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2024-09-22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共12篇)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篇1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培养标就是要培养基本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的网络建设规划人才和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学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后,只是记了一些枯燥的概念、原理,并且不能真正理解,实际动手能力也很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建议。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性太强,不能与时俱进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围绕OSI模型及TCP/IP模型来讲述,整个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感到很枯燥、很难学。一般教材都以介绍理论为主,很少涉及具体的应用,比如在讲交换机及路由器这些关键内容时仅是介绍基本的工作原理,具体配置一般都不讲,学生学完之后只是知道基本的理论,具体到应用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了。这样以来就违背了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了。另外,近几年计算机网络发展非常迅猛,前些年主要是发展有线网络,现在无线应用也已非常普遍,以前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考虑较少,现在越来越重视安全了,这些内容在现今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中很少讲到。由于高职在校时间较短,课时有限,很多教师一般都围绕教材来讲,所以教学内容就显得比较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主要是教师采用黑板加粉笔,或是采用简单的电子课件将书本上内容投影出来。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吃力,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原理理解尤其困难,实践性比较强的部分听完以后很快又忘掉了。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1.3 实践环节薄弱

一般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等问题在实验室投入上相对较少,路由器、交换机等比较贵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足或缺少,所以选取的实验课题往往都比较简单,课题数量也少,有的对路由器、交换机实验只是讲基本的配置,有的甚至不讲。学生学完之后只能做一些非常基本的网络设置,面对稍微复杂的网络就束手无策了。另外,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是封闭性的,学生只能实验课时间来做实验,其它时间就不能进入。有的同学还想再熟练一下操作或是想做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提高自己就没有机会了,这样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进建议

2.1 选取合适教材,合理取舍内容

高职教育应当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由于理论性太强,内容陈旧等问题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需求了,因此我们必需选取版本较新合适的教材,在此基础对其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比如对数据通信基础部分可以简单的讲,而应该侧重于网络规划及如何组网和管理网络,重点介绍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使用。另外由于网络技术发展非常快,应适当加入无线网络及网络安全等相关新知识,要做到与时俱进。

2.2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性很强,原理又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必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做一些改进。除了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外,比如在讲传输介质的时候,可以带上双绞线、光纤等实物。讲网络命令的时候,将网络开通,教师直接在教师机操作给大家看。讲服务器配置的时候现场演示。讲路由器、交换机的时候可以借助Packet Tracer等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在讲信息流动过程的时候通过动画来模拟。通过采取这些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做的往往不够好。然而高职教育又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验设备。尤其是要有交换机和路由器这些比较贵重而以必须有的设备。2)精心选取实验课题,数量至少应在十个左右,加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相关实验。3)开放网络实验室,学生不但可以在上课时间做实验,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提高性的实验。4)改革考试方式,将传统的理论考试变为理论加实践考试的方法,甚至是直接考查实践。

3 结束语

近年来,笔者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该文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尹辉,秦杰.《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光盘技术,2007(6):58-59.

[2]陈军,汪伟.高职非计网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0):590-591.

[3]李光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篇2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 《会计电算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3-0187-01

一 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在高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

2.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各高职学校大多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已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介绍与示范,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对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学生无法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4.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高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高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 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1)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2)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3)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学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1)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2)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3.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先讲演后练习”“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4.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高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

参考文献

[1]郑秀芳.会计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

[2]张有峰.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4)

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网络教学 校园网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5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c)-0182-0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校园网络建设逐渐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教学由此应运而生。网络教学是集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身的一门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职业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了。重视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实践活动,完成预期教学目标是个很重要的课题。网络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势,以网络的优势,提倡师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和媒体,必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1 网络教学概述

网络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同步性、交互性的教学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教学信息传递快速、便利,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和群体学习的不同需求。弥补了我国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实施网络教学,有利于缓解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供需的矛盾,有利于发挥普通高校教学资源优势、达到资源开发、开放和共享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网络教学还意味着把网络作为教学的一种环境,正如传统的教学发生在教室之内,网络教学则视网络为一个大的教室,只不过这个教室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大得能覆盖全球,没有教师与学生之分。没有区域与时间的判别,因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去进行学习,你同样也可成为他人的老师。因此网络教学概括起来就是:网络成为教学的工具,网络成为教学的资源,网络成为教学的环境。

