方案要求,2011年列入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县(市、区),要在10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制定工作。2012年整体推进工作将于明年进行全面部署。

5.3推进实施阶段 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2011年12月底前,在双阳区、舒兰市、敦化市、公主岭市、通化县、洮北区、东辽县、宁江区、浑江区9个县(市)区,开展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试点工作。2012年12月底前,完成全省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

5.4考评整改阶段 整改建设分二次进行。第一次于2011年底前,对首批9个县(市、区)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行考评,提出整改意见。第二次于2012年10月前,对全省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进行考评,再次进行整改提高。

5.5总结验收阶段 2012年底前,对全省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验收。

6.工作要求

6.1加强组织领导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具有基础性地位和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推动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进一步明确职责、周密安排、科学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6.2加强协调沟通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现代农业建设和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议事日程,依法将有关人员经费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所需日常经费统一纳入公共财政年度预算,保障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监管人员的福利待遇。

6.3加强指导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细化制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方案,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县级农业部门要强化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技术水平。

6.4加强督导检查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管理的日常检查和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各地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农委将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列为对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年度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采取适时督查、专题督办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查督办和通报。

乡镇推进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篇4

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 2 5号)、《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 170号)和市、县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重要意义。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社会改革,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我乡富民强乡目标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文明节俭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需要。通过文明、健康、生态的现代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规范、引导,转变广大群众传统丧葬观念,对于优化我乡外部形象和投资环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各行政村和乡直各相关部门要深刻理解殡葬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对于促进我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扎实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完善殡葬服务体系,树立殡葬改 革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发挥殡葬改革在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基本原则。坚持提升公益性公墓建设水平与提高火化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群众殡葬改革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履行政府责任与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殡葬事业发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四)主要目标。公益性公墓建设完善,今年7月1日前实现全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火化率达到100%;彻底遏制偷埋乱葬和骨灰二次装棺现象,确保不再出现新坟头,逐步取消旧坟头,推进平坟复耕;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干部职工城乡居民火化基本服务费用由政府承担;殡葬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殡葬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文明节俭治丧新风,推动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措施

(五)完善基础设施。各行政村在规定时间内对每完成一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奖励行政村8000元。切实解决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与管理、基础火化设施、殡葬执法交通工具等实际问题。要紧密联系人口、耕地、环境实际,以行政村或行政村连片为单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选址,按每千人1亩地的标准,今年7月1日前完成全乡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任务,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在公益性公墓建设期间,对尚未建成公益性墓的地方,死亡人员公骨灰暂由乡殡仪馆免费存放保管,费用由乡财政负担,待公益性公墓建成后.自愿继续存放在乡殡仪馆的费用自理,或迁移至本村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要实现“四有一通”的建设标准,即有标志牌、有明显的界限、有统一的规划、有绿化花草树木,道路通畅。行政村公益性公墓的规划方案报乡民政所审查,乡民政所报县民政局和有关部门负责验收和审批。

(六)建立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乡、村两级民政部门要建立殡葬执法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统一列编。依法行使殡葬管理职责,规范执法程序,转变执法方式,注重执法效果。实行殡葬执法工作责任追究,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玩忽职守、消极懈怠的现象发生。严肃查处阻挠、妨碍殡葬执法或打击报复执法人员行 为。

(七)落实惠民政策,维护群众权益。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乡范围内实行殡葬惠民政策,遗体接送、火化费用每具600元由政府公共财政负担。

(八)推进平坟复耕,逐步取消旧坟。全乡基本农田内现有坟头约30多万个,占用耕地约3000多亩,平坟复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各行政村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因地制宜,强力推进平坟复耕。在今年5月1日前完成现有坟头的清查登记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绘制平面图,登记册和平面图一式三份,村留1份,其余上报乡镇(办事处)和县民政局备案,确保不再增加新坟头。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相结合,把区域内没有坟头作为申报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重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要发挥表率作用,积极配合平坟复耕工作。

(九)进行试点示范,发挥引导作用。全乡先选1-2个行政村作为试点,然后全面铺开。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推动全乡殡葬改革平坟复耕工作深入开展。

