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心得体会

2024-08-22

云计算心得体会(共8篇)

云计算心得体会 篇1

《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心得体会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创建学习型机关,读书学习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热烈开展。前不久我市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惠州,推进文化惠民,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读书学习,离不开干部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近期,在操向农副市长的推荐下,我认真学习了《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一书,对云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云计算作用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安全。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二是数据共享。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三是方便。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很方便。四是无限可能。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该书主要内容有: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 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二、云计算的原理

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这可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蓝图已经呼之欲出:在未来,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三、云计算的现状

在云计算技术的驱动下,运算服务正从传统的“高接触、高成本、低承诺”的服务配臵向“低接触、低成本、高承诺”转变。如今,云计算凭借其优势获得了在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企业、政府、军队等各种重要部门都在全力研发和部署 云计算相关的软件和服务,云计算已进入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目前,云计算不仅引起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日本、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建立国家级云计算项目,试图在这场IT技术的全新革命中抢占先机。

中国的云计算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看到云计算巨大的发展潜力,要推动并加强云计算的研发和创新,培养相关的科研创新人才和团队,帮助国内企业攻克在IT产业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关键技术,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进而提升工业化水平。

四、云计算的优势

(一)具备规模经济性

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二)虚拟化能力强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臵、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臵。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 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三)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四)通用性强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五)高可伸缩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六)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提供计量服务。

(七)价格低廉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八)支持快速部署业务,快速开展服务 云计算的强大的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地部署业务,并实现新业务需要的云计算平台其他业务已有的数据库和能力组件快速调用和整合。另外云计算平台通常会开放能力组件、开发环境以及开发接口,这样方便广大自由开发者通过某种商业模式开发新业务并达成与云计算服务商的双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互联网界面在云计算平台上组建和定制自己需要的云服务。

五、云计算应运而生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 2.0的浪潮使得大众可以参与信息制造和编辑,从而导致信息增长具有无限性的趋势。而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约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的终结,使得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没有办法依靠硬件性能的提升而解决这一问题。怎样低成本的高效快速解决无限增长的信息存储和计算问题是一个摆在科学家面前的命题。云计算是采用大规模低成本运算单元通过IP网络相连而组成的运算系统以提供运算服务的技术。它具有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强的特点。所以说,云计算回答了这样的科学问题,那就是它可以以较低成本和较高性能解决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的存储和计算的问题。它使得IT基础设施能够实现资源化和服务化,使得用户可以 按需定制,从而改变了传统IT基础设施的交用和支付方式。

六、云计算对于技术的影响

(一)计算成为一种公共资源

过去,企业和个人的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里,随着海量数据的增长,高效且低成本地存储和处理变得十分困难,不仅需要大带宽的网络基础设施,还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计算与存储的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正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

(二)云计算成为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科学研究需要大理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特别是新型的算法和软件,需要利用海量数据来验证和优化。云计算技术为大型算法的研究和难提供了一种廉价高效的方案。

(三)云计算可以极大降低企业IT成本

云计算服务最主要的吸引力在于企业能够降低购买和维护硬件、软件以及其他设备的成本。与一家云服务厂商签订合同,便可以云服务厂商的虚拟服务器基础设施上运行选择的系统或应用。

(四)云计算极大影响了互联网应用模式和产品开发方向

通过云计算,更多的应用能够以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交付和运行。利用强大的互联网浏览器和通用的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操作各种软件应用。

七、云计算对各产业的影响

(一)在互联网领域,使得信息消费模式发生巨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信息消费的模式将是这样的图景:通过宽带网连接的若干数据中心里运行着提供各种服务的“云”,它们不断将原来储存在个人电脑、手机上的数据吸引到云中,提供用户以超乎想象的计算力,并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个人及企业用户将不需要学习客户端软件的操作,只需要根据提供的简洁的界面和窗口,访问一下站点就可以得到服务。同时,网络化的应用软件能按需定制,收费灵活,并杜绝盗版。

(二)在工业领域,助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目前,大多数工业领域企业都在着手利用云计算整合其现有的数据中心,实现对既往投资的IT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云计算来处理电信运营商所拥有的海量数据,以期降低IT系统的成本,提高IT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加强经营决策的实时程度,将是电信运营商使用云计算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在国家政府领域,助力构建独立、安全的国家级公众信息服务网络

云计算的特殊优势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日本内务部、美国国防部、英国政府都称将建立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所有政府运作所需的资讯科技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八、云计算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云计算标准尚无建立

目前,无论是云平台还是云服务的国际标准都没有形成,这就给云计算的发展带来瓶颈。各个企业为了自己的云业务发展纷纷推出各自的平台和服务标准,使得众多云平台和云服务用户的利益和长期发展得不到保证。为了争取国际竞争地位,我国应尽快建立云计算行业标准化组织,并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推进云计算国际标准化工作。

(二)云计算的安全性

目前,安全性和隐私权可能是将服务迁移到云计算所面临的最大风险。灵活性、易于使用的服务和易于共享基础设施是云计算的优势,但人们的云计算使用方式可能会让很多公司的信息和知识产权面临风险。

(三)政策法规不完善

云计算加速现有IT及信息服务业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改变着产业链格局和商业模式。面对新的产业链格局和新的商业模式,很多在政策法规领域的工作还没跟上。用户数据被云平台或服务供应商泄露,SLA(服务等级协议:关于网络服务供应商和客户间的一份合同)不能达到法律上的要求,还有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被软件攻击和流程容易对个人隐私产生侵犯,这些问题都没有法律的保护和执行细则的解释。

