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毕业论文

2024-10-11

浅谈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毕业论文(共4篇)

浅谈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毕业论文 篇1

谈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 [论文关键词]乡镇政府;信息公开;运行机制;观念

[论文内容提要]纵深推进乡镇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生成适应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及完善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乡镇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型、乡镇政府公务人员观念更新、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等主观条件的满足。

构建和谐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政府执法新理念,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模式,需要建立和强化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机制。其中政府信息公开,特别是与广大农民最密切联系的乡镇政府实现信息公开,是实践和谐行政价值目标的重要方面。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民政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也下发文件,对本系统特别是基层站所的政务公开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村务公开的深入发展,广大群众越来越关注乡镇政务问题,迫切要求乡镇机关实行政务公开,以保证和巩固村务公开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在以上文件的促进下与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国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和谐行政价值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现为信息公开的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上的公开。例如,有些地方布置安排信息公开工作一阵急风暴雨,但忽视监督检查,时间一长,慢慢就变味走样,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最终搁浅。其次表现为被动公开多,主动公开少。如某些乡镇政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运动式的信息公开要求,检查一走,运动一过,马上关闭公开渠道;或迫于民意呼声、舆论压力而被动地公开某些行政事项。同时,为规避主动公开,过多地强调行政相对人必须遵守的义务程序,而弱化行政主体必须遵守的义务程序,任意设置程序壁垒。例如虽然某些地方乡镇政府在互联网上开通了“政务公开”栏目,但规定点击该栏目必须首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和谐行政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对推进我国乡镇政府信息公开起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推进乡镇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生成适应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及完善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乡镇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型、乡镇政府公务人员观念更新、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等主观条件的满足。

一、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运行保障机制

要使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真正实现,必须设置相应规定,保证其运行的畅通,即要完善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运行机制。笔者认为,良好的乡镇政府信息公开运行机制应包括两方面的制度构架,其一是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形式规范化;其二是对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法制化。

(一)规范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应该分为两大类:一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府根据职权和规定主动给予公开。公开的程序具体表现为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其行政行为中的一个环节。二是依行政相对人申请向其或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情报的程序。如保障某些利害关系人获得一些具有一定保密性质的信息而设置的依据申请而公开的程序。因为从法理上来分析,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所以应以政府主动公开程序为原则,为主要方面。对依申请公开的程序,政府对是否公开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律应严格规定申请、审查、批准的程序,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损害相对人的知情权。同时要规范行政事项的具体公开程序。即政府信息公开的步骤、方式、方法与时限规定。特别是对时限规定要严格化,以防止政府拖延而不利其信息公开的实现。

(二)规范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但必须要有一定的形式(载体),而且公开载体要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乡镇政府信息公开形式的总体要求是:群众看得见、看得懂;方便

群众办事,便于服务对象监督;能办事,办事快,好办事。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要求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公开政府信息。一是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发现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二是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三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府信息;四是各级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查阅、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方便;五是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六是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

(三)强化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建立首长负责制。各乡镇政府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其主要负责人应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责任人,由其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做好各方面的指导协调工作和总监工作,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应及时正确地解决,否则将承担主要领导责任。第二,建立目标考核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及其效果纳入乡镇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政绩和业务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其日常工作、年终考核、选拔任用及奖励惩处等都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成败大小和结果优劣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考核。第三,强化对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组织监督,在考核的基础上,结合推行岗位目标末位淘汰制,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成效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的按有关规定实行末位淘汰。并加强日常的监督,以督促行政工作人员及时公开相关事项。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对政府信息不公开,公开不落实或者弄虚作假的,由新闻舆论部门进行公开曝光。三是加强群众监督。除了保障知情权、参与权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外,还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等中聘请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员,定期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督查和评议活动。并可对重点部门和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结果列为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促。乡镇政

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组织重点督查和暗访检查。以督促相关工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四,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主要是应明确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职责,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将信息公开要求、标准和程序具体化,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方法;建立信息公开过错追究制,使信息不公开行为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信息公开投诉机制,通过开辟对信息不公开的举报投诉途径,改善信息公开执行状况。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救济程序

