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

2024-08-09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共9篇)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 篇1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教学大纲

分院院长: 崔秋华 执笔人: 陈亮 分院名称: 高职学院 编写日期: 2011 课程编码: 1208029 课程中文名称: 网络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 Network security and firewall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 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 3.5学分 总学时: 48学时(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

基本教材: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第二版,陈鸣,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参考书:【1】《网络安全标准教程》,穆振东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3版

【2】《防火墙技术标准教程》,曾琼伟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已经广泛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现在,很少有一个网络独立存在的情况,即使在一个单位内部也是若干个网络(网段)的互联。因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掌握广域网技术的主要标准,如帧中继、综合业务数字网,异步传输方式,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局域网,广域网的应用,了解ATM、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以及Web技术等相关知识,能较好地学会网络的基本应用及维护方法。初步掌握规划与管理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包括网络技术的选择,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协议与操作系统的配置,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织实施,以及网络安全与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完全可以达到规划、构筑和管理中小型网络系统、尤其是Intranet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2.掌握网络工程设计基础; 3.掌握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4.掌握网络需求分析;

5.掌握结构化布线系统和机房设计; 6.掌握配置路由器; 7.掌握企业网设计; 8.掌握网络安全设计;

9.了解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网络工程设计概论(6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和安全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信息安全等级和标准,以及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我国信息安全形势和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安全

2、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3、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

4、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

5、信息安全等级与标准

6、信息安全法规

7、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黑客与攻击技术(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和防范方法,包括:网络扫描、网络监听、WEb欺骗、Ip地址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等技术。

了解:了解黑客的攻击技术,能够根据攻击的手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黑客攻击与信息安全的关系。2.重点和难点

网络扫描、网络监听、WEb欺骗、Ip地址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等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黑客概述;

2、网络扫描;

3、网络监听;

4、WEB欺骗;

5、IP地址欺骗;

6、缓冲区溢出;

7、拒绝服务攻击;

8、木马;

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6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和分类。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2.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定义,特点和分类。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3、计算机病毒原理;

4、计算机网络病毒;

5、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

第四章 信息加密与鉴别技术(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信息加密基础,包括传统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了解:密钥的管理与交换、报文鉴别技术和身份认证。2.重点和难点

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及数字签名。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信息加密的发展和数据加密模型

2、传统加密技术

3、对称加密技术

4、非对称加密技术

5、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6、数字签名

7、报文鉴别技术

8、身份认证

9、密钥管理和交换

第五章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防火墙的功能、类型、主要技术以及防火墙的体系结构,防火墙的设计,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结构和分析方法。

了解:防火墙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

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防火墙的概念和功能

2、防火墙的类型。主要技术和常见的体系结构

3、防火墙的设计

4、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

5、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6、入侵检测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安全操作系统,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以及常见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2.重点和难点

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基于任务的角色控制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2.自主访问控制 3.强制访问控制

4.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5.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6.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 7.常见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第七章 Web的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Web的安全问题,包括Web服务器存在的漏洞、Web服务器的安全配置以及Web客户端存在的问题。

了解:Internet的脆弱性,脚本语言的安全性 2.重点和难点

Web服务器的安全和Web客户端的安全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Internet的脆弱性

2、Web的安全问题

3、Web服务器的安全

4、Web客户端的安全

5、CGI的安全性

6、ASP.NET的安全性

第八章 数据数据库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安全的概念、数据完整性、容错与冗余技术和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数据库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了解:数据库安全系统的特性 2.重点和难点

数据安全和数据库安全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数据完整性

2、容错与冗余技术

3、备份与恢复技术

4、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

5、数据库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7、数据库安全系统特性

第九章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工程、电子商务安全工程以及电子政务安全工程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评价标准和框架 2.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3.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

2、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制、策略建设

3、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需求、体系结构和安全措施

4、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设计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习题以教材课后思考题为主。

2、参考其他教材或同类书目加深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的技术。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成绩为平时考核和基本考核两大环节。平时考核包括课程作业、测验、出勤情况等多个环节,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取笔试的方式,要求考试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还能检验学生的能力,占总成绩的70%。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 篇2

一、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 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图形比较多, 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既浪费时间, 又不全面, 不能全面地显示出工程对象的力学结构。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听不懂, 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2. 教材内容过于追求全面, 过于理论化, 很难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传统工程力学课程体系沿袭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体系, 在该体系下, 理论力学部分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开来讲, 花大量篇幅讲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 既空洞、立意又难,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很难听懂, 而且也背离了“适应、够用”的原则, 很难满足工程力学少学时教学的需要, 并且有些内容又与高中物理重复, 教材编排极不合理。