(四)云观念的接受不容易

云计算服务也许未能提供大企业需要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和支持程度。目前,许多云服务主要以中小型企业和消费者为主,而不是以大企业为目标。

一些供应商提供的正常工作时间SLA可能不适用于一些企业应用。此外,验证SLA的方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一些云计算的服务可能缺乏一些传统软件在单独的企业版本中见到的特性,也不能与企业应用妥当合并。

(五)云计算节省金钱的程度

目前,云计算并不昂贵,但是考虑到总拥有成本(包括重复性成本)、运营成本以及潜在的风险,这个问题则可能另有答案。

九、面对云计算,中国科技应如何发展?

云计算,对于中国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必将深刻改变IT及信息产业的格局,同时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可能会改变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作为中国的科技管理机构,应该直面挑战,抓住机遇!需要从国家层面重视云计算的技术变革,在教育、普及、重点研发、示范工程等诸多领域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一)助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政府、大型企事 业单位等重点客户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IT机房的建设和系统运维难,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巨大等。云计算将可以提供可靠的基础软件、丰富的网络资源、低成本的构建和管理能力,加速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云计算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孵化创新,缩短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而促进一个国家的企业的信息化快速发展。

(二)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云计算的集中化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电能利用率。实践表明,和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云计算能够节省约70%的电能消耗,节能效果显著。

(三)发展我国云计算工业,保护中国的数据安全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范围是跨国界的,其全球强势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其产业渗透在我国处处可见。我国大量互联网数据被聚集在北美的数据中心上,使用Google、微软、雅虎等搜索和邮箱的网民数量难以估计,国家的数据安全以及国民个人信息隐私的安全令人忧虑。同时,将公共事务处理任务部署到“云”中,可以更好地整合、共享有限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使其按需使用、灵活调配。借助云计算,我国将可能用较低的投入、较快的速度来创建自有的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提高世界知识总量的拥有率、转化率和使用率。

(四)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学技术创新 云计算是为了解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问题而由产业界推动的技术创新。海量数据处理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云计算关键技术问题和瓶颈只有在大规模集群环境中才能显现并获得解决,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云计算研发,符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我国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五)吸引并培养尖端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云计算是世界上最热闹的IT技术革命,是集硬件、软件、中间件综合的信息化尖端技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加强云计算的自主研发,有助于促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培养学科带头人以及专业研发人员。不仅如此,云计算本身将是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的“聚宝盆”,开展云计算的研发将大大加速杰出人才的引进及优秀团队的培养。

虽然云计算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的难题,但是云计算这种方式的确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它被许多专家认为,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云计算技术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的存在,会成为日后推动世界经济 发展的重大力量。2009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超过560亿美元,根据美国多家市场研究公司联合预测,到2012年,80%的财富1000强企业将使用云计算服务,到2013年将增长至1501亿美元,总增长幅度达到221%。

未来,目前的网络技术必将被云计算技术所取代。当今云计算方兴未艾,我们不能错过以“云计算”带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机遇,一定要迎难而上,大力推进云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心得体会 篇2

一、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标准规范建设的紧迫性

伴随着云计算发展进程不断深化及其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云计算发展背后存在的规划不合理、配套缺失、能耗严重、安全隐患大等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同时,云平台服务的多样性以及资源平台的异构性严重制约了不同云之间的互连互通,一些技术壁垒也日益凸显。当前云计算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核心根源在于相应的产业规范和标准的缺失。云计算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成为当前国际标准组织及协会的关注热点和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的前提下,面向未来云计算、大数据等发展前景,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一期启动了计算虚拟化平台、云存储平台、Paa S平台、大数据及应用开发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应的,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对标准规范提出了强烈的现实需求。标准规范的建设既要能满足当前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保障已经部署的计算虚拟化平台、云存储平台、Paa S平台、大数据及应用开发等工作,更是未来云平台运行和服务的主要保障,是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需要立足已经部署建设的四个平台,从资源申请工作流程和设备接入、管理、应用、服务、接口标准、服务目录标准、架构治理标准、隐私与安全等方面推进标准规范的建设工作。

二、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标准规范建设具有行业特点

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在传统业务形态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融合通讯社、报刊、网络、新媒体、电视、金融信息和多媒体数据库等七个主要业务形态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在基础层、平台层、软件层分别构建服务的理念,进而构建出完整的池化资源平台,支撑和引领新华社“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云计算平台一期主要实现云计算平台、资源调度和监控平台、运行支持管理平台的建设,构建面向全球业务的分布式云计算体系,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标准规范体系需要从云存储、虚拟计算、Paa S平台、大数据、云安全、音像资料库服务等多方面规范化平台架构、数据交互管理、云平台安全、相关服务产品、平台涉及的流程、云平台核心关键技术、云平台数据接口、云平台管理等内容,具体包括管理规范,以及资源申请工作流程和设备接入规范、应用规范、数据资源共享、接入和交换技术规范及标准化接口、服务目录、架构治理标准和安全隐私标准等。建设云计算平台标准子体系,为整个平台从Iaas、Daa S到Paas、Saa S的建设实施和服务运行提供全面的基础保障工作,为新闻传媒领域的云计算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三、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标准规范具有实施效果及推广价值