按照有权利就有救济的法律原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该有救济程序的保障。在现代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普遍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救济原则。申请救济的人一般有两种,要求公开的人和反对公开的利害关系人。根据申请人获取救济原则,当申请人的请求权遭到了国家机关的不当否决时,或者是利害关系人认为申请人的请求构成了对自己的损害,有权获得救济,可以向行政机关或者法院提起政府信息公开的诉讼。按照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予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二、满足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观念等主观条件

政府信息公开从本质上说是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分配的一种体现和认知。对行政主体来说,信息公开是其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职责;对于行政相对人及公民来说,则体现为一种法定权利或是其维护合法权益的一种保障渠道和途径。义务的是否履行,权利的是否实现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状态如何有很大联系,因此,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现还要依赖于两类主体的意识、观念等主观条件的是否满足。

(一)提高乡镇政府公务人员的思想素质

首先,乡镇政府公务人员应当适应入世的需要,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思维方式,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服务理念、权利理念、竞争意识、人权观念、平等观念、法制观念等。树立服务行

政观念。在服务行政中,行政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行政行为以人民为核心,这种服务具有透明性的特征。根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合理的法律价值观。全面学习新时期的法律思想,更新法律意识。使公务员的思想素质能够与时俱进,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温和、服务型的行政权作用方式将变得明显,政府将承担[1]杨寅.中国行政程序法治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章剑生.论行政程序法上的行政公开原则[J].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2).胡忠英.老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J].老区建设,2007,(3).

浅谈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毕业论文 篇2

1.1 推进过程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是从农村起步的,村务公开正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雏形。随后,我国各级政府依托政务公开活动开展了一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更加快了信息公开工作的步伐。[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至此,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基本建立。

1.2 问题分析

1.2.1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机构设置问题。

在《条例》出台前,各地各部门确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有三种模式:(1)办公室(厅)主管;(2)监察厅(局)主管;(3)信息化办公室主管。《条例》考虑到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没有要求自上而下地统一主管部门,因此颁布实施之后,各地各部门基本还沿用了原体制。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设置应该专职化。

1.2.2 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南和目录不齐全。

从实践来看,目前各地各部门已经编制完成的公开目录大多实现了“编制到条、要素齐备、实现链接”。但是,目前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各项要素不齐全,特别是缺少索引编号,或者仅包含每条政府信息的概述、公开主体、公开方式、公开期限等,这些极大地影响了信息公开工作的效果。[2]

1.2.3 部分行政机关以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为由,妨碍信息公开。

行政机关在公布政府信息前,需要进行保密审查。因此,有些政府和部门常常以涉及国家秘密为理由,妨碍信息公开,或者“伪公开”。

1.2.4 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制度执行不力。

为了监督政府机关依法履行公开义务,《条例》设专章规定了考核评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举报调查制度等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制度。但在实践中,有些政府和部门对信息公开的监督力度不够。

1.2.5 政府信息公开的问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尽管《条例》已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追究作了规定,但是内容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条例》第35条的规定中,什么是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情节严重”的行为,什么情况才能“构成犯罪”,以及给予“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标准,均未明确。

1.2.6 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可能成为阻挡弱势群体的障碍。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项目,《条例》第27条将其限定于依申请公开,并仅限于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并禁止行政机关等通过其他组织、个人进行变相收费。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标准,《条例》第28条规定,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上述规定清晰,但执行起来程序复杂,这可能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道障碍。

2 互联网的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2.1 正面影响

2.1.1 保障公民知情权,推进阳光政府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是主权在民和知情权理论。

政府借助互联网,可以在网上发布诸如政策法规、机构调整、人事变动、医疗保险、办事流程等在内的信息。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不断拓宽和加深,例如:从2009年1月1日起,新疆阿勒泰地区率先在全国试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另外,2009年广州市财政局将下属的114个政府部门的部门预算在网上全部公开,成为我国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的首例。2010年3月30日和31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科技部四部门都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了今年年度部门预算。这些政府信息公开的活动有助于实现政府活动的透明化,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1.2 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高效、便捷和低成本。