2 网络教学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改变

以学校校园网为平台,营造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学手段给师生带来的束缚,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学习意识是提高现代教育水平的物质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将会大大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它使得全社会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广泛地共享,尤其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来说,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要求够用即可。教学内容要求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对象差异性较大,教学方法要求体现实践性,教学的组织要求灵活多样。

2.1 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实现教育资源高度共享,网络教学是建立在信息贯通、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库体系基础上的教学,其教学资源将从单一的课本信息转变为网络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它是对一系列提供教学、支持教学与改善教学事物的总称,是高职教学教育技术化的核心。

网络共享资源可分为硬件资源,如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软件资源,如不同类型的媒体教材(光盘,磁盘、录像带,录音带、PP幻灯片等)。因此,网络教学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信息传播速度快,受益面广的教学模式。所以,网络教学软件的选材、设计、编制要科学化、合理化、多元化、重质量、求效果,即适时、适量、适度的选用媒体、编写教案,切实保证所有上网教学信息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另外,校园网连接到Intemet,网络内的各电脑终端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享受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及Intemet网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资源。

2.2 实现信息交流

实现信息交流或通信是网络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功能。用来实现电脑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使分在学校内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用户可以进行集中的控制管理。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可以为整个校园的学生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它不仅是学校内部交流或通信平台,也是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国际的交流或通信的平台,还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领导、学生与社会之间交流或通信的平台。

2.3 方便教学

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网上查寻展示与教学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进行开放式教学,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2.4 实现协同工作

网络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在不同地点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等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协同工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需要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发挥各自特长,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协同解决。对研究性和探索性问题。需要通过网络广泛收集资料,共同分析探索規律。

3 网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学生网络学习习惯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对学生认识的转变、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将学习习惯的养成贯穿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

3.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自学的能力有大有小。影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决定了其学习成绩。所以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小组交流,寻求帮助t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等。当学生掌握了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方法,就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3 关于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网络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想像力的推动下,思维高度活跃,就容易引发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受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上差异和学生信息能力差异的影响。这些问题应该在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

高职网络金融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篇4

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十年间高职教育突飞猛进式发展。《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披露了高职教育的招生已占高等教育招生的50%以上。随着金融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我国高职教育金融人才的培养和金融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目前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中, 由于不能及时接触到金融业网络化、电子化的最新发展, 金融类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少实验、少实践的单一教学模式上, 从而形成了学生所学课程大多远离实际需要, 导致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于现实需要。因此,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和开拓金融业务的能力, 是高职金融类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二、网络金融的教学目标设计

网络金融是一门融合金融学、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技术和密码学的新兴综合性学科。高职院校开设网络金融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网络金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现代化网络应用平台, 以培养素质全面的金融领域的人才。在网络金融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货币、网络金融业务、网络金融业务经营管理、网络金融监管、网络数据安全等, 对网络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

2、能力目标:熟悉网络金融运行规律和基本操作技术;立足中国实际, 对网络金融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开展调研, 实事求是地探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网络金融存在的问题;掌握观察、分析和解决网络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

3、素质目标:力争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软件平台的操作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 为将来从事电子金融业务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网络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

随着金融网络化、电子化广泛应用, 金融业对金融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结合金融经济的发展,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按照网络金融教学目标, 可将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两大部分, 即理论和实践教学部分, 并针对这两部分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对于理论教学部分, 因为目前国内网络金融教材的理论内容并不全面, 所以主讲教师教学时应该把金融业务电子化的过程进行系统介绍, 并将最新的金融信息补充进来以丰富理论知识, 以更新的网络金融案例来支撑学生对网络金融的理论、观点的理解, 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金融实践教学部分可以设计为5个方面:网络支付、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络金融信息管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实时演示教学、任务导向教学、实训模拟教学、网络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以便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四、网络金融的教学模式设计

网络金融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课程从原理上讲, 涉及信息技术、计算及网络技术和金融知识。从应用角度讲, 涉及范围更宽、更广, 主要有网站建设、网上营销、网上经营管理、网上监控以及信息安全控制等。因此, 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多元化。