(十)建立奖励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为切实做好全乡殡葬改革工作,调动行政村积极性,今年年底,乡政府对完成主要目标任务的乡镇(办事处)综合考核后给予奖励。

三、加强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 ’

各行政村要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考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统筹规划,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贯彻落实好各项目标任务。

(十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召开广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开展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乡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乡殡葬改革工作。将殡葬改革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协调工作的开展;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加强督导,深入基层,靠前指挥,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村民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移风易俗。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殡葬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殡葬改革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殡葬管理工作,对违反《国资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行为,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依法强制执行。公安机关对聚众闹事、阻碍干扰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乡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城建中心等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对金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财政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门及当事人所在单位对违及殡葬法规的当事人拒付丧葬费抚恤金和丧事造成的困难补助费。纪检监察和人力资源社保障部门对违反殡葬有关规定的党员干部、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卫生院要加强对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去世人员的遗体管理,未经殡葬管理机构同意擅自允许运走遗体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工商、林业管理部门要依法取缔棺 木市场,加强对丧葬用品流通、销售市场的管理。

(十四)完善各级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督导督查机制,对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协调殡葬改革综合执法,及时解决殡葬改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 篇5

关于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深入推进 “六权治本”工作的实施方案

(试行)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辖区各站所: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发„##‟11号)的要求,确保权力始终沿着法治化、规范化、公开化轨道运行,现就我镇开展“六权治本”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书记讲话要求,进一步规范权力,改革创新,依法行政,阳光操作,深入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努力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建设富裕、秀美、文明##提供有力保证。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把“六权治本”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市委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要求,抓住重点领域、重要权力、重点环节、重点对象,以创新思维和改革举措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不断消除滋生腐败的体制机制。

2待修改后重新下发施行;

三是确认废止。对不符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规范性文件的,或者作为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已废止的,或者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相互抵触的,或者含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不适应内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一致的,一律废止。根据清理的情况按照有效、修改、废止三个类别形成目录,以党委、政府文件形式统一向社会公布,凡未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废止。

3、制定“三个清单”。镇政府要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厘清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逐步做到清单之外无权限,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是厘清权力清单。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为依据,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服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行政权力项目,没有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超越法律法规范围的坚决予以调整。对确认保留列入权力清单的权力,要按照减少层次、提高效能、方便办事的原则,进行流程再造,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职权名称、设定依据、行政对象、行使主体以及办理条件、程序、标准、期限等,做到每一项核心权力都有一张权力运行流程图。

推行自由裁量权限定管理。要对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定管理,在行政权力清单的基础上,先行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筹具有自由裁量权限的事项进行限定,分类制作自由裁量权列表,按照种类、幅度、事实认定、情节轻重等方面进行明确,限定主观随意性,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

二是厘清责任清单。根据清理确认的本部门职责权限和岗位职责,编制责任清单,内容主要包括:部门职责、与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公共服务事项等四个方面。其中部门职责要从部门主要职责、具体工作事项、责任科室(部门、站、所、队等)几个方面进行明确;对职权有交叉、边界模糊不清的事项,特别是涉及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监管、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公众关注度高的领域,要厘清责任界限,明确划分本部门与其它部门的职责事项;各站所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责,要从监督检查对象、内容、方式、措施、程序、处理等几方面明确监管责任;公共服务事项主要包括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直接为行政相对人行使各项权利创造和提供必要条件所开展的具体服务事项,重点突出义务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危房改造、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内容。

各站所(部门)要从责任的角度,对以上四类职责进行分解,对职权、责任进行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要具体,要明确到具体的工作事项,表述要直观,不得使用概念性语言、概括性语言。要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切实做到事项明确,责任明确,6监管、政府采购、农村“三资”管理、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要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制定“管采分离”“管审分离”“管办分离”等制度,实行审查与批准相分离、定事与办事相分离、承办与监督相分离。使各项权力由不同部门和岗位相对独立行使,实现相互制衡,有效化解部门权力行使中的潜在风险。

时间进度和牵头部门:

