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

2024-10-02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共12篇)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 篇1

魅力白坪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历经艰苦探索,直到今天,才真正迎来了新的春天。

由中国的优秀文化哺育出的雄居世界强企之林的新一代企业和企业家。他们以“自强不息”的气概、“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艰苦奋斗精神、“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世界经济的巨大浪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白坪煤业公司作为具有煤矿行业的一颗新星,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在中原大地上彰显出她的优秀企业文化魅力。企业文化上的成绩并不是一撮而就,付出了白坪人的艰辛。企业文化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有无问题。过去没有搞过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文化。事实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存在的只是企业文化优劣、高下的问题。仔细盘点白坪企业文化不难发现,作为新兴企业,企业员工虽说来自方方面面,则更多的员工是郑煤集团下属矿井员工,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员工身上具有的那种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生机勃勃的朝气,都为白坪企业文化的形成打下好的积淀。这种自强不息的标志和灵魂就是我们白坪人的传统

文化。

当今的时代,是经济竞争的时代,也是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企业文化不仅仅是职工的一种文体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生存方式。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和经营实践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体化。就企业而言,重组中不同企业之间文化融合、安全生产与劳动关系均衡问题等等。这些涉及员工利益、安全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结构调整的问题,都需要文化配套,文化支撑。白坪煤业公司正是抓住这些问题,在深化改革,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文化融合,从人的行为规范做起,发掘出优秀的传统,具有本企业内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传统,并用创新的精神发掘出这种企业传统文化的内涵,大力弘扬发展,以科学的管理思想、方式、行为,从以制度约束人到用文化培养人、到自觉约束、到自觉行为的企业文化,避免了就企业文化建设抓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解决问题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三年三大步”奋斗格局。围绕中心始终把加强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反复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探索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强煤炭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把握方向性,白坪企业文化清晰明确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实现企业竞争的激励作用、行为规范的内在综合作用。)把人格文化作为灵魂来抓。用人格文化统帅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规范大家行为、鼓舞大家行为、最终把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奉献出来。从“两述一化”、班前礼仪、行为规范,温馨提示等等,处处体现出人性化,使大家既能感受到传统的味儿,又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新意。

其二、坚持持久性。白坪煤业公司深深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之中。文化影响着心理,心理影响着情绪,情绪影响着稳定,要使企业内部和谐,仅靠经济的力量不行,还必须靠文化的力量。只有通过文化建设,增同减异,促进和谐。因此白坪煤业提出了“体面工作、快乐生活”“平安和谐共创共享”理念。积极为企业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使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大家庭温暖。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和左邻右舍搞好关系,融入社会,与社会和谐相处,营造民主和谐的周围睦邻环境。从产品和服务上,打造优质品牌、精品工程。规范安全管理,形成了一整套安全文化体系。

正是这样白坪煤业公司在秉承传统文化,借鉴优秀文化的同时,又立足于文化强企,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煤炭事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迈出了新的一步,取得新的经验。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 篇2

一、关于企业品牌与品牌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 品牌的内涵与特征

品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因市场竞争的加剧, 而逐步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所谓品牌是指一种赋予公司和产品的独有的、可视的、情感的、理智的和文化的形象。基于品牌这一定义, 以及品牌在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 我们对品牌的基本特征可凝练为以下方面:品牌是无形资产;品牌是不确定的;品牌是无形的, 它通过一系列物质载体来表现自己;品牌具有明显的排他专有性;品牌有明显的工具性。

(二) 对品牌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包括语言、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消费习俗、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具有历史继承性的人类行为模式等的综合体。品牌中的文化, 深藏于品牌里层, 又体现在品牌的各构成要素中。不同的品牌附着特定的文化, 从表面上看, 品牌的文化体现在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包装等方面, 通过更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 品牌蕴含着民族精神, 蕴涵着企业经营理念。从功能上来看, 品牌具有强烈的文化力。在品牌文化这个领域, 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深层次意识形态的作用, 即广义的文化对品牌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影响。文化是品牌的精神底蕴, 品牌不仅仅是为了销售, 它更是为了传播产品与服务的内在价值。而这种价值的核心, 最终会沉淀为一种文化。

二、我国企业品牌打造及品牌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打造品牌和进行品牌文化建设的时间较短, 在品牌及品牌文化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尚不成熟, 因而在品牌文化创建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 品牌文化经营理念淡薄, 品牌产品市场定位不准, 品牌发展战略不明确

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或多或少的都有了一些品牌文化经营理念, 但他们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报刊、杂志上空洞的理论, 几乎没有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缜密的策划。更多企业的领导层、决策层对品牌文化的内涵、重要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 不懂得品牌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理, 缺乏经营企业的长期有效的措施。品牌文化经营理念的淡薄, 导致了我国企业品牌的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和品牌发展战略的不明确。我国企业在品牌的市场定位上只注重目标市场的选定, 而忽视赋予产品丰富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而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

企业有了准确的品牌市场定位后, 还应有成熟的品牌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既包括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 也包括企业整体形象的策划、设计, 它充满了文化的因素, 产品概念、品牌命名、品牌包装、品牌促销都包含了深刻的、坚实的、厚重的文化内涵。我国有些企业在经营中虽然引入CIS识别系统, 开始注意用文化包装企业, 但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制订企业发展战略时只注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单纯追求产品数量, 忽视企业品牌文化的营造, 这是我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二) 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创建品牌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创建企业品牌文化, 需要有一流的人才团队。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国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创建品牌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人才的外流导致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众多企业不注重现有员工的继续教育;企业竞争环境、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三) 企业品牌产品的质量不稳、科技含量低

品牌文化注重将产品 (或服务) 的质量作为品牌的核心来培育, 一个质量过硬的产品 (或服务) 包括技术含量高、工艺精美、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环保节能等要素。有了产品质量的基本保障, 企业还需要规划品牌产品的文化内涵, 为员工及消费者认知品牌提供必要素材。具体包括三个明确, 即明确品牌产品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哪些类型的顾客面前, 通过这个形象要传达给消费者什么样的信息, 同时明确如何使企业内部人员对这种形象产生认同。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品牌文化的漠视, 已直接影响到品牌产品质量、效益的持续性提高。

(四) 企业品牌管理不规范, 品牌产品营销方法陈旧

国内许多企业品牌管理的组织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品牌管理仍采用业主或公司经理负责制;品牌宣传渠道不畅, 宣传资金投入不足;品牌产品命名时挖掘文化内涵不够;品牌产品促销手段无创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国内有些企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缺乏宏观设计, 走一步看一步的多。国内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基于品牌的企业文化。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员工都不关心自己的所作所为对本企业品牌有什么影响, 能否创造品牌价值, 企业品牌精神、价值观没有深入员工头脑, 因而未能形成基于品牌的企业文化, 未能形成企业品牌的创新手法和整体运营策略, 运营手段陈旧。