(一) 基于网络资源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 很多国内大型的商业银行都相继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动态演示操作。比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将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网上缴费、投资理财、个人贷款等重要服务项目和重要信息集合为一体。将这些网上软件平台模拟操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将课程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对金融业务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 基于模拟实践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金融类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 为了培养更多的符合国际竞争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必须把实践教学引入进来。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集中训练和提升, 教师可以利用商业银行提供的网银操作平台组织学生自建网银网站, 把银行开展的各项金融业务加到网络银行的平台上去。在整个实践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在课下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技术答疑。这种以实践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 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了解金融市场交易的规则和流程, 熟练掌握网络银行的操作技巧, 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 基于任务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 也叫任务型教学法, 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 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 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在网络金融的教学中有大量的实践性内容, 比如针对网络证券这一教学内容,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完成一次真实的网络证券交易任务, 模拟炒股对学生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 并引导学生对此任务衍生出的相关问题, 如当下的股票市场波动、开放式基金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种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教学思维方法。

五、结语

总之, 网络金融课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内容涉及范围广泛。要求主讲教师运用各种新技术指导、组织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和开拓金融业务的能力。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的网络金融课程教学实际出发, 探讨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教学目标, 从而提出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对高职院校网络金融课程改革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金融,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劲松编著.网络金融[M].北京:机械出版社, 2010.

[2]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篇5

高职《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学初探

本文根据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方法和工艺的`发展,对高职<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教法,与同行、专家探计.

作 者:刘庆刚 作者单位: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山东,东营,257000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 地球物理测井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Potoshop;教学探讨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领域。在建筑和室内效果制作中,需要使用Photoshop软件对效果图进行后期修改。为此,我院的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开设了《Photoshop》课程,这是一门职业技能课,学习Photoshop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设计工具的使用技巧,主要针对各种建筑及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术和彩色平立面图的制作以及进行各种版式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工业产品模型制作、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提高设计效率,适应社会要求,能够顺利的走上社会,并为以后独立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选用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平面应用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和建筑、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Photoshop不是针对哪个专业或者方向而开发出来的软件,而是各个行业通用的一个软件。正因为Photoshop的功能极其强大,而各个领域对Photoshop的使用又有各自特殊的要求,所以Photoshop的学习必须有针对性。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附有大量实例练习的,并且有详细步骤,彩印的教材比较好。因为,高职院校学生起点不同,审美能力各异,对于造型艺术和色彩敏感程度比较薄弱,所以选择这类教材一方面对于比较有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可以跟着教材实践,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更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点,甚至可以从中悟出一些经验,结合自己的创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参考教材里面的基础操作的实例和进一步提高篇,可以通过模仿教材上带有详细步骤的实例内容加强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素养,为以后学好本课程。如果选不好教材,在后面的学习中,随着内容的深入,并且由于教材的难懂、不易理解、枯燥等等原因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与耐心,甚至厌倦和拒绝学习本课程。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造成很大的影响,非常耽误学生的学习。一本好的教材,不但方便于教师备课和授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打开他们学习激情的关键点。所以,选择好教材直接关系到教师讲授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Photoshop教材,但大多都是广告设计及摄影后期处理类的教材,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学习Photoshop在建筑、室内表现中的应用,我们选用了陈雪杰编著的《Photoshop建筑与室内效果图后期制作》教材。

相比于其他教材,该教材只针对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工程设计专业进行Photoshop软件讲解,并针对目前主流的效果图后期修改技法、彩色平立面图的制作、效果图特效制作进行了专门讲解。

三、教学设备条件

Photoshop本身就是一款计算机软件,要学习和应用Photoshop当然就离不开计算机。而设计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也要与时惧进,加强Photoshop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学习条件,是实现Photoshop课程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我院专门为建工和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了三个计算机综合教学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均装配45台能满足当前教学软件需要的主流计算机(保证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教师专用机及其他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连网设施和教学辅助软件。

四、教学方法

《Photoshop》课程一般周学时四节,全部安排在计算机综合教学实训室上课。授课与学生上机操作各占一半时间。根据高职教育的实用、够用、学制短等特点,在《Photoshop》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讲工具运用、图层、蒙版和通道,并且让学生重点上机练习这些内容。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当今学生的特点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指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该课程的乐趣。

