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建设调研文章

2024-09-15

廉政建设调研文章(精选8篇)

廉政建设调研文章 篇1

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zjj 日期:11-11-22 11:07:17 点击数: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基本要求,也是质监部门更好地发挥质监行政职能,做好质监工作的保证。霍城县质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及中央、省、州的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立足本局工作实际,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制度及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干部带头持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的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经广泛调研,下面就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如下分析。

一、质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一)抓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弘扬廉政文化。

党风廉政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性措施。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弘扬廉政文化,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局按照既继承又创新、既积极又稳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思想,逐步推进,着重抓好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方案措施到位、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党组学习中心小组,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纪国法;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领导

小组,发挥领导的示范作用和组织推动作用,建立了 考核和督查机制。

采取看电教片、听专家讲座、每周集中学习、看警示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实施了每周一次提示、每月一个廉政案例、每季一堂廉政课程的活动,实行结贫思廉、教育倡廉、典型导廉、活动兴廉、家庭助廉五措并举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举办了廉政警示上桌面、廉政典型上版面、廉政文化进机关等内容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紧密联系了我局行政职能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实现了职能工作和队伍建设两手抓,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抓制度,构建长效保障机制,完善惩防体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着力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完善惩防体系,充分发挥了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1、制定贯彻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的工作措施和具体分工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各科室及责任部门严格按照《实施细则》的具体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落实。

2、推进了干部日常管理和财经管理制度的改革和执行。认真执行上级关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财经管理制度,严格预算和财务审批。

3、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抓好责任考核,注重结果

运用,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单位惩防体系《实施细则》,按其具体任务分工抓好责任落实,抓好责任分解,抓好责任上肩,抓好责任追究,确保惩防体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三)抓监督,加强司法队伍管理,提升行政效能。

强化效能监察,是提升行政效能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局将司法行政与效能监察有机结合,以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重点扎实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开展。

1、以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为重点加强监督。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着力抓好民主集中制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等制度的细化和落实;定期向上级纪检督察部门反馈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规定收受现金等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问题的长期性监督。

2、以“三零”活动为重点加强监督。即:“单位零事故、执法零过错、职工零违纪”。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各项禁令和规章制度,切实解决了现实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全局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三零”目标。

3、切实加强信访工作。组织局领导牵头,开展大接访活动,依法接待来访,提高了处理信访和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信访初查和经常性工作机制。

(四)抓行风,塑造亲民爱民形象,促进和谐稳定。

行风建设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是打造一流队伍、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历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成

果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克服满足和松懈情绪,客观总结成绩和不足,着重在“实”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长抓不懈,扎实推进。

1、单位领导有“实责”。在系统内部层层签订了政风行风评议责任书,特别是明确了各科室负责人为“双评”责任人,落实了行评及“双评”责任,使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到身上的担子和“压力”。

2、工作开展有“实事”。首先,根据县纠风办有关行评工作的安排,及时召开行评及双评工作动员会,对全年工作做出了总体安排和要求。其次,加强宣传,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把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和最易滋生腐败的执法和办事环节作为公开的重点,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期限,公开办事结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第三,采取单位自查与个人自查相结合、领导带队明察与监察人员暗访相结合、请进来座谈与走出去走访相结合、征求执法服务意见与专项调查问题结合的方法,召开行风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全方位多渠道查找行风问题,并对问题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3、问题整改有“实意”。为确保行风问题整改实效,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分工和要求,出台了整改措施,推行了整改责任制、整改监督检查制和整改情况反馈制,有力地促进了行风问题整改。目前,除需要长期着手的队伍素质问题外,其他问题都已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4、监督检查有“实招”。采取领导带队明查、监察人员暗访、工作考核“三结合”的方法对单位作风进行了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局领

导带队检查4次,暗访2次,工作考核6次,并适时进行了通报,同时对明查暗访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

5、民主评议有“实效”。通过扎实推进行风评议工作,我局出现了“五减少”“五增多”的良好局面。即一味被动接受监督投诉的减少,自律和自我提高的增多了;以管理者自居,耍特权威风的减少,文明管理、秉公执法的增多了;人浮于事的减少,讲责任心干事业的增多了;吃拿卡要等损害司法形象的减少,廉洁清正的增多了;做表面文章的减少,为群众高效服务讲实效的增多了。

二、经验总结

1、抓责任制落实,构建惩防体制和领导体制

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对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将发挥十分重要作用。只有在这些问题上下手才有说服力,这也是领导班子战斗力与凝聚力产生的一个方面。一个领导干部光洁身自好,两袖清风,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坚持原则,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一把手态度坚决,排阻清障及时有力,使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

2、必须体现从本部门范围内抓起的精神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规定,也是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勇于暴露本部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领域,这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因此要正视现实,牢牢把握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积极稳妥的工作方法,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工作做好,努力营造小气候。

3、切实把责任落在实处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内容上覆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落在实处指人、财、物,指岗位,也指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要环节,将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细化和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力求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清晰、要求具体。要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认真抓好日常报告制度、检查制度和考核制度的落实,加大责任追究的工作力度,对不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要批评教育,对造成政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要给予严肃的处理,这样才能使责任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今后工作方向

(一)抓学习教育,强化干部廉洁勤政意识

1、创新廉政教育形式,建立和完善廉政教育格局

突出重点对象和内容,增加廉政文化价值内涵,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改进教育方法,提炼教育成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在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及人民调解等各项教育培训活动中科学纳入廉政教育,以专题调研、读书思廉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身边的廉政典型有效引

导党员干部;切实通过教育使廉政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习惯和一种境界。

2、拓展廉政宣传阵地,构建和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利用科技手段,设立教育宣传网站,加大网络廉政教育的宣传力度,广泛与新闻媒体协作,形成多层次、多手段、各部门各人员共同参与的综合态势,构筑廉政宣传教育新平台;将勤政廉政教育纳入到单位所开办的各培训班的必修教育课程;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进程;凸显司法行政廉政教育宣传,构建廉政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在醒目场所和位置张贴廉政格言警句,设计廉政广告图标,营造浓厚的廉政舆论氛围。