建立完善对“一把手”、部门、重点岗位的权力制衡机制。(镇党委办、政府办及责任站所分别牵头)。##年6月底前完成。

(三)制度约束权力

按照“全面覆盖、全程到位、制度束权”要求,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薄弱点、风险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决制度缺失和“牛栏关猫”问题。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站所、各党支部、村委会要对照职责和权力清单,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薄弱点、风险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决制度缺失和“牛栏关猫”问题。特别是涉及土地承包、工程项目、交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有关部门和资源配置、工程招标、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深入查找工作漏洞和权力运行当中的廉政风险点,建立健全管权、管事、管人的制度体系。

镇纪委要对镇政府和各站所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要进行廉洁性评审,对存在廉政风险,违法扩张权力、减免责任,增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确保制度的廉洁性和有效性。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公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行农村功勋书记列席镇党委会、镇党委“四三”工作法等制度,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时间进度和牵头部门:

(1)建立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决策机制。(由镇人大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年5月底前完成。

(2)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度和工作规程。(由镇政府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年6月底前完成。

(四)阳光行使权力

1、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形式。完善党务、政务、村务等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依法确定公开的事项和范围,积极搭建各种信息公开平台,实现多渠道,全方位地公开。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用好报纸、电视、宣传栏等传统手段,探索运用电子屏幕、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兴手段,在镇办便民服务中心、镇村农廉网公开,方便群众查询政务信息。

推行建设项目审批全程公开,凡涉及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都要动态公开项目基本情况、负责人、审批进度、审批责任人等

10大限度减少滥用权力造成的损失。

3、健全完善提醒、函询等相关制度。镇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函询、诫勉、教育,防止小错酿成大错;镇纪委对已形成事实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按照党纪政纪问责追责;涉嫌犯罪的及时按程序移送司法机关。

4、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继续狠刹“四风”,持续开展经常性地明查暗访,探索建立刹“四风”的常态化机制;建立违纪违法案件通报制度,适时公开典型案件,形成震慑;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滥用权力行为实行“一案三查”,既处分当事人,又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促进责任深入落实。

5、深入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以“彭真故居”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为活动载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纪国法教育,加强红色传统和优秀历史廉政文化教育。有针对性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真正筑牢思想防线,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思想定力和行动自觉,努力构建不想腐的长放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加强法制教育,形成全民学法用法守法、全社会敬畏法律、崇尚法律的良好风尚。持续加大对黑恶势力打击的高压态势,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时间进度和牵头部门:

(1)探索建立权力运行痕迹管理制度。(镇纪委牵头)。##年6月底前完成。

(2)建立快速启动处理发现问题机制。(镇纪委牵头)。##年6月底前完成。

(3)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及时谈话提醒、函询、诫勉、教育制度。(镇纪委牵头)。##年6月底前完成。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站所(部门)、各党支部、村委会是落实“六权治本”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或系统的“六权治本”工作。镇纪委及村纪检委员要加强组织协调,协助镇党委、村党支部抓好“六权治本”工作。要成立“六权治本”工作机构,制定“六权治本”实施方案,具体协调推进工作。

(二)责任分工。建立“六权治本”工作落实联动和保障机制。各牵头单位要根据本方案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时限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各部门根据牵头单位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层层抓好落实。

(三)分类指导。各牵头部门要制定符合各自特点的工作推进标准和考核办法,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分步实施,同步推进“六权冶本”工作。

(四)监督检查。加强对“六权治本”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

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 篇6

乡镇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汇报材料

乡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6月19日全县“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推进暨业务培训会议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

一、及时贯彻,狠抓落实

一是6月23日,乡迅速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会上传达贯彻了县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二是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乡长任组长的乡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清产核资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组、村务流程化管理制度和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组、督查组等四个工作机构,将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三是向各村派驻了工作督导组,加强对“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的督查指导。四是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乡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时间、任务、要求等,并排出了“三资”清理工作时间安排表。

二、迅速动员,加强培训

6月24日召开了由各村书记、第一书记、村主任、报账员、乡机关干部及财政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推进暨业务培训会。会上进一步传达了县会议精神,安排布署了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同时,乡党委、政府将方案和培训材料编印成册,下发