(五) 企业创建品牌及品牌文化的内部环境没有真正形成

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诸要素的总和, 包括领导决策、技术设备、员工关系等。企业创建品牌和品牌文化的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 取决于企业内部环境是否和谐, 也取决于企业员工是否真诚接纳, 鼎力支持。因此, 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是实现创建品牌和品牌文化的前提。国内企业内部没有营造好创建品牌和品牌文化的良好环境,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领导决策。国内一些企业领导的“官僚”作风比较严重, 他们不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独断专行, 盲目决策, 不仅没有创出品牌, 反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其次是技术设备。国内企业技术设备较之国外企业落后, 遏止了品牌文化的发展。再次是员工关系。员工关系协调, 工作业绩高效, 全体成员精诚合作, 是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也是企业创建品牌文化的关键所在。

国内有些企业改制后存在以下问题: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机制转轨尚不理想, 产权不明晰, 尤其是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最不明晰, 企业员工有股无权, 只有入股的义务, 没有监督和管理企业的权利, 持股员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企业以创建品牌和品牌文化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还没有深入到员工的心中, 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没有形成各自的系统。企业文化不等于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的核心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象征, 是企业文化的深化和升华。企业文化只有上升到品牌文化, 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是“根”、品牌文化是“果”。国内大多数企业缺乏企业文化的“根”, 而品牌文化的“果”也就无从结出。因此, 一些企业的品牌没有生命力, 寿命不长。

三、以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作为促进企业发展新动力的思路与对策

(一) 树立品牌经营的意识, 制订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

我国企业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工作:明确打造品牌、创建品牌文化的战略目标, 要有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品牌文化发展策略, 突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从品味、档次、价格、个性、用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虑, 并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 有方向地组织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品牌经营管理系统。在品牌经营中, 要有自己的品牌市场预测和分析、品牌决策、品牌服务、品牌危机处理等管理组织, 以保证在品牌经营中有可靠的组织管理保障。在品牌经营中要注重文化资源的运用, 充分利用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来构建自己的品牌。在品牌营销中, 要以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为依托, 进行品牌营销, 以文化造势, 使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别具一格, 并将自己品牌的特有文化内涵与社会公众的价值观、消费心理、文化情趣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自己的品牌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

(二) 将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作为中心任务

一方面, 在本企业全面贯彻落实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ISO国际质量管理标准, 每一个部门、每一道操作工序、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要严格执行, 真正发挥标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在执行上述质量标准时, 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订更加完善的实施办法, 并且在此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 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 以科技创新带动品牌的发展

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 促使粗放型的产品向精细化、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方向转化;进行创新活动, 不断挖掘产品和市场的潜在要素, 开发系列产品和新产品, 同时, 要有自己否定自己的超前意识, 当一种新产品被市场接受时, 也就是企业产品研发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用新的产品去替代旧的已被社会认同的产品, 不仅有利于企业产品的发展, 增加产品的科技附加值, 也可以在品牌保护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 树立新的人才观念, 实施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人才战略

首先要立足于本企业, 从现有人员中进行培养和挖掘;其次要注重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 使本企业的员工能安心于本职岗位, 防止人才的进一步流失。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以真正的事业留住人, 以尊重的心态使用人。此外, 留住人才并不是简单地将人束缚于本企业中, 而是要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树立“人才为我所用, 我帮人才发展”的用人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订和实施人才战略时, 不仅要考虑自身的需要, 也应考虑企业员工的发展, 为他们打造一个事业的平台。在待遇方面, 可以采用技术入股、利润分成等办法, 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 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一种知识的价值感和事业的成就感。

(五) 构建出适合本企业的特色品牌文化

特色品牌文化的建设,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建立以品牌为中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将企业品牌融入到企业的精神创建中;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中注重品牌的向心力、凝聚力;企业营销活动中品牌的宣传、文化内涵的展示、品牌信誉和保证。

(六) 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 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作为一种文化的吸纳与积淀 篇3

一、 为什么而学——古代散文学习的目的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列出专门的条目谈古代散文的学习,但依然对文言文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综合看来,古代散文的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基本构件(词句)的吸纳与积淀,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够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其次是内容的吸纳与积淀。学生要能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同时,要在此基础上“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阅读古代“优秀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以《史记》为例,学习这类散文主要是在积累必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必要的文言句式的基础上,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本着这样的目的来学习古代散文,不仅仅是对文言功底的一种锻造,更是对古代文化旅程的一次徜徉,这样的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二、 学习什么——古代散文学习内容的思考

学习什么似乎与我们无关,一般都是老师或者专家选好了教材供我们学习,这当然是好事,因为老师选用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思考比较的。不过,我们要明白古代散文的整体内容框架,以便于阅读古代散文时更容易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从战国到清末,就文字的数量上而言,占绝对优势的还是散文。虽然历代散佚不少,存世的还是浩如烟海。古代散文如此之多,而读者时间有限,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精选精学,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在此,我们有必要讲一下古代散文的内涵。它有别于韵文、骈文,不押韵、不重排偶。从发展历程来看,散文最初的辉煌是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则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国语》等。

从文体样式来看,古代散文文体类别繁杂,包括议辩、碑铭、表、志、铭、碣、诔、对、问答、说、传、吊、赞、箴、戒、序、记、启、奏等,但是新课标和高考考纲中明确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目前各种通行的教材所选的论述体文言文以史论文和政论文居多,如《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此外还有一些散论,如《劝学》《逍遥游》。

从历史的影响来看,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古文革新运动。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文学史上称之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书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等艺术功能。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然而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革新运动,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从应考的角度来看,阅读文本最初是选《史记》中的篇目作为题料,后来逐渐拓展到其他朝代的史传文,近年来也有突破,不再局限于正史,也选用了一些名家散文和墓志铭之类的实用类文章,尤其是杂记类文本。古人将用“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我们叫它杂记文。杂记文的内容包括记人、记事、记物、记山水风景等;此外,有些文章不易归类,也列入此类,成了名副其实的“杂”“记”。杂记文有的长于叙述,有的长于议论,有的长于抒情,有的长于描写,也是复杂多样的。总的来看,古代杂记文的文学色彩更为浓厚,对现代抒情、叙事散文的影响十分廣泛。古人注意到了杂记文的复杂多样,他们在文体论中对杂记文做过各种划分。如果根据杂记文所记的内容和特点来分类,可以简括地分为四类: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和人事杂记。这类文章灵巧雅致,是命题的好材料。