制定规范期间,项目组首先对技术实验室、计算机与通信供稿系统部、多媒体与数据库系统部等相关部门就云计算平台各方面需求进行调研。根据新华社信息系统建设及运维的需要,结合各个子平台本身的特点,确立编制的原则,编制规范初稿。并在技术局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此外,工作组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研讨等方式开展工作。重点调研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标准规范、产业白皮书、技术文档和培训资料等等;同时与子项目组技术专家、项目负责人进行技术访谈;并组织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专家进行研讨。

最终,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成果形成了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技术规范体系(包含6个标准规范),并以新华社企业标准和技术指导性文件等形式发布,未来对于能够达标国家标准的工作成果将尽可能争取立项上升为国家标准。

目前,已经制定完成的标准规范中,《新华社云计算平台计算虚拟化整体规范》《新华社云计算平台云存储》《新华社云计算平台Paa S平台整体规范》《新华社云计算平台音视频服务转码与抽图》已经作为正式的企业标准在新华社发布应用,能够满足新华社基于云计算平台整体业务支撑的需求,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其中,《新华社云计算平台计算虚拟化整体规范》已经在稿件落地统计系统、少数民族多媒体采编、Paa S平台等系统中得到初步应用和验证;《新华社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已经在云数据库备份、新媒体数据库、Paa S平台等系统中得到初步验证;《新华社云计算平台Paa S平台整体规范》已经在新媒体数据库、稿件落地统计等系统中得到初步应用和验证。

四、对整个传媒发展趋势的判断

由于国内云计算相关标准缺乏,工信部提出将加强云计算等标准总体构架的研究和重要标准的制定,完善项目和产品的融入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的协调和配合,形成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部署的标准工作主要归为两类:一方面是研究国际标准工作情况,调研中国国内云计算应用及标准化的需求,基于此研究梳理我国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和产业急需的产业标准;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各种标准化组织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中的参与度,促进国内云计算标准工作和国际标准的协调发展。

新华社云平台建设是国内云计算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和重要尝试。新华社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的技术和理念,构建新华社下一代技术体系,部署全球云计算平台,为战略转型和阵地前移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将技术引领新华社事业发展,实现新兴媒体发展和向全媒体机构的战略转型,促进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新华社云平台构建工程任重道远,这就势必需要相关规范的指导。规范不仅能为云平台建设的各项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而且通过规范的制定、贯彻和实施,有利于新华社云平台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因此,新华社全球云计算平台标准规范体系的建成不仅填补相关空白,也将为国家云计算标准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五、收获与启示

新华社云计算平台是新华社最基础的技术支撑平台,制定云计算平台的标准规范是平台建设成败的关键,因而云计算标准规范制定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云计算标准规范建设有以下经验与感悟:

1、领导高度重视并鼎力支持

标准规范工作得到了社领导、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在立项之初就明确了标准制定的总体要求,并推动设定子项目;项目启动后,多次听取项目组的进展汇报,随时关注研究进展并协调解决标准制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科学与实用并重

标准规范制定遵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导则》等国家标准研制的相关法规,并成立标准工作组和专家组,基于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研讨交流等方式开展了大量的实际需求和业界前沿等方面的调研工作,确定了“满足当前需求、兼容未来发展”的工作策略,保证了标准成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3、严格过程控制

浅析云计算及云计算安全 篇3

【关键词】云计算;云安全;可信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14-02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是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各界均十分关注的焦点。它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思想,将大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软件资源链接在一起,形成巨大规模的共享虚拟IT资源池。正因为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目光,它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并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阐述云计算的相关概念,分析云计算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总结了云安全问题解决的几点思路,最后指出了云安全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云计算与可信计算技术的融合研究将成为云安全领域的重要方向。

1 云计算的概念

1.1 云计算的定义

目前云计算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不同的企业和专家有自己的定义,比如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对云计算的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是动态的、可伸缩的且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从总体上看,云计算的定义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1.2 云计算规范核心

1.2.1 云计算五个本质特征

按需的自我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快速的弹性能力、可度量的服务。

1.2.2 云计算服务模型

(1) 软件即服务(SaaS):客户所使用的服务商提供的这些应用程序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上。这些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客户端设备所访问,通过瘦客户端界面像WEB浏览器(例如,基于WEB的电子邮件)。客户不管理或者控制底层的云基础架构,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甚至独立的应用程序机能,在可能异常的情况下,限制用户可配置的应用程序设置。

(2) 平台即服务(PaaS):客户使用云供应商支持的开发语言和工具,开发出应用程序,发布到云基础架构上。客户不管理或者控制底层的云基础架构,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或者存储设备,但是能控制发布应用程序和可能的应用程序运行环境配置。

(3)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向客户提供处理、存储、网络以及其他基础计算资源,客户可以在上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用户不管理或者控制底层的云基础架构,但是可以控制操作系统、存储、发布应用程序,以及可能限度地控制选择的网络组件。

1.2.3 云计算发布模型

(1) 私有云:云基础架构被一个组织独立地操作,可能被这个组织或者第三方机构所管理,可能存在于某种条件下或者无条件存在。

(2) 社区云:云基础架构被几个组织所共享,并且支持一个互相分享概念的特别的社区。可能被这些组织或者第三方机构所管理,可能存在于某种条件下或者无条件存在。

(3) 公有云:云基础架构被做成一般公共或者一个大的工业群体所使用,被某个组织所拥有,并出售云服务。

(4) 混合云:云基础架构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云组成,这些云保持着唯一的实体但是通过标准或者特有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些技术使得数据或者应用程序具有可移植性。