到各村和督导员,便于工作的开展和指导,三、规范操作,全面清理

开展“三资”清理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关键和前提。按照清理、估价、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七个环节工作要求,严把“四关”,即:严把村清理工作小组成员关,严把估价观,严把登记关,严把公示关。在村“三资”清理工作小组成员中非村“两委”成员必须达到70%以上,清理工作小组以村民主理财小组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投身到“三资”清理工作之中,在清理过程中,实行“开门”清理,从办公用品到村级集体资源,逐项清理,不留死角。在“三资”估价中,我们要求各村要准确把握资产的运作动向,对村级资源性资产,认真组织专业人员和村民代表,根据市场现值和行情,据实估价,按质论价,公开公正面向社会询价。在登记过程中,乡“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全程参与,从村级资金“三账一卡”着手,由细到总,底数清晰,不重不漏。对已登记的“三资”,我们坚持实名登记实名公示,对村集体资产保管人实行卡片实名登记,从一桌一椅到大宗资产,公开资产现状。同时对账上有账下无的资产,一查到底,按责论价。

四、现场升温,再次推进 乡党委、政府根据工作开展的进度,于7月22日,在梯岭村召开了现场会,会议由各村书记、主任和村报账员参加,会议听取了各村适时进度汇报,并就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各村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了认真分析,就具体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为深入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加强督查,确保质量

除乡督查组下乡开展工作督查外,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6个村巡回督查,目前各村均巡回督查过两次以上,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由乡纪

委牵头,会同乡财政所干部职工,就“三资”清理情况进行逐村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纠错,避免了错登和漏登,确保了摸底登记工作质量。

目前,我乡按照全面清查、逐项登记、公示公开、不重不漏的要求,全面完成了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登记工作,已于8月2日全面公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县统一要求,坚持时间服从任务,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8月底全面完成我乡“三资”清理工作,并做好村级检查验收工作;

二、9月5日前,上报我乡“三资”清理结果,并做好总结;

三、9月底全面推进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推进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

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 篇7

中国村庄是农民集聚定居的基本形态, 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 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1]。农民目前的居住方式总体上分散有余、集中不足, 无序状态普遍存在。由于历史、地理原因, 农民往往自选宅基地, 造成村庄布局分散, 土地粗放利用方式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村镇建设规模无序扩张, 另一方面征地拆迁也使得农民房子重复建设现象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土地浪费农民不满现象非常严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 把中心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十分正确的。各地政府也纷纷采取不同措施, 因地制宜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建设。

时至2008年, 这项巨大的政府推进工程实施效果如何, 当地农民反响怎样, 存在着哪些问题。据此, 2008年6月, 笔者就农民集中居住的相关问题, 对南通乡镇干部共57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7份, 收回有效问卷42份, 有效率73.7%。农民集中居住具体实施主体是基层政府。因此, 乡镇干部的反应, 最能反映现实。

一、农民集中居住相关问题分析

农民集中居住涉及到国家、基层政府和农民三方面的切身利益。因此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现状了解、意愿调查 (乡镇干部角度和农民角度) 和意见与建议。通过调查, 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 农民集中居住的定位———城镇发展的“附属工程”

毋庸置疑, 农民集中居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工程。从南通各地的实行情况来看, 由于行政力量的推动, 在各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均开始实行。从现状调查结果来看, 乡镇已规划农民集中居住点的个数共有834个, 已启动农民集中居住点共302个, 比重为36.2%。从启动集居的原因来看, 66.7%的乡镇干部认为上级的要求是启动集中居住最主要的原因, 但也有33.3%的乡镇干部认为本地区的集中居住是源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无论是何原因, 各地基层政府并没有把集中居住作为单一工程, 强制推行农民集中居住, 更多的是在城镇发展过程中, 安置拆迁农户。当然, 也有为改善自身生活居住条件, 而启动农民集中居住, 这与各级政府的规定相关。如南通市港闸区规定今后农村村民不再进行新、翻、扩、改建住房, 应逐步入住集中居住区。因此, 农民集中居住并非采用强制拆迁、强制推行的方式, 而是与各地城镇发展密切相连, 作为城镇建设的“附属工程”。