(二)、抓制度建设,将责任细化

1、明确惩防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我们一方面要深刻领会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大意义,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将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工作贯穿于整个质监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对质量监督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的全程监控之中,通过惩防体系建设推动依法监督,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2、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特别是责任制延伸工作,力求使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更加明确具体。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基础上,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每名干部。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检查制度、约谈反馈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制度等工作制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延伸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的水平,促进广大干部自觉的依法行政和改进工作作风。

廉政建设调研文章 篇2

一、要像捕捉新闻那样增强调研文章的有效性

新闻敏感是记者判断和发现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对一名记者来说, 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 善于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 写出深受群众喜爱的好新闻。对调研人员而言, 则必须像记者捕捉新闻一样, 善于发现调研的重点和方向, 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文章, 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 从而切实提高调研成果的转化率, 增强调研文章的有效性。

1. 要在认真学习中把握调研重点。

调研文章成败的关键, 在于能否找准大政方针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因此, 调研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掌握和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只有加强学习, 才能牢固树立战略眼光, 正确领会领导意图, 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把握关键, 找准调研课题, 形成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本地实际的调研文章, 做到应对新情况有新思路, 解决新问题有新对策。

2. 要在深入实践中挖掘调研素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好的新闻和调研素材都来自于实践。调研人员必须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 深入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居民社区, 倾听民意, 了解民生, 掌握新情况、新问题, 发现新典型、新经验。只有深入基层, 掌握翔实新鲜的第一手资料, 才能将牵动全局的关键点、领导心中的关注点和群众意见的集中点紧密结合起来, 使调研成果把准群众思想脉搏, 使群众的呼声和利益诉求在党委、政府工作中真正得到体现、得以解决。

3. 要在独立思索中理顺调研思路。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实现谋事与成事的有机结合, 必须在认真研究和独立思考两方面下功夫。调研人员在深入下去收集掌握了大量材料之后, 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细致的研究思索, 对调查中获取的大量复杂的材料进行梳理筛选、分析综合, 变分散为系统, 变粗浅为深刻,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在看未来。要通过独立思考, 深入研究, 理顺思路, 形成对领导决策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调研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二、要像采写消息那样增强调研文章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作品尤其是消息的生命, 是体现新闻作品价值和质量的要素。信息化社会对调研文章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消息没有时效性, 就会沦为无人欣赏的“明日黄花”;调研文章没有时效性, 也会变成无人喝采的“马后炮”。调研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时效观念, 快速确立调研课题, 快速收集调研素材, 快速形成调研文章, 及时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 努力增强决策参谋服务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1. 确立调研课题, 要有“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好角度。

文以辅政, 谋在其中。调研人员参谋服务的对象是领导, 必须站在领导的角度和高度来确立调研课题。要围绕中心确立调研课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 把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重点, 从全局和决策的高度进行研究谋划。要紧贴领导确立调研课题。善于站在领导的层次上分析、思考问题, 在思想上与领导同心, 在工作上与领导同步, 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领导未问有所知、领导未示有所行, 努力实现参谋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由滞后向超前转变。

2. 收集调研资料, 要有“勤录千言、冀求一得”的好习惯。

有见地的观点来自于有说服力的材料。“手中有粮, 心里不慌。”调研人员必须经常收集信息资料, 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库。要注重全方位观察, 多角度搜寻, 从材料堆里“筛”信息, 从文件堆里“挖”信息, 从讲话稿里“听”信息, 联系上级“探”信息, 参与活动“抓”信息, 深入基层“摸”信息。在此基础上, 要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研究分析。要通过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 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归纳出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 进而提炼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3. 起草调研文章, 要有“倚马可待、信手拈来”的好本领。

文字功底是调研人员的基本功, 必须勤学苦练方能高人一筹, 快人一步。“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办公室人员要注意积累一些优秀的调研文稿, 认真研读和揣摩, 从中悟出调研文稿的写作特点和规律, 在不断学习中掌握写作技巧。“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笔耕不辍才会滔滔不绝, 撂笔不写就会才尽灯枯。办公室人员要勤于动笔、乐于动笔, 有任务时主动要求写, 没任务时自行择题写, 抓住机会锻练提高动手写作能力。只有始终保持火热的学习激情和强烈的写作欲望, 多学多练, 多出作品, 才能时刻处于“如箭在弦, 一触即发”的工作状态, 尽快写出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的调研佳作。

三、要像撰写通讯那样增强调研文章的可读性

“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撰写调研文章, 不但要做到思想深刻, 内涵丰富, 还要力求用优美的形式来表达。思想的土壤开满文采的花朵, 无疑更能打动人心, 给人以更强烈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新闻作品类别中, 与调研文章最为接近的是通讯。在调研文章写作时, 借鉴通讯写作中标题制作、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等方面的一些技巧, 有利于增强调研文章的可读性。

1. 标题制作要精雕细刻。

“题好一半文”。看人先看眼, 看文先看题。文章标题好, 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激起读者阅读的渴望。一要准确。标题要力求符合文章的宗旨, 概括全文的中心, 指明研究的方向。要通过标题这双“眼睛”, 透出文章的灵魂。二要醒目。标题要新颖生动, 不能千篇一律, 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要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 尽可能使用对偶、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写作技法, 使标题增色, 达到醒目的效果。三要简洁。长标题让人望而生厌。调研文章标题要力求高度概括, 简短凝炼, 切忌冗长。

2. 谋篇布局要精益求精。

调研文章的谋篇布局, 要求取材精当, 布局巧妙, 结构紧凑, 逻辑严密。无论采取哪种结构形式, 选择哪些调研素材, 都要对文章的全局做通盘考虑, 努力做到主题鲜明突出, 不散乱、不枝蔓;材料安排详略得当, 突出主要的、能表现主题的核心材料;层次清楚, 脉络分明, 安排巧妙, 引人入胜。要引进通讯结构的写作技法, 改变调研文章“成绩-问题-建议”等格式化的三段式结构, 在突出文章主旨的前提下, 力求在结构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3. 语言表述要精心推敲。