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侧重讲授课程的关键部分和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觉的去思考,从思路和方法上传授知识要点,恰当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平面设计的各种方法,鼓励其结合所熟悉的案例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平面设计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方法验证、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平面设计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学生学习鲜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法

《Photoshop》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应用性和工作实践性,传统的考核主要是“理论考试+平时成绩”的方式,无法对教学质量达到客观的考核。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们从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上全面深入掌握这门课程,就必须使用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性考核视平时上机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分,占考核总成绩的70%(其中课堂练习30%,课后作业40%)。期末考核为上机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30%,由教师给定创作的主题和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并配上创作说明。

六、结语

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篇7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分析

计算机网络使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不再是相互分离的几个部分, 而是一个有机整体。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是适应社会为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那么, 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 应具有那些特点呢?在具体的学科上应如何体现高职教育思想呢?首先, 应从培养目标上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使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目前,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 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 社会急需大量动手能力强的网络建设及维护人员。因此, 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 应是动手能力强的网络建设者维护者。其次, 应从教学内容上体现高职教育特点。高职教育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 在选取《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时, 应以基础理论“必需和够用”为前提,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分析

如何使高职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需求, 实践教学的内容选取至关重要。所选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我校采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石良武著的《网络技术典型应用理论与实践》一书, 该书从实用性和先进性出发, 分网络基础篇、初级网络应用篇、高级网络应用篇, 全面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常识、实用局域网组网技术、Intranet网络接人技术以及网络维护及故障分析处理和网络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本书既有必要和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探讨, 又有较为详细的组网实用技术案例分析, 还注意吸收和引进了大量前沿典型技术。在实践课的方式上, 老师做为一个引导者, 使学生人人动手, 实际操作, 进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组织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同时, 要根据教师的知识水平、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材的知识特点、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组织教材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 在组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应突出以下几点: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它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比起计算机方面的其他课程, 它涉及的面更广、更深。为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是教学取得成功,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关键。在以后的授课中,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 进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每次上课时, 可结合授课内容, 选择各种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或制作相应的课件, 充分利用投影机、多媒体电脑演示, 进行教学;可通过实物讲解、实验操作等方式, 对那些网络连接介质及设备进行介绍;可通过亲自动手安装、上机操作及排除故障等掌握网络安装、维护等内容, 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效率。2、上好理论课, 强化操作训练, 提高动手能力。计算机网络虽然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强的学科, 但也是一门理论知识教学不能忽视的学科。它主要包括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Windows 2000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等模块的内容。为了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们的做法是:网络基础理论部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对网络应用部分, 在讲授理论的同时, 安排1:1的实验课, 保证打好理论基础, 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讲授各种网络组成、工作原理的时候, 可从粗讲到细讲, 粗讲是要学生区别局域网与广域网、对等网的不同, 细讲即是要注意讲清各种网络本身的工作原理。例如:局域网是服务器控制下的网络, 所有信息的存取是依靠服务器工作的, 服务器被破坏, 整个网络不能正常工作;对等网则不同, 网络中各台计算机地位是平等的, 机与机之间, 只是互取资源, 达到资源共享, 任何一台计算机的损坏都不影响其他计算机的正常工作;而广域网在地域连接、信息存取上与局域网不同。如此讲解, 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网络的不同点。在上好基础课的同时, 注意安排好网络应用课程的实验操作课, 强化操作训练。实验操作主要从网络安装、网络管理的维护及网络故障这几个方面着手, 可根据不同网络中的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方法, 分别讲解, 或结合起来一起讲授, 或穿插讲授。

总之, 教师要掌握一个原则:各个网络的内容要连贯、完整, 实验要有计划、有目的, 实验结束后, 要有实验报告及实验后的归纳总结。有些内容可在上完一节理论课后, 就安排实验。如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节, 在讲完各种拓扑结构特点及连接后, 就安排学生进行各种网络连接实验。在实验中可结合网络故障排除进行讲解, 如在学生连接好总线型结构, 并接上网络后, 可将总线上任意一处断开, 让学生观察网络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这样学生对此种网络的结构及故障都会加深印象, 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讲完理论后, 要求学生将网络安装好, 并引入网络管理及维护的操作实验, 填写相应的实验报告, 使他们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让理论为实际操作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高职人才的培养的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达, 使得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也尤为重要, 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 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几点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翁敏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年第5期。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篇8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机制, 掌握Internet采用的TCP/IP体系结构及各层主要协议的基本内容及工作原理。为以后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知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着眼原理, 重点使学生掌握本领域的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协议基本原理。