2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云计算发展现状

目前,云计算主要是由Google、Amazon、微软、IBM等ICT巨头在积极推动研究和部署,比较成熟的云计算业务和应用包括Google的App Engine,Anlazon的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微软的Azure云平台,IBM的“蓝云”等。

2.2 云计算发展趋势

云计算将推动IT领域的产业细分:云服务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减少对非核心业务的投入,从而强化自己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最终,各种类型的云服务商之间形成强强联合、协作共生关系,推动信息技术领域加速实现全球化,并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的“云”。

未来云计算将形成一个以云基础设施为核心、涵盖云基础软件与平台服务与云应用服务等多个层次的巨型全球化IT服务化网络,如果以人体作为比喻,那么处于核心层的云基础设施平台将是未来信息世界的神经中枢,其数量虽然有限但规模庞大,具有互联网级的强大分析处理能力;云基础软件与平台服务层提供基础性、通用性服务,例如,云操作系统、云数据管理、云搜索、云开发平台等,是这个巨人的骨骼与内脏;而外层云应用服务则包括与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相关的大量各类应用,例如,电子邮件服务、云地图服务、云电子商务服务、云文档服务等等,这些丰富的应用构成这个巨型网络的血肉发肤。各个层次的服务之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动态稳定结构。越靠近体系核心的服务,其在整个体系中的权重也就越大。因此,未来谁掌握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主动权以及核心云服务的控制权,谁就将在信息技术领域全球化竞争格局中处于优势地。

3 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在极大地方便用户和企业廉价使用存储资源、软件资源、计算资源的同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者说存在的问题来自安全方面。云计算的十大问题与机会,如表1所示。

概括来讲,云计算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3.1 安全边界难以定义

在传统网络中通过物理上和逻辑上的安全域定义,可以清楚地定义边界和保护设备用户,但云计算由于其用户数量庞大,数据存放分散,很难充分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3.2 数据安全

使用云计算服务,用户并不是清楚自己的数据具体的托管服务器的位置以及具体是哪个服务器管理。基于此云用户和云服务商为避免数据丢失和窃取都非常重要,以下从数据隐私和数据隔离两个方面对云计算的安全进行阐述。

(1)数据隐私。数据在云服务中的存储是共享的,即没有为用户开辟独立存储区。由此数据具有潜在危险。和传统软件相比,云计算在数据方面的最大不同是所有的数据由第三方来负责维护,并且由于云计算架构的特点,这些数据可能存储在分散的地方,并且都以明文的形式存储。防火墙虽然能够对恶意的外来攻击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这种架构使得一些关键陛的数据可能被泄露。

(2)数据隔离。目前在网络中用户基本采用数据加密方式共享数据,但在云计算环境下,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数据与其他用户的数据隔离开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数据安全。因为所有客户数据将被共同保存在唯一一个软件系统实例内,所以需要开发额外的数据隔离机制来保证各个客户之间的数据的保密性并提供相应的灾备方案。

3.3 应用安全

(1)终端安全:用户终端的安全始终是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的关键点,用户终端合理部署安全软件是保障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2)SaaS应用安全:SaaS模式使用户使用服务商提供的在云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对于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如:网络、操作系统、存储等。因此在此模式下,服务商将提供整套服务包括基础设施的维护。服务商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和组件安全,而用户只需关注操作层的安全。由此可SaaS服务提供商的选择在云计算信息安全问题中非常重要。

(3)PaaS应用安全:PaaS云使用户能够在云基础设施之上创建用户和购买行为,用户同样并不管理和控制底层的基础设施,但可以控制基于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PaaS提供商通常会保障平台软件包安全,因此用户需要对服务提供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比如对服务提供商做风险评估。同时,PaaS还面临配置不当的问题,默认配置下的安全系数几乎为零,因此,用户需要改变默认安装配置,对安全配置流程有一定的熟悉度。

(4)IaaS应用安全:用户对于IaaS云提供商来讲是完全不透明的,云提供商并不关注用户在云内的任何操作,因此,用户需要对自己在云内的所有安全负全责,IaaS并不为用户提供任何安全帮助。

4 云安全的解决思路

4.1 云计算安全的研究现状

云计算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云计算安全和风险问题也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2010年11月,美国政府CIO委员会发布关于政府机构采用云计算的政府文件,阐述了云计算带来的挑战以及针对云计算的安全防护,要求政府及各机构评估云计算相关的安全风险并与自己的安全需求进行比对分析。同时指出,由政府授权机构对云计算服务商进行统一的风险评估和授权认定,可加速云计算的评估和采用,并能降低风险评估的费用。

2010年3月,参加欧洲议会讨论的欧洲各国网络法律专家和领导人呼吁制定一个关于数据保护的全球协议,以解决云计算的数据安全弱点。欧洲网络和信息安全局(ENISA)表示,将推动管理部门要求云计算提供商通知客户有关安全攻击状况。

日本政府也启动了官民合作项目,组织信息技术企业与有关部门对于云计算的实际应用开展计算安全性测试,以提高日本使用云计算的安全水平,向中小企业普及云计算,并确保企业和个人数据的安全性。