(二) 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支持度

从调查结果看, 农民支持集中居住的比例相当低, 支持比例为10.2%。既然集中居住农民并没有经济损失, 为何支持度较低?从调查来看, 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 生活习惯改变难

本地农户住宅均是独门独院, 位置紧靠承包地。同时, 屋前屋后的自留地可以种植蔬菜, 而集中居住点规划位置并不都紧靠农民承包地。对尚未失去承包地的农户而言, 不便耕作。尤其对于一些失去承包地农户而言, 集中居住后没有自留地, 生活不方便。同样, 农民对多层、高层的房屋结构也难以适应。

2. 基础配套设施不全

由于政策规定, 新建住房的农户, 必须统一安排至政府规划的集中居住点。往往这样的集中居住点, 规模没有形成, 共用配套设施不齐全, 农民不愿意搬迁。加上生活了几辈的地点, 邻里关系、亲属关系等因素, 使得农民故土情结重, 难以割舍原来的宅基地。

3. 房屋产权难以确定

从调查来看, 集中居住建房用地以租赁为主, 即乡镇、街道办事处向农户租用土地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 缺乏合理的用地审批程序。即使在采用征地方式时, 也是所谓的“下征上不征”:只按照国家征收集体土地的有关政策进行补偿安置, 并不将土地转为国有。而就算将土地按照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和集体土地征收手续, 转为国有土地使用。因集中居住, 将集体土地确权国有, 不仅不合规定, 而且难以给予农民合理的土地产权。

那么, 农民这样的不满情绪能否成为阻碍集中居住建设的重要因素, 基层政府人员对集中居住又有怎样的看法, 调查问卷中也做了相关的设计。

(三) 基层干部集中居住意愿

在回答“结合所在地域, 您认为现阶段集中居住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仅有7位乡镇干部选择“农民支持”作为重要因素。这一结果很值得思考, 既然乡镇干部认为农民对集中居住支持度很低, 为什么“农民支持”没有成为影响集中居住的重要因素。对此, 笔者认为集中居住作为一个自上而下的行政工程, 在推进中, 并没有很好地从农民角度进行思考验证。并且, 上级政府将集中居住作为一个任务安排, 乡镇基层政府必须执行, 几乎村村规划集中居住点, 上级还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

那么, 在必须执行的情况下, 什么才是影响集中居住最重要的因素?15位乡镇干部选择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因素, 比例为35.7%, 其他为土地来源、资金和公用配套设施。经济发展水平意味着两点。一是基层政府的财政力量。在集中居住过程中能够补偿农民, 获取建房用地。能够供给基础、公用设施如水、电、垃圾处理等, 吸引农户集中居住等。二是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好的乡镇往往非农产业发达, 这将促使农民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 减少对农业、土地的依赖。

基层干部对本地区的集中居住持怎样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除两位选择不作答此题外, 只有26.2%的乡镇干部认为在现阶段集中居住可行;61.9%的乡镇干部认为不可行;7.1%的乡镇干部无所谓实行与否。总体来看, 认为不可行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同时, 57.7%选择“不具备实行条件”, 这些实行条件具体是指土地的获取、资金的来源等基础条件。

二、结论与建议

从农民角度看, 生活习惯改变、基础设施不完善、房屋产权确定难等使得农民普遍不支持集中居住;从基层政府看, 规划之间的不协调、政策配套的缺位、资金土地等实行条件不具备, 使得基层政府难以有效推进集中居住, 这些均影响到现阶段集中居住的进程。因此, 合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是十分必须地。结合调查结果, 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切合发展, 科学规划与设计

在切合发展的过程中, 就必须对集中居住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 充分考虑区域性、合理性、可行性, 依托现有的村庄和居区扩展, 减少新集中居住点, 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 减少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 可以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和良田, 节约耕地资源。同时, 要考虑到农民的耕作习惯, 便于农民的生产。