2 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科, 在计算机专业中, 《计算机网络原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由于这门课程抽象、理解难度大、理论性强, 一直是学生和老师都认为难学难教的一门课程。各种各样的网络协议和算法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石, 而这些协议和算法往往是复杂、抽象的, 学生在理解上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很多学生甚至在学习完课程后依然无法对网络体系的分层有正确的理解。

3 教学方法研究

3.1 巧用类比,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将遇到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种“人造”的事物, 其中的概念, 原理都是由对人类活动的观察导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善用类比法, 多用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例子进行类比, 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抽象, 枯燥的知识。比如, 在讲授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 采用航空旅行系统的层次组织和运作来类比:在讲授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用邮政系统的挂号信和平信传递过程来类比;在讲授数据封装和解封装问题时, 采用邮政传递中的信笺—信封—邮包—邮车的使用过程进行类比;在讲授路由算法、路由协议时采用旅行计划和实施过程、驾驶员行车问题等进行类比。这种类比的大量使用, 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思考, 积累素材。教师之间也可以互相沟通, 建立起共享的素材库,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

3.2 利用仿真软件, 增加教学直观性

针对一些难点内容,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客观条件所限, 进行直接问题答案的探索有较大困难时, 教师通过一些实验对所学原理进行验证, 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 使用Packet Tracer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 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 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使用抓包软件Ethereal抓取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 并对数据包进行分解、分析进而分出数据包各字段。直观化的教学方法消除了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的神秘性, 并培养了学生探究网络中到底有什么信息在传输、如何传输的积极性。可以借助网络侦听、数据包补货软件和模拟仿真软件等进行“证据”的体验,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释。

3.3 部分课时进行双语教学, 使学生准确理解专业知识

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尝试采用双语教学, 可以使学生最准确地理解专业知识, 又可以使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相互促进。因为这个专业的重心在欧美, 知识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计算机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 其表述、词义和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诠释比较一致, 并且有很多中文表达方式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实施“双语教学”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因此, 计算机学科应当开展“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授课过程中, 课堂讲解方式有以下三种:全中文表达;全英文表达;英文幻灯配以口头中文讲解。由于“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本身的特点, 即使采用中文授课, 学生都普遍认为难理解, 更何况加上一层语言障碍, 而且高职学生英语普遍薄弱, 所以经过广泛咨询和学期中不断调整, 也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保证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确定使用英文幻灯配以口头中文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 也就是将重点、难点内容先用中文解释, 然后认识专业的英文词汇、语句。

4 结语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力求使抽象的网络原理形象化、使学生理解更透切;尝试双语教学, 使学生理解更精确。但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及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 教学方法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摘要:《计算机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课程内容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的现状, 本文阐述了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协议,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崔炜荣.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 2012 (3) .

[2]王红霞, 刘丽.计算机网络原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大众科技, 2006 (8) .

[3]武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1) .

[4]张军, 季伟东.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22) .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篇9

一、《网络安全》课程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学生普遍反映难于理解, 学习过程枯燥;而对于授课教师, 如果只局限于单纯的技能训练, 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也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设置一个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的项目, 将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这个项目的实际工作中, 通过案例操作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案例来验证网络安全理论。

二、项目的设计思路

本项目是某公司的一个小型网络的安全防范, 要求包括:工作人员办公用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公司对外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远程控制;公司局域网的安全防护;数据的加密解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三、项目的模块及知识点

以上项目和任务的设置, 可操作性强, 主要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通过完成以上任务, 可以使学生对一个企业的小型网络的基本安全设置要从哪些方面做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使学生有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部分学得好的同学, 会更进一步钻研对大型网络的安全防护所需的知识, 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扩展性。