在我国,2010年5月,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在第2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表示,我国应加强云计算信息安全研究,解决共性技术问题,保证云计算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4.2 数据的保密性问题

就云计算的3种参考模型来说,IaaS一般以Web服务的接口形式提供,SaaS务常通过Web浏览器访问,PaaS服务则用上述两种技术的结合来实现。采用安全文件存储服务的文件系统框架,利用目前安全的客户端跨域(Client Cross-domain)通信机制的研究成果,给Web服务提供一个独立的文件系统服务,将用户数据的控制权返还给用户,提高了数据的可控性,降低了应用服务器管理用户数据的访问控制策略的压力。

上述的这些方法在云计算环境中有效提高数据块保密性和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块完整性认证时证书所需的存储空间,是未来云计算数据完整性验证研究的重要方向。除了使用传统方法以外,一种趋势就是利用用户的数字身份完成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功能。基于身份的加密和签名系统能够弥补用户身份及对应的密钥难以管理的问题。在该系统中,使用用户身份相关信息作为公钥,而用户的私钥由一个公开可信的PKG(Private Key Generator)结合用户身份来生成并安全传输给用户。并通过联邦身份管理机制来控制密钥集中于PKG的管理问题。

4.3 数据的隐私性问题

用户数据存放在云端,一方面要求云服务商能够根据他们的查询提供正确的查询结果,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云服务商知晓用户数据的实际内容,也即希望在加密的数据上实现数据查询等计算功能。隐私保护的关键字查询方法,利用带有关键字查询的公钥加密方法,允许服务提供商部分参与内容解密并进行相关内容的查询,但不能由此得到全部明文,这可以再隐私保持的条件下减少用户端信息处理的压力。

云的特殊存储结构使得隐私保持成为一个关键的安全问题。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对上传到云端的数据进行混淆和加密。同时,还应当有有效的查询和用户验证机制,在云服务器不能获知具体数据内容的条件下,获得云服务的数据处理结果。并且,这种隐私保持机制应当是用户可控的。

4.4 数据的验证性问题

云计算中用户数据不再被用户本地拥有,因此需要有方法让用户确信他们的数据被正确的存储和处理,即进行完整性验证;另外,从涉及到数据安全和使用的法律和网络监管角度,也需要一种机制能够远程、公开地对数据进行审计。并且,这种审计必须以不泄漏用户隐私信息为前提。

可利用第三方审计完成隐私保持的数据完整性验证。这种方法不需要云用户的实时参与,其避免用户隐私的泄露。还可以建立一个可扩展的运行时完整性验证框架,以保证在云基础设施上数据流处理结果的完整性,并当检测出不一致结果时,能明确定位恶意服务提供商。

5 可信云计算

将可信计算技术融入云计算环境,以可信赖方式提供云服务已成为云安全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可信云计算平台TCCP,基于此平台,IaaS服务商可以向其用户提供一个密闭的箱式执行环境,保证客户虚拟机运行的机密性。另外,它允许用户在启动虚拟机前检验Iaas服务商的服务是否安全。并且可信计算技术提供了可信的软件和硬件以及证明自身行为可信的机制,可以被用来解决外包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问题。同时设计了一种可信软件令牌,将其与一个安全功能验证模块相互绑定,以求在不泄露任何信息的前提条件下,对外包的敏感数据执行各种功能操作。

6 小结

云计算使得软件、硬件、平台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可能,具有宽带接入、按需服务、资源整合、弹性架构、可计量等特点。云计算虽然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却给整个IT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云计算给人们带来创新和变革的同时,对安全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还是使用者,对云计算技术背后的安全性问题都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只有深刻认识到云计算的优点和风险,才能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云计算,充分发挥其带来的巨大效益和优势。

参考文献

[1]吴涛,浅谈云计算及云安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2):63-65

[2]张慧,邢培振,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分析,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12):164-166

[3]冯登国,张敏,张妍等,云计算安全研究,软件学报,2011(1):72-80

[4]杨健,汪海航,王剑等,云计算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3):473-476

[5]吴吉义,沈千里,章剑林等,云计算:从云安全到可信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48增刊):230-231

云计算及其安全技术学习心得 篇4

作为一个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了我对云计算及其安全技术的认识。主要的心得体会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化建设对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IT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高效率、低成本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的云计算技术就应运而生。云计算[1]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将赋予互联网更大的内涵,更多应用能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交付和运行;同时也扩大了IT软硬件产品应用的外延和改变了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模式。云计算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带动IT产业格局的变化,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云计算的发展,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9月,为了加快推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科技部发布了《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权威机构预测,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产业链的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13-2017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企业在不断增加其云服务资产,并已经准备好开始集成工作;调查发现超过74%的企业客户计划用服务提供商来实现系统集成。同时,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铺开,以及各地方的公有云和大型企业私有云建设的快速开展,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大。

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根据美国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的报告称云计算服务存在着如下七大潜在的安全风险[8],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可审查性、特权用户的接入、数据隔离和加密、数据恢复、数据位置、长期生存性以及调查支持持特定的调查。