廉政建设调研文章 篇3

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保障城镇发展用地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类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省市下达的用地指标较为有限,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汉寿县国土局按照县委县政府“项目建设年”活动的要求,不等不靠,跑省进市,积极争取省、市对该县在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据统计,近年来,共批回各类建设用地4081亩,是市分配指标的4.78倍,其中计划外用地指标3226亩。满足了城市基础设施、重点民生项目、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用地需求,切实保障了城镇化建设用地。

针对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该局还积极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近三年来,共争取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4个,面积3705亩,新增耕地3149.25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开发,通过将结余部分置换成建设用地指标,既盘活了土地资源,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助推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积极争取支持,夯实了政府储备土地的家底。近三年来,汉寿县国土局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先后批回储备土地2658亩,已注入城投公司1865亩,为县城建设融资5.5亿多元,为县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地支撑。目前,该县储备土地作为政府的钱袋子、活存折的战略,在全市乃至全省县级政府中都处于领先水平。

在征地拆迁中,严格落实“两公告一登记”等制度,严格执行补偿标准,积极探索多途径安置被征地农民,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确保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了城镇化建设的和谐有序推进。从2010年以来,汉寿县共完成40个项目征迁任务,征收土地3500多亩,支付征地拆迁补偿费1. 8亿多元,拆迁房屋18000多平方米,安置农业人口1775人。由于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未发生一例未按程序实施征拆的问题,既保证了项目的成功落地,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

不断规范土地市场,提供城镇建设财力支撑

土地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城市发展中必然要做好土地这篇文章,才能有效聚集资源,彰显“倍增效应”。

汉寿县国土局把彰显土地资产最大化作为经营土地市场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其他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该局科学编制了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坚持土地出让网上招拍挂制度,加大土地招商引资力度,努力盘活土地资产,充分发挥土地资产作用,促进以地招商、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滚动发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使土地收益成为城镇建设主要资金来源。近三年来,全县共出让土地147宗1592亩,总价款7.47亿元,入库土地纯收益5.42亿元。其中工业用地31宗,土地价款 8224万元;经营性用地48宗,土地价款6.505亿元;其他用地68宗,土地价款1426万元。在抓土地市场经营与管理中,不仅为全县工业强县和城市发展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而且为全县招商引资、企业改制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强有力的用地保障。目前, 在全国土地市场整体低迷、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全县土地市场仍然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推进城镇化建设,势必要占用耕地。该局始终把整治农村土地当作保护耕地、补充耕地的重要措施。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空心村”治理,以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落户汉寿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农业向规模化集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共争取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56个,建设规模9793.3公顷,投资规模4.3亿元,增加耕地871公顷,是常德市争取上级投资较多的县市之一。通过严把规划设计、施工质量、资金使用、后续管理“四道关口”,打造了鸭子港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一大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不仅了增加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连续1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而且推进了城镇化建设。

严格开展土地执法,切实维护城镇建设秩序

在规范土地秩序方面,汉寿县国土局坚持严格土地执法,积极开展动态巡查,始终保持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较好地维护了城镇建设秩序。

一方面,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健全执法机制。该局先后制定了《动态巡查目标考核内容及标准》、《动态巡查考核责任制》等五项制度,规范了执法行为,不定期开展全方位的动态巡查,对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同时,整合部门力量,建立了重大案件由国土、公安、法院、城管、监察等部门联合查处机制,组建了500多人的镇、村、组三级土地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形成了“全员执法、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的“三全”执法监察新格局,加大了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近三年来,该县共开展动态巡查8600多人次,立案查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案件280件,已结案257件,结案率91.8%。移送法院强制执行69宗,给予违法对象党纪、政纪处分6人,拘留5人,拆除违法建筑22580平方米,收回土地5200多平方米。

另一方面,汉寿县国土资源局始终把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管作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干群的土地法治意识。该局多次开展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管理国土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利用“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普法日,通过演讲比赛、电视讲话、报纸专版、手机短信、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让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牢牢植根于民心,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法治意识。

(作者系汉寿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信息化建设调研文章 篇4

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抓好“五大工程建设”,结合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员人口信息平台建设工程》要求,我科结合工作实际,近日就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组织一次专题调研,此次调研重点围绕市县乡三级应用WIS系统使用情况来组织调研,调研采取现场查看县区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组织干部座谈、发放调查表格、提出调查问题等形式,了解我市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设备投入、网络配置、人员使用(专业情况、培训情况)、系统应用(数据采集、更新情况)等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目前人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省人口计生委信息化建设方案》和《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以“两网一库三平台”(两网即:内网、外网;一库即:育龄妇女数据信息库;三级平台即:省、市、县三级综合信息平台)为基础的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形成。

一是积极购置了平台建设的硬件设备。按照省人口计生委《吉林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规划意见》的要求,2004年年底,市政府为我委投入14万元购置了《吉林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规划意见》中要求的信息化平台硬件设备,其中包括数据服务器一台,应用、WEB、通讯服务器各一台,以及与之配套的防火墙、交换机、UBS等设备。2005年,在我们的积极协调下所辖县区人口计生局也都按照《吉林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规划意见》的要求,共计投入58万元,购置了信息化平台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等。为了节约开资,我们又积极协调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将市县两级人口计生网络平台并入政府信息高速通道,基本实现了三级网络平台互相联通。据调研汇总,2005年以来,市县两级共投入136万元,对市县乡三级人口计生系统计算机进行了更新,目前,我市计划生育系统的计算机都能适应工作的需要。07、08两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平台设备和使用设备的空间条件。东辽、东

丰、龙山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计算机专用机房,东辽县率先投入资金,实现了县乡两级光纤传输。