政府可以凭借互联网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公民提供关系其切身利益的知识和信息。由于网络具有即时性的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工具(报纸、广播、电视等),政府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由于网络的软硬件设施和维护费用要远远低于普通媒体,因此,政府通过互联网公开信息成本更低。同时,由于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2.1.3 强化监督力量,防止腐败。

网络时代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千千万万的网民。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度风云人物就是所有网民。

在信息时代,网络监督的力量无处不在。政府对一些公众关注度高、比较敏感的事件的处理结果很快就会在互联网上传播开。例如,2008年,广州许霆ATM取款案,许霆被判无期徒刑,相关报道在网上登载后,先后被95个网站转载。网友们阅读报道后,90%都认为“量刑过重”。在舆论的压力下,案件重审,许霆被判5年有期徒刑。

因此,网络监督大大增强了监督力量,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2.1.4 有利于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

近年来,国内公共突发事件和公共舆论事件迭起,这些事件检验着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是否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公共事件。

汶川地震中的政府信息公开对《条例》的贯彻实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其中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后,仅仅过了8分钟,新华网就发出全世界第一条带图片的信息:“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很快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彩信等各种媒体迅速发布地震新闻,使全国乃至世界都及时了解到四川震情。中央电视台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开始直播汶川地震救援工作。政府部门对这次灾情信息的透明化处理,使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新闻登上了世界各大传媒头版。

2.2 负面效应和政府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

2.2.1 政府对重大公共事件的回应不及时。

网络舆论对某些社会焦点问题很容易迅速形成强大的社会关注力,这些事件要求政府要及时回应,并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立场和解决办法。[5]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共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公共事件→引发网民关注,形成社会舆论→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作出回应,纪检监察部门介入→处理结果。例如,深圳海事局党委书记林嘉祥猥亵女童案。这一事件发生后,首先由网民把事件的视频发到网上,引发了网民的巨大愤慨,声讨林嘉祥的声音不断。促使纪检部门介入调查,最终做出免去林嘉祥党内外职务的决定。

从以上程序和事件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的及时回应能力还是欠缺的。

2.2.2 城乡数字鸿沟凸显。

数字鸿沟也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3]一般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是人们在对信息技术的拥有、掌握、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

政府在网上进行信息公开,对于那些有条件、有能力上网的公众是方便的,但是农村地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因此农村地区的几亿农民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弱势群体。除此之外,信息弱势群体还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文化水平低的公民等。互联网的使用是有客观条件限制的,显然,我国农村地区的广大民众还是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的。

2.2.3 信息更新速度慢,时效性差。

由于各地具体实际情况的不同,各级政府网站的内容、更新速度也不一样。有些地方政府的网站主页内容比较齐全,但是频道内容严重缺乏,并且还缺少具体的链接内容。有些政府网站流于形式,几个月甚至常年不更新一次,严重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

以上分析显示,网络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手段顺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能够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提高了公众的满意度,但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在具体运用时,要尽量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抑制并解决其问题。

3 加强网络工具建设,进一步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政务促进了世界各国政府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快速变革,同时也给人们的政治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电子政务首要的、基本的功能就是政府信息公开,而政府信息公开以网络技术为工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网站

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电子政务及政府网站的建设要求。自此,我国政府网络建设步入快车道。[4]

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政府通过网站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这一体系包括四个层级:第一层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第二层级,国务院部委及直属机构网站,省级人民政府网站;第三层级,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各地市政府门户网站;第四层级,县级政府网站。[8]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9年底,拥有“.gov.cn”域名的政府网站总数已达49730个。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政府网站的平均拥有率已经达到85.6%,部委网站拥有率达96.1%,2007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网站的开通标志着省级政府网站拥有率已达100%。

八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和规范性方面逐步提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1)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www.mofcom.gov.cn)。(3)上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shanghai.gov.cn)。

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最主要工具,但是由于我国各省市地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层级政府网站建设情况差距很大。基层地方政府网站建设还有待于健全、完善,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还需要向纵深方向拓展。

3.2 政治博客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可以采用一种新兴的媒体方式———博客(blog)。将博客应用于政府网络,可以实现政府信息快速、低成本地传播。并且影响辐射大。根据2005年8月的《美国博客研究报告》对访问量最大的400个博客观测显示:美国当前最流行的是政治博客。