云计算安全技术主要表现在身份的保护、基础设施的保护和信息数据的保护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身份的保护。对于身份安全来说,用户需要强认证机制,一般考虑ID和密码的保护。在云环境中需要身份认证技术,才能实现云服务和应用的安全迁移;第二个方面是基础架构的安全保护。基础架构主要包括软硬件、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环境等。对基础架构安全来说,要确保基础架构的安全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这就需要非常强的可信链条,这个可信链条不仅包括硬件安全,还有因特网、操作系统、虚拟化等,整个链条都要有非常强的可信性;第三个方面就是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对于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也有两个方面,既数据的完整性和信息的保密性。数据的完整性主要指数据在被访问的时候,不应该被随意篡改、增加或删减。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只能是有权限的人才能阅读。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有分布式的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的加密技术以及DLP技术等。

云计算心得体会 篇5

从被称为物联网元年的2009年,到2011年,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在这两年的历程中,物联网逐渐从热炒阶段步入务实阶段。“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了物联网的阶段性发展方向:“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工信部苗圩部长在《求是》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所指出的“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之一便是加强产业合作,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同时,中国物联网界的泰斗,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邬贺铨院士也一再强调:物联网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应用。在此影响下,面向行业应用的物联网产品和研发成果也不断涌现。可见,要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应用为王”已成为业界共识。

然而,我们拿什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呢?

众所周知,在IT、互联网时代,真正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中国本土企业除了华为、中兴,几乎都处于最底层的“生产代工”环节,都在做着基于国外技术的二次开发。因此,IT、互联网界的真正的龙头企业也都集中在欧美国家。

物联网时代,所谓中国和世界发展同步。然而,中国是否真的能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崛起?答案很迷茫。

首先,从中国人的本性来看,这不无可能。春秋战国时代便是大家频出;唐宋到西汉更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都说明中国是一个对人类的文明和创新做出过引领性贡献的民族。所以,只要加以善用,假以时日,比肩国际巨头不无可能。

然而,从当下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风气来看,又着实困难。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切以经济为中心发展战略”的本意被很多人曲解,致使“中国制造”充满了“抄袭、拷贝、山寨”的低劣味道。并且这种误解,日益加重。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潜心做研发,大量的投资都只为能得到快速回报。恨不得把所有行业都当“房地产”来做。试问,如此利欲熏心,身心浮躁,如何担当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引领世界之重任?

两者相较,中国人本性中的钻研、踏实正在被一点点磨灭;而急功近利、浮夸务虚的一面却日益放大。因而,我们能够在这一轮的全球性战略发展机遇中积攒起核心竞争力吗?能够真正的与国际行业巨头竞争吗?能够不再仅仅是“市场之王”吗?我们能够用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吗?

云计算应用实例 篇6

IBM的“蓝云”计算平台是一套软、硬件平台,将Internet上使用的技术扩展到企业平台上,使得数据中心使用类似于互联网的计算环境。“蓝云”大量使用了IBM先进的大规模计算技术,结合了IBM自身的软、硬件系统以及服务技术,支持开放标准与开放源代码软件。“蓝云”基于IBM Almaden研究中心的云基础架构,采用了Xen和PowerVM虚拟化软件,Linux操作系统映像以及Hadoop软件(Google File System以及MapReduce的开源实现)。IBM已经正式推出了基于x86芯片服务器系统的“蓝云”产品。

“蓝云”计算平台由一个数据中心、IBM Tivoli部署管理软件(Tivoli provisioning manager)、IBMTivoli监控软件(IBM Tivoli monitoring)、IBM WebSphere应用服务器、IBM DB2数据库以及一些开源信息处理软件和开源虚拟化软件共同组成。“蓝云”的硬件平台环境与一般的x86服务器集群类似,使用刀片的方式增加了计算密度。“蓝云”软件平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虚拟机以及对于大规模数据处理软件Apache Hadoop的使用上。Hadoop是开源版本的Google File System软件和MapReduce编程规范。

“蓝云”计算平台中的虚拟化技术:“蓝云”软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虚拟化技术的使用。虚拟化的方式在“蓝云”中有两个级别,一个是在硬件级别上实现虚拟化,另一个是通过开源软件实现虚拟化。硬件级别的虚拟化可以使用IBM P系列的服务器,获得硬件的逻辑分区LPAR(logic partition)。逻辑分区的CPU资源能够通过IBM Enterprise Workload Manager来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加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资源分配策略,能够使相应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逻辑分区。P系列系统的逻辑分区最小粒度是1/10颗中央处理器(CPU)。Xen则是软件级别上的虚拟化,能够在Linux基础上运行另外一个操作系统。

虚拟机是一类特殊的软件,能够完全模拟硬件的执行,运行不经修改的完整的操作系统,保留了一整套运行环境语义。通过虚拟机的方式。在云计算平台上获得如下一些优点:

(1)云计算的管理平台能够动态地将计算平台定位到所需要的物理节点上,而无须停止运行在虚拟机平台上的应用程序,进程迁移方法更加灵活;(2)降低集群电能消耗,将多个负载不是很重的虚拟机计算节点合并到同一个物理节点上,从而能够关闭空闲的物理节点,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3)通过虚拟机在不同物理节点上的动态迁移,迁移了整体的虚拟运行环境,能够获得与应用无关的负载平衡性能;(4)在部署上也更加灵活,即可以将虚拟机直接部署到物理计算平台上,而虚拟机本身就包括了相应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直接将大量的虚拟机映像复制到对应的物理节点即可。

“蓝云”计算平台中的存储体系结构:“蓝云”计算平台中的存储体系结构对于云计算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操作系统、服务程序还是用户的应用程序的数据都保存在存储体系中。“蓝云”存储体系结构包含类似于Google File System的集群文件系统以及基于块设备方式的存储区域网络SAN。