二是按照四平现场会议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2007年7月全市投入近50万元购买了长春易申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软件。之后,全市利用近半年的时间,组织各县区对软件进行培训、开展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入户调查、登记、录入工作,龙山区新兴街在数据录入更新中不仅领导重视,还有自己一些独到的做法,对指导全市特别是对城区数据录入更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们为保证人口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更好的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突出抓好四个环节,有效解决了城区人口信息采集难问题。一是发通告,普遍登记。事先用通告的方式告知社区居民,确定时间段,等待工作人员的入户登记。登记过程中,社区还准备了印有计划生育内容的围裙等宣传品送给居民,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二是对入户家中没人的,他们采取单独贴通知的方式告知居民及时进行补登,补登采取住户主动到社区补登或电话补登。三是印制住户计划生育信息情况反馈卡片,针对一些去过多次见不到人的住户,由社区工作人员将计生反馈卡片贴到这些住户家中,让住户按照内容填写完整后,投放到楼梯口处设立的人口计生信息反馈箱,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统一取出、整理。四是对不经常回家的、外出打工的、节假日回家的、还有租房户等没有登记上来的住户。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周日或节假日期间,进行必访的方式查登。通过这些办法,大大提高了人口信息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为更好服务于育龄群众奠定了基础。市人口计生委于08年的4月在龙山区新兴街召开了全市城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现场会议,此次会议为解决城区人口数据录入更新难找到突破口。截止到2008年年底,全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已全面结束。

三是加强对人口计生系统干部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各县区针对目前基层统计队伍人员更新快,没有专业人员、计算机能力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一现象。重点抓了乡镇街及社区计划生育干部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2006年至2008年,全市共组织社区以上计划生育干部计算机知识培训11次,培训846人次。据统计,目前我市乡以上计算机操作人员5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24人,占50%,专科学历10人,占19.6%。

四是建立和完善了市、县两级计划生育门户网站,2007年8月,市人口计生委建立了门户网站,随后,东丰、东辽、龙山也先后人口计生局也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目前市县两级门户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及时发布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信息,为群众提供需要公开的计划生育服务内容。起到了沟通群众的喉舌和纽带作用。

二、我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人口信息化建设在原来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专业人员问题,目前看,全市计划生育系统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仅有2人,占3.9%。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直接影响了网络管理、维护和网站内容的更新,同时,也缺乏对基层人口信息化业务的指导与培训。

二是数据采集、更新难,尽管我们去年在龙山区新兴街召开了数据采集更新的一个现场会,使数据采集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受城区居住人口情况复杂,数据采集和更新仍然是人口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三是各县区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重点在软件的应用和网络的使用上,多数县区人口和信息化仅仅停留在上报报表上,其他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数据资源还未能充分利用。关于软件应用,建议省人口计生委能否统一购置使用,解决各市之间各自为战现象。

四是目前使用的育龄妇女信息资源库基本上为计生部门服务,能提供的信息资料有限,大量的各类业务信息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对出生死亡、婚姻、计生手术等信息均采用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手工抄取,再和基层收集的信息核对的方式。区、县之间,街、乡之间目前还未能实现信息互访,人户分离人员的婚育情况不易掌握,存在“户籍地管不到,流入地无法管”的问题。同时,由于市区棚户区改造,造成大量居民搬迁,育龄妇女数据库录入更新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五是基层计生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干部只能做简单的文字处理和统计报表,网络知识缺乏,排除故障的能力差,现有资源利用率低,对统计口径、上报程序、计算机操作以及育

龄妇女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等业务知识掌握不及时,造成统计信息不准确。部分计划生育干部对软件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并提出修改意见,只是被动地接受工作。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统一可行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计生部门与公安、民政、卫生和统计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利用政府网络平台,建立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的信息资源库,与公安、卫生、民政、统计等有关部门数据库互联互通,实现育龄妇女管理与服务系统同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的整合。或者建立个人信息磁卡(类似社保卡),在公安、卫生、民政、统计等联网的微机上均能变更、识读到个人信息,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综合决策、综合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是不断拓展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功能。以育龄妇女信息系统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支持作用,加强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和计划生育工作电子政务化建设,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B超“三查”技术服务、药具管理等工作采用信息化管理,形成育龄妇女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药具管理资源共享,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管理、宣传、服务等各项工作信息化的应用体系。定期组织开展育龄妇女基础信息核查核对工作。建立与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定期沟通核对人口信息制度,切实保证人口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

三是完善市、县区与区、街道、社区之间的网络系统。把现有的三级网络覆盖到社区(村)级,建成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互通、资源共享的架构合理、维护简便、运行成本低廉、信息传送通畅、安全措施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网络。逐步取消社区(村)级育龄妇女信息手工填写卡片式管理,以信息化管理取代基层人工报表、卡、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是八是切实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人员,担负着全员人口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信息发布、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维护、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设指导,解决基层全员人口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出现技术问题的重任,迫切需要专业人员。因此,县区至少要有一名大专以上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乡级至少有1名合格的计算机操作人员。乡镇信息人员工作岗位变动,要得到县区人口计生局同意。同时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面的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凡是未取得市级以上计算机培训证书的人员不能上岗。建议省人口计生委应定期组织对市、县两级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五是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要在已建立局域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局域网优势,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进程,尽快实现无纸

化办公,将文稿起草、审核、审签、会签、签发、发文及归档等,全面实行网络化运行,尽快实现市、县两级文电、信息、督查、会务等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

六是建立并开通远程办公、视频培训、信息交流系统。科学规划、积极实施,建设远程视频培训信息系统,开通和搭建市、县、乡三级人口计生部门宣传、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可视立体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优势,建立全市网络音频、视频信息系统,逐步开通远程办公、远程视频培训、信息交流系统,提高网络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

老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文章 篇5

府放心的队伍。

自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后,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思想和社会利益分配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就从新的政治高度给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给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此,我结合几年来大连市工商系统的工作实践,对目前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并就如何采取改进措施提出建议。

一、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老干部工作机构问题:主要是上下不一致,左右不统一。从我局的情况看,全系统(含市局)共12个单位,成立独立老干部机构的5个,占41.66%;虽成立老干办,但与人事部门(或党办)合署办公的5个,占41.66%;未成立机构,在人事部门设有兼职人员的2个,占16.67%(这两个单位的老干部均未超过20人)。

2.人员编制及配备问题:从市局到基层,各单位的人员配备无章可循,五花八门。以设立独立机构的为例:如市局老干部处,共有75名老干部,现有工作人员9人;金州、庄河分别有老干部67人、69人,都只配备1名老干办主任。