四、教学建议

项目化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结合学生特点, 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 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 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 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 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 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 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根据提出的问题, 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 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 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 (即完成一个小任务) 。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 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动拉了回来。活动 (任务) 做完, 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 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 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 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 完成任务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五、评价及考核建议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采用阶段评价, 目标评价, 项目评价,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摘要:《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 根据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和本课程的特点,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设计,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浅谈高职《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 篇10

一、《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期前期以三周时间 (周课时4, 下同) 讲授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的知识, 重点为:HTML基本结构、列表、表格、超级链接、表单。学期中期以四周时间讲授JavaScript脚本语言, 重点为:脚本嵌入方式、程序流程控制、函数、对象、事件驱动。学期后期则分为两部分, 一是讲授微软动态网页开发技术ASP, 时间为六周, 重点为:脚本嵌入方式、程序流程控制、函数、对象、事件驱动。二是讲授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时间为四周, 重点为: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基本使用、SQL语言基础、ODBC技术、ADO技术。

笔者将ASP运行环境的调试 (IIS) 放到了整个学期的第一次课来完成, 并严格要求学生浏览网页时必须通过WEB服务器来查看, 从而很大程度地避免了学生制作网页过程中页面元素无效引用的问题。

二、《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 任务驱动, 实例教学, 激发兴趣

在讲授第一部分HTML内容时, 笔者首先创设情境, 带领学生在Internet上浏览一些事先准备或搜索好的网页, 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多浏览观摩优秀的网页作品, 增加感性认识, 培养审美观念, 然后提出任务: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网站的主题, 设计一个个人网站。接下来笔者打开精心在网上搜到的一个静态网站——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网, 以此为例, 分析其首页并开始分解任务到各个小任务:

(1) 网站的构建, 知识点:IIS的使用;

(2) 网页的创建, 知识点:Edit Plus工具软件的使用、HTML基本标记的使用;

(3) 网页的布局, 知识点:HTML表格标记的使用;

(4) 网页的内容, 知识点:HTML各种元素嵌入标记的使用, 如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

(5) 网页的美化, 知识点:HTML文本设置标记、段落标记、列表标记、文字卷动标记的使用;

(6) 网页的链接, 知识点:HTML超级链接标记的使用。

各个小任务还可以继续分解, 比如网页的链接, 再继续可分解为网页的外部链接和网页的内部链接。在整个任务的下达和实现过程中, 如何顺利、正确地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2. 分层教学,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在教学中, 笔者首先摸清所教学生的现有水平, 然后根据学生现有水平, 在进行任务分解时提出基本任务与扩展任务。

比如, 在给学生介绍ASP内置对象Application和Session的使用时, 设计了四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分别利用这两个对象完成数据的存储与读取;第二个任务是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编写一个简单的计数器;第三个任务是结合Session、Application对象和文件访问组件编写一个完整的计数器;第四个任务是通过ASP的配置文件完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站流量计数器。第一、二个任务是基本任务, 第三、四个则是扩展任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笔者力求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授知识, 活跃气氛, 在实例分析时, 遵循“展示———设疑———思考———提示———解答”的教学思想, 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而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大致相同, 他们相互之间显得更易于交流和沟通, 所以, 笔者还注意提倡生生互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 基本任务一般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而扩展任务则可以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 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 共同探索。

3. 亲历实践, 体验成功, 巩固总结

笔者在《网络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 设计了“分析———模仿———拓展”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当精心设计、分解的小任务被完成后, 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存在教师机指定的文件夹里, 进行成果展示并评价, 让学生亲历实践, 体验成功。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知识导航员”的角色, 而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 容易形成教学知识点疏漏和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笔者注意加强了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总结,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网络数据库》课程学生评价探讨

对学生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习结果 (作品) 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 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则难以衡量, 但也不能忽略, 这两者必须相互结合, 互有侧重。笔者在本课程的学生评价中, 采用了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评价占总评的40%, 期末评价占总评的60%, 并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四、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 笔者对《网络数据库》课程有了较深的了解, 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如何根据各学校的实际, 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不断地探索。

摘要:《网络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网络数据库》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探讨,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婵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大众科技》2007年12期

[2].梁锐玲任务驱动法在《网页制作》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育信息技术》2007年9期