3.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过于模型化, 缺乏与工程实际的联系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 学习工程力学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掌握对各类机械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复杂或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 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例题和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二、应对措施

1. 重建课程体系, 优化教材内容, 编写校本教材

(1) 编写校本教材, 突出公理、定理的应用。在职业教育中, 重视的是理论体系“怎么用”而非要问“为什么”, 因而, 删除那些繁杂的推导过程, 重点培养学生应用定理、公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力学教材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 以强化应用为重点, 以计算分析为手段的中心内容展开。在这一指导原则下, 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在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学生素质情况, 引入联系工程实际的、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习题和思考题, 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和力学大作业, 强化实验环节,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技能型、应用性型人才。打破工程力学由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简单组合的原课程体系, 将教材的整体框架按静力学、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组合变形重新组合, 在讲完静力学后, 即可安排材料力学部分的教学, 并将外力分析与内力、应力、强度、刚度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以加强知识的联系性和科学性, 使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优化教材内容, 突出“适用、够用”。对课程进行重组、删减、增加、拓展。删除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内容, 重点抓好静力学教学。而在静力学部分, 受力分析是基础, 是关键。只有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才能对复杂力系进行简化, 正确建立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方程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里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一种力学解题思路, 将复杂的力学问题简单化、条理化。那就是解决静力学平衡问题的“三步曲”:第一步, 确定研究对象;第二步, 取分离体并画受力图;第三步, 列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只要学生能够完整地走完这三步, 则所有的静力学平衡问题均可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烦杂问题条理化, 还能教给学生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从而引起学生对工程力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进而学好工程力学这门课程。

(3) 采用模块化教学。在我国, 模块化教学法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它是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准备阶段 (即备课) , 应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 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将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四种基础变形、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单独作为教学模块, 根据不同的专业, 通过模块间灵活合理的搭配, 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 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1) 用生活实例解释力学中的定理、公式, 取代繁杂的数学推导 (证明) 过程。力学中的定理、推论较多, 可结合实际, 把一些枯燥的定理、公式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等截面面积的空心圆轴与实心圆轴承受载荷能力大小时,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脚手架为什么用空心的而非实心的, 并进而作答。通过举例, 使同学们觉得力学并不深奥, 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

(2) 制作课件,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减少板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将一些工程实例、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屏幕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不仅形象生动, 赏心悦目, 而且能够体现启发式教学过程, 做到新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的有机结合, 提高课堂节奏和教学效率, 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 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教学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提高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时, 首先通过计算机模拟有关实验过程, 并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熟悉仪器设备及实验程序, 再上机操作。这样既可缓解设备不足的矛盾, 也可减少实验材料的消耗。对于工程实际中或身边的力学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知识和方法, 进行分析和研究, 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4)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讲述为主, 教师讲, 学生听, 越讲越细, 越讲越深, 学生不能事先掌握学习内容,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可采取让学生课前预习, 课上讨论的形式进行。对于例题, 还可采取“研究式”, 即先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 提出问题, 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经论证和数学演绎, 最后得出结果。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

3. 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 一开始就引入一些工程、生活中的实例, 勾起学生欲知答案的好奇心。如足球运动员如何踢出弧线球, 天花板上的横梁截面为什么是矩形, 建筑工地上搭建脚手架的钢管为什么是空心的, 千斤顶为什么能承受那么大的重量, 挑水的扁担有变形为什么感觉到肩膀比较舒服 (受力的冲击小) 等等。学生对此类贴近生活的例子很感兴趣, 会一下子拉近工程力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能从一开始就对工程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提倡对话式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的学习环境, 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课堂上留出时间允许学生自由发言, 自由提问, 鼓励质疑,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形成师生间良好互动关系, 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化、拓宽所学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应对能力,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被动接收变成主动吸纳。通过参与, 还能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研究者、思考者。

(3) 改变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指导。要彻底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提问的方式, 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自己寻找答案,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力学的积极性, 完成由应试教育向“应用”教育转变。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 需要所有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们长期探讨、不断摸索。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把职业教育的教学定位在能力和素质教育这个更高的层面, 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努力。

参考文献

[1]邹春伟, 郭少华.谈力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力学与实践, 2003, (5) .

[2]张宇星.工程力学考试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4) .