除集中居住规划外, 集中居住住房的设计也是关键的因素。做好集中居住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 满足农民生活的要求和习惯。在这个基础上, 结合地方文化和历史文脉, 形成多种竞选方案, 让农民参与方案的择选。

(二) 政策配套, 统筹集中居住

缺乏明确的政策也是目前集中居住遇到的显著问题, 这使得基层政府难以展开集中居住工作。当然, 由于集中居住自上而下的推行, 已有的政策的制定难免与事实情况不符, 在没有确实的集中居住问题调查的反馈, 也难以形成务实的配套政策。

笔者在综合各乡镇干部的意见, 认为应设立一个综合性协调部门, 协调相关部委协办。同时, 落实好配套政策措施。当然, 这些政策必须从实情出发, 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某些地方可以将建房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进行, 把房地产开发的利润部分用于集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这样能减轻农民负担。而这些应该有明确政策规定。目前在南通某县市有集中居住办公室, 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但集中居住真正的推进主体仍是基层政府。当然, 基层政府对当地百姓、当地经济的熟悉会有利于集中居住建设。但如果没有上级的政策配套, 工作将会难以展开。

(三) 农民意愿———积极引导

首先, 针对农民普遍对集中居住认识还不到位, 观念还待改变, 各地应该加大对集中居住建设的宣传,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站在农民切身立场, 造福后代, 营造和谐发展的局面。其次, 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方案。符合农村百姓实际需要, 方便、实惠农民是, 多听取基层建议。综合土管、规划各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些方案体现在对集中居住建房用地的获取、集中居住资金的筹集、规划的制定等多方面。让群众对集中居住建设放心。最后, 要对失地农户建立合理的补偿方式, 兑现已承诺的启动区占用耕地的补偿费用。

(四) 建房用地获取方式———区位导向

1. 近城区域。

因此在推进集中居住建设过程中, 可以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突破宅基地农村集体所有限制, 取得集中居住建房用地。可以在获取集中居住建房用地过程中, 需要采用征地的方式 (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 获得土地, 将村民集中到规划好的集中居住点, 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减少纠纷, 实现政府与农民的共赢。

2. 远郊区域。

最现实的做法是在国家实行征地拆迁的基础上, 集中居住安置农民, 代替重新分配农民宅基地。同时, 在相对偏远地区, 老宅基地只有复垦成农业用地, 不可能像近郊区域开发成商业用地。因此通过复垦获取建房用地成为最可行的做法。这样做不仅改造了土地启动指标, 还盘活土地资产, 减少获取集中居住建房用地占用农地量, 节约土地资源。

(五) 资金来源渠道———市场基础

农民集中居住建设需要地方政府资金的投入, 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地方政府财政的实力有限, 不可能都由政府财政承担。在目前财力紧张局面难有大的改观的情况下, 应该适当引入民间资本和私营主体, 利用市场机制, 筹集资金, 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在江苏昆山市, 将待开发的土地采用竞标拍卖的方式, 拍卖给房地产公司, 由该公司在集中居住地建设住宅, 地方政府用拍卖获取的资金回购部分集中居住住宅, 再以成本价出售给集中居住农民。昆山市对集中居住农民原有住宅都进行评估, 农民所得补偿完全可以购买新住宅。以此也实现了多方的赢利。

参考文献

乡镇推进作风建设方案 篇8

一、规范了乡镇财政专管员监管体系

认真落实了乡镇财政业务专管员和驻村专管员,覆盖了所有业务工作与所有行政村(居)。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信息系统、将专管员个人信息及工作职责逐村进行公示,按照省厅的要求,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各乡镇财政所落实了业务专管员,承担预算、国库、国资专管员,商贸、企业专管员,农发、农业专管员,社保专管员,教科文专管员、经建专管员,农村综改专管员,非税专管员,财政监督专管员,以及农村财务代理、“三资”监管等19个专管员岗位,落实了驻村专管员130名,覆盖全全县14个镇(区)、279个行政村(居委会)、涉及16.4万户、人口57.6万人、耕地面积 92.3万亩。