[3].吴玥致用、激趣、参与、互动、创新《职教平台》2008年2期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全新的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 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地扩大,所以高等院校就需要为社会培养一批计算机技术型人才,在这个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时代,弥补计算机网络人才紧缺的情况。所以实施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弊端

1.1 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

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OSI模型常被作为基础,用来讲述网络的层次结构、协议、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原理。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计算机应用较为广泛的IP网络协议,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讲解的理论内容与实际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是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际的网络中进行应用。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正在不断地出现,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可是,教材的更新远远不及新技术的更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堂上的许多知识都已经过时了。

1.2 具体的教学模式不够合理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都是非常强的。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很难适应这个特点,难以实现课堂教学与市场的需求密切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桌位上听讲,师生之间没有基本的交流,学生必定不会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没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 对于教学实践不够重视

首先,由于学生和老师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认识不够全面,在计算机的网络实践中主要就是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践,实践的内容不够系统,形式比较随意,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学生大部分拿到了相应的学分,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但是并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在这种计算机网络实践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并且有些老师本来就缺乏实践的经验,他们长期处在课堂中,对于社会上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并不是非常的熟悉,所以他们的对于教学实践并不是那么的重视,这就必将导致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严重缺失,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

2.1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想进行教学的改革,首先必将从教学内容开始,对于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在教材中及时的更新计算机先进技术,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保持同步,所以就必须对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例如:对于计算机行业新出现的概念,应用,及时的添加到下一期的教材中,对于本期教材的学生,在课堂上向他们提出这些概念,并且说明重点,让他们知道一些比较重要的新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能够与时俱进,必会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计算机行业的又一批综合性应用人才。

2.2 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

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用比较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教学方法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类比教学法;

将计算机网络中的抽象概念同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3)合作学习法;

将几名学生分为一组,他们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互交流,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在共同的努力之下完成任务。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他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良好的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

2.3 强化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非常的明确,需要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由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强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不要只做实践教学的形式主义,我们要在实践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素质、职业素质。对于教学实践的规范化,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遇到问题及时的解决,从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为今后的计算机实际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為了解决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紧缺的严重状况,各大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为社会提供全新的计算机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单泠;改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N];中国教育报;2012年08期.

[2]邱兴和;加快教学改革 突出素质教育[N];中国财经报;2013年22期.

[3]康全礼;我国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12期.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网络课程教学是现代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与传统知识课程教学相比更具互动性、及时性以及实效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网络课程教学的知识展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覆盖面更加广泛,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网络课程教学势在必行。有关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

1 网络课程教学相关解析

网络课程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同时具备教学功能和管理功能,为师生间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是现代高职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课程,网络课程更加强调了师生的共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繁重、重复的讲授,并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整个实践过程来看,网络课程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平台将教学内容以声音、文本、图像或视频等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示,能对学生多感官产生刺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网络课程教学更具灵活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自行安排学习内容、进度等,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有效培养和发挥。此外,网络课程教学还创设了虚拟化的学习情境,既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又为师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教学实现方式。

2 影响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构成要素。简单来讲,影响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分为三类,其具体表述如下:

2.1 教师因素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高职网络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了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高职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投入的时间、精力多少,取决其对待网络课程教学的态度。假如高职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持以冷淡、消极的态度,错误地将之视为一种额外负担,那么其积极性、主动性则难以保证,进而导致网络课程教学质量受到极大冲击。此外,与传统课程教学不同,网络课程教学不仅要求高职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还需要他们懂得计算机技术,同时善于利用网络环境中提供的各类工具,实现教学方法创新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对学生日常表现及学习情况作全面评述,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学生适时恰当的指导,利用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2.2 学生因素