1998年,美国人德吉拉在其个人博客上发布了时任总统的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丑闻,被认为是政治博客最早的成功案例。藉此,政治博客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5]

本文研究的政治博客主要是指政府官员的博客。官员博客是指政府官员以个人或集体身份所开设的博客。此类博客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

其起源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于2002年6月创建的博客。在随后的几年中,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高·华斯顿、伊朗总统内贾德都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德国总统默克尔更是成为第一个开通视频博客的首脑。在我国,江苏省宿迁市市委书记张新实、郑州市物价局局长陈军安、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等,也都选择博客作为一个发布政府信息、官民互动的新窗口。此外,自2006年起,每年“两会”召开期间,大量与会代表、媒体记者都会开设“两会博客”,发表与两会相关的内容。[5]从2008年7月至今,在拥有99个县,经济并不发达的江西省,有60多名县领导在江西省文明网民生博客栏目陆续实名开博。

政治博客的兴起及发展,可以弥补传统主流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不足,补充、完善、解释政府信息的内容,增强与公众的互动,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3.3 网络发言人

近年来,一些网民关注度比较高的公共事件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经网络传播发展成为网络舆论事件。如2009年杭州“飙车案”。一些政府部门在面对此类网络事件时往往手足无措,反应迟钝,或盲目自信,使原本可以控制的小事扩大为公共危机事件,从而使政府处于被动状态并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在此种情形下,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和处理网民诉求,成为政府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网络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6]

网络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的渠道和方式。其对于政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发言人制度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6]我国部分地区和部门相继于2009年推出了网络发言人制度。

其中,广东省佛山市在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建设中,探索出一套富有地方特色的模式,并取得较大成效。

佛山市网络发言人平台于2009年11月6日正式完成升级并对外发布。网络发言人平台是基于常见的论坛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的,有着论坛系统常见的登录、发帖、编辑修改、回复、删除、置顶、屏蔽等操作。网络发言人平台有九大功能:网络问政、行政投诉、网上信访、监督投诉、对接电子监察系统、在线访谈、网上新闻发布会、信息检索和平台管理。[6]首批在平台上开展工作的市级党政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达98家,网络发言人和网络评论员共计597人。目前,佛山市网络发言人平台的运作整体情况良好,已呈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期化的特征,受到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和广大网民的积极响应。

网络发言人制度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但是网络发言人制度目前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缺乏联动的制度保障机制;发言人选拔和管理不规范;部门沟通渠道不顺畅;政府信息公开不全面;发布形式和程序不规范等。[6]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雷美霞.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初探[J].东南传播,2009(1).

[2]苏苗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现状及其展望[J].电子政务,2009(4).

[3]赛佛林WJ,坦卡德J.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83.

[4]王凯,唐亮.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突出贡献总结[J].电子政务.

[5]李蓓.政治博客及其信息过滤问题研究[J].电子政务,2009(12).

浅谈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 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关系变迁;义务;信息获取权

中图分类号: G20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OGIPS项目组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3月31日前没有公布年度报告的国务院部门有42个,包括外交部、铁道部、文化部等部委,而地方省级政府有3个,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和青海省,明显没按条例的规定进行信息公开工作。并且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申请公开的没有公开或部分公开或答非所问;依法应该公开的要么时间滞后,要么内容过时,要么仅是一般文件的公开。由于观念和制度上的问题以及行政机关自身利益因素的干扰,使得政府在进行信息公开时有诸多顾虑和尚待完善的地方,这有赖于加大公参与、监督、检查,真正维护信息公开条例的权威和公民权益。

1 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变迁

在西方国家政府由“以等级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的改革浪潮中,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很多措施都致力于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这些努力虽然因为国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从信任、参与、绩效、公开、透明等基本方面而言,对于我国行政改革以及构筑更加良好的政府与公民间的信任关系,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我国政府正逐步摆脱对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和经营管理,转向为社会提供服务,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性日益加强。具体到政府信息公开层面,综观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发现在它们出台的相关法律中都有鼓励公民参与、维护公民知情权和信息救济权的条款,并且这些法律在与公民的碰撞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虽然在出台全国性信息公开法律的时间上较晚,但是联系到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统治传统和封建思想,条例的出台绝对是一次历史性的事件,也必将是中华文明史中浓重的一笔。现在,公民可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出版物、大众传播媒介、政务服务中心、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也即是说,公民从中获得政务信息,行使政治权利,实现政治愿望,增强政治资格,同时,也会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和信息公开的健康、科学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公民参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凸显