高职《隧道工程》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高职;隧道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隧道工程》是目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施工过程,对高职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能够很快的胜任未来的工作,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隧道工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笔者从教学内容、方法、实践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1 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面向铁路建设、维护、管理等一线需要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基础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土建类施工、维护、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在《隧道工程》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庞杂,实践内容偏少,相应的教学学时较少;课程内容繁多滯后,与现场要求脱节;缺乏生动性、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在总学时的分配上,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课程的考核方式上,理论比重较大,实践考核较少。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内容只是简单地训练本门课程必备的技能,内容综合性和连贯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改革

2.1 拓展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在总体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按具体专业的不同将《隧道工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压缩和拓展。删减科目交叉的重复内容,简化繁琐的理论推导,在有限的课时资源下,重点讲解隧道的构造和施工的内容,尽量在相关章节引入本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课程内容尽可能以重大、典型隧道工程案例为背景,做到现场实际工程案例与理论相配合,使各专业学生都能清晰地掌握隧道的构造和施工。

2.2加强与各基础课的衔接

《隧道工程》属于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的较早阶段便开始为学习这门课做准备,一般都学习了《工程地质》、《力学》、《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课,这样我们在讲解《隧道工程》课程时,好多与这些课程有关的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了,可以省出时间来讲解隧道构造和施工的内容了。

2.3 采用项目制编写教材

教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重要的位置,教材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们为了更好的教学,重新以项目体例的形式重新编写了教材,每一章节都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既加深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完成了某一施工环节的学习。在平时授课中严格检查和评价项目教学进度和效果,作为日后教学检查和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

3 教学方法改革和手段的革新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着眼于突出学生的隧道工程施工应用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3.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课件采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讲解隧道基础知识和施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大量的施工图片和施工动画,让学生有很好的感性认识。课堂教学,是其它教学方法的基础,有效坚实学生的隧道基础知识。

3.2 实践教学

学校为了方便教学,建立了土木工程实训中心、隧道工程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和土工实验室及隧道检测、仿真中心,拥有隧道施工机械模型、钢筋加工、混凝土及其他建材和土工试验设备、仪器设备,供实验教学使用。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隧道工程检测和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手段,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下了基础。

3.3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有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在施工现场,围绕隧道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实地的教学,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直观性,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为能更快的适应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强化了学生多方面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3.4 企业专家授课加强校内课堂

学校聘请了施工一线的一些总工程师为我校的兼职教授,定期来学校授课、做专题讲座,及时讲解国内外隧道施工的新问题、新难点,介绍一些最新的施工经验。此外学校每年不定期邀请隧道施工专家来我院做学术报告,介绍隧道工程的发展动向、科研成果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将隧道施工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活动中,并解答学生的一些提问,以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

4 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定。既包括基本知识的考核,还要对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学生总成绩的考核可以由几部分组成。

4.1 课堂讨论和提问

课堂讨论和提问占25%。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汇报,并说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确定今后学习的目标。

4.2 知识考试

知识考试占50%。改革传统的笔试形式,在试题的设计上和分数上尽量做到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考察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3 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考试,占25%。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经过2年的改革实践,上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实现《隧道工程》的教学目标,并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土木工程测量项目教学方法 篇4

高职土木工程测量项目教学方法【1】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非测绘专业土木程测量课程项目教学的实践体会,探讨了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做法,并对项目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土木工程测量 项目教学法 情景导入法 任务驱动 成果评价

高职土木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专门人才,使管理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及技能水平。

其中,土木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技术。

土木工程在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工程施工过程和运营管理阶段,对高层、大型建(构)筑物进行沉降、位移、倾斜等变形观测,以确保建(构)筑物的安全,并为建(构)物结构和地基基础的研究提供各种可靠的测量数据。

因而学习并掌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现代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

对于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项目确定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将知识分解为具体的项目是核心的步骤,并且项目要能够有效地涵盖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因而分解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分解项目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

(2)学生对所确定的项目及其结果有着较强的兴趣;

(3)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

(4)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所涉及的内容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

(5)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最好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土木类专业测量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应用,为将来从事土木施工管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特点,较为适用项目教学法。

据此特点并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可将此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性的项目。

表一中的各项目是根据一定的情景导入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任务的需要去学习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再进行综合实训。

任务的完成由学生来主导,而教师则是通过引导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通过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操作掌握所应具备的技能,进而利用所学技能完成项目中的任务。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始终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

2.任务实施

对于项目中的内容我们可通过情景导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施,而“任务驱动”法中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

因此,任务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感,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例如我们为让学生掌握全站仪(经纬仪)的操作应用技能可进行如下的情景、任务设置。

通过情境展示和对三个递进式的提问的解决来完成。

情景展示:选一有高(低)电线通过的道路。

提问1:目测,电线距路面铅垂距离(悬高)为多少?