3.部门人员职责交叉问题:这种现象在合署办公的单位表现突出:如中山工商分局,人教科副科长兼老干办主任,西岗、沙河口、旅顺等分局,分别由党办主任、副主任或人教科科员兼老干办负责人,这种职责交叉情况的存在,削弱了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4.人员调配问题:一是“调不进”问题。除了提拔到老干部部门任职的情况外,可以说没有人主动要求做老干部工作,因此调不进、不愿进,勉强进了不安心的情况普遍存在。我局一个基层单位,2004年底调一名所长任老干办主任,他勉强干了一年就再三找组织坚决要求不干,软缠硬磨,最后走人。二是“出不去”问题。已在老干部部门工作的同志,往往长期得不到交流的机会。像工商系统有的同志,在老干部部门已经工作6—7年时间了。三是有少数领导往往把老弱病残或在其它部门不好安排的人员塞到老干部部门,这也必然导致第四个问题的存在,即“长不大”现象。

5.思想建设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老化,习惯沿袭老一套,一提起“要实现老干部工作与时俱进”,他就会说“还是老做法,落实‘两个待遇’”。二是缺乏前进动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心理消极沉闷,工作标准低,满足于“没有闹事上访的就行”。三是政治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觉得老干部部门“既无权,也无钱,想犯错误没条件”。有个别人说:“抓廉洁自律与我没有关系,做老干部工作,给腐败指标都完不成”。四是不思学习,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理论基础、法律意识薄弱。

6.作风建设问题(主要指工作作风)

一是工作作风漂浮,深入老干部中较少,从思想感情到实际行动都与老同志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二是对调查研究重视不够,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力度,对工作成绩与经验教训不能深刻地总结分析;三是思想态度不够端正,“脸难看,口气硬,不耐烦”的现象一定程度还存在;四是工作纪律松弛,工作效率较低,对老干部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存在推诿、拖拉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领导方面的,也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还有来自上级制定政策部门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就机构、人员配备及职责交叉问题的原因而言,根本的一条还是编制问题。以我局为例,省编委只给市局的老干部工作下达了2个人员编制,而且是包含在人事处的编制之中的,根本没有机构编制,各基层局就更不沾边了。而工商系统共有738名老干部,除长海、开发区外,多的如瓦房店工商局有118名老干部,中山、西岗、普兰店等也都有60—90名老干部,面对人数较多的特殊群体,仅靠定编在人事处的两个人去完成老干部工作任务,是有相当难度的。在既要做好工作,又没有编制保证的两难之中,出现上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领导班子用人的指导思想问题,归根到底是一把手的认识没有真正地不折不扣地到位。如在选拔使用干部时,对其它部门的标准要高一些严一些,而对老干部工作部门则有时存在“将就”的思想;在交流干部时,对老干部部门人员考虑得少一些。

第三,少数老干部工作者缺乏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摆布人事工作纪律与个人志

愿选择的关系上,被功名利禄所左右,缺乏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情操。

第四,受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注重看一个人的职务多高,在什么样部门工作,是否能借助职务和部门的权威办一些事,带来一些实惠,这是相当一部分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就工商系统而言,人事、财务、办公室等部门受到相当的重视,纪检监察部门也没有

人敢得罪,至于老干部部门,只能与信息中心、新闻宣传中心、学会等部门并列,摆到无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批评、谁也改变不了的客观存在。

三、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几年来,大连市工商局党组及基层局党委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连续多年被评为大连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先进集体。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力争使老干部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合法化,并且有所增加。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的组织保证。老干部部门要争取主动汇报工作,邀请编委人员做专题调研考察,客观准确地评估老干部部门及人员的工作量,以求得在做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与压缩编制精减机构之间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选择。就工商系统的实际情况而言,至少应给市局4个编制并单独设立老干部处(一名处长、一名内勤、两名工作人员还得兼司机);各基层局有50名老干部及其以下的应定1个编制,51名及其以上的应定2个编制,且不论1个还是2个编制,即使不定机构也可挂老干办牌子单独办公,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工作人员集中精力与时间专做老干部工作,若把编制定在人事部门,势必绝大部分时间去忙人事工作,而且相比之下本人也非常愿意让人们把他当作一名人事干部;二是对老干部是一个很好的安抚,他们会感觉到组织很关心他们,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为他们服务,从而有利于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

(二)领导班子要把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纳入日程。必须看到,各级领导无论对老干部工作有多么重视,都得靠人的具体而有效的工作去实施、去完成,因此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为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奠定组织基础。既要贯彻编委文件的规定,也要以老干部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机构的设立和人员的配备上予以倾斜。我们市工商局的做法就是这样:于1996年5月成立了老干部处,到目前,已配备了9名工作人员(含2名司机),5台车(其中2辆客车,1辆面包车),并于2002年、2005年先后两次下发文件,对基层局老干部工作机构、人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下达了量化考核标准,较好地满足了老干部工作的需求。除长海、开发区老干部较少外,市局及9个基层局均建立了老干部工作机构。全系统现有40多名老干部工作人员,较合理地构成了三个层面:一是工作经验较丰富,在老干部中有一定威信的年龄偏大一点的老同志;二是政治上趋于成熟,工作积极向上的中年同志;三是学历和工作热情较高、思维敏捷的年轻同志。他们的勤奋工作,真情奉献,赢得了老干部们的一致认可,市局党组、基层局党委也很满意。

2.对老干部工作者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这两点是老干部工作队伍必不可少的条件。老干部工作人员要与其它部门一样享有定期交流、提拔使用的机遇。要听取老干部工作者的心声,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并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近几年来,中山、沙河口、开发区、庄河等基层工商局先后有3名老干部工作人员被提拔为老干部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正、副职,还有2名年轻的专干被安排到基层锻炼和交流到业务部门工作。在工作上,要特别注意发挥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几年来,工商系统的老干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一把手分管领导的指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既为老干部部门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3.加强考核,严格奖惩,激励老干部工作队伍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形成团队精神。要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目标,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严格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我们局于2002年下发了25号文件《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之后,又下发了《关于老干部工作百分考核方案》,几年来,我们严格按《方案》检查、指导、评比工作,尤其注意以正面鼓励为主,对在2003~2004获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个人及信息宣传调研先进个人,市局专门下发了[2005]7号文件予以通报表扬,每人奖励1,000元,文件中还把这次奖金额度作为今后的标准予以确定。2005~2006我们局又一次获得市先进集体,局长亲笔签署意见:全系统老干部工作人员及分管领导均发给1,000元奖金,有效地调动了老干部工作队伍的积极性。