在设计云计算平台的存储体系结构时,不仅仅是需要考虑存储容最的问题。实际上,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扩充以及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可以通过组合多个磁盘获得很大的磁盘容量。相对于磁盘的容量,在云计算平台的存储中,磁盘数据的读写速度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多个磁盘进行同时读写。这种方式要求将数据分配到多个节点的多个磁盘当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存储技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使用类似于Google File System的集群文件系统。另一个是基于块设备的存储区域网络SAN系统。

云计算心得体会 篇7

云计算是由企业界开始发展, 然后才进入学术界引起重视的, 这与网格计算相反。经过对迄今为止的云计算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后, 显示学术界对于云计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技术关键技术方面。云计算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虚拟机、安全管理、数据管理、云监测、能耗管理和计算模型等。云计算的计算模型是研究如何针对某类应用特点提出效率更高的编程方式, 目前云计算模型众多, 而Hadoop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系统基本架构, 正日益成为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开发平台, 淘宝就是国内率先使用Hadoop的公司之一。

1 云计算关键技术

1.1 虚拟机

虚拟机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在云计算中使用的主要虚拟机之一就是VMware Infrastructure。它是一个虚拟数据中心操作系统, 可以将离散的硬件资源统一起来以创建共享平台。其优点有: (1) 整合服务器以降低IT成本; (2) 暗哨计划内和计划外停机以改进业务连续性; (3) 运行较少的服务器并且动态关闭不使用的服务器。

1.2 安全管理

云计算是计算机资源的整合, 通过云计算设施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 任何隐私信息都能够被找到。云计算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 Siani Persion等提出了在云计算服务设计过程中保护用户隐私的一些设计原则: (1) 发送尽量少的个人信息到云中, 或者对系统进行分析后只对一小部分个人信息进行必要的收集和采集; (2) 采用安全措施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复制、使用或者修改个人信息来保护云中的个人信息; (3) 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户控制。在云计算环境中, 让用户完全控制个人信息是比较困难的。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控制:一可以允许用户控制最重要的个人信息;二可以委托信任的第三方来管理; (4) 允许用户对个人信息的使用进行选择, 即加入、退出机制; (5) 明确以及限制数据使用的目的。个人信息必须被身份明确的人使用和处理; (6) 有反馈机制。即设计人及界面清楚地表明云服务中采取的安全措施, 用其向用户提供安全提示。

1.3 数据管理

云计算具有计算能力可变、数据储存在不信任的主机上、数据是远程复制等3个特点。从这3个特点分析而出, 只有两种数据管理应用程序可能适合部署到云计算中:一是和事务处理相关的数据管理系统;另一种是和分析相关的数据管理系统。前者未采用共享的体系结构, 在进行远程数据复制时很难满足ACID的需求, 同时在不信任的主机上存储数据也有比较大的风险。ACID要求对于基于分析的数据管理系统来说不是必须的, 同时可以保证敏感数据在分析之外, 从而保证其安全。因此, 基于分析的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很合适部署到云计算环境中去。

1.4 云监测和能耗管理

云监测是随着云计算的推广、云设施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体现云计算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而设置的对虚拟机监控的能力;能耗管理是如何节省云设施中计算设施所需要的能源、有效整合资源、降低成本。

1.5 云计算的计算模型

现行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 但非专业用户并不能有效地利用, 一个庞大的任务很可能由于初学者的偶然操作导致性能的大幅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应该提供给用户一个高度抽象的产品系统, 这些就是云计算的计算模型。提到云计算模型, 就不得不说一个开源框架, 那就是Hadoop。

Hadoop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基本架构, 由Apache开发, 使用户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 开发分布式程序。简单点说, Hadoop是一个可以更容易开发和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软件平台。

Hadoop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 简称HDFS。HDFS有着高容错性的特点, 并且设计用来部署在低廉的硬件上。而且它提供高传输率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 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的应用程序。HDFS放宽了POSIX标准的要求, 这样可以流的形式访问文件系统中的数据。

Hadoop采用Master/Slave结构 (如图1) , 会有一台Master, 主要负责Name Node的工作以及Job Tracker的工作, JobTracker的主要职责就是启动、跟踪和调度各个Slave的任务执行。还会有多台Slave, 每一台Slave通常具有Data Node的功能并负责Task Tracker的工作。Task Tracker根据应用要求来结合本地数据执行Map任务以及Reduce任务。

2 Windows下使用Hadoop实例的研究

2.1 Windows下使用Hadoop的环境配置:

(1) 安装Hadoop前, 首先需要安装Cygwin

Cygwin是一个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Unix模拟环境, 提供了shell支持。安装中需要选中Net category中的openssh, 如图2所示。

(2) 配置Windows系统变量

新建系统变量CYGWIN, 变量值为ntsec tty编辑系统变量里的Path变量, 加入C:cygwinbin

(3) 安装Java, 即安装jdk, 配置JAVA环境变量。

2.2 单机模式

(1) 启动Cygwin, 解压缩Hadoop安装包, 例如Hapoop安装包位于e:下, 则解压命令为$tar-zxvf/cygdrive/e/hadoop-0.19.2.tar.gz。