视觉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施工或设计需要,引出利用工程测量的需要。

提问2:用什么方法可以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电线悬高?

从电压线上悬线绳测量出线绳长度,或找一较长木杆置于电压线下再量出线与地面间木杆长度。

提问3:高(低)压电线都有通电,上述方法因危及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不可使用,这样我们如何测量电线的悬高呢?

通过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①利用我们已具备的数学知识――勾股定理;

②先离开高(低)压电线一段距离并测出已选点到电线最低处在地面上的投影的水平距离;

③测出所选点与电线最低处连线的垂直角,算出电线悬高。

归纳总结,得到全站仪的应用实质,说明全站仪的一种应用――悬高测量。

最后由学生分组去完成悬高测量。

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体会到工程需要产生了工程测量,问题推动着测量技术的发展,测量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工程产生的实际问题。

从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形成了计划,但真正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却又不知如何开始,这恰恰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教师不要急于指导,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启发式地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关注各小组任务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指正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不当之处,以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成果评价、分析总结

评价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

评价对学生探究学习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促进作用。

在任务完成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及总结。

可由学生各级组代表上台发言,讲解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情况,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情况;然后其它小组提问由发言小组回答,最后教师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分析各组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先进,指正不足,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及方向。

总体来讲,在本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其实际情况精心设置项目中的任务;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做到分组合理,以利于教学任务的实施;

(3)在每一任务(或任务中一阶段)完成后要及时总结分析,给学生一定的约束感,同时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与提高;

(4)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与省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站联合采用考证制,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实用性。

4.结语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项目教学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及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的转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创新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增强了成就感。

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因而是较为适合高职测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汉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3).

[2]肖鸾等.工程测量教学改革[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5).

[3]贾宝平.高职高专非测量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太原大学学报,2007,(12).

如何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2】

[摘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解决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积极探索。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训教学 人才培养

近年来,就业市场有两种现象引人关注,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二是大学生找工作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

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高校一些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了大学生供给与需求的突出矛盾。

一是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专业改造步伐缓慢。

二是教学教育体制和方法老套,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导致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教育创新意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高素质、实践性强的大学生,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现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工程实践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欧美国家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是以宽度为主,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欧美国家土木工程职业工程师的培训任务很大程度上由企业承担,而我国工程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培训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施工企业等单位都是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且有一定的工作经历。

市场需求的压力促使我国高等院校必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应做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与企业要求接轨是非常必要的。

实践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四年)设置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超过40周。

应该强调的是这40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所接受的技能训练比一个本科生在企业中两年所接触的业务范围要宽厚得多,这是一种实际工作经历,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管理,才能确保毕业实习质量。

对于专业实习,由于学生人数多,我们采取了分散式实习方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在整个实习中,学生真正变为主体,成为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有利于锻练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实习过程的管理,系里成立了实习教师指导小组,不定期地进行实地考查,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供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报告,并抽取部分学生进行答辩。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对于分散式专业实习,关键的问题在于严格的管理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只要真正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分散式实习能达到比传统实习方式更好的实效。

学校开设的各种实验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熟悉实验测试仪器的结构、性能及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课目,拟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计划能力;学生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然后编写实验报告,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实验课能检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而,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改革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过去的实验、实习课,学生是在机械地照做“实习指导书”进行,缺乏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由于实验课题多数为验证性课题,结果毫无任何悬念,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实习课学习的兴趣,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对土力学、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实验类型上逐步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开设了更多的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即只给学生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选择实验设备,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鼓励不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竞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实验教学的改革,推动了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培养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用人文、历史的视角去解读古代的建筑文明,是这些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基础。

运用丰厚的人文知识审视当代人性的需要,是我们建筑设计构思的基本出发点。

有了深厚的人文知识作依托,我们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代人审美情感和生活需要的好的建筑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一样,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宽知识面、高能力、高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确立知识结构有五项原则:一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二是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三是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通识教育的原则;四是加强实践和工程训练,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五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土建类学科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知识。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工业经济文明反思的结果,人类由于过分地运用科技发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面对濒临绝境的人类生存环境,人们的良知逐渐被唤醒人文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创造能力。

能陶冶情趣、开阔视野、传承文化并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使毕业生成为一个高尚的并且能不断自我完善的人。

2.培养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新世纪应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讲授知识过程中,应以学为主,以此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有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且应具有合理选择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正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和处理工程事故的基本能力。

三、结束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立足的基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前提。

因此,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军,曹露春.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体系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1(5).