掌握了上述必备的知识后,我们学习古代散文还需要重点突破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要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虚词,特别要关注词性活用、一字多义、通假以及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古代散文的根基。不过,我们反对孤立地记忆,建议同学们建立词、句、文的统一观念:以词带动句的理解,以句带动文的理解,反过来,文的理解又加深对词句的理解,这是一种互逆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可以选择常用的实词与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为突破口,将它们与文句紧密联系起来,在语境中理解并把握语境。

其次要重视文化常识和典故的吸纳与积淀。如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史记》中,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者,各个人物都显示出了独特的一面,又共同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历史名句的积累,譬如“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这些句子不仅可以应对考卷中的默写,更可丰富自己的语言与思想。此外,星象、官职、社会风习等,也是不错的吸纳对象。

再次,要读出文本中的“我”,吸纳文本的思想。读文章最终要读出作者真实的情感与思想,知人论世,找出文本中的“我”,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凡优秀的散文作品,不但客观形象生动,而且作者的自我形象鲜明,跃然欲出。而正由于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和艺术素养不同,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艺术也会有变化,因而每篇优秀的散文各有独特的艺术形象,既表现于客观事物,也表现于自我形象。譬如《赤壁赋》中苏子失意中的旷达,旷达中的理性,景、情、理交融,活脱脱一个遭遇打击却达观的士大夫形象。阅读《史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己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等各种人物的风采。作者把自己的情怀寄寓在这些人物身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如《劝学》选段,荀子阐释的是学习对于修身行世的重要意义及方法;苏洵的《六国论》,文章通过六国灭亡的历史分析,强调贿赂敌国对国家的危害,并于文末警示当权者……我们要反复诵读这些经典篇目,从而体会、领悟古代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宏大精微的思想情怀。

最后,也要注重写作技巧与手法的吸纳与积淀。仍以《史记》为例,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含义之一就是这部著作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如诗歌般优美。这一抒情性很有技巧:一是直接抒情,如《刺客列传》中荆轲在易水送别时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二是议中带情,《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到廉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三是语言渲染,《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这种特点在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项羽本纪》《伍子胥列传》《荆轲列传》等。另外,古代散文作品语言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唯陈言之务去”,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新鲜口语,提炼成为生动的书面语言。分析古代散文的语言应当注意语言的时代特点,从而了解和掌握作品语言的时代风格,并对之进行合理地吸纳与积淀,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近年来一些同学高考作文中得了高分甚至满分,语言的独特不得不说是重要因素之一。

nlc202309010829

三、 怎么学习——古代散文学习方略的建议

古代散文因为距离我们的时代久远,词语、句法差别较大,学习起来困难比较大,很多同学不喜欢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萃,不学好古代散文是一种缺憾,更何况这又是高考语文命题的重要题料之一。怎么学才不至于枯燥?下面有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用好工具书。这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学好古文,不能离开《古汉语词典》。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中的“际”,靠以前对“际”的理解,似乎很难读懂这句话。这时翻阅词典,可查出有以下义项:1.交界或靠边的地方;2.彼此之间;3.時候;4.当,适逢其时;5.交接,接近;6.遭遇(多指好的);7.中间,里边。根据语法来看,“和天空”这个介词短语后面一般都是动词,所以选择义项5。用好工具书是学习古汉语的基本过程,这样坚持下去,我们所理解的文言词汇也会慢慢丰富起来。

追求美读。所谓“美读”,就是带着鉴赏的心,有滋有味、抑扬顿挫地诵读,读出古雅的情韵来。比如《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论谁读,“鹜”和“色”都要抑,“飞”和“天”都要扬,“齐飞”和“一色”都要快,“鹜”和“天”都要慢,不这样就不是味。字字咬准,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晃脑地读,这就是深入吟味的情调。初读时,既要领会意思,又要吟出情调,速度自然不能快,但随着熟而领会,吟咏越来越容易,速度可以逐渐变快。美读会于心,兴趣盎然,古代散文所流动的气韵美,一定会滔滔地奔泻而来,让你喜不自胜。

“熟”中求通。语言为“器”,熟中才能入境、生巧。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会说话的?有专门人教吗?没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熟悉了自然就记住了,绝不会把“坐车”说成“车坐”。学文言也是学语言,熟了,就不会把“吾谁欺”说成“吾欺谁”。何况现在一般人学文言,只要求理解而不要求能说能写。有人以为多读、熟读太费力,想找出一种纲举目张的办法,即分析结构、讲清规律。其实,这样的学习也只能应付一两次考试,离文言文的境界还远着呢!要学好古代散文,必须过语言关,“熟”中求通,才能真正掌握阅读的技巧。

从材料切入,透析文本内在或者外在的关系。语言是为了叙述或表达材料,一个个材料组成了文章。材料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要为表现同一个主题服务,这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篇有机的文章。文章的这种组合关系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表现方法)、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先后、远近,表里,逻辑)、层次(层层深入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当然,也可以进行外在的比较,例如元结的《右溪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曾巩的《墨池记》,都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作记缘由等,这三篇文章对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并达到了的。它们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后说明作记缘由。

以写促读。预习时在书上写下对重要词句的理解;自读时仿照书上的评语写赏析文字;课后在作业本上写下重要句子的翻译,在笔记上写下对某个问题的探究结果;一篇文章学完后,在笔记上完成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一组文章学完后,写一篇探究小论文。譬如学完《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后写篇探究性的小论文,自然要深究文本进行比较思考:同样写“鸿门宴”,二者在情节艺术的处理上有什么不同?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范增这个谋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刘邦在与项羽的交战中,从来就是败多胜少,为什么他最终会赢?思考的角度与深度决定着小论文的质量。

作为“日常”的企业文化建设 篇4

那么,在现实中,为什么大家在轰轰烈烈的“建设”工作之外和之余,没有将文化的建设融入企业成长的过程?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无知”,二是“有畏”。

所谓“无知”,不是一个贬义词,想说的是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者甚至是企业的领导人,还不懂得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以及在实现中应该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迪尔和肯尼迪的著作《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里面的许多内容就介绍了企业文化如何“日常”化建设的问题,或者是文化变革的具体过程,但是许多人称并没有看过此书。还有,说到上述内容,常常听到类似的感慨:“我们领导要是听到您的这些观点就好了!”什么意思呢?大家像摸象的盲人一样,不知道企业文化到底在企业发展中式什么。