二、规范了乡镇财政专管员监管制度

为了强力推进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监管流程,提高资金监管使用绩效,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沙洋县乡镇财政专管员管理办法(试行)》、《沙洋县乡镇财政资金信息通达制度(试行)》、《沙洋县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公示制度(试行)》、《沙洋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制度(试行)》等制度,实行驻村“定期办公”,建立、财政驻村专管员工作日志,规范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工作台账”,为乡镇财政监管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完善监管管理与考核制度,进一步促进乡镇财政所内部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规范了乡镇财政专管员奖惩机制。

规范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资金监管工作纳入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措施得力、监管工作成效明显、信息反馈及时的财政所,予以表彰奖励,首先,严格乡镇财政驻村专管员的考核,我们制定了《沙洋县专管员量化考核办法》,明确了乡镇财政专管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完善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机制,明确县、乡镇监管检查的方式与职责。其次,以责任书明确了乡镇财政专管员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年终考核,奖罚分明,把专管员的履职情况同专管员绩效工资和误餐费、交通费、通讯费等下乡补助以及评先等挂钩。注重工作考核与民主测评结果,注重日常考核与年终测评相结合,以严格的考核制度推动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分项对每个专管员进行打分,由县财政局和财政所各按每个专管员2200元的标准作为考核奖励,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挂钩。

四、规范了乡镇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

各财政专管员按时准确完整地完成了基础信息表。为专管员履行职责大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省厅确定的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的要求,按照人口、资源、资产、资金等四大类共29个方面的必备信息,发动专管员逐村、逐户、逐项进行调查核实,建立了专管员必备信息库,并人手一册时时更新。

五、规范了乡镇财政专管员工作日志

财政驻村专管员工作日志,记录日常进村入户监管服务工作,是财政驻村专管员绩效挂钩和计算驻村经费的重要依据,每天下乡时必须对所抽查巡查情况,详实记载,日常工作业务记录村、组、农户姓名、主要工作事项、电话,并由被服务对象和村干部签字。不得空缺。财政驻村专管员每半年自我小结,年终总结、并由财政所(分局)分管所长和所长(分局长)对其驻村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工作日志经完整记录和考核评价,年终交财政所(分局)存档,作为半年和年度考评重要依据。县农村财政管理局理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巡查,抽查财政驻村专管员工作日志真实性。

六、规范了乡镇财政专管员工作程序

规范乡镇财政专管员监管行为及相关配套基础表格,对项目申报、信息传达、公开公示内容、抽查巡查内容及方式进行了具体明确。

1、规范项目申报的相关程序。各乡镇或主管部门申领财政资金的资料,必须经由驻村专管员初审、业务专管员复审、乡镇财政所(分局)再审这三道环节的签字盖章。

2、规范资金信息的传达流程。要求县财政局相关股室、县农村局和乡镇财政所(分局)要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台帐。对于资金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及建议等情况,镇财政所要在从发现之日起的五个工作日内向县财政局相关股室、县农村局和县监督局书面反馈。涉及县级有关部门的,由相关股室反馈给相关部门,责成其及时整改到位。

3、规范公开公示的具体内容。对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必须公示以下内容: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项目资金的项目名称、立项依据、实施范围、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建设内容、责任人和受益人、资金来源及数量、建设时限等;补助性资金的资金名称、政策依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数量及金额、举报电话等。

4、规范抽查巡查的具体内容。对补助性资金主要核查补助性资金发放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补助对象是否符合补助条件,是否按补助标准发放等。

5、规范抽查巡查的方式方法。财政补助性资金的抽查工作要注重点面结合。对数据经常变动、补贴金额大、群众反映大的补助项目,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抽查核查比率,必要时进行全面核查。

七、规范了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直接联系点制度。

县财政局每个乡镇确定一个村做为直接联系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和资金监管,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水平。

八、规范了乡镇财政专管员监管成果利用制度。

县财政局根据乡镇财政专管员反馈的实际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并调整完善有关资金监管办法,逐步实现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挂钩,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成效明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强力推进专管员制度建设,业务专管员的业务职责更加明确,驻村专管员的包村责任得以充分发挥,乡镇财政专管员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一篇:旧铺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下一篇:申请解除履约保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