[2]周成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之浅见[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4(3).

[3]方从严.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1).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 篇5

(2011—2015年)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辽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计划(2008—2012年)》、《关于加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构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建设“五点一线”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结合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办学基础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和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省级试点专业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

二、总体目标

从2008年开始,经过五年的努力,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实现学院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推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运行质量和水平。

标志性目标是:到2012年力争建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省级品牌专业1—2个,特色专业1—2个;建设省级精品课程6—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建设校本教材10—15种,省级精品教材4—5种,国家级精品教材1—2种;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院级立项课题40项,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4—5项,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滚动课题8—10项;建设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个,市财政支持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4个;建设省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

三、建设内容

(一)加强专业建设,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注重内涵,打造示范专业

1.建设目标 研发和整合新专业承担其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

根据“五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的需要,以及本、专科专业协调、衔接发展以及专业群建设、资源共享等需要,加强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突出重点专业建设,注重内涵发展,不断论证增设新专业,满足专业办学条件,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将遴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有特色,且与我省乃至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之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特色,达到或接近省示范专业水平,并带动全院各 1

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2011—2015年,建设院级重点专业8-10个,争取在2015年之前从中培育出2-3个省级示范专业。

2.实施办法

以省、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为依托,以省、市、院级教学名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推敲打造精品课,编写出版教材(精品教材),以教学为基础承担科研课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科学论证增设新专业,在建设院级重点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冲击省级示范专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专业建设模式,锻炼教师队伍,提升团队合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二)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改善和丰富教学传授方式

1.建设目标

完善学院“达标课—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三级课程建设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材出版和选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与改革。到2015年,建设8门院级精品课,其中3—4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1—2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鼓励教师出版教材和编写校本教材,努力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教材,到2015年力争公开出版教材10—15部,编写校本教材20—25部,其中4—5部成为省级精品教材;1—2部成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各系(部)、教研室以及专业教学团队,在学院课程建设的统筹规划下,立项建设院级精品课。以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为负责人,确定主讲教师,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等,通过教科研和教研,在系(部)及教研室内部,通过示范讲授,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和实施,不断推敲和完善,请院内外专家评判,申报院级精品课。学院按照省教育厅的精品课申报要求(每年一批),在遴选的院级精品当中,推出具有一定优势的精品课,经过最后的补充和调整,确定申报省级精品课(或国家级精品课)。学院按照《精品课管理和奖励办法》,鼓励和重奖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对精品课实行动态管理和检查制度。

(2)按照“突出特色、强化技能”的建设原则,加大教材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学院校本教材建设。学院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强化培养技能型人才意识,以课程改革建设成果为依托,通过立项形式进行教材建设,争取编写公开出版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适应性强的应用型高职系列教材;通过组织力量,科学总结,充分挖掘,精心培育特色明显和一定优势的项目,重点支持特色教材建设。坚持教材的择优选用原则,确保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进课堂,保证教学质量。2008—2009年力争建设校本教材10—15种,公开出版教材5—6种,力争2—3种进入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2011年力争4—5种进入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2种进入国家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3)备课和讲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加强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定期开展网络教学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力争通过建设和系列培训,使多数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建立课件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1.建设目标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加强专业、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以制(修)订

人才培养计划为切入点,以“2+1”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努力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运行与质量保障机制。根据学院“1+2+X” 的人才培养规格,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计划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实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提高实践课程比例。

(2)加大教学研究立项和教学改革成果培育工作。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激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加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立项和成果奖励工作,加强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结项验收工作,努力培育和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

力争各级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成果评奖均有较大幅度增加,2008—2012年建设院级教学研究项目40项,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4—5项,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滚动课题8—10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1.建设目标

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原则,统筹考虑高层次、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大对现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以造就教学名师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制度;加大师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政治上关心教师成长,工作上、生活上着力营造有利于教师奉献事业的良好环境,将教书育人的业绩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和鼓励教师爱岗爱院,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力争到2011年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健全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奖励体系,激励广大教师教育书人,做出实绩。严格执行教学工作纪律,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以及各种教学信息反馈渠道,对教师执行教学工作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办法,及时进行处理。

(2)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标准,在教师职务评审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教科研工作,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尤其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大力推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并资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工作,做好教科研成果的申报和推广、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工作。力争到2011年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5个,通过各种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申报成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4)进一步做好院级、省级教学名师的遴选活动。鼓励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第一线,每两年开展一次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并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选表彰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3—5名,动态调整院级专业(学科)带头人10—12名;力争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2—3名,院级教学名师8—10名。