所谓“有畏”,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文化管理者或企业领导知道文化是什么和应该怎样建设,但是,囿于现实,无法和不敢开展相关的工作。比如,有的领导对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叶公好龙的态度,喜欢说,但要动真格儿的,他又不愿意去“以身犯险”,因为文化变革往往首先“革”到自己头上,而他喜欢的往往是,我说了算,你们好好听我的。这个“好好听我的”,就是他希望的文化。而“操持”企业文化的一些管理者的状态往往是,我这个部门的权力有限,没法去管那么多的事情,管多了得罪人,最后领导也不一定说你好。

当然,上述不完全是普遍现象,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十分希望找到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日常的办法,同时,在一些品牌企业,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常态。而想起这个话题,也是因为几个朋友的现实困惑。比如,企业在搞“某某建设”的时候,文化建设如何切入?比如,企业在学习某先进典型时,文化建设如何切入?又如,企业在实施转型的时候,文化如何切入? 1.什么是“日常”?

所谓“日常”,就是指没有轰轰烈烈“搞”文化的那些时候。这些“日常”的日子,既包括在某一时期搞“某某建设”、学习某典型或者企业转型的时候,同时也包括没有搞这些活动的时候。其实,如果留心就会注意到,每一家企业在每一个时期都是在发生变化的。看看企业的领导人你就知道,他一年365天里基本没有舒心的日子,就是因为他老觉得企业有问题。从文化建设角度看,企业发展中的这些变化与问题,都是文化切入的关键。2.学会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去发掘文化的变化 我总在强调一个想法,就是文化自身无法变革与进步,文化的变革与进步要依赖于组织实践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变化,必然伴随着相关文化的变化,无论进行是进行“某某建设”,还是学习某典型和实施企业转型,都是想改变企业的某一现状,而所谓改变现状,就是改变文化,比如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固化的制度与流程、习惯的做法等等。3.研究哪些因素能够促进文化建设?

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观察与总结文化的变化,需要关注一些基本的层面或者要素,包括,人及其思想和行为、制度、流程、事件、方法、团队等等。从观察和研究这些要素的逐渐或快速的变化中,找到文化变化的痕迹。比如,在“某某建设”中,一个团队提出了新的工作方法、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工作行为、发明了一种新方法,等等;在企业转型中,某团队如何实现转型、某部门转型的做法与方法等。

观察和研究这些经营管理的要素,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这些要素本身不是文化,而是包涵着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文化赖以生存和变革的附着要素;二是观察和研究这些变化,不能仅仅从新闻和宣传视角而要从管理观察和文化研究的视角来写;三是不能仅仅是对一件事情的概述,而应该从实践和管理的角度真正来研究其具体的、细致的过程;四是要持续跟踪,因为新发生的变化有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从这一过程中总结其结果。4.如何总结和发现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 篇5

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阿多诺大众文化理论再解读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理论是文化理论批评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他认为大众文化具有标准化、商品化、伪民主化等特征.阿多诺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深刻影响到其后的社会、文化批判,但他的大众文化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作 者:杭慧 HANG Hui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镇江,21 刊 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ITON) 年,卷(期): 29(2) 分类号:G0 关键词:大众文化   标准化   商品化   伪民主化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 篇6

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肖文楚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理论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更要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那么,我们首先要回顾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在特教这块特殊的园地里,教师更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这里更应突出体现爱心、耐心、细心,因为这里的孩子更需要细心呵护,更需要爱的温暖。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奉献。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一切以学校事业的发展为重。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放弃或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满足他人或集体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蜡烛”精神吧。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特教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吧!

把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篇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阶级对立,战乱灾荒,内忧外患,使中国人民饱受磨难、备尝艰辛。为了摆脱压迫与剥削,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宁死不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武器分析中国社会,鲜明地坚持矛盾性、压倒式思维方式,带领中国人民与国内外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有敌无我,有我无敌”,“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就是矛盾性思维方式的体现。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讲思维方式的时候,同样必须坚持这一点。按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应当适时转变思维方式,集中力量搞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延续了矛盾性、压倒式思维方式,甚至把它绝对化,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要求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中就包括思维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客观条件变化的要求。一方面,冷战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阶级斗争虽然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这样的国内外情况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必须依循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的方式方法,善于以和谐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做到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解决国内问题时做到统筹兼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干部不作为也是一种腐1 篇8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02日16:15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中小

说起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行为。

然而,现实中还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干部不贪、不占,不损公肥己,生活作风也没啥毛病,但工作上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则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只要自己不贪、不拿,不干事就不会出事,事干多了风险也多,何不当个“太平官”?总之,这样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不积极、不作为,甚至消极懈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庸官懒政的无良行为。对此等现象,今年省“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予以痛斥。

消极与腐败常常相伴而生。不作为是典型的消极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腐败,为何?

这是因为,不作为,不干事,可能不会出事,看上去中规中矩,似乎也干净,人们往往见多不怪,习以为常,最多只看成是作风问题,对其非显性的危害后果,认识不足,也不予深究。其实,这种不作为的消极行为,如同潜伏在干部身上的可怕病毒,不但在慢慢侵蚀干部的免疫力与健康躯体,而且一旦传播开来,染之者众,就会损害公共利益,侵害党和政府的肌体,影响干部的形象。不作为的一大恶果,就是贻误发展良机,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挽回、难以弥补,最终严重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就其后果而言,不作为必定误事、坏事,乃至坏了大事,其为害之烈,一点也不亚于那种违法乱纪的腐败,有时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现实中类似的教训,我们还少见吗?