学生是高职网络课程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态度、动机及技能等无一不影响着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网络课程教学着重强调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若没有强大动机的牵引,学生极容易陷入自由散漫境地,很难完成预定学习任务。网络课程讲求教与学的内在统一,是一种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需要特殊的学习策略相匹配。例如学生要善于通过网络搜集、分析和处理共享资源信息,并在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将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素质,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网络课程时间、地域上的扩大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没有教师时刻跟踪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要具备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反思能力,自行合理安排学习目标、内容以及进度等,并依据反思成果及时作出改进。高职网络课程教学体现了师生双重主体,依赖于两者有效的互动关系才能创造价值。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对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具体而言,高职网络课程教学实施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是指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所需的计算机、网络、教室等配套。经调查发现,很多高职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同一时间访问而导致的死机、掉线等问题,加上内容繁琐、形式单一的交互界面,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究其原因,主要缘于高职院校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不足导致。软件环境是指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所需的课件、信息等。部分高职院校一味地强调教材讲解,简单地将网络课程视为一种展示工具,在相关教学内容、方法设置上创新不足,忽视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理念的渗透。可以说,网络课程只是教材的另一块展示”黑板“。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依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网络课程教学优势及特性没有体现出来。

3 提升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提升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3.1 丰富课程内容

在高职网络课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根据心理学理论,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不仅与教学材料性质相关,还受材料信息表现形式的影响。在网络教学课程设置上,高职教师要秉持创新优化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多媒体表现手法,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高职建筑专业的网络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应就相关知识进行分解和重组,在明确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力求多媒体的一体化安排,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样既简化了建筑专业繁琐的知识,又提高了课程教学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另外,建筑专业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目,空洞的内容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且,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性,也决定了其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因此,在建筑专业网络课程教学内容配置上,高职教师还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截取素材,有机地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客观存在,使之利用各种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思考,培养他们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3.2 建构学习情景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课程是对各类教学情景的积累和沉淀。事实也证明,良好的学习情景更易于知识到素质能力的转换,有利于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高职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近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引导其自主配置解决方案,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而言,在建筑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在完成固有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提出问题,并将学生引入到预设的情景当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讨论,并由组长准确地描述出解决方案,此后教师需要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指导。值得提出的是,很多情景是教师难以言表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与需求相符的学习情景,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教学效率最大化,保证了网络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3.3 优化教学平台

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是建立在一定平台支持上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各级领导层要提高对网络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及周边配套设备,使广大师生获得良好的网络体验。针对高职建设资金、资源上的不足,学校应进一步推进与企业合作工作,充分借助企业的各项支持,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强教育和市场的链接,向企业输入更多需求型人才,从而实现两者双赢。尤其对建筑专业教学而言,校企合作搭建的实践平台,有效保证了教学的先进性、及时性以及有效性。另外,随着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化,移动学习成为了网络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高职院校应逐渐开通在线学习服务,与通信商进行业务合作,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扩大4G网络在校园的覆盖面积,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实效,高职一方面要关注建筑行业发展,及时更新相关动态信息,另一方面要在移动终端配置教师指导服务,定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上。

3.4 加强师生互动

在高职建筑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令人费解的知识或概念,单纯地依靠学生自行消化很难实现预期目标,这需要教师引导辅助。加强师生互动,有助于两者之间的理解、认同,是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人作为独立的活动个体,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彼此间的情感互动是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在高职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成分,并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影像等形式展现出来,以期形成学生与课程资源的认知交互。同时,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充分利用表情、肢体等语言以及直接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肯定、教导情感,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情感反馈可以说是远程教育中教学互动的重要表现,能够有效使得学生欣然接受和认可,关系到其自主学习效果的提升。无论是传统知识课堂还是网络课程教学,都需要重视师生互动,并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机制,付诸实践。

3.5 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各阶段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的考量与总结,为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新时期,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两大主体。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就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述,并量化、细化考核标准,制定成相应的数据,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其进行改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就个人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认证,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工作,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评价形式上,高职院校可采用写网络日志的方式进行。网络日志的本质价值应体现在控制学生学习进度与引导学生自行反思。网络日志功能设计方面,既要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功能。对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网络日志设计,明确指出各阶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量化教师及学生的完成情况,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师生个人隐私,利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相关项目信息填写,以免因此破坏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高职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此研究项目,从不同角度全面剖析高职网络课程教学情况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提升其有效性的策略,从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之在人才培养这条道路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薇,卜树坡.浅谈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4-56.

[2]吴振英,金薇.关于提高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7):264-265.

[3]王玉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3(22):51-52.

[4]马云芳.基于网络项目管理的高职课程有效性教学实施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12):53-55+82.

上一篇:高校廉政档案现状分析下一篇:H.264高清编码器