解压默认目录在C:cygwinhomeuser文件夹下。

(2) 编辑C:cygwinhomeAdministratorhadoop-0.19.2conf里的hadoop-env.sh, 将JAVA_HOME变量设置成JDK安装目录, 如果路径中有空格, 需要把Program Files改成Progra~1。如图3。

(3) 配置完后即可运行Word Count实例。

在C:cygwinhomeAdministratorhadoop-0.19.2下创建一个输入目录input, 新建2个本文文件:

txt1.txt:yangshenyuan hello world hello hadooop

txt2.txt:yangshenyuan bye hadoop

然后运行实例, 并将结果输出到output目录下:

$bin/hadoop jar hadoop-0.19.2-examples.jar wordcount in put output

执行结果如图4所示:

2.3 伪分布模式

(1) 编辑文件conf/hadoop-site.xml

(2) 安装配置SSH

启动cygwin, 执行命令:$ssh-host-config。

当询问"Should privilege separation be used"时, 输入no;当询问"Do you want to install sshd as a service?"选yes;当提示"Enter the value of CYGWIN for the daemon:[ntsec]"时, 选择ntsec。

提示sshd服务已经在本地系统安装完毕。输入命令$net start sshd, 启动SSH, 或者在Windows服务项里启动CYGWIN sshd。

然后执行$ssh-keygen来生成密钥对, 然后一直回车键确定。这样会把生产的密钥对保存在.ssh目录下。使用命令将RSA公钥加入到公钥授权文件authorized_keys中:

最后执行$ssh localhost, 就可以实现无需密码的SSH连接。

(3) Hadoop运行

运行World Count实例。在本地文件系统上建立input目录, 放入若干文件并复制到HDFS的目录下, 在重命名为in, 并运行:

out为数据处理完成后输出目录, 默认在Hadoop根目录下。任务执行完, 用以下命令查看分布式文件系统上数据处理的结果:

(4) 停止Hadoop进程, 命令如下:

2.4 完全分布式模式

完全分布式模式步骤有以下几步:

(1) 修改所有机器的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 ts文件, 加入各机器的IP地址及对应的主机名

(2) 在所有机器上配置相同的帐号grid

(3) 在所有的机器上进行SSH配置

执行$ssh-keygen生产密钥对并保存:

在grid1上执行以下代码:

再分别进入grid2和grid3的.ssh目录, 更改authorized_keys文件的权限, 命令如下:

(4) 所有机器上配置Hadoop

编辑conf/master, 修改master的主机名, 每个主机名一行, 在这里就是grid1。编辑conf/slaves, 加入所有slaves主机名, 即grid2和grid3。把hadoop复制到其他主机。命令如下:

访问http://grid1:50070可以查看Name Note以及整个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状态, 访问http://grid1:50060可以查看Task Tracker的运行状态。

运行完数据处理, 查看结果和关闭Hadoop的操作和伪分布模式相同。

3 结束语

虽然Hadoop支持Windows, 但官网上同时声明Hadoop尚未在Windows下严格测试, 建议只作为开发平台。

而且, 格式化Hadoop文件系统是Hadoop启动的第一步, 每次格式化前, 要清空$HADOOP_HOMEtmp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因为Hadoop格式化时会重新建立Name Note ID, 而tmp里还包含上次格式化留下的信息。格式化虽然清空了Name Note的数据, 但是保留了Date Note的数据, 这样会导致启动失败。

另外, 在{HADOOP_HOME}logs目录下, Name Node、Data N ode、Secondary Name Node、Job Tracker、Tasktracker各有一个日志文件, 当出现故障时, 分析这些文件也许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1]S PEARSON.Taking Account of Privacy when Designing Cloud Computing Servcices[C].The2009ICSE Workshop on Softuare En-gineering Challenges of Cloud Computing, UK, 2009.

[2]李国杰.信息服务网格—第三代Internet[J].计算机世界, 2001 (40) .

[3][美]怀特.Hadoop权威指南 (中文版) [M].周傲英, 曾大聃,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PENG LIU, YAO SHI, FRANCIS C M.Lau, Cho Li Wang, San Li, Grid demo proposal:AntiSpamgird[J].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uster Computing, Hong Kong, 2003 (12) .

云计算心得体会 篇8

何立峰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对项目签约表示祝贺。他说,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高地,是滨海新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领航区的重大任务,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以“天河一号”和“曙光”超级计算机为标志,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在云计算等尖端领域,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云计算产业基地和云计算中心的启动建设,是新区推动科技创新的又一新成果,必将为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将有利于尽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云计算这一先进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和市场形成有效对接,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化、现代化水平。我们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取得更多优秀成果、创造更大发展效益,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滨海新区科技发展成绩显著,科技创新的环境氛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我们将充分利用云计算产业基地和中心的良好平台,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和范围,显著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签约仪式上,泰达科技发展集团分别与惠普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天津网聚优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翔集团、北京爱蜂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超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VPC仿真计算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滨海新区将依托泰达外包服务园和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建设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和云计算中心,充分利用超算中心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品牌资源,结合新区政策优势,吸引云计算相关企业落户基地,形成产业资源聚集。泰达服务外包园位于开发区东部,占地89万平方米,2010年1月一期50万平方米产业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今年开工。目前已聚集了国家超算中心、腾讯数据中心、惠普数据中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26家云计算相关单位,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位于泰达服务外包园内,中心的“天河一号”是当今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峰值计算速度达每秒4700万亿次。

上一篇:2024年云南省丽江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下一篇:关于花的作文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