(五)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建设目标

注重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加大生产实习与教学环节改革力度,建设成1—2个特色鲜明的省级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设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个,市财政支持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4个;建设省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确保每个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100%。

(2)加强院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教学单位要拓宽与企业合作的渠道,建立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院外实习基地。每个专业要建立起3—5个院外固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院企合作试点工作,创建校企合作教育的新机制,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设立专项资金,完善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3)稳定、充实实践教学人员队伍,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改革用人制度,从企业中招聘一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学队伍。

(4)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审核,并建立完善检查制度。

(六)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运行质量和水平

1.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健全加强教学质量标准执行信息反馈与教学质量日常监控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实施办法与步骤

(1)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重点加强教研室建设。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细化管理办法,完善教学工作流程。

(2)建立由学院、系(部)、教研室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网络。继续加大领导听课力度,要求各级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师生意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教务处、教学督导、各系(部)领导通过随机听课、检查教学工作等方式,把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意见及时反馈,使全院的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质量监控过程中。

(3)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评估引导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改进的方向,激发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与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办法。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

(4)加强教学督导信息员队伍、学生维权小组队伍建设,进一步沟通教与学的关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畅通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括学生、督导、教学质量评价、期中教学检查、领导听课等获取信息的反馈机制。对这些信息应及时进行处理,做出快速反应和相应的工作调整。

四、保障机制与管理措施

(一)组织管理

学院成立“教学质量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协商决定“教学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教学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开展组织申报、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等工作。

各系部及相关教学单位是“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系、部主任为本部门“教学质量工程”责任人,负责本部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实施。对“教学质量工程”所需引进的高级人才,可优先引进,并在政策上适当倾斜;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队伍。

(二)制度保障

学院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发布、立项、审批、推荐、监控及验收、评奖等机制,并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监控措施、经费标准和奖励标准。学院对“教学质量工程”实行项目管理,主要实施步骤为:各教学单位组织论证、申请,系(部)主任审查立项并组织实施,学院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

(三)经费保障

学院在已有教学建设经费的基础上,调整经费预算结构,划拨专项经费,对于进入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的项目,按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学院鼓励各教学单位发挥自身特点,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同时,学院设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奖励基金”,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立项和取得突出成果的项目予以奖励。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 篇6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时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应根据教学实践,结合专业实际,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有益的探讨.

作 者:薛萍 张建军  作者单位:薛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710600)

张建军(西安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西安,710048)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4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目标   教学计划   开放式教学  

高职《光电缆工程》教学模式设计 篇7

光电缆工程具有动手性强、综合性特点, 但纯多媒体教学枯燥, 学不到所需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来完成光电缆工程这门课,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真正主动学习知识, 使所学知识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中, 明显改善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的理念:根据从事光电缆维护人员的主要工程项目, 依照工作过程的“644”课程设计方法构建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学习情境;校企共建课程资源, 实施职业能力鉴定。本课程的这些设计理念与思路, 彰显出较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一、对课程认识

威海职业学院选用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由杨文山老师主编《光电缆工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加深对光电缆通信线路的了解与认识, 熟悉对光缆线路故障定位及故障处理方法, 使其更好地为通信话路系统服务。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 项目的切分。

我们可以根据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将学会整门课程看成一学期完成的一些任务, 把它分为光电缆通信线路及系统设备构成、通信电缆的分类及型号和接续方法、光缆开剥方法、光纤通信2M头的制作方法、光电缆线路敷设方式、通信电缆线路故障的检测和处理方法的六个学习情景。

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基于光电缆实施过程组织规划教学内容, 以实际“项目”为主线, 让学生完成从故障诊断到处理的完整过程, 使学生能够具备处理光电缆故障的能力。

通过参照光电缆线路的故障处理流程, 对课程内容的重组、整合, 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来搭建整个课程架构, 各个学习情境所选择任务按照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排列, 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光电缆机务员的职业能力。

2. 项目教学的完成。

学生首先自主分成几个小组, 自荐组长, 教师给学生下发所需的资讯单和任务单, 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来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任务资讯单, 然后每组进行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来确定本组计划。作为学生群体而言, 每组学生群体有不同方案, 不同的思路最终做出的实施方案也不同。作为教师,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讨论出最优的故障处理方案, 并将自己的方案进行演示。教师针对各小组演示的方案进行点评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各小组讲完后可以进行互相点评。