(三)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的素质

这是打造一支组织上放心、老干部满意的老干部工作队伍的内在因素,也是完成老干部工作任务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1.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习惯,既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也要学习法律、法规,关注时事政治,熟练掌握运用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懂一些营养保健、体育、书法、绘画、摄影、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全方位立体化地武装自己,增强做好工作的能力和本事。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要经常深入到老干部中,观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了解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去观察分析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容应对各种新的变化和挑战,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

3.舍得投入,加强培训教育。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培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和措施。为此,建议:

一是市委老干部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老干部工作者的思想业务的现状及需求,制定全市老干部工作者培训计划,规定学习内容,明确时间要求,各单位、各系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增加有关内容,但不允许删减。

二是采取统一与分散相结合,重要内容的培训教育,应全市统一组织进行。

三是培训教育形式应多种多样,除讲课、讲座、报告会外,还可以采取影视展播、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等形式。近几年,我局采取了组织老干部工作者赴延安等地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及与云南昆明工商局老干部部门相互考察交流,参加人员写出学习报告等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廉政建设调研文章 篇6

我县推进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将近一年,为了及时总结经验,结合半年考评,我办对基层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建站前后农技站的变化

综合建站前各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存在职责不清、队伍不稳、知识老化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农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不顺,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四是农业科技推广难度较大;五是农业基站分设,力量单薄;六是农业几员编制未到人,大多农业几员换动频繁,真正从事农技人员岗位的大多乡镇就2—3人。村级推广网络也名存实亡。

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2009年7月全县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突出抓好基层站建设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效: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全县11个乡镇由原来分散设置的农技、畜牧、农机、水产、果业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统一合并组建了11个农业综合服务站。条件相对较好的四个基层综合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外观、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标准进行了改造,统一配备了农技触摸屏、电脑、电话、办公桌椅、沙发等办公设施。每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定编7-9人,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农技、植保、沼气、水产、农机、果业、动物防检等岗位,各岗位在站长的统一领导下做到分

1工明确,分块负责,责任到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壮大了服务队伍,强化了服务措施。综合建站后,各基站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人员力量也加强了,特别是在应对春耕冬种、春防秋防等季节性工作的时候,原来只有1-3名农技员、动物防疫员,现在可以调动全站所有同志一起参加,力量更强,效率更高。二是稳定了农技人员队伍。‚人稳、心齐、事业兴‛。综合建站后,全县11个基层站现有在岗86名农技人员全部收编到各主管理局,站所经费与人员工资列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农技推广队伍。农技人员岗位明确,责任到人,有效地激发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半年工作经过‚三方‛测评,满意率达98%,实现了当地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农民群众,农技人员四方满意的目标。三是提升了服务水平。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农技推广理念由原来的‚服务政府、自上而下‛逐步向现在的‚服务农户、自下而上‛发生转变,把提高农民素质和提升科技兴农水平作为推广工作的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农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来。上半年受低温阴雨寡照的特殊气候条件影响我省早稻产量普遍减产,据初步统计每亩减少35公斤,而我县每亩却只减少了5公斤。到目前为止,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11个基层综合站共指导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71个,其中今年新增14个,上半年已培训农民1.5万人次,为群众上门服务8000余次,接待咨询服务8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万余份,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13项。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重点抓好了绿色有机水稻示范基地、新品种展示基地、高产创

建基地、靖安白茶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基地、靖安白茶苗木良繁基地、商品蔬菜基地、椪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娃娃鱼等水产养殖基地、生态珍禽养殖基地、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等3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植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其中:果业200户,水稻、蔬菜、茶叶、沼气500户,水产200户,农机100户,分布全县各个村组。全县已形成了以椪柑为主的果业、靖安白茶、绿色有机农业、特种养殖业等多项特色产业和基地,有效地带动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综合建站后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

1、基层综合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完全到位。除仁首、水口、高湖、香田四个条件较好的基层站进行了改造外,其余7个站还没有单独的服务大厅,站内人员工作场所相对分散。

2、站内人员大多不能专职专用。目前,站长专职专用的只有中源、宝峰、高湖3个站。农技人员全部专职专用的只有中源站。还有个别基层站长,兼了其它部门实职(如:党政办主任/综治办主任/计生办主任等)。普遍存在基层站人员或多或少的兼任有其它工作,有的还身兼数职。事实证明,基层站人员专职专用的,站里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

3、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综合建站后,全体农技人员虽然在2009年参加了省厅组织的业务培训,学到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基层站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农业专业毕业,有的是新手,靠一两次培训远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三、建议与对策

我县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已开展了近一年,成效显著。按照该项工作要做到‚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置‛,实实在在服务好群众,造福一方百姓。我们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基层站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有效平台来打造,关心支持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尤其是在目前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解决好集中办公用房及交通工具、保障农技人员的本职工作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干部比较充足的乡镇,尽可能不要让他们兼职。干部确实缺乏的乡镇,农技人员也尽可能少兼职,但站长必须做到专职专用。

2、创新农技人员培训机制。实行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跟班实践相结合,在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的基础上,也要学习熟悉其他业务知识,以提升广大农技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

3、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和整合资源的力度。力争在两年内11个站都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和现代化工作手段。

广西新农村房屋建设现状调研 篇7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广西常住总人口为4768万人,其中乡村居住人口为30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63.76%。随着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宅房屋建设(包括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情况如何,居住条件是否改善,农民生活是否有质的提升,都需要进行实地调研,直接收集及时、确切的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搭建平台,更好地指导广西各地农村住宅建设。

2 调查信息研究分析

根据广西各地气候、经济、环境、资源等不同状况,调研小组在2009年4月~6月期间对桂南、桂中、桂西、桂东等地的10个地级市的34个村屯的村委和村里新农村建设典型户进行了现场走访,调查范围包括村屯居住房屋、禽畜房舍、能源利用、人畜饮水、生活污水排放和电气化设施等。