干部不作为,后患无穷,绝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在反腐治贪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治庸治懒,针对干部不作为的消极现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干部积极履职的责任感。我们还应在制度安排上及时跟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依靠制度来铲除庸官懒政赖以存在的土壤,让那些不作为的庸者懒者下,让敢做善为的能者上。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西建设,为广大干部积极作为、施展抱负提供一个大好平台。刚刚闭幕的省“两会”对加快海西建设已作出全面部署。此时不作为,更待何时?尤其在今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临形势也很复杂,任何一个稍有工作责任心的人,岂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才是我们应有的行动。当然,我们强调干部积极作为,更倡导要老实做人、干净做事。干部有所作为,但不能乱作为甚至为所欲为。那种不切实际、不遵循规律、不依法依规的乱作为,那种光凭一时热情而不顾长远的瞎折腾,那种借做事之名、乘机为个人牟取私利的“不干净”之举,我们都要坚决

反对。

把学习李林森精神作为一种习惯 篇9

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优先品质体现在“牺牲在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吃苦在前”;改革开放的今天,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奉献在前”。学习李林森同志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把工作当作学问做,把事业当作家业干,把群众当作亲人看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公道正派、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把优秀作为习惯的人生态度。

作为人社系统的一名职工,感悟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常常会想,其实李林森同志只是做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却很难持之以恒的事情,这或许就是习惯吧。

把学习李林森精神作为一种习惯,需要把它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需要长时期的坚持和坚强的毅力;需要发挥习惯的引导和魅力。

习惯是一种责任,它是永不抛弃自己职责,永不放弃自己信念的诠释,它是坚守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崇高精神。

习惯是一种坚持,它是党旗下的誓言,阳光下的承诺,它是只要党放心,人民满意,再苦也不计较,再累也不抱怨的高尚情操。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 篇10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

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

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产生原因

 浪漫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是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它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文学基础,历史悠久。积极浪漫主义

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

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德国

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浪漫主义思潮——法国

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

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浪漫主义思潮——俄国

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英国

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

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

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

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浪漫主义特征

1、追求理想的表现

2、重视和突出想象和情感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

3、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

4、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浪漫主义与启蒙主义之别  浪漫主义和启蒙主义分别包含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精神气质,它们对“理性经验”和“感性经验”的不同侧重,分别影响到后来的世俗主义和“反文化论”潮流。(塔那斯(R.Tarnas)《西方心灵的激情》)

第一,前者将世界视为“统一的有机体”,认为世界是无限的、无止境的,支配其间的是一种神秘的灵感;后者则倾向于将世界视为“原子论的机器”,认为世界是可分析、可预测的,支配着世界秩序的是启蒙的理性。

第二,浪漫主义和启蒙主义似乎同样崇尚人的意志能力,同样推崇英雄,但是它们对人的肯定方式却有不同。一般而言,前者认为人的基本价值在于想象、意志、情感的深度、艺术的创造力和自我表现;而后者强调的是人的理性,以及理解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 第三,对浪漫主义者来说,自然是“精神的容器”;对启蒙主义者来说,自然却首先是观察、认识甚至控制的对象。因此,前者注重关于“性质”的认识,追求认识过程的暗示性;后者则倾向于“定量”的分析,追求认识结果的明晰性。

浪漫主义独特的精神气质,也成就了它的“内省”的特征。所以它对“无限”的探究,实际上首先是探究人类心灵的非理性方面,探究“内心深处的存在的阴影”,比如梦幻、爱欲、恐惧、冲动、无意识、自相矛盾等等。“科学所构造和设想出来的实在”,也被浪漫主义者认为“归根结底是象征的”。

总之在后世看来,浪漫主义的思维方式标志着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分裂;而这恰好是“现代性”的一个源头。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原则 德国早期浪漫派

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最初文献,是瓦肯罗德(W.H.Wachenroder,1773-1798)所写的《一位热爱艺术的修道士的感情的赤诚流露》。其中主要强调的,是产生于内心深处的艺术与上帝之间的神秘沟通。

神秘主义成为个体理性的先兆,在中世纪后期已有实例。而那些年轻的浪漫派诗人,同样是要在艺术与“绝对”之间寻找神秘的通道。因此与“真应当统治一切”的新古典主义信条完全相反,他们相信“诗歌”才是“绝对的真实”,“越是富有诗意的就越是真实的”。诺瓦利斯

 诺瓦利斯(Novalis)德国诗人。早期浪漫派代表人物。原名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1772年5月2日生于曼斯菲尔德附近的上维德施泰德一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790年在耶拿随费希特学习哲学,并结识席勒。1791至1793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后在法院、盐务局供职,并与早期浪漫派作家弗·施莱格尔等交往。1801年 3月25日死于魏森菲尔斯。

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重要诗人,其诗句常常会表达出一种宗教式的思索:“我们漫无边际地四处追寻无限的东西,然而我们总是只找到物。”这一诗句来自诗人的真实经历:

1795年,23岁的诺瓦利斯爱上一个13岁的女孩苏菲,他试图“通过接近和探询苏菲的孤独,来超越有限的自身孤独”。但是两年以后苏菲去世了,诺瓦利斯非常绝望,因为他发现爱情并没有让他追寻到无限,只是使他看到“一个„物‟的毁灭”。

“她的生命曾使我的全部精神存在聚合在一起,但它们却很快破碎了,又回复到原来的样子。我的内在的生命形态崩溃了,我生活在毁灭之中,……我已经失去了自我。”  诺瓦利斯像当时的浪漫派青年一样,使死亡的体验大大超越了纯粹的个人意义,因为死亡意味着“有限的存在物”注定要毁灭; 

如果想超越“总是只找到物”的事实、达到生命的绝对意义,就必须征服“死亡”所代表的“有限性”。

诺瓦利斯由此而寄希望于“超越时间、存在于时间之外的绝对欢乐……这就是无条件(无限)的生命”。其方式在于:“在与时间相处时,我们必须做的便是对无限的自我意识。”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总体精神

 从奥古斯丁开始,基督教神学就认为永恒、绝对只存在于有限的生命之外,存在于时间之外;对有限的人而言,永恒和绝对就是一种“超越性的无限”的意识。

但是诺瓦利斯则认为:“个体(即有限的物)是通向无限的媒介”,所以是要在“只找到物”之中追寻“无限”。这被解释为“渴望创造一种„存在物‟与„超存在物‟、„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体”。这正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总体精神。

诺瓦利斯

 关于有限的个体如何能成为通向无限的媒介,诺瓦利斯认为“人,只是一个通向„绝对自我‟的„自我意识‟”。按照他的看法,意识只有作为一个“反映的产物”才是可能的,即:自我需要一个对象物,从而才能使自我意识得以存在。

所以,人本身的有限存在是“经验自我”(empirical ego),而它之所以被视为“有限”,就是因为其“内在核心里有着„绝对自我(‟absolute ego,即上帝)的根源”。这样,“我们所谓的自我并非真正的自我,而仅仅是自我的映象”。这种通过“感觉与超感觉的统一”来确认“有限的存在”之方式,就是诺瓦利斯所说的“世界的浪漫化”。

 “世界必须被浪漫化,浪漫化……是对普通事物给予崇高的感觉,对日常生活给予神秘,对已知给予未知的尊严,对有限给予无限的外观。在这种意义上,世界被浪漫化了。用这组关系,崇高、未知、神秘和无限……会得到一种亲熟的表现。”