信息化、网络时代与信息社会要求政府信息资源自由流动,以促进经济增长。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占有者和控制者,当前全社会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每个公民、社会组织的切身利益。政府信息如同银行货币,只有加速其流动,才能创造巨大的效益。相反地,一出现问题就对相关信息左堵右塞、唯恐泄露,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会极大地削弱政府的权威及其公信力,这样一来后期再多的解释和补救对公民来说都是苍白无力的。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突发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

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此外,政府法制部门接受群众对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有关部门的举报、投诉,对因信息不真实或弄虚作假而引起不良后果或造成社会影响的,将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这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应主动公开信息的义、内容和惩罚措施,进一步凸显了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3 公民信息获取权的发展

“信息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消费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信息获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知情权、了解权、得知权,所有这些表述方式尽管在最初的语源及由来上与信息获取权有所不同,但都与公民信息获取权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但是,公民信息获取权这一说法更能够表达出不受公权力干涉,要求政府机关公开有关信息,以及当公民的信息获取权遭到不当否决时,有权请求法院给予救济的基本内涵。

保障公民的信息获取权是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首先公民信息获取权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拥有的多寡日益成为公民财产、地位差别的重要原因;其次公民信息获取权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如果公众不能掌握全面、准确、充足的信息,势必阻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最后,公民信息获取权是实现开放社会的重要保证,所谓开放社会是指政府信息充分公开,公民广泛参与,决策民主、透明的社会。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都先后制定了公民信息获取权方面的法律,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这些国家的立法实践来看,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公民所能获得的信息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说:“任何信息的索取即能创造更深层次的民主”。公民能够获取的政府信息越多,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就越强。反过来说,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越强,也就越能促进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增加公民对行政活动运作过程的了解,这样既能实现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又能增加公民和政府进行行政博弈的力量,帮助信息公开制度更好、更快地完善和发展。鉴于此,推进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势在必行。 

4 结语

经过对推进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原因的剖析,我们知道目前公民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和不可阻挡的潮流。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公民参与信息公开建设中还要注意排除一些来自传统政治文化、相关法律制度和传统政府信息公开的体制障碍,以促进公民与政府的良好互动。

 参考文献:

李图强著.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褚松燕著.权利发展与公民参与——我国公民资格权利发展与有序参与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范并思.信息获取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J].图书情报工作,2008.6.

唐晶,秀霞.美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档案,2008.6.

浅谈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毕业论文 篇4

根据《x县xx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目标考核实施细则》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工作实际,认真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更新情况: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通过中国.x更新相关信息,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财政预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以教育为主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等信息的公开。全年,我镇及所辖村(社区)共通过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添加信息 xxxxx条,访问量xxxxx次,此项工作每月在县规服办“政府信息公开信息更新情况通报”排名中均排名靠前。

二、政府信息公开季度报表、年度报告公开工作情况:全

年四个季度按时完成并成功通过季度报表填报工作的审核;按时按要求在“中国.x”门户网站集中公开,并在镇、村公开栏、LED公开屏进行广泛公开。

三、文件及政策解读公开情况:镇政府规范性文件及其解

读文本在形成xx日内按要求通过中国.x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栏目向社会公开,全年累计公开规范性文件及其解读文本x条,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解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信息公开依申请、意见箱工作办理情况:我镇严格按

照依申请公开和意见箱的工作流程、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操作要求受理公众提出的信息申请,并于xx个工作日内回复申请人,确保公众的申请、咨询、投诉有人受理、按时回复,稳妥处置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意见箱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全年我镇信箱系统共收到依申请公开x件、信件xx件,均在规定工作日内按要求及时进行了回复处理,未出现超期现象。

上一篇:中学生征文赞美家乡下一篇:对温总理关于青年成才提出的五点希望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