2.1 住宅房屋

2.1.1 住宅房屋建设规模

住宅规模归纳为四种形式(见表1):

(1)单户庭院楼房,一般房屋占地面积90m2~100m2,庭院占地面积200m2,部分村屯由于宅基地占地面积宽裕,单户占地达到1~2亩以上;

(2)联排多户楼房,每户占地面积约100m2;

(3)独户楼房,占地面积有80m2~100m2、100m2~150m2、150m2~250m2等几种规模,其中以占地面积100m2~150m2的住宅居多;

(4)围合楼房,占地面积350m2~700m2。

2.1.2 存在的问题

(1)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民的“盖房热”势头迅猛,有些房子规模布局适度,造型美观、功能完善,既满足住户宽裕生活需求,也符合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建设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农民的聪明才智和规划主管部门的贴心服务。但是有些地方也存在由于条件限制,规划建筑设计与农民建房的需求之间有不甚合理的断层;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房屋建设片面追求“高、大、洋”,占用大面积土地建设空心房(户主很少居住,在城镇另有房产),形成空心村(村民常年出外务工居多,旧宅基地荒置);有些村由于无统筹规划建设,或是村委会管理不到位,乱盖乱建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房屋外观参差不齐,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2)外墙材料一般采用本地砖厂生产的实心烧结红砖,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现状。有少数村因地制宜,采用当地山石加工成的空心砌块,但是质量也不能保证。实心黏土砖是一种资源消耗型产品,不仅大量破坏土地,消耗能源,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空心黏土砖同样消耗土地。国家墙改“禁实禁黏”政策已经在城镇住宅建设中基本落实,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诸多原因仍然未能落实。

(3)屋面未做隔热层,夏天炎热时节最上层房间由于室内温度高不适合居住,当作一层架空层,可兼做仓储室。

2.1.3 几点建议

(1)由于农村住宅最大的特点是纳生产与生活于一体,因此住宅建设不能脱离农村实际,盲目照搬城市模式,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理环境等)、风俗习惯,修建符合农民新农村组织结构方式、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房屋。屋面可考虑设置隔热层,根据农村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民需求设计高、中、低档住宅。

(2)政府主管部门可实行乡村“禁实”试点,选择一些村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修建节能省地农宅,由墙改办提供激励机制,补贴农户一定费用,推进农村“禁实”工作。同时,加大对砖窑厂的整顿力度,从源头上截流,关闭粘土砖瓦窑厂,利用墙材专项基金支持转产生产新型墙材的企业。

2.2 可再生能源利用

2.2.1 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

目前,农村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主要是制备沼气。调查中发现,以养殖为主的村屯或是自养禽畜的家庭一般都建有沼气池,有集中式、分散式两种。集中式沼气池规模一般在70m3以上,分散式沼气池规模有8m3和10m3。农村沼气一般用于家庭炊事、沼气灯照明,大型养猪场的沼气池可以供应村镇企业的集体食堂炊事。调查点沼气入户普及率见图1。

分散式沼气池生态模式是在农户庭院建地下水压式8m3或10m3沼气池,池顶坐落至少10m2猪舍,养猪不少于两头,侧面建1m2厕所,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所产沼气用于家庭炊事、照明。这种以沼气池为核心,改厕、改厨、改圈的“一池三改”模式,通过养殖牲畜,沼气入户,沼渣(液)用于农田、果园施肥,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立体综合生态链,既可为村民提供能源,改变农民砍树伐林、燃烧薪柴的破坏生态习惯,又使村容整洁,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农民积极使用沼气的原因有几点。

(1)由于沼气灶的热效率约是煤炉灶热效率的3倍,所以1m3沼气相当于3.3kg原煤,可使65kg水从20℃煮沸,能使一盏沼气灯(亮度相当于60瓦电灯)照明6个多小时。一个8m3的沼气池常年运行,可产沼气350m3以上,满足一家四口日常炊事、照明的需要。

(2)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持村、户周围的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能有效地实现村镇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另外,利用沼气做生活用能,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干净卫生,减少了家务劳动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3)属于国家省地市县乡扶持资助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农户只需要投入劳动力和500~1500元的资金,乡镇派沼气建设服务队进行指导,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投产见效。

但是在沼气后续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农户缺乏有关沼气方面的科普知识,技术力量薄弱,后续管理较差。沼气池的后期管理,关键在于沼气池的日常维护。由于大部分农户缺乏有关沼气池的科普知识,导致后续管理跟不上,沼气综合利用率较低,个别农户甚至放弃沼气池的使用。

(2)农户建造沼气池缺乏配套的资金支持。对一部分农户而言,筹集建沼气池的资金有一定困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不仅影响沼气池的发展速度,而且也影响在建沼气池的质量。

除沼气池外,在农村还以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薯杆、薪柴、林业加工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生物质在气化装置中发生热化学反应,进行能量转换,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即以低品位固体生物质能源产生高品位优质气体燃料,用于炊事、取暖、发电等。此工程系统规模通常从几十户到上千户,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在武鸣县太平镇七星屯,由生物质裂解气技术服务公司提供现场技术支持,试点开展了利用当地材料木薯杆(渣)进行生物质气化提供全屯燃气工程。

2.2.2 太阳能利用

在广西农村太阳能主要应用于制备生活热水。太阳能热水器具有节能、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相对于城市房屋,农村住宅不仅可利用光照资源更好,而且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采光面足,应用范围广,安装也更方便。农村房屋以庭院为主,很少有高层及小高层,所以,绝大部分农村住房具备安装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的条件。

调查发现农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家庭比例极小,一般应用在家庭富裕、生活给水管网配套完善、水压稳定的农户。

太阳能热水系统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

(1)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收入及外出务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纷纷返乡,这部分的收入在减少。农民经济收入的减少导致其购买力下降,所以太阳能农村市场将会面临很多困难。

(2)我国广大农村水质环境与城市差距很大。农村用水多为打井取水,水质硬,且未经净化处理,含泥沙、腐蚀性氟、氯离子较多,导致太阳能不锈钢内胆易腐蚀,严重的两三年会锈穿漏水,这需要企业生产出专门解决这类问题的产品。