西方研究者认为:“世界的浪漫化”体现于浪漫派对文学和诗的看法,即是“有限和无限在意识中相互结合,通过光明和黑暗的混合来完成„对神的视觉、知觉体验‟”。……“当意识的种种对象在黑暗中失去清晰的轮廓……时,便产生了一种对神秘……的模糊感情”。从而有限与无限便“统一为宏大的总体”。

 为了用“模糊”消解理性所习惯的“明晰性”,并且更多地体验这种“模糊”之中的“有限与无限的相互结合”,诺瓦利斯还特别提出了一些耸人听闻的途径,比如:酒、鸦片、性、死亡。

在他看来,上述“宏大而神秘的总体”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上的陶醉与渴望、欢乐与痛苦的结合。它不能体现于一个单一的事物,也不能完全具体化为情感,所以为了使这种情感产生,需要提供某种“否定、痛苦和饥渴的要素”。即:“思想努力使自己溶解为纯粹的无限,就要为一种完全毁灭的情感所吞没”。

 其《精神之歌》甚至用性的体验阐述宗教的体验:“爱情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爱并不能完全内在和具体地/占有被爱者/……燃烧的情欲/使灵魂充满生命力/心灵/变得异常饥渴/于是从永恒到永恒/不得不忍受爱的诱惑/那些已经尝到爱的欢乐/如今变得严肃的人们/会抛弃一切/走向渴望的餐桌。”

他还写过更极端的诗句:“压抑越强烈,欢愉的瞬间之火焰也越旺,增加写氧气吧,……性是最大的欢愉,女性则是我们的氧气。”当他描述上帝的时候,甚至认为“上帝就是医生、牧师、女性和朋友”。 这种多少带有一点神经质的、病态的感受,恰好是一部分浪漫派诗人所追求的境界。诺瓦利斯认为:“在一个人开始去热爱病态与痛苦的瞬间里,他的怀抱里就会涌起最刺激的情欲,最高的欢乐就会渗透他的全身。疾病难道不能成为更高级的综合手段吗?痛苦越剧烈,包含在其中的欢乐也越大。”

诺瓦利斯所代表的这种极端的浪漫派态度,被研究者归纳为:“朝向上帝的运动,就是朝向死亡的革命。”正如他在《死亡之歌》中所写的:“上帝的深切悲哀/已在我们心中扎根/永恒地被伤害的美好事物/把我们汇入同一条溪流。”

常识

法国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是1789年7月14日在巴士底监狱爆发的一场革命,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大革命的结束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1794年7月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为革命的终结。另有观点认为1799年的雾月政变为革命终结的标志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 篇11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同样,今天的时代,对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在于经营什么,而在于坚持怎样的经营理念。

读后《让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一种文化》——访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就会理解,中信银行坚持了怎样的经营理念。

中信银行在实践中始终贯彻的经营理念,可概括为四句话:坚持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追求稳定增长的市值;努力走在中外银行竞争前列。这四句话,可谓是字字珠玑。爱因斯坦说过:“我们的观念决定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对于中信银行的来说,所坚持贯彻的经营理念,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前进过程,阶段成功,宏伟目标等等。

在陈行长所阐述的先进管理理念成为文化的背后,隐隐体现的也是一种中信银行作为优秀的成功的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优势富集效应,在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产生了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

近年来中信银行坚持的“双优双主”对公客户策略,全面提高资产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对公业务优势,挖掘“优质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和“主流市场中的主流客户”,并向其推广中信银行自身的特色产品与服务,而且要求重点区域的分行以建立区域公司银行业务组织与管理中心为目标,以重点客户管理、营销和创新产品推广为重点工作,发挥在联动营销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对于重要客户,特别是战略客户按照“一户一团队,一户一策”的原则开展业务,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优化了设计流程,提升了营销层次。这些无不体现了优势富集效应的特性——先者生存,领先战略会成为市场先导者,成功的领先战略对于竞争者来说具有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抗拒性。

其次,和国际化水准的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协作的本质是为了发展,为了共赢。和同一水平的商业银行相比,中信银行借助这样一种平台,更快突显本身的优势,加强薄弱环节,因为大家都了解,在相同条件下,“最先”更有利于“最优”。正是这样一种远大眼光的驱动下,中信银行客户规模、盈利能力、创新力度、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均位于中外银行竞争前列,逐步成长成为国内顶级、条线化管理、国际化的私人银行。同时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制定了阶段性、步步深入,适合于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大激发了产能的释放。

以上从先进的管理理念中引发的,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先的管理理念可以形成一系列的先发优势,并且这些优势是可以富集的。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起步虽晚于竞争对手,但是却选择了避开传统意义上的“渐进式”零售银行发展道路,选择了“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客户增值”三个环节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径,同时依托中国中信集团这个强大的平台,进行资源互享。优势的富集,使中信银行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除了自身的努力,中信银行也进行了准确的自我定位,尤其是面对国内和国际先进银行。读罢全文,感觉中信银行的发展中一定经历了一个蜕变的过程。在自己的理解看来,是有这样一些蜕变,“把自己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第一个“把自己当自己”感觉中信银行立足于本身的业务特性,一定也很看重这样一种特性的存在;第二个“把别人当自己”,在面对优秀同业或者现今国际银行,会希望借鉴良好的经验以获取成功;第三个“把别人当别人”,在经过了一系列改变创新和发展后,一定会形成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不再一味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第四个“把自己当自己”就是在审视、改变、创新、制定战略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先进管理理念,并使之成为一种特色文化,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积极改进,迎头赶上。同时做到“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等等。

中信银行的成功,在其发展中所运作的深度、厚度、高度、强度,更最终在于其的角度。顺势而上,利用优势,借助成熟的平台,带动薄弱业务增长,从几年前的5000多亿元发展到今天近2万亿元的规模,凭借优异的发展业绩、卓著的风险控制能力、优质的资产质量、优秀的品牌声誉、良好的创新和产品服务,中信银行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了无数的奖项,这或许就是对先进管理理念称为文化的一种更好的显性肯定。

为适应目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确立我行的市场领先地位,决定建立个人零售业务联动营销机制,充分利用我行公司、机构、结算、银行卡、电子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的资源优势,全面发挥全行整体营销合力,打造和完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实现 “大个金”向“强个金”的战略跨越。为确保联合营销工作顺利开展,该行提出五项要求进一步加强各部门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全辖个人零售业务快速发展。