做好计划后进入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组完成本组的方案, 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学生不再被动听讲, 而是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气氛很活跃。

比如学习情景三光缆开剥方法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已剥好的光缆成品, 教师当场详细讲解并分配任务。学生以2人为一组进行分组, 自荐组长, 由组长明确成员职责, 按照项目要求各自独立开展工作。明确分组以后各组按照要求及下发的任务单, 围绕主题、重点和工作进行头脑风暴法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拿出各组方案、具体步骤。教师审核各组提出的方案是否正确, 存在问题进行当场指正。

三、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自主完成项目后, 学到企业需要的真实技能。这时教师应当注意将课堂知识和企业所需技能合二为一。让学生真正从自己做的项目中学习相关基础知识, 并能够从复杂的光电缆线路故障中学习相关处理方法, 当熟悉全部基础知识后, 学生就能够自主处理类似方面的线路故障。

每个任务完成后都有评估考核阶段, 评估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小组间评价, 一部分为教师评价。对于光电缆工程这门课程, 评估阶段尤为重要, 学生在评估中要演示本组最优秀的故障处理方案并让其他组同学观看, 演示过程中运用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相结合, 然后由小组间进行评价, 最后由教师给出总结。整个评估考核过程是让学生真正掌握光电缆工程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评估核时, 可以将技能鉴定与期末成绩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有企业所需的技能证书, 扩展学生就业渠道。

四、结语

高职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建设 篇8

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实时化、智能化、普及化是互联网的最大特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怎样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为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问题。

一、建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必要性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指出“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教学提供很好的帮助。

1.培养自主学生型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频率加快,要求新型人才有终身学习观念,学习型社会被广泛认同。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环节之一;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提供课程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园地。学生可以从该平台获取所学课程的相关资源,可以从其他同学与教师的互动、经验介绍中获得较好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的能力。

2.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需要。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与教师充分互动平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相关信息,了解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各种动态,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设计好的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课程教学不断沉淀;不同教师不同学期的同一课程教学的所有信息,都可以保留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青年教师第1次带该课程,可以从平台中获取各种资源,可以帮助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老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为校企合作提供较好平台。高职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多层次多方位与企业合作;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能工巧匠)比例越来越大;而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还要承担企业的工作任务,在精力、时间上与学生沟通受到限制,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专家通过网络直接与学生、专职教师之间进行全面交流,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结构与功能

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主要目的是通过网络帮助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可以提供视频授课、教学资源下载、自主学习、答疑、讨论、作业、测试、考核、顶岗实习管理、帮助就业等功能。

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根据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及开发设计过程中技术处理等因素,整个逻辑结构分5部分:视频教学子平台、课程教学子平台、作业考核测试子平台、顶岗实习子平台、学科竞赛子平台。(如图)按照结构化设计思想,此5部分独立设计开发,在应用上相互交叉。各部分功能如下:

1.視频教学子平台:能进行不同班级同步视频教学,即时会话讨论功能。教学端连接专门的多媒体电化教室,较好的服务器进行同步视频采集转换成流媒体格式。在视频传播过程中较高的网速保持数据同步。

2.课程教学子平台:主要分教学资源列表与教学互动模快;教学资源列表模块可以提供文字、视频动画、PPT、声音等资料的下载及查看;互动模块以论坛形式可以进行答疑、讨论等活动。两个模块以课程为单位各自独立存在。学生实名注册、登录,按专业班级、课程进入,非本班级可以浏览而无参与权限。

3.作业、考核、测试子平台:学生可以按课程或按教师上交作业,可以进行本课程的测试,也可以举行课程结业考试。此部分要求服务器存储容量大,要有较好的数据备份管理制度;同时要有各课程题库的支撑。

4.顶岗实习子平台:此平台主要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及就业进行设计,包含招聘信息列表、就业信息发表平台(短信平台)、实习教师与学生互动平台、就业协议统计、汇总模快组成。

5.学科竞赛知识创新平台:该平台主要以高职类竞赛项目为单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为目的;每个竞赛模块提供相关竞赛信息,学院历年的竞赛信息及相关竞赛资料和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经验及总结;同时,该平台还设立相关社团、兴趣小组交流模块;相关专业的创新模块、科研转换产品信息平台。

整个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是一个较大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及支持。应用于WEB,基于B/S模式,对不同网络拓扑结构都可以兼容。平台开发可以采用.net+SQL server。在使用上应根据不同的子平台配置相对独立的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制度和冗余处理,保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展望

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使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更多的选择,计算机技术发展与互联网网速不断提升,使视频传播更加快捷,万人视频同时在线也很轻松;加上物联网技术普及,使企业生产一线的各个实时情景能同步应用于教学,同时使全国同一门课同一个平台也变成可能。

参考文献:

[1]王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J].青海大学学报,2007.