给出的建议:

(1)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农户自购的方式,让农户只需花很少一部分钱就能用上太阳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2)将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先行试点,然后推开。同时出台具体政策,设定每个农户购买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的补贴数额,或者把太阳能热水器等纳入家电下乡的品种,统一运作;

(3)在村镇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同时,房屋建设规划时应该考虑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问题。

2.3 生活供水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生活用水的供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地下水井取水,供应各户或几户合用,利用手压泵或电动水泵取水,各家屋顶设置不锈钢水箱;二是村里集中挖水井或是取用水库、山泉和渠道水源,通过高位水塔、水管网供应至每户用水点;三是少数条件好的农村采用市政自来水。村屯生活给水方式见图2。

存在问题:

(1)水文环境条件差,易形成苦咸水。防城港市鲤鱼江村通心坝屯地下水受海水影响,水质不稳定,酸咸化,村民饮水安全没有保障;

(2)地下水水质不达标,缺乏必要的水净化处理设施,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3)设施老化,缺乏维修,供水能力不足;

(4)一些村屯人畜饮水困难仍然存在。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实现农村用水城市化,应该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2.4 电力建设和用能情况

2.4.1 调查现状

调查中发现,除一个边远山村未通电,只能依靠小型发电机供电外,其余村屯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获得实惠,切实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网电费同网同价,执行枯水期和丰水期分时电价。家庭电器在农村日益广泛使用,电磁炉、电冰箱、电饭锅、彩电等几乎家家齐全,部分富裕农户还安装了分体空调。村民家里照明使用白炽灯和日光灯比较普遍;部分村屯公共道路安装了节能型路灯。与乡镇较近的中心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到位,一些偏远村宽带安装仍是空白。农户用电费用情况见图3。

2.4.2 存在问题

(1)在一些村夏季用电高峰期会出现电容量不足,空调跳闸现象,这是因为原安装电气变压器容量偏小,随着村民家庭电器化使用程度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

(2)目前国家所推行的“农村电气化”并不涉及到农户住宅内的电气设计,农电只管户外,不管户内。而室内电气设计这一部分,划归建设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农宅基本上都是在宅基地上的自建房,从设计、施工到采购、用料,均由农户自己完成,无专业技术指导,因此农宅电气安全管理上仍存在隐患。

2.4.3 几点建议

(1)合理配置电网资源,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少的先进农网。

(2)组织人员对农村电网危险点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安全状况较差的中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对老化严重的配电盘、电容盘进行维护更新。对存在表箱锈蚀严重、供电半径过长、配电超负荷、中低压供电设施老化和电压低状况差等问题彻底解决。

3 结语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直接收集新农村村镇建设相关基础资料信息,针对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误区,提出参考意见。为探索广西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规划建设,统筹利用可再生能源,综合运用适宜的生态策略的后续行动提供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廉政建设调研文章 篇8

一、以理念援藏为先导,为城市管理工作注入活力

所谓“理念援藏”,就是运用北京城市管理中摸索总结出的先进理念,探索拉萨城市管理的新思路、谋划新发展、打开新局面。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影响拉萨干部、职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积极推行智慧城市管理理念。鉴于拉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础数据支撑薄弱、管理手段不完善、协调统筹调度作用未完全发挥等问题,先后组织2次全面深入调研,形成专项调研报告2篇,提出了尽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二期工程建设、统筹建立大城管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在管理模式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蜕变的设想,经多方努力,完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度重视垃圾的循环利用。为提高分管部门员工在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意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学习辅导。组织制订了《拉萨市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办法》,组织编制了《拉萨市餐厨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经不懈努力, 2015年5月中旬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评审,拉萨市被列为国家餐厨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第五批试点城市。

注重灌输北京及全国典型的管理理念。建立与内地交流学习的工作机制,3年来共组织3批、9人次赴北京开展燃气培训和跟班学习,为拉萨市燃气行业管理储备了优秀本地人才。同时,积极邀请内地专家赴藏进行工作指导,共组织内地专家12人次赴藏进行了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指导、餐厨垃圾处理专业指导。

二、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夯实市政市容管理工作基础

规范化建设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能起到提升管理效能、防止管理行为随意化等作用。援藏3年时间短暂,个人能做的工作也有限,而我参与指导并制定的相关制度、条例、标准却永远留在了拉萨。

捋顺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体系。为充分发挥数字化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作用,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办结率,组织制定拉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部件责任界定表、时间责任界定表等两项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管理制度、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工作制度、日常平台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明确了执法、监督、考核各环节职责,完善了案件发现到结案的闭环工作流程,整合了城市管理各平台、热线,积极推荐“大城管”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探索搭建“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格”的四级平台模式。

强化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建设。针对拉萨市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存在不完善、不能够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等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法规调研,深入探讨、分析城市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存在的不足和空白,提出了完善、规范和填补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意见,先后指导起草了《拉萨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拉萨市城镇道路挖掘管理办法》、《拉萨市城镇供水用水管理条例》(修订)等10余部办法条例,均已颁布实施。

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针对拉萨市洗车、停车、户外广告牌管理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带队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拉萨市洗车场管理办法》、《拉萨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拉萨市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为拉萨市城市管理相关领域提供了行业标准、指明了发展路径。

3年在藏工作期间,我亲历了拉萨市的迅猛发展,它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空前发展,但从我的亲身感受而言,我觉得对于这座城市的援助,虽然硬件的建设必不可少,但为他们带去先进的、科技的、具有前瞻性和发展的城市管理理念,帮助他们建全和完善体制、制度更加具有深刻意义。

LINKS

本文作者舒瑞清同志系原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在职干部,有多年的城市管理基层工作经验。该同志于2013年7月受单位委派随北京市第七批援藏干部一起进藏工作,于2016年7月25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据舒瑞清同志介绍,在藏期间他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 “优秀援藏干部”。

三年里,舒瑞清同志不仅在城市管理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实践,推进改革,还积极参加“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扶贫帮困”活动、“走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并在分管部门开展了广泛谈心交心等活动,拉近了与藏民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半命题作文“让心灵的软件在____中升级”写作导引下一篇:现场核查迎检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