一是要充分认识个人零售业务联动营销工作对促进我行对公、个人业务发展的重要性,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各专业部门要在个人零售业务联动营销工作领导组的组织与协调下,形成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与氛围。各专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营销优势,提高责任意识,要站在全行业务发展的大局出发,推动个人零售业务的发展。各行要将个人零售业务联动营销机制深入贯彻到基层网点,强化对公客户经理和个人客户经理的配合意识,坚决摈弃各自为战、分头营销的旧营销模式,强调综合营销、联动营销,提高营销效率,提升营销效果。

二是要通过建立公私联动营销机制,将对公营销和对私营销进行有机的融合,打造一支综合化的客户经理团队,实现对公对私业务的同步营销,提高我行市场营销效率。

三是建立更加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准确真实的反映个人客户经理与对公客户经理的工作业绩,要通过产品计价等方式激活各类客户经理的营销积极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 篇12

第十二中学

王玉英

2014.6

我的祖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当我怀着崇敬的心回望历史,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清正廉洁、务实为民、深受百姓崇敬与爱戴的百姓官:战国的西门豹,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清代的于成龙,现代的孔繁森、焦裕禄„„他们的形象彪炳史册、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名垂青史、经久不衰!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敬廉崇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洁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现如今,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我们国家倡导“四风”建设,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走群众路线。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廉政的重要性,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当我们今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铺就了这条幸福大道。然而,当习近平主席抓反腐败的时候,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落马。这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这一个个腐化堕落分子,无不诉说着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形势的严峻性。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当务之急,为世人所关注,为全球所共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结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学生头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断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绪。

我们要营造向上的校园风尚。坚持廉政文化建设与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风的好转,建立“廉洁从政、诚信守法”的良好风尚。廉洁种子的生根发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土壤。要使校园廉政文化产生良好效果,氛围的营造、环境的打造十分重要。我们要结合校园实际,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新的廉洁的教育资源,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廉洁宽阔的空间。如开辟师生廉政作品专栏,悬挂著名科学家、学者、廉官的画像,著名的治学、治教、反腐倡廉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廉政标语等。我们要搭建丰富的文化载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廉政文化教育。我们要注重学习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新翻阅一代廉吏姚崇、包公、于谦感人至深的沧桑画卷,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得到洗礼,我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得以升华。当再次观看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教育片时,我的热泪一次次涌出,我的灵魂一次次震撼„„

朋友们,廉洁需要源泉,源泉来自高尚的人格,真挚的情感;

廉洁需要操守,操守来自纯洁的灵魂,坚强的意志;

廉洁需要力量,力量来自崇高的理想,不懈的追求!

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声笑语,让廉正之风永驻校园,永驻幼小的心灵。

听到这里,在座的各位也许会莫名问道:我们仅仅是一位小学生,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校园处处有廉政。我们是新世纪的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华夏民族的希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肩负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祖国美好的明天需要我们去开创,宏伟的蓝图需要我们去描绘。“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反腐倡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同全国人民一道,以勤字当头,唱一首《爱拼才会赢》;用奉献开路,谱一曲《生命在于奉献》;与贪字告别,奏一支《廉字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新翻阅一代廉吏姚崇、包公、于谦感人至深的沧桑画卷,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得到洗礼,我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得以升华。当再次观看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教育片时,我的热泪一次次涌出,我的灵魂一次次震撼„„

朋友们,廉洁需要源泉,源泉来自高尚的人格,真挚的情感; 廉洁需要操守,操守来自纯洁的灵魂,坚强的意志;

廉洁需要力量,力量来自崇高的理想,不懈的追求!

让我们同舟共济,撒播廉洁,陶冶心灵;让我们携手并进,用心共唱一首廉洁之歌吧!

校园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和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政文化、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强,青少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复杂社会关系,由于缺乏校园廉洁教育,经受不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导致走上违法乱纪、甚至犯罪的道路,确实让人心惊、发人深思。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为2001年7%、2002年8%、2003年9.1%,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国家在强调公职人员廉政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的反腐倡廉教育。

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当务之急,为世人所关注,为全球所共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曾说: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2003年10月,第58届联大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指出:开展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2005年7月1日,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结合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规划,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学生头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断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绪。前不久的首届中国深圳廉政文化论坛上,清华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程文浩发出呼吁:反腐也要从娃娃抓起……这无不都证明了,我们国家及至全世界对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坚强信心。

然而,在推进青少年廉政文化建设中,却有不少另类声音:反腐从娃娃抓起,那是舍本逐末,反腐的对象是权力阶层,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又何用?等等。但我们应该相信,更应该坚信古今中外的实践总结:“最有成效的教育,莫过于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那么,面临如此复杂的社会,我们应如何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要营造向上的校园风尚。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要把廉政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前,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突出对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教师的反腐倡廉教育,严肃惩治各种不正之风、违纪违法行为。要坚持廉政文化建设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党风行风师风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教育的多层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树立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崇廉尚洁”的思想道德观,促进校风、教风、学风的好转,建立“廉洁从政、诚信守法”的良好风尚。

二、要创设健康的文化环境。廉洁种子的生根发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土壤。要使校园廉政文化产生良好效果,氛围的营造、环境的打造十分重要。一要创设廉洁的文化环境。要立足廉政,结合校园实际,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新的廉洁的教育资源,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廉洁宽阔的空间。如开辟师生廉政作品专栏,悬挂著名科学家、学者、廉官的画像,著名的治学、治教、反腐倡廉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廉政标语等。二要创设优雅的校园环境。要加强校园的硬件建设,始终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廉明。如对学校道路、学生社区、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要进行统一规划,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时时处处见廉洁。三要创设健康的外部环境。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书吧、影视厅等的治理整顿,切实防止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扎根驻营。

三、要搭建丰富的文化载体。校园是传播文化的场所,各种文化载体很多,必须综合利用。一要充分运用传统载体。将廉政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政治、语文、历史等教材中的廉政教育资源。同时,还要组织专门人员编撰适合于各层级学生的廉政文化读本,通过开设廉政教育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廉政文化的灌输、廉洁意识的培养。二要扩大廉政文化阵地。要多方设立载体,广泛搭建平台,以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站、校报校刊、板报等为载体,定期播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事迹,播放廉政教育录像片,发布廉政教育信息;以廉政文化宣传标语、宣传画、警示教育牌、廉政文化宣传橱窗等为载体,营造廉政文化的声势。三要丰富廉政文化活动。要根据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层级、分层次的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如廉政事迹演讲比赛、廉政知识竞赛、学习交流会、主题辩论会、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征集廉洁自律格言等活动,使廉政文化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现,廉政知识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传播,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

四、要构筑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要健全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相关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立足学校实际,成立由校长、党支部书记、各科室负责人、团组织、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研制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建立学生执勤队、监查队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三要创新工作方法。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体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不断创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促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论廉洁教育进校园