[2]王忠华.集成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 篇9

一、以学生熟悉的图例为开始,用灵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CAD技术和应用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原动力。

课程的一开始,笔者没有直接进入如何画电气工程图的主题,而是先做一个对比测试,展示两个常见的图案:五角星和四叶花。先让学生手工画一个常见的五角星和四叶花图案,然后测算一下画得最快又工整的同学所需的时间,接下来演示操作电脑绘图,标准的五角星和四叶花在笔者的鼠标几笔几划间顷刻间完成,比画得最快的同学快了好几倍,并且图案非常整齐、标准,这让学生不禁感叹电脑绘图的神奇,于是对如何操作电脑绘图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学起来比做什么都认真,接下来,对CAD的基本操作功能的介绍就顺利的展开了,他们初步掌握了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后,看着自己也能用电脑快速的画出工整的五角星和四叶花,都感到非常喜悦,这时笔者并不急于让他们进入工作项目,接着用一些智力趣味图形进一步激发他们图形制作想象力和运用CAD画图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掌握更多的CAD基本绘图命令。当看到一些同学在完成笔者布置的任务同时,用CAD画出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五彩斑斓的图形,笔者并不加以阻止,而是适时鼓励和肯定,因为这样学生学会懂得运用,在平时需要画其它图案时就能多运用到CAD。电脑软件操作就是这样的,越用越熟练,少用不用就会忘,所以应当鼓励他们多些运用,这样学而常用才不会忘。

二、在认识上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掌握这门技能对其今后工作就业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紧迫感。

学习光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他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学习紧迫感。在课程介绍的一开始,笔者就图文并茂展示在不同领域CAD制图的广泛重要的应用,并以上一届的一名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为例子:毕业实习时,进入一家大型的钢结构设计制造厂,在生产一线做了几个月的生产工,恰逢公司的设计部门有设计岗位需求,因为在学校打下了良好的CAD基础,他凭着扎实的CAD制图功底顺利地通过公司考试,从基层部门跃升到了工程设计部门,这无疑对他的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许多同学经过笔者这样几方面的入手,在饶有兴趣学会了基本绘图技能后,都纷纷主动询问并购买最新的CAD程序软件,这在往届学生中是比较少见的。

三、面对抽象、枯燥的电气元件符号绘制,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并适当辅以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以接近真实工作方式来学习,加强学习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大一的学生,还未来得及接触电气控制等专业课,对实际的电气元器件外貌、功能基本没有实际形象的概念,因此用CAD来绘制电气工程原理图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抽象枯燥和乏味的事情。这时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无法克服学生学习情绪上的低落,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开展了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目标为引导,实践为主线,强调以学生为主、自主计划协调、团队合作,老师引导,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高于一体,采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活跃,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选择好工作项目载体,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到接近真实的工作状态。首先,笔者模拟成立一家公司的工程设计部,学生这时的身份都变为这个部门的新招录员工,老师则是这个部门的工程经理,负责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任务安排以及工作考核。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协调督促本组成员完成经理安排的项目任务。笔者先展示和介绍需要完成的工程项目——某小区供配电机房的电气改造设计任务,对于学生缺乏对实际工作和设备的认识,笔者采取现场教学法,把学生带到学校的配电机房,让学生参观电气设备实物,并对低压配电系统以及其中的元器件功能进行了的介绍,这样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形象的电气配电系统概念。接下来,笔者把总的项目按照递进程度,划分为若干子项目,从最基本绘制图框、电气元件符号开始,再到电气原理图、设备平面布置图、尺寸标注,直至项目总任务配电室工程改造图纸绘制,逐一展开项目绘图训练,每一个项目都由各组学生自行计划统筹,分配人员,检查进度和质量,老师则负责咨询答疑,最后再由老师组织各组进行点评,然后按每组完成的进度快慢和完成质量进行项目综合评分排名。有了比较,就有竞争,在教学进程中评分排名落后的小组不甘心落后,努力奋起直追,小组内同学互相学习检查讨论,搞不明白的主动请教老师,小组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在课余时间,一旦电脑实训室机房空闲,学生都会主动进行加班加点,争取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学生掌握CAD电气制图进度很快。

四、改进、完善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促进、督促作用。

上一篇:驾驶员上岗安全知识培训计划下一篇:师德演讲稿——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