有效地构筑起教育、制度和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是有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其中党风廉政教育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廉政教育进校园,是关口前移的必然要求 据有关内部资料统计,近年来,腐败人群年轻化,腐败手段智能化、技术化的情况比较突出,“59岁现象”大有前移的趋势,甚至出现了“29岁现象”、“26岁现象”。有些人工作两三年后,便能熟悉一套规定与程序,更能熟知管理中的缺陷,从而利用自己的技术性管理权力实施犯罪。另外,目前我国反腐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腐败意识的泛化,社会对反腐的态度部分由痛恨转变成一定程度上容忍腐败甚至羡慕腐败,有机会的话也愿意效仿行贿者的做法,而且这种心态已经潜入到低年龄人群了。

这些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促使我们去认真思考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如何防止共和国的下一代在道德观念、廉洁意识、生活作风等影响前程的关键问题上带病上岗?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无从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每个纪检监察干部的社会良知所在。

对这一问题的惟一答案,即廉政教育务必从娃娃抓起。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应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每个时期都该进行相关教育;对于大学生还应在走出校园前进行一次警示教育。廉政教育从娃娃抓起,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是反腐败斗争关口前移的必然要求,是党风廉政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是现有廉政教育各种渠道的自然延伸。通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崇廉尚洁”启蒙教育,可以帮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廉耻观,可以通过中小学生的言行,影响千万个家庭的廉洁观念。

二、廉政教育进校园。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 廉政教育进校园,实质上是在原有德育教育框架基础上,扩充进一些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中小学生认知能力,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廉政读物,强化教学要求,使中小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对廉洁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防止其带病进入社会。这一做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与廉政宣传教育的有机整合,是原有德育教育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

三、廉政教育进校园,正确定位是成功的根本 廉政教育进校园,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以往在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乃至针对社会广大群众进行廉政教育时所积累的大量教育方式、教育经验、教育内容,都无法一一照抄照搬,必须依据未成年人的思维规律,认识能力,有的放矢地重新编排教育内容。

对中小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必须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有选择地灌输一些先贤廉洁典范,阅读一些有关具有廉洁理念的诗文、名句,对其进行最基础的启蒙教育,而不宜 在教育中直接涉及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更不应将当今社会流脓的疮口直接暴露在缺少是非辨别能力的小孩子面前。对中小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必须注意克服“官本位”的意识。如前不久我们义乌市在编写《崇廉尚洁启蒙读本》警句格言部分所选内容里,存在着一种反映“官本位”落后观念的东西。须知,当今的中小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首先是一个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步入公务员队伍,能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做人,做一个正直、诚实、上进有为的人,而不是立足做官,做大官。

对中小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植根于民族廉政文化的沃土,提炼、挖掘散落的有关廉洁自律、扶贫济困、忠心爱国、勤政务实等古代的优秀廉政思想。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继承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廉政传统文化,大力倡导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具科学性、时代性。

对中小学生进行廉政教育,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在传统的文化积淀中,确有无数廉政文化的瑰宝,但也交织着许多落后文化的痕迹。在建设廉政文化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如何看待,如何把握,如何体现先进性,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具体问题。能否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的能力、观念和水平。

四、廉政教育进校园,合适的载体是前提条件 学校教学有其特殊的规律。廉政教育进校园,必须充分尊重学校教学的自身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运用合适的载体。

——在学科中渗透。现有的教材中,不论是语文、历史,还是社会、思想品德,各学科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崇廉尚洁的教育内容。如小学语文、思想品德中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党的好干部孑L繁森》、《做一个正直的人》、《我是您的儿子》等7课,初中语文、社会、思想政治中的《平民总统孙中山》、《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等8课,就是现成的教材,只需教师在教学中能突出廉洁自律这一思想主题,就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在阅读中领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收集古今中外崇尚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并配以生动形象的漫画,编写《崇廉尚沽启蒙读本》作为德育教育的参考资料,作为学科教学的配套教材,在教学中渗透廉政文化内容。前一阶段,义乌市教育部门在市纪委的具体指导下,已在全市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师生中下发了《崇廉尚清启蒙读本》,为今后的专题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活动中熏陶 班队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班队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今后,可以通过《崇廉尚洁作品征集活动》、《讲廉洁故事,学廉洁榜样》、《寻访廉洁人物考察活动》、《人生AB剧:责任》、《崇廉尚洁知识竞赛》等多项班队主题活动,并可利用周边的廉政教育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老师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从小知道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人。

——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获取实践体验,也是“崇廉尚清”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注重学习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和引导,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逐步养成志向远大、勤奋节俭、自我管理、爱国奉公的良好品德。如可针对有的学生存在的生活浪费、不注意节约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勤俭的人;针对有的学生存在的不尊重同学、欺负别人等不良现象,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针对有的学生集体观念不强、比较自私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公而忘私的人;利用班、队干部选举之机,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权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利用学生对友谊的渴望,引导他们对交友的思考,体味到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通过直接体验,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廉政教育进校园,教师素质是关键所在

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对中小学生进行廉沽意识教育,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存对待廉政教育的认识、态度及思想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教师在廉政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组织作用、示范作用、引导作用等。据调查分析,目前教师队伍中对

廉政问题的态度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具有强烈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对反腐败这项工作较为关注,却苦于缺少相关信息,缺少参与的渠道;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持“肉食者谋之”的态度;三是消极悲观,冷嘲热讽。三者的人数比例,呈两头少,中间多的态势。

如何才能使广大教师尽快地熟悉这一新的业务,及早进人新的角色?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前一时期,我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廉政教育进校园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调研,抽调基层骨干编写和发放了《崇廉尚洁启蒙读本》。今后,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对教师的廉洁教育当作廉政教育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将之视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抓实抓好。

2、考核中要有指标。目前,各学校对教师的指挥棒,就是年度考核评比,而考核教师的指标,多以学生的课业成绩为主加以量化,带有浓厚的应试教育的痕迹。

3、学课中要有任务。对廉洁品行教育的篇章和观点,散落在各个相关的学科之中,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团队干部,更是负有重要责任。因而,廉政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课一家的事,必须分工负责,明确现职。

4、培训中有要求。现在,大多教师都有在职进修的任务,市教师进修学校在职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现行的培训内容,多以专业知识为主,辅以教育理论。建议今后将廉政课列入培训任务之一,聘请专人作专题辅导,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廉政修养。

上一篇:《趵突泉》优秀教学反思下一篇:我